内侧颞叶癫痫(共6篇)
内侧颞叶癫痫 篇1
由海马硬化引起的颞叶内侧癫痫 (MTLE/H) 最适宜采用手术治疗, 目前临床所采取的手术方式主要有前颞叶切除术 (ATL) 与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 (SAH) , 为进一步探讨这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海马硬化性颞叶内侧癫痫的临床疗效, 本文将结合我院临床工作实际, 做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至2012年间收治的68例海马硬化性颞叶内侧癫痫患者, 所有患者术前均经MRI、CT等检查确诊, 排除内侧颞叶肿瘤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ATL治疗组和SAH治疗组, 每组各34例, 其中ATL治疗组男性患者18例, 女性患者16例, 年龄19~59岁, 平均年龄 (37.4±1.8) 岁, 病程1~9年, 平均 (3.4±1.2) 年。SAH治疗组男性患者19例, 女性患者15例, 年龄23~56岁, 平均年龄 (37.9±1.7) 岁, 病程1~10年, 平均 (4.1±1.4) 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以及癫痫发作频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TL治疗组患者采用扩大翼点入路, 全麻下开颅, 采用ECoG条状电极进行地毯式检测, 标记出痫性放电的部位, 在深部电极监测下观察颞叶内侧结构, 沿大脑侧裂分开额叶和颞叶。切除后界为优势半球颞尖后4.5cm、非优势侧颞尖后6.0cm, 将前颞叶、杏仁核、海马前端及海马钩回一并切除, 保持海马完整性。SAH治疗组患者全麻后, 取耳屏前额弓上颞部直切口8~9cm, 逐层切开头皮、颞肌筋膜和颞肌、骨膜, 使用颅骨钻孔3枚, 游离骨瓣开颅, 切开硬脑膜。显微镜下切除前颞叶颞下回2cm脑组织, 再向深部切开脑白质, 找到侧脑室颞角后, 先整块切除海马头部及部分体部, 再切除杏仁核。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使用抗癫痫药物。
1.3 疗效判断标准
术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 采用Engel[1]分级量表评价癫痫发作控制的效果, Ⅰ级:癫痫发作消失;Ⅱ级:癫痫发作极少或几乎癫痫发作消失;Ⅲ级:值得的改善 (发作频率减少90%及以上) ;Ⅳ级:不值得的改善 (发作频率减少>50%而<90%) , 同时详细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t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告成功, 无手术死亡病例, 患者术后未发生颅内感染及颅内血肿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发现, 两组患者在癫痫发作控制效果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两组患者癫痫发作情况均取得了满意的控制效果。
3 讨论
颞叶内侧结构 (杏仁核、海马等) 与颞叶癫痫的发生和传播密切相关, 临床应采用手术治疗海马硬化性颞叶内侧癫痫已达成共识。笨啊伊能静结果表明:采用前颞叶切除术 (ATL) 和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 (SAH) 治疗海马硬化性颞叶内侧癫痫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治疗后患者的癫痫发作情况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钱海燕等[2]的一项Meta分析研究结果表明:ATL与SAH治疗海马硬化性颞叶内侧癫痫疗效相近。两种术式均属于微创手术, 对颞叶外侧皮层干扰小, 因此从理论上讲对患者记忆、认知障碍的影响可能较小。
因涉及较多的新皮质结构破坏, 尤其对优势半球侧手术可能造成一些功能损害, 多数学者主张对于海马硬化性颞叶内侧癫痫患者应首选SAH治疗[3]。该术式创伤小, 对于治疗海马硬化性颞叶内侧癫痫患者安全有效[4]。但也有学者认为:由于癫痫环路所具有的复杂性, 在没有条件进行颅内电极及深部电极植入, 并经术后视频脑电图证实者, 很难界定颞叶癫痫的分型, 这种情况宜选择标准前颞叶切除术[5]。笔者认为无论选取何种手术方式治疗海马硬化性颞叶内侧癫痫均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并完善术前的各项辅助检查, 根据术者的临床经验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保证患者安全。
摘要:目的 探讨前颞叶切除术 (ATL) 与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 (SAH) 治疗海马硬化性颞叶内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9年至2012年间收治的68例海马硬化性颞叶内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ATL治疗组和SAH治疗组, 每组各34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告成功, 无手术死亡病例, 患者术后未发生颅内感染及颅内血肿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发现, 两组患者在癫痫发作控制效果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患者癫痫发作情况均取得了满意的控制效果。结论 ATL与SAH治疗海马硬化性颞叶内侧癫痫聚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手术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并完善术前的各项辅助检查, 根据术者的临床经验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保证患者安全。
关键词:海马硬化性颞叶内侧癫痫,前颞叶切除术 (ATL) ,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 (SAH) ,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王寿先, 宋仁兴, 王喆, 等.难治性颞叶癫痫的手术治疗[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8, 31 (7) :53-54.
[2]钱海燕, 马羽, 许尚臣, 等.前颞叶切除术与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海马硬化性颞叶内侧癫痫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 2011, 51 (46) :84-85.
[3]杨朋范, 王如密, 赵琳, 等.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内侧型颞叶癫痫[J].福州总医院学报, 2007, 14 (1) :11-12.
[4]许尚臣, 栾立明, 庞琦, 等.经皮层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颞叶癫痫[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6, 22 (12) :732-734.
[5]王俊, 杨承勇, 杨恒, 等.前颞叶切除治疗难治性颞叶癫痫46例分析[J].贵州医药, 2011, 35 (8) :726-727.
