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资源库

2024-08-04

学科资源库(精选12篇)

学科资源库 篇1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如何充分发挥生活在品德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 谈一谈自己的做法。

一、就近取材, 让学生从校园生活中有所发现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品德与生活”课程如果仅仅只是进行系统性知识教学是不够的, 校园随时都在发生着变化, 因此, 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就近取材, 让校园生活成为品德学科教学的一个资源库, 针对当前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找准时机,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在校表现, 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 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目的。例如, 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第五单元《水和我们的生活》一课时, 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校园一角的水龙头“流泪”的场面, 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一下感受, 再让学生分组创编游戏, 表演停水时洗手、洗红领巾、擦桌椅、浇花种树等生活环节带来的不便。更妙的是, 我组织学生一起来讨论:如果我们来到一个缺水王国, 可能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接着布置一个场景, 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 体验一下缺水王国里的人物、植物、动物等的感受, 从而激发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这样的课不仅学习内容丰富, 贴紧校园生活, 而且学生学习情绪高、教学效果也理想。实践证明, 把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和学生的校园生活融合在一块, 是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感悟亲情, 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获得内化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课程必须根植于儿童的生活才会对儿童有意义, 教学必须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发展。可见,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与学生的家庭生活也是密不可分的。我校地处繁华地段, 家长基本上是社会的白领阶层, 家庭经济比较宽裕, 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在家里娇生惯养, 过着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生活。有一些孩子对父母呼之则来, 挥之则去, 无视父母工作的艰辛, 不懂如何尊重他人。为此, 我结合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教学, 先引导学生说一说“什么样的事是好事”“能做的好事在哪里”等。接着让学生互相交流, 说一说你想为家人做什么好事, 如帮助妈妈洗衣服, 给爷爷倒茶等。同时, 让学生自由想象, 分角色进行模拟表演。在教学中, 我还特意从学生最熟悉的“家里的小皇帝”入手, 引导孩子们毫不避讳自己在家中的表现, 如主动为妈妈洗碗、扶爷爷过马路、帮助奶奶拎水等, 他们用那份童真童趣, 表示自己愿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报答父母, 学会感恩。

三、开放教学, 让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得到提升

经常听到品德教师埋怨:孩子们学习品德的积极性不高。我想, 那是因为我们的方法不对头、照本宣科严重挫伤了孩子们学习品德的兴趣。若适当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就没有孩子们不喜欢的课堂了。《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要提高“品德与生活”教学的实效性,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般来说, 进行社会调查、广泛搜集资料、组织参观访问、参加社区服务等都是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 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第四单元“我爱我生活的地方”一课时, 我先说说自己是否喜欢生活中某一方面, 为什么喜欢, 激发学生产生一种也想去实践的美好愿望。我接着让学生自由组合, 分成若干个小队, 确定目的地, 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制作记录卡, 并在教师或家长的带领下一起前往目的地寻找美、发现美、交流美、记录美。同时, 我还启发学生用图画、制作卡片、小制作、唱歌等方式, 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 如举办“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美术作品展,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游览家乡名胜古迹后的感受, 并让孩子们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感悟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实践证明, 让学生深入生活, 参与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 亲身体验教材内容, 也是有效提高品德课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综上所述, 由于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生活”作为品德教学资源库的作用, 树立“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 使品德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回归生活, 实现品德教学的生活化, 有效地提高了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学科资源库 篇2

【关键字】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璀璨新课改

新课改的理念刷新了新千年教育的篇章,值课改的步伐欢快而有力之时,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的推广加速了课改的力度,使新课改以新生婴儿迎风见长般的速度,又一次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在教育教学中。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展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它把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学优势主动充分地挖掘出来,提供了更多的课堂共享资源,扩大了更多师生、生生、生材互动的时空,把40分钟的平台以更多的形式打开,活化了课堂,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它的出现犹如又一轮新日,霞光万丈,璀璨了课堂教学,把新课程改革推向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的运行,以多种形式亮相。它的内涵丰富,包括语、数、英等多个科目,多个年级。内容有教学设计与案例参考、教学课件下载、教学习题与测试、教学课件等等。多种形式征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师生使用,教学效果不同凡响。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真正地体现了平等、自由、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的开展突破了常规教学的传统与局限,它以丰富的媒体资源,视听动的多重功效极大地激活了教学平台,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体现了教学中的艺术性、娱乐性,催化了教育中的情感渗透。整合课的运行在师生家中受到了很高地评价。

整合的过程中,参考教学设计与案例和运用教学习题与测试,为我们的课前准备、教学构思、课堂训练、课后巩固、作业练习、考试测评起到了很大的支持作用。它们都是以书面文字教学资源的形式出现,被我们亲切地称之为“静态的字典”。长期的交往,它好似来到校园的一位老朋友。它如文秘一样渊博、有趣,把师生、生生、生材几方面都建立起了关联。不管是我们的老师或家长,只要登陆网站找到它,都可以通过这些资料的阅读,对我们的教材有了更深刻全面的认识。年轻的教师查阅,提高了对教材的认识,完善了教学环节的处理,补充了课后巩固能量,达到了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年长的教师翻阅,激活了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使教育教学思维走向现代化,课堂教学风格多样化,课后巩固类型多元化。家长们在接触了新教材的培训后,纷纷登陆网站查看远程资源,既增进了对教材的理解,更掌握了对学生辅导的方向与范围,并且更容易与教师配合,来共同促进对孩子们的帮助。在多种资源中,教学课件的使用,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了画龙点睛、推波助澜的作用。远程资源中的课件,丰富多彩,不仅与教材紧密相联,最重要的是集儿童化、趣味化、生动化、具体化为一体。课件中不仅渗透每节课的知识要点,并且穿插着故事、游戏、竞赛。教学使用中往往伴随着欢歌笑语,知识传递了,能力训练了,感情交融了,一节节孕育着美感的教学从容地展开了。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与体积公式》一课时,多数学生空间感不强,对体积的概念理解不深。教学中教师把精心下载的《长方体的体积与体积公式》课件带到课堂中,犹如引领全班同学免费去做了一次游迷宫的游戏。课件中展示了体积的有关知识的介绍,小到火柴盒的体积,大到教室、体育馆的体积,都进行了动态的描述。通过色彩变化、动画组合、旅游小故事的演示,在欣赏的快乐之中,把体积的概念准确地渗透。在此基础,又继续引导学生对体积公式的探究。进一步课件的展示,让米老鼠带着小朋友们来到新迷宫,通过观察,米老鼠的实地测量,得知真实数据。同学们交流、论证,推导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最终帮助米老鼠完成了任务,计算出了新体育馆的体积。整个教学中,新的问题在故事中循环出现,学生们一步一步发现新问题,一次一次突破问题,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操作能力、判断能力、评价能力、探究能力、计算能力都得到了全面地锻炼。伴随着不同环节,课堂中的每一个孩子都被激活了,人人参与,动手、动脑、动口、动笔。远程资源与学科整合的魅力真不小呀!因为有它,数学中枯燥的文字概念与计算公式学习胜过了平时教师的语言讲述。遇到数学的练习课时,远程资源中的大量习作,又为我们的课堂提供了一个演练的新平台。远程资源中题型多样化、知识面全、难易程度适中,为我们数学知识的巩固派上了大用场。不光受教师欢迎,还深受家长的喜好。师、生、家,都在这里找到了练习的法宝。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的加盟,新课程改革真是如虎添翼啊!

