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现状及前景

2024-07-24

房地产业现状及前景(共12篇)

房地产业现状及前景 篇1

核桃是世界著名的经济种, 名列四大干果之首。核桃又称为“万岁子”、“长寿果”和“益智果”,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是发展山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树种, 也是治理石漠化、开展生态扶贫和绿化村屯的先锋树种、首选树种[1]。本文主要从广西核桃产业现状入手, 分析其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建议。

1 广西核桃生产现状

广西是全国核桃适生区域之一, 现有核桃林面积1万多hm2, 占全国核桃林总面积的0.5%, 主要分布在河池、百色、柳州、贺州4个市的21个县[2]。核桃在河池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广泛的种植分布, 是当地极为重要的特色经济树种之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全市核桃种植面积逐步扩大, 产值快速增长, 核桃产业正逐步成为当地石漠化综合治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势产业、主导产业、朝阳产业。

河池市种植核桃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凤山、天峨、南丹、东兰、巴马、都安、大化等都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核桃树, 而且结果都很好。据天峨县八腊乡调查统计, 该乡现有几十年生的核桃树455株, 平均每株核桃收入都在1000多元以上。河池市从2000年以来大面积发展核桃, 现全市核桃面积达9000hm2以上。

2 广西核桃产业发展前景

2.1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引领产业发展

2012年6月8日, 自治区林业厅总工程师蒋桂雄在凤山县召开的全区核桃产业发展现场会上提出, 到2015年, 广西将建设6.67hm2核桃基地, 重点扶持规模型加工企业5家, 基本形成以南宁、百色、河池3大核桃综合加工基地和贮藏基地, 实现核桃精深加工6万t以上, 核桃产品贮藏能力10万t以上。因此, 发展核桃生产的政策前景看好, 势在必行。

2.2 市场需求旺盛, 发展前景广阔

为满足果用、油用需求为基础的市场定位, 核桃具有的多种用途有待于全面开发。同时, 核桃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保健价值及药用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提高, 对高档食用油的需求也将日益增加, 将现代加工、检测技术应用到核桃油的高效加工中, 提高产品品质, 明确核桃功能成分的功效作用, 生产以核桃为原料的核桃油等功能食品, 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3 广西独具的区域和品种资源优势将带领我国核桃产业更快发展

广西位于欧亚大陆东部, 横跨北回归线, 属于亚热带和暖温带气候, 而且地形复杂多样, 在桂北和桂西北一带山地较多, 气候和地形均适宜栽植核桃。核桃在广西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丰富的品种资源有待于开发利用。

2.4 我国具有核桃产业发展的育种、育苗和集约化栽培的技术优势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科技工作者广泛开展核桃资源调查、国外引种和杂交育种工作, 以早实、优质、丰产等特性为育种目标, 利用中国丰富的核桃种质资源, 通过实生选种、引种和杂交育种获得了大量的核桃优良种质和新品种。特别是1990年, 我国选育出了“中林1号”“、香玲”“、辽核1号”等16个早实核桃新品种, 为我国核桃良种化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又不断选出优良新品种, 如矮化品种“岱辉”, 果材兼用型品种“鲁核1号”, 早实品种“岱丰”“、绿岭”, 晚实品种“西洛3号”等现已在我国大面积推广。

在育苗技术上, 我国科学家研制出“核桃大方块芽接”、“埋干黄化复幼”和“二步生根法”技术, 解决了核桃无性繁殖困难的问题。经过20年的科技攻关, 针对集约栽培和良种选育中的技术瓶颈问题, 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并在我国太行山区、秦巴山区、云贵高原区、黄土旱垣区、新疆干旱绿洲区等全国核桃主产区广泛推广应用, 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3 提出建议

为实现广西核桃产业快速发展的目标, 林业厅总工程师蒋桂雄提出抓好建设6.67hm2核桃基地的“1234”思路, 即打好“良种壮苗”1个基础, 处理好“市场推动和政府引导、连片造林和零星种植”2个关系, 要做好“与生态扶贫、石漠化综合治理、‘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建设”的3个结合, 要把握好“规划布局、栽培模式、经营水平、加工产业”4个重点[3]。

同时, 蒋桂雄还提出抓好建设6.67hm2核桃基地的7项措施:一是要切实抓好种苗生产, 保障核桃苗木供应。二是要切实抓好示范基地,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切实落实扶持政策和资金投入, 增加产业发展投入。四是鼓励企业搞核桃产品深加工, 提高产品附加值。五是切实推进机制创新,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六是要切实加强科技推广, 强化产业科技支撑。要抓好优良品种推广, 抓好技术培训, 加强技术指导服务。七是切实加强宣传发动,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 许新桥, 孟丙南.我国核桃产业潜力及发展对策研究.林业经济, 2013

[2] 覃恩勇.探索核桃产业化发展之路.中国园艺文摘, 2013

[3] 邱承刚.广西林业.2012

房地产业现状及前景 篇2

沼气作为一种特殊的清洁能源,是节能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中国沼气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现已成为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措施,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抓手,成为国家能源结构调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国家优惠和激励政策的吸引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沼气产品生产、设备研发和工程建设中,甚至一些大型龙头企业也加入到沼气产业发展行列,形成了“小沼气、大产业”的态势。

近年来,我国沼气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截止到2011年底,全国沼气用户(含集中供气户数)已达4168万户,占适宜农户的34.7%,受益人口约1.6亿人。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村沼气上联养殖业,下促种植业,不仅有效防止了畜禽粪便排放和化肥农药过量施用造成的面源污染,有效解决了农村脏乱差问题,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而且对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循环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农村沼气投资力度,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户用沼气补贴标准。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在继续支持户用沼气和小型沼气建设的同时,加大向农户集中供气的大中型沼气工程支持力度,发展“产业沼气”,不断提高沼气发展的综合效益。沼气,顾名思义就是沼泽里的气体。人们经常看到,在沼泽地、污水沟或粪池里,有气泡冒出来,如果我们划着火柴,可把它点燃,这就是自然界天然发生的沼气。沼气,是各种有机物质,在隔绝空气(还原条件),并在适宜的温度、湿度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烧气体。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由罗国瑞在广东省潮梅地区建成了第一个沼气池,随之成立了中华国瑞瓦斯总行,以推广沼气技术。目前中国农村户用沼气池的数量达 1300万座。而高速率厌氧消化工艺生产性试验装置已在糖厂和酒厂正常运行。沼气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既可替代秸秆、薪柴等传统生物质能源,也可替代煤炭等商品能源,而且能源效率明显高于秸秆、薪柴、煤炭等。

中国农业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十分有限,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不能以消耗农业资源、牺牲农业环境为代价。农村沼气把能源建设、生态建设、环境建设、农民增收链接起来,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生活文明。发展农村沼气,优化广大农村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是中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加优质能源供应、缓解国家能源压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沼气知识的普及和应用并非纸上谈兵,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沼气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共十章。首先介绍了沼气的定义及沼气的利用价值等,接着对中国农村的基础建设情况及发展沼气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国内外的生物质能行业及沼气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重点介绍。随后,报告对沼气产业的区域发展状况、生产利用模式、沼气发电发展状况、沼气技术装置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重点分析了沼气行业的投资情况,最后对沼气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科学的预测。

房地产电子商务现状及前景分析 篇3

[关键词]房地产电子商务发展方向前景

一、房地产电子商在我国的应用

电子商务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与现代商业的有机结合,而房地产电子商务即电子商务理论和技术在房地产业中的应用,其应用范围广泛,包括:房地产建设、材料采购、房地产营销、房地产中介和物业管理等领域。目前房地产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应用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房地产门户网站(综合站点)的建立为消费者提供了专业知识参考。这类网站主要面向购房群体,以销售为导向,提供内容主要为物业发展、业主论坛等相关内容。目前这类网站是国内房地产网站中创立思路最集中的部分,影响很大。

2.电子商务应用到房地产销售过程中,方便顾客,提高效率,增强销售能力。房产销售管理和售楼促销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网上实景浏览、小区规划展示、在线选房和按揭理财等多方面的功能。发展商以电子地图结合三维动画技术,展示楼盘的基本资讯,包含社区内环境、社区智能化、会所及周围环境、市政、商业、文化设施。客户可以在网上身临其境地观看楼盘样板房和各种现场实景,通过网站及时更新的图像,了解楼盘的建设进度;可查看平面布置、户型、装修效果等资料;可上网查询楼盘的单位销售情况并随时下订;还可查询各种按揭方式的付款情况,以便安排资金确定合适的置业投资方式。

3.房地产公司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扩大宣传,树立企业品牌形象。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品牌形象至关重要。以往开发商主要通过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来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现在通过建设网站,宣传企业形象,介绍开发商实力和经营理念,使客户对品牌产生认同。同时企业信息能够实时传递,与公众即时、互动沟通,弥补了传统媒介的单一性、弱反馈性和不可预见性。

4.通过局域网搭建起信息交流与管理平台,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房地产企业网站结合企业内联网建设、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和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实施,使企业内部信息交流通畅、迅捷,可以实现信息透明化、管理跨域化和经营全球化,同时降低企业内部资源损耗、减少成本,最终使企业的运作经营达到最优化。

5.提供增值配套服务,增加项目的附加值。项目的附加值越高,在市场上就越有竞争力,越受消费者欢迎。发展商通过建设数字化社区,让消费者体验从网上社区服务到网上超市,从社区 BBS系统到网上生活杂志的数字化生活新模式,充分认可物业的高附加值。发展商还可以建设网上装修顾问系统,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互动化的网上咨询服务,对每一种户型都提供多种档次的装修方案,客户可观看不同的装修效果图和材料说明、参考报价,自由选择不同房间的装修方案组合。

6.物业的网上销售及中介代理,网上房屋租赁与交换。该类网站是目前房地产商和互联网业都关注的焦点,已经开始B TO C电子商务,目前主题有的已经很鲜明,而且二手房成交量、在线定房量在逐步放大。随着国内住房二级市场的开放,房地产交易就会提供和需要大量的信息交易,建立网上房地产信息超级市场具有良好的前景。

二、房地产电子商务的模式

目前我国的房地产电子商务模式主要包括:

1.B to B 房地产电子商务

是指企业之间利用互联网从事商品交易和交易信息发布活动。其涉及的面非常广,从房地产的开发、建造,直到房屋装潢,几乎囊括房地产行业所有相关企业。

2.B to C 房地产电子商务

是指经营商利用互联网与消费者进行商品交易和发布信息。该模式直接面向消费者,受众面广,是电子商务模式中最基础的交易模式。

3.C to C 房地产电子商务

C to C 电子商务平台就是通过为买卖双方提供一个在线交易平台,卖方可以主动提供商品上网销售或拍卖,而买方可以自行选择商品进行竞价和购买。目前C to C 房地产电子商务主要涉及二手房交易、房屋租赁、房地产拍卖、权证代理、价格评估等。

4. G to C/G to B 房地产电子商务

G to C/G to B 指政府对消费者/政府对企业的电子商务活动。房地产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政府不仅是房地产行业电子商务推动者也是主要参与者之一,如建设部、国土资源部、还有工商行政部门和司法监察部门等。随着政府电子政务的开展,这些与房地产相关的政府部门也通过网络为房地产机构、房地产公司及个人提供多种房地产服务。如国土局为房地产开发商进行注册,建立信息库。再如,网上的规划方案的审批、审计税收、银行贷款、房地产市场政策发布和市场的监督投诉等。

三、发展房地产电子商务的前景分析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发展房地产电子商务意义深远,其前景一片光明,具体可以从房地产企业、顾客和营销三方面来分析。

1.对房地产企业而言

通过电子商务与房地产的结合,更加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家有关经济政策、人口政策、产业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及各类优惠政策,为其准确预测未来房地产市场需求、确定投资开发的方向提供了重要依据。大幅度降低建材采购过程中信息收集、筛选、人员往返、住宿、交易设施等方面的交易费用,同时交易的透明度大大增加,有效地降低了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信用危机。直接与房地产代理商、物业管理公司、求购求租客户联系,以全面了解房地产需求动态。避免卖点和优势概念信息流失,提升客户对楼盘的认同率。另外,在电子商务的应用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企业网页的广告和便捷、高效的服务提高企业的品牌和知名度,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信誉度。

2.对顾客而言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顾客能便捷地与开发商、投资业主进行信息沟通,从而更好地发挥消费者的监督作用;房产信息的透明化,使得企业对消费者的服务更加专业化和人性化,大大减少了欺诈现象;通过网络的平台,顾客卖房、购房、租房的效率得到大幅提高,交易成本大大降低。总之,有了电子商务在房地产业中的运用,消费者在物业消费方面的权益得以更大地保护。

3.对房地产营销而言

房地产电子商务使房地产营销适应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符合现代的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整合营销理念。更加容易与重要的顾客建立有特定价值倾向的关系,创造顾客满意。改变了原来只有售楼处、媒体广告和专职人员促销三部分组成的营销模式,同时为制定比较完善的营销方案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面对主流媒体上产品广告的高知晓度、低选择度使得宣传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目的的状况,选择精确的专业媒体尤其是专业网站来发布信息,优势更加明显。

四、房地产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

伴随着房地产电子商务发展而获得的巨大利益,令众多房地产企业趋之若骛,其前景不言而喻。今后我国房地产电子商务发展的大致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述:

1.区域化

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地区自然条件、生活 水平、文化风俗的差异性,以及房地产本身的地域性,都使房地产电子商务表现出较强的区域特征。目前一种以区域房地产经济为特点的网站正在快速发展,这些网站今后将成为房地产电子商务的基础平台。

2.融合化

只有融合,才能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如《搜房网》与联通上海分公司合作WAP电子商务,又与《新浪》和《搜狐》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搜房网》一跃成为中国房地产电子商务网站中的名牌。这种融合,是对市场的扩展和网站服务领域延伸的深度发展。

3.专一化

专一化网站比较好地满足了上网者的个性化方面的深层要求,受到人们的欢迎。今后电子商务网站,将从六个方面满足个性化要求:制定信息的个性化、选择商品的个性化、发挥潜在能力的个性化、参与评论和发表见解的个性化、业务扩展的个性化和深度服务的个性化。我国现已建立的中房预警系统、国房景气指数等就是专一化代表。

4.大众化

大众化是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我国每年流动进城的暂住人口有4000万,其中许多人要租房,房屋租赁市场巨大。

5.延伸化

延伸化趋势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电子商务生命力的体现。房地产电子商务中的增值配套服务就是延伸化趋势的最佳体现。

6.国际化

电子商务的国际化趋势是历史的必然。它促使市场开放程度加大,贸易机会增多,给中国的房地产企业提供了展示自我形象的广阔空间和表现舞台。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中国房地产业应用日渐普及,房地产电子商务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房地产与电子商务》http://www.wxsoft.cn/p2003031801/wxmsgshow.asp?msgid=80

[2]《房地产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分析》http://www.dztd.gd.cn/mainnew/article/list.asp?id=546

[3]谢家瑾:当前全国房地产市场现状和发展态势分析[J].浦东房地产,2001,(4)

我国环保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篇4

环保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结构中, 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是一个跨产业、跨领域、跨地域, 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

目前环保产业在国际上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对环保产业的狭义理解是终端控制, 即在环境污染控制与减排、污染清理以及废物处理等方面提供产品和服务, 广义的理解既包括能够在测量、防治、限制及克服环境破坏方面生产与提供有关产品和服务的企业, 又包括生产中的清洁技术、节能技术, 以及产品的回收、安全处置与再利用等。

二、环保产业发展历史

我国的环保产业是伴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1973年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开创了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 环保产业也应运而生。上世纪80年代,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污染防治工作得到加强, 环保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进入上世纪90年代,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和环境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及标准的不断提高, 特别是“九五”时期环境保护投入的大幅度增加, 环保产业得以较快发展。

三、我国环保产业现状

1. 环保产业结构

经过20多年的发展, 中国环保产业已经初具规模, 范围覆盖了环保产品生产、环保服务、废物循环利用、洁净产品生产和自然生态保护五大领域, 初步形成了面向3类产业的市场体系 (见下图) 。

2. 环保产业市场情况

环保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 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政府的重视和逐年增加的环保资金投入以及环保市场的潜在需求进一步加快了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速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环保产业年增长率为15%~20%, 大大高于同期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到2002年年底, 全国已有15000多家企事业单位专营或兼营环保产业, 其中专营企业近13000家, 科研院所等单位2000多家, 从业人员总数达250万以上。2008年我国环保产业产值超过9000亿元, 2010年, 达到10000亿元。预计未来我国环保产业将继续保持12%~15%的年均增长速度, 预计到2020年, 中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2.8万亿元。

1.我国环保产业的特点

(1) 环保企业数量多、规模小, 产品、产业结构不合理; (2) 市场需求被动、政府作用较大; (3) 缺乏统一的行业管理; (4) 环保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 (5) 环保资金投入不足。

2.环保技术发展概况

(1) 我国环保技术发展现状。环保技术是环保产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环保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 通过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相结合, 我国环保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 主导技术与产品可以基本满足市场的需要, 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在大型城镇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垃圾填埋、焚烧发电、除尘脱硫、噪声与振动控制等方面, 已具备依靠自有技术进行工程建设与设备配套的能力。

(2) 我国环保技术的不足之处。虽然我国的环保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 但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环保产业模较小, 产业结构不合理, 技术开发能力弱, 技术含量较低, 产品质量不佳, 品种也不丰富, 经济效益也不明显。其关键原因主要是我国环保技术水平低, 竞争力不强。目前, 我国环保产业技术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比较落后, 环境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第二, 高端研发人员匮乏;第三, 环保科研机构改革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 技术研究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第四, 与环保产业的发展相对应, 环境技术的分布也存在着明显地区差异和不平衡性, 其发展呈现出东部高于西部, 经济发达地区高于欠发达地区。北京、上海、天津、江苏的环保技术水平发展较快。

四、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对策

1.加强产学研结合、培养复合型环保人才;2.优化产业产品结构, 建立健全市场机制;3.鼓励科技创新、加大环保投入;4.制定和完善环保产业政策;5.拓展融资渠道、推动产业发展。

五、环保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当今的国际环境给环保产业带来的巨大的机会, 随着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观点的提出和世界各国对环保投入的不断加大, 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将朝着资源利用合理化、减少环境污染的方向发展, 环保产业有望逐渐成为多数国家的支柱产业。

中国的环保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日渐成熟, 尤其入世为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投资限制措施的减少, 国家可通过相关政策将外资吸引到环保产业, 以弥补中国环保产业投入的缺陷。同时, 引进外资也给国内低水平的环保投资项目形成压力, 迫使一部分资金流向技术水平高、具有成长性的专业领域。这既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 也有利于环保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家队自主创新的重视, 环保技术必将逐渐赶上国际潮流, 今后将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产品, 为中国参与国际环保产业的竞争打好基础, 并长期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罗天强, 李成芳.对环保产业的再认识.中国环保产业, 2002 (8) :251

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的调查 篇5

—关于陕西省铜川市崔家沟煤矿的调查报告

04级经济学基地班

王萌 2004103000

5[调查时间]2005年8月-9月

[调查地点]铜川市崔家沟煤矿

[调查对象]崔家沟煤矿职工及查阅资料

[调查方式]走访式调查

[调查目的]煤炭是陕西的主要能源,其可持续发展问题事关全省国民经济的可

持续发展。煤炭又是资源型产业,受到客观的自然条件的制约。本

文从陕西省崔家沟煤矿资源及其开发现状的分析入手,客观剖析了

崔家沟煤矿发展的原因,并针对客观于实际可能,提出了煤炭产业

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一背景资料

千百万年来,自然界的变迁为人类提供了诸如煤炭这样宝贵的资源。迄今为止,煤炭仍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当前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5%左右,我国76%电力,80%的民用商品能源,60%的化工都是由煤炭提供的,煤炭在我国国民生活和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工业不仅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长期发挥了基础作用和支柱作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煤矿简介

