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标题

2024-10-13

公文标题(共9篇)

公文标题 篇1

人们对公文标题结构的认知,至今仍存在许多误区。尽快走出这些误区,对于确保公文标题的总体结构和句法结构的规范、促进公文标题的规范化大有裨益。限于篇幅,且为避免重复,本文在阐述观点时有的未举例说明或对病例未做具体评改(《系列谈之四》将做较系统的剖解)。

误区一:公文有版头可省略发文机关

正确观点:下行文和泛行文一般不可以省略发文机关。下行文和泛行文标题有发文机关,不仅符合公文处理法规的规定,而且比较庄重,更主要的是有利于公文的管理和利用。以《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为例,若不标发文机关,就变成了《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引用时就会造成标题无发文机关的情况;而如果加上发文机关,就要把“国务院”几个字放在标题之外,很显然这不符合规范化要求。

上行文中的请示和平行文中的致函(相对于复函而言),标题可省略发文机关。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该标题除对方批复或函复外,不大可能再有其他公文引用;二是可为对方批复或函复时提供方便。以《国务院关于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03]117号)为例,主送“湖南省人民政府”,正文开头语是:“你省《关于……的请示》(湘政[2001]37号)收悉。现批复如下:”如果将“湖南省人民政府”加在请示标题中,正文开头就要与主送机关重复。

误区二:转发性通知可省略文种

正确观点:转发性通知不可以省略文种,《×××关于转发……的通知的通知》不可以简作《×××关于转发……的通知》。这是因为公文标题绝对不能没有文种,亦即文种任何时候都不宜省略。《×××关于转发……的通知的通知》,“转发……的通知”是事由,最后的“通知”是文种。《X X X关于转发……的通知》,如果将“转发……的通知”视为事由的话,则标题无文种;如果将“通知”视为文种,“转发”后多没有相搭配的宾语,因而存在语病。公文学界主张如此拟制标题的人也不认可标题无文种,而往往将被转文的“通知”视为本标题的文种,但却忽略了事由词语怎样合理搭配。至于《X X X关于转发……的通报》,则更是错误的。

笔者一贯主张,拟制转发性通知标题时,应运用语法修辞技巧避免“通知”文种的重复,而不应以牺牲公文规范化为代价。笔者历来提倡,用“自拟摘要法”和“适当修辞法”来解决这一难题。前者是不拘囿原标题结构而通过高度概括表达原意的方法,后者是发挥结构助词“的”的作用而达到减少“关于”和“的通知”的目的且可体现出转发环节的方法(可参见《系列谈之四》病例剖解)。

误区三:介词“关于”可有可无

正确观点:不可一概而论,狭义法定公文标题一般不可以没有介词“关于”。因为没有介词“关于”,发文机关和事由直接发生联系,不仅会改变标题的结构,而且往往产生歧义。这在事由中的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主体即施事者不是发文机关时,表现得尤为突出。

从广义公文来说,标题事由前(发文机关后)可以不用介词“关于”的情形主要有三种:一是法律法规规章标题,如前文所述;二是省略事由的特殊公文标题,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等;三是批准、转发、印发性通知标题(省略“关于”主要是为避免“关于”重复)。第三种情况的标题,实际上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偏正结构,但实践中从上到下的机关公文多将“关于”省略。这是因为发文机关是批转(或转发、印发)这一动作的施事者,它和事由直接发生联系,也不会产生歧义,基本不影响表达。

误区四:助词“的”可有可无

正确观点:必要的结构助词“的”不可缺少,语气助词“的”不用为好。

(一)狭义法定公文标题文种前一般不可以不用结构助词“的”。这是因为文种前面充当定语的事由大多由词组构成,而根据汉语特点充当定语的词组后面一般应加结构助词“的”,否则不通顺。当文种前面相邻的词是动词时,“的”更不可少,如《×××关于……工作安排通知》,“通知”前须加“的”。个别情形下的特殊公文标题省略事由,自然不用“的”。

(二)事由中充当定语的动词后不可以不用结构助词“的”。如《公众聚集文化经营场所审核公示暂行办法》,动词“聚集”后应加“的”,不然和后面词语组成述宾结构词组则产生歧义。

(三)事由中间短语后最好不用语气助词“的”。事由中间短语后使用语气助词“的”的情形,多表现在司法公文标题中。由于公文标题一般不加标点符号,语气助词“的”和结构助词“的”的混用往往造成层次上的不清晰和表意上的不明确。修改此类型标题,须运用语法修辞技巧,主要是发挥介词“对”的作用而改变原标题结构(参见《系列谈之四》病例剖解)。

误区五:介词“对”可以替代“关于”

正确观点:介词“对”不可以替代“关于”。

(一)用“对”替代“关于”有时会产生歧义性语病。如《××市人民政府对×××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放松教育和管理,造成严重后果予以撤销的决定》,存在“市政府对……放松教育和管理造成严重后果”之歧义。

(二)即使没有歧义性语病也不提倡用“对”替代“关于”。这是因为“对”虽然也是介词,但在发文机关后仅起引进对象的作用,不能像“关于”那样起到关涉作用和提示标题的作用。如《×××对<……的请示>的批复》,在表达上似没有什么毛病,但还是宜将“对”改成“关于”,“关于”后面则应准确概括事由,而不必用“对……的请示”的结构形式。《对劳动部<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几个问题的函>的答复》(法(经)函[1989]53号),则宜修改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答复劳动部所询问的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几个问题的函》,或按惯例修改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几个问题的复函》。

误区六:介词“关于”不可以有两个

正确观点:只要需要,且词语结构合理,就可以有两个介词“关于”。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做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施行前有关工作的通知》(司发通[2005]62号),后一个“关于”是引用文中领起事由的介词,不能去掉;前面的“关于”,联结发文机关和事由“做好……工作”而使它们分别充当文种“通知”的定语,也不可缺少,否则会造成发文机关自己“做好……工作”之歧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办函[2007]22号),拟制得相当规范,两个“关于”无论去掉哪一个都会造成错误语意。

当然,公文标题应尽量避免“关于”连用导致的拗口之弊。主要考虑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如前所述,转文性通知标题在两个“关于”近距离而拗口时,“批转”、“转发”、“印发”前面的“关于”可省略。二是转文性通知标题在被转文不是法规规章时,书名号可去掉,后一个“关于”可省略。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关于审理行政案件适用法律规范问题的座谈会纪要>的通知》(法[2004]96号),可修改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审理行政案件适用法律规范问题座谈会纪要的通知》。三是条件允许时,可将第二个“关于”改成“有关”(后面涉及,此处举例略)。

误区七:“关于”和“对”“在”等介词不可以同时使用

正确观点:可以同时使用,但必须词语搭配得当。事由需要有“对”表示引进对象而组成“对……”这样的介词结构时,“关于”后的“对”不可少。总的来说,公文标题应避免“关于”和“对”的不当使用,但需要连用时又不宜省略其一。有的标题用“关于对……”的结构形式能准确表达,否则很可能造成错误语意。如《关于对反腐败工作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中纪办[1994]178号),“关于”后面的“对”引进的对象是“反腐败工作”,介词结构“对反腐败工作”充当事由动词“进行”的状语,可见它和“关于”组成的介词结构不处于同一层次。“关于”和“对”各有其用,也就不存在连用不当问题。此标题尚缺少发文机关,若改成完整标题则是《中纪委办公厅关于对反腐败工作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如果去掉“关于”而只用介词“对”,标题成为《中纪委办公厅对反腐败工作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则产生了中纪委办公厅自己进行专项检查之歧义。“关于”和“在”同时使用的例子,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其控股企业深入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的通知》(中办发[2002]13号),“在……”表示实行制度的范围,充当述语“实行”的状语成分,和“关于……制度”不在同一层次,两个介词也是各有其用。三个介词都使用的例子,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怀孕妇女在羁押期间自然流产审判时是否可以适用死刑问题的批复》(法释[1998]18号)。此标题语序不当,宜修改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在羁押期间自然流产的怀孕妇女审判时可否适用死刑问题的批复》。其中三个介词均各有其用,处于三个不同层次,第一层次组成的介词结构是“关于……问题”,第二层次组成的介词结构是“对……怀孕妇女”,第三层次组成的介词结构是“在羁押期间”。如此多的介词连用,词语关系明确,并无不当。倘若去掉“对”,反倒不妥,因为“……怀孕妇女”是被审判的对象,不应成为审判行为的主体。

顺便指出,“关于”和“对”连用可以,但和“对于”连用则不可取。介词“对”和“对于”都表示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用法差不多。区别在于“对”所保留的动词性较强,后面所提示的表示对象的词语较具体。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对于未逮捕的罪犯可根据判决书等文书收监执行的批复》,将“关于对于……”改成“关于对……”不仅语意确切,而且避免了文字的重复和拗口,读起来则顺畅得多。

误区八:“关于”和“有关”不可以同时使用

正确观点:公文标题可以“关于”和“有关”同时使用。

(一)“关于……有关问题”和“关于……有关……问题”,是公文标题事由常用的结构形式。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著作权刑事案件中涉及录音录像制品有关问题的批复》(法释[2005]12号),“涉及录音录像制品”是个述宾词组,其前面表示范围的方位词组“办理侵犯著作权刑事案件中”系“涉及”的状语。据此,“办理……制品”和“有关”都是“问题”的定语,而介词结构“关于……问题”则是文种“批复”的定语,完全符合公文标题规范的结构形式。“关于”和“有关”也可谓各有其用。前面举过的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函[2007]22号文件标题,虽然用了两个“关于”和一个“有关”,却没有丝毫不当。

(二)改用“关于……有关……”的句式,可有效解决《关于……<关于……的通知>的通知》标题拗口之弊。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法发[2004]11号),则可修改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有关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问题的文件的通知》。

误区九:事由不可以没有动词

正确观点:也不尽然,由名词充当(或组合)或者由名词性固定词组构成的事由,标题没有动词。

(一)有的法律解释和司法解释事由无动词。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

(二)有的法规规章事由无动词。如《教师资格条例》、《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其中“暂行”一词虽系动词,但它不属于“事由”部分,而是表示文种不可或缺的词语。根据《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规定,“暂行条例”可视作文种。

(三)个别狭义法定公文标题中的“静态型”事由无动词。即使偏正词组中有动词,其词性也已弱化,而词组所体现的词性是名词性的。如《国务院关于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08]44号)、《国务院关于辽河流域防洪规划的批复》(国函[2008]13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车辆购置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2]118号)等。

误区十:事由不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动词

正确观点:公文标题事由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动词。

有人曾撰文指出:“一份公文只能有一个事由,也就只能有一个动词,一旦发现有两个动词就可以很肯定地判断它是错误的。”此论是错谬的。公文标题事由不可能千篇一律,结构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在公文写作实践中,事由有两个甚至多个动词的公文标题是经常出现的。此类标题,体现的是一个事由,并非多事由。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有序用电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08]13号),事由中有两个充当述语的动词,即“加强”和“实施”。从前后两个述宾词组来看,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因而不能认为标题有两个事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刑事案件如何认定“违法所得数额”的批复》(法复[1995]3号),事由中也有两个充当述语的动词,分别是“审理”和“认定”。前一个述宾词组“审理……案件”表示案件范围,等于“在审理……案件中”,相当于“认定”的状语,事由仍然是一个而不是两个。至于非主干(第二层次)的几个动词如“生产”、“销售”和“违法”等更和事由数量无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持台湾地区有关法院支付命令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可人民法院应否受理的批复》(法释[2001]13号),主要动词有四个,即“持”、“申请”、“认可”和“受理”。前三个动词,前面的主语是“当事人”;最后一个动词,前面的主语是“人民法院”。“当事人持……申请认可”,实际上是连动结构的主谓词组,是“人民法院应否受理”的前提和条件,也不存在两个事由问题。如果将原标题变成单一主语的结构形式,则更能说明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持台湾地区有关法院支付命令申请认可应否受理的批复》,事由是“人民法院……应否受理”,“对当事人……申请认可”充当“受理”的状语,整个事由所表述的正是“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申请认可一事应不应当受理”。

误区十一:事由用词和文种重复是公文标题中规范的结构形式

正确观点:标题事由用词和文种重复不仅不是规范的结构形式,而且是公文写作之大忌。

针对实践中和理论研究中的主要错误认识,须明确以下三点:

(一)虽然有些动词名词化后成为文种,进而改变了词性,但其依然保留了原动作、行为的基本涵义,事由用词和文种重复并无必要。以“关于请求……的请示”为例,“请示”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事由中无须再用请求类动词。

(二)当现有动词不是发文机关实施的行为时,也不必用与文种文字、词义重复的动词,而可以通过语法修辞手段消除歧义,达到词法和句法“戒重出”并确切表达之目的。

(三)标题事由用词与文种重复的现象在高规格的公文中也非鲜见,这的确是事实,但并不能说明这种重复符合规范。事实证明,“高规格公文”(指省以上机关公文)绝大多数是比较规范的,但也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正确,存在某些病误在所难免。高规格公文中出现病误不应成为我们效仿的理由。敢于面对高规格公文中的病误而不盲从,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才有利于公文的规范化。

公文标题 篇2

XXXX事项(空一行)

×××

1、×××2:(主送机关)

××××××××××(正文,一般用三号仿宋_GB2312)

一、××××(一级标题,黑体,作为小标题的句尾无标点)

××××××××××(正文,一般用三号仿宋_GB2312)

(一)××××(二级标题,楷体,作为小标题的句尾标点可有可无)

××××××××××(正文,一般用三号仿宋_GB2312 1.××××(三级标题,仿宋,句尾有标点)××××××××××(正文,一般用三号仿宋_GB2312(1)××××(四级标题,仿宋,句尾有标点)××××××××××(正文,一般用三号仿宋_GB2312

二、××××(一级标题,黑体,作为小标题的句尾无标点)

××××××××××(正文,一般用三号仿宋_GB2312)

三、××××(一级标题,黑体,作为小标题的句尾无标点)××××××××××(正文,一般用三号仿宋_GB2312)

(空一行)

附件:1.××××××××××××××××××××××××××××(结尾无标点)

2.××××××××××××××

特此报告/以上事项,请领导批示!

