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和前景(精选12篇)
现状和前景 篇1
摘要:中医麻醉指的是用中医的方法 (针灸、汤药、酊剂、洗剂、霜剂等) 使有机体的全部或一部分暂时失去知觉配合外科手术或者相应的治疗工作。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对中医麻醉的历史、现状、应用情况以及发展前景做一综合性的阐述, 以便大家更系统地了解中医麻醉并且使这一祖国的文化瑰宝渊源流传。
关键词:中医麻醉,历史,现状,应用,发展前景
中医药具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漫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汲取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元素, 融合我国古代哲学和人文科学于一体, 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认识宇宙、自然、社会、人体的大智大慧, 有效地指导人们防病和治病, 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而中医在麻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如:安全、可靠, 对病人的生理干扰小, 术后恢复快而且简便廉价, 在另一方面中医麻醉又有药物作用机理不明确, 肌松控制不完善, 针刺穴位不好选择等缺点。可是目前中医在麻醉学领域的应用有多少呢, 在应用的过程中又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与困惑呢, 未来的发展前景又如何呢?
1 中医麻醉的发展历史
1) 古代中医麻醉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3000年前的《列子·汤问》“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疾同请扁鹊求治——扁鹊遂饮二人毒酒, 迷死三日, 剖胸探心, 易而置之, 投以神药, 既悟同初, 二人辞归”[2]是关于古代中医麻醉最早的记载, 而公元二世纪华佗发明的麻沸散则是最早记载的中医全身麻醉药, 其中《后汉书·华佗传》记载;“若疾发结于内, 针药所不能及者, 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 既醉无所觉, 因刳破腹背, 抽割积聚。若在肠胃, 则断肠煎洗, 除去疾秽, 既而缝台, 傅以神膏, 四五日创愈, 一月之间平复。”《三国志·华佗传》亦有同样的记载, 并说服了“麻沸散”以后, “须臾, 便如醉死, 无所知”[3]。
2) 唐朝是中国古代史上最繁荣昌盛的一段时期, 这段时期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到达了空前的高峰, 当时医学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孙思邈和王焘用大麻, 蟾酥、白僵蚕作镇痛或麻醉, 并记载在《备急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中;宋元以来麻醉术较前又有所发展, 懂得严格掌握安全用药剂量并且开始注意用药的个体差异。元朝《履岩本草》记有曼陀罗花外用镇痛, 危亦林应用曼陀罗花和“草乌散”镇痛和麻醉;明清时期, 医学文献中如《证治学准绳》有治疗“诸痛”的麻药, 《医宗金鉴》列有外敷麻药, 《伤科方书》记有“杨花散”, 《外科方外奇方》所述“动刀针外敷麻药”。
3) 在1840后的中国近现代随着殖民者的入侵西方医学传入我国, 加上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对中医事业的打压, 中医生存的环境极其恶劣。中医麻醉也失去了发展的空间。
4) 新中国成立后, 虽然中国的医疗条件很恶劣但是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中医麻醉的发展。1958年在上海首例针刺麻醉下成功完成扁桃体摘除后, 针刺麻醉又开启了中医麻醉学的新篇章;20世纪70~80年代我国医务工作人员又发现了具有肌松效应的氯甲左箭毒。
2 中医麻醉发展的现状
2.1 中药麻醉
1) 单味中药麻醉在临床上的研究较少集中在对蟾酥的麻醉及镇痛效果研究上, 方法一般是用蟾酥的乙醇提取物制成酊剂或者配合其他的药物一起使用, 用于表面麻醉或者局部麻醉。临床上主要适用于一些操作范围局限, 时间较短的小手术如口腔科、耳鼻喉科等小手术。
2) 复方中药麻醉在临床上既可以用于局部麻醉、表面麻醉也可以用于全身麻醉。其中常用的药材为蟾酥、细辛、川乌、草乌、洋金花、胡椒、薄荷脑、生南星、闹洋花等。其中一些研究结果具体的方剂和用法见表1。
2.2 针刺麻醉
1958年首例针刺麻醉成功后, 针刺的神奇作用使人们为之倾倒。而针刺的经济、安全和简便更引人向往。造成科研思路的天平, 从药物完全倒向了毫针。随着实践的增加, 逐步形成这样一种共识:通过对穴位的筛选、处方和刺激参数的规范, 针刺将代替药物进行麻醉。从20世纪60年代初直到70年代后期, 我国针麻工作者进行了长达近20年的探索, 完成手术200余万例, 包括100多种手术。事与愿违, 无论应用何种穴位组方、刺激方式或参数, 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痛阈, 但是始终消除不了镇痛不全这一关键问题。现代的针刺麻醉主要用于一些短小手术或者是针刺辅助麻醉。
在颈部手术方面, 林利[11]2007报道, 于术前30min, 在患者双侧合谷、内关进针, 当针刺达一定深度时, 患者有酸、麻、胀、重的针感后, 连续G6805 针麻仪, 由低到高将电量、频率分别调至2-3和3-4。用于双侧甲状腺次全切患者25例, 结果患者安静合作, 嗜睡能听从指令, VSA 评分<5 分, 麻醉效果满意。李颖等[12]2010报道甲状腺腺瘤病例69例在术前20min开始针刺麻醉, 取穴:双侧合谷穴, 双侧扶突穴, 用1.5寸针。合谷穴直刺, 扶突穴向上平刺, 得气后连接电针议。69例手术麻醉效果均满意。
肛肠科手术方面, 任秀荣[13]2007报道, 腰俞穴麻醉患者2000例, 男980例, 女1020例, 手术种类为内痔、外痔、肛裂、直肠息肉等手术。结果麻醉效果:优1 752例 (87.6%) , 良129例 (6.5%) , 优良1981例 (94.1%) , 无效3例 (0.15%) 。曾新辉2010[14]报道肛肠科手术患者80例其中痔疮手术48例, 肛瘘手术18例, 肛裂手术14例。结果其中77例患者肌松、镇痛完全;2例肌松镇痛不全, 需加用局麻;有1例出现一侧麻醉不全而加用局麻。
近几年的文献资料显示在泌尿生殖系统方面的手术, 如中医骶管阻滞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针刺辅助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下手术等均取得了满意的麻醉和镇痛效果。
3 中医麻醉的发展前景
3.1 麻醉方面
中医学对于人体健康的认识是以和谐为核心, 重在调动人体内在的机制来达到镇痛麻醉的效果。而且中医麻醉具有简单、经济、安全、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如果利用的得当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但是中医麻醉 (如针麻) 也有镇痛不全、肌紧张、难以抑制脏器牵拉反应等缺点。因此, 单纯的中医麻醉难以满足现在手术的要求。但是, 针麻能够明显减少术中吸入性全麻药和麻醉性镇痛药的用量, 调节病人生理功能显著减轻药物麻醉对生命指标的不利影响 (血压降低、心指数降低、外周阻力增高等) , 术后自主呼吸的恢复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缩短, 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因此, 继续探索针药结合方式, 实施针刺辅助麻醉是针麻在手术中应用的必然趋势。而中药麻醉具有抗休克与麻醉双重功能, 且药源丰富、经济实用、操作简便, 术后镇痛时间长、并发症少。但其其麻醉效果及麻醉的现代药理学机制研究还不完善。所以中药麻醉未来的发展前景主要用于对重症患者 (如休克、心肺脑复苏、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 的辅助治疗。
3.2 镇痛方面
疼痛诊疗学是麻醉学科中一个新兴的学科, 针刺镇痛是通过作用于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提高人体对疼痛的耐受, 同时还启动生理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对人体安全而且操作简单, 费用低廉。近年来中医小针刀在治疗疼痛方面已经独树一帜了, 针刺镇痛将会是中医麻醉新的发展前景。
4 结论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有其潜在的发展优势即有成熟的中医理论体系, 调节人体生理条件的针刺疗法和特有中药优势。而现代研究中将中医融入现代麻醉中可以减少麻醉药的用量, 用于重症病人的辅助治疗以及术后镇痛等, 这是中医麻醉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但中医麻醉的发展和研究还存在着一些弊端如缺少有效的中医麻醉疗效评价体系, 中医麻醉药物的药理作用体制还不明确, 中药肌松剂的种类较少、作用效果不确切等等, 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有所改进。
现状和前景 篇2
木质材料应用的现状和前景
[摘 要]木材由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树木产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树木生长是一个复杂而协凋的生物化学过程,通过光能利用二氧化碳、水分和矿物等使自身发育成一 个粗大的有机体,木材就是树木营养生长的主要产物。木材的形成是吸收二氧化碳、固碳并释放氧气的过程,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木材作为传统的材料,一直为人类所利用。随着自然资源和人类需求发生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木材利用方式从原始的原木逐渐发展到锯材、单板、刨花、纤维和化学成分的利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新型木质材料家族,如腔合板、刨花板、纤维板、单板层积材、集成材、重组木、定向刨花板、重组装饰薄木等木质重组材料,以及石膏刨花板、水泥刨花板、木/塑复合材料、木材/金属复合材料、木质导电材料和木材陶瓷等木基复合材料。
木质材料在建筑、家具、包装、铁路等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不可再生资源日益枯竭、人类社会正在走向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木材以其特有的固碳、可再生、可自然降解、美观和凋节室内环境等天然属性,以及强度-重量比高和加工能耗小等加工利用特性,将为社会的可恃续发展做出显著贡献。与其他材料相比,木材具有多孔性、各向异性、湿胀干缩性、燃烧性和生物降解性等独特性质,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特性和最大限度地限制其副作用,是木材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长期努力解决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林学家也积极参与木材科学研究,从树木的遗传学角度认识和改良木材的基本特性。
[关键词] 木质环境;居住性;木质材料 室内木质环境研究的发展现状
由于木材具有大自然赋予它的独特美感以及优越的材料特性,人类自古以来就喜欢用木
材装点室内环境,制作室内用家具,由此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性,这些已为人们的经验所熟 知。但是,由木材、木质环境的那些构造因子和材性参数,对人类生活的舒适性起什么样的 作用,目前尚未有科学而准确的定论,对此问题作出科学解答也是比较困难的。
随着木材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有关木质材料作为室内环境用材的研究随时代发
展应运而生,并随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与时俱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20 世 纪70 年代中期由日本学者首先开始了有关木材-人类-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及至80 年 代末期90 年代初期,这方面的研究逐渐被认可并发展壮大起来,最终形成木质环境学研究 领域。木质环境学的研究定位于探索木材、木质材料作为居住和装饰用材给予居住者的感觉 特性、心理作用以及健康影响,运用一些客观的物理量因子和主观的评价量表来反映这种影
响的好坏和程度,评价木质材料所营造环境空间的可居住性及对人类生活舒适性的贡献。因 此,如何评价迄今为止的木材科学研究,如何进行今后的木材科学工作,木质环境学特性的 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以来,木材一直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建筑材料之一,也是构成室内环境的主要材料。由于木材重量轻强度高。保温隔热。吸音隔声。防震、吸收紫外线以及美观自然等,至今仍是最受人们青睬的一种居室内装饰材料和家具制造原材料。特别是近十几年来,随着人们主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追求一种返朴归真。接近于自然的高质量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喜爱用木材建造房屋,用木质材料装饰居室,以营造一个舒适自然的生活环境。木材之所以能称为绿色建筑材料,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特性:原料生产再生性。产品制造低能耗低污染性、产品使用节能性以及产品利用循环性。木材是一种籍太阳能可再生的天然材料,木质制品在制造过程中资源。能源消耗较之砖瓦材料低得多,且产生的废料、废气、废水量少,对环境污染小。木材及其制品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可以节省因取暖制冷而入量消耗的能源,并且在完成使用功能后可以进行循环再利用。正是因为木材具有上述特性,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尤其在建筑市场极具竞争力。
1.1 调温调湿特性
