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室护士

2024-10-19

急诊室护士(精选12篇)

急诊室护士 篇1

评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这种判断表现为解释、分析、评估、推论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证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评判性思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探究工具[1]。在美国评判性思维无论是在临床护理教育还是在护理学科研究及发展中都受到高度的重视,国内护理学者也分别报道了在课堂教学、临床实习中对护理学生进行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些初步探索经验[2,3,4,5]。但国内在该领域现有的大部分评判性思维的调查研究都是围绕着护理学生展开的,而对于临床护士的评判性思维水平现状和评判性思维的培养关注较少。

本次调查是对于急诊室的临床护理人员进行一次评判性思维水平的现况调查和分析,了解急诊室护士的评判性思维现状,为推动和开展急诊室临床护士评判性思维的培养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三家三级甲等医院工作年限满一年的急诊室护士90人自愿参加本次调查,调查时间从2008年3~6月。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包括如下。

1.2.1 基本情况:

包括年龄、专科工作年限、学历、获得学位的途径、职称、职务。

1.2.2 评判性思维能力:

本研究采用彭美慈、汪国成等编制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中文版(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Chinese Version,CTDI-CV)。CTDI-CV在大样本量的测试后得到总体的Cronbach’α值0.90,各特质的Cronbach’α值为0.54~0.70,是目前国内护理学研究使用较多的评判性思维的中文量表[6]。

1.3 资料收集

所有问卷由调查者统一说明问卷调查目的和填写方法,由被调查人员自行填写。

1.4 数据处理

所有的数据由研究者本人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录入,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平均值±标准差(x±s)、t检验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90位被调查护士的年龄为20~54岁,平均(29.11±6.52)岁。被调查护士从事急诊室的工作年限1~23年,平均工作年限为(6.80±5.50)年。

2.2 90例护士的评判性思维情况

被调查的90例护士评判性思维总分平均(275.38±20.92)分,其中36例(40.0%)达到较强的评判性思维水平,54例(60.0%)评判性思维水平较弱。各维度的具体得分以及本次调查得到的数据和美国CCTDI结果比较的情况见表1。

3 讨论

从整体CTDI-CV得分水平上来看,本次调查对象CT-DI-CV总分为(275.38±20.92)分低于280分的标准分值,显示出较弱的评判性思维倾向。在七个维度中,分析能力和求知欲两个维度得分达到了40分,显示出了较强的评判性思维倾向,而在寻找真相、开放思想、自信心、认知成熟度和系统化能力这五个维度上得分较低。单个维度最高分为求知欲,得分为(41.44±4.88)分;最低得分为寻找真相,得分为(37.67±4.49)分,这与之前的国内研究者得到最高分维度和最低分维度分布一致[8]。Agnes等[9]学者通过对东西方护理学生的比较,提出寻找真相方面的较低分数可能是由于中国社会文化中教育体系、教育理念和社会氛围造成的。因为不鼓励个人意见的表达和个人自由以及不断的探索和实验,所以中国护理学生很少去挑战权威和专家的意见和假设。Yang等人进一步提出,中国传统孔子哲学所鼓励的顺从思想,也可能部分解释在评判性思维的寻找真相方面出现了很低分数的原因。Brown等人则建议,可以采取一些合理的策略来加强护士寻找真相的主动性和能力,以促进这种在评判性思维寻找真相维度的能力培养。

在中国国内急诊室的临床护士的整体评判性思维水平与美国的CCTDI结果相比较的过程中,经过t检验分析各个维度以及总分之间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说明在评判性思维水平上,中美的急诊室临床护士间有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第一,可能与中美急诊室护士的教育水平有关。美国急诊室护理行业的准入制度设置非常完备,急诊临床专科护士至少要接受学士教育,部分护士接受过硕士教育进一步成为急诊方面的护理专家,而本次调查的急诊护士主体(73.3%)接受的是大专教育。根据国内的文献报道,教育水平的差异可能导致评判性思维水平能力上的差异[8]。其二,与中美急诊室护士的评判性思维培训有关。美国的很多急诊室护士不仅是注册护士,还要经过美国危重病学会关于从事急诊患者护理的执照考试,并获得证书才能从事急诊室的工作。而国内尚无此方面制度,这也可能是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

虽然至今为止教育学界还没有一种公认的最好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教授方式,但是很多护理领域的教育专家主张采用形式多样的评判性思维教授技巧,其中包括采用继续教育、科室培训授课、护理查房、死亡病例讨论、到有关科室短期轮转学习、日记反思法等多种手段。实践证明个案病例分析教学法、日记反思法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反思学习,是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培训中应特别注意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教学策略原理,设计符合实际需要的评判性思维教学模式,构建理想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理论结构,这样才能够更加合理地发展我国的临床护士评判性思维水平的培训机制。

摘要:目的:了解急诊室护士评判性思维水平的现状。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工作年限满一年的急诊室护士90人,采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中文版(CTDI-CV)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工作年限满一年的急诊室护士的评判性思维总分为(275.38±20.92)分,与美国CCTDI结果(318.74±26.42)分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国内急诊室临床护士显示出了较弱的评判性思维水平,需要加大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教育的力度。

关键词:急诊室护士,评判性思维,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中文版

参考文献

[1]武宏志.论评判性思维[J].广州大学学报,2004,11(3):10-16.

[2]孟宝珍.批判性思维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8):483-484.

[3]杨朔眉.护理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3):211-213.

[4]李丽,叶志霞.整体护理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5):354-355.

[5]胡绍毅,边志衡,刘黛薇.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在临床见习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研究,2003,16(3):56-57.

[6]彭美慈.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9(39):644-647.

[7]Nan SB,Marianne N.Use of the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in critical care orientation[J].The Journa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2000,31(6):251-256.

[8]蒋小平,郑显兰,何英.不同层次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对比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4(22):687-689.

[9]Agnes T,Alan A,Patrick L.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of Hong KongChinese and Australian nursing students[J].J Adv Nurs,2003,44(3):298-307.

[10]Kyung RS,Ja HL,Ju YH.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s in baccalaure-ate nursing students[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6,56(2):182-189.

急诊室护士 篇2

摘要:介绍了急诊护士的压力来源及对策 关键词:急诊护士 压力 对策

随着卫生事业的改革,患者就医意识、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加,给护士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本文结合我院急诊室护士的压力源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现报告如下。压力的来源

1.1 急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1.1.1 工作繁重、节奏快:急诊室特殊的工作性质使得护士每天在工作时必须注意力异常集中,这样必然导致思维处于高度紧张,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

1.1.2 紧急的工作性:急诊室护士随时会有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特别是在同时有多个患者时,需要护士分清缓急,迅速作出反应,采取正确、有效的急救措施,保证每位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1.1.3 工作环境相对封闭:护士每天工作时面对的是患者痛苦或恐惧的表情,甚至随时面对死亡,如果护士心理调整不当会产生恐惧及悲观的心理。

1.1.4 工作的无规律性:长期频繁倒班,饮食无规律及睡眠紊乱易导致胃肠疾病,女性在高度紧张状态中也易引起心理和生理上的疲劳。1.2 护理职业潜在危险性

1.2.1 交叉感染的危险:急诊患者通常急、危重,而护士要在不可能知晓患者是否有传染病的情况下及时给予患者各种抢救治疗,为患者洗胃、吸痰、处理呕吐物、包扎伤口,采集标本等,在操作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血液、体液,暴露在危险中。

1.2.2 消毒灭菌剂的影响:各种消毒灭菌剂在急诊抢救室应用较多,污染后的设备仪器、一次性物品的初步处理均需要使用化学消毒剂,而各种消毒剂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却不容忽视,如接触性皮炎、哮喘、结膜炎等。

1.3 工作的高风险性[2]:护理差错事故是护士的工作压力源之一,特别是急诊工作对护士素质要求高,每项工作都关系到生命安危,责任重大,护士必须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种风险给护士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1.4 复杂的人际关系