内侧颞叶癫痫 篇2
局部一致性 (regional homogeneity, Re Ho) [5]、低频振幅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 ALFF) [6]和低频振幅分数 (fraction of ALFF, f ALFF) [7]是不同类型的基于体素的局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 RS-f MRI) 数据分析方法, 分别反映了局部神经元活动的时间同步性[5]和强度[6,7]特征。上述分析方法已广泛用于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 而癫痫是最典型的RS-f MRI研究模型[8]。不同类型的癫痫患者特定区域Re Ho或ALFF增加与临床电生理条件下局部高度的同步性痫样放电一致[9,10,11,12,13,14], 且已用于区分癫痫患者和正常人群[15], 并用于患者致痫灶的定位[16]。m TLE患者ALFF[14]和Re Ho[12]的研究中均已发现了颞叶内侧结构、相关皮层及皮层下结构的激活改变。然而至今尚未将这两种分析方法应用于同一组数据, 并探讨这两种方法对发现局部异常脑活动的能力差异。因此, 本研究将Re Ho、ALFF和f ALFF基于体素的局部RS-f MRI分析方法应用于单侧m TLE患者和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人群, 以探讨上述分析方法发现局部异常自发脑活动的能力, 并分析这些异常与患者临床表现之间的可能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2-07~2014-03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单侧m TLE患者20例, 其中左侧颞叶癫痫13例, 女6例, 男7例;右侧颞叶癫痫7例, 女4例, 男3例;年龄13~53岁;纳入标准:1颞叶内侧癫痫症状:患者有1种或多种典型的颞叶内侧癫痫症状, 如感觉先兆、自动症、幻嗅、自主神经症状等;患者有复杂 - 部分性发作症状, 部分患者尚合并单纯部分性发作和部分性继发全身性发作。2患者于3~5 d内完成MRI检查、脑电图或视频脑电图检查、磁共振波谱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 经综合评估诊断为m TLE。排除标准:除单侧海马萎缩或硬化外, 患者存在肿瘤、血管瘤或发育异常等器质性病变者。选择同期对照组20例, 年龄23~56岁;纳入标准:1既往身体健康, 无任何神经精神病史;2无长期药物或其他精神类药物史, 检查前24 h未服用咖啡类、茶类饮料。两组受试者的性别、年龄及利手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所有受试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仪器与方法采用Siemens Magnetom Trio Tim 3.0TMRI扫描仪和头部32通道相控阵表面线圈进行数据采集。首先采用3D-T1WI序列采集矢状面解剖像, 扫描参数:TR 400 ms, TE 8.9 ms, 翻转角70°, 层厚1.0 mm, 视野 (FOV) 220 mm×220 mm, 矩阵256×256, 共176层。匀场后采用T2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成像序列获取静息态f MRI功能像, 扫描参数:TR 2000 ms, TE 30 ms, 层厚5.0 mm, FOV 220 mm×220 mm, 矩阵256×256, 共300帧, 扫描时间为20 min。扫描方位平行于前后联合。整个实验过程以肩带和泡沫垫固定受试者头部, 嘱其放松, 平静呼吸, 清醒闭眼, 保持不动, 尽量不做任何主动思维活动。
1.3数据预处理扫描结束后, 原始图像传输至脑功能数据后处理PC工作站。首先删除前10帧功能像以去除由于磁场不均匀及患者适应所产生的功能数据污染, 再采用SPM8软件 (Wellcome Institute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London) 对脑功能数据进行头动校正 (去除3个方向平移超过1 mm、3个角度旋转超过1°的患者) 、解剖像配准、空间标准化和数据平滑。
1.4数据分析采用REST软件 (resting-state f MRIdata analysis toolkit V1.8, Beijing) 进行Re Ho、ALFF及f ALFF的激活成像。Re Ho和ALFF去线性漂移, 频率段选择0.01~0.08 Hz以去除低频漂移和高频噪声, f ALFF全频功率谱选用0~0.25 Hz。Re Ho分析未进行高斯平滑的数据后再平滑, 而ALFF和f ALFF分析处理的均是进行完高斯平滑后的数据。
1.5统计学方法为了增加研究样本量以及便于分析患侧或对侧局部脑功能活动改变, 7例右侧颞叶癫痫患者的图像采用SPM8内置翻转操作工具进行左右翻转。获得共20例左侧颞叶癫痫患者的信息。最后进行癫痫患者组与对照组Re Ho、ALFF及f ALFF值的组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 m TLE组和对照组性别及利手情况采用χ2检验, 年龄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采用SPM 8软件, m TLE组与对照组Re Ho值、ALFF值和f ALFF值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 为提高可靠性, 以体素 >50 mm3且经错误发现率 (FDR) 校正后P<0.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Re Ho值分析m TLE组较对照组Re Ho值增加和减低的脑区域见图1及表2。Re Ho值显著增加的脑区域分布于左侧颞中回、颞上回、中央前后回、中央旁小叶, 以及右侧中央后回、内侧和旁扣带脑回;Re Ho值显著减低的脑区域主要分布于双侧额叶皮层下白质区域。
2.2 ALFF分析m TLE组较对照组ALFF值增加和减低的脑区域见图2及表3。ALFF值显著增加的脑区域分布于右侧扣带回, ALFF值显著减低的脑区域分布于右侧岛盖部额下回和岛叶。