木材是一种多孔性材料,导热系数较小,是热的不良导体。木材或木质人造板作为墙体或装饰材料,对居室的温度起一定的调节作用。台湾研究人员对混凝上造房屋与木结构房屋进行了自然状态下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冬季混凝土结构的居室温度比木结构居室温度低1℃多。木材除了具有保温隔热。抵御外界大气环境对室内环境影响的功能外,还具有温暖、柔和、细腻的触觉和视觉效应,在寒冷的冬季可以给人们带来温暖的感觉,这是其它建筑材料所无法相比的。
1.2 隔声吸音特性
噪声经常占据公害的第一位,因而室内的声环境是设计师们所必须重视的问题。对于室内声环境,一是隔声性能要好:二是要求能够听到赏心悦耳的音响,即室内的音响特性要好,回音时间等要合适:三是要求吸音性要好,能够消除一些杂音。木材是多孔性材料,具有良好的吸声功能。据居室内谈话清晰程度的研究表明,在由木质材料装修的室内与混凝土造居 室内声音的回晌时间不同,在混凝上造居室内声音的回响时间约为0.4一0.6秒,而在木造居室内约为0.2一0.4秒。如果有两组以上的人在同一居室内谈话,则在混凝土造居室内谈话易被干扰的程度大于木造居室。这是因为木质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音性,而声波遇到坚硬的混凝土墙会发生反射导致回响,因而引起居室内不同声音的混杂,形成噪声影响人们的听觉感受。
通常,单层木质材料由于密度较低而导致隔声性能较差,一般不宜用单层木质材料作隔声墙,可采用双层亘台结构。通常面层材料采用密度较大的木质人造板,中间为空气层,以提高隔声性能。如木质材料用作地板,可采用弹性材料作面层,减弱撞击地面的能量(面层法):或木质地板下构筑龙青,形成浮筑地板(浮筑法):以及楼板下设吊顶,形成空气层(吊顶法)等,以减轻因撞击引起的噪声。
1.3 光学视觉特性
近年来,随着办公室自动化的快速普及,办公室的事务简化之余,却引起了工作人中员眼睛疲劳的症状。主要原因在于自动化所使用的电脑映像是由不连续的波状光线构成的,易使眼睛感到疲劳。人类的眼睛是很难配合着机械而改变其机能,然而高科技的机器今后还将渐渐地普及到每个家庭,因此,为了创造一个舒适的视觉环境人们喜爱用具有自然色泽、花纹、图案的木材装点室内环境和制作室内用具。木材相对其他材料具有视觉上优越性主要表现在:木材具有柔和的自然光泽。通过对木材视觉物理量与感觉特性的研究表明,木材颜色分布范围为:色相主要分布在2.5Y一9.0R(浅橙黄一灰褐色),以5YR一10YR(橙黄色)居多,明度主要集中在5一8之间;纯度主要位于3一6之间。其次,木材,具有吸收紫外线反射红外线的功能。虽然紫外线(380mm以下)和红外线(780mm以上)是肉眼看不见的,但对人体的影响不可忽视。木材可以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减少紫外线对人体的危害,同时木材又能反射红外线,这与木材会给人带采温暖感有直接联系。木材是多孔性材料,表面会形成小的凹凸,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漫反射现象,或吸收部分光线,所以会使令人眩晕的光线变得柔和。因此,木制桌面。壁面对干工作人员的视觉神经刺激最小。室内木质环境研究的发展前景
木质材料研究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发展紧密相关,新的生长点和交叉点不断出现,并不断向其他相关学科延伸。这既促进了木质材料研究自身的发展,又丰富了森林科学和材料科学的内涵。概括起来,木质材料研究的发展趋势有四个方面。
-是木材科学研究的范围和对象不断扩大。从传统的木材构造、物理、力学、化学、缺 陷和材质改进扩大到生物学、林学和加工利用学,研究对象扩展到竹材、藤材及其他禾本、草本植物和藻类植物,木材科学正向植物材料学方向发展。
二是木质材料研究与相关学科不断交叉、渗透,新的学科增长点不断出现。木材加工学与复合材料学相结合,向木基复合材料学和木质重组材料学方向发展;木材机械加工学与先进制造技术相结合,向木制品先进制造技术学方向发展;木材加工学与生态环境材料学相结合,向木质生态环境材料学方向发展,木结构工程学与环境学相结合,向木结构环境工程学方向发展;木材化学与化学工程学相结合,向木材化学加工学方向发展。
三是木质材料研究注重应用先进的研究方法和分析仪器,不断加深对木质材料的认识。计算机仿真模拟、隧道扫描电子显微镜、固态与液态核磁共振仪、计算机图像分析处理技术、气质联用仪、动态热机械分析仪、原子表面力分析仪和模型化合物等的应用以及各类木质材料数学模型的建立,使研究木质材料的成分、结构、工艺和性能的关系和研究木材化学成分与微生物、酶和其他材料的反应成为可能。
四是木质材料研究不但注重其基本性质的改进,还注重赋予其新的功能。木材的基本性质得到很大的改进,其易腐性、易燃性、尺寸不稳定性、各向异性、变异性得到很大改善;木材陶瓷被赋予新的硬度、摩擦性、磨耗性以及远红外线放射性和吸收性;木质导电材料被赋予新的导电性、电磁屏蔽性和体积电阻率。总结
木材是一种来自于可再生资源的传统材料,生态环境协调性最好,却时常被人忽视。木材工业是非常传统的工业,但也是现代林业和现代材料工业的重耍组成部分,担负着向社会提供木质材料及其制品、为林业产业建设和林业可恃续发展提供经济
可以说木质环境学正处于一个方兴未艾的阶段,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刚刚起步,所 以,首先应立足于基础性的研究,而后再进行综合性的调查研究,以争取在这一崭新的研 究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参 考 文 献]
[1] 山田正,《木质环境の科学》,日本:海青社出版,1987 [2] 刘一星,《木材视觉环境学》,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4 [3] 庄惟敏,SD 法与建筑空间环境评价,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 [4] 王松永.术材与生瀛1989.
[5] 王捂永.自然舒适的居住空间——原木量.1993. [6]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7]宮崎良文,自然環境要素が人の快適性に及ぼす影響,网刊,2001 [8] 陈戴永等.术质壁扳隔音性之研究(一)——声音透过损失之测定与分杯林产工业(台)-1996-14(1).
国内动漫品牌授权的现状和前景 篇3
国内动漫衍生品授权的商家主要包括四类:第一类是随迪士尼和一些日本动漫品牌发展起来的商家,他们中有很多在过去已经赚了大钱,在产品品质、渠道资源和授权管理上积累了一定经验,但这些公司目前也遇到走下坡路的问题;第二类是《喜羊羊》、《熊出没》、《海绵宝宝》等动漫的授权商,他们赚过一轮快钱;第三类是一些拥有渠道和产品的传统企业,他们由于开始意识到动漫授权对拉动品牌的价值而伺机待动;第四类则是以往做出口的代工厂,有生产能力,想切入内销,但国内市场的渠道为零。
互联网正在给国内市场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而品牌授权行业也将在其中迎来机会。神话一般的小米手机,借助互联网迅速完成了从籍籍无名到销量千万,品牌价值也在极短时间内从零升至百亿美元。互联网思维颠覆了行业玩法、规则乃至整个业态,也颠覆了消费者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需要具有互联网思维,需要升级传统授权模式,能够整合品牌力、产品力、渠道力的授权商才有可能走得更长远。
基于上述对国内品牌授权市场现状和前景的分析可以看出,品牌授权之于中国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商业营销模式,而国内的品牌授权市场份额大多被动漫品牌形象授权所占据,且国内的动漫产业近年来也正处于发展的黄金阶段。也就是说,品牌授权和动漫可谓国内非常重要的两大朝阳产业。
那么,作为品牌持有者,应该如何更好地进行动漫品牌授权呢?
国内原创动漫品牌在品牌授权业务的开发与推进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首先,需要完善动漫品牌的个性主站点,强化商业应用和消费终端人群互动,培养高粘合度粉丝群。将原创动漫形象进行立体化传播,变成吸引商家意向上线的一个关键窗口,就是动漫品牌个性化的主站点建构和内容策划。
其次,增加动漫形象的内涵与品牌故事。动漫品牌授权总体产值最高的美国,其动漫作品一般都有如好莱坞式的专业编剧型叙述手法和良好的角色表现。这些和创意能力有关,同样也与动漫品牌塑造意识相联结。简短与无谓的部分Flash动画,把品牌的内涵轻易勾销了。形象变得肤浅,它的后续开发就会遇上自有更新层面的瓶颈,使品牌的目标市场基础动摇,很容易被其它相似的、更加新颖的动漫形象所取代。
因此,在开发原创动漫形象的同时,要有将来准备把它变成授权符号的意识。这需要在一开始就为它设计好配套的品牌故事,故事可以是一个系列,也可以是从传统文化、社会主题中汲取,故事要跟着动漫核心角色的特征来走。卡通形象一定要与品牌故事形成很好的关联联想,这种联想也有利于下游企业在授权服务行销上做出良好的延伸。
深圳市时代科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独立开发的第一部原创动画作品《琪琪的秘密日记》,在开发的初期就明确了品牌形象的市场定位。这是一部为正在上学校的女孩子们量身定做的动画片,所以人物形象采用Q版风格,表情、动作非常可爱,整部片也采用比较艳丽的色彩风格,这就使得人物形象比较易于被受众群体接受。
衍生品的开发与动画片的制作同步进行,由公司来把控设计的创意部分,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此品牌形象的特色,也减轻了下游被授权商的工作压力。出色的人物设定,使得《琪琪的秘密日记》在衍生品方面有非常广泛的开发空间。从玩偶、抱枕到日用百货,再到早教类产品、衣物鞋帽,此品牌形象皆适用于这诸多类别商品的开发。
海藻的开发现状和应用前景 篇4
1 海藻的分类和组成成分
海藻属于低等植物,由于生长在复杂的海水环境中,导致其形体差异、代谢过程和代谢产物与陆地植物大相径庭。海藻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生物有机体,甚至有些海藻生物是单细胞个体,人的肉眼看不到,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然而有些海藻的藻体却长达若干米,甚至达到百余米,非常庞大[4]。无论海藻的形态大小,它们都是非常高效的太阳能转换器,它们能像陆地植物一样,可以利用光、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甚至它们的光合作用效率比陆地植物更高,从而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海藻细胞内,脂肪是主要的储存化学能的表现形式,海藻脂肪的积累量通常大于干重的60%[5]。因此,近年海藻引起了生物柴油转化方向的科学研究者的高度关注。
1.1 海藻的分类
我国海岸线长,浅海面积大,海藻种类丰富,海藻受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大,对海藻的分类相对困难。在过去的几十年,不同国家的研究人员集中研究了各种各样的海藻,它们形态各异,大小悬殊相差很大[6]。海藻一般分为微型海藻和大型海藻两类。通常情况下肉眼看不到微藻,它们是以漂浮的状态存在水中的,通常也被称为浮游生物,在海水中阳光光线能照射到的地方,均有微藻的分布,例如矽藻、涡鞭毛藻等等[7]。大型海藻是指生长在潮间带或亚潮带的海藻,是潮间带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可以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地和生物来源[8]。它们是肉眼可见的,形态庞大,例如海带,是所有藻类中最庞大、最具有经济价值的海藻植物。大型海藻的分类多种多样,通常根据色素的不同,可将大型海藻分为蓝藻、绿藻、褐藻及金藻四大类群,其中全世界的红藻约4100种,绿藻约910种[9,10]。
褐藻属于褐藻纲,海带是褐藻的典型代表,因为它的细胞壁含有聚合硅,呈现为褐色。几乎所有的褐藻细胞都含有色素,能够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以天然油的形式或碳氢聚合物的形式存储二氧化碳,其光合作用的效率非常高。
绿藻属于绿藻纲的真核、单细胞生物,是现代植物进化的祖细胞,典型代表有石莼、裙带菜、马尾藻等,其储量是相当丰富的,不论在淡水域还是海洋里都随处可见,然而绿藻生长速度相对较缓慢,但含有60%多的脂肪酸,其分泌物可以形成细胞壁[11,12]。
蓝藻属于蓝藻纲,原核生物,其细胞的组织结构与细菌很类似,这种海藻在固定大气中的氮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典型代表有真枝藻、微囊藻、螺旋藻等[13]。据统计,迄今为止在各种各样的栖息地发现的这种藻类物种大约有2000种。
金藻属于金藻纲,这种海藻的色素和生化成分与硅藻大同小异,它们有复杂的颜色系统,并且会出现黄色、棕色或橙色的颜色,目前在淡水系统中已知存在的大约有1000种[14]。
1.2 海藻的组成成分
海藻是原始的低等植物,它们没有根、茎和叶。海藻一般不开花、不结果,而是以孢子的形式进行繁殖。海藻细胞结构非常简单,除了主要的能量转换结构外,细胞中的叶绿素为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但就是因为它们的细胞结构简单,使它们能够容易适应环境,长期蓬勃发展。
虽然海藻的细胞结构单一,但其化学成分多种多样,含量也比陆地植物丰富。大多数海藻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木聚糖、甘露聚糖和糖醇等)、氮类化合物、色素、脂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维生素、海藻药类和无机成分等[15]。最近已有研究表明,整个海藻藻体都能够从海水中吸收无机物和小分子有机物质作养料,同时还可以向周围分泌出有机或无机物质,生产出各种各样的代谢物,因此海藻中也含有细胞分裂素、植物生长素、脱落酸和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有机化合物,进而被人们加工利用,生产出海藻衍生物产品[13]。
在上述成分中,海藻多糖是非常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物质,通常总糖的含量会达到海藻细胞干重的40%~50%,这些多糖主要分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两种。水溶性多糖不易被消化,因此多被用作减肥食品中。海藻糖对冷鲜肉有保鲜和护色的作用,利用海藻糖制作的复合膜是优良的冷鲜肉包装,延长冷鲜肉的货架寿命[16]。海藻多糖也具有可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剂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能有效激化器官活动,调节血糖、降血压和胆固醇,据报道日本消化器官癌发病率远低于欧美国家,可能与大量食用海藻中食用性纤维有关[17,18]。
海藻中含有大量益于健康的常量及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氨基酸等。人们经常食用的紫菜、裙带菜和海带,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含有很多人体必须的氨基酸、蛋白质和无机盐。海藻可以从海水中选择性吸收并贮存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例如绿藻中的浒苔等含铁量很高,紫菜是人们公认的富含多种无机和有机元素的海藻食品,多食用这些海藻能补充无机盐和微量元素,起到保健的作用[17]。
