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专业人才

2024-09-30

兽医专业人才(共12篇)

兽医专业人才 篇1

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国出现的几起大规模的疫情一方面敲响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食品安全的警钟,另一方面也让人们认识到高等院校培养的兽医人才能否应对和正确处理这些事件,不仅是我国发展出口型经济的需要,也关系到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培养职业化的兽医人才是我国兽医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利用在美国访学的有利时机,深入了解美国兽医人才培养体系,希望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兽医人才的培养机制,借鉴发达国家在几百年的实践中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兽医人才培养体系和成功经验,并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探索我国兽医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新思路,以有效解决我国兽医教育,特别是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1 我国兽医教育与美国的主要差距

1. 1 我国兽医专业的学生来源素质远低于美国

目前,我国兽医专业的学生来源于高中毕业生,许多学生在入学前根本没有参加任何兽医实践活动[1]。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兽医学院(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University of Florida) 要求申请兽医专业的学生必须完成本科教育,GPA > 3. 0,而且对GRE成绩、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也有明确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申请者必须至少参加500 h的兽医实践活动,而且3 名推荐人中至少有2 名兽医人员。除了这些基本要求,初选入围的学生,还需要参加由2 名兽医管理委会的成员和1 名高年级学生组成的面试委员会组织的长达50 min的面试,并据团队合作、诚信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候选人进行评分,最终录取根据各项指标综合判定。

1. 2 我国兽医的学制时间远低于发达国家

美国兽医专业的学制4 年,以全美兽医学排名第十二的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兽医学院为例,除了第一学期的职业发展和第三学年的商业和职业发展课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公共课; 而全美兽医学排名第一的康乃尔大学兽医学院,除了兽医实践: 职业发展的课程外,也几乎没有其他的公共课,学生主要参加与兽医有关的课程和大量的兽医实践训练。我国无论是4年制或5 年制兽医专业的学生,几乎都要花将近2 年的时间学习大量的公共课,真正用于学习专业课的时间不会超过2. 5 年,学生接受职业培训的时间远远短于美国的学生。

1. 3 课程涉及的内容和范围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外科学是兽医学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但外科学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其中麻醉学是外科学的重要内容。国内通常是在外科学中讲一些麻醉的基本知识,麻醉学还没有形成一门专门的课程,而美国排名前十五的高校全部都将麻醉学列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另外,国内兽医专业设立了大内科学,几乎没有根据系统单独开设课程的,其课程设置的理念是建立在兽医是服务于家畜这一基础之上的; 然而美国各高校在设置课程时已经充分考虑到兽医也同样面临宠物衰老性疾病的问题,因此在大内科的基础上,设置了心肺病学、泌尿学、肠胃病学、神经病学、心脏病学、皮肤病学等课程。特别需要指出,许多学校还有专门的个案研究课程。康乃尔大学兽医学院的培养方案提出,一些临床课程,每周有2 ~ 3 h的会议,通过讲座、实验室和讨论学会特别的病例,而且教师能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目前国内的高校均不能达到这一要求。

1. 4 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不能保证兽医专业的学生得到充分的职业素质培训

佛罗里达大学和康乃尔大学都建立了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科学属于其下属的一个系; 兽医学院不属于这一学院,而是单独的一个学院,与医学院并驾齐驱。兽医学院都有自己独立的教学楼,而且有设备非常完善的动物医院。动物医学通常设有不同的科室,甚至分为急诊、大动物医院、小动物医院等多个部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目前宠物医学成为兽医人员的重要方向[2],但几乎每个兽医学院都保留了大动物诊疗室,而且在动物医院的附近都有大型动物的饲养室,一方面为学生的临床实践提供实验材料,另一方面也提醒学生重视兽医为畜牧保驾护航的基本职能。每个兽医学院都有大量的临床教师,尽管他们在取得终身教职前也要实施非升即走制度,但是考核他们的主要是临床实践能力,而不是科研项目和论文。许多人获得的职位称为临床副教授,其主要职责就是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3]。

尽管近年来,我国高校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比例越来越高,但教师中具有临床经验的人员所占比例不升反降; 另一方面,兽医专业属于高投入专业,办学成本很高,加上实验材料,特别是实验动物价格不断飙升,国家的教学拔款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

2 影响我国兽医教育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

2. 1 传统的观念阻碍了优秀学生选择兽医这一行业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历史上兽医的社会比较低,收入也不高,在一些人的眼中兽医与脏乱紧密相关; 因此,许多父母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从事这一行业。加上我国部分养殖企业现代化程度不高,兽医工作环境不算太好,这也使许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一行业[4]。

2. 2 兽医从业人员收入偏低使许多人员不愿意从事这一行业

一个行业是否能吸引优秀人才,从业人员的收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目前,我国兽医从业人员与医生、律师等高收入行业相比比差距较大,而且比较辛苦; 因此,许多人不愿意从事这一行业。

2. 3 教育投入不足也是限制兽医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兽医是一个高投入行业,实验动物价格越来越高,加上更新各种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国家对于教学的投入并没有大幅度提升,这些因素使得兽医专业的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特别突出,也成为了限制兽医教育质量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3 改革我国兽医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几点建议

如何在国内现有招生制度下,改革兽医人才培养体制,培养高素质的兽医专业人才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比较中美兽医教育体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目前我国现有的经济水平条件下,通过改革我国现有的招生体制,从提高兽医专业学生质量入手,全面解决我国兽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应该从规模较小的研究生群体入手,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以此提升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3. 1 设立专门的兽医学位,将兽医职业教育与基础研究分开

在美国,兽医学院的教授也可以招收科学硕士或博士,这些学生主要从事国内基础兽医专业和预防兽医专业学生的工作,最后获得科学学位,博士生则获得Ph D。兽医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兽医临床的课程和技能,毕业后获得兽医学博士学位( DVM) 。尽管我国现在设立了兽医硕士专业学位,但是其生源质量不能与学术型学生相比拟,而且学制太短( 2 年) ,毕业生的质量与国外兽医专业的学生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建立兽医专门学位,其招生要求不低于学术型,而且培养学制不能低于学术型研究生是提高兽医专业学生质量的重要保障。

3. 2 增强临床兽医专业学生临床实践活动的时间,加强考核要求

尽管兽医学一级学科有三个二级学科,但在评价学生质量时,都几乎采用了同一个标准,那就是论文的水平。许多临床专业的学生也不得不放弃临床的实践训练,专门从事科学研究,以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达到学校规定的毕业要求或获得各类奖励和奖学金。许多临床兽医专业的学生经过硕士和博士的教育,由于其临床实践训练仍然不够,仍然不能直接胜任临床实践的工作。

为了培养更多的能满足社会需要的职业兽医人才,在现有兽医专业学生招生模式没有改变的条件下,可以对兽医专业的研究生提出分类要求。对于基础和预防专业的学生,可以按现有的学术要求处理,而对于临床兽医专业的学生则可以加强对兽医实践技能的培养。比如,可以要求临床兽医专业的学生在动物医院参加实践的时间不少于1. 0 ~ 1. 5 年,对于其学位论文则可以根据其临床活动撰写相应的报告即可,不必要求论文的发表和文章的档次,以保证学生获得充足的临床实践训练。

3. 3 在创建兽医学一级学科平台课的基础上,增加兽医专业临床实践课程和实践训练时间,突出临床技能的培养

尽管兽医专业的研究生在攻读学位的时候都从事了基础研究,但从毕业后从事的职业来看,真正从事基础研究的比例并不高,许多人还是转向了临床实践。由于缺乏临床实践训练,许多人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为了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可以考虑在兽医一级学科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在确保基础兽医和预防兽医学生学术水平要求不降低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增强兽医学专业研究生临床兽医的课程和实践活动,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还可以让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使基础研究能更好地与兽医实践结合。

人医学生在培养过程中,通常有1 年左右的时间在医院实习。在实习期间,指导教师会将遇到的病例进行分析,由于与实践紧密结合,这些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提高很快。目前,我国兽医院的规模与人医院相比相对较小,不可能容纳太多的学生进行教学人实践活动。面对国家对职业化兽医人才的需求,必须适当扩大动物医院的规模,更新设施,以保证学生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现阶段为了达到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目标,可以考虑学生轮流到动物医院实习和顶岗的制度,以增强学生参与临床的机会。

3. 4 利用国际交流,采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策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目前,国家留学基金委有专门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联合培养项目,可以让学生积极申请该类项目,让他们到发达国家比较完善的动物医院去学习,这不仅能扩大他们的视野,而且也能提高他们的临床实践能力; 同时,也可以采用请进来的的办法,让国际上著名的临床实践专家指导学生的临床实践,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 结束语

现代兽医工作不仅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且在减少人畜共患疾病的危害、提高动物性食品的卫生质量、改善环境卫生、服务人类健康方面等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兽医专业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形势,加大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训练势在必行。改革现有培养方式,更加注重临床技能的培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摘要:目前,我国兽医人才的质量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异。笔者从学生来源、学制、课程的内容与范围和现有条件等方面比较了我国与美国兽医教育方面的差距,并分析了影响我国兽医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设立专门的兽医学位、将兽医职业教育与基础研究分开、增加临床兽医专业学生临床实践活动的时间等建议。在创建兽医学一级学科平台课的基础上,增加兽医专业临床实践课程和实践训练时间,采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策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等措施创新我国兽医专业培养方案。

关键词:兽医教育,中美差异,学制,人才培养方案,兽医专业学位

参考文献

[1]张姣姣,王莉娟,何莹,等.以全国兽医技能大赛为契机,提高我国兽医教育的质量[J].中国兽医杂志,2011,47(12):90-91.

[2]郑辉,韩玉国.中国宠物产业发展新模式:访北京观赏动物医院院长凌凤俊[J].中国牧业通讯,2005(20):80-81.

[3]王宁.国外兽医高等教育对中国兽医教育改革之借鉴[J].吉林畜牧兽医,2007,28(4):4-5.

[4]王怡,张姣姣,袁娇,等.实行执业兽医制度,推进畜牧业和兽医教育的健康发展[J].中国动物保健,2009(12):19-23.

[5]汪莉娜,段但永豪,王鲜忠.我国兽医人才的职业素质培养及就业前景[J].中国兽医杂志,2014,50(3):97-99.