1.4.1 护患之间:急诊患者病情或伤情危重,尽管医护人员尽力抢救但仍不能挽回生命或致残时,尤其是那些卒死和因车祸等外伤引起的非正常死亡,家属对突发事件难以接受,对病情变化难以理解,常无法接受已定事实,因而迁怒医护人员,提出一些不合理意见,甚至发生打骂医护人员的现象,使其身心受伤。

1.4.2 医护之间:医生普遍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承认,但多数人认为护士依然是医生的助手,而不是有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使护士怀疑自己的价值及能力,同时医护协调上的矛盾及冲突也会使护士产生压力。对策

2.1 改善工作环境及条件:医院领导应充分意识到护士的工作压力对护理工作的不利影响,采取措施减轻护士工作压力,如科学合理地配置护士编制,避免护士人力紧缺导致护士产生工作疲溃感,还应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舆论,宣传护士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

2.2 实行人性化管理:按具体情况安排人力,合理制定各班职责,降低护士的工作强度,灵活安排,尽量避免超负荷工作的现象,以减轻急诊护士的心理压力。

2.3 正确认识压力源:压力是人的一生中无法避免的现象,压力对个体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只有正确认识压力,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才能维持肌体的恒定状态以适应压力,促使身心健康。护士可以定期进行自我压力评估,对可能发生的压力源提前作好缓解压力的计划,以便积极应对。

2.4 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护士平时应重视业务学习,特别是新知识、新技术,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以适应急诊工作的要求。

2.5 不断提高自身应对能力:护士应树立客观的职业观,善于总结自身的有效压力应对技巧,定期采用适宜的自我调节方法来减少压力对健康的损害,如学会幽默、微笑,听音乐等。在工作中关心集体,团结同志,创造和谐的工作气氛,放松心情,及时释放工作压力,将心理性损伤降低到最低限度。

2.6 避免医患冲突:急诊护士在抢救中要注重关心体贴患者,认真履行告知义务,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在出现突发情况时,要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耐心开导,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避免冲突发生。

2.7 寻求专业帮助:当个人遇到强度过大的压力,自己不能解决时必须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如心理医生、专业咨询师或其他医护人员等。由他们提供帮助,以提高个人应对能力,促进个人身心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急诊科护士急救技能的现状分析 篇3

【关键词】急诊科护士;急救技能;现状分析

急诊科所接触的大多是病情复杂、生命垂危的病人,这样的患者在送到医院治疗时,情况都不是很乐观[1]。对这几类病人的抢救是急诊科工作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自此可以看出医护人员的急救能力直接影响抢救的成功率,在此对我院急救科护士的急救技能现状进行进行具体的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对我院XX名急诊科护士对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护士平均年龄为(27±15),最大的42岁,最小的27岁。职称:护士13名,占68.42%;护师4名,占21.05%;主管护师及以上2名,占10.53%。护龄从3年到18年不等。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调查表第一部分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年龄、职称、护龄、学历;第二部分主要考察急救科护理人员对急救室物品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2],有20道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满分20分,12分及格。

1.2.2 现场考核现场考核护理人员的急救技术和对急救车内药品的熟悉程度,每月考核一个项目。急救技能主要包括:气管插管术、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外伤止血、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吸痰、给氧等。急救车药品考核主要包括:呼吸兴奋剂、强心剂、血管活性药物、利尿剂、止血药物等11种药品的分类、作用、剂量、用法。每名急救科护理人员随机抽取一项急救技能和三项急救车药品进行考核,急救技能一项20分,急救车药品考核一项10分,满分50分,30分及格。

2结果

2.1问卷调查结果如表一:

2.2急救技术以急救车药品掌握情況如表二

3讨论

3.1急救科护士的急救相关知识有待加强:从表一中的数据可以得出,护龄、职称以及学历与问卷结果得分是成正比的,工作时间越长对急救知识的了解程度越深。近几年,年轻的护理人员越来越多,医院也需要新鲜血液的,从调查中可以明显看出对年轻护理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不足,问卷中所给出的都是平时工作中容易出现以及遇见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从平时工作时间中得到知识和经验往往是不够的。

3.2急救科护士急救知识不足方面分析:从此次的调查中可以看出,护士对急救室物品的熟悉程度不够,如负压吸引器吸痰时使用的负压值、气管插管的长度、对呼吸兴奋剂、强心剂的正确使用方面的得分都较低。由于平时理论方面学习不足,在紧急处理疾病的过程中出现临床症状判断失误、抢救程序混乱等情况。除了理论知识不够意外,低护龄也是影响护士业务水平的因素之一。在急救科中,护龄低于5年的护士占整个科室的一半以上,她们的急救知识水平直接影响科室整体水平。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护龄低的护士多半是参加工作不久,她们的主要理论知识无非是从学校以及老师那里得来的,学到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参加工作时间又比较短,仅仅靠护龄年限的增加、累积工作经验来提升自身的急救水平是不利于年轻护士多方面获得急救知识,更加减缓科室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

3.3针对调查结果给出的意见和建议:急救科护士的急救技能对病人生命的抢救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针对上述所体现出来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定期给予急救科护士短时间的培训,培训的方式可以是科室内的高护龄护理人员分享她们多年来的临床急救经验,以及将急救工作中急救措施的程序和药物分类、作用、剂量以及方法编辑成册,发给护士进行学习,不定时进行检查考试。亦可让护士外出学习,吸取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样能够更快积累临床经验,活跃临床思维,提高整体的急救知识技能水平。

4结论

急救科护士的急救技能的提升能够直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医院应重视对急救科护士急救技能的培训。

参考文献

[1]童宇平,王子秀;我国急诊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现状[J];护理研究2010 年1月第24 卷第1 期中旬版(总第310 期)

[2]梁玲,李衷美,刘英 ,何平;护士掌握急救技能及急救物品相关知识的现状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07年5月第7卷5期

急诊护士手卫生方法探讨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70例急诊护理工作人员, 均为女性, 年龄22~45岁, 平均 (29.5±1.3) 岁, 护理工龄为2~25年。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5例, 两组年龄、护理工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洗手方法

观察组采用茂康皮肤消毒液2~3 ml对手部进行擦拭, 茂康皮肤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浓度70%~75%的乙醇和0.45%~0.5%的以醋酸氯己, 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建议的六步洗手法对双手进行揉搓, 时间在15 s以上, 并注意在此过程中消毒剂可以覆盖全部手部肌肤, 一直到手部干燥;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洗手方式, 即用肥皂洗手, 同样依照六步洗手法, 先将手用流动水浸湿, 然后擦肥皂, 充分进行揉搓之后, 再用流动水进行冲洗, 在冲洗干净之后进行手干燥。分别对两组人员洗手前后进行手部采样做细菌培养。

1.2.2 采样方法

首先要确定采样时间, 对两组人员在洗手前后分别进行采样, 在接触患者或者进行一定的护理操作之后、进行洗手前采样;在其洗手之后, 完成手部干燥且在未接触任何物品之前进行洗手后采样。其次确定采样的具体方法, 等待取样的护士保持五指合拢状态, 用无菌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由指根开始向指尖方向进行擦拭, 反复擦拭2次, 所使用的无菌棉拭子是用中和剂浸润过的, 在进行2次擦拭之后, 转动采样棉拭子, 对操作者有过手接触的部位进行擦拭, 再将棉拭子置于相应采样液的无菌试管中, 送检。

1.2.3 检测方法

在采样液中取1 ml进行活菌计数, 在37℃的环境中培养48 h。

1.3 评价标准

手部的细菌群落总数在5 cfu/cm2以下, 并且未从样本中检测出致病细菌即为合格[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并进行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在洗手前后细菌群落数变化情况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洗手后细菌群落数均较洗手前减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洗手后两组细菌群落数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241, P<0.01)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t=3.241, *P<0.05