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中的课件使用也是对师生挑战最大的教学手段。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课,师生都要以计算机操作技能为媒介来共同学习,它为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全面现代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界面。帮助教师拉近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距离,提供了师生全体或部分交流更多的窗口;还为学生开辟了自主学习、自由练习、交流共享的新平台。很多教师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盲目地使用远程资源,把下载下来的课件,认真推敲,征对学生实际状况,对课件进行一定的修改,适当地进行添加与删减,使课件符合自己的教学风格,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与实际特点。

在教学六年级数学《利息》一课中,课件的运用发挥出了它更强大的优势,运用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的模式三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模式三是整合中对师生挑战最大的教学手段。在计算机教室里上课,师生都要以计算机操作技能为媒介来共同学习。模式三更适合在高段教学中使用,它为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全面现代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界面。帮助教师拉近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距离,提供了师生全体或部分交流更多的窗口;还为学生开辟了自主学习、自由练习、交流共享的新平台。

《利息》课件设计中,师生共同参与了信息技术的操作。通过观赏拜新年的美妙Flash画面,教师引导讲述,使学生在浏览新年的烟花炮竹声中认识到了利息是什么,利息有哪几种形式。一张张精美的网页展示阐述着一个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平乏的教学名词与数学公式,在鼠标的滚动与页面的交替中进行。学生平台中的游戏作业,更是引人入盛,尽管文字、符号的输入速度不够敏捷,但是孩子们的练习热情却比平时作业快出好几倍。最后的网页链接,孩子们通过登陆银行网站方便地了解到了利息相关的更多知识。一堂课中学生是剧目中的男女一号演员,教师是二号演员,计算机既不是主角,也不是配角,离开它却成就不了这台好戏。我们喜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模式三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师生在课余都发出了同样的感叹!

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的多种形式在教学中地运行,有力地推进了小学课堂教学的前行,使新课改如鱼得水,大步向行,新课程改革日新月异的笑脸是现代教育与时俱进的号角。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如太阳能一般放射出巨大的光与热,璀璨着新课改,使新课改栩栩如生,如日中天。

学科资源库 篇3

摘 要:二维资源体系是根据教科书目录和资源类型建立的、方便于教师备课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资源整合方式。校本英语学科二维资源库的建设基于英语教科书“话题-功能”的编排原则,将英语教科书目录内容进行梳理,确定主题类型,然后匹配相关背景知识、视频和音频资源。实践证明,按照目录和主题类型进行二维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不但为教师在备课、查资料,特别是媒介的资源方面提供极大的方便,将相近或相关资源统摄在一个主题下,也为教师和学生的拓展性学习提供了可行性。

关键词:英语学科;二维资源库;建设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5-0050-03

一、英语学科二维资源库建设的意义

二维资源体系是根据教科书目录和资源类型建立的、方便于教师和学生使用的一种资源整合方式。即,所有的教学资源都建立所属的教科书章节和资源类型两个属性,教师在使用这个资源系统时,可以通过 “某章节中的某类型资源”的方式很容易浏览和查找到所需资源。[1]

英语学科进行二维资源库的建设是基于英语教科书的理念和英语教师的要求。跨学科已经成为当前英语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也成为评价教材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2](陈柏华)“减少课程深度,拓展课程广度”已成为我国课程改革的理念。以人教版2006版高中教材必修模块教材(学生用书)为例, 本套书共有25个单元,但涉及11个学科:语文、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生物、音乐、民族学、文学、天文学、医学等。这些还只就话题(主题)来划分, 具体到每一单元,涉及的具体内容就更多。

面对如此庞杂的跨学科知识,英语教师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他们深感英语教材的局限性和需要拓展的紧迫性。如阮旦君针对高中英语教材文学阅读教学资源的不足与拓展,提出要设立选修课,如《英语文学欣赏入门》、《英语影视欣赏入门》[3],其他英语教师也深感,仅仅依靠课内通过教材文本和其他阅读材料的输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课外进行阅读拓展。[4] 张萍和郭宝仙发现教材对话内容(dialogue)的单一性。“对话是话语资源的对等交流与共享,如果对话参与者不能够拥有大致相等的资源,对话就会异化为话语资源绝对拥有者向贫乏者的信息倾泻;如果对话参与者均不具备相关资源,对话就无从谈起。”[5]所以提出教师需要做好语言资源的铺垫和准备,使学生拥有对话的资本,从容打开对话的空间。[6]

另一方面,英语教师也在积极主动地寻求学习机会和各种资源, 如国红延、王蔷在高中英语教师对新课程教科书的认识与使用的研究中发现:45.8% 的教师认为新教科书虽然重要, 但它只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部分;56.6% 的教师阅读教科书以外的英语文献,另有18.1% 的教师大量阅读教科书以外的文献。在备课中,79.1%的教师参考同校其他教师的教案,注重相互交流和资源共享;61.6%的教师参考优秀教案集;52.3%的教师参考工具书;45.3% 的教师参考联系辅导书;31.4%的教师参考英语学习类报刊。[7]

鉴于此,以校本为单位,梳理英语教科书目录及主题内容,建设英语学科二维资源库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或学生只需要点击“主题”词,就很容易浏览和查找到所需的资源。

二、 英语学科二维资源库建设的实践探索

1.英语学科二维资源库建设思路

王岳等提出按照教科书的章节和资源类型两个属性建立二维学科配套资源。[1] 由于英语教材的跨学科性、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整合性特点,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并没有按照章节单元来划分,而是按照主题内容进行二维资源体系数据库的建设。主题统摄着一个单元或相近单元中所有的阅读材料及英语实践活动。以“主题”为主收集素材,必然会涉及各个层面的情境脉络;而且由于英语丰富的表意功能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同一“主题”可以指向多个层面,在每一个层面上都可以构筑若干个活动情境。

高中英语教科书必修和选修共有11个模块, 其中必修5个模块(1-5); 选修6个模块(6 -11)。我们对整个教材目录内容进行了梳理,将相关和相近内容进行整合,确定了5个主题,分别为自然与环境、文学、科技、艺术、风俗习惯。这样, 当教师或学生输入相关主题词, 如“文学”、“自然与环境”等, 就很容易查找到相关的资源材料。

2.英语学科二维资源库建设的实践探索

英语课程的跨学科性要求教师和学生必须具备丰富的综合知识,高中教材设置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又要求教师必须拓展教材内容,自行补充相关课程资源。[2]所以,我们基于“主题”,同时也进行拓展和延伸,给予教师和学生最大的语言资源的输入。

例如“自然与环境”主题本身涉及三个单元,分别是:必修一第4单元“地震(earthquake)”、必修六第4单元“global warming,pollution,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the earth”、必修六第5单元“The Power of nature”。但我们也将必修二第4单元“wildlife protection: the importance of wildlife protection”、必修五第3单元“Life in the future: prediction of the good and bad changes in the future、Life in the future”归类在一起。针对这一主题,我们就自然灾害如飓风、洪水(Floods)形成的现象,收集了一些音频和视频资料,如中国的5·12 大地震场景、 日本的3·11大地震的场景,让学生去很好地体会教材中关于地震发生时的一些描述, 如“the water in the village wells rose and fell, the well walls had deep cracks in them; a smelly gas came out of the cracks. In the farmyards, the chickens and even the pigs were too nervous to eat. Mice ran out of the fields looking for places to hide. Fish jumped out of their bowls and ponds.”自然,有些灾难的发生是由于人类不爱惜地球造成的,所以, 我们也收集了关于环境污染的现状报道(中央电视台)、雾霾天气产生的原因、天气变暖的原因以及保护环境的相关措施等等。并且就如何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与动物和平相处、创建一个美好的世界提供了一些素材。endprint

在关于“文学”的话题中,我们除了收集高中教材必修三 Unit 3 马克·吐温(1835-1910)的《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的电影剧本节选、选修七Unit 2 改编自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1992)的《Satisfaction Guaranteed》 的科幻短篇小说、选修八Unit 4 改编自萧伯纳(1856-1950)《Pygmalion》的电影剧本《My Fair Lady》片段外,我们还收集了教科书中所涉及的一些人物的生平介绍、代表作内容简介及相关视频材料,如马克·吐温、莎士比亚等, 并且就内容进行拓展,如《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和《My Fair Lady》是以电影剧本或者说以戏剧剧本的形式呈现,我们给学生下载了配套电影片段, 并且就主题寓意搜索到了另一篇文章《AT a Tailors Shop》(人教版老教材第一册中的一篇课文),因为这两篇课文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我们还下载了学生比较喜欢的一些文学作品,如获72届(2000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The Old Man and the Sea》等。

