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材建议管理

2024-12-27

化学教材建议管理(共4篇)

化学教材建议管理 篇1

药物化学是中职药剂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是应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化学药物的一门学科, 主要研究化学药物的组成、制备、化学结构、理化性质、转运代谢、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等内容[1]。依据国家教育、卫生工作方针, 中职药剂专业的培养目标,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良好职业素质, 熟练掌握药剂专业技能, 能在各级各类医药及卫生机构和行业从事药品生产、营销、应用和药学服务等工作, 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2]。根据这一培养目标中职药剂专业学生在学校期间要学习《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基础课, 毕业前完成《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等专业课程学习[3]。在药物化学的学习中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常用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由于药物化学的特殊性, 学生在校期间思维状态要发生改变, 要有抽象的思维能力、记忆力、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衔接能力, 才能基本完成药物化学学习, 适应岗位的职业需求。专业课程中《药物化学》课程的学习是师生认为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跟踪我校多年招收生源情况看, 初升高成绩在400~500分之间的初中毕业生, 可以较顺利完成《药物化学》课程学分, 学习状态较好。而近些年来我校招收的生源初升高成绩在300~400分范围内, 学习状况发生了很大改变。

全国中职含药剂专业的卫生学校有百所, 每年培养毕业生约上万人, 中等职业药剂教育是培养医药行业高素质劳动者的主力军[3], 中职药剂专业毕业生是国家药师的储备力量, 这一群体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岗位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药物化学课程的学习影响着毕业生的素质、就业质量。多年来对我校中职药剂专业在校生《药物化学》课程的教授、学生的学习情况、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发现, 学生学习《药物化学》教科书困难的原因, 提出建议概述如下。

1 目前教材使用现状

目前的中职规划教材《药物化学》有不同出版社的不同版本, 这些教材结构合理、重点突出, 内容力求简单新颖, 也是教师了解药品知识的工具书。但使用中发现也有某些不足, 很重要的不足在于, 涉及到基础课知识, 如有机化学中的醇、羧酸、酯类、苯胺、酰胺、苯环、杂环等基本知识时, 学生们普遍不会。例如:盐酸普鲁卡因结构中的酯键易水解, 很多学生不认识酯键;盐酸普鲁卡因结构中苯环上的胺是芳胺, 学生同样不认识。基础课《有机化学》中学生已经学习过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却存在与基础课无法衔接的问题。授课中教师需要用大量的时间复习基础课的知识, 很多学生环烷烃、苯环区分不开;烷烃、环烷烃、苯环、醇羟基、羰基、羧基等的化学结构的骨架写不出来, 不仅忘光或没学扎实, 还有很多学生即使老师反复指导复习也学不会。因此, 出现了学生看不懂药物的化学结构式、不认识药物的官能团、不能理解药物的化学结构产生的性质、教科书看不懂的现象。对于药物化学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出现了难学、学不懂、失去学习兴趣的情况, 部分学生难以及格。以我校2004~2008级学生为例, 药物化学考试不及格所占比分别为10.6%、27.0%、28.0%、20.0%、29.2%, 不及格人数达到20%~30%, 这种现象在我校以前教学中是罕见的。

2 分析原因

2.1 中职生来源状况

中职生来源于初中毕业生, 现在的初中生与大学扩招前的初中生大不一样。由于大学不断扩招, 初升高的学生比例大增, 能升入高中继续读书, 然后读大学的学生都进入了高中校门, 而无法升入高中的、不想读高中的学生成为中专的招生对象。虽然, 也有目标清楚而喜欢学习药学知识的学生, 但生源普遍存在基础知识较差, 理解能力与自学能力不强的特点。在初中阶段只学过元素周期表的简单《无机化学》的学生, 进入中专学习了《有机化学》, 然后学习专业课《药物化学》出现了不适应, 学生的知识水平、记忆力、理解力偏低, 与专业课无法接轨。笔者对在校生药剂班调查《有机化学》考试情况, 不及格人数占45.9%, 几乎占半数, 虽然后来补考及格了, 学习《药物化学》的困难仍不容忽视。

2.2 中职生心理因素

中职生正处于心理成熟期, 对未来充满了幻想和迷茫。有想学习一技之长的学生, 看到《药物化学》书中大块头的药物化学结构、复杂的药物理化性质, 摸不到头脑, 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也是原因之一。在学不懂、学不会的情形之下, 产生自卑、厌倦情绪, 不听课、不做作业, 由此滋生出一些恶习, 如上课看小说、玩手机、睡大觉。老师辛苦, 学生痛苦。

