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性探讨

2024-09-06

超越性探讨(共12篇)

超越性探讨 篇1

前言:所谓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是以不高于70℃的热水作热媒, 将加热管埋设在地板中的低温辐射供暖。它通过埋设于地板内的管材把地板加热, 均匀地向室内辐射热量, 具有热性能稳定、室温均匀、舒适、节能、免维护、管理方便等特点, 是一种极为理想的供暖方式。就此, 它广泛适用于高挡住宅、宾馆、商场、医院、幼儿园、疗养院、办公楼、展览馆、娱乐场所, 特殊条件需要的厂房、畜牧业、养殖大棚以及大跨度和矮窗建筑物的采暖。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简称地板采暖, 地热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亚洲的一些国家几乎100%采用地板采暖。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 地板采暖在中国大面积的应用已有十几年的经历, 在中国, 地暖技术的应用虽然不久, 但由于比传统的地热方式一一对流散热器采暖具有先进性、安全性、节能性, 在国内正得到大力的推广应用。

目前不仅北方城市如北京、天津、呼和浩特、哈尔滨、新疆等, 就是南方的沿海大城市如上海、广东、福建等地区和城市为了改善居室“夏潮冬冷”的不良居住环境, 也纷纷采用了地热采暖装置。

1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优越性分析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之所以能如此蓬勃的发展起来, 是因其具有以下优势:

1.1 大众认可并乐于接纳

使用面积相对增大, 室内装饰布局变的更加容易:室内没有了采暖管道和暖气片, 使室内使用面积相对增, 每1002增加5-6m2使用面积;同时, 室内装修线条变的直线化、简单化, 而没有了散热气片, 装修时不用装饰散热气片, 实实在在地节省了装修费用。

室内温度随意调节:地板采暖系统每个运行环路都带有控制阀, 每个房间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调节室内温度, 满足不同人、不同时段的需要, 不再为传统暖气片采暖的冷热不可控而影响生活工作。

采暖效果有益健康:地板采暖使室内温度形成下部高, 上部低的温度梯度, 首先温暖人的足部, 俗话说“寒从足下生”地板采暖的效果很好满足了人体生理结构的需要, 从医学的角度讲, 非常有益人体健康。

室内卫生性能更好:散热气片是对流式采暖, 室内空气流动速率大容易使地表灰尘上扬, 而地板采暖是以辐射形式采暖不会产生室内气体的流动, 避免了灰尘上扬, 使室内空气清新自然, 使人感觉更加舒服。

1.2 开发商乐于采用

受众及适用地点广泛:如前文所述, 既然大众都接受且从南到北都适用, 开发商选择起来自然毫无顾虑初期投资成本降低:中等以上质量的散热气片都在60元/片以上, 好的可达100元/片以上, 加上暖气管道现在都使用的是塑料管材, 比镀辞钢管要贵3倍-5倍。两者相加, 采暖系统每平米的造价最低也需60元/建筑平米。用好一点的散热气片造价可达100元/建筑平米以上。而保温地板采暖的造价是40元-70元/建筑平米之间, 远远低于传统的散热气片采暖的造价。

后期维护费用极低:地板辐射采暖系统不象散热气片系统, 使用10年-20年以上会发生散热器片和管道的锈蚀, 需要维修和更换, 每年供暖期都有不同程度的漏水现象, 而地板采暖系统使用塑料建材不腐蚀、不结垢, 正常使用范围内几乎终身免维护, 可与建筑物同寿命。

1.3 节能

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是一种低温供热系统, 供水温度采用40℃-60℃, 地表面温度就可达到25℃-32℃, 室内1.5米高度温度可达到20℃-24℃而传统的散热暖气片供暖的水温要达到85℃以上。

以上三点优势不仅促进了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广泛应用, 其节能的特点更是赋予了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巨大的发展潜力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资源:太阳能集热器 (太阳能热水器) 是众所周知的太阳能利用装置, 而地热资源就稍嫌生僻了。

地热资源简单的说就是埋藏在地下的恒温水 (多为热水) 。根据地热水温度的高低, 地热资源分为高温>150℃、中温150℃-90℃和低温<90℃三种。我国地热资源以30-℃120℃的中低温地热资源多, 热储层位多, 埋藏较深, 地热资源储量仅次于美国, 居世界第二位。

可以看出, 无论是太阳能还是地热资源, 其供应的热媒温度都不高, 虽不适合传统的散热器系统, 却非常适合地板辐射采暖。一旦太阳能和地热利用技术成熟, 进而和地板辐射采暖广泛结合应用, 其带来的不仅仅是运行成本降低和能源的节约, 广泛而深远的社会效应将元法估量。

原材料限制:节能不单是运行成本降低, 在初期投入上同样有所体现。就目前的状况来看, 地板辐射采暖所广泛采用的PE-RT塑料管每米的价格要低于相同管径焊接钢管60%以上。随着塑料工业的飞速发展, 高柔韧性、抗老化、耐高温、耐高压的新型塑料管材的不断面市, 必将导致塑料制品与钢铁制品的价格差距继续拉大, 传统的散热器采暖系统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多用性:地板辐射采暖系统不但可以供热还可以供冷。有资料显示, 当管道内通以冷媒时, 以地面温度与室温温差5℃计算, 采用地板供冷时室内空气温度应低于30℃的保证率, 北京为92%, 济南为89%, 南京为66%。采用地板供冷系统后, 房间围护结构温度降低, 人体辐射散热量增大, 人体的实际感受温度会比室内实际空气温度降低2℃, 所以室内空气温度30℃时相当于采用传统空调方案时房间温度为28℃。

2 地板供冷系统的优点还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为冬季供暖、夏季供冷的居住建筑提供了又一种可能的末端系统形式, 改变了住宅建筑内只能靠送风降温的情况。扩大了地板供冷 (暖) 系统的使用地域, 使其可应用于长江中、下游等冬冷夏热地区, 也使置换通风这一舒适、节能的系统可在住宅建筑中得到广泛推广。

不存在空调病的问题, 地板供冷系统以辐射换热为主, 更好地符合人体散热的特点;置换通风系统送风速度低于0.5m/s, 送风量小, 吹风风险值为零, 避免了人在睡眠当中因吹风引起的种种不适。

提供稳定的房间温度, 冷却地板可根据室内负荷在一定的范围内调节供水温度, 从而使提供的制冷量在一定范围内可随着室内负荷的变化而变化, 当房间负荷减小时, 其提供的冷量也小, 当房间负荷大时, 其提供的冷量也相应地增大, 冷却地板的这一特点使得房间的温度比较稳定。另外, 地板供冷系统首先冷却房间围护结构, 蓄冷量较大, 短时间的开门或开窗对室内温度基本无影响。

全新风的空调系统风管截面积大、占用建筑空间大, 有时还与建筑的梁相碰, 难于布置, 为此采用地板供冷可避免这一问题, 而置换通风系统传送最小新风量, 设备尺寸较小, 同时置换通风器的布置比较灵活, 可以设计为1/4圆柱靠墙角布置, 也可以设计为1/2圆柱贴墙布置等方式。

由于地板供冷使用的水温高于常规空调系统, 为蒸发冷却、深井水地热 (冷) 等节能冷源的使用提供了条件, 同时热泵/制冷机蒸发温度的提高增大了其制冷系数, 提高了效率, 为家用热泵/制冷机等设备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潜在市场。

地板供冷使得房间内产生竖直温度梯度, 根据ISO7730标准, t1.1-t0.1≤30℃时, 人体舒适性可以得到保证。实验中t1.1-tO.l=2.1℃, 符合标准要求。

总结

随着相关法律、法规出台, 政府有关部门、业主、厂家、设计单位等各方面对于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 (供冷) 系统的兴趣的与日俱增, 必将促进相关技术加快成熟, 降低建设成本, 扩大使用地域, 也将进一步推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发展。

超越性探讨 篇2

王健,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同济大学创新思维研究中心主任,“优势富集理论”的创始人,我国著名的创新思维研究者和传播者,中国创造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创造学会讲师团主讲。发表论文近50篇,著有《创新启示录——超越性思维》等著作5部。王健首创的优势富集效应理论对于企业等系统的发展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

新经济时代的紧迫性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蓬勃发展的经济形势下,你的企业是否拥有了立足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势头强劲的中国经济,是否打造出了众多世界知名品牌?无论是对个人,还是企业,乃至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说,今天这个时代是非常紧迫了!主要靠胆子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最重要的是靠脑子。要突破现状,唯有创新;要实现创新,唯有改变思维。

权威已经作出结论,我想知道能不能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一下,敢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我们确实应该具有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世界上没有不可能的,不可能只存在我的脑袋里面,不可能是我的假设,不可能是我的恐惧。不要轻易说不可能,吸管穿透苹果、香烟削苹果等等,都是可能的。

财富积聚方式悄然变化

我先简单的讲一下为什么要创新,创新的必要性、紧迫性。这个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可以从很多角度去描述,我们今天从一个非常小的角度,从财富积聚方式的变化来描述。这样的变化有算术增长、指数增长、线性增长、非线性增长等,财富的积聚正从过去的算术增长发展成为现在的指数增长,从过去的线性增长发展成为现在的非线性增长。由此可以看出,财富的积聚,它的物质成本越来越低,精神含量却越来越高。

合作做项目,一起来发展

财富的积聚,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合作发财做项目,一起发展。你要和人家合作,人家要强调你的物质成本。比如在农业时代,我首先问你,你要跟我合作啊?你有没有土地啊?没有。你有没有羊啊?没有。没有你走开,没人和你合作。到了工业时代,问你有没有资金啊?没有。你有没有厂房?没有。你什么都没有!你刚想走,请问你有没有知识?知识啊我有,我大学毕业。嗯,说不定还能合作,这是工业时代。但是到了今天,你要和人家合作,也许人家不是首先问你有没有土地,有没有羊,甚至有没有资金,有没有知识都不问。先问一句,你要跟我合作啊,那你有没有想法,你有没有策划,你有没有点子啊?你有没有项目,你想合作什么东西啊?

有想法有点子,人家才会要你

这个世界真有点变了。有一次我到上海电视台讲课,电视台的副台长说:王老师啊,我现在日子难过啊,外面是4050工程,我这里就是2030工程,我们这二三十个人真是惶惶不可终日。以后电视台改革的方向是制播分离,电视台是播出单位,不会养那么多的制作者。就像新民晚报,不会养那么多的作家,你把文章卖给我就是了。电视台以后也这样,我们电视台60%以上的人都不会呆在这里,你看中央电视台有3000人,人本来就多了。这可怎么办呢?

