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危机

2024-06-01

外贸危机(精选11篇)

外贸危机 篇1

一、背景知识

战略风险管理是一项战略风险管理技术, 能够运用系统的技术手段来管理对企业成长轨迹、股东机制有巨大危害的战略风险。

有七大类战略风险, 每大类下又分别描述了特具危险性的情况:

1、行业风险, 包括利润变薄, 研发费用升高、开支加剧, 超负荷, 大众普及化, 政府解除管制, 供应商力量提升, 商业周期极端短暂。

2、技术风险, 包括技术更新换代, 专利过期, 流程过时。

3、品牌风险, 包括侵蚀, 崩溃。

4、竞争者风险, 包括出现具有全球竞争性的对手, 逐渐蚕食市场份额, 独一无二的竞争对手。

5、顾客风险, 包括顾客偏好转移, 顾客力量提升, 过分依赖于有限的几个顾客。

6、项目风险, 包括研发失败, IT失败, 业务开发失败, 并购失败。

7、发展停滞风险, 包括销量增长停滞或下降, 销量上升价格下跌, 渠道脆弱。

战略风险管理的步骤:战略风险管理一般来说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风险辩识与评估 (严重性、可能性、时间性、不同时间的可能性)

风险测绘 (制作战略风险图)

风险定量 (采取通用的量度标准, 如经济资本风险, 市场价值风险)

风险机会识别 (公司能否将风险转变成机会)

风险降低行动方案规划 (由风险管理团队负责)

资本调整决策 (从资本配置与资本结构两个方面着手)

二、战略风险管理的不足

战略风险管理除了实用性、高效性、节约成本性等好处之外还存在着许多局限和不确定, 如战略风险是企业面临的四类风险中的一种 (其他三种为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及事故灾害) ;有些风险尽管能够预测和预防, 仍然会发生并引起不可挽回的损失;没有哪个公司能够预测所有的风险事件;战略风险管理需要大量投入;战略风险管理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 很多公司可能会不能富有激情地通过积极运用风险管理去提高公司的全球竞争优势, 去创造更高的股东价值。

而本文正是针对外部影响对企业内部产生危机而产生的。人们都知道企业内部产生危机时, 通过战略风险控制或战略风险管理专家很容易取得经验, 从而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得出风险应对结果;但很多时候, 风险的来临是不具备前瞻性和可预测性的, 或者当你还没意识到风险的时候它正悄悄逼近, 这种风险有的时候可以通过企业的内部力量将它消化掉, 可有的时候它造成的打击也许是致命的。这种非线性的震动源点具有“蝴蝶效应”里蝴蝶翅膀的特点, 在很多时候这种拍打翅膀的动作往往被人们所忽略, 但其结果可能不是人们所愿意看到的, 因此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其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三、蝴蝶效应的广泛存在性

混沌理论是对确定性非线性动力系统中的不稳定非周期性行为的定性研究。在没有变量的情况下, 系统运动是一项有规律的重复行为, 通过研究认识这一系统状态, 非周期性行为就变成了可以观察的对象。不稳定非周期行为则复杂得多:它不做重复运动, 不断展现出任何其细微变化动乱对系统造成的影响。

根据当代数学理论的定义, 混沌系统就是对“对初始条件极度敏感”的系统。换句话说, 为了精确预测系统的未来状态, 需要知道它无限精确的初始状态, 即便很小的误差, 都将立刻导致预测错误。

根据混沌理论, 企业、组织都是复杂的、动态的、非线性的、共同作用的、极不平衡的系统, 它们的未来表现不可能通过过去的或现在的事件、行为来预测。在混沌状态中, 组织行为既不可预测 (混沌) , 又有一定规律 (有序) 。

四、次贷危机中现代信息社会条件下风险控制的复杂性

现代社会,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加剧和现代管理、通信手段的便捷, 使得企业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更加复杂, 企业经营和管理者们面对着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 更加复杂的投资环境和繁复的金融工具。

次贷危机是美国金融市场次级债贷款金融危机的简称。他的产生是因为美国金融市场一种金融产品过量供应引起的, 这种金融产品就是次级债贷款。它是美国房贷的一种按揭抵押贷款。就是金融按揭贷款之后再进行抵押贷款, 那样房贷商业银行就可以继续贷款。这样就把风险积聚和隐藏了。由于过度放贷导致放贷规模过大, 美国金融市场失衡发生危机, 叫做次贷危机。然而, 由于连续加息, 借贷者还不起, 或者不愿意再还贷款。而美国房价出现拐点, 持续下跌, 导致贷款机构即使收回了抵押的房屋, 仍然会因为房价的下跌和有价无市的格局而出现亏损。那么, 由此发行的债券, 也不值钱了。之前买了这些债券的机构, 也就跟着亏损。很多国家的投资银行, 对冲基金都买了这些债券或者是由这些债券组成的投资组合, 所以造成了很大的亏损, 特别是美国国内的几大银行和投行。次贷危机因此爆发。

1、次贷危机对我国产生的影响直接影响有限

国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随着国内外金融市场联动性的不断增强, 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 必将对我国国内金融市场产生消极的传导作用。一方面, 会直接加剧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另一方面, 外部市场的持续动荡会从心理层面影响经济主体对中国市场的长期预期。以2 0 0 8年年初为例, 部分国际知名大型金融机构不断暴露的次贷巨亏引发了一轮全球性的股灾。在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提高的情况下, 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很可能会引起国内资产价格的调整, 从而进一步影响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

间接影响不可低估出口增长可能放缓

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 出口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从经济总量上看, 出口在GDP中的比重不断升高, 2006年超过1/3, 2007年虽然增速有所回落, 仍增长了25.7%。从就业上看, 外贸领域企业的就业人数超过8000万人, 其中, 加工贸易领域就业近4000万人。2001年以来, 在所有的对外出口中, 中国对美国出口比重一直保持在21%以上, 出口增长速度也很快。由于外贸对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美国又是中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之一, 因而美国经济放缓和全球信贷紧缩, 将使我国整体外部环境趋紧。次贷危机爆发以来, 美国经济增长存在较大的下行风险, 消费者信心快速下滑。尽管中国出口结构的升级和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美国需求变化对出口的影响, 但事实上, 中国出口增速从未与美国经济增长脱节。只要美国经济出现衰退, 中国出口就有可能明显放缓。2007年第四季度的数据也显示, 中国的出口增速较前三个季度下降了6个百分点, 低于全年的平均水平。因此, 次贷危机可能会对我国未来的出口产生不利的影响, 而对出口的影响一方面会直接作用于我国的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会通过减少出口导向型企业的投资需求而最终作用于整个宏观经济。

我国企业尤其是外贸出口的制造业在此次次贷危机中显得非常无助, 这是因为企业本身都依靠美元结算, 而次贷危机产生使得许多美元资金流为了规避风险而选择投入到期货市场中, 用来结算的美元量流动不稳定, 导致了制造业外贸企业的损失, 另外, 依靠进口的企业也会因为成本的提高而不堪重负, 这就为企业敲响了警钟, 多种货币结算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 并且国际市场上任何风吹草动都不应该被忽略, 蝴蝶效应是广泛存在的, 只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能量有的会被企业本身内部消化掉, 而有些能量则显得危机重重, 对国际市场上的风云变化更应该提早做好准备, 用现代管理工具和计算机化的管理平台实施风险的提前控制。

在这个过程中机会识别显得非常重要, 任何风险都蕴藏着机会, 企业的风险控制应该不仅制订风险的管理手段, 更应该将国际市场上同类产品的竞争要素也考虑进去, 有风险就有机会, 有机会就有赚钱的通路, 不应该局限在一个小的范围内, 更应该走出去, 挖掘国际市场的商机, 多元化的经营和管理更能规避风险, 从而使风险最小化。

2、外贸企业的风险应对

对于此次次贷危机外贸企业的应对应该是理性的并且有计划的, 不能由于瞬间带来的利润的减少而产生恐慌, 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更应该冷静下来, 采用多种货币结算, 节约成本, 并且为未来不可预知的突发状况做好准备。

不应该忽略未来金融和经济环境中任何的风吹草动, 因为蝴蝶效应的广泛存在性, 更因为震动的源头很可能导致一座大厦的倾覆, 因此不仅要应对未来市场上的变化, 更应该提早做好风险防范和控制的准备, 地球正处在广泛开放、信息传递加剧之中, 任何轻微的举动都可能引起信息的广泛牵涉, 更可能引起投资决策的不同结果, 因此不能再以封闭的眼光看待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化。

五、结论

这是一个更加开放、更加高效的市场, 全球的信息化只是使这个市场更加加剧了这种分化, 如何能在这个大市场中生存下去, 我们的企业经营者们应该具有更加创新的意识, 更加清醒的头脑的同时, 更应该了解国际市场的变化, 提高应对市场变化的风险控制能力。这次的次贷危机对全球的企业家们都是一场考验, 既要了解自己的企业处在什么状况下, 更应该了解企业将要面临怎样的风险, 而不应该只顾低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

参考文献

[1]、Hawkins, H. (1995) , Strange Attractors:Literature, Culture and Chaos Theory, Harvester Wheatsheaf:Prentice Hall[.M]

[2]、Masuch, M., &Lapotin, P. (1989) , Beyond garbage cans:An AI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choice.,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34) , 38-67[.M]

[3]、Gregersen, H., &Sailer, L. (1993) , Chaos teor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e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Human Relations, (46) , 777-802[.M]

[4]、Black, J.S. (1988) , Work role transition:A study of expatriate man-agers in Jap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 , 277-294[.J]

外贸危机 篇2

今年以来,全球贸易额不断萎缩,我国对外贸易额下降明显,我市也出现了进、出口双降的态势。针对严峻形势,国家和河北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外贸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从4月份的数据看,下降趋势有所减缓,但5月份又有所加大。为做好今后我市的进出口工作,市商务局紧密结合实际,做了大量走访调研工作,对全市进出口形势做了认真分析。

一、1-5月全市外贸进出口基本情况

今年1-5月份,我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19.9亿美元,同比下降26.63%,与1-4月份相比,降幅增加了3.71%。其中出口完成16.1亿美元,同比下降25.7%,进口完成3.8亿美元,同比下降30.24%。从出口企业类型看:私营企业进口保持增长,其他类型企业进、出口继续下降;从出口商品看:裘皮服装成为出口亮点。1-5月,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实现3.5亿美元,同比小幅增长4.08%。其中,裘皮服装出口实现187万美元,同比高幅增长1.7倍。医药产品出口实现3.1亿美元,同比增长8.05%。其他类商品出口均继续下降;从贸易类型看:加工贸易、一般贸易进出口双双下降。主要原因有:

(一)国际市场低迷,对主要市场出口继续减少。欧盟、美国、东盟、韩国、日本和俄罗斯,是我市的主要出口市场,年出口额占全市60%以上。这些国家经济进一步衰退,消费需求将进一步萎缩,必然会大幅减少外贸定单,从而导致我市的出口下降。今年1-5月,我市出口市场前五位依次是:欧盟、美国、东盟、俄罗斯、日本,出口额分别为4.1亿美元、3.2亿美元、1.3亿美元、8461万美元和8006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9.48%、8.12%、31.96%、23.29%、12.02%。从我市商品出口的经历看,随着出口退税的调整,皮革服装会逐渐复苏,因此,俄罗斯市场出口还有潜力可挖,拉美洲和非洲市场有待于我市企业进一步开拓。

(二)国际市场需求减弱,我市大类商品出口下降。近年来,机电产品、钢材、抗菌素、纺织机织物、钢丝网(布)、阀门及零件,一直是我市的主要出口商品,出口相对稳定,但从1-5月出口情况看,开始出现大幅下降。如,机电产品出口同比下降35.85%,其中,金属制品出口同比下降29.58%,机电设备出口同比下降42.27%;钢材出口同比下降73.25%;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同比下降16.3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下降42.72%。

(三)国际环境恶化,企业经营困难加重。一是合同违约、毁约现象增多。如鹿泉市一家小型电冰箱企业,产品主要出口美国市场,自去年8月份以来不仅没有新订单,之前签订的订单也出现部分退单现象,企业只好面向国内市场,小批量生产其它产品。二是汇率风险和延期付款问题突出。世界主要货币兑换美元大幅贬值,造成进口国货币对人民币的大幅贬值,抬高了进口我国产品的价格,给出口带来了困难,严重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海外应收货款的风险增加,出口企业面临着日趋严重的履约风险和收汇风险。人民币持续升值,多数出口企业难以把握,美元收(结)汇损失较大。一些企业改用欧元结算后,结果欧元暴跌,损失更为惨重。据对参与调查的50家企业统计显示,有40家企业遇到了汇率风险。客户延期付款问题也比较突出。部分企业为了货款安全,宁可放弃订单。如我市新乐市一家假发制品企业,产品主要出口非洲,由于延期付款和兑付不了美元,致使近600万元人民币无法回笼,出现流动资金困难,严重影响企业扩大出口。三是个别企业出现停工停产现象。国际市场需求趋缓,订单大幅减少,外贸生产企业停工停产现象开始增多。有的企业不仅出现停产,而且因退货还造成部分商品积压。如辛集市皮革出口企业,多数处于半停产状态,生产能力过剩。

(四)产品结构不合理,国际市场占有率不高。从我市出口商品构成看,1-5月,除服装及衣着附件、医药产品出口增长外,其余大类商品出口均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还是结构

性问题:一是产品缺乏自有品牌。由于我市大多数出口企业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不足,出口产品基本全部用于贴牌生产(使用消费国商标)。在参与调查的50家企业中,贴牌出口的有35家。二是初级产品多,附加值低。部分中小企业,生产工艺简单,劳动强度大,“两高一资”型居多,在国际市场生产链条中处于低端(零、部件加工),并且劳动成本大,产品价格低廉,利润一般仅在10%以内,应对国际市场价格变化能力较弱。三是缺乏国际认可的出口名牌产品和支柱产业。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生物制药等优势有待进一步挖掘。