兽医专业人才 篇2

兽医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已由过去单一为养殖业服务,发展到为公共卫生和动物健康提供技术支撑。其内涵也由过去单一的动物疾病治疗,发展到动物疫病防控、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生物安全、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的招生是我国兽医教育主动适应兽医体制改革,提高我国兽医技术人才水平,推动我国兽医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与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我国兽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于我国兽医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是一种主要面向全国动物医疗、动物检疫、动物保护、畜牧生产、兽医执法与管理等部门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学位类型。其培养的研究生具有较强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统筹决策、组织管理和业务实施能力,能独立担负兽医科技服务、技术监督、管理、开发等工作。

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与兽医农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都是国家承认的硕士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但是侧重点不一样,前者属于应用型,具有特定的职业背景,与兽医任职资格相联系;而后者属于学术型,侧重兽医理论研究的培养。兽医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具有的特点是:综合性:知识结构全面宽广,相关知识丰富;实践性:培养过程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与用人部门密切结合,特别注意动手能力、业务实施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应用性:应用是最终目的,培养原则具有适应我国现代畜牧生产、人民生活和公共卫生需要的特点,突出兽医临床能力的培养和考核,突出对付群发病、流行病的防疫、检测以及动物产品的卫生监督能力的培养;职业性:具有特定兽医职业背景,且与现代化畜牧业大生产,国家卫生防疫,国家进出安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等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

兽医专业的特殊性和招生对象的专业性使得兽医专业学位教育从设立之初就具有鲜明的特点和要求。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树立“精品”意识,培养“精品”人才,是兽医专业学位教育一贯以来追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培养目标

面向各级动物疫病防控机构、畜牧生产企业、兽医卫生监督、动物药品生产与管理、动物检疫等部门,培养从事兽医资源管理、技术监督、市场管理与开发、兽医临床工作和现代化兽医业务与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特色

(1)课程体系着力强化应用,实践性强 兽医专业学位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因此,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特别强调实践技能的训练,技能训练和毕业论文完成均安排在实习基地,实践时间要求原则上不少于一年。培养单位与行业和企业共建合作是兽医专业学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2)教学内容先进、充实、针对性强 兽医专业学位教学内容安排特别强调以满足兽医职业需求为目标,将行业组织、培养单位、个人职业发展要求有机结合起来,遵循重视理论、强化应用、提高能力的原则。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包括:现代兽医基础理论知识,以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疾病诊疗、疫病防控等专业核心理论与技能,为学生成为一名高级执业兽医奠定基础;食品安全、兽医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适应我国兽医人才多方面需求奠定基础;实践知识,重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方式特色明显,注重案例教学 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因其专业性强,案例丰富,操作性强,非常重视实践教学、案例教学,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教学授课方式更多采用案例教学和实地考查与调查研究的方式,教学方式特色鲜明,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招生对象及考试方式

2009年,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开始招生,至今已经招收了两届学生。目前,有资格招收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的院校全国只有36所。

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招生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的兽医及相关领域人员。

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报名、考试和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同一时间进行,但是两种不同生源类型的考试科目和命题不同。采取“分类报名考试、分别标准录取”的方式进行,按照“科目对应、分值相等、内容区别”的原则设置。考试科目和内容考试内容突出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初试科目有四门,分别为科目1政治;科目2英语(或俄、日语等);科目3 兽医基础;科目4兽医专业。其中科目1、2均为全国统考科目,由教育部统一命题,考试大纲由教育部制订;科目

3、科目4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考试方式均为笔试。

四、培养过程

(1)兽医硕士专业学位有较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注重课程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实用性,注意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培养综合能力。课程学习总学分不低于34学分,分必修课、选修课、文献阅读与专题报告、兽医实践四大类。

(2)兽医专业学位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兽医专业学位教学内容强调理论与实际结合,强调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都是有针对性的设置,如要求开设介绍学科实际应用方面重要进展的课程,开设兽医法律部法规等结合实际的内容。教学方式也比较灵活多样,案例教学,兽医调查与实践,到培养单位实地考察等授课方式都是必须开展的教学方式。

(3)培养过程科学规范

为保证培养质量,兽医专业学位有着科学规范的培养过程。培养方式采取全日制脱产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培养环节由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学位论文研究三个主要环节组成,实行学分制。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和标准灵活多样,重在考察学生实际能力。开题报告、中期汇报、论文送审,答辩过程等环节都必不可少,并且严格把关。

兽医专业学位的学位论文不同于学术型学位论文,其选题要求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兽医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形式也灵活多样,可以是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管理决策、政策分析和研究论文等。

五、奖助体系和管理

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的待遇和管理,参照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所设定的奖助体系和管理工作进行。

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资助纳入全校资助工作范围,在政策措施、经费投入、条件保障等方面与普通研究生一视同仁。与兽医专业学位培养单位按照规定标准,向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国家任务研究生按月发放研究生普通奖学金,并积极协调、密切配合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及时为符合规定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申请办理国家助学贷款,解决其基本学习和生活费用问题。

六、就业政策

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合格者可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执行普通高校毕业生的有关管理和就业政策。

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的就业纳入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工作,建立有专门的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服务体系,按照国家关于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关规定和政策,办理派遣、报到等相关就业手续。

七、职业发展方向

当前,我国兽医体制改革正在逐步深入,并将与国际接轨,兽医作为一个具有特殊技能的职业,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相应,兽医体制改革使我国兽医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清晰,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也提出了新要求。兽医专业学位正是适应这种需求而培养兽医专门人才的学位类型。多年来,在打造精品的发展战略思想指导下,兽医专业学位已经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兽医专门人才,兽医专业学位已得到兽医及相关行业的认可,社会评价较高;兽医专业学位获得者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在各自的岗位上用自己辛勤的汗水,为我国兽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目前,兽医专业学位培养的规模比较小,还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兽医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兽医专业学位就业需求的空间非常大,就业前景比较良好。另外,兽医专业学位就业渠道比较广,各级动物疫病防控机构、畜牧生产企业、兽医卫生监督、动物药品生产与管理、动物检疫等都是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的理想部门。

今后,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将积极探索加快推进专业学位与有关职业资格考试的衔接工作,兽医专业学位获得者参加职业兽医资格考试将免试部分科目。这一措施将促进兽医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上一个新的台阶。

设置方案

一、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进一步促进我国兽医事业的发展,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位制度,决定设置兽医专业学位。兽医专业学位分硕士、博士两级。

二、兽医硕士、博士专业学位具有特定的职业背景,与兽医任职资格相联系,与同一学科的农学硕士、博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兽医专业学位主要面向动物医疗、动物检疫、动物保护、畜牧生产、兽医执法与管理等部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口径分为临床兽医和预防兽医。

三、兽医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掌握本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社会科学基本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具有独立担负动物疾病诊疗、预防、检疫和兽医项目制定、管理、实施等工作的能力。

四、兽医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勇于创新,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掌握本专业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具有较强的理论分析、规划组织、宏观决策能力和独立担负动物疾病诊疗、预防、检疫工作的能力。

五、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的招收对象主要为获得学士学位后,在兽医业务相关部门工作三年以上的优秀在职人员。获得学士学位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攻读兽医硕士,专业学位,在修完硕士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兽医业务实践两至三年,结合实际完成学位论文,方可进行兽医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答辩。

六、兽医博士专业学位的招收对象主要为已获得硕士学位后,并在兽医业务相关部门工作三年以上的优秀在职人员。获得硕士学位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考取攻读兽医博士专业学位,如尚无三年以上从事兽医业务经历的,需在修完博士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兽医业务实践两至三年,结合实际完成学位论文,方可进行兽医博士专业学位论文答辩。

七、兽医专业学位的课程应按培养口径并结合用人部门的实际需要设置,课程体系应体现整体性、综合性、宽广性和实用性,课程内容要反映当代兽医的先进水平。

八、兽医专业学位的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兽医实践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或有重要应用价值或应用前景的问题,应有先进性和一定的难度及工作量。学位论文必须由攻读兽医专业学位者独立完成,能体现其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对攻读兽医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实行导师负责制,采用导师小组集体指导、高等学校与兽医部门合作培养方式。

十、兽医专业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均需有来自兽医系统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十一、兽医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由在相应学科领域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并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的高等学校授予。

十二、兽医专业学位证书格式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制定,学位获得者的学位证书由学位授予单位颁发。

报考条件

全日制攻读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四)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五)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六)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1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非全日制攻读

2011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士学位),且具有动物医疗、动物检疫、动物保护、畜牧生产、兽医执法相关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

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与建议 篇3

[摘 要]兽医学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但多年来教学内容、方法陈旧,受教学资源限制,扩招等因素影响,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不到位或缺位,这明显影响了专业教学质量,远远不能满足时代发展和国家执业兽医资格制度全面实施的需求。为实现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社会需求,需构建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实践教学;兽医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6-0108-02

近年来的研究生复试面试(动物医学专业)给面试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当一部分学生回答问题时只了解个别知识点,缺乏对问题的系统理解和宏观把握。进一步了解发现,这些学校临床主干课程的实践操作部分通常是以观看教学视频完成的,学生几乎没有动手机会,这是问题的关键。由此可知,有不少农业院校的兽医学临床实践教学环节还比较薄弱,学生的临床操作和临床思维能力未能得到充分锻炼,学生未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兽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及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临床实践教学是专业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融合点,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专业水平的重要教学环节。因此,根据社会行业需要和有效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等基本要求调整专业及相关课程的内容和比重,构建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是我国动物医学专业教育今后必须要走的路。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重点建设和不断优化,现将各环节具体介绍如下。

一、调整课程设置,加大实践教学比重

长期以来,在“高等学校应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理论教学体现了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个补充”等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实践教学未能摆到应有的位置。在本科教学计划中的实践教学,具体指实验课、课程设计、教学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其特点是每个实践教学单元与理论课紧密衔接,但每个实践单元的内容简单,时间短,基本没有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这就造成实验课完全依附于理论课[1],而且课程间的有效联系较少,学生只能接受单一、分散的临床课程知识而不能将知识进行有效贯通和灵活应用。

目前这种状况在很多高校仍没有明显改善,很多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临床实践能力较差,无法直接胜任相应的岗位工作,需要相应机构或单位的再次培训。以我国推行的执业兽医制度来说,我国原计划于2014年全面实施执业兽医师制度,规定动物诊疗机构、养殖场等必须配备执业兽医师。2012年,我国约有五万人已通过执业兽医师考试并获得兽医师执业资格证,但由于获得执业兽医师资格的人数较少,全面实施执业兽医师制度的时间推迟到2017年,但2017年能否全面实施执业兽医师制度仍没有充足把握。[2]其原因是获得资格证的人数不够,而且相当数量的在校学生虽然通过笔试获得了资格证书,但他们大部分缺少临床诊疗实践经验,虽有执业兽医师资格但仍不能“执业”,于是出现了“租证”等违规现象。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虽获得了该证书,但他们大部分是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很少到诊疗机构、养殖场等开展工作。这同时反映了执业兽医资格证属于行业准入资格证,而不是“技术专业资格证”。可见,专业实践对兽医师的培养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多数毕业生反馈大部分课堂教学特别是基础理论知识,考试后就忘了,并没有留下多少印象。要改变这种现状,需重新规划课程设置,减少与本专业相关性较小的课程,或将其列为选修课而不是必修课;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提高实践环节的考核要求,一些与临床实践联系紧密的理论知识可在实践教学中加以阐述,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合理编排实践教学内容及呈现形式,除了教材内容,教师还应根据新形势下就业方向和生产一线的新需求,设置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实践内容,以此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变课堂教学为实地教学