图1 m TLE组与对照组Re Ho值t检验显著性差异结果, 红色表示m TLE患者较正常人Re Ho值增加的区域, 蓝色表示m TLE患者较正常人Re Ho值减低的区域。体素簇体积>50 mm3且P<0.001 (FDR校正) 认为有意义。图中左侧代表受试者左侧大脑半球, Re Ho值显著增加的脑区域分布于左侧颞中回、颞上回、中央前后回、中央旁小叶, 以及右侧中央后回、内侧和旁扣带脑回;Re Ho值显著减低的脑区域主要分布于双侧额叶皮层下白质区域
图2 m TLE组与对照组ALFF值t检验显著性差异结果, 红色表示m TLE患者较正常人ALFF值增加的区域 (层面-5, 0, 5) , 蓝色表示m TLE患者较正常人ALFF值减低的区域 (层面50) 。体素簇体积>50 mm3且P<0.001 (FDR校正) 认为有意义。图中左侧代表受试者左侧大脑半球, ALFF值显著增加的脑区域分布于右侧扣带回, ALFF值显著减低的脑区域分布于右侧岛盖部额下回和岛叶
注:L代表受试者右侧大脑半球, R代表受试者左侧大脑半球
2.3 f ALFF分析m TLE组较对照组f ALFF值增加和减低的脑区域见图3及表4。f ALFF值显著增加的脑区域分布于左侧颞上回、中央前回、梭状回, 以及右侧楔前叶、中央后回和距状裂周围皮层;f ALFF值显著减少的脑区域分布于双侧额上回及左侧额中回。
2.4 3种分析方法融合结果m TLE组比对照组Re Ho、ALFF和f ALFF值显著增加及显著减低脑区域的重合图像见图4及图5。m TLE组较对照组脑活动增加的脑区域主要包括左侧颞叶 (颞上回、颞中回、梭状回) , 双侧中央前、后回, 右侧视觉皮层 (距状裂周围皮层) , 右侧楔前叶, 右侧扣带回;m TLE组较对照组脑活动减低的区域主要位于双侧额叶 (左侧额上、中回和右侧额上、岛盖部额下回) , 以及右侧岛叶和双侧额叶皮层下白质。
注:表中L代表受试者右侧大脑半球, 而R代表受试者左侧大脑半球
图3 m TLE组与对照组f ALFF值t检验显著性差异结果, 红色表示m TLE患者较正常人f ALFF值增加的区域, 蓝色表示m TLE患者较正常人f ALFF值减低的区域。体素簇体积>50 mm3且P<0.001 (FDR校正) 认为有意义。图中左侧代表受试者左侧大脑半球, f ALFF值显著增加的脑区域分布于左侧颞上回、中央前回、梭状回, 以及右侧楔前叶、中央后回和距状裂周围皮层;f ALFF值显著减低的脑区域分布于双侧额上回及左侧额中回
注:表中L代表受试者右侧大脑半球, R代表受试者左侧大脑半球
图4 m TLE组比对照组Re Ho、ALFF和f ALFF值显著增加脑区域的重合图像。绿色代表Re Ho值增加的脑区域, 黄色代表f ALFF值增加的脑区域, 红色代表ALFF值增加的脑区域
3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单侧m TLE患者与正常对照者同时进行Re Ho、ALFF、f ALFF的分析比较, 发现癫痫患者多处局部异常的自发脑活动, 与之前的多项单个分析方法研究有相似的发现。对于局部增加或减低的异常脑活动区域, 多存在2个参数的重合之处, 且3种参数之间对于发现局部异常脑活动区域存在互相补充的特点。本研究中患侧颞叶外侧局部异常的f ALFF和Re Ho增加, 与Zhang等[15]对于ALFF研究的结果一致。Zeng等[12]提出异常增加的Re Ho可能反映了参与放电产生、传导的相应组织局部神经元活动的增加。同时, Zhang等[15]在m TLE患者的ALFF研究中不仅发现患侧颞叶内侧结构增加的ALFF, 也发现扣带回皮层增加的ALFF, 与本研究中Re Ho及ALFF的发现一致, 其认为扣带回结构可能参与了颞叶癫痫网络的部分构建。Zeng等[12]在m TLE的Re Ho分析中也发现了扣带回Re Ho增加改变, 证实Zhang等[15]之前的假设, 作者进一步认为其参与了放电的传导过程。本研究还发现, 右侧楔前叶f ALFF增加, 在既往研究中均未见报道。颞顶叶皮层主要参与协调控制网络、脑默认网络和腹侧注意力网络的活动, 其中楔前叶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 前部分主要于认知控制网络中任务积极组成区域相连续, 而背侧楔前叶主要与颞叶内侧区域相连续, 特别是海马结构[17]。因此, 楔前叶的激活可能参与了放电的传播, 从而引发患者记忆力、注意力等各种认知障碍。此外, 双侧躯体感觉运动皮层f ALFF和Re Ho增加也与Zhang等[15]的研究结果一致, 可能与患者临床表现中的躯体运动和感觉异常有关。
图5 m TLE组比对照组Re Ho、ALFF和f ALFF值显著减低脑区域的重合图像。绿色代表Re Ho值减低的脑区域, 黄色代表f ALFF值减低的脑区域, 红色代表ALFF值减低的脑区域
本研究发现双侧外侧额叶及皮层下白质区域的脑活动减低, 与Zhang等[15]的发现一致。但本研究中右侧岛叶ALFF减低。Zeng等[12]发现患侧岛叶Re Ho增加, 认为其局部一致性的增加可能参与了传导过程。Hur等[18]通过PET研究发现间期岛叶结构低代谢, 并且这种发现多预示发展为难治性癫痫的可能及预后不佳。岛叶与额、颞叶存在密切的解剖联系, 与诸多认知和运动及躯体运动功能相关。因此, 本研究中右侧岛叶ALFF减低可能反映了患者认知能力的抑制改变。
尽管之前关于m TLE的ALFF和Re Ho研究中均发现颞叶内侧结构如海马、海马旁回异常激活, 本研究中却未发现类似的改变, 可能与本研究中图像后处理采用FDR标准进行校正有关, 现在普遍认为该校正方式较其他如Alphasim等的校正方式[12]严格, 故行多重比较分析时可能去除了颞叶内侧区域微弱的相关激活。
Ortega等[19]的电生理研究发现TLE患侧特定皮层脑电同步性增加可能与间期放电产生有关, 本研究中发现m TLE患侧较对侧明显增加的局部脑功能异常, 特别是患 (左) 侧颞叶明显的局部脑活动增加改变。Zhang等[15]采用偏侧指数以相对高的敏感度 (80%) 和特异度 (87.3%) 区分出单侧颞叶癫痫, 提示这种偏侧改变具有潜在的定侧、甚至定位的能力。
本研究中对于发现异常局部脑活动的能力, Re Ho和f ALFF较ALFF敏感性略高, 其原因可能源于方法学的差异。由于Re Ho方法内在的平滑作用, 在同样的高斯平滑核水平其平滑程度将高于ALFF, 本研究中采用统一的高斯平滑核可能影响了最终的结果, An等[20]的研究也提示, 适当地增加高斯平滑核, ALFF会取得与Re Ho类似的发现。而f ALFF分析方法中增加了基础频率范围 (0~0.25 Hz) , 可能提高了血氧水平依赖效应的发现能力, 因而较ALFF敏感。
