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学与教研究(精选7篇)
远程教育学与教研究 篇1
摘要:近年来, 虽然中国政府在教育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但是城乡教育资源的巨大差距仍然存在, 考虑到城市和乡镇不同的教育资源现状, 为了使城乡远程教育能够高效地进行, 笔者建议在城乡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远程教育模式。通过分析论证, 笔者提出了网络式和节点式模型, 希望这个结论能为远程教育研究者和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城市,乡镇,远程教育,模型
一中国的教育现状
近年来, 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 这使得中国政府有能力在教育领域增加投入, 例如:增加教学设施, 提高教师生活待遇, 建立遍布全国的远程教育体系等。统计数据显示, 2010年末, 中国的GDP达到了6万亿美元, 排名仅次于美国, 位列世界第二位, 同时, GDP中3%的部分投入到了教育领域, 巨大的教育投入使得中国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例如:2010年末, 小学毛入学率达到了99.5%, 初、高中毛入学率分别为99%和79.2%,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5%。但是在这些成就的背后, 我们看到, 城乡教育资源的配置状况仍然存在失衡现象。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源于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 特别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呈现出城乡二元发展结构, 这不同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城乡基本统一的发展结构模式。在中国, 城市拥有大部分的政府机关、工厂和社会设施等资源, 它注定成为某特定区域的经济和信息中心, 向外辐射。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 人们更愿意向城市迁移。充足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支持, 保证了城市丰富的教育资源, 即拥有更多的教学设施资源和充足的教师资源。与之相反, 乡镇大多处于交通不便的贫瘠之地, 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难的生活条件迫使人们向城市流动, 从而使得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更加恶劣, 当地的教育资源自然捉襟见肘。
二中国的远程教育及其现状
远程教育的定义: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运用各种信息传送方式和现代控制技术, 来克服教师和学生因为地域限制的原因, 而不能同时进行教学活动的问题。借助于现代科技, 如电视、广播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 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地在家里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 而不用受传统学校教育方式固定时间和固定地点的限制, 远程教育可以延生到传统教育所不能覆盖的地方。
中国是最适合开展远程教育的国家之一, 因为我们的祖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 大半的国土都是边远和贫瘠的乡镇, 这些地方缺乏基本教育资源, 例如教室和教师, 这些未能被传统教育所覆盖的空白区域最适合开展远程教育, 但由于国家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原因, 我国远程教育的起步时间较晚, 基本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的。
中国政府一直对远程教育系统的建设非常重视, 并把远程教育系统的建设提到和传统教育系统建设同样的高度来进行统筹安排, 考虑到国情特点和教育资源的分配特点, 我国政府提出的教育目标之一是:在拥有丰富教育资源的城市地区, 学生在传统教育方式下完成从小学到大学阶段的教育;而在缺乏教育资源的乡镇, 学生在传统教育方式下完成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育, 更高级阶段的教育需要借助远程教育系统来完成。传统教育方式和远程教育方式同时并存, 这是由乡镇教育资源不足、特别是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现状决定的。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远程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 采用了几种不同的技术:第一代是以通信技术为基础的函授教育, 主要是采用邮政通信技术;第二代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广播电视教育, 我国的这一远程教育方式和中央电视大学在世界上享有盛名;20世纪90年代, 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产生了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 以电子学习和在线学习方式为标志的第三代现代远程教育。
三适合中国社会现状的远程教育模型
传统的教育方式, 需要教学楼、教室等硬件条件的支持, 与之相比, 远程教育方式, 可以在没有教室等硬件条件支持的情况下开展, 但是需要广播通信设施等社会资源的支持, 如电视广播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支持。在现代信息社会, 基础的广播通信网络已基本覆盖边远乡镇, 这对开展远程教育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条件。
现代信息社会各种高新技术层出不穷, 借助于先进的电视广播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 远程教育能实现的功能更多, 提供的内容更加丰富, 远程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充当了更加重要的角色, 不仅仅只是作为传统教育的补充。笔者认为, 远程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在人们之间传播知识、技术和信息;远程教育更深一步的功能是为人们提供一个交换信息和交流思想的平台。针对中国城市和乡镇在教育资源方面的现状和不同, 远程教育在各自地域所完成的任务和达到的目标应该有所区别, 这些区别导致了在城市和乡镇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远程教育模型。
城市集中了很多的教育资源, 比如从小学阶段到大学阶段的各级学校, 各类教学设施, 以及众多优秀的教师。人们可以非常方便地从课堂和讲座中获得所需要的知识、技术和信息。在城市, 如何传播知识、技术和信息已经不是应该考虑的问题。此外, 城市设有很多大学和科研机构, 众多的大学生和科研人员拥有宽广包容的胸怀、活跃的思想以及创新性的行为, 他们都是信息的传递者, 他们使各种信息和思想能够在城市中融合、发展, 使所在城市成为某特定区域的信息资源中心, 并辐射到周围的乡镇。最后, 城市拥有完善的通信基础设施、电视广播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 这为开展全方位的远程教育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良好的运行环境。
我们可以看到, 在城市开展远程教育, 所要达到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播知识、技术和信息, 更应该是为人们提供一个交换信息和交流思想的平台。根据这个思路, 笔者认为, 在城市开展远程教育的模式可以采用网络式模型。
根据图1所示, 每个节点为基本单元, 他们之间不但两两相连, 而且每个节点都与中心相连。如果把这个模型看做一个信息通信系统, 每个节点不但可以接受来自中心的信息, 节点之间还可以互相通信。如果把这个模型运用到远程教育系统中, 每个节点代表大学或学院, 那么它们不但可以接收到来自中心的信息, 同时, 两两学校之间还可以互相交流并分享信息。笔者认为, 若城市远程教育系统采用该模型, 便可以完成远程教育的基本功能和深层次功能。
然而在中国远离城市的、边远的乡镇地区, 缺乏包括教学设施和教师在内的基本教育资源, 这些地区大都是传统教育方式所不能覆盖的地方, 这里的很多人只能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来获得知识、技术和信息。同时, 乡镇作为信息流通的最后一个环节, 也不具备像城市那样的信息交流特性, 在这种情况下, 远程教育系统仅仅只是传播知识、技术和信息, 远程教育作为传统教育的延深, 所扮演的角色与传统教育一样。因此, 笔者认为乡镇开展远程教育仅需要完成基本和单一的功能, 这个目标决定了乡镇开展远程教育的模式可以采用节点式模型。
根据图2所示, 每个节点单元只是与中心节点相连。如果把这个模型看做一个信息通信系统, 每个节点单元只能访问中心节点, 接收中心发出的信息, 而节点之间不能相互通信。如果把这个模型运用到远程教育系统中, 每个节点代表大学或学院, 那么它们就只能接收到来自中心的信息。笔者认为, 若乡镇远程教育系统采用该节点式模型, 达到的仅仅只是远程教育的基本功能。
两相比较, 我们可以看到, 网络式模型要比节点式模型更加复杂, 采用网络式模型的远程教育系统能够完成更多功能, 但是远程教育系统的网络式模型需要包括电视广播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内的更多设施和社会资源的支持。考虑到中国社会的现状, 城市占有的基础设施和社会资源要比乡镇多, 笔者认为, 远程教育系统在城市采用网络式模型和在乡镇采用节点式模型都是可行和合适的。
四结论
远程教育系统的运行需要大量社会资源的支持, 要借助于社会设施的支撑, 中国社会的现状是城市比乡镇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和社会设施,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城市开展更加高效的远程教育, 同时得到更加良好的效果。另外, 在现有条件下, 乡镇的社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 例如电视广播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 在这些支撑条件还不完备的情况下, 如果投入过多的人力和物力到远程教育系统的建设中, 只是一种浪费。
当前乡镇的远程教育模式更适合采用节点式模型, 因为节点式模型需要的相关支撑资源更少, 但这并不意味着乡镇的远程教育模式永远都只能采用节点式模型, 当乡镇的社会基础设施等条件得到改善后, 乡镇的远程教育模式同样可以采用更加复杂的、需要更多相关资源支撑的网络式模型。
网络式模型和节点式模型概念的提出, 是在充分考虑中国社会现状的情况下提出的,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 情况会有所改变, 笔者最终希望不论城乡, 更加复杂的网络式模型都能够运用在全国的远程教育体系中, 并且在中国高效的运行下去。
通过本文, 笔者希望能够为那些致力于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同时, 笔者也希望通过在城市和乡镇采用各自更加适合的远程教育模型, 提高中国远程教育的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张莉.国内外城乡教育发展的比较及启示[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9 (5) :97
[2]李斌.中国现代化报告:中国仍属“社会欠发达”国家[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6-02/07/content_4149097.htm
[3]蓝建.城乡二元结构与发展中国家的教育[J].教育研究, 2000 (8) :72
[4]魏杰、王韧.“二元化”困境与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J].学术月刊, 2006 (8) :24
[5]丁新.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十大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 2003 (2)
[6]张艳艳、惠晓娟.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之比较[J].考试周刊, 2011 (4) :202
[7]滕欣欣.国内远程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 (3) :20~22
[8]余新.论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改革方向[J].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6 (1) :19~21
远程教育学与教研究 篇2
一、混合学习概述
混合学习有很多定义, 这些定义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混合学习。笔者认为, 混合学习是针对学习中的一系列问题而开展的以在线学习和课堂学习结合为主要形式, 应用多种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发挥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为本质的学习。混合学习中最关键的问题是怎么混合。从现今的很多混合学习实践中发现, 很多混合学习只是停留在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结合的形式上的混合, 只是采取课堂讲授, 在线提供教学课件为主的资源让学生下载下来以后浏览等形式, 而忽略了混合学习的本质, 即多种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混合。那么, 到底怎么样混合?