听了副台长的话,我就跟他说:我是新闻专业毕业的,我是硕士博士啊,我要调到上海电视台要不要?人家会告诉你,不要,人太多了。但是如果你突然冒出一句话来,我还有个想法。什么想法?来,你坐,喝点茶,说说看你有什么想法。你说人家东方电视台有个“相约星期六”挺好的,广告量很大,收视率很高,王牌栏目。我觉得我们上海电视台也应该搞个什么栏目,比如说相约星期三,这是我随便一说。如果他一听,说这个点子好。这个点子说不定比超级女生还要好5倍、10倍。这个点子给你想到,那他保证会说一句话,太好了,调进来,赶快,今天下午办手续,还有,不要跟任何人讲,这个点子我们来做。只要你点子想的好,其他的资源都会过来。如制、播、编、导、演、后勤、组织、合成、灯光、舞台,这些东西全都会过来,包括资金也会过来。

有了金点子 资源滚滚来

我原来对资金没多大体会,有一次上海的“恒源祥”行政总裁给我介绍了公司的刘董。行政总裁说,刘董很会搞策划,我们中国三个大策划点子都是他想出来的!第一,1997年把马拉多纳引到中国来,做了一个很大的宣传造势,成千上万的记者,媒体都跟着,马拉多纳来了,很多的消息铺天盖地也出去了,恒源祥的名字也跟着出去了,我们如果自己做广告,几千万元都达不到这个效果,现在才花了几百万元。第二,在天安门做广告,大家知道那个地方是绝对不能做广告的,但是刘董打了个擦边球,6月1日,请里根夫人剪彩,这就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关注,他破了天安门不能做广告这个禁区。第三,他想出一个怪点子,向全中国公开招聘,年薪10万元,招思想政治工作者,党支部书记。全中国298家媒体,包括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都转播、转载这个消息,白白给我们做广告。那一年,“恒源祥”在成都开了一个加盟商大会,2000多人。我记得很清楚,会还没有开始,成都一些商界的人聚在另外一个房间里面聊天,其中有一个人说,三枪怎么样,三枪也是上海的一个品牌。结果坐在我旁边的一个30多岁的涂姓小伙子说,你如果觉得三枪不好的话,你把它买下来,你来做。三枪买下来要多少钱?肯定要几亿啊!这小子突然冒出一句话“钱不是问题,关键是你怎么做,你看我们刘董把恒源祥买下来,现在做得多好啊”。当时我心里想你小子口气蛮大的嘛,几亿啊,你说钱不是问题,你有多少钱啊。当时我这样想,但是事后我想想我觉得还是有他的道理,今天这个世界,有多少万亿的游资都在找出路,全世界的钱都是一个性质,哪里的钱能变出更多的钱,钱就会过去。所以只要你点子想的好,什么资源都会过去。关键是你能不能想到这个点子,如磁悬浮冠名权的拍卖,一个点子,一个想法,2050万到手了。

知识经济与智慧经济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变化是当今时代的最重要特征。每天都在发生着人们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企业的危机感时刻存在,现代社会,企业灭亡可以用“光速”来形容,这是一个消灭恐龙的时代。

知识与智慧

有人说,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了。我说错,道理非常简单,知识经济是相对于工业革命时代,在工业和复制的时代是需要知识的,那时候有句话叫做知识就是力量。但是今天我认为应换一句话,叫做智慧才是真正的力量,这是布朗基说的。因为我认为知识和智慧是两个不一样的东西。什么叫知识?我认为知识是死劳动,完成时态的劳动;智慧呢,活劳动,现在进行时态的劳动,两者不完全一样。我也不说知识没用,我今天特别想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这个时代,要学会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把智慧转化为社会有用的价值。在今天,智慧才是真正的力量,拥有智慧就会拥有财富,知识可以模仿,但智慧在本质上要我们创新。知识成为智慧需要创新思维,需要超越性思维。教师也一样,要向大企业家那样,要拥有智慧。同时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智慧的人,而不只是拥有知识的人。创新与模仿

我们来分析一下什么叫知识,什么叫智慧,什么叫模仿,什么叫创新。大家知道奥运会点火仪式很重要,其实熄火仪式同样重要。一个小女孩跑到会场中央,对着熊熊燃烧的奥运火炬,站了老半天,最后竟然就这么一吹,就把奥运火炬给吹熄了。大家想起来没有,太有创意了。我认为这种创意是超越科学和技术的,对这个小女孩来说是一个小小的吹蜡烛动作,但是对人类来说,熊熊燃烧了那么多天的奥运火炬活生生地被她吹熄掉了,太富有创意了,希腊2000多年前的原创精神又一次在我们面前复活了。这个女孩唱茉莉花歌非常好听,可以一遍遍地唱,10年、100年、1000千年、1万年,可以不断地模仿重复,很好听,全中国、全世界都可以模仿,都很好听。

现在的问题是,这个小女孩吹蜡烛的动作能不能模仿,我们2008年的奥运会能不能再来一次,那肯定不行,任何一场别的活动都不能这样搞了吧。就算是创作者本人发明了这个动作,再来一次,那肯定也不行。他具有不可重复性,不可模仿性,所以知识和智慧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思维障碍阻止我们创新

现在的时代是有的企业(如microsoft)快速成长的时代,但也是消灭恐龙的时代,申银万国、南方证券、巴林银行、甚至苏联、柏林墙等都是短时间内倒掉的!定势思维:吸管穿苹果可不可能?有人说是我误导,让人以为吸管很软,穿不过苹果。其实,是我们的思考有问题。今天这个世界上到处都充满了误导,关键是我们要善于穿过这些误导,找到发展的正确路径,这是最重要的。

要创新,一定要克服定势思维。比如家里装修的厕所和客厅的瓷砖都是正方形的,而在国外的某广场,都是五边形的,让大家看看能否摆出来,几乎所有人摆的都是正五边形,其实正五边形永远没法摆好,而是非正五边形,这就是人们的定势思维。

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样的思维障碍阻止了我们创新?这里举的一些例子,全都是有关日本的,说他们专业,事情做的好,干净。凭什么说日本人比我们专业,说实话,我也不愿意这么说。但说日本人更专业是有它的原因的。

日本人的广告,美国人都觉得好。从一出生,每个日本人就要警惕地震、海啸。他们都觉得上帝对日本人不公平:打开世界地图看看,中国占那么大块地方,俄罗斯更大,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巴西,都有蛮大的一块地方,但是再看日本,翻开世界地图,拿个放大镜,找个大半天,原来在中国大公鸡的嘴边,小也就小了,还没个消停,老是火山哪,地震哪,海啸啊,你说他们多吃亏!

我说要说吃亏,有个民族更吃亏啊。在2000多年里,颠沛流离,身无立锥之地,这就是犹太民族。最近我看到日本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家大山健三郎的文章中说,犹太人死无立锥之地,我们这个不信教的民族体会不到这个含义,宗教民族和我们理解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他们认为财富只不过是“临时的旅舍”,而坟墓才是“永恒的住宅”。但是犹太人他们却“死无葬身之地”,多可怜啊!但他们有一种奇怪的坚强的信念:我们什么资源都没有,但我们有一个资源却是别人抢不去,骗不走的,只要把这个资源用好就不得了了,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日本人“危机意识”比我们强,他们有危机感。生存条件恶劣,激发他们的潜能。日本资源有限,他们不敢浪费,把附加值做得最大,产品做得最好,在国际市场上最贵,这是一种内在的,强迫性的要求,这样他们才能存活。

恩格斯说,没有一次巨大的灾难,不是以巨大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坏事变成好事,好事变成坏事。一个民族也是这样。这次中国虽然遇到了灾难,但也重新

唤起了社会发展需要的更多更伟大的东西。汶川地震后,《南方周末》里面有很多很多感人的话,其中有一句话说“汶川地震震出一个新中国”。

现在原材料涨得很厉害,广州很多企业面临巨大的危机。而在日本到处都存在危机感,老人小孩都有。中国政府机关,中午会挂个牌子“休息”,但在日本他们却挂“准备中”。门没开,却时刻准备着,这就是日本这个民族。一边不当回事,一边却时刻准备着。比尔盖茨曾经说过:不知什么时候,也许3天,也许5天,我会被某个大学生打败、打倒。微软最近预言:科技行业最近要发生重大的变革,但很多人不以为然。73年前基辛格说过同样的话,各位看看我们现在。我们要小心,要跟上这个时代。

什么是创新?能从现实中的问题找到具体的解决方法,这就是创新。超越性思维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什么是超越性思维?举个例子:3排9个点怎么用4笔连起来,这是美国创造学会会标,体现了一个越界思维。那能不能用3条线,2条线,甚至是1条线来连起来呢?这就是超越性思维。

例子:米卢带领中国足球进入世界杯,记者问他对中国队员的评价。他说中国人是最老实的,会耐心听他的指导,但他们不会即兴发挥。好的球员应该是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不完全按照教练的布置和安排,内心却遵循教练的精神发挥的人。

我在投影屏幕的中间画上一个大大的黑点,让大家想像屏幕上是什么。大家都说是洞、日食、小孩的头等等。最后还问能看到什么?周围的人看了一会后说,看到了一大片白纸!答对了。这就是人们惯用的思维模式,总是斤斤计较于瑕疵,而大的好的方面却看不到。其实,人生追求的目的微不足道,往往忽略已经拥有的。桑兰最大的愿望,是能够站起来,给大家跑着送信,而身体健全的人从来不认为自己的双腿是多么重要。现代的所谓的成功人士总在忙忙忙,忘记了父母、忘记了老婆孩子、忘记了自己的身体,到头来,其实什么也没有得到。

现在这个时代,哪些地方、哪些企业、哪些人能获得发展呢,就是那些懂得创新,超越性思维的地方、企业、人。不要说不可能,没有什么不可能。历史永远给后来者以机会,条件就是别人做得有点好,我做得很好,别人做得很好,我就换行。很多事都是这样的,历史就是这样走来的。

例子:有人问“海尔”张瑞敏,风风雨雨20年,怎么继续保持企业的活力呢?他的回答就是两个字“创新”。5万个员工都为海尔想点子,每个人想2个点子,就有10万个点子用来发展企业。你们看张瑞敏多会剥削人啊!不是简单地剥夺员工一点点劳动力,这是不可持续的。在座的民营企业家们,要重新思考增长的模式啊!善待员工,厚德载物啊!不要让员工加班加点,要他们创新嘛!下君用己之力谋生,中君用人之力谋财,上君用人之智发财,要转变用人方式啊。这也是为什么比尔盖茨能发大财的原因!

有些领导口上讲要创新,但他自己不创新,好像这是别人的事情,其实这是大大的不对啊!什么人能带领自己的团队走向成功,就是要创新的人。松下公司认为人人都是创新者,索尼的理念是开拓者永远面向未知领域,永远充满勃勃的生机,吉利公司认为永远不能模仿别人,走前人从未走过的路子。没有创新,只知跟在别人背后模仿,是不会成功的。

风吹翻伞,大家都认为很平常,但有人却设计出流线型。这是继中国人发明伞后的第N次革命啊!在这里,我要告诉在座的年轻人,今天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

例子:日本人在中国创作协会问日字加一笔变成什么字?下面的人说了白,甲,旧,田„日本人说还有一个字你们没想到,他跑上去写了一个大大的中字,还说,我又没说不能倒过来写。你们中国人说21世纪是中华文明的复兴,你们靠什么?你们靠那个田、甲、旧、白吗?那些你们能想到别人也能想到。我们的思想本质上是保守的,我们总是给自己设定限制,不敢超越这个边界,也就不能有所创新。

为什么江浙的民营企业比北方多很多?这就是一种路径依赖。因为江浙没有国有企业,只能自己想办法,自己创业。一个人过于依赖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就会安于现状,不知进取。没有阻挡就是一个阻挡,也就是一种无阻挡障碍,太过顺利反而会造就一种可怕的无阻挡障碍。最可怕的障碍不是外界给我们设定的障碍,而是我们自己给自己设定的障碍。也许20年前的经验还是有用的,我们用它发展,也许2年前的经验还是有用的,我们用它成功了,也许2分钟前的经验还是有用的,因为我们亲眼看见,但今天这个世界在不断变化,万事万物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变”本身。

把某一点做好,就有成功的机会。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精力是有限的。做好每一件事情是不可能的。一些很有钱的老板,乱投资,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恒源祥老板刘瑞旗经历了一番风雨后,专心搞羊毛产业。我想,赵本山踢破足球后,又会回来搞老本行。自己知道自己是干啥的很重要。找准了位置,才有成功的可能。把一点作好,就有了成功的机会;把每一点做好了,就会产生“优势富集效应”,成功非你莫属。

王健观点集锦

“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肯定会产生巨人的时代,这是一个欢欣鼓舞与捶胸顿足、生存与死亡、天堂与地狱同时并存的时代,岩浆正在聚集,新的造山运动正在开始。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关键词也许只有两个字——创新!”

“这不是有钱人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一个有心人的世界。”“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每一条小路都是一种可能。”

“积极心态像太阳,照在哪里哪里亮;消极心态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注意改变思维方式,不被思维定势束缚。从‘起点超越’到‘优势富集’,在起点上领先,每一步就会一直领先。”

“变‘笨鸟先飞’为‘智鸟先飞’,变‘适者生存’为‘先者生存’。竞争的社会,“第二名就是最后一名”。错过一个时间,就错过一个时代!”

系统在起点上的微小优势经过关键过程的级数放大,会产生更大级别的优势积累,从而导致发展的雪崩效应

夜深人静,当人们认真思考自己所处的时代,他也许会想,在他的周围,真真实实地存在着一些强大的系统,大到一个国家、一个财团,小到一个个体,他们或拥有富可敌国的经济实力,或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个人魅力,这就提出了一个颇有意义的问题:这样一种系统究竟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付出同样的努力,人们的成就大相径庭?冥冥之中人们似乎感到有一种力量,这难道是一种最神秘主义的宿命吗?