现场教学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而且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也是专业教学最有效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3]从研究生面试所反映的情况看,学生往往对自己曾经参与的教学实验或在动物医院见习内容中的关键知识点较为清楚。鲜活的实例有助于从多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患病动物经治疗后临床症状的变化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不少急性病如犬产后缺钙引起的抽搐、高热等症状在用药后迅速消失会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认知体验。此外,现场教学还容易建立职业认同感。在诊疗现场,学生除了直接参与疾病的诊疗过程外,还能感受到动物主人对治疗手段和疗效的肯定,以及诊疗前后的情绪变化,这些知识或技术之外的体验更容易引起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现场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观察或者参与诊疗过程,教师应该注意及时对不同疾病的诊疗要点进行分类总结。教师应在某类疾病治疗或抢救成功后的间隙或抽出专门时间,将现场观察到的现象与现象背后的理论支撑体系串联起来解说,从而使学生对各环节的知识点能够融会贯通。目前我校动物医院每天下午安排值班教师在固定时间为见习学生进行病例总结,并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一一解答。以当天自己参与的病例为素材与教师进行直接互动,能够督促学生积极回顾专业知识,积累临床经验。

现场教学还有助于学生体验医患间的沟通艺术。在现场诊疗过程中,除了望诊、切诊或触诊、仪器设备的辅助诊断外,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与宠物及其主人的沟通交流。这些交流对疾病病因、性质、甚至预后等的判断往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对宠物主人平时饲养管理、护理等方面的适当建议也是在恰当的沟通中完成的。这种沟通不仅会影响到药物疗效,还会影响到宠物主人对诊疗的满意程度,增进相互理解,从而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三、加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交流

学校教育培养各类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因此定期安排本专业学生到基层相关单位进行生产实践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基层生产实习的多元化、复杂性,并不是校内单一、程序化的实践教学基地或单纯课堂教育所能比拟的。因此,要将经常性的“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合作交流融入实践教学,并形成工作常态。

坚持“走出去”了解现状。例如我院为加强2014级新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先后安排他们参观了三家知名实验动物企业,经过现场观察和讲解,学生们对现代实验动物发展的前景和医学意义有了更清晰、直观的认识。另外,对光明奶牛场和天成现代农业科技园的参观学习也让学生们对兽医专业的认识更充分、更全面。学生们的惊叹足以说明去相关企业参观学习比课堂说教要强得多,而这种与生产一线企业或相关基层单位间的交流与合作,应有侧重主题且分批次的贯穿于动物医学专业教育的全过程。这对激发自主学习热情,提高专业水平及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能加强教师与基层单位的合作与交流。“走出去”还应考虑国外相同专业和行业的实践。近年来扬大兽医学院开始每年选派部分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到国外知名大学参观访问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动物医学专业的认同、学习热情和科研积极性。

经常“请进来”进行现身说法。学院经常性地邀请国内外兽医相关行业的管理者、技术负责人等来学院开展主题讲座,为学生带来行业现状、发展动向以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际经验等信息。这种主题讲座更贴近实际,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实施并规范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或者学院应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建立多样化的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科研实践的积极性;应积极建设公共实验平台或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为学生提供参与平台。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导师制,可以让学生适当参与科学研究过程,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协作能力、思考及表达能力等科研素养。鼓励学生在“导师”的引导下积极独立申报各级创新课题,并独立实施试验、得出结论并结题,以此锻炼学生的科研“自理”能力,但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考核力度,避免“只挂名不做事”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主题报告或校内授课,能够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过程对其创新思维的形成,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是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经过一段时间的科研训练,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水平及完成质量均会有明显提高。

总之,实践不仅是兽医学专业,也理应成为大部分农科专业教学的特色和亮点。为了国家能够尽快全面实施执业兽医师制度,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以及肉、蛋、奶食品安全,提高兽医学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是当务之急,而构建并规范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 参 考 文 献 ]

[1] 司淑梅. 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6.

[2] 许显. 我国执业兽医师职数测算及发展趋势预测[D].华中农业大学,2013.

[3] 孙小红, 张志俊. 现场教学模式在冷藏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论坛, 2013(1): 64-67.

兽医专业人才 篇4

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是是高等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兽医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又是一门实验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与动物疾病的防治、公共卫生安全, 保障畜牧业生产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只有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提升兽医微生物实验教学水平, 才能让学生通过该门课程掌握重要的专业技能, 为成为一名创新型专业兽医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兽医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很多高等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已认识到兽医微生物实验课重要性, 为了突出其实验教学的地位, 将其单列, 独立设课, 不再依赖理论课。但是教学体系还是传统的实验教学体系:课前准备——课堂实验——实验报告;每个班次每周安排一个实验。虽然经过不断地教学改革, 整合实验内容顺序, 但每班学生两次实验之间要间隔一周, 实际到第二次上课时候, 上一次的内容又联系不起来了。在随机考核实验技能的时候就发现, 学生掌握技能不充分, 甚至很多同学对于微生物实验的一些基本的技能比如无菌操作还是很茫然。

教育部多次提出对高校实验课进行改革, 提高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开设比例,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由于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安排往往需要占用比较多的时间, 只有一个实验室, 难安排, 班次多, 安排的综合设计性实验还是太少。在上完实验课程后, 给8个平行教学班级安排了为期一周的综合实习周, 就占用了1个月的时间。但是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个综合性实验后, 对学生进行技能的随机考核和调查发现, 对比实验课期间的考核结果, 成绩有明显的提高, 掌握专业技能也更扎实。

2 构建实验教学内容新体系

针对原有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学体系陈旧, 综合设计性实验太少, 要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必须打破原有教学体系, 构建新体系,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安排, 加强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

2.1 压缩整合验证实验内容。

验证实验内容包括了微生物实验最基本的技能学习, 是初接触微生物学习必不可少的, 但是占用了太多的课时, 且比较分散, 可以将原来的实验中基本的技能压缩到1~2次实验课。设立“兽医微生物实验须知和基本技能学习”模块。将显微镜油镜的使用、细菌涂片的制备和染色、细菌的分离与移植、无菌操作、细菌的鉴定、生化与药敏、培养基的制备等技能操作要求学生提前预习, 实验课上通过录像结合示范的方式进行集中传授, 将这些技能相关录像计算机保存或上网, 在后续的实验学习或课余可供学生随时进行学习, 直到掌握为止。

2.2 增设综合设计性实验

在原来1个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基础上, 增设2个综合型设计实验, 共3个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 涉及内容更广, 除了细菌的分离与鉴定以外, 应包括病毒学和真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两方面的内容。每一项内容可以给学生多个平行项目选择, 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 组成小组, 自己查阅文献, 自主完成具体的试验技术路线, 经过教师的指导和完善后, 最后学生自主完成实验, 并以论文的格式提交书面实验报告。

3 应用新技术

科技日新月异, 不断渗透到教学课程中, 兽医微生物实验教学必须与时俱进, 及时采用新科技、新技术, 使学生及时掌握最新的兽医微生物实验新技术。

3.1 及时采用新技术, 更新实验内容

比如培养基的制备, 以往的教学内容繁多, 包括把各种培养基成分分别称量, 再电炉加热溶解, 调节PH值, 棉塞制备, 包扎, 高压灭菌, 冷却, 倒置平板等。步骤繁多, 耗时长, 制备棉塞耗费时间且效果参差不齐, 往往需要5个课时, 学生才能勉强做完这一次实验, 打压了学生的积极性, 且学会了也已经落在了时代的后面, 在生产科研中早已不用这样的制备技术。笔者便改革了实验内容, 培养基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自学, 提前预习, 实验内容改革为半成品培养基的配置。购买半成品培养基, 应用电子天平代替普通天平进行称量, 不需调节PH, 电炉加热溶解改用微波炉加热, 更加安全, 购买硅胶塞替代棉塞。经过改革后, 实验效率大大提高, 原本要拖延2个学时才能完成的内容, 现在3个学时就可以完成, 且学生积极性更高, 从考核的结果来看, 掌握的技能更全面。

3.2 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提升教学质量

以往教师采用的是板书+讲解+示范操作的模式来进行实验教学, 内容单调乏味, 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后来学校配备了多媒体设备, 教师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制作教学PPT。比如细菌、真菌形态的观察, 通过计算机, 就可以把很多细菌、真菌图片收集到PPT中, 形象直观, 更容易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去辨别不同的形态特征;细菌运动力的检查不易成功, 就可以把拍摄下来的录像通过计算机进行播放, 讲解。一些重要的实验技能操作, 学生只通过一次实验课不能完全掌握, 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 学生随时都可以在课后或下一次上课时进行复习和练习。应用计算机后, 学生的兴趣明显提高了。

3.3 显微成像系统的应用

微生物实验中细菌的形态观察是一个难点, 传统授课必须对每个学生逐一进行指导, 用目镜指针指示细菌, 对细菌在所处视野内的位置、形态等描述很难准确, 教师工作量大。购置一台显微成像放大系统, 系统可以将细菌图片通过显微镜直接连到电脑以及投影仪上, 将学生的疑难问题放大, 鼠标一点就能讲解清楚, 不仅大大提高了授课效果也缓解教师的授课压力, 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3]。

4 与科研结合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的前沿基础学科, 兽医微生物实验课程与科研相结合, 以科研课题的形式安排教学内容, 可以让学生提前熟悉科研的过程, 为学生揭开科学研究的神秘面纱, 为学生将来更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科研课题的选题可以来自于本教研室教师的科研项目, 也可以来自于生产应用[4]。所选的科研课题, 都包含了所有兽医微生物实验教学要学生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无菌操作技术、细菌分离与移植以及微生物的培养观察技术等, 通过科研来学习, 可以使学生以立体的形式全面掌握兽医微生物实验的各项技术, 专业技能掌握更牢固。

5 改革考核方式

传统的微生物实验课程考核一般采用平时实验报告成绩、出勤率和期末技能抽签考核的形式综合评定。由于实验报告往往存在抄袭, 除个别外出勤率基本无差异, 期末技能抽签考核的形式, 学生考核项目太少, 并不能准确反应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 而教师备考的工作量很大, 最后的实验成绩表现缺乏公正, 在学生成绩上拉不开档次, 表现非常优秀的学生成绩却平平。

这就需要改革考核方式, 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为每一位同学建立一份实验课程成绩档案, 其中包括平时表现考勤 (10%) , 实验报告 (30%) , 论文 (20%) , 随机技能考核 (20%) , 期末考核 (20%) 等。改革以往的期末技能抽签考核方式, 采取平时的随机技能考核和期末考核结合的方式, 增加了考核项目, 更能全面的反映学生对微生物实验技能的掌握的真实情况。对于增设的综合性实验项目, 要求学生学会以论文的形式提交结果, 并把成绩包括在期末成绩中, 这对促进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处理分析能力的提高很有意义。

有条件的教研室还可以应用多媒体试卷进行考核, 将微生物学实验考核内容如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结果、结果处理分析、以及综合设计性试题等以图片、录像、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制成电子试卷, 利用电脑对微生物学实验进行考试。实验考试时, 应用联网计算机机房, 在规定时间内, 学生将答案写在纸质的答题纸上, 考试结束后, 教师将答题纸收回进行批改[5]。

摘要:为了进一步满足我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培养具备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强、专业技能强的兽医人才, 对兽医微生物实验课程深化教学改革, 通过构建实验教学内容新体系, 采用新科技更新实验内容, 与科研结合, 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旨在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和学生专业技能, 为培养创新型专业兽医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兽医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武文艳.论高校人才培养理念[J]科教文汇, 2011 (1) :26.