在以“科学”为主题的资源库中,我们收集了与教材主题内容相关的资料。如神州五号、六号、七号、十号等载人航天飞船的音视频,并超群文本链接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空中讲课视频; 在涉及选修七Unit2《Robots》时,我们搜集了河海大学常州分校等制作的机器人视频以及一些比赛的场面。教师通过直观演示这种视频和音频,让学生很容易理解太空生活、机器人的原理,进而对于一些单词,如float, 就能了解得非常透彻了。

这样,以话题为中心的二维资源库的建设已经超越了单一的语言学习目标,“标准”明确倡导教材内容的语言与跨学科内容的一体化。正如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塔克(G. Richard Tucker)博士所言“内容为本的教学就是要整合语言和内容”。(转引自陈柏华,吴月文)[2]

三、二维资源库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例析

基于“主题”内容的二维资源库的建设,给教师的备课、课件的制作、教科书内容的拓展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因为每一个主题下都有与其所匹配的文本、图像、音频、VCR短片,甚至DVD影视作品。教师只要点击主题词,如“自然与环境”或“人文”,就可得到相应的匹配资源。这样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主题内容,创设能够贯穿情境主线的情境链,即由多个相关联的内容组成的系列情境。

如科普性文章一直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除了词汇的生僻,更关键的是教师和学生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但有了以主题为中心建立的二维资源库,教师查找就方便多了。如有位教师这样说道:

“我是一位女老师,对于科普性的东西本身就缺乏兴趣,面对教材中的科普性文章,通常都是照本宣科,按字面意思翻译就行了。有时候讲完了,自己也觉得非常内疚,亏欠了学生。曾记得第一次讲高中教材必修五第1单元‘Great Scientists: How to organize scientific research; Contributions of scientists(John Snow)时导入部分就有好多科学家的发明、发现,要求学生说出他们的名字,教参中只提到了相应的名字, 如‘The scientist discovered that object in water are lifted up by a force that helps them float;Archimedes, an ancient Greek(287-212 BC),但对于这些科学家的生平,有些真的不知道。自己要查,课时量大,工作忙,真顾不上。现在二维资源库里就有这些科学家的生平、发明并有相关的音频、视频,我们上课轻松,学生对文章有了很好的理解。”

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了。一位教师通过使用二维资源库以后,亲身感受到:“现在我不再费神漫天去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进行筛选。我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如何设计我的课程上。只需鼠标一击就可以找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媒体资料,而且最宝贵的是,能得到一些针对文本内容的拓展资料,不但为学习者补充了内容,更主要的是也完善了我对某一内容的知识体系。”

四、引发的思考

以“主题”为单位,进行二维资源库的建设是一种集体共同协作的结果。英语教材跨学科性强,涉猎面宽,更需要其他学科教师的帮助和合作。刚开始建设二维资源库时,举步维艰,最棘手的是资源的来源。外语教师大部分是女教师,由于大部分时间花在了英语语言知识本身,相对而言,知识面非常狭窄。于是我们就打破了以学科组为单位办公的机制,实行年级组,这样不同学科的教师在一起,骤然间就成了一个庞大的资源库。

如语文教师会提供一些作家马克·吐温、莎士比亚、莫言等详细的生平、代表读物、视频或音频资料。地理教师会就中国和世界的一些地理环境及资源提供一些背景资料、地型图和图表。必修六第1单元“Art”讲了中世纪(公元5-15)以敬拜上帝为主的油画,提到了Giotto di Bondone )、文艺复兴时代(Renissances)的画家(15-16世纪)——“Masaccio in 1428”、印象派“(late 19th to early 20th century)Impressionism”,抽象派画家“Impressionists”、现代艺术(20th-today),通过美术教师的帮助,我们收集到了各个时代的艺术代表作以及其作品的特点,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栩栩如生的画面,清楚地了解各个时代作品的特征,进而理解“in the middle ages, painters are not interested in showing nature and people as they really were. A typical picture at this time was full of religious symbols, which created a feeling of respect and love for God”。而不用逐字逐句地去翻译这些从字面上看来生涩难懂的文本内容了。endprint

这一点,正如陈晓瑞在谈到建立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时强调的“教师参与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原动力有两大来源:一个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遭遇和面对实践难题时产生的认知竟异于实践困惑;另一个动力源是教师成就愿望、事业愿景与实际发展状况之间形成的创造性张力”。[9] 而且“稀缺资源是共同体的固着点和原发点,服务于稀缺资源的聚合与增值是共同体构架的灵魂”。[9]

五、结束语

3年来,我们虽然建立的校本英语学科二维资源库就像一个小型网站,但的确给广大英语教师在备课、查资料、拓展性学习,特别是媒介的资源等方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本研究中的不足:我们仅就高中英语教材所涉及的话题内容、语言知识做了归类, 便于教师查阅,但目前为止,还是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一方面,受学校本身资源的限制,另一方面教师只能就自己所带学段的内容和资源进行拓展,并且受学校考试制度的限制,打破教材顺序,对教材进行整合还有困难,还待在将来的教学中进一步尝试。

参考文献:

[1]王岳,邓文虹.新版教科书配套数字化资源的设计与开发[J].课程·教材·教法,2013(5).

[2]陈柏华,吴月文.高中英语教材跨学科分析——以人教版必修模块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2(4):19-21.

[3]阮旦君.高中英语教材文学阅读教学资源的不足与拓展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2):50.

[4]邓妮娅,郭新婕.培养与提高高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的行动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0(2):13-15.

[5]郭宝仙.对话式英语课堂教学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3):21.

[6]张萍.如何拓展Dialogue 的对话空间[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0(2):52-55.

[7]国红延,王蔷.高中英语教师对新课程教科书的认识与使用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3(8):59-65.

[8]高洪德.高中英语新课程:还需向前走——山东省高中英语新课程实施情况分析与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2(1):2-3.

[9]陈晓瑞,龙宝新.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实践基膜及其本土化培育[J].课程·教材·教法,2012(1):109,107 .

学科资源库 篇4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课题组设计并发放《公立医院学科资源配置与学科发展的意向调查问卷》。选取上海市24所市级医院参与问卷调查,每所医院选取来自于不同科室的20名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填写问卷,若该院科主任/学科带头人人数不足则全部填写。共有367名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参与了问卷填写。

1.2 分析方法

采用Epi Data 3.0软件录入问卷信息,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参与调查的科主任/学科带头人(以下简称“科主任”)中,174人(占47.41%)来自于综合医院,193人(占52.59%)来自于中医医院和专科医院。被调查者文化程度和职称级别较高,获得博士和硕士学位的科主任所占比例分别为55.86%和21.25%,97%的科主任为正高或副高职称。专业方向及从事的时间方面,被调查者从事本专业方向的时间平均为22.09年。参与调查的科主任所在的学科中54.08%为各级各类重点学科,其中24.51%为国家重点学科,20.28%为院级重点学科。

2.2 对学科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看法

2.2.1学科资源配置。被调查者对其所在学科的医疗资源配置情况进行了判断,仅有29.40%的科主任认为资源配置情况好,运行效率高;76.92%的科主任认为本院所在学科的有些医疗资源配置不足,同时有20.33%的科主任认为学科资源配置过剩。各级各类重点学科与非重点学科相比,科主任对资源配置现况的判断差异无显著性(χ2 =1.88,P>0.05)。这提示公立医院的学科资源可能存在着部分资源配置不足与配置过剩并存情况。

2.2.2学科资源使用效率。从学科资源的使用效率上看,认为综合与专科医院学科资源使用效率都比较高的科主任占35.79%;认为综合医院使用效率高、专科医院效率低的占27.32%;认为专科医院使用效率高、综合医院效率低的占25.14%。重点学科和非重点学科的科主任对学科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的判断基本相同,差异无显著性(χ2 =6.73,P>0.05)。详见表1。