二、基于混合学习的课程的设计
笔者根据对混合学习的理解, 提出了基于混合学习的课程设计框架。
(一) 前期分析
1. 学生特征分析
学生特征分析除了包括一般的特征分析和学习风格分析, 还应该包括学生是否具备了混合学习能力的分析, 如背景知识、协作学习、自主学习、学习习惯、计算机与网络应用能力的分析等。
2.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分析教学内容, 划分知识点, 确定教学内容属于哪一类知识, 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层次是什么。从而确定哪些教学内容适合于课堂教学, 哪些适合于在线教学, 以便于选择最佳的学习活动形式。
(二) 混合学习活动的设计
混合学习活动包括课堂教学活动和在线教学活动。那么, 在课程设计中什么时候用课堂教学, 什么时候用在线教学呢?无论是课堂教学活动还是在线教学活动都包括很多的具体活动形式。常用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包括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常用的在线教学活动形式包括阅读、在线讨论、反思、问题解决、探究和答疑等。因此, 混合学习活动的实质是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的多种活动形式的混合。由于不同的活动形式的特点不同, 因此, 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也不同。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可以得出不同的活动形式与知识类型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如表1所示。因此, 在进行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时, 教师或教学设计人员应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分析为基础, 根据教学进度, 紧密联系各知识单元中不同类型和性质的知识点, 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设计多种学习活动。
(三) 混合学习策略的设计
为了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顺利地开展混合学习活动, 在课程设计中必须进行有效的学习策略设计。在混合学习中常用的学习策略包括积极交互、学习支持、协作学习等。
(四) 混合学习资源的设计
混合学习资源包括课堂学习资源和在线学习资源。课堂学习资源主要包括教科书、挂图、模型、电视、电影、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等。在线学习资源主要是指在线教学平台中所提供的各种资源。在线教学平台可以通过自行设计与开发、购买和使用开源软件等方式获得。无论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获得的在线教学平台, 都应该有利于实现混合学习策略, 如有效的沟通、协作学习、自主学习和学习支持等。另外, 在线教学平台中提供的资源应有效地支持在线学习活动, 不同的资源和工具对在线学习活动的支持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 在混合学习中, 针对不同的在线学习活动选择不同的资源。
(五) 教学评价的设计
混合学习中的学习评价设计应该和学习内容、学习目标以及学习活动紧密结合, 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遵循评价主体体多元化、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和评价方式过程化等四个原则。第一, 主体多元化就是既要采取教师评价这一传统评价形式, 也要积极地让学生等多元主体参与学习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既可以保证学习评价的综合性和全面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第二, 评价内容综合化就是评价内容既要包括传统教学中非常重视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也要包括对学生作品、协作学习能力、交互程度、反思、情感态度等体现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因素进行评价。第三, 评价多样化就是采取多种评价手段, 主要包括课堂观察、课堂提问、作业、考试、作品设计与展示、讨论交流、反思、电子档案等。第四, 评价方式过程化就是既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 更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三、基于混合学习的“远程教育学”课程的设计
笔者根据所提出的基于混合学习的课程设计框架, 对“远程教育学”课程进行了设计, 并开展了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
(一) 前期分析
1. 学习者特征分析
“远程教育学”课程实施混合式学习的前期, 对教学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 即学习习惯、对混合学习的学习期待、计算机应用技能。调查结果说明, 对混合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占86%, 可见, 学生的学习期待比较高, 对开展混合式学习是比较有利的;该班学生普遍比较接受协作学习, 超过76%的同学有过协作学习的经历;大多数学生喜欢通过网络与教师、同学交流, 92%的学生有通过网络与同学、教师交流的经历, 所有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或困难时能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或者寻求帮助;大多数学生都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能。综合以上对教学对象的分析, 教学班具备了开展混合学习的条件。
2.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对“远程教育学”课程中各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了分析, 包括知识类型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层次, 以模块四“远程教育中学生学习与学生支持”为例, 对知识类型及目标进行了划分。
(二) 混合学习活动的设计
根据前期分析的结果, 对本门课程进行了混合学习活动的设计, 包括选择和设计活动形式以及活动过程的设计。以模块四为例, 见表2。
(三) 学习策略的设计
1. 积极交互
在本课程教学开始之前, 广泛听取学生们对课程设计的要求, 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 尽量让课程符合学生的特点。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堂面对面交流和沟通的同时, 在课程平台中专门设计了课程教学答疑讨论区和学习反思博客板块, 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解答, 激励他们克服各种困难。
2. 学习支持
本门课程开始之前对学生们系统讲解本课程的设计思路及学习方法和要求, 使学生充满学习期待, 并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考虑到混合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新的学习方法, 专门安排了一次“如何进行混合式学习”的师生座谈, 使学生对混合式学习的方法、策略和技巧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确保本课程混合学习顺利进行, 利用Moodle平台设计了本课程网络学习平台, 为本课程各个模块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平台的使用方法, 在教学正式开始之前进行了平台使用专题培训。
3. 协作学习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本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班男女比例和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差异等因素, 把30名学生分成5个小组。在本课程教学中针对不同的知识点, 设计了三项综合协作学习活动。各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 自主选择一项学习任务来进行协作学习,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在线学习的自主性。在学生完成相应的作品设计后, 教师让各个小组派出代表在多媒体教室环境中进行作品展示, 并把各个小组的作品汇集整理后放在了Moodle网络平台上以方便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和学习交流。
(四) 混合学习资源的设计
本门课程的课堂教学资源中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当中所使用的教学资源, 如教科书、计算机课件、案例视频以及相应的研究论文等。在线学习中应用了Moodle学习管理系统支持在线学习。根据课程的前期分析及活动的设计, 在学习平台中设计了相应的学习工具和资源来支持在线学习活动的开展。以模块四中的混合学习活动为例, 见表3。
(五) 教学评价的设计
本研究针对课程混合学习活动设计, 采用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设计了多样化的评价手段。
1. 期末考试
本门课程教学结束之后, 为了系统地检查学生对远程教育学课程掌握程度进行了笔试期末考试, 题型包括填空、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等四种。考试成绩比较理想, 1位学生不合格、2位学生成绩在90分以上、10位学生成绩为80-90分、其余学生的成绩在60-80分。
2. 作业
本课程教学中, 在学习者完成相应学习单元的学习后, 根据学习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活动, 给学习者布置了作业。作业设计既包括撰写小论文、学习心得, 也包括收集、阅读相关资料等多种形式。
3. 在线测验
在每一模块学习之后, 设计了一项在线测验。学习者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参与在线测验, 通过在线测验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在线测验在难度设计上有区分度, 既不能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感到过于简单, 也不能让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感到过于困难。在线测验中包括多种题型, 如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4. 作品设计
作品设计是综合考查学习者能力的一种评价方法。本研究中的作品设计主要是针对程序性知识的考查。通过让学习者设计一项作品来考查学习者对程序性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本课程中设计了三项作品:“新疆远程教育的发展状况报告”、“远程教育中网络课程的设计”、“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设计”。作品设计主要是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开展的, 采取了自我评价、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等评价方式。
5. 论坛讨论
论坛讨论就是对学习者参与论坛讨论的情况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对学习者的论坛讨论情况进行评价, 主要从学习者的参与度和贡献度两个方面来进行。参与度就是学习者在论坛中发表有意义话题的数量, 贡献度就是学习者在论坛中发表话题的质量, 即是否能引发深入思考, 是否能对其他学习者带来启发等。对论坛讨论的评价可以考察学习者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和思考能力。
6. 电子档案
电子档案是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的最佳方式。通过电子档案评价可以全面考查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本研究利用Moodle网络学习平台自带的“活动报告”功能, 完整地查看了学习者的所有学习活动情况, 包括资料阅读情况、论坛讨论情况、作业情况等。
四、课程实施效果分析
在课程结束时, 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 对本课程教学设计及实施效果进行了调查。调查从对教学实施、学习资源和学习效果等三个方面展开。在调查中, 共发放问卷30份, 回收30份, 回收率为100%, 并利用SPSS16.0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如下:
(一) 教学实施
学生对混合式学习的反应普遍比较好, 97.5%被调查者表示喜欢这种学习方式, 并且65%的学生认为本次混合式教学开展得很好 (或较好) 。对混合式学习的态度, 设计了两个问题分别为是否喜欢混合式学习和能否适应混合式学习。调查结果显示, 有25位学生表示喜欢混合式学习, 有21位学生表示能够适应混合式学习。这说明班里绝大部分学生对本课程采用的混合式学习持肯定的态度。
(二) 学习资源
对混合学习资源的评价, 我们对在线多媒体资源、课堂教学PPT课件、在线测试、作品展示、在线交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该班学生对该课程混合式学习资源的支持作用是肯定的, 所有的问题中对资源的好评率达到了80%以上, 说明了混合学习资源的设计是比较有效的。
(三) 学习效果
对学习效果设置了4个问题, 统计结果说明了本课程采用的混合式学习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也证明了这一点。
五、结论
本研究通过混合式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设计了“远程教育学”课程, 并开展了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教学实践之后的实施效果分析和学生的考试成绩证明了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方法比较好地解决了“远程教育学”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了课程内容,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践中, 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需要改进的问题, 主要有:第一, 学生在线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学生对在线学习的兴趣很高, 但是应用在线资源和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意识不强, 甚至部分学生被网上的其他内容所吸引, 不能按时完成任务, 这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引导。第二, 开展混合式学习, 在线学习资源设计和开发尤其关键和重要, 需要建设适合在线自主学习的丰富学习资源。第三, 混合学习活动需要进一步整合和细化;实践中发现有些在线学习活动和课堂学习活动出现重叠、重复设计等情况, 这不仅浪费学习时间还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 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目标、时间等多重因素设计混合学习活动, 充分发挥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的优势。
摘要:从“远程教育学”课程所存在的问题出发, 将混合学习引入到课程教学设计中, 依据混合学习的原理与方法, 提出基于混合学习的课程设计框架, 利用该框架设计“远程教育学”课程教学方案, 并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 最后对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混合学习,远程教育,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黄荣怀, 周跃良, 王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0-20.
[2]黄荣怀, 等.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 2009, (1) :9-14.
[3]吴东醒.网络环境中面向混合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08, (6) :72-75.
[4]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 2004, (3) :1-6.
[5]曹慧云.教育技术学课程混合式学习设计[D].石家庄:河北大学, 2009:35-40.
[6]Shaw, S.&Igneri, N.Effectively Implementing aBlended Learning Approach:Maximizing Advantages and Elim-inating Disadvantages[EB/OL].http://adlcommunity.net/file.php/11/Documents/Eedo_Knowledgeware_whitepaper_Blended_Learning_AMA.pdf, 2006.
[7]Sharpe, R.Why blend?Rationales for Blended E-learning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EB/OL].http://www.heacademy.ac.uk/assets/York/documents/ourwork/research/blended_elearning_why_blend.pdf.
[8]Jared M.Carman.BlendLearningpesign:Five Key in-gredients[EB/OL].http://www.knowledgenet.eom/pdf/Blended%20Learning%20Design_1028.PDF, 2008-06-10.