[2]林雁冰, 颜霞, 韦革宏.构建创新型微生物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J].高教论坛, 2010 (10) :31-33.

[3]李影, 钱爱东, 胡桂学, 等.显微成像系统在动物微生物实验课教学的应用[J].畜牧兽医杂志, 2009, 28 (1) :87-88.

[4]金叶飞, 尹军霞, 沈国娟.微生物学实验与科研课题结合教学模式探索[J].2011, 9 (3) :103-104.

兽医专业自荐书 篇5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各种自荐书频频出现,自荐书有着不同的类型。相信写自荐书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兽医专业自荐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兽医专业自荐书1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XX大学兽医专业XX届毕业生,高考后的轻松、获知被录取的喜悦随风而逝,因为我需要重新开始,继续努力奋斗,迎接新的挑战。时光飞梭,我讲到这童年的梦想、青年的理想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大学四年是我思想、知识结构及心理、生长成熟的四年。惠于XX大学的浓厚学习、创新氛围,熔融其中,使我成为一名复合型人才。

在校期间,我勤奋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曾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并取得比较好的成绩。此外,我很喜欢电脑,不仅熟练掌握基本应用软件的使用,而且顺利通过国家社会和劳动保障部高新技术信息职业资格中级考试和微软ATC认证考试。

在英语方面,通过国家英语四级,并且参加英语口语培训。此外,我积极投身学生会和广播站等学生组织为同学服务,表现出色,贡献卓越,曾先后荣获校级“优秀三好学生兼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校广播站杰出工作者”等称号。

我真诚地希望加盟贵公司,我定会以饱满的热情和坚韧的性格勤奋工作,与同事精诚合作,为贵单位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下页附履历敬请勘酌,恳请接纳,回函是盼,我恭候您的佳音!

兽医专业自荐书2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叫XX,我是XX职业学院的毕业生,借此择业之际,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真诚地向贵公司推荐自己。三年的大学学习,系统地学习了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知识,在知识结构上,已有很好的理论水平。认真学习好专业课的同时,努力培养素质和提高能力,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拓宽知识视野,完善知识机构。我热爱我的专业。我相信,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会对我以后从事畜牧兽医工作帮助很大。

在校期间,我积极参加班级及学院的各项活动。这很好的培养了我的交际能力,使我懂得了如何与人和睦相处,也使我处事务实,更有责任感。实习中,始终努力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嘴勤、脑勤”,想畜主之所想,急畜主之所急。能正确回答带教老师的提问,规范熟练实践操作的基本技能。相信这将是我今后工作的重要经验和宝贵财富。

我正处于人生中精力充沛的时期,我渴望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展露自己的才能,我不满足与现有的知识水平,期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我希望能够加入你们的单位。我会踏踏实实的做好属于自己的一份工作,竭尽全力的在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我相信经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一定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尊敬的领导,谢谢您看完我的求职信,请接受我诚恳的谢意。相信贵公司给我一份酬劳定能得到我多份的回报!盼望能够与您见面的机会。

此致

敬礼!

求职人:xxx

XXX年XX月XX日

兽医专业自荐书3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XX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兽医系的一名应届毕业生,我学的专业是兽医,很荣幸能有机会向您呈上我的个人资料。带着一份渴望与热忱欲在贵单位谋求一份适合我的工作。

作为一名医学生,我热爱我的专业,并为其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热情,圆满完成了所有课程的学习,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同时我也努力学习英语等课程,英语水平熟练,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我深知现代社会更需要“专业突出,素质全面”的人才,我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把握住每一个可以锻炼自己的机会。在大学几年里,我参加过很多活动,校运动会、社会实践、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合唱及书法比赛等,为班级和年级取得了好的成绩,并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主动组织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各种体育比赛、团日活动,联欢晚会、社会实践等。在寒暑假及业余时间,多次打过工、做过家教参加勤工俭学,这些经历无形中锻炼了我的组织能力,磨砺了我的意志品质,也丰富了我的学习生活。也同时让我深深体会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三年的学习是短暂的.,所学的知识也是有限的,作为一名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我,还没有太多的一线工作经验,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要学,大学培养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大学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并怎样学习知识,而且也让我学会了怎样做事和做人我渴望在更广阔的天地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我热爱贵单位提供的职务,真诚希望能够成为您领导下的一员,为贵单位添砖加瓦,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步,值此附上简历一份,冒昧求职,希望您能给我一次机会。

如能蒙您不弃,有幸成为您的职员,我将不负厚望,踏踏实实做好属于自己的这份工作,为贵单位的腾飞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xxx

xx年x月x日

兽医专业自荐书4

尊敬的医院领导:

您好!

感谢您给了我一个展示我自己的机会,我会以百倍的努力,回报医院,回报社会。

我于20xx年3月毕业于西昌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作为一个对财会专业十分崇拜的我,顺利完成了三年的学习生活,但内心并没有打消对财会工作的热爱,只有抽时间从财会专业的基础理论学起。拜从事财会工作的同事为师、虚心请教、认真学习。幸运的是我的第二份工作于20xx年10月在四川新康药业有限公司从事财务工作,使我如鱼得水、以高度的工作、学习、热情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好评。并在20xx年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肩上的担子重、学习的机会多了。同时也满足了我希望获得知识的内心。20xx年因为小孩无人照看。工作变更到新津县花源镇中心卫生院,主要从事财务、挂号、收费、出、入院的办理等工作,虽然工作强度小了,但工作性质是一样的。

最近萌生了到贵院工作的想法,原因有三点:

第一:县医院是一个很大的平台,更能锻炼我的工作能力。更能激发我的工作热情。在这里工作能得到更多的知识,服务于更多的人。

第二:现在小孩也长大了,更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以我的工作、学习热情回报医院、回报社会。

我从心理和能力等方面,做好了走上岗位的充分准备,我诚挚地希望能成为贵院的一员。我将以我的专业,热情的服务,倾我所能,不断学习我所不能。为贵院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祝:贵院发展一帆风顺、事业天天向上。

此致

兽医专业人才 篇6

一、畜牧兽医专业实施 “三业联动”的原因

1.畜牧兽医专业培养目标需要与产业结合

目前,我国畜牧业发展形势喜人,各类养殖场、饲料与兽医企业的兴起,使畜牧业占农业的比例越来越高。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可通过畜牧业所占的比例来说明。畜牧兽医专业人才规格的特点是培养服务生产第一线的高技术应用性人才,这些人才的培养必须要与产业结合,掌握产业当前发展与应用的最新技术与流程,了解当前动物防疫的重点与措施,也就是说,专业与产业的联动,可弥补学校实践教学基地条件的不足,培养当前产业需要的合格人才,也只有这两者的有效结合,才能带来就业的零距离上岗。因此,畜牧兽医专业培养目标需要实现与产业结合。

2.畜牧业产业需要大量合格实用的高级应用性人才

当前,畜牧业发展形势非常快,各类养殖场、饲料与兽药企业发展迅速,需要大量的掌握企业最新的工艺技术与流程,掌握过硬技术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来为企业的发展服务。从我们对湖南省30家大中小型企业的调查发现,很多企业对使用的人才都有一个重新培养的过程,有的企业的培训费用还很高,因此,他们非常希望与我们合作,减少新员工在使用过程中的摩合期,减少企业的运行成本。而作为我们专业培养的目标又需要学生能实现零距离上岗。所以,这就为实施“三业联动”带来合作的外部环境与内部动力。

3.职业教育的导向要求我们必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中国职业教育的精髓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我们的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是职业教育的范畴,这也要求我们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开发适合本专业的新的培养方案,以培养符合产业需要、动手能力强、上岗快的合格毕业生。

二、“三业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畜牧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指标,而畜牧业的特点又与别的产业不一样。我们在充分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几十年来的教学改革经验,我们构建了畜牧兽医专业“三业联动”人才培养模式,其特点就是以兽医院为龙头的技术服务平台来搭建与产业、就业的互动。

上图说明如下:技术服务平台以专业、教师、学生、校内产业群为支撑,以兽医院为外显,形成内联专业、教师与学生,外接产业与就业的“专业+产业+就业”的“三业联动”模式。在此模式中“技术服务平台”是“三业联动”的中轴,通过此平台,搭建专业平台、双师平台、学生实践平台与零距离上岗平台,再外联产业平台与就业平台。因此,要保证此平台的运行,需要3个运行条件,即“双师型教师授课、专业实体化、创业小组活动”。

(1)专业实体化是实现“三业联动”的前提

畜牧兽医专业要实现“三业联动”,首先要在校内营造一个产业运行环境,使专业与产业有机结合,即专业就是一个运营实体,教师、学生是实体的管理者与生产者,实现校内产业的真实模拟,为今后的真正的产业上岗打下坚实的基础。

(2)双师型教师授课是实现“三业联动”的保障

学生能否在校内的产业模拟中学到真正产业的技术与流程,要求教师必须是双师。教师必须要掌握当今产业的技术与流程,教会学生使用和运用这些技术与流程,缩短上岗时间,学会更多的技能。因此,双师型教师授课是实现“三业联动”的保障。

(3)创业小组活动是学生模拟产业的过程

“三业联动”的特点是要求学生首先要在校内的产业群中进行上岗模拟,也就是学生是专业实体的生产与管理者,教师是专业化实体的老板与工程师。学生通过实体进行创业小组活动,模拟生产与技术服务过程,学会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深化,去处理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养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师又在指导学生创业活动中,进一步提高教学内容,更新知识去教好学生。

三、畜牧兽医专业实施“三业联动”的成果

(一)构建了畜牧兽医“专业+产业+就业”“三业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计划

按照课题的要求,结合畜牧兽医专业化的特点,在对内总结、对外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了畜牧兽医“三业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计划,选择畜牧兽医专业03309班为实验班级,畜牧兽医02308班为对照班级。对照班级按原教学计划上课,实验班级按新的教改教学计划上课。通过实验,这两个班级都已毕业,从就业率来看,两个班级的就业率差异不显著(02308班的就业率为98%,03309班为99%),但从就业的企业反馈来看,实验班级的企业满意率要高于对照班级5个百分点。