3 措施

我校在升入职业技术学院之前是大连铁路卫校, 是教育部全国重点卫校, 具有五十多年药剂专业办学经验。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了如下措施: (1) 专业教师与基础课任课教师每学期一起备课, 将专业课与基础课所涉及的内容互相沟通, 以利于基础课教师授课中有一定的取舍, 将专业课用到的知识在教学中作为重点内容讲授与辅导, 力求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 在学生入学初期进行专业教育, 由经验丰富的教师、专业主任为学生介绍各门课程的特点, 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相互关联, 今后就业情况、就业岗位运用所学习知识的情况等等, 让学生明白在学校所学课程的重要性, 几年来这种努力对大部分学生来看收效甚微。近期, 以在《药物化学》课程完成课时多半的情况下对学生的测试为例, 采取不记名方式, 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 让学生写出苯环、六元环烃、乙醇、乙酸、苯酚、酯键的化学结构, 结果不会写的人数分别为苯环6.5%、20.0%、37.7%、49.1%、57.0%、75.0%。这种测试的目的是要了解药物化学结构中经常出现的官能团苯基、醇羟基、羧酸基、酚羟基、酯键等学生是否全部掌握。这些涉及专业课程中的药物化学结构、药物性质的基本知识, 教师在《药物化学》授课中已经反复带领学生复习过。从测试结果看, 超过半数的学生还是没学会。没有基础知识, 《药物化学》这门专业课的知识难以学懂。我们要求中专学生在学习《药物化学》课程时, 掌握药物的化学结构、类别、药物基本性质这些很简单的内容, 以应用于今后岗位中正确使用药品、养护、贮存, 避免药品氧化、水解、变质, 避免药品使用中的配伍变化等等。改进教学过程、完善考核制度等方式, 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4 就业情况

以2004年以来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调查情况看, 04级入校成绩相对于后期招生生源成绩较好, 在就业岗位上受到用人单位包括医院药房、药品批发公司、连锁零售药店等的好评, 有部分毕业后自立门户开展药品营销业务, 约有90%的毕业生接受继续教育顺利取得大专自考毕业文凭。05级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调查,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参差不齐, 大部分学生毕业后接受大专继续教育, 在中专学习《药物化学》难度较大者学习大专课程时面对同样的难度。

5 建议

教材编写应考虑初中起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生能力等特点。从多年来对教材使用情况看, 在复杂难懂的药物化学结构面前学生产生了厌倦情绪。笔者对在校的61名学生以举手表决的形式调查, 以了解是否喜欢学习《药物化学》课程, 统计结果显示喜欢的占32.7%, 不喜欢、学不会的各占60.6%, 不学的占16.3%, 不喜欢、学不会的占半数以上。由此认为, 中职药剂专业教育缺少适应中职生自身特点的《药物化学》教科书, 因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5.1 教材编写应降低难度

近些年来为了适应药剂中专生社会就业岗位状况, 国家在中职教材编写已经作出了努力, 《药物化学》教科书难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但以目前中职生的智力情况, 根据其接受能力与理解力, 教科书还应再降低专业性高深难度, 增加趣味性, 应通俗易懂, 教材应易教易学。

5.2 增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复习内容

在主要章节中增加与《药物化学》相关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复习内容, 方便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回忆, 通过复习重要的基础知识, 重复记忆基础课的基本内容, 以利于教师组织全体学生统一复习、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专业课, 使得难学的课程变得浅显易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5.3 重视基本知识, 教材编写应规范

正确使用药物、调配药物、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是一名药学专业人员具备的最基本工作能力。常用药物基本化学结构、化学性质、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 以及与储存、养护有关的性质, 这些内容难度不大, 但很重要, 有些教材中这些内容时有时无。因此, 《药物化学》教材编写应规范,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有效利用资源, 使毕业生所学知识够用。

5.4 教材形式多样化, 增加科普性

在各论中将药物化学结构与应用有关的化学性质简单介绍后, 可以彩色图插页的形式[5], 将该药物的商品介绍给学生以增加感性认识, 让学生从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尊重和满足, 也为以后应用打下基础。

5.5 尝试取消《药物化学》课程

在中职教育中药剂专业, 尝试取消《药物化学》课程, 或将《药物化学》课程与其他课程合并而重新组织一本新的教材, 介绍一些常用药物简单的化学结构、性质等基本知识, 以就业够用为主。