现代网络远程教育的研究 篇3
随着因特网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 网络远程教育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各国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远程教育也从以广播电视为主体, 以个人自学、集中辅导为主要学习方式, 发展为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数字卫星通讯技术为主体, 以个人自主的个别化学习和交互式集体协同学习相结合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这使得学习者可以按照个人的意愿或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方式, 形成了一种新的远程开放的学习模式。它作为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而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 并在近几年形成为热点。网络远程教育发展如此迅猛, 主要在于它与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相比, 具有其更大的、无法替代的优势。
1网络远程教育的特点
1.1开放性
以互联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媒介的现代远程教育, 突破了学习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提供的是师生异地同步教学, 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对象都是开放的, 每个学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学习时间、内容和进度, 可随时从网上下载相关学习信息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真正实现随时学习。现代远程开放性的特征, 还带来了远程教育大众普及性的特点, 教育机构可以根据受教育者的需要和特点开发灵活多样的课程, 提供及时优质的培训服务, 为终身学习提供支持, 有利于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具有传统教育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1.2自主灵活性
现代远程教育能够满足受教育者个性化学习的要求, 给受教育者以更大的自主权。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方式去学习。网络教学带来了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 它把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为以“学”为主的教学方式, 有利于培养学员的自学能力, 促进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的转变, 它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 按最有效的个性化原则来组织学习, 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的需要和特点,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做到因材施教。
1.3资源共享性
现代远程教育利用各种网络给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实现了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共享, 打破了资源的地域和属性特征, 可以集成利用人才、技术、课程、设备等优势资源, 以满足学习者自主选择信息的需要, 使更多的人同时获得更高水平的教育, 提高了教育资源使用效率, 降低了教学成本。
1.4技术先进性
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支撑是以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卫星电视网络和电信网络为基础的, 数字化和网络化是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的技术特征, 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快速传递的速度和优质传输效果, 提高了远程教育的质量。比如虚拟现实技术, 利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 可以虚拟地建立起与真实环境相近的学习场景, 提供虚拟的动手活动, 以及模拟物理、化学实验、地理实习等, 能够“足不出户”便可前往博物馆、科技中心或工厂参加“实际的”现场实习, 接受情景教学。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资源的呈现形式形象生动, 有利于学习者的理解和掌握, 有利于学习者潜能的发挥, 启发创新意识。
2远程教育的主要传输方式及特点
目前, 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已成为主要的信息传输平台, 现代远程教育在三大网络中都有所尝试和应用, 形成了基于电视网的广播式远程教育系统、基于计算机互联网铁多媒体远程教育系统和基于电信网的交互式远程教育系统, 极大地推动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 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为现代远程教育系统进一步完善和各项技术的整合、互补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2.1卫星宽带传输
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斩不断成熟, 将卫星通信推向新的应用领域, 进而远程教育也就产生了新的应用平台———卫星宽带传输平台。
卫星宽带技术实质上是将卫星业务搭载在TCP/IP (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 协议上的技术, 统称卫星IP技术, 此项技术使得卫星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有了很好的结合, 整合了三者的优势, 形成了开放式的传输平台。
卫星宽带传输方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1) 传输距离远, 覆盖面广。这是卫星通信最大的优势, 对于边远的城市、农村和交通、经济不发达地区非常有效, 并且不会因地面站间距离和地理条件的变化而用户端的建站成本。 (2) 卫星数字化、网络化。采用卫星数字技术能极大地提高信息传输的效果, 特别是数字视频和音频压缩编码技术不断改进, 大大减少了对频谱资源的要求;通达IP数据广播, 为大量终端提供调高速数据下载, 能满足实时和非实时的学习需要;网络技术应用在卫星传播之后, 将卫星网络和互联网联为一体, 使得网络技术成为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核心, 网络技术极大提高了远程教育质量。 (3) 传输质量高。卫星传输不受地面灾害的影响, 受环境因素影响小, 从而保证了信号可靠性;传输速率快, 能够保证数据的带宽和数据率, 不存在网络阻塞的隐患, 保证了接收点高效、准确接收信息。 (4) 实时和非实时相结合。由于卫星通道随时在线, 且传输速率高, 所以能实时接收直播作息 (图像、声音等) , 又可以将信息自动下载到接收点计算机中随时查阅。
2.2互联网传输
互联网是将不同的物理网络技术 (如局域网、广域网等) 及其子技术统一起来的一种高层技术, 能实现不同种网络的互联是互联网成功之所在。它以TCP/IP协议连接全球各机构的数据通信网, 集各部门、各用户的信息资源为一体。在基于互联网传输的远程教育系统中, 教育机构通过在互联网建立网站或教育平台, 学生通过计算机上网访问教学网站来共享教学资源, 并能够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计算机和网络面向家庭的普及, 使得互联网远程教育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交互性是互联网远程教育最大的特点。在互联网的教学中, 虽然教师和学生彼此不知对方的地理位置之所在, 但通过互联的计算机即可实现实时或非实时的提问、辅导、答疑等交流活动。
2.3有线电视网传输
有线电视网综合运用广播电视、通讯、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的技术成果, 能满足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技术要求, 已发展成为远程教育的一种有效传播手段。有线电视系统具有网络带害大、用户覆盖面广、传输质量高等特点。由于有线电视系统采用同轴电缆或光绗作为传输媒体, 网络带宽在几百MH2到1GH2之间, 足以传送几十路模拟电视信号, 只要使用一个模拟电视通道来传输数字信息, 其带宽就足以满足远程教育的业务需求。
2.4电信网传输
电信网是我国三大网络之一, 相对于其他两个网络, 电信网的特点是专有性较强, 开放性较低, 涉及的传输技术、交换技术各类多, 层次复杂。尽管如此, 利用电信网进行远程教育从技术上讲也是可行的, 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就是个很好的例证。