陕西省崔家沟煤矿始建于1958年,地处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杏树坪,是隶属于陕西省司法厅监狱管理局的全民所有制大型现代化矿井,国家统配煤矿。占地2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万30万平方米,经过四十多年的生产建设,已累计生产原煤3000多万吨。拥有工程技术人员398人,大型生产设备7000余台﹙套﹚布置了两个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高档普采工作面。现已形成一套较为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和独立的行政,狱政设备。是陕西省最大的监狱煤矿,全国100家最大煤炭采选企业之一。

崔家沟煤矿属于龙玉井田,中下侏罗纪延安组4-2煤层,煤厚3-11米,1最厚处可达28米,煤层倾角2-10度,煤质为中灰﹑低硫﹑低磷﹑含油的弱粘结煤,是较好的动力用煤和汽化用煤。截至2004年底剩余的可采储量0﹒98亿吨,剩余服务年限约33年,采煤方法采用综采放顶煤一次采全高方式开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矿井核定年生产能力为210万吨。生产布置为两个采区,两套综采工作面,四套综掘工作面。

三 经营现状

煤矿的煤炭生产形势整体比较稳定,2000年以来,随着全国煤炭形势的好转,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关闭小煤窑等的有力措施的开展,崔家沟煤矿的产量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说一直是在稳中前进,煤炭产量的提高,销售量的上升,带动了整个煤矿的发展,运用先进的采煤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生产安全,使煤矿正向一个良性﹑稳步高速的方向发展。

以上是煤矿近五年来的煤炭产量

﹙图1﹚

图2是图1的折线表示图

2000000

1500000

1000000

500000

000年01年0

2年03年04年

﹙图2﹚

上图可以看出崔家沟煤矿从2000年开始煤炭产量稳步上升。而且上升幅度较大,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对煤炭等能源产业的高度重视,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能源需求量不断加大,为煤炭经济带来生机。国家政策对煤炭等能源产业的扶持,在我国,煤炭行业长期以来被看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命脉部门而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最突出的,一是准入的管制,很长一段时期内,煤炭行业一直是国有经济的一统天下,国家是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安全;二是价格管制,由国家统一规定煤炭价格。随着改革的深化,国家逐步放松了对煤炭行业的管制,逐步引入市场机制:一是取消煤炭部,深化国有煤炭企业的改革,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引入民营资本;三煤炭价格的双轨制。

市场化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煤炭行业的发展,从以前的价格管制,到现在的价格开放,煤炭价格市场供求决定。把煤炭行业放到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中,例如,崔家沟煤矿的煤炭价格从以前管制时期的60元每吨到现在开放的240―260元每吨还供不应求的情况都是国家政策变化对煤炭行业的影响。整个市场价格的提高为煤炭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对煤炭行业引进新技术,提高生产率,加强煤炭的综合利用,培养人才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p1是管制时的价格

p2是开放价格后根据市场需求的价格。

可以看出开放后整个市场对煤炭的需求量更大,随着供给量的加大,价格的提高,整个煤炭销售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为煤炭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证。

二,2001年6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关闭国有煤矿矿办小井和乡

镇煤矿停产整顿的通知》,不仅有利于整个煤炭市场的净化,加强了煤炭安全生产,更有助于国有大型煤矿的集中生产,和更好的利用资源。

如图所示,关闭小煤窑后,煤炭产量减少,再假设需求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的需求量应该上升)由于供给量不变,导致价格由P1上升到P2,在相同的开采量下,煤矿的销售额会增加。受益也会相对增加。

三,关于市场的良性发展,煤矿有足够的资金加大投入,提高机械化水

平,高科技的使用使更少的投入可以获的更多的回报。不但提高了

劳动生产率,而且保证了生产的安全性。崔家沟煤矿从2000年开始

采用了国内先进的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使产量从60,70万吨上升

到100万吨。2003年采用的4套综合掘进工作面。产量近一步提高。

高新技术是煤炭行业高产的关键。

四,不断完善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考核约束机制使产量能在安全的前

提下稳步提高,而且通过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来激发全体安全管

理和生产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严格科学的安全监察监督机

制。通过指定考核奖罚方案,细化,量化考核细则,使其具有

可操作性。在职工管理方面,把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做为生产的基

础来抓。培养了一批懂技术的优秀人才。为煤矿的建设发展后备力

量。

五,2004年,做为陕西省政企分开的示范单位,煤矿严格按照政企分开

进行科学管理。在这一年中,运行过程良好,政府和企业的分开不

仅划分开了彼此的职能,而且保证了政府职能的发挥和企业经营的开展,剥离国有煤炭企业办社会负担,同时也为煤矿产量的提高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科学的管理是煤炭行业发展的基础。

像所有的一次能源型产业都会面临的枯竭问题一样,由于崔家沟煤矿的预计剩余服务年限为33年,所以在现在加大开采量的同时也需要考虑未来的发展方向。

五 未来发展方向

由于整个能源产业都面临一个枯竭的问题,所以在开发能源的同时必须坚持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首先,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先在近十年内稳定煤炭开发规模和煤炭产量,要在整顿煤炭生产和安全秩序的基础上,依靠技术进步,引入市场机制,挖掘改造和开发建设“双管齐下”必须树立能源意识,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不能造成煤炭开采完了,周围的环境也破坏光了的局面。必须边开采,边保护。要建设投入少,产出高的安全煤矿,广泛采用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综合采煤,开展煤层气化工作等,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煤炭产业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提高整个煤炭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其次,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要走综合开发,综合利用的的路子,不失时机的发展洁净煤的技术。提高煤炭的回收率和加工利用率。在深加工方面加大煤炭的附加值,走综合经营的道路。在第一产业的基础上,发展第三产业。另外,加强科学管理,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也是企业提高效率的捷径。

再次,合理的选择替代产业,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结合资源型产业的特

点,以人为本,抓好资源枯竭煤矿有序退出市场的工作。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为煤炭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二次创业”展示了良好的前景,不可能想象用某个产业或

一、两个项目就可以接续煤炭产业,因此替代产业将是一个综合的方案。要因地制宜,可以利用煤炭产业丰富的土地资源搞第一产业。以若干个骨干项目来带动系统经济的发展,围绕着这些骨干项目可以搞零配件加工、产品的深加工等中小项目,实现社会分工专业化。随着经济发展,带动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煤田地质勘查,搞清资源,提交更多可供建井的地质报告。煤炭产业是资源型产业,其可持续发展取决于资源状况,没有资源谈不上煤炭产业的发展。拓宽思路、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地质勘查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勘查资金,如国土资源大调查资金、资源补偿费、扶贫基金、地勘专项基金等。

[调查结论]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目前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

结构中占70%左右,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

能源的支柱产业,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当前我国的煤炭形式

运行良好,供不应求的局面虽然有助于煤炭价格的稳定,但长久的这种局面究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所以现在不但要引进

房地产业现状及前景 篇6

【关键词】石油化工产业;现状;发展;挑战

0.引言

石油化工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势必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稳定,同时,石油化工产业也为国防工业提供技术材料和战略物资。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全球的石油化工企业开始双向互动: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来中国投资,而中国的企业也开始逐步走向世界。现如今,欧美等发达国家都开始进入后工业时代,全球的石化产业都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经历了2008年的经济危机和2009、2010两年的经济平稳回升后,近两年全球的经济环境都开始慢慢有所好转,但是,国际市场中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而且石油化工产业又属于资产密集型的企业,所以,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中国的石油化工企业要想“走出去”有所发展,更是要更加谨慎。

1.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石油产业经历了不寻常的变化,在后经济危机的影响下,石油的价格像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然而,中国的石油化工企业缺是率先走出了经济低谷,石油消费达到了近几十年来的最高水平,炼油行业也是转亏为盈,使中国的石油化工行业在复杂多变的经济格局中稳步发展。

1.1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石化产业生产能力已据世界前列,部分企业开始“走出去”。

直到2010年,我国的石化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8.88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1.6倍。很多知名的跨国公司都已经来到我国开展业务,我国的公司也开始积极走出去,与世界石化产业进行了深度合作。

(2)石化产品贸易逆差扩大。

我国是石化产品的生产大国,同时也是消费大国,经济危机后由于经济复苏,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使得对石化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在增长,我国每年都需要进口才能满足我们对石化产品的需求。

(3)总体实力明显增强。

随着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增加值也在逐年上升,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更是逐年提高,在2010年《财富》世界五百强的排名中,中石油和中石化这两家石油巨头企业,都进入了前十,再次刷新了历史记录。

(4)产业布局和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通过几年的调整,我国的石化产业布局得到明显调整,集中度明显提高,近几年,我国相继建成了一大批石油化工基地,曾经的“北油南调,西油东运”已得到了明显改善。

(5)技术装备和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

近些年来,我国不断调整技术装备,改造生产技术,提高了高含硫石油的加工能力,适应了进口原油加工量不断增加的需要,从而提高了石化产品的加工质量,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6)拥有先进的石油化工开发技术。

我国拥有先进的石油化工开发技术,炼油工业基本上是靠自己建设发展起来的。目前,我们可以自己建设千万吨级的炼油厂,我国的重油催化裂化和渣油加瓴处理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还拥有独创性的催化裂解技术,这些技术都居世界领先水平。

(7)石化产业重组后大力发展销售网络。

我国的石油化工产业在1998年战略性重组,各地的石油化工企业按地域划归到中石油或中石化,两大集团加快收购、兼并,建设的步伐,大力发展销售网络,努力提高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8)产品质量显著提高。

近几年来,我国生产化工产品的技术得到不管提高,进而使得化工产品的质量和结构得到很大改进,使得国内的石化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1.2我国石油化工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的石油化工产业在许多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是,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也是喜忧参半,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产能扩张过快,新建产能相对需求增长过快;石油供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存在潜在危险;区域布局较为分散。

(1)石油供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存在潜在风险。

我国的石油资源总量大,但是人均占有量缺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我国国内石油供应量有限,目前没有足够的石油战略储备,国内的石油产量根本不能满足人们对石油的需求,所以还要从国外进口石油,原油的进口主要是依靠海洋运输,而我国的远洋运输船队规模较小,目前我国原油进口运输有90%要依靠外国运输船队,这就加大了原油供给的风险。

(2)化工产业区域布局较为分散。

目前,我国有炼油厂一百多家,除了少数几个省市外,其余的各省市都建有炼油厂,分布较为零散,这样一来,就很难发挥集群效应,既不环保,也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不符合世界石化产业的较为集中布局的趋势。

