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试剂

2024-10-09

危险化学试剂(共12篇)

危险化学试剂 篇1

1 研究背景

我国的危险货物,是指符合我国《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 6944)分类标准并列入《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中的,具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的物质或者物品。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1]。在我国,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均采用了目录化的管理方式。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品名表》列出了所有危险货物的品名,为交通运输部门监督管理危险货物提供了重要依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会同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公安、交通运输、环保、农业、卫生、质检、铁路、民航主管部门一起制定《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对危险化学品加以管理,并于2015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目录是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重要基础性文件,是企业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以及相关部门实施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

近来,已有学者对《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进行分析解读,如陈军[2]、周洋[3]、冯本秀等[4]对目录编制背景、过程、原则和与2002版目录及剧毒品目录的差异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也有学者对国内危险化学品名录及我国化学品分类与TDG、GHS的差异进行研究[5,6,7]。以上研究对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危险化学品分类识别以及政府部门监督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上述文献只是单一地从危险化学品自身的角度进行分析,侧重分析目录本身的变化,未将目录变化对运输环节的影响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研究。《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实施一年多来,监管部门和实际运输参与者易于混淆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从而导致不能有效便捷地管理和指导运输活动。基于此,笔者通过对比分析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力争使行业从业人员全面准确把握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的共同点和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标准化的分类鉴定与识别、构建公信力的信息平台建设、统一监管标准三方面建议,以期在运输行业施行差异化管理,保障安全和效益并行。

2 问题的产生

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举国震动,各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也加大了对危险品活动的监察力度。安监、公安、环保、交通等相关政府管理部门按照各自法规要求与行业的标准对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的活动进行检查,这在一方面进一步确保了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但在另一方面,由于相关部门的法规要求和标准不统一,存在相互“打架”的问题。目前国内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主要法规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其中第65条明确规定“通过铁路、航空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依照有关铁路、航空运输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涉及危险货物的法规主要是交通运输各部门的规章,运输企业依照危险货物的规定进行管理,而相关主管部门对危险货物运输行为监察时会依据危险化学品的管理规定。由于危险化学品的新规定存在根本性变化,导致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并不一致,在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存在差异,使得在安全监督管理时冲突不断,安全运输效率低下。

3 对比分析

3.1 分类标准

危险品的分类标准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危险货物依据我国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 6944)的规定判定,而《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的规定等同转化自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专家委员会制定的《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将危险货物分为9类,细分成20项,侧重于危险货物的物理危害、急性毒性危害以及皮肤腐蚀等。

危险化学品分类采纳2013年我国发布的《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30000)系列国家标准。该系列标准技术内容来自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以下简称“GHS”)的第4修订版。GHS规定的化学品危害分为物理危害、健康危害和环境危害三大类,细分为29个危险类别共96个等级,我国采纳了其中28个危险类别81个等级[8]。GHS分类是在危险货物危险性分类基础上建立,并更加全面地考虑化学品对人类和自然环境产生的危害,除了物理危害、急性毒性危害以及腐蚀性外,还包含大部分慢性健康危害和环境危害。

由于根源上分类标准共性与差异并存,所以危险货物与危险化学品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明显差异(见图1)。

3.2 涵盖内容

危险货物包括物质和物品。我国最新定义的危险化学品包括了《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版)》及其他的化学物质,强调化学物质,不包括物品。对比两者涵盖的内容,可以发现存在下面4种情况:a)两者的物质名称相同;b)物质名称不同,是危险化学品,可按照危险货物的分类标准,划分为危险货物;c)是危险货物,但不是危险化学品;d)是危险化学品,但按照危险货物的分类标准,划分为普通货物(见图2)。具体示例见表1所示。

3.3 危险性类别

危险货物被分为第1—9类危险性类别。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危险化学品的28个危险性类别,可以对应地划分到第1—9类危险性类别中,但明显缺失1.2项、1.5项、1.6项、6.2项和第7类(见表2)。