2.2.3应该集中配置和使用的资源。大部分科主任认为,应该集中配置和使用的医疗资源是昂贵资源、紧缺资源、优质资源及目前配置和使用效率低的资源(表2)。重点学科与非重点学科的 科主任对 该问题的 判断基本相似,差异无显著性(χ2 =3.05,P>0.05)。

2.3 对学科横向医疗资源整合看法

2.3.1横向医疗资源整合的作用和意义。在现有医疗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状况下,55.07%的科主任认同医院之间的横向医疗资源整合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认为对公立医院已拥有的或与之相关的内外医疗资源进行横向整合,能够达到整体资源功能大于部分资源功能之和的效果。科主任认为进行横向医疗资源整合最主要的意义在于合理配置资源、减少重复和浪费,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发挥规模效益,以及有利 于加强学 科建设、 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选择这3项的被调查者分别占总人数80.87%、74.59%和52.46%。

注:*此问题为多选题。

注:*此问题为多选题。

2.3.2对横向医疗资源整合态度。93.68%的科主任认为需要进行公立医院间横向资源整合,其中75%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整合,但在目前环境下有难度,仅有2.20%的科主任认为不需要进行横向资源整合。

2.3.3学科整合方式。在医院学科横向资源整合方式上详见表3,医院重点和非重点学科的科主任对学科整合方式的认识基本一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χ2 =2.84,P>0.05)。

2.4 对学科发展看法

2.4.1对学科发展最关心内容。科主任对本学科发展最为关心的内容主要是培养骨干人才、争取学科发展资源、培养青年人才、提高科研水平、提高临床诊疗水平。重点和非重点学科关注学科发展的重点内容上略有差别(P=0.01)。

2.4.2学科发展最大掣肘。41.99%的科主任认为学科发展最大掣肘是人才梯队建设不佳,22.65%的科主任认为缺乏有影响力的专家。仅有不足5%的科主任认为学科发展没有困难,不存在掣肘。可见,专业人才培养和专家影响力是目前制约学科发展的主要问题。

2.4.3学科发展需要支持。为解决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医院以及上级部门给予相应的支持。参与调查的科主任表示,在学科发展中,最希望得到支持的5个方面分别是医院领导重视(占44.75%)、给予资金投入(30.66%)、设定合理绩效评价标准(29.01%)、上级主管部门重视(27.90%)以及在人事制度方面给予倾斜(27.07%)。重点和非重点学科主任对该问题的看法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通过对24所样本医院的367名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的问卷调查发现,科主任认为公立医院的学科资源配置上可能存在着部分资源配置不足与配置过剩并存情况,应该对目前配置和使用效率低的资源、昂贵资源以及紧缺资源进行集中配置以提高效率。人才以及与人相关的科研、临床水平是学科发展的支柱,是科主任对学科发展最为关心的内容。同时,当前公立医院学科发展最大的掣肘是人才梯队建设不佳、缺乏有影响力的专家。重点和非重点学科的负责人对上述问题的看法基本一致,表明在学科资源配置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不同学科中具有共性。大部分科主任都认同横向医疗资源整合对优化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作用,认为主要的整合方式应为建立医院间科研资源共享平台、联合攻关项目、学科共建和学科带头人共享。

学科资源配置和学科发展的现状提示,医院领导应该对学科的发展给予充分重视,一方面给予资金投入保障学科发展所需资源的配备,另一方面设定合理的绩效评价标准,促进人才建设和能力提升的积极性。同时,上级主管部门应重视学科发展对医院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人事制度方面给予支持,并积极促进医院间横向医疗资源整合,使医院能更多引进和培养高水平人才,提升人才梯队建设能力,推动医院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为了解上海市市级公立医院学科医疗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情况、学科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以及对学科资源横向整合的看法,作者对上海市24所市级医院367名科主任/学科带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公立医院学科资源配置上存在着部分资源配置不足与配置过剩并存,学科发展最大的掣肘是人才梯队建设不佳、缺乏有影响力的专家。建议医院及上级主管部门要重视学科发展的重要性,在人事制度和学科建设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并积极促进医院间横向医疗资源整合。

学科资源库 篇5

————莱阳市龙旺庄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初探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无论是课程结构设置,还是课程内容安排都具有独特之处,然而这道“亮丽的风景线”要亮起来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究其原因,目前的综合实践活动只有《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而无现成教材,只有教学范畴而无具体内容,而且绝大多数的农村学校又面临经费紧、培训少、实施难、任务重等困难,并且家长对教育的要求就是让孩子考大学,考名牌大学。起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意义家长意识不到。对学校外出考察等实践活动持反对、不支持态度。导致教师没法上,效果也不明显。怎样全面有效的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实施,怎样使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逐步走向“正规化”,成为许多学校和教师特别关注的问题。为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在开足开齐课程的基础上,我校依托本校资源,整合学科教学的探索研究,充分挖掘学校周边所独具的本土资源,走出一条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之路,使综合实践活动这道“风景线”更加亮丽。

(一)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会不会影响学生的学科学习呢?为此,我们采取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策略,将各学科中的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力求找到共同点、突破口,做到实施一个活动,多方、多学科收效。当然,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学科综合活动,它并无强烈的学科偏向,而是在实施过程中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将各学科的知识技能进行重组、拓展和延伸。

我们在学科教学中,充分挖掘学校周边所独具的本土资源,以教材为载体,生成新的活动主题。如化学学科利用烟台地震局在我校的二氧化碳监测站揭秘地震预测,每天上报的数据都是由分管的化学教师和兴趣小组成员采集的,神秘的地震预测不再神秘;生物学科走进龙大蔬菜基地和千亩莱阳梨园,认真完成春夏秋冬四个阶段的实践探究任务,最大限度地将课内外的相关生物知识加以联系和拓展;物理学科走进省广播转播电台,了解电波传输的原理,同时近距离参观三个信号塔的构造及防雷设施;地理学科到水南村进行地质探索研究等。

二、综合实践活动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社会。只有让孩子走出课堂,更多地让孩子参与到劳动中,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农业和养殖业是龙旺庄办事处的主要经济产业。近年来勤劳的龙旺庄人发展起了大棚蔬菜、无公害蔬菜种植,一片片的塑料大棚犹如一个个的蒙古包,种植的蔬菜远销国内外,遍地是养鸡、养鸭温室大棚。利用这些产业,我们带领学生走进龙大蔬菜基地、龙大养殖场,让学生走进生产劳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孩子们不仅认识了许许多多的农作物,还知道了什么作物该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锄草,以及什么是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更令人惊喜的是孩子们还明白了许多道理,诸如父母劳动很辛苦,我们应该好好学习来报答他们;有劳动就有收获;劳动最光荣;种田也要讲科学等等。亲身的体验和感受是永久的。

三、综合实践活动与社会调查相结合

社会是个大舞台,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现实材料,也为孩子们贡献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只有让学生走进社会,去调查,去体验,才能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

小学部四年级同学根据《美丽富饶的天水湖》这一课时内容,考察了沐浴水库。同学们通过走访修建水库的人员,了解了水库是怎样建成的。通过画一画,拍一拍,感受了水库的美丽。通过说一说,知道了沐浴水库的水资源保护及在全市饮用水工程中的作用。

在龙大车间里,我校六年级的学生正在采访管理人员和工人,了解产品的生产流程。同学们俨然是一个个小记者,提出了不少话题。通过这一个个的实地调查、参观访问、摄像、摄影、查阅资料,孩子们了解企业把村里生产的农产品精加工出口国外的过程,激发起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这样的活动,给了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充分自由度,既让孩子们更熟练地掌握了社会考察的活动方式,也使孩子们的内心不由自主地形成作为社会小公民,要为社会尽责任的崇高使命感。

另外,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最重要的学习活动方式,研究是最有效的学习。倡导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建立新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学校顺应学生好奇、乐于探究的年龄特征,倡导学生把生活中感兴趣的内容作为课题进行研究,鼓励学生亲历实践,深度探究,采取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方式,尽可能多的进行调查、参观、宣传、实践、展示、交流、总结等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让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为自觉的行动。经过积极探索实践,大家一致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给我们带来了崭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这些是实施各科教学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共同财富。