(3)行业垄断严重,改革创新动力不足。

由于国内石油行业的三大巨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垄断了国内的石化产业,国外的大型石化公司很难进入国内市场,如此一来,就降低了外国石化企业对国内石化企业的冲击度,由于没有竞争对手,国内的石化企业改革创新动力不足。而当今石化产品的更新速度和速率很快,我国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技术方面的成就,但是我们缺少一流的研究人员,所以新产品和高新技术品的开发环节很薄弱,在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差距很大。

2.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分析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的石油化工产业虽然有许多发展优势,但也还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2.1“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石化产业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1)由于原油的价格提高,导致石化行业成本上升,经营压力增大。

(2)目前国际大型石化公司几乎全部在我国投资建厂或设点,因此激烈的市场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3)我国石油人均占有量低,对外国进口石油依存度高,资源问题任然是个大问题。

(4)我国提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求低碳、节能减排,环保排放标准日益严格,石化企业面临着技术和成本的双重压力。

2.2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对策

我国的石化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基础,今后的问题是,要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做到以下几点:

(1)扩大我国的原油贸易,建立稳定多元化的原油进口渠道,保证充足的资源供给。

(2)有效的利用宝贵的石油资源,充分发挥石油资源的利用率,落实节能措施。

(3)由于石油资源是有限的,它是不可再生资源,我们要尽快寻找替代能源或可再生能源成为石油资源的重要补充。

(4)我们要坚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低碳、节能,实施“绿色化学”工程。

(5)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要不断的实施战略调整,在现有企业的基础上新建或扩建工程,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

(6)我国的石油化工产业要做大做强,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要不断的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炼油技术,开发高品质的清洁燃料。

3.小结

我国的石油化工产业今后一段时期内,将在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但是,我们仍要认识到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不断的发展,不断提高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竞争能力,以加强资源保障为基础,促进石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恒.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现状分析.商务中国,2009,(3).

[2]荣健宾.提高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和保障描施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2).

[3]洪定一.我国石化产业展望[J]. 石油科技论坛,2008,(5):19-28.

[4]孙武.探究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2):144-145.

[5]王鹏祤.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现状及竞争力分析[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2):315-316.

邳州市银杏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篇7

1 邳州市银杏产业现状

1.1 邳州市银杏产业发展趋势

邳州从汉代开始就有银杏种植, 盛于唐, 发展于明清, 已有近2 000年的历史。1984年调查统计, 全市银杏栽植总株数17 600株, 其中100年以上大树4 012株, 500年以上古银杏9株, 1 000年以上的3株, 全市银杏产量仅150 t。20世纪90年代以来, 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 邳州市银杏产业发展很快, 每年都以100万株的速度递增。目前, 全市银杏成片园面积2万hm2, 年产银杏果3 500 t, 干青叶1.5万t;年产银杏干浸膏和内酯粉260 t, 银杏食品、饮品、保健品300 t, 在圃各类银杏苗2.56亿株, 邳州市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银杏种苗繁育、中药材生产、银杏酮生产、银杏叶出口和银杏标准化生产基地。2002年被省林业局批准建设省级银杏森林公园;2004年被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国家银杏博览园;2006年以来, 该市先后被授予全国银杏之乡、全国经济建设百强县、全国林业科技示范县、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 (市) 、全国绿色小康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林业产业第一县。

1.2 银杏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近年来该市先后开发出银杏神系列酒、银杏酮胶囊、银杏口服液、银杏茶、银杏开心果、银杏罐头、银杏冲剂、银杏酮、银杏酯、银杏茶叶等产品。申报的银杏类4个绿色食品, 已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 发给A级绿色食品证书;申报的银杏胶囊、银杏酮菊花茶2个保健品已获国家卫生部批准文号。江苏佰康生化、银杏神酒业、伟楼食品、晶贝食品、鑫源生化、同源食品、康泰生化、天力生化等公司也都形成了自己的品牌。银杏苗木、银杏盆景除满足自己的需求外, 源源不断地供应外地, 销售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区, 年均销售量都在500万株以上。银杏干青叶垄断国内50%市场, 干青叶还销往德国、法国等国家。银杏果年储存能力在2 000 t左右, 主要销往国内各地市场, 外销主要销往东南亚、韩国、日本, 年出口量在1 000 t左右。旅游文化产业已具雏形, 古银杏资源十分丰富, 国家银杏博览园港上银杏姊妹园已建成三星级旅游风景区。银杏综合开发已实现多元化, 果、叶、苗、材全面利用, 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1.3 挖掘潜力保持可持续发展势头

近年来, 全市共推广银杏高温催芽密植育苗技术等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12项, 建设银杏科技示范片、区、户56个;完成叶用银杏规范化栽培技术等科研项目16项, 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7项, 其中, 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的银杏、落羽杉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及综合利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制定银杏果、种苗等国家和省行业标准3个, 发表银杏科技论文及科普文章125篇, 出版银杏科技专著8部;建立银杏种质资源圃8.87 hm2, 在国内外收集银杏种质92份, 选育宇香、亚甜、大金果、佛香等银杏新品种6个, 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建立叶用银杏GAP基地2 000 hm2, 通过国家验收;建立国家级银杏标准化示范区1.33万hm2, 建设国家银杏良种繁育基地6 666.67 hm2, 银杏科学研究、科技开发、技术推广工作成效显著, 一直走在国内前列。全国排名前3位的县 (市) 是江苏省邳州市、泰兴市、山东省郯城市3地, 3地产业建设情况见表1。

综上所述, 邳州市银杏各项生产指标在国内甚至国际已处于行业领先位置, 银杏产业发展霸主地位已经形成。

2 银杏产业资源潜力开发前景

2.1 银杏果价格见底, 反弹增效潜力大

目前银杏果价格3~5元/kg, 优质的6~10元/kg, 已到不能再低的程度了, 即便如此, 银杏果的产值仍然十分乐观。由于银杏产业科技开发的不断进步, 已经打破了“桃三杏四梨五年, 无儿不栽白果园”的传统观念, 新植嫁接银杏幼树, 一般3~5年即可开花结果。1987年, 邳州市承担的林业部银杏早果丰产栽培技术试验研究课题, 当年新栽银杏二年生嫁接银杏幼苗1 400 m2, 1990年即栽后第4年开花见果, 至2003年, 平均产量12.3 kg/株, 年均产量10 147.5 kg/hm2, 截至2008年, 平均产量19 020 kg/hm2, 按现行价最低价3元/kg计算, 平均收入5.706万元/hm2, 以后随着树龄的增长, 银杏产量还会有所增长。同时, 幼树建园前5年, 行间仍然能间作其他一些经济作物, 实现以短养长, 保持收入不减。由于银杏病虫害极少, 管理成本低, 投资栽树建园一次投入, 多年收益, 永久利用。目前银杏果价格已近谷底, 以后将会出现反弹回升。因此, 银杏生产仍然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最具吸引力和具有很高经济效益的优选项目之一。

2.2 引进前沿技术, 促进银杏叶产品转换升级

随着银杏种植业的发展, 国内外各类银杏叶加工企业迅速崛起。1996年, 美国ATM公司开发了活性银杏提取物, 并申请了美国专利。尽管欧洲和北美诸国在银杏深加工方面的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 但是由于资源缺乏, 其发展还是受到了很大制约。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称, 全球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者高达1 500万人, 已高出癌病死亡率的1.4倍, 成为人类“第一杀手”, 对此, 对具有抑抗及治疗功效的银杏叶制剂市场会更加广阔。事实上, GBE及其附属产品的经济效益十分惊人, 据测算, 银杏干叶、粗提取物、药制品的附加值之比约为1∶5∶100。邳州市目前可年产优质银杏干青叶1.5万t, 若加工成质量合格终端产品, 则可创利100亿元以上。同时保健型银杏叶饮料添加剂应用以及银杏茶开发利用前景也十分广阔, 这将成为银杏叶利用的新的增长点。从邳州市实际情况看, 银杏叶生产效益十分惊人, 一年生采叶圃单产1 125 kg/hm2, 二年生采叶圃单产3 375 kg/hm2, 三年生单产6 000 kg/hm2, 四至八年生时, 产量最大, 达到峰值, 在22.5~30.0 t/hm2, 收益十分可观。邳州市港上镇港中村王克亮培育采叶圃4 hm2, 银杏高峰叶生产时, 仅银杏叶一项年收入可达40万元。

2.3 城乡绿化需求大, 效益显著

随着我国城乡建设步伐加快, 银杏作为重要的绿化和观赏树种, 在绿化城乡、美化园林、点缀风景、营造农田林网和盆景开发制作方面有其独特优势, 因其树冠高大挺拔、树姿优美、叶形奇丽、叶色多变、病虫少、寿命长而备受青睐。广植银杏, 对改变自然景观、改善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银杏为邳州市绿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2万hm2银杏成片园, 使邳州市森林覆盖率提升10个百分点, 达到34.04%, 居江苏省第4位, 高于全省和全国14个百分点, 优化美化了邳州市人居环境。

2.4 开发银杏综合利用前景广阔

银杏用材林的栽培向来被人们忽视。截至目前, 世界上尚无银杏木材生产基地。银杏材源少, 材质优良, 市场价格十分昂贵。过去由于栽种银杏以产白果为目的, 每年银杏果消耗大量养分, 影响银杏材积增长, 且缺乏科学的集约管理, 因而多将银杏视为一个生长极其缓慢的树种。事实上, 大量的研究表明, 只要选用优良品种和适地适树栽培, 且栽培措施得当, 银杏, 尤其是雄株的银杏、实生的银杏其生长速度大有潜力可挖, 绝非是一个当代不能受益的用材树种[3,4]。同时, 银杏外种皮已开发生产生长激素、生物农药已获专利, 银杏外种皮生产一种环保型———可食用生物保鲜剂已获专利, 天然食品添加剂———银杏型果胶已获专利, 饲料及有机肥料等;银杏花粉可用于生产高档保健化妆品、保健品等。总之, 银杏综合开发利用后劲很足, 潜力很大, 浑身是宝。因此, 银杏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富民产业、绿色产业、不败产业, 发展银杏生产前景十分广阔。

摘要:围绕邳州市银杏产业现状, 总结了该市银杏产业资源潜力开发前景, 以期为该市的银杏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银杏产业,现状,前景,江苏邳州

参考文献

[1]李定梅.我国银杏产业现状及对策[J].林产化学与工业, 1995, 15 (4) :77-81.