2.2 两组合格率的比较情况

观察组35例护理工作人员中, 洗手后有34例合格, 合格率为97.14%;对照组35例中, 有33例合格, 合格率为94.29%, 两组合格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经过对比分析, 可以从相关表格数据中得出, 采取传统的用肥皂洗手的方法与用皮肤消毒液进行手部擦拭的方法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不管是用肥皂洗手的传统手卫生方法, 还是用消毒液对手部进行擦拭的手卫生方法, 都能实现洗手的目的。但采取皮肤消毒液对手部进行擦拭的手卫生方法, 一方面可以完全实现用肥皂洗手的效果, 另一方面还具有快速杀毒、杀菌的作用, 可以大大地节省洗手所占用的时间, 提高急诊护士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 采取皮肤消毒液进行手卫生的方法不会受限于水池、水源及场所等条件, 对于急诊护士而言十分便利。在患者的血液或体液等有机物未明显地对急诊护士的手部造成污染的状况下, 用皮肤消毒液对手部进行消毒处理取代传统的洗手, 可以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及多耐药细菌的发生和流行, 并且实际支出也不会增加很多。

在临床实践中, 很多急诊护士是用戴手套的方法来取代洗手, 但采取这种方法, 只能对急诊护士自身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极有可能会导致病原体从一个患者身上传到另一个患者身上[3]。除此之外, 还很有可能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例如电源开关、水龙头、电话、病历、门把手等, 需要注意的是, 一次性手套同样具有渗透性, 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之后, 病原体同样可以穿透一次性手套而进入到手套内部, 对急诊护士的手部造成一定的污染。对于急诊护士, 在进行相关的临床诊治操作的过程当中, 必须要佩戴专用手套, 以保护患者及自身。需要提醒的是, 在完成相关的诊治操作之后, 应当立即将手套摘除, 并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 确保手部卫生, 这也是对患者和自身安全负责的表现, 真正践行对患者和自身健康的双保护[4]。

在医院内部, 比较常用的洗手方法就是急诊护士洗手标准中的六步洗手法。虽然该法不具有消毒的功效, 也不能很好地将手部细菌杀死[5], 但是普通的肥皂也可以达到清洁的作用, 在洗手的过程当中所进行的机械式的手部揉搓, 对去除手部暂存的细菌效果比较明显, 洗手后的合格率也比较高。本研究结果显示, 使用以70%~75%的乙醇和0.45%~0.5%的以醋酸氯己为主要成分的茂康皮肤消毒液对手部进行擦拭, 不但可以完全实现洗手的目的, 还能达到很好的杀菌和消毒效果, 可以说是日后急诊护士洗手消毒、杀菌方法的一大发展趋势[6,7]。由于急诊护士工作性质的特殊性, 在工作中所接触的细菌和病毒比较多, 在接触过患者或者是进行过护理操作之后, 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 选择相应的手卫生方法进行手部的清洁和消毒, 对于在病房进行集中护理操作十分必要。使用皮肤消毒液对手部进行清洁和消毒, 在完全实现洗手目的, 很好地消毒杀菌, 防止医院交叉感染的同时, 缩短了洗手时间, 提高了急诊护士的工作效率;在急诊护士进行较长时间的操作或是完成护理工作之后, 手部受到了患者血液或者体液等明显的污染, 就需要用肥皂洗手, 通过洗手过程中对手部的充分揉搓, 达到清洁手部的目的。在实际操作中,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洗手方法, 不但有助于提高医院护理工作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而且对于降低和控制医院的感染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9,10]。根据卫生部所发布的急诊护士手卫生相关规范的要求, 急诊护士在接触过患者之后需要洗手, 对手部进行清洁。另外, 在急诊护士进行集中的病房护理等相关操作时, 应为其配备相应的皮肤消毒液, 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手卫生操作, 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情况的发生。

摘要:目的:对比以皮肤消毒液擦拭手与传统的用肥皂洗手两种手卫生方法, 探讨两者效果。方法:选取本院70例急诊护理工作人员,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5例。对照组护理人员采取常规的手卫生方法, 即用肥皂洗手;观察组用皮肤消毒液进行手部擦拭, 观察两组护理人员洗手前后的细菌情况。结果:观察组洗手后细菌群落总数为 (1.74±0.63) cfu/cm2, 对照组洗手后细菌群落总数为 (1.82±0.81) cfu/cm2, 两组细菌群落总数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241, P<0.01) ;观察组35例护理工作人员中, 洗手后有34例合格, 合格率为97.14%, 对照组35例中, 有33例合格, 合格率为94.29%, 两组合格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两种手卫生方法均能实现洗手目的。

关键词:急诊护士,手卫生,手消毒

参考文献

[1]刘锐, 任运辉, 王鹏.口腔科医务人员手消毒方法的探讨[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 (4) :411-413.

[2]唐晓英, 王亚霞, 刘亚新, 等.行为转变理论促进实习护生手卫生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7) :593-596.

[3]沈仲华, 彭洁雅, 朱南如.医院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情况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21) :12-14.

[4]安国平.标准预防措施在消毒供应室自我防护中的应用[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0, 27 (6) :726.

[5]邢娟, 桂斯卿.医护人员手卫生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 2010, 25 (3) :91-93.

[6]牛兰云, 郭玉洁.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全科护理, 2010, 8 (12) :1114-1115.

[7]赵书亮, 贾贤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质量管理探析[J].医学综述, 2010, 16 (15) :2296-2298.

[8]孙向丽, 姜春爱.不同病区医护手监测的结果与评价[J].实用医技杂志, 2005, 12 (7A) :1779-1780.

[9]齐辉.手卫生现状及干预策略[J].医学综述, 2009, 15 (2) :248-249.

一名急诊室护士的工作体会 篇5

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总是害怕去适应,我到急诊科后才发现,之前担心都是多余的,科室的团结,同事们的热情冲淡了一切,入科后老师及时让我们了解了科室的基本情况、患者就诊的处理流程,后来又逐步讲解急救设备心电图机、除颤仪、呼吸机等如何使用,全面地培训了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等操作如何与医生完美配合以及怎样使用门诊系统。

更让我感受急诊团队精神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抢救,每次遇到危重患者抢救,犹如一场又一场的战役,时而让人亢奋,时而让人悲伤。看!心脏骤停的病人进入抢救室,刹那间医护人员聚集,有人实施心肺复苏,有人建立静脉通路,有人准备除颤......抢救过程紧张而有序,不论结果如何我都被气氛深深感染,就这样我很快融入了急诊科生活。

浅谈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篇6

【关键词】急诊科;护士;素质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水平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护理工作在搶救和诊治中处在重要位置。笔者认为要做一名合格的急诊科护士应具备以下基本的业务素质:

1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热爱本职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对待患者热情、耐心,以病人的利益为重,尊重和保护病人,为病人严守秘密,做到说话有分寸、适度、举止端庄、稳重,对护理事业具有坚定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对病人态度和蔼,诚恳,耐心,一视同仁。

2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急诊科是极易发生纠纷的地方,急诊病人发病急、病情重、心情急躁,医患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因此,作为急诊科的一名护士就要有稳定的情绪和坚强的意识,培养良好的自控能力及适应能力,在急诊、急救工作中沉着、冷静,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不惊慌失措、稳准快捷地对患者进行救治。

3 掌握娴熟的操作技术

以往的许多经验告诉我们,要提高急诊科抢救质量,满足病人不断提高的服务要求,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急诊护理队伍,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是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所必需的[1] 。因此,护士一定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如静脉输液、吸氧、吸痰、导尿技术、灌肠技术、心肺复苏和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及各种穿刺技术的配合等。掌握在很多情况下要在医生未到达之前做出处理,如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吸痰、止血等。

4 加强外语学习和计算机的应用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时代,为借鉴世界先进国家的护理模式与方法,加强沟通与交流,促进共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学好外语,还要掌握计算机的操作应用,使自己少走弯路,不失为明智之举。

5 加强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

急诊工作繁忙辛苦,且风险性大,加之近几年医患关系紧张,因此,我们急诊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及查对制度,每一项抢救措施必须准确无误、及时,各种护理文书应及时、如实填写,切忌和杜绝法律纠纷,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增强法律、法规意识,提升对护理不当因素后果的认识。

参考文献:

培养急诊新护士模式的探讨 篇7

科室介绍:我科目前共有急诊护理人员11名, 其中40岁以上的2名, 30岁以上的2名, 20岁至25岁的7名, 其中有4名年轻护士护龄不足两年, 2名护士的护龄不足1年。