(盖章)

××××××××有限公司

2018年×月×日

附件1(三号黑体字,后面无符号,下空一行是正文)

(空一行)

标题

正文××××××××××××××××××××××××××××××××××××××××××××××××××××××××××××××××××××××××××××××××××××××××××××××××××××××××××××××××××××××××××××××××××××××××××××××××××××××××××××××××××××××××××××××××××××

抄送送:××,××,××。(4号仿宋_GB2312)

公文标题 篇3

一、公文标题难因所在和公文工作者的主要困惑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公文种类,一般应当标明发文机关。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根据这一规定,公文标题事由(即公文主要内容)和文种不可缺少,这一点是十分明确的。而两个“一般”则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这就给公文标题的拟制增加了难度。由于人们对此理解各异、执行不一,难免在理论上莫衷一是,实践中出现混乱。同时,公文内容的复杂性决定了公文标题不可能千篇一律,要准确简要地概括事由更是难上加难。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需要语法、逻辑和修辞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技巧。这种技巧运用得好,语言艺术则可以在公文标题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长期以来,困扰公文工作者的主要难题是:拟制公文标题时常常会遇到发文机关名称和事由文字过多的情况,从而导致标题冗长、累赘和拗口,可又不知如何解决。一位从事公文写作近三十年的基层工作者曾撰文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困惑,他说:“要严格依照‘三要素’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结构形式制作公文标题,也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甚至是无法解决的难题,这些问题和难题呈‘金字塔’状存在于各级机关的公文标题制作之中,突出存在于县(处)、乡(科)级机关的公文标题制作之中。”他还介绍了基层的一些做法,他说:“为解决公文标题字数过多、文字拗口的问题,以及标点符号不够用的难题,一些发文机关尤其是县(处)、乡(科)级发文机关,采取了在公文标题中简写或不写发文机关名称、不写‘关于’、将发文机关名称或简称写入事由、简写或改变事由、不写或简写上级发文机关名称,以及在公文正文中提及发文机关名称或简称、提及上级发文机关名称或简称等办法,真可谓绞尽脑汁费尽心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基层公文工作者,但也常为标题制作难所困扰。他所提及的解决办法,有的是可行的,有的是不可行的(本文在第四个问题中具体说明)。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广大基层公文工作者对解决这些难题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基层机关在制作公文标题方面存在着混乱无序、积非成是的不规范问题。

二、公文标题拟制得简明、规,范的几种方法

文种是公文标题不可或缺的名称标志,事由则是公文标题的核心要素。事由词语的内部结构关系往往是很复杂的,要准确简明地概括事由无疑是拟制公文标题的难点。公文标题拟制得简明、规范的基本方法,当属“事由概括法”,此法可谓是破解难题的重中之重。其中,有的简便易行,有的较难把握。下面,举例说明。

(一)批转、转发、印发多份文件时,不必把每份文件都一一列出,可适当概括或采取主要文件名称后面加“等文件”(等××)形式。之所以可以这样做,是因为转发的多份文件应当属于相关内容的,否则不宜在同一文件中转发。如以前举过的例子——《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执行案件督办工作的规定>等三项执行工作制度的通知》,印发的则是执行工作制度的三个文件。再举两个修改例:

[例1]中共××区委××区人民政府批转××同志在全区第二次外贸工作会议上的总结发言及区委财贸部、区外贸委关于第二次外贸工作会议的情况报告和××同志关于加强我区外贸工作的几点意见的通知

此标题实无必要如此冗长,通过高度概括,文字删去一多半即能做到简明、醒目。可修改为《中共××区委××区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全区第二次外贸工作会议三个文件的通知》。

[例2]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刑事赔偿和非刑事司法赔偿案件立案工作的暂行规定(试行)》《关于刑事赔偿和非刑事司法赔偿案件案由的暂行规定(试行)》《国家赔偿案件文书样式(试行)》的通知

此文印发三个文件,标题共占了七行,不仅“的通知”占一行不规范,而且过于冗长。可高度概括,修改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赔偿案件有关规定和文书样式的通知

(二)批转、转发多部门的联合发文时,不必把每个部门都一一列出,可采取主办部门后面加“等部门”形式。

[例]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90号)

“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除发展改革委外,还有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银监会等部门,在标题中均做了省略处理。

(三)层层转发公文时,不要弄成“×××关于转发×××关于转发×××……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的形式,可采取“自拟摘要法”和“适当修辞法”等方法解决。因前几篇文中做过阐释并已举例剖解,此不赘述。这里,仅用前面那位具有丰富经验的基层公文工作者举的例子说明(标题中间括号内的文字为其表示困惑所加的注释)。他在举例前曾说:“如果逐级转发上级文件,公文标题不仅显得累赘,而且显得十分拗口,并会出现标点符号不够用的难题。”

[例1】×××市××局×××分局关于转发《×××市××局关于转发<×××省××厅关于转发?(笔者不知该用何标点符号,下同)××部关于开展集中整治爆炸物品、枪支弹药、管制刀具专项行动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85个字)。

这是个被转发文为通知文种的“三层次转发”的公文标题。按“自拟摘要法”可修改为:《×××分局关于转发开展集中整治爆炸物品、枪支弹药、管制刀具专项行动有关文件的通知》或《×××分局关于转发有关开展集中整治爆炸物品、枪支弹药、管制刀具专项行动等文件的通知》。按能体现出转发环节的“适当修辞法”,可修改为:《×××分局关于转发××部下发和省厅市局转发的开展集中整治爆炸物品、枪支弹药、管制刀具专项行动有关文件的通知》。(发文机关“×××分局”在本地、本系统不知是否规范,仅为说明问题,姑且这样使用。)

另外,还须强调两点:一是应执行公文处理法规的规定,非法规规章不宜用书名号;二是在无歧义的情况下,可用可不用的其他标点符号最好不用。此类标题,如此修改也就不存在标点符号不够用的难题。顺便指出:“爆炸物品、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并列似欠妥,因弹药也属于爆炸物品。

【例2】×××市××××局×××分局关于转发《×××市××××局关于转发<×××省××××局关于转发?国家××××总局关于开展“端正执法思想,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文明执法,树立良好形象”专项活动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107个字)。

此标题可按前面说过的两种方法,分别修改为《×××分局关于转发开展“端正执法思想,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文明执法,树立良好形象”专项活动有关文件的通知》和《×××分局关于转发××××总局下发和省市局转发的开展“端正执法思想,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文明执法,树立良好形象”专项活动有关文件的通知》。

(四)概括一般类型公文标题事由时,要突出主干,抓住重点,不要主干枝叶一起上,眉毛胡子一把抓。公文标题表意要明确具体,但应不失简洁,不可将正文内容泛泛地罗列在标题之中。举例说明:

[例1】××局关于认真贯彻市……会议精神积极兴办第三产业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成立局属劳动服务公司需办理营业执照的请示

此标题除不简洁外,文种应改成函。可修改《××局关于成立劳动服务公司需办理营业执照的函》。

[例2]关于首长机电设备贸易(香港)有限公司不服柳州市房产局注销抵押登记、吊销(1997)柳房他证字第0410号房屋他项权证并要求发还0410号房屋他项权证上诉一案的请示

这是××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上报给最高人民法院的请示,标题长达七八十个字却未能阐明主旨。最高人民法院在批复正文中只用了一句话:“房地产管理机关可以撤销错误的注销抵押登记行为。”据此,该请示标题完全可以概括为《关于房地产管理机关能否撤销错误的注销抵押登记行为的请示》(具体案情可在正文中说)。

至于公文标题中的发文机关名称,要做到简明必须使用规范化简称。比如“××区人民政府”,在区内行文则不必非写成“×××省×××市××区人民政府”不可。举个实际例子说明。

[例]关于印发《中共××××市道路桥梁管理处总支委员会关于一九××年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

此标题除发文机关名称冗长外,结构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应删掉书名号和被印发文中的“意见”,并做适当的结构调整。可修改为《××××市道桥处党总支关于印发19××年工作安排的通知》(“道桥处”已约定俗成,可视作规范化简称;“党总支”在套红文头中使用不妥,但在标题中使用尚可)。

公文标题中的发文机关名称的省略,当以有利于行文和日后开发利用为原则。总的来讲,上行文中的请示和平行文中的致函,发文机关名称可以省略;下行文和泛行文,一般不省略。对此,公文处理法规虽没有明确规定,但却已约定俗成。(系列谈前文已阐释,此处略。)

三、拟制公文标题不宜效仿的几种情况

(一)不宜效仿党和国家早期形成的不规范的公文标题。详见《公文标题结构沿革思考——公文标题结构规范系列谈之三》,此处略。

(二)不宜效仿上级机关存在瑕疵或值得商榷的公文标题。任何机关也不敢保证制作的公文标题100%正确,中央和国务院的公文标题在不同时期也会存在个别的瑕疵。(系列谈前文中曾举过一些例子,此处略。)

(三)不宜效仿军队机关有别于地方的独特的公文标题。《中国人民解放军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标题应当准确概括公文内容,根据需要标明发文机关名称和公文种类。”此规定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制作公文标题也就有着较多的灵活性。这意味着,不仅发文机关名称可以省略,而且文种也可以省略。实践中,军队机关也正是这样做的,许多公文标题只有事由。如《江×等同志任职》《切实加强新闻报道工作》《复(修建团部营区围墙和道路>》《表彰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党员》等等。再举一个军队机关对外行文的例子:

[例]关于新建综合办公楼悬挂国徽事

这是中央军委外事办2007年给国务院办公厅的行文。按我们常说的公文标题规范化要求,修改成《中央军委外事办关于新建综合办公楼悬挂国徽事宜的函》,结构才算完整。由于此文为致函而非复函,发文机关省略也可,但省略文种则不妥。

《中国人民解放军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的规定科学性如何、将来能否修订以及军队机关实践中的做法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应否改进等,本文不作探讨。但应强调,地方机关接受这种影响则是错误的,所形成的公文标题肯定是不规范的。如系列谈之四中所举的例子《李××任职》《李××免职》。

四、公文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和应尽的职责

公文标题要素省略不当,有历史因素和现实客观因素。历史因素,系列谈前文已详尽分析。现实客观因素,有上行下效和不同机关交叉性影响等因素。从主观因素考虑,则和撰文者未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公文处理法规知识密切相关。公文标题事由概括不当,和撰文者语言文字功底不深厚不无关系。而要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绝非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公文工作者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使自身素质适应工作需要。全面、系统地掌握公文处理法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练就扎实、过硬的语言文字功夫,做到驾轻就熟,才能在拟制高难度公文标题时游刃有余。

就公文写作层面来说,公文工作者的根本职责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宣传、贯彻、执行现行公文处理法规;二是为公文处理法规的完善做出自己应尽的努力。公文标题拟制上的难题破解之难,也暴露了公文处理法规尚存在急需完善之处。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公文处理法规也需要适时修订。

前面提到的那位基层公文工作者,面对“公文标题字数过多、文字拗口的问题以及标点符号不够用的难题”等困惑,提出了发文机关尤其是级别较低的发文机关使用“自由裁量权”制作公文标题的主张。“自由裁量权”这一法律术语用于此是否确切姑且不论,仅就其具体主张来看,有三种情况:一是不完全可行或不可行的,如“不写‘关于’”和“将发文机关名称写入事由”;二是可行的,如“不写上级发文机关名称,或只写最高一级发文机关名称”(这是指事由中的发文机关名称),但要具体标题具体分析,归根结底要看事由概括得如何;三是有一定道理尚待探讨的,如“不写发文机关名称”,此问题有待于公文处理法规修订时做出具体规定,或者由国家主管部门加以明确。

公文标题的拟制技巧 篇4

或者说公文标题拟制的重要意义,亦即标题存在的价值。好的标题就好比是文章的点睛之笔,读者一看,就能知其要领,受到深刻的启发、激励、教育和感染,引起强烈的兴趣,其重要性不可忽视。具体来说,标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性:

(一)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凸显主旨、彰显层次。标题,标即标识,题即题记,标题即标明文章或作品内容的简短语句。顾名思义,标题是公文的一个重要格式要素,是一篇公文的眉目,具有揭示行文主旨、统揽全篇、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所谓“题好一半文”,一篇文章有了标题,就好比一件衣服有了领子,提起这个领子,衣服就立起来了,不至于邹邹巴巴、乱作一团。好的标题,就好比是撮要句,能够增强公文主旨的显明性,使其突出醒目;能够增强公文的层次性,使其条理清楚;能够增强公文的易读性,使其易于阅读。

(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易记易传、令人信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种印象或者叫美感。曾看到一篇名为《公文标题写作的美学要求》的文章,提到标题要具有四种美,即结构的严谨之美、语言的简约之美、表述的精准之美、外观的形式之美。按我理解,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美感:

一是形式上的美感。即通过对称的、工整的文字排列,或者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让标题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记易诵。有句话叫“标题要让读者口口相传”,口口相传是标题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是内容上的美感。好的标题都是以高度概括、精炼的语言提出新颖、深刻的观点,展现出强烈的哲理性,能够让人信服、折服。一个好的标题,就是一个新颖、深刻、高明的观点。好的标题能够增强公文的鼓动性、吸引力、感染力,能够增强公文涉及事项的信服力,便于在干部群众中流传、贯彻,进而达到公文以文辅政的目的。