[2]梁立兴, 郭大孝.我国银杏产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战略调控[J].林业科技开发, 1999 (3) :6-8.

[3]钱天秀, 杨世林.银杏研究现状[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1997, 12 (4) :157-163.

传感器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篇8

关键词:传感器,市场,发展

21世纪, 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电子化的时代, 随着人类探知领域、空间的拓展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 使得人们更依赖于外界信息的采集技术。敏感元件和传感器是人类探知自然界信息的触角, 因此, 敏感元件和传感器行业成为了衡量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尺度,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 , 传感器产业也是国内外公认的具有发展前途的高技术产业, 它以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渗透能力强、市场前景广等特点为世人瞩目。

1 全球传感器产业发展现状

据统计, 目前全球约有40多个国家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开发, 研发机构6000余家。其中以美、日、俄等国实力较强, 他们建立了包括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三大门类的传感器产业, 研发生产单位4000余家、产品20000多种, 对应用范围广的产品已实现规模化生产, 大企业的年生产能力达到几千万支到几亿支。

2012年全球传感器市场额达到800多亿美元, 传感器在总体上呈现出多功能、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在应用领域, 尤其以汽车、家用电器、医疗用量迅猛增加, 在新式传感器, 尤其以光纤传感器、MEMS (微电子机械系统) 、MST (微系统技术) 、生物传感器、图像传感器 (CCD和CMOS) 前景最为广阔。

国外传感器技术主要掌握在一些大的跨国公司手中, 如德国施耐德、德国施克、德国赛多利斯、美国FUTEX, 美国OMEGA, 美国TELEDYNE, 美国GE, 瑞士HUBA, 北美AGILENT.OMNI.PHOTO-BIT.STM, 日本长野计器KEYENCE (基恩士) , 韩国HYUNDAI, MOI (纳米光学光纤传感器公司) 。

2 中国传感器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目前有1600多家传感器研发机构和生产单位, 产品约8000种, 年产量约40亿只, 约1/2销往国外, 销售总额达到400亿元。与此同时, 在高精传感器方面, 我国还大部分依赖进口, 其中工业自动化中使用的传感器70%, 毒性气体传感器80%, 汽车传感器80%都依赖进口。

根据专家综合分析, 我国传感器技术落后发达国家15年左右, 我国传感器技术主要掌握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下属的若干研究所, 航空航天部门下属的研究所, 几家著名的大学里及传感器国家工程中心。

我国从事传感器研究和生产的单位数量居世界第一, 但真正形成一定规模的却寥寥无几, 多数企业处于低水平技术, 小批量生产, 处在生产的初级阶段。

3 中国传感器产业总体趋势

国内传感器技术起步晚, 发展较慢, 因此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产生了一定的差距。目前复杂系统越来越复杂, 自动化已经陷入低谷, 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传感技术的落后, 一方面表现为传感器在感知信息方面的落后;另一方面也表现为传感器自身在智能化和网络化方面的技术落后。

分析仪器、家用电器、汽车、工业过程控制、设施农业、生物医学、环境控制、食品安全乃至航空航天、国防工程等领域, 均迫切需要各类新型传感器。

而技术推动是加速传感器技术发展的保证和机遇。几十年来, 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 促进了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未来10~20年, 传统硅技术将进入成熟期。届时, 直径300mm硅晶片将大量用于生产, 使得硅的低成本制造技术和硅的应用技术将得到空前的发展, 这无疑将为研制生产微型传感器、智能传感器等新型传感器提供技术保障。

同时, 多学科、多种高新技术的交叉融合, 推动了新一代传感器的诞生与发展。例如:当前我国正在重点开发的MEMS (微电子与微机械的结合) 、MOMES (MEMS与微光学的结合) 、智能传感器 (MEMS与CPU、信息控制技术的结合) 、生物化学传感器 (MEMS与生物技术、电化学的结合) 等以及今后将大力开发的网络化传感器 (MEMS与网络技术的结合) 、纳米传感器 (纳米技术与传感技术的结合) 均是多学科、多种学科技术交叉融合的新一代传感器。

基于无线宽带网和无线射频 (RFID) 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WSN) 将在工业设备管理、交通物流、矿山安全、油田、航空航天、城市管理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4 市场前景

4.1 世界传感器市场正在以持续稳定的增长之势向前发展, 据

预测, 2015年全球市场可达1200亿美元, 2018年将突破1800亿美元。未来五年全球传感器市场年增长率将超过15%, 我国2015年传感器市场销量将达到850亿元, 未来五年国内传感器市场平均增长率将达到31%。

4.2 传感器市场的发展趋势是半导体传感器市场份额从2002

年的43.9%增长到2012年的5%, 以MEMS为基础的智能化传感器和具有总线能力的传感器预计有强劲的增长。

4.3 据市场调研公司ON WORLD发布的一份报告, 预计到

2015年, 世界市场无线传感器网络 (WSN) 系统与服务将由11年的30亿美元升至约46亿美元。

4.4 汽车传感器未来7年里, 电子元器件产品在汽车生产成本

中所占份额将逐年增加。2008年汽车工业需求的传感器约为133亿美元, 到2018年将增加到271亿美元。到2020年将达到313亿美元, 年均增长7.4%。

4.5 计器制造业需求的传感器2008年为49亿美元, 到2018年将增加到65亿美元。

4.6 家居类和消费类电子产品用传感器, 预计未来五年全球增长速度将超过10%, 而在中国增长速度将达30%左右。

5 产业政策

5.1 国家在信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

纲要中, 将无线射频识别 (RFID) 和传感网络、MEMS技术、汽车传感器、家电传感器、高分辨率环保、安全监控用传感器、高精度工业控制传感器、光纤通信及光传感技术等列为重点支持和发展的技术和产品。

5.2 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中, 把面向行业和重大

工程配套、采用新工艺、新结构、具有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精度、智能化的专用传感器技术及陈列传感器、多维传感器、复合型传感器、直接输出数字量和频率量的新型敏感器以及采用新传感转换原理的新型传感器, 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网络接口产品模块、软件等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5.3 在2011年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其鼓励外商

我国预拌砂浆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篇9

1 我国预拌砂浆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预拌砂浆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直到90年代末期, 才开始出现具有一定规模的预拌砂浆生产企业。进入21世纪以来, 在市场推动和政策干预的双重作用下, 我国预拌砂浆行业已逐步从市场导入期向快速成长期过渡。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 国外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的引进, 以及各级政府、生产企业、用户的积极努力, 我国预拌砂浆行业稳步发展。截止2010年, 全国预拌砂浆设计生产能力约为6850万吨, 实际产量约为1200万吨, 预拌砂浆生产企业约有323家。预拌砂浆科研开发、装备制造、原料供应、产品生产、物流及产品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已初步形成。

⑴在政策和管理方面。2007年6月6日, 商务部、公安部、建设部、交通部、质检总局、环保总局等6部门联合颁布了《关于在部分城市限期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的通知》 (商改发[2007]205号) , 要求北京市等127个城市将从2007年9月1日起, 分3年时间、先后分3批分别实施禁止在施工现场搅拌砂浆。特别是在2008年8月29日正式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 明确规定了“鼓励使用散装水泥, 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 这就为预拌砂浆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和行政执法保证。目前已有上海、北京、广东、江苏等20余个地区制定、颁布了使用预拌砂浆的相关政策法规。广东省预拌砂浆推广工作进步较快, 2007年7月广州市建设委员会下发《关于在施工现场禁止搅拌砂浆的通知》 (穗建筑[2007]401号) ;2008年9月广州市建设委员会下发《关于印发〈广州市预拌砂浆管理办法〉的通知》 (穗建质[2008]850号) 等文件。2011年1月21日广东省制定了《广东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规定》, 对不使用预拌砂浆的施工单位规定了处罚细则, 为行业主管部门的现场执法提供了依据。

⑵在工艺技术方面。预拌砂浆发展初期, 先是世界知名企业在中国建设预拌砂浆生产企业, 如德国麦克斯特 (maxit) 集团、摩台克公司、汉高公司等, 这些公司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同时也带来了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 为推动我国预拌砂浆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随后, 我国的企业家也向预拌砂浆领域渗透, 起初主要是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生产预拌砂浆, 投资大、生产成本较高。近几年在国家及各级政府的扶持和政策引导下, 一些企业协同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科技力量, 纷纷投资自主研发预拌砂浆生产、流通、使用的相关设施设备, 并与相关行业协会共同努力, 在标准化、产品认定、市场准入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全国主要预拌砂浆生产设备企业有20余家, 物流设施制造企业十几家, 施工设备生产企业10余家, 技术水平正逐步达到国外先进水平, 初步形成了我国预拌砂浆相关设施设备的国产化, 大大降低了预拌砂浆的生产、物流、施工成本, 基本满足了国内预拌砂浆市场的需求。福建南方路面机械有限公司、南京天印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圳驰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已成为预拌砂浆设施设备的领军企业。

⑶在市场推广方面。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仍然是预拌砂浆发展最快的三个地区, 80%以上的预拌砂浆企业都集中在此。上海市是我国开展预拌砂浆科研工作最早的城市之一, 也是目前发展预拌砂浆生产量最大的地区;北京市近几年预拌砂浆市场异常活跃。特别是北京奥运工程对预拌砂浆的使用推动较大, 如:国家体育场 (鸟巢) 和国家游泳中心 (水立方) 的建设都被北京市建委作为预拌砂浆应用示范工程;广东省预拌砂浆推广工作起步较早的城市有广州、深圳、珠海, 推广应用相对较好的是广州市, 特别是2010年亚运工程有力拉动了广州市预拌砂浆的使用量, 预拌砂浆市场发展速度较为速猛;目前, 在广州市散装水泥管理办公室申请备案并获得批准的预拌砂浆厂有46家, 其中普通砂浆生产备案的企业有35家, 特种砂浆生产备案的企业有11家, 预拌砂浆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预拌砂浆科研创新与技术开发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广州市预拌砂浆坚持走“禁止袋装, 鼓励散装”的道路, 大力发展散装运输装备, 同时积极鼓励使用先进的机械喷浆施工工艺, 提高工效, 节省综合成本。近两年, 郑州、成都、苏州、南昌等地预拌砂浆市场得到了较快发展, 上海、北京、广州、常州等城市的预拌砂浆市场相对趋于成熟。