1 制定带教计划

1.1 带教护士

带教护士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质量, 选择合格的带教护士至关重要。我们选择在急诊工作满5年, 大专以上学历, 工作认真, 严格执行制度, 急救理论扎实, 操作规范, 服务态度好的主管护师或护师担任。

1.2 带教方式

实行一带一。

1.3 带教时间及目标

1-3个月为专人带教期, 了解医院、科室规章制度和环境, 操作常规、急诊护理工作职责、程序、内容、周程工作。4-6个月独立完成注射室、输液室、留观病房的工作、书写交班报告, 7-9个月独立完成预检分诊、诊室物品管理、出诊, 10-12个月独立完成中等以下抢救的配合、书写抢救记录、熟悉急救仪器的操作、保养和登记。

2 计划实施

2.1 养成良好的职业首先及"慎独"修养:

新护士虽在临床实习一年, 但未完成从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因此, 职业道德的培养是带教工作的重点, 它直接关系到新护士将来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新护士到科后, 护士长应了解她们工作后的思想动态, 激发护士职业潜能, 使其适应急诊工作。带教中注重服务意识的培养, 提高对急诊专业性质的认识, 掌握急诊病人的心理特征, 带教护士以自己的行为影响新护士。无论病人职务高低、是否昏迷、有无陪伴、甚至对自杀、酗酒、吸毒及犯罪分子都应平等对待。培养新护士的"慎独", 带教护士检查、指导新护士执行医嘱、操作、书写情况, 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对工作认真、进取、负责, 对病人:热情、耐心、理解, 对同事团结、友爱、诚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创造愉快的工作氛围。培养具有高超的护理技术与人文关怀完美结合的护士是时代的需要。

2.2 基本技能

基础操作是护士必须掌握的技术, 带教中引导新护士将理论知识与急诊工作相结合。1-3个月掌握青霉素、头孢霉素、破伤风皮试的配制及注射, 结果的判断、皮下、肌肉、静脉注射破伤风的脱敏注射, 抽血、吸氧、导尿、灌肠的操作。掌握三查七对的方法, 熟悉常用药物的配伍禁忌, 带教护士认真指导护士操作, 失败时给予帮助, 通过循序渐进地练习, 达到能灵活运用基础操作的目的。

2.3 急救技术

急救意识应急能力是以扎实的急救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为基础的, 每月组织业务学习1-2次, 操作考核人人过关1次, 掌握静脉留置针、吸痰、简易呼吸机、徒手心肺复苏等的操作, 熟悉急救药物的常用剂量和基本药理作用, 正确书写抢救记录。了解危重病人的抢救预案、急救措施、治疗原则, 观察护理要点, 如:昏迷、休克、呼吸循环衰竭、中毒、药物过敏、脑血管意识。了解动脉抽血、气管抽管。带教中先讲解示范的方法, 新护士反复练习后逐步掌握。在一年内, 新护士参加科内的所有重大抢救, 以提高急救和抢救配合能力。

2.4 分诊和沟通能力分诊护士是病人及家属在急诊科接触的第一

个人, 代表着医院的形象。4-6个月新护士学习分诊知识, 掌握常见病和危重病的临床表现, 测量生命体征, 根据初步评估, 决定病人的就诊顺序, 同时做好病人候诊时的心理护理, 以良好的服务技巧、形象和行为解除病人焦虑等负面情绪。建立、保持良好的公众形象和护患关系, 尤其是在充满应急和压力的急诊环境中, 正确处理各种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 始终以理智的态度抑制非理性冲动, 理解尊重病人, 学会有效的与病人交谈, 提高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2.5 消毒隔离

急诊病人病种多, 病人和工作人员的感染机会较多, 做好消毒隔离非常重要。熟悉常用物品的消毒方法、消毒液的配制、紫外线消毒、终末消毒, 掌握洗手方法。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严格消毒, 防止用针头刺伤皮肤发生血液性疾病传播, 对批量食物中毒的病人统计上报。

3 双向考核

3.1 理论考核每季度参加院内举行的"三基"基考试半年大考1次。

3.2 操作考试每个月进行业务技术操作考核1次, 然后护理部每月抽考, 每半年全院业务技术操作大比武1次。

3.3 制定综合素质考核登记表每个季度的服务态度、基本技能、急救能力、工作态度、执行制度、表格书写、人际关系、协作精神方面给出综合评价, 按分数高低分为90分以上为优, 80分以上为良, 60分以上为较差, 60分以下为差。

3.4 新护士对带教期间遇到困难时能否得到帮助, 操作中得到指导, 生活中得到关心, 精神负担和烦恼时得到安慰方面, 对带教护士做出评价。

3.5护士长重点检查和监测新护士工作情况。

4 总结

4.1 总结一年来新护士的工作, 根据新护士的考试成绩、操作能力、综合能力指出存在的问题。

4.2 总结带教护士的工作, 根据新护士对带教护士的评价, 新护士的工作情况, 指出带教中存在的问题。

4.3 护士长总结一年来检查新护士工作的情况。

4.4 根据新护士、带教护士、护士长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归纳总结, 提出改进措施, 进入第二年的护士继续教育。

如何提高急诊护士应急抢救能力 篇8

1临床资料

我院急诊科护士原来担负着急、危、重病人的抢救, 门诊病人输液, “120”救护, 注射室等工作;护士严重不足, 责任不明确, 人员结构不合理, 护理人员培训及护理管理力度不够, 使护士应急抢救能力较低。问题发现后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护理部重新调整、合理划分急诊、输液大厅、“120救护”、注液室等区域, 进行规范化管理, 重点专科培训, 合理使用人力资源, 使急诊护士应急抢救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1]。配合医生抢救成功率由88%提升到95%, 成功应对多次集体食物中毒事件, 及突发事件。急诊科连续四年受到县卫生局的嘉奖。

2具体措施

2.1 明确急诊科的工作特点

急诊科护士上岗前必须了解急诊科工作特点, 才能在工作中知自己知彼, 百战不殆。 (1) 突发性大, 可控性小。急诊病人病种多, 病情复杂, 无预见性, 抢救的病人何时来, 病情如何都是未知数。因此急诊护士无论何时, 班班要查好抢救仪器、器材、药品等, 做好一切急救准备, 随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 (2) 随机事件多, 应急性强。急诊病人病情变化迅速, 医嘱更改频繁, 治疗要及时、准确。时间就是生命, 生与死就在几秒钟内, 因此急诊护士要反应迅速, 思路敏捷, 对病情发展有预见性, 快速积极正确的处理, 最大限度争取每分每秒的抢救时间。 (3) 责任大, 任务重。急诊病人病情重, 突发事件多, 群体事件多, 人们关注密切, 社会影响广泛。所以急诊护士要自觉地保证抢救工作质量, 主动做好各项消毒, 隔离。因急生乱, 医疗纠纷隐患多, 护士要有良好语言修养, 恰当及时与病人及家属沟通, 使病人及家属尽快面对现实, 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抢救。

2.2 加强急诊科规范化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抢救制度, 制定各项应急预案及操作流程。严格执行各项操作技术, 分工到人, 责任明确。无规矩, 不成方圆。 (1) 合理使用人力资源, 护理人员分层使用。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年建设标准, 从人员数量、结构、素质合理配置, 具有临床经验反应敏捷的护士担任急诊护士, 并相对固定;头皮静脉针穿刺过硬的护士在输液大厅;灵活、年轻的护士在“120”随车;资深、稳重的护士在注射室等。分工不分家, 各尽所能, 各尽其责, 密切配合, 相互帮助, 相互支持, 做好传、帮、带。有突发事件时, 统一指挥, 统一调配。 (2) 加强制度落实, 抓好岗前培训。对急诊科护士认真培训, 从制度到临床, 从理论到操作, 逐个达标, 严格急诊工作制度及技术操作流程。所有抢救用品, 做到“四定”:定人管理, 定期检查, 定点放置, 定量存放;“三及时”:及时保养, 及时消毒, 及时补充;“二严防”:严防用时缺失, 严防用时损坏[2]。做到日日检查, 班班交接, 事事有人管, 人人都管事, 个个有责任, 环环相扣, 保证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全方位多层次服务好病人。 (3) 加强护士风险防范。急诊科是个特殊的诊疗场所, 抢救时为了争分夺秒, 多执行口头医嘱, 切记要复述2遍, 保留安瓿, 并随时记录, 以便抢救结束及时、准确、完整、真实的记录;认真执行三查七对, 与医生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补充、默契配合。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 抢救病人或重大事件不要多言, 既保护自己也保护病人, 避免不必要的纠纷。要关注生命, 不做无谓的牺牲。几年来无一例医疗纠纷事件发生。