电信网远程教育系统的特点是专用性强、保密性好, 不会和其他公众网相互影响;具有良好的实时交互功能, 这使得各地的授课如同在本地一样, 相当于本地教学在空间上的延伸, 方便师生的双向交流, 适用于用户比较集中、实时交互性要求较高的教学活动。
3总结与展望
尽管网络远程教育还存在着种种制约因素, 但任何新生事物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是会遇到种种困难的, 网络远程教育与传统学校教育相比有其无法替代的优势。目前正是发展网络远程教育的好时机, 只要我们把网络远程教育置于经济运行的规律之中, 所有的制约因素都最终能化解并转化成丰硕的成果。
摘要:现代网络远程教育是利用现代通信技术, 现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 特别是利用因特网技术手段实现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形态, 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基础上的网络教育, 以面授教学、函授教学和广播电视 (视听) 教学为辅助, 它以学习者为主体, 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主要运用多种媒体和多种交互手段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现代远程教育是相对于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等传统远程教育形态而言。本文详细分析网络远程教育的特点, 远程教育的主要传输方式及特点。
关键词:网络远程教育,互联网络,多媒体
参考文献
[1]马红亮, 博钢善.《网络远程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丛书》科学出版社出版.
[2]主编游泽清, 副主编杨书远.《现代教育技术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远程教育学与教研究 篇4
l远程在线教育推进了高职教育“三个面向”目标的实现。
高等职业教育和其他类型教育一样, 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要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 首先就要实现高职教育面向现代化, 只有面向现代化才能保证和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为主要特征的远程在线教育凭借先进的教育设施和教育方式为实现现代化教育提供基本保障, 推进教育产业由劳动密集型行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转变。高职教育还必须面向世界。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 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行为越来越呈现出全球化的特征。通过网上交流, 通过世界各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我们能够更快地学习和享用世界领先的教育理论、教育思维和教育内涵;并且还可以实现对学生教育的国际化, 可以让学生在网上用最快的速度学习到最先进的科技知识。高职教育同时也必须面向未来。未来社会信息高度发达, 要建立面向未来的高职教育体系, 就要让高职教育的老师和学生都充分掌握现代技术。因此, 要想让某个行业起飞, 就必须积极发展一种面向这个行业未来的高职教育。
2 远程在线教育有助于高职教育理念的创新发展
在远程在线教育建设中, 占据首要位置的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建设。在远程在线学习环境下, 学生的学习活动表现出个性化、情境化、多样化和综合化的趋势, 学生可以自主进行知识的建构, 在这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下要求教育理念也应及时更新。
2.1 师生观理念的创新发展
现实的高职院校中的师生关系是以教师或学生为中心, 教学是以实践或技能训练为中心。远程在线教育则呈现出去中心化的趋势, 远程在线学习中师生关系更具有平等性。教师转变为学生提出假设、加工知识和解决问题时给予帮助的伙伴。
2.2 人才培养观和教学观的创新发展
教育实现现代化的标志, 是让受教育者具有适应当前时代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高职远程在线教育中, 教师、教学内容和教育技术手段以及学生是一个整体。教育则是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构建以及引导学生将知识自我消化的过程。
2.3 教育质量观的创新发展
远程在线教育提供了真实、生动、直观的教学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环境,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远程在线学习环境下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是以能否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为标准, 是以能否造就出社会需要的专业技能较强的人才为标准。
3 远程在线教育促进高职教师角色的转变
高职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质量是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理念、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以及是否能使用恰当的教学手段, 有较好的教学组织能力、知识结构和语言艺术等多个方面的综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 首先是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
3.1 远程在线课堂教师必须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
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远程在线教学环境下, 教师充当学生的引导者和协助者,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索知识的能力与兴趣。
3.2 职教教师教案设计的转变
在远程在线教育中, 要培养适应性和综合性强并且具备自我设计和自我超越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信息的快速检索、搜集与分析、应用能力就成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和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标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活动的设计成为新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必须围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更快速的、大量的利用信息资源来进行教学。
3.3 程在线课堂教师要具备较高的IT技能。
远程在线教学环境下, 教师须具有必要的技术素质, 包括能够将在线数字资源应用于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点播视频、论坛互动等网上教学手段, 熟悉CAI基本方法, 掌握PPT等备课系统, 并具备相应的文字、声音、图像处理能力。
4 远程在线教育有利于高职教育的均衡发展
在目前物质资源分配不平等的条件下, 由于师资、教室、设施和经费等条件的不同, 有些人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而有些人却根本享受不到教育。目前高职教育现实情况是, 首先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开办数量飞速发展, 高职院校的规模快速扩张, 对于现有高职院校的承受力而言已经进入超饱和状态, 现有高职院校的条件不能满足我国高职教育的目标。而且, 即使在现有高职院校学习, 也有较大的经济压力。对于某些家庭而言, 高职院校的三年学费还是较高的。另外, 我们可以看到, 人们追求高水平教育的需要和现实教育发展状况之间的矛盾将会一直长期存在下去, 因此, 以校园为中心的高成本、低效率的传统教育体制将很难满足高职教育的发展潮流。为解决矛盾, 发展满足个性化需要的、大众化、低成本、开放式远程在线高职教育是可行之道。
5 远程在线教育有助于高职教育产业的发展
高职教育远程在线学习环境汇集大量的资料、教学软件、兴趣讨论组和新闻组等学习资源, 是一个高度集成的综合资料库, 不仅能提供海量的资源, 还可以进行师生互动交流, 建设智能试题库等。但在此方面, 需要技术、资金的投入、科研开发的投入, 这就需要企业参与到远程在线教育过程中来。企业与远程在线教育机构合作, 共同研发远程在线的高职教育资源, 有利于提高其建设速度和技术质量。远程在线高职教育产业化, 有利于提高远程高职教育的社会效益, 使网络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校企联合模式与建设实训基地类似, 企业与高职院校的资金技术互补有助于满足远程在线高职教育在技术上的要求, 解决设施配备、远程在线课堂教师培训等资金投入的问题。而且, 远程在线高职院校是极具创造力且市场前景很好的知识产业。
综上所述, 远程在线教育以其独有的优势对高职教育的发展正在发挥并将继续发挥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彭绍东.面向21世纪的中国网络教育发展战略初探[J].现代远距离教育, 1999, 2.
