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市场

2024-07-16

外贸市场(共12篇)

外贸市场 篇1

内外贸融合是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大趋势, 随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壁垒的逐步打通, 推进内外贸一体化融合, 已成为外贸企业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战略转变的必然选择。内外贸一体化不仅有助于更多优质产品进入国内市场, 而且有利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互补, 实现内外贸融合, 这既是当务之急, 又有一个较长的实现过程。

因此, 深入研究外贸企业在推进内外贸融合过程中的问题和诉求,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一、推进内外贸融合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实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互补

中国是消费大国, 巨大的市场决定了内贸的重要地位, 多年来的实践表明, 内贸和外贸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内外贸融合是一个既解决外需不足问题又促进内需的多赢方案。对政府来说, 通过搭建内外贸融合平台, 帮助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 不仅培育了新的消费热点, 又通过扶持企业稳定了就业, 有助于实现“扩内需、稳出口、保增长”的宏观经济发展目标;对外贸企业来说, 有效开拓了国内市场, 丰富了销售渠道;对内贸企业来说, 可以订购更多适销对路的新商品, 丰富了产品种类, 扩大了销售规模;对老百姓来说, 可以买到款式新颖的产品, 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国内消费者的消费能级和消费品位在不断提高。从消费需求看, 苏州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 对一些国际品牌、时尚品类产品的引进, 已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馈。内外贸的融合将进一步发挥外贸进口对扩大内需的带动作用, 丰富本地市场、培育消费热点。适度扩大进口也将产生鲶鱼效应, 有利于促进国内企业生产经营水平的提升, 特别是在研发、设计、创意、工艺等方面得到提升, 从而提高国内企业的竞争力。

2、有利于国内企业走出去、扩外需拉内需

外贸企业具有国外客户、国外信息渠道、国际贸易人才等资源优势, 内外贸企业融合, 可以将这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 内外贸互为依托, 实施“走出去”战略, 为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条件。消费与出口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 外需的扩大也会带动内需的扩大。从长远看, 苏州出口增长面临较大压力, 经济的发展需要内源动力的支撑, 内外市场一起抓, 有利于将外贸企业产品优势, 内贸企业的渠道优势, 与苏州本地的购买力优势相结合, 实现出口与消费间的双轮驱动, 达成“扩内需、稳外需、调结构”的宏观经济发展目标, 对拉动就业和扩大内需的效果也将十分明显。而国际市场的变化给出口带来困难的同时也蕴藏着机遇, 各国经济刺激计划增加了新的市场需求, 为开拓国际市场打下长远的坚实基础。

3、国家战略转变为内外贸融合提供重要契机

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形势, 国家及时调整了宏观政策导向, 提出了“要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的发展方针。因此, 一手抓扩大内需, 一手抓稳定外贸, 努力打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通道并逐步实现内外贸一体化, 已成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战略转变的必然选择。

二、外贸企业推进内外贸融合面临的问题

1、内外贸法律法规差异较大

目前, 外贸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内贸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市场准入方面的法律法规障碍基本消除, 内外贸法律法规差异主要体现在交易规则、流程等方面。外贸行业经过近年来的发展, 尤其是加入WTO后, 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开放的行业, 以对外贸易法为基础的法规基本上已与国际惯例接轨。相比之下内贸法律法规, 很多基础性的立法工作没有跟上, 特别体现在市场竞争、市场体系等方面, 市场竞争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监

据统计, 国外企业的品牌培育费和知识产权维护费在企业成本中占比较大, 国外企业普遍对品牌和知识产权保护重视程度较高, 但目前在国内, 这些方面还没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

4. 外销商品转内销面临的现实困难。

(1) 商品款式不对路。外贸企业主要是靠订单来进行生产, 来样来料加工比较多。很多外贸企业并不拥有自己的研发队伍, 部分外贸产品的民族、地域、文化的特征比较明显, 所以产品的款式、花色等可能与国内消费者的口味有差异。 (2) 缺乏内销经营人才。专业经营人才短缺是目前限制外贸企业开展内贸的主要制约因素。 (3) 缺乏内销经营渠道和销售网络。目前内销市场中“渠道为王”, 这对初涉国内市场的外贸企业来说, 是一道较难逾越的门槛。

三、加快推进内外贸融合, 开拓国内市场的几点思考

1、加快完善内外贸管理体系

要真正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内外贸一体化管理体系, 需要借鉴外国的发展经验, 并结合中国的实际, 逐步完善、扩充商务管理部门职能, 把目前仍然分割的流通职能集中起来, 形成大流通格局。

2、尽快完善现有的内贸法律法规, 规范国内流通业规则

建议出台相关流通业法规, 使之尽可能地与国际接轨, 缩小内外贸法律法规的差异, 促进国内流通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借鉴国际贸易惯例, 规范国内支付规则, 建立一个平等的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贸易结算支付制度;加大市场体系、知识产权、专利体系建设力度, 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自主品牌建设;通过金融创新, 解决外贸企业在拓展内销市场中存在的贷款担保等难题。

3、探索组建融内外贸企业为一体的集团公司

建议由政府推动, 鼓励现有内贸企业集团与外贸企业集团重组合并, 培育国有控股大型商贸流通企业, 引导企业建立海内外营销网络, 形成拥有自主品牌, 在国内外市场中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行业领军型企业, 这样既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弥补双方的缺陷, 又有利于促进内外贸经营、管理人才的交流和互通, 为实现内外贸一体化经营做出有益的探索, 并成为内外贸融合发展的主导力量。

摘要:外贸企业推进内外贸融合面临诸多现实问题, 因此深入研究外贸企业在推进内外贸融合过程中的问题和诉求,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努力打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通道并逐步实现内外贸一体化, 已成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战略转变的必然选择。本文从推进内外贸融合的现实意义、外贸企业推进内外贸融合面临的问题、加快推进内外贸融合, 开拓国内市场的方法等几方面作出了一定思考。

关键词:外贸企业,内外贸融合,思考

外贸市场 篇2

提示:本文原版含图表word版全文下载地址附后(正式会员会看到下载地址)。这里只复制粘贴部分内容或目录(下面显示的字数不代表全文字数),有任何不清楚的烦请咨询本站客服。目 录

第一章 公司介绍 3

第一节 部门职能 3

第二节 组织架构与职位编制 3

第三节 职位描述 4

第二章 市场分析 7

第一节 总体市场构成 7

第二节 片区市场构成及销售渠道 8

第三节 终端市场分析 9

第四节 直销市场分析 10

第五节 团购市场分析 11

第六节 二级市场分析 11

第三章 市场开发 13

第一节 设立业务办事处 13

第二节 终端市场 14

第三节 直销市场 15

第四节 团购市场开发 16

第五节 二级经销市场开发 17

第四章 市场维护 18

第一节 产品陈列 18 第二节 产品订货 20

第三节 促销维护 20

第四节 市场价格监管及调控 21

第五节 回款力度 22

第六节 产品再续开发 22

第七节 市场宣传 23

第五章 市场人员管理 23

第一节 市场人员组成及分配 23

第二节 市场人员日常管理制度 24

第六章 市场人员组成及工作分配框架 24

第七章 营销市场框架 25

第一章公司介绍 第一节部门职能

1、完成公司的采购计划;

2、完成公司的仓储、物流配送体系;

3、完成公司的销售计划,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能力与公司的盈利能力;

第二节组织架构与职位编制

集团总裁

商贸总经理

仓储物流经理 采购经理 总经理助理 营销经理部 财务经理

各区营销经理部 材料供应商 产品项目。

:材料供应商

主要职责:

1、对不同厂家的同类产品进行质量、价格、市场占有率、竞争对手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将报告交采购部经理;

2、责调查所采购的产品在各分公司、部门的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客户的反映并定期将调查结果提交采购经理;

3、责了解合作厂家新产品的开发及合作协议的履行情况,是否有进一步合作的可能;

4、与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就产品的品质要求、价格、合作方式等做初步洽谈,并将洽谈情况反馈给采购经理;

5、负责追踪产品的质量、服务是否符合合作协议,对在产品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供应商提出改进意见;

6、负责统计各分公司出货情况,做好订货计划;

主要权力:

1、对所负责产品有采购建议权;

2、有权要求各分公司提供出货情况;

主要义务:

1、搜集、整理所负责产品的厂家资料交采购部经理审阅;

4、职位名称:仓储物流经理(公司未来要设置的职位与部门)

直接上级:商贸总经理

主要职责:

1、全面负责公司仓储、物流体系的建设、运营、管理。

2、以大区为单位建立分级配送制;

主要权力:

主要义务:

1、设定最高与最低仓储标准,保证不断货、不压货;

2、根据仓储信息向采购部下达订单;

5、职位名称:营销经理(营销总监)

直接上级:商贸总经理

直接下级:各区营销经理

主要职责:

1、全面负责销售部的日常运营管理工作;

2、根据商贸公司的经营目标制定本部门的全年营销计划;

3、负责本部门人员的合理调配;

4、对本部门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监督、指导各区域经理的工作;

5、定期招开营销研讨会,对各市场反馈信息进行分析,适时对营销策略进行调整;

6、新的销售渠道的开拓;

主要权力:

1、有权对本部门的机构设置进行调整;

2、有权决定本部门人员任免、奖惩、调配;

3、有权根据市场销售能力的差异调整所售产品的品种、数量;

主要义务:

1、有义务完成公司下达的销售指标;

2、有义务进行市场信息、销售信息、促销成效等的搜集、整理、分析;

3、我义务不断完善销售渠道、部门内机构设置、加强销售团队建设;

6、职位名称:总经理助理

直接上级:商贸总经理

主要职责:

1、公司各种文件、通知等信息的收发、转达、整理归档;

2、监督、追踪各部门工作进度将信息反馈给总经理;

3、监督各部门对公司的规定、制度的落实情况;

4、其他行政性工作;

主要权力:

主要义务:

1、有权向总经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二章市场分析 第一节总体市场构成

重庆市场分为两大主体市场:市区、外埠,首先要做好市区的销售,对周边及(后期)外地客户到重庆都有很好的视觉效果和影响力,做出整体的形象和面,做出销量。

重庆市区划分为四大板块:

1、江北区、两江新区(含渝北区)

2、渝中区、南岸区、巴南区

3、沙坪坝区、北碚区

4、高新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

在上述市级市场范围内,首先开拓城区市场,然后向周边县级市场扩张,预计在三个月时间内建立建全上述全部市场营销网络,并且加强对川内其它地区的市场调查,以及开发前的市场营销计划,人力资源准备工作。

第二节片区市场构成及销售渠道

各市级市场以及部分县级市场实行片区市场内部区域划分制,将各片区市场划分为若干区域、区域数量以及区域大小,根据各片区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以及区域市场特点而定,上述区域划分是按地理位置划分,即东、南、西、北、中划分的,片区划分可根据市场运作,以及人力资源随时做出调整。

在每一个所辖片区内将街道、路段明确划分,制作相应的业务区域路线图;并对所有区域以及区域内街道、路段,实行明确化、精细化管理。

每一个片区以及片区内的区域及街道,都含有诸多销售渠道,这些销售渠道是我们的销售阵地,对于销售渠道的明确划分有助于我们对市场的全面开发,以及全面管理。

各片区主要由以下销售渠道构成:

1、终端市场

ka卖场:①独立型ka卖场 ②国际及国内大型连锁ka卖场

b超市场:①独立型b超买场 ②地区间以及市内连锁b级超市

c超市场:①卖场面积40-100平米 ②卖场面积100-200平米

2、直销市场

社区市场:①社区直接销售 ②社区宣传 ③家庭直销

主题广场、公园

其它直销市场:如写字楼、休闲、娱乐、公共场合等

3、团购市场

①企事业单位

②星级酒店

③一切餐饮休闲娱乐场所

4、二级经销市场

批发市场:①市场内全全代理商 ②店面批发商

区域分销商:①路段分销商 ②市场销售渠道分销商

片区经销商:①县级经销商 ②市内城区大范围区域经销商

以上销售渠道为我公司现有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销售渠道的选择应根据我们产品的特点,以及总体市场规划而定,不同的产品类型有不同的销售渠道。