我们从《超越性思维》一书中意外发现了一种解答。这是一种关于系统成型和发展的最新假设──优势富集效应,也即系统在起点上的微小优势经过关键过程的级数放大,就会产生更大级别的优势积累,从而导致发展的雪崩效应。

它的第一个关键词就是“起点超越”、“先者生存”。中国的股市为什么用钱龙软件分析系统?不是因为它最科学,而是由于它最先被使用。当大家都接受并熟练掌握后,习惯使人们不再愿意改用其他任何即使是更先进的软件分析系统了。清华、北大之所以遥遥领先于全国的大学,就是因为其一开始已经领先,在随后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优势不断富集,形成了一种良性共振──先者生存。

发展永远是一种非平衡的过程,初始的崭露头角具有一种进化上的极大优势,某种优势一旦确立,富集效应便接踵而至,某种特色一旦形成,传统便绵延不绝。墨西哥出产的中小级别拳王,其地位简直可与荷兰郁金香在全世界的影响比肩。没有人敢相信,一个小小的凯文迪许实验室,在他的血缘背景下竟然产生了25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于是我们看到,巴西的足球就像美国的硅谷一样继续在为世界生产着英雄和梦想,没有谁能超越它,甚至整个大陆和洲际的力量都无法与这一优势相抗衡。除非出现非常规的颠覆力量,否则美国的篮球依然会统治全世界,中国景德镇的陶瓷业与捷克的玻璃工艺一样,没人能僭越,一如没人能觊觎法国葡萄酒独领风骚数百年。

进化的起点力量也许真是被人们忽略了,这是一种奇妙的关于进化路径的假设。究竟是什么在决定着演变和发展的方向?均衡中新的微小变量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力量?某种微小的优势一旦进入富集程序,便可能引发巨大的连锁反应。起初,花盆中的仙人掌仅仅呈现出些微的倾斜,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大地的微小震动和地心引力的长期作用下,它会像比萨斜塔一样沿最初的倾斜方向继续演变。一开始的微小变量竟然决定了系统最后的演进。

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优势富集效应理论最具魅力的地方就是:它揭示了一种可操作性的生存策略──突显。也即“最先”常常比“最优”更具有进化上的优越性。起点上的微小突显会形成巨大的优势累加,美国的高新技术一旦在硅谷结构成团,便会吸引更多的新技术加盟,人才和资金迅速汇入,从而产生技术族群现象。当一种新的产品、新的机制、新的权力、新的组织一旦确立,周边的相关资源便会迅速发生适应性变化。

新王朝一旦建立,所有的权力、制度、组织都将发生适应性变化,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一条规则被激活后,很可能会引起全部规则的连锁反应。这种进化上的“奇观”就像王选说的:“你做了一个IBM不兼容的东西,但你不可能花几十亿美元来上自己的操作系统,更不可能花几十亿美元的精力去做应用软件,这样,一点点的创新就变成了祸害。”

超越性别的人性书写 篇3

关键词:施叔青  《愫细怨》  怨妇  女性主义  后殖民主义  文化隐喻

施叔青的短篇小说《愫细怨》以细腻丰富而波荡起伏的人物心理描写、曲折迂回的内在线索,刻画了一位中西文化夹缝中的怨妇形象,通过对她性格变化的叙述,展现了女性内心情与理、肉与灵的挣扎,传达出女主人公愫细幽幽的怨妇情结,展现了女性在中西文化冲击下复杂的心理和两难的生存困境。透过愫细这一形象,读者可以看到她背后的后殖民主义文化隐喻。

一、愫细:中西文化夹缝中的怨妇

愫细出生在重视教育的家庭,高中毕业就被送到美国去学习。香港对她来说远没有美国亲切。只因她的美国丈夫狄克喜欢中国,他们才来到了愫细的出生地香港。愫细和狄克在香港也度过了一段曼妙的日子。但是好景不长,狄克背弃了她,和一个美国女孩交往。“她和我一样,来这儿找中国,失望了,我们处境一样,相互吐苦水,后来我也不知为甚么——”[1](P236)此次香港行破坏了狄克多年的中国梦:“比起旧金山的唐人街,香港的中国味道显然不及它浓——”[1](P236)

狄克娶愫细为妻是因为愫细是中国人,可以把他带到自己所向往的中国,而一旦他发现香港的中国味远没有旧金山唐人街的中国味浓时,他不仅对中国失望了,也对愫细失望了,因此他要回归到自己同族女人那里寻找蕴藉。愫细成了洋人狄克的“弃妇”。

愫细因为工作原因认识了洪俊兴。洪俊兴身上的“土”气激发了愫细的好奇。渐渐地,愫细与洪俊兴的交往由工作上的应酬变成了约会。当发现自己有可能陷入与洪俊兴的情人关系中时,她邀请洪俊兴到自己家中,向他展示自己与他的不同,展示自己的优越,企图让洪俊兴知难而退。但洪俊兴反而因此表现出对她的极大兴趣,他尝试着去靠拢她身上的西方,带她去吃西餐、喝洋酒,跟她出入洋人的舞会等。最终,愫细作为一个有经济来源、独立思想和女性意识的职业人,成为洪俊兴的情人。同时她也在情与理、肉与灵反复地抉择中成为名副其实的怨妇。

愫细的怨妇情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嫉妒洪俊兴的妻子,对她加以辱骂,甚至霸道地不准洪俊兴和妻子有性行为。她成为洪俊兴的情人之后,时时拿自己和洪俊兴没受过教育的妻子相比,觉得与洪俊兴的结合把自己摆在了和他的妻子相提并论的位置上,降低了身份。而洪俊兴无论多晚都要回家和妻儿团聚更让她怨愤,她把这种情绪发泄到了她素未相识的洪俊兴妻子身上,辱骂她,也辱骂洪俊兴的家庭。

其次,性格乖戾,无理取闹。她对洪俊兴的凶暴和残忍、对他妻子的轻贱和怨恨都体现了她性格的乖戾。她在难耐寂寞空虚需要抚慰时接纳洪俊兴并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清醒时则无处排解内心的忧愤。她因此变得乖戾,就像洪俊兴说的,她的脾气变得像一支寒暑表。稍不合意,她便会对洪俊兴拳打脚踢,侮辱他、他的妻子和家族。“洪俊兴不懂得她,他也不懂得自己,这也是他的错。”[1](P256)她一边在为自己与洪俊兴继续交往找借口,一边又在反省自己,为自己面对情欲不能自持而苦恼。

再次,挣扎、逃离和呕吐。愫细时时处在情欲与理智的挣扎中。她清醒地知道她和洪俊兴之间根本不可能,但她还是控制不住自己。“愫细抗拒不了他肉体的诱惑。感情的事容易办,两人分开,一年半载就可以把洪俊兴从心中移开去,不过要断绝这种肉欲的吸引,只怕难极了。”[1](P257)洪俊兴处处比她差,这是不争的事实,而就是这个比自己差的男人她也不能完全拥有,她只是他生活中的一个点缀。即使他愿意抛家弃子跟她在一块,她也不一定愿意。她不甘心,她觉得自己败得一塌糊涂。她无法向自己交代。一方面欲望让她放逐自己的身体,另一方面理性的追求让她无法释然。在这种既为自己开脱又不断剖析和责备自己的挣扎中,她跑出了自己的房间,在海边呕吐。

在愫细的身上,读者看到了现代版的怨妇,她与传统文学中以及大陆同期作品中的怨妇形象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她有自己的工作和经济来源,不需要依靠男人来养活自己。其次,她受过西方系统的文化教育,有着独立思想,有理性,有女性意识;再次,她的这种“怨”指向自己,表现在内心的矛盾和冲突中。这一点是愫细与同时期大陆文学中的怨妇形象最大的不同。

欲望使她不能自持,身体成了她不可承受之重,没有男性没有家庭的生活让她空虚。在反反复复的挣扎中,她的精神找不到寄托,便只有出走。她的“怨”在于不甘放弃自我不图身份名位地做洪俊兴的情人,在于不甘容忍自己的堕落。由此,施叔青的怨妇形象又丰富了中国文学中“怨妇”的内涵,对怨妇形成的原因有了新的反映。

二、男权思想批判与人性书写

无论是在愫细和洪俊兴的对抗还是愫细灵与肉的挣扎,最后胜出的只有看不见的男权文化。在《愫细怨》中,施叔青展现了父权制下的两性悲剧。男权文化使愫细成为怨妇,使洪俊兴失去尊严。

中西文化夹缝中的女性身份使愫细成了怨妇。狄克的背弃、洪俊兴的物化、中西文化背景下女性自我的内心挣扎则是造成愫细怨妇情结的具体原因。

愫细是中国人眼中的洋人,是洋人眼中的中国人,她生活在中西文化夹缝中。正是她的这种双重身份使她既被狄克看中又被洪俊兴追求。然而,狄克只是爱着愫细身上的中国味,洪俊兴爱的是中国传统女性身上所没有的洋味。无论是对狄克还是对洪俊兴,她都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一个他者而存在。愫细是狄克向往已久的东方文化的代表,是洪俊兴成功的标志和点缀。endprint

狄克的背弃是她怨妇情结产生的主要原因。刚开始时,“她在狄克前,紧抿着嘴唇,很是坚强”[1](P237)。可后来她到天后庙看一间公寓,在公寓里看见游泳池内蓝色的水,“她想起狄克激情时的眼珠,也是这样地蓝得发光。泪水蓄满了她的眼眶,忍了十多天,她再也忍不下去了,像缴械一样突然松懈下来,索性哭个痛快”[1](P237)。后来和洪俊兴提起狄克,她也忍不住流泪。狄克的背弃是愫细怨妇情结产生的主要动因。

在洪俊兴眼里,愫细是开放的洋人,是不受家庭伦理束缚的情人,是没有主体地位的女人,是男性成功的标志和点缀。愫细吸引洪俊兴的地方正是她的开朗、爽快,是不同于中国传统女性的西化了的气质。他把能够拥有一位像愫细这样的情人当做一种骄傲,当做自己成功的标志;把打扮自己的情人作为自己最幸福的事情。在他请愫细吃饭、为愫细买时装和饰品时,他不自觉地把愫细物化和私有化了,愫细成了他用金钱购买的商品。在他眼里,愫细是没有主体性没有自主能力的孩子,尽管她处处比自己强。他把愫细无理取闹的行为看做是孩子气,把她对自己的拒绝也看做是孩子气。他坚决不让愫细付账单,并认为这是对他的侮辱。男权主义思想占据着他的心灵。他把愫细当做自己的战利品,害怕失去她。他声称爱着愫细,但没有勇气打破自己原来的婚姻与愫细开始新的生活。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是他者,性别意识觉醒的女性只有把灵肉分离才得以生存。愫细不能如此,便只有成为怨妇。她是在肉体的诱惑下自愿地作洪俊兴情人的。她认识到这其中有她自己的一份责任。她看到了自己残忍的一面。她不断剖析自己,在为自己开脱而又自知开脱不了的挣扎中将怨愤的对象指向了自己。

约瑟芬·多诺万说:“他者的异化正是他者完全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话,……体验他者的存在常常感到精神的分裂,即使真正的‘我也不敢言说。”[2](P35)因此,面对狄克的背弃,愫细只问了与自己相关的问题,面对洪俊兴,愫细的自我言说吞吞吐吐。在洪俊兴眼里,愫细是无理取闹,是孩子气。而愫细也不懂自己为什么会变得如此“不可理喻”,这也体现了愫细内化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性别规范。

在这里,施叔青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男权社会,有了独立的经济来源、女性意识觉醒的女性能否摆脱被物化的命运,能否有自己理想的生活状态?在《愫细怨》里,从施叔青展示的结果看是不可能的。女性要有自由的生活要追求理想的生活,不仅女性自身要有女性意识、要有经济来源,更重要的是男性也同样要有这种意识,男性要有男女平等观念、要摆脱传统男权思想,尊重女性作为人的生命主体性。而且个别的男性具有这样的思想也改变不了社会整体的大环境,因此唯有社会整体都树立了这种观念,女性才能得到真正尊重,才能真正地实现两性和谐。

然而洪俊兴在无意识中将愫细物化的同时也被愫细物化了。洪俊兴是愫细空虚寂寞时的慰藉,是满足欲望的客体肉身。愫细在心里并不愿意也不甘心“嫁给”洪俊兴。他是狄克的影子,愫细用心地打扮企图使他成为有着狄克一样举止的人。