(五)进口增长缓慢,拉动作用不明显。从2006年以来三年的进口情况看,总量不大,增长缓慢,对全市外贸整体拉动有限。由于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今年1-5月,全市外贸进口同比下降30.24%。预计上半年,仍呈下降态势。

二、进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欧美市场依赖程度高,受金融危机影响大。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的不断扩大,致使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低靡,国际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由于我市对欧美市场依赖程度较高,受这些国家经济衰退的影响,造成我市企业的订单大幅减少,甚至没有订单。根据我们月初重点监测的50家企业情况看,有3家企业手中尚有未执行订单,共计5361万美元,有19家企业目前尚没有新的订单合同。

(二)缺少自有出口商品品牌,市场竞争能力弱。在我市众多的出口企业中,出口商品大多都是贴牌生产(使用消费国商标)。究其原因是我市出口企业多数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较弱,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比重小,大多为低端产品,加之出口产品中知名品牌少,产品缺少国际话语权,因此产品出口主要受控于国外客户。

(三)开拓国际市场意愿不强,外贸型人才相对缺乏。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主动到国外参展、考察的企业逐渐减少,就连国内最火爆的华东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企业参会的积极性也不高。特别是有的企业看到参展成果不大,信心受到打击。有的企业由于资金紧张,不愿意浪费有限的财力。此外,我市外贸企业多数规模较小,外贸型人才相对缺乏,一方面人才不愿去,另一方面即使有高端人才也难以长期留住,企业人才短缺现象比较普遍。

(四)企业融资困难,丧失对外贸易机会。多数中小企业反映,融资难的问题较为突出,资金短缺是制约外贸企业发展的瓶颈。目前,国家虽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对于大多数中小外贸企业,贷款仍然很困难,往往导致贸易机会的丧失。

三、下一步应采取的措施

(一)巩固欧美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国际市场。针对我市外贸出口对欧美依赖性较高、受影响较大的现实情况,一要加大开拓欧美以外国际市场的力度。近年来,我市对印度、巴西、澳大利亚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取得了可喜成效,应加以巩固,同时我市许多企业在非洲建立了办事机构,发展势头良好。二要大力组织企业参加境外展会和广交会、华交会、网交会等国内展会,为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条件。三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引导我市纺织、皮革、铸造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积极发展境外加工项目,进而带动设备、原料、劳务用工以及技术的出口。四要发挥我市制造业优势,引导加工装配型企业“走出去”,实现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努力减轻国内就业和节能减排压力。

(二)积极有效地使用国际金融工具,合理规避外贸风险。金融危机导致一些国外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收购接管,部分国家或地区信用恶化和萎缩,进出口贸易的履约风险和结算风险进一步增大,加上各国货币的贬值,使出口企业结算利润直接被吞噬,同时国际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进一步加剧了企业出口收汇风险。因此,面对起伏不定的汇率风险,我市外贸企业除要求客户共担成本、调整产品结构外,还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结合对汇率走势的判断,灵活掌握、运用多种金融避险工具,采用远期结售汇、外汇掉期等金融工具锁定汇率,进行货币保值增值,并积极运用出口信用保险等避险工具保障出口收汇安全。

(三)大力扶持优势产业出口,培育出口增长点。针对出口行业承受的风险与压力,以及国际经济形势发生的变化,国家已四次上调了部分纺织品、服装、玩具、家具和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同时,国家还将进一步采取措施支持优势企业和产品出口,增加国内需要的产品进口,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我市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有利时机,加快现有设备技术的更新换代,重点扶持一批纺织服装业的骨干出口企业,扩大规模,形成集聚效应。

(四)认清国家贸易政策调整趋势,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一要正确认识国家政策调整的趋势,减少“两高一资”商品出口,平衡贸易顺差,减少贸易摩擦,以实现我国整个外贸产业结构的改变。二要加快我市进出口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鼓励和支持企业尽快实现产品的高新化、品牌化,进一步发展加工贸易,缓解出口退税率带来的压力。三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产品竞价的核算。为了增强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不少企业把出口退税部分计入利润再对产品进行定价。从当前形势来看,企业应该及时加强出口产品竞价的核算,充分考虑出口退税调整的影响,长期来看,要树立不依赖出口退税创利润的观念。四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加快产品技术改造,降低产品成本。只有加大研发能力,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和档次,增强企业竞争力才是外贸企业的长远之路。五是努力避免同类出口企业、商品打价格战。同类产品占领国际市场不能单纯依赖价格竞争力,要比信誉、比服务、比技术水平,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五)积极调整对外出口贸易方式,增强抗风险能力。目前我市的加工贸易出口额只占全部出口额的10%左右,而国内加工贸易比例在50%左右,南方的省市比例在70%以上,说明我市加工贸易潜力巨大。要力争使从国内采购原材料改为来料加工或进料加工,利用来料加工贸易的保税政策和进料加工贸易税收的免、抵、退政策,合理规避调整出口成本上升的不利影响。同时加工贸易还会降低因汇率变化带来的汇兑风险和损失。

(六)尽快制定鼓励外贸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市政府借鉴青岛、承德和唐山等市的 做法,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由市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支持我市外贸企业加快发展。同时,要认真研究,用好、用活、用足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加强与海关、商检、国税、外管、工商、金融等部门的协调,共同加大对这些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各项减税退税计划,并及时予以兑现,引导更多企业充分利用这些扶持政策,缓解企业运营的资金困难。

金融危机对化工市场的影响? 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的影响正在冲击新兴市场,包括亚太地区新兴市场。2009年对于亚太地区的化工生产商来说可能是形势较为严峻的一年。亚洲开发银行(ADB)近来再次下调了新兴东亚经济体(东盟国家、中国、韩国和中国台湾)2009年的GDP增长率,这已是近3个月来的第二次下调。据ADB称,2009年该地区的GDP增长率预计为5.7%,而2008年时为6.9%,2007年时为9%。

受出口疲软和私人资本流动急剧减少的影响,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在2009年将经受严峻的挑战。ADB区域经济整合办公室负责人Jong-Wha Lee认为,今年对于发展中亚洲经济体是困难的一年。但如果应对措施得当,这种困难可以化解。

据ADB预测,2009年东南亚某些国家的经济增速将出现大幅下挫,泰国的GDP增速将下降一半至2%,印尼的GDP增速也将从6.1%降至5%,马来西亚将从5%降至3.5%。而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GDP增速也将出现大幅下降,韩国的经济增速将从去年的4.2%放慢至3%,中国台湾的经济增速将从2.4%放缓至1.7%。

日益蔓延的金融危机正在对亚洲化学工业产生巨大的压力。大多数化工生产商已经削减产量或暂时性地关停装置,以应对市场需求的下降。据美国化学委员会(ACC)称,2009年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的化学品产量增速将从2008年的8.4%下降至6.3%。其中增速下降幅度最大的韩国,2009年化学品产量的增速将比2008年下降一半以上,降至3.1%。而中国台湾的化学品产量增速也将从2008年的6.1%降至3.5%。新加坡的化学品产量增速将从2.5%降至2.3%。关停装置、裁减员工以及推迟新装置投产进程仍在进行之中。

中石化旗下高桥石化公司于2 009年2月7日表示,公司已关闭位于上海浦东的第二套6万吨/年苯酚-丙酮装置,主要原因是原料成本较高。公司在浦东拥有两套6万吨/年的装置,第一套装置自2008年8月起关闭。

马来西亚Titan化工公司于2009年2月7日表示,公司将员工人数减少20%,以削减成本,应对当前的困境。据公司称,公司将执行自愿的分离计划,对接受这种分离计划的员工进行补偿。

新加坡裕廊芳烃公司(JAL)于2009年2月9日宣布,投资超过20亿美元在新加坡建设的芳烃联合装置将面临重大延迟。该公司原拟于2011年完成该项目,但因受市场和财政问题影响,现在决定该联合装置投产时间将推迟至2012年底或2013年初。新加坡裕廊芳烃公司(JAL)由裕廊能源公司(新加坡)持股60%,裕廊能源公司由包括Vijay Goradia公司和M.Y.Ling.Goradia公司及Vinmar集团组成的财团组建。裕廊芳烃公司(JAL)的其他股东为

Glencore贸易公司(瑞士)、SK能源公司(韩国)和主要的聚酯生产商江苏三房巷工业集团(中国)。JAL是ChemOne控股公司(新加坡)的成员。JAL联合装置将采用UOP技术生产80万吨/年对二甲苯、20万吨/年邻对二甲苯和45万吨/年纯苯,还将生产250万吨/年燃料。SK工程公司承揽工程、设备采购和建设合同。JAL使用的凝析油原料将来自于BP公司、Glencore公司和SK能源公司。这三家公司将购买该联合装置产量的大部分。

不过,生产商2009年2月5日称,由于需求复苏和库存降低,亚洲丙烯腈(ACN)生产商正加紧提高装置开工率。从1月份以来,亚洲几家丙烯腈生产商已逐步提高装置开工率,或让先前停工的装置重新开车。因为腈纶和ABS行业订货比较多。韩国Tongsuh石化公司在蔚山的一套较大的23万吨/年3号丙烯腈装置已于1月21日重新开车,现在与一套较小的7万吨/年2号丙烯腈装置一起按能力80%~85%运行。Taekwang工业公司在蔚山的25万吨/年丙烯腈装置在停车三个月后也于1月10日重新开车,现接近满负荷运行。日本Dia-Nitrix在水岛的11.5万吨/年装置于2月2日重新开车,现按生产能力的70%运行。第二套丙烯腈

装置在大竹,生产能力为9万吨/年,在2月底重新开车。

市场信息表明,不可避免的是亚洲化学工业将走向进一步整合,预计2009年将会出现一些大的并购事件。一些老化的和低效的装置将在今后2~3年内被报废。

亚洲化学工业经历了繁荣的5年发展旺期,在进入2008年第4季度后状况急剧恶化。石化行业的状况尤为令人困惑,因为需求急剧减少,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日本、泰国和韩国的生产商纷纷降低开工率、关停装置和比计划提前停工检修。

北京 开拓危机后外贸新格局 篇3

同样,在北京,外需仍然乏力,相关领域的复苏尚待时日。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市经济中与外部环境相关的领域仍然表现低迷,如海关出口降幅仍较大,1—3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下降21.6%,服务外包收入由1—5月的增长19.5%变为1—8月的下降3.4%。

在这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背景下,如何尽快恢复外贸水平、成功应对国际环境造成的中国企业订单匮乏、贸易保护等问题,是目前北京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在北京,有这样一个机构,它的宗旨就是为政府科学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研究和信息服务,推动北京对外贸易发展。有这样一个人,他对北京的外贸政策谙熟于心,整日思索如何带领这个机构实现宗旨。这个机构就是北京市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这个人叫邓洪波,是该所所长,同时他身兼数职——北京WTO 事务中心主任、联合国贸易网络北京中心主任、《时代经贸》杂志社社长。日前,本刊记者对话邓洪波,从世界贸易形势到北京应对外贸之策,邓洪波见解独到、娓娓道来。

■ 世界贸易 恢复如初尚需时日

《数据》:从目前来看,WTO(世界贸易组织)和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2009年的全球贸易估值都不太乐观,在这一发展态势下,2010年全球贸易发展将会怎样?继续下降还是止跌回升?

邓洪波:根据WTO今年7月22日发布的《2009年世界贸易报告》预测,今年全球贸易额将下降10%,降幅高于3月份预测的9%。IMF10月1日发布了《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09年全球贸易将下降11.9%,而2007年和2008年的全球货物贸易量分别增长6%和2%,这将是二战以来世界贸易的最大跌幅,这也将是自1982年以来首次出现世界贸易负增长。但随着全球经济前景改善和商品价格触底反弹,世界贸易下滑速度正在放缓,预计2010年全球贸易将增长2.5%。

《数据》:纵观全球,有哪些主要因素会影响2010年的世界贸易走势?

邓洪波:根据我们的研究,综合影响未来世界贸易走势的主要因素有三方面:全球需求、贸易融资和贸易保护。分别来看:

全球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但全球需求短期难以恢复。在各国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的带动下,美国、日本、欧洲等金融危机重灾区都陆续出现了经济复苏迹象。IMF在今年10月份将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上调至3.1%,这一水平大大低于危机前所实现的水平;发达国家将实现1.3%的微弱增长。全球经济的复苏将有利于国际贸易的恢复性增长。但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美国房市和股市大跌,居民财富严重缩水,再加上就业形势急剧恶化,导致美国国民不得不改变以往重消费、轻储蓄的生活习惯。预计在未来3—5年内美国国民增加储蓄率、减少对消费信贷依赖将是个趋势性状况。美国消费水平在短期内将无法恢复到原有水平。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国,消费需求下降,会影响全球贸易需求。

全球金融体系正在修复,贸易融资形势开始改善。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中央银行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大幅降低利率,并采取非常规手段诸如流动性来维持信贷,同时以担保和注入资本形式向银行提供支持。这些措施降低了不确定性,提升了信心并促使金融状况得以改善,各国金融体系功能逐步恢复。G20(20国集团)各国已达成协议,确保在未来2年提供至少2500亿美元资金以支撑贸易融资。WTO总干事拉米今年9月16日表示,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而严重恶化的贸易融资市场已开始改善,尤其是在亚洲。

全球失业率居高不下,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由于经济衰退对各国就业的影响具有滞后性,目前各主要发达国家的失业率仍然继续攀升。从历史经验看,在经济出现下滑、失业率上升时,各国政府都面临着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后危机时代,发展中大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不平衡和贸易摩擦可能加剧,发达国家将继续就与贸易有关的汇率问题、产品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环保等问题向发展中国家发难。个别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可能在全球范围引发连锁性报复行为。今年7月中旬, WTO根据全球经济贸易增长模型预测,2009年全球发起反倾销数量将达437起,为2008年2.1倍,是历史上世界发起反倾销数量最多的一年。

目前,世界贸易发展已经出现了积极的变化,但是仍然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在2009年世界贸易将无法恢复,最快也要2010年上半年才有望复苏,但要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还需要一定时间。

《数据》:2010年世界贸易发展中将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动向,亚洲等地的新兴国家将在全球贸易复苏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邓洪波:值得我们欣喜的是,亚洲等地新兴国家将引领全球贸易复苏。受益于中国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所带来的进口需求,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亚洲经济体贸易状况正在改善。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贸易形势也出现明显好转。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衰退缓解,制造低价产品的亚洲国家出口更具有竞争力。亚洲发展中国家正在全球经济下滑中展现出超出预想的弹性。WTO总干事拉米曾表示:数据显示,亚洲贸易开始出现反弹,表明亚洲经济体可能会引领世界贸易的新增长。

另外,我们还应该注意服务贸易仍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服务贸易尽管不是什么新鲜的贸易形式,却未达到它的全部潜能。服务业已占全球经济的2/3,而服务贸易却只占全球贸易的1/5。除了运输、电信、金融等领域的服务贸易外,能源、环境等领域的服务贸易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全球外商直接投资中的一半都投向了服务业。服务贸易将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

■ 北京外贸 高技术制造业首当其冲受重伤

《数据》:受金融危机影响,北京对外贸易可以说是遭受重创,对外贸易量急剧下滑。究竟北京的哪些产业受到的影响比较大?