3.4 条目名称使用

危险货物在运输时使用的专用名称都规定在《危险货物品名表》中。除了具体物质或具体物品的名称外,这些运输专用名称还有较多的类属名称,比如“化学样品,毒性”。理论上,只要符合危险货物分类标准的物质或物品,都属于危险货物,但由于其组分、浓度或状态等不同,可能被分配不同的运输专用名称,并不完全对应物质或物品的实际名称。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一共含有2 828个条目,只有第2828号条目“含易燃溶剂的合成树脂、油漆、辅助材料、涂料等制品[闭杯闪点≤60℃]”是非具体化学品名称。对组分或浓度的规定,是设定了含量70%的限值:主要成分质量比或体积比之和不小于70%的混合物,经鉴定属于危险化学品,按照危险化学品进行管理(鉴定为非危险化学品的除外);主要成分质量比或体积比之和小于70%的混合物以及危险特性尚未确定的化学物质,经过鉴定属于危险化学品,只需进行危险化学品登记,但不需要办理相关安全行政许可手续,这就意味着对这些危险化学品采取了另外一种管理方式。

危险货物与危险化学品的条目名称使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以甲醛溶液为例,作为危险货物,具有3个不同的名称:甲醛非水溶液或甲醛高浓度水溶液只要具有易燃性,使用名称“甲醛溶液,易燃”;甲醛含量不低于25%的非易燃甲醛溶液,使用名称“甲醛溶液”;甲醛含量在10%~25%之间的甲醛溶液,使用名称“空运受管制液体,未另做规定”;甲醛含量小于10%的甲醛溶液,如无其他危害性,是不作为危险货物考虑的。作为危险化学品,甲醛溶液指的是水溶液,没有规定浓度范围(见表1)。

4 思考与建议

危险货物与危险化学品之所以容易混淆,除了两者本身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国危险化学品之前采用的是危险货物分类体系,新的危险化学品体系不再使用危险货物分类体系,而采用GHS分类体系,回归到化学物质本身,变化后还存在一定的共性,这就给从业人员带来了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可以从技术和管理上下手。

4.1 分类鉴定与识别

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有效管理的前提是危险性分类鉴定方法和识别标准体系的完善。在这方面,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危险货物专家分委会会议,提交和讨论分类鉴定与识别的提案。国内对危险品的分类识别也多有探讨[9,10,11],但总体上,国内的危险性分类鉴定方法与识别标准还存在严重不足,比如对于混合物的危险性分类鉴定与识别还没有统一的标准[12]。上文提到的甲醛溶液,在危险化学品体系下,只有一个“甲醛溶液”名称,对于50%~70%的甲醛非水溶液,并没有合适的名称加以管理。目录使用指南规定了混合物判定值为70%,但市售甲醛溶液的浓度一般在35%~40%,意味着这类甲醛溶液均采用登记制度,这显然不符合规定的原意;对于更低浓度的标本用试剂中的甲醛溶液,是否也适用,也没有确切的解释。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容易使从业人员产生误解,产生不当管理。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我国对危险货物与危险化学品的分类鉴定与识别的实际情况,笔者建议:

(1)加强危险性分类鉴定基础研究,吸收国外现有的分类鉴定方法和识别标准,构建标准化、系统化的分类鉴定与识别体系[13]。

(2)统一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的鉴定,两者所依据的分类鉴定方法和标准基本一致,只是识别标准不同,在完成危险性鉴定后,对于同属于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的化学物质,应同时进行两者的识别分类。

(3)修改《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中混合物条目的表述形式,使用危险性成分附加临界值的形式,使条目与化学物质实际危险性相匹配,以提高条目的理解性。例如,将“甲醛溶液”改成“甲醛,含量大于25%”。

4.2 信息平台

目前,在化学品管理方面,国内还没有具有公信力的统一的信息平台。欧盟和日本在这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欧洲化学品管理局正在建设一个公众免费检索的化学品数据库,旨在列出欧盟使用的每种化学品。目前这个化学品数据库包含了4 300种大宗化学品,预计到2019年,每种化工品无论其用量多小,都将被纳入数据库中。日本国家产品评价技术基础机构(NITE)搭建了化学品安全数据平台,目前收录有1 500多种化学品的信息,包括GHS危险性信息和危险货物运输信息。

国内应该借鉴欧盟和日本的做法,建立统一的具有公信力的政府信息平台,将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的信息整合,逐步完善常用化学品和大宗化学品的分类信息。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厂家的重复鉴定,也方便运输环节上各主体获取可信数据;监管时,也可以快速获取可信数据,统一监管标准。