个性化远程教育模式研究 篇5
远程教育也称为远距离 (Distance Learning) 教育, 是指师生主要凭借计算机网络或其他媒体所进行的非面对面的教育。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人类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 如何使教学、培训能满足不同地点和不同学习时间的人们需要, 如何最大限度地使广泛的人群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 传统的面对面的教育方式在这方面已经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 个性化远程教育应运而生, 它的优点在于使学生在时间和空间并不统一的情况下, 利用计算机网络, 就能与教师进行交互并完成学习任务, 同时, 还可以通过Web数据挖掘技术为学习者实施个性化远程学习服务, 它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 已经成为中国人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分析了实施个性化远程教育的关键技术——Web数据挖掘和解释结构模型法 (ISM) 技术, 并利用该技术对个性化远程教育复杂要素间的关联结构进行研究, 通过特征要素之间已知的零乱关系, 揭示出系统的内部结构, 以此建立了追求个性化教育的远程教育平台模型。
(二) 实施个性化远程教育关键技术
1. 网络用法挖掘 (Web Uasge Mining) 技术
远程教育作为一种学习手段, 适用于各类层次人才的教育, 它是一种提供终身教育的良好手段。其教育对象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 主要体现在:个人学习目标不同、学习能力不同、认识风格不同。这就必然决定了远程教育必然是一种个别化的教育, 远程教学也必须是一种适应个别化学习需求的个性化教学。
远程教育平台的访问个性化意味着每个学生在访问远程教育站点时应得到个性化的服务。然而, 现有的基于Web的远程教育平台大多不能解决个别化学习的需求, 所以也就无法对学习者实施个性化的远程学习服务, 主要是现有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存在一定的不足, 其一是动态交互功能不强, 很难在系统中进行发现式、创造式的主动学习;其二是系统的智能性较低, 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合适的、智能化的交互界面, 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提供相应的指导, 实现因“才”施教;其三是缺乏有效的引导, 并且系统的测试和评价功能不强。为改善这些不足之处, 有必要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中引入数据挖掘的相关技术, 形成一种主动的、协作的、开放的远程教育学习系统, 实现个性化、协作性教育教学,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真正实现让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意义, 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
要建立这种个性化远程教育服务系统, 网络用法挖掘 (Web Uasge Mining) 技术是我们应该优先选择的一种数据挖掘技术。
Web Usage Mining用于了解用户的网络行为数据所具有的意义, 它所面对的是在用户和网络交互的过程中抽取出来的第二手数据。这些数据主要是用户在访问Web时在Web日志里留下的信息, 以及其他一些交互信息, 具体来说有用户访问日期、时间、用户IP地址、服务器IP地址、方法、所请求的URL资源、服务器响应状态、用户代理、发送字节等。Web Usage Mining就是对Server Logs、Error Logs、Cookie Logs等各种日志信息, 以及用户的注册数据进行挖掘, 以发现有用信息, 并对学员访问留下的日志文件进行分析提取, 获得关于学员学习的信息, 作为对学员提供个性化教学服务的依据, 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建立起一个智能化的、个性化的远程教育系统。这个学习系统可以通过对学习者行为的分析和研究, 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需求、能力、进度、兴趣等, 及时调整学习计划, 呈现出符合个性的学习资源, 使得学生身边似乎有了一个能针对自身特点进行教学的“老师”而获得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2. 解释结构模型法 (ISM)
解释结构模型法是用于分析教育技术研究中复杂要素间关联结构的一种专门研究方法, 作用是能够利用系统要素之间已知的零乱关系, 揭示出系统的内部结构, 并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 对系统的整体模式进行结构化建模, 用整体设计中要涉及的内容结构矩阵来描述系统的设计方案, 并以此来诊断系统设计中各方面因素, 为系统的整体设计优化提供方向。
解释结构模型法 (ISM) 是以图论中的关联矩阵原理来分析复杂系统的整体结构, 将系统的结构分析转化为同构有向图的拓扑分析, 继而转化为代数分析, 通过关联矩阵的运算来明确系统的结构特征。首先根据传统设计方式勾画出设计结构矩阵 (邻接矩阵) A, 如图1所示:
其中元素aij表示活动ai需要来自活动aj的信息, 并用aij=1来表示, 若aij=0 (i≠j) , 则表示该元素所对应的活动间不存在信息联系。
然后再进行布尔运算得出可达矩阵 (reachability matrix) R。这里利用了可达矩阵的推移特性, 可达矩阵R可以由邻接矩阵A加上单位矩阵I, 并经过矩阵的布尔演算后求得。即:
可达矩阵R表明各节点间经过长度不大于 (n-1) 的通路可以到达的程度。对于节点数为n的图, 最长的通路其长度不超过 (n-1) 。在可达矩阵R中, 如果某两行或某两列的元素一样的话, 表明这两行 (两列) 构成一回路。
公式 (1) 中RT为R的转置矩阵, 通过RIRT运算识别出系统中各子任务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识别整个系统过程的结构特征, 从而得到结构的优化重组。公式 (1) 是定义矩阵R IRT的运算准则:如果从结点vi到vj是可达的, 则有pij=1;如果从结点vj到vi是可达的, 则有pji=1。因此, 结点iv和vj是相互可达的当且仅当pij.pji=1。这样, 若矩阵RIRT的第i行非零元素在第j1, j2, j3., , ..jk列, 则结点iv, vj1, vj2, vj3., , ..vjk在同一个强连通分支中。
我们利用ISM方法对远程教育模式进行研究, 其一可以用邻接矩阵来识别个性化远程教育系统中各个节点之间的信息传递关系, 揭示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其二可以通过可达矩阵R中的回路来分析教育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可能存在的冗余。这样我们就可以揭示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内部结构, 建立完善的追求个性化教育的现代远程教育平台。
(三) 个性化远程教育特征要素分析
为了便于研究远程教育模式, 我们首先利用5W1H传播研究模式 (即What、Where、When、Who、Why和How) 对远程教育的特征要素进行分析, 得到12种要素, 分别为: (1) 学员人数:人数可多可少, 非常灵活。 (2) 学习地点:学员可在任何场所上网学习, 不受空间的限制。 (3) 实现学习目标的途径:利用网络化教材来完成学习目标。 (4) 实习机会及场所:无法提供实习场所, 使一些实践性的内容无法更好的理解。 (5) 学员差异的解决:学员之间存在着差异, 应对学员开展个性化教育。 (6) 教材内容:网络化教材制作较难, 主要体现在内容是否丰富, 从而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 (7) 即时答疑、交流情况:通过实时交换技术如:聊天室 (chat room) 、视频会议 (Video Conference) 、即时通信 (MSN/QQ/ICQ) 和BBS等解决教师和学员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员之间互相沟通的点对点的音、视频通讯, 同时该技术还支持分布在不同地方的教师可以随时召开会议, 也可以进行远程的办公和教科研工作。 (8) 学习历程档案的建立:可通过网上报名, 直接在数据库中建立档案, 这其中主要包含学员的知识等级、学习能力、选课情况、测验通过情况等信息, 是进行个性化教育的基础。 (9) 教师:可事先录制好授课案例, 学员上课时不必有真实的教师在现场, 但教师应做好学员档案的管理以及网络教材的制作, 及时通过实时交换技术与学员和别的教师进行沟通, 实行个性化教育。 (10) 课程表安排的灵活性:学员自己可以灵活安排。 (11) 集中受训:远程教育由于人员的分散, 或受地域的限制, 很难做到集中受训。 (12) 因“才”施教, 个性化教育实施:利用网络用法挖掘 (Web Uasge Mining) 技术挖掘学员信息, 建立起一个智能化的、个性化的远程教育系统。
3个性化远程教育模型的建立
