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危机(通用12篇)
财务危机 篇1
财务危机预警是公司财务治理的一种手段,是公司的各种索取权人对公司实施约束与控制以保障其权利的一种约束机制。建立分析预警机制,将企业可能面临经营或财务危机风险预先报告给企业的经营者和投资人,并促使其提前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以避免危机的发生。
一、财务契约是财务危机预警有效发挥的保障
(一)股权契约与财务危机预警
股权契约是股东之间就设立公司相关问题签订的契约,用以协调股东内部的利益关系,其主要内容通常包含在各种公司法规、章程和证券监管法规中。由于大股东拥有更多的公司经营事务的知情权和控制权,也更有能力通过各种方式转移财富以获得最大的控制权收益。因此,即使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发现了潜在的财务危机,也极可能由于财务控制权的不均衡分布使预警信息失真或失效。因此,公司股东之间的财务契约除了常规条款之外,还需要额外条款以保证财务危机预警信息在股东内部透明化,避免大股东操纵预警信息,牟取私利的行为发生。通常额外条款有:一股一权,股东只享有其拥有股份数的投票权;股东权利与义务制度化;财务预警信息报告部门要具有独立性,预警指标的真实性要先经外部审计部门独立审计,预警信息要同时发送给各个股东;规范关联方交易并将所有的会计处理方法统一化透明化,避免暗箱操作;在财务预警信息披露以后,要向所有股东公开导致潜在财务危机的不当财务行为并进行调整。
(二)报酬契约与财务危机预警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管理者的财务行为和业绩表现的一种最末端的检验。因此,为了能使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发挥作用,报酬契约中需加入以下条款:在财务危机预警信号出现以后,经营者需向股东及债权人及利益相关者提供原因分析报告,并由外部管理咨询公司进行审查;经营者占据股份数目不得超过股权激励标准的5%,董事会有因为经营不当而惩罚或罢免管理者的权力;限制管理者进行内部关联交易;制定多维度的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指标,经营者要定期向公司股东或债权人汇报公司的经营情况;在财务危机警示信号被排除以后,经营者要向董事会做经过独立审计机构审计过的管理调整报告,以避免危机的发生;实行会计管制。
(三)信贷契约与财务危机预警
在公司的日常经营中尤其是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公司股东一般倾向于高风险高报酬的项目,而债权人则更希望风险小的投资项目以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因此,在财务危机发生时,债权人往往是最积极的外部力量,要么会支持公司破产清算,要么会紧密关注公司对财务危机的处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将是债权人确保维护自身利益的有利工具。故在债权人与股东和管理者关于融资等相关问题签订信贷契约时,就需要一些附加条款:财务危机系统的预警信息要及时送到债权人手中,债权人有处理措施的知情权;限制资金的使用情况,做到借款目的和用途一致;定期向债权人提供经过独立审计的财务报告;财务报表的计算口径和会计方法要统一透明;债权人有权定期到公司收集公司的经营和财务信息。
二、财务预警信息传递系统提高了公司财务治理水平
(一)规范和明确了股东与债权人的财务治理权
一方面,财务危机预警的附加股权契约,保证了股东对公司的日常经营情况,重大财务事项和能够影响公司财务状况的重大事项具有知情权和参与权,同时强调了同股同权,避免了“大股东侵占”等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信贷契约的完善使债权人在公司财务治理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信贷契约保证了债权人能够定期获得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避免债权人盲目的对企业活动进行干预;同时信贷契约使债权人在财务危机预警信号出现时,能够及时了解情况并采取相关行动,加强了债权人的财务治理能力。
(二)完善了经营者的激励与监督机制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经营者的目标主要是追求个人效用的最大化,如追求更高的报酬、在职消费等。在这种情况下,不完善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往往失去有效性。而基于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报酬契约则使财务危机预警信息不受经营者的个人操控,完善了公司对经营者的监督机制;同时,制定多维度的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对管理层的评价重点放在考察资本是否升值上,使经营者具有更大的管理空间,形成了正向激励。
(三)强化了外部审计监督系统
完善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强调了外部独立审计机构的参与性和决策性,提高了企业的财务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完善了信息披露制度。将公司的经营状况特别是重大财务事项尽可能地公布于广大的中小股东,增加了公司决策的透明度,大大减少了公司股东或管理层通过操纵会计信息,滥用公司财权的可能性。同时,随着大量公司对于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完善,独立的外部审计机构行业必将迅速发展并成熟,这必然会提升整体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四)完善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建立在完善的财务契约的基础上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不仅能够及时准确的提供预警信息并保证企业采取相应措施排警,还能够在以制度化的形式使企业的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制衡,相互监督,从而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同时,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能够保证公司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各种经营财务决策的有效实施,又能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参考文献
[1]陈良华, 孙健.公司治理与财务困境:来自上海股票市场的证据[J]东南大学学报, 2005 (9) .
[2]陈燕, 廖冠民.大股东行为、公司治理与财务危机[J]当代财经, 2006 (5) .
[3]冯根福.中国公司治理基本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经济学家, 2006 (3) .
财务危机 篇2
1.1 目前会计财务存在的问题 1.1.1 会计方面的不规范
原始凭证填制不规范。如,部分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要求,基本要素不齐全,摘要、大小写、日期、单位名称等相关事项不按规定填写,甚至大小写不一致;购买大宗办公用品,没有清单,没有验收证明;支付款项,没有收款单位和收款人的收据;对方遗失发票需复印的未履行登记手续,复印件提供人员与收件人员未签名或盖章;编制发放劳务费等款项人员名单表,没有劳动起止时间、内容、领款人身份证号码等栏目,不能全面记录经济业务的全过程。
随意填写会计记账凭证。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会计并未认真审核和填制会计记账凭证,随意性很大。主要表现在:记账凭证摘要部分不能准确地描述业务内容,附件张数不填写或记数不准确,漏盖出纳、审核、复核等人员的印鉴;将不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订正、调整记账凭证未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填制。
登记会计账簿不规范。如个别单位未按有关规定设置会计账簿,账簿启用表填写不全,记账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未签字或者盖章,账簿的登记、更错、结账不够规范。1.1.2 财政监督中的不规范性
各个单位财政机构都应设置会计复核岗位,应当严格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及国家统一规章制度的要求,对不符合规定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审批手续不全的财务收支,应当退回,要求补充、更正;对违反国家统一的财政、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财务收支,不予办理等等,但是在目前实际的会计工作中,相关会计从业人员远达不到这些要求。会计监督的不规范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部分单位没有严格按照财经法律、法规、规章,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为依据,违反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坐支现金现象严重;违背现金收支范围规定,单位之间收支大额现金;违背库存现金限额管理规定。
部分单位的会计人员没有严格履行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的职责,审查力度不够。如一些原始发票,实际支出的是餐费,被填写成会议费且在会议费中列支;一些实际是购买有价证券(卡)的发票填写为办公用品(或计算机耗材),被会计人员列入办公用品支出;报销会议费仅提供一张发票,没有附详细记录会议时间、地点、参会人员、租用房间、租用车辆、用餐标准、用餐数量、会议用品等会议结算清单;报销的差旅费中住宿费发票没有详细记录时间、床位数、单价;报销的培训费更是五花八门等,造成会计人员无法履行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的职责。
部分原始凭证没有审批人或经办人签字,就被会计人员受理了。1.1.3 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
部分高校内部财务管理松弛,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会计事项授权审批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资产物资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不健全,导致内部管理制度缺失,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只是挂在墙上,说在嘴上,未认真执行过。目前主要不规范问题有:因人力有限,常常一人身兼数职,不相容职务很难有效分离;有的单位财务专用章随意使用,没有严格的审批程序;有的单位法人名章和财务专用章由一人保管;各种有价证券、发票、收据管理不严格,造成管理上的漏洞等。1.1.4 会计机构或会计人员方面的问题
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职业判断能力不强。如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部分单位会计人员不清楚固定资产的核算范围,甚至不知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导致出现“固定资产增减不记账;对于接受捐赠、以旧换新的固定资产不记账;已经报废的资产不作账务处理长期挂账;日常会计核算中,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或者多提或少提折旧,账面与实际严重不符”等。1.2 会计基础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政府部门对基层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有所放松,检查、监督力度不够。随着改革开放和基层单位扩大自主权,有关政府部门对基层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管理缺乏全面检查、监督和指导,对基层单位会计工作的管理仅限于会计工作结果和会计报表的管理,会计监督职能得不到正常发挥。
单位领导对会计基础工作认识不足,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意识淡薄。有些单位领导人认为会计基础工作不过是简单的账务处理事务,对财务管理没有多大影响,不重视单位内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不重视会计人员的聘 用和聘任,从而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影响了会计工作的整体管理水平。1.3 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途径
1.3.1 各级领导部门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
各级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会计法》赋予的职责,采取切实措施,指导和督促各基层单位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整顿会计基础工作中不规范的做法和存在的严重问题,不断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定期组织会计基础工作情况的检查。财政部门或者业务主管部门可以组织检查组进行抽查或普遍检查或重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提出整改意见,并检查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具体措施有:一是彻底清除无证上岗人员;二是定期对各单位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评比和奖罚,并与岗位资格聘任、精神与物质奖励结合起来,形成人人争先的良好风气;三是在会计工作管理的范围、内容程序、方法上要制度化、公开化,实行依法行政。
1.3.2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工作规范化、制度标准化、管理手段科学系统化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具体目标
各单位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内部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使之切实可行,便于操作。一般由高校内部的审计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合规性、有效性的审计,具体审计流程为:内审部门制定相应的审计方案,抽调熟悉会计基础工作的专业人员,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等方面开始进行定期审计,检查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及其执行情况,会计岗位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情况等,并出具内部审计报告。另外,必要时候可聘请外部咨询机构进行会计基础工作流程等内容的梳理,从而有效保证高校会计工作的合规性、有效性。1.3.3 严格做好凭证的审核和管理,规范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对于凭证审核和管理,应做好以下两点:
严格做好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工作。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是会计核算的基础,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告数据都是直接或间接的取自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不仅是为经济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也是实行会计监督的第一关口。因此,高校会计核算首先应从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着手,规范自制原始凭证格式,严格审核外来原始凭证,切实做到只有具备金额准确、要素 齐全、手续完备的原始凭证才能作为付款、入账的依据。