第三节终端市场分析

1、ka、b卖场隐型费用和价格设计

①ka、b卖场隐型费用

由于其经营规模庞大,所售商品价格低廉,所以一般供货商在商品进入前或销售过程中都要交纳一定的费用,这些费用涉及到各方面。如:商家进场费、商品条码费、产品陈列费、产品堆头费、商场促销费、商场广告费,开业赞助费、三节一庆赞助费;上述费用一般产品在进场前或销售过程中一般不会全部涉及到,至于交纳那些费用,交多少,这主要取决于我们与商场的谈判而定。

②价格设计

由于ka、b卖场随时会进行特价活动,在则由于我们在进场前已交纳相应的费用,所以ka、b卖场平时的供货价以及零售价与市场统一价都会不一样,ka、b卖场的价格设计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供货价;二是零售价。供货价位主要取决于是否交纳进场费,以及交多少而定。一般未交进场费的店面,可以按市场统一价格或更低的价格供货。零售价一般按商场统一规定制定,除节日庆以外不益制定特价活动,以免扰乱市场。

2、c超市场分析

c超在终端市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城市内的c超占城市所有超市的60%以上,c超分为两和类型:

一是卖场面积40-100平米,这类c超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其特点主要是超市内的一切事务一般由超市的所有者做主,由此在开发市场时具有很好的客户针对性。由于其经营规模小,因此在销售过程中回款率较高。

二是卖场面积100-200平米,在上述超市基础上,它具有一定的人员分工制度及管理制度,回款方面,部分店面采用周结。

第四节直销市场分析

直销市场是一个开拓潜力巨大的市场,已被许多保健食品、化妆品做为首选拓展市场。但主要针对像我们产品这样的一些快速消费品。

直销市场是由那些市场组成?其特点又是什么呢?

1、设点直销

设点直销分为公共场合设点直销和社区设点直销。

公共场合设点直销包括:

①主题广场、公园设点直销其主要目的是加强产品在小范围社会中的影响度,在此基础上开展产品直接销售业务。

②设点直销

形势与公共场合设点直销大致相同,不同的是与其相比,针对的人群数量以及人群范围缩小,以及设点的规模缩小,同样也是在促销宣传的基础上开展产品直接销售业务。

2、登门拜访直销

登门拜访直销,顾名思义就是销售人员在获知产品知识和客户资料的一切前提之下,主动寻找客户、拜访客户从而达到销售产品的目的。

登门拜访直销分为家庭登门拜访以及在获知客户资料前提下,其他形势的登门拜访。登门拜访直销的难度很大,因为往往很多时候会被客户误认为传销,所以不能作为我产品的首选销售渠道。

第五节团购市场分析

外贸市场 篇3

外贸的恢复性增长让外贸服务市场再趋活跃。《进出口经理人》杂志第五次盘点外贸服务市场,与上年调查相比,本次调查增加了对电子商务服务机构的评定。

调查说明

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通过发放问卷调查企业对外贸服务商的信赖度。问卷发放主要通过5种方式:一是在《进出口经理人》杂志夹寄;二是展会现场发放、访谈;三是电子邮件发放;四是通过杂志网站http://www.tradetree.cn调查;五是与华夏邓白氏中国联合调查。

本次调查与上次调查相比,对于展会现场发放问卷,我们慎重地选择了全国性展会,参加展会发放问卷的数量有所减少,进一步保证了问卷抽样的科学性和均衡性,以使调查结果更能准确反映外贸服务市场的特征。

本次调查期间为2010年4~7月,截至7月31日,共回收到来自中国大陆境内京沪穗等一线城市的1506份有效问卷。

被调查企业特征

本次调查主要面向外贸服务需求方——外贸企业的相关从业人员。抽样调查显示,其所属外贸企业的特征为:

2008年被调查企业将近一半是民营股份制企业,2009年仅接近1/3,而到了2010年达到了54.18%,见图1。这与我国近3年整体的外贸形势相关。作为我国外贸方面的主力军,民营股份制企业在2009年受到了外部环境的严重影响,而2010年整体外贸的回暖给这部分企业带来了生机。90%是贸易商和制造商,其中制造商占到约60%,连续3年情况基本相同,见图2。中小型企业占到70%,其中10~50人的小企业和100~500人的中型企业各占到约1/3,见图3。

将近95%的被调查企业年出口额在10万美元以上,其中将近60%的企业在100万美元以上,见图4。企业当年用于外贸服务的支出计划,38%的企业在1万~10万(含)元人民币,39%的企业10万~100万(含)元人民币,见图5。仅有20%的企业当年外贸服务支出占该企业年出口额的比例在5%以上,见图6。

1.亚非拉出口市场份额将变化

调查显示,目前被调查企业出口最多的地区是亚洲,其次是欧洲、北美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而计划开发的地区依次是欧洲、亚洲、北美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见图7。这显示今后非洲和拉丁美洲出口市场份额将会有较大增加。

2.最需要电子商务方面的服务

被调查企业认为目前最需要的外贸服务是电子商务,其次是信息咨询、金融、展览、认证、物流、保险和法律,见图8。

外贸领域的电子商务主要是企业之间B2B的模式,即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服务及信息的交换。交换过程包括:发布供求信息,订货及确认订货,支付及票据的签发、传送和接收,确定配送方案并监控配送过程等。对外贸企业来说,电子商务活动几乎覆盖了整个企业流通领域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尤其是外贸企业中将近1/3的贸易商,电子商务对它们不可或缺。电子商务将传统的商务流程电子化、数字化,一方而以电子流代替了实物流,可以大量减少人力、物力,降低成本;另一方面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交易活动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这些优势对于外贸企业来讲,表现得更为明显。正因为如此,电子商务方面的服务成为各外贸企业最为关注的。

3.主要关注服务商的服务质量、价格和信誉

被调查企业选择外贸服务商的考虑因素按需要程度排序,依次是服务质量、价格、信誉、公司规模、服务商所在地、背景和运营时间,见图9。其中,前3项的重要程度达到了85.32%。

从连续5次的调查来看,外贸企业选择外贸服务商越来越理性,更为看重硬件——服务质量和价格,两者考虑比重达到了60%。信誉也是企业非常关注的。信指诚实守信,誉指名誉、声誉,即一方在社会活动尤其在经济活动中因忠实遵守约定而得到另一方的信任和赞誉,是长期诚实、公平、履行诺言的结果。信誉可谓是长期积累的形象工程,而质量却是其最密切的关联因素,是根基。没有质量这个坚实的根基,企业建立起来的形象工程必然经不起市场的风雨洗礼,甚至会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目前不断曝光的企业质量事件就是佐证。外贸服务商应以提升服务质量为根本之道,才能受到外贸企业的信赖。

最受信赖的外贸服务商

除对电子商务服务机构的评选为新增外,2010年外贸服务各个领域最受信赖的外贸服务商排名第一的与2009年情况完全相同。2010中国最受信赖的外贸服务商见表。

1.阿里巴巴

抽样调查显示,被调查企业信赖的电子商务服务机构前3名依次是阿里巴巴、环球资源和中国制造网,占到总体的78.93%,集中度非常高。2010年被调查企业信赖的电子商务服务机构排名见图10。

阿里巴巴当选最受信赖的电子商务服务机构可以说是当之无愧。阿里巴巴网站创办于1999年,当时仅是为小型制造商提供销售产品的贸易平台。之后,阿里巴巴不断成长:2000年10月,在国际交易市场推出“Gold Supplier”会员服务,以促进中国内地卖家的出口贸易;2003年11月,推出即时通信软件“贸易通”,让用户在网上交易市场上进行实时沟通交流;2008年4月,在中国交易市场推出“Winport旺铺”服务,为小企业提供建站服务,帮助它们迈开网上生意第一步,2010年3月,面向中国小企业推出全球最大的采购批发市场www.1688.com,聚焦解决小企业采购批发难问题,致力于提升小企业的竞争力,等等。可以说,中国外贸的发展促成了阿里巴巴的建立和发展。(在美国,企业的商务需求“推动”了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的进步,并促成电子商务概念的形成。而在中国,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需要不断“拉动”企业的商务需求,进而引致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而反过来,阿里巴巴又促进了中国外贸的发展,给外贸企业提供了一个便捷、实用、实时的交易平台。

2.贸促总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抽样调查显示,被调查企业最信赖的展览机构前3名依次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贸促总会)、中展海外展览有限公司(中展海外)和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机电商会)。就前3名情况来看,连续3年的情况完全相同。2010年被调查企业信赖的展览机构排名见图11。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是由中国经济贸易界有代表性的人士、企业和团体组成的全国民间对外经贸组织,成

立于1952年5月。目前,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已同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工商企业界建立了广泛的经贸联系,与300多个对口组织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同一些国家的商会建立了联合商会;同时,中国贸促会还在16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驻外代表处。在国内,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50个地方分会、600多个支会和县级国际商会,还在机械、电子、轻工、纺织、农业、汽车、石化、商业、冶金、航空、航天、化工、建材、通用产业、供销合作、建设、粮食、矿业、煤炭和物流等部门建立了20个行业分会,并对中国对外服务工作行业协会予以指导,全国会员企业近7万家。

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是我国企业目前出国参展的官方管理机构,它与外界广泛的经贸联系和多年出展服务的经验使其在展览机构中居于榜首。

3.中国银行

抽样调查显示,被调查企业信赖的中资银行前8名依次是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和中信银行,与上年情况完全相同。2010年被调查企业信赖的中资银行排名见图12。

1929年,中国银行就在伦敦设立了中国金融业第一家海外分行。此后,中国银行在世界各大金融中心相继开设分支机构。目前,中国银行拥有遍布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的机构网络,其中境内机构超过10000家,境外机构600多家。可以说,中国银行是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商业银行。而作为中国金融行业的百年品牌,中国银行在国际结算、外汇资金和贸易融资等领域得到了业界和客户的广泛认可和赞誉。另外,1949年,中国银行即已成为国家指定的外汇外贸专业银行。

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专业领域成就享誉海内外,使得外贸企业把中国银行作为中资金融服务机构的首选。

4.汇丰银行

抽样调查显示,被调查企业信赖的外资银行前3名依次是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花旗银行,与上年情况完全相同。2010年被调查企业信赖的外资银行排名见图13。

外贸企业对汇丰银行的评价基本表现出和中国银行一样的特征。总部设于伦敦的汇丰集团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银行及金融机构之一,这使得它享誉海内外。从分支机构来看,汇丰中国的网点遍及国内24个主要城市,是中国内地网点最多、地域覆盖最广的外资银行。目前,汇丰中国共有101个网点,其中22间分行设于北京、长沙、成都、重庆,大连、东莞、广州、杭州、台肥、宁波、青岛、上海、沈阳、深圳、苏州、太原、天滓、武汉,厦门、西安、济南和郑州,另有79间支行设于北京、成都,重庆、大连、佛山、广州、杭州、青岛、上海、深圳,苏州、天津、武汉、厦门、西安、沈阳和中山。另外,2010年1月5日,汇丰佛山支行开业,成为首批根据CEPA补充协议获准在广东省内开设异地支行的外资银行之一。