尽管ALFF分析较本研究及既往研究中发现局部异常脑活动的能力减低, 但将ALFF和f ALFF的发现统一起来, 则发现其与Re Ho之间呈现出互相重合及补充的特征, 而且较Re Ho发现更多的局部异常, 其原因可能为:1 ALFF或f ALFF反映了单个体素自发神经元活动的振荡, Re Ho反映了体素间自发活动神经元的同步性, 因而前者较后者更容易直接发现局部异常。2从电生理学[21]角度出发, 癫痫发作是放电神经元反复的兴奋性和同步性异常增高的结果, 局部神经元兴奋性和同步性特征随时间进行复杂的演变过程, 因而出现本研究中分析方法之间重合和差异之处, 这些改变可能反映了癫痫电生理变化的复杂过程, 但仍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证实。
内侧颞叶癫痫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癫痫门诊确诊为右利手的单侧TLE患者48例,其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19~58岁,平均(26.37±9.08)岁。选择与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均匹配的右利手健康志愿者24例作为对照组(NC组)。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21~56岁,平均(26.97±8.11)岁。按照抗癫痫同盟(2001年)分类,符合以下条件中任意2项或以上的癫痫患者纳入TLE组:(1)临床症状提示致痫灶位于颞叶;(2)影像学显示海马硬化、萎缩或颞叶病变;(3)发作期或发作间期脑电图提示致痫病灶位于颞叶[8]。同时保证入选对象满足规范化使用抗癫痫药物、简易智能量表评分≥24分、右利手、年龄18~60岁,以及除海马萎缩或硬化外,无其他脑结构病变等条件。TLE患者的左右侧定位标准:(1)临床发作症状提示致痫病灶位于左或右侧颞叶;(2)影像学提示存在颞叶病灶,左侧或右侧海马硬化或萎缩,其他部位未见异常;(3)发作期或间期脑电图提示致痫病灶位于左或右侧颞叶。NC组纳入标准:(1)排除有严重躯体疾病以及神经精神疾病者;(2)无药物滥用;(3)年龄18~60岁;(4)右利手;(5)颅脑MRI扫描脑部结构图及脑电图检查正常。在试验过程中,5例患者及4例健康志愿者因拒绝进一步MR扫描,或不符合研究要求等原因在试验中期被剔除。最终共纳入研究对象63例进行MRI扫描,其中LTLE组21例、RTLE组22例、NC组20例。各组间人口学资料及海马病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验条件限制及研究对象自身原因,最终纳入10例LTLE患者、16例RTLE患者及NC组20例行DTI扫描。各组间人口学资料及海马病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Achieva 3.0T MR扫描仪。嘱患者静止、闭眼、清醒,并不做任何主动思维活动。常规的头颅MRI扫描排除颅脑器质性病变。静息态功能MRI(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RI,rs-f MRI)数据采集:采用平面回波成像序列,重复时间2000 ms,回波时间30 ms,反转角90°,视野(FOV)220 mm×220 mm,空间分辨率3.44 mm×3.44 mm×6.00 mm,层厚5 mm,层距1 mm,扫描180个时间点,扫描时间6 min。DTI数据采集:釆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序列,平行于大脑前后联合得到全脑轴位扩散加权成像。扫描参数:重复时间11 000 s,回波时间71.6 ms,层数36,翻转角90°,矩阵144×144,FOV 220 mm×220 mm,扩散敏感梯度方向数为25,扩散梯度b值分别为0和1000s/mm2,激励次数1,层厚2.0 mm,层距1 mm。
注:“—”表示无数据;LTLE:左侧颞叶癫痫;RTLE:右侧颞叶癫痫;NC:正常对照组
1.3 MRI数据预处理
1.3.1 rs-fM RI预处理
在Matlab(R2010b)采用DPARSF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去除前10个时间功能图像;时间校正后数据重排,头动平动>2 mm,转动>2°者予剔除。将图像配准到标准蒙特利尔空间(montreal neurological institute,MNI)上的回波平面成像模版,重新采样数据体素大小3 mm×3 mm×3 mm;以全宽半高为4 mm进行高斯核平滑处理;再使用低频滤波(0.01~0.08 Hz)去线性漂移;最后将头动参数、全脑平均信号、脑白质和脑脊液信号作为协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减少伪信号的影响。
1.3.2 DTI数据预处理
为平衡大脑半球间的差异性,进行以下处理:(1)用46个被试产生对称模板,被试从个体空间到MNI标准空间进行转换;(2)将46个被试结构像进行平均,将左侧半球向右侧半球进行映像,产生一个被试群体特异性的对称性模板;(3)将每个被试脑结构像配准到该对称性模板。
1.4 数据分析
MRI图像分析由2位影像主治以上医师采用盲法阅片。
1.4.1 VMHC数据处理
将图像进行空间标准化,使用rs-f MRI数据分析工具包(REST V1.8)进行VMHC分析。提取每组受试者经预处理并已配准到MNI空间的大脑半球内每个体素的时间序列,计算脑内每个左右位置对称体素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VMHC值)。再经Fisher Z转换为Z值,进一步统计比较组间差异。
1.4.2 DTI数据处理
DTI数据分析采用FSL工具包分析:(1)使用FDT套件矫正图像失真,修正图像中的刚体移动;(2)以每个被试的b0图像生成独立脑模板;(3)将梯度磁场方向、强度的数值以及四维NIFTI格式图像,连同各被试的模板输入dtifit函式中进行计算。纤维长度<10 mm或有明显错误走行的纤维将被剔除。将VMHC的差异脑区作为ROI进行DTI分析。在提取纤维之前,将ROI从规范化对称空间转换成每名被试的个体化功能空间;并配准平均功能图像(即个体化的功能性空间)到b0图像。利用Track Vis软件提取纤维束。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对计量资料进行正态分布及方差性的检验,对符合正态分布的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采用REST V1.8软件对RTLE组与NC组、LTLE组与NC组的VMHC值分别进行t检验比较,以团块分布的体积>45个体素。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的VMHC差异脑区