根据上述远程教育的特征要素, 以及Web挖掘技术和解释结构模型法, 建立了如图2所示的反映各特征要素的邻接矩阵, 以便于研究教育模式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图2中 (1) ~ (12) 分别代表: (1) 学员人数; (2) 学习地点; (3) 实现学习目标的途径; (4) 实习机会及场所; (5) 学员差异的解决; (6) 教材内容; (7) 即时答疑、交流情况; (8) 学习历程档案的建立; (9) 教师; (10) 课程表安排的灵活性; (11) 集中受训; (12) 因“才”施教, 个性化教育实施。
依据上述解释结构模型法理论基础, 我们可以计算出该邻接矩阵的可达矩阵R及R ∩RT为:
通过分析各特征要素之间的关系, 以及RIRT的计算结果, 得出{ (2) (4) (11) }, { (5) (6) (7) (8) (9) (12) }之间有相互的因果关系, 接着对个性化教育系统实施级别划分, 进一步识别各特征要素之间的结构特性, 可以得到个性
化远程教育的解释结构模型分析图, 如图3所示。
图3直观的描述了实现个性化远程教育的模式, 在建立个性化远程教育平台时可依此为理论基础, 学员在学习过程中,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 达到学习目标, 并通过实时交换技术把信息反馈到教育平台, 同时, 利用网络用法挖掘 (Web Uasge Mining) 技术, 抽取到用户和网络交互过程中的第二手数据, 建立学员学习历程档案, 教师依此为依据, 在个性化教育平台上对学员实施个性化设置, 满足对不同层次学员的学习服务, 实现个性化远程教育。
(四) 结束语
远程教育作为一种学习手段, 是当今实现终身教育的最佳选择之一, 个性化的远程教育又是远程教育的立足之本, 因此有必要研究并掌握相关的个性化的远程教育网站技术。而个性化远程教育的特征要素较多, 相互之间的关联又比较零乱, 我们通过解释结构模型法 (ISM) , 分析各特征要素之间的关系, 揭示了个性化远程教育系统的内部结构, 为建立完善的个性化远程教育平台打下了基础。解释结构模型法不仅可以用来分析教育技术研究中复杂要素间关联结构, 同时还可以分析很多复杂的系统设计, 比如机械行业专家系统的分析, 模具设计过程建模的研究等等。本文研究思路同时也可应用到同类系统的开发中, 相信该技术随着发展会不断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汪应洛.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 (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12-36.
[2]傅彦, 顾小丰.离散数学及其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7:23-54.
[3]Seliger G, Karl H, Weber H.Cooperative design,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of complex products, Annals of the CIRP, 1997, 46 (1) :67-70.
[4][1]Leonard D Albano, Nam P Sub.Axiomatic Design and Concurrent Engineering.Computer-Aided Design.1994, 26 (7) :499-504.
远程开放教育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篇6
一、防控“信息迷航”,有效提升学员网络学习效率
依赖网络实现资源共享,最大的优势就是在给学习者提供了海量优质的学习资料的同时,也对学习者的自我约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在教学中,把握影响学员的不同因素,引导学员设置系列“小贴士”进行导航。
1.设置导航问题,明确学习目标。在网络学习中,明确的目标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首要因素。一些学员虽然设置了学习的进度,但常常因为预期目标不明确或基础较为薄弱而无法自主学习或者感觉有劳无获,从而产生较强的失落感,影响学习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整合教学资源上挂网络前,会紧扣章节重点设置问题。在最初几章设置的每个问题后面,会附有问题释疑的搜索途径提示,引导学员适应开放教育使用多种媒体方式、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使学员体会到自主学习教材获取答案的成就感。等学员的学习逐渐走向积极、主动,笔者即在上挂的辅导资料中,以批注的形式设置问题,帮助学员梳理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员使用网络资源的效果。
2.提倡个性标签,明确学习任务。对于虽有明确学习目标,但仍然因为网络因素产生“迷失现象”的学员,笔者建议学员在每次学习前,以个性化的方式明确学习任务,提醒自己有效抵抗“他信息”的干扰。有的学员在电脑屏幕左上角粘贴标签,提示“本次学习任务”,而在常出现弹出窗口的屏幕右下角,贴上“就不看你!”“一小时后见!”字样的标签,效果较好。另外,为了提高学员的网络抗干扰能力,笔者提醒学员学习任务量的确定要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每门课开始时,任务要少而明确,“少量”容易获得网络学习带来的成就感,降低网络学习的不利因素,提高网络学习兴趣。随着网络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对教材内容的熟悉,学习任务的量和难度可以逐渐加大。学员反映,标签的使用不仅提高了网络学习的效率,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3.开展网络活动,消除学习孤独感。对于网络学习中的孤独感,笔者采取措施,引导学员开展多种类型的网络学习活动。比如,同一单位或工作性质接近的学员,可以安排同一时间展开学习;与同小组学员相约,自主学习时开启共用的QQ群,或者打开QQ私聊模式,可以随时交流信息等。在与“群体”的共学和交流中,其他学员的网络“陪伴”会大大降低自学时的孤独感,促进自主学习的有效开展。另外,笔者还以解决学习疑难和交流经验为主题,开展网络活动,组织班级阶段性讨论,发动小组QQ群讨论,约定教师、同学实时答疑讨论等,交流学习体会,稳定学习成果。这些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引导自我监控,改善学习效果。除了引导学员采取措施,提高抗干扰能力外,笔者还注重激发学员自我监控意识,引导学员主动对自身网络学习行为进行监控。强调网络学习要有灵活性,提醒学员应根据学习效果,对学习过程及时进行调节,如通过改变学习途径(文字材料学习效果不明显,就利用IP课件学习,或开展小组讨论、给教师发帖等)、调整学习预期、控制注意力等提高学习效果。
系列“小贴士”活动,有效地帮助学员抵制 “信息迷航”,使学员在优质海量的信息海洋中纵情驰骋,展开卓有成效的自主学习。
二、鱼渔兼授,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能力
1.明确学习任务,打造自主学习计划。凡事预则立。一份切实有效的自主学习计划应有具体的时间、明确的任务和有效的方法,帮助计划的执行者清楚“做什么、如何做和何时完成”。第一次面授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员做好开展自主学习前的准备工作。
(1)笔者向学员展示课程详细的教学进度,揭示教材各部分内容的性质、特点,推荐各部分适宜的学习方法,帮助学员明确每一时间段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2)把握“三个体现”,指导学员完成自主学习计划的制订。一是计划要体现时间的连续性和灵活性。要保证网络学习的卓有成效,笔者一方面强调一门课程一周至少要见一次面,确保同一门课程学习间隔时间最长不能超过一周,否则,“遗忘”会使前期学习效果荡然无存;另一方面,也强调时间安排的适度灵活性,留出一到两周的空隙,以应对工学矛盾和综合复习。二是计划要体现学习内容的完整性。学习内容的完整性既指一个阶段内学习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如《课程与教学论》按教材内容性质分为三块:课程与教学论整合部分、课程论部分、教学论[1],在计划中也应有所体现,而不能呆板地按照教材目录排序;内容的完整性也指计划内容囊括课程学习的全部内容:新课的学习、旧课的复习、单元巩固练习和形成性考核作业的完成以及一定时间的总复习。三是计划要体现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对应性。开放教育为学员提供除自学以外的多种自主学习方式:网络辅导资料学习、BBS讨论、小组QQ学习与讨论、课程讨论区等。笔者提示学员,应针对学习内容的不同选择安排合适的自主性学习方式,凸显学习的科学性与方法的合理性。
(3)指导学员打磨学习计划。计划上交后,笔者通过与学员沟通,了解其工作性质与学习习惯,及时审核、指导,纠正不当内容,凸显计划的自主性和可操作性。
(4)传授学习小窍门。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笔者会为学员推荐卓有成效的小方法:在学习文字教材的同时,点击打开电大在线,遇到疑难下载网辅资料,学习IP课件,从中寻求解答———其余疑难可以向小组成员发帖求助———在课程讨论区给教师发帖上传当天疑难或学习收获(利用电子邮件)。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计划为学员自主学习卓有成效的展开打好了基础。