融汇国际经验,网点最多、地域覆盖最广使其成为外贸企业选择外资金融服务机构的首选。

5.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抽样调查显示,被调查企业最信赖的认证机构依次是SGS、CQC、BV、UL、TUV St/D China、Intertek、CSA、TijN Rheinland Group、CTI、CVC、KEMA、DEKRA CTINLRQA。认证机构受信赖程度的集中度是非常高的,而N.2010年调查与往年相比集中度更高,70%多集中在前4家。(上年调查为62.78%。)2010年被调查企业信赖的认证机构排名见图14。

外贸企业对SGS的信赖度是最高的。这首先得益于它历史悠久,信誉极佳,享誉海内外;其次得益于它遍及全球的服务网络;而更为重要的是它业务覆盖行业广泛,因此得到了更多外贸企业的认同。

SGS集团创建于1878年,是全球检验、鉴定、测试及认证服务的领导者和创新者,也是公认的品质与诚信的全球基准。SGS集团在全球拥有1000多个分支机构和实验室,近60000名员工,服务网络遍及全球。

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SGS集团和隶属于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中国标准技术开发公司共同建成于1991年的合资公司,在中国设立了50多个分支机构和几十间实验室,拥有近8000名训练有素的专家。SGS的服务能力覆盖农产、矿产、石化、工业、消费品、汽车和生命科学等多个行业的供应链上下游。近年来,在环境、新能源、能效和低碳领域也不断创新和发展。

6.中远集运(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

抽样调查显示,与上年相比,2010年被调查企业信赖的集装箱班轮公司前4名依然是中远集运、马士基、中外运集运和中海集运。但与上年不同的是,中外运集运超过中海集运成为第三名。与认证机构排名相同,集装箱班轮公司受信赖程度的集中度也是非常高的,前4家占到70%多。2010年被调查企业信赖的集装箱班轮公司排名见图15。

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简称中远集运,是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中远集团)所属专门从事海上集装箱运输的核心企业。目前,中远集运经营着80条国际航线,船舶在全球超过53个国家和地区及155个港口挂靠。1998年以来,各线航线的综合准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其中中国-美国航线、中国-澳大利亚航线的准班率一直保持在100%,国际同行与客户对此有口皆碑。在中国本土,中远集运经营着21条国内航线,依托上海、香港、厦门、武汉等沿海及内陆口岸,组建有货运机构近300个。此外,中远集运还拥有成熟的资讯科技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

中远集运全方位、全天候“无障碍”服务为外贸企业提供了诸多的便捷,也成为外贸企业最为信赖的集装箱班轮公司。

7.国货航(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

抽样调查显示,被调查企业最信赖的货运航空公司依次是国货航、南方航空、中货航、扬子江快运、翡翠航空和俄罗斯空桥。货运航空公司受信赖程度的集中度非常高,前3家可以占到90%多,前2家也能占到70%多。2010年被调查企业信赖的货运航空公司排名见图16。

国货航立志成为进出中国客户首选的货运航空公司。在连续两年最受信赖的外贸服务商调查中,国货航确实都是被调查企业首选的货运航空公司。它的优势更多体现在强大的海外货物分拨能力、覆盖全球的营销网络和设施完备的地面保障体系,以及高素质的、专业的员工队伍。

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简称国货航)于2003年12月12日正式挂牌成立。截至2009年底,国货航拥有8架波音747全货机,并独家享有国航股份200余架,包括波音747-400,波音767、波音777、空中客车A340等客机腹舱的货物装载使用权。依托国航股份的航线网络,国货航在全球的通航点达到135个,开通航线300多条,并有90条国内卡车航线、588条国际卡车航线作为延伸服务,可实现欧洲、北美以及日本全境的空地无缝运输,具备强大的海外货物分拨能力。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构建的国内卡车网络更可通达国内各主要城市。

国货航拥有覆盖全球的营销网络和设施完备的地而保障体系:全球8大营销中心,60多个营销网点,销售网络覆盖至欧美200多个城市并辐射至非洲及中东,依托中航集团、国航股份的物流资源,以及与全球重要航空枢纽的紧密合作。建立起了以上海、北京、法兰克福、洛杉矶、纽约、大阪和台北等主要城市为主的全球货站保障体系,可提供全流程,无缝隙的高品质服务。

8.DHL(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

抽样调查显示,被调查企业信赖的快递公司依次是DHL、UPS、FedEx和TNT。连续3年排名情况相同。被调查企业对DHL的信赖程度最高,高出第2名UPS10个百分点。2010年被调查企业信赖的快递公司排名见图17。

DHL以其无可比拟的专业性服务、积极主动的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成为外贸企业最信赖的快递公司。

DHL是世界物流行业的领导者——德国邮政敦豪集团的一部分。中外运敦豪于1986年由DHL和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各注资一半成立。合资公司成功地将DHL作为国际航空快递业的领导者的丰富经验和中国外运集团总公司在中国外贸运输市场的经营优势结合在一起,为中国各主要城市提供国际和国内的文件、包裹和货物的快递和物流服务。中外运敦豪成立24年来,已经在中国建立了最大的快递服务网络,国际航空快递服务覆盖401个主要城市,在全国各主要城市设有近200个办公地点,其中包括口岸、办事处、服务中心、快递物流中心和战略配件中心等,拥有约7000名训练有素的员工。

剖析服装外贸尾货市场 篇4

自2007年1月第一家服装尾货市场“天兰天”在北京开业以来,这种采取集中交易尾货的市场业态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此类服装曾因质量好、价格低而受到消费者的热棒,各大外贸加工为主的城市,在大街小巷到处可见打着“服装外贸尾货”的外贸服装店经营销售,过量的供给让消费者逐渐对服装外贸尾货产生质疑,冒牌、仿品、劣质这些称呼迅速成为外贸服装的代名词,使服装外贸尾货市场一度陷入混乱。

1 服装外贸尾货市场的现状

所谓外贸服装仅指服装来料加工和外商订单加工的产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服装外贸的订单数量迅速增加,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加工基地,每年因各种原因形成的服装积压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成为服装外贸尾货,而近些年,尾货市场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商品交易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明确商品市场的规范化操作,商务部于2009年7月1日出台了最新的尾货市场行业标准《尾货市场经营管理技术规范行业标准》,其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尾货市场混乱、走样,扰乱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2 服装外贸尾货市场的形成原因

要寻找服装外贸尾货市场这一业态形成的真正原因,首先要从货源的调查入手,即分析市场的根基。

2.1 服装外贸尾货的来源

第一,外贸服装加工厂的备次。从事外贸服装加工的生产企业或工贸公司接到外商订单时,通常会从原材料采购环节开始就按照2%-5%的备损率投入实际生产,防止在质检中发现残、次品而无法替换,以致于耽误交货期,当生产企业或工贸公司完成订单货物的出运后,多余的备次,甚至是前期与外商核对质量的样板货都会流向国内市场。第二,遇到外商拒付或拒收。由于外商违约或发生不可抗力、意外事故等,致使原单正品滞留生产企业或工贸公司,最终为缓解成本,流入国内市场。第三,原材料与成品数量不匹配。服装加工企业违规操作,私自将多余或节省下来的原材料加工成服装,多半没有商标、吊牌等标识,但流入国内市场。第四,假冒、仿制品。此类外贸服装的面料、辅料、商标等都是生产企业或工贸公司根据外贸订单仿制而成,借助外贸尾货的美名而流入国内市场。

2.2 服装外贸尾货的表现形式

近些年,消费者看待外贸服装尾货市场已经开始走向理性,其鉴别真假尾单的能力不断提升,结合尾货的来源,现将服装外贸尾货的表现形式归纳分类。

2.2.1 原单货

此类尾货的最大特点就是质量与正品基本保持一致。往往是拥有国外知名品牌的外商提供面料、版型,国内生产企业或工贸公司完成来料加工,如果成品检验合格,外销海外后,再进口至国内就成为商场专柜或专卖店里的高价名牌服装,如果在检验中质量稍次,甚至是质检合格却因为数量超出交货量的备次品,一般3%左右,对生产企业而言应该属于计划报废物资,其与正品相比,就仅仅是“庶出”。此外,还有一种情况会产生大量的原单货,是由于像色差、货号或款式错误等问题,被外商拒收后转内销,但是质量仍然能够保证。

2.2.2 跟单货

与正品一致的面料和板型,搭配一批国内辅料(如扣子、拉链、衬里等),这就是跟单货。虽然跟单货有时做工、细节相比正品差一些,但由于板型和面料与正品一致,消费者穿上身后,效果与正品一样,而且因为都是由正品的生产企业生产,所以生产工艺与要求也并不会很差,在洗水、染料等方面有时甚至比国内的品牌服装都要好一些。

2.2.3 追单货

与正品一致的只有板型,通常大货已交付给外商,生产企业根据手中保留的板型,采购一批类似的面料、辅料进行加工生产,这类产品流向国内市场时应该称为“追单货”,它们的特点是上身效果与正品相似,但颜色、面料的舒适度等都与正品有较为明显的差距,只可认定为“神似”正品。

2.2.4 仿单货

所有服装外贸尾货中质量最差的一种,也是市面上最泛滥的,街上小店随处可见。只要有新款式的照片,只要受消费者的青睐,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批量生产,当然,这些只能是“形似”,面料、工艺、板型都与正品差距明显。

3 服装外贸尾货的主要销路

服装外贸尾货市场作为一种新型的市场业态,之所以发展迅速,最主要的原因我国的服装商品市场需求空间巨大,而现今的一些实体的尾货市场和虚拟的网络贸易平台有效的解决了生产方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需求不对称问题,即一方面生产方大量积压服装,另一方面消费者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3.1 国内各大尾货市场

首家天兰天服装尾货市场经营三个月之后,累计营业额达到近20亿元,日均客流量达到2.8万人次,这样的业绩,使得越来越多的投资商把目光投向尾货市场,该业态在北京、广州、上海、常熟等服装外贸加工订单较多的城市遍地开花。在北京,目前共有包括天兰天尾货市场、天通尾货市场、通州AND淘宝城、天汇尾货商城、回龙尾货社区淘宝城、天兰尾货、聚龙外贸服装商城、东四十条外贸一条街等八大尾货交易市场;在广州,服装外贸尾货主要集中在昌岗路、广大、庆丰、锦东这几家尾货市场。

3.2 国内主要的网络贸易平台

在C2C、B2C等类型的网络贸易平台中,外贸尾货一样成为网民消费的热点。在国内最大的C2C网站“淘宝网”里,关键词按照“外贸女装”一词搜索“宝贝”,就可出现146021个结果,按照“外贸女装”一词搜索“店铺”,则可以搜出9445家,显而易见,网店已经成为外贸尾货的另一个主要销售渠道。

4 服装外贸尾货市场的发展趋势

尽管服装外贸尾货市场秩序还不够成熟,然而其良好的社会效应已初露倪端,首先,从供给角度看,尾货市场使部分服装外贸生产企业的资金流动加速,大量积压的外贸服装找到了市场销路;其次,从需求角度分析,尾货市场里的服装价廉物美,消费者接受程度高;最后,为小资本创业者带来的机会,经营尾货的投资成本相对较低,市场开发也比较容易,行业介入门槛较低。具备上述优势的服装外贸尾货市场今后的发展趋势对整个服装行业都将产生必然的影响。

4.1 宣扬规范制度以保障市场的健康运行

由国家标准委和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管理并指导,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北京天兰天服装尾货市场共同起草的《尾货市场经营管理技术规范行业标准》中,明确了尾货的概念,是指“在生产、流通环节产生的,在功能、安全性等方面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库存积压产品,包括企业订单外生产的产品、由于某些原因取消企业订单的产成品、在流通过程中销售剩余的商品等”。该“行业标准”也明确了尾货市场的概念,是指“为从事尾货交易的买卖双方提供的经常性的、固定的具有配套设施和相关服务的场所”。同时,对尾货市场的经营环境、设备设施、经营管理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4.2 转变经营模式以提高信息管理效率

由于进入的门槛较低、消费者偏好等问题,尾货市场这种业态将逐渐进入高度竞争的状态,对于尾货的交易,特别是从事尾货经营者来说如何把市场做的更加专业化、精细化,成为日后需要解决的最要问题。目前,很多尾货经营者已经出现“断货”现象,比如杭州较大的品牌服装尾货经营商“妙帛超值服饰公司”,汇集了亚洲部分国际女装品牌,在国内已设立众多销售网点,该公司的销售价约是原有品牌市价的1/4至1/5,极大的刺激顾客的消费欲望。但近几年,有些投资者想加盟或追加订购数量,妙帛公司却出现“断货”危机。从“妙帛”的案例中可以看出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形成高效的供销信息管理系统,才可以把复杂的、多产品的尾货交易简单化,让复杂的商业行为简单化,而尾货市场必将由粗放型向专业化、精细化转变,逐渐地分成高、中、低档的尾货交易。

4.3 引导消费观念以保护消费者合法利益

服装外贸尾货具有“价格、价值”双重的竞争优势,对消费者而言,完全符合“眼球经济”的条件,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运作后,众多的消费者对外贸尾货质量进行维权投诉的案件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消费者在经历了几次惨痛教训之后,对服装外贸尾货产品的判断将趋于理性,对于真假尾货的辨别能力更会有大幅度提高,在尾货市场日益规范的将来,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会像正价商品一样受到保护。

摘要:文章从服装外贸尾货市场这一业态的现状入手,重点分析服装外贸尾货的来源、表现形式及主要销路,最后对服装外贸尾货市场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关键词:服装外贸,尾货市场,订单

参考文献

[1]之彦.“冬天里的一把火”:服装尾货业态红.中国纤检,2009,(2):18-21.