邓洪波:首先就是外向度较高的制造业,如占北京市工业增加值四分之一的支柱产业——高技术制造业首当其冲,并且影响仍在持续。2008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占其销售产值的比重高达54%,在工业各领域外向度最高。高新技术产品属于非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较大。当金融危机导致外部需求明显下降时,高技术产品出口受到了较大冲击。自去年10月份开始,北京高技术产品出口出现大幅下降,12月份跌入谷底,同比下降35.6%。从最近几个月高技术产品出口数据看,贸易恶化的趋势已经得到缓解,但是依然还处在负增长的阶段。在出口下滑的影响下,北京市高技术产业产值也出现大幅下降。今年1月份,北京高技术产业总产值下滑至最低点,同比下降43.55%。作为北京市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技术产业的下滑拖累了整个工业的发展。另外,纺织服装业也是外向度较高的行业,2008年北京市纺织服装出口交货值占其销售产值的比重为31.1%。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纺织服装国际市场需求急剧萎缩,今年2月份北京与全国一样纺织服装出口都出现大幅下降,同比降幅分别为17.4%和35.1%。

其次是相关的服务业。如,批发业回升趋势缓慢。批发业包括批发商从事进出口贸易的活动,因此批发业的发展与对外贸易存在紧密联系。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受进出口萎缩及国内消费低迷的影响,北京市批发业出现下滑的趋势。特别是今年以来,北京市批发企业的收入和利润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1—8月份,北京市限额以上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了12.3%,利润总额同比下降了21.4%,亏损企业数占42.6%。随着世界贸易形势的好转,北京市批发企业经营状况有所改善,但是回升趋势仍然缓慢。受国际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等多种因素影响,北京市入境旅游表现不佳。在入境游受挫的情况下,今年以来北京市住宿业市场依旧低迷,酒店客房出租率下降,平均房价下跌。在航空、铁路和公路运输行业需求放缓的背景下,上半年北京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同比下降7.1%,成为服务业中降幅最大的行业。随着国内经济的率先复苏,交通运输业已逐步走出低谷,呈逐季回升的态势,交通运输业的恢复对于第三产拉动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 危机之后 产业结构升级是关键

《数据》:北京的对外贸易在历经国际金融危机洗礼之后,在日后的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对外贸易发展中应该汲取哪些教训,以使北京经济发展更加牢固?

邓洪波:危机就是危中有机,北京应在经济回升的过程中,继续把握发展机遇,珍惜发展条件,争取在应对危机的同时取得更大的进步。

首先应坚持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进一步发展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符合首都发展方向的制造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金融、科技服务、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医药、新能源和环保等重点产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互动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和新增长点。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技术升级。

第二,积极鼓励“双自主”企业出口。当前,北京地区的对外贸易还主要依靠少数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拉动,一些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特别是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双自主”企业,还没能在北京的外贸活动中很好地发挥其作用。北京地区要保持未来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就需要采取措施,使“双自主”企业积极参与到外贸活动中,将本地区自有的品牌和技术推向国际市场。北京应积极鼓励“双自主”产品的出口,并为企业参与国外展会等对外交流活动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支持。

第三,健全贸易摩擦应对机制。面对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措施,健全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尤为重要。首先,政府应完善贸易摩擦预警监控机制,密切跟踪国外贸易保护主义发展趋势,及时收集贸易保护案例,加强预警信息通报和出口风险发布,让企业在第一时间了解贸易摩擦动向;第二,政府还需加大交涉、磋商和法律抗辩力度,加强政府间的双边对话和沟通;第三,政府也要提高企业应对摩擦的能力,强化对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宣传培训、法律咨询,支持企业运用法律手段积极应诉。

金融危机与赶外贸大集 篇4

外贸企业找到销售渠道。以3月份蓝色港湾大集的成果为例, 有一家主营相框的企业, 一家企业洽谈了115家商业企业, 可以想象这个企业未来生存不成问题, 也正是“赶外贸大集”为这样的企业找到了销售渠道。

稳定了就业。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就是就业, 这可能是各国政府最关注的问题。通过赶外贸大集, 至少有66家参与企业决定不裁员, 原来准备裁员的, 还有13家企业提出要增加雇员, 这都是当时的统计。比如北京有一家纺织品公司, 已经确定300人当中要裁50%, 通过赶大集活动, 50%不减了。山东一家企业, 2月份已经面临停产, 当时参加第一场“赶外贸大集”实现销售收入41万, 企业老板说, 至少够发两个月工资了, “赶外贸大集”无疑为企业缓解了压力。第三个实例就是有一个景泰蓝灯饰企业, 新增40个就业岗位, 愿意招收聋哑、贫困、残疾人, 这些都说明“赶外贸大集”活动对就业和生产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体会到国内市场巨大。比如轻工产品、服装, 这些产品在国内销售依然是非常旺盛。在众多企业当中, 还有44家外贸企业决定要专门增设国内的市场部, 招聘内销的专门人才, 开发国内市场需要的产品, 包括在今年春交会的时候, 参加大集的一家企业, 他把国内市场部的经理也派到了广交会, 而且已经确定成立一个内销部门, 而且已经招了一个内销的经理, 全身心地开发国内的市场。北京著名的雅宝路是对东欧地区出口最大的区域, 这块区域以前并不欢迎本土的人参观, 只欢迎东欧的人购买东西, 起初他们参加“赶外贸大集”抵触情绪非常大, 但是参加过后, 他们没有想到自己的产品受到国内消费者的高度欢迎, 有几家企业现在也已经决定开始进入国内市场, 他们的产品很特别, 几乎在国内一件都不卖, 据说连处理的东西都不卖, 因为有一个样式涉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但是他们现在准备开发国内市场了。

创新品牌企业收获颇丰。创新和品牌企业只占这次参加大集的24%, 但是销售额占到了一半以上, 销售额前三名都是有创新品牌的产品。

危机袭来, 自创新型零供关系。有些企业根据产品的特性, 自创了走穴式经营, 他在不同的厂商中轮番进入, 帮助厂商搞活动, 既推销了自己的产品, 同时也帮助这个商家增加人流量, 原来卖酸奶机的企业, 不仅要卖酸奶机, 而且在超市现场演示酸奶机做酸奶, 这些都是企业在实践中自创的内外贸结合的方式, 这也是我们没有想象到的。从这一点判断, 我们所谓的零供关系矛盾可能在一定意义上被夸大了, 或者一定意义上只针对真正滞销质次价低的产品, 对于畅销的、优质的产品已经体会不到矛盾对他们的阻力。这是外贸企业得出的结论。还有一些外贸企业也深刻体会到, 通过做内贸市场, 充分体会到国内零批的差价为什么大, 而且也能够接受了, 也同时意识到了出口时零批差价大的原由。

内贸促进了外贸。企业理解了内贸的销售方式, 和国外商人谈判的时候站在零售商的立场, 帮助零售商选择产品, 帮助他设计摆放产品, 促进海外的销售, 如果没有内贸市场的锻炼和实践, 恐怕很多想法提不出来。我们有一家企业, 对商场的光线、商场光线的色彩、产品摆放的方式和外销对象讲完之后, 连国外的客户都非常惊讶, 你怎么能知道这些东西呢?我们这位老板说得很简单, 因为我在国内市场做零售了, 我了解了零售市场的需求, 所以我会帮助你选择产品, 能给你提建议, 外商非常高兴, 和他更紧密地进行合作, 这让零售商感觉到生产商不仅是能生产东西, 而且在零售这个环节也能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

四个转变。第一、观念的转变。学会和本土商业企业打交道, 外贸企业进入商场, 学会了如何更好的营销, 不说我们公司的“产品”, 而说“商品”, 我们可能去百货商场经常听到售货员说到这句话, 虽然只是一句话的差异, 却反映出的却是出口企业人员非常用心, 通过语言和内贸企业努力接近。第二个转变, 产品的转变, 适合国内的消费者。第三、经营方式的转变, 学会了面对消费者。我们都有所体会, 遇到了消费者和销售者发生矛盾, 我们明显感觉到外贸企业处理非常恰当, 按我们通常的处理方式, 很有可能扩大矛盾, 激化矛盾, 外贸企业的处理方式非常好, 我们的企业在当中也学会了如何和消费者打交道。第四、人才转变。引进专门负责内销的人才, 专门搞外销的人才也要学会开发国内市场。

二、通过“赶外贸大集”活动, 商业企业取得四项成果

找到了产品。我们在“赶外贸大集”过程中问过一个商业企业的负责同志, 他告诉我们, 他们非常希望找到出口的产品, 也非常希望直接找到生产厂家, 减少中间很多的层次和环节。

增进商家进货信心。消费者实际上是检验这个产品是否畅销的关键, 并不是我们的厂家, 由于消费者对“赶外贸大集”的热捧, 其中的参与企业燕莎集团、新世界商场也选定了外贸的企业进入他们的商场销售。

多种业态参与。在开始组织这项活动的时候, 商务委内贸的处室约请了北京的百货和连锁超市, 到场的商业企业各式各样, 我在这里简单举几个例子, 包括电视购物, 网上销售都积极参与了这项活动, 新型的销售方式并不是我们联络的, 都是他们通过媒体获得信息后, 主动找到“赶外贸大集”的场所进行洽谈的, 本身这个理念对大家都非常有吸引力。而且这个影响不仅在北京, 在沈阳、黑龙江、西安、南京、新疆、山西、长沙等很多地方的商业企业听到这个信息都主动来到北京, 参与我们这项活动和出口企业进行洽谈, 感觉北京这场活动的示范效应非常显著。

带动效应明显。全市今年的零售额增长达到15—16%, 但是赶大集的月份对周边商场零售额有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赶外贸大集活动影响广泛

对“赶外贸大集”活动领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陈德铭部长知道后, 在一次商务领导工作会议上就提出, 北京市内外贸联动促消费, 是商务系统在新形势下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创新之举。程红副市长归纳总结得非常准确, “赶外贸大集”是我市商务部门应对危机的一种积极尝试, 将外贸企业产品优势, 内贸企业的渠道优势, 与首都市场的购买力优势相结合, 衔接了供需, 丰富了市场, 满足了消费,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赶外贸大集”活动的成功, 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政府的信誉, 老百姓对政府的认同度高, 政府组织的活动可信度强, 对政府主办的活动参与积极性高。

“赶外贸大集”商务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商务部也在慢慢地推进内外贸对接活动, 今年4月份的广交会上也推出了内外贸企业的对接活动, 而且在秋交会进一步做了改进, 秋交会的效果比春交会的效果更好。

外贸危机 篇5

关键词:金融危机;外贸企业;风险管理

1 企业风险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企业风险,亦称经营风险,是指企业的决策者与管理者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因决策失误而造成企业的盈利水平发生变化,从而出现投资者预计收益降低的风险,或者由于货币汇率的不断变化而造成企业的未来收益降低与成本增加。依照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原则要求:企业生产经营的风险主要来源于被审计单位实施目标战略而产生众多不利影响的事项、情况、行动及环境,或者来自于不合理的战略目标等[1]。

2 外贸企业存在的主要风险

2.1 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 对于外贸企业而言,应收账款在企业资产中占重要位置,因应收款项拖欠而成的潜亏始终是影响外贸企业经营发展的问题,因此,应收账款的管理是外贸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现今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账款的支付方式已成为国际贸易竞争中的重要手段,为扩大商品交易的范围,外贸企业通常选用先出售后结款、赊销、承兑交单的方式进行结算,这相应加大企业收回应收款项的风险。在我国,外贸企业所开展的国际贸易多选取先出后进的形式以获取更多的贸易订单及贸易机会,但这种做法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潜在风险。尤其是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企业的竞争对手在经营环境上发生变化,若经营不佳或倒闭均会导致外贸企业的应收款项无法收回,从而导致企业损失惨重。除此之外,企业所采用的赊销、承兑交单等方式也会产生相应的财务风险[2]。

2.2 商品价格的风险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企业的价格风险最为直接。即尽管企业通过出口商品以维持自身的发展经营,但原本协商的商品价格条件将发生巨大改变。具体表现于:首先,企业出口的商品价格降低,国外部分进口商为满足市场的供应需求,通常采用降价、促销等方式销售产品,而我国外贸企业为维持商品出口的有序进行,不得不降低自身商品的价格,以稳定双方的合作关系,使进口商继续购买企业本身所生产的货物。企业虽通过商品降价的方式维持经营,但仍存在商品重新定价以增强竞争力的问题。我国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及附加值不高,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本国经济以及开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生产及出口和我国同一性质的商品,也相应加大我国外贸企业的风险。对此,若为了应付金融危机而商品降价的幅度过大,将导致我国外贸企业面临严重亏损,而若降价的幅度低于国外的同行,将处于不利竞争的地位。