愫细在潜意识里将他和狄克进行比较,并按照西方的习惯来打扮他,“才几个月工夫,洪俊兴任由她揉、捏,塑造出一个和先前大不相同的人,现在愫细带着他出入一些她从前和狄克去惯的场合,洪俊兴的举止虽然不似狄克得体,但也差强人意,不致令愫细觉得羞耻脸红”[1](P255)。他也拿自己和狄克比较,努力向狄克看齐,甚至要求和愫细一起到美国去享受生活。他依仗着男权社会赋予所有男性的特权占有了一个比自己优秀、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身体,达到了他的“胜利”,这种特权包括在将金钱和物质和女人的身体作为等价物,作为弥合他和愫细之间差距的平衡物。而实际上,洪俊兴在占有愫细时也被愫细占有。他想通过对愫细身体的占有来衡量他的成功,便只有抓住愫细,被她占有,陪伴她。只是,他们都清楚自己无法完全占有对方,愫细在心里并不愿意与洪俊兴在一起,洪俊兴也不愿离婚。

施叔青的这篇小说触及了人性最为关键的领域。在男权社会中,除了女性,受到压抑的还有男性。洪俊兴被男权社会的成功光环压抑着也限制着,在男权思想潜移默化的熏染下,他用妥协、哀求、忍让来抓住他的情人,把她作为自己成功和幸福的标志和符号。在她面前,他失去了做人的尊严。因此,男权制度下的两性没有胜利者,只有悲剧。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施叔青对男权思想的批判以及超越中西文化、超越男女性别的人性书写。

三、后殖民主义语境下的文化隐喻

“后殖民女性主义认为,东方或第三世界国家之于西方的关系可以类比于女性受控于男性中心的关系,非西方国家的处境是社会性别控制结构中的女性处境。东方人的生存方式相对于西方人而言乃是一种‘性别化(性别关系中弱势、受控的态势)的存在。”[3](P97)施叔青笔下的人物因为他们所处的特殊文化场域而具有了多重的文化隐喻内涵。在《愫细怨》中,她通过愫细和一西一中两个男人的情感纠葛隐喻了香港回归前夜的游离状态和它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中的“女性”地位。

在《愫细怨》简单的故事情节下隐含着三重“战争”:首先,愫细和狄克、洪俊兴的战争,这象征着两性的战争。而这场战争中,愫细彻底地失败了。她的各种优越都成了虚无。其次,愫细和自己的战争,即灵与肉的战争,最后她被自己的肉体打败。再次,中西文化的较量。洪俊兴身上的“中国味”引起了愫细的好奇,而愫细洋化的作风也正是她对洪俊兴的吸引力。文本中处处显示了西方文化的强势:愫细的西方教育背景使她产生了优越感,洪俊兴自觉向西方的生活方式靠拢,香港大酒店对西方的模仿,中国饭店里也推销起了西洋白酒等等。

这三重战争凝成两股线索交织在一起。表面的和显在的是愫细和洪俊兴的“战争”。在愫细和洪俊兴之间处处弥漫着两性战争的火药味。愫细把洪俊兴邀到自己家里时既不让座也不大搭理。她的蜡染的袍子、轰响的的士高音乐、架子上的英文书等让洪俊兴不安,“洪俊兴屏住气,似乎不太敢呼吸自如”[1](P256)。而隐性的也是主要的战争则是愫细自己内心灵与肉的挣扎。贯穿于这两条线索之间的是两种文化的“较量”。狄克、洪俊兴、愫细都隐喻着文化。狄克是西方文化的代表,洪俊兴则是大陆中国文化的代表,而愫细中西混杂的文化背景则象征着香港在中西文化中的境遇。愫细虽然是香港人,但她作为洋人眼中的中国人和中国人眼中的洋人,在文化上处于无根的状态。她无家可归,无人可依,自己也不可靠,因此她极力想抓住一个人,建一个家,给自己一种归属。没有归属而希望有所归属的状态也正是香港在回归前夜的状态。愫细追寻着西方文化并把它作为自己高于洪俊兴一等的资本,而狄克的背弃打击了她的优越感和自尊心。这种优越感和自尊心越是受到打击,她越是要证明自己,因此她努力工作,她通过羞辱洪俊兴和她的妻子家族来证实自己的存在。施叔青遮遮掩掩,将这种文化的冲突包装在两性关系中。细细读来,犹如一步一步破解作者布下的迷宫。endprint

在愫细与狄克、洪俊兴的关系中,有着性别对抗和中西方文化冲突的双重内涵。一方面,愫细的女性身份使她在两性关系中失败。在世界性的男权文化中,西方文化教育给愫细带来的优越无法抵挡性别结构中女性的“他者”地位。在愫细和狄克的关系中,愫细是他者,是性别关系中的弱者,她被狄克当做中国文化的符号,狄克对香港失望了便抛弃了愫细。而在与洪俊兴的关系中,她是被物化的他者,是男性成功的标志符号。正如约瑟芬·多诺万所说:“在一夫一妻制的社会结构中,父权文化为女性虚构了一种欲望的性和生殖的性完美结合的幻象……西方社会传统上的两性关系,把获得男性的承认并以此提高自己的地位看作自己最大的成功,而对于母子(女)关系则相对淡漠……中国的传统,将忘我的母亲形象作为女性最崇高最完美的形象予以赞美,就是对女性生殖的性的肯定,而对妻性的压抑,实际上是对女性欲望的性的否定……”[4](P143)因此在与狄克的婚姻中,她处在西方文化语境中,“把获得男性的承认并以此提高自己的地位看作自己最大的成功”,在与洪俊兴的关系中,又自动地处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愫细对洪俊兴妻子的嫉妒即是对传统文化赋予她的崇高地位的嫉妒。而狄克的背弃与洪俊兴不完整的爱,都对她进行了否定。

另一方面,她又以她的西方教育背景为资本把自己标榜在西方文化的符号上,处处显示自己比洪俊兴优越,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殖民使愫细无意识中把自己标榜在强者的地位上,这又使洪俊兴因他纯粹中国人的身份处在了中西文化境遇里“女性”的弱者地位中。在这里,愫细扮演着被殖民的文化角色,弱于殖民者文化又自感优于本土文化,对洪俊兴拳打脚踢,毫无忌惮。80年代的香港正是处在这样一种文化身份中。英国150多年的殖民使香港渐渐西化,但仍然是西方世界的他者。

“妇女不论在公共生活或独居生活中,都处于一种被压抑或‘他者的处境中,这是占统治地位的父权观念和男性中心观念强加于妇女的。因此,妇女作为群体,具有某种与被压迫阶层相同的意识,在她们身上存在着一种殖民化的、压抑的心理。”[2](P35)愫细的这种处境正隐喻着回归前香港的文化处境,主权上属于中国,却被英国殖民统治一个半世纪之久的香港,是靠拢西方还是回归中国?无论是选择哪一方都无法摆脱自己“异类”的地位。颇有意思的是,读者在文本中可以看到,狄克的中国梦幻灭之后向着自己的西方文化回归,这是否隐喻着香港向中国文化的回归?

四、结语

在性别政治和后殖民主义语境中,施叔青将性、性别和中西方文化差异交织在一起,塑造了立体的人物形象。《愫细怨》就像一条暗流涌动的河流,在看似平淡的情节中涌动着愫细跌宕起伏的内心变化。愫细对洪俊兴的好奇、投身、拒绝、踢打辱骂都是在她内心的挣扎下进行的,对狄克看似遗忘的表面实则暗藏着他回心转意的希望,在一显一隐中,施叔青将女性微妙的内心情感刻画得惟妙惟肖。两性对抗、灵肉挣扎以及中西文化较量的交织也充分体现出施叔青高超的叙事艺术。

愫细虽然西化而又改变不了本身的中国基因,被狄克抛弃而又不甘堕落,在肉欲面前挣扎却又难以自持。施叔青通过愫细这一形象隐喻了西方文化对以香港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的渗透,也隐喻了香港属于中国又游离于中国的文化身份。

注释:

[1]施叔青:《愫细怨》,《台湾玉——施叔青小说选》,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2][美]约瑟芬·多诺万著,陈晓兰译:《迈向妇女诗学》,柏棣主编:《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魏天真,梅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导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周乐诗:《笔尖的舞蹈——女性文学和女性批评策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探讨“促进型”经济法的优越性 篇4

一、我国现行经济法的原则及要素

在我国现阶段实行的经济法中,国家相关立法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相应的精神实质与实践纲领,其主要目的是引导经济法的健康、稳定、和谐发展和进步。在我国的经济法研究进程中,国内的经济学专家、学者对于经济法原则的探讨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直到今日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和认识。对国内各种经济法研究观点进行整合,笔者归纳出我国现行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即在现代社会的构建和发展中,尤其是经济社会的管理工作中,经济法要贯穿与社会各类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而且要作为各种经济法法规、制度制定的基本准则,其必须具有稳定性、综合性的特征。

由于受到我国政治体制的影响,经济法在社会经济管理工作中主要承担了宏观调控各种社会关系的重要职责,而且要从经济管理的角度出发解决我国现存的民族与集中之间的矛盾和问题,进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稳步发展。由此可以得出,我国现行经济法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要素:1)法律性,在经济法的制定与实施中,相关规章、制定、条例都要符合宪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范畴,经济法的法律效力应进行严格的限制和控制,不得超出宪法的具体规定;2)普遍性,即经济法的制定与实施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而且要贯穿于社会经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对于现存的各种经济矛盾和问题要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并且在法律条文中体现出具体的解决策略;3)经济法特性,经济法作为社会经济管理的专项法律,其基本原则必须体现出社会经济工作的特殊性,而且要从经济学与法律学相结合的角度对于相关问题进行具体的约束和管理。

二、“促进型”经济法基本概念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有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各种社会经济管理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这就要求国家立法机关在经济法的制定中必须注重结合社会现实,在深入探索和分析现阶段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加强对现行经济法的改革和完善。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法的实用性和时代性,国内经济法研究领域中逐渐形成了以规范、整合与发挥经济法潜在效力的“促进型”经济法,这在我国法学领域的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国内部分法律学专家也将“促进型”经济法称为“励进型”经济法,主要是因为“促进型”经济法摆脱了“限禁型”经济法中对于社会经济管理过于单一、制度化的现实,而是坚持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基本立法原则。从社会经济管理学和法学的角度进行分,“促进型”经济法的制定与实施中,通过利用具有积极性、倡导性、鼓励性的新型法律手段,逐步实现经济法功能性和实用性的强化,而不是仅作为一项社会管理法律,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法律保障措施,必须引起国内经济学、法学界的高度重视。

从社会法律规范的角度而言,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经济法承担了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经济环境的重要使命,而传统的“限禁型”经济法则是更多的注重法律的本身效力,忽略了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组织、协调与促进作用,这是不符合国家法律领域发展新理念的。咋我国长期实行“限禁型”经济法的时期,执法困境的问题普遍存在,不但增加了执法人与人们群众之间的矛盾,而且潜在较多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这对于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三、加强我国“促进型”经济法优越性研究的重要性

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对于“促进型”经济法,尤其是其优越性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和发展的先决条件。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角度而言,“促进型”经济法的提出和研究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和法律价值,不但有利于国内逐步对现行的经济法体系进行更新和完善,而且也将为我国法治社会的构建和发展贡献重要的力量。结合我国现行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对于“促进型”经济法的研究有利于更为明确的阐述经济调整目标与法律调整手段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而推进我国经济法体系的理论发展与制度完善,这是我国法学界在今后发展中必须重视的基础性问题之一。

从我国现行经济法的调整目的、手段与功能等角度而言,经济法主要可以分为“促进型”和“限禁型”两类,虽然现在还很难对两种经济法模式的利弊进行全面的判断,但是从总体效果方面而言,“促进型”经济法的优越性明显强于“限禁型”经济法,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但并不是在确立以“促进型”经济法为主体的模式以后,就要将“限禁型”经济法的内容全部删除,这是缺乏客观性思考的,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下,加强“促进型”经济法与“限禁型”经济法的有机结合,发挥两者的优势,尽量规避其弊端,才是实现我国经济法科学发展的上策,也是今后经济法领域研究中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促进型”经济法的优越性分析

在我国现行的“促进型”经济法主要具有公平性、合理性、客观性等特征,其概念的提出主要是针对“限禁型”经济法而言,所以其优越性表现为对于“限禁型”经济法矛盾和弊端的逐步完善。在我国现代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中,“促进型”经济法的优越性是极为突出的,本文难以对此进行全面的描述,仅从“限禁型”经济法的角度出发,列决“促进型”经济法所具有的两种优越性。