(二)形成了畜牧兽医专业实体,即校内产业群

为了很好地完成“三业联动”的实验任务,在学院党委的批准下,畜牧兽医专业实行了专业实体化,构建了校内专业产业群,即实习鸡场、实训牛场、实训羊场、实训猪场、特种动物养殖场、学院种猪场、实习良种场等教学生产实体,还投入100多万元建成了一个含有现代化兽医诊断设备的兽医院。由于这些校内产业群的建成,使学生的创业小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如实验班级的学生在这些实体中开展了“养猪与猪病防治、养牛与牛病防治、养羊与羊病防治、饲料生产与加工,兽医诊断与对外技术服务”等创业小组活动,掌握了当今畜牧业的最新技术,并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缩短了上岗时间,毕业后都成了企事业单位的骨干。

(三)培养了一批双师型教师

“双师素质”教师授课是实现职业素质教学模式的培养途径之一,我们采取如下办法来保证:

1.采取如下方式来培养“双师型”的教师

(1)“边教学、边实践”方式。

(2)“先实践、后教学”方式。

(3)“进修提高方式”。

(4)“聘请方式”。

2.开展教师技能考核,加强实践性教学

教师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因此,我系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来评价和促进教师的动手能力。如2002年决定对全系具有中初级职称的教师进行一次技能考核,考试范围为各位教师随后承担与指导的课程。每个专业成立了一个具有高级职称的三至五人考核小组,每位教师考核范围为10道动手题中任抽一道(专业教师在实习基地和实验室进行),专业课教师主要考查实际操作素质,全部按照农业部特有工种技能题考核大纲出题和确定评分标准,经过考核,所考教师中90分以上的有6位教师,其余均在80分以上,无不合格教师,说明了整个考试的结果是合理的,中初级职称教师的动手能力是比较强的。通过技能考核,提高了广大中青年教师对技能训练重要性认识,加强了他们的實践性教学能力。

(四)构建了“四元物”实践教育体系

“三业联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学校具备配套完善的教学设施作为保障。我们按照“教室、实验室、实习基地、企业”构建了“四元结构”实践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实验教学在设置上,按照“三个层面”(基础课实验、技术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实验)设置“二类实验”(基本技能训练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方法上,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变主体为主导,训练学生的思维、动手和创新能力;考核采取实际操作方式,以了解学生技术操作的基本能力。

实训教学紧扣专业特点以综合实训方式进行。一年级让学生到实习牧场、兽医院、种猪场等实习基地进行认知实习,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实践技能;二年级到这些场地进行创业小组活动主动体验,增加创业冲动感、意识和成就感;三年级的生产与毕业实习安排在校企合作企业,使学生体验创业过程,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创业素质培养的互动。

生产劳动方式丰富多样,由以专业劳动为主向生产实际和科研训练延伸,结合大学生创业计划,深入到农村工厂、田间地头进行实际操作验证。

社会实践利用假期或双休日进行,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理论教学内容,密切了与所学专业、企业和社会的关系,使学生尽早接触到社会,接触到实践。学生通过实践锻炼,增强了动手能力,增长了科技才干,培养了创新精神,提高了综合素质,为毕业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

(五)找到三条适合本专业现状的“产学研结合”之路:

1.校企合作

创业素质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学生必须在实践中进行创业体验,而校内创业基地总在不同程度上限制学生创业个性的发展。因此,我们与省内外一些条件较好的养殖、饲料、兽药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企校联合关系,开展校企合作。

(1)课程开发与建设。课程开发与建设是高职高专专业改革与建设的重要内容,突破学科教育的束缚,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要求,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变化的需要,各专业进行了课程整合、重组、删减,增设新课程、开设专题讲座和专题报告等。例如,开设《动物学概论》课,调整《高等数学》与《物理学》内容;兽医专业删减临床兽医课程内容,增加预防兽医学课程教学内容。

(2)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合作共建实训性教学生产基地,是本项目实施中开拓的一种校企合作新途径。如我系与湖南大有畜牧发展公司合作共建基地,联合实施人才培养。目前与我们共建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的公司就有15家。

(3)行业技能培训。开展职后培训,实施继续教育,加强企业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提高行业和企业竞争力的根本措施;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培训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已经成为产学合作的有效途径。各专业普遍根据岗位技能等级认证的需求,面向社会开展行业技能鉴定培训工作,3年来各种培训的受益者达1千多人。

(4)技术信息服务。我系的师生,积极利用本系的技术信息资源和实验设备,为行业、企业和农民提供技术信息服务。我系各专业实验室都面向校内外开放,进行技术服务,畜牧兽医教研室师生连续10年为企业提供疾病诊断、饲料检测系统服务;广大教师通过技术服务实体、科研课题试点、科普活动基地,为企业提供直接的技术与信息服务。

2.科研结果

产学合作协同工作,攻克行业、企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科学技术难题,既是产学合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产学合作的主要途径,还是高校贯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方针的具体体现。通过合作攻关,明显地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我系教师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有8项,其中何建湖主持的课题获湖南省丰收壹等奖,胡述光参加的课题获2005年湖南省科技进步叁等奖,康晖研制的产品已在企业创造了重大效益,欧阳叙向主持的省农业厅学科带头人项目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等等。

3.服务三农

(1)建立了以“兽医院”为龙头的技术服务平台。早在本专业的前身“湖南省畜牧兽医学校”就成立了兽医院,至今历时五十余年,一直没有间断过。我们利用兽医院,建立了服务“三农”的技术平台,专门解答农民提出的农业科技问题,解决养殖户疑难问题,架起了学校与社会、农业与科技、农民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被农民群众称誉为“养殖户的保护神”。几十年来,“兽医院”的队员们,只要接到指令,不论是酷暑盛夏,还是隆冬严寒,就利用课余、双休日、假期赶赴农村,钻猪圈、下鱼塘,为农民群众排忧解难。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同时,他们也受益匪浅,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并将一些病例带回学院由老师进行现场分析。经过“兽医院”的磨炼,他们对自己、对社会有了进一步的感受,他们感到自己有了用武之地。

(2)技术培训。我们充分利用我系的师资、设备与影响,对省内外的农村学员进行养殖技术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系2003年开始承担了省扶贫办“农村科技骨干养殖技术培训班”的教学任务,三期共培训学员555人,这些学员学成后,不仅自己走上了致富路,而且还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学院的影响。

(3)送科技下乡。农民群众是老师,猪栏、鱼塘当课堂。仅2001年以来,本专业共组织大学生三下乡小分队5个,队员的足迹遍布全省的100多个行政村,开展科技讲座100多次,进行科技咨询780多场,捐赠科普资料1万余册。学生通过三下乡活动,了解了养殖业的现状,找到了自身的价值,了解了专业户创业的经历,看到了农村养殖户的需要,因此树立了“学好本领、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思想。

(六)改革了考试办法,实行教考分离,“双证”考试等来评价学生的成绩

1.改革一次考试定终身的办法,实行双轨考试制

我们在实行笔试的同时,进行了专业技能考核,专业技能考核一般在学生学完某项技能后考核一次,且每门课程都制订专业技能考核大纲。老师平时严格按大纲对学生的技能进行考核评分,每门课程学完后,进行综合评分的办法,这种既有笔试又有技能考试,而且技能考核又不是一次成绩的办法,大大地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避免了一次考试定终身的弊端,也避免了在纸上考养猪、养牛的弊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笔试实行教考分离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以往考试既是该教师上课,又是教师出题,同时也是该教师评卷,这中间的弊端就无需置疑了,为此,本期来,我们实行教与考分开,严格考场纪律,这样学生的成绩基本上反映了真实水平,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3.对学生实行“双证”制考试

(1)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制度

我校是省“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点”,几年来的“两证”考试在我校普遍实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2)学生“创业素质能力测试”

我系针对本系学生的特点,根据创业素质的要求制订了一个“创业素质能力测试”方法。要求学生在进校时进行一次测试,以找出存在的差距;在毕业实习前再进行一次测试,以找到在企业提高自身素质的缺口。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我们进行了对比发现,二年半后学生的创业素质明显提高。

(3)参加农业部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指定中心的“职业技能鉴定中级工”考试。我校是湖南省职业技能鉴定总站,我系将职业技能鉴定纳入教学计划,明确规定每个毕业生必须获得二个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方能毕业。从96年开始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我们已经进行了18次的有关“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家畜饲养员、家畜繁殖员、饲料检测化验员、成鱼养殖工” 等工种技能鉴定,通过率达99.5%。

(七)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创业素质培养实施有序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生活,我们有计划地在每一学期安排相应专题讲座,如“WTO与我国农业”、“养殖业发展趋势”等,组织各种小社团,如“绿滨文学社”、 “诗词书法小组”、“武术队”、“专业课外创业小组”开展活動。同时还组织各种演讲、文艺晚会、校园文化艺术周、球赛、舞会、交谊舞培训班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而同学们在娱乐的过程中,又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四、畜牧兽医专业实施“三业联动”后的效果

通过对2003届、2004届、2005届、2006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实施“三业联动”后,企业普遍反映2006届的毕业生比前几届毕业生上岗快,深受企业欢迎,部分毕业生甚至已开始兴办企业,开始了创业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创业实绩。

兽医专业人才 篇7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作为地方农业院校, 是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 五十多年来一直承载着为我国输送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重任。目前, 培养出一批“留得住、用得上、能安心、肯扎根”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畜牧兽医“落地人才”, 是新时期畜牧兽医相关专业教师的责任所在[1,2]。因此, 抓住我国重视畜牧业发展的契机, 全面分析畜牧兽医专业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方面存在的弊端, 借鉴相关项目的研究成果, 依托区域资源优势, 运用自然辩证法原理, 探索新的“落地人才”培养模式, 从而为黑龙江省乃至我国培养出大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能创新”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 为我国畜牧业发展服务。

1 确定畜牧兽医专业发展方向及目标

畜牧兽医专业是一个传统的专业, 主要培养直接从事畜禽养殖、疾病防治、饲料生产、畜禽产品加工与卫生检疫、畜牧业产品开发与营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目前, 畜牧兽医人才需求量增大, 改革畜牧兽医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一定数量的优秀畜牧兽医人才是本专业的最终选择。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根据畜牧兽医专业的特点、产业化情况、本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遵循国内外畜牧兽医专业发展规律, 突出了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条件下的动物冷应激、牛病防治、新兽药研发等研究优势, 形成了动物应激生物学与调控技术、牛病发病机理与诊断制剂开发、牛病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制剂开发、新兽药的研制及产业化技术研究等研究方向。专业发展方向的确定决定了人才引进的方向, 也凝练了鲜明的专业特色。