[2]陈冬梅,高月梅.浅谈服装消费者的外贸情结.辽宁丝绸,2009,(4):29-35.

外贸市场 篇5

中国外贸服装货源版图上,深圳与广州可以说是最精彩的双城记了!在笔者的印象里深圳外贸服装批发市场算是比较有个性的了。广州玩的是气势,从头到脚,从小配件到成衣,全国无不唯马首是瞻,而深圳表面上没有广州那样的龙头地位,但实际上深圳外贸服装批发和生产水平非常之领先。作为中国最强的制造天堂,服装业远不算深圳的支柱产业,但整体水平仍然让大多数地区望其项背。由于毗邻港澳,深圳不仅在设计开发方面占有先天优势,另一方面,其工业化也非常强,表现在服装企业的设备进口率高达90%多,这是非常可怕的数据,都说杭州是女装之城,深圳其实只是很低调罢了,安莉芳,爱·特爱,歌力思、影儿、邓皓、天意、城市俪人,马天奴,玛丝菲尔,凡思诺,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你不觉得它怎么样,但是聚到一起你就会感觉到深圳的底蕴了,且不说维珍妮、CK、黛安芬,odbo,BCBG这些更如雷贯耳的名字也都落户深圳了。高度发达的服装产地基础让我们对深圳的外贸服装批发流通市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们从广州出发,乘坐动车,50分钟之后,来逛逛深圳外贸服装批发市场。

深圳的服装批发市场整体来看比较散,分几个区域。最有名的要数罗湖的海燕服装批发城及其周边区域了。海燕批发城位于罗湖区嘉宾路海燕大厦内,侧门为入口,一楼到五楼为营业空间,整体经营面积也不大,老式的商场式环境,每层都是些小档口,面积也很小。楼很旧,经营环境也非常一般,但就是这样的场子却做出了名堂!什么明堂,一个字:贵!在海燕及其周边的东洋等场子,笔者见过1500多拿货价的秋装,嘿嘿。全国做高档精品时装的应该没有不知道海燕的吧!海燕做的纯粹是女装,没有休闲装靓妹装,全是女时装,也有些配件和少量鞋子等。海燕形成的历史笔者无从考证,只是听说当年很多香港服装人在这里有设点,批发精致港服,也有很多港人来这里选货拿回去卖,毕竟罗湖区嘛,离口岸近。所以逐渐形成了精品聚集的风格,不怕贵,就怕货不好。海燕的货出去后有人十倍地往上翻。货源嘛,有真正的进口货,也有香港流出的库存货,也有内地小工厂打版出来的比较粗制滥造的货,现在海燕已经有些水了,但整体高端的形象还是屹立不倒,毕竟做精品的比较省心,无论是批发和零售都不需要很大的人气,单体利润高,少即是多。

海燕服装批发市场的成功带动了整块区域的发展,南洋国际服装批发城,东洋国际服装批发城,海港服装批发城等相继建成。面积几万平方米,经营环境也是新型的敞开式服装批发市场布局。里面的单体档口有大有小,大的档口面积大得惊人,经常是小一百平方这样子。每个档口人都很多,我指的不是顾客,是卖家,有点跟广州白马那意思似的,穿版的小妹一

大排,可见生意是确实不错,反正不管是老板还小妹都挺拽的,爱搭不理的,经营的是你叫不上来的品牌,不管是内地港货还是进口服装,都是你没见过的,但是款式还是不错的,日范儿的非常日范儿,韩版的非常韩版,欧美的更是非常地道。很多家门口都放着国外发货过来的包装箱,橱窗上写着“周一周三周五韩国到货”这样的字眼,虽然炒作的成分避免不了,但整体上海燕服装商圈的货源还是值得称道的,只是代价不菲,你是做这路货的,你有成熟的顾客积累,当然可以去做,否则,他们的批发价都已经是你的零售价了。

海燕还是比较传统的服装批发市场模式,临近火车站,市中心,商业中心等等这些元素都具备。目前深圳折腾得比较大的要算南山南油服装批发基地了。位于南油工业五路,蛇口沃尔玛那里,以前一直是服装工厂集散地,有几十家工厂,数个大型厂房,目前大部分被改建成服装批发市场了,呵呵,也挺有意思,没有做成LOFT而做成大型批发市场了,到下午5,6点钟的时候,会出现进货的顾客和区内工厂下班的工人一起扎堆的有趣现象。有大概十来个场子吧,单体都有上万平米那么大,其中做得最好的要属最老牌的世纪广场了。一共三层,女装居多,每层都比较乱,没有明显的分区。其它象集美堂,利荣,泰荣等等都是后来的,生意大同小异,没有世纪广场好。整个南油服装批发基地以外贸休闲装为主,女装居多,整体上比较中档,没有特别高端的货源,也没有太出彩的款式,不过呢也有一些原单货,不过得淘,好在整个场子都比较稀,不像传统服装批发市场那么寸土寸金,逛着跟迷宫似的,所以还算比较好扫楼。南油给笔者的感觉是野心不小,但先天不足,毕竟地理位置决定了他不可能有太大的发展,南山接近蛇口的南油,距离火车站是城市两端,虽然距离福永机场比较近,但毕竟火车站是服装批发市场的客源主体交通方式,所以物流和交通的不便也注定他难以有大量的客源。所以目前南油一些新兴的场子,档口费用只要4000多租金,可见整体上不会产生太大的效益。南油服装批发基地目前的发展趋势是批发加零售,附近的大量住宅区提供了一定的零售客源。

都知道华强北是电子一条街,在茂业后面,有个大棚市场叫嘉年,也是非常有名,主要做休闲外贸货,从头到脚,乱七八糟什么都有,整日人满为患,说要拆除好多年了,至今也只是改造了一下继续存活着,可见生意是不错。也有一些有渠道拿到好货的人在这里租地方

做批发,不过现在的货比前几年水多了,除了一些日用品小零碎有真正原单货以外,服装已经非常之少了,都是仿货和大路货的天下。现在已经基本转型为零售市场,东西不贵,买的人很多。嘉年附近的男人世界和女人世界也是批发的地方,不过都是低档货和大路货,不去也罢。

八卦岭一带也是服装工厂集散地,当然没有南油的规模,所以并没有开发成服装批发市场,不过有很多公司的看版间,也有一些有渠道的人在那里租地方搞批发,做什么的都有,女装,内衣,打包货,环境嘛,很破旧的工厂楼。

哦,对了,忘了老牌的东门商圈,那里有白马和新白马,不过鉴于深圳外贸服装批发货源给人的印象多数集中在超前,精品,所以一时半会忘了东门,就零售来说,东门是绝对的大头,打工一族周末会把这里挤得水泄不通,十几几十块的衣服到处都是,论潮流和时尚,东门也有中威,南塘这样的年轻的潮流场,但外贸服装批发嘛就没什么搞头了,这里有的,别的地方也都有,就更别说广州了,有广州白马何必去深圳白马呢,难道深圳交通比广州方便?

外贸市场 篇6

一、2009年7月份纺织品外贸景气指数明显下滑。

1 国际市场需求仍处于衰退之中?。今年以来,欧、美、日等主要出口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全面衰退,由于人民币汇率坚挺、各种原料价格持续波动等因素,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形势不容乐观。现阶段全球市场的整体需求仍未出现好转,对纺织服装的需求继续呈现疲软之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的预测,2009年世界贸易增长率将下降11%,此预测值较该组织年初的预测值(-2.8%)继续下调了8.2个百分点。其中发达国家进口贸易将下降12.1%,发展中国家进口贸易将下降8.8%。

2纺织服装国际市场消费需求没有转暖表现。纺织服装的国际市场需求仍处于衰退之中。以美国为例,据有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美国GAP等五大服装零售商销售情况惨淡。而欧盟、日本也受本国经济衰退影响,失业率上升、家庭支出缩减等均成为服装消费需求的抑制性因素,服装消费没有转暖表现。金融动荡导致的信贷紧缩影响了生产商、进口商和消费者正常的融资;初级产品价格暴跌导致一些资源出口国的出口下降,国际收支状况恶化,被迫减少进口;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本币汇率出现剧烈波动,扰乱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国际市场扭转颓势尚需时日。

3出口形势仍然严峻,出口环境日趋复杂。汇率、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等仍然是影响下半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主要因素。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增加了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

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等发达国家针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贸易保护开始抬头,行业出口面临的贸易环境更加严峻。虽然欧盟跟进中国内地纺织品进口情况的双边监测制度,已于去年底结束,但有成员国已提出要对中国内地产品进口数字保持警觉。目前,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市场依然高度依赖主要发达国家的格局没有转变,增加了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风险。毫无疑问,纺织行业目前的出口市场结构,对控制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大幅下滑,以及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谈判带来不少难度。

二、2009年7月份纺织品出口价格指数小幅推升。

1调整产品结构,创新经营模式。部分轻纺城纺织品公司顺势谋变,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创新经营模式,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更符合市场需求,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去年以来,纺织品客户市场出现微妙变化:早已落实的订单,由于客户对市场前景信心不足,中途减量;竞争对手屡屡降价,大众化产品议价权为客户掌握。通过市场调研后认为,只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拥有市场的议价权。部分轻纺城纺织品公司新产品不断得以研发,新的客户慢慢拓展,掌握了国际市场议价权和主动权,外贸价格指数逆势提升。

2提高产品附加值,要掌握独门绝技。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纺织品外贸价格曲线不断下探,绍兴县部分纺织印染公司却牢牢把握着市场主导权,对产品进行全面提价,比别的出口企业高出30%左右。绍兴县部分纺织印染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技改,花巨资引进国外先进数码印花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印花数码技术” 已成为应对金融危机,化“危”为“机”的“独门绝技”。该技术使印花不再受套色限制,产品品质完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的附加值明显提高。同时,创意设计已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的重要法宝,绍兴县部分纺企创意设计、原创花型已成为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有效举措。

义乌纺织外贸力拓内销市场 篇7

饰品制造业是义乌最大的产业之一。“现在的生意清淡多了,”经营饰品的余老板对记者说,2008年圣诞节之后,海外客商来得比圣诞节之前的确多了一些,但同比往年,却要下降许多。