2 海藻目前的开发状况
海藻作为最原始的生命形态,属于低等植物,是海洋中的初级生产者,与人类生活及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海藻具有生长速度快、细胞结构简单、环境适应能力强的特点,这使海藻的应用非常广泛,同时由于海藻含有大量现代生物和陆地生物所缺乏的生物活性物质、营养物质和新材料的成分以及一些种类的海藻具有细长的纤维形态,这些决定了海藻的抽出成分在食品[19]、保健品[20]、纺织及印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商业开发价值,海藻的纤维在食物纤维及其他纤维类产品相关行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开发及应用。其中海藻的提取成分与营养性、药物性之间的关系属于食品及药品相关学科,然而海藻纤维及脂肪酸的转化属于生物质资源利用相关学科,是这篇综述关注的重点。
2.1 海藻纤维
海藻纤维分为天然海藻纤维和人造海藻纤维两种。
天然海藻纤维与黏胶纤维一样曾经被看作为一种商业用纤维,主要是因为红藻和褐藻中含量比较高的多糖类指代物,其有机多糖部分是由β-D-甘露醛酸(简称M)和α-L-古罗糖醛酸(简称G)两种组分构成,其中M是G在C-5位的立方异构体[21]。
人造海藻纤维通常采用湿法纺丝制备。将可溶性的海藻酸盐(铵盐、钠盐、钾盐)在室温下溶于水,经高速搅拌制成质量百分比为5%左右的海藻酸盐溶液的粘稠液体,经过滤、脱泡后得到纺丝溶液,纺丝溶液经计量泵、喷丝头进入含有二价金属阳离子的溶液(一般选用Ca Cl2溶液作为凝固浴)凝固,形成固态的海藻酸钙纤维长丝,该长丝经拉伸、水洗、烘干、卷曲等过程得到海藻纤维[21,22]。
经前人研究表明,天然海藻纤维和人造海藻纤维都可以均匀涂染各种颜色染料,并且透气性、吸湿性好、绿色安全环保,是一种可自然降解的、纯天然的无污染原料,但是耐洗涤和耐化学腐蚀性尚待提高。有研究者发现,通过纤维的改性,将活性元素添加到成型纤维核心,可以使纤维具有生物活性,从而增强产品的抗菌、抗病毒等作用[23]。
此外,尽管海藻纤维以其特有的高吸湿、高透氧、凝胶阻塞以及优异的生物降解性而引起广泛关注,但海藻纤维的生产技术复杂、加工处理成本高,而且海藻纤维还存在着强度低等缺点,限制了其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应用[24]。目前其产品大多为非织造布类,在医学上的应用比较多,主要作为医用纱布、绷带和敷料等,今后若能够在保持原有柔韧性的基础上,添加抗菌等功能,海藻纤维纺丝这一领域必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海藻中分离的纤维也是非常好的造纸材料,因为在海藻纤维中木质素的含量很低,可以大大降低制浆过程中脱木素的成本,从这个角度对于造纸来说,海藻比陆地植物具有更加显著的优势[25]。将海藻纤维与纸浆纤维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纸张的柔软度,例如生产卫生用纸、美纹纸等,可以降低这一类柔软纸的材料成本[26]。另外,从海藻中抽取生物脂肪后剩余的材料一方面可以用作动物的饲料,另一面也可以用作造纸材料中价格低廉的无机填料,甚至可以作为纤维的替代物[27]。由于海藻成分复杂,从生物质资源的零排放、无污染、全成分高效利用的角度出发,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先分离提取生物脂肪转化生物柴油出发,剩余的纤维及无机物成分可作为细小纤维和无机填料用于造纸领域的研究。
在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领域中,也有很多研究者试图使用海藻纤维来代替木质纤维素纤维,将其嵌入到可降解的生物高分子复合基质中。由于海藻纤维有比较低的力学性能,可以增加材料的弹性模量,从而增加了复合材料的柔韧性。海藻的价格低廉,如果能用海藻纤维成功地取代木质纤维素纤维,增加生物复合材料的柔软度特性,极大地降低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的材料成本,将对海藻的利用及生物质新材料的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8]。
2.2 海藻脂肪酸
海藻通常不含有脂质,但许多海藻物种能够诱导积累大量的脂肪酸,导致高油产量。不同海藻的脂肪酸的种类及含量也不同,例如原始小球藻的平均不饱和脂肪酸(62.8%)比脆弱刚毛藻(50.9%)高,海藻在不同的环境下生长,其海藻脂肪酸的含量也不同,在某些氮饥饿或其他压力因素的情况下,可以增强脂肪酸的含量[37]。
脂肪酸通常有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两种,这些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的构成由12~22个碳原子构成,不同的营养饥饿环境因素、耕种条件和生长阶段都有可能影响脂肪酸的构成。来自动物肉和奶制品的脂肪酸是饱和脂肪酸,大多数植物油脂肪酸是不饱和的,所以海藻的光合作用产物通常被用来提供多元的不饱和脂肪酸,海藻生产的不饱和脂肪酸形式主要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形式,通常不饱和脂肪酸比饱和脂肪酸熔点低[38]。
2.3 海藻生物质燃料
生物质燃料是一种从生物基质中提取的新型可再生燃料能源,可以代替车辆发动机的柴油和汽油,同时减缓化石燃料的压力和减轻化石燃料对环境污染的程度[29]。虽然生物质燃料的价格比化石燃料更加昂贵,但是全球对生物质燃料的需求仍然持续不断地增加。据相关统计,在政府政策和交通运输燃料目标的鼓励下,世界各地生产生物质燃料的目标大约超过了350亿公升,仅仅欧洲的生物质燃料替代柴油的比例就为82%,并且仍有持续增长的趋势[7,30]。
目前的生物质燃料主要有两种:生物柴油和生物乙醇。生物柴油是一种来自植物或动物的有机精油,通常由甲基酯组成,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酸酯,比传统柴油燃料更加环保,具有更大的优势。但生物柴油是从植物油(食用或非食用)或动物脂肪里面提取出来的,从而可能增加食用油的价格,导致生物柴油成本的增加,从这一方面来看,就阻止了生物柴油应用的前景[31,32]。生物乙醇是从农作物中提取的液体燃料,用现存的方法从农作物提取的生物乙醇不能完全可持续地替代化石燃料,同时又会影响其他粮食的供应,增加了与农作物耕地的竞争[33,34]。
海藻是海洋生物的主体,其中脂肪酸的含量较任何陆地植物都多,而且海藻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种类繁多,有些种类的海藻以几小时双倍的高产量快速生产,例如青岛附近海岸线的浒苔在夏季产量庞大,至今还没有好的利用途径,形成环境的负担。此外,有些藻类可以在淡水域或在池塘里生长,甚至能以废水作为培养基,消耗废水中的铵根离子、硝酸根离子和磷酸根离子作为营养物质,如果大量的海藻能够高效地用于生物质燃料行业,既可降低生物质燃料的成本,又可减少生物质栽培林地与耕地的竞争[35]。
此外,在海藻生长的过程中,海藻生物可以固定工业燃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工厂生产生物柴油产生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逐渐积累大量的三酸甘油酯,三酸甘油酯是生产生物柴油产品的主要原料,所以如果能实现海藻的选择性培养与利用,将形成一个植物脂肪酸利用与再生的绿色循环。海藻生物油脂含量高,很多海藻(小球藻、隐甲藻、细柱藻、杜氏藻、金藻、微球藻、菱形藻、褐指藻、紫球藻)的含油率都在20%~50%之间,甚至有些海藻的含油率可以达到70%[36]。海藻生物的价格低廉,直接从海藻中提取与植物油相似的油脂成分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替代物将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现在,以海藻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的研究已经有很多,但鲜有做到产业化规模。这是由于海藻的成分多样,植物脂肪酸以外的其他成分如果不能同时得到有效利用,在产业化的经济链中就容易入不敷出。因此,以海藻为原料提出脂肪酸以外,为以海藻纤维为主的残渣开发新的应用路径,将对推动海藻纤维利用的产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海藻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除海藻提取物在食品、化学品等领域的应用以外,海藻脂肪酸在生物质燃料中的应用以及海藻纤维在纤维类复合材料的应用是海藻成分使用率较大的两个方向,如果能将海藻生物柴油的开发应用与海藻纤维的开发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海藻资源的全成分利用就会指日可待。
化石燃料资源的形成和再生是短时间内难以复制的,同时化石资源作为燃料使用时向空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大于生物质能源。从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可再生的生物柴油的研究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需。在海藻的众多应用中,生物柴油是一种清洁能源,燃烧生物柴油比传统柴油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少78%,并可以减少一氧化物和灰分颗粒的产生,同时生物柴油里不含硫化物,可以减少二氧化硫和硫酸盐的形成和排放[39,40,41]。通过研究发现,海藻生物柴油的密度、黏度、燃点、凝固点和热值等属性与传统柴油基本相差无异,大多数的生物柴油质量检测和材料参数符合美国相关的标准,这就进一步证明了海藻生物柴油应用推广的可行性[42]。此外,Chisti等[43]报道,将海藻生物柴油与从木质纤维原料中获得的油料性质进行对比后发现,海藻生物柴油的热值较高,黏度较低。由此可以看出海藻生物柴油的质量更高,这进一步说明了海藻更适合作为柴油燃料的原料。与以食用植物油和动物脂肪为原材料生产的生物柴油相比,海藻生物柴油原料充足,是唯一能够满足全球运输燃料需求的可再生生物燃料。而且野生海藻和人工养殖海藻都容易入手,成本低、可操作性强。
此外,海藻生物种类繁多,光合作用效率高,生长繁殖快周期短产量高,自身合成油脂能力强,海藻与油料作物相比,其细胞生长呈指数式的生长繁殖的方式。最重要的是海藻不但油脂含量高,而且直接从海藻中提取得到的油脂成分与植物油相似,可以作为传统柴油的替代物直接应用于工业[36,44]。但不同种类的海藻油脂和脂肪酸含量不同,从目前研究来看,硅藻和绿藻是两种最好的生物柴油原料物种,例如,绿藻纲中的杜氏盐藻,藻株油产量占有机物的比例约为37%[38]。光合作用能为海藻提供多元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低成本的生产方式,原料成本低这个特点能大大提高海藻利用的市场化和经济化生产。
同时,海藻由于成分复杂,前处理和后处理程序繁杂,带来了处理程序上的大量成本之外,在目前为止的开发利用中也面临着一些难题。以生物柴油为例,生物柴油的生产包括海藻的处理、加工和提取藻油的一系列过程。海藻的处理为了除掉大量的水分而获得一定体积的海藻生物,其处理过程包括沉淀、离心过滤、筛选、深度过滤等,有时也会含有絮凝这一过程,絮凝主要为了增加海藻细胞颗粒的大小[6,45]。此外,经过处理的海藻必须尽快进行加工处理,以免几小时后变质。海藻的加工过程比较困难,主要是海藻油的提取过程复杂,通常需要根据不同种类生物柴油的特性来量身定制,通常利用化学萃取剂-己烷可以提取70%~75%的海藻油,己烷萃取剂对藻油的破坏程度小,成本也相对较低且获取容易,可以降低处理的成本[46,47]。另外,利用纳米材料可以代替有机溶剂萃取剂,能显著提高酯交换的速度并获得更高的产量,而且此方法更加具有可持续性,但后续从产品中分离纳米材料过程难度较大,价格很昂贵,目前纳米材料在制取生物柴油的应用只在实验室规模范围内,还不能扩大到市场化规模[48]。萃取藻油后,剩余的海藻物质含有高蛋白,可以被用作动物饲料和生产有机肥料,利用海藻生物生产的有机肥料不仅提高农作物产量,还能保护土壤的养分,同时利用提取海藻生物质燃料的残渣来生产电力,可以实现海藻的循环利用[49,50]。但这些利用中,其实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海藻除了具有大量的油脂和脂肪酸成分以外,还含有大量的细长纤维。从生物质资源分离与利用的学科角度出发,可以把生理活性物质等抽出成分以外的成分分为两类:一类是油脂和脂肪酸,另一类是植物纤维。我们主张用萃取或者稀碱法预处理海藻纤维,把植物油脂基本分离出来以后,剩余的细小纤维用于造纸领域,对调整纤维孔隙率、纸张柔韧性和纸张强度必定有积极作用。
4 结语
国内外对海藻产品应用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绩,例如处理加工海藻为具有高附加值的海藻衍生物产品,包括生物燃料、化妆品和营养食品的添加剂等,生产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等化学品,提取脂肪酸后剩余的残留物用作生产动物的饲料。尽管如此,海藻原料利用的规模化问题及治理渤海湾浒苔的大面积污染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正如文中所述,如果我们能够有效解决海藻的脂肪酸与纤维的分步提取与分别利用的问题,将植物脂肪酸成功地应用于生物柴油领域,将海藻纤维与造纸行业相结合,提高海藻成分的利用率,必然会促进海藻工业化利用的进程。在化石燃料资源日益消耗、储备量减少的中国,如果能够成功地降低海藻生物柴油的成本、加大海藻生物柴油的使用规模,使海藻生物柴油逐步替代传统柴油,不仅能够大大缓解我国燃料资源的紧缺,而且也会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硫化物等酸性气体的排放。大量利用海藻细小纤维既可以大量节省木材纤维资源的输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造纸成本,又可以在海藻资源利用的经济链条中增加收入成本,这些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海藻种类、性质多样,在海藻研究开发中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海藻含有丰富氨基酸、脂类、纤维和无机成分等,目前通过适当改性处理,海藻纤维在食品、药品及生物质能源等领域均有一定程度的利用。综述了海藻分类、组成成分、开发现状基础上,讨论开发研究中目前面临的问题,如何增强海藻的利用率将海藻用于生物质转化中,既能充分利用海藻脂肪酸又能利用其大量的天然纤维,为海藻规模化利用和协助治理海岸污染指出方向。
我国奶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篇5