(一)有利于克服“限禁型”经济法的执法困境

在现代法学研究领域中,执法困境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其与执法不力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从法律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执法不力主要是指执法者受到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影响,而导致相关法律的实际执行效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执法困境则是指因法律本身存在一定的弊端和漏洞,其实际实施策略因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潜在阻碍,最终导致执法活动陷入到困境中。在经济法的执行活动中,出现执法困境的问题与“限禁型”经济法本身的局限性和矛盾性有着直接的联系,长期硬性坚持必然会导致国家法律的权威性受到影响,而且客观增加了执法的成本,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构建也是极其不利的。

针对“限禁型”经济法出现执法困境的原因和外在表现,积极加强“促进型”经济法的研究和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以“促进型”经济法理念为基础的法律体系构建中,有效解决了经济法在规范设置与执行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执法困境问题。经济法作为我国各级政府行使社会经济管理职能的主要法律性文件,其必须具备法律所应用的强制性、公平性、合理性等特征,在“促进型”经济法的实施中重点要解决人民群众对于法律漠视和抵触的情绪,增加各级政府在法律执行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在“促进型”经济法中要以鼓励性、引导性的法律措施为主,逐步强化人民群众对于经济法律的熟知和理解,通过非强制手段逐步强化经济法的法律效力。

(二)有利于解决“限禁型”经济法的“信息悖论”

在我国传统的“限禁型”经济法中,法律的执行效力与信息的获取有着直接的联系,但是由于“限禁型”经济法中的相关规定年过于严格,而导致其信息获取过程较为困难,特别是对于违法行为人而言,面对法律的严厉制裁手段,而不敢于注重向司法机关提供有效的信息。在“限禁型”经济法的实施环节,为了保证信息量的大量获取,而不得不设置较多的信息披露制度,虽然在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其强制性特征过于明显,而严重约束了人民群众的信息披露行为。

针对“限禁型”经济法中普遍存在的“信息悖论”问题,在“促进型”经济法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信息获取过分依赖强制性措施的行为,而且要尽量降低“信息搜寻”的成本,这是减少执法部门开支的主要措施之一。其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环境下,“促进型”经济法中要突出信息披露自主性、资源性的原则,加强相关规范的合理设置,加强对于违法行为的根源治理才是最为重要的。最后,在“促进型”经济法的制定与实施中,要设置科学、合理的组织与管理模式,尤其是要将相关行为主体严格控制在执法机关的监督范围之内,在监督职能的行使中要尽量体现自愿性、提倡性的全新行为模式,并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与程序。在“促进型”经济法的影响下,执法机关的信息获取将以市场导向为主要依据,并且在相关鼓励性政策、制度的引导下,对于经济市场的实际发展情况和潜在的矛盾、弊端进行及时、准确的观测和监督,这是突出其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现代经济化法治社会的构建与发展中,对于经济法相关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和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于“促进型”经济法更是要加强研究,而且要积极应用于经济执法的各个领域中,使其发挥更为重要的实际作用。针对我国传统“限禁型”经济法中普遍存在的弊端和矛盾,“促进型”经济法的优越性较为突出,在我国现代法律事业的发展中也具有重要的贡献和作用,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参考文献

[1][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M].米健,朱林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2][美]丹尼斯.特伦.商法与经济法[J].法学译丛,1986;4

[3][日]金泽良雄.经济法概论[M].满达人译,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4]P.Nonet,P.Selznick.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迈向回应型的法[M].张志铭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5]王泽鉴.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也可参见[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3:12-24

[6]苏永钦.走入新世纪的私法自治[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7]颜厥安.鼠肝与虫臂的管制——法理学与生命伦理探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黄丁全.医疗法律与生命伦理(2007年修订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超越性探讨 篇5

如何打造自动化运营的商业系统,让老板不再辛苦?让你从想解放自己,却又无法脱身的噩梦中解脱出来,让你的优秀人才心甘情愿的复制能力给团队,裂变出更多的分公司,解放自己,有钱又悠闲!这时候,就很考验管理者的个人能力以及思维啦,在市场残酷的优胜劣汰竞争中,想要突破瓶颈,使企业更好更快发展,首先要学会这三点:

一、【商业模式升级】(1)挖掘营销机会的九条法则(2)倍增经营业绩的十二条法则(3)提升企业利润的七把尖刀

二、【股权战略升级】(1)“散财”能否真正“人聚”(2)如何预防与消除“搭便车”现象(3)年薪虚股制

(4)身股、注册股、期权及限制性股权制(5)股权合伙机制设计

三、【总裁思维升级】(1)双面人性(2)兵法解密(3)上善若水(4)驭人之术(5)熬鹰心法

想要公司不断发展,就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做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一定要掌握上面的三点!

“超越性思维”系统 创始人

从哲学的超越性看改革与发展 篇6

关键词:哲学的超越性;改革与发展;终极目标;人的发展

一、哲学的超越性概述

“超越”就是超过、突破。哲学的超越性就是突破那些已知的、已有的、早已被确定的视界,向未知的、未有的、没有被确定的视界推进;这需要消除知识与价值之间的阻隔,力求達到融会贯通的一种状态。超越性的意义在于给出知识时所采取的超越性思维方式。换句话说,知识本身并不能作为超越性的真谛,而真谛只能是通过隐藏在知识下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道”。哲学的超越性是挑战极限,这种极限不仅包括外部世界,也包括自我极限;哲学的超越性是持之以恒的探索与追寻、询问与思考;哲学的超越性是锲而不舍探以究竟的思维,它摒弃肤浅的,取而代之的是追求最核心的知识与价值。不过,核心的知识与价值并不存在,哲学的超越性最终只能局限在既定现有的知识与价值里去探询,需要在相对中探求绝对,从非根本中探求根本。哲学超越性的本性正是这种不断探索的“求”,这种试图突破原有知识与价值的努力、张力。

哲学的超越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突破那些已知的、已有的、早已被确定的视界,向未知的、未有的、没有被确定的视界推进。它立于知识与价值之边,不断地向边界外围探询,动态地把这条界线向外延伸、扩展。

——“破旧”,即打破随波逐流的、人云亦云的陈腐观念和旧的思维方式。发现问题于不经意之间,领悟新方法,把握新动向引领人们走向发散性思维,及时更新知识与价值。

二、用哲学的超越性指导改革与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

我们的生活方式因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而变得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哲学的超越性进行反思:人类“内在本性”在技术化面前的极限值是多少?科学技术的发展最终将带领我们归向何方?我们在面对着全球化改革与发展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需要借助于哲学的超越性进行反思:过分追求竞争而不顾人类的其他方面的因素的这种发展真的是我们最理想的生活方式吗?这一切的改革与发展迫切需要哲学的超越性做指导。

从哲学的超越性把握改革与发展,可以对改革与发展进行合理的定位。时间性是我们在解决任何问题时都不能忽略的前提。无论我们是在分析自然事物、抑或分析社会事物,万事万物的生长、消亡、都体现着时间性。我国目前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收入分配改革并行。而要达到这个目标是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的,我们对事物发展的时间性仔细的研究、分析,可以克服一些弊端、少走一些弯路,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朝着正确道路发展。面对未来多重发展难题,应认识到改革与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产生持久强大的凝聚力,时刻体现艰苦奋斗的传统作风,这样才能克服困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切分析,都需要哲学的超越性做铺垫。

从哲学的超越性把握改革与发展,能够整合各种关于哲学学说中改革与发展的观点,对当今的改革与发展具有理论指导和借鉴意义。包括康德的发展观:从自然人到社会人再到道德人这一道德的进化过程。黑格尔的发展观:介绍了精神的发展层次。马克思的发展观: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公平公正。功利主义发展观:追逐于物欲横流,强调物质财富的增长。汤因比的历史发展观:是文明与文明之间的一种挑战与应战的发展观,从而提升自我,超越对方。结构主义发展观:结构主义强调,社会就是一个整体结构,社会要变化,但发展不一定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一个小的因素,甚至可以引起社会的巨大变化。自由主义发展观:强调自由是人最重要的天赋、是人的创造力的来源,自由才是第一生产力。哲学的超越性就在于吸取各派学说中精华、进步、有价值的部分,对现时期改革与发展进行合理的定位,重新审定改革与发展的方法与思路。进而推进改革与发展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挺进。

三、改革与发展最终价值取向是人的发展

从哲学的超越本性,亦即它向至极处追溯的特点看改革与发展不是简单模式的套用、不是单纯的叙述社会发展新形态(例如全球化、知识经济等),而要辩证地反思这些新形态对人类的生存状态的影响。从根本上把握时代改革发展的问题、境况。过去改革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片面地把经济增长归结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人的发展是一种“以客体为中心”的发展,在哲学超越性指导下改革与发展凸显的是人的发展,而不是社会的发展。把人的发展看作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最高目标、看作是人的多方面需要(如物质需要、精神文化需要等)的满足和人的全面发展。把社会的发展当做人发展的工具,强调从人的发展方面去估价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既是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又是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尺,又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必须满足主观发展要符合社会的客观发展这一基本规律。个人全面的发展就是一种满足人类本质的发展,就是使每一个人的价值得以充分实现、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纵观人类社会,无论是从早期的原始社会还是从理想中的我们人类社会最终必然实现的共产主义社会,都不能缺乏人这个因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之一的就是人的物质生活实践活动,而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人的一切对象性活动的最终目的,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创造的价值。从社会结构层面来看,包含于其中的政治、经济、社会意识形态等因素无一不是围绕着以人为核心运动发展的,任何改革与发展忽略了人的因素都是空谈,更是不可实现。社会等等其他每一方面的改革与发展都是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道路,都是为了提高人的自主性、自为性,把人作为主体,并通过改变世界的实践逐渐实现人的主体性。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就曾经用诗的形式表达了对人的主体性的热烈追求“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社会存在与发展的主体是人,没有人与人之间各种相互交错的活动,就不会有人类社会形成,更不可能会有存在与发展可谈。生产力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而在生产力诸多因素当中最活跃的因素就是人,人居于生产力最核心的要素,一旦生产力离开人这一核心要素,生产力就将不复存在。正是由于人所具有的特殊的能动性,才能够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人既是这部历史剧中的“主角”,又是“作者”,任何脱离以人为中心的发展都算不得真正的发展。

所以,社会改革发展的根本抑或终极目标就是人的发展。同时人的发展也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核心,脱离了人的任何发展都是无意义的。就像马克思说到的那样:“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改革与发展的最终目的也就是重视人的发展,衡量改革与发展的最根本的标准也是是否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从而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也就是超越性追求的最终的价值,也就是哲学最终研究的问题。(作者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参考文献:

[1]《重思发展》 刘森林 著 人民出版社

超越性探讨 篇7

本文针对营口电厂从乌克兰哈尔科夫汽轮机厂进口的K-320-23.5-4型汽轮机的盘车装置及盘车大齿轮的结构进行分析, 说明超越离合棘爪式盘车装置只能适应很低的盘车转速。

2 盘车大齿轮与低压转子半联轴器的结构型式

盘车大齿轮:齿数Z=121;模数m=12mm;压力角α=20°;分度圆直径d=1452mm;齿顶圆D=1476mm;齿宽H=180mm。

大齿轮是中空环形, 其内孔壁上有三条圆周等分布置的凹槽。大齿轮由下托瓦 (半瓦无上盖瓦) 支承, 以此与半联轴器保持同轴。

在大齿轮内孔中的半联轴器外圆与大齿轮内孔不接触, 在低压转子轴上半联轴器的外圆上, 有三组圆周等分布置的由弹簧顶起的双排偏心棘爪, 可与大齿轮内壁上的三条凹槽分别结合, 大齿轮主动时棘爪与凹槽结合;半联轴器主动时棘爪脱离凹槽, 由此构成了超越离合器。

从结构上看, 此类型的盘车装置结构紧凑, 占用空间小, 成本低, 运行可靠, 这方面与我们国内汽轮机盘车装置的结构形式相比有较大优势。

3 现有汽轮机转子盘车前的状态

(1) 顶轴油已进入各轴瓦, 转子轴已浮起约0.04~0.05mm。

(2) 转子已静止不动。

(3) 大齿轮上的凹槽与低压转子半联轴器上的棘爪已结合或未结合。

4 现有汽轮机盘车装置的传动

盘车装置外部的电机起动后带动减速器, 减速器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带动盘车装置内部的蜗杆, 蜗杆带动蜗轮, 蜗轮轴上的啮合齿轮带动大齿轮, 当低压转子半联轴器上的三组偏心棘爪头被弹簧顶出爪窝, 与大齿轮内壁上的三条凹槽分别结合后, 转子便被大齿轮带动旋转, 盘车开始。汽轮机冲转后, 当转子联轴器转速超过大齿轮转速时, 其上的棘爪头便越出凹槽被大齿轮内壁压入爪窝, 当转子达到一定转速时, 其离心力使偏心棘爪头产生的向心力克服了弹簧力缩入爪窝, 从而脱离大齿轮内壁, 盘车结束。