2 畜牧兽医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的改革

课程体系是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基础, 是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依据, 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根据我国特别是黑龙江省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通过课程体系的创新、改革, 加大内涵建设力度, 强化办学特色, 培养出踏实敬业, 会学善用, 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畜牧兽医“落地人才”是当务之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作为地方农业院校, 按照专业服从本地区市场, 课程服务于专业的理念, 本着“厚基础、重专业、高素质、强实践”的原则, 调整现有的课程体系。从教学计划的修订, 教学内容整合, 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管理制度的完善四方面着手, 极大优化了课程体系, 深化了制度改革, 具体措施如下。

2.1 按照社会需求, 以行业为背景整合专业课程内容

将相关专业课程合并, 削减重复内容, 组建综合课程。例如, 动物生殖生理这部分内容, 原来在动物生理学、动物药理学这2门课程中都分别进行讲解, 通过调整, 决定将这部分内容在动物生理学课程中讲述, 动物药理学课程中去除。

为增强实验课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优化组合了部分实验课程, 增加了多学科综合性实验比例及部分设计性实验, 设立动物机能学实验课程, 将动物生理学、动物病理学以及动物药理学3门专业基础课程有机整合, 并在原来自编的实验教材基础上, 重新编写了动物机能学实验指导, 打破了学科和课程间的壁垒, 精选实验内容, 删减重复性内容, 减少验证性实验, 保留3门实验课程中的的经典实验。在动物机能学实验中, 还设立了学生实验设计模块, 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培养“落地人才”奠定基础。

2.2 增强并突出课程实用性, 调整课程的内涵与外延结构

在条件允许情况下, 尽量选用本校教师编写的地方特色教材, 将教师的科研成果, 临床经验引入到课程教学中, 增加学生对本地区畜牧业发展和现状的了解,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脚踏实地作风。同时, 根据我国特别是黑龙江省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结合国家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 加强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水平, 在提高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通过率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强畜牧兽医专业“落地人才”培养标准。

2.3 采用分层次、分专业方向教学方式

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从大学三年级开始, 依据学生志向, 将学生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有志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者, 这类学生采用“高级科技型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培养, 着重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二层次为准备参加工作者, 依据学生兴趣和志向采用“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培养, 着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业能力, 培养“落地人才”。属于第二层次的学生, 依据其兴趣和志向进行专业分流教育。将动物医学分为小动物医学方向和普通兽医学两个方向。其中小动物医学主要进行小动物, 如犬、猫等小动物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综合防治等方面的教学工作, 普通兽医学主要进行奶牛、猪、羊及禽类疾病的诊断与防治的教学工作。

3 构建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

畜牧兽医专业的应用性及实践性很强, 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较高。目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践教学正在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新的教学模式转变。

3.1 制订实践教学双导师制并有效实施

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从入学第三学期开始, 属于“落地人才”方向培养的第二层次学生 (2.3中叙述的层次划分依据) , 依据其个人发展趋势, 确定一个校内导师和一个校外实习基地导师, 来全面负责学生的实践技能培训。通过校内导师的指导, 第二层次学生中90%以上参与了校内导师的科研项目。近两年, 畜牧兽医专业学生21人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研究, 34人参加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获批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试点项目24项, 其中包括国家级2项, 省级6项;公开发表论文7篇。

3.2 加强实践技能培训

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利用课余、周六日和假期时间进入校内外实习基地, 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从事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例如, 小动物方向学生在宠物医院进行实习, 学习宠物诊疗的全过程, 包括接诊、化验、诊断、治疗等。深入奶牛场实习的学生, 在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一年多的临床实习, 基本全面掌握了奶牛的生产过程及相关的疾病防治技术。

3.3 进入生产一线, 强化实践成果

通过课余实的实践学习, 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畜牧生产的整个过程, 对所从事的专业有了全面的了解, 并在入学的第七学期完成毕业论文和毕业答辩, 第八学期进行毕业实习时, 在拟签约的单位 (大型现代养殖场、动物医院、规模化饲料生产企业等) 进行定岗实习, 提前进入生产一线, 完成三个月的试用考核期, 毕业后即可成为正式职工参加工作。

4 畜牧兽医学专业“落地人才”培养的效果评估

通过畜牧兽医学专业“落地人才”培养模式的整改, 学生的品德修养及专业知识储备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据统计, 2009级动物医学专业专升本班级执业兽医师和执业兽医师助理通过率为37.7%;学生张欣鑫等获得第十三届“挑战杯”黑龙江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学生王健等参加由教育部动物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兽医协会主办的第二届大学生“生泰尔”杯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 并荣获二等奖, 开辟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生获得国家级奖项的先河。目前, 共建立畜牧兽医专业相关院企合作班4个, 其中2012年后新增的企业合作班3个;2013年通过院企合作就业的学生占就业学生的69%。近2年来, 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6%, 研究生平均考取率达38%。通过与畜牧兽医相关企业沟通, 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已成长为教学、科研、生产等岗位中的骨干, 有的毕业生已经担任企业的中层或高级管理人员。他们优异的表现得到了就业单位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社会声誉较高。

5 结语

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思想上应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长期在生产第一线从事基层工作的决心;在能力上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 特别是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落地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探索和实践, 培养了一批符合畜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摘要:为满足我国畜牧经济快速发展的势头, 需要农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培养大批专业理论知识扎实, 实践动手能力强, 综合素质高的“落地人才”。结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特色和优势, 对畜牧兽医专业“落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初步的探索和实践, 以期提高该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落地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彦杰, 韩毅强, 晏磊, 等.生物技术专业落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通报, 2012, 18 (5) :150-151.

兽医专业人才 篇8

1概念

通常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高职教育理念下, 以社会需求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 依托自身可利用的办学条件, 在特定时限内, 为学生达到职业人才要求所预设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较为稳定的施行模式, 主要解决高职教育“培养什么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这两个根本性问题。

1.2基本特征

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多年来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结合畜牧产业的发展和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高职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2.1多样性。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是教育多样性的前提, 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 面向社会, 不同动物养殖场、饲料兽药生产加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规格、类型不一。应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与专业特点, 针对企业的不同需求, 构建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适应培养多样化人才的需要。

1.2.2实践性。

畜牧业属于第一产业, 其生产性与技术性较强, 培养的毕业生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与行业联系密切, 加强与企业合作, 建立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 吸纳优质教学资源, 采用理实结合、工学结合的形式,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消化知识, 提升技能, 学会工作, 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1.2.3基层性。

职业教育面向行业, 面向生产, 面向基层, 应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的学生, 其工作地点和服务对象多数是远离城镇的养殖场和乡村养殖农户。

1.2.4职业性。

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一线技能型应用型专业人才,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化职业道德, 明确培养目标, 针对学生特点, 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1.2.5时代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高等职业教育要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自觉承担服务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建设的责任, 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 把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及时充实到人才培养过程中, 寻求适合畜牧兽医类高职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路径。

2高职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架构

人才培养目标和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 人才培养模式是为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并符合其质量规格而建立的。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畜牧兽医分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实践, 经过认真分析和反思总结, 认为高职畜牧兽医类专业应构建“校企合作, 双元互动”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 双元互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在2010年全国召开的高等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提高质量为核心, 以‘四个合作’为主线,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推进机制体制创新, 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高等职业教育”的精神, 并经过探索实践而提出来的。这一模式从人才培养的定位、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构建和人才培养途径等方面都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 也符合畜牧业生产实际以及学院的实际办学情况。经过探索与实践, 初步形成了具有高职畜牧兽医类专业特征的人才培养途径。

2.1科学合理地调整设置专业专业

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构成要素, 直接影响招生、培养、就业和教育质量评估, 大专业、多方向的专业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趋势。畜牧兽医类专业的调整与设置应在市场调研基础上, 与行业专家一道认真分析、准确把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 依据畜牧业内部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以及行业技术领域内岗位群整合, 针对学校的办学条件, 改造调整畜牧兽医类专业, 注重专业口径与专业方向的设计, 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方向, 形成以畜牧、水产、饲料、兽药、加工产业的生产实际为需要的专业结构体系, 既要考虑学生今后职业的迁移和工作方向的转移, 又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要求的多样性。专业方向使专业具有不同的侧重面, 既可充分利用专业内部共享课程、师资、实训条件等资源, 又有利于教学建设与规范管理, 同时也能满足就业岗位与市场变化的需要。

2.2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

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 它包括知识、能力及素质培养的目标, 可将其分解为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人才培养。

高职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合理定位应趋向于地方化、行业化和基层化。应通过走访行业内的企事业单位, 与从业人员座谈, 密切与企业的合作, 以就业为导向, 以市场分割理论和社会分层理论为依据, 遵循高职教育的职业性、行业性和高技能性, 找准高职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在区域经济和畜牧行业发展中的位置, 科学合理地进行定位, 使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得到全面发展, 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 适应畜牧业生产、管理、销售及服务第一线的需要, 应具有畜牧兽医类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操作技能, 能胜任生产、管理、销售及服务等岗位的工作。

2.3以专业技能为切入点构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

决定专业的基本架构, 是人才培养模式及人才培养活动的实质性要素, 是体现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 课程体系设计应注重各课程与教学环节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 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制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课程标准, 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有效对接, 让学生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使人才培养的质量更贴近行业的实际需要, 以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校企合作, 双元互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构建是畜牧兽医类专业建设与改革的重点与难点。为满足社会和企业的多样化的人才需要, 应根据毕业生就业去向、就业岗位转移与职业发展, 确定专业培养方向与专业技能, 以专业技能为切入点构建课程体系, 针对企业的不同需求, 搭建课程结构。按照就业岗位应具备的素质、知识与能力要求, 建立动物养殖、疾病诊治、技术营销、生产管理等知识为主线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应按照职业活动的实践需求优化重组, 体现以职业为中心,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实践活动为纽带的特点, 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 将课程体系分为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课程、职业方向拓展课程和素质教育课程五部分。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尺度。专业课程应注重针对性与实用性, 应将专业技能和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采用模块化课程进行职业方向培养, 让学生在一年级挖掘出职业乐趣, 期待成为毕业生;二年级建立职业认同感, 渴望成为从业者;三年级形成职业归属感, 立志成为行业和企业接班人。

2.4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具体表现形式, 它是知识与劳动的结合, 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结合。

畜牧兽医类专业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实践, 经历了三个阶段:一阶段是与多家农牧企业组建了“订单培养班”, 实行订单培养, 该种形式针对性强, 用人企业到学校为学生作专题讲座与宣传, 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习实训场所并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实践活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深度与广度需拓展加深。二阶段是加强行业与企业的联系, 与企业共建教学科研与就业基地, 双方共同投入, 在校内和企业分别建校内外教学实训科研基地, 有效整合并共享校企双方的优质教学资源, 达到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目的, 实现了专业与产业的有效对接。三阶段选择重点发展且有一定合作基础的现代畜牧企业共建猪产业学院, 成立“专业学院理事会”, 共同组建教学团队, 共同完成教育教学, 共享教育教学资源, 共同考核评价学生, 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此阶段进一步探索了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实现了校企紧密合作, 创新了校企合作的机制体制, 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 增强了办学活力。