2.3 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应急抢救能力

高超的技术水平, 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1) 加强对急诊护士的《三基本》学习。急诊护理涉及的范围广, 包括生理、解剖、药理等有计划系统地学习, 正确应用于临床急救,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提高护理质量。利用晨会不定时提问基础知识, 每月科内自考一次, 护理部每季度考核, 根据成绩奖前三名罚后三名, 以提高学习动力。 (2) 必须熟练掌握抢救护理技能, 掌握各类急诊抢救程序。根据护理部统一部署, 结合本科室学习计划每周四下午进行专业训练。如心肺复苏术及复苏后的护理, 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输液泵、注射泵、心电图、洗胃机等机器使用及简单故障处理, 熟练掌握洗胃术、氧疗、动静穿刺术等, 保证急诊护士操作合格率100%。在抢救中要动作敏捷、准确, 确保抢救顺利进行。 (3) 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扩大知识面。支持鼓励护士参加自学、函授等, 学习社会学、人文学、心理学等[3],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提高自身素质。急诊病人流动性大, 夜间值班人员少, 通过制定《夜间病人一览表》, 值班人员一目了然, 全面掌握在床病人, 及时应对急诊病人,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提高了工作效率, 避免了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21世纪是信息时代, 要求急诊护士勤于学习, 善于思考, 勇于探索, 对病人实施全方位救治护理, 使急诊护士应急抢救能力更上一层楼。

3体会

通过对急诊科人员调整, 域区划分, 规范化管理, 特别是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 提高了急诊护士应急抢救能力, 使急诊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保持在95%以上。加强“三基”训练, 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基础;加强专科护理学习, 熟练掌握抢救程序与护理技能, 是抢救成功的保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提高自身素质, 做到“急、准、好”, 使急诊工作程序化、规范化、人性化, 与医生默契配合, 既有分工, 又有合作, 忙而不乱, 全力以赴抢救病人。为了保证及时、迅速、准确地抢救急、危、重症病人, 沉着冷静地应对突发事件, 最大限度地满足急诊抢救的需要, 迎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王一镗.医院急诊科建设规范 (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3.7-8.

[2]周秀华.急救护理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1.

急诊室护士 篇9

关键词:护士,礼仪,护理

0 引言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戴尔卡耐基经过调查后指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15%取决于他的专业知识,另外85%取决于人际关系和生活技巧。”护士礼仪是一种职业礼仪,是护士素质、道德修养、行为气质的综合反映。护士的形象是良好职业素质的具体表现,它代表着医院的形象和文化,对人们的健康和病人的康复有重要的作用。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的最前线,急诊病人多、工作预见性差、抢救、护理操作频繁、工作节奏快,容易影响护士与病人或家属的沟通,护理人员规范的礼仪可以有效缓解护患纠纷的发生。

1 礼仪方面存在问题

(1)个别护士没有建立“病人至上”服务理念,自律性差、意识倦怠、缺乏危机意识、竞争意识,缺乏应用礼仪的习惯。(2)不注重细节。护士在为病人服务时缺少和病人交流的意识,使病人感到压抑。工作时衣帽不整,工作服不清洁,让病人缺乏信任感;站立跟同事谈话时,扶肩搭背;说话时背对病人,目光游离或斜视。走路时左顾右盼,举止不端;用治疗车推门,车上物品叮当作响;不注意保护病人隐私。

2 对策

(1)强化职业道德。做到真正以病人为中心,体现一种诚实、负责、爱岗、服从、敬业的职业精神。(2)营造优良的礼仪氛围。良好的氛围环境可以带动整个团队成员强化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意识,更好地服务病人。(3)规范护士礼仪,成就职业之美。1)热情接诊。急诊护士往往是病人来医院第一个接待人,其言谈举止对病人是否配合救治起很大的作用。护士应热情、主动、面带微笑有礼貌的自我介绍和环境介绍。使病人消除陌生感,迅速适应医院环境。一句温暖的话,一个自然、亲切的表情,一种文雅、健康的姿态,都可以使病人把心里话讲出来,从而可以及时发现病人存在的健康隐患。2)多为病人想一点,多听病人说一点,多给病人讲一点,多为病人做一点;病人入院有招呼声,给病人多一点问候声,各种治疗检查前有解释声,操作失误有歉意声,合作后有感谢声,病人不适应有安慰声。3)主动与病人交流。语言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是护患之间沟通的“桥梁”。良好的沟通使人心旷神怡,能给病人带来精神上的安慰。收集病人资料是护理成败关键的一步,在病人入院后护士要尽早与其交谈,耐心倾听病人主诉,对待病人要有爱心、耐心、容忍心。与病人谈话时,注意说话时的声调、语调,以及面部表情,要以亲切、体谅的态度,用优美、文雅、通俗易懂的语言,采用鼓励性、安慰性、积极的言语,坚决避免使用消极的伤害性言语,要巧妙地化解病人内心的矛盾与焦虑,以便取得病人的信任,切忌用生硬粗暴的言语刺激病人,影响病人配合治疗。(4)着装。衣帽整洁、合体美观,长发不过肩、前面露发3-5公分,后面的长发可用发网套住。淡妆上岗,夏日必须穿白色或者肤色长连裤袜,禁忌裙子与鞋子之间的隔断,鞋子建议穿白色坡跟软底鞋。裙的长度应高于白大褂的下摆,穿短裙的时候更要注意,千万不要穿那些可以看出里面的内衣内裤的衣服。(5)行为。在与病人的交谈过程中,护士的行为往往是左右病人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因此,护士应正确运用解释、劝导、安慰、暗示等方式,并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等因素,因势利导进行心理护理。(6)博学:娴熟的操作技术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可以使病人获得安全感。操作准确、反应灵敏,是护士职业形象的基本要求。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要对病人的病情了如指掌,能针对病人细微的反应及时判断、分析、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办法。在护理过程中既要注意观察病人的各项生理指标,还要注意病人及其家属的相互影响和病人的心理变化。所以,护士不仅要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术,还要有相应的心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在解答病人及家属的询问中,要认真对待、正确运用,不可含糊其辞,更不可用简单的“不知道”来回答。(7)微笑服务。笑应是发自内心的、自然真诚的。保持嘴角略微上翘,笑不露齿,如果你牙齿还可以的话,你可以露出上面正中的6颗牙齿。也可以在内心发“一”的声音。在护理活动中正确运用微笑,可以缩短与病人的距离,改善护患关系。(8)站姿。正式场合:头正颈直、嘴角微微上翘、双眼平视、两肩外展、双臂自然下垂。收腹挺胸,收臀并膝,两脚脚尖距离10-15公分,脚跟距离3-5公分。两手交叉于腹部,右手四指在上,握左手食指。非正式场合:采用自然站姿,即在规范站姿的基础上双手自然垂于身体两侧。(9)坐姿:坐姿显示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护士坐在椅子上,应该左进左出,从椅子后面走到椅子前面,将右脚后移半步,稍微侧头,顺左眼余光,抬左手从腰间往后下挪动理顺白大褂下摆,缓缓落座,臀部占椅面的1/2-2/3。(10)行走姿势:在站立姿势的基础上,双手臂自然前后摆动30度左右,双脚落地在一条直线,不要扭动臀部。要求抬足有力,柔步无声。下蹲姿势:要求侧身顿下,先后移右脚半步,左手整理衣服,缓缓下蹲,挺胸收腹,调整重心,收回右脚。不面对他人蹲下,也不要背对他人蹲下。护士端盘的时候,应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掌住盘的两侧,其余三指分开托于盘的底部,原则上要求双手不能触及盘的内缘,需要开门时不要用脚踹门,可用后背开门。

3 总结

总之;通过礼仪规范让护士真正做到:接待病人热情、微笑护理、消除病人的陌生感;使病人感受到被人尊重的满足,从而产生美好的情绪,有利于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和疾病的康复;坐姿谦逊端庄,上身挺直,双腿并拢后收;行走时抬头挺胸,步履轻盈,抢救病人时忙而不乱,紧张有序,使人感到信赖;护士的完美形象不仅体现在护理操作中,而应贯穿于整个护理角色中。规范持续的礼仪运用至护理工作过程中,不但能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而且能增进护患间的理解与信任,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有效的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1]蔡燕婷.护士礼仪对住院病人心理影响的调查与对策.中国民族民间医药[J].2010年12月.