来自福建莆田的叶老板则告诉记者,2005~2007年,她在这里经营的饰品生意都还不错,但到2008年,营业额却出现了急剧的下滑。“以前外国人是几件几件地要货(200打为一件),现在却只敢一两百打地要。”叶老板说。

“现在我们在加强内贸,避免单一依靠境外市场的风险。由于年末行情,最近生意还算可以。”指着店内几个内地客商,叶老板如是向记者介绍说。

梦娜袜业一位高层也表示,内销收入的攀升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公司弥补了欧美市场增速放缓所带来的市场不平衡。他表示,如果一开始就以相同的精力对待国内市场,可能应对危机的能力会更强。

经过一个冷清的早晨,到上午10点之后,带着翻译,或是熟练地摁着计算器的外国人逐渐多了起来,商贸城也迎来了更多活气。

“以前,不到9点钟,商贸城外面就会站满黑压压一片外国人,现在是看不到了。”出租车司机叶健对记者说,他以前一天的营业额可以达到700多元钱,现在连500块都很难达到了。

“义乌是跟国际市场接触最为紧密的一个城市,受到金融危机的波及,也在情理之中。”义乌市外宣办有关人士对记者说。

他表示,从人流量上来看,境外客商的确少了许多,但这并不能实质性地反映问题。比如不少客商在商贸城都有老关系,很多时候,只需一个电话或者一封邮件,便可完成交易。

上述人士同时指出,从全局的层面来看,义乌的情况还是比较稳定的,最有说服力的便是海关的最新统计:金华海关2008年共受理小商品进口报关单27.7万份,同比增长17.4%;监管小商品出口集装箱52.1万标箱,同比增长24%。小商品出口报关单、集装箱两项指标均创该关建关以来的历史新高。另据统计,2008年前11个月,价值6850万美元的义乌小商品通过“旅游购物品”贸易方式出口巴西,出口俄罗斯的小商品价值5138万美元,同比都有较大增幅。

外贸市场 篇8

关键词:成本约束,市场约束,外贸增长方式

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一方面,我国企业长期坚持的在国际市场上以低成本、低价格占有市场的“世界工厂”模式面临挑战;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产品的国际化,企业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针对中国的倾销、规避、安全等各种指控铺天盖地,中国产品、企业形象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我国外贸企业目前更是内忧外患。内、外部的双重压力已成为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严峻约束条件。因此,梳理外贸企业成长的约束机制,解析影响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影响因素具有极为重要的导向意义。

一、外贸企业的成本约束及机理分析

(一) 生产性成本约束及其机理分析

自2006年开始,全球通胀加剧,原材料和能源等价格全面上涨,给我国制造业带来了空前的危机。特别是纺织、服装、鞋帽等超过半数的中小型出口企业税后利润率集中在5%以内。据我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在有记录的44200家纺织厂中,只有1/3的企业赢利。虽然去年下半年以来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回落,但全球性金融危机致使主要欧美国家经济步入下行轨道,消费需求萎缩,对于企业则是更致命的打击。

另外,由于我国的水电费长期在低价区间运行,这也是保证“中国制造”以低价畅销全世界的重要支撑因素之一。这些资源性不可再生要素价格的低估甚至为零的定价体系,虽然能够保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但客观上必然促使企业充分利用社会的“低价资源”或“免费资源”,从而形成大肆浪费的局面。这种扭曲的价格体系与转变我国外贸发展方式的大背景极不协调。因此,从长期来看,这种局面不会长此以往,能源价格的国际接轨将是国家打造节约型社会的政策之选。这无疑会对我国产品的成本优势带来一定冲击。

(二) 人工性成本约束及其机理分析

劳动力价格低廉是近些年我国企业始终能够保持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决定性因素。从制造业雇员月平均工资水平看, 我国远远低于美国、法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相对一些发展中国家我们也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一些亚、非、拉国家地区相继实施对外开放政策,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国外厂商,其低廉的劳动力价格给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带来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已跟发达国家相差无几。这些现象充分说明短期内我国劳动力绝对价格优势仍然存在,但也是局部的、暂时的。从长期来看, 我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已受到冲击。随着生产技术发展和生活消费水平提高,工资报酬上升的空间还很大,比较优势进一步缩小。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劳动力比较优势在发展中国家的相互竞争中将会变的不明显。而且一味强调劳动力的低廉会使企业为规避风险而减少技术投入,造成资本劣质,产品附加值低,最终失去竞争力退出市场。

(三) 财务成本约束及其机理分析

1. 银行信贷收缩加大外贸企业融资难度。

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趋势,企业和个人都倾向于尽快结汇,银行外汇存款明显紧张,能用于外汇贷款的资金也变得紧张起来。有些银行早就停止了中长期外汇贷款,只维持供应短期贸易贷款。除了直接贷款受阻之外,出口企业常用的信用证、进出口押汇、打包贷款等也出现紧缩。以往很多外贸企业都会凭信用证向银行融资。通常能贷到信用证金额的70%~80%,但现在,一些银行已停止押汇融资,很多中小规模出口企业都得不到信用证融资,公司资金链骤然变得紧张。

2. 风险的加剧提高了外贸企业融资成本。

由于人民币不断升值,连银行也不愿意保留过多外汇承担汇兑损失风险。所以银行如果必须调配外汇资金,就得到同业市场上去拆借,而目前银行间拆借利率成本非常高,这也导致了企业 (外汇) 融资成本上升。

3. 放账时间延长进一步加剧了外贸企业的资金压力。

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国外买家给付货款开始拖延。很多都要求在货物到岸之后才付款。而货物从发出到到岸,至少也需一个月左右时间,再加上40-60天的生产周期,意味着企业约有3个月的资金空缺期。在这期间如果不能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将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

二、外贸企业的市场约束及机理分析

(一) 竞争性约束及其机理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国际市场竞争空前惨烈。我国出口企业普遍感到生存的空间正在被挤压,从前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的被蚕食,未来的发展之路也越来越迷茫。而导致这种局面的是因为一些长期以来困扰企业发展的痼疾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

1. 全球化导致竞争重心升级

长期以来,我国基本上是以劳动要素和资源禀赋差异形成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即凭借低劳动力成本带来的低价优势以及粗放型增长所带来的规模优势,中国的产品得以极强的价格优势迅速占领国际市场,中国的制造业也得到快速的发展。然而,从长期和动态的角度看,这种比较优势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的。正如本文所分析的外贸企业的成本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对外贸易发展模式受到了挑战。成本优势的丧失使很多企业失去了利润来源,无法找到参与国际竞争的着力点,破坏了大多数企业生存的根基。全球化背景下,竞争的重心已从单纯的成本层次上升到依托科技、信息创新和市场拓展的综合能力层次上。转变数量外延型外贸观念,构建利润效益型外贸意识,强化基于综合竞争力的外贸优势,是外贸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2. 竞争升级导致行业成功关键因素迁移

全球化环境下的竞争升级,导致行业成功关键因素发生迁移,由原来的成本变为依托科技、信息创新和强大的市场拓展能力而形成的综合竞争力。基于综合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要求企业苦练内功,消除短板。就当前情况看,强化创新能力培养、提升市场拓展能力已成为外贸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领域。

(1) 创新能力是企业成长的基本动力

创新能力是决定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法则决定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先倒下的是一些高污染、高能耗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的项目;而拥有自主品牌和创新实力的企业,则显示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但我国企业或是因为资金不足,或是意识偏差,或是能力有限等各方面因素导致企业创新能力普遍不足,大多数企业技术落后,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慢,什么赚钱,一拥而上。这种发展模式可能短时期内可以获得一定的生存空间,但也只能处于产业链低端,成为别人的“组装车间”、“加工基地”,获取低微的加工收入,其缺乏长期发展的动力,被市场淘汰是必然结局。

(2) 市场拓展能力是获取市场优势的保证

赢得市场拓展能力是外贸企业进入、获取和维持市场的基本保证。制定有效的市场战略,进行系统的营销布局,强化外贸市场调研,重视外贸市场的分析,进行持续的营销方式和手段创新,树立品牌意识,培育和提升品牌资产,加强客户资产的管理和维持等等方面,既是企业提升市场拓展能力的关键,也是当前外贸企业的短板。市场是企业命运的主宰者,是衡量企业生命力的裁判,市场的善变性和复杂性要求企业不间断的注入资源和精力投入。

3. 比较利益陷阱导致企业从根本上丧失竞争优势

我国大多数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基本都遵循了下列的演进过程:第一阶段通过国内充分的市场化,造就了一批大型的完全商业化运作的企业集团;第二阶段利用国内低廉的资源和劳动力,使得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迅速占领了相当的市场份额。而在这个阶段由于比较利益陷阱的存在,很多企业已深陷其中而不可自拔。而且我国的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可以说是大而不强,产品过多地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和部分发达国家市场上,不仅因为产品同质而引起了一定程度的国内企业间的相互竞争,而且易于受到进口国的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牵制。因此,在“中国制造”的列车进入国际市场全面竞争的第三阶段时,这些问题都将长期给我国出口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二) 壁垒性约束及其机理分析

据海关统计,我国2007年的贸易顺差额比2001年增长了11.6倍。外贸顺差增长过快, 加剧了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如欧盟及美国的贸易摩擦。针对中国产品的各种指控铺天盖地。反倾销、反补贴、技术性措施以及检验检疫措施、知识产权、通关程序等一个又一个贸易壁垒形成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效应对我国扩大出口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

1. 对华反倾销愈演愈烈。

1995年至2006年,全球对华反倾销案件总量为539起,居世界第一。2007年上半年中国仍是反倾销调查的最大受害者,在49起反倾销调查中,我国产品遭遇的反倾销调查为16起,居首位。同期,在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的57起案件中,涉及我国产品为22起,居全球首位。在这场竞争中,很多企业败下阵来,有的破产倒闭,有的惨淡经营,有的转战别国市场。有一些企业也在积极应诉,但这种案件耗时费力,费用极高,必然对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不利影响。

2. 技术性壁垒影响日渐突出。

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我国有31.4%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同程度的影响,比2005年增长6.3个百分点;全年出口贸易直接损失359.20亿美元,占同期出口额的3.71%,企业新增成本191.55亿美元。

综上所述,我国外贸企业一直以来实施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的超合理增长已探底,顺应宏观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重新审视传统发展模式,转变发展理念,找寻外贸企业新的发展路径,困境求解,以一种战略的高度进行基于竞争力的发展路径选择,是当前企业亟需解决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戴志伟, 宣国良.基于“大贸易”模式的我国大型外贸企业大平台构建路径研究[J].国际商务研究, 2005, (3) .

[2]周建平.外贸企业发展战略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学报, 2003, (1) .

[3]黄锡光.我国外贸结构性问题实证研究[J].国际商务研究, 2005, (1) .

[4]尹翔硕.中国外贸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M].山西: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2003.

[5]李桂子.谈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J].理论学习, 2006, (5) .