强化记账凭证的填制和管理。记账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在该环节,要注重对原始凭证的进一步审核,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目前广大高校已普遍实行会计电算化,其使用的软件应经过财政部门认定。无论是自动还是手工填制的记账凭证,都要按照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记账凭证应序时编号、附件齐全、摘要简明、数字准确、签章齐全、装订成册。对于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高校应根据核算内容及具体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账簿。具体包括:总账、现金、银行日记账、明细账等和其他辅助性账簿;账簿设置应做到要素齐全、格式规范、序时登记、定期结账、及时对账,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种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往来款项情况进行清查,以保证账实相符;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及时处理未达账项,账簿要定期打印装订成册。
结语
企业财务危机成因分析 篇3
关键词:财务风险;分析;市场;经济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提升,以及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动荡的作用影响,我国会计环境逐步发生变革,并且变革形势下对各行各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企业会计行为主体职业判断能力必须提高、内部理财空间实现精细化管理等,所以企业加强内部理财管理控制也就势在必行。从宏观角度讲,企业经营发展必须立足现状,即立足内需的基础之上努力适应外部环境并能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执行效率,以此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避免经营危机形成,保障理财投资的最大价值。
一、企业当前所处背景下的财务危机成因分析
(一)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复杂多变
企业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影响因素中最为主要的因素就是市场,即市场环境日趋复杂多变,所以企业风险具备不确定性,风险发生时间有可能提前发生或者滞后,导致企业经营损益程度忽高忽低。另外,当前市场通货膨胀现象也非常普遍,加之后金融时代的莅临,不少企业组织机构内部商品、货物严重积压,从而导致用于项目经营周转的资金成效很难变现,并且随之时间推移,导致货币性资金大幅度贬值,商品实物相对升值,最终导致企业投资项目经营成本加剧,外部投资环境令人堪忧。但是,企业财务危机形成期间也具备一定的不确定性与客观性。也就是说,企业有可能在项目投资经营过程中获得市场商机,即重大机遇。所以当前不少企业组织机构为了让自身基础经济竞争实力得以保证,并能够规避经营风险,就努力适应外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加强基本管理职能的不断改进,从而才能实现其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创收经营利润,实现稳定经营。
(二)企业管理者对财务危机形成所具备的客观性了解不足
企业一旦立足市场就必须努力强化财务管理活动的执行成效。由此我们也可看出,企业各项财务活动是以市场作为载体进行的,因此也就有了财务风险,并有可能导致财务危机形成,同时其本身也与财务风险在市场中客观性存在有直接联系。尤其当前形势下,市场竞争环境愈发激烈,企业财务风险还客观存在,企业也就必须强化财务管理的基本管理职能。然而,当前我国不少企业管理者往往对财务风险不能全面地客观认识,同时不少买方市场存在着大量滞销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往往与企业急功近利有直接关系,企业经营人往往较为片面性的了解财务风险,即不少经营人认为占据当前市场、扩大市场经营规模就能壮大经济实力,但实则不然,因为企业在加大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同样也会伴随诸多赊销过来的销售产品,所以也就进一步导致了企业应收账款赊销规模的加剧,久而久之也就导致了企业经营风险的加大。换句话来讲,企业之间赊销规模的加大,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控制举措则说明企业经营人财务风险意识不足,进而诱发了企业之间的盲目赊销,堆积了大量应收账款;有些企业往往能收回部分应收账款,但是另一些企业却无法收回,直至应收账款变为坏账。因此,最为根本的直接原因就是企业经营人对财务风险客观性了解不够,不能有效对各项资产作出评估以及对来往交易客户作出细致评价,致使应收账款堆积,直至坏账产生,加剧了理财投资风险。可以说,这是由于企业最终内部管理因素加之市场形势变化不能及时作出预测与分析的共同作用影响,才促成了财务经营危机形成。
(三)财务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企业经营理财风险加剧的另一重要原因。而有效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就是正确、科学决策的下达。当前,我国不少企业组织机构财务下达决策往往缺乏科学性,即凭借本位观念、主观意识下达的决策尤为普遍;另外,企业会计行为主体失真也会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其中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因素就是人为利益观念的扭曲成为主要诱因。也就是说,往往不少企业为了获取短期经营效益,盲目虚增企业业绩资产信息,以此兑现自身的短期经营利润。但是,由于财务资产虚增信息华而不实,或是根本不能有效长期确保经营收益,导致企业决策势必会出现不符企业实际经营需求的现象,最终预期收益既定目标不能有效完成,加剧了理财投资风险,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二、实行举措
(一)科学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
当前企业,为了合理规避理财投资风险,就要加强自身财务管理环境下的应变能力与适应能力。也就是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下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内容,要随着企业外部环境及内在因素的变化而及时作出更新,以此才能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最大限度降低理财投资风险损益程度。因此,为了企业为了满足内需、适应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应当不断优化财务管理配置结构,在财务管理人力储备方面,应加大人力投资建设,积极培养先进财务管理人员,即充分利用好人本管理思想,逐步健全人员管理体系机制;强化财务日常基础工作处理;建立考核测评机制与奖惩举措等,不断激励工作职工完成财务各项业务,并以财务会计行为主体监督体制等加以约束,从而最终促进企业逐步提高适财务环境下的应变能力与适应能力,规避理财风险。
(二)提高财务工作职工的风险意识
企业应通过会计政策和会计策略来解决当前所处背景下的企业财务风险问题。而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三)完善投资者治理结构、提升公司治理能力
企业为了规避财务风险,必须确保自身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合理与执行管理控制环境健康。也就是说,如果机构投资者自身治理状况较差,其管理人员必然因为谋取自身的利益而不能够进行积极和理性的投资,因此机构投资者自身治理结构的完善是促进其进长期积极投资与规避财务危机的重要条件。通过系统具体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解决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使其经营活动自觉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降低代理成本,实现经理利益与股东利益的一致和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四)科学处理财务风险、正确下达经营决策
首先,企业应当遵从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或其他形式建立一项专门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基金。如工业企业按一定规定和标准提取坏账准备金。商业企业可提取商品削价准备金,这是弥补风险损失的一种有效方法。其次,一旦在投资理财环节中出现重大经济损失,应当利用已经建立的风险基金进行补救,即从基金项目中逐步列支,分批次投入经营成本中,以此缓解使用资金不足所致的各项业务活动不利影响现象发生。再次,企业要建立起资金效益监督机制,即有关部门要定期组织考核活动,对相应资产管理比率进行考核;加强流动资金的投放和管理,提高流动资产的周转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增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还要盘活存量资产,加快闲置设备的处理,将收回的资金偿还债务。最后,要合理分析资金结构,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以此才能为企业提供科学经营决策。
(五)完善我国相关法规条例、构建健康外部环境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需要靠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法律制度的促进和推动。必须为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国外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历程已经显示了这种必要性。现在各国政府都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在法律政策制定时有了相应的考虑。我国也应在研究本国实际情况的前提下,鼓励机构投资者在建立资产组合时,从注重长期效益出发,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或通过立法使机构投资者直接面对所持股份公司,把所有的机构投资者至于统一的要求下,要求机构股东真正行使投票权。
结 语:
总之,对于企业投资理财与规避财务风险而言,应当高度重视调整自身基本财务管理职能,结合市场变化对管理机制的各项内容作出及时更新,并且在财务各项活动实行中进行全程预警,从而才能规避财务风险,降低财务危机形成几率,实现提升自身运作资金的变现能力,最终促进企业实现健康发展与稳定经营。(作者单位:株洲时代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谢德安.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如何防范[J]. 会计师,2009,(03)
[2] 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J]. 工业审计与会计,2009,(04)
[3] 朱勇. 探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J]. 技术与市场,2009,(09)
财务危机预警与公司财务治理 篇4
关键词:财务危机预警,财务契约,公司财务治理
一、财务契约是财务危机预警有效发挥作用的保障
财务契约是指能够确定公司的各种利益主体基本关系, 明确落实各自的财权归属, 避免利益冲突, 使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约束与制约状态的治理手段。这些契约主要包括股权契约、报酬契约、信贷契约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契约。从经济学角度看, 财务危机预警既是对公司的各种索取权人的未来索取利益将要减少的提示, 也是揭露公司财权控制人不当财务行为的手段。因此, 若要避免不当财务行为发生者通过操纵财务危机预警信息掩盖公司潜在财务危机, 阻止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发挥有效性, 就必须通过设计相应的财务契约, 以保障财务危机预警信息真实可靠并能够有效处理。
(一) 股权契约与财务危机预警
我国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机制落后, 国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普遍表现为“一股独大”, 且处于绝对控股权的大股东通过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或者企业内部关联交易等行为掏空上市公司, 并最终导致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现象层出不穷。这与公司治理水平低下、公司内部股权契约不完备性有极大的关系。股权契约是股东之间就设立公司相关问题签订的契约, 用以协调股东内部的利益关系, 其主要内容通常包含在各种公司法规、章程和证券监管法规中。由于大股东拥有更多的公司经营事务的知情权和控制权, 也更有能力通过各种方式转移财富以获得最大的控制权收益。因此, 即使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发现了潜在的财务危机, 也极可能由于财务控制权的不均衡分布使预警信息失真或失效。因此, 公司股东之间的财务契约除了常规条款之外, 还需要额外条款以保证财务危机预警信息在股东内部透明化, 避免大股东操纵预警信息, 牟取私利的行为发生。通常额外条款有:一股一权, 股东只享有其拥有股份数的投票权;股东权利与义务制度化;财务预警信息报告部门要具有独立性, 预警指标的真实性要先经外部审计部门独立审计, 预警信息要同时发送给各个股东;规范关联方交易并将所有的会计处理方法统一化透明化, 避免暗箱操作;在财务预警信息披露以后, 要向所有股东公开导致潜在财务危机的不当财务行为并进行调整。
(二) 报酬契约与财务危机预警
报酬契约指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签订的明确公司经营者权利与义务的契约, 规定了管理者工作业绩良好时得到的报酬, 以及业绩表现很差或出现不良行为时将受到的惩罚。由于公司管理层对财务信息的生成和报告可以直接干预, 如对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变更, 涉及公司利益的重大事项披露时间和内容, 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等进行控制, 因此, 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很难对管理者的财务控制行为进行监管。由于信息不对称, 经营者将在股东利益和自身利益之间寻求平衡, 这就产生了代理成本, 并且由于其对经营情况掌握的直接资料, 而更容易对财务情况进行控制。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管理者的财务行为和业绩表现的一种最末端的检验。因此, 为了能使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发挥作用, 报酬契约中须需加入以下条款:在财务危机预警信号出现以后, 经营者需向股东及债权人及利益相关者提供原因分析报告, 并由外部管理咨询公司进行审查;经营者占据股份数目不得超过股权激励标准的5%, 董事会有因为经营不当而惩罚或罢免管理者的权力;限制管理者进行内部关联交易;制定多维度的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指标, 经营者要定期向公司股东或债权人汇报公司的经营情况;在财务危机警示信号被排除以后, 经营者要向董事会做经过独立审计机构审计过的管理调整报告, 以避免危机的发生;实行会计管制。
(三) 信贷契约与财务危机预警
在公司的日常经营中尤其是在进行投资决策时, 公司股东一般倾向于高风险高报酬的项目, 而债权人则更希望风险小的投资项目以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因此, 在财务危机发生时, 债权人往往是最积极的外部力量, 要么会支持公司破产清算, 要么会紧密关注公司对财务危机的处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将是债权人确保维护自身利益的有利工具。故在债权人与股东和管理者关于融资等相关问题签订信贷契约时, 就需要一些附加条款:财务危机系统的预警信息要及时送到债权人手中, 债权人有处理措施的知情权;限制资金的使用情况, 做到借款目的和用途一致;定期向债权人提供经过独立审计的财务报告;财务报表的计算口径和会计方法要统一透明;债权人有权定期到公司收集公司的经营和财务信息。