[2]蒋明珠.护士礼仪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中外医学研究,2010,8(21).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分析及管理对策 篇10

1 压力相关的概念

压力一词在不同的学科中有不同的内涵, 目前普遍认为, 压力是某种事物对人的心理或生理造成的一系列紧张反应状态, 它是人与环境的一种关系[1]。护理工作压力指的是护士的生理、心理状态与护理工作中的各种需求不相适应的一种心身失衡状态[2]。

2 急诊护士压力现状

多项研究结果均显示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高于其他普通病房。娄小平等[3]对一家医院的450名护士进行调查, 结果亦提示急诊护士的压力较其他普通病房护士大。雷俊等[4]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74名急诊科护士进行心理健康测评结果显示, 已婚护士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焦虑、抑郁等因子评分显著低于未婚护士。婚姻是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 配偶能给已婚护士主要的社会支持, 而未婚者缺乏此支持系统。另外, 急诊护士人格特质与工作压力的感受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3 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

3.1 工作的高风险性

急诊科室是职场暴力事件频发的科室之一。由于急诊病人大多发病急骤、病情凶险, 病人家属往往焦急、紧张, 希望得到及时的救治。濒临死亡或者已经死亡的某些患者, 医护人员尽力抢救也不能使其生命挽回时, 往往家属不能接受现实。高凯先、占绘华的调查发现, 急诊护士的首要心理压力来源于病人[5]。此外, 工作中易出现差错事故是急诊护士的常见压力源。抢救时精神高度紧张, 稍有不慎, 就有可能酿成医疗护理差错, 护士为此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谢晓华[6]的报道显示, 担心出现差错事故成为护士工作压力源的首位。另外, 急诊科还是针刺伤发生率最高的科室之一。王玉莲[7]在对百名急诊护士的调查中发现, 97.0%的护士在工作期间发生过针刺伤。

3.2 工作量大

急诊护理工作由急诊专科的性质决定了其是处于高强度的体力与脑力劳动状态下, 大量的急、危、重症患者使护士承担了繁重的工作任务, 相比之下, 护士人数却没有相应增加, 大量的工作负荷成为护士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我国医院护理人力总体缺乏仍然很明显。加上频繁的倒班, 扰乱了护理人员正常的生理规律, 使护士的工作压力愈发加重。卿美华等[8]对1 389名护士的调查中, 工作量太大排在了护士压力源的首位。此外, 护士除了正常的工作外, 还要应对大量的检查和考试, 需要准备的工作量很大。

3.3 工作环境嘈杂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患者生命的最前线, 病人的急病状态;120的警笛声;各种监护设备的报警声;呼吸机;病人的呻吟;家属的吵闹。工作环境往往嘈杂, 噪声不断, 这种嘈杂混乱的工作环境容易使护士处于高度紧张和应激状态, 会导致心理压力增加, 工作效率降低。

3.4 专业技能要求高

以急、危、重为接诊对象的急诊科, 相比于临床科室具有跨专业、多病种、病情快速多变的特点, 要求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确切判断患者的紧急度、重症度的知识和技能, 并能给予病情复杂多变患者相应的处置, 而目前, 我国大部分国内急诊护士在校期间对急救护理学课程并未进行系统的学习, 这样就使得有些没有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在医生未到达前, 面对突如其来的急救病人或突发状况, 不知如何应付和开展急救工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从而丧失最佳的抢救时机。

3.5 职业发展和晋升方面的压力

我国护理队伍的现状是护士外语水平差, 科研能力低, 目前我国国有医院护士很少能在管理路径上发展, 在技术路径尤其是高层次技术序列的晋升上也有相当的难度。另外, 护士由中级职称晋升高级职称时, 受到种种客观条件的影响, 不能如期提升, 护士现有的业务水平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必须不断更新知识, 这样就使护士有巨大的压力。对于医院管理层来讲, 普遍认为护士处于辅助地位, 对护士外出学术交流机会及工作的支配自由度和决策则有很多限制。

3.6 医护人际关系不良

在护理工作中, 由于医师与护士对对方专业职责缺乏全面的了解, 容易发生医护冲突, 导致不良医护关系的产生。在传统医学模式影响下, 医师要求护士绝对服从医嘱, 对护理专业认识不够, 认为护士只会打针发药, 忽视护理专业所具有的独立性。在医生方面的因素常有医生不固定、相对不足、医生压力大, 在护士方面的因素有护士数量少、工作量大、社会地位低、待遇低等, 还有急诊环境的嘈杂均对护士的心理产生严重的影响, 容易出现焦虑情绪, 导致医护之间心理不平衡而影响医护合作。

3.7 社会对护士的认同度低

护理和医疗同样重要, 但社会地位又常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人们把护理与“服务”概念融为一体, 虽说服务行业也包括护理行业, 但社会无法理解其自身特殊性。护士角色在社会人群中被认为是“高级保姆”, 这让许多护士对护士职业产生自卑心理而对工作心灰意冷。

4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的管理对策

4.1 降低急诊工作风险

科室制定本专业护理常规及危重患者的护理抢救流程, 使关键时刻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保证, 及时制订有效防范措施。同时, 实施针刺伤的防护培训教育, 提高护士对针刺伤的认识, 采用安全性的医疗用品, 如锐器盒、安全注射器、安全输液器、安全留置针等。另外, 做好自身防护, 如在接触患者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 应戴好手套, 避免直接接触。

4.2 合理人力资源管理

对于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护士, 进行分层管理, 排班时按老、中、青合理搭配, 实施弹性化和科学的排班制, 能缓解急诊护理人力不足、资质不够的压力, 降低急诊护理高风险职业的差错事故, 保证护理安全, 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抢救成功率。

4.3 改善急诊工作环境

各抢救室之间装消音及隔离设施, 急救仪器、物品、药品放置合理;规范护士工作姿势, 注意节力原则。实施导诊分诊制, 可缓解护士紧张的心情, 调节紧张度。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利于工作, 便于抢救、诊治、护理的工作环境。陈菊梅[9]的调查发现, 改善工作环境后, 护理缺陷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护患关系融洽, 护理人员满意度增加, 护理质量提高。

4.4 加强护士专业能力培训

急诊科护士需对全面的医疗护理知识不断学习及掌握, 培训急救专科理论和技能的。急救专科理论培训包括心脏骤停的诊断与抢救, 严重创伤病人机械通气的护理, 多发伤的急救护理配合, 急性中毒专科护理抢救知识, 气管插管的方法与适应症;专业操作技能包括除颤器的使用方法、徒手心肺复苏、电动洗胃法、电动吸痰法、心电图操作、呼吸机操作、监护仪的使用。

4.5 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及合理的晋升机制

护士的职业生涯设计要有针对性, 社会和医院多给护士提供一些学习、培训和晋升的机会, 鼓励和支持其参加继续教育, 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激励机制, 鼓励论文的撰写和护理科研的开展, 并与评比先进、晋升职称挂钩。提高晋升高级职称比例, 激发护士的学习热情。

4.6 加强医护合作、增强护患沟通

建立合理的医护关系模式, 最佳的医护工作模式是交流-协调-互补。医护双方充分认识对方的作用, 承认对方的独立性和重要性, 支持对方工作, 工作之外, 通过共同聚餐、旅游等方式, 来改善医护之间的关系。陈健、陈宏[10]的研究表明, 同事支持, 能有效缓解护士压力, 使其获得温暖、爱、归属与安全感。