外贸市场 篇9

1 中国对外贸易市场状况

2005年以后, 中国对外贸易总量不断增加, 随着改革的深化, 经济结构不断进行着调整, 主要进出口合作国家 (地区) 也相应发生着小幅变化, 特别是经历了2007年的金融危机以后, 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具体数据如表1和表2所示。

单位:亿美元, %

笔者选择了2005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陆地区) 进出口贸易伙伴每年的10强国家进行数据分析。出现在表1中的国家本应是14个, 其中, 美国、中国香港等7个国家 (地区) 在这7年半的时间内一直是我国主要的出口最终目的国。而俄罗斯联邦、印度等7个国家 (地区) 只是在部分年份进入了中国出口最终目的国10强的数据表单, 故未列出。

观察美国、中国香港等前7个国家 (地区) 数据, 笔者这些数据呈现出相同的规律, 首先是总量的快速增长, 除去由于金融危机影响的2009年, 其他年份同比值都在增长, 其次, 在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之后的2009年, 除德国以外, 中国对其余6个国家 (地区) 的出口都下降到2006年到2007年的水平, 但是这种影响仅仅维持了一年, 2010年, 除韩国以外, 中国对其余6个国家 (地区) 的出口都超过了2008年的水平。分析这7个国家 (地区) 数据, 笔者注意到, 2010年至2012年, 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占主要贸易出口国出口总量的比例的平均值为32.80%, 而2005年至2009年的数据为34.05%, 也就是说, 金融危机后中国对美国出口平均下降了1.2个百分点, 变化比较明显;金融危机后, 中国香港的数据为26.66%, 而金融危机前, 中国香港的数据为24.62%, 也就是说, 金融危机后中国大陆对香港地区出口平均上升了2个百分点, 是所有主要贸易出口国中上升最为明显的一个;金融危机后, 日本的数据为14.53%, 而金融危机前, 中国香港的数据为15.71%, 也就是说, 金融危机后中国大陆对香港地区出口平均下降了1.2个百分点, 变化同样比较明显;其余4个国家, 金融危机前和金融危机后的数据变化均小于0.2个百分点, 从出口占比来看, 均无明显变化。

单位:亿美元, %

出现在表2中的国家一共也是14个, 其中, 日本、韩国等8个国家 (地区) 在这7年半的时间内一直是我国主要的进口原产国。而巴西、沙特等6个国家只是在部分年份进入了中国进口原产国10强的数据表单, 同样也未列出。

观察日本、韩国等前8个国家 (地区) 数据, 笔者这些数据呈现出的规律少有相同点, 这一点和出口状况大相径庭, 除去总量的快速增长以外, 不同国家在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后, 2009年这一特殊年份的数据有增有减。中国从日本、韩国的进口的总量下降到2006年到2007年的水平;大陆地区的复进口下降到2007年到2008年的水平;大陆从台湾省的进口贸易受到影响最大, 一直下降到2005年到2006年的水平;美国、德国的数据和大陆地区复进口状况类似, 下降到了2007年到2008年的水平;而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虽然同样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但是从数据上看, 不降反升, 保持了一贯的增长趋势。分析这8个国家 (地区) 数据, 笔者注意到, 2010年至2012年, 中国从日本的进口占主要贸易进口国出口总量的比例的平均值为20.17%, 而2005年至2009年的数据为22.65%, 也就是说, 金融危机后中国从日本的进口平均下降了2.5个百分点, 变化比较明显;金融危机后, 韩国的数据为16.78%, 而金融危机前, 中国香港的数据为17.40%, 也就是说, 金融危机后中国从韩国进口平均下降了0.6个百分点, 变化比较小;金融危机后, 中国台湾省的数据为13.17%, 而金融危机前, 台湾省的数据为16.29%, 也就是说, 金融危机后中国大陆从台湾省进口平均下降了3.1个百分点, 下降最为比较明显;其余4个国家或地区, 比较金融危机前后的数据, 笔者发现, 金融危机后中国进口的比重均有明显的提高, 提高量最少美国从数据上看也至少变化了1个百分点, 而提高量最高的澳大利亚足足提高了3.5个百分点。

2 金融危机前后我国贸易对象变化原因

从前文的分析中能得出, 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主要伙伴国集中在美国、亚洲 (特别是东南亚) 和欧盟, 表1和表2中除澳大利亚以外的所有上榜国家也全部来自于这些地区。

金融危机最早发生在美国, 美国经济也首当其冲的受到的冲击最大, 金融危机使得美国国民财富大幅缩水, 居民可支配收入明显下降, 从而大大减少了美国国民的当前消费。同时, 美元的不断贬值也使得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不再像以前一样明显, 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必然会出现小幅下降。基于相同的原因, 金融危机后美国向中国出口有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美国国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调整经济结构, 降低失业率。同时, 人民币的强势地位为中国的进口创造了更有力的条件, 各方因素的叠加使得金融危机后中国对美国的进口有了1个百分点的小幅上升。但是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 中美间贸易的变化并不大, 金融危机并不能改变中美这两个大国之间的经济合作。

中国和亚洲地区各个国家 (地区) 的双边贸易比较特殊, 并没有太多的相同之处。日本本身就是一个外向型经济体, 世界性金融危机对日本影响非常大, 整个日本经济出现明显下滑, 以至于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 中日贸易量都出现小幅下降, 近年来, 中日之间意识形态上的对立也加大了这种恶果。中国的对外贸易对临近国家的依赖性较高, 随着中日之间贸易量的下降, 其他的周边国家, 如韩国、我国的香港地区、台湾地区迅速替代了日本, 从而形成了中国和亚洲地区各个国家 (地区) 进出口贸易数据有增有减的状况。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降温后, 由于欧元不断升值, 人民币相对贬值, 也使得中国对欧盟市场出口的产品价格优势较之于危机以前更加明显, 进口需求较之于危机以前劣势进一步凸显。同时由于美国市场购买力的衰退和欧盟市场的逆势上扬, 使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平均来看有小幅上涨。这种情况一直出现到欧元区经济明显下滑, 整个欧元区需求下降, 欧盟各国处于自我保护的需要, 重新使得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才终止了中国对欧盟出口量的增长。但同时由于美国和欧盟之间的经济联系紧密, 金融危机的旋风在狠狠刮过欧盟各成员国后, 整个欧盟加大了对中国的出口力度, 也造就了中国从德国的进口在金融危机以后不仅没有下降, 而且还增长了1.5个百分点的状况。

3 应对金融危机前后我国贸易对象变化的政策建议

放眼未来, 中国同美国双边贸易仍然在我国贸易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金融危机前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比例也没有发生过大变化, 但也应该注意到目前按美国方面计算的中美贸易逆差已经达到上千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 美国势必设置更多的贸易壁垒, 阻碍双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只有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 促进产业升级, 进一步改善目前以初级劳动和能源密集型产品换技术的格局, 才能真正在和美国的贸易往来中争取到更大的话语权。

无论是金融危机以前还是现在, 中国对日本的出口或日本从中国的进口对双方都具有重大意义。较之于中美贸易, 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状况在金融危机以后有明显的恶化趋势, 长期以来日本市场的保护程度一直比较高, 虽然近些年这种状况有些改善, 但是市场开放的潜力仍然受到人为因素的压制, 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是一个长期的战略, 切不可因为日本是中国的邻国, 是中国周边最大的经济体而操之过急。另外, 笔者注意到, 中日之间的贸易对于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的贸易影响相对较大, 近年来中国和东盟建立一系列合作机制, 双边和多边贸易发展势头良好, 但切不可因此而忽略中日贸易的重要性。在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 东盟国家不具有对日本的完全替代性。对于亚洲各个国家 (地区) , 总体的思路应该是巩固东亚, 发展南亚, 贸易往来过程中注意重点突出, 切忌单纯的强调全面开花。

欧盟是一个让中国又爱又恨的地区联盟, 很早中国就认识到是欧盟是未来要积极拓展的市场, 但时至今日, 中国在欧盟市场上的地位远不如欧盟对中国的重要性。欧盟各国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较大, 各个主要经济体要么经济增长不稳定, 要么开放程度不高, 短时间内市场增长潜力有限, 特别是2007年在欧盟接纳东欧新成员后, 市场变得更加封闭, 所以我们目前还必须继续将欧盟看做中国未来有潜力的贸易伙伴。

参考文献

[1]2008年、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

[2]孟东梅.中国贸易市场世界扩张以及地区贸易关系演化[J].商业时代, 2008, (17) .

外贸市场 篇10

一、主要新兴经济体的经济与贸易总体现状与趋势

(一) 经济运行现状与趋势

进入2014以后, 世界经济环境持续改善, 发达国家经济形势进一步向好, 新兴经济体经济企稳趋势明显, 但全球经济仍然处于调整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 2014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达到3.6%。其中, 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2.2%, 美国经济增速将回升至2.8%;欧元区将触底回升, 增长率达1.2%;日本也会有1.4%的增长。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增长4.9%, 明显好于发达经济体见表1。

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资料整理

(二) 贸易运行现状与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统计数据显示, 2013年世界货物贸易量增长2.1%, 较上年的2.3%进一步放缓。其中, 发达国家出口增长1.5%, 进口下降0.2%;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3.3%, 进口增长4.4%。2013年我国与金砖国家双边贸易统计见表2。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商务部公布资料整理

2014年, 全球贸易有望好于上年。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加速, 工业生产趋于回升, 将带动进口需求回归增长;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成效初步显现, 经济缓中趋稳, 也将对进出口起到支撑作用。WTO预计, 2014年全球贸易量增长4.7%, 增速比2013年提高一倍多, 但仍低于过去20年5.3%的平均增速。其中, 发达经济体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3.6%和3.4%, 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6.4%和6.3%。可见, 新兴市场的贸易增长趋势明显好于发达经济体。

二、我国外贸企业在新兴市场面临的主要风险

虽然新兴经济体在总体经济与外贸的增长率上要明显高于发达国家, 但是2013年下半年以来, 为应对资本外流和通货膨胀, 多个新兴经济体采取提高利率、紧缩财政等措施, 2014年以来, 印度、巴西、南非等国金融形势趋于改善, 汇市、股市基本稳定甚至小幅回升, 通胀压力开始减轻。但不少新兴经济体宏观政策收紧和经济结构性矛盾叠加, 经济仍存在较大下行压力。我国外贸企业在与这些新兴经济体开展贸易时, 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一) 国家风险

根据中国信用保险的分类, 国家风险可以分为9级, 分别用1-9表示, 9级是最高风险水平。1至4以欧美国家为主, 风险水平较低, 占所有国家的25%。第9级国家或地区占5%。5-8类的中等风险国家占70%左右, 以地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东欧等地区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为主。

近几年来, 在发达国家财政仍处于困难境地的同时, 部分新兴经济体财政状况恶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 2014年新兴经济体政府债务率仍处于33.7%的较低水平, 但财政赤字率达到2.5%, 创2011年以来新高。金砖国家中, 印度、南非、巴西财政赤字率分别达到7.2%、4.4%和3.3%, 均超过3%的警戒线 (见表3) 。在经济下滑的情况下, 新兴市场经济体对外偿债能力有所下降, 可能通过汇率变动化解危机, 也有可能实行更为严格的外汇管制。外汇制度不连续使我国外贸企业暴露在巨大的风险中。

单位:%

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财政监测报告》, 2014年4月。

地缘政治危机也加剧经济危机, 乌克兰问题对俄罗斯经济有显著的影响。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经贸合作不确定性将显著增加, 油气贸易也可能受到冲击, 对双方经济增长都会带来不利影响。我国周边国家也存在不稳定因素, 泰国政局持续动荡, 朝韩关系依旧紧张。此外, 2014年内多个新兴大国将举行大选, 政府更迭可能导致宏观经济政策发生调整, 加剧市场波动。

(二) 法律风险

在全球经济低速增长、失业率总体偏高的情况下, 一些国家为了维护本国产业的市场份额, 仍在实行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不仅发达国家层层设置贸易壁垒, 一些发展中国家也频频出台新的贸易限制措施, 我国是近年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2013年, 我国共遭遇19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92起贸易救济调查, 比2012年增长了18%, 其中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发起的案件约占2/3。