(四) 其他利益相关者契约与财务危机预警
从某种程度上说, 企业是股东、经理人员、债权人、供应商、消费者、工人以及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参与的一系列契约的联结。这些主体将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投入到企业, 同时相应的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因此, 除了需要完善公司的股权契约、报酬契约和信贷契约以提高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有效性外, 还需要完善以公司员工、供货商和政府为代表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契约。实践表明, 公司的员工或供货商等利益相关者, 对即将陷入财务危机的公司具有较强的信号敏感性, 一旦出现危机信号, 员工会采取提前离职行为, 供货商会采取撤货或撤资等行为以使自己的损失最小。
二、财务预警信息传递系统提高了公司财务治理水平
在财务契约完备的前提下,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才具有有效性;只有在满足财务预警系统有效性的情况下, 公司的股东和管理者才能更好地采取措施防止公司陷入财务困境。这就要求公司完善财务治理机制, 利用财务契约在公司财务控制活动中体现各主体在财权上相互制约、相互制衡的动态控制机制, 并在此基础上, 构建有效的财务预警信息传递系统。这样的控制机制下,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才能发挥其应有的预警作用, 并对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制度基础。
通过股东、经营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相互制衡的机制建立起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企业可以保证财务危机预警信息准确有效的得到传递和处理, 并通过完善相应的财务契约提高了企业的治理水平, 具体表现如下:
(一) 规范和明确了股东与债权人的财务治理权
一方面, 财务危机预警的附加股权契约, 保证了股东对公司的日常经营情况, 重大财务事项和能够影响公司财务状况的重大事项具有知情权和参与权, 同时强调了同股同权, 避免了“大股东侵占”等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 信贷契约的完善使债权人在公司财务治理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信贷契约保证了债权人能够定期获得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 避免债权人盲目的对企业活动进行干预;同时信贷契约使债权人在财务危机预警信号出现时, 能够及时了解情况并采取相关行动, 加强了债权人的财务治理能力。
(二) 完善了经营者的激励与监督机制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 经营者的目标主要是追求个人效用的最大化, 如追求更高的报酬、在职消费等。可以说, 经营者只有在公司利益与个人利益重合的时候才会顾及所有者的利益;相反, 当经营者出现错误损害了企业所有者利益时, 经营者必然会操纵会计信息以使自己的责任最小化。在这种情况下, 不完善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往往失去有效性。而基于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报酬契约则使财务危机预警信息不受经营者的个人操控, 完善了公司对经营者的监督机制;同时, 制定多维度的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对管理层的评价重点放在考察资本是否升值上, 使经营者具有更大的管理空间, 形成了正向激励。
(三) 强化了外部审计监督系统
完善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强调了外部独立审计机构的参与性和决策性, 提高了企业的财务信息披露质量, 进一步完善了信息披露制度。将公司的经营状况特别是重大财务事项尽可能的公布于广大的中小股东, 增加了公司决策的透明度, 大大减少了公司股东或管理层通过操纵会计信息, 滥用公司财权的可能性。同时, 随着大量公司对于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完善, 独立的外部审计机构行业必将迅速发展并成熟, 这必然会对提升整体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四) 完善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与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相辅相成众多研究已经表明, 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原因多是由于公司治理水平低下造成的。因此, 建立在完善的财务契约的基础上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不仅能够及时准确的提供预警信息并保证企业采取相应措施排警, 还能够在以制度化的形式使企业的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制衡, 相互监督, 从而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同时, 公司治理水平提高能够保证公司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各种经营财务决策的有效实施, 又能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因此,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完善与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的过程, 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陈良华, 孙健.公司治理与财务困境:来自上海股票市场的证据[J].东南大学学报, 2005, (9) .
[2]陈燕, 廖冠民.大股东行为、公司治理与财务危机[J].当代财经, 2006, (5) .
[3]冯根福.中国公司治理基本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经济学家, 2006, (3) .
[4]姜红珍, 张明燕.关于企业财务失败现状及成因分析[J].财会通讯, 2005, (2) .
民营企业防范财务危机的对策 篇5
4.1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民营企业在制定其发展规划或战略目标时,除了要参考以前经营绩效外,还应该积极预测整个经济发展的态势,充分认识市场环境,分析汇率、利率的变化以及行业的特点,适时调整公司的财务战略,利用有利的发展机会,避开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外部风险。
4.2选择正确科学的财务政策,适度控制财务风险民营企业应正确、科学选择和安排财务政策,优化资本结构、优化负债结构、缓解信用政策与扩大销售的矛盾等,降低财务风险,减少财务危机的出现。
4.3加强现金流的管理民营企业应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产变现能力。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力度和催收力度,尽量减少坏账和呆账。同时要做好现金流量预算,合理安排现金流,确保资金循环顺畅。
4.4对于民营企业自身而言,在加强财务管理的同时,必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权力制衡机制来防范危机的发生。如构建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合适的股权结构i健全民营企业的董事会制度,强化董事会承担责任的机制:调整和理顺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及其之间相互制衡的关系,建立董事会的自我评价体系、强化董事会的战略管理功能与责任;董事长和总经理二职分离以增强双方的独立性,并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提高民营企业中独立董事数量和比例,增强独立董事的功能,保证独立董事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决策参与权以及独立发表意见的权利,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决策参谋和监督保证作用,使独立董事真正成为向资本市场传递积极信号的使者,从而形成良好的公司内部治理,促进公司健康发展,避免公司陷入财务危机。
财务危机 篇6
关键词:财务危机;财务风险管理;财务预警系统
财务危机是企业持续经营的根本性危机,基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缺陷与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着财务困境与危机。财务问题是一个影响金融市场稳定的系统性问题,本文针对我国企业存在的财务危机问题及财务风险管理现状,结合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含义和构建原则,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以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改进财务风险预警方法的在具体实践中的运用,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水平,促进企业良好稳健地发展。
一、企业财务危机的主要成因分析:
(一)企业制度与战略失误。引发财务危机的主要制度缺陷表现在:公司治理的制衡机制不健全、企业组织架构不合理、职责权限不明、内部牵制失灵、预算管理薄弱等方面。企业企业战略是对企业发展全局的谋划和指导,战略决策的失误会导致围绕战略的一系列目标的制定、实施与控制过程的脱轨,很多企业存在盲目地并购、多元化经营等战略失误从而导致了财务危机。
(二)企业自身经营管理问题。企业由于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的不足,即使在正确的战略指导下,也无法完成经营目标。经营管理的不足主要是:董事会被架空,无法积极参与经营功能;经营者独断行事,决策不当;举债过度,财务调度失败;股东和经理人利益冲突,经营成果受损;财务等内部人员舞弊;投资失败,管理者缺乏应对变化能力等。
(三)财务策略和金融活动不当。财务策略主要指企业筹资、投资和资金管理方面的策略,资金活动的风险具体有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等。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负债率高,财务杠杆失衡问题;非效率投资普遍,投资吞噬企业资产;资金收回不当,盲目赊销,造成大量资金无法收回,行成坏账;收益分配时,股利分配政策的不当,企业投资者的选择,影响企业的资金来源。会影响
(四)外部环境的变化。PEST分析中,国家的宏观经济中的各个方面如:政治、经济、法律、技术等都会对企业的财务控制带来严重影响。国家不利政策、政治变动、经济环境恶化、行业内竞争的加剧、经济疲软,通货膨胀、市场利率、汇率的频繁变动等都会影响企业财务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配置。
企业发生财务危机并导致企业失败甚至破产的因素很复杂,不同的行业也不尽相同。本文将分析的重点放在内部因素的分析上,内部因素对财务危机的发生起着更为直接、关键的作用,内部因素的可控性更强,因此本文从内部因素的角度,探讨如何防范财务危机并建立企业内部财务预警系统。
二、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1.财务制度缺陷。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体系,有时流于形式或执行不力。考核评价制度诱导管理者追求利润或账面的业绩而忽视现金流量主要表现在:过度投资、交易加载、削减研发费用、盈余操纵等。
2.财务杠杆的过度运用。企业负债经营是一柄双刃剑,但运用不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如果企业的全部资产利润率低于同期债务成本,就会产生负效应,加速权益资本报酬率的下滑。一些企业利用银行贷款扩张发展,致使财务结构失衡,爆发危机。
3.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非效率投资现象,即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投资项目没有经过科学的决策与分析,致使投资收益小于投资成本,或者资金没有投资于能带来正收益的项目,企业缺乏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支撑,使资金闲置或投向错误的领域。
4.赊销政策问题。许多企业由于企业竞争、刺激销售,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但是对应收账款控制不严,造成资金回收困难。一是没有严格的销售政策,二是回收期过长,又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三是应收款项不能兑现或造成呆账。
三、針对财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财务预警系统构建
本文将传统的财务危机预警方法与基于计量方法的预警模型相结合,将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针对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的不足设计财务预警系统。将与财务系统构建的因素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在此基础上做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和规划,下表为各个层次系统构建的具体措施:
财务危机也是各类风险中最直接,也是最终的表现形式,企业必须建立高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及时预测经营和财务活动中的各种风险。财务风险较难预测,影响财务危机的因素很多,种类不一,有些因素无法量化。本文在设计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时,就企业现实存在的财务制度和漏洞加以归纳,企业应根据自身特性,弥补漏洞,减小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企业管理者应树立风险意识,做出科学决策,预测和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风险,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薄弱环节,加强控制,积极采取措施,分散风险,努力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健发展。
四、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重点分析内部因素对企业财务危机的影响;概括了我国企业现存的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财务指标,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相结合,建立了一个普适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但是由于篇幅和水平有限,寻在许多不足之处:如非财务指标的量化问题;预警体系设计的结构合理性问题也需商榷。(作者单位: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昌东.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及其成因分析.中国经贸 .2010.10
[2] 黄爱斌浅述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第3期
[3] 朱大华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建立初探 .会计之友,2011(9): 55-56.