奶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奶业是一个国家发达程度和畜牧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奶业的发展对促进畜牧业产业升级,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国民身体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国家也把发展奶业当做新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奶业起步晚,但是发展速度快,特别是2000年以来,中央以及各地都把奶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政策、资金等多方面都给予了重点支持,特别是原料奶的生产和乳品的加工实现了每年两位数的增长,奶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第一个表现:原料奶生产、乳品加工、乳品消费是同步增长。
一是奶类总产量快速地增长。2006年我国奶类总产量为3302万吨,是2000年的3.6倍,年均增长23.8%。2006年底奶牛存栏数为1363万头,年均增长18.6%。奶牛的平均单产从原来的2.8吨提高到现在的3.9吨。2007年奶类产量的增幅有所减缓,但是仍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据农业部的统计,2007年上半年,全国奶类总产量达到1718万吨,同比增长12.5%;奶牛存栏数达到1429万头,同比增长8.7%。同时,初步形成了全国奶业的产业带。2006年,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7个省(区市)奶业优势企业的奶类总产量是1694万吨,占全国的60.4%。产业带主产区奶牛单产达到了4.3吨,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00kg。二是乳品加工能力迅速增长。2006年,乳制品产量为1495万吨,是2000年的6.7倍,年均增长37.4%。其中液态奶产量1244万吨,是2000年的9.3倍。2000年乳制品的工业产值为193亿,比2006年的1041亿增加了4.4倍。三是乳品消费与奶类产量同步增长。2006年全国城镇居民平均奶类消费量为25kg,比2000年增长了76%。2006年农村居民平均乳制品消费量3kg,2000年农村居民平均乳制品消费量1kg。
2、第二个表现:奶业的市场竞争造就了一批规模企业和知名品牌。
近年来,乳品加工业迅猛发展,规模效益和品牌效益逐步显示,涌现出像伊利、蒙牛、三鹿、光明、完达山和三元等一批实力较强的乳品企业。乳制品的种类日益丰富,满足了城乡居民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据统计,2000年规模以上加工企业不到400家,2006年发展到717家,增长了80%。全国14家日处理原料奶1000吨以上的乳品企业的乳制品加工能力已占全国奶类总产量的54%。
3、第三个表现:奶业发展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当前,我国饲养奶牛的农户约为210万户,奶牛业的产值达到673亿,户均收入为32000元。奶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包装、运输和饲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推动了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目前,青贮饲料的种植积达到1000万亩,优化了畜牧产业的结构。2000年奶牛养殖业产值在畜牧业产值中的比重为2.3%,目前已增加到4.8%。奶业生产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民,奶业的稳定发展直接关系着农民的增收,关系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近10年来,我国奶业对推进畜牧业的调整,增强人民体质,发展现代农业,带
动农民增收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我国奶业正经历着由传统养殖模式向现代化养殖模式过渡的阶段,主
要标志是奶牛养殖由一家一户的小规模饲养向规模化养殖过渡,尤其是08年三
鹿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我国奶业发展既受到长期积累的矛盾的制约,又面临着产
业升级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从国内看,近年来,受饲料价格上涨,原料奶收
购价格偏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奶牛养殖效益大幅下降,部分奶牛养殖户出现亏
损,06年出现严重的倒奶现象。2007年,个别地区出现宰杀牛犊的现象,奶牛
养牛的积极性受搓,奶牛养殖效益下降。因此,我们应该从整体上看待我国奶业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出现的奶牛养殖效益下滑问题实质上是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存在问题的集中反映,这几个环节主要表现在生产环节、加工环节、销售环节和消费环节。
一是养殖方式落后,生产水平低。我国农户的奶牛养殖规模小、分散。目前,我国20头以上的规模饲养比例仅仅占28.9%,5头以上的占76%。农户饲养管
理粗放,人畜混杂,青贮饲料不足,饲喂方式落后,不少地方还采取手工挤奶的方式;对奶牛用药混乱,原料奶质量难以保证。细菌含量超标,抗生素残留问题
比较突出,原料奶保存设施卫生条件差,导致原料奶受污染,而且酸度高。这种
格局既不利于标准化饲养和先进技术的推广,也不利于奶牛疫病防控。
二是我国奶牛良种繁育体系薄弱,机制不健全。奶牛良种是奶业发展的基础,对于单产提高的贡献率达到40%。20世纪80年代,国家为了发展我国奶业,国
家通过专项资金引进良种奶牛,像财政上的“948专项”支持引进国外优良品
种,当时奶牛良种被作为引进的重点。1998年以后,国家又实施了畜禽良种工
程。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以及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我国一直没有形成奶
牛良种核心种群。另外中央安排的奶牛良种补贴资金主要是给公牛站,但是大部
分的公牛站事企不分,机制不活,再加上一些地区基层人员配种技术水平不高,服务不到位,所以补贴的效益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是乳制品加工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市场竞争无序。近年来,乳制品加工
企业数量急剧增长,全国乳制品加工企业达到1600多家,年加工能力是5500
万吨,大大地超过我国奶类的总产量,所以加工能力严重过剩,企业开工率也只
有60%。日处理能力300吨以上的50家乳品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也仅为2500
万吨,占到奶类总产量的73%。一些大型乳品企业,如伊利、蒙牛、三鹿、光
明、完达山和三元6家乳品企业的收入占乳品企业销售收入的50%,剩余的1500
多家乳品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也比较低,举步维艰。乳品加工企业大多分布在北方,一地多厂,重复建设的情况比较严重,布局很不合理。另一方面,由于国
内原料奶的质量问题,所以婴儿奶粉和高档的冰淇淋等高中产品主要是依赖进口
奶粉,使国内高端乳制品加工受到限制。由于乳品市场竞争激烈,超市门槛过高,乳品加工企业为了占领市场采取了广告战,捆绑销售、特价销售等方式进行竞争。
2006年,乳制品行业销售收入利润率是5.2%,比2001年下降了1.02个百分点,其中伊利、蒙牛、三鹿、三元和完达山等企业的销售利润只有3%~4%;而且
亏损企业达到30%,比2001年上升了近5个百分点。
四是原料奶收购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农户处于不利地位。我国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发育滞后,奶农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原料奶价格是放开的,说起来是由市场决定,但由于企强农弱,所以广大奶农话语权不多
五是市场监管不到位,企业之间无序恶性竞争,进口奶粉对我国有一定的影响。
从以上的发展现状来看,只要我们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牛奶产业将会的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政府应高度重视在中国奶业高速发展中,特别是对奶农没有从中真正得到多少利益好处的问题,以及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饲养成本上升,奶农被迫卖牛杀牛等这些火烧媚毛的问题。政府要出手和想办法遏制谷物饲料价格长涨不降的现象,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不然,奶农的风险由谁来承担?就目前化解奶农的养牛风险而言,建议政府采取最直接最有效的“直接疗养法”,对奶农给予饲料价格上涨补贴,这样就可能将全国的那1300万多头奶牛稳定、保护下来,而不步今年生猪**的后尘。这种政府给奶农的补贴,应该将它看作是调节市场和减轻消费者的承受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2、建议组织业内专家立即开展对所有涉及奶业的规程、法规、标准等进行一次全面的疏理,对那些过期的、无法执行的、需要作出重新修订的标准或规程,实施一次“外科整形手术”。该作废的,建议原国家制定部门予宣布作废;该修改的修改;该整合的整合;该从新制定的就从新制定,务求使我国的涉奶法规与标准做到不重叠,实用,可操作,易执行和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3、尽快规范奶牛饲养。建议由中国奶协和国家农业部联手编制、印发《中国奶牛饲养规范守则与手册》,并免费向全国奶农发放,以帮助他们尽快提高奶牛的饲养管理水平。
4、尽快规范乳品市场。对目前较混乱的市场秩序,实行重典整冶,对严重欺骗消费行为者、不诚实的坑农者、不公平和恶性竞争者、伪劣产品生产制造者、严重不守行规或不守诚信者,应制定一些严惩措施,例如政府的重罚,行业或媒体暴光等,让这些不良企业完全失去市场地位而难于生存下去。
5、对全国的奶业发展规划和奶业资源布局与利用应从新审视,必要时还可作更广泛更高层次的论证或检讨。特别是北部草原沙漠区养牧总承受力的从新评估,还有对奶业资源高度向
三、几个企业集结而耗能和浪费资源,以及对整个行业所带来的风险等方面的评估。
我国肉牛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篇6
目前,我国以品种改良、肉牛规模化育肥、运用先进的屠宰加工工艺生产优质高档牛肉为主要标志的肉牛生产体系基本建立,以市场—龙头企业(公司)—基地—农户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初步形成。中国的牛肉产量1998年就达到了479.9万吨,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巴西的牛肉生产第三大国。在中国的许多地区,肉牛业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重要的农村产业,越来越引起各级领导和广大牧民的高度重视。肉牛生产的主要成就还表现在:
1.细管冻精人工授精技术广泛应用:我国牛的改良方式经历了引进良种种牛本交到人工授精的过渡;输精方法经历了开膣器法到直肠把握法的过渡;精液保存则经历了由常温到低温,再由低温到超低温的过渡;精液的剂型经历了由安瓶到颗粒,再由颗粒到细管的发展过程。目前细管冷冻精液人工直肠把握法授精技术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良种公牛的利用效率。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已形成了由肉牛纯繁场负责良种繁育、种公牛站负责超低温细管冻精生产、繁改站负责细管冻精和液氮供应、输精站(点)具体负责人工直肠把握法授精的肉牛繁育网络技术体系。
2.生物技术逐步应用于肉牛生产:20世纪80年代,由国外引进了牛胚胎移植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在供体超排、移植、胚胎冷冻、胚胎分割、双犊生产、体外受精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国家“863计划”重点是应用MOET、分子遗传标记等生物技术选育延边黄牛和草原红牛肉用品系群。我国第一头克隆牛已于2004年4月27日在河北省唐山市芦台农场顺利出生,并且生长良好,长势喜人。
3.优质肉牛育肥技术日趋成熟:近年来,肉牛育肥技术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涌现出一批专业化、规模化育肥牛场。为了提高肉牛育肥技术水平,增加活牛(牛肉)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针对肉牛育肥生产中一些关键技术,如肉牛常用饲料营养特性评定,饲粮氮源结构优化,育肥期复合添加剂筛选,育肥牛的品种(杂交组合)、年龄、营养水平与育肥效果、产肉性能、肉质,育肥牛的环境卫生,疫病(寄生虫)防治程序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并进行组装配套,总结提出了优质肉牛规模化育肥技术规范。改良牛育肥,18~20月龄出栏体重可达450~500公斤,平均日增重1100~1200克。
4.屠宰加工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水平:近几年我国肉牛屠宰加工设施得到根本性改善,各省市新建的一批肉牛屠宰加工厂均由国外引进一流生产设备。长春皓月吸收了欧美17个国家共27个厂家的设备精华,建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系列生产线,采用了幻觉引导、激光点穴、无痛屠宰、快速预冷、精密排酸等先进工艺。拥有亚洲最大的排酸区和冷藏库区,快速预冷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生产有高档里脊、外脊、上脑、眼肉等49种高档部位肉系列以及清真肉制品系列、牛副产品系列等。产品出口到17个国家和地区,使我国牛肉及其产品深加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发展趋势与前景