3组比较结果显示各组均有较强的同伦功能连接,但不同区域功能连接的强度各不相同(图1)。LTLE组与NC组比较,在双侧辅助运动区、颞中回、内侧额上回、顶下小叶等区域的VMHC值降低,在双侧角回、枕下回、顶上脑回的VMHC值升高(图2、表2);RTLE组与NC组比较,在颞中回、中央前回/额下回的VMHC值减低,在双侧枕下回、海马旁回(parahippocampal gyrus,PHG)和小脑的VMHC值升高(图2、表3)。
2.2 各组的DTI结构差异
在多个VMHC差异脑区作为ROI进行DTI检测可显示连接双侧PHG的纤维束。RTLE组连接双侧PHG的联络纤维FA值明显低于NC组[(0.32±0.02)比(0.39±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5,P<0.01,图3),说明RTLE组的纤维束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害;而LTLE与NC组之间连接双侧PHG的联络纤维FA值为(0.38±0.03)与(0.39±0.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P>0.05)。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LTLE与RTLE患者在多个脑区存在同伦功能连接变化,说明癫痫对大脑功能的影响具有非均质性,存在区域性差异,也提示不同区域对癫痫异常放电所造成的损害可能存在敏感差异性。
RTLE组患者左右侧小脑半球间VMHC值增加。小脑具有运动协调功能外,还可调节癫痫的发生和发展,被认为是癫痫异常放电强有力的“调节器”。大脑与小脑之间通过皮层—小脑通路、顶盖—桥脑小脑通路及小脑投射到额—顶皮层的反馈环路等神经通路进行相互调节。小脑可通过这些通路调节大脑皮层痫性放电活动。动物实验也证实,小脑参与了癫痫棘波放电过程[9]。干预小脑有可能作为一种控制癫痫的潜在治疗手段。本研究所检测到的小脑半球间VMHC值增加,可能与小脑为调节癫痫异常放电而加强功能协同性有关。
图1各组内两半球间同伦功能连接;LTLE:左侧颞叶癫痫;RTLE:右侧颞叶癫痫;NC:正常对照组
图2颞叶癫痫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VMHC差异图。红色表示功能连接增强,蓝色表示功能连接减弱;LTLE:左侧颞叶癫痫;RTLE:右侧颞叶癫痫;NC:正常对照组
图3男,31岁,RTLE患者双侧PHG间的联络纤维图。A:右后方,B:右侧方,C:上方,D:右前方;联系双侧PHG的连合纤维中,右侧PHG的连合纤维较对侧细少(箭)
相对于LTLE,RTLE患者的大脑组织学及电生理有其特殊性,其神经元异位更为显著,发作性放电向对侧半球传播得更为频繁[10]。因此,右侧TLE的脑损害相对更为明显。RTLE组双侧PHG间的功能连接强度下降,且其纤维束FA值明显下降。表明连接双侧PHG的联络纤维出现了结构上的损害。全脑DTI研究发现,TLE的多个脑区(包括病灶侧及对侧的海马、颞极、PHG和杏仁核等区域)出现FA值异常,提示TLE可引起包括PHG在内的广泛脑区结构异常[11,12]。PHG是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的重要节点,介导和沟通海马与后扣带皮层间的相互联系;而后扣带回是DMN中最为核心的关键脑区。因此,PHG不仅调节后扣带回的功能,而且还通过后扣带回密切参与了DMN的功能。本研究中RTLE患者双侧PHG的同伦功能连接及结构联系下降,说明RTLE患者可能会因左右侧PHG间的沟通联络减少,对后扣带回、继而对DMN调节程度减少。因此,较LTLE患者而言,RTLE患者可能会出现更为明显的高级功能下降。
LTLE组患者双侧顶上回、角回、额上回内侧和顶下小叶等多个脑区VMHC值异常。这些脑区是DMN组成部分。反复的癫痫放电会对DMN产生影响[13]。LTLE组中,构成DMN的多个脑区左右侧间的协同性发生变化,说明LTLE患者的DMN内部左右侧信息交流发生变化,部分脑区的左右协同性下降,可能与异常放电所致的脑功能损害有关。而部分脑区协同性增强,推测可能是这些脑区的信息交流整合的代偿性增强,以尽可能维护DMN功能的完整性以及稳定性。
此外,部分脑区VMHC值在LTLE组和RTLE组中均存在异常,提示双侧TLE存在某些共同的同伦功能异常脑区,推测与TLE的共有症状有关。在LTLE组及RTLE组中:(1)双侧枕叶的视皮层功能同步性增加,可能由癫痫发作前或发作后的阈下兴奋状态所驱动,与发作前后出现幻视、视物变形等视觉异常有关[14]。(2)双侧颞中回之间的同伦性降低。颞中回和多项认知功能有关[15,16]。两侧颞中回间协同性下降,可能部分地解释了患者的认知障碍。(3)运动相关性脑区,即LTLE组的辅助运动区及RTLE组的中央前回,其同伦性均下降。中央前回与随意运动有关。运动辅助区在“意图到行动”的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并协调动作精确执行。本研究中运动相关脑区的同伦性下降可能部分解释了TLE患者出现的运动异常症状。
本研究部分VMHC差异脑区在DTI扫描时并未检测到FA值异常。推测可能同伦功能变化的程度较轻或变化持续时间较短,以致结构上的变化不明显。
内侧颞叶癫痫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NTLE患者43例, 其中男28例, 女15例, 年龄9~54岁, 平均年龄26.5岁, 平均病程56.2个月。43例癫痫患者的发作均为复杂部分性的发作, 其中31例患者每月癫痫发作5次以上, 12例患者的发作频率为每月2~3次, 18例患者出现幻听, 15例出现幻视, 4例患者在发作时会出现手不自主摸索症状。
1.2 手术治疗适应证