5 对现有汽轮机转子盘车转速的分析

由于汽轮机低压转子半联轴器上的棘爪为三等分布置, 在圆周上的间距很大, 在转子静止、棘爪未与凹槽结合的状态下, 如果盘车电机起动时盘车大齿轮转速较快, 其凹槽与棘爪结合时就会撞击棘爪头, 此时转子已经在顶轴油的作用力下浮起摩擦阻力小, 在受到撞击时便会冲动从而带动棘爪脱离凹槽, 当转子冲动消失后盘车大齿轮跟上, 其凹槽就会再次撞击棘爪头, 这种情况会一直重复到转子转速稳定时为止, 在凹槽与棘爪已结合的状态下, 只要盘车大齿轮起始转速较快, 转子冲动也会带动棘爪脱离凹槽, 在盘车大齿轮跟上时其凹槽便会撞击棘爪头。

下面以转子盘车转速在4r/min为例, 计算大齿轮凹槽处圆周 (≈900mm) 每秒线速度为:

由此可以看出:当大齿轮以304mm/s的速度, 使其凹槽与静止的棘爪结合, 以其质量≈900kg计, 撞击棘爪头的撞击力约1730N, 而且还要连续撞击直至转子转速平稳定为止。

因此原盘车装置的盘车转速设定为7min/r (0.143r/min) , 与上述情况有关。除此, 还与盘车大齿轮以下半瓦支承的型式有关, 由于盘车大齿轮仅由下半瓦支承无上盖瓦, 所以原设计将啮合齿轮置于大齿轮项部与其啮合, 以起到减少啮合齿轮圆周力对大齿轮产生水平侧向力的作用, 如果大齿轮转动较快, 特别是在其凹槽与棘爪头发生撞击时, 便会影响其在半瓦上回转的稳定性, 一旦发生晃动后果严重。

通过以上分析探讨, 可以看出盘车装置的转速, 特别是起动转速低是符合这类结构要求的。

从另一个例子即田湾核电俄罗斯机组来看, 该盘车转速1.05r/min, 就曾发生过上述撞击情况。此盘车装置采用的传动方式是:电机→蜗杆→蜗轮→小齿轮→大齿轮→小齿轮→盘车大齿轮齿圈/棘爪凹槽→转子轴棘爪。齿轮机构见图3。

6 结论

超越性探讨 篇8

随着安然事件、银广夏事件的发生,以及中国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中投资收益等占净利润比例的急剧膨胀,使学界和实务界更加迫切的认识到了在权责发生之下,盈余管理存在着很大的余地,会计利润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准确的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而早在上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就开始关注现金流量,并将现金流量表作为必须披露的财务报表之一。目前,“现金至尊”的财务理念已经被大众所接受。现金流量作为财务指标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认同,但是也表现出了一些不足。与之相比,自由现金流量为企业评价提供了一个更具综合性和前瞻性的客观维度。

二、自由现金流量的概念及层次

1. 自由现金流量概念的提出

(1) 企业价值评估研究中的自由现金流量。西北大学的拉巴波特教授 (1986) 构建了拉巴波特价值评估模型 (Rappaport Model) 。在其模型中,拉巴波特确立了五个决定公司价值的价值驱动因素:销售、销售增长率、边际营业利润、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新增营运资本和资本成本,并通过这些价值驱动因素而对公司现金流入和流出进行预测。在扣除现金流出后的税后现金流量净值被称之为公司自由现金流量。然后通过对未来自由现金流量贴现得出目标公司价值。

(2) 委托代理成本 (Agency Cost) 研究中的自由现金流量。詹森教授 (1986) 则是提出了自由现金流量理论 (Free Cash Flow Theory) ,用来研究公司代理成本的问题。其中,自由现金流量定义为企业在“满足所有以相关的资金成本折现的净现值为正的所有项目所需资金后剩余的现金流量”。从效率的角度看,这些资金应回报给股东,比如增加分红或购回股份,而不是留存起来。但这种情况很少见。詹森指出,企业管理当局之所以保留现金而不分发给股东,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现金储备增加了他们面对资本市场的自主性,扩大了他们所管理的公司的规模。企业管理当局可能出于自身利益等方面的考虑,采取的企业行为会背离股东的利益,这种利益损失即代理成本。

2. 自由现金流量的不同层次及计算

在前人的研究中,主要有两种方式来定义自由现金流量。

(1)从企业的角度来看, 企业经营所需要的资金是股权投资者和债权投资者来提供的,如:卡普兰和科勒、范霍恩、康纳尔以及标准普尔等。即: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税息前利润+折旧和摊销-所得税-必要的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净增加。

(2)从股东的角度来看, 作为企业剩余收益索偿权的所有人, 在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的基础上, 还要扣除债务的利息和本金, 如果仍有剩余现金, 即属于股东的自由现金流量,如詹森、汉克尔和李凡特等。即:股东自由现金流量=税息前利润+折旧和摊销-所得税-必要的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净增加+ (发行新债-清偿债务本息) 。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近几年的相关研究,主要采用符蓉等(2007)《“自由现金流量”概念及计算方法分析》一文对自由现金流量层次的划分。在此基础上,本文的研究把自由现金流量划分为两个层次,即: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和股权自由现金流量。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是是企业一定期间可以提供给所有投资人的税后现金流量,而股权现金流量是一定期间企业可以提供给股权投资人的现金流量。计算过程如下:

经营现金净流量=息税前利润+折旧与摊销-所得税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经营现金净流量-必要的资本支出

股权自由现金流量=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税后利息费用+债务净增加

三、自由现金流量作为财务指标的优越性探讨

1. 净利润等作为评价企业财务指标的缺陷

(1)以净利润为评价指标的缺陷: (1) 净利润指标未考虑取得的时间和取得的风险; (2) 会计利润是基于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计价基础上的核算结果,易于操纵,从而误导投资者; (3) 净利润是基于历史业绩的评价指标,为充分考虑企业未来的成长性和发展。

(2)以经营现金流量作为评价指标的特点: (1) 经营现金流量与净利润相比,较不容易受管理层的控制,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企业的经营能力; (2) 经营现金流量为考虑筹资和投资现金流量,在综合考虑企业运营状况时不够全面; (3) 经营现金流量指标不具有前瞻性。

2. 自由现金流量作为财务指标的优势

自由现金流量在美国和欧洲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大量的投资银行、财务咨询、信用评级等机构十分关注自由现金流量,而且美国上市公司年报中常常披露自由现金流量。自由现金流量作为财务指标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自由现金流量这一指标是基于收付实现制的产物,其不受会计准则和盈余操纵的影响,是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指标。从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过程可以看出,实体自由现金流量是由经营现金净流量扣除必要的资本性支出后得出的;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是由实体自由现金流量扣除税后利息支出和债务的净减少而得出。这些数据都是企业发生的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因此相对客观。

(2)自由现金流量指标综合考虑了企业的经营、投资和筹资。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是企业为了维持持续经营而进行必须的固定资产与营运资产投资后可用于向所有者分派的现金。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是实体自由现金流量扣除税后利息支出和债务净减少之后归属与企业股东的现金剩余。企业自由现金流量考虑了资本支出,股权自由现金流量考虑了利息的支付和债务的净增加。因此,自由现金流量指标综合考虑了企业的经营、投资和筹资。

(3)自由现金流量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能够更合理地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是基于企业未来价值的评价。经营现金流量的确也具有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功能,但是经营现金流量只考虑了过去的现金能力,而自由现金流量中包含着应该扣除持续经营条件下必要的现金安排部分,不仅考核企业过去的获现能力,还同时把未来的创现能力纳入考核之中。

(4)通过控制自由现金流量可以降低代理成本。自由现金流量假说认为,当成长性不佳的公司面临大量超额现金的时候,会产生由现金资源引发的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代理成本问题,负债是监督管理者、提高组织效率的有效机制。负债的管理会影响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所以控制自由现金流量可以降低低成长性企业的代理成本,增加企业价值。

四、结论

综上所述,自由现金流量不受会计方法的影响,受到操纵的可能性较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指标在衡量上市公司业绩上的不足,进而能够有效刻画上市公司基于价值创造能力的长期发展潜力。

摘要:在讨论自由现金流量这一概念的基础上, 进行了自由现金流量概念的层次划分。最后从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和自由现金流量的根源出发, 讨论了自由现金流量作为财务指标的综合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自由现金流量,财务指标,综合性

参考文献

[1]Jensen.M.C: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 Corporate Finance, and Takeover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6, 76:323~339

[2] (美) 汤姆·科普兰蒂姆·科勒等著郝绍伦谢关平译:价值评估—公司价值的衡量与管理 (第3版) .2002, 7第1版

[3]符蓉、黄继东、干胜道:“自由现金流量”概念及计算方法分析.会计之友, 2007

[4]刘召敏: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的企业价值分析[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

[5]王化成:财务管理研究.第一版.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 1

超越性探讨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电切组和传统组,均经超声或膀胱镜确诊;从患者年龄、病程、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和并发症(心脑肺、高血压、糖尿病)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P>0.05,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手术方法

两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①电切术:患者取截石位,用5%的葡萄糖水作为冲洗液,插入30°观察镜,26Fr镜鞘,查看前列腺和精阜情况;使用220W功率的电切和电凝,在截石位5~7点处用电切环切除一条标志沟,切断并电凝前列腺动脉,再以滚轴状切除前列腺右侧叶、左侧叶及尖部,以环形纤维为标志,直至前列腺包膜为止,再修整切割面至平整和光滑;仔细电凝止血,冲洗出前列腺组织,留置22Fr三腔气囊导尿管,气囊内注水约30ml牵引固定于下肢,以生理盐水持续冲洗。②传统手术:下腹部耻骨上正中切口进人膀胱,牵开暴露膀胱三角区并探查前列腺,在尿道内口用电刀切开前列腺包膜,紧贴增生的腺体包膜用手指钝性分离并予摘除,粘连处可锐性切除;用热盐水纱布填塞前列腺窝压迫止血,在5、7点处“8”字型缝合前列腺血管,从尿道外口插入22Fr双腔气囊导尿管注水压迫前列腺窝压迫止血,持续冲洗;膀胱前间隙防治雪茄引流。

注:P>0.05

1.3 疗效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剂使用、术后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等计量数据;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最大尿流率、有无阳痿和排尿畅通等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等情况。

1.4 统计处理

所有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P<0.05时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均治愈出院,无再次手术病例。电切组在术后最大尿流率、生活质量优良和并发症发病率与传统组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剂使用、术后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明显优于传统组(P<0.01)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注:P>0.05

注:P<001

3讨论

3.1疾病特点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病,50岁以上的男性约有一半会出现临床症状。主要是尿道周围和黏膜下的腺体增生,在膀胱颈至精阜一段后尿道的腺体间质中,增生的腺体使膀胱颈发生渐进性梗阻,使残余尿逐渐增多甚至引起尿液逆流致上尿路积水;主要表现为夜尿次增多、尿频尿急尿痛、尿失禁、血尿、进行性排尿困难、尿储留,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可导致尿路结石、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1]。非手术介入疗法有微波热疗、射频热疗、激光治疗、尿道支架、前列腺扩裂、冷冻疗法等,但远期疗效不够理想;对于残余尿超过60ml、发生尿储留或感染、合并有膀胱结石、最大尿流率<10ml时,外科手术仍是最重要的有效的方法。

3.2 传统手术

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是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传统术式,疗效比较肯定,在直视下进行操作,增生的腺体摘除比较完整;手术较简单,容易掌握,术后很少有尿失禁,合并有膀胱内其他病变时选择此方法较为恰当,但其需要切开膀胱,创伤较大,术中和术后出血较多,手术时间较长,术后易致膀胱颈痉挛、疼痛较剧烈多数患者需要使用镇痛剂,尿管留置的时间较长,住院时间亦较长等,对患者全身情况的要求也较高,已逐渐被创伤较小的电切术所取代。