4.3 监管标准

目前,我国对于化学品的监管部门主要为安监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局、交通运输部、环保部、农业部、质检局、卫生部等十数个部委,每个部委监管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安监局主管化学品的生产、经营以及储存等环节;质检局主管化学品的进出口环节;交通部则主管化学品的运输环节等。对于共管的化学品,呈现“九龙治水”的局面,监管没有形成合力,易出现监管真空和监管过度等问题。在现有监管模式下,为了提高监管效率,减轻企业成本,促进化学品行业发展与安全管理水平,应细化监管的权限和要求,对不同危险性等级的同一或不同物质,制定差异化管理,区别对待。

此外,安监局颁布的《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已不是原先的危险货物内容,在推行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的监管时,要杜绝顾此失彼的现象出现,因为所有的危险化学品都需要运输,所以不同部门在监管时不应割裂两者的联系,尤其在分类鉴定和识别的要求上,应该统一处理。

5 结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危险品运输量增加,危险品运输的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安全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加上现在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危险品分类识别技术和管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在分类标准、涵盖内容、危险性类别以及条目名称使用上存在一些共同点,但差异也很明显,本文搭建的二者对应关系图,有助于从业人员理解二者的内容,避免应用时发生错误。

(2)对于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我国现在还没有完善的分类鉴定与识别的标准化体系,在加强分类鉴定和识别的研究基础上,应借鉴国外先进的识别标准,搭建一套完整的分类鉴定和识别的标准化体系,从根本上减少二者的差异。

(3)对于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一是应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将二者内容搭建到统一的公信力信息平台上;二是细化二者的管理边界和要求,不同危险性等级的危险品要差异化管理,同一危险品要一体化管理。

危险化学试剂 篇2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解读

摘要:GB 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作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2006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经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起草、审查、报批,以2009年5月由国家标准批准发布的第4号公告颁布,更名为GB 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该标准将于2009年12月1日起实施.作 者:苏宏杰 作者单位: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期 刊:劳动保护 Journal:LABOUR PROTECTION年,卷(期):2009,“”(7)分类号:

暗访青岛危险化学品仓库 篇3

我是到了青岛之后才发现这个现象的。2015年8月,报社派三路记者前往宁波、上海、青岛,调查危险品仓库与周边设施的距离问题。我负责的是青岛。

青岛最先被自媒体公众号举报的是一家叫做福瑞森的物流公司。它位于青岛市黄岛区,下高铁之后坐了快两个小时的公交车才到达。它的位置并不好找,现在回想起来,要穿过好几个巷子和工地,才能看到这个大门比较破旧的公司处所。

由于到达时间已是傍晚,我一边开着地图软件,一边围绕着公司绕圈走着,试图把地图中的那些建材公司、精密机械公司等多家工矿企业,以及医院、宾馆、幼儿园、超市等公共建筑都找到。我还走到了地图标示的附近的几个村庄。

根据地图的测距功能,我发现这些村庄离这家公司的距离都在一千米以内。自媒体公号的举报属实。

第二天白天再来的时候,我发现公司似乎已经停产了,厂区里一片寂静。在我到达的几天前,公司大门已经贴上了一份停业通知,写着:“根据黄岛区安监局检查要求,我司进行停业整顿,停业期间停止一切业务往来及现场作业,由此带来的诸多不便请谅解。”

然而,走访发现,周围的员工、村民,或者对公司里储存着危险品并不了解,或者知道存着危险品但不知道有一千米的说法,又或者都清楚这些但觉得无所谓。

我以想存储危险品的名义联系了这家公司,但有的业务员说最近忙不过来,有的则说现在全青岛都不能接单了。事实并非如此,我联系了青岛市黄岛区安监局危化品科,工作人员说,公司是经青岛市安监局决定之后,才被暂扣许可证的。

在此之前,这是一家有些实力的企业,比如,它有资质进行危险品拆装箱作业,黄岛区仅3家公司有此资质。但同时,它也曾被环保部门发现没有经过环保验收就投入使用,实地走访还发现,公司的工商注册资料中对应的法定代表人,并不存在。

白天采访的同时,晚上,我们三路记者还通过微信交流,发现各地被举报的现象基本类似。经过讨论,我们三路都没有把精力放在原有的一家公司身上,在检索当地大型危化品仓储公司后,我们发现,不在一千米安全距离之外的现象并非个例。