另外,补充一句,要追求标题内容上的美感,关键是要善于找观点,要注意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上找观点,从自己感受最深的问题上找观点,在不同意见的争论中找观点,在他人没有研究过或没有深入研究过的问题中找观点,勤于到基层一线调查找观点,肯于向领导、同事、同行求教找观点。观点到位,则标题的意蕴到位。

(三)具备实用价值,利于查询、便于归档。标题是公文的名字,在日常查询、起草公文和讲话时引用起来非常方便,一提标题人们就会自然想到是哪份公文,而且也便于事后立卷、归档。

总之,公文标题最能体现行文主旨和行文关系,最能体现语法、修辞和逻辑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技巧,是衡量一篇公文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

二、拟制标题的基本原则

拟制标题一般来说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完整囊括性。即对段落内容的完整囊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总标题要管住全篇,大标题要管住小标题,小标题要管住内容”,切忌“文不对题”。

(二)相对工整性。即标题在外在形式上要保持相对工整,一方面,句式表达上要相同相近;另一方面,文字篇幅要大致相当。

(三)简练凝练。即标题一定要高度概括和凝练,用最省俭的文字涵盖丰富的内容,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而不能写得过于冗长杂乱,不能有重复啰嗦的地方。标题涵盖的信息量要大,但表达上又一定要简练简洁,这是标题拟制的难点之一。

(四)表意精准。这是拟制标题的最重要原则,即标题所体现的内容必须准确、明确、完整、集中,不含糊、无歧义。我们在具体标题拟制过程中,要重点把握两对辩证关系:1、坚持标题的形式与内容相统一,更加突出内容准确完整,做到形式服从内容,切忌为形式而形式,切忌词不达意。2、坚持语言简练与表意精准相协调,更加突出表意精准,语言简繁与否必须服从于表意精准的需要,切忌为求语言简练而使表意模糊、片面,切忌简而不明。总之一点,要在表意精准的前提下,遵循相对工整性、简练凝练的原则。

(五)层次清晰。即拟制标题必须讲究逻辑性,总标题与大标题之间、大标题与小标题之间、小标题与小标题之间的各个层次,都要符合一定的逻辑关系,做到层次清晰。一般来说,公文总标题与大标题之间具有领属关系,而各个小标题相互之间要么是并列关系、要么是递进关系、要么是总分总关系等等。总之一条,不能彼此包容或者相互交叉,不能出现逻辑混乱、层次不清、标题“串腿打架”等问题。另外,对各个小标题的设置,还要照应全文主旨,分清性质、轻重、主次,仔细考虑其排列次序,做到条理清楚、合乎逻辑。

如何解决标题层次不清的问题,可运用“三大规则”:

1、运用“互不相容”规则,解决“串腿打架”问题。所谓“互不相容”,就是同一层次的标题必须互相排斥、各自独立,而不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违背了这一规则,就会造成互相交叉、“串腿打架”。

比如:某开发区的工作总结,第一层次标题是:

一、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

二、征收回迁工作有序推进。

三、城市管理工作不断提升。

四、经济运行态势稳中加快。

五、项目引进工作成果丰硕。

六、各项社会事业平稳发展。

【解读】乍一看倒也对仗工整,没有什么问题。但运用逻辑学划分规则推敲一下,就不难看出问题:四、五两个标题互相交叉。因为写经济运行,必然要写项目引进、招商引资,而写项目引进成果,也不能不写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如果按照这两个标题往下写,在内容上就很难分得清、掰得开,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应该删掉第五个标题,将相关内容放到第四个标题下面来写。

2、运用“母子包含”规则,解决“辈份不清”问题。所谓“母子包含”,就是大层次标题(上一级)为母项,小层次标题(下一级)为子项,母项的外延应该包含子项,子项的外延不能超出母项。否则,就会大小不分、“辈份不清”,内行话叫“整差辈了”。

比如:某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报告,其中有一个大标题是“着眼于在思想上‘不愿贪’,认真搞好反腐倡廉教育”。里面有三个小标题:弘扬正气,加强正面典型引导;以案说法,有针对性地搞好警示教育;占领阵地,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解读】因为廉政文化建设包括内化于心(精神文化)、外化于行(行为文化)、固化于制(制度文化)、美化于景(环境文化),其外延远大于“反腐倡廉教育”,这就违背了“母子包含”规则,犯了“辈份不清”的毛病。我们不妨将大标题改为“选好载体,使教育入耳入脑入心”。通过“教育”来总揽,从而避免了“差辈”问题。

3、运用“同一标准”规则,解决“饺子馄饨一锅煮”问题。所谓“同一标准”,就是同一层次的标题,必须围绕一个标准来写。否则,就会造成“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知道你煮的是饺子还是馄饨。

比如:机关经常下发的实施方案、安排意见,一般包括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几点要求等若干部分,而生手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任务和要求分不清。以某单位作风纪律整顿实施方案为例,在工作任务部分列出了四个层次标题:

(一)治浮求务实;

(二)治庸提能力;

(三)治散强纪律;

(四)治奢促廉洁;

(五)督查抓落实。

【解读】显然,前四条写的是任务,是围绕“整治什么”这个标准来写的,而第五条写的是要求,是围绕“怎么整治”来写的,这就违反了“同一标准”规则,领导看了之后感到费解,你写的是任务还是要求呢?

(六)讲究文采。即拟制标题还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性,要新颖、灵动,具备一定的文采,体现出一定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如何增强标题的文采,具体可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比如,《中纪委关于加强纪检工作座谈会纪要》一文,其中最后一个小标题“自己干净才能帮助别人洗澡”,采用借喻手法,生动活泼,耐人寻味。又比如,下面一组标题:细化分工,打赢主动仗;推敲方案,明确路线图;注重协调,当好总枢纽;积极创新,展现新气象。用主动仗、路线图、总枢纽、新气象来对应和比喻四个方面的工作,形象贴切、易于理解。

标题中用得最多的还是排比手法,通过排比增加标题的气势、流畅度。比如,“一句一言融入群众;一事一行为了群众;一思一量源于群众”。“既看重点区域又看优势区域;既看产业层次又看投资强度;既看合同项目又看建成项目”。“并列、并举、并重、并抓”。“真心对待百姓、真诚对待班子、真情对待干部、真力干好工作”。又比如下面一组标题:要勇于担当,一抓到底强化执行;要勇于突破,一鼓作气攻坚克难;要敢于尝试,一往无前大胆创新;要敢于超越,一马当先夺旗争星;要强化服务,一以贯之优化环境;要强化团结,一心一意共谋发展。

2、使用该段中具有概括性的“原话”。这在一些综合性的简报以及先进人物事迹材料中较为多见。

3、引用成语、谚语、名言、经典诗词等。比如,谈如何破解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瓶颈,有以下标题:善于珠联璧合;善于小题大做;善于就地取材;善于无中生有;善于点石成金。又比如,一篇宣讲材料《让先进性在求知成才中闪光》的小标题:莫让时光付水流─必须只争朝夕;学海无涯苦作舟─贵在勤奋刻苦;遨游知识大海洋─明确主攻方向;达事半功倍之效─重在掌握方法。

4、重复字词。比如,谈如何培养使用人才,有以下标题:

巧用民间人才;

巧用闲置人才;

巧用专业人才;

巧用外域人才。

又比如,下面一组标题:

对于党委政府来说,要由“管社会”向“社会管”转变;

对于全县干部来说,要由“做群众工作”向“为群众工作”转变;

对于群众工作来说,要由“推动群众工作”向“工作群众推动”转变。

5、兼顾通俗、生动。比如下面一组标题:

一盼个个都有好工作;

二盼家家都有好收入;

三盼处处都有好环境;

四盼天天都有好心情;

五盼人人都有好身体。

三、拟制标题的方法技巧

(一)注重分类施策。即根据公文的类别、公文使用的语境、对象受众、领导口味等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拟制标题。篇幅宜长则长,宜短则短;宜用单句则用单句,宜用复句则用复句;宜用评价式则用评价式,宜用强调式则用强调式。

(二)把握提炼角度。一般来说,公文标题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提炼角度:

1、围绕“措施”提炼标题。当某单位在做某专项工作或日常工作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有特色的、创新的举措,这时在写总结、报告、经验材料、工作研究等文章时就可以从这个角度去提炼小标题。

比如:

一是抓力度,领导重视到位。

二是抓指标,目标考核到位。

三是抓合力,综合协调到位。

四是抓制度,责任追查到位。

五是抓素质,队伍建设到位。

【解读】这篇公文的小标题就是围绕措施展开提炼,通过这“五抓”就能鲜明地把本单位一年来工作的主要措施呈现在受众面前。

2、围绕“措施+目的”提炼小标题。每项工作都有不同的目的,目的不同,也就决定了措施的不同。此时就可将二者结合起来提炼小标题。这种方法较适用于讲话稿、总结、报告等大型材料写作。

比如:

一是全面调查摸清底数,确保重点工作对象。

二是认真开展学习教育,奠定政治思想基础。

三是全面组织考察验收,确保评议党员质量。

【解读】这篇总结从措施和目的入手,提炼出了三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中,前半句是措施,后半句是实施措施的目的,这样一写,很容易让上级领导知道该单位采取的措施以及采取此项措施的目的。

又比如: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夯实国土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基础。

二是加大力度,突出重点,确保国土专项资金自查工作成效。

三是强化整改,重在落实,推进国土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发展。

【解读】这篇公文也是围绕措施和目的展开提炼,值得强调的是,这个小标题形式可以概括出一个模式:“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二是加大力度,突出重点……。三是强化整改,重在落实……。”对于这个形式,如果没有“夯实国土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基础”、“确保国土专项资金自查工作成效”等补充内容就是空话、套话,但是加上后文就显得充实、实在。

3、围绕“措施+成效”提炼小标题。在工作中,由于措施得当,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时在工作总结、经验性的总结、调查报告、讲话及汇报材料等文章中就可以从这个角度去提炼小标题。

比如:

一、以干部“三讲”为龙头,搞好党性党风教育,形成了“率先示范”效应。

二、以师生员工多层面“三讲”为主体,抓住关键性环节,形成了“同频共振”效应。

三、以“系列三讲”教育为动力,推进各级党组织的建设,形成了“核心辐射”效应。

【解读】这篇公文就是将措施和成效结合起来提炼小标题,使措施和成效相互照应,彼此印证,给人的印象是该单位的措施有效,成效显著。

4、围绕“成效”提炼小标题。获得成效是一个单位工作的主要目的,也是完成工作的最好体现。所以在一些材料诸如成绩总结、报告等文章中就可以从这个角度去提炼小标题,用以突出成效。

比如:

一、齐抓共管,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实现新突破。

二、以人为本,优质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

三、规范执法,依法治育实现新突破。

四、注重特色,生育文化建设实现新突破。

五、强基固本,基层基础工作实现新突破。

六、奖扶并举,计生利益导向实现新突破。

七、爱岗敬业,计生队伍整体素质实现新突破。

八、创新载体,计生协会工作实现新突破。

【解读】该文小标题虽然也有措施的阐述,但以突出成效为主,连续用了八个“新突破”,使上级领导一看小标题就知晓了下级单位在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绩。

(三)把握句式句型。即运用什么样的句式句型来拟制标题。诸如主谓式、动宾式、因果式等,或者被字句、把字句等。一般来说,公文标题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句式:

1、“抓”字句。常见句型有:

(1)抓××,在××××上实现新突破(措施目的)。

(2)抓××,在××××方面下功夫(措施)。

(3)抓××,××××(措施成效/目的)。

“抓”字句常用于围绕“措施、目的、成效”中的任意组合为对象提炼小标题。

比如:

一抓认识统一,使师生员工都能从相应的“三讲”中找到“思想道德坐标”。

二抓方案实施,把全局性活动化为全体性“积极创意行动”。

三抓阶段督导,使各层面活动产生“联动互促作用”。

四抓典型引路,发挥身边榜样的“可比可学效能”。

五抓成效巩固,以“系列三讲”活动促进“全员素质优化”。

【解读】该文小标题的形式是“抓+措施,目的”。工作中采取的措施是为了获得预期的目的,作者将措施和目的结合起来提炼小标题,给人的感觉是措施不是凭空而设,提出的目的也不是空喊口号。

又比如:

抓学习培训,在“活”字上下功夫。

抓工作保障,在“实”字上下功夫。

抓接访活动,在“深”字上下功夫。

抓“事要解决”,在“情”字上下功夫。

抓宣传引导,在“正”字上下功夫。

【解读】该文的小标题紧密围绕措施的内容再针对措施的特点,提炼出了五个小标题。这种小标题的突出之处在于将每条措施的特点用一个字概括出来。

2、“以××为××”句。常见句型有:

(1)以××为××,××工作取得了新突破/新成绩(措施成效)。

(2)以××促进(带动)××工作开展(措施)。

(3)以××为××,在××上下功夫(措施)。

比如:

一是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线,在抓落实上下功夫。

二是以教育培训为突破口,在提高干部素质上下功夫。

三是以加强基础组织建设为目标,在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上下功夫。

四是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在推进干部监督工作上下功夫。

五是以实施《公务员法》为契机,在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下功夫。

六是以实施“五个一百”工程为基础,在抓好人才工作上下功夫。

【解读】该公文主要围绕工作任务和措施提炼小标题。“抓落实”、“提高干部素质”、“推进干部监督工作”等都是该单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的,要想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达到预期目的,就需要采取一些手段。所以针对工作任务、目的和措施提炼小标题,让受众一看,就知道该单位今年都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

又比如:

一是以稳定为中心,带着感情解决好灾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二是以节水挖潜为重点,不断提高抗旱能力。