3深化“校企合作, 双元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与企业共同作为育人的主体, 彼此深度交融, 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如何深化“校企合作, 双元互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发挥企业与学校各自应有的功能作用。首先应解决企业经营活动与学校教学活动之间的矛盾, 以调动企业与学校共育人才的热情与主动性, 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确保职业教育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次是企业生产工作的进展与学校教学内容的进度安排不一致的情况下, 应处理好“产教结合”与“工学交替”中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的转换关系, 保证工学结合、理实结合和产教结合的顺利实施, 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得到有效锻炼, 以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

4小结

兽医专业人才 篇9

1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畜牧业生产高速发展,畜牧行业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养殖生产由农户散养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转变; 生产经营由单一模式向产业化、生态化转变; 生产组织形式由分散型向合作型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的改变使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从主要到行业管理部门和服务部门就业,变为主要到养殖公司、兽药公司、饲料公司就业; 由以从事管理为主,变为以从事养殖生产与技术服务为主; 由临床兽医发展为以预防疫病为主的预防兽医。畜牧业快速发展、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变化,导致了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发生了巨大变化; 因此,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等也要随之变化[1]。

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在院校数量、专业数量、在校生数量等方面发展很快,但对专业建设的质量重视不够[2]。现行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多为“三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充分调研和分析发现,现行的畜牧兽医专业“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一是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忽略了实践应用性,与生产实际脱节; 二是没有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各实践教学环节前后脱节; 三是生产实习一次性进行,在现行的就业方式下,难以达到实践教学要求,生产实习形同虚设; 四是与畜牧业对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现行“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的巨大变化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等创新改革。

2 “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针对“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结合畜牧业生产发展需要与专业建设实际,密切跟踪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趋势,紧扣人才市场需求,设计并创新统修、 统训、轮岗、顶岗“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实行递进式分段教学。 将三学年划分为四个阶段,围绕职业岗位,进行专业基础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岗位综合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并将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能力。

2. 1统修( 第1 ~ 2学期) 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

主要进行基本文化素质教育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开展基本能力训练和职业认知实践,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创新创业意识, 明确学生学习目标与职业方向,规划设计适合个性发展的职业生涯。

2. 2统训( 第3 ~ 4学期) 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

主要开展专业核心领域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教学与实训,并完成职业技能考核与鉴定工作,取得相应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2. 3轮岗( 第5学期) 培养学生岗位综合能力

根据畜牧兽医专业面向的四大职业岗位群,即养禽与禽病防治、养猪与猪病防治、牛羊生产与疾病防治、经济动物生产与疾病防治,将该专业学生整编为四个岗位综合技能强化实训班,安排到相关的集约化养禽场、现代化养猪场、规模化牛羊生产场和经济动物养殖场,分别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岗位综合技能强化实训,然后再依次循环轮岗换岗。

2. 4顶岗( 第6学期) 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

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或预就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以企业员工身份参与实际生产过程,实现由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3],结合岗位工作特点与企业文化开展综合性技能训练。校企共管,聘请企业兼职教师为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通过顶岗实习,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职业岗位能力,增强就业创业能力。

3 “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3. 1课程体系的构建

以畜牧兽医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查为基础,以行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导向,以满足畜牧兽医行业现有的岗位群设置需要为前提,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对人才所需的基本素质、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明确具体要求; 并按照专业调研→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的课程开发思路,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通过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对学科体系下的课程进行了解构与重构,把学科体系下的养禽学、养猪学、养牛学、养羊学、内科病、外科病、传染病、寄生虫病等课程整合为养禽与禽病防治、养猪与猪病防治、牛羊生产与疾病防治、经济动物生产与疾病防治等专业核心课程,并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将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根据畜牧兽医专业岗位( 群) 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需要,设置选修课程, 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其就业能力、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3. 2教学组织与实施

按照“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畜牧养殖企业的生产周期和特点,采用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形式,每个学期、每个阶段根据学习内容与方式、教学实训场所、任课教师等不同要素灵活组织教学。

3. 2. 1教学计划安排第一阶段主要开设语文、英语、化学等基本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和动物解剖生理、 动物遗传育种、畜禽环境卫生等专业基础课程; 开展基本能力训练和职业认知实践,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 明确学习目标与职业方向,规划设计适合个性发展的职业生涯。第二阶段主要开设养禽与禽病防治、 养猪与猪病防治、牛羊生产与疾病防治等专业核心课程及畜牧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拓展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第三阶段根据畜牧兽医专业方向进行养禽与禽病防治、养猪与猪病防治、牛羊生产与疾病防治、经济动物生产与疾病防治轮岗实训,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第四阶段,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或预就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增强就业创业能力。

3. 2. 2实习实训教学组织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 采取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白天按照企业生产流程、管理模式分散实训,主要由企业的兼职教师进行指导; 晚上集中安排时间进行理论学习,专兼职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进行理论教学和答疑解惑。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多循环,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吃苦耐劳精神。

3. 2. 3考核评价方法吸纳行业企业人员参与,建立校企双元评价机制。坚持学校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认证考核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各类课程及实习实训的特点,研究并运用不同的考试考核方式。

4 “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应用情况

“四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注重职业素质的养成,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四段式” 人才培养模式已在本院畜牧兽医专业中全面应用,在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促进了畜牧兽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本院其它相关专业的建设。教学方法手段和考试方式改革,全面促进了实践教学,促进了学生学习技能的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该专业毕业学生动手能力强,适应畜牧兽医行业生产管理、经营服务一线需求,以“知识扎实、吃苦耐劳、技能过硬”而倍受用人单位欢迎,实现了毕业生高就业率和高质量就业,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创业率在10% 以上。

“统修、统训、轮岗、顶岗”四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本院的成功实施,解决了学生生产实训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重点解决了教学与生产脱离、教学与就业脱离的问题。该模式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现代畜牧行业发展需求,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理念,明确了企业、学校双育人主体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值得在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特别是畜牧兽医专业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邓继辉.高职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四川畜牧兽医,2013,40(05):8-10.

[2]杨小霞,岳炳辉.畜牧兽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04上):161-163.

兽医专业人才 篇10

1加强畜牧兽医行业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以及各高校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了更高的关注,出台了很多的优惠条件。国家提出: “2014—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通过提供创业服务,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提升创业能力,帮助和扶持更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逐步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国家 《“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中也指出: “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畜牧业; 建设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型畜牧业,这就要求更多的专业技能强、人文高素质的畜牧人才参与到我国畜牧业发展建设中来”。畜牧业具有其独有的特点,较其他行业更适合于创业。在此背景下,加强对畜牧专业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1转变育人思路

创业创新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不但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突出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高校开展创业创新教育培养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加强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重视综合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及创新思维开发等方面得到主动发展,培养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创新能力和企业家思维的管理人才,鼓励真正具有优秀企业家潜能的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企业家。具体到畜牧兽医专业,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为中心,基础教育与创新教育相融合,理论知识与技能锻炼相结合,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品德修养等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1]。

2.2构建育人教学体系

结合现代畜牧业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科学划分培养模块,整合教学内容,夯实理论基础,拓宽实践内容,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研究志趣,构建“专业模块化 + 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2 + 1 + 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2”是两个公共模块: 一是公共课程,主要是英语、计算机、思想政治类课程等全校公共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和人文素养; 二是专业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学习的所有专业课程,主要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这两方面都要求学生要学扎实,记牢固,夯实专业基础。 “1”是创业基本素质培养,主要包括参加学生社团活动,参加各种比赛,参与校内经营创业活动,选修经济课程、管理课程,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创业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另一个“1” 是强化专业技能锻炼,通过优化实验课程,参与教师科研,参加社会实践和工作见习等,整合专业知识,深入生产一线了解情况,提高专业认知度,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将专业知识转化成专业技能[2]。

2.3建立创业创新教育培养体系

2. 3. 1推进教学改革,整合课程内容在教学内容上要突破传统的学科教育限制,设计适应创业型农科人才培养的一体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以项目训练为主要教学路径,集项目训练、课程学习、企业实习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体系,通过基于项目学习的全面创业训练来实现学生实践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强化[3]。一是认真开展通识教育,学习学校公共课平台设置的课程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牢固掌握理论知识,为开展项目训练奠定基础; 二是加强创业核心技能培训,即专业课程项目综合训练。这需要两个类别的综合项目,以创业项目为中心,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项目的整个过程来学习相关知识,培养所需能力,例如通过创业计划大赛,组建创业团队开展校内创业活动,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等一系列的活动,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通过第二课堂,强化专业技能培训,将专业知识综合成“兽医综合技能培训”、“畜牧综合技能培训”,以科研项目和综合性实验的方式,将不同学科知识,将兽医、畜牧各专业知识点综合起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举办畜牧兽医技能大赛,鼓励学生组建兴趣活动小组,自主设计实验,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等,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

2. 3. 2构建创业实践平台在校内要围绕创业举办丰富的课外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开辟校内创业孵化基地,搭建创业平台,为学生提供政策咨询、企业登记注册、税收优惠、各类扶持资金申请、融资方式等方面的“一条龙”服务[5]; 配备专门的创业指导老师,帮助学生确定经营方向; 定期与成熟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相互交流,对创业学生进行指导培训, 更新观念、辨别骗局,为开展创业提供技能保障; 积极引进成熟电子商务平台并争取他们的特殊支持,为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提供商家支持,例如新出现的家庭农场网上销售农产品,学生可以参与其中; 邀请畜牧行业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和“天使”基金,与学校合作, 共同创新畜牧业服务方式; 利用“网络的便捷性 + 学校的先进技术 + 计算机技术 + 青年学生独有的工作激情”的模式,尝试开创新的服务畜牧养殖生产一线的商业模式,为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提供方向; 举办创业讲坛,邀请企业家来校开展讲座,用企业的眼光对学生的成长提出建议,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填补欠缺知识。

2. 3. 3注重创业型教师的培养创业型教师是高校创业理念、创业精神的营造者、教授者、传播者和执行者,引导与示范创业理念与氛围的形成,在创业人才培养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在知识传授过程中,他们不仅将自己的创业心得和创业思想教给学生,还将其获得的各种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学生,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市场、适应市场、引领市场、创造市场,成为联系市场与学生的纽带; 因此,学校要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有专业特长,懂经营管理,有经商意愿的教师参加专项培训,开展商业活动,成为创业型教师。选派教师到企业兼职,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培养“双师结构”教师; 设置编外教师队伍,聘请行业内的科研人员、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官员、成功的企业家来校兼职[6]。

3结论

通过畜牧兽医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不仅促进了学生对创业知识系统地学习实践,也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了系统构建,把单一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将理论转化成技能,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必然会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率。同时鼓励教师成为创业型教师,也会将大学知识与市场需求密切结合,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能使最新研究成果及时转化成畜牧业的生产力。以此将为社会培养更多创业型、创新型高素质畜牧人才,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摘要:畜牧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方式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培养创业型高素质畜牧兽医专业大学毕业生,为畜牧行业发展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就越发显得重要和急迫。笔者以培养创业创新型畜牧人才为目标,转变育人思路,构建科学育人培养体系,并从推进教学改革、整合课程内容,构建创业实践平台,注重创业型教师的培养三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目的是加强创业型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

关键词:创业型,畜牧兽医,人才培养,创新,实践

参考文献

[1]徐峰,刘艳,冯小明,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铸造技术,2013,34(4):471-473.