1、创造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例如,他们注意到:(1)从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课题;(2)让学生亲手试一试,看看发现了什么;(3)你还想知道什么;(4)试一试,看看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5)你通过研究有什么体会;(6)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推动了教学交往模式的变革。

我们看到,“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学生尚佳的表现,和教学交往方式的改变有直接关系。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大胆发表意见,教师参与其中和学生们一起谈论研究问题,提出了教师行为的“四个不轻易”;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结论;不轻易中断学生的争论;不轻易给学生“正确答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角色在转变,教学交往是平等的、相互民主的。有着“类似学术活动”一样的和谐与自由。

3、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

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学习活动以个体思维为主,以集体学习探讨的方式展开。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研究式学习活动“逼”着学生进入对学习问题的研究,“挤兑”学生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信息多向交流,每个人都是信息源、又是接受、消纳场。课堂教学自然进入了真活跃的境界。

4、给力课程改革。

综合实践活动课还较好地体现了教学活动全员参与、开放、灵活,注重体验,激发创造等现代教育的特点。大家认识到,不管是学科课还是活动课都承担着素质教育的任务,学科教学要改革也要向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注意研究课堂的开放性和学生的自主探索。加大研究的因素,渗透活动的成分,强化实践的特点,这样才能较好地贯彻国家课程标准的总体育人要求。

学科资源库 篇6

关键词 网络资源;初中物理;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3-0067-02

1 前言

长期以来,我国的物理学科教学模式十分单一,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被尊重,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新时期是一个信息化与知识化的时代,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网络科技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学习,逐渐融入教学之中。物理教学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建设学科资源库,从而促进学生的物理学习。

2 初中物理学科资源库建设的必要性

丰富信息、多元教学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材是唯一的资源,因此,物理课堂内容十分单一,教学和学习都显得十分枯燥。互联网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而且相应地出现许多教育网站。但是从整体上说,这些网站都是无序、混乱的,而且是有偿性的,给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带来不便。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有必要建立物理学科自己的资源库。

物理学科资源库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带来多样的信息,从而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提供多种信息以及视频内容。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进步,很多学校已经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还有其他电子彩屏之类的设备。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充分利用新设备,利用它们整合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

在利用网络资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本土化,即在结合本地区教学实际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利用资源。建立物理学科资源库就是实现本土化的过程,它可以将适合本地区本校学生实际学习需要的内容整合在一起,从而满足学生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物理学科资源库可以使物理课堂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共享信息、有效教学 建立物理学科资源库不是一个教师能够完成的,它是多个教师在网络资源的帮助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借鉴吸收了网络资源的丰富信息,吸取了教师的成功经验,是众多教师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教师与学生学习的平台,更是师生之间交流的平台。由于它的共建性,因此也具有共享性。

在网络资源的支持下建立的物理学科资源库可以让广大的师生受益,它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了资源的共享。它的建立让物理学科超越了狭隘的教育内容,加入师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改变了学生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享受自主学习的快乐。不仅如此,物理学科资源库的建立打破了课程内外资源的界线,开阔了教师的教育视野,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使其更加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达到教育目标。

更新信息、促进教学 网络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量十分庞大,而且信息更新的速度很快,在网络资源的辅助下建立的物理学科资源库也具有同样的优势。随着教育的发展,物理教学内容不断变化,物理学科资源库的更新有利于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打开学生学习的视野,接触更多的新内容,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进步。网络资源在不断变化,同样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物理学科资源库。只有不断地补充新的内容,加入新的元素,才能真正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服务于物理教学。

3 建设初中物理学科资源库的措施

在建设物理学科资源库的时候,网络资源是必不可少的,要利用相关的搜索引擎来从广泛的网络信息中搜寻需要的物理学科资源,寻找和匹配信息化的学习资源,并在已有资源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学习。学习资源可以由教师提供,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搜索。若是教师提供,那么要先准备整合好的资料,从而保证提供给学生的资源可以搜索到;如果让学生自主搜索资源,然后进行主动学习,那么教师就要积极发挥指导作用,提供给学生搜集目标、查找方法、资源要求等,从而有效避免学生盲目搜寻,节省时间和精力。在教师和学生搜索的基础上将有效的资源进行整合,从而为建设物理学科资源库打下基础。

在日常的教学和课余时间,教师要注重平时的网上搜索,看到有用的信息要及时下载,只有平时不断积累,才能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网络是一个大杂烩,不仅信息量很大,种类多种多样,而且信息质量也有好有坏。因此,在选择自己需要的资源信息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教学经验认真筛选,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随着不断搜集和整理,所拥有的资源就会越来越多,但是同时硬盘空间会越来越小,这给积累资源带来很大的麻烦。物理学科教学资源种类繁多,有很多素材资源,还有优秀的教案、课件资源,因此为了更好地查找与利用,必须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编排。

首先,要将获得的物理学科资源进行合理分类。比如根据资源种类的不同,将其分为物理教案库、物理课件库、物理试题库,然后在每个大种类下再细分出一些小的文件夹,如音频资源库、论文和教学资料库、图片资源库等。这样合理清晰的分类,为以后教师教学带来很大便利,不至于盲目地在众多的资源中寻找。

其次,在分类的基础上建立目录,目录也是为了更方便查找和管理。在建立目录的时候,教师可以建立一个表格,将每一个库的上下级文件夹的名称、大小以及位置信息等都录入表格中,从而为以后的查找打下方便的基础。

再次,由于网络资源在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也不能一成不变。物理学科资料库是教师在日常不断积累下来的,会不断加入新内容和新元素,所以经常整理是少不了的。在整理中将适应现阶段教学实际的内容保留下来,删除陈旧的知识资源,对于其中重复的资源要核对并删除,在原有的基础上以及新网络资源的辅助下,不断完善物理学科资源库。只有不断地更新与完善,才能让物理学科资源库始终保持在整洁、新颖的状态,从而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新资源。

最后,教师要对已经得到的达到一定数量的、丰富的资源进行备份,尽量不要放在C盘;在电脑上保存之后,还要用光盘进行刻录,在光盘上标清楚名称和时间、内容,最后将光盘保存起来。目录文件夹也不能忽视,要将其保存在移动硬盘中,以免资料丢失。

为了方便资源库的信息更新,教师要收藏日常使用的、经常浏览的资源收集网站,对各种资源网站进行整理,从而保证资源的收集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物理学科资源库建立起来之后,教师可以共享资源,并相互交流使用心得以及教学经验,从而汲取他人的智慧,不断地补充资源,使其更加完美,为备课提供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可以建立相应的平台,将资源库分享给学生,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张芳.网络学习资源在初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3.

[2]崔雨金.浅谈加强学科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4(31):197.

[3]王先健.浅析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1):87.