[4] 蔡壁洪.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定量分析指标探讨[J].财会研究,2002(8):12-13.
[5] 金旗,李琳等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设计探析.经济论坛 .2014年第1期
财务危机 篇7
2008年,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 并且由此演变而来的金融危机开始席卷全球。随着金融危机愈演愈烈, 其影响渗透到实体经济的各个领域, 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金融危机从各个渠道对企业财务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使得财务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但是其爆发的机制与通常情况下会有所不同。因此, 挖掘财务危机发生的深层次原因, 合理调整资本结构, 帮助公司避免陷入财务危机已经成为各利益相关方的迫切需求。这对于上市公司优化治理结构、发现潜在风险、防范财务危机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同时也为政府管理部门适时监控资本市场的风险、投资者正确选择和把握投资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一定的技术支持。
二、金融危机下资本结构理论与财务危机研究
(一) 研究假设
现有的资本结构理论中最初的M M理论不考虑所得税的影响, 得出的结论为企业的总价值不受资本结构的影响。发展了的M M理论认为企业负债率越高对企业越有利, 当企业负债率为100%时企业价值最大。CH H资本结构理论则认为在不考虑企业财务风险和企业所得税的情况下, 资本结构的变化有时会使企业价值上升, 有时也会使企业价值下降, 在特殊情况下资本结构的变化不影响企业的价值。因此对于企业而言有一个最优的资本结构。对于受到金融危机波动影响的企业来说, 其资本结构的选择对企业财务的影响是远远不同于一般情况下的, 合理的选择资本结构可以使一个企业摆脱财务危机, 如果疏忽大意, 按照既定的方法也可能使其陷入财务危机之中。我们知道资本结构中最重要的就是组成部分是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及其比例关系, 据此我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一:企业受到金融危机的波动增加负债资本更容易陷入财务危机
假设二:企业受到金融危机的波动不增加负债资本更容易陷入财务危机
(二) 目标公司的选择
由于本文是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探讨资本结构和财务危机的, 所以笔者特别注意到这次金融危机波动下, 国内外许多知名企业似乎没有过多地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仍然发展稳定, 这除了管理层的合理投资和不断创新外其实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那就是资本结构的调整。但是也有很多百年企业破产或者陷入史上罕见困境中。这里随机选取了20家上市公司, 并对其进行了编号如表1所示, 其中的1、4、15、17、18、19、20七家公司是被st (specialtreatm ent, 如果公司财务状况和其他财务状况出现异常, 则对上市公司的股票进行特别处理, 也就是会被戴上ST的帽子) , 然后对其财务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 最终证明假设的正确与否。
(三) 理论研究
在通常情况下, 企业资本结构的确定符合了一定的标准即可, 如:使公司价值最大化, 公司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较低, 财务风险较小等, 按照既定的标准合理的选择资本结构是规避财务危机的有效措施。而金融危机作为一种环境因素对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财务危机起着重大的影响。金融危机下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注:表格随机选取的20家上市公司
首先, 金融危机对于一个企业的外部影响很大。因为它带来的全球经济衰退和需求疲软, 使得大部分企业都面临着财务困境, 甚至行业经济下滑, 前景扑朔迷离。正是由于经济危机使得未来经济前景的不稳定性增加, 从而使消费者产生悲观的预期, 减少消费支出, 以备不时之需, 企业的消费收入就不断降低了。第二, 全球金融危机也是一场非常严重的信贷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使得许多银行纷纷破产倒闭, 银行业更加关心平衡自己的资产负债水平, 从而出现借贷紧缩甚至借贷枯竭, 企业要么不贷款, 要贷款就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从而大大加大了财务成本, 从而增加了风险, 很有可能会出现杠杆的负效应。所以, 从理论层面上来讲, 金融危机会降低企业的收入, 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筹资成本,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大幅度的增加负债, 企业就会面临巨额的资本成本, 入不敷出, 情况严重的会产生财务危机, 甚至破产倒闭。
(四) 实证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 负债资本柱形图。从随机选取的20家上市公司的2007年和2008年的年报中查看负债资本的数额并进行了统计, 并通过柱形
注: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
从图1中,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1、4、6、12、15、17、18、19、20这九家公司2008年的负债资本明显高于2007年的负债资本;8、14这两家企业2008年和2007年的负债资本基本持平;2、3、5、7、9、10、11、13、16这九家企业2008年的负债资本明显低于2007年的负债资本。
(2) 利润总额柱形图。从随机选取的20家上市公司的2007年和2008年的年报中查看利润的数额并进行了统计, 并通过柱形图反应出来, 如图2所示:
注: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
从图2可以很清楚地看到1、4、6、8、9、10、12、15、17、18、20十一家公司的2008年利润总额小于2007年的利润总额;2、3、5、7、11、13、14、16、19九家公司的2008年利润总额大于2007年的利润总额。
(3) 对上面两个柱形图进行分析如图3所示:
图3着重分析了负债资本的变动与利润的变动关系, 公司增加负债的目的就是增加收益, 而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负债资本的增加并不一定能带来正效益, 反而样本里的9家公司就有8家是利润减少的, 超过85%;而负债资本减少或不变的公司并不一定就带来效益上的损失, 反而11家公司就有8家是利润增加的, 比例超过70%。特殊情况下负债增加的企业容易产生财务危机。文中负债增加的9家公司, 有7家公司被ST了, 比例超过75%, 而负债减少或不变的11家企业里没有出现财务危机。这就很充分的说明了在特殊的情况下负债的风险超过了收益, 反而是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当中。
(4) 实证研究总体分析及结论。从随机抽取的20家公司中我们可以分析出:金融危机下, 资本结构的选择与企业财务危机密切相关。7家公司陷入财务危机, 主要是受当前的金融危机大环境下资本结构的影响。因为在这个特殊的环境条件下, 企业增加负债额并不是M M理论所说的负债越多企业价值越大, 而是资本结构的变化有时会使企业价值上升, 有时也会使企业价值下降。此例正是使企业价值下降的情况, 因为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负债的增加使得企业的总资本增加, 但是企业的收入却往往减少了, 进而导致企业利润下降, 收益率降低, 杠杆的负效应影响十分严重, 所以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杠杆正效应, 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条件下, 采取保守的经营策略反而会降低风险成本。虽然在一般情况下资本结构中的负债资本, 可以降低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 使用负债资本可以产生财务杠杆效益和税收节约效应, 但是我们常常会忽视它也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本文主要通过研究2008年和2007年的负债、利润和股价的变化关系, 从而反应负债对企业的价值, 收益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增加负债资本的企业在金融危机下更容易陷入财务危机, 即假设一的结论是符合实际验证结果的。
三、结论和建议
(一) 研究结论
本文研究的主题是金融危机下的资本结构理论与财务危机, 随机选取了在金融危机波动中的20家上市公司2007年和2008年的财务数据进行比较、研究, 合理的进行分析, 最终无论是从理论分析还是从实践研究都得出了增加负债资本的企业在金融危机下更容易陷入财务危机的结论即前文所提到的假设一, 其主要是因为在这个大背景下杠杆效应是负值, 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即使会产生负债的节税效益, 但是整体来说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提高企业收益的目的。所以要特别重视企业的资本结构管理, 不能将资本结构孤立开来, 不考虑一系列的影响机制。
(二) 相关建议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财务危机绝不仅仅是企业财务上的问题, 它与企业的资本结构的选择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 增加负债融资虽然扩大了企业资本, 但是由于人们对未来经济持悲观预期, 所以企业所需承担的负债成本较高, 风险成本要远远高于经济正常情况下。当前企业在金融危机席卷之后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期, 对企业来说无疑又是一次挑战。但是不论所处背景如何我们都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 资本结构的选择要考虑到特定的经济形势。就目前的形势来看, 我们在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当时所处的特殊的环境、背景, 合理的调整资本结构从而很好的绕过金融危机, 尽量减小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因此我们要综合分析当时的经济形势, 在经济较为复苏的时期可以适当的增加负债从而获得较高的杠杆正效应和节税效益, 而在经济不景气时要加大股权投资, 保持企业能够平稳发展, 要综合运用周围因素合理的制定融资决策。
(2) 还需考虑的其他因素。在确定企业的资本结构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考虑本文着重提到的环境经济因素, 对于特定的时期还要考虑到其他的一些因素, 如各个企业自身的销售增长情况, 企业所有者和管理人员的态度, 企业目前的资本结构状况和此时的盈利水平, 政府的税收及法律限制等等。要尽可能的考虑全面, 从而选择一个相对合理的资本结构, 自主出发, 保持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高的盈利水平, 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曹玉贵:《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及优化——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考》, 商业研究2004年第18期。
财务危机防范探析 篇8
一、企业财务危机的识别和监测
企业财务危机的识别主要是通过对财务数据指标进行分析、计算和定性, 对企业经营状况和经济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一) 利用偿债能力指标判断财务危机