2.3 货币汇率的风险 随着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我国外贸企业出口的商品越来越多,而外贸企业遭遇的汇率风险也随之增多,形式更加复杂化与多元化[3]。即便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地位受到巨大挑战,但在人民币禁止自由兑换的限制下,外贸企业出口产品的份额仍利用美元进行结算。面临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局面,我国外贸企业受到严重影响,国外进口商将以此拖延货款的结算及支付,也相应加大了外贸企业的出口难度。近年来,面对美元汇率跌宕起伏的趋势,我国部分外贸企业选择其他国际货币进行算,但这并非有效的解决对策,由于各个国家的货币政策不断调整,汇率风险依然存在。对非世界通用货币的出口市场而言,外贸企业的汇率风险更为复雜,原因在于其不仅关系到进口国货币的汇率以及进出口双方用于结算货币的汇率,还关系到人民币和用于结算货币的汇率。总而言之,汇率的波动不仅影响我国外贸企业的出口收益,还可能导致企业丢失在国外的市场份额。

3 金融危机下外贸企业应对风险的措施

3.1 增强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 在全球经济较为严峻以及受于金融危机影响的形势下,我国外贸企业应适当控制自身出现的赊销合同与赊销份额,从而降低企业应收账款在企业总资本的比例。在降低赊销比例的基础上结合信用评价,构建合理有效的信用评价制度,对企业自身的竞争对手进行相应的信用评价,为企业客户给予适当的取舍及控制,为信用评价较高的客户提供优惠服务,加以限制信用评价较低客户的贸易额度,以此设立具有梯度的客户群。通过这种管理方式,合理配置企业资金及产品,将有效的资金及优势产品合理分配到优质的客户端去,从而降低企业开展贸易的风险系数。

3.2 加强培养及储备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 借鉴国外成功经验,要想产品市场快速发展,必须具备大量从事设计、交易、估值以及应对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当前,我国缺乏应对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我国部分高校虽已开设金融工程、金融风险管理、世界金融等专业,以及培养相应专业的人才,但和国外的金融发达国家比较,不论是数量方面还是质量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距[4]。因此,应加强本国金融工程方面的人才培养、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国内相关企业,尤其是金融企业与外贸类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机构,引进及储备大量风险管理人才。

3.3 提高企业对外在环境变化的适应及应对能力 企业在开展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市场环境以及资源环境等,这些因素均严重影响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顺利进行。宏观环境的恶化必将给企业造成不利的影响,例如,原油价格的上涨造成成品油的价格也随之上涨,导致企业的能源成本与运输成本不断增加,企业利润相对降低,企业获取的财务收益减少。市场环境作为一种客观环境,决定着企业开展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企业无法改变其的性质,但可对其加以利用及化解。对此,企业应认真分析及研究其的外部环境,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规律,以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调整企业生产经营的相关政策,提高企业适应及应变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能力,从而趋利避害。

3.4 逐步深化企业的风险文化以及树立正确的风险理念 首先,树立较强的风险意识。由于我国外贸企业的特殊性质,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与其面临的风险程度紧密联系,任何回避风险的实施方案均无法改变,因此,外贸企业的管理者,应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以保证企业的生存发展。然而企业的风险观念与企业的文化及价值观密切相关,企业应将风险意识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及价值观中,唯有如此,才能使企业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其次,以诚信为根本,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诚信是企业生存及发展的基础,虽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出现机制不完善的因素而导致企业信誉意识降低,但随着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诚信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对此,企业应及时把握良好机遇,通过银行、行业协会、政府部门、供应商以及客户等,积极经营企业本身的商品品牌,树立诚信的经营观念,在销售业务中形成自身商誉[5]。唯有如此,才能在同一条件下有效降低企业的风险及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

4 结论

总而言之,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企业应吸取教训及经验,不断完善自身的风险管理系统,构建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及应对措施,积极应对市场与汇率波动造成的风险,有效减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受到的损失,从而维持企业的生产经营。

参考文献:

[1]庄新.金融危机环境下外贸企业风险管理[J].国际商务财会,2010,(02).

[2]李悦.浅析金融危机下外贸企业如何应对财务风险[J].中国总会计师,2010,(04).

[3]张京莉.浅析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外贸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J].河北金融,2010,(01).

[4]张新存.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J].国际商务财会,2010,(02).

[5]陈文芳.金融危机背景下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研究[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01).

试论外贸企业应对金融危机 篇6

在全球金融风暴中, 处于风口浪尖的进出口行业受到的冲击最直接也最严重。首先, 危机从金融层面转向经济层面, 直接影响出口。美国消费支出占GDP的70%以上, 2007年美国国内消费规模约10万亿美元, 而同期中国消费者支出约为1万亿美元。短期内, 中国国内需求的增加无法弥补美国经济对华进口需求的减少。据测算, 美国经济增长率每降1%, 中国对美出口就会降5%~6%。其次, 次贷危机进一步强化了美元的弱势地位, 加速了美元的贬值速度, 从而降低了出口产品的优势。美国联邦储备局不断降低利率、为银行注入流动性资金与我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形成矛盾, 导致大量热钱流入中国, 加速了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进程, 从而使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优势降低, 对美出口形成挑战。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 中国出口呈现减速迹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外需不振, 我国外贸出口持续下滑, 从2008年11月到2009年5月, 已连续7个月负增长。据海关统计, 今年1至5月, 我国对外贸易累计进出口总值7 634.9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 (下同) 下降24.7%。其中出口4 261.4亿美元, 同比下降21.8%;进口3 373.5亿美元, 同比下降28%。

具体到行业, 纺织行业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的影响比较严重。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2009年4月全国重点出口商品量值表统计数据显示, 2009年1~4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465.52亿美元, 与去年同比下降10%, 与上月-9.03%相比下降近1个百分点。其中, 纺织品累计出口171.37亿美元, 服装累计出口294.15亿美元, 增速分别为-15.2%和-6.6%, 纺织品环比回升0.4%, 服装环比下降1.6%, 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速下降幅度依然高出41.83和18.27个百分点。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 以美元计价的纺织出口接近零增长, 以人民币汇率计价的出口额持续负增长, 20%的纺织企业出现亏损。汽车行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总体表现低迷。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 1~4月, 全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总额为170.83亿美元, 其中进口金额73.49亿美元, 同比下降29.78%, 出口金额97.34亿美元, 同比下降38.32%, 汽车商品进出口仍未摆脱低迷走势。船舶行业也深受其害, 由于金融危机, 世界船舶融资的形势日益严峻, 欧洲许多银行都暂停了船舶融资业务, 预订船舶但未获融资的比例明显上升。一些船东被迫取消船舶订单, 如香港金辉船务取消了在大连船舶重工订购2艘VLCC的订单, 雅典OceanautInc取消9艘7亿美元散货船订单, 韩国、印度中小船东也相继出现了取消订单的情况。

就地区而言, 东部地区由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 所受损失相对较严重。如广东近期有2万至3万家大大小小的工厂倒闭,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合俊集团旗下的两家玩具加工厂倒闭, 6 500名员工面临失业, 这是受金融危机冲击中国实体企业倒闭规模最大的案例。就出口国家来看, 中国对美国出口金额增速下降较为明显, 对欧盟和大洋洲的出口并未受到明显影响, 而对拉美和非洲等发展中地区的出口金额则出现了强劲增长态势, 上半年中国对拉美、非洲出口金额增长都在40%以上, 远远高于对欧洲和北美的出口金额增长速度。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与扩散, 中国对欧洲国家, 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也会受到影响, 从而对中国整体出口增长构成严峻挑战。

二、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策略

作为外贸企业, 只有对危机和风险的来源有特殊的敏感, 善于提前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才能在危机真正来临时, 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外贸企业处于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风口浪尖, 要认识危机的形成条件和趋势, 加强危机预测和管理, 科学制定应对危机的方案;要细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具体措施, 优化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构架、业务流程、资源配置, 使外贸企业决策上水平、管理上水平、技术上水平、队伍上水平;更要立足长远, 通过学习实践活动, 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完善发展战略、转变发展方式。通过有效应对这次危机, 全面提高外贸企业化解风险、应对危机的能力, 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笔者认为, 外贸企业可从以下几方面有效应对金融危机。

(一)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1.建立系统、透明、公正、规范的管理体系

公正、透明的管理理念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系统、规范的管理标准是管理有序的前提。在管理工作中, 总认为行政管理是万能的———而实际反映, 这种管理是低效的。这就要求我们企业管理当局, 有一个统一的经营管理理念, 一个统一的是非观。建立一个系统、透明、公正、规范的管理体系是其根本要求, 这也是目前我们的管理工作中亟待转变的东西。

2.全面提升管理者素质

我们企业是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不断积累, 逐步发展起来的。必须承认, 我们目前的管理人员在其专业素质方面都有一技之长和自身的优势, 但是普遍缺乏协调综合能力, 全局观念, 对怎样提高本部门业绩缺乏系统的方法和改进提高的计划控制能力, 在具体的工作中预先控制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强, 部门间各自为政, 相互配合、监督、协调的意识还很缺乏, 管理的公正和策略还需提高, 而这些正是我们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的瓶颈;也是建立一个健全的管理体系的障碍。要排除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障碍, 企业管理者当局应形成统一的价值观、是非观。管理人员应具有强烈的不断改进自我的意识, 应具有学习能力和管理的公正性和协作能力, 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决策果断, 敢于承担责任。应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和准备后备人才。企业管理的问题, 其根本就是“人的管理”问题, 而领导者和管理者的作用又是问题的核心。

3.加强财务管理, 防范现金流断裂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尤其要注意现金流的管理, 因为决定企业生存的是现金流量。我国有些企业在经济快速发展时, 盲目扩大规模, 高额负债经营, 遇到经济不景气时, 企业的资金普遍较为紧张, 很容易出现现金流断裂。大企业都应从中吸取教训, 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和现金流管理。要尽可能实行财务和资金的集中管理, 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 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所属各级子企业财务的实时监控和管理。要实行稳健的财务战略, 保持必要的现金流量, 严格控制大额资金的流向, 合理确定资产负债结构。要建立财务危机的预警、监测和应对系统, 有效防范和化解财务危机。

4.加强预算控制, 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预算是企业下年度的经济工作计划, 是确定未来的经济规模、经营能力、成本控制、绩效目标、资源准备、任务计划的基础和依据。预算工作的正确、合理, 直接影响到下年度的工作绩效和经济利益。预算应从实际出发, 结合企业近几年的内部、外部环境条件和经营运作状况, 充分考虑绩效、发展、风险等因素, 才会更合理、更有指导作用。预算控制在实际执行中, 也要根据经营情况, 进行调整。要真正落到实处, 落实到部门和责任人, 实行绩效考核, 不断纠正偏差, 监督检查, 才能起到作用。

5.加强风险管理, 增强应对各类风险的能力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风险, 这些风险可能来自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或突发事件, 也可能来自内部决策失误或管理失控等。从我国许多企业的情况看, 内部风险很多来自乱决策、乱投资、乱担保。企业应进一步强化内控机制建设, 强化重大财务事务和关键环节的管控, 合理控制企业负债规模, 防止资产负债结构和财务状况的恶化, 完善防范和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要规范和完善投资决策程序, 防止随意决策和个人专断, 严肃追究投资决策失误责任, 控制投资风险。要加强企业投资全过程的监管, 落实投资项目责任制。要加强高风险业务管理, 审慎运用金融及其衍生工具, 要控制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业务规模, 加强监控, 禁止投机。要提高集团控制力, 提升管理灵敏度和执行力。

(二) 保证资金链的良性循环

企业要发展壮大, 除了有安全、保证主链的资金充分宽余之外, 还必须有相当的融资能力, 在每个循环后要有增值, 实现企业财务目标。在我国, 企业存货和应收账款存在问题较多, 经常出现存货周转慢, 应收账款回收时间长等问题, 从而导致企业资金链循环不畅。因此, 如何提升企业的资金链管理, 保证企业的良性运行很重要。笔者认为, 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实行“集权”与“分权”有机结合的企业经营管理运行机制, 形成统分结合的企业财会工作新格局

在纳入企业合并和汇总会计报表的各二级单位范围内, 建立、实施“统一资金管理、统一财会政策、统一财务预算、统一纳税办法、统一委派制度”的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办法与具体工作制度。

企业设置的分支机构或非营业执照下相关授权单位, 分立会计核算业务, 采取单独会计核算方式;在往来结算方式上一律实行内部结算价格清算;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内部汇总会计报表管理制度, 使之成为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和会计管理系统的一个独特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企业所属此类二级单位, 其财务会计监管系统的基本模式可设定为“单独核算、汇总报表、统一纳税、中心 (资金结算中心) 开户”。

2.制定相应的结算制度及对员工进行培训

为了保证结算中心的顺利运行, 还应当制定相应的结算制度:财务结算中心会计制度, 包括总则、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定、结算办法、操作规程等;财务结算中心贷款制度, 包括借款对象、借款方式和方法、借款利率、借款程序、借款审批权限、借款的计算与偿还、借款的管理与监督、信贷制裁等;财务结算中心财务管理制度, 包括员工工资及福利标准、办公用品的管理办法、费用报销程序等。

执行力也是关键的问题。为了让员工很好地执行相关的结算规则和制度, 应当组织总公司、各分公司、办事处以及结算中心等有关人员学习有关的结算流程和相应的制度并将其学习的结果与奖罚挂钩。

3.推进企业财务资金流与物流系统的信息化整合

实现财务会计核算与企业物流系统的“采购与付款”环节、“销售与收款”环节、“制造成本核算与出入库”环节之间的信息集成管理等3大方面的信息整合和有机衔接。

4.提高对资金链风险的识别能力, 建立企业风险防范与预警机制

通过对资金链断裂案例的分析发现, 在资金链断裂前总有诸多迹象表明企业经营上存在异常, 但是我国很多企业在资金管理中并没有予以足够重视, 以致错失风险处置的最佳时机。

提升企业资金链管理就要求在明确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 确立以风险预警、防范为核心的内控工作原则的同时, 企业财务会计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 应建立起定期 (季度、半年度或年度) 的企业风险管理与控制分析 (审计) 报告制度。在此基础上, 企业当前应重点针对战略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信用风险、结算风险、担保风险、财务授权风险、企业末位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等10大风险区域、风险地带, 建立风险的预测与分析、预警与评价工作机制。

资金链管理是企业的生命线, 它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始终。企业必须加强资金链管理, 建立起与本企业相适应的资金链管理模式, 实现资金持续的良性循环和周转, 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获得相应份额, 谋求进一步的发展。

(三) 市场转向可以给企业带来活力

在全球经济衰退导致中国出口增长降为零或负数的时候, 外贸企业可以转向国内市场。因为我国有一个巨大的、具有不同需求层次的城乡市场, 尤其是乡村市场.中国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一个弱点, 但另一方面又可能成为市场开发的优点。当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的时候, 大城市和发达地区正在进入高消费时期, 住房、汽车和高档电器的消费特别旺盛, 一些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耐用电器消费还远远没有得到满足, 有些贫困地区甚至刚刚进入现代化消费的门槛。这种市场发展状况说明, 中国不同层次市场开发的潜力非常巨大。问题在于怎样开发市场和启动市场。如果能在社会保障方面大步迈进一点, 在开发广大农村市场方面的力度更大一点, 在刺激社会消费的举措方面更加大胆一点, 中国经济的内需增长就完全有可能抵消外需增长下滑的损失。处于日渐疲软的国际市场的外贸企业, 要改变思路, 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 把面向国外市场的产品转向国内强大的内需市场, 这样才能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吴国权.信贷融资结构与企业资金链断裂现象探析[J].浙江金融, 2007年2月.