6 小结

综上所述, 教材编写应以人为本, 与时代同步, 由于生源的变化, 学习主体的变化, 目前《药物化学》教科书难度较大, 《药物化学》教材需要改革。教科书是师生个体心理遭遇人类文化的媒介和向导, 是教师引领学生进行精神漫游的路线图, 它是教材的主体, 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依据的主要材料, 也是考核教学成绩的主要依据和学生课外拓展和深化知识领域的重要基础。教科书编写的质量如何, 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内在质量和学生的发展[6]。教材的难易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也影响了就业能力。

摘要:药物化学是中职药剂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现在的中职生源大多数是初升高落榜生, 存在学习能力不强、基础知识较差, 学习抽象的《药物化学》课程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 成绩不佳。以2004级以来中职药剂专业学生学习《药物化学》成绩分析, 不及格比例近30%。由此认为目前《药物化学》教材难度较大, 提出将《有机化学》有关内容编入《药物化学》中, 由浅入深, 教材中增加药品彩色图插页的形式, 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快乐;或尝试取消《药物化学》课程, 将药物化学课程与其他课程合并而重新组织一本新的教材, 内容以就业够用为主, 减轻学生负担等建议。

关键词:药物化学,教科书,专业课,中职学生,规划教材

参考文献

[1]唐跃平.药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M].2001:1.

[2]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药剂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

[3]闫丹芬, 杨世民, 傅强, 等.中等职业学校药剂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的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 2009, 24, (4) :308.

[4]王爽, 赵文明.药剂学实验改革初探[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29) :99-100.

[5]王爱生.重视教科书中插图的作用[J].黑龙江教育 (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 , 2007, (9) :34.

[6]肖川.教科书的评价标准[J].中国教师, 2006, (32) :26.

化学教材建议管理 篇2

一、不必为了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面面俱到

初中化学新旧知识体系本身就不具备完整性,基础理论中除了部分基本概念外均未涉足,教与学本身又缺乏认知上的完整性。所以,在进行化学教学过程中不必从化学学科上一味追求知识面面俱到的完整性,或造成教学内容主次不分、详略不当,甚至把选学内容当作必修,或补充某些课外内容。

由于“一纲多本”体制的实施,作为教师使用哪种教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吃透新大纲,严格按新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教学,将课时集中到“是什么”“怎么做”以及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为什么”这些方面。

二、不能为了追求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而盲目拔高教学要求

新大纲对初中化学教学内容提出了4种不同层次的要求,这些层次及其比重(用知识要点数表示)分别为:常识性介绍17个、了解36个、理解8个、掌握13个。对不同内容所规定的不同层次的要求,是对师生教与学中在知识的难度和深度上的限定,也是为了从根本上避免盲目拔高。当然,对学有余力的优生,从开发智力、提高能力出发,提高一点要求是允许的,但必须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实际。

三、不得以新增知识内容为借口任意加大课时量

鉴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生产劳动等实际的要求,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新增加了18个知识要点,它们分别为:选学6个、常识性介绍6个、了解5个、掌握1个。不难看出,新增加部分并没有给教学增加很多困难,实际增多的课时量也很少。当然,必要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仍需占用一定的课外时间,这当然是允许的。

四、不允许为了应付升学考试而离纲离本,大搞题海战术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着眼点是素质教育。为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初步基础,虽然也是义务教育的一个方面,但不应变成单纯的升学教育,若离开大纲和课本的要求大搞题海战术,落入“应试教育”的误区,是违反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的。明确了这些要求,参与教与学的师生完全有理由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与练习,以此来改革初中化学教学,达到提高民族素质教育的目的。

化学教材建议管理 篇3

一、《性质活泼的氧气》氧气的性质与制法次序应顺势调整

在大多数的初中化学教材中, 在氧气和二氧化碳部分, 教材的顺序是按照性质、制法、用途的顺序进行,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很多老师发现这种顺序并不能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讲解氧气的性质, 课前必需准备好四至五瓶氧气, 而在将准备好的氧气带入课堂以及上课时的等待过程中, 普遍出现由于氧气自身分子运动造成气体不纯等各种意外的情况, 导致课堂教学出现实验现象不明显或实验失败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课堂时效。为此, 很多教师提前进入教室, 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收集, 但这种情况并不能按时完成, 更重要的是, 由于学生的探究心理被引导到制取实验中, 不能得到相关知识解答, 导致上课时注意力很难在短时间内集中到教师的氧气性质的教学中来, 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沪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 我发现这个问题在二氧化碳部分得到了解决, 教材中将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的顺序进行了调整, 更加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需要, 但不知为什么在氧气这部分教材依然是以前的顺序, 我认为应将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制法实验放在氧气的性质前面介绍, 从教材的导入等方面看, 这样的变化对教材的体系也没有什么影响, 这样就完全可以避免上述问题, 提高课堂时效。在一线教师的实际教学中, 采用这种顺序的教学也很普遍。因此, 建议在以后的教材改编中能作出相应调整。