企业保持适当的偿债能力, 具有重要意义。对企业来说, 不能及时偿债可能导致企业破产。保持适当偿债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是资产变现能力, 是指企业的资产在一定时期内转化为现金的能力。现金是企业经济活动的“血液”, 如果企业的资产变现能力低, 企业不仅无法支付工资、购买原材料和生产设备, 更无法偿还到期的负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主要通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反映。其中, 流动比率反映了企业有多少流动资产可在一年内转化为现金, 以便用来偿还流动负债。该指标越大, 说明企业资产变现能力越高, 短期偿债能力越大。
在偿债能力问题上, 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并不一致, 股东更愿意利用债权人的资金去冒险, 如果冒险成功, 股东可获得可观的超额回报, 而债权人则只能到固定的利息收益。因此, 用一个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来判断财务危机也至关重要。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可通过资产负债率和利息保障倍数来反映。其中, 资产负债率反映一个企业总负债占总资产的百分比, 反映一个企业的总资产中, 有多少需要偿还的负债部分。资产负债率的高低变化, 可用来判断企业财务危机系数变化。利息保障倍数是指息税前利润对利息费用的倍数, 表明每1元利息由多少倍的息税前利润来作为保障。如果利息支付都存在困难, 归还本金更难指望。
(二) 资产使用状况对财务危机的影响
一般来说, 企业的资产使用状况越好, 企业的财务状况就越好。企业的资产使用状况也反映了企业营运能力的高低。企业营运能力高, 存货变现能力强, 则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的概率越低。资产使用状况主要考核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一方面反映了企业存货的管理效率,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企业存货的变现能力, 综合反映了企业产品滞销问题。该指标值越大, 存货变现能力越强, 企业产品的销售状况越好。
(三)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短期债务的比较
该指标主要用于分析或估测企业流量净额对流动负债的总体保障能力。表明每1元流动负债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保障程度。一般而言, 如果现金流量越高, 则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 表明从整体上, 企业流量净额对流动负债是有保障的。
(四) 经营营运资本保障率
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的保障率=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营运资本净增加。
企业通过经营活动获取利润是增加股东财富的最基本途径。企业的现金流量通常分为经营现金流量和金融现金流量。随着企业从起步期逐渐进入成长期、成熟期, 作为当初创造经营现金流量的物质基础如机器设备等的功能效率会随之损耗, 如果不及时更换或改造, 必将危害企业营运能力, 以致未来无法维持当前水平的经营现金流量能力。因此, 当企业取得了经营现金净流量后, 必须拿出其中一部分现金, 作为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所必需的资本性支出, 包括大修理与技术改造等, 从而导致了经营营运资本的增加。除了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外, 因存货积压和不良债权等项原因, 也会导致有效的经营营运资本出现短缺情形, 这同样需要从取得的营业现金净流量中加以补充。只有这样, 才能使再生产顺利进行, 并确保未来现金流量能力至少能维持在当前的水平上。
(五) 经营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
经营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到期债务本息。
该比率指的是企业经营现金净流量对到期债务本息的保障程度, 意味着企业所取得的营业现金流入量在弥补了营业现金流出量、支付了应纳税款并满足了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必要的追加性现金支出后, 可用于偿付到期债务的水平, 即剩余营业现金净流量对偿债的贡献能力。该比率越大, 则表明企业到期债务本息的保障程度越高。
(六) 盈利能力对财务危机的影响
如果一个企业盈利能力偏低, 则有可能无法足额偿还到期债务, 而如果一个企业长年亏损, 那么不但无法向国家缴纳利税, 而且会耗竭债权人资金和企业自有资金, 丧失偿债能力。企业的偿债能力最终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常见指标是总资产报酬率, 它反映了企业总资产的获利能力。该指标越高, 企业偿债能力越大。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企业经营者必须立足市场, 强化以财务为中心的企业管理, 严格控制成本费用,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以有效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措施。
(一) 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经营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
负债经营的企业一方面要关注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的变化, 一方面还要关注企业在投资项目、经营项目、筹借资金、经营成本等方面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
(二) 保持最佳现金持有量, 提高资金运行速度
必须保持适当的现金持有量, 以满足企业日常经营需要。企业缺乏必要的现金, 将不能满足日常成本开支。而企业如果保存现金过量, 则会承受过大的现金持有成本、机会成本, 企业应合理保持最佳现金持有量, 控制好现金的持有规模。企业经营者除了控制资金投量, 减少资金占用外, 还应注意加速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 使其尽快转化为货币资产, 提高资金使用率, 减少甚至杜绝坏账损失。
(三) 谨慎提供资产或信誉担保, 减少和消除不必要的企业损失和财务风险
企业经营者在向有隶属关系、有投资关系或业务关联单位提供资产或信誉担保时, 一定要谨慎行事, 对被担保的企业或项目进行全面了解, 在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前提下, 结合本企业的情况适度提供一定期限内的担保。
(四) 财务人员坚定安全理念
在实际日常工作中, 要求做到严格控制每日的现金余额数量, 做好“日清月结算”等现金基础工作。存取现金, 至少有二人或二人以上同往, 尽量缩短取款时间并注意路线的安全;严格按照财务审批制度划拨资金, 并通过层层审核, 减少出错概率, 控制资金流出, 确保资金安全;制定计财部印鉴管理责任制度, 将印鉴管理责任明确到个人;做好总账、明细账及收支明细账的登记审核工作, 确保账目准确, 加强财务档案的管理, 严格执行财务档案制度;注重安全检查, 下班时注意办公室门窗、电源的关闭情况, 并定期对办公室的计算机系统、机电系统及其他设施进行检查。
摘要:当前, 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 所有制结构趋向多元化,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的快速变化与不可预见性, 使得风险无处不在。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防范机制, 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前、事中、事后控制, 将风险降到可控程度, 能有效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关键词:风险控制,安全,危机防范
参考文献
[1]尹平.经营风险与防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
[2]廖力平.企业经济决策[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3.
[3]克雷沙.帕利普, 维克多.伯纳德, 保罗.希利.经营透视企业分析与评价[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8.
财务危机 篇9
财务危机的预警信号分析
(一)基于管理会计指标的危机信号
管理会计是集团实施危机预警的重要信息来源,植根于集团层面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包括集团本级和旗下子公司的相关管理会计信息,都可以为企业危机预警提供分析性信号。其主要包括八个方面:
信号1:对外扩张规模过大。如果一家集团同时在许多地方大举收购其他企业,同时涉足多个不同领域,可能会使企业因负担过重,支付能力下降而破产;即便是新建项目扩张或对原有厂房大规模扩修,也都是投资扩张表现,一旦未进行严密的预算与管理,很可能会发生周转资金不足的现象。前一阵披露的中国玩具出口重要企业——合俊玩具,就是在传统产业利润空间变窄的情况下,盲目投资新领域,以3.09亿港元总代价收购福建省大安银矿勘探权,后因无法拿到开采许可证而损失惨重,跨行业的资本运作反而令其逐步陷入资金链崩溃的泥沼,而金融危机也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合俊集团如土崩瓦解,瞬间崩溃。
信号2:贷款筹资难度增大。在没有银行贷款政策、额度等外在因素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如果短期内银行不仅收回到期贷款、甚至设法收回未到期贷款,而公司并没有取得原有银行在归还后的再贷出;或者公司也不能从其他银行新取得贷款,甚至以前与集团性业务合作的某一家银行或几家银行联合采取“封杀”手段,出现只还进不贷出的情况,则都表明银行已经预感到公司资金流动不“活”而抢先动手。有时候,当公司经营渐渐陷入困境时,银行会要求对既有贷款重新提供担保措施,比如换成更有实力的担保人或设置富有变现力的财产抵押或权利质押。总之,这类措施,都将使集团筹资环境困难,融资成本加大,甚至于资金链断裂。
信号3:销售的非预期下跌。通常,销售下降会引起关注,但是,多数人往往将销量下降表层化地看作是单纯的销售问题,会用调整价格、产品品种或加强推销来解释,而不考虑深层的财务问题。事实上,销售下降会带来严重的财务问题,尤其是非预期的下降(如恶性竞争、客户串通作弊等),只不过可能并不会立即反映出来。比如,当一个销售量正在下跌的企业,仍在扩大向其客户提供赊销时,管理者就应该预料到其现金流量将会面临更大的困境。在信用交易情况下,销售下降在前,现金流量下降滞后。这可能就是一个危险信号。
信号4:非计划的存货积压。每月存货金额占销售成本比例的变动可反映非计划存货积压在早期阶段上存在的问题。因为,在生产正常进行的情况下,公司存货在短期内突然增加,势必意味着销售没有如期发生,这是市场突变的信号。通常,有心的管理者会掌握一个存货与销售比率的标准,如果某个比率明显高于此标准,就可能潜伏着财务问题。另外,不少情况还与非预期的销售下跌有关,必须通过增加销售或削减采购等办法来及早解决这一问题。
信号5:货款回收期明显延长。正常情况下,销售回款总是存在一定规律的,公司与客户双方都认可了后延数月的结算期限。而当公司库存现金余额由于客户迟缓付款而逐渐消失时,较长的平均收账期就会成为企业严重的财务问题。当然,还有一些原因也会减少企业正常的营业现金余额,但管理者应重视销售货款的回收期限,从中可以找出主要问题,以免使问题变得更为严重。
信号6:交易记录恶化。交易记录恶化不能单纯理解为客户偿付货款中的延期或违约现象。当客户拖延付款时,管理者应分析:客户借以拖延或拒付货款的理由是否正常,是否强词夺理拖延偿付,有没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如果客户承认财务状况困难并请求延期付款,公司首先应检查与监督过去及当今的各项信息特征,考虑是否有其它伴随征兆,如发现客户破产已无可挽回就应立即断绝交易关系。因为,违约后未作出偿付承诺,在客户违约后负责人不对偿付作出书面承诺是一个危险信号,当然,即使作出承诺,但后来却并未履行,也是财务恶化的信号;此外,如果客户与其债权人之间产生法律纠纷,债权人以法律手段要求偿付债款,并且数额巨大,公司也应采取果断措施。