3.3 电切手术

随着医学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腔镜技术得到高速发展,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因其手术范围小、创伤小、手术速度快、对全身影响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手术适应证宽等优点,已经逐渐成为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金标准[2]。术中边切边凝,在切割面形成1~3mm的凝固层,止血效果较好,术中和术后出血量一般较少。但其对手术者的技术要求很高,不仅要求熟练掌握解剖知识,更要有娴熟的腔镜操作经验,否则有术中大出血而中转为开腹手术、包膜穿孔致尿瘘、性功能障碍、尿失禁并发症的等可能,但其发生率较低[3]。

3.4 优势比较

从本组资料分析来看,电切术在术后生活质量、最大尿流率恢复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与传统的手工摘除术相差无几;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颈痉挛需要使用镇痛剂、术后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接近于微创手术,易于患者接受。有报道称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使前列腺手术的死亡率从20世纪60年代的2.5%下降到0.2%,受到医生和患者的欢迎。

综上所述,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只要掌握适应证、精心操作,具有手术速度较快、范围较小、治愈率高、安全有效、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一致欢迎。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传统的手工摘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优越性。方法:对近3年来我院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传统的手工摘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各146例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结果:两组资料术前条件具有可比性(P>0.05),电切组在术后生活质量和最大尿流率与传统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术后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等明显优于传统组(P<0.01)。结论: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具有治愈率高、安全有效、损伤较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电切术,传统手术,优越性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73-677

[2]吴阶平.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224-1225

超越性探讨 篇10

关键词: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优越性

随着老龄社会的来临, 因骨质疏松造成的脆性骨折越来越成为威胁老年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不和谐因素, 其中以胸腰椎的压缩性骨折为首要。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 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 , 以其创伤小、疼痛缓解明显、能迅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优势而被广大医生、患者接受[1]。但在经单侧椎弓根还是经双侧椎弓根途径穿刺注入骨水泥哪种方法更具优越性问题上, 目前仍无统一标准。本文选取2012年3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53例 (62椎体) 患者, 分别经单侧和双侧椎弓根途径行PVP, 随访1年后, 均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53例 (62椎体)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 其中男25例, 女28例;年龄60~83岁, 平均 (70±0.27) 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 (翻身、起床、弯腰时加重) 、肋间痛, 不能久站、久坐等, 致伤原因为轻度外伤、体力劳动、扭闪伤等。骨折部位为T62椎, T82椎, T105椎, T117椎, T1215椎, L117椎, L26椎, L34椎, L43椎, L51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单侧组28例和双侧组25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 C型臂X线机透视下确定病椎并标记。以病锥为中心, 常规消毒, 铺无菌单, 0.5%的利多卡因逐层浸润麻醉至椎板。

1.2.1 单侧组

进针点位于椎弓根外上象限外侧缘处, 穿刺针与矢状面成10°~15°角 (在安全范围内, 角度越大越好) , 与压缩椎体的终板平行插入, 穿刺过程中利用侧位透视确保穿刺针位于椎弓根内。当穿刺针在正位透视上达到或越过椎体中线、侧位达椎体前1/3处时停止穿刺, 建立骨水泥填充通道。

1.2.2 双侧组

进针点的选取与进针角度同单侧组, 但不追求进针点极度片外, 也不追求进针角度越大越好。将骨水泥调和至合适黏稠度, 透视下缓慢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

单侧组注入骨水泥时, 骨水泥要较双侧组稀薄, 这样有利于骨水泥的弥散。同时注意针管内的压力, 不要用力过猛, 缓慢匀速注入, 防止因压力过大发生骨水泥渗漏, 当注入一定量后, 将通道导管退出少许, 再次进行骨水泥填充, 这样可保证骨水泥填充均匀, 弥散良好。如果发生骨水泥渗漏, 立即停止注射。每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为3~7 m L。在骨水泥完全凝固前, 透视下将注射针管与通道一并缓慢拔出, 防止骨水泥块进入椎弓根或带入软组织内。无菌敷料覆盖针孔。术后心电监护, 观察生命体征, 卧床1 d后下床行走。术后3 d常规行X线片检查, 见图1~2。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53例 (62椎体) 骨质疏松患者中, 有5个椎体发生不同程度骨水泥渗漏, 3例在术中发生呕吐现象, 术后给予对症治疗后均得到恢复。2例术后1~3个月发生临近椎体骨折。全部患者均未发生神经损伤及肺栓塞并发症。两组的VAS改善率、椎骨高度恢复及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单侧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双侧组, 术中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用量均明显少于双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与双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骨质疏松 (osteoporosis, OP) 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 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 该病呈逐年增高趋势, 但其所造成的骨折、骨痛常常成为困扰老年患者的根本因素。PVP自2002年以来开始应用于国内临床, 作为一种新兴的脊柱微创技术, 因其能迅速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所致的疼痛, 逐步得到推广与应用[2]。其止痛机制与以下因素有关: (1) 骨水泥短时间的固化, 使骨质疏松椎体内微骨折得到固定, 增加了椎体的稳定性, 部分承担了椎体的负重, 从而使椎体生物力学性能得到恢复; (2) 骨水泥聚合反应, 其产生的热能峰值温度在52~93℃, 它所散发的高热量及其毒性作用破坏了椎体内的炎性致痛因子, 改变了椎体内的微环境, 阻断了疼痛介质的产生, 从而达到止痛效果[3]; (3) 由于部分椎体恢复高度, 脊髓、神经根可得到部分解压, 从而减轻局部疼痛[4,5]。

本科由于该技术开展比较早, 且完成手术例数较多, 故对该技术运用较为娴熟, 并且通过深入研究, 逐渐总结出以下几点: (1) 骨质疏松程度较重, 患者年龄较大, 身体耐受性较差, 适合单侧椎弓根行PVP, 这样可减少手术时间以及X线曝光次数; (2) 在行单侧椎弓根PVP时, 骨水泥的调制要较双侧为稀薄, 这样有利于骨水泥的弥散, 能够更好地填充到骨质内; (3) 单侧椎弓根其进针角度 (针与矢状面夹角) 要较双侧大, 要求其针尖必须过椎体中线, 这样有利于骨水泥位于椎体中央; (4) 因单侧PVP骨水泥较稀薄, 故注入时要缓慢, 不要用力过猛, 防止压力过大造成骨水泥渗漏; (5) 骨水泥注入完毕后, 不要立即拔出工作通道, 可适当旋转套管, 将其保留在椎弓根内片刻直至骨水泥完全固化, 可有效避免骨水泥沿椎弓根穿刺针道向后方渗漏; (6) 因外伤造成的骨折, 椎体形变较重, 终板破裂, 行双侧PVP为佳, 同时为防止骨水泥渗漏, 骨水泥可调得适度黏稠。Tohmeh等[6]认为经单侧椎弓根注入也可经过椎体中线达到对侧, 不会引起非注射侧的塌陷和脊柱侧弯, 并减少手术时间、费用、骨水泥渗漏和患者的痛苦。Liebschner等[7]通过有限元模型进行的生物力学研究显示, 单侧骨水泥灌注可使椎体产生与双侧灌注相当的抗压强度, 但会造成单侧承重而导致脊柱不稳定, 在轴向压缩应力下脊柱有向未灌注侧弯曲的倾向 (可能与骨水泥不对称分布有关) , 但临床尚未发现承重不均所致对侧骨折发生。张亮等[8]研究表明, 两种PVP术式均能显著提高椎体最大抗压强度, 且恢复椎体极限刚度的效果无显著差异。在止痛方面, 李山珠等[9]认为, 手法复位加单侧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新鲜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微创手术, 能够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引起的疼痛, 维持椎体稳定性, 恢复部分椎体的高度。而俞志兴等[10]认为, 单、双侧进针均能有效缓解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椎体疼痛。在工作中笔者发现, 骨水泥的稀薄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手术的成败。骨水泥过稀, 在灌注入过程中容易从骨折线处渗出到椎体前缘或椎间隙;骨水泥过稠, 在灌注过程中压力较大且很快凝结成硬结, 不但不利于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弥散, 而且在局部形成团状物, 不利于骨折的稳定。在骨水泥的用量方面, 应根据患者术中的的反应以及常规用量, 过度追求椎体充填将导致骨水泥溢出, 所引起的并发症也增多, 最终将影响治疗效果[11]。陈柏龄等[12]研究结果显示, 骨水泥在椎体内左右对称分布有利于椎体的侧方强度和刚度的恢复。

超越性探讨 篇11

关键词:宗教信仰;救赎;同一性

中图分类号:B9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6-0087-02

宗教的根本问题是对神圣者的信仰,无论何种形式的宗教,这都是其核心与基础,是宗教赖以生存、借以发展的根源。因此,当讨论宗教信仰的超越性时,我们必须首先从宗教信仰入手。不管是制度性宗教,还是精神性宗教,在探讨其历史发展时我们会发现,从生存论维度出发的宗教信仰,才是我们开启宗教大门的关键钥匙。

一、宗教信仰的生存论维度

信仰是所有宗教的首要问题。无论是世界宗教,还是民族—国家宗教甚至是氏族—部落宗教,离开了信仰,也就无从谈起了。如果我们要对宗教产生的根源作出分析,要对宗教宗教信仰及其超越性的原因作出说明,那我们必须在生存论维度下理解宗教信仰的起源。因为离开了人的生存需要,宗教的基础显然是不能得到说明的。

首先,从自然宗教的角度出发,作为宗教的原始形式,它是以自然事物和自然力为崇拜的宗教。在人类社会初期,由于生产力水平底下以及人们的认识思维能力较弱,崇拜内容以祖先崇拜为主。从人类初期宗教信仰的内容来看,宗教的原初形式并不是一神教,而是以自然崇拜为基本内容的自然宗教。因为人们把支配他们生活的自然力量超自然化,从而形成崇拜的内容。宗教的产生与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有着密切关系,原始人赖以生活的是自然,对他们的生活有直接威胁的也是自然。费尔巴哈在考察宗教特别是“自然宗教”或者“自然崇拜”的成因时,一方面把“人的依赖感”宣布为“基础”;另一方面又把“自然”宣布为宗教的“最初基本对象”。然而,“自然”之所以构成宗教的“原初对象”,其根本原因正在于人的生存及其活动对于“自然”的多方面“依赖”。

按照马克思以及费尔巴哈的观点,宗教本质上是一种“自我异化”[1]。而人为何要把自己“异化”出去,离开了生存论维度,显然也是无法解释的。因为宗教追求的基本目的是人的福乐或者至福,不管是在原始社会,还是现代文明社会,人们之所以要把自己“异化”出去,构想出各种形式的保护神,非常明显,可以说是从人的这样一种生存论需要产生出来的。不只是原始宗教或者自然宗教,基本上所有高级形态的宗教,他们的创建都离不开人们的生存体验。如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虽然其祖先是部落贵族,但因早年父母双亡,家道衰落,人生经历相当坎坷。后来他在希拉山洞中的宗教体验显然是在他长期人生体验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而且,人生问题和道德问题也一直是他后来宣教活动的基本内容。又如佛教的产生,也与释迦牟尼的个人生平息息相关。虽然关于释迦牟尼出家的动机,佛教中的传说不尽相同,但都和深深地立足于他的人生体验。阶级关系的变化和战争的残酷,加之亡国灭族的惨祸,是释迦牟尼产生消极厌世思想的主要原因。

不仅宗教的创建离不开人们的生存体验,同样个人的宗教皈依也离不开个人的生存体验。个人的生存体验是首要考虑的动因,比如“边缘情境”的经历,也是个体宗教皈依的动因。西方很多著名的哲学家都是虔诚的基督教信徒,如我们熟知的宗教改革的先导马丁·路德,他的个人皈依固然有很多原因,但直接动因是因为在他青年时期,遭遇了从天而降的闪电,这面直面死亡使他感到深刻的震撼。所以,宗教及其信仰的生存论维度不仅构成了宗教的起始点,也构成了宗教的硬核。因为构成宗教信仰的本质的,就是关于救赎问题。在东方宗教中,在强调人类救赎方面,印度教和佛教并不输于基督教,因为它的中心对象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对人的生存论转变。