[2]申书兴,武艳艳.农业院校实践教学路线图的设计与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13(7):7-9.

[3]田传信.服务现代农业推进创业型农科人才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13(12):65-68.

[4]冯永谦,姜鑫,张绍男.畜牧兽医专业创业人才培养的途径[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4):138-140.

[5]张竞乾,高峰,赵娜.“90后”大学生网络创业问题研究——以保定地区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3,15(1):16-19.

畜牧兽医专业应适应就业市场需要 篇11

关键词 畜牧兽医 市场 需要

职业教育与就业密不可分,就业乃民生之本,它关系到中专学校学生的切身利益与学校的声益,从一定意义上说,中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培训;因此,以适应就业市场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当前中等专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工作,畜牧兽医专业作为我校的主干专业,也应树立适应就业市场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培养一批既掌握理论知识,也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业精神的社会应用型人才。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现知识和能力,专业与就业的统一呢?

一、畜牧专业的现状与市场需求

(一) 畜牧兽医的专业现状

中国中等专业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特别是在那些农业省市中为养殖业(或其他行业)培养出了不少人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为培养适应农村的高素质劳动者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近几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进入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逐渐减少,而进入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是成绩不理想、不想念书、又不想做事的那一部分学生。与此同时学校在管理和教学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师资水平滞后、教学方式落后、经费投入少、教学设备不足、实习条件差等,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使就读学生越来越少;但行业中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养殖业发展很快,培养大量的实用型畜牧兽医人才具有广阔的前景。

(一)市场需求

据调查大多数本科院校毕业生与大专生理论知识可以,实际动手能力欠缺,同时不想下基层,中专生虽然要求条件相对较低,但动手能力差,理论知识也非常欠缺。大部分畜牧专业只重视理论教学,甚至就没有进行实践教学。这就是说无论是本科生、大专生、还是中专生的教育,目前都难以培养出满足农村地区实现需要的畜牧兽医人才。

现在基层的一些规模小的养殖场急需大批具有适用技能而又有理论水平的实用技术人才;在基层很多养殖场,其经营者不懂养殖技术,不按常规防疫,一旦出现流行病就束手无策,有的血本无归。另外,大部分饲料和兽药营销人员对疾病的诊疗技术都很欠缺,有的甚至连肌注、皮下注射都不会,更不用说静脉注射了;所以懂技术又能跑业务的人才很受兽药厂和饲料厂的欢迎;这些不要求有很高的学历,但要求有一手过硬的基本诊断技术和诊疗技术。这样一种形势要求为农村地区培养出大量实用型畜牧兽医人才。这也就要求中等专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改革。培养出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实用型人才。

二、就业导向呼吁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模式的转变

(一)变注重“考证”为注重市场。中等专业学校教育培养目标是使教育者成为适应于生产、服务于农村工作第一线的复合型、实用型高素质人才

虽然中等专业学校按要求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取得相应的行业技能等级证书,但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的当今社会,有些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的等值性值得怀疑(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相对不适应需要),人才市场更注重学生实用的职业能力,以就业为导向的畜牧兽医的实践教学,必须针对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行业就业市场需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从而正确地、动态地反映出行业就业形势,并通过分析研究,制定出适宜的实践教学方案,以满足社会(行业)就业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规格要求,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优化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使用情况的评价。

(二)变强调“形式”为加强实训环节

一是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联合。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学习(而现在的顶岗实习是专业不对口),这样对学校来说,在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情况下,学生的实训课有了保证,而学生通过在企业里的见习、实习,了解了社会、认识了社会,进而走向了社会。二是加强建设模拟职业岗位的实训基地。当前大多中等专业学校已具备简单的示范操作基地,但要使示范基地的设备仪器、实训动物更完全,以使实训基地的场景更接近实际,学生在这样的基地实际操作、工作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效果。三是在保证学生正常的实训以外,学校和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例如,可以让学生负责几天的动物饲养、接生、育仔等工作,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技能、才艺比赛等活动。四是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把实训的要点,部位讲解清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有动手的机会。

(三)变关注“专才”为关注职业技能的培養

兽医专业人才 篇12

1 顶岗实习的目的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是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要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畜牧兽医专业是我国的传统农业专业,根据行业的发展趋势,该专业学生参与顶岗实习的目的主要有4点:(1)将学生从理论课堂和实验室的模拟环境中解放出来,顶岗实习就是学生知己知彼的最好平台。(2)顶岗实习给学生最大的考验,不是学生自身掌握技能的多少,而是学生与企业的协作关系能否持久发展。(3)促使学生思想上被动向主动的转变,这不仅是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也是在角色转变之后,必须主动考虑自己人生如何规划。(4)学生与企业岗位接轨,给予学校最大限度地掌握两者的各种需求,从而为创造更好的人才培养模式而积累科学材料。

2 顶岗实习的准备

2.1 给学生打心理预防针

学生离开熟悉的校园,即将踏入一个陌生的畜牧场,心理准备十分不足,因此学校需给每个学生提前“打”三支心理预防针。其一,让前几届优秀的实习生给学生作岗前培训,培训形式应采用多种方式,例如建立QQ群、微博、集中培训、座谈会等;其二,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消除学生的疑虑;其三,班主任、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刻关注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

2.2 给学生的安全送书传经

安全是顶岗实习的第一原则。做好学生的顶岗实习安全工作,除了给学生购买商业保险外,还有三个方面必须下功夫。首先,学校要预选符合资质的企业,特别要考察企业伙食和住宿是否安全;实习指导教师要全面了解企业状况,把安全死角找出来,可以整改的立即整改,未整改或不能整改的,挂上警示牌。第二,企业要给学生进行安全培训,培训内容有饲料加工安全、兽药及其器械使用安全、用气安全、预防人畜共患病、预防野生动物咬伤、使用各种生产设备安全规范等。第三,实习指导教师要密切留意学生的心理安全。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定位不应该是到处灭火的“消防员”,而是打各种预防针的“医生”。

2.3 学生生活习惯的转变

从校园到企业,这种巨大反差让学生无从适应,实习指导教师要从两方面入手解决这个问题。第一,工作中,实习指导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工作,工作要做到“深入”,与学生一样刮鸡粪、冲洗鸡笼、扛饲料、打疫苗等。第二,生活中,实习指导教师要带学生自娱自乐,坚信“乐观的人找乐子,悲观的人找药吃”,乐观的实习指导教师要把乐观传染给学生。

2.4 学生专业技能的应对

学生踏入企业前会对自身的技能产生疑惑,面对畜牧场,学生需要了解的是畜禽的养殖模式,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不懂就问。时刻提醒学生要放下面子,大胆去问。

3 顶岗实习的困惑

3.1 出现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

3.1.1 学生与企业的关系

企业的生存目的是利润,而学生的目的是学习到技能,这两者就会产生矛盾。企业因为缺少员工而需要实习学生,往往给学生一个固定而技术含量少的岗位,这样成本就可以降到最低,但会导致学生学习的技能比较单一。如果学生在企业不断轮岗,那么企业就只能把时间和精力用来培养学生,生产效率就会下降。

3.1.2 学生与员工的关系

畜牧场的基层员工多是年龄比较大的人,文化素质相对稍低,学生深入基层与企业员工一起生活、工作,要做到既能融洽共事而又不被其影响。

3.1.3 学生与家庭的关系

家庭本是温馨的港湾,但遇上学生外出顶岗实习,一些学生家长成为“拦路石”,常见两种极端的情况:其一,极端冷漠型,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其二,溺爱型,凡事都干涉。

3.2 学生心态的不稳定

同一个岗位,学生要求与普通员工一样的待遇,但学生自恃“顶岗实习”身份和年龄较小,消极面对工作,经常与企业员工产生小摩擦。

饲养员要时常面对动物的粪尿、尸体等实际问题,一些学生无法适应,平时工作避重就轻。但从事这种行业,如果怕脏、怕苦、怕臭,肯定学不到真正的技能。

3.3 学生的定位不够灵活

顶岗实习让校园学生转变成企业员工,可学生仅仅停留于这个层次,学生不甘于刮粪,同样面对刮鸡粪的工作,普通员工、技术员、组长、厂长、经理的工作任务都不一样。企业让学生来从事普通员工的岗位,这不是企业的失误,而是学生把人生定位停留于普通员工上,缺少向上换位思考。

3.4 企业内部问题转嫁给学生

企业内部员工有“帮派”,他们有强烈的“保护意识”,重活累活等机械劳动安排给学生干,当进行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时,就支开学生,不想学生掌握技术。企业为了稳定员工,视而不见。

为了追求最大的利润,企业要求学生固定岗位,如果不断轮岗,企业将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

企业对员工缺乏全面监管。部分企业员工,对学生狐假虎威,给学生指派重活脏活,极少数企业员工有小偷小摸行为,在学生面前有贼喊捉贼的举动。企业对员工这些行为如不能及时监管,对顶岗实习的学生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严重会影响到学习和就业。

4 顶岗实习的管理策略

4.1 管理原则

4.1.1 安全原则

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时的安全是第一要素,各部门和人员要时刻关注此事,做好各项防范措施。

4.1.2 严格和宽容原则

在畜牧企业,预防疫病是头等大事,因此学生要无条件地严格服从。

4.1.3 立即处理原则

学生遇到各种问题,实习指导教师要马上处理,而不是在企业例会上来处理。

4.1.4 榜样的原则

做人做事有很多道理,学生早已熟悉。实习指导教师在企业要跟学生同一岗位工作,同吃同住更给力。

4.2 兴趣和岗位的结合

学生的兴趣多种多样,企业肯定有合适学生的岗位,实习指导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性,结合学生的兴趣安排好岗位。

4.3 实习指导教师的定位

实习指导教师不应该是学生、学校、企业三者的联系桥梁,而应教会学生独立处理这些关系。

4.4 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应该从三方面考虑:第一,学习态度和职业道德方面;第二,团队合作能力方面;第三,自我技术评价方面。评价的主体主要由企业、学生和实习指导教师构成。

4.5 确定企业的教育职能

上一篇:SIP协议安全技术下一篇:硅烷交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