信号7:财务报表不能及时公开。“丑媳妇怕见公婆”,财务报表不能及时报送,财务信息公开延迟一般都是财务状况不佳的征兆。不过,这只是其财务危机的可能性线索,而不能确切地告知是否会发生财务危机。通常,处于正常经营状态的企业,其财务报表总是不惧怕正常披露的,而如果一个公司财务信息总是公布不及时或是有意拖延,那至少表明其情况不佳,有时会隐伏着严重的财务危机。对这样的公司不仅要分析会计报表,还要关注会计报表附注以及有关的内幕情况,防范风险。
信号8:定时性开支没有如期支付。通常,公司总是有若干费用性支出甚至于资本性支出需要在每个会计期间的某一天或某一日前发生的,比如,各种政府税金的缴纳,公司办公职场房租、物业管理费的结算,企业生产用电费、水费等的支付,职工工资的发放和“五险一金”的缴纳,等等。此类钢性开支出现迟延,表明公司资金遭遇了困难。
(二)基于综合财务测度的危机信号
从财务专业角度看,大多数集团公司在出现危机之前,其“病兆”在财务报表中都会有所反映。通过有效的财务报表分析,我们就能及时地发现企业财务和经营活动中的危机前兆,即使那些感觉目前运转正常的企业,通过有效的量化分析,也可以更精确地评价企业的财务弱点。下面是集团一些主要的量化分析方法。
1.分析资产负债表得到的预警信息
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将公司分成三种类型(正常型、亏损型和清算型),分析如下:
正常型为正常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亏损型和清算型为处于危险状态下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其中,亏损型表示亏损已经将一部分资本吃掉,在资产负债表中表现为累计利润是负数,它将在资本部分被减去;清算型的情况表示亏损不仅吃掉了全部的资本,而且把负债的一部分也吃掉了。如何判断公司已成为了财务危机公司,主要有三种方法:即看税前利润,看经营债务,看总体债务。
2.分析税前利润得出的预警信息
在营业利润为盈利的条件下,如税前利润出现亏损,就是出现了危险的信号。即使在税前利润为盈利的情况下,对某些企业来说也潜伏着危险。可以从三个角度发现危险的信号:
一是销售收入税前利润率(税前利润/销售收入)在连续三年间出现大幅降低;
二是税前利润增长率(当期税前利润/前期税前利润)在连续三年间出现大幅降低;
三是销售收入利息率(支付利息/销售收入)明显低于前三年平均水平或行业平均水平。
3.分析综合指标得出的预警信息
对于公司财务状况的早期发现,可参考使用以下9个指标(销售收入税前利润率、税前利润增长率、经营债务倍率、金融借款倍率、总资本税前利润率、负债比率、自有资本比率、长期适应比率、流动比率)进行判断。这些指标至少要进行三期的比较、看它们的变化。对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特性的公司,数据是不同的。
(三)基于非财务视角的危机信号
总结一些企业危机发生的实践过程,可以看出,当出现以下外在特征时,也是可能发生财务危机的前期提示信号,有些则是危机已经发生的标志事件:一是财务预测在较长时间不准确;二是过度依赖外部债权人贷款;三是过度依赖某家关联公司;四是核心人物或重要岗位的突变异动。
基于内部控制为主轴,风险管理为重心的集团危;机应对策略
针对风云变幻成为常态的市场环境,集团公司在日常经营中如何提前预防危机的发生,且当危机发生后如何应对危机,这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挑战。
(一)如何在日常经营中有效地预防财务危机
1.立危机意识。
思路决定出路。集团的危机意识,主要表现为:平日居安思危,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义;平时多申请融资额度,防范未然;建立财务危机预警制度。
2.预防重于处理。
需要事先做好财务规划,编制预算及营运计划;定期召开会议检讨预算与实际发生金额差异之所在,包括资金调度结果、资金成本结构、支付利息计划、营运利润;主动淘汰不良客户,减少呆账的发生;建立严密的内控内稽制度,设立利润中心及责任中心;凡事精打细算、斤斤计较;不景气时不要从事重大投资;民营集团还要注意不向地下钱庄举借高利贷。
3.建立动态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作为一种成本低廉的诊断工具,可以预知财务危机的征兆。当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以提醒经营者早作准备或采取对策以减少财务损失,控制财务危机进一步扩大。
4.抓好有效控制点。
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针对关键控制点实施治理,对上述各项控制点进行预警分析,施加有效预控。
(二)基于集团管理的常规性应对策略
实施四箭齐发策略,科学地推进集团公司框架下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一是强力推进资金集中管理;二是继续推进全面预算;三是强化多层责任锁定债权回收风险;四是加强投资管理,有效控制投资风险。
(三)基于集团差异化管控模式下的针对性措施
集团对子公司的管理与控制模式存在的区别,有的侧重于财务管控、有的侧重于战略管控、有的侧重于运营管控。通常在分析集团应对方法、措施时,是以一个占主导地位的模式来进行分析的,现就不同管控模式下的特殊应对策略阐述如下:
1.财务管控型集团企业应对措施
财务管控型,主要以财务指标对成员企业进行管理和考核。总部只关注投资回报,通过投资优化来追求集团企业价值最大化,管控的主要手段体现为财务控制、法人治理和企业并购等行为。总体而言,此类集团总部只是作为投资决策中心,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财务管理、投资决策和实施监控上。集团所关注的只是子公司的盈利情况和自身投资回报、资金的收益等财务性目标。一些谨慎投资的集团,会提早通过宏观观察与微观分析来控制旗下发展节奏。作为财务管控型集团企业,应对措施可以从三方面来考虑:一是重视集团企业现金流,强化对子公司的银行账户管理;二是强化对子公司的贷款及筹资管理,严格控制集团企业总体贷款及筹资规模。
2.战略管控型集团企业应对措施
战略管控型,主要以战略规划为主,总部视情况设立具体业务部门,关注集团业务组合的协调发展和产业培育。作为战略管控型集团企业,应对措施也可从三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应强化对子公司投资管理,确保重点工程项目;二是利用外在环境的变化,对集团进行战略性调整;三是加强集团对子公司资金的集中管理,进行适度的权利配置。
3.运营管控型集团企业应对措施
浅析企业财务危机管理 篇10
一、财务危机涵义
财务危机, 是指一个企业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的困难与危机。破产作为企业财务危机的发展结果, 常被看作是一种极端的财务危机, 其结果将导致公司被清算而不再存续。财务危机与公司破产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财务危机是公司破产在会计上的表现, 它们通常是一个事件的两个方面。从企业管理的角度, 通常称之为公司破产, 从会计与财务角度, 通常称之为财务危机。
二、财务危机征兆
企业财务出现危机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其是企业长期财务经营矛盾的集中体现, 从企业理财实践看, 企业财务危机爆发前会出现许多应引以重视的问题。
其一, 财务结构不断恶化。这是财务危机发生的显著征兆, 突出表现在企业资本性投资膨胀, 营运资金供应困难;负债比例过高, 偿债能力持续减弱;应收债权比重过大, 债权回收风险不断提高;风险投资超过应有限度, 投资回报日趋下降;费用性支出超常增长, 企业积累能力迅速减弱等。财务结构恶化, 容易导致财务经营崩溃, 财务经营停滞, 由财务危机导致经营危机。
其二, 财务经营信誉持续降低。财务信誉的好坏是企业整个理财策略、理财水平的集中体现。一旦财务经营信誉受到影响, 出现信誉降低的局面, 最直接的后果是筹资融资受到制肘, 资金筹措极为困难, 股票市价跌落, 经营资金减少, 信誉结算无法施展, 债务纠纷发生等。持续降低的财务信誉是企业财务危机的催化剂。
其三, 自有资金不足。一个企业如果自有资金不足30%, 说明正濒临警界线。一个企业能够承受亏损的程度需视企业的自有资金而定, 如果自有资金充足, 即使亏损一段时期, 企业也能渡过难关;如果自有资金不足, 则可立即陷入绝境。
其四, 经营主业不明, 注重外延扩张。企业为了防范与化解经营风险, 往往开展多元化经营以期不断开拓新市场,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有的企业表面上看是多元化经营, 注重外延性扩张, 实际上并未突出主营业务, 这种情况势必导致企业现金流入量减少, 支付能力弱化, 难逃财务危机之厄运。
其五, 经营效益明显下降。主要表现在:一是销售额连续下滑, 尽管企业全力以赴, 销售水平仍难提高, 市场份额不断缩小, 故而使销售萎缩, 出现危机。二是销售额提高而利润未增, 这往往是财务危机的明显征兆。有的企业过分关注销售, 在销售策略上打价格战, 打回扣战, 对利润关注不够, 结果劳而无功, 资本不能增值, 经营规模不能扩大, 长期下去, 企业就会陷入绝境。
三、财务危机诱因
依据企业财务危机发生的诱因, 可以分为内部诱因财务危机和外部诱因财务危机。
其一, 企业财务危机的内部诱因。具体包括:
(1) 扩张速度太快, 公司无法及时获得资金注入。在企业的扩张阶段, 是产生财务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家企业同时涉足许多不同领域, 可能使企业因负担过重, 支付能力下降。若公司本身受经济不景气影响, 导致获利状况不佳时, 加上转投资事业又处于起步期, 则公司集团内的流动资金将因此而被严重抽空。而其直接后果是导致企业负债率高及资金不足等财务危机。
(2) 业务无法及时开展, 存货积压, 收入来源断绝。产品销售是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 要获得持续的资金收入, 必须保持产品销售渠道的畅通性。一旦产品存货积压, 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将会锐减, 最直接的影响将是公司的日常营运将受到影响, 倘若公司没有足够的资金储备或者融资无法及时到位, 将会产生财务危机。
(3) 过度负债经营对企业财务的不利影响。企业过度地增加债务资本, 会加大普通股利润大幅度变动或企业破产的机会。因为债务的增加, 企业要负担更多的利息费用, 当企业息税前利润下降到不足以抵减债务利息时, 企业必然发生亏损。如果企业现金匮乏, 资金信用链条上某一环节出现故障, 或实际现金流量比预期净流量相差较大, 影响即期债务偿付, 亦即不能清偿到期债务, 必然会出现财务危机。
(4) 资产周转缓慢。企业的供、产、销是紧密相连的, 企业只有将存货销售出去并尽快收回货款, 加速货款结算, 才能获取更多利润。资产周转缓慢也是企业财务危机产生的一个根源, 具体表现在:第一是存货周转率低。存货周转率低的原因, 一是行销乏力, 产品卖不出去, 导致大量的产品库存积压;二是销售预测出现误判, 造成产大于销, 从而出现产成品积压, 存货资金的积压, 必使企业现金余额出现不足, 周转不灵, 最后危及企业生存。第二是应收账款周转率低。应收账款周转率低, 表明企业的资金长时间被客户无偿占用, 导致企业陷入资金困境, 同时还增加发生坏账的可能性。第三是固定资产周转率低。固定资产周转率低表明企业盲目扩大后, 资金压力过大, 又因预测错误而产能闲置。
其二, 企业财务危机的外部诱因。具体包括:
(1) 经济不景气等宏观经济因素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有着直接的影响。当整个行业环境陷入衰退期的时候, 整个价值链的市场都会萎缩, 供应商急着催收账款而客户则要求延迟付款, 企业马上陷入在前无退路, 后有追兵的困境。较为强势的大型企业还可以通过品牌的号召力控制其价值链的上下游, 但中小企业却没有这个能力。倘若没有稳定的现金流入, 中小企业将会很快陷入资金匮乏的困境。
(2) 行业出现恶性竞争, 重复建设严重。处于行业中的许多企业单纯是为了做大而做大, 认为企业做大了, 那么抗风险能力也提高了, 因此常常不计资金成本, 不择手段进行大规模的融资, 不顾风险盲目扩大规模。例如家电业, 有关数据表明, 有些产品需求已趋饱和, 但各大厂商仍在扩大生产规模, 加大生产, 继而展开一轮又一轮的降价大战, 使企业融资成本、销售成本升高, 但是企业收益却不增反减, 有的甚至出现收不抵支, 现金流量锐减。长此以往, 财务危机的爆发是必然的结果。