(1) 临床表现的症状与颞叶外侧癫痫的发作特点基本相符; (2) 入院前有至少1年以上的服药史; (3) 多次的头皮脑电图 (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 检测显示在发作间期出现有单侧或者是双侧的颞叶放电现象, 但发作的时候其癫痫波仅来自一侧颞叶; (4) 通过磁共振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检查提示单侧颞叶有或无影像学改变, 并且对海马硬化萎缩以及占位病变等进行了排除; (5)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扫描 (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 检测显示在发作间期的改变与电生理检查是相吻合的[2]。
1.3 病理学检查
将新鲜的病理标本进行编号后进行大体拍照, 沿着标本的冠状平面或者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方向每隔5mm或7mm左右将标本进行逐一切开, 再将切片进行大体拍照并对每一个切片进行编号, 将部分病变的组织取下进行包埋后放于-70℃的冰箱内进行冻存以备进一步的研究使用。而其他的脑组织切片则放入福尔马林溶液中进行固定5d, 将准备用做石蜡切片的脑组织切片置于乙醇中进行脱水处理, 24h后将其取出放入脱脂液中进行脱脂24h, 根据设定好的程序进行脱水、透明以及浸蜡程序, 总共约进行49h后再对其进行石蜡包埋、切片以及染色封片。读片时需要对皮层分层结构以及海马结构进行详细地描述其细胞形态以及数量分布[3]。
1.4 疗效评估
术后6~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 疗效评估参照如下标准, Ⅰ级:癫痫发作消失或是偶尔有出现1~2次的发作;Ⅱ级:癫痫发作较治疗前减少≥75%;Ⅲ级:癫痫发作较治疗前减少<75%。
2 结果
本组患者的病理主要可以分为8个类型, 其中海马硬化型21例, 皮质发育不良型13例, 瘢痕性小脑回畸形2例, 慢性炎症1例以及软化灶或瘢痕形成4例, 灰质异位或脑回畸形2例, 其中以海马硬化以及皮质发育不良型最为常见, 总共34例 (79.07%) 。根据Palmini分类标准, 在本组13例MCD患者中, 轻度皮质发育不良占4例, Ⅰ型FCD 5例, Ⅱ型FCD 8例, 其中最常见的是肿瘤性疾病, 总共6例, 除了2例是较低级别的胶质瘤外, 其余均是一些相对较少见的肿瘤类型如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混合型神经元胶质瘤等。
对于本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43例患者中, Ⅰ级33例, Ⅱ级5例, Ⅲ级5例, 治疗效果满意达84.00%, 效果良好达7.70%, 疗效较差为8.30%。单纯海马硬化性病变患者中, Ⅰ级11例, Ⅲ级6例;存在MCD (单纯MCD或是伴有海马硬化组) 的病理组中Ⅰ级5例, Ⅱ级3例, Ⅲ级2例;肿瘤组中Ⅰ级8例, Ⅱ级1例;软化灶以及瘢痕组中I级4例, Ⅱ级1例。
3 讨论
颞叶癫痫目前认为其大致的病理学改变有颞叶内侧癫痫、病灶相关性颞叶癫痫以及隐源性颞叶癫痫三大类, 有研究指出[4], 颞叶内侧癫痫大约占了局限性癫痫中的60%~70%, 而其最常见的病因则是颞叶内侧出现的硬化改变, 其基本特点就是神经元的失去以及神经胶质细胞出现反应性增生, 而中枢神经系统在此时做出的反应则是神经突触出现的重组, 目的在于重新对神经进行激活, 这一过程也被称作是反应性突触发生。而在海马产生这种轴突的过程中可能会使得神经元的兴奋性提升, 使之具有癫痫原性。在本组患者当中, 有21例 (48.84%) 存在海马硬化的表现。
近些年来, 人们也开始渐渐认识到颞叶皮质发育不良也是导致颞叶癫痫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研究指出, 在癫痫患者当中, MCD的发生率高达47.00%, 而在正常人当中仅有2.00%, 所以现在MCD也成为了顽固性癫痫的一个研究的热点。同时又一组报道称在一组由于海马硬化导致的儿童以及青年癫痫疾病中, 80.00%的标本中合并有皮质发育不良的病理情况。在本文中, 也有10例患者同时存在这两种病理现象。
对于海马病变导致的颞叶癫痫治疗, 部分医师提倡进行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 他们认为这种手术方式与传统的前颞叶切除术效果相当, 但是遗憾的是, 只有比较少的临床研究对这些术后的患者进行1年以上的随访[5]。当患者同时存在海马外的病灶时, 海马细胞丢失以及异常的轴突发芽存在的比例比较高, 此时, 病灶切除的范围就要更大, 并且常需要同时切除颞叶内侧的结构, 通过大量临床实践也证实, 单纯对海马进行切除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手术效果, 可见在有病灶的颞叶癫痫中, 即使MRI没有提示海马萎缩, 也常常需要连同内侧的结构一同切除。那些认为无需切除颞叶内侧边缘结构的理由则是术后会出现记忆力的丧失, 但是目前还没有有利的证据来支持这一观点[6]。
对于临床上颞叶癫痫的外科治疗, 目前仍然需要将海马杏仁核进行同时切除, 这样就将引发癫痫发作的相关因素连同去除了, 而对于经过术前评估认为存在术后记忆减退的高风险患者, 则需要考虑选择性海马杏仁切除术。
参考文献
[1]武江, 何利兵, 李文玲, 等.不同病理亚型FCD颞叶癫痫患者手术效果及预后比较[J].山东医药, 2014, 54 (2) :51-52.
[2]赵春雷, 陈自谦, 刘耀, 等.18F-FDG PET显像与EEG对颞叶癫痫病灶定位诊断比较[J].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杂志:电子版, 2012, 1 (4) :16-19.
[3]董艳芳, 张春阳, 梅小龙, 等.海马硬化型癫痫的手术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2, 28 (1) :82-83.
[4]苏明明, 金澎, 宋海洋, 等.颞叶癫痫病理改变的体视学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1, 10 (5) :538-540.
[5]杨昉, 胡静泽, 张志强, 等.伴海马硬化的颞叶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3, 21 (6) :401-403.