三是以优结构、促增收为核心,努力增强综合抗灾实力。

四是以多元筹集为手段,切实解决好抗旱救灾资金问题。

【解读】该公文是以目的为主、以措施为辅来提炼小标题的。在写这种小标题时一定要注意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核心工作的区别与联系,否则容易犯都是中心工作或重点工作的毛病。

3、“正确把握××与××的关系,着力于……”。常见的句型有:

(1)做好××工作,需正确处理××与××的关系。

(2)正确把握××与××的关系,在××上搞突破/搞创新。

(3)围绕××,在××上下功夫。

(4)着眼于××,××。

比如:

一、正确把握统与分的关系,着力坚持服务发展。

二、正确把握纠与建的关系,着力坚持关注民生。

三、正确把握惩与防的关系,着力坚持统筹推进。

四、正确把握点与面的关系,着力坚持突出重点。

五、正确把握破与立的关系,着力坚持改革创新。

【解读】哲学上的辩证统一思想适用于各个部门和各项工作,在写作时,如果能从哲学层面上去概括文章小标题则可以增加公文的深度和高度。上例就是从这个角度去提炼小标题,既看到主流,又不忽视支流,使认识不陷入形而上学,使工作开展不发生偏差。

又比如:

第一,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正确把握党的领导和发挥人大作用的关系。

第二,围绕全市大局履行职责,正确处理服务中心工作和行使法定职权的关系。

第三,监督与支持有机结合,正确处理人大和“一府两院”的关系。

第四,在传承中发展,在创新中继承,正确处理继承好传统和开创新局面的关系。

第五,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正确处理发挥常委会职能作用与发挥代表和人民群众作用的关系。

【解读】这篇公文的小标题也是基于对工作的辩证分析,使受众的认识趋向辩证和科学。在提炼这种小标题时需要作者首先要选择和确定需要辩证思考的内容。

4、“在××上,力求(实现了)××××”。常见句型有:

(1)在××上,力求××××。

(2)在××上,实现了××新突破(新发展、新成就、新成效、新成绩、新进展、新步伐、新提高、新台阶、新局面等)。

比如:

一、在经营环境上,力求新格调。

二、在经营模式上,力求新品味。

三、在经营成效上,力求新亮点。

【解读】这种句型多用于提炼成效,围绕工作的几个大方向(如例文中的“经营环境”、“经营模式”等),去总结工作成效或目标,如“新格调”、“新品味”等。

5、“数字+文字”组合。有时在提炼小标题时,一些秘书人员愿意从“数字”和“文字”相结合的角度提炼。在提炼时,往往需要针对工作的特点、措施以及成效的共性进行。这种小标题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明快好记。但是提炼时要注意内容概括得准确适用,不能为了追求这种效果而一味硬靠强编。

比如:

一是坚持“三心”、狠抓“三力”、突出“三要”。

二是坚持“一个中心”,完善“两个市场”,建立“三个体系”。

三是提供“四个服务”,采取“三项措施”,突出“两个重点”,实现“一个目标”。

又比如:

一是突出“三建”,加强信访基础工作。

二是注重“三多”,广泛收集信访信息。

三是抓住“三点”,提高信访信息质量。

【解读】这两例公文就是采用数字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提炼小标题。采用这种方法介绍工作经验、阐述问题等,一是利于记忆和传讲;二是条理清晰,使读者对文章内容有了较系统的把握。另外,“数字”的表现形式往往是或递增、或递减、或相同。

(四)力求新颖灵动。在拟制标题过程中,所谓的“万能八条”、官言官语、“四六句”等等,都是常用套路,适当用用可以,但用多了,就显得呆板、僵化、俗套、大众,不新颖、不灵活、不灵动,是标题大忌。关于如何使标题新颖灵动,在前文“拟制标题的基本原则”里的第六点“讲究文采”里,进行了详细阐述,这里不再细说。

(五)加强平时积累。亮眼的标题往往不是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积累、借鉴、改编来的。要加强好标题的平时积累,要么积累单个标题,要么积累整组的标题。对整组标题的积累、摘抄,其实也是在积累好的公文结构、好的谋篇布局。新媒体时代各种亮眼标题涌现得更多,微信推送的文章、微博上的段子、广为转发的短信、大大小小的广告语宣传语甚至个人的朋友圈,都会时不时冒出一些妙言金句。要留心、细心、用心,善于从新媒体、传统媒体等多个渠道广泛收集整理好标题,以求借鉴、创新。

四、拟制领导讲话稿标题的方法技巧

关于标题的拟制,只要大家结合上述标题拟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技巧两大部分来看,应该有所体会。下面,具体围绕领导讲话稿标题的拟制,讲一些方法技巧。

(一)讲话稿的总标题,常见有三种写法:

1、体现讲话场合及讲话内容的叙事性标题。主要用于小型会议、一般性工作会议或公务活动,如在×××会议或活动上的讲话。这类标题往往要在后面标识讲话人姓名、职务和讲话时间;有的在写作中省略了“在……上”这两上字,直接写×××大会开幕词、×××会议主持词、×××活动欢迎辞。

2、体现会议主题及讲话内容的观点性标题。主要用于庄重场合或大型会议、大型活动。如邓小平同志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这类标题有的还在后面加设副标题,说明什么场合,什么人的讲话,如《咬定目标、迎难而上,迅速掀起工业原料林建设新高潮——在全市林业大会上的讲话》。

3、固定标题。如各级人代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法院工作报告、检查院工作报告,从中央到地方,沿用几十年不变,成为一种法定标题。

(二)正文中各个部分的大标题,通常有四种基本写法:

1、用“要”字统领各标题。如某位省委书记在全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三个部分的标题是:要深刻认识创新理论;要正确把握创新理论;要全面贯彻创新理论。这种写法的优点是,标题所显示的观点简洁明了,语势短促有力,各部分之间的衔接也很紧密,整个文章显得很紧凑。我个人认为,这种写法更适用于非主体报告的强调性讲话,而且在论述各部分中的观点时不宜太展开,也不宜用过多的散句,而必需用高度概括性的语言来进行高屋建瓴、简明扼要的阐述,使这种简短有力的文风体现得更淋漓尽致。

2、用带观点的祈使句作为各部分的标题。这是最常见的写法。句子有长有短,短的如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三个标题是:充分认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集中力量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全面做好扩大就业的各项工作。长的如某位副省长在全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三个标题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紧迫感;正确分析形势,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主动性;加强领导,积极扶持,进一步推动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的发展。这种写法便于在各部分中装进较多的内容,充分展开来讲,适用于主体讲话。

3、用不带观点的短语作标题。如温家宝总理2005年12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六个标题依次是: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关于农村综合改革问题;关于粮食问题;关于土地问题;关于农民工问题;关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问题。又如某位省委书记2003年在全省一季度经济形势通报会上的讲话,三个标题是:一季度全省经济形势;各市(州)指标完成情况;下阶段工作意见。

4、不带序号的写法。即标题置于文中,以设字体和空格提行来体现。如某位省委书记2004年在全省市州和省直单位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开头先申明“讲三个问题”,紧接着是:第一个问题讲发展——主要是讲在宏观调控形势下加快发展的问题;第二个问题讲稳定——主要是讲积极主动地调处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第三个问题讲作风——主要是讲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问题。这种写法使整个文章显得浑然一体,层次划分不露痕迹,形式新颖,值得借鉴。

(三)正文中段落及段落中的小标题,以下四种方式比较常见:

1、用一个“字”或“词”统领各标题。比如部置工作可用“要什么、要什么……”或“突出什么、突出什么……”,分析意义可用“从什么来看、从什么来看……”,总结经验可用“必须什么、必须什么……”,总结成绩可用“新进展、新步伐、新突破、新亮点……”,提出措施可用“在什么上下功夫、在什么上下功夫……”,统一思想可用“把思想统一到什么上来、统一到什么上来……”。这种写法对起草者而言,易于掌握;对听会者而言,也便于理解和记忆,听了之后就知道领导讲了“几个新”、“几个突出”、“几个坚持”、“几个必须”。但在一篇讲话中不可反复多用、滥用。

2、提炼小观点作为小标题。如某位省委书记2003年全省市州和省直单位主要负责人讲话中,在讲到如何克服“非典”影响、确保完成全年经济工作目标任务时,用了“工业超计划、投资挑重担、农业抓增收、三产促恢复、财税保增长”作小标题,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3、用一个词或词组概括段落大意再作解释的方法作小标题。如某位市长2003年县(市、区)和市直单位负责人讲话,在谈到如何发展城镇经济时,概括了16个字并加以解释:所谓夯实基础,就是要什么什么;所谓突出产业,就是要什么什么;所谓民营主导,就是要什么什么;所谓搞活经营,就是要什么什么。与会者反应比较好。

4、用与上下文自然承接而又能准确概括该段大意的句子作标题。可设字体以示体现,也可不设字体。如某位市长2004年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对外开放时,用了三个“把”字句——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坚持的基本战略、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优化经济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各段小标题,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刻意为之。此法比较巧妙,但不易掌握。

公文标题 篇5

公文标题中, 介词“对”也有一个如何规范使用的问题。笔者在前文曾阐述过, 介词“对”不可随意替代“关于”, 用“对”替代“关于”有时会产生歧义性语病, 即使没有歧义性语病也不宜提倡。这是因为“对”虽然也是介词, 但在发文机关后仅起引进对象的作用, 不能像“关于”那样起到关涉作用和提示标题的作用, 而且用“对”替代“关于”还改变了标题的正常句法结构。在多数情况下, 公文标题不必“关于”和“对”两个介词连用;需要用“对”表示引进对象而组成“对……”这样的介词结构时, “关于”后的“对”则不可少。有的标题用“关于对……”的结构形式能准确表达, 否则很可能造成错误语意。“关于”和“对”各自组成的介词结构并不处于同一层次, 因此不存在语病。

《国务院公报》中, 公文标题在介词“对”的使用上也有着不同类型。笔者特分类筛选几例加以分析。

(一) 用“对”而不用“关于”类型

此类型标题, 在《国务院公报》中只占很小比例。因不符合公文标题正常的句法结构, 笔者将其确定为不规范类型。

【例1】国务院办公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第五条的解释的复函 (国办函[2004]23号)

此函答复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扣缴义务人为城市维护建设税扣缴义务人的请示》 (国税发[2004]14号) 。标题可改成《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第五条的解释的复函》, 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第五条解释的复函》, 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第五条的复函》。改后的三个标题事由表现为三种不同结构。一可标示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第五条) 的解释, 是以“解释”为中心语的“定中式”偏正结构;二可标示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第五条]解释, 是以“解释”为中心语的“状中式”偏正结构;三可标示为: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第五条, 是以“解释”为述语的述宾结构。

【例2】国务院办公厅对《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有关解释权限的请示》的复函 (国办函[2004]46号)

此函答复《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有关解释权限的请示》 (税委会[2004]2号) 。标题除缺少“关于”外, 还赘加了书名号。这种“对《……的请示》的复函”式的标题, 过去曾一度盛行, 目前已很少使用。实际上, 这类标题根本不必这样拟制。此标题可改成《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有关解释权限的复函》。如此, 既简洁又确切。

【例3】国务院办公厅对《禁止传销条例》中传销查处认定部门解释的函 (国办函[2007]65号)

此文系国务院办公厅针对《禁止传销条例》施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给公安部和工商总局的函。可改成《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禁止传销条例〉中规定的传销查处认定部门具体解释的函》;也可不用“对”, 改成《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解释〈禁止传销条例〉中规定的传销查处认定部门的函》。很明显, 前者是状中式偏正结构, 后者是述宾结构。

(二) 用“关于”而不用“对”类型

此类型标题, 在《国务院公报》中占绝大多数。笔者将其确定为规范类型。仅举两例说明。

【例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无锡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冠名问题的复函 (国办函[2007]45号)

此函答复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命名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的请示》 (苏政发[2006]9号) , 标题是规范的。 (比较来看, 请示文标题不够规范。顺便修改, 可改成《关于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命名的请示》, 或《关于无锡在建的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冠名的请示》。)

【例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首都机场新建专机及公务机楼悬挂国徽的函 (国办函[2007]56号)

此函答复民航总局《关于首都机场新建专机及公务机楼悬挂国徽的请示》 (民航总局[2007]37号) 。其标题并未弄成《国务院办公厅对民航总局〈关于首都机场新建专机及公务机楼悬挂国徽的请示〉的复函》, 可以说拟制得简明、规范。

三、助词“的”的规范使用问题

公文标题中, 助词“的”也有一个如何规范使用的问题。笔者在前文曾阐述过, 公文标题中必要的结构助词“的”不可缺少, 语气助词“的”不用为好。狭义法定公文标题文种前一般不可以不用结构助词“的”。这是因为文种前面充当定语的事由大多由词组构成, 而根据汉语特点充当定语的词组后面一般应加结构助词“的”, 否则不通顺。当文种前面相邻的词是动词时, “的”更不可少。事由中充当定语的动词后不可以不用结构助词“的”, 应注意避免动词和名词中心语形成述宾关系。事由中间短语后最好不用语气助词“的”, 以避免和结构助词混淆, 造成层次不清、表意不明。