学科资源库 篇7

一、信息更为丰富, 实现教学多元

传统教学中以教材为唯一的教学资源, 具有学科本位、结构单一、脱离生活等弊端。现代社会是一个网络发达的信息化时代, 在互联网上具有巨大的信息资源库。虽然现在出现了一些专门的教育网站, 但是相对来说这些信息具有无序性, 还有些信息需要付费下载, 并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教育资源的优势。而建立学科网络教育资源库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 信息多样化。我们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文字传递方式与教材承载方式, 可以为学生提供图片、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信息。现在大部分学校已专门配备了多媒体教室、电子彩屏等设备, 我们正可以基于这些设备与技术来充分利用互联网强大的信息资源, 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 信息本土化。互联网上信息量巨大, 并非都可以进入教学, 适合本地区教学实际。通过建立学科网络教育资源库可以真正实现教学信息的本土化, 使得学科教学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学情与教情, 开发校本教学资源, 以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促进学生素养与能力的整体提升。有了学科教育资源库, 可以真正实现教学资源的多元化, 从而打破以往封闭的教学, 使得学科教学结构多元, 更加贴近生活、面向社会。

二、共建共享共护, 真正为我所用

学科网络资源库的建设并不是某一位教师、某个学校教师的任务, 而是可以打破区域限制, 实现跨校、跨区, 将广大教师全部纳入到资源库的建设与运用中来, 更能够发挥全体教师的聪明才智, 不仅可以成为学习与运用的平台, 同时也是广大教师共同交流、共同成长的平台。

1. 共建, 使得资源库更高效。

互联网上有着巨大的信息资源, 仅靠几位教师往往难以真正运用网络巨大的信息资源, 使得信息具有相对的滞后性与局限性, 而将广大教师共同纳入到建设队伍中来, 则可以发挥群体的优势与力量, 使得信息更为丰富、更具典型性。更为重要的是每个教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都有着不同的教学经历, 这些是任何事物无法取代的, 同时也是建设学科网络资源库的核心之所在。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资源库的建设中来, 可以吸取教师成功的教学经验、独特的教学风格, 这使得学科网络资源库不仅具有量上的优势, 更为重要的是具有内涵, 而不仅仅只是学科信息、素材、教学案例等的简单堆砌, 这也正是构建高效资源库的关键与核心。

2. 共享, 使得教学更加有效。

广大教师既是建设者, 同时又是教育资源库的受益者。只有真正地参与到建设中来, 才能更好地运用。我们全程参与建设周期, 对资源库里所设计的各个版块、流程、系统等才能更了解, 这样在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 运用自如, 使得我们的教学更加流畅与完善, 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3. 共护, 加强更新与维护。

我们不要只是建设与运用, 而不注重后期的维护与完善, 后期的维护与完善同样很重要。学生是鲜活的个体, 他们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产生新情况。我们的教学也不能停下前进与学习的步伐, 要知道没有一劳永逸。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与教学, 要重视资源库的更新, 要不断地补充新内容, 注入新元素, 以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三、提供全新平台,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在于以学生为中心,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探究中来, 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得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三维目标的全面发展。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 我们不只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还要让学生爱上学习、学会学习, 享受学习所带来的身心上的愉悦, 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1. 全新的学习模式, 更利于学生认知活动的开展。

学科网络教学资源库可以为师生提供一个全新的学习平台, 将新课改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贯穿于教学中。实现教学的无界限化, 与时代接轨, 面向生活, 多方位、多侧面地来展现抽象而枯燥的知识, 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形象性, 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使得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提高学生分析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增强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展开创造性学习。

2. 全新的作业模式, 充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家长也可以充分利用学科网络教学资源平台, 从中下载适合孩子的作业, 并采用多样的形式来完成。这样的作业改变了以往枯燥而单一的内容与形式, 能够基于此平台将家长与教师联合起来, 一起为学生设计富有个性化的作业, 这样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学情, 更加利于学生的整体提高。

总之, 加强学科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势在必行, 是网络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与重要趋势。当然这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作, 并非短期就可以见成效的, 而是需要各级教育人士的共同重视与关注, 投以财力、物力与人力, 不断摸索与实践, 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善于总结, 这样才能使学科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走上正轨, 发挥重大优势, 推进教学全面改革。

学科资源库 篇8

关键词:开放获取,文献传递,学科资源库

开放获取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在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和图书情报界开始兴起的, 是指创建的作品用于教育与科研, 并不期望得到直接的金钱回报, 读者不需要花任何费用就可以在公共网络上获取信息资源的一种模式。其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机构资源库、学科资源库和开放获取期刊。由于在出版成本的经济性、信息传播的时效性、获取使用的便捷性、成果扩展的广泛性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所以近几年开放获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文献传递是指由信息提供者将存储信息的实体传递给使用者的活动, 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电子文献、网络文献的迅速增长而流行起来的文献服务术语, 是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机构为满足客户的需求, 提高服务效率而采取的服务手段, 是传统馆际互借服务在网络环境下的延伸和拓展。当前, 文献的提供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图书馆的一个重要指标, 而文献传递正是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获取能力的具体体现模式。大多高校读者在该校馆藏及电子资源中没有查到需要的文献全文时, 可以通过图书馆申请文献传递服务, 由图书馆再传递给用户。在开放获取这一新的资源共享方式下, 传递文献如何做到资源共享成为一个项新的研究课题。

一、建立学科资源库的可行性

(一) 文献传递学科资源库的建设尚属待开发领域。

从时间上看, 文献传递研究起步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 2000年以后进入持续发展期, 近年来研究论文有了较大的提升, 呈增长趋势。从内容上看, 研究内容涉及该领域的理论研究、系统研究与开发、技术与方法、知识产权、人员素质、服务模式、实践分析等多方面。进入新世纪,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需求、书刊涨价、共建共享、与国外的差距等诸多因素促成我国文献传递在近年来迅速发展, 为图书馆界所重视。研究文献传递服务发展的历程以及趋势, 已经成为图书馆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然而, 关于构建文献传递数据库的研究却少之又少, 其中杨朝钦《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数据库与知识产权保护探讨》的研究成为唯一涉及数据库建设的文章, 而且仅仅是就知识产权而言并未涉及到真正的事实型数据建设的研究。由此可见, 文献传递学科资源库的建设研究在图书馆学界尚处于待开发的领域, 成为当今学者留下了很大的研究空间。

(二) 文献传递资源存在严重浪费现象。

文献传递服务不仅可以缓解图书馆经费、资源不足与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需求之间的矛盾, 也可以对学校的教学科研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随着文献传递量的大幅度提高, 现存的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特别是其中的资源浪费现象尤为突出。就目前而言, 传递回来的文献信息除为文献请求者单独使用外, 多数图书馆尚未对其进行二次开发, 不能为更多的用户所使用, 从而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更为糟糕的甚至造成文献传递的重复请求, 在时间和金钱上造成没有必要的浪费。如何利用图书馆的设备、技术和人力资源将这些传递的文献资料建成学科资源库, 供全校读者使用, 成为摆在图书馆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 文献传递现状为学科资源库的建设提供可能。

在当今信息资源不断开放获取的今天, 图书馆界都在加紧对各学科领域的学科资源进行整理和揭示, 以建立便于用户直接访问开放获取的学科资源库。以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 自2004年正式开展文献传递以来, 传递文献近千篇 (以原东区馆为例) , 主要以外文期刊论文为主, 也有少量的中文期刊论文, 近年学位论文的数量也呈增长态势。传递文献覆盖数学、物理、生命科学、资环、外语、化学、教育、体育等各学科, 文献请求者来自原东校区的各个学院。为了更好地利用这部分资源, 依托建库平台自建文献传递学科资源库, 将会使得这部分数据资源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该资源库既能有效地弥补馆藏不足, 又避免重复传递, 节约有限的经费, 降低了信息获取的成本, 又可以为馆藏文献资源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弥补目前我国图书界普遍面临的信息资源短缺的问题。

二、构建文献传递学科资源库的可操作性

(一) 学科资源库的主要内容。

文献传递学科资源库的建设是一项具体的操作性的工作, 所建资源库为事实性数据库, 所有传递文献根据请求者研究学科领域分类检索, 能够做到按学科及题名进行简单检索。资源库建成后将不定期地随时补充传递的文献, 做到及时更新补充, 使之成为一个数据不断完善的学科库。特别值得强调的是, 该资源库不体现文献请求者个人的任何相关信息, 从一定程度上保护请求者的个人隐私。学科资源库的设计不仅便于相同研究方向的老师进行查询使用, 而且有利于了解文献覆盖各学院的情况。数据库建成之后, 将随时方便快捷地将传递文献补充更新进去, 在图书馆网页上为全校师生提供检索查询服务, 成为馆藏文献资源的又一有益补充。

(二) 具有组织文献资源的经验。

高校图书馆是学术资源的主要收藏地, 了解本校的用户需求, 熟悉本校的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的研究领域, 拥有丰富的信息服务经验。因此, 图书馆可将大量的无序传递资源经过筛选、整理选纳入图书馆的馆藏体系, 再利用建立学科信息门户, 特别是数据库的经验, 按照高校的学科设置, 对该传递文献进行编目、组织, 形成一个独立数字资源系统, 将其整合至馆藏目录中, 使资源全面、系统地展示给读者, 提高文献传递资源的利用率。