后危机时代我国外贸环境分析 篇7

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世界贸易的大幅萎缩, 2009年, 在各国政府实施大规模金融救助措施和经济刺激政策下, 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复苏, 这表明全球经济正在逐步摆脱衰退进入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的触底回升已被主流论点所认可。据2010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最新估计, 世界经济增长为4.6%, 明显好于2010年4月的预测值4.2%。先进经济体上升为2.6%, 新兴和发展中亚洲经济体为6.8%, 新兴工业化亚洲经济体为6.7%。由此可见, 全球复苏的进展较好, 经济主体以不同的速度恢复, 尤其是多数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复苏步伐坚实。

然而经济活动前景依然异常不确定, 目前各大经济体都面临复苏无法持续的危险。放眼全球, 美国失业率高, 内需欲振乏力, 欧洲受债务危机冲击, 经济复苏步伐明显放缓, 日本经济因日元持续走强受损, 贸易摩擦和争端不断增加, 贸易保护主义成为阻碍全球经济复苏的新障碍。

1 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的不确定因素分析

1.1 宽松货币政策是否退出面临两难选择

自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 世界各国相继推出了史无前例的宽松货币政策, 这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策。如果不实施财政刺激措施, 需求可能会继续下降。经济刺激政策对世界经济持续复苏仍有积极意义, 但政府为刺激经济而产生的巨额赤字和过高公共债务加大了通胀压力, 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预期通胀压力和汇率风险也进一步显现出来。一方面, 全球经济复苏还在不稳定的脆弱阶段, 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仍需要一定的连续性。经济刺激计划过早退出将对复苏造成冲击, 特别是各国竞争性地退出, 极有可能造成经济二次探底, 后果是严重的;另一方面, 退出晚, 有可能引发未来的通胀,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先于经济反弹, 货币购买力下降, 资产被稀释, 出现新一轮泡沫。在低利率的货币环境下, 低效益的投资会增加, 这给未来经济留下难题。

1.2 贸易保护主义开始重新抬头

自由贸易往往仅停留在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的阶段, 国际社会的经济波动一般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贸易保护, 这次金融危机也不例外。为了应对危机, 保持国内经济稳定, 减少外部冲击, 许多国家又重新采取了市场保护政策, 贸易保护主义正在不断蔓延。

1.3 外需的恢复还面临一定的挑战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经济危机的特征之一就是消费需求明显萎缩, 因此, 消费恢复增长也是经济复苏的重要标志。危机爆发前, 美国国民超前的消费习惯, 使得美国一直是全球第一大消费国。危机爆发后, 使美国经济衰退, 企业大幅裁员, 失业率居高不下, 国民收入锐减, 房产和其他投资价格大幅下跌, 造成了美欧家庭财富的急剧缩水。金融危机后, 美国消费者将更加注重储蓄和家庭收支的平衡, 进而可能引起美国进口的收缩。美国会议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 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2006年为99.5, 到2008年降至38.3, 为历史最低点。根据美联储的数据, 2007年6月底美国家庭财富总数为64.36万亿美元, 到2009年3月初已缩水至51.48万亿美元, 损失达12.88万亿美元, 几乎相当于美国一年的GDP。

总之, 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尚有许多不确定性, 最值得关注的是“滞胀”阴影, 即高失业率、高通胀与经济停滞或低增长同时存在。特别是高失业率的持续, 会使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 尤其是针对中国的保护主义将更加突出。对此, 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应对之策。

2 国内贸易环境分析

2.1 扩大内需可能冲击我国出口商品的低成本优势

扩大内需, 特别是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 关键在于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是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必然要求。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对于农民来说就是继续提高粮食和农产品价格;对于工人来说, 就是扩大就业, 提高工资, 加强社会保障。这样一来, 势必会弱化我国初级产品、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 特别是我国大量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会遇到明显的压力。

2.2 资源、能源和环境成本上升

过去三十年, 我国外贸发展的资源、能源和环境成本一直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但是, 随着经济高速增长, 近年来国内资源、能源生产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而全球能源、原材料市场也出现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 国际原油价格上涨, 各种原材料价格也不断攀升。2005年、2006年和2007年三年, 我国原油进口量增长率分别为3.3%、14.5%和12.4%, 铁矿砂进口量增长率分别为32.3%、18.6%和17.4%, 大豆进口量增长率分别为31.4%、6.3%和9.2%。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与此同时,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已经被全球所关注, 我国的碳排放总量已经处于世界前列, 国际社会要求中国节能减排的呼声和制约也将越来越强。

2.3 我国成为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我国参与的国际竞争主要依靠的是商品的成本和价格优势。其结果就是, 源源不断地向国外输出了物美价廉的商品。带来的后果是, 为国外频频发起反倾销等贸易摩擦提供了借口。而且反倾销调查势头也从欧美等“重灾区”向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蔓延。例如, 印度从对一些中国传统产品设置贸易障碍, 逐渐扩展到了对高新技术产品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巴西、阿根廷、印尼等发展中国家也开始针对中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中国外贸产业和出口企业除了受到传统的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外, 还遭遇如提高进口关税、实施绿色技术壁垒、货币贬值、阻碍跨国投资等一系列新的贸易保护举措。

2.4 我国外贸在国际分工的地位不高

我国的出口结构已经实现了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制成品为主的转变, 但我国的贸易条件并未得到很好的提高。主要原因是在整个国际化的生产链条中, 发达国家掌握着各个产业领域的核心技术, 而我国更多的是利用我国廉价劳动力资源从事较简单、技术层次低的加工装配。这样一来, 我国更多的成为发达国家的产品装配车间, 处在低附加值的最终消费品阶段, 赚取的也只是加工费用, 绝大部分利润被外方从专利技术、市场营销等环节拿走。

2.5 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来转嫁危机成本

尽管美国已经出现了反弹, 但美国还面临很严重的问题, 第一个是失业率居高不下, 一直高于警戒线, 超过了9%;第二个就是美国的债务压力越来越大。金融危机爆发后, 美联储在降息频率和降息幅度上都做出了史无前例的举动。美国大幅度地降低利率, 使主体经济进入了“零利率”, 其利率下降的空间微乎其微, 用传统的利率杠杆刺激经济的手段已捉襟见肘。在传统的利率杠杆失灵的情况下, 美国选择了极端的财政扩张政策来刺激经济。为了实施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 美国出现了严重的财政赤字, 公共债务攀升。2008年美国财政赤字高达8450亿美元, 根据奥巴马政府的预算, 2009年这一数字将攀升至1.84万亿美元, 2010年也将高达1.26万亿美元。在这样的情况下, 要解决美国的问题, 美国希望借人民币汇率为“替罪羊”, 以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中国以廉价劳工输出廉价商品为借口, 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来平衡美国背后复杂的利益关系, 来掩盖美国经济难以提振的事实。

3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思考

3.1 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 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

欧美市场在我国出口市场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我们要加强和欧美大国的联系和沟通, 减少摩擦, 稳定我国在欧美市场的出口份额。但是, 出口市场高度集中于少数发达国家市场, 易于受制于其固定的国际分工模式, 不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所以我国应开拓新兴市场, 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亚洲和非洲国家的市场, 尤其是加大与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区域内贸易和投资的比重。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有助于分散市场风险, 减少贸易摩擦, 有利于扩大我国传统商品的出口规模。

3.2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优化外贸政策环境

要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的地位, 必须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由于我国外贸发展不平衡, 因此不同地区、不同产品在金融危机时具有不同表现。事实证明, 那些技术水平较高、具有相当的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产品, 由于其独创性和不可替代性, 受外来因素的影响程度较小, 抗风险能力显著高于过度依赖成本优势, 以低价格, 低技术、低附加值参与国际竞争的产品。

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保证, 通过建立有效的制度可以使企业的自主创新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创新动力得到加强, 创新活力不断迸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企业自主创新, 国家在政策上给予引导和支持。国家可以借助税收优惠、政府援助、风险投资、优惠信贷支持等政府工具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 政府应特别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集约, 推行从产品设计、生产到回收利用全过程实行减量化、集约化、无害化的思路, 增加生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时, 要使环境治理和稀有资源补偿的成本与高新技术产品的真实成本相一致, 把生态、节能作为衡量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连婕.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启示[J].武汉金融, 2007 (11) .

后危机时代的江苏外贸发展态势 篇8

经过十年的发展,江苏省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已经从2001年的535 亿元到2011 年的5 396 亿美元,进出口值已突破50 亿关,年均增长率高达26.5% 。到2012 年达到了5 480.9亿美元,占到同期全国进出口总值的七分之一,年均增长9.4%。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 089.9 亿美元,增长达到28%,贸易伙伴发展到3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可谓是发展迅猛。全省形成了以机电产品为主要商品,加工贸易为主要方式,外资贸易为主力军,开发区为主要载体,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和东盟为主要市场的基本格局。但是,随着2008 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国际需求急剧减少,中国的对外贸易严重受阻。江苏作为对外贸易的大省,外贸形势急转直下。后危机时代,无论从物质基础还是发展模式来看,依然依靠延续以往的发展路径保持高速增长是绝无可能,如何加快江苏省外贸转型升级,探索其将来的发展方向,将成为江苏省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面对的问题。

一、后危机时代,江苏省外贸的基本情况

自金融危机后,江苏省外贸面对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坚持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结合,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着力解决对外贸易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也对外贸进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一)政府对外贸发展支持情况分析

在进出口外贸发展上,政府一直是采取政策扶持,去年尤其对外贸企业的经营环境的改善加大了力度。2012 年9月,国务院通过《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确定了八项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总的原则是鼓励创新、强化监管,淘汰落后小规模企业,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引起的恶性竞争,提高行业整体水平。江苏省政府还开展了“江苏产品万里行”等展销活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加强经济运行调节,保障生产要素供应。尤其是在对改善中小微企业经营环境的政策措施中,规范了涉企收费,落实了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这一点主要体现在进出口信用保险上。2012 年末,江苏信保累计支持江苏外贸出口约245 亿美元,同比增长近20%,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77 万亿元,是2007 年末的2.48 倍,直接融资规模累计达6 610 亿元。另按照商务部和海关总署部署,出口政策保险的重点放到了微小企业领域,以此降低风险刺激诸多小企业扩大出口,累计承保小微企业达到4 569 家,覆盖面已超过15%,创下了历史新高。

(二)进出口贸易方式的转变情况分析

近年来,江苏省进出口贸易方式开始从加工贸易开始向一般贸易转变。“十一五”期间江苏省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6 610 亿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2.1 倍,占同期江苏省出口总值的61.7%;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3854 亿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增长2.1 倍,占同期江苏省出口总值的36%。同期,江苏省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4 063 亿美元,增长1.4 倍,占同期江苏省进口总值的53.6%;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2 191 亿美元,增长1.5 倍,占28.9%。到2012 年,江苏省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2 463.4 亿美元,比2011 年下降7.6%。与此同时,一般贸易进出口明显增长,当年进出口2 192.8 亿美元,增长2.4%。自2007 年金融危机以来,江苏省加工贸易占比已连续7 年下降,至去年已下降至44.9%。

(三)危机后,规避外贸风险的情况分析

金融危机后,江苏省主要以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规避外贸风险。积极扩大有效投入,2012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1万亿元,同比增长20.2%,其中民间投资占67.2%。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运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加快流通体系建设,积极改善消费环境,2012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 万亿元,增长15%,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4%。加强物价调控,居民消费价格保持基本稳定,物价涨幅2.6%。千方百计稳定出口,针对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的严峻形势,出台稳外贸促转型的政策意见,抓重点,攻难点,2012年进出口总额增长了1.5%,其中出口增长了5.1%,实现了外贸难中求进、稳中有增。

(四)外贸企业结构转型情况分析

长期以来,外商投资企业一直是江苏外贸的经营主体和外贸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然而,随着民营经济的壮大,外商投资企业在江苏外贸增长中的主导力量呈下降趋势。从2008年危机后,民营企业在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中所占比重由11.5%逐年提升至2010 年末的17.6%。到2012 年,江苏省民营企业进出口额达到了1 455 亿美元,同比增长31.3%,高出当年江苏省出口总体增速29.7 百分点,占当年江苏省进出口总值的26.5%。而江苏省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却明显下降。其中,江苏省民营企业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937.1 亿美元,增长了16.5%,占同期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的64.4%。其中出口962.5 亿美元,增长35.8%,进口492.5 亿美元,增长23.3%。出口的主要产品类型集中在纺织服装、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由此可见,江苏民营企业虽表现突出,但仍停留在代工和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价值链中的低端层次,缺乏品牌、技术、渠道等核心竞争优势,抗风险能力较弱。