4.7 提高社会及家庭的支持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对护士工作加以正面宣传, 使患者及家属对护士工作的理解和尊重增加, 护士社会地位提高。同时, 鼓励护士与家庭成员积极沟通, 争取其理解和支持。给予护士足够的精神支持, 逐步缓解护士工作时的压力, 从而提高护士的专业奉献精神。

4.8 提升急诊护士压力应对能力

定期聘请有关专家进行护士压力应对的专题讲座, 讲授有效的压力的应对方法。如坚强意志的培养、有效的时间管理、有效的沟通技能、个体的自我放松训练等。苗金丽、李新玲[11]对3家医院54名急诊护士的调查表明, 急诊护士以积极的心态看待问题会使压力变得更容易接受, 面对压力采取各种措施, 使自己保持乐观积极心态, 舒缓工作生活压力。

5 结语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科室, 具有紧急抢救的高风险性、高专业性、结果不确定性的特点。从而决定了护士工作的高压力, 严重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和护理工作的质量。对管理部门来说, 应当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 提高收入、福利待遇, 增加晋升的机会, 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对护士自身来讲, 应当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加强自身修养, 树立“患者第一, 健康第一”的服务理念,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医护关系, 提高护理质量, 明确了解工作压力的来源, 提高对各种压力的承受能力, 主动采取措施排解压力, 成为一名健康的护理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刘淑媛, 陈永强.危重症护理专业规范化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 1 (1) :39.

[2]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66.

[3]娄小平, 朱伟.不同特征护士工作压力源评价[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3 (8) :5-7.

[4]雷俊, 谢日华.急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调查[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9) :16-18.

[5]高凯先, 占绘华.急诊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及应对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1) :116-117.

[6]谢晓华.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0, 8 (4) :473-474.

[7]王玉莲.急诊护士针刺伤的高危因素及预防对策[J].吉林医学, 2011, 32 (1) :150.

[8]卿美华, 张少清, 赵红.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亚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J].当代护士, 2009 (2) :74-76.

[9]陈菊梅, 谢新园.浅谈护士工作环境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 2008, 3 (20) :118-119.

[10]陈健, 陈宏.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及心理健康应对方式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0, 29 (11) :1601-1604.

急诊室护士 篇11

【关键词】心理健康状况;急诊护士;对策;文献综述

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护士逐步由医院走向社会,更多地参与子防病保健,而且把服务内容扩大到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卫生宣传等层面,变封闭式的医院为开放式的社会服务,因此,护士的压力越来越大。现就将影响急诊护士心理状况因素进行综述,以供同行者借鉴。

1影响急诊护士心理状况的主要因素

1.1工作责任重急诊患者的来源广泛,病种复杂。急诊科护士工作繁重;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加上三班倒,使工作和生活没在规律;护士配备比例相对不足,导致长期超负荷工作。国外许多研究资料表明,急诊科护士在紧张、繁重的工作环境中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出现头痛、睡眠障碍、疲乏感等躯体症状[1]。徐习[2]调查表示:急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较一般人差,其心理症状多表现在焦虑、敌对和抑郁等方面。

1.2防护措施不力急诊护士需要经常对未明确诊断的患者进行抢救和处理,其中包括一些处于自我保护知识缺乏或防护物品不齐备的情况下,易造成护患间的交叉感染,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3]。

1.3经常接受垂危和残废的刺激急诊科护士面对的是急、危重症患者,常经历人间的生离死别。有关人士认为,垂死和死亡现象作为一种刺激因素造成护士心理的直接心理压力外,还可产生继发影响,造成护士产生强烈情感反应,即对悲伤、生离死别的替换感受,这样就可能引起护士在精神上极度紧张。逢冰洁[4]等调查把747名护士,发现所调查的两所医院急诊科护士的心理状况不佳发生率最高,多因素分析也证实急诊科的工作应急因素与护士心理不健康的关系密切。

1.4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误解和冲突急诊科是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抢救患者生命的最前线;同时也是最容易产生矛盾、纠纷和投诉的地方[5]。急诊患者由于起病骤,毫无心理准备,希望得到及时、周到的救治服务,部分患者和家属对医院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环境等不了解,一旦护士工作难以满足他们的要求,容易出现过激行为;另外,当急诊科护士因忙于急救和护理,而无暇顾及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心情,两者之间的差异容易使患者和陪护人产生“急诊不急”误会,甚至发生冲突。

1.5急诊科环境复杂刘素贞等[6]认为在诸多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中,工作性质和环境是最主要因素。急诊科环境较普通科室复杂,来自患者呻吟声、电话铃声、监护仪报警声和频繁的人员流动等造成噪声;酗酒、斗殴、吸毒、交通事故等现象亦非常多见[7],使护士容易生产烦躁、焦虑情绪[8]。

2急诊科护士心理现状

2.1身心疲惫急诊护士常为抢救患者和应付突发事件而加班,由于长时间进行抢救工作,很容易患下肢静脉曲张、腰椎间盘病变、胃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等疾病[9]。另外,随着社会对急诊工作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急诊科护士除了应对繁重的工作,还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以保证服务质量和适应科学发展需要。

2.2缺乏安全感由于急诊科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复杂的环境、特殊的服务对象可能对护士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尤其是夜间,有时严重影响急诊工作的正常进行。除了可能存在的交叉感染的风险,患者家属或陪护人谩骂、殴打、伤害急诊科医护人员的事例在国内煤体报道中屡见不鲜。刘燕平等调查发现,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最需要得到人身安全保障,这种需要是最难以得到保障的问题。

3对策

3.1稳定护理队伍为了缓解护理人员严重短缺、护理工作强度过大的矛盾,首先要对急诊科护理人员配备的比例,设法改善护士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7]。适当增加待遇,如实行岗位津贴、改善急诊工作环境以及夜班护士休息条件、提高夜班补助、实施弹性化和科学的排班制等,增加基础设施,使护士从繁忙的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降低体力劳动强度。

3.2制定护理人员生理安全保障措施刘燕平等根据马斯洛层次理论为基础进行调查,发现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最需要得到的是人身安全保障,这是最基本的需要。为此,应在急诊科设置24h专职保安人员,确保工作的顺利完成;加强防护,完善各种防护设备,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如设隔离病室,制定护士自我保护的相关措施;定期为急诊科护士体检和必要的免疫接种,以避免交叉感染。

3.3理顺各种工作关系,减轻护士负担除了上述对策外,要重视急诊护士职业角色的实现,以免因角色的责任范围不清而带来隐患。由于急诊科的特殊性,理顺各种工作关系,如与临床科科室关系发生的关系显为得尤为重要,这样既可保证急救绿色通道的通畅,为患者提供快捷方便的优质服务,也减轻了护士为非业务问题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的负责,使之全身心投入急诊工作。措施包括:精简就诊流程,在相关科室设置醒目的标识,使急诊患者对就诊的各个环节和流程清晰明了;在急诊工作的繁忙时段和有突发事件时有保安员协助维持就诊秩序;安排护士长或护理组长负责专门协调院内联系及其家属陪人的关系,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等。通过这些有形的措施,使护士的负担和压力减轻,同时也使他们意识到所从事的工作受到重视,有助于激发她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更好地发挥个人潜能。

随着急诊工作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研究。急诊科因工作量大,工作性质紧张,工作节奏失衡,面对许多的突发事件和各种危重患者,医护人员精神长期处于应急状态。因此,要重视对影响护士心理健康因素的研究,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逐渐走上护理工作岗位,这些护士与既往的中专和大专学历的护士比较,具有学历高、理论知识扎实、视野和思路开阔等优点,且大部分都是80年代后的护士,尤其是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将有新的变化。

参考文献

[1]SplrhR,kondwkoP.Intensivecarestaffandlifeevdntchangesacrossmultiplesettingsandworknmis[J].Hdartlung,1987,16(3):84.

[2]徐习.对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37.