《国务院公报》中刊载的公文标题, 在助词“的”的使用上大多是比较规范的。但有一个问题值得探讨, 即转文性通知标题中被转文文种前面的“的”应否省略、怎样省略才符合规范。笔者以为, 不省略肯定不存在语病, 但“的”难免近距离重复, 因此省略未尝不可。遵循的原则是必须符合语法规范, 是否符合语法规范要看省略后语感怎样、能否造成歧义或歧义性的句法结构。此类标题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一是“的”前面的词组中心语为名词。可否省略, 与词语音节数多少以及词组长短和结构等因素有关, 多数情况下可以省略, 有时则不可以省略或以不省略为好, 主要看省略后语感如何。“的”前面的定语词组比较简单、不至于产生误解时可以省略。二是“的”前面的词组中心语为动词。可否省略, 主要看动词的性质。是及物动词时, 省略有可能被误为述宾词组的, “的”则不可以省略 (个别及物动词在意义上不能支配后面的名词时可以省略) ;是不及物动词时, 省略不能被误为述宾词组的, “的”多可以省略 (个别的不可以省略, 和具体词有关) 。从实际情况来看, 《国务院公报》中的这类标题大多省略了被转文文种前面的“的”。应该说, 有的不会造成歧义性结构, 有的则会造成歧义性结构。笔者以为, 不区分情况一概省略被转文文种前面的“的”的做法是不够妥当的。

(一) 词语结构无歧义类型

此类型标题, 被转文文种大多为“意见”, 其前面的词语和它不能构成述宾关系。

1.“意见”前面的定语中心语是“工作”

“……工作的意见”是公文中比较常见的上行文标题形式。被批转或转发时, 不论“工作”前面的词组结构如何, “的”大多可以省略。

【例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6]12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意见》。“工作”系名词, 和前面的述宾词组“加强城市总体规划”构成偏正词组, 又共同充当“意见”的定语。“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意见”也就只能是偏正词组, “工作意见”不会构成述宾结构。

【例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5]10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此例又多一层偏正结构。可逐层分析: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 是述宾词组; (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 (试点) 工作, 是以“工作”为中心语的偏正词组; (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 意见, 是以“意见”为中心语的偏正词组。

【例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进和规范国有企业债权转股权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4]94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关于推进和规范国有企业债权转股权工作的意见》。“意见”前面的定语是联合词组做述语的述宾词组, 可分析为:推进和规范国有企业债权转股权工作;宾语部分是个偏正词组, 可将中心语“工作”和前面的定语单独划分, 分析为:推进和规范 (国有企业债权转股权) 工作。“推进和规范国有企业债权转股权工作意见”也只能是以“意见”为中心语的偏正词组。

2.“意见”前面的定语中心语是其他名词

【例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4]78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关于进一步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意见》。“意见”前面的定语中心语是名词“问题”。“的”省略后, “问题”和“意见”不能构成述宾词组。具体结构分析略。

【例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5]46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交通”系名词, 指运输事业。“交通”和“意见”不能构成述宾词组。

【例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6]44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的意见》。“项目”也是名词, 指事物分成的门类。“项目”和“意见”不能构成述宾词组。

【例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6]6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服务业”系三音节名词。“服务业”和“意见”也不能构成述宾词组。

3.“意见”前面的定语加了“若干”或“指导”等词

【例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6]32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若干”系代词, 指不定量。它指代名词“意见”, 本身则相当于双音节名词, 不仅“若干意见”中间可不用“的”, 而且四音节的“若干意见”前面的“的”也可省略。

【例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6]56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此例省略“的”也没问题。这从语感上就能体验出来。

【例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6]97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相当于“指导性的意见”。其前面的定语和上两例有所不同, 试分析: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 是述宾词组;宾语部分: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 是由两个主谓词组构成的联合词组。

4.“意见”前面的定语中心语虽然是动词但却不能构成述宾词组

【例】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强和规范评估行业管理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3]101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关于加强和规范评估行业管理的意见》。此例之所以可以省略“的”, 是因为动词“管理”和“意见”不存在歧义性组合, “管理意见”只能是偏正词组而不能是述宾词组。

需要说明, 此类标题“的”可否省略, 应视前面的动词性质而定, 语感有问题的应尽量不轻易省略。

(二) 词语结构有歧义类型

此类型标题, 被转文文种前面的词语是动词性的, 文种和它能构成述宾关系, 或者能产生歧义性结构, 读时有一种不通顺的语感。

【例1】国务院批转煤电油运和抢险抗灾应急指挥中心关于抢险抗灾工作及灾后重建安排报告的通知 (国发[2008]6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关于抢险抗灾工作及灾后重建安排的报告》。动词“安排”和“报告”并非绝对不能构成述宾词组, “安排报告”读时则有一种不通顺的语感。因此, “的”以不省略为好。

【例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推进县 (市) 科技进步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6]34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关于推进县 (市) 科技进步的意见》。“进步”是既可做动词又可做形容词的兼类词, 做动词义为“ (人或事物) 向前发展, 比原来好”, 做形容词义为“符合时代要求, 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此例中的“进步”应为动词, “意见”前面的定语由述宾词组充当, 主干是“推进科技进步”, 宾语系主谓词组“科技进步”。“意见”前面的“的”省略后, “进步”和“意见”连用变成了“进步意见”。这种词语组合, “进步”只能是形容词, 单独做“意见”的定语, 而“进步意见”令人费解。读标题时, 势必产生不通顺的语感。

【例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6]108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的意见》。“进行整合意见”本应是偏正结构“ (进行整合) 意见”, 但却很容易产生“进行 (整合) 意见”的述宾结构语感。“的”也不省略为好。该标题前后均无“关于”, 上文曾举例, 此处修改略。

【例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中宣部关于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 (国办发[2006]43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关于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事由结构应是“ (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 的 (若干) 经济政策”;去掉“的”后, “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层次不够清晰, 语气停顿难以把握, 易产生“[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语感。此例若不省略“的”, 两个“的”中间是词组“若干经济政策”, 读时并不会有“的”近距离重复的拗口语感。既然如此, 则根本没必要省略“的”。

【例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6]37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省略“的”后, “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层次也不够清晰, 语气停顿也较难把握, 易产生“调整住房供应结构, 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错误语感。因此, 此例的“的”也以不省略为好。

四、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问题

《国务院公报》中, 尽管在标点符号使用方面可作为范例的公文标题占绝大多数, 但也出现过个别不合规定的情况, 主要表现在书名号的使用上。由于国务院公文的权威性和示范作用, 下级机关公文工作者常常感到困惑, 因此有必要举例分析, 以明确规范类型。因前文已举过范例, 故此处侧重举些书名号使用不当的例子。

【例1】国务院关于《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有关问题的批复 (国函[2004]90号)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不属于法规、规章, 标题中不宜用书名号。另外,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前缺少述语, 因而表意不够明确。此文答复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关于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请示》 (发改外资[2004]1877号) 。根据公文内容, 可视情修改为《国务院关于同意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批复》或《国务院关于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有关问题的批复》。

【例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省 (区、市) 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的函 (国办函[2004]39号)

正文开头一句是:“现将《省 (区、市) 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印发给你们, 供参考。”可见, 被印发文不是法规、规章, 书名号删去为宜。

【例3】卫生部关于印发《食品安全行动计划》的通知 (卫法监发[2003]219号)

“计划”不属于法规、规章, 书名号删去为宜。

【例4】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 (2008———2010) 》的通知 (教发[2007]20号)

“规划”不属于法规、规章, 书名号删去为宜。“2008———2010”宜改成“2008—2010”。

【例5】人口计生委财政部关于印发《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方案 (试行) 》的通知 (国人口发[2004]36号)

“方案”不属于法规、规章, 书名号删去为宜。

【例6】关于印发《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国调委发[2004]5号)

“意见”不属于法规、规章, 书名号删去为宜。

【例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工作安排的通知 (国办发[2003]99号)

法律应当使用书名号。标题宜改成《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工作安排的通知》。

【例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通知 (国办发[2007]62号)

标题宜改成《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通知》。

值得注意的是, 近年来国务院和国务院办公厅的公文标题中, 除同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办公厅联合行文外, 对被批转 (转发、印发) 的非法规规章公文赘加书名号的情况已经杜绝。但遗憾的是, 国务院部门行文还不时出现此类问题。

公文标题 篇6

一、关于“问题”一词的规范使用

前文曾指出过, “……问题”式的公文标题事由是偏正结构中的一种常见形式, 它也有一个正确与否和如何规范的问题。以前我们还曾举例, 分析过转文性通知标题中被转文文种前面的助词“的”省略后事由规范与否的问题。“……问题”式的公文标题事由与之有点类似, 它是否符合语法规范和事由词组长短、结构类型、复杂程度以及“问题”前面的词语性质和语法功能等因素有关, 关键看语感怎样、能否产生歧义或歧义性的句法结构。此类标题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问题”前面的词为名词;二是“问题”前面的词为动词。从“问题”前面的词组来看, 其句法结构往往是比较复杂的。在最高人民法院批复类公文中, “……问题”式的标题事由占较大比例。笔者以为, 不区分情况将批复标题习惯性地拟制成“……问题”式事由的做法有待改进。下面, 按批复事由的几种不同情形举例分析。

(一) “问题”前面的词为名词的情形

此种情形, “问题”和前面的名词不构成述宾关系, 不能产生歧义性结构, 读时没有不通顺的语感, 可视作规范类型。如前文分析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采用破坏性手段盗窃正在使用的油田输油管道中油品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 (法释[2002]10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撤销缓刑时罪犯在宣告缓刑前羁押的时间能否折抵刑期问题的批复》 (法释[2002]11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房地产管理机关能否撤销错误的注销抵押登记行为问题的批复》 (法释[2003]17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案件终审判决和裁定何时发生法律效力问题的批复》 (法释[2004]7号) , “问题”前面的词分别是名词“法律”“刑期”“行为”“效力”, 不存在歧义性的词语组合, 读时感到很顺畅。

此类型标题, 多可去掉“问题”, 尽管事由结构改变了, 但仍然是规范类型, 有的甚至比原来还好些。以法释[2003]17号批复标题为例, 如去掉“问题”并将“能否”改成“可以”则简明而确切。句法结构如前文分析的那样: (房地产管理) 机关[可以]撤销 (错误) 的 (注销抵押登记) 行为。这时, 事由已由原来的偏正结!构!!变成了主述宾结构。有鉴于此, “动态型”事由在表意明确的情况下, 不必再加上“问题”一词硬变成“静态型”事由。

“……问题”式事由, 并非都可以去掉“问题”一词, 应具体标题具体分析。现举例说明:

【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受理共同诉讼案件问题的通知 (法[2005]270号)

很明显, 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就人民法院受理共同诉讼案件的有关问题发通知, 而不是发通知让各级人民法院受理共同诉讼案件。如果不用“问题”一词, 整个标题语意就变了, 而且和公文内容也不符合。

(二) “问题”前面的词为动词的情形

是否规范, 主要看动词性质。一般来讲, 是不及物动词而不能和“问题”构成述宾词组的, 可视作规范类型;是及物动词而有可能和“问题”构成述宾词组的, 可视作不规范类型。

1. 可视作规范类型的。

如前文举的例子《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对军人非战时逃离部队的行为能否定罪处罚问题的批复》 (法释[2000]39号) , “处罚”虽然是动词, 但和“问题”不能组成述宾词组 (当然去掉“问题”也是规范的)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著作权刑事案件中涉及录音录像制品有关问题的批复》 (法释[2005]12号) , “有关问题”即“有关的问题”, 是常见的毋庸置疑的偏正词组。

2. 可视作不规范类型的。

多数可去掉“问题”, 但有的却不可。另举例分析:

【例1】法释[2002]19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损害赔偿案件当事人的再审申请超出原审诉讼请求人民法院是否应当再审问题的批复

此标题事由中“问题”前面的定语较长、较复杂, 共两个短语 (如果加上语调就是主谓语齐全的两个句子) , 前者是主述宾结构, 后者是主谓结构。先按句子结构分析法分析前一个短语: (民事损害赔偿案件当事人) 的 (再审) 申请超出 (原审诉讼) 请求。主干是“申请超出请求”。此!句!!施事主语实际上应当是“当事人”, 通过语法学中的变换分析法可将原句变换成两种突出施事主语的句式。一是将助词“的”改成“提出”, 可分析为: (民事损害赔偿案件) 当事人提出 (再审) 申请超出 (原审诉讼) 请求。主语“!当!!事人”后面两个述宾!词!组!, 相当于单句中的连动句式。二是去掉助词“的”, 变成主谓谓语句的句式, 主谓两部分可分析为:民事损害赔偿案件当事人再审申请超出原审诉讼请求。再进一步分析, 大主语是“当事人”, 小主语是“申请”。谓语部分可分析为: (再审) 申请超出 (原审诉讼) 请求。再按句子结构分析法分析后一!!个!短语:人民法院[是否][应当]再审。这是个主谓结构句式。前后这样两个句式组合一起, 事由前面的介词“关于”又远离“问题”, “人民法院是否应当再审问题”难免让人产生“主述宾结构”的语感。结构则变成了:人民法院[是否][应当]再审问题。根据公文内容, 可将标题改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损害赔偿案件当事人的再审申请超出原审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不予再审的批复》。这样, 既简明又确切。

【例2】法释[2002]20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对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的裁定不服申请再审人民法院应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

此标题事由中“问题”前面的定语也较长、较复杂, 也是两个短语。前一个短语:当事人[对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的裁定]不服申请再审。与上例不同的是, “当事人”!充!当!主语, 谓语部分是连动句式。后一个短语:人民法院[应][如何]处理。这样的两个句式组合一起, 加之及物动词“处理”充当述语的语法功能很强, “人民法院应如何处理问题”更会让人产生“主述宾结构”的语感。此标题去掉“问题”即可, 去掉后也比原来简明、确切。

【例3】关于第二审人民法院因追加、更换当事人发回重审的民事裁定书上, 应如何列当事人问题的批复 (法民[1990]8号)

“如何列当事人”表意已经明确, “问题”不仅多余, 而且存在“把当事人问题列出来”之歧义。另有其他毛病, 除缺少发文机关和赘加标点符号外, 事由因缺少介词“在”而未能组成完整的介词结构, 故表意不明。可修改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第二审人民法院因追加或更换当事人在发回重审的民事裁定书上应如何列当事人的批复》或修改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二审追加或更换当事人发回重审的民事裁定书上应如何列当事人的批复》。