(五)出口的主要国家市场状况分析

欧美日是江苏省传统的出口市场,2007 年江苏省对欧美日三大市场的出口依赖度为58.7%。但是随着江苏省出口企业不断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到2010 年江苏省对欧美日三大市场的依赖度降至56.8%,较2007 年下降了1.9 个百分点。到2012 年,江苏省对欧盟、美国、日本、东盟和韩国这五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总值,占“总盘子”的62.1%,比2011年下降了3.5 个百分点。同期,江苏对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分别增长8%和18.4%。

(六)外贸产品转型情况分析

2012 年,全省出口机电产品2 175.1 亿美元,比2011 年增长4.7%,占全省出口总值的66.2%;出口服装、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鞋类、塑料制品、箱包、玩具、体育用品、家具、床垫寝具和灯具10 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599.5 亿美元,比2011 年增长11.5%。数据显示,对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有所下降,机电产品的出口在逐年上升。

二、江苏省外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外部环境恶化,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后危机时代,随着欧债危机的蔓延和加深,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日益严重,2012 年,江苏省对欧盟出口下降7%,对中国欧盟内的重要贸易伙伴法国和德国分别下降10%。江苏省贸易摩擦案件数和涉案金额同比增长约一倍以上,居全国首位,其中美国对光伏产品和风能设备发起的“双反”调查,涉及江苏200 多家企业,涉案金额达到13 亿美元。此外,贸易摩擦方式也在不断升级,从反倾销上升为反补贴,到现在的贸易限制和提高质量标准。涉案国有美国、欧盟、澳大利亚、阿根廷、巴西和印度等国家,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也跟风打压中国产品,保护本国的利益。尤其是欧美为了转嫁其国内危机,加大了贸易保护力度,频频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并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国际贸易摩擦给一些出口企业造成较大损失,有的企业为应对贸易摩擦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有的企业低价出售,血本无归,还有的企业被迫退出市场,关闭或减少产能,损失惨重。究其原因有外部的,更主要的是内部的宏观管理问题。近几年经济转型升级,许多企业跟风上马效益好的产能,由于国内需求不足,大批过剩产能涌入国际市场,国际市场需求的萎缩使得企业间不得不低价竞争,追求数量扩张。

(二)加工贸易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目前,江苏省的大多数中小企业仍处于价值链中比较低端的水平,以加工贸易出口为主,缺乏核心技术,大多数企业产品的附加值不够,在深加工这方面做的不足。缺乏创新,在面对国外的产品时竞争力不足,在与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国外大型出口经销商的竞争中仍处于劣势。 以昆山模具为例,昆山地区每年的模具销售总额远远的大于出口总额,就2012年的数据而言,昆山模具内销产值、销售额差不多占到全国的1/10,其中80%左右的产值都是基地创造的。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创新不足,仍处在微笑曲线的中低端,无法掌握价值链的顶端优势,在与国外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三)国内制造业西迁给江苏省外贸带来重创

20 世纪90 年代开始的以节约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资源成本为目的的国际产业大转移,是推动包括江苏在内的东南沿海省市经济和进出口贸易迅猛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国内东部地区对制造企业的吸引力开始下降,一批传统制造业和电子代工企业逐渐加快向劳动力、土地资源更加丰富的中西部地区的挺进步伐。比如,仁宝、和硕、维创、富士康等代工巨头已相继在重庆、四川等地建立了生产基地。在产业和贸易结构转型升级还没有完成的背景下,制造业加速西进可能会给江苏省外贸进出口带来阵痛。

(四)“外商投资+ 加工贸易”为主的模式不利于本土产业的转型升级

与日韩早期通过技术引进进行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不同,江苏省等中国沿海省市选择了“外商投资+ 加工贸易”的外贸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在经济发展初期能够迅速推动当地外贸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这种模式就会越来越不适应当地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要求。一方面,“外商投资+ 加工贸易”企业的原料、设备、技术主要在国外,与当地产业关联度较低,技术溢出效应不足,对当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有限;另一方面,“外商投资+ 加工贸易”企业的迅猛发展,挤占了相当一部分本土企业的资源配置和发展空间,不利于本土企业的发展壮大和升级换代。

(五)江苏省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依然较弱

技术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十一五”期间江苏省相继出台一系列企业科技创新的鼓励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省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但是从总体来看,江苏省外贸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较弱,大部分先进设备和核心技术仍还要依靠从国外引进。以新兴产业为例,目前江苏省新兴产业对外技术依存度仍高达60%左右,普遍存在“高端产品、低端技术”的现象,很多省内企业饱受外国公司提取高额专利费之苦。

(六)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整体效益仍有待提高

从“十一五”时期至今,江苏省制造业和外贸进出口迅猛发展,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并有相当一部分制造企业已进入了跨国企业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但是,这部分的外贸企业仍处在跨国公司分工体系的末端,大部分企业是从事简单的加工和装配,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依然较低。例如,2012 年,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仅25%,而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已达43%左右,日本和英国也在36%左右。

三、对未来江苏省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分析

(一)调整中国出口市场,发展中国家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亮点

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重要对象,近几年占中国出口市场的比重不断上升,占比已经达到三分之一强。2012 年受欧洲债务危机恶化等因素影响,国际初级产品价格跌宕起伏、流入发展中国家外资下降,发展中国家汇率大幅度波动,出口下降,经济增长减速。实际上,受经济结构因素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也出现分化,有的国家经济增长减速,如巴西和印度等国,有的国家则维持了经济增长势头。2012 年,中国对东盟出口增长19.3%,其中对印尼和马来西亚出口分别增长16.2%和29%,对俄罗斯出口增长13%。据联合国的预测,2012 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整体大概是4.7%,2013 年可能会上升到5.1%。如果发展中国家经济稳步复苏,预计2013 年中国对发展中国家进出口将稳步增长,同新兴经济体国家一道引领世界经济的回升。

(二)进一步调整外贸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

推动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企业及大型成套设备出口企业研发新产品和实施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支持一批重点企业在境外设立贸易中心、品牌推广中心、售后服务中心等国际营销网络及研发中心。引导苏南地区加工贸易实现省内“梯度转移”,支持企业在区内设立营销、物流、研发、产品售后检测、维修服务中心。培育国际服务外包骨干企业,鼓励知名国际服务外包企业入驻我省,以做大做强国际服务外包产业为突破口,提升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层次和水平。鼓励能源资源、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文化教育产业开展境外投资和资源开发。支持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战略合作获取品牌、技术和人才。推进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基建、招商协调发展,形成规模效应。

(三)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

认真落实国家鼓励进口的政策,扩大先进技术和设备、关键零部件、重要能源、原材料等产品进口,继续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研究出台我省重点鼓励进口的产品和技术目录,制定江苏省扩大进口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运用进口贴息、优惠进口信贷、进口信用保险等方式扩大进口。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重要港口建设进口商品集散交易市场,尽快发挥规模优势和功能优势,逐步开拓国际分拨、配送业务。加快中国国际进口产品博览会、机电产品国际招标中心等进口平台建设,扩大影响,形成品牌。

(四)坚持先行先试,完善外贸企业的金融服务

扩大外经贸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外经贸企业通过企业债券和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具融资,特别是更多地争取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支持小额贷款公司等各类新型金融组织为中小外经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与进出口银行搭建中小外经贸企业“统贷统还”平台,扩大中小外经贸企业受益面。积极推进货物贸易外汇改革试点,简化管理流程,降低企业涉外经营成本。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跨境贸易、直接投资和跨境融资中运用人民币结算。积极探索地方财政支持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的新思路,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鼓励在出口基地开展小型、微型企业统一投保出口信用保险试点。

(五)促进外贸平稳增长,培育发展潜力

围绕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目标,认真选择重点市场,精心打造推广江苏省优势产业的境外展会。针对电子信息、光伏、船舶等产业出口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省相关部门、金融机构在资金、金融服务、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应给予重点支持,政府需帮助和指导企业应对境外贸易壁垒,加大江苏省贸易摩擦预警点建设力度,维护江苏省产业安全和企业合法权益。加快出口基地建设,加大引进基地型和龙头型项目的力度,促进苏北、苏中地区产业集聚发展。

(六)创新服务,进一步落实保障机制

继续创新服务,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对船舶、大型成套机电设备出口企业实行“先退税后核销”制度,对出口信誉良好、持续经营时间长、无违法记录的重点出口企业实行先凭出口报关单电子信息计算办理退税,后凭收集齐全的单证资料进行核销的办法。

摘要:江苏省一直是全国的外贸大省,对全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通过对江苏2007年金融危机后外贸发展的一些变量因素分析,提出江苏外贸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经济的影响 篇9

1 贸易保护主义

贸易保护主义, 就是指国家通过关税以及非关税的各种壁垒对进口贸易进行限制, 从而使国内市场避免受到外国商品竞争影响的外贸政策或理论。而其中的关税壁垒是指由政府设置的针对进口商的一种税收;非关税壁垒, 即政府对影响利益分配和贸易格局而采取的各种法规性措施或行政性手段, 从而对贸易活动进行管理、调节和控制。主要的贸易保护手段有关税、外汇管制、进口配额、各种繁琐的进出口手续以及政府采购政策。

虽然在国际贸易中贸易双方都能获得各种好处, 但从另一方面讲, 自由贸易会使各国之间的福利总额增加, 这就意味着国内利益需要重新进行分配, 而这样就会对各国生产者的利益造成损害, 因此, 现阶段还是有很多国家采取了贸易保护措施, 为本国的商品及服务提供种种优惠, 而对进口商则制造贸易壁垒来限制。在进口限制方面, 主要采取关税及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 关税壁垒是靠高额进口关税来阻止外国商品的进入, 非关税壁垒一般是采取进口配额及进口许可证制来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

2 贸易保护的危害及其对我国外贸经济的影响

2.1 贸易保护的危害

从短时间来看, 贸易保护主义对国内的失业率降低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维护国内公民的利益, 但从长期发展来看, 贸易保护主义会对世界经济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其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贸易保护主义对资源配置有着不利的影响。国家对本国企业的扶持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 而被扶持的企业并不能做到完全是优势产业, 这样就不能保证资源的最佳利用, 从而不能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 (2) 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国家容易引起出口国的贸易报复。当一个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措施时, 其伙伴国的产品需求会减少, 从而影响其经济发展。因此, 当该国想把自己的优势产品出口到伙伴国时, 往往会受到贸易报复, 长此以往, 会阻碍各国之间的贸易。 (3) 贸易保护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该国公民福利造成损害。由于实施贸易保护措施, 而国际分工并不能完善, 势必会造成该国的劣势企业生产成本较高, 因此会增加该国公民的生活成本, 福利也会降低。 (4) 贸易保护会造成出口国的贸易经济下降。 (5) 贸易保护主义会造成世界经济水平的降低。

2.2 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经济的影响

(1) 贸易壁垒的增加, 使我国产品的出口结构受到严重的影响。 (2) 各国贸易保护措施的实行, 是我国的出口市场受到严重的阻碍。 (3) 各国之间贸易报复的加剧, 导致双边或多边贸易遭到更多的摩擦和纠纷。

2.3 金融危机下我国应对贸易保护的策略

由于金融危机的波及, 发达国家纷纷设置了贸易壁垒, 对我国的外贸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认为,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我国针对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应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2.3.1 政府部门宏观策略

首先,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针对国际贸易中的贸易保护建立起完善的预警及快速反应体系, 并建立针对贸易壁垒的服务平台, 通过多种渠道对国外各种贸易保护措施信息进行收集, 以加强对国际市场竞争力及贸易保护的监测;其次, 要加强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法规、政策及贸易壁垒的研究, 及时对企业做到信息咨询服务及培训的工作。此外, 要加强双多边协商, 通过WTOTBT/SPS委员会以及各相关平台与贸易国进行交涉, 如有不合理的贸易保护措施及违背世贸组织原则的内容应及时提出异议, 为我国对外贸易争取主动的便利条件。