内侧颞叶癫痫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3例患者, 男32例, 女11例, 年龄 (15.2±2.2) 岁, 癫痫病程:2~16年, 平均 (4.4±1.3) 年。临床表现:复杂部分性发作12例, 复杂部分性发作继发大发作11例, 单纯部分性发作2例, 单纯部分性发作继发复杂部分性发作7例, 单纯部分性发作继发大发作6例, 单纯大发作5例。发作频率从每月3~4次到每日数次不等, 均经正规抗癫痫药物治疗2年无效。其中14例患者有明显的智力低于正常, 发育迟缓。病因有:有缺血缺氧史16例, 婴儿高热惊厥7例, 蛛网膜囊肿6例, 颅脑外伤3例, 脑血管病3例, 颞叶肿瘤2例, 脑膜炎或脑炎1例, 病因不明5例。
1.2 神经影像学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头颅CT、MRI及头颅MRS。其中MRI提示24例无明显异常, 11例颞叶占位, 包括蛛网膜囊肿、动静脉畸形、肿瘤。MRS提示8例存在单侧海马硬化。
1.3 神经电生理学监测
所有患者均多次行脑电图及长程视屏脑电监测, 明确颞叶癫痫诊断。其中单侧局限性放电40例:单侧颞叶24例, 额颞叶11例, 颞顶叶5例;双侧颞叶放电3例。
1.4 手术方法
本组手术均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完成。手术前一天停用抗癫痫药物。全身麻醉气管插管, 均以扩大额颞皮瓣入路开颅, 充分显露颞叶及部分额叶, 以利于皮质脑电监测 (Eco G) 和深部电极监测 (DEEG) 。根据术前影像学定位及术中脑电监测情况行以下手术 (附图) :单纯前颞叶切除, 前颞叶切除+海马切除, 前颞叶切除+功能区皮层热灼, 前颞叶切除+占位切除, 前颞叶切除+占位切除+功能区皮层热灼。皮层脑电监测前15分钟麻醉减药, 以利于术中行Eco G和DEEG。颞叶及病灶切除后对显露创面及脑皮层均行地毯式皮层脑电脑电监测, 直至痫样放电消失, 背景脑电正常或基本正常后, 结束手术[7]。
1.5 术后随访
采用电话随访及定期门诊随诊方式。随诊时间术后3个月, 6个月, 1年后每年随访1次。随访内容主要包括:癫痫控制情况, 用药情况, 发育情况, 记忆力及智力变化, 复查脑电图及所用药物的血药浓度。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 9.1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Mantel-Haenszel statistics法及Spearman秩和相关分析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A、B:术前MRS提示左侧海马硬化, 颞叶皮质脑电监测显示尖棘波异常放电;C、D:术中左额叶进行皮质脑电监测, 发现额叶同时存在异常放电灶。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其中行前颞叶切除11例, 前颞叶切除+海马切除7例, 前颞叶切除+皮层热灼14例, 前颞叶切除+占位切除4例, 前颞叶切除+皮层热灼+占位切除7例。术后除两例出现一过性偏瘫, 2 d后恢复正常外, 所有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 无死亡病例。
2.2 癫痫灶病理
手术切除癫痫病灶 (非占位) 病理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23例星形胶质细胞增生, 12例可见软化灶, 16例皮层发育不良, 8例海马硬化。
2.3 癫痫控制情况
手术治疗后随访6月~3年, 疗效按Engel的标准评定, I级 (术后无发作) 29例 (67.4%) , II级 (极少发作, 1~2次/年) 7例 (16.3%) , III级 (发作频率减少75%以上) 5例 (11.6%) , Ⅳ级 (无效) 2例 (4.7%) 。总有效率为95.3%。效果优良率为83.7%。术前病程长短对术后癫痫控制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进一步相关性分析提示术前病程越长, 术后的癫痫控制程度越差 (表1) 。术前没有影像学异常的颞叶癫痫患者的术后癫痫控制较海马硬化组及颞叶占位组差 (P<0.05) , 仅有50%的患者术后无癫痫发作 (Engel1) , 25%仍有少量发作 (Engel 2) , 而术前有影像学异常的患者, 包括颞叶占位及海马硬化, 术后无癫痫发作可达81.8%~100.0%, 海马硬化组和颞叶占位组间无明显差异 (P>0.05) (表2) 。
注:Mantel-Haenszel statistics法, P=0.0120, Spearman相关系数r=0.2483, 提示术前病程越长与手术疗效越差。
患者术后在个人及家长的监督下服药依附性较好, 均能按指导按时按量服用抗癫痫药物。术后语言、四肢活动均无异常, 发育正常。短期 (3月) 记忆力有所下降, 长期 (>6月) 记忆力恢复至术前水平。患者智力无进一步恶化, 改善不明确。
3 讨论
癫痫是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 不仅可引起脑部神经元的坏死或病理性凋亡及神经生物改变, 而且, 还常常引起患者及家属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导致社会问题。我国目前约有650~910万癫痫患者, 其中青少年期是癫痫发病的高峰。尽管目前有多种可以应用的抗癫痫药物, 但仍有约20%~40%的患者发展为药物抵抗型癫痫即难治性癫痫[8], 这一部分患者治疗经过数十年的探索, 大部分学者已认知到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的必要性, 其中是颞叶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效果综合国内外文献已达70%以上[9,10], 但将青少年这一特殊庞大的群体单独进行研究的报道尚少。
3.1 手术方式的选择
需要依据术中皮层及深部脑电定位并结合术前神经影像学改变选择具体手术方式。本组研究的青少年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的组成中与成人不尽相同, 合并海马硬化者少, 而大部分影像学无明显异常, 多有出生时缺血缺氧病史。在这些影像学无异常的患儿中发现虽然术前长程脑电监测提示为局限性颞叶异常, 但手术中皮层及深部脑电监测并非一定局限于颞叶, 额叶多同时存在异常放电, 需进一步行非功能区皮层切除及功能区皮层热灼术, 才能达到皮层脑电监测手术停止的要求。所以笔者认为青少年难治性颞叶癫痫的手术需行额颞大骨瓣开颅, 以充分显露脑皮质, 行术中皮层监测, 精确定位, 防止遗漏的癫痫灶影响手术疗效。
在颞叶占位伴发癫痫患者中, 致痫灶与占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开颅切除占位的同时必须明确致痫灶的位置和范围, 一并予以切除或皮层热灼, 才能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10-11。本组11例颞叶占位癫痫患者中, 术中皮质及深部电极脑电监测提示致痫灶多位于占位周边, 甚至部分致痫灶位于额叶, 病理检查这些致痫灶提示胶质细胞增生明显, 再次证明了术中皮层及深部电极脑电监测对颞叶癫痫手术方式的有重要指导意义。此外术中监测的有效性需得到麻醉医生的密切配合[13]。
3.2 手术时机的选择
青少年难治性颞叶癫痫一经确诊尽早行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患者常需同时服用多种抗癫痫药物治疗, 药物副作用造成患者体质孱弱, 及疾病本身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常常影响到正处在学龄阶段迈向社会的青少年, 使其在学习、工作、婚姻、身心健康及将来的生活质量上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本组资料显示在青少年期, 难治性颞叶癫痫的治愈率达67.4%, 良好率达83.7%, 无严重不良反应, 充分说明了手术治疗此类癫痫的优越性。而从癫痫病程与癫痫控制情况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及早进行手术干预的重要性。
青少年颞叶癫痫伴有颞叶影像学异常是手术指征之一。大量的颞叶癫痫预后分析研究中表明颞叶影像学异常, 包括占位及海马硬化等, 均提示是发展为难治性癫痫的危险因素之一, 从而增加了药物治疗的难度[14,15]。本组研究表明, 伴有影像学异常的难治性颞叶癫痫才采取手术治疗后, 疗效明显优于无占位病例。在此, 笔者建议伴有颞叶影像学异常的青少年颞叶癫痫患者一经确诊, 在服药控制较差的情况下可及早进行手术干预, 而无需等待服药两年后再进行手术。
3.3 术后药物的治疗