【例4】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刑事赔偿义务机关确定问题的通知 (高检会[2005]1号)

此例有所不同。“确定问题”有歧义, 但却不能简单去掉“问题”了事。可将标题修改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确定刑事赔偿义务机关有关问题的通知》。

(三) 文种前不带“问题”一词的情形

如前文举的例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产品侵权案件的受害人能否以产品的商标所有人为被告提起民事诉讼的批复》 (法释[2002]22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购买人使用分期付款购买的车辆从事运输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财产损失保留车辆所有权的出卖方不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 (法释[2000]38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第二审判决改变第一审判决认定的罪名后能否加重附加刑的批复》 (法释[2008]8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债权人对人员下落不明或者财产状况不清的债务人申请破产清算案件如何处理的批复》 (法释[2008]10号) 等。这些标题都是很规范的。若在事由后硬加上“问题”, 就显得累赘, 而且后一个标题还会产生歧义, “处理问题”可组合成述宾词组。

二、关于司法公文标点符号的矫正

公文处理法规规定, 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 一般不用标点符号。长期以来, 公文标题错用书名号、逗号、顿号、引号等比较普遍。矫正的原则是执行公文处理法规规定, 不符合规定而赘加的标点符号坚决删掉, 可用可不用则尽量不用。

(一) 书名号的矫正

书名号的矫正, 一直是实现公文标题规范化的难点所在。司法公文标题错用书名号的情况尤为突出。

最高人民法院公文标题中, 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规范的也有不规范的, 既和历史因素有关, 又和《人民法院公文处理办法》与国务院颁布的公文处理法规的规定不尽一致有关。最高人民法院1996年印发的《人民法院公文处理办法》规定:“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和转发公文加书名号外, 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实践证明, 转发公文加书名号存在严重的弊端, 不加书名号可以避免“关于”等词语重复使用而使事由概括得简洁明了。笔者以为, 《人民法院公文处理办法》修订时和公文处理法规规定精神相一致为好。举例说明:

【例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印发《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 (试行) 》和《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法发[2003]6号)

此标题书名号和引号均多余, 应删掉。书名号的使用主要毛病有三:一是导致标题冗长;二是导致三个“关于”重复使用, 且造成两个“关于”近距离拗口之弊;三是书名号中被印发文件不是完整标题, 若将缺失补上又势必和前面的发文机关重复。被印发的两份文件标题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 (试行) 》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的若干意见》。很明显, 倘若将这两个完整标题加在原标题“关于印发”后面, 就更冗赘而别扭了。

此标题不用书名号, 可修改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印发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若干意见 (试行) 和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若干意见的通知》。

【例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关于落实23项司法为民具体措施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法发[2003]20号)

此标题应删去书名号, 同时删去第二个“关于”。通过修改, 可避免“关于”连用拗口之病。具体修改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落实23项司法为民具体措施指导意见的通知》。

(二) 逗号的矫正

人民法院公文标题中, 还较多错用逗号。各高级人民法院的请示标题表现比较明显, 这在以前举例中足以证明。矫正逗号的方法, 主要是通过语法修辞手段保证不用逗号而表意明确, 有时可通过换行解决层次不清问题。在前文对最高人民法院公文标题的赏析中, 我们可以看出最高人民法院往往改变下级请示标题赘加逗号的做法, 而将批复标题拟制得相当规范。当然, 最高人民法院公文标题也有不当使用逗号的时候。举例说明:

【例1】法释[2004]9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对驳回其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裁定不服而申请再审, 人民法院不予受理问题的批复

此标题逗号宜删去, 为确切表示语音停顿, 避免歧义, 可将“人民法院”移至下一行。另, “问题”也删掉为宜。

【例2】法发[2008]41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通知

此标题本来拟制得很好, 但美中不足赘加了逗号。逗号在一行末尾, 则更没有存在之必要。

(三) 顿号的矫正

1. 联合行文发文机关之间可空格不加顿号

【例】公通字[2006]26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关于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有关问题的通知

可修改为: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关于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有关问题的通知

2. 将顿号改成并列关系或者选择关系连词

【例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期间依法做好人民法院相关审判、执行工作的通知 (法[2003]72号)

【例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做好抗震救灾恢复重建期间民事审判和执行工作的通知 (法[2008]164号)

例1中的顿号宜改为并列关系连词“和”。例2当属规范类型。

前面举的例子《关于第二审人民法院因追加、更换当事人发回重审的民事裁定书上, 应如何列当事人问题的批复》, 顿号则应改成选择关系连词“或”。 (另, 逗号和“问题”应删去, 前面已作修改。)

3. 不存在歧义可用可不用顿号时尽量不用

【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全国各高、中级人民法院开展减刑、假释工作专项大检查的通知 (法[2004]121号)

此标题如去掉顿号则更好, 可修改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全国各高级中级人民法院开展减刑假释工作专项大检查的通知》。

三、关于印发规章性公文标题规范

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规章性公文如“办法”“规定”“规则”等, 在标题拟制上也不尽相同, 有的仅事由加文种, 有的在事由前加发文机关和“关于”, 有的不加发文机关而只加“关于”, 有的加发文机关而不加“关于”等等。在发布形式上也不一样, 有的直接行文, 有的用公告发布, 用的用通知印发。在用通知印发时, 标题也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结构类型。到底哪种类型是规范的, 还需通过实例分析来说明。

根据发文机关和文种“通知”中间部分的不同结构形式, 可确定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一) 关于印发《……》式

【例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人民法院公文处理办法》的通知 (法发[1996]9号)

【例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通知 (法发[2008]11号)

【例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证使用管理规定》的通知 (法发[2008]16号)

【例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人民法院监察工作条例》的通知 (法发[2008]17号)

此类型标题为规范类型。主要特点是:发文机关和事由中间有介词“关于”联结;被印发文标题仅事由加文种构成, 和法律、法规标题结构相一致。

(二) 印发《关于……》式

【例1】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诉讼收费监督管理的规定》的通知 (法发[2007]11号)

【例2】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公开的若干规定》和《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若干期限的规定》的通知 (法发[2006]35号)

【例3】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执行案件督办工作的规定》等三项执行工作制度的通知 (法发[2006]11号)

此类型标题发文机关和事由中间没有介词“关于”联结, 由于“印发……”是发文机关自己的行为, 因而不会产生歧义, 可不视为病误, 但在结构上不属于规范类型。例1被印发文标题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讼收费监督管理的规定》;例2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公开的若干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若干期限的规定》。很显然, 通知标题书名号中不是被印发文的完整标题, 若补上发文机关, “最高人民法院”的重复使用将使标题显得更加冗赘。因此, 法院规章性公文标题拟制时就应当符合规范, 不加发文机关和“关于”。这样, 用通知印发时则可避免发文机关和“关于”的重复, 便于公文标题的拟制。例3被印发文 (三项执行工作制度) 标题分别为《关于执行案件督办工作的规定 (试行) 》、《关于执行款物管理工作的规定 (试行) 》和《人民法院执行文书立卷归档办法 (试行) 》。一并印发, 三个标题结构竟然不同。前两个标题中的“关于”宜去掉, 也可以和第三个标题一致, 将“关于”改成“人民法院”。通知标题则可修改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人民法院执行案件督办工作的规定 (试行) 〉等三项执行工作制度的通知》。

(三) 印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式

【例】最高人民法院印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解释工作的规定》的通知 (法发[2007]12号)

被印发文标题当时可拟制成《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工作规定》, 通知标题则可修改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工作规定〉的通知》, 从而避免“最高人民法院”的重复。

(四) 关于印发《关于……》式

【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关于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申请人民法院冻结资金帐户、证券帐户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法[2005]55号)

被印发文宜去掉“关于”, 从而避免“关于”重复。另, “帐”应改为“账”。标题可修改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申请人民法院冻结资金账户和证券账户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四、关于介词“关于”的不当省略

发文机关后面的介词“关于”, 一般是不能省略的。否则, 往往衔接不当或表意不明, 甚至会造成歧义。

【例1】 (法发[2005]18号)

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 (2004~2008)

读时“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成什么话?应在第二行“人民法院”前面加上“关于”。另外, 需指出:最高人民法院公文中, 除办法外还有纲要、规划、方案等非法定公文直接行文的, 应该说这是不规范的, 一般应当用狭义法定公文中的通知文种印发。此例标题则可修改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 (2004~2008) 的通知》。

【例2】最高人民法院实施《关于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法[2004]241号)

【例3】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施行前尚未审结的企业破产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 (法[2007]81号)

例2、例3发文机关和事由动词中间均缺少必要介词“关于”, 不仅改变了标题结构, 而且造成了仅最高人民法院实施或执行之歧义。“实施”和“执行”前均应加“关于” (引文标题拟制时前面不用“关于”则可避免“关于”重复) 。

五、关于事由中主语的合理省略

最高人民法院公文标题事由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后面大多不加“人民法院”字样, 但也有例外。举例说明:

【例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受理共同诉讼案件问题的通知 (法[2005]270号)

【例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及汇达资产托管有限责任公司清收、处置不良资产所形成的案件时适用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的通知 (法[2006]298号)

公文标题结构是非辨析 篇7

一、“批转”“转发”前加“关于”并非语法不通

公文标题中, 发文机关后一般要加介词“关于”联结事由, 否则没有介词“关于”, 发文机关和事由动词直接组合, 很容易造成歧义。在批转 (转发) 性公文标题中, 发文机关后、事由动词“批转”或“转发”前却常常省略介词“关于”, 实践中已约定俗成, 也得到了公文学界的普遍认可。对此, 某些公文著作是这样阐释的:“批转”或“转发”前面不可以加“关于”二字, 以防介词重叠、语法不通。笔者以为, 这是对语法规则的曲解, “批转”或“转发”前面并非绝对不可以加“关于”二字, 此类型标题省略介词“关于”也并非是由于不省略会导致“介词重叠、语法不通”。

(一) 不省略“关于”的标题句法结构分析

根据公文处理法规的规定, 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须使用通知文种。在公文写作实践中, 这种“批转 (转发) 性通知”占相当大的比例。批转性通知标题结构比较单一, 其基本形式为:“×××关于批转……的通知”, 其中被批转文有文种且不可能是通知, 整个标题属于“单层次批转”式, 不会出现“的通知的通知”的情况。多层次转发式标题结构则比较复杂, 实践中介词“关于”和文种“通知”往往重复使用。其基本形式为:《××关于转发×××关于……的通知的通知》, 属于被转发文是通知文种的“单层次转发”和被转发文不是通知文种的“二层次转发”;《××关于转发×××关于转发××××关于……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 属于被转发文是通知文种的“二层次转发”和被转发文不是通知文种的“三层次转发”;《××关于转发×××关于转发××××关于转发×××××关于……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 属于被转发文是通知文种的“三层次转发”和被转发文不是通知文种的“四层次转发”;如此等等。当然, 被转发文不是通知文种的“四层次转发”的公文标题在实践中应用的概率是比较小的。

【例1】××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厅关于……意见的通知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厅关于……意见的通知

此例是“单层次批转 (转发) ”式标题, 两个标题均用了两个“关于”。第一个“关于”联结的是本标题发文机关和事由, 它和本标题事由“批转 (转发) 省××厅关于……意见”组成介词结构, 充当本标题文种“通知”的定语;第二个“关于”联结的是被批转 (转发) 文标题的发文机关和事由, 它和被批转 (转发) 文标题的事由“……”组成介词结构, 充当被批转 (转发) 文标题文种“意见”的定语。

【例2】××市教育局关于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关于印发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

××市教育局关于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关于印发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

此例中的第一个标题赘加了书名号,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不符合公文处理法规的规定, 于是有的将其改成了第二个标题的形式。两个标题的句法结构应当是一致的。试作分析:这是被转发文为通知文种的“二层次转发”的公文标题, 每个标题都用了三个“关于”, 属于介词连用 (即相同介词重复使用而非“重叠”) 。第一个“关于”和本标题事由“转发省教育厅……的通知”组成介词结构, 充当本文标题文种 (即最后一个“通知”) 的定语;第二个“关于”和被转发文标题事由“转发教育部……的通知”组成介词结构, 充当被转发文标题文种 (即中间一个“通知”) 的定语;第三个“关于”和“印发……的意见”组成介词结构, 充当第一个“通知”的定语。

从句法结构来看, 标题中无论是两个“关于”还是三个“关于”, 均处于不同层次, 各负其责, 各有所用, 根本不存在“介词重叠、语法不通”的问题;而且, 此类型标题在句法结构上具有唯一性, 没有任何歧义。

那么, 此类型标题是否规范, 又是否应当修改呢?笔者以为, 例1不存在规范与否问题, 改不改无所谓;例2不规范, 则应当修改。现实问题是, 很多人感到这种多层次转发性通知标题冗赘、拗口, 但却不清楚它错在哪里, 有的难免做出错误的解释;至于如何矫正, 更是众说纷纭, 令人无所适从。

以笔者之见, 此为公文标题中的“重出”之病。如何避免介词“关于”以及文种“通知”的一再重复, 达到戒“重出”和求简洁之目的, 始终是公文写作实践和公文理论研究中亟待破解的一大难题。

(二) 省略“关于”的标题句法结构分析

省略“关于”的标题句法结构有所改变, 但语意未变。以上面例1中的第一个标题为例, 如果省略“批转”前的“关于”, 则是《××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厅关于……意见的通知》。从句法结构来看, “××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厅关于……意见”主干是“××省人民政府批转意见”, 系“主述宾”结构, 整体上充当了文种“通知”的定语。而原标题, 由于介词“关于”联结发文机关和事由, 发文机关连同“关于”和事由组成的介词结构分别充当文种“通知”的定语。