二、救赎问题是信仰具有超越性的根本所在

宗教及其信仰的生存论维度是宗教历史发展的起点,这同时也构成了宗教的硬核。因为构成宗教信仰的实质性内容,就是关于救赎的问题。这些信仰都具有共同的特性,即人对于超越性的对象的崇拜,以及通过崇拜活动和崇拜仪式去追求人的精神解脱,其目的在于寻求摆脱物质现实世界对人类的各种限制。希克曾经提出,所谓救赎,无非是“人类生存”从“个人中心”向“实体中心”的“转变”和神人之间的“同一”[2]。而这种思想也构成了所有宗教教义和宗教思想的主题。

救赎论在西方传统宗教理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罪”的意识在基督教的理论传统中表现的尤为明显,自基督教出现以来,就认为人生来就有原罪。在这里“罪”的原始含义,是没有遵守上帝的旨意,而基督其所意指的是一种拯救或救赎力量。《古兰经》中虽然没有“拯救”这样的词语,但是救赎也构成了它的基本思想。它所要求同一是一种人类意志与真主意志相符合的共同的生活模式,即同最高实存和平相处,相信最高实存的怜悯与仁慈,并为了天堂的喜乐而渴望超越此世。

在东方宗教中,人生救赎的方式虽然有别于西方,但人生救赎作为硬核的准则并无二致。印度教显然是一个注重“救赎”的宗教,不管是哪个流派,印度人都认为自己被轮回限制,注定要在时问生活中充当不自由的角色。因此,最大的期望莫过于解脱和救赎,印度教主张“利”“欲”“法”“解脱”这种相互联系而又封闭循环的人生观念。再如印度教中宣扬最核心的思想“梵我同一”,这个命题显示给我们的正是个体向实体中心的转变,梵是印度教中超自然力量的最高层次,被称“终极实在”或“宇宙灵魂”。再如我国本土宗教道教,其救赎的色彩也可见一斑。在老子的思想中,形而上的道是世界万物的总根源,是世界的本体,而形而下的术,是通往道的修炼之路。其中针对一般老百姓而言的混世之术、伦理教化之术,亦是个人实现自我救赎的基础。

宗教的救赎理论不只限于西方宗教,还在东方宗教中体现。救赎的普遍性既反映了宗教多元化的社会历史事实,承认其他信仰也具有一样的救赎功能,虽然西方宗教与东方宗教在具体的解脱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别,但也只是一种现象层面的东西,是出于同一种内涵里的不同表现形式。

三、从生存论维度理解救赎问题

从宗教发生学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宗教起源的根本动力是出于人类的生存需要。“人类社会从开始就确立了一种具有人类心灵共性的生活方式,即宗教信仰,其特征乃是崇拜超越性的神圣客体及相信此客体最终将救赎现实生活中的人类。”[3]人类崇拜超越性的对象是为了获得自己的精神依靠及精神救赎,因此必须站在人类生存论需要的立场上,去剖析时代背景下的生存论恐惧,从而获得可靠的生存论意义。

人类之所以要强调信仰的超越性,是为了在物质世界中完成生存需要,并依赖这种超越性进行个体的救赎与解脱。人类所进行的各种宗教仪式与祭祀活动,乃是为了把自己的理想的一面充分地展现出来,即把自己的“神性”充分展现出来。即上文提到马克思以及费尔巴哈的观点,宗教本质上是一种“自我异化”。而人所追求的精神救赎,离开了生存论维度也是无法解释的。从宗教的语源学角度所解释的仅仅是宗教的普遍本质,而宗教的特殊本质则在于“宗教信仰的内在性以及神人之间的同一性”,因为正如费尔巴哈所指出的那样,“神学之秘密是人本学”[4]。因此,为了宗教特殊本质的进一步揭示,我们应从生存论的维度出发,即首先从宗教发生学的角度出发,证明所有的精神宗教和制度宗教都是从人们的生存体验中迸发出来的。这样一来,我们就把信仰对象的超越性与内在性、神学与人学之间的辩证关系变成解读宗教特殊本质的关键。在原始宗教或自然宗教中,宗教的起源在于无限观念,这种观念是原始人类在对有限自然现象感知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这与“自然宗教”的特征相一致,因为“自然宗教”的根本特征也在于人们直接感知到的“自然物”与“神灵”的统一。人和自然的二重化关系,更加说明原始人类的这种同化自然、超越自然、支配自然的欲求才是原始宗教得以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继而在创建性宗教中,人们更注重精神需要,去完成救赎与解脱。同样从个人角度出发更加显而易见,救赎于本体是一种人性的生发。

在生存论维度下探讨信仰的超越性,正是从生存需要出发,去发现在演变意识过程中“神本”向“人本”的转变。宗教信仰的内在性恰恰说明了宗教意识是一种内在意识,而信仰的最终目的即禀赋神性。而这种“人自己本身复归”,才真正洞达了信仰的超越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55.

〔2〕希克.宗教之解释.43.

〔3〕单纯.论实体论的宗教救赎思想——对希克多元论宗教哲学的思考[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7.

〔4〕费尔巴哈.基督教本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5.

超越性探讨 篇12

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下静脉丛血管壁薄,不适宜经受刺激,而此类患者灌肠中若应用较粗的肛管,则极易引起已经曲张的直肠下静脉丛血管破裂出血,不易控制[8]。因此,使用传统肛管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尤其以多次灌肠更为明显。为了加强肝硬化患者反复灌肠的安全性,临床上多采用一次性吸痰管代替普通的肛管进行灌肠,可以有效地解决普通肛管的弊端,同时保证灌肠法治疗的顺利进行。

1 一次性吸痰管灌肠的方法

1.1 一次性注射器连接灌肠法

1.1.1 材料与方法

取1根一次性吸痰管及1个一次性60 m L或50 m L注射器,取掉注射器针头,将乳头处与吸痰管的末端接头处衔接,以注射器代替灌肠筒,吸痰管代替肛管,方法与传统灌肠法相同,插管深度为10~15 cm,适合药量较少的保留灌肠[9,10,11]。

1.1.2 优点

(1)由于一次性吸痰管的管身柔软、细长,对肛门和直肠的刺激性小,可以插入较深处的宽大乙状结肠,避免了灌肠液对直肠肠壁的刺激引起排便反射,且可以在宽大的乙状结肠处延长药液保留时间,间接地增强了药效[11,12,13]。(2)吸痰管和注射器均为无菌且一次性使用,可最大限度避免交叉感染,并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且操作简便,经济实用[11]。(3)临床上亦有使用一次性烟斗型接头吸痰管,将一次性吸痰管的烟斗状接头侧孔与注射器的乳头处想连接,此种方法衔接紧密,不易造成灌肠液的外漏[12]。

1.2 一次性输液器连接灌肠法

1.2.1 材料与方法

取1个一次性输液器与加入药物的无菌盐水(100 m L,一般不超过200 m L)连接,灌肠液的温度应调节在39~41℃,然后将输液器与一次性吸痰管衔接好,与普通灌肠法一样用润滑剂(如凡士林)润滑吸痰管,经肛门插入直肠15~20 cm,最后打开输液器并调节流量大小(一般为100滴/min),可保留40~60 min[14,15]。

1.2.2 优点

传统肛管较粗,患者在治疗中有恐惧感,且疼痛不适,而一次性吸痰管管径较细,患者恐惧感较轻,易插入,且插入较深,使药液不易外溢,对肠道刺激小,减轻了患者痛苦,患者易于接受,且输液器流速较慢,使患者不易产生便意,易于保留,便于吸收,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一次性吸痰管具有更换方便、价格便宜、操作简单的优点[15,16]。

1.3 连接引流袋灌肠法

1.3.1 材料与方法

取1支50 m L或60 m L的一次性注射器(除去针头和活塞),将1个一次性引流袋剪掉接头处与注射器乳头处相连接,配好灌肠液并通过注射器灌入一次性引流袋中,完成后再将一次性引流袋连接一次性吸痰管。嘱患者取左侧卧位,抬高臀部15~20 cm,用润滑剂润滑一次性吸痰管并经肛门插入25~30 cm,然后适当的缓慢用力挤压一次性引流袋,待药液全部注入后缓慢拔管[17]。

1.3.2 优点

一次性吸痰管细、软,刺激性小,且插入较深,可以有效地减小对肠壁的机械刺激和损伤,并减少灌肠药液对直肠壁的直接刺激;同时管侧壁有两个开口,使灌肠管道不易被肠道内的粪块堵塞,且管身细长,插入较深,不易外溢药液,污染被服,增加了患者的舒适感[17]。传统灌肠法护理人员操作繁琐、费时费力,改良后的灌肠法简化了操作步骤,挤压引流袋的过程简单、方便,安全并且省时、省力。此外,此装置衔接紧密,不易外漏,袋内存有一定量的空气可保证药液全部进入肠道而没有残留[17]。

1.4 一次性吸痰管连接吸引器灌肠法

1.4.1 材料与方法

取12号一次性吸痰管1根,无菌剪刀1把,一次性吸引器连接管1根。取一次性吸引器连接管,在1/2处用无菌剪刀剪断,这时将有蓝色接头一端连接灌肠筒,另一端为塑料接口连接一次性吸痰管,此时注射器与吸痰管接头连接在一起,加入灌肠所需溶液排气后给患者进行灌肠[18]。1.4.2优点吸引器连接管与灌肠筒和吸痰管连接紧密,不需要使用玻璃连接管,接口处无渗出,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同时确保了床单元清洁。此法取材方便、容易,制作简单,由于管径小,管质柔软,对肛周、肠壁黏膜损伤小,不易引起出血,保证了患者的安全[18]。

2 一次性吸痰管灌肠法的优越性

2.1 减少了对肠壁的物理损伤

一次性吸痰管的管身柔软细长、软硬适中,因此,吸痰管的前端容易通过肛门,经直肠到达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不易损伤直肠黏膜[19]。

2.2 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利用

由于一次性吸痰管可以进行插管深度为15~25 cm的保留灌肠(一般不超过30 cm),此深度已到达了宽大的乙状结肠,有效地减少了灌肠液对直肠肠壁的刺激,且结肠宽大,距离直肠的压力感受器较远,有利于吸药物的保留和吸收[19,20,21]。有文献报道,灌肠液在肠道内保留2 h达治疗效果,6 h以上效果最佳[22]。

2.3 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

一次性吸痰管的装置简单方便,可以降低患者的恐惧感,且操作过程中减小了对肠壁的物理刺激和药物刺激,增加了疗效,从而减轻了患者对于灌肠和病痛的双重痛苦。与此同时,一次性吸痰管灌肠的装置衔接紧密,不易造成药物的外泄,保持了床单位的整洁,使患者感到舒适[10,14]。

2.4 安全卫生,经济实惠

一次性吸痰管的装置均为一次性使用,可以有效地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此外,一次性吸痰管灌肠法可以节约经济成本,经计算,1根一次性吸痰管和1个50 m L注射器价格是约为6.41元,而1个普通灌肠袋加上肛管的价格约是7.56元,一次性吸痰管灌肠法为患者节约经济成本约为1.14元[21]。

3 小结

显而易见,传统肛管灌肠法存在的很大的弊端,由于传统肛管质地较硬,管身粗大且管壁较厚,插管时容易损伤直肠黏膜,且导致不适甚至疼痛。再者由于传统灌肠法插入肠道长度较短,一般为7~10 cm,使灌肠液不能到达乙状结肠而停留在直肠内,对直肠肠壁进行直接刺激,可以产生强烈的排便反射,十分不利于药物的保留[23]。由于传统肛管灌肠法插管的位置较低,使大量灌肠液聚集在了直肠肛管处,极易导致灌肠液的外流,尤其是对于患有肛门括约肌松弛或者有肛管疾患的患者,更容易在操作过程中边灌边流,同时污染床单位和患者衣服、皮肤,使患者感到痛苦和极度的不舒适[19]。直肠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管,两端狭窄,中间扩大成为壶腹,传统的灌肠法肛管插管较困难,特别对有肛周脓肿、痔疮、肛瘘、脱肛的患者[24]。运用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插管顺利,无疼痛,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使患者舒适、干净、满意[24,25]。

一次性吸痰管有效的解决了传统肛管插入肠道的长度短、易溢出、对肠壁和肠黏膜的机械刺激和药物刺激大,易损伤肠管和静脉、操作繁琐、患者痛苦、护士费时费力的缺点,有效地保证了灌肠法的治疗效果,并且经济实惠,一次性使用,安全方便,避免了交叉感染的发生。

上一篇:英语作业的布置策略下一篇: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