[3]劉燕平,姚景鹏.急诊科护士工作需求调查及满意度状况分析[J].护理研究,2002,16(3):47.

[4]逢冰洁,张曼玲,江志君,等.护理工作应激与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8,(8):435.

[5]胡容,杜益平,王伟智.急诊科护士心理紧张程度的调查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1994,29(11):675.

[6]刘素贞,路英智.护士职业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1):57.

[7]王娟,秦亚美.急诊科护士心理社会健康及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2000,7(4):47.

[8]蔡伟萍,余丽君,王文珍,等.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现代护理,2003,9(2):106.

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的探讨 篇12

1 一般资料

我科护士共19名, 其中副主任护师2名, 主管护师7名, 护师7名, 护士3名。年龄23~45岁, 男护2名, 女17名。

2 主要危害因素

2.1 患者方面

患者大多数起病急骤, 多为突发, 病情较重患者, 患者及家属都希望得到快速治疗, 急诊护士是接触患者的第一个工作人员, 患者及家属什么事都找护士说话, 遇到醉酒后的患者, 容易引发争端, 甚至会秽语辱骂或动手殴打急诊科护士。护患关系建立时间短, 有矛盾出现较多的特点。

2.2 工作环境因素

急诊工作由于繁重, 工作强度大, 患者病情复杂多变, 急诊科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急诊科护士值夜班频繁经常倒班, 生活无规律, 精神高度集中, 身心得不到调整。在抢救患者120出诊接患者时, 要迅速采取各种救护, 快速跑步抢救操作, 体力脑力消耗都非常大。急诊护士长期受到急救设备报警声等噪音影响, 多次少量接触各种放射线而受到电离辐射的危害, 处理患者医疗垃圾易感染性, 各种抢救仪器的保养、清洗、消毒使用化学消毒剂引起皮肤黏膜皮炎、眼炎以及过敏性哮喘等疾病的发生。看到死者家属失去亲人悲痛的场景。外伤时残酷血淋淋的现场, 患者痛苦的呻吟声, 醉酒后的暴力及语言攻击, 这些恶性刺激会使急诊科护士精神和体力的疲溃, 多数出现烦躁, 焦虑情绪。

2.3 社会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患者维权意识的观念不断改变, 他们希望到医院就会得到宾馆式热情接待, 尤其在值夜班时遇到患者多、医护人员少的情况时, 护士分诊只能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诊治, 患者及家属对此不理解或有歧议, 容易引发争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侵权责任法》的实施, 患者有知情权, 护理记录病历可复印等规定, 使护士工作面临挑战。社会媒体对医护人员的负面报道多等使患者及家属总将“有事儿就告你们, 打你们也白打”这样的语言挂在嘴边, 护士在医院不受重视, 也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

2.4 自身因素

有些护士工作中不积极、不主动, 工作马虎不认真, 工作中情绪化, 易导致护患之间的矛盾, 因临床经验不足, 技术不够格, 遇到急症患者和危急情况处理应对方法不得当, 抢救工作紧张繁重, 长期处于应激状态, 工作导致她们身心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等, 特别是夜班时突发事件多、人员少时使他们处于紧张、抑郁、躯体不适的工作状态, 工作中不能得心应手。法制观念和服务理念跟不上, 不按规章制度要求严格操作。

3 防护措施

3.1 提高技术水平

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 对年轻或工作经验不足的护士完善知识结构, 加强三基训练, 特别注重急诊科专科的技能操作, 做到技术娴熟, 对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才能提高, 争取医院领导对护理的重视, 选派护士到上级医院专科进修学习的机会, 使全科护理水平大幅提高。由于急诊科应激事件多, 接触的人员多, 要想在紧张复杂的工作环境中愉快工作, 减少护患矛盾, 不但要有专业技术水平外, 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患者及家属在短时间内通过护士良好的沟通达到预期的效果, 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应学会人际关系的处理,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也是新时期护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加强法律观念, 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侵权责任法》的知识, 规范护理记录病历书写, 自觉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

3.2 心理减压

经过对我院急诊科护士的问卷调查, 找出影响工作的不良因素, 采取缓解急诊护士的压力方法, 去除影响急诊护士身心健康的不良因素, 使她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加强护士自身素质的培养, 注意日常心理调控能力的锻炼, 要培养护理人员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 良好的沟通技巧有利于工作和生活, 不仅是护患之间, 也包括与亲人、朋友、本科室同事、病房科室和辅助检查科室工作人员的关系等。生活中良好的沟通技巧能使护士身心愉悦, 可根据疗区情况安排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 增加集体凝聚力, 使护士爱岗敬业, 能够热情与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3.3 合理调配

护士长应根据科室的具体情况, 实行弹性排班, 合理调配人员, 排好班次, 加强夜间值班力量, 防止过度紧张与疲劳承受心理、身体精神压力负荷过大。对年轻或工作经验不足的护士, 应做到老中青相结合的工作搭配, 遇到新问题有办法解决, 以免因缺乏经验造成医患矛盾麻烦。遇到重大事故、车祸、中毒事件工作量大时, 应立即上报院里, 加派人员, 防范因人员不足造成各种护患纠纷的发生。护士也极易因过度疲劳造成人体生理机能失调影响医疗护理质量。

加强学习生物性、物理性、电离辐射危害因素的防范知识, 了解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已确诊的传染性患者其血液、体液时应戴必要的防护装置, 防止锐器损伤。对急诊病房、抢救间、救护车应定时消毒和通风。熟悉抢救仪器的正确操作方法及时更换不良的仪器, 确保使用安全。配制和使用消毒液时要戴口罩、手套、防护眼镜, 避免消毒液对皮肤、眼睛、黏膜的直接刺激。

3.4 提高社会地位

医院管理者应加大急诊室的各方面投入, 设立急诊报警监控系统, 合理配备工勤保安人员, 协助维持急诊就诊秩序, 防止一些酒醉等患者辱骂、威胁、恐吓和攻击, 以保护值班护士的人身安全。医院也应积极宣传优秀的护士, 增加媒体的良性报道, 把我们医护人员加班加点, 救死扶伤抢救患者的好人好事报道社会, 职称晋升和福利待遇方面医院领导对急诊科护士要多给予重视, 增加医护的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和学习榜样, 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社会地位。

4 结果

根据我院对急诊科护士的问卷调查得出护士100%存在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 90%护士出现头痛、失眠、胃病、内分泌失调、冠心病等慢性疾病, 受到秽语辱骂或动手殴打的护士占70%左右, 护士的自尊心受到严重创伤。通过医院各级领导的重视, 我科2011年~2012年先后选派6名护士到北京、上海、大连等进行专科学习, 2名护士获得市里5.12护士标兵能手称号, 弹性排班、积极参加院里各项文体活动, 1名同志在运动会100米跑项目中获得第2名的好成绩, 打破以前急诊科默默无闻的局面, 护士的工作热情极大提高。

5 结论

急诊科是医院第一站抢救的科室, 医院的窗口, 在社会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便捷、快速、高效的急诊医疗服务越来越得到群众的欢迎[1]。急诊医护人员的素质直接反应医院的中和实力和业务水平, 高强度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严重影响急诊科护士的身体、心理健康, 医院各级领导及时解决急诊科出现的问题, 有效地缓解急诊护士的压力源, 同时社会各界多尊重理解急诊医护人员, 使他们能够出色完成工作。

摘要:目的 探讨我院急诊科护士面对的职业危害, 找出影响急诊护士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减少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方法 对我科19名护士采取问卷调查, 研究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应对方式、社会维护以及健康状况, 找出工作中影响身心健康的因素和解决的方法。结果 急诊科护士100%存在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 工作紧张繁重, 生理健康90%受损害, 工作压力、心理健康100%的变异, 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和自尊受损分别是10.9%和77.3%。结论 工作压力严重影响急诊科护士的身体、心理健康, 及时缓解急诊护士压力应引起医院各级领导的重视, 同时应呼吁社会多尊重理解急诊医护人员, 使他们更好的身心愉快完成工作。

关键词: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

参考文献

上一篇:化学自主课堂的构建下一篇:研究与开发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