2 我国预拌砂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目前我国预拌砂浆在政策体系和组织管理建设中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发展进程中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⑴价格成为制约预拌砂浆推广应用的主要瓶颈。生产干混砂浆的砂子要经过高温烘干处理, 并且要筛分、除泥, 加上生产砂浆产品的相关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 因此预拌砂浆的成本较高, 据测算, 与现场搅拌砂浆相比, 预拌砂浆的价格是其两倍多, 施工单位使用预拌砂浆后建筑成本相应提高。由于预拌砂浆的价格偏高, 受经济利益驱动, 施工方自愿使用预拌砂浆的阻力较大。

⑵政策强制性不够, 监督执行不到位现象严重。我国预拌砂浆发展主要靠政策强制推动, 虽然很多地区出台了推广预拌砂浆应用的政策, 但目前这些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 使得落后的施工方式还有很大的存在空间。许多地区预拌砂浆推广政策都不带有强制性, 未规定“违规现场搅拌砂浆将受到何种处罚”, 致使预拌砂浆市场进程难以推进, 严重困扰着预拌砂浆的市场发展。

⑶砂浆的建筑施工以手工作业为主。我国劳动力廉价, 大部分施工企业仍旧沿用传统的人工抹灰、砌筑等操作方式, 施工效率低, 施工质量稳定性差。现代化的施工机具还没有广泛应用, 机械施工配套设施不完善, 先进设备、先进技术推广不够, 造成主动使用喷浆机等机械化实工的企业少之又少, 这已成为制约预拌砂浆施工应用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

⑷企业对投资建设预拌砂浆厂持观望态度。投资企业认识到预拌砂浆产品的潜力和经济价值, 但又心存疑虑, 一方面受市场推广进度影响, 对政策和政府部门的推广力度把握不准、信心不足;另一方面, 又怕一旦推广使用开来, 会像预拌混凝土那样一哄而上。因此, 许多企业尚在等待观望之中, 处于想上又不敢上的两难境地。

⑸使用预拌砂浆的宣传培训工作尚未跟上。20世纪的90年代, 欧洲发达地区的预拌砂浆使用率已达到90%以上。但在中国, 预拌砂浆还是一个新名词、新事物, 目前社会上对预拌砂浆的使用认识还处于萌芽状态, 尤其对施工单位的宣传力度尚未到位, 导致推广预拌砂浆的进展缓慢。

这些问题的产生, 既有产业政策支持不够, 研发经费投入少的因素, 预拌砂浆未大规模生产导致成本偏高, 也有企业不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因。因此, 对物流配送技术、施工机具、配套材料、施工工艺等进行系统集成研究, 是预拌砂浆应用技术的重点。大力推广预拌砂浆需要法规的不断完善, 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通过宣传推广、政策引导、调整产业结构等措施的共同推动。

3 预拌砂浆企业的应对措施

⑴使已投产的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发挥产能, 增加企业信心。目前全国预拌砂浆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不到设计产能的20%, 政府应尽快出台规范预拌砂浆行业相关配套管理办法, 加大对预拌砂浆行业的监督检查力度, 维护市场正常发展秩序。加强引导, 向施工单位宣传使用预拌砂浆的综合社会效益, 加大工地预拌砂浆的使用量。

⑵政府与预拌砂浆企业共同分担, 消化价格瓶颈。推广预拌砂浆得益的是全社会, 就不应该让预拌砂浆企业独自承担高价格带来的风险。在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的同时, 政府必须出台切实有效的优惠政策来加以扶持这项新兴事业。

⑶技术创新, 挖掘潜力。预拌砂浆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新技术, 企业必须以科技为本, 积极探索创新, 不断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 严把企业质量关, 加强生产环节管理和成本核算, 探索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 以优质的产品、合理的价格, 面对市场的竞争。

⑷强化宣传, 提高预拌砂浆的社会认知度。应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 大力宣传预拌砂浆对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努力实现推广应用预拌砂浆的舆论氛围, 让全社会了解、认识预拌砂浆。

⑸是加强预拌砂浆产品的认证和企业资质备案管理工作。预拌砂浆作为一个正在快速兴起的行业, 正经历所有成熟行业前期所面临的市场规范化的问题。预拌砂浆认证和企业资质备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将从源头上促进我国预拌砂浆行业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 为有效规范产品和相关设施设备的市场秩序提供保障和依据。

4 我国预拌砂浆产业的发展前景

⑴推广应用预拌砂浆的政策法规日趋完善。我国预拌砂浆的发展历程与预拌混凝土刚推行时的情形非常相近, 采用强制性政策法规是必要的。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确保工程质量的日益重视, 国家相关部门会总结商品混凝土的发展经验, 扬长避短, 走一条快速、高效的预拌砂浆推广之路。目前, 国家、各省市已出台越来越多的针对预拌砂浆推广的法律法规, 分批分期限制现场搅拌, 制定相关违规处罚依据, 积极引导建设单位使用预拌砂浆。广东省在这方面进步较快, 2011年1月2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第十一届6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广东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规定》, 规定应当使用预拌砂浆的建设工程项目,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在工程招标、投标文件以及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 列明使用预拌砂浆的等级和数量。建设工程项目未按照施工合同要求使用预拌砂浆的, 监理工程师不得签字, 施工单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擅自现场搅拌砂浆的, 按照每吨砂浆300元的标准处以罚款;使用砂浆数量无法计算的, 按照建设项目砌筑面积或者抹灰作业面积每平方米10元的标准处以罚款。此举调动了施工单使用预拌砂浆的积极性。

⑵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将带动预拌砂浆行业的快速发展。预拌砂浆因为直接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 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 其发展与建筑业关系密切。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建筑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 未来15年, 建筑业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随着中国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可预料, 今后15年, 我国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为干混砂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市场基础。

⑶我国建筑质量的提高加大了对预拌砂浆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应用预拌砂浆, 可以大大提高工程质量。由于受到施工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及水泥、砂子等各种原材料质量的影响, 施工现场配置的砂浆, 无论是砌筑砂浆、抹面砂浆, 还是地面找平砂浆, 常常出现建筑物抹灰砂浆开裂现象, 从而造成工程质量不稳定, 已成为建筑质量通病。而预拌砂浆采用工业化生产, 对原材料和配合比进行严格控制, 优选原料、计量准确、搅拌均匀, 可以确保砂浆质量稳定、可靠。建筑质量要求的提高, 将引导传统砂浆向预拌砂浆方向转化, 预拌砂浆将逐渐成为市场的宠儿。

⑷我国建筑结构特点依然保持对砂浆的旺盛需求。受施工技术、建筑工业化水平、建筑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我国建筑形式以多层和高层为多, 建筑结构以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为主。我国建筑结构的特点, 决定了我国墙体砌筑量大、墙面抹灰量大。这种建筑结构的特点, 在短时间内不会轻易改变。因此, 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依然需要大量的普通抹灰砂浆和普通砌筑砂浆, 从而为干混砂浆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

⑸推广预拌砂浆的技术条件已基本成熟。干混砂浆应用技术日臻成熟, 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都编制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 为推广普通预拌砂浆提供了技术依托。与几年前相比, 我国预拌砂浆生产设备水平已有明显提高, 具备设备国产化的能力, 为欲进入预拌砂浆领域的企业降低了资金和设备门槛, 从而为预拌砂浆在国内的大力推广应用提供了保障。近年来, 国外干混砂浆生产企业加大了在中国资金和技术的投资力度, 如德国海德堡水泥集团麦克斯特公司、德国摩台克公司等。国外预拌砂浆生产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不仅为中国建筑市场引入了高品质的建筑材料, 也为中国预拌砂浆行业起到了示范作用。他们带来的世界先进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 为中国的预拌砂浆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缩短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同时对中国预拌砂浆的推广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⑹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降低砂浆综合成本。砂是生产预拌砂浆的主要原料, 预拌砂浆生产对原料砂的使用量较大。我国建筑用砂年需十几亿吨, 随着大量的开采, 我国天然砂石资源已相当匮乏, 砂的价格越来越高, 供需矛盾开始突出。预拌砂浆可以全部使用人工机制砂石代替天然砂石, 对产品品质没有任何不良影响。人工机制砂石就是将一些矿山开采下来的下脚料或水泥厂尾矿废弃的石灰石, 或建筑垃圾、煤矸石、钢渣等工业固体废弃物进行破碎筛分, 达到预拌砂浆生产所需的粒度要求。这样既可以利废, 又可以减少环境破坏, 完全符合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用工业废弃物等加工生产预拌砂浆, 可以有效降低砂浆生产成本, 突破预拌砂浆价格瓶颈, 为施工单位大规模应用预拌砂浆创造了条件。

房地产业现状及前景 篇10

1.1乐都大樱桃发展规模

乐都区于1994年引进、试栽成功,后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特别是2007—2012年在省区级财政的连续6年扶持下,全区大樱桃种植规模达到100万株,全区成园面积达到666.67hm2,形成千亩片3处,五百亩片3处,百亩以上片12处,3.33hm2以上的2处。目前,乐都大樱桃主要分布在碾伯、高庙、洪水、高店、雨润、寿乐、下营等乡镇的川水沟岔地区。

1.2乐都大樱桃经济效益

大樱桃是北方落叶果树中成熟最早的树种,素有“春果第一枝”之美称,也是青海省所有栽培果树中经济效益最高的树种,其效益是大宗水果的几倍至几十倍。近十几年来,乐都区露地生产的樱桃售价高位运行,最高售价达100元/kg,按保守价20元/kg,盛果期亩收入约3.36万元以上,预计盛果期年收入将达到4亿元以上,栽培大樱桃是目前全区农民致富的好途径。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栽培“零星”为主、“连片”为副