总体来说, 新兴经济体的关税水平不低, 而且政策的持续性较差, 产业的倾向性较强。2013年, 一些新兴经济体调整了贸易管理的政策。例如, 俄罗斯在农产品、鱼及鱼类制品、运输设备、纺织服装等领域仍然保留了显著的关税高峰, 并对禽肉、猪肉和牛肉等产品实施关税配额管理, 对我国部分优势产品对俄出口构成不利影响;对木材出口保留出口关税;修订了相应国内法, 对进口汽车征收的回收费将同样适用于俄罗斯国产汽车。又如, 南非取消进口沥青退税制, 采取进口许可证制;限制含铁及不含铁废旧金属的出口;公布知识产权法修正法;公布有关电气通讯设备型式认证和标签要求的框架指南;规定几类特定货物的外包装上必须带有指定内容的贸易标签;对有关电子电气设备强制性规范进行修订。

(三) 经营风险

我国出口的商品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技术含量低, 缺乏竞争力。大多数外贸企业规模小, 根本没有内控机制, 缺乏风险管理的意识。建立全面信用风险管理的企业凤毛麟角。与此对应的是, 新兴市场的客户良莠不齐, 规模各异, 我国企业对其资信基本不了解。大多数企业对客户风险缺少评估和预测, 交易中往往凭主观感觉做决策, 缺乏必要技术手段和操作规程。一旦客户破产, 就意味着提供信用的企业损失全部或者大部分的赊销款。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不少来自于新兴市场的企业资金链存在断裂的风险, 如果对这些风险不加以管控, 后果将十分严重。例如, 浙江某一企业的巴西客户由于汇率的波动, 宁愿损失订金也不愿意按合同接收货物, 致使企业遭受400多万美元的损失。

(四) 结算风险

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决定了外贸企业对客户提供赊销的结算方式, 其中潜藏着巨大的坏账风险。金融危机以来, 大量的新兴经济体企业财务风险积聚, 企业经营困难, 甚至出现资不抵债的破产状况。另外, 由于新兴经济体不完善的金融市场与外部开放性, 极易受到外来力量的冲击, 导致国家不得不实施外汇管制, 汇率变动频繁, 也影响这些国家企业的对外支付能力, 从而诱发买卖纠纷。实践中, 这类案例屡见不鲜。

总之, 来自于新兴市场的需求对我国企业减少对传统市场的依赖, 分散风险, 减少金融危机的影响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新兴市场经济体自身存在的诸多经济结构问题, 使其极易受到外部影响, 贸易政策表现出重大的不确定性。我国外贸企业必须对此有充分的认识, 并且努力设法规避这些风险, 从建立内部风险管理机制着手, 在分享新兴市场盛宴的同时, 保护好自身利益。

参考文献

[1]王自立, 等.中国贸易安全报告[M].北京:红旗出版社, 2009-02

[2]毕夫.新兴市场的贸易保护与中国对策[J].中国对外贸易, 2009 (3)

外贸市场 篇11

调查方法及样本说明

2014年中国外贸服务市场调查于2014年5月开始至2014年8月20日结束,通过在进出口经理人杂志夹寄问卷;电子邮件方式邀请全国各地的外贸企业读者;调查问卷链接到杂志官网www.tradetree.cn;与合作伙伴科法斯(中国)、中国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等联合调查的形式展开。进出口经理人杂志已经连续9年调查并发布“中国外贸服务市场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针对的是出口企业,共计回收有效问卷1308份。被调查企业全部从事出口,包括制造商和贸易商。从被调查企业的性质看,民营股份制企业占49%,私营企业占16%,外商独资企业占11%,国有企业占10%,中外合资企业占9%,其他占5%,见图1。总体来看,这也反映出民营企业仍然是外贸出口的主力军。

与往年调查不同的是,本次调查增加了外贸服务需求增长最快的两个领域——展览和检测认证领域的细分调查。

从被调查企业的规模来看,5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占比最高,达35%;10人以下企业占比最少,为7%,见图2。11~20人企业占8%,21~50人企业占12%,51~100人企业占17%,101~500人企业占21%。

从被调查企业年度出口额来看,大型外贸企业(年出口额在2000万美元以上企业)所占比例最高,为22%,见图3。此外依次是500万~1000万(含)美元,占20%;1000万~2000万(含)美元,占18%;100万美元以下,占15%;200万~500万(含)美元,占13%;100万~200万(含)美元,占12%。

从被调查企业所在行业的分布来看,28%的企业所处机电行业,18%为轻工行业企业,15%为五矿化工行业企业,11%为纺织服装行业企业,9%为食品土畜行业企业,4%为医保行业企业,其他为15%,见图4。

企业最需要的外贸服务

调查显示,目前出口企业最需要的外贸服务仍然是电子商务,占17.1%;其次是买方资信调查,占16.3%。企业对认证和展览的需求比上一年有所提升,均占比14.3%,而上一年这两个需求排在第6和第7位。排在之后的是金融、信息咨询、物流、保险、法律和其他,选择比例分别是11.6%、8.9% 、6.2%、5.8%、5%和0.4%。买方资信调查连续几年位列第2位。由于欧美经济尚未完全复苏,新兴市场汇率波动,海外买家的支付能力和意愿下降,出口收汇风险逐渐加大,在高风险时期,借助对国外买家的资信调查,出口企业可以避免损失。

企业最关注服务质量

被调查企业选择外贸服务商的重点考虑因素是服务质量、价格和信誉,选择比例为31.5%、28.4%和26.6%,见图6。这个结果和上年的调查基本一致,可见外贸服务企业仍然需要求用高质量的服务,合理的价格和诚信的服务来打动消费者。调查显示,41%的出口企业当年外贸服务支出占出口总额的1%-5%,28%的企业投入5%-10%,21%的企业会投入10%-20%,见图7。

企业最信赖的展览主办机构

在2014年的调查中,励展博览集团仍然蝉联最受企业信赖的展览主办机构榜首,选择比例为18.6%,见图8。前五位的展览公司位次发生了变化。法兰克福的排名提升了两位,由上次调查的第4名,升至第2名。香港贸发局则下降一位,由上年的第2名,变为今年的第3名。而汉诺威米兰则超过环球资源排在第4位。环球资源下降两位,由上年的第3名,变为今年的第5名。但是企业选择的比例进一步集中,前五位展览主办机构占企业选择的77.4%,而上年这一比例为73.2%。

企业最信赖的展览代理机构

中展海外以23.6%的选择比例高居榜首,比上年提升了5.1个百分比,进一步拉开与第2名的比例。虽然前五名的企业与上年一致,但是位次发生了变化,机电商会提升1位,位列第2,选择比例为17.4%;电子信息贸促会下降1位,位列第3,选择比例为16.2%;机械贸促会由上年的第5变为今年的第4名,选择比例为7.7%;中展环球位列第5位,选择比例为7.3%,见图9。

调查显示,一批民营公司以其优质便捷的服务也得到外贸企业的认可。此外,外贸企业,尤其是江浙地区的企业,则表示跟地方展团的较多。

企业最信赖的展览搭建机构

调查显示,最受企业信赖的展览搭建机构是长城,选择比例为26.8%;远大紧随其后,选择比例为23.6%,见图10。这两家搭建公司也是众多知名海外展的中国展团搭建方。而宽创作为外系展览公司排在第3位,选择比例为15.7%,他们的优势在于在众多海外会展城市有工厂和仓库,可以提供从策划、设计到搭建到的一站式服务。

一些跟团企业选择的是9平方米的标摊参展,并不关心是谁来做展位搭建,表示对此项调查不了解;而一些大企业则非常注重品牌,选择海外搭建公司进行特装;还有一些大型集团企业,甚至有自己的参展设计和搭建团队。在我刊进行的外贸企业生存调查显示,参加展览仍然是企业开拓市场的主要方式,而好的展位搭建和布置,会最大限度地展示产品品质,提升公司实力,从而促进业务交往,国内企业可借助专业的展台搭建公司为自己的形象添砖加瓦。

nlc202309041251

企业最信赖的展览物流机构

展览品物流相对于普通出口运输对货代的要求相对较高,必须保证货物准时且完好无损的到达,有时候还需要回运展品。因此,选择有操作经验,诚实可信的运输机构非常必要。调查显示,最受外贸企业心里的展览物流机构前五位分别是,汇展、保昌、巴伐利亚、泰德胜和优泰,选择比例分别为24%、17.1%、13%、11.6%和10.3%。

选择海外展览根据计划开拓市场

在2014年的调查中,我们对展览领域进行了细分的调查。调查显示,企业选择海外展览的依据依次是,公司计划开拓的市场、展览补贴、参展费用、欧盟成熟展览、新兴市场和其他,见图12。由此可见,企业参展都有很强的目的性,而且把参加展览作为拓展海外市场的主要途径。在企业每年参展数量的调查中,得出企业每年平均参加展览3.1个的结论。对于展后行程安排。40%的被调查企业会根据展团来安排展览后期行程;37%的企业表示会自行安排,而利用展后时间拜访客户;17%的企业则表示不安排展会行程,因为参展后是最佳跟进时机;6%的企业有展后高端定制的行程需求,见图13。

外贸企业最信赖的检测认证机构

从统计数据来看,相比上年,今年榜单在保持总体排名相对稳定的情形下,2~8名的追赶更显迅猛。得益于多元化综合服务的发展,以及2014年上半年全球高达7次的行业项目收购,在品牌信赖度上,SGS仍然占据这份榜单的首位,见图14。但其与本次榜单排名第2的法国检测认证巨头BV和排名第3的Intertek天祥集团之间的差距只有5个百分点,而去年这一差距还在10个百分点左右。上半年,榜单前5位的检测认证机构全球业务增长都在5%左右,尤其是亚太区业务(以大中华区业务为主)的增长更显强劲,这也凸显了目前这一行业的广阔前景和竞争激烈。

榜单中,增长最为明显的莫过于德国莱茵T?V集团和深圳的华测检测。德国莱茵T?V集团2014上半年在全球市场通过5个行业并购进一步强化了其全球化网络布局,加上其在大中华区市场的不断发力使其在行业品牌信赖度方面,比去年提升了2个位次。本土品牌深圳华测一直是国内检测认证行业的佼佼者,国内检测认证市场的放开,对民营资本尤其是处于行业领先的民营资本更是个利好,加快了他们发展的步伐,其在品牌信赖度上由上年的第11位上升至2014年的第8位。

选择检测认证机构依据采购商要求

调查显示,在选择检测认证机构的主要依据上,目前对于国内外贸企业来说,采购商的要求和检测认证机构的品牌知名度在选择原因中占了主要部分,两者总共占比达61%,价格因素和服务态度紧随其次,占比分别是22%和14%,见图15。由此可见,抛开不可控因素,提高品牌知名度仍然是检测认证机构今后努力的主要方向。

在外贸企业看来,检测认证机构目前首先要提升的地方是服务的性价比,选择占比达31%,见图16。这与国内目前整体制造业产业进程是相符的。成本压力仍然巨大,产业转型迫在眉睫,需要外贸企业和服务企业共同发力。其次,外贸企业把关注点放在了服务效率、服务态度,以及服务的专业度方面,占比分别是29%、18%和17%。

在调查中,有48%的外贸企业表示,他们2014年在检测认证服务需求方面的投入和上一年度是持平的,40%的企业认为,他们将增加在检测认证服务方面的预算,只有12%的企业选择他们会相对下调在这一领域的服务投入,见图17。

企业最信赖的中资金融机构

央行发布了贯彻落实稳外贸“国十六条”的指导意见,提出了11条稳外贸细则,覆盖了融资、汇率、征信体系建设、资金结算等诸多领域。已经有企业尝到了出口信贷融资、出口信用保险带来的好处。调查显示,中国银行是企业最信赖的中资金融机构,见图18。政策性中国出口信保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位列第二和第三位。一批民营银行也成为后起之秀,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最受外贸企业信赖的外资金融机构