2.3.2 具体措施及注意事项

(1)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从而提高产品价格, 避免发达国家反倾销的策略。 (2) 建立我国外贸经济标准体系, 这样有利于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还能够对发达国家的标准壁垒破除起到积极的作用, 从而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3) 根据当前的经济增长理论, 技术进步能够推动产出的增长, 这也可以直接表现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因此, 要提高产品技术的创新能力, 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产品生产效率, 促进我国产品需求, 从而加快我国经济增长。 (4) 加强我国的民族企业技术创新, 这样能够对我国产品需求的增长带来正面效应。根据市场学的原理, 如果产出没有相等的需求, 产品没有销路, 就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 产品的价格也会随之下降, 与产品需求量相对等, 也就是说产出如果没有相对等的需求时是不能长久的。因此, 保证我国产品的产出与需求量的相适应对于我国经济增长起着关键的作用。 (5) 全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品牌创新及营销能力。企业应该坚持贯彻创新为本的战略, 引进发达国家爱的先进管理方法进行产品质量的管理, 推广国际质量认证标准安排产品的生产, 以质量更好的产品来攻破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此同时, 企业也应该充分重视产品品牌, 对品牌的保护、营销、培育方面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 对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培育要舍得投资, 大力支持, 以提高商品出口的附加值。 (6) 对贸易保护主义的遏制中, 要遵循WTO的规则, 将其作为重要手段来实施。尽管WTO规则及其实施机制还处于灰色地带, 没有彻底完善, 短期内不能很好的对保护主义形成遏制, 但其体制作为各国默认的贸易保护主义底线, 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形成的国际贸易规则, 至今仍被世界进行自由贸易的国家遵循。正是由于WTO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合法性、巧妙性, 因此至今仍未失效。最好的例证是美国府院最终达成的明确经济刺激方案指出, 对贸易保护的遏制应与美国所承担的国际义务相符合的前提下进行。总之, WTO规则的行之有效是建立在经济全球化下各国互相依赖的复杂背景上,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有国家实施过度的保护主义会在一定程度上取得相反的效果。 (7) 对于出口市场要尽量分散。在以往的外贸交易中, 商品的出口量越大, 地区越集中, 对方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就越激励。因此, 在对外贸易中, 我国应该尽量避免向某一个国家的同一地区在段时间内出口大量的同类商品。与此同时, 我们要积极的拓展大量海外市场, 改变我国传统的对外贸易方式, 避免出口集中的状况。此外, 现阶段发达国家大都采取了贸易保护措施, 针对这种情况, 对海外市场的开拓要将注意力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上来。 (8) 为我国优势企业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为其绕开贸易壁垒, 走到国际市场提供大力支持, 并帮助企业建立自己的全球营销体系及生产体系, 以在全球范围内开辟新的市场。政府应实行鼓励的政策和措施, 鼓励国内企业到贸易保护主义严重的国家投资设厂, 在当地生产并销售。这样既能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技术和生产水平, 还有利于一些国内市场趋近饱和的产业, 比如说机电、机械加工等产业开辟新的市场, 将其企业转向海外市场, 以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3 倡导全球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随着金融危机的波及, 贸易保护主义的趋势越来越激烈, 各国的对外贸易阻碍加剧, 现阶段, 各国的对外贸易都会受到国内外的政治压力及经济形势影响, 全球经济随之衰退。尽管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贸易保护主义是不合理的, 但各国都处于政治现实与自由贸易承诺之间, 贸易保护主义符合其政治需要, 而且由于国内民众的支持以及获得经济稳定的需要, 只能继续下去, 这样会使贸易保护主义之风愈演愈烈。

目前, 稳定全球的金融形势, 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是首要任务。因此, 要对贸易保护主义形成遏制各国之间必须达成共识, 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合作, 倡导全球应对贸易保护主义。一方面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以全力刺激本国经济, 另一方面对金融机构进行强化, 增强市场信心。

4 结语

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期虽然已经过去, 但对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仍然起着消极的作用。现阶段, 各国针对国际贸易中的各种贸易壁垒还在不断复杂化, 其中涉及到技术的贸易壁垒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而且, 技术性贸易壁垒还会不断升级并在将来持续较长的一段时期。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 我国外贸企业及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应该共同努力, 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以积极应对其他国家的贸易壁垒, 只有这样才能对金融危机形势下的贸易保护主义形成遏制, 从而为我国外贸经济保持健康良好的发展势头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卢林.论金融危机下技术壁垒廷我国外贸经济的影响[J].现代商业, 2010.

[2]方彦富, 刘义.全球性金融危机与福建外贸经济策论——福建外贸经济形势及前瞻分析[M].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3]华广敏.后危机时代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和我国的应对策略[J].商业时代, 2011.

[4]窦强.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11.

外贸危机 篇10

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中欧经贸关系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然而自欧债危机全面爆发以来,欧洲部分国家经济下滑,欧元贬值,失业率不断攀升,欧洲经济的低迷给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带来巨大风险和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小外贸企业转型迫在眉睫,如何在危机中找到转机,面对风险,迎接挑战?本文分析了欧债危机阴霾下的中欧经贸关系,阐述了中小外贸企业在转型中的难点,进而提出相关对策。

一、欧债危机对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影响和冲击

(一)对欧出口下降加快,中欧经贸总体下滑

欧债危机导致欧洲国家普遍的经济衰退和大规模的财政紧缩,对来自中国在内的全球产品需求大幅减少。在欧债危机蔓延的背景下,从去年开始我国对欧盟出口增长速度明显减慢,欧盟内需市场增长乏力,对来自我国商品的需求开始呈现减弱迹象。2010年欧债危机初期,受债务危机打击较大的国家中,希腊、爱尔兰、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在欧盟对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不高,对中欧经贸不利影响相对较小。但是,2011年下半年,在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欧洲经济不振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影响逐步升级。从表1中国对欧洲主要国家出口增幅的变化可以看到,2011年9月,中国对欧盟出口增幅为7.4%,到2012年3月,中国对欧盟增幅下降到-1.8%。从2012年第一季度开始,中国对欧洲主要国家的出口下滑加快,出口降幅最大的是意大利。与此同时,我国对德国、英国、法国、荷兰出口也呈下降趋势,中欧经贸关系受到明显影响,欧债危机对中国外贸的不利影响正逐步升级。

表1 中国对欧洲主要国家出口增幅(%)

(二)欧盟部分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市场需求萎缩

欧债危机给世界经济蒙上阴影,欧洲缓慢的经济增长速度不仅影响着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也影响到人们的购买力和对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国采取的激进财政紧缩政策,可能使其经济重新陷入衰退,作为欧元区第四大经济体,西班牙正在经历着金融危机后的二次衰退。西班牙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西班牙失业率升至24.4%,达1994年以来峰值。在就业群体中,年轻人的就业状况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尤为严重,第一季度西班牙25岁以下年轻人的失业率已经升至52%,失业率为全欧洲之最。欧盟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对欧出口约占我国出口总量的20%,欧洲国家市场需求下降对于外贸依存度很高的中国经济影响不容忽视。越来越多的人没有钱消费,不敢消费,使得欧洲进口需求不振,从而制约了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珠三角小企业为例,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巴巴发布的小企业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珠三角地区小企业订单量相比2010年下滑约30%,今年与2010年相比企业平均利润减少30%到40%。

(三)欧盟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中小外贸企业频遭贸易壁垒

欧盟对华贸易政策易受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综合影响,在欧债危机爆发的背景下,一些国家的失业率不断攀升,经济低迷,国民消费能力减弱,政府为缓解国内经济危机,贸易保护主义盛行,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对欧出口的中小外贸企业。欧盟对华贸易中,打着“绿色”、“环保”旗帜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频频使用,对出口欧洲的纺织品、茶叶、蜂蜜、中药、人体护理用品等产品制定了较高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使我国相关产业出口受到严重制约。2010年,欧盟对我国产品发起11起贸易救济调查,比2009年增加57.1%,是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措施最多的世贸组织成员。2011年5月14日,欧盟终裁对中国出口的高档铜版纸征收4%~12%的“反补贴税”和8%~35.1%的“反倾销税”,而此前欧盟从未同时对进口同一产品使用“反倾销”和“反补贴”双重救济。2012年2月欧盟危险品快速预警系统(RAPEX)共发布欧盟及欧洲经济区市场243份不合格产品通报,较去年同期增长93%,其中,中国124份,占总通报数量的62%,是被通报最多的国家。由此可见,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在欧盟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企业自身需提高技术标准,积极应对各种壁垒。

(四)人民币兑欧元持续升值,出口企业利润不断下滑

在欧债危机的风暴下,欧洲市场的供求状况时时变化,政府采购减少,贸易环境恶化,这对我国外贸企业影响最严重的是汇兑的损失,使得中小外贸企业对欧出口风险不断加大,企业利润不断下滑。从1欧元兑9.8元人民币到现在的1欧元兑8.2元,两年以来,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已下跌超过30%。外贸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非常现实,因敏感的资本市场会使汇率波动大,而在商品市场中,商品具有价格粘性,当使用欧元结算时,遇其贬值,采用预收预付的方式,出口企业的利润就会下降,原有薄利状态可能变为亏损。根据企业财报显示,尚德电力2010年第三季度的汇兑收益为4200万美元,而2011年同期则损失5630万美元。国际汇率的剧烈动荡让出口的汇兑本钱陡然超出很多,企业利润蒙受不小损失,人民币升值过快导致国内外贸企业无法生存。危机加剧又增加了我国企业出口的坏账风险,在市场不景气的状况下,欧洲客户购买能力减弱,企业的对外支付能力下降、付款速度变慢、违约率提高,这会进一步威胁到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收款风险。

二、中小外贸企业转型中的难点

(一)中小外贸企业在转型中缺乏融资保证

我国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占据了主导地位,银行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往往倾向于上市公司、大型企业、国家重点项目。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信贷程序更为复杂和谨慎,各级金融机构审批时间长,给融资增加了难度,往往审查还没结束,手中的订单却没有了。因此,很多外贸企业都会选择用贸易融资方式来规避风险和获得周转资金,但国际保理和福费延业务对于金额、期限要求较高,很多中小型外贸企业单笔业务出口金额太小,采用此方式会增加企业费用。如保理业务保理费约在1%左右,交易费率的偏高,使一些企业难以承受,更不用说证券和债券资本市场的高门槛令大多数的中小型外贸企业望而却步。而由外贸向内销转型中的中小外贸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就是资金缺乏,内销需要更长的资金占用周期。出口加工型企业一般在拿到订单后,只要有购买原材料的资金就可以运作,内销却完全不同。在国内,除了个别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外,很多地方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批发网络。公司要先把货物卖给批发商,再通过他们的网络进入零售市场,而批发商的货款往往要等货卖完才会支付,这样,资金占用周期就比较长。因此,资金问题对于有意转做内销而又没有便捷融资途径的中小出口企业来说非常棘手。

(二)中小外贸企业在转型中缺乏持续创新机制

中小外贸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一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一个国家的经济持续增长,社会稳定离不开中小企业,特别是在稳定经济,吸纳就业,出口创汇和提供社会服务方面,中小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实力弱、创新意识薄弱、抗风险能力差等缺陷,中小企业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目前国内外诸多因素推动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低成本竞争的比较优势逐渐削弱,许多外贸加工企业利润骤降或倒闭,转型势在必行。然而在市场化进程初期,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基本采用粗放型、劳动密集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高新科技含量的产业较少,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面临转型问题时,由于竞争能力弱,技术创新能力差,转型就无法顺利完成,从而陷入到“增长率低”、“利润低”的困境中。总体来看,中小外贸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缺乏引导创新的战略方向和强烈的自我创新意识。企业普遍不够重视创新战略方向,创新激励制度不够具体,企业发展的前景和方向不明确,带来的后果是市场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方向不明确,创新行为盲目,没有系统的创新计划和行动方案。就未来发展来看,中小外贸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提高自身的持续创新能力,建立健全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三)中小外贸企业在转型中缺乏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

我国外贸企业出口中有大量的产品都是通过贴牌的方式“走出去”的,贴牌加工成为众多中小外贸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从而保障了企业资本的积累。以袜业为例,义乌知名的制袜企业给国际大品牌做贴牌加工,中小企业又给这些知名制袜企业做贴牌加工,整个袜业被贴牌加工串联起来。然而,贴牌加工有利也有弊,贴牌模式下企业只需要按订单把产品做好,市场的竞争和风险则由国外品牌商承担,企业不需要考虑营销和品牌建设等问题。但是,当外贸企业要开拓国内市场或新兴市场时,必须由自己来面对市场竞争和风险等问题。中小外贸企业在多年的外贸经营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在国外有很多合作者,短期内可以依靠贴牌加工生存下去,长期却忽视了自主品牌的建设,一旦国外市场萎缩和萧条,缺乏品牌或专利技术的外贸企业最易受到冲击。目前有不少外贸企业向国内市场转型,一些外贸企业冒着侵犯别人商标权的风险,在国内市场上销售贴着各式名牌的产品,很容易引起知识产权纠纷。这种生产和经营方式长期来看难以维系,外贸企业如果在国内市场没有一定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其产品即使质量再好,也很难被国内的消费者所接受,在国内市场竞争中就处于弱势地位。

三、中小外贸企业转型的途径与方向

(一)由“传统市场”向“新兴市场”转型

我国中小外贸企业传统的出口市场多集中于少数几个发达国家,一旦这些国家经济不景气,出现经济危机,就很容易发生贸易摩擦。为了减少对少数发达国家的出口依赖,外贸企业应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出口目标由欧美发达国家向东盟、中东、俄罗斯、非洲和南美等新兴市场转移。以广东省为例,以往外贸企业出口目的地过于集中于欧盟、美国、香港三大市场,占到出口贸易总额的60%以上,2009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广东外贸由于过于依赖这些市场,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外贸企业深受影响。在严重的外贸下滑的背景下,广东省新兴市场南海战略迅速启动,外贸企业及时调整市场结构,加大了对新加坡、韩国、东盟、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出口地区更加多元化,提高了新兴市场的出口份额,成为支撑广东外贸形势整体回暖的重要力量。广东外贸成功转型的事实证明,“中国制造”无论是价格上还是质量上都有较大优势,在新兴市场是受到欢迎的。目前,我国政府已积极采取措施开展与新兴市场的合作,中小外贸企业应积极利用良好的市场环境开发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新兴市场,拓宽市场渠道,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通过走差异化、品质化、多元化的道路建立市场优势。只有在保住传统市场出口份额的同时,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在尚不成熟的市场寻找贸易计划,通过新兴市场的增长来弥补发达国家市场需求的下降,才能减少欧债危机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二)由“国际市场”向“国内市场”转型

由于国外市场需求的严重萎缩,有较强制造能力和品牌基础的外贸企业可以及时向国内市场开拓。目前外贸企业转型做内贸的途径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走大超市路线,例如进驻沃尔玛和家乐福等大型超市;第二种是走批发商路线,向经销商及代理商铺货;第三种就是自己开设专卖店。大超市路线对于中小外贸企业门槛较高,自己开门店对于资金实力要求更高,所以中小企业多采用批发商路线,无论哪一种途径,外贸企业首先需要建立自己的品牌,要有良好的质量和品质支撑。以上海晨光文具为例,“晨光”品牌在国际市场上享有一定知名度,产品远销欧盟、美国、日本等地区,但是金融危机的爆发还是给企业带来不小的冲击,面对外销业务大幅度下降的不利局面,晨光加大对国内市场的开拓力度,深度挖掘国内市场潜力。2009年集团启动了晨光文具连锁零售项目试点,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开设晨光文具连锁店,目标在全国建立3万家晨光文具连锁零售加盟店,以每家平均年销售额36万元计算,可实现年销售额100亿元的目标。由“国际市场”向“国内市场”转型并不容易,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不同,适合出口的产品不一定能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各类外贸企业在进入内贸市场时,外贸企业的生产方式、结算方式、品牌管理以及经营模式等方面,都要进行必要的转型,以尽快地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三)由“粗放型增长”向“低碳型增长”转型