(3) 关联企业倒闭。目前, 由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当中形成了大量的赊销业务, 这些业务使关联企业间相互形成了密切的债权债务关系, 有的企业之间甚至形成了“三角债”关系。因此, 一旦关联企业倒闭或者是其他的财务危机, 必然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并波及其他的关联企业, 使得关联企业也陷入财务危机当中。
(4) 提供信用担保业务或其他的或有负债。公司在经营过程中, 特别是上市公司, 难免要以其资产为其他的相关企业或者属下的子公司提供商业信用担保等业务, 更有些公司形成了相互担保, 这极大地增加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风险, 一旦被担保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或者其他的企业债务纠纷等, 那么提供担保的企业就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从而加大了企业的风险;企业也有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的诉讼等而形成企业的或有负债, 特别是这些活动会导致企业的资金大量流出, 就有可能形成企业财务风险, 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
四、财务危机应对措施
其一, 拓展融资渠道。努力培养与银行培养良好的合作关系, 因为良好的银企关系可以使得企业获得充足的资金来源;随着我国政府逐渐放宽对资本市场的限制, 各类企业开始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从事各类股权融资活动, 企业到境外融资的方法有多种, 既可以到国外上市, 还可以通过债权、股权或以知识产权入股, 与外国企业合伙成立上市公司, 也可以尝试通过国内的担保机构向境外的银行、财团贷款。另外, 风险投资、租赁融资、交换股权等融资扩张方式也越来越流行,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 选择适合自己的融资渠道。
其二, 处置闲置资产, 盘活存量资产。当企业资产周转效率低时, 往往表明企业有大量呆滞的存货、逾期的不良应收账款、闲置的固定资产, 这些资产平时基本上未参与到企业的经营中, 是一种沉淀资产。因此, 盘活这些存量资产, 参与到企业资金周转中去, 是企业化解资金困境的有效手段。具体而言, 可将库存存货折价出售套现, 加速不良债权的催收或者将不良债权转换为股权;对闲置的固定资产可以出租或者通过资本运作, 将企业无用的固定资产投入其他企业, 发挥其效益。通过这些应急办法, 企业可收回部分现金, 缓解财务压力。
其三, 保持合适的现金流量。企业最基本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或企业总价值最大化, 其通过获利水平和利润指标反映出来, 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现金流量这一企业生命线上的。不少企业陷入经营困境甚至破产, 并非因为资不抵债, 而是由于暂时的支付困难。因此, 利润不能停留在账面盈利上, 而要以价值的可实现性作为前提。企业应把利润和现金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加速资金回笼与周转, 提高资产变现能力, 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与催收力度, 尽量减少呆坏账。企业应根据现有业务未来产生现金流量的情况追求相应的成长速度, 同时要手持一定量的现金以满足正常运营与应付突发事件的需要, 并提高资金管理水准, 确保资金的流动性与安全性。
其四, 建立财务监控体系。企业应建立有效的财务监控体系, 强化对公司债务、资产投资回收、现金回流与资产增值等方面的财务管理与监督, 严格担保与信用证开证额度管理, 减少或有负债。企业尤其要重视预算管理, 应着眼于未来现金流量情况, 通过预算管理对投资总额、负债水平、资产状况进行控制, 并对未来重大项目的融投资及大笔债务的还本付息等作出统筹安排。
残酷的企业竞争以及企业内外大量不确定因素, 使企业随时都可能出现财务危机, 财务危机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发展, 因此, 企业要想持续健康发展, 必须做好财务危机管理。
参考文献
[1]虞政军、刘曦、房德兴:《消除企业危机新概念》,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1]虞政军、刘曦、房德兴:《消除企业危机新概念》,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物流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探析 篇11
关键词:物流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实际效应;改善;策略
我国企业由于伴随着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固化作用,对于财务指标的预警效果没有做好必要的客观判断,使得财务管理流程内部的主要结果错误比较普遍。因此,根据我国不同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财务危机本质原因以及具体原理进行系统研究,使得计算机分析处理结构框架对具体实际数据的编排能够满足一定的机理水准,确保具体指导意义模型的可视化标准得到具体发挥,进而保证实际监控细节工作的落实,促进危机预警能力的不断加强,这是物流企业创新体制作用下的财务危机预警工作的主要模式,是知识信息经济时代的主要潮流指向模式。
一、我国物流企业财务危机的主要现状研究
财务危机在不同利益的深入以及相关者的严密注视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权衡规模出现不同因素环境以及抵抗力量主体,对于必要的企业支付能力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忽视,这是传统利益机制引导下的主要弊端。结合实际支付能力不足的企业进行发展现状研究,发现财务预警机制的具体落实点,根据必要防范对象的具体校对,针对常见危机现状的规模活动带来的成本损失进行自我反省。企业在适应市场环境节奏影响的同时,针对自身的结构塑造以及管理结构流程需要做好一定素质的重塑,面对目前现有企业运转规模以及治理标准等内容体制进行利益相关者的合理划分,同时注意巨大股东的掏空行为防治以及客户的还价能力,面对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必须做好适当的觉悟,毕竟现代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灵活标准是根据企业自身的结构适应标准进行细致研讨的。也就是说,目前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仍旧存在传统物资管理活动中的落后机制效果,对于必要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没有经过必要的培训,使得细节工作的处理失去一定规模的保障,不同部门的成本费用没有进行适当的预算控制,使得后期的经济建设以及扩大事宜停滞,这是导致物流企业实际财务危机的主要内因;而无法应对外部市场需要,导致产品长期滞留,造成巨额生产成本丧失的主要表现是受到外部市场环境影响的主要表现。针对新型物流企业财政危机的应对手段而言,是改革竞争优势以及盈利途径的主要媒介。由于现下的企业收款条例以及实际治理工作比较低下,在融资条件相对紧张的前提下,关于供应链结构的追加补充工作根本无力可施,加上外部市场汇率水准的不断波动,使得大规模的企业发展效益目标长期停留在空想的状态。因此,根据先进的财政管理理念的实际指导,结合其自身学习能力的补充效果,具体进行内部结构的合理设置,借助长期从事行业的生产运输渠道进行调整,使得规范化的操作处理流程得到完善,进而针对陷入财政危机的具体现状以及数据进行不断的收集和整理,根据计算机智能分析处理系统的分析标准进行关键要素的筛选,使得整体结构改造以及经济渠道的改善工作具有明确的方向,促进细节改革工作的优质进行。
二、物流企业进行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改建的具体手段措施
财务危机预警是在具体的管理财政的突发情况出现之前进行实际的数据和操作技术工序捕捉,保证内部细微变动的合理排查,使得相对预警线强弱呼应结构下的具体度量效应得到明显规划,保证具体预警信号的及时性和精准性效果。实际预警工作主要模式是借助财务建模的主要阶段过程进行传导路径的搭配,同时配合录入不同实际经验以及情况的反映实效进行内部动力支持性能的稳固建设,这是实际预警模型建设工作的主要流程。不过,现实经济条件下的不定因素比较混杂,同时存在不确定性,对于普遍漏洞的合理尺寸把握必须做好科学的界定划分,使得适应自身领域要求结构标准的企业能够结合重要影响因素的分布状态进行及时的回应,保证细致分层工作的有序排列,尽量避免晚报警以及误报的行为,导致企业的成本控制行为操作波动幅度过大,不利于后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积极落实。针对具体细化处理的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一)关于预警机制分层处理的主要原则
财务预警内容相对不同内部经济管理危机有着不同的反应,根据目前大多数财务指标设计的主要现象以及相对征兆的主要表现进行不同原因的分析,对于细致处理的时间控制往往丧失一定的期限要求,因此对于良好满意的预警效果并未得到完好补充。根据现下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分析的主要方式以及非财务信息的预警系统结构进行复杂建模施工条件的分析,使得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的共性特征得到具体表现,保证适用效果的尽量补充。结合不同时段,不同层级结构的宏观作用环境以及实际利益层面的复杂分布,确保关于不同因素力量的强弱效果以及变化趋势能够做到系统的研究,使得关于具体环节的财务支付活动的实际影响效果能够不断扩散,确保提前预警工作的及时标准价值。这是一种结合定量数据考究与定性规律探寻工序相结合的主要循环式实际考查分析方法,对于细节的呼应标准是经过长期的跟随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的,能够满足普遍中小物流企业的主要预算控制标准,具有一定的应用实效呼应作用。
短期预警指标在制定过程是涉及普遍企业的核心标准利益价值工作内容的,因此相对来说比较重要,主要结合定量分析的主要内容进行研究。主要是中长期预警机制内容具备一定规模的缓冲时间,而短期预警机制主要是实时自动处理的工作连接,要求必要的精准处理效应,这是凭借企业自身积累的主要资产进行即时应对的现实手段,对于外部实施帮手的力量没有一定的计划,因此伴随一定程度的风险。所以,必须针对现金流量的阶段性提供流程界定标准进行细致划分,包括实际订单以及装卸、运输流程产生的费用必须立即保障,使得科学系统的物流成本以及账款周转活动、负债比例等活动得到具体的保障,这是保证后期销售行为的主要基础,因此对于内部的经营主体位置必须做到清晰规范化处理,深度细节监督工作在不同部门的指导效果进行层层校正,加上内部操作管理人员责任权限的高度明确,使得合理的组织结构在内部成本经济的控制价值得到全面发挥,这是保证先进小规模物流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保证其指标制定标准的重要形式内容。
中长期预期指标对于企业实际运行的效益影响效果相对比较浅薄,但警报内容多直接决定着企业是否存在的重要情报,界定不同政策、法律以及技术的宏观环境效应以及不同变动层对于企业长期获利能力的系统分析,使得长期经营的主要理念内容以及结构构建具备一定的硬软件设备支持,使得相对定义内容的具体定性分析标准得以普及。而中期预警指标则是根据金融外部环境的控制,包括竞争优势以及实际治理状况的材料选取等,这是直接关于企业长期发展走势以及行业集中标准位置和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因素,根据一定定性和定量分析格局的共同标准进行混合化处理,使得经济增长的形势曲线能够维持在合理的状态。
总结:物流企业在深度适应现代经济体制内容规范的前提下,针对一定严谨要求的逻辑思维顺序以及丰富的信息涵盖范围进行具体指标内部静态缺陷的划分,使得非财政因素的动态效应在系统框架的实时呼应,保证消极险情预警分析根源動力的主要补充渠道格局,同时促进动态监督实效的良好运转,这是集中内部控制预警工作的主要表现形式,必须结合时代信息的不断变化趋势进行不断的改善,适应现代经济体制物流管理工作要求的细化水准。
参考文献:
[1]杨朝阳.论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J].商场现代化,2011,21(15).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 篇12