2.攻克教材难点,推介思维导图学习法。第二次面授课,笔者首先以“自啃硬骨头”的形式,向学员展示学习难点的解决方案,然后给学员推介提高学习效率的学习法。下面以“语言学概论”教学为例。
“语言学概论”的语音部分,是课程的重点。而对其中22个辅音发音特点[2]的掌握一直是最让历届学员头疼的部分。因此,面授的第一任务是笔者以对比消减法展示对这一难题的解决方案:
第一步,六个塞音和六个个塞檫音可以分别分为三组记忆,一共是六组,十二个辅音,每组辅音只有送气与否的差别,其他方面都是一样的。所以每组记一个辅音的发音特点就可以了。同样道理,也可以按送气与否分为两个组,送气的一组,不送气的一组,这样来比较差别,也有助于掌握。第二步,六个檫音可按发音部位排列,除了1 个是浊音外,其余五个只有发音部位不同。第三步,重点记忆剩余的四个辅音m、n、l、η即可[3]。
解决了学习上的难点,笔者以小游戏“围绕‘幸福’一词,在一分钟内写出你所想到的10词”引导大家认识个人发散思维的神奇性,在此基础上,以“完成一个简单任务代替辛苦地抄笔记”的形式让学员认识思维导图这种高效学习法———思维导图以一种与众不同的有效方法驾驭全部的皮层技能———词汇、图形、数字、逻辑、节奏、色彩和空间感[4]。
任务内容:在一张A4纸上,用不同颜色的笔,用词语、图画、数字、符号等个人喜欢的方式表达你所理解的章节内容。
为了调动学员对此种学习法尝试的热情,笔者用“只要尝试,就给相应的形考成绩”的方法鼓励学员。同时,将这一任务作为实践作业的一个选项,实现方法的有效推广。主动尝试的学员,很快体会思维导图法对于知识掌握和框架梳理的效果,学习兴趣因此大大改善。
3.梳理知识体系,交流学习体会。第三次面授教学设计了两个环节:笔者展示个人关于课程整体框架的思维导图和师生交流自主学习体会。
在第三次面授课堂上,笔者以幻灯片的形式,动态呈现个人对教材内容的梳理过程。既完成了对课程的总复习任务,也以实例向学员展示思维导图的作用。以“小学社会教育学”为例[5],首先,笔者以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师)为基线,将课程内容按教材教法、学生社会心理发展水平、教师的课程理念和素养培养分为三块。其次,把握教学程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教师应具备的综合课程教学理念和自我进修进行将导图由简到繁细化。最后,在辐射到整个教材的知识点后,进行归纳概括,将思维导图由繁到简进行简化,以轮盘状呈现。有的学员在听讲过程中,产生灵感,或互相讨论,或对自己的思维导图不断修改,课堂气氛逐渐升温。
笔者的“抛砖引玉”和轻松的课堂氛围,保证了交流部分的良好效果。学员态度大多积极主动:或展示个人思维导图,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或以幻灯片的形式交流个人学习心得。课堂教学气氛热烈,教室充满正能量。
三次面授,把握自主学习的不同阶段的教学重点,既完成了教材知识的辅导,又为学员切实解决了各阶段的突出问题,真正实现了“鱼与渔兼授”。
三、循序渐进,形成学员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如何在实践作业的完成中形成学员的实践能力,是笔者进行课程策略研究的一个重点。多数学员囿于文化程度和能力,对于课程的实践环节一直有畏难情绪,对实践作业的完成也大多采取消极态度。教学中,笔者紧扣课程教学目标,采取不同方法,改善实践环节效果。下面以“课程与教学论”为例。
“课程与教学论”是课程论与教学论的整合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最新发展现状,以所学理论指导个人教学改革实践中的现实问题,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又以个人实践丰富课程与教学理论[6]。秉持以上教学目标,笔者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措施实现课程实践教学。
1.有效引导学员吃透课本理论知识,寻找形成性考核作业中实践题与学员工作的契合点,既达成了学生对于作业完成、获取分值的心理,也使得学员体会到教材对于工作的启发,从而使学员有了挖掘教材的动力。
具体操作分三步走,运用科学方法将教材理论渗透给学员,夯实理论基础,完善学员教学理念,为有效展开教学实践打下基础。第一步,以思维导图呈现课程框架,让学员提纲挈领地掌握课程理论知识,指导学员站在一定高度,跳出个人思维惯性进行教学改革的再思考,使学生建立改革和创新意识,提高参与改革的理论水平和相关理论。第二步,搜集当前较新的课程与教学理论观点武装学员头脑。在对新的理论观点的学习中,帮助学员学生了解国内外一些著名的课程与教学论专家的理论和观点以及不同的理论观和流派,进而深刻认识到学习本课程将会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习和研究有关课程与教学问题的一个难得的机会。明确如果注意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吸取教训、借鉴经验,必定会以个人科学的教学改革卓有成效地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第三步,以形成性考核作业中的作业题为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思考方法分析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现实紧迫性和重大意义,并提出有见地的对策与建议。
2.把握教学进程,搜集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分析。在由简入难的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学内容逐步与学员工作经验链接,学员不仅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在理论与实际联系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个人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为在个人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组织学员以网上讨论的形式,引导学员积极发言,回顾个人形成性考核作业完成过程中的收获。在各自讨论中,笔者在帮助学员纠正、完善形成性考核作业的同时,捕捉学员思考的灵感,引导各自明确深入实践的方向。学员在反思过程中不仅获取了知识,也感受到自身学习的进步和能力的提高,因而获得程度不等的成就感。成就感的获得为下一步独立完成实践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把握水到渠成时机,笔者要求学员结合实际工作或者经过必要的参观考察等学习活动,独立撰写一篇带有本校或本地教学工作特色的真实的学习体会材料。
在教学中,教师对于学员实践程序依据教学进度、循序渐进的设置、丰富的共享资源的提供,学员实践任务水到渠成的明确,有效减少了学员对于实践任务的畏难情绪,提高了学员的实践兴趣,使学员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积累着个人实践能力。
摘要:针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学员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网络学习信息迷航、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欠缺等问题,把握开放教育网络辅导、面授辅导和实践教学指导等三个关键教学环节,阐释课程教学策略:防控“信息迷航”,有效提升学员网络学习效率;鱼渔兼授,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循序渐进,形成学员实践能力。
远程教育学与教研究 篇7
传统成人教育是以函授教育为主的教学方式, 即学生先自学纸质教材, 然后再由老师集中讲解教材的教学方式。对于这种传统的教学, 其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首先, 学生在自学时, 要自己学会搭建知识框架, 梳理重难点知识, 并记录下来, 以便于面授时可以寻找老师的帮助, 从而克服重难点, 最终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这种方式, 对于学生的学习时间有一定的要求, 需要学生花较多的时间来预习。其次, 集中讲解时, 对于老师的要求也较高, 其需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重难点, 并对其进行详细解读, 同时还要对整体的知识框架进行梳理, 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这些知识。
在我国, 虽然函授教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已经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成熟的教学体系, 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道路, 传统的函授教学并没有随之发生根本的变革, 这就使得其所具有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主要表现在: (1) 学习者工作与学习相互之间的矛盾突出; (2) 教学计划制定不规范, 教学内容严重滞后; (3) 教学过程管理松懈, 考核评价方法单一, 质量评估体系不健全; (4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5) 优质教师资源缺乏; (6) 授课方法单一、针对性不强, 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7) 教学成本过高, 教学资源无法共享。