二、《原子、元素》的教材内容应适当充实

原子、元素部分一直以来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 是初中化学教学的第一个分化点, 现行的教材中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试图将难度降低, 因而将有关内容大幅度减少, 核外电子排布的相关内容已几乎不见, 但在实际教学中, 如元素与原子的区别教学和化合价教学需要有关核外电子排布知识。因此, 此处如此“淡化处理”很难收到效果。

在现在教材的教学中, 如果教师不把有关内容进行补充, 结果只能使更多的学生在这部分掉队, 另外, 从初高中的衔接上来看, 高中教学时, 还有很多老师认为初中已经完成相关教学, 结果该部分内容无疑成为整个中学化学教学的“空白”。

另一方面, 从目前中考命题看,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化合价与核外电子排布等相关考题在试卷中并不少见。因此, 在教学中, 这部分内容教学的负担并没有得到减轻, 老师对其难度深度的把握将更加困难。

因此, 建议在改编这部分教材时, 能对其明确要求, 适当充实, 给学生学习有一定的资源和平台, 使教学能够流畅, 不至出现教师缩手缩脚, 学生云里雾里的局面.

三、《第五章金属的化学性质》应引入金属活动性顺序

化学教材建议管理 篇4

1 资料

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2007版教学大纲和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

2 比较分析

按照掌握、熟悉、了解3个层次对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的知识单元与知识要点作统计比较 (见表1) 。

3 结果

教学大纲未涉及的考试大纲内容:治疗药物监测、内分泌疾病的检查;考试大纲未涉及的教学大纲内容: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基础知识、自动生化分析技术;考试大纲与教学大纲均涉及的内容:血脂及血浆脂蛋白检验、体液电解质检验、心脏标志物检验、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教学大纲不能满足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体液葡萄糖检验、体液蛋白质检验、肝功能检验、肾功能检验。

4 讨论

4.1 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

2007版教学大纲根据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计划要求, 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任务、课程目标、教学时间分配、教学内容和要求及大纲说明, 是编写教材、指导教学和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与教师教学关系密切。

考试大纲是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的法规性文件, 也是命题的直接依据, 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其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知识单元、细目、知识要点及要求, 为学生备考指明方向。

4.2 建议

(1) 制定新一轮课程标准和编写教材时应充分考虑与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大纲有效衔接, 尽可能使新教材覆盖考纲的细目和知识要点, 以便学生复习。

(2) 将检验质量控制技术 (如线性范围、精密度、标准差、变异系数、准确度、回收率、干扰误差等) 作为基础知识安排在课程各论之前, 有利于教学;有利于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 使学生具备质控意识, 在每项实验操作中考虑影响检验结果的操作因素, 指导学生做好每一项检验项目;有利于质量控制技术与各项检验技能学习有机结合[3]。

(3) 在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基础知识中增加临床生化检验的申请方式与报告、临床生化检验工作流程和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等内容, 目的是使学生熟悉临床实验室工作流程和工作环境要求。

(4) 生物化学检验项目中适度增加检验方法及方法学评价内容。检验方法中保留凯氏定氮法、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化学比浊法、火焰光度法等传统方法, 作为方法学发展的标志。检验方法的教学重点是临床实验室常规应用的方法, 如酶法、免疫透射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及可靠、实用的化学比色法等。校内实训要充分兼顾自动分析和手工操作, 尽可能选择生物化学法、免疫化学法、电化学分析法及可靠、实用的化学比色法等。学生基本操作能力训练仍以手工操作为主, 一些检验项目要求学生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

(5) 内容表述应避免前后重复、表述不统一。概念、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等尽可能与相关课程的内容衔接。实验操作应与标准操作规程及商品试剂盒说明书相关内容保持一致。

摘要:对《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士) 考试大纲》与2007版《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教学大纲》进行比较分析, 为制定课程标准和编写教材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课程标准,教材建设

参考文献

[1]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2012年全国卫生专业资格考试指导: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士)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2]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上一篇:综合化学下一篇:老年心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