中国的肉牛业起步较晚,肉牛生产水平还很低,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真正意义上的肉牛生产仅有十几年的历史,但近几年发展尤为迅速,2003年牛肉产量630.4万吨,仅次于美国和巴西,占世界第三位,但人均消费量仅4.2公斤左右,与世界平均9.93公斤相比有较大差距。在人均肉类消费中我国牛肉消费仅占8.4%,而世界平均为26%,美国为32.4%,巴西为46.9%,澳大利亚为55.72%。畜牧业生产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人口多、耕地有限,发展以食草型为主的家畜生产更具有战略意义。国外畜牧业发达国家养牛业占有重要位置,如美国是世界上第一牛肉生产大国,全美每年1800亿美元的农产品销售总额中,畜牧业为880亿美元,其中340亿美元来自肉牛业,占畜牧业销售总额的38.7%,占农产品销售总额的18%左右。因此,提高牛肉产量和品质、增加牛肉在肉类消费中的比重,符合消费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国情,所以大力发展肉牛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从另一方面来看,加入世贸组织后对我国的肉牛产业也会带来更多机遇。为使我国的肉牛业尽快与国际接轨,国家可通过“绿箱”政策,加大对肉牛业的投入,提高肉牛业的整体生产技术水平,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第一,我国有明显的资源优势,饲料和人力资源极为丰富,综合饲养成本比较低。目前我国市场上牛肉价格比国际市场上牛肉价格要低18%以上,因此,在价格上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的肉牛是靠吃谷物而非肉骨粉育肥的,这种牛肉吃起来更让人放心。第二,我国牛的改良工作比一般国家起步较早,品种资源比较丰富,牛的存栏和出栏数量及牛肉产量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活牛及分割牛肉在国外消费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只要保证牛肉的质量、安全卫生,不仅可替代进口牛肉,而且完全可以大量出口。第三,国内牛肉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如果我国人均牛肉年消费量从目前的4.2公斤增加到9.93公斤的世界平均水平,则意味着将要新增一个年消费量700万吨牛肉的消费市场,这将为国内牛肉消费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可见,发展肉牛市场广阔。由于市场广阔,生产效益好,促使中国肉牛生产迅速发展,肉牛业的地域分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已开始从牧区向农区转移。1998年,西部牧区只占全国肉牛存栏量的16%,全国牛肉产量的70%来自于中原地区和东北地区。因为牧区过度放牧状况的存在,不但直接危害了肉牛业的再发展,而且破坏了生态平衡,而农区大量的秸秆资源有待利用。资源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专家们认为,在中国肉牛的主产区(农区),已形成了“以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为主、以中小规模育肥场集中育肥为辅”的肉牛饲养模式。据调查,农户个体饲养的效益比较好,每头牛可以有300~500元的利润。
三、优良品种与发展方向
我国历史上养牛主要用于耕作,牛肉大部分来源于因老弱病残而淘汰的耕牛,对肉用牛品种的培育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国内大宾馆、饭店及外资餐厅等所需的优质牛肉,国内无力供应,只好高价进口;对于一般大众所需的牛肉,也由于肉质老、烹饪费时且食用单调,限制了国人消费。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牛肉之所以不能打入西方国家牛肉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质量不符合他们的要求,还有卫生检疫方面的一些问题。由此可见,提高牛肉质量是中国肉牛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中国肉牛业发展战略从“资源开发型”开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全国各地纷纷引进国外优质肉牛品种与地方品种进行杂交改良,从而使我国肉牛养殖业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迅速缩小。例如,山西省从加拿大引进皮埃蒙特牛经与本地牛杂交改良,杂交后的犊牛较好地保持了皮埃蒙特牛的品种优势,具有皮薄、骨细、肉质好、脂肪少等特点,尤其是肉中的胆固醇含量比一般牛肉低35%左右,出肉率高达84%,深受农村养殖户喜爱。目前我国在肉牛生产领域可供选择的优良品种主要有:
1.英国品种。最常见的三个英国品种是安格斯、海福特和短角牛。安格斯牛被认为是最具有大理石花纹生成特性的牛,而且肉质是最好的。正因如此,我国一些为集团消费者供应肉牛的经销商要以很高的价钱购买安格斯牛。海福特和短角牛生产的牛肉品质同样也很高,只是大理石花纹不如安格斯那么好。从增重效果上讲,这三个品种可以说是同等的。内蒙古旭日生物高科技有限公司先后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建立了肉牛“试管胚胎”生产基地,利用发达国家良种牛的种质资源大批量生产“试管胚胎”,用于国内良种繁殖,培育出了海福特、安格斯等良种“试管牛”200余头。
2.欧洲大陆品种。是指那些一般在成熟时具有较大体重且增重效果高于英国品种的源于欧洲大陆的品种。在我国饲养的主要有:夏洛来、利木赞等肉用型品种和西门塔尔等乳肉兼用型品种。夏洛来等大型肉用牛品种由于体型过大,犊牛难产率较高。现在全国各地采用西门塔尔较多。据统计,全国已有7个西门塔尔牛纯繁场。
3.国内地方品种。主要指过去的耕牛,或者叫役肉兼用型品种。比较优秀的主要有延边黄牛、鲁西黄牛、秦川牛、南阳牛、晋南牛中国五大地方良种。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对延边黄牛比较重视,因它具有体型大、育肥快、皮质好、产肉率高、肉质鲜嫩可口等特点,被国家列为农业部种牛保护品种。由于我国没有专用型肉牛,地方决心将它培育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肉牛品种。我国第一头克隆牛的供体种就是延边黄牛。还有由吉林、内蒙古、河北三省联合培育的乳肉兼用型新品种“草原红牛”,为了提高其产乳肉性能,已有计划地开展了导入丹麦红和利木赞牛血试验,效果明显。
另外,上海和武汉市东湖开发区近两年已先后成功地引进了澳大利亚的南德温肉牛,并形成了规模化生产。
我国由于注意了肉牛品种改良,近年来牛肉产量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虽然我国肉牛业取得长足发展,但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后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国的牛肉市场竞争力并不乐观。肉牛生产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杂交改良盲目性大;繁殖率低,供种能力差;日粮配合不完善,饲料转化率低;母牛不孕,寄生虫病严重;牛肉排酸期长,嫩度品质差;保鲜技术落后,大多数为中低档肉等。致使我国不仅每年要花几千万美元进口优质牛肉,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影响了我国牛肉的大量出口。近几年来,我国的活牛、牛肉、牛肉制品的出口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而进口量却逐年增加。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95年我国进、出口牛肉分别为7.59万吨和10.6万吨,而2000年则分别为8.73万吨和4.59万吨。尤其是近年来受到“疯牛病”的困扰,人们谈牛色变,世界牛肉贸易量大幅下降。
面对肉牛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和强烈的市场竞争压力,有的专家积极提出我国肉牛生产应由过去的“重量轻质”向“重质轻量”方向转变。大多数专家则认为:在重视质和量的同时,应积极向安全、绿色、放心肉方面努力。到了知识经济时代,新的经济增长点已不仅仅是产品数量的增加和质地的好坏,更重要的是不断推出新的安全、环保、有特色的绿色品种和品牌。
桂北水果发展现状和前景 篇7
近年来, 桂北形成了特有的水果生产格局, 主要得益于该地区经过调整农产品结构, 生产规模呈持续扩大的趋势, 不同于东盟的热带水果 (如香蕉、龙眼、荔枝、椰子) , 生产的柑、橙、柚、桃、月柿等水果, 具有上市时间早、抢占市场能力强的特点, 比国内同类水果成熟早。所以, 桂北与东南亚的水果生产互补性很强, 他们之间的竞争性远远赶不上互补性, 相对比较优势比较明显, 桂北完全可以做好水果生产、加工和贸易这篇文章, 拓展桂北水果产业化, 形成东盟乃至世界市场。
桂北果蔬类农产品主要依靠转口贸易进行, 直接出口仍不多, 出口东盟果蔬市场仍有着巨大的空间, 主要有月柿、蜜柑、椪柑、沙田柚等。加入WTO后, 如蔬菜水果加工、饮料等消费者导向型产品和比如蔬菜水果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是我国近年来最具出口优势的产品。“零关税”“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在桂北南宁举行, 加速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进程[1], 逐步形成一个近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 2万多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 拥有17亿消费者的经济区, 这为具有比较优势的桂北水果生产、加工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2 桂北水果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生产方面
桂北水果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 大量的果树蔓延至许多水果次适宜地区, 无论从外观还是内在质量上, 这些不适宜地区的水果都缺乏竞争力。品种结构调整步伐较慢, 生产技术落后, 水果品质良莠不齐是在其他不适宜发展区生产的主要特征, 但在优胜劣汰的环境下, 这样的劣质水果却对市场造成很大冲击, 其生存空间慢慢变窄。
2.2 销售方面
桂北果园生产基地比较偏僻, 市场信息不灵, 营销方式单一, 对当前水果生产和需求情况不甚了解, 大多数果农不懂得市场控制, 也不知道市场需要什么果品;大部分水果生产者属个体经营, 规模小, 营销网络不健全, 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 没有建立起自己的预警预报系统, 行业协会建设比较滞后, 不利于产业化经营与生产, 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衔接严重脱节, 无序竞争状况比较严重。
2.3 加工方面
桂北水果生产只重视生产, 却忽视采后处理。目前, 桂北水果采后, 水果实际加工量不到8%, 经过商品化处理投放市场的只占水果总量的1%左右, 真正具有提升附加值意义的水果产量不过10万t左右。以原始状态上市是大部分果品的常用状态, 没有包装、不分等级, 贮藏设施建设滞后, 缺乏采后贮前处理措施, 使桂北水果缺乏竞争力, 这样的状况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对果品的多样性消费需求。
2.4 流通方面
整体上来说, 桂北水果生产发展很快, 改革开放后, 桂北水果商品交易和流通的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10 a来, 产量增加了10多倍。但仍然存在非正规式的流通队伍、贮藏保鲜设备不足、缺乏有力的执行机构和规范的流通规则、交通运输条件差等问题。
3 桂北水果产业发展的前景与对策
3.1 调整品种结构, 开发名特优品种
目前, 桂北水果产品结构表现为“四少四多”的特点, 即名、优、特、新产品少, 一般产品多;能全年供应的产品少, 集中上市的产品多;加工增值产品少, 初级产品多;高附加值、高品质、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少, 低档次产品多。这一结构特征直接影响水果产品出口市场的开拓和国内销售。加快优良品种推广步伐, 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科研协作, 调整品种结构, 开发名特优品种, 促进品种更新换代。
3.2 推广科技创新, 提高果品质量
发展优新品种和加工品种, 通过高接、换种新栽培等途径, 注重早、中、晚熟品种比例搭配, 进一步减少鲜食比例, 调整水果供应期。要提高果品质量, 必须靠科技, 增加效益, 实施“优果工程”, 提高产品质量, 推行“标准化”生产[2]。
3.3 建设采后商品化处理和加工体系,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增加水果的贮藏保鲜比例, 大力发展现代化的冷藏设施和保鲜技术, 注意引进运用比较先进的储藏保鲜技术, 不断扩大储藏能力, 研制与开发较为实用的储藏保鲜技术。积极推广水果机械化选果技术。研究开发应用于非柑橘类果品的机械化选果技术, 并加以推广应用。
3.4 发展产业化经营, 实现水果产业全面升级
推进水果的产业化经营, 努力扶持有条件的水果龙头企业, 发挥水果龙头企业在示范、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等方面的作用, 在优势产区建设农产品加工、生产、出口基地, 支持水果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 对果品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合作组织等都可以成为果品产销的龙头企业, 延长产业链, 促进水果产品转化增值, 只要有市场、有效益, 能够增加农民收入。
3.5 建设果品销售体系
加强果品批发市场建设, 逐步实现果品批发市场的现代化, 不断完善其功能, 除了进一步发挥集贸市场功能外, 实现果品采收季节集中供货、批量外销, 加强批发市场基地建设。
3.6 建立逐步与国际接轨水果生产出口基地
现代果业的发展必须走集约化生产的道路。创建商品出口基地, 依托无公害水果基地。以集约化经营、优质化生产来提高果品国际竞争力, 在桂北优果工程实施过程中要下大力气抓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 建立一大批种植品种良种化、生产标准化的水果基地, 推广应用水果套袋等先进无公害生产技术。
参考文献
[1]陆崇林, 傅乙朔.浦北增强果农信心稳定水果生产[N].钦州日报, 2010-03-05.
中国物流产业装备现状和前景分析 篇8
中国物流装备行业发展总体状况