我国传统出口优势产业中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密集型产业占有相当比重,企业采用粗放型生产方式,生产技术落后,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金融危机对我国来说是加速产业升级的一次机遇,而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是提高我国外贸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因此,中小外贸企业应以现有产业为基础,针对国家政策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世界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积极培植新的外贸出口产业。近两年,不少中小外贸企业积极转型,发展以绿色和低碳技术为标志的新兴产业,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低碳节能产品,形成带动地区出口产业的新方向。比如远大空调以直燃式中央空调取代传统中央空调,大庄地板以竹子作为原材料替代原始森林木材,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企业向低碳转型的创新案例。2011年不少中小企业携节能低碳产品亮相广交会,“绿色低碳”成为广交会上亮丽的风景。“高技术、高质量”、“低碳环保”的商品已逐渐成为企业的出口方向。低碳转型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小外贸企业转型的发展契机。企业应积极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消费领域进行低碳产品与服务创新,加快绿色环保产品的研发设计和更新换代,引导消费者向低碳消费模式转变,推动中国整体性的低碳转型。

(四)由“贴牌生产”向“创牌发展”转型

中国外贸企业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是一条逐渐从“贴牌生产”到“创牌发展”的自我提升和演变的过程。培育自主品牌是提高产品附加值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外贸企业成功转型的关键,不论是提高出口效益还是出口转内销,自主品牌建设都是必不可少的。作为美国迪斯尼产品的供应商,广东骅威玩具公司在给美国做贴牌生产的过程中,长期的低利润已迫使企业由“贴牌”向“创牌”转型,开始自己设计,自主研发,开发动画片,生产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来提高产品附加值,并带动企业品牌的提升。在“贴牌”向“创牌”转型中,中小外贸企业要有很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如注册马德里商标的门槛并不高,在美、英等11个国家注册马德里商标仅需6万元左右。但国际商标保护要趁早,一旦商标在海外被人抢注,从产品定价到市场,一切将受制于人。前不久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青岛北洋食品有限公司,在以往的“贴牌”生涯中,一包10克的鳕鱼片在俄罗斯卖人民币8元,但“北洋”贴牌加工费仅0.4元,相差20倍。为此企业发力创牌,现在“北洋”品牌在海外市场有着良好的知名度,企业的利润也不断提高。中小外贸企业要不断深入地实施自主品牌发展的战略,大力培育自主品牌,逐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具有广泛知名度的自有品牌,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欧债危机是中国外部经济面临的一场重要危机,它意味着,欧洲一些国家将会面临长期的经济调整,既包括各国财政制度的调整,也包括欧洲资产价值的调整。在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复苏中,欧洲是一块比美国问题还要严重的经济洼地。这种格局,导致我国以欧盟作为主要出口市场的中小外贸企业需要迅速的调整,包括市场方向的转型,增长方式的转型,以及企业战略的转型等。危机中蕴含转机,中小外贸企业如果转型得力,及时调整长期以来出口导向型增长方式,努力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企业创新力,增强核心竞争力,长期来看,不仅可以走出欧债危机的阴霾,还会在新一轮的全球经济复苏中赢得有力的市场地位和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1]皮守成,王永.欧债危机的蔓延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分析及对策[J].特区经济,2012,(03).

[2]周萍,袁慧.长三角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分析[J].会计之友,2009,(11).

[3]蒋海江,刘鉴非,赵鑫.后危机时代浙江外贸纺织服装企业向内销转型问题研究[J].企业经济,2010,(06).

[4]季晓伟.外贸企业向内外贸一体化转型研究[J].特区经济,2011,(11).

外贸危机 篇11

所谓后危机时代 (post-financial-crisis e ra or pos t-cris is e ra) 是指危机缓和后, 出现的一种相对较为平稳的状态, 因为造成危机的根源并没有消除, 世界经济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有可能引起新一轮的衰退。

从2006年春季开始, 由美国引发的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并进一步延续到实体经济。中国也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 其中冲击最为明显的是中小外贸企业。从2009年年底开始, 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大幅反弹, 国际经济开始企稳回暖, 包括美国、日本已止住了下滑的趋势, 中国经济也逐渐恢复, 特别是进出口外贸逐渐增长, 这标志世界经济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

然而, 目前的经济反弹是靠公共投资推动的。全球经济复苏的标志应该是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发生改变, 出现新的主导产业或大规模的新技术革命, 比如新能源、生物工程等, 但目前现在还没有看到这样的趋势呈现。

二、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特点概括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也逐年提高, 我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 (贸易总额/国内生产总值) 从1978年的9.7%发展到2007年为73%。2009年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

我国外贸企业中占主体地位的是中小型外贸企业1, 包括了大部分省级专业外贸公司和几乎所有的县、市级地方和行业外贸企业。它们遍布全国各地, 其外联国际市场, 内结国内生产企业, 是我国发展对外贸易、招商引资的重要力量。

关于中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现状, 2010年初, 国际商报策划组织在全国的16个省市展开“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企业生存现状调查”, 调查对象以民营外贸企业为主体。结果显示, 第一, 75%的企业出口出现了下降, 只有25%的企业出口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值得注意的是, 有7%的企业出口甚至下跌了80%以上。第二, 企业出口地区仍以欧盟、北美洲、日韩、东南亚等为主要市场。与此同时, 中东地区、非洲、拉美这三个市场的份额也在8%以上, 这说明了我国出口在巩固传统优势市场的前提下, 市场多元化也取得了进展。第三, 49%的企业已经尝试内销, 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而24%的企业认为内销并没有效果, 其余27%的企业认为效果不大。第四, 在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的问题上, 只有28%的企业涉足了电子商务, 并认为电子商务是有效开拓市场的利器。而34%的企业虽有涉猎, 但认为效果不大, 其余38%的企业干脆没有涉及电子商务。目前, 中小外贸企业尽管有所复苏, 但大部分企业开工不足, 有的处于停工、半停工状态, 大约占企业总数的40%。[2]

三、后危机时代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 优势与机会分析

首先, 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对中小外贸企业扶持作用。为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中国进出口影响, 缓解企业经营压力, 国家上调了部分纺织品、服装、玩具、家具和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 逐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制定了《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支持担保机构扩大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业务。[3]

其次, 中国中小外贸企业本身具备迎接后危机时代的优势。一是中国出口产业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积极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产品, 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二是在国际经济下行的情况下, 中国出口的产品仍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三是出口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能力不断增强。四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还有很大潜力。

第三, 从全球经济环境来考察, 低碳经济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人、日本人把它作为刺激经济计划的很重要一部分, 日本占60%, 美国占40%。中国企业要抓住这个市场机遇。

(二) 劣势与挑战分析

首先, 从国内的宏观环境来观察。对于后危机时代出口企业面临的困难, “原材料价格上涨”与“人民币升值预期”成为前两位的困难因素, “民工荒”和“主要市场形成双底衰退”也成为企业认为的比较大的困难。而“贸易保护主义”、“内销渠道不足”、“出口退税不到位”、“资金不足”、“贷款难”、“同业无序竞争”、“收汇风险”、“研发投入不足”同样也是困扰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的困难因素。[4]能源和原材料涨价、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 这些因素都直接导致外贸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成本上升。人民币的升值预期 (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 美元与人民币的比价从初期的1∶8.11变化至目前的1∶6.83, 人民币升值幅度达到18.7%。) 、劳动力价格的上涨, 直接推高了企业经营的成本, 使得以初级加工为主的中小外贸企业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 这也是造成金融危机时代大批中小企业倒闭的最主要的因素。

而缺乏融资渠道, 资金困难, 在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中长期困扰因素。在后危机时代, 各商业银行更愿意将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企业、大行业”集中。同时, 我国未有效建立中小外贸企业信用担保基金, 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出发, 中小企业将面临比大企业支付更高的代理债务成本。

其次, 从企业本身发展态势来看。根据中国中小外贸企业自身的特点, 存在很多问题, 诸如经营机制僵化, 没有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债务沉重, 缺乏融资能力;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 人才流失严重;没有品牌商品, 缺乏竞争力;风险防范意识差, 缺乏行业规避机制等, 这些内在问题, 需要企业不断去克服。

不过, 部分中小外贸企业主对后危机时代企业的发展方向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这将是影响后危机时代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的最大的障碍。根据国际商报对后危机时代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调查显示, 企业主对于品牌的建立与推广, 以及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方式并不看重, 更偏重于传统的经营方式。

第三, 从国际环境来看, 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不可避免地拖累国际贸易增长。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 中小型出口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将更加恶劣。

四、对策与建议

后危机时代, 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加深的过程, 中小外贸企业如何在国际市场中立足并取得发展将受到严峻考验。基于对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环境的s w ot分析, 我们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一) 稳定发达国家市场, 积极拓展国际新兴市场和国内市场

发达国家市场一直是中国中小型外贸企业产品的主要客户对象, 即使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后, 这一市场格局并未发生变化。近年中东、非洲、拉美地区以及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经济发展较快、需求旺盛, 这是除美欧之外我国企业的新兴市场, 在这些市场上, 价格和质量优势明显的中国产品必将获得新的增长点。同时, 相对于外贸出口市场的不景气, 国内市场需求已趋于成熟, 外贸企业要抓住国家刺激国内需求的机会, 把产品出口转为内销, 带动销量增长, 通过拉动内需来弥补外贸的损失。

(二) 积极防范贸易保护壁垒下的海外经营风险

要优化产品结构, 强化市场调研, 做好环境的分析与预测, 考虑风险源及其结果, 拟定风险防范方案, 制订风险防范措施, 进而达到风险规避的效果。

(三) 各级政府和组织要加强对中小外贸企业的宏观管理与引导

随着国际上对中国外贸行业反倾销案例的增多, 各级政府应加强对自身保护能力较弱的中小外贸企业的必要而有效的宏观管理与引导, 减小损失。同时, 也要学习发达国家的政策, 提供及时、准确、丰富的商业信息, 引导企业与国外公司合作, 提升我国外贸产业的整体形象, 帮助企业扩大企业的品牌知名度, 增强企业获得订单的能力, 开拓国际市场。

不断完善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国家来说, 应继续加强对中小型外贸企业的扶持力度, 加快中小企业管理政策、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 对中小外贸企业继续实行一些特别的优惠, 及时制定并不断完善促进企业承接国际外包业务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国外展会, 了解世界最近行情,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渡过难关, 并在财政税收、出口信贷和信用保险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

(四) 银行要积极谋取“企业与银行”共赢之道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和工业化、城市化向纵深发展, 市场将更加开放, 政策将更加完善, 竞争将更加公平, 科技将更多的向社会扩散, 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个阶段, 优秀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将通过兼并重组、核心技术的研发、国际化竞争和品牌释放等加速发展步伐, 提升成长空间。必将对金融服务提出更高的需求。那么, 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如何更有实效的扶持促进中小外贸企业抓住良机, 实现合作共赢?

事实上, 很多有眼光的商业银行正纷纷成立中小企业金融事业部, 建立专门的针对中小企业金融需求而组建的团队, 充分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短、小、频、急”的需求, 充分保障授信审批的效率性和市场贴近性。这些中小企业金融事业部还针对中小企业客户抵押、担保资源不足的现实情况, 开发了组合担保、动态融资、集群联保授信、小额信用贷款、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动产融资以及专门针对微型客户的商贷通等产品, 探索对“担保难”的破解之道。

即使从宏观的国家发展层面来说, 银行和中小企业在创造就业岗位的目标当中应当实现共赢。银行在选择贷款, 选择贷款目标的时候既要考虑利润问题、风险问题, 也要考虑到这笔款贷下去会创造多少就业。中国需要有更多的人投身创业, 创业的精神始终是一个国家经济当中非常重要的。银行业应该对他们有很好的支持。

(五) 我国中小外贸企业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 使产品更具竞争力

外贸企业想要实现转型, 必须重新思考竞争的着力点, 通过提高产业附加值来提高竞争力。一是通过向前延伸供应链管理来提升竞争力。要从原来的制造环节逐步走向研发、设计等产业链前端环节, 并将生产链延伸到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二是通过向后延伸价值链来提升竞争力。其中市场调研对寻找客户、寻找供应商有重大作用, 设计、打样、原辅料采购也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并且资金需求相对较少。

(六) 从传统实体的商业模式转向电子商务的虚拟化模式

后危机时代, 电子商务是企业拓展业务范围的最佳途径, 电子商务网站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打开海外新兴市场的成本。可以凭借已建立的供应链系统完成从产品设计、生产到分销、仓储和售后服务等与上下游企业紧密衔接的全球市场, 使企业减轻对实物基础设施的依赖。

综合分析, 后危机时代中国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环境既面临着机遇, 也面对着挑战, 总体机遇大于挑战。既要充分估计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 深刻认识保持中国对外贸易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增强忧患意识;又要正确认识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 不断完善政策,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加强企业管理, 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步伐, 坚定信心, 有效应对, 努力化解和应对外部冲击。

参考文献

【1】刘增科我国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现状及对策研究[J]江苏商论2004

【2】张小济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问题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

【3】吴国新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实务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4】马野青国际贸易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5】鲁桐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6】江小涓杨圣明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7】张莉我国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政策分析现代经济讨论2005 (8) 12-16

【8】李建华中小企业走出去亟需外部推进国际贸易问题2004 (4) 6-10

【9】范爱军王建融入华商网络—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的一条捷径国际贸易问题2004 (1)

【10】魏礼军孙淑霞次贷危机予中国经济的启示[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8

上一篇:制药创新下一篇:类风湿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