乐都区引进栽植大樱桃19年来,大樱桃栽培规模达到了100万株(成活率70%),连片面积约1万亩,其中挂果面积只有10%,主要集中在最早的种植地点。无论是栽培面积,还是产品数量均没有充分利用乐都县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

2.2专业科技人员缺失,技术服务力量薄弱

农业技术人员的人员老化、技术老化、思想僵化、服务弱化、人才断档等问题日趋明显,严重制约了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限制了大樱桃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区果树专业的毕业的人员只有5人,实际从事果树推广的仅有2人,面对繁重的推广任务,工作疲于应付。

2.3品种杂乱,矮化砧木应用滞后,缺乏健全的良种繁育体系

目前乐都县栽培的大樱桃品种有15余个,但是真正个大、色艳、味甜、柄短、耐贮运、符合市场需要的品种比例不高,并且绝大多数为早中熟品种,晚熟品种偏少,种植结构不太合理。育苗存在盲目性,苗木品种纯度不高,育苗砧木多采用中华樱桃,此次是考特,而马哈利、吉寒拉、ZY-1等能抑制旺长,抗寒,提早结果,较抗根癌病的矮化、半矮化砧木应用在乐都区还属空白,长期以来苗木供应主要依靠从外省大量调运,苗木适应性和质量都很难保障。

2.4扶持力度不够大

在大樱桃建园上,政府虽然一直有苗木补助,但在果园道路、灌溉工程等一家一户很难办到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不到位。业务部门由于缺乏科研、技术培训经费,致使生产上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不能及时研究解决,实用技术的普及率还不高,影响了全县大樱桃产业的健康发展。

2.5果品产后处理和市场开拓力度不够

大樱桃属不耐贮运的果品,贮藏期和货架期均远低于苹果、梨等大宗水果。目前,乐都区生产的大樱桃果品仍只能就近供应市场鲜销,贮运保鲜等果品产后处理技术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产业规模的发展。

3发展对策和建议

3.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加快发展大樱桃产业是新形势下促进乐都区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实现全面小康的迫切要求,认识到在有限的土地上潜在的巨大效益和广阔前景,形成做大做强大樱桃产业的共识,以自然资源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围绕大樱桃优势特色产业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绘制未来发展蓝图,使大樱桃产业尽快成为乐都区农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3.2加大政策保障、资金扶持力度

建议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发展大樱桃产业的有关鼓励、扶持政策,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通过创建优质品牌,合理流转或兑换归并分散的地块,积极争取项目,整合资金,完善基础建设,加大扶持力度,做大做强乐都区大樱桃产业。

3.3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提高果品质量

规范苗木繁育,对乐都区主栽品种特别是特色品种进行选优,保证苗木的质优、品种纯正。制定大樱桃标准化栽培技术,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引导果农进行樱桃标准化的投入、标准化的管理,实现良种良砧与良法配套,重点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鲜食樱桃,提高果品质量。

3.4壮大农技推广员队伍,提高技术服务能力

补充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解决人才断档问题;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加强内部管理,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内部交流”的方式,更新观念,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技术培训力度,多措施提高技术服务能力。

3.5完善果品市场体系建设

构建市场信息网络,及时发布产品供求信息,实现市场信息通畅。实行“专业合作社+农户、运销户+农户、种植大户带农户”的经营模式,降低营销成本;注重大樱桃集中产地果品批发市场的建设,以果品批发市场为平台,支持、引导果品经营商、农民个体运销户及经纪人参与大樱桃果品的营销,通过多种途径扩大市场销量,达到以销促产。

3.6开展保护地延迟栽培研究,建设高效果园

发展大樱桃保护地栽培,不仅可以提早果品成熟,延长市场供应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使樱桃得到更好的人工保护,解决霜冻、裂果等问题。因此,树立发展高效农业的理念,充分利用乐都县大樱桃发展的有利条件,以提高大樱桃质量效益为核心,大力发展大樱桃保护地延迟栽培,突出“迟”上市,提高经济效益,促使乐都区大樱桃生产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摘要:大樱桃对生长环境条件要求高,怕“干旱、严寒、高温、水涝、大风”,而乐都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长、海拔高、温差大、土层厚、大风少,空气干燥,发展大樱桃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得到了中国园艺学会樱桃分会专家的认可,指出乐都区在气候、地理条件上是我国少数适宜大樱桃栽培的最佳区域之一。

关键词:樱桃产业,现状,问题,建议,对策

参考文献

浅谈生态旅游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 篇11

关键词:生态旅游;产业现状;发展前景

前言

生态旅游是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本文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经验、总结条件、最后解决问题为基本线索和逻辑关系。通过对生态旅游的一些旅游观光园区进行实地调查、查阅资料等手段,来研究生态旅游的发展情况及其发展前景,对目前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生态旅游的发展

1.发展概况

(1).发展背景

生态旅游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开始传入我国,我国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条件,生态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

生态旅游是通过减轻环境压力来平衡经济利益,通过保持旅游区景观资源和文化的完整性来实现代际间的利益共享和公平,是实现旅游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良好途径,全球绿色浪潮的兴起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道路。生态旅游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它实际上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和形式之一。

(2).发展现状

我国的生态旅游主要是依托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发展起来的,生态旅游也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但由于不健全的生态旅游相关法律法规和落后的管理体制以及盲目过度开发而造成生态旅游区资源环境的破坏也是触目惊心的。有些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在缺乏深入调研和全面科学论证的情况下,便急功近利地进行探索式、租放式的开发,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珍贵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

二. 存在的问题

1.由于游客的随意采摘,为建造房屋等基础设施而进行的大面积生态资源移除,森林火灾等造成的森林和草地的退化等原因,植物资源被破坏的情况较为严峻。

2.破坏自然环境;

3.生态旅游被标签化。

三.发展对策

1.加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规划

认真调查旅游区的生态资源和可能涉及到环境质量的各类资源,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旌来解决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负面问题,消除或减少污染源,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从生态角度严格控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和规模,提倡以生态自然景观为主,就地取材,体现生态之美、自然之美。坚决制止以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费等刺激旅游经济增长的项目。

2.维护自然生态稳定

生态旅游是在自然景观受人类干扰较小,自然生态系统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展开。这些经过漫长历史时期形成的地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国土生态,经济的最后安全防线。所以维护生态安全性是生态旅游管理的核心目标。

3.加强游客教育管理

目前我国旅游者的环保意识还不强,很容易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开展生态旅游必须要加强游客管理。加强游客管理可以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第一 要根据景区内环境承载力的状况,利用门票、线路设计和分区规划等技术手段对游客进行引导,使其在时间和空间上合理布局 以达到不破坏景区内生态系统的目的。第二 借助景区的宣传栏、宣传画、演播厅、书籍、手册指南以及导游解说系统对旅游者进行环境教育。旅游之前就应明确告诉旅游者应遵守的规范,特别是通过生态旅游企业服务人员的身体力行和生态旅游区周围社区的环保氛围,使旅游者受到教育和感染。第三 生态旅游景区建立一定的法律、法规、制度对旅游者的行为进行约束,避免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如有的景区实行旅游者携带物品的检查制度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但塑造了负责任的旅游者,也是在进行我国的生态旅游市场培育,必将加速我国生态旅游市场的兴起和成熟。

4.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依法规范生态旅游活动,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完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必须加强生态旅游环境立法和制度建设,通过规章制度建设,通过法律的手段对旅游者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和规范,避免游客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不断完善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法规体系,推进生态旅游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进程。

四.结论

在我国,生态旅游正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一个刚刚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生态旅游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是只要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战略高度出发,更新观念、改革不足,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学技术在生态旅游发展的科技含量,就可以逐步解决其中的问题和矛盾,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资源效益的长期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余谋昌.生态伦理学一从理论走向实践[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田里,李常林.生态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3]田里.旅游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雷默特.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5]霍洛韦.旅游业:二十一世纪旅游教程[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书法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前景展望 篇12

(一) 书法产业化产生的背景和发展。

20世纪初, 由于技术革命发展, 商品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艺术在技术革命中也受到了冲击, 由原来的垄断供给转向大众化, 从而使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艺术创作和消费中。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霍克海默 (M.Max Horkheimer) 和阿道尔诺 (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 率先涉足到了艺术产业化领域的理论研究, 提出了文化工业概念, 尽管当时艺术产业化遭受批判, 但在现实生活中艺术与产业的结合已经成为了不可扭转的趋势, 产业化的艺术商品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必需品。

书法作为艺术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逐渐从书斋走向了市场, 具备了一定的市场规模, 形成产业化的基本链条, 出现专门的书法艺术品经营商和收藏家, 由于商人参与到了书法艺术品的经营中, 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引导了书法向产业化方向的发展。同时逐渐形成了与之相关的产业链发展, 如书法作品装裱、文房四宝市场交易等。

2007年在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展览会期间, 中国书法家协会提出了将书法作为产业来发展的战略, “书法产业”这一新理念在书法业内和社会领域引起了极大关注。“书法产业”作为书法发展的一项重要规划, 写入了《中国书法发展纲要》。笔者认为书法产业是将书法艺术创作、鉴定、销售、拍卖、投资、收藏等以及与书法艺术相关的产业链, 如书法艺术作品装裱、书法教育培训、文房四宝交易等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约下进行的一系列市场化的经营活动, 其涵盖范围很广。

(二) 书法产业化的意义。

1. 有利于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

由于科学技术飞速进步, 20世纪80年代, 尤其90年代以来, 电脑、网络得到广泛普及, 各类书稿、资料等由用笔书写被替代为电子化, 人们对文字书写的需求量和书写质量大大减少, 文字书写减少了实用性, 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书法失去了它生存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 书法只有走向市场, 在市场竞争中立足, 才能更好地实现其艺术价值, 书法艺术才能得到繁荣发展。

2. 有利于挖掘书法艺术价值。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 同时又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元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书法艺术产业化的提出, 顺应了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为书法艺术发展注入无限生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 当书法艺术作为一个品牌形象成功建立之时, 也就是其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发挥的具体体现, 可见书法产业化使中国书法艺术发展更具时代发展性和战略性, 为书法艺术创造出了一个更为广阔深远的发展空间。