2013年3、4月份,《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和上海欧麟物流公司共同做了一个市场调研活动,主要针对服装服饰、零售、电商、医药等行业的企业。调研数据结果:对“企业将如何增加物流设施的能力”这一问题,50%以上的被调研者选择了“建设新的物流设施”(28.3%)或者“对现有设施进行优化改造”(22.5%),16.7%选择“添置新的物流设备”,24.2%选择“采用物流软件、提高信息化水平”。显示出我国物流技术装备市场需求旺盛。此外,《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每年年初都做中国物流装备行业发展的年度分析,根据我们掌握的数据,2011~2013这3年,每年建成的自动化立体仓库都在200座以上,而且不仅数量增加,单体规模越来越大,系统更加复杂,设备数量也越来越多,应用领域越来越广。
当前国内物流装备行业突出的问题是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激烈。由于国内大多数企业成立时间比较短,没有更清晰的定位,只能先追求生存,再考虑扩张和发展的问题。很多企业规模比较小,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而且由于达不到一定的经营规模,成本下降是有限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不是特别突出。整个行业还没有达到理性发展,由于价格竞争、付款条件苛刻等因素,行业利润水平不高,企业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制约了企业对研发的投入、人员水平的提升、管理水平的提高等。而且配套行业发展不均衡,也影响到物流设备性能提高和行业整体发展水平提升。
此外,行业标准、规范缺失,标准不能完全系统匹配,标准的宣传和推广不到位,影响了行业发展。
物流装备细分行业领域的分析
接下来我进行物流装备细分行业领域的分析,主要分为5个方面介绍。
一是自动仓储系统,主要指自动化立体库与相关设备,以及订单履行系统。近年来这两方面市场需求大幅增长,应用行业覆盖面越来越广,包括烟草、医药、快销品、乳品、机械制造等多个行业领域;此外,不仅中大型立体库项目众多,很多企业也根据需要建设了小型自动化立体库。
随着市场需求增加,物流装备企业销售规模扩大,信心增强,逐渐加大了投资,进行关键核心设备的研发生产。同时,新进入该领域的企业不断涌现,其中既有新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也有从国内企业分化出来单独成立公司的。这都体现了行业发展的势头强劲。
关于核心设备与关键技术,如,国内的高速堆垛机等关键物流设备亟待提升水平。件箱式自动化立体库MINI-LOAD,和以替代传统堆垛机的梭式小车技术为核心的新型自动化立体库,将在未来几年得到更加较为普遍的应用,但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与外资企业相比还有差距。
二是货架行业。货架市场需求增长快,各行业对货架都有需求,尤其是电商、零售、冷链、医药、食品(尤其是高端食品)等行业的货架需求明显。大型、超大型仓储货架系统需求越来越多,组合式仓储货架已成为高层仓储货架的主导结构,焊接式仓储货架的应用不断减少。据我们了解,很多货架企业2013年都获得了20%左右的增长。总体来看,货架行业依然呈现出进入门槛低、利润微薄等特点,低价竞争依然存在,影响行业健康发展。还有一个因素是货架项目施工周期长,对于企业的整体资金链的压力会带来更大的挑战。
三是输送分拣设备,这是近两年来国内发展非常快的物流装备细分领域。很多行业如汽车、电子、快消品、电商、快递物流等行业,对输送分拣系统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值得关注的是,垂直升降机的潜在市场很大。目前供应商主要有两大块——专业的输送分拣设备生产厂商和系统集成商。同时,为输送分拣设备生产做下一级配套的相关厂商发展迅速,如辊筒、皮带、驱动电机等企业逐渐增多。很多供应商对输送分拣设备进行了工艺、性能的提升和技术细节上的完善,部分厂家增加了产品品种。输送分拣设备产品规范和标准制定已成为当前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是叉车行业。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业车辆分会的统计,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叉车生产国与最大销售市场,叉车市场需求旺盛。2013年上半年,中国市场销售叉车12.5万台,增长7.2%。而全球市场仅增长1.3%,亚洲增长率为1.5%。大量的叉车应用主要是以机械代替人工的目的,中低端内燃叉车销售量大,牢牢占据市场。基于对节能、环保等因素的考虑,电动叉车需求有所上升。2013年上半年,国内市场内燃车占比74%,销售上升8.8%;电动车占比26%,销量上升5.7%。
据统计,国内共有120家叉车企业,其中活跃的有60多家,品牌虽多,但行业集中度高,前2名叉车企业的销量占全国销售总量的44%,前10大品牌占据68%的市场份额,前20名占据81%的市场份额。但是叉车产品同质化、低端化严重,市场竞争白热化,导致企业盈利水平低,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国内企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慢,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今后市场方面,电动仓储类产品将是下一轮发展的重点。叉车后市场值得关注,我们国家叉车的保有量已经达到了150万台,叉车租赁等后市场业务增长较快,这是需要企业关注的一个新的市场空间。
五是单元化产品。单元化产品主要包括托盘、料箱这类产品。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最近连续两次提到要发展托盘标准化和托盘共用系统,说明托盘事业已经得到社会的关注、国家的关注。2013年11月刚刚召开的第八届中国托盘国际会议,也比往年聚集了更多的企业。数据显示,中国托盘市场以每年大约5%的速度增长,国内现有托盘保有量超过8亿个。在材质方面,国内目前还是以木托盘为主,塑料托盘所占比例在上升。复合材料托盘这两年的发展非常快,比如说利用从废旧塑料里回收再开发的材料制作托盘,达到较好的性价比。标准化、可折叠、轻型化、耐低温等成为周转箱设计制造的新趋势。
中国物流装备市场的需求情况
总的来看,经济发展决定了物流装备行业的发展水平。在国家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下,在整体经济稳定向好发展的驱动下,中国物流装备行业在未来几年将保持20%左右的增长。
医生权力现状和前景自我认知分析 篇9
关键词:医生权力,自我认知,医患权力
有观点认为我国医患关系持续紧张、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与医生的权力过大有很大的关联。医生的权力有两个来源:一是职业权力,即岗位权力,主要有诊治权、处方权、检查权、了解隐私权、法理公权力以及特殊干涉权;二是个人影响力,这种广义上的权力即权威,包括医生个人魅力、专业知识权威、技能、社会地位和道德等内容[1]。本研究主要侧重于医生职业权力。在问诊过程中,医生由于专业知识的垄断地位、技术权威和相应的社会制度保障,患者明显处于弱势地位,种种原因对医患关系的紧张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事实是否如此?医生对权力的自我认知又是怎样?它究竟对医患关系产生多大的影响?鉴于此,课题组开展了医生权力的自我认知与医患关系的调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在2014年11〜12月以分层随机抽样对广州市、东莞市6所医疗机构的医生进行问卷调查。选择高年级本科生作为研究助手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前,对研究助手就调查目的、内容、方法等事项进行培训指导。调查后,如发现有不规范的调查问卷,则进行核查、补正或作废,以确保调查质量的可靠性。采用匿名方式共发放(含邮寄)问卷500份,剔除无效问卷,有效回收423份,有效率为84.6%。同时从其他卫生行政部门、医院管理者等选取20名进行访谈。
1.2 调查内容
此次调查问卷设计的问题,既有封闭式问题,也有开放式问题。采用很正确、一般、不正确3项记分,用百分比指标描述医生对自身权力的认知,主要内容包括医患权力互动的重要性、医生权力的来源(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医生权力的现状(是有明显的权力感,还是当前的对医患关系尤其是医疗冲突和暴力的焦虑)和发展趋势(是否对医患互动的前景乐观)的认知。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问题勾选百分比以及χ2检验进行差异比较,以α=0.05为检验标准,以P≤0.05表明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对象年龄为33.8±9.6岁;其中男性1 7 7人(4 1.8%),女性246人(58.2%);已婚369人(87.2%),未婚78人(12.8%);工作5年及以下141人(33.3%),6〜15年171人(40.4%),16年及以上109人(26.3%);大专及以下63人(17.7%),本科285人(67.4%),研究生75人(17.9%)。三级医院占26.3%,二级医院占40.4%,一级医院占33.3%;初级职称占18.4%,中级职称占55.3%,副高及以上占26.2%。从总体来看,不同学历和职称的医生对医生权力的认知(重要性、来源、现状与前景)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工龄、性别、年薪则不甚显著。
2.2 人口学变量对医生权力自我认知的影响
(1)工龄。统计表明,对医生权力有明显的权威感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资的医生在医患权力互动及前景、医生权力来源等方面并没有显著性差异。(2)性别。男性医生认为在医患关系中医生有明显的权力权威感,并且女性医生对医患权力互动中双方合作与互惠的前景更不乐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医患权力互动的重要性及医生权力的来源方面并没有显著性差异。(3)学历。不同学历的医生对医患权力互动的重要性、医生权力的来源、医生的权力权威感以及医患权力互动前景评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4)职称。不同职称的医生对医患权力互动的重要性、医生权力的来源、医生的权力权威感的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对医患权力互动前景则不乐观且没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3.1 不同工龄医生权力的自身认知情况
调查表明,认为医生权力有明显的权威感很正确,高、中、低资历的医生比例分别为18.9%、15.8%与6.4%;而且肯定医生权力源于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认知比例分别为54.1%、40.4%与31.9%,说明年龄较大、职称较高的医生,其权力认知和认同相对较高。这可能是因为医学是一个学无止境的专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职称的提高,医生的临床经验也在不断积累,理论和实践越来越系统地融合在一起,逐渐达到了职业生涯的高峰期,其中有些医生已经成长为医院的专业权威[2]。
3.2 不同性别医生权力的自身认知情况
医生有明显的权力权威感,持正面态度的男性医生高达78%,远远高于女性医生的22%。出现男女医生的权力自身认知的差异,虽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由于传统文化心理和世俗人生观念的影响,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有着对权力的渴望和崇拜,而男性对成就期望一般要比女性高[3]。当前医患关系中,医生的社会认同度降低,社会地位较前呈下降趋势,医生优势的权力资源正逐步丧失。近十多年来,医院的恶性事件逐步增长。目前中国每所医院平均每年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高达27次,73.33%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及其家属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的事件[4]。与男性相比,女性更愿意选择稳定的工作而不是选择经济收入高的工作[5]。由于医生超负荷、高风险的工作性质,对女性医生的家庭、生理以及心理方面的影响相对更大[6]。因此,面对医患纠纷,特别是冲突与暴力现象,女性医生的焦虑感为54.9%,明显高于男性医生的33.9%,说明女性医生更反对医疗暴力。在医患权力互动中合作与互惠前景的认识上,女性医生82.9%持否定态度,高于男性医生的64.4%,说明她们更悲观。
3.3 不同学历医生权力的自身认知情况
本科学历的医生权力认知包括权力的重要性、来源以及对冲突和暴力的焦虑明显高于研究生和大专学历的医生;而对医生有明显的权力权威感认同度上,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医生为66.7%,远远高于本科的36.7%和研究生学历医生的20%。本科学历医生对政府政策和医院管理最不满意,可能原因是他们的收入相对较低,却要承担一线工作,职业风险高、压力大。而大专学历医生因为自己学历低,且一般在风险相对较少的科室,提供技术以及辅助性工作支持,所以对当前工作岗位、医生权力感以及待遇感到相对满意。
3.4 不同职称医生权力的自身认知情况
不同职称的医生,有>50%认为医患权力互动非常重要,但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的医生分别有48.0%、20.2%、19.2%认为医患互动不重要。医生权力源自专业知识和能力方面,初级、中级职称医生有42.3%、58.3%非常认同,而高级职称则为29.7%;而且高级职称的医生对医生有明显的权力权威感非常认同的比例为18.9%,远远低于初级、中级职称医生的38.5%、43.9%,差异显著。说明高级职称、工龄长的医生早年入职,经历了职场的风风雨雨,正处于职场疲惫期;尽管他们也有经验丰富、病源广泛等优势,但是对于新医改,他们可能会感觉到有些力不从心,工作压力增大,甚至对前景悲观。