(三) 构建学科资源库实现的保障。

文献传递学科资源库的构建研究立意来源于工作, 最终成果服务于工作。上千篇传递回来的文献除了提供给文献请求者外, 没有了任何的用途, 实在令人遗憾。据相关调查得知, 多数馆非但没有开发利用, 所传递文献甚至都没有保留下来。以师大馆为例, 图书馆保留下来的上千篇文献 (东区) 得益于负责文献传递的学科馆员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 并且积累了多年的文献传递工作经验, 文献传递特色数据库的最初文献将来自于这些学科馆员们多年辛苦积累, 将为该数据库的建设提供文献保障。技术部的工作人员具有多年的网页制作和数据库建设经验, 可以全面负责计算机技术的维护和管理, 是构建该数据库的重要技术保障。

(四) 与之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

文献传递数据库在分类方法上按本校的学科专业或院系设置进行分类, 在编排方法上有一定的创新性, 并且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标引, 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 凝聚了建库人员的辛勤劳动和智慧, 实际上是一个知识增长过程, 图书馆对其享有相应的知识产权。同时该文献资源仅限于教学、科研、学习等使用, 在校内IP范围内查询使用, 所以不存在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 这就为学科资源库建设提供了可能。

三、结语

构建文献传递学科资源库的重点是选择哪种建库软件。SQL2000系统、TRS系统、TPI系统等都是构建数据库常用的软件, 如何使用构建的数据库具有很好的兼容性、稳定性和扩充性是选择软件的重要依据。数据库的建设开发是一项艰巨、复杂、细致的工作, 需要投入很大的财力、人力和时间, 要求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准确化的完整统一, 既要立足于本单位、本系统的应用, 同时还要注意着眼于数据库资源的联网共享, 它的质量标准直接影响到整个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所以要把这项工作做好, 还需要馆里的方方面面的协调和配合, 给予一定的支持。文献传递学科资源库建成之后, 将成为图书馆特有的学科资源库, 将全面提升学科化服务水平, 成为学科服务创新工作的又一亮点工程。

参考文献

[1].栾荣, 蒋大平.基于开放获取的图书馆信息服务[J].成人教育, 2012, 4:98~99

[2].何艳香.利用开放获取资源提升高校图书馆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 2012, 4:39~41

学科资源库 篇9

江苏省无锡市通江实验小学, 坚持“科研兴校、人才强校、质量名校”的发展战略, 实现了办学条件现代化、信息化, 办学规模化的跨越式发展。2006年, 学校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学校”。在此基础上, 学校锐意进取, 努力创新, 2008年又获批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实验基地”, 杨晓骅校长也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创新管理校长”。为了在NOC活动中取得优秀成绩, 学校进一步开展信息技术创新与校本课程实践结合的活动, 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设、研究和探索, 做到“班班开课, 人人学习”, 对任课教师进行专门辅导, 提升校本课程的开设质量和辅导水平。

●开设NOC校本课程, 普及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教学

NOC校本课程的教学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另一种是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针对学校实际情况, 我校开展了以下活动。

1.对于低年级, 主要是在各科教学中的渗透, 如教师可将师生共同搜集的资料制作成电子报刊、网页等, 在课堂展示交流;也可制成动画, 创设问题与学习情境, 开展教学活动。美术教师可带领学生到计算机教室, 将美术课的内容扩展到电脑绘画、动画、电子报刊或网页制作等。

2.对于中高年级, 既在信息技术课中由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教学, 学习相关知识与制作技巧, 又在各科教学中渗透信息技术, 结合教学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制作电子报刊、网页、绘画与动画作品等, 与学科教学和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有机结合, 并在教学中展示交流。

3.继续在每周二中午开展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兴趣小组的辅导工作。在完成正常的指导工作之外, 给予对电脑制作有特殊爱好的学生重点培养。

4.在积极参加NOC活动的同时, 组织开展本校的比赛活动, 本着培养兴趣、提高能力的宗旨, 做好比赛活动的评比和奖励工作。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师生的学习生活, 而且大大推进了学校特色建设, 同时也创作出一批优秀的学生作品。

5.定期进行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教学与辅导等各方面的教学研究活动, 并在各学科中渗透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 深入探索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的规律、模式和方法。

●参与NOC活动后的体会

1.NOC活动体现了整合思想。以信息技术教师为核心, 各学科教师为组员, 组成教师辅导小组。他们发挥各自特长, 集大家智慧, 创一流作品。信息技术教师主要解决技术问题、美术教师进行美术指导、语文教师开展写作“作品创作说明”指导等。

2.突出主题, 选好内容, 体现特色。作品的主题思想非常重要, 没有思想的作品就像没有中心的文章。思想不深刻不突出的, 不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真正动手制作作品之前应该细细斟酌, 在符合NOC活动大主题的前提下, 巧妙地突出作品的小主题。

3.组织校内模拟评审, 反馈后修改。作品初步完成后, 在校内组织模拟评审, 及时发现不足并改正。

(1) 模拟评审的实施。由辅导教师、参赛学生组成模拟评审团。非作者操作演示其他同学的作品, 教师和同学提出修改意见, 作者本人做好记录。意见可以是多方面的, 包括错别字、色彩搭配、画面布局等。评审时要营造平等的气氛, 大家坦诚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做的好处有:第一, 其他同学操作演示, 可以及时发现交互不方便等问题;第二, 教师、学生提出修改意见, 集思广益, 方便大家共同提高。

运用多媒体技术整合学科资源 篇10

一、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语文课堂的学习情境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动态呈现、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等特点, 它提供的外界刺激、图片、动画、声音、文字等, 形象而生动, 符合小学生的感知特点, 可以使教学声情并茂、知情并重, 将枯燥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富有情趣的过程, 化难为易, 化繁为简, 让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下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 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如:在教学《云房子》一课时, 我出示大量云朵的图片和云房子变幻的动画来表现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和云房子在空中变化的多姿多态, 让学生以小鸟的活动为线索, 以小鸟的目光来观察空中的景色, 利用动画和声音启发学生想象, 帮助学生理解云房子的动态变化和小鸟对云房子特殊的感情。通过学生互动帮助语言积累, 整个教学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下进行, 充分调动了学生乐于观察、探究的积极性, 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信息化教学设计, 开阔学生视野

在课改中有个崭新的理念, 即“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 构建开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其中具体提到“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 为学生营造主动、自主、生动活泼的学习语文的环境。”多媒体计算机能储存大量教学信息, 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阅读材料, 同时它又能提供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 等等。在教学中, 可以按照知识点来划分教学内容并实现超链接, 它所具有的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 非常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如《南极风光》, 是一篇远离学生生活的课文, 只让学生体味文字是比较抽象的。教师事先搜集有关南极气候、地形、动物、南极光等知识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建立一个资料库, 上课时让学生根据阅读需要提取相关的资料, 这样的学习, 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同时也让他们感到学习语文是很有趣的。

三、运用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猜想、带着期望, 进行积极自觉的探索, 获取正确的信息, 进而提高其探究的能力。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 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丰富的教与学的资源环境, 提供了一个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平台, 网络资源突破了知识来源的限制, 改变了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 极大地扩充了教学容量, 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学习课本中的内容。《恐龙的灭绝》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本文以科学家们关于“灭绝”的说法为线索, 介绍了恐龙灭绝的几种原因。课前, 教师首先播放一段“恐龙”录像, 让学生的思维穿越时空隧道, 回到两亿年前的恐龙世界。接着教师提问:你能猜测恐龙灭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你有什么假设?并根据学生的猜想和假设把学生分成两组, 各组先在网络上查找资料寻找证据, 然后让学生用辩论会的形式进行辩论。学生要根据获得的信息证实自己的猜想, 还要根据获得的信息去反驳别人的猜想。这样预设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得到一个定论, 因为这样的辩论本身没有定论, 但是这样没有定论的争论将会继续影响学生的后继学习, 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养成敏锐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追求证据的科学态度。由学生带着疑问去查阅相关网站中的资源, 解答疑惑, 并且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素养。