关键词: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
一、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理论基础
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机制是以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呈现的财务报表、内部经营计划和行业变化、相关经营资料以及所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 以定性和定量方法建立起企业的预警分析机制, 主要的分析内容包括企业的经营波动情况和危险情况, 并结合该情况分析原因, 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 挖掘财务运营问题, 督促企业管理部门提前采取防范或预防措施。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分析, 是对企业日常财务进行监测防范企业财务恶化。
美国学者威廉·比弗 (William Beaver) 1966年的文章提出了单变量预警分析模型, 主要通过一些指标的分析提前发现企业的财务风险, 预防财务危机。这些指标包括债务保障率、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等, 其中, 使用债务保障率财务指标可以在企业失败前一年可判别90% 的失败公司;资产收益率为88%。美国学者埃德沃德·艾·埃特曼 (Edward. I.Altman) 1968年通过结合对制造行业中等资产规模的企业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Z-score模型, 这种多变量模型即通过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后产生的总判别分 (称为Z值) 来预测企业的财务危机。这个模型对营运资金/ 资产总额、留存收益/ 资产总额、息税前利润/ 资产总额、权益市价/ 债务账面价值总额、销售收入/ 资产总额赋予一定的权重, Z值越低, 企业就越有可能破产。预测的结果表明, 破产前两年预测准确率最高, 随着时间的提前, 准确率就会下降。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模型主要见1972年埃德米斯特 (Ed - mister) 模型, 它的判定方法与Z-score模型相似, 埃德米斯特没有公布其Z值的最佳分界点, 使得我们在理解和运用该模型上比较困难。
我国的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起步相对较晚, 余绪缨教授编写的《公司理财》中, 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资本结构差异造成的企业支付本息能力的, 企业财务杠杆系数越大, 企业财务风险就会越大。汤谷良教授编写的《论财务风险管理》一书及1994年财政部向德伟博士也对财务风险进行过全面的分析。陈静1999年4月在《会计研究》上发表了《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 我国开始了结合国内企业的实证研究。2001年中国证监会针对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相关信息设计了上市公司风险预警系统, 提出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判断公司风险程度并将其作为分类监管的依据。
研究者研究时大多只关注企业财务指标, 对于如何选取财务指标上没有统一意见, 但仅对企业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很难准确的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预测。有些学者引入的非财务指标也是单一的, 没有将公司和市场指标结合起来。
二、我国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对于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实际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 对于相关理论的研究和分析不够深入, 对于我国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不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 笔者认为主要是下面几个原因:
(一) 会计信息质量较差影响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有效性。目前我国所有的企业都存在着投资者和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管理阶层对于会计信息的编写和汇报方面掌握着过于巨大的权力, 而且目前我国还缺乏切实有效的监督机构, 这就导致了投资者所得到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都值得怀疑。根据危机预警系统所作出的决定很有可能是错误的, 甚至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二) 企业决策层缺乏主动意识。企业的管理层则是既得利益者, 所以管理层并不希望其盈余管理、造假、特权消费和腐败等行为被发现, 所以对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必然不会积极。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建立需要耗费大量的开发和运行成本, 企业缺乏相关的风险意识, 风险观念狭隘。
(三) 实际应用的研究尚不到位。目前我国企业所使用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大部分都是直接套用国外的相关理论建立起来的, 比如说前面所提到的那些量化分析法以及非量化分析法。虽然目前我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已经开始着手对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和分析, 但是并没有形成一个合适的、高效率的运行模式。
三、构建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建议
企业要将实用性、系统性、预测性和动态性等原则一并考虑, 多从企业的实际考虑, 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
(一) 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应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首先, 要把握好关键点, 注意内部控制的横向和纵向流程。所谓的横向流程指的就是要把握好投资、内部担保抵押、关联交易等经营管理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并且需要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的监控;纵向指的就是要对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的反映、预测、决策以及控制等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予以重视和全面的监控。其次, 要发挥主要债权人的作用。由于债权人与企业利益相关, 但是同时又具备一定的独立性的存在, 他们的建议往往都能够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
(二) 对各种类型的企业有所差别的建立系统
企业在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时要充分考虑到所有外部环境以及结合自身的全部特点, 要在量化指标的选取上进行甄别,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定性分析。这样得出来的结论才能更加具有科学性。随着对系统研究的深入和我国相关统计软件的开发以及会计资料库的建立都正在日益强大, 企业可以通过应用相关软件对本企业的预警系统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 提升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成熟度, 提升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监控和预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三) 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应考虑一些必要的非财务指标
不同的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 即使相同的行业还存在着不同的文化理念、经营理念、行业地位等等, 并且不同企业之间的管理水平以及产品特点也均不相同, 如果一个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目前的市场环境考虑一些必要的非财务指标来制定特定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将提升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有效性。比如说对于生产类型的公司, 企业重点应关注偿债能力和现金流, 对于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指标要重点关注;而投资类的公司应关注资产保值增值能力, 这些指标主要是资产报酬率、盈利能力、资本收益类、资产保值增值率等指标;贸易类公司由于毛利率低、资金占用多, 应重点关注营运能力, 外销为主还应注意外汇汇率变化走向, 及时规避汇率变动产生的危机等。
(四) 完善管理者的任用机制
我国的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大企业其高层管理者即使出现不胜任或经营失误的情况, 也往往换一个同级的工作岗位了事。缺乏约束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经营者缺乏危机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也就缺乏建立和完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主动性。很多生产者凭借一技之长下海经商, 随着企业的壮大, 家族成员也都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 这种企业管理模式在企业的发展中很快就会显现出弊端。企业的管理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 监督内控制度效力减弱, 企业的经营风险以及财务危机发生的概率就会很大, 丝毫没有抵御危机风险的能力。建议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可以推行公开选拔制度、其他所有制企业建立管理者聘任制, 并通过目标考核使管理者树立危机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主动寻求和构建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参考文献
[1]范振中.试论企业财务危机及其识别[J].中国总会计师, 2012 (10) .
【财务危机】推荐阅读:
高校财务危机08-11
财务危机问题研究07-04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10-16
财务危机预警机制05-24
财务危机程度预测08-08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08-31
财务危机预警应用10-25
企业财务危机诊断分析08-19
财务管理经济危机10-28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原因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