医生权力自身认知的现状和前景还呈现以下几个特征:⑴尽管个人的工资满意度越高,自身价值、组织价值的感知度和职业认同程度也相对越高[2],但统计表明,薪酬的高低与医生对自身权力的认知,包括医患权力重要性、来源、明显的权威权力感和医患互动前景等的判断并没有差异性影响。⑵对于医患权力互动重要性的解读有着一定的差异性。不同职称的医生,有大于50%认为医患权力互动非常重要,与潘传德等[7,8]研究结果一致,但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的医生分别有48%、20.2%、19.2%认为医患互动不重要。大专、本科与研究生等不同学历的医生,对医患重要性的认识则为85.8%、76.9%、52.0%。这种认知差异,可能与医院的管理制度、医疗设备设施、运行方式、医疗费用构成、服务内容、患者病种、治疗手段有关,也可能与医务人员的素质、专业特长、思维模式和工作作风差异有关[7]。不同职称医生工作的医院、科室不同,遭遇医疗纠纷的经历和影响程度不同,也直接和间接导致医患权力互动认知判断的偏差。⑶医患权力互动前景不乐观。本调查结果显示,有80%左右的医生认为自身权力和医患权力互动前景不容乐观,这与张琪等[9]调查的结果一致,与潘传德[7,8,10]的结论不一致。总之,医生都意识到了医患关系的重要,也认知到加强医患互动的必要。但是,由于患者权力意识逐渐觉醒、医学知识缺失以及各种因素等原因,造成患者对医生的不理解、冲突和暴力相向。医生是高投入、高付出、高风险职业,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待遇、社会地位,因而医生对发展前景普遍感到悲观。
参考文献
[1]刘瑞明,肖俊辉,陈琴,等.医生和患者权力的来源、内涵及特点——互动视域下医患权力运作形式之一[J].中国医院管理,2015,34(10):11-12.
[2]刘丹,司荣定.某省级专科医院医生职业认同的相关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144-147.
[3]宋广文,魏淑华.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相关因素分析[J].心理发展与健康,2006(1):80-86.
[4]李德成,雷寒.医患关系法律属性和伦理属性探讨[J].重庆医学,2013,42(7):824-825.
[5]梁飞琴.从性别视角看医学院校研究生职业价值观[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67-70.
[6]张昱,金钰平,刘娜,等.南京地区医生职业认同现状调查[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4):344-348.
[7]潘传德.不同科室医务人员对医患关系现状的调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11):761-764.
[8]夏云.医务人员医患关系认知现状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11):1638-1641.
[9]张琪,朱俊生,李文中,等.医患关系的经济学研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44-45.
现状和前景 篇10
FMC通常具有以下一个或多个特点:
1. 无缝连接
在设备和网络层面, 它的表现为切换:固定网中的电话可转移到移动网络中, 反之亦然;在两种不同的网络中切换不会中断或导致服务质量受损;实现Wi Fi和2G网络相互切换。在网络架构层面, FMC能够在不同的网络平台间传输多种运用, 而不需要进行再编译。
2.用户接入方式多样
融合服务和设备能够让用户根据自己所在的位置、需要的应用、服务质量和通话量等具体需求, 选择采用不同的接入技术, 如Wi Fi或移动网络。
3.融合终端
融合终端能够让用户方便的在不同的网络间切换。目前, 用户一般使用固定网络来实现语音服务和互联网接入服务, 通过移动网络来实现移动语音服务和基本的数据服务 (如SMS短信息服务等) 。企业级用户通常会使用更多的终端设备, 例如, 用PDA或笔记本电脑来获得移动数据。而最新的融合终端, 如Wi Fi电话, 能够让用户使用一个终端就完成以前用多个终端才能实现的应用。
4.个性化
FMC服务不但允许终端用户设定他们想要的服务, 而且允许他们对用户界面进行设定。用户可以对融合终端进行统一设定, 融合终端的多样性使得固网也拥有了类似手机的多样化设置。
5.移动网络、固定网络、无线网络的统一融合
FMC服务可以使用户在不关心配置、网络安全、服务质量、网络带宽、网络资费的情况下, 实现在多种网络间的转换, 例如移动网络、固定网络和无线网络。
从世界范围来看, FMC业务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还处于技术引入发展的初级阶段,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受到各自的政策、技术、市场等因素的影响, 到目前为止FMC业务尚无统一的模式。
根据FMC技术演进过程, 结合全球现有FMC的部署情况, FMC业务的发展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预融合阶段
预融合阶段是指通过业务支撑系统的功能交叉融合实现固定和移动业务的捆绑, 以及部分实现固定移动业务的融合。从目前全球运营商推出的FMC业务看, 大多数运营商处于该阶段, 业务形式主要为基本的语音服务和数据接入服务。
2.融合阶段
融合阶段是指通过多模终端实现不同网络接入层的融合, 以及运营商通过建立统一的核心承载网来实现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的真正融合。在该阶段, 运营商的FMC业务将从原来的简单语音服务和数据接入服务, 转变为基于数据的内容增值业务, 以及多向的应用业务。
目前, 中国FMC业务尚处于预融合阶段, FMC的相关标准不够明确、融合终端技术不够成熟、业务不够丰富、政策法规尚不明朗、产业链也未形成, FMC业务本身暂时还不能为服务提供商创造出可观的收益。
但是, 国内运营商, 特别是固网运营商都在积极开发FMC业务解决方案。中国电信、中国网通都推出了有中国特色的FMC业务, 例如灵通无绳业务、一号通、Qbox等业务。但是, 这些业务仍属于简单的业务捆绑, 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的业务融合, 且存在相关终端数量少、功能不完备、业务资费混乱、用户少等问题。
相比之下, 国内移动运营商在FMC方面都没有采取太大的举措, 中国联通专注于移动通信, 在固定和Vo IP长话、视频业务方面的进展有限, 在固网-移动整合方面总体动作不大。不过, 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中国联通已打造了一张具备Qo S保证的IP骨干网, 并且开始对Wi Max进行测试, 为今后FMC的发展实施做好了技术准备。同样, 中国移动也没有对FMC采取业务上的行动, 现阶段中国移动FMC业务的策略是进一步降低语音业务资费, 大力发展其他增值性业务。同时积极为3G做准备, 以便在下一步的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根据业务特点和移动优势, 结合3G业务开展FMC业务。
针对目前中国FMC市场的现状和问题, IDC对于国内各类运营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固网运营商
1. 利用固网资源优势尽早推出FMC业务来阻止用户数量的下滑, 同时增强整体竞争力。
2. 尽早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 为提供进一步的融合业务做准备。
3.加强与整个生态环境中其他参与者的配合, 吸引价值链上不同环节的厂商加入, 对业务进行渗透和拓展, 并制订统一的标准规范。同时建立自己的融合业务终端定制策略, 并提供足够的终端来保证业务的开展及实施。
移动运营商
1.巩固现有阵地, 可在短期内推出Fixedmobilesubstitution (移动对固定的替代) 业务来防御FMC业务。
2.有选择的进入某些固定业务领域, 为重点客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稳固企业客户和行业信息化客户市场。
3. 做好资源的整合, 发挥移动运营
商固有的优势, 包括品牌、客户资源、业务开发等方面, 增添新的业务服务手段, 扩大在无线互联网领域的收益。
全业务运营商
1.对自身业务运营能力进行提升, 并要对业务资源、网络资源、技术平台实施优化和调整, 为提供FMC业务做好准备。
2.充分挖掘通信资源, 满足客户个性化通信消费需求, 实现从以网络为中心的战略向以服务为中心的战略转型。
现状和前景 篇11
关键词:卫星导航系统;产业现状;发展前景
0 引言
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不会受时间和地域的影响,而且该系统的覆盖面积很大是全球性的覆盖,而且系统具有很高的精确度,同时系统应用不会花费较长的时间。卫星导航系统如今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在多项领域为人们提供多种功能。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是人类在科技时代中跨出的巨大一步,而且该系统的应用仍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科研技术人员需要不断的加强对于该系统的研究和完善,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贡献。
1 概述
将卫星定位系统与导航通讯领域良好的融合便是卫星导航系统,它能够准确提供在以某一时间和空间为基准的情况下,所有与位置有关的信息。卫星导航系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展现,对于巩固我国在世界上的位置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卫星导航系统对于增加我国国防力量、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该系统已經渐渐深入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电子信息行业主要领军者。我国正处于该系统应用的发展阶段,在二零零八年时全球对于具有卫星导航功能的手机达到七千八百万台左右,在二零一四年可以达到七点七亿台,具有该系统的手机占全球手机总销量的百分之五十以上,有百分之二十的销售量在中国。卫星导航系统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提升有着直接影响,各个国家都在积极的研发属于本国的卫星导航系统。我国也正在启动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计划,首先是区域性的覆盖,然后是全球性覆盖。
2 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技术产品
卫星导航系统不断进步最重要的体现就是接收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接收机技术得到很大的提升,与以往相比接收机的性能近乎百倍的增长,而设备的总量则是在不断地缩减,价格也在逐渐降低能够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民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相互结合共同带动发展。卫星导航系统的广泛应用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人们提供了许多便利。汽车上配有导航系统能够对路面情况及时的了解,同时还能够记录车辆的行驶轨迹,使驾驶的安全性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还能为驾驶人员准确的指明方向,确定最短的行驶路线。手机上也配有卫星导航系统,能够帮助人们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引导人们走向目的地。
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因功能强大、操作简单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并且积极的购买该系统的技术产品,例如:汽车导航仪、导航手机、监控总段设备等等。卫星导航系统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使用功能延伸到各个领域中,对于促进生产力的提升、改善服务质量、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并且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渐渐实现了与互联网以及通信领域的连接,将多种信息来源和信息通道相整合,真正的达到无论在海、陆、空某一位置、某一时间都能够应用卫星导航系统是日后的发展目标。
3 导航卫星应用市场和产业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3.1 导航卫星应用市场分类以及解析。导航卫星应用与服务市场可以按多种类型进行分类,本文将导航卫星的应用分为基本应用和高端应用两类。GALILEO的出现使得人们对于该种分类方法逐渐接受,将市场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大众市场,主要的服务对象为人民群众,使得该技术可以得到大众人群的广泛应用。第二部分是专业市场,主要的服务对象是该系统的科研人员。第三部分是生命安全市场,很多人对于生命安全市场存在一定的概念误区,认为该市场与大众市场和专业市场有很多的重合,其实不然。生命安全市场是一个独立的市场,GALILEO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公开性、而且还能够进行搜救工作,也就代表着生命安全市场的独立性,而且要提高生命安生服务质量必须要与卫星导航系统相结合,使生命安全服务高效、稳定[1]。
3.2 市场服务类别。卫星导航系统的产业发展中,大众市场占有着很大的份额,因为大众人群是技术产品的购买人员,使得该系统技术产品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体现是手机和车辆应用。专业市场涉及到的内容众多,而且不仅仅是该系统的应用,与该系统的科研工作也有很大联系。卫星导航技术已经成为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产业提升、科学创新的关键技术。生命安全市场可以说是卫星导航系统技术应用的最终发展需求,将卫星导航系统的强大性能以及系统的可靠性与生命安全服务相融合,但是目前生命安全服务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人对于该市场还没有足够的认知。
3.3 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根据相应的科学数据调查所显示,我国在二零零八年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创造的经济产值为四千亿,终端持有量更是尤为庞大,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对于该系统的认知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当我国进行卫星发射时会受到全国人民群众的关注。卫星导航系统以不同的服务类别延伸到各个行业中,该系统的行业领域应用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人口众多也为卫星导航产业提供了市场保障,我国目前汽车手机的拥有量为世界第一。