我用类似的办法在接下来的时间继续走访了太阳工贸公司、青岛港。

为了了解一手素材,我有时候说自己打算去公司工作,询问周边村民以及在此公司工作的员工具体情况;有时候穿上工人的衣服、戴上头盔,进入港口里面看危险品仓库的详细构造;有时候继续以存储危险品的名义联系仓库,问如今的存储情况、要求等等具体如何。

在这过程中,一家公司在回函里说,仓库基本当做普通货物仓库在用,“从我司实际经营的危化品种类看,所有的危害不出公司院子全部可以解决,没有爆炸、火灾的风险。”所以,在他们看来,一千米的距离并不是问题。

负责宁波、上海的同事,也在当地安评专家的口中了解了实践中并不注重一千米这个红线的问题,原因包括当初设置一千米的初衷、土地规划实际问题等等。

法律有滞后性,任何标准都是如此,这个标准的完善问题再次激发我们思考。回到北京之后,我们联系了更多的标准的制定者、其他业内人士等,对于这个问题做了更多的分析。

2015年10月13日,经过一个多月的采访、打磨,《你身边“潜伏”的化学危险源》一组报道刊发了,并配上了H5专题。

报道刊发后,更多的整改已经开始。在我们采访的时候,上海、青岛等地已经在整改当地的危险品仓库问题,上海还开始了部分危险品仓库的迁移工作。这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不过,有意思的是,报道刊发之后,在这些地方如火如荼的整改进行的时候,有一家公司负责公关的人员却打来电话。和所有令人哭笑不得的说情电话一样,他问了接下来是否还有跟进报道之后,“宽容”而“友好”地说:哦,我就问问,我和你的哪位朋友很熟呢,报道没太大问题,就是几个数据有些不准确,没事儿。

危险化学试剂 篇4

做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同时对于企业和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从以下几方面就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进行探讨。

1 确定重大危险源等级, 实施分级管理

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18218-2009) 规定, 将重大危险源根据其危险程度, 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一级为最高级别。确定重大危险源级别后, 应当根据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种类、数量、生产、使用工艺 (方式) 或者相关设备、设施等实际情况, 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体系, 完善控制措施。

(1) 重大危险源配备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组份等信息的不间断采集和监测系统以及可燃气体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 并具备信息远传、连续记录、事故预警、信息存储等功能;一级或者二级重大危险源, 具备紧急停车功能。记录的电子数据保存时间不少于30天。

(2) 重大危险源的化工生产装置装备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一级或者二级重大危险源, 装备紧急停车系统。

(3) 对重大危险源中的毒性气体、剧毒液体和易燃气体等重点设施, 设置紧急切断装置;毒性气体的设施, 设置泄漏物紧急处置装置。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或者二级重大危险源, 配备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 (SIS) 。

(4) 重大危险源中储存剧毒物质的场所或者设施, 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2 加大设备检验力度

定期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设施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进行检测、检验, 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 保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设施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有效、可靠运行。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 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对于盛放危险化学品的容器, 部分属于压力容器, 而压力容器又属于特种设备, 一旦特种设备出现问题, 会累及设备内所保存的危险化学品, 为保证容器的使用安全, 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要求的时间间隔进行强制检验, 并保存检测报告。

3 加强巡检和夜间值班

由于事故发生的随机性和偶然性, 要求我们必须时刻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进行经常性的巡查。首先, 将需要重点巡查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附件合理设置巡检点, 尤其是容易产生泄露和危险的位置, 应设置成重点检查对象。其次, 对巡检的路线进行规划, 按照保证重点, 兼顾一般的原则, 确保每次巡检都能把危险源点检查一遍。最后, 根据巡检的路线确定合理的巡检时间间隔, 并制定相关巡检记录表, 将每次的巡检情况如实、及时的记录在案。

鉴于国际和国内的一些安全形势, 加强夜间值班更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是保证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安全, 另一方面是要保证危险化学品不被人为破坏, 保证职工安全。

4 加强应急管理, 成立应急消防队

在“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指导下, 做好提前的预防工作, 明确应急状态下主要人员职责和通信渠道, 使相关人员了解各自在应急状态下的责任, 保障在应急情况下高效、有序地完成应急救援工作, 将事故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初衷。