术后3 d内肌注苯巴比妥针0.1 g, 每8 h 1次, 清醒进食后即开始口服抗癫痫药物控制癫痫发作, 待口服药物浓度稳定后 (3 d) 停用苯巴比妥。口服抗癫痫药物首选单药控制, 选择对智力无明显损伤的新一代药物, 对脑电检查结果无异常及癫痫无发作的患者按时规律服用1~2年后逐渐减少药物, 直至停药, 而对临床无发作, 脑电复查背景存在痫样放电者需延长减药时间, 以期巩固疗效, 对于临床存在发作者, 仍需长期服药甚至终生服药, 忌不规律服药及突然停药[16,17]。
内侧颞叶癫痫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并按照电脑产生的随机数列随机分为2组, 每组48例病例。研究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在25~78岁, 平均年龄 (43.5±10.7) 岁;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依次为20、15、13例。对照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在24~79岁, 平均年龄 (44.1±11.5) 岁;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依次为20、15、13例。两组患者人口学基本资料、临床疾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均衡性良好,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3]:
纳入标准:①依据胶质瘤相关性癫痫诊断及分期标准, 确诊为胶质瘤相关性癫痫;②已有2年以上癫痫病史;③均已告知本研究目的、方法及意义, 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年龄<18岁或>80岁者;②对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者;③无严重颅脑外伤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常规药物治疗, 卡马西平 (国药准字H13020748石家庄康贺威药业有限公司) 进行治疗, 其中开始一次0.1 g, 1日2~3次;第2日后每日增加0.1 g, 直到出现疗效为止;维持量根据调整至最低有效量, 分次服用;注意个体化, 最高量每日不超过1.2 g。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酌情增加或减轻药量。
1.3.2 研究组:
针对患者采用静脉复合麻醉, 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名麻醉医师, 以及用一名外科医师进行手术治疗, 以患者的额颞皮瓣下进行入路开颅, 将患者的颞叶以及额叶进行暴露, 根据患者之前的影像片子进行定位, 使患者在脑电检测下进行手术治疗, 将患者的前颞叶以及海马切除, 并且将患者的功能层皮热进行热灼, 将患者在皮层脑电波下检测进行20 min后, 与麻醉医师进行沟通将麻醉药物进行减轻, 以便于患者的脑电波检测。直至患者的电癫痫样放电消失。脑电波恢复正常后, 将手术结束。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4]:
①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如:记忆能力减退、发育不完全、以及癫痫发作;②两组临床疗效:依据《癫痫的治疗量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级, 治疗总有效率= (每组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每组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P>0.05表示差异无显著性, 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情况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总不良反应为18.75%, 对照组治疗后总不良反应为43.75%, 两组差距较明显, 具有一定的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为91.67%, 对照组总有效为66.67%, 显著高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2。
3 讨论
癫痫是一种大脑神经细胞异常放大引起的一种短暂性的发作性大脑功能失调, 其中主要是由于患者先天性疾病, 热性惊厥, 颅脑损伤, 以及颅内感染等原因引起, 而对于本次研究的患者属于颞叶胶质瘤导致患者出现癫痫, 由于癫痫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发病时间属于一种突发性且表现较重的一种疾病, 因此对于癫痫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5,6,7,8,9,10]。在以往的治疗中, 针对患者采用较为缓和的治疗方式既药物治疗, 总体治疗效果还可以但尚未达到远期的治疗效果, 因此有学者认为, 应寻求更加有效的方式进行治疗, 在本次研究中, 针对患者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 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 研究组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对两组的临床效果以及术后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发现, 研究组治疗后总不良反应为18.75%, 对照组治疗后总不良反应为43.75%, 两组差距较明显, 具有一定的统计学差异 (P<0.05) 。详细结果见表1。研究组治疗总有效为91.67%, 对照组总有效为66.67%, 显著高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2。
综上所述, 对于颞叶胶质瘤相关性癫痫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 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且有效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故这一方式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尹昱, 李文玲, 赵文清, 等.手术对难治性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0, 25 (5) :147-149.
[2]梅开勇, 郝卓芳, 欧阳小明.脑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相关性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0, 36 (7) :419-422.
[3]王新军, 周少龙, 付旭东, 等.人脑胶质瘤组织HMGB1表达临床意义初步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4, 21 (17) :1339-1342.
[4]王新军, 杨如意, 单峤, 等.胶质瘤相关性癫痫瘤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与痫性发作[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5, 41 (3) :155-156.
[5]牛志强, 高飞.颞叶胶质瘤显微手术治疗34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 2015, 35 (4) :87-88.
[6]佟梦琦, 乔晓红, 杨帆, 等.胶质瘤伴发癫痫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 2012, 6 (23) :7663-7664.
[7]刘志峰, 杨学军.胶质瘤中Arp2/3蛋白表达和其在胶质瘤细胞动中作用的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 2013.
[8]张鹏, 高之宪.丘脑胶质瘤的外科手术治疗及预后因素分析[D].北京:首都医科大学, 2012.
[9]朱晋, 张玉琪, 万虹, 等.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与小儿胶质瘤发病和预后的关系[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4, 30 (11) :1145-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