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汽车导航仪会渐渐成为汽车必须要配置的设备,人们对于产品购买进行选择时会重点考虑卫星导航系统技术在设备上的体现。对于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各个国家都会加大支持力度、增加福利政策、投入建设资金,我国下一目标是产业年产值达到三千亿,不仅会逐渐实现,而且还会持续上涨。
4 结语
卫星导航系统产业发展现状十分良好,但是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卫星导航系统会延伸到更多产业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国家经济增长贡献出巨大的力量。科研人员必须要不断的加强卫星导航系统技术应用的研究力度,注重创新。各个行业也要提升对于卫星导航系统的认知,为卫星导航系统产业构建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参考文献:
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现状和前景 篇12
关键词:方言,电视新闻节目,本土化,创新,民族文化
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多以精彩的民间故事为题材, 运用当地特有的方言, 结合观众的力量来进行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演义。有效的电视新闻节目和人们的现实生活相结合, 将电视新闻的节目内容, 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大众, 又使得大众乐于接受, 打造轻松式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
1 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的当前优势
1.1 文化色彩浓厚
对于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 它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和地域风格。同时, 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民族的文化色彩。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中华民族不断吸收其他民族, 各民族之间相互容和借鉴, 于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习惯和文化, 同时也形成了各个民族以区别于其他民族独树一帜的方言。对于一档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来说, 它反映的是属于这个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 因此, 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中都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反映了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带有地方地域浓厚的文化色彩和文化内涵。与此同时, 通过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将使当地人们产生共识,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1.2 贴近人们生活
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之所以能以较快的发展速度快速占据观众的视野, 其最重要的原因是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反映的多是普通大众的切身生活实际。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能够以观众生活中普普通通的实际为题材, 使得观众有一种同感。它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自群众取材, 又积极反映大众的生活, 可见, 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是将实际与方言新闻相结合的新式栏目, 最后服务于观众的生活。
1.3 本土化特色
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能够利用自身优势, 传承和发展本土化特色。利用方言本土的特色, 区别于传统的普通话模式, 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使得观众对于它的收视率大大提高。同时因为方言孕育本地特色, 传承本地文化, 尤其对于本地人来说, 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在此同时对其形式进行本土特色化的新意, 更加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充分发挥了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的本土化特色的优点。
2 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的局限性
2.1 特定区域的特定文化
虽然, 在当今时代, 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势头正如火如荼的进行, 但是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对于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 只是特定区域的特定文化, 它的发展区域只是这个狭小特定的地域。由于各地存在方言的差异性, 因此, 对于各个地域的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的推广存在极大的难度。一个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想要实现长远的发展, 就要推向全国, 吸引观众的注意。甚至要走向世界, 可见, 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
2.2 缺乏创新内容
现在的观众对地方台电视新闻频道的节目逐渐呈现出疲软的态势,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地方台电视新闻频道的内容缺乏创新性, 很难抓住观众的眼球, 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仅仅以其独特的方言来哗众取宠并不是长远的发展对策, 只有创新才是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 对于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同样如此。虽然现在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势头正猛烈, 但若没有内容形式的创新来吸引观众的目光, 给观众形成创新式的价值观, 待到各种方言的栏目都积极发展起来, 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就会和普通新闻栏目一样, 让人们产生视觉的疲劳。因此, 注重创新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的更好发展和进步。
2.3 方言播报, 存在语言障碍
阻碍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各地方言的不同。由于中国古代经济的不发达, 各地虽都归朝廷统治, 但交通极其不方便, 各地之间的交流融合过少。而为了自身的发展方便, 各地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方言, 绵延至今。虽然, 当今世界, 普通话盛行, 但为了地域需要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各地仍多普遍使用方言。这就造成了各地方人们的语言沟通存在的一定困难, 也直接导致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难以大范围的推广, 难以走出地区, 走向全国, 走向世界。由于方言存在着千差万别, 也使得不同地区人们难以理解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 阻碍了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的进步发展。
3 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前景
3.1 内容形式的创新
为了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在未来更好地发展, 应对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的形式内容进行创新, 使之有利于未来发展。例如《嘻唰唰》节目是四川一版新闻类节目, 它没有走普通电视新闻节目的传统道路, 而是改变传达信息的方式, 通过与观众的亲密互动中, 传达新闻信息, 在实践与参与中让观众更加深刻的了解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并以轻松幽默的传递方式, 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取得了观众的青睐。《嘻唰唰》的成功为广大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只有积极创新内容和形式, 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 不被时代发展的大潮所淘汰。
3.2 由低俗走向高雅
对于大多数的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 都比较注重贴近生活实际, 但由于太过注重生活中的小事, 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反映这个民族的文化, 我们要加强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的建设, 使其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让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从低俗化向高雅化逐渐转变。此外, 大多数的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都是采用比较随意的方式来向观众展现其风采的, 但对于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文明的中国来说, 别人对我们的印象从来都是文明行为, 举止仪态优雅。而一旦这种略显随意的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走出国门, 在一方面会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但另一方面, 会有损我们中国文明礼仪之邦的历史形象, 可见, 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由低俗走向高雅势在必行, 有利于促进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 更有利于中国大国形象的树立。
3.3 立足本土, 打造品牌
无论是一个电视台, 还是一档栏目的发展, 都应立足于自身实际。从自身实际出发, 发展本土化的文化内容, 才能使其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具有深刻意义。对于中国这个拥有多元历史的国度, 要想发展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就必须立足方言自身的优势。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中, 如果对于本国文化不能立足本土, 就容易迷失在复杂多变的世界大潮中, 这样, 就更不必说发展特色的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了。就如中国传统的花木兰从军的女英雄的故事, 最后的专利竟然是韩国的, 岂不讽刺。因此, 要想发展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就要立足本土, 打造品牌, 放眼世界。
总之, 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其发展过程中虽具有普通电视新闻节目不可比拟的优势, 但要积极保持, 并改进缺点, 注重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形式的创新;选材要贴近人们的生活, 以广大群众为依托, 反映广大群众的生活需求, 才是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的坚实基础。再者, 什么时候都不能离开本土化的特色, 要在自身特色的基础上, 发展自己, 壮大自己, 才能放眼世界, 才能促进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 促进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学.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现状和前景[J].当代电视, 2010 (3) :77-79.
[2]陈斌.方言类电视节目的优势及前景管窥[J].新闻世界, 2010 (7) :120-121.
[3]黄杰.我国方言类电视节目传播生命力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 2011:11-12.
【现状和前景】推荐阅读:
现状和发展前景06-06
纹绣行业的现状和前景09-15
谈谈php发展现状和前景08-08
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动力和前景09-13
现状及前景07-04
防治现状及前景11-07
中国现状与前景08-10
现状与发展前景06-05
现状及发展前景09-05
美容行业现状及前景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