3. 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书法艺术的背后, 还包含着诸多的产业链条, 如书法艺术品收藏与交易, 文房四宝的生产与销售, 书法作品拍卖、收藏、投资, 书法培训、教育等, 书法产业化将带动以书法艺术创作相关产业为关节点的产业链发展。

二、书法艺术产业化的发展困境

(一) 书法产业的基础被边缘化。

纵观历史, 历代封建帝王将是否能书写一手好字作为选拔和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古代文人为了追求功名利禄, 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书法艺术生涯中不断追求创新, 书法因此与中国古代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国书法大众化趋势明显, 尤其在中小学普及了写字课, 中国书法开始迅速发展。然而由于科技的进步, 尤其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电脑、网络等的广泛应用, 书法的使用价值逐渐弱化, 不再作为衡量知识分子学识品格的依据。中国书法失去了生存的实践基础, 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更为严重的是, 当前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阶层, 由于从小没有受过正规书法教育, 而如今他们为了生存, 从事的工作压力大, 虽然有少数人对书法感兴趣, 但没有精力和空余时间去习字和欣赏, 他们的书法鉴赏能力非常有限, 这部分人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法已远离了他们, 成为了边缘化的艺术。

(二) 书法艺术品产业市场发展方向被扭曲。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些普通百姓具有了一定的经济能力去购买和收藏书法作品, 然而由于一些书法家没有将书法看作大众化的艺术, 而是将其神秘化, 使有价值的书法艺术品无法走向普通人家。书法名家的作品价格高得出奇, 老百姓没有能力购买, 只能在市场上购买低质的作品。长此以往, 多数人对书法作品的优劣失去了鉴别能力, 低俗、古怪、浮躁的书法作品泛滥, 书法艺术的魅力也受到了质疑。从现有的总体现象及书法市场经营状况来看, 书法产业市场发展不健全。

(三) 书法教育弱化, 书法艺术人才短缺。

由于受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和现行我国教育体制对书法重视的不足, 从当前情况来看, 书法教育处于一种令人担忧的处境, 在大学、高中、中学甚至小学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青少年对书法艺术知之甚少。在中小学课程教育中, 虽然开设了书法课, 但处境尴尬, 在面临升学的巨压下, 不管是学生家长还是学校对书法教育基本上持有不积极的态度, 他们把精力主要集中在了应试课程的学习上, 他们的共同目标是保证孩子应试课程的成绩优秀, 能够读重点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名牌大学, 学校即使开设了书法课程也只是一种形式, 有的学校甚至将书法课让路于其它应试课程。书法课教学质量收效甚徽, 尤其“90后”, 他们受书法艺术文化的熏陶几乎为零, 他们没有一点书法书写基础和审美观, 在他们的心目中, 书法是神秘的传统文化, 也就无法谈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了。

三、书法产业的发展前景展望

针对现阶段我国书法产业发展存在的现状, 笔者认为书法产业要取得令人满意的发展一是要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 二是要注重培养书法专业人才, 为书法产业发展注入新兴艺术力量, 三是要注重书法产业的创新。

(一) 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作用。

在艺术产业发展上, 政府自始至终给予了很大的政策支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将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些政策的支持是书法产业发展的有利趋势与最佳时机, 它为中国书法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提供良好的环境, 为中国书法产业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舞台。发展书法产业需要政府合理规划, 制定更为科学的、详尽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建议政府应从以下三个层面对书法产业进行支持和引导:

1. 建立和完善书法教育制度。

当前甚至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 应试教育仍将是我国的主要教育模式, 升学率、就业率仍将是每个学校、每个家庭, 甚至每个人都关注的问题。面对这种教育现状, 书法教育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将困难重重。要改变这种现状, 政府只有改变当前的教育模式, 大力提倡素质教育, 将书法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和完善书法教育制度, 才能切实增强普及书法教育的力度。并制定相应的监督、检查制度, 保证小学, 初、高中书法教学效果, 使青少年能够有一定的精力和空余时间来习字和欣赏书法, 培养起他们对书法的兴趣, 使他们具有一定的书法鉴赏能力, 从而使书法成为大众化的艺术, 不再被边缘化。

2. 建立和完善书法行业规范。

目前书法市场还不成熟, 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如法律意识淡薄、书法产品交易混乱、无序竞争严重、衡量标准不一, 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 政府应充分发挥国家相关职能部门职责,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健全书法行业法规, 制定适合书法市场交易的实施细则, 使书法市场竞争“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同时加强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对书法市场的有效制约和监督管理, 建立和完善书法市场机制, 打击和制止书法市场中的违法犯罪行为, 保证书法市场交易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竞争, 形成一个行业规范化、竞争有序化、管理制度化的书法市场, 有力促进书法产业健康发展。

3. 设立书法创作嘉奖办法。

政府应依据相关法律制度设立奖励办法, 对精品书法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 尤其是那些被全国、省或国家重要机构等收藏的书法作品, 相关部门要给予创作者一定的经济奖励, 以鼓励创作者的激情, 保证他们在以后能创造出更好的作品。同时政府应制定严格的惩罚办法, 对一些为了牟利而扰乱书法市场正常秩序的不法商人加大打击力度, 保证书法市场规范化的发展。

(二) 培养书法专业人才, 为书法产业发展注入新兴艺术力量。

1. 要从小学就抓好书法教育。

陈云同志说过“书法要从小学抓起”。在小学生课程中开设写字课和书法欣赏课, 从小培养孩子们对书法的兴趣, 让他们了解书法艺术, 懂得书法艺术价值所在, 接受良好的书法艺术熏陶和教育, 为日后书法专业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从源头上保证书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注重书法师资队伍建设。

我们知道书法教学不同于其它, 对教师自身素质要求较高, 换言之, 不是任何一名教师都能担当得起书法教师。但在大部分中、小学, 书法课却没有专职书法老师任教, 一般由其他老师来兼任。像这样的师资搭配模式, 对提高书法课堂教学质量是很难的。笔者认为书法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必须配备专业书法教师任教, 如果学校缺少书法教师, 可以面向社会广纳人才, 公开选拔招聘书法教师, 如果条件具备, 还可以聘请那些具备一定教学经验的书法名家走进学校担任书法教师, 这将更有益于书法艺术的传播和书法专业人才的培养。

3. 重视成人书法专业教育。

当前社会上从事书法的人员大多是成年的业余爱好者, 他们对书法有一份热爱, 但他们大都没有接受过专业学习, 他们渴求知识, 但没有机会, 只能到书店买些字帖在家临摹, 我们要针对这些人群编写适合他们的教材, 形成稳定的书法教学体系, 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 建立书法教育网络系统, 进行网络授课。同时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书法名家对他们进行书法理论和书写技能培训, 现场进行交流和书写指导, 让他们的技能和理论得到系统提高, 对书法专业人才培养有很大益处。

(三) 提倡书法产业的创新。

1. 注重书法艺术的创新。

书法产业的发展必须有一大批在书法艺术中有创新精神的书法家来推动, 书法产业创新最根本的是书法艺术的创新, 如果离开书法艺术的创新, 书法产业的发展和创新也就无从谈起。而要实现书法艺术的创新, 必须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可以说继承和创新是紧紧连在一起的, 没有对传统优良艺术的继承, 创新也就成了无水之源, 无本之木。富有创新精神的书法家们在继承先辈书法艺术结晶的同时, 可积极探索书法艺术发展规律, 推陈出新, 进行品牌建设。

2. 注重与书法产业相关产业链的创新。

与书法产业相关的产业链资源不胜枚举, 然而这些产业链资源并非都适宜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的市场经营模式。一些相对狭窄、受众人群较小、不易推广的书法产业链品种就不具备形成产业的优势。因此, 有必要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 从中选出有一定发展潜力和优势的产业, 或在长期的发展中独具特色的产业并已初具产业形态或有一定市场知名度的产品, 如易水古砚, 红星宣纸, 一得阁墨汁等, 对这些产业链资源进行不同程度的开发创新, 如对产品的规模和质量以及包装等方面进行创新, 或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 实现继承与创新并举, 增强产业链市场竞争力。

3. 利用现代科技改革创新书法产业。

书法产业发展应融入到时代的发展中, 应在科技化、信息化发展中改革创新。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因电脑、网络科技的发展, 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 书法的发展受到了严峻的、灾难性的考验, 但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书法网络化发展成为了当今及以后书法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如书法产品网络交易, 书法网络课程、名家书法讲座, 书法网络作品, 以及与书法相关的产业链网上交易、中国书法手机报等, 这正是“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这些都为书法产业创新发展创造出了更大的生机。

4. 注重书法产业营销渠道的创新。

书法的产业化离不开市场的需求, 书法产业化的发展离不开普通百姓的需要, 尤其是现在随着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 普通百姓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书法产业发展可以抓住有利时机创新营销渠道, 开拓市场。书法协会等有关组织可建立一整套科学、完善的书法产业营销系统, 包括组织、创作、推销、技术支持等, 有组织有计划地将书法艺术贴近生活, 满足普通百姓生活需求, 让百姓广为接受。如可以让书法产业走进生活社区、养老院、老年服务中心、学校、企事业单位等, 不仅达到拓宽书法市场营销渠道的目的, 而且让最大多数人群享受到艺术的结晶。同时在日常生活用品、家俱、陶瓷、装饰品等上面用艺术家创作的书法作品加以修饰后再进行销售, 这些衍生品不仅把书法融入到了生活, 成为普通百姓喜爱的艺术品, 而且更好地创新了书法产业营销渠道。

摘要:书法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意义的一门独特艺术, 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20世纪初, 由于受技术革命的影响, 书法及与之相关的产业链逐步走向市场化, 近代随着中国书法事业的发展, 书法产业的发展也呈快速发展趋势, 但仍面临着诸多因素的阻碍, 本文从现阶段书法产业化发展的困境入手, 对书法产业化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书法产业化,文化产业,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漪.从艺术无功利到艺术产业化[J].贵州社会科学, 2013

[2] .郭九林.中国书法艺术的国际化之路:问题与路径[J].湖南社会科学, 2011

[3] .郑利权.书法环境的缺失与重建——论中国书法艺术的可持续发展[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4

[4] .刘守安.中国书法与当代社会[J].艺术百家, 2009

上一篇:地方史资料下一篇:文化身份认同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