“规范”, 作名词时词义为“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 作动词时词义为“使合乎规范”。在批转 (转发) 性通知标题中, 事由动词“批转”或“转发”系发文机关本身发出的动作行为, 因此省略介词“关于”使发文机关和事由连在一起也不会产生歧义;句法结构尽管有所改变, 但基本语意未变, 而且不存在其他语病。有鉴于此, 学界已将其视为了约定俗成的规范用法。

二、只保留一个“的通知”的标题未必规范

“转发……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式的标题, 因无语病, 曾一度盛行;但因其冗赘、拗口, 而遭到公文学界多数人的质疑和反对。于是, 很多人提出只保留一个“的通知”的主张, 亦即将不论多少层次的转发性通知一律变成《××转发×××关于……的通知》的形式。长期以来, 人们普遍感到, 这样的标题既“简洁明了”, 又不缺少文种。笔者以为, 这是从一个极端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步入了另一种误区。

转发性通知标题到底该如何规范拟制和矫正呢?笔者在近十年来的著述中一再阐明自己的观点, 强调不可以将“转发……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一味改成“转发……的通知”。对于笔者之拙见, 始终未发现有人提出反驳意见, 但许多著述的阐释至今一仍旧贯。据此, 很有必要重提老生常谈的话题, 此话题理应成为学术争鸣的一个焦点。笔者希望通过学术争鸣而明辨是非曲直, 更希望在学界早日达成共识。

长期以来, 许多著述相继阐释了同样的观点, 那就是:对于“转发……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式的标题, 应当按照惯例, 省略中间层次, 只保留文件发源处的一个文种“通知”。如《××省政府关于转发〈国务院关于开展全国物价大检查的通知〉的通知》, 主张改成《××省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开展全国物价大检查的通知》;又如《××关于转发×××关于转发××××关于在……期间开展……活动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 主张改成《××转发××××关于在……期间开展……活动的通知》。这些著述对此类标题有两种解释:一是仅由发文机关和事由构成, 省略了通知文种;二是“已有通知文种, 而且无歧义, 符合规范”。

笔者认为, 公文标题的文种绝对不可以省略;所说的“惯例”实为积非成是的做法, 按此“惯例”拟制和矫正公文标题很多时候并不规范。从上面举的此种类型标题来看, “通知”若是文件发源处的文种, 那么修改后的标题无文种;“通知”若是该标题的文种, 那么事由动词“转发”后面没有相搭配的宾语, 则存在严重语病。语法学和逻辑学原理表明, 语病表现在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多余、成分残缺和句式杂糅等诸多方面, 可致语句不通或出现语言歧义;存在语言歧义可谓是语病, 但不应据此得出“无歧义就一定不存在语病”之结论。以第一个标题为例, “开展”和“大检查”搭配, 构成述宾词组, 那么“转发”和什么搭配?“转发……大检查”岂不令人费解?存在语病的公文标题, 谈何规范?

三、规范拟制和矫正转发性通知标题的方法

要规范转发性通知标题, 必须大力精简文件, 避免照抄照转。党中央和国务院曾三令五申要求精简会议和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的意见》 (中办发[2001]27号) 强调:“对党中央、国务院文件, 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提出具体贯彻落实意见, 不得照抄照搬, 层层转发。”对此, 各级机关都应当认真贯彻执行, 从根本上解决层层照转致转发性通知过滥之弊。

在需要结合实际提出具体贯彻落实意见而必须转发时, 应切忌无端省略, 确保标题正确。拟制或矫正转发性通知标题, 绝对不可以没有通知文种, 也绝对不可以让事由出现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等语病, 要运用语法修辞手段, 亦即语法、逻辑和修辞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技巧, 解决介词“关于”和文种“通知”的重复, 达到戒“重出”和求简洁之目的, 而不能背离语法规则, 以牺牲公文规范化为代价。这应当作为规范拟制和矫正转发性通知标题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需要明确的是, 标题中如果发源处的文件是批转 (转发) 性或印发性通知等情形, 同前面举的发源处的文件是一般性通知的情形, 稍有区别, 修改也有所不同。

具体矫正方法, 笔者粗略概括出几种, 试举例说明。

(一) 发源处的文件是一般性通知的情形

修改时, 务要注意事由词语的合理搭配, 只保留一个“的通知”一般应补上能与事由动词“转发”合理搭配的宾语。

【例】××市××局关于转发省××厅关于转发××部关于在……期间开展……活动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

根据笔者前面阐述的观点, 此标题不宜改成《××市××局转发××部关于在……期间开展……活动的通知》。可采取如下方法进行修改:

1.直转搭配法 (也称作“单纯补宾法”)

可修改为《××市××局转发××部关于在……期间开展……活动的文件的通知》。此方法在中间转发机关未提出具体要求、不需要体现转发层次时使用, 单纯补上宾语即可。

2.高度概括法 (也称作“自拟摘要法”)

可修改为《××市××局关于转发在……期间开展……活动等文件的通知》。此法是不拘囿原标题结构而通过高度概括来表达原意的方法, 也需要补上能与“转发”搭配的宾语。

3.助词使用法 (也称作“体现层次法”)

可修改为《××市××局关于转发××部发布的省××厅转发的在……期间开展……活动的文件的通知》 (“转发的”后面也可加“关于”, 或改加成“有关”) 。此法系发挥结构助词“的”的作用而达到减少“关于”和“的通知”之目的且可体现出转发环节的一种方法, 也需要补上能与“转发”搭配的宾语。此方法可在中间转发机关提出了具体要求、需要体现出转发层次时使用。

4.双宾结构法 (也称作“分解搭配法”)

可修改为《××市××局关于转发××部文件在……期间开展……活动的通知》或《××市××局关于转发××部发布的省××厅转发的文件在……期间开展……活动的通知》。比较来看, 按前三种方法修改的标题, 事由动词“转发”和“文件”搭配成单一的述宾结构;按第四种方法修改的标题, 事由动词“转发”和“文件”搭配, “开展”和“活动”搭配, 构成了并列的双述宾结构。

(二) 发源处的文件是修订性通知的情形

【例】××市××局关于转发省××厅关于转发××部关于修改《……暂行规定》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

此例发源处的文件是修订某一规章的通知, 事由动词“修改”和规章名称搭配, 构成述宾词组。按前面说的几种方法, 可分别修改为:《××市××局转发××部关于修改〈……暂行规定〉的文件的通知》 (《……暂行规定》系规章, 故用了书名号) , 《××市××局关于转发有关修改〈……暂行规定〉等文件的通知》, 《××市××局关于转发××部发布的省××厅转发的修改〈……暂行规定〉的文件的通知》, 《××市××局关于转发××部文件认真执行修订后的〈……暂行规定〉的通知》或《××市××局关于转发××部发布的省××厅转发的文件认真执行修订后的〈……暂行规定〉的通知》。篇幅所限, 以下仅做简单修改。

(三) 发源处的文件是批转性通知的情形

【例】××市××局关于转发省××厅关于转发国务院批转×××××等部门关于……指导意见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

可修改为:《××市××局关于转发国务院批转×××××等部门关于……指导意见的通知》, 《××市××局关于转发省××厅转发的国务院批转×××××等部门关于……指导意见的通知》。此种情形, “转发”和“批转”同时指向被批转文文种, “指导意见”充当宾语。需要强调, 修改句中两个“关于”因相距较远、读时并不大拗口, 且句法结构合理, 保留未尝不可。此例所不同的是, “批转”前未用“关于”, 被批转文标题事由前用了“关于”。故可用动词“制定”充当“意见”的定语, 表示被批转文发文机关的动作行为, 修改为:《××市××局关于转发国务院批转×××××等部门制定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市××局关于转发省××厅转发的国务院批转×××××等部门制定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四) 发源处的文件是转发性通知的情形

【例】××市××局关于转发省××厅关于转发××部关于转发……意见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

可修改为:《××市××局关于转发××部转发的……意见的通知》, 《××市××局关于转发××部和省××厅转发的……意见的通知》。此种情形, 两个“转发”同时指向被转发文文种, “意见”既是述语“转发”的宾语, 又是充当定语的“转发”的中心语。

(五) 发源处的文件是印发性通知的情形

【例】××市××局关于转发省××厅关于转发××部关于印发……规划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

可修改为:《××市××局关于转发××部印发的……规划的通知》, 《××市××局关于转发××部印发的省××厅转发的……规划的通知》。

党政公文标题的撰写 篇8

一、标题的组成要素

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明确规定, 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发文机关名称就是公文制发的机关, 是公文的作者和责任者。发文机关名称应使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两个以上的单位联合行文时应将主办机关名称排在前面。“事由”即公文的主要内容。撰写事由时要用较少的文字把公文的内容概括出来, 尽量避免事由中的动词同文种在文字和词义上的重复, 同时应注意词语的正确搭配, 避免出现语病。文种即文件的种类。《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的党政公文文种有决议、决定、命令 (令) 、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等15种。在三个要素的发文机关名称和事由之间一般应加介词“关于”, 在事由和文种之间应加结构助词“的”。例如:《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江津合川永川南川四个县级市撤市设区的请示》《××学校关于印发201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等。

二、标题组成要素的省略

完整规范的公文标题一般应具备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三要素”, 以标明由谁发文、为什么发文和用什么文种发文。在特殊情况下可省略标题中的发文机关名称或事由, 但文种不能省略。

(一) 发文机关名称的省略。

当有文件版头且有3个以上发文机关联合发文时, 可以省略发文机关名称, 标题中只有事由和文种两个要素。涉及重大决策和事项的下行文, 即使已有文件版头, 也不得省略发文机关名称;没有版头的下行文、上行文均不得省略发文机关名称。发文机关名称随意省略会导致诸多问题, 如一份没有版头的文件标题《关于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的报告》, 待上级看完文件后, 才从落款处知道文件是哪个单位发出的, 既不庄重, 也不严肃, 更不利于公文运转和办理。

(二) 事由的省略。

一是特殊机关发出的特定公文可以省略事由,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告》等。二是内容不重要且又极其简短的通告可以省略事由, 如《成都市公安局通告》。随意省略事由会导致诸多问题, 如《××县人民政府决定》, 由于省略事由, 受文者看不出标题所反映的主要内容、事项和基本观点, 不利于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文件精神。

三、标题中书名号的使用

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 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其使用办法如下:

(一) 颁发、发布、印发或批转、转发法规、规章时, 应当使用书名号。

如《国家版权局关于颁发〈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的通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通知》《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试行) 〉的通知》《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批转〈汕头市出租屋管理规定〉的通知》《阳泉市教育局关于转发〈山西省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试行) 〉的通知》等。

(二) 批转、转发或印发不涉及法规、规章的公文时, 不应使用书名号。

如《国务院关于批转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的通知》《××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林业局关于加强护林防火工作报告的通知》《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禁止非法买卖人民币的通知的通知》《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关于印发区域电力市场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三) 印发或报送计划、总结时, 不应使用书名号。

如《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 (2011-2015年) 的通知》《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关于印发2005年度工作总结的通知》《××大学关于报送2011年工作计划的报告》《西昌市人民政府关于报送2006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的报告》。

四、标题中文种的选用

文种的选用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 文种用错了, 方向就错了, 也就不可能达到行文的目的。正确选用文种, 就要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对文种用途的规定, 同时要弄清楚一些特殊情况的文种选用。

(一) 表彰先进的党政公文文种选用。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对命令的适用范围有“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规定, 对决定的适用范围有“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规定, 对通报的适用范围有“表彰先进”的规定。可见, 用于表彰先进的党政公文文种有命令、决定、通报三个。“嘉奖令”用于奖励有突出成就或重大贡献的单位及人员, 是奖励的最高级别。“决定”用于奖励有较大贡献的单位和人员, 行政机关、社会团体、民主党派、企事业单位都可较普遍地使用。“通报”用于表彰先进集体或先进人物, 旨在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学习和赶超先进典型。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均可使用。我们在选择时应把握这样一个原则:嘉奖令用于最高级别的嘉奖, 重要表彰用决定, 一般表彰用通报。

(二) 公开告晓的党政公文文种选用。

公告和通告都属于公开宣布的告晓性公文, 都具有晓谕性和公布性, 内容都是知照性的。但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 必须正确选用。《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公告面向国内外发布, 与国外无关的事项就不应使用公告进行宣布;通告面向国内的一定范围, 大至全国某个方面, 小至一个省、一个市甚至一个单位。公告宣布的是倍受国内外关注的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 大都是已经发生或确定的, 是事后告知, 具有明显的告知性特点;通告公布的是在一定范围内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多用于事前制定某些规定或提出某些要求, 让有关方面和广大公众遵照执行, 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特点。

(三) 请求批准或指示及答复请批事项的党政公文文种选用。

请求批准或指示的党政公文有请示和函。按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规定, “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用请示, “不相隶属机关之间请求批准”用函。区分这两个文种的关键是弄清楚发文机关和受文机关之间是否存在上下级隶属关系。如果受文机关是发文机关的直接上级主管, 那就要用请示行文。如果发文机关向平行或不相隶属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就应用函行文。与之相对应, “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用批复, “答复不相隶属单位的请批事项”用函。

(四) 发布规章、印发或上报文件的党政公文文种选用。

漫谈民国公文的事由和标题 篇9

关键词:民国公文,事由,标题

要追溯公文标题的形成, 便绕不开公文的事由。公文标题形成之前, 公文的内容主要通过事由来揭示。而纵观公文事由和标题的沿革历史, 民国时期则是其中的关键阶段, 事由在此走向规范和完善, 标题在此酝酿和试验。理清事由和标题的演变脉络, 不仅可以明白其来龙去脉, 还可借此窥见民国公文之一斑。