2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
现代远程教育, 原指广播电视教育, 是指运用电子设备, 将音频讯号和电子信息通过画面将教学信息呈现出来进行教学的教学形式, 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崛起, 现在所说的远程教育都是指的网络教育, 也就是指在网络上通过立体的三维画面将实时的教学信息传递给师生的教学方式。这种状况下, 并不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处一室, 网络手段解决了很多束缚, 从根本上改革了教育的面貌。
与传统的教育相比较, 现代远程教育真正解决了时间与空间上的教学制约, 让学习者们能够更好的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随意的安排自己的学习地点, 一方面缓解了学习与工作之间的矛盾, 另一方面使得学生与老师对于自己的行程安排更自由。同时,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学习, 学校也能通过网络很好的监督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没有繁复的成人考试, 仅仅通过测试的方式就能了解很多东西, 精彩的教学视频, 可以实时观看, 反复咀嚼, 还可以随时提问。同时教学管理也可以制定的更加完善, 没有紧张的考试周等等, 一系列的远程教育优点, 让我们对其前景充满信心。
网络教育的优点有很多, 对于传统成人教育进行很好的补充, 但其没有经历长时间的磨练, 始终有根基不稳的问题存在, 所暴漏出来的很多问题也使得人们很是担忧, 主要有: (1) 对现代远程教育内涵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 (2) 硬件、软件设施有待进一步建设, 支持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 (3) 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4) 教学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 (5) 宽进严出的标准有待商榷。
3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成人教育融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成人教育是面向社会成人接受继续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 其依托于当前高校的教育资源——老师, 注重培养社会人的技能与自身能力, 使其获得更多的工作所需专业知识, 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社会结构的调整, 越来越多的下岗工人和空闲的休息时间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需要接受成人教育, 而成人教育的这种特点, 使得其只能采取函授的教育方式, 以及夜间上课的上课形式, 传统的成人教育延续普通的教育模式, 固定的班级和时间的教学模式使得其在一段时间内受到很多人的认可, 但是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 这种模式便显得很是不经济, 而时代大背景下, 诞生的现代远程教育的自由性、交互性、开发性等特点, 使得其很好的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 随时随地的学习, 方面快捷的交流方式使得现代远程教育成为了成人教育的必然选择。
现代远程教育采用科学的手段, 解决了传统教育模式中的时间与地点限制, 同时改变了老师在教学中的地位, 其要求教育者转变思想观念, 把现代的教育思想融入自身, 运用科技手段与受教育者之间交流, 从而形成了这种开放的、自由的、交互的人才培养模式。
成人教育逐渐适应时代的发展, 逐渐将实用性、经济性作为衡量教学价值的标准, 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并且在全球化的影响下, 也使得成人教育的教学体制不断改革完善, 趋向于开发性的发展, 教学手段随着技术的进步也逐渐变得网络化、多元化、现代化。各种通过科技手段提高教学信息服务的教学服务中心应运而生, 这就使得传统成人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之间产生了融合, 成人继续教育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的最佳用武之地。
4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成人教育融合发展初步探讨
对于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成人教育的融合随时大势所趋, 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需求的逐渐提高, 而慢慢融合的。具体融合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教学管理的融合。函授教育和网络教育虽然在形式、目的、性质等教学本质上看是一直的, 但是入学方式却不同, 因此, 需要我们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基础上, 来对两种教育形式进行优化融合;二是教学模式的融合。传统函授教学采用的是师生面对面的交流, 而远程网络教育采用的是网络上一对一、多对一的交互式交流方式, 网络教育虽然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 但自身也是不可避免的采用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这就需要将两者进行融合优化;三是教学资源的融合。传统成人教育的资源仅限于书本以及老师寻找到并能够将至传授给学生的那一小部分, 而随着网络的发展, 大部分实用性资料都能够通过网络获得, 而且, 远程教育的资料也很丰富。四是教学管理的融合。函授教学是统一录取、统一考试, 对于教学管理比较系统, 而远程教学门口则比较低, 只需要注册就行。五是教学评价的融合。传统成人教育的教学评价比较薄弱, 远程教育则从过程中和过程后都有测试, 评价体系较好。
5展望
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 远程网络教育使得师生分离, 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学习变得更加自由开放, 因此, 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成人教育的融合发展前景无限, 必将给社会成人教育事业开阔广大的一片空间。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特别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 人们越来越多的趋向于通过网络来获取所需要的知识。成人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在信息时代中, 不断探索创新新的教学模式。该文试图通过从教育学的角度, 分析传统成人教育的现状, 为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成人教育融合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成人教育
参考文献
[1]许晓冰.浅析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成人教育的融合发展[J].教育咨询, 2 0 1 4 (10) .
[2]史玉谨.传统成人高等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融合的思考[J].当代继续教育, 2013 (8) .
[3]田唐莉.高校现代远程教育与全日制本科教育在教育信息化上的融合[J].中国成人教育, 2013 (1) .
【远程教育学与教研究】推荐阅读:
远程教育成本管理研究09-05
远程教育网络结构研究11-30
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的研究01-15
远程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基本原理之探讨08-23
现代远程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12-04
远程教育学考试总结01-10
远程中文教育10-14
远程企业教育07-04
远程农民教育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