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 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 学生被动地参与多。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 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 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 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 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思维, 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就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他们主动学习, 积极参与, 从而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如在《倔强的小红军》一文教学前, 我发现学生对红军革命战争时期的背景了解甚少, 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是, 学生的信息来源之一——校图书馆这方面的资料很少, 因此教师可以直接组织学生上网查询, 以革命战争为线索, 上网进行拓展阅读。当学生坐在电脑前, 便会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没有陌生感, 没有约束感, 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学习。这样, 他们有了更独立的思维空间和合作学习的机会, 学生的自主精神得到了体现, 教学氛围更加生动活泼。

学科资源库 篇11

关键词: 学科教学资源库 信息技术环境 建设原则 建设步骤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一切优质教学资源进行集中和整合,通过建立教学资源库进行有效利用,实现对资源的共享。教学资源库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成为农村学校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对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成为农村学校必须探究的教育课题。建设资源库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学资源的互用性,将教学资源划分成素材,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分类,并以多媒体化的电子信息形式存储于计算机中,构建成统一的教学资源素材库。学校自行建设的教学资源库因为是学校自身定做,而且亲自参与的,符合学校教学实际,使得教学资源库可以有效地、重复地共享、使用,减轻教师负担,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效支持。

一、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原则

1.按照学校所开设的科目设置体系,分学科作为构建资源库学科体系的框架,在学科框架内以固定的模式,统一标准和管理模式进行资源库建设。

2.资源库建设以信息质量为本,切实做到所提供的资源信息是优质的、系统的和有用的,使学科资源库真正地为广大教师使用,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3.建设有效的教学资源发布平台,拓宽资源共享信息渠道,方便教师查阅、下载、使用,并强化教师使用教学资源的安全意识,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有序管理。

4.避免重复建设和造成各种浪费,原则上由各教研组负责本学科的教学资源模块的承建工作,但仍需加强有关信息、方法等方面的沟通、交流、共享,并对建设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成果须作定期交流、展示、研讨,促进资源库建设的规范、有序实施。

5.重视教学资源管理和维护团队建设,确保教学资源库的安全、高效运行。以信息技术教师为核心成员并辐射各学科有特长的教师,培养一支具有一定信息素养,熟练操作,对教学资源库的开发、管理和使用起指导作用的具有创造能力的骨干队伍。

二、教学资源库模块构建

实践证实,一般情况学校教学资源是以科目为基本单元进行设置建设。我们把每一学科教学资源称之为“学科教学资源模块”,具体设置为以下模块要素框架:

1.素材。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flash动画等教学素材。

2.题库。包括课程同步练习(课堂练习、随堂检测、课后作业等),单元检测,期中、期末试题等。

3.案例。包括优秀网络案例(网上下载)、校本教学案例(本校优秀教学案例)、微课等。

4.课程。包括主题单元课程、实践课程、校本课程、精品课程等。

三、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步骤

1.成立资源建设领导小组。组成由教学副校长任组长,各处室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的学科教学资源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建设项目的常规管理。

2.资源内容规划。各学科按教学大纲和课程目录的顺序,并依据资源模块框架确定各学科要建设的资源的内容清单,要求细化到每一节的每一个知识点。比如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中“自由落体运动演示实验”,所需资源类型为动画(模拟实验)或实验视频。

3.建设计划及分工。根据各模块要素,制定明确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进行人员分工,任务细化到人,并按照建设计划作出时间安排,以及明确资源验收要点等,最终提交资源库建设整体计划。另外,还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并给教师配备必要的工具,如移动盘、相应的软件备份等。

4.建设计划实施。首先确定教学资源,如网站、各类教育光盘、电教资料和教育软件等。然后进行检索、搜集、获取资源素材,再进行整理遴选素材内容,选择适合要求的素材并对内容进行审核,分类整理到各模块要素资源包中,并最终提交模块要素资源目录。

5.编辑加工。根据“资源要素技术要求”按照统一文件格式进行制作、加工处理素材,形成确定的资源成果。对“内容规划”与“模块要素资源目录”进行对比审核,列出未能实现的“模块要素资源目录”。召开研讨会,重新确定资源建设方案。

6.建设计划的再实现。各学科组核心成员组成团队,对未能实现的资源进行再建设,若遇到困难提交资源建设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比如,联系兄弟学校,或教育资源开发机构,或大专院校进行解决,最终提交素材资源包、资源编目表。

7.资源审核。由资源建设领导小组组织资源建设专家组及各学科工作小组、技术小组按照已定的“资源评价指标”对提交制作完成的资源进行最终审核、评价、认定。

8.资源入库。由资源管理技术人员将资源批量或单个存入各模块下的数据库中,在入库时要对资源的所有属性进行预校验,确保资源库中数据的精确性、信息的有效和性能的稳定性。

9.运用与反馈。教师对教学资源通过教学实践运用进行测试检验,提出反馈意见和建议,对资源素材进一步作出纠错、调整与更新。

参考文献:

[1]夏丽雯,张敬.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规范性研究[J].读写算,2012.

学科资源库 篇12

就地理学科而言, 它具有地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其科学性、社会性都很强。地理知识的学习与爱国主义情操培养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 地理课教学不仅要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还承担着思想教育的任务。通过地理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是中学地理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

一、认识祖国的壮丽河山, 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我国位于亚洲东方, 地域辽阔,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多姿多彩, 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国内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俱全, 有绵长的海岸线和许多大小海岛;有不少名山大川和世界著名的自然景观;有三江源﹑九寨沟﹑武陵源等“世界自然遗产”和名扬世界的万里长城;有故宫﹑秦始皇兵马俑等“世界文化遗产”;有黄山、庐山、峨眉山“三山五岳”和长江三峡﹑黄河壶口﹑天涯海角﹑黄果树瀑布等数不尽的地方景观;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和矿产资源……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除了口头讲述外, 还可以利用图片、录像、电视、电影等直观教具, 播放风景名胜片, 生动形象地将这些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觉得我们的祖国美丽富饶﹑可亲可爱, 培养学生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二、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 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地理课教学首先是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尽量从书本上最大限度地了解地理知识。同时, 地理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地理教育工作者应针对中学生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的特点, 依托和利用好当地的资源, 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行野外实地考察, 或者请相关部门的专家来学校向同学们介绍本地环境情况, 或者与环保工作者一起调查环境资源, 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通过了解本地环境以及对本地区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 保护环境, 培养和增进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爱家乡、爱祖国的意识。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三、比较祖国优势,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我国物产丰富, 许多自然资源总量都位居世界前列。教师根据这些资料, 向学生介绍, 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我国有辽阔的土地, 类型多样的地形、气候、生物、土壤等。老师在讲中国领土面积时, 可以让学生作个对比, 如把欧洲的英国、德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四十多个国家的面积加起来, 也只相当于我国的领土。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水利资源, 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 品种齐全, 是世界上已知矿种比较齐全、资源配套较好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在已探明的168种矿产资源中, 其中的151种在我国已探明拥有一定储量, 为国家工业建设提供了资源保障。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煤炭和一部分非金属矿的探明储量都居世界前列, 其中钨、锑、锌、钛、稀土等矿产资源的储量为世界第一, 石油地质储量前景广阔。我国还有被称为活化石的大熊猫、水杉等动植物。学生了解到这些知识后, 热爱祖国的感情就会油然而生。

四、介绍祖国建设的新成就, 激发爱国之情

新中国成立以来,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我国在各个领域的建设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如, 新中国成立以来, 国家对大江大河的治理, 改变了黄河“三年两决口”的局面, 40年安全度汛, 创造了治黄史上的奇迹。在讲中国农业成就时, 可以自豪地告诉学生:我国利用只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 此被公认为是一大世界奇迹!

上一篇:英语写作的问题与策略下一篇:抽象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