一、民国公文的事由

清末民初的公文, 首句通常以叙由开始, 其句型构成为“为……事”。如“为钦奉上谕事”, “为报告赈灾情形事”, “为假名恐高声请彻查以儆效尤而杜假借事”, “为布告事”, “为函知事”。这个“为……事”概括的是公文的要旨和性质, 即是公文的事由。

民国初期公文开头的事由沿袭晚清, 分详叙式和略叙式。详叙式是用二三十字将全文要点及行文目的提炼出来, 相当于内容提要。略叙式并不摘叙全文内容, 仅以三四字点明行文目的或公文性质, 仅仅揭示该公文的性质是令行照办还是咨询蹉商, 具体照办蹉商何事, 则在正文内才能反映出来。

上行文多用详叙式事由。其原因, 如徐望之概括的, 在于下官考虑到上级“统辖各属, 综核名实, 案既纷繁, 事又丛集。唯恐长官核阅, 或难周至, 收发摘由, 不免疏简。故为便上核阅期间, 每详摘案由于本文之首”[1]132, 所谓“劳下以便上”。文首叙由的好处, 在于便利收文机关快速掌握全文大意, 提高办事效率, 同时也便利其记录归档。这本是一个好办法。但由于封建等级意识的作祟, 上级机关要保持其身份尊严, 通常不会“劳上以便下”, 所以下行文多用略叙式事由。平行文也如此。浏览民国档案, 发现也有少数上行文开头采用略叙式事由“为呈请事”, 这是因为其在后文归结处以“所有……情形 (缘由) ”句式详细补叙了事由———有了详细后由, 前由就简略处理了。

除了文首叙由, 公文的事由还有另外一种, 就是稿面摘由。1929年1月, 国民政府颁布公文用纸式样及《划一公文用纸说明》, 规定在公文稿面统一设置“事由”一栏, 由发文机关撰稿人员自行摘叙, 一句话简明扼要地概括公文内容。如“为机关服务人员日用物品应采用国货令仰遵即提倡由”, “为咨复办理以工代赈修筑公路情形由”, “为呈送民国二十二年地方岁入岁出预算书请核议示遵由”。

稿面摘由的历史渊源, 应该是宋明时代的引黄贴黄制度。宋代章奏通常在封皮上标列公文的主要内容和递送的日月道里, 由于封皮多为黄纸, 所标列文字起阅读和传递的引导作用, 故称“引黄”。明朝崇祯时为皇帝阅读章奏的方便, 内阁用黄纸预制式样, 将群臣章奏精炼概括为百字左右, 贴附于章奏上, 称为“贴黄”。皇帝阅览先看“贴黄”, 再看正本。“引黄”“贴黄”开公文稿面摘由的先河, 延续至民国, 即是公文稿面设置的事由一栏。档案学界一些前贤学者认为, 宋之引黄乃是文首叙由的雏形[2]62, 公文首称与稿面摘由相融汇, 演变为首句摘由, 首句摘由又演变为标题[3], 实际上都将文首叙由和稿面摘由混为一谈, 忽视了它们各自的独立性, 有待商榷。

稿面摘由的设置, 足以让收文机关了解公文之大概, 由是文首叙由的详叙式失去存在价值。自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用纸式样之后, 呈文首句大多不再详细叙由, 而采用了略叙式“呈为呈请事”“为呈复事”。这就和下行文平行文在形式上趋于统一。至此, 公文文首叙由与稿面摘由之间的分野逐渐明朗:文首叙由是公文的组成部分, 其句式是“为……事”, 通常只交代公文的性质, 是令行、咨商抑或是呈请;而稿面摘由独立于公文正文之外, 并非公文的结构要素, 其句式是“为……由”, 揭示的是公文的内容和目的。也可以说, 公文的事由发展至民国, 分为“事” (文首叙由) 、“由” (稿面摘由) 两端, 前者为“形式事由”, 后者为“实质事由”。

事实上, 文首“为函咨 (呈请、令遵) 事”一类的略叙式事由, 从传达的公文信息来讲, 并无实际意义。其含义仅为“为了给你一份公函 (请示、训令) ”, 等同废话。教育部长蒋梦麟说, “这不是等于‘为说话事’或是‘说为说话事’吗?”“这些可笑的废话, 实在还是干脆地省去为妙。”[4]21930年教育部颁布《划一教育机关公文格式办法》, 废除公文“为令遵事”之类的起首套语。之后, 教育机关逐渐废止了公文的文首叙由, 国民政府令和各省政府令也多数摒弃了起首套语[5]10。但仍有许多机关旧习不改, “为呈请事”之类的套语依然盛行。个中原因, 一则在于长期形成的思维习惯一时难以完全改变, 一则在于文首叙由在章法上还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就篇章上来讲, 首句叙由立目乃是全文的要义, “为呈请事”等套语揭示的行文目的, 奠定了全文的基调和用语风格。如姚啸秋所说, 文首叙由“是一种引子, 好比先提出了个题目出来”, “起草公文的人先写了这一个题目, 对于以下陈述的事实, 也就便于着笔了”[6]50。这也是文首叙由作为形式事由的价值所在。但在20世纪30年代, 国民政府力图刷新政治, “公文革命的呼声, 常常可以听到”[4]1, 废除起首套语 (文首叙由) 作为公文革命的一个措施, 虽然进展缓慢, 但终究是大势所趋。

30年代国民政府废除公文起首叙由的改革略显混乱, 设置稿面摘由的改良方案也没有被统一执行。虽然1929年颁布的用纸规范要求所有公文都由发文机关摘拟事由, 但自古以来下行公文就没有摘由的做法, 上级机关为下级机关摘由被认为“有损上官尊严”, 所以很多下行文并没有遵照新的用纸规范摘叙事由。上行文也各行其是。这一点在抗战爆发后表现得更为典型。抗战爆发后为提高行政效率, 许多机关采用列表晋呈公事。但是表式互有参差, 摘由也不尽统一, 有不摘由者, 有摘由不明者。为此, 1938年6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根据蒋介石的手谕制定《公文列表须知》, 规定文字内容“超过一百字以上者, 应于正文之前, 另摘提要事由一节, 标明呈请目的。此项摘由, 以不超过三十字为原则, 应比正文低三字缮写, 并以其上冠以‘事由’两字, 以便注意”[7]307。以此整顿呈文摘由的混乱状况。对于下行文摘由的混乱情形, 行政院于1938年11月颁发《公文改良办法》, 规定“下行公文不摘由, 首页不印事由一栏”[7]308。但之后不久, 行政院就收到各省市政府呈文, 反映各下级机关因为摘由而“手续增多, 易生错误”。1941年5月, 行政院下令各机关下行文统一在稿面上增设事由一栏, 发文机关自行摘叙。至此公文的事由趋于统一和规范。

纵观民国公文事由的变革, 虽历经反复, 但总体上日趋规范和完善。而且随着事由从正文中独立出来, 文首叙由渐被废止, 套语消失, 公文趋于简洁,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文的现代化转型。

二、民国公文的标题

民国公文沿袭旧制, 一般不加标题。现在所见到的民国时期公文的标题, 是编辑公报、汇编档案文件和一些讲解公文程式的著作的编者们撰拟的。各级政府公报刊登的普发性公文, 在效力上等同于正式公文, 不必再另行文, 所以还不能说民国公文一概都无标题。当时撰拟公文标题的方法多种多样, 并无统一的原则, 标题中各项目的构成与组合方式, 也没有一定的规范, 大体在作者、受文者、文种、行文动词、行文目的几个项目要素中选择组合。比较常见的组合方式是“作者+文种 (兼作行文动词) +受文者+行文目的”, 如“铁道部咨军政部为取销军麦免费运输由”, 或者“作者+行文动词+受文者+文种+副标题 (行文目的) ”, 如“浙江建设厅致财政厅公函 (请拨给治螟经费) ”, 或者“作者+行文目的+行文动词+受文者+文种”, 如“国民政府为起草国民会议组织法致法制委员会令”。作者、受文者等项都好理解, 下文简单介绍一下文种项和行文目的项。

文种是公文标题中的重要项目, 当时人们撰拟公文标题, 有时会省略作者项或受文者项, 但文种一项却没有不标出的。这和现行公文标题必须标明文种项是一致的, 但也有不一致之处, 文种是名词, 但在民国公文标题中常常兼作动词用, 置于受文者之前, 训令、指令、咨、函、呈、照会等普遍都名词动用, 如“全浙公会函浙民政厅长文 (为贡献禁烟意见由) ”, “蒙藏院照会蒙旗贝勒为请发购枪护照碍难照准由”。现在看来, 有欠妥当。但在当时却是普遍的情形。大概因为文种在古代最初的得名, 多是由行文动作转化过来的[8]。撰拟标题时采用古汉语式的名词动用, 颇有简古典雅的色彩, 所以盛行一时。不过当时也有不少公文标题, 添加了专门的行文动词, 将文种名放在标题之末。专门的行文动词有“上”、“致”、“行”三个字, 分别用于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如“广东省政府常务委员会上国民政府呈 (呈缴该省民政厅办事报告书) ”, “行差徭局班禅额尔德尼过境支应办法仰遵照训令”。“上”、“行”等字分别显示出行文双方的身份地位和尊卑贵贱, 带有浓厚的封建等级性质。随着平等意识的抬头, 民国后期已有不少公文摒弃了这类字眼, 而选用无尊卑高下色彩的“致”字。“致”字用于公文标题也一直沿用至今。

行文目的项的功能在于揭示公文的核心内容和行文诉求, 在标题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当时行文目的项又被称为内容项或事由项但多少又有不同。一篇公文可能包括很多内容, 背景材料和行文诉求等, 而行文目的则只是行文诉求这个核心内容。把标题中的行文目的项混同于事由也有不妥之处。公文标题是很简练的。而民国公文的事由, 多指稿面摘由。虽然只是一句话, 往往长达十几字二十几字, 甚至可切分为三四个断句, 据王俊明的分析, 事由往往包括根据、原因、办法、目的等几个要素, 比如“奉省政府令奉行政院令 (1) 某某银行增设汇兑局 (2) 以后对外汇款悉数交由该局汇兑 (3) 等因令仰遵照 (4) 由”, (1) 是根据, (2) 是来因, (3) 是结果, (4) 是办法。又如“为据财政部呈 (1) 请解释政府债票可否一律不予挂失一案 (2) 咨请解释见复 (3) 由”, (1) 是根据, (2) 是来因, (3) 是目的[2]61。这两例摘由都是公文内容的缩写, 来龙去脉交代得很清楚。把这些个事由全部照搬入标题, 显然是不合适的。不过标题中的行文目的项和公文的摘由在文字上又是密切相关的, 它们都在于揭示核心行文诉求, 所以撰拟标题的人往往对公文的摘由稍加删削改写, 便成了准确合意的标题。比如标题“全国烟酒事务署督办呈大总统遵令裁汰冗员文”, 原文事由作“为遵令裁汰冗员以资撙节恭呈仰祈钧鉴由”。其他公文标题如“河南省长指令西华县知事据呈苗圃及全县森林办理情形由”、“吴江县议会函江苏县议会联合会为省署变更公文程式由”等, 也可看出是对公文摘由的删节和改写。

民国公文的稿面摘由是“为……由”结构, 编选入公文标题时, 有的完整保留了“为”字结构, 如“交通部咨农商部为调查华商水火保险由”, 有的则对“为”字结构有所改写, 部分保留“为”或“由”字, 或者干脆都省去。公文标题中, 一个介词“为”字可以把行文目的项与其他各项明显区分开来, 便于阅读和理解, 否则有时会形成歧义。比如标题“复河东道马道尹查办隙县知事被诉各节分别具复呈”, 究竟是马道尹去查办某事, 还是马道尹为查办某事, 就模糊不明, 如果在标题中“查办”之前加一“为”字, 就不致产生误解。保留“为”字结构的标题, 通常将摘编过的事由置于标题之末, 或者将其设置为副标题, 如“财政部长孙科上国民政府呈 (为各团体控诉江浙渔业事务局苛征新税拟陈解决办法由) ”。改写了“为”字结构的标题, 则可将行文目的项前移紧接作者项之后, 如“司法部为陈报成立后工作概况呈国民政府文”。相对来说, 后者因为对标题的各个项目进行了调整和加工, 更合乎现代语法结构, 也更接近现行公文标题的“作者+ (关于) 事由+文种”结构。40年代, 这种标题组合日趋见多。

总的来说, 民国时期撰拟公文标题的方法和原则, 到40年代已经日趋成熟, 但始终没有官方文件提出公文应酌加标题这一要求。1957年10月国务院秘书厅《关于公文名称和体式问题的几点意见 (稿) 》, 为改变以往把“发文机关”、“事由”、“公文种类”三者分割的现象, 取消公文稿面的“事由”, 一律改为“标题”, 并且提出了标题的构成要素:“所谓‘标题’, 就是由发文机关、公文事由和公文种类三者所构成的文件名称。”[9]至此, 公文不仅添加了正式的标题, 而且有了民国时期撰拟文件标题的基础, 标题的撰拟也日臻系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徐望之.公牍通论[M].档案出版社, 1988.

[2]王俊明.试析民国公文的“事由”[J].档案学通讯.1995 (5) .

[3]王铭.文书学理论与文书工作[M].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4.

[4]蒋梦麟.划一教育机关公文格式办法序[A].划一教育机关公文格式办法[M].中华书局, 1930.

[5]邹炽昌.公文作法[M].世界书局, 1933.

[6]姚啸秋.新公文程式新式标点[M].大光明书局, 1932.

[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时期文书档案工作文件选编[G].档案出版社, 1987.

[8]胡元德.古代档案文件得名缘由研究[J].兰台世界.2007 (12) .

上一篇:刺激措施下一篇:公司的社会责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