汇丰银行以其强大的世界金融服务网络,得到外贸企业的认可,蝉联最受信赖的外资金融机构榜首。渣打银行则比上年上升一位,排在第2位,选择比例为19.4%。第3名是花旗银行,选择比例为17.6%,见图19。最近一年,人民币的国际化带来了新业务模式的出现,不仅对企业是利好,同样也带给银行诸多提供金融服务的机会。

最受外贸企业信赖的集装箱班轮公司

上半年全球航运市场需求不足,运力供大于求,造成航运市场持续低迷、运价低位运行,受此影响,马士基调整并取消了部分中国航线;此外P3被中国商务部否决,受此不利影响,中远超过马士基位列外贸企业最信赖的集装箱班轮公司排行第一名,选择比例为32.5%。马士基则下降一个位次,位列第二位,选择比例为22.8%,见图20。

最受外贸企业信赖的航空公司

在外贸企业最信赖的航空公司中,国航继续独占鳌头,以其国内众多城市为枢纽的强大均衡的全球航线网络,深受外贸企业的信赖,选择比例达30.4%,比上年又提升了3.7个百分点。紧随其后的是汉莎航空和南方航空,选择比例为20.8%和18.8%,见图21。

最受外贸企业信赖的快递公司

DHL以高达38.5%的选择比例,蝉联外贸企业最信赖的快递公司首位,见图22。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榜单中,顺丰杀进前三甲,以24%的选择比例位列第二位,作为民营快递里毫无疑问的领头羊,目前的顺丰已拥有近30万名员工和近万个海内外营业网点,逐渐受到了外贸企业的认可。

外贸服务任重道远

世界经济危机的阴霾还未消散,世界经济格局面临着深度的调整和变革,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外贸企业面临的形势仍然错综复杂。面对新挑战,在响应国家构建服务贸易促进体系的基础上,外贸服务企业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效能,强化服务,来支撑我国外贸发展。

(执笔:李璐)

外贸市场 篇12

然而在外贸出口一片繁荣的景象后面一个经济毒瘤也随着产生、扩散——外贸诈骗。2001年在义乌仅有一起外贸诈骗案件, 在2004年这个数字增加到了12起, 而到了2009年更是发生了327起诈骗案件, 涉及外贸公司109家, 而受害的经营户则多达3000余家。诈骗分子的作案方式并不复杂, 主要是利用盛行的赊货经营方式进行诈骗, 很少有涉及海运提单、信用证的诈骗行为。他们使用假身份租房子成立公司, 然后通过及时付款的形式进行少量、多次的采购, 一旦获得经营户的信任后便以赊货方式进行大批采购, 最后在付款期限来临前运走货物。

外贸诈骗案件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一方面涉案金额普遍较大受害者众多, 如2006年诈骗分子莫荣勇便骗走了价值2700万元的35个货柜的货物, 使141名市场经营户成为受害者。另一方面由于同国外的司法互助较少, 骗子通常一旦出逃成功, 追讨工作便变得非常困难。在有的案件中尽管当事人报案及时, 虽经警方艰苦努力也只有部分的货款和货物得以追回。据不完全统计在最近几年外贸诈骗案每年涉案金额多达上亿元, 受害者数以百计。外贸诈骗不但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也阻碍了外贸行业的健康发展。为什么在商场上摸爬滚打过多年商战经验丰富, 以精明而著称的经营户怎么屡屡受骗成为了受害者?怎样才能更好地应对防不胜防的外贸诈骗?

1 外贸诈骗产生的原因

1.1 赊账经营行为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义乌小商品的生产技术简单, 生产企业众多, 因而产品附加值普遍很低, 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同一款产品在市场上会有上百家经营户在销售, 价格竞争非常激烈, 造成了小商品批发利润非常低:五金产品的利润不超过3%, 绝大部分商品的毛利低于10%。随着原材料价格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 经营户本已微薄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地被压缩了。

由于竞争方式单一, 优惠的支付方式便成了拉客户的重要手段。目前经营户普遍采用免定金或者交少量定金即发货的赊货经营方式, 付款期限在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后。这不但给经营户资金运转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而且给外贸诈骗以滋生的土壤。不法分子便充分利用经营户担心失去商机的心理, 通过赊货拐走货物进行诈骗。

1.2 外贸公司准入门槛过低, 外贸管理难度大

在义乌成立外贸公司成本低廉:只需要租个房间, 购买简单的办公家俱, 添置两台旧电脑, 招聘几个业务员就可以去做外贸了。因此大量的境内外人员纷纷涉足外贸行业, 据不完全统计现有常驻外商五千余人, 形形色色的外贸公司更是达上千家。这其中真正持有《营业执照》和《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的合法外贸公司占少数, 其它都是非法外贸公司。

这些所谓的外贸公司办公场地条件简陋, 其经济实力、信誉度甚至真实身份都难以了解, 一旦产生贸易纠纷或者诈骗货物成功则立即关门逃之夭夭。由于它们数量众多, 流动性很大, 成立变更速度快加上缺乏针对个体外商从事进出口活动的法律法规, 相关部门很难有效地实施监管和处理相关的经济纠纷。此外诈骗分子作案方式狡猾, 脱逃容易, 所以有关方面在处置诈骗案件时搜集证据困难, 不易立案。因此许多犯罪分子就钻这个监管漏洞大肆从事诈骗活动, 据统计大多数的欺诈案件均系非法外贸公司所为。

1.3 经营户风险意识不足, 防范意识薄弱

新闻媒体对外贸诈骗案件时有报道, 但许多经营户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市场那么大, 自己不会成为少数的倒霉者。在同外贸公司做生意的时候他们很少去找工商局等机构去了解贸易对象的实际情况, 他们一厢情愿地认为别人都在送货, 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由于法律意识缺乏, 同时也是怕麻烦, 大多数经营户仅持有一张出货单作为交易依据, 很少同外贸公司的法人签署正规的合同。在想赢得订单的盲目心理支配下, 经营户很容易出现判断失误, 使交易风险变得很大。一旦成为了诈骗的牺牲者时, 他们就难以提供有力的法律证据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尽管骗子的伎俩并不高明, 但是每年还是有不少经营户重蹈覆辙, 成为新的受害者。

综上所述, 赊货经营的长期存在, 外贸公司监管难度大再加上经营户防范意识薄弱使得诈骗案件屡屡发生。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应对外贸诈骗呢?

2 防范外贸诈骗的对策

2.1 充分利用外贸平台, 减少交易风险

为了更有效地打击外贸诈骗犯罪, 2009年义乌市公安局经侦大队与中国小商品城集团共同开发了“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经济案件预警及贸易信息采集系统”。经营户可在该平台上举报交易反常的外贸公司, 警方则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集中公安、工商等各方面力量进行协同作战。该平台已在打击外贸诈骗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作用:在第一年的使用中, 有关方面发布了近百条预警信息, 阻止了上百起的诈骗案件的发生, 并挽回了3500余万元的经济损失, 使诈骗案发生率下降了近一半。

经过媒体的大力宣传, 外贸平台已经为广大经营户所熟知。但能够定期登录平台进行信息浏览或者进行外贸业务内容填报的经营户目前仍属少数。在不少涉及大量受害者的诈骗案件中, 经常仅有寥寥几个人在预警平台上填报过质疑信息———许多经营户抱着这样的想法“反正会有人去填报, 自己就没有去填了”。如果市场上的6万多家商户都能够充分利用预警平台, 经常登录查看预警信息, 及时填写信息反映异常交易情况, 则不但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风险, 还能够形成一道防诈骗的信息长城。

2.2 调整自身心态, 提高业务素质

义乌商人笃信“薄利多销”的生意法则, 不放过任何可以赚钱的机会。这种看重眼前利益的心态导致许多经营户有“要想赚钱, 不被骗生意做不大”的观念, 从而使他们在交易时不会充分考虑到风险因素。有不少受害者就发生过多年的辛苦被一次诈骗而付诸东流的悲剧。因此经营户在做生意时千万不能够抱着侥幸心理, 应当尽量同正规外贸公司发生业务, 没有把握的生意宁可不做。

此外经营户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基本不懂外语, 他们一直以来主要依靠业务人脉和自己的经验从事贸易。义乌市场在很长时间里主要以模式简单的国内贸易为主, 因而经营户普遍未受到成熟商业氛围的熏陶。他们不了解规范的外贸业务准则, 法律意识淡薄, 风险意识不足, 自然就容易成为外贸诈骗的受害者。因此经营户应该积极地去学习外语、相关的合同知识以及外经贸知识, 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2.3 交易需小心谨慎, 尽量规避风险

1) 在达成业务前应当充分了解对方, 尽量选择正规外贸公司做生意。对于第一次做生意的外贸公司应及时登录预警平台获取该公司情况并填报交易信息。此外要了解外贸公司老板的真实身份, 实地查看其办公场地和仓储位置, 向房东以及仓库所有方了解情况。经营户还可以向工商局等部门查询该公司是否有营业执照, 是否具有从事外贸行业的资质, 它的信用记录以及资金实力等情况。

2) 在付款方式上应采取百分之三十定金原则。对于不了解的或者是第一次做业务的外贸公司最好坚持用现金交易。如与对方有过业务往来也需要坚持预付30%定金, 因为如外贸公司诚心做生意, 他们不会拒绝支付这笔以后迟早要付的费用。如对方系诈骗分子, 定金将大大增加其诈骗成本, 并使其在抛售货物时无利可图。此外赊货的额度应该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 万一发生货款无法收回的情况也不至于受冲击太大。

3) 交易时不要怕麻烦, 要签署规范的合同。目前相当多的经营户同外贸公司发生业务时仅出具一张出货单作为交易凭据, 如一旦发生业务纠纷他们就很难凭出货单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因此宜采用工商部门专门根据义乌市场情况制定的《中国小商品城商品买卖合同》, 在发生纠纷时它就可以作为法律依据。如有特殊情况应当咨询律师以避免落入条款陷阱。

2.4 投保贸易信用保险, 降低收款风险

目前经营户很少使用诸如信用证等国际通行的支付方式, 原因是相关手续麻烦且费用较高。为了保住本已微薄的利润, 他们更愿意选择现款交易。针对义乌市场的特点, 2007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给经营户们量身定做了“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贸易信用保险”这一不以盈利为目的政策性保险产品。该保险除了有收款风险保障机制外还包括了信用风险管理咨询服务, 后者可使经营户核实买家信息, 过滤存在风险买家。如经营户在交易时碰到订单数额大, 对买家不了解的情况, 只需支付1%左右的保费购买这一保险即可化解收款风险。

在赊销经营方式尚无法取代的今天, 上述措施可以有效地帮助经营户降低外贸诈骗风险。从长远来看经营户应该更多地在产品开发上下功夫, 提高产品附加值, 以摆脱赊货交易的经营方式, 这样才能够在根本上避免成为外贸诈骗的牺牲品。

摘要:随着义乌外贸出口的高速发展, 不法分子利用盛行的赊货经营实施了大量的外贸诈骗案件。本文对诈骗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从义乌市场的特点出发就经营户该如何应对诈骗提出了防范策略。

关键词:义乌市场经营户,外贸诈骗,防范方法

参考文献

[1]曹晶晶.义乌市场经营户如何防范外贸诈骗[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1) .

[2]楼玉华.义乌小商品市场低价竞争的隐患与对策分析[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6 (4)

[3]王文正.外贸公司骗货为何屡屡得手[J].浙商, 2010 (21) .

[4]陈彬峰.老板“躲猫猫”经营户心慌慌[N].金华晚报, 2011-01-19.

【外贸市场】推荐阅读:

中小外贸07-15

外贸05-11

中职外贸05-21

外贸危机06-01

外贸实务06-22

外贸影响06-24

山东外贸07-01

外贸出口07-02

外贸员工07-22

高职外贸08-03

上一篇:狠心下一篇:节奏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