企业应按照要求编制适合危险化学品管理的应急管理实施方案, 并成立由企业人员组成的应急消防队, 应急消防队至少每半年要针对危险化学品组织一次综合的应急演习, 并对演习结果进行评估。企业还应针对厂内危险化学品的储存量、化学性质等对应急消防队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培训, 使应急人员心中有数。

总之, 安全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各企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也不尽相同, 但是管理的目标都是为了企业的安全发展。

摘要:近年来危险化学品监管越来越严格,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尤其是超过一定数量的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管理更是重中之重。做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做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对于企业和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刘铁明, 张兴凯, 刘功智.安全评价方法应用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2]吴宗之.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与控制措施[M].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社, 1998, 8 (2) :57-61.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备案告知书 篇5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备案告知书

[填报单位名称]:

你单位 年 月 日上报的[重大危险源名称](备案编号:)重大危险源备案材料,经审阅符合要求,给予备案,有效期为[重大危险源备案有效期]。

联系人: 联系电话:

(承办机构盖章)年 月 日

填写说明:

危险化学试剂 篇6

2015年8月12日晚23时,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区发生剧烈爆炸,爆炸火光冲天。事发时10km范围内均有震感。

8月13日,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称,从波形记录结果看,第二次爆炸近震震级ML约2.9级。这相当于21吨TNT爆炸,能量接近于46个战斧式巡航导弹落地。

究竟是什么东西爆燃有21吨TNT当量威力?

8月14日,现场消防指挥部消息称,当时发生爆炸的地点存放着硝酸钾、硝酸铵等硝酸盐物质。这些固体氧化剂遇热、碰撞都容易爆炸。

8月16日下午,河北某公司总经理确认,天津爆炸事故前,该公司运送氰化钠至天津港,随后通过瑞海国际物流运送、暂存于发生爆炸的堆场中。

8月18日,现场确认存放危险化学品3000吨,其中氰化钠约700吨。

那些榜上有名的危险品们

硝酸钾KNO3 硝酸铵NH4NO3 氰化钠NaCN

特征:俗名火硝,无色透明,属强氧化剂

用途:农业中常用的氮肥和钾肥,古代四大发明中黑火药的主要成分

危险性:遇有机物、还原剂、木炭、硫、磷等易燃物可助长火势,遇热可自身分解,释出氧气。强烈的碰撞也会引发爆炸

化学反应方程式:

2KNO3 = 2KNO2+O2↑ 特征:无色无臭的透明结晶或呈白色的晶体

用途:主要用作肥料、工业原料和军用炸药

危险性:硝酸铵在常温下是稳定的,对打击、碰撞或摩擦均不敏感,但遇明火、高热(温度高于210℃)及电火花时,会引起猛烈的自身分解,发生爆炸

化学反应方程式:

4NH4NO3  3N2+2NO2+8H2O 特征:白色结晶颗粒或粉末,有微弱的苦杏仁气味

用途:化学合成、电镀、冶金等工业中重要的基础原料

危险性:剧毒。氰化钠本身不可燃,遇水会一定程度水解,产生剧毒挥发性的氰化氢,氰化氢在空气中含量达到5.6%—12.8%时,具有可点燃的爆燃性

化学反应方程式:

NaCN+H2O=HCN+NaOH

“8·12”事故的爆炸威力如此巨大的可能原因:遇湿易燃物品钠、钙等与水发生反应引起第一次爆炸;首次爆炸后危险化学品中的强还原剂与强氧化剂相互之间发生的剧烈氧化还原反应引发第二次更剧烈的爆炸。

历史上的那些爆炸事故

1921年9月21日的德国路德维希港,巴斯夫公司的化肥厂仓库爆炸,引爆了大约450吨硝酸铵,造成561人死亡,2000多人受伤,摧毁约80%的城市建筑,造成6500人无家可归。爆炸在地面炸出一个125米长、90米宽、19米深的大坑。

1947年4月16日,在美国德克萨斯城,自由轮“伟大阵营”号失火,一小时后引爆了船上准备运往法国的2100吨硝酸铵化肥。大爆炸摧毁了孟山都化学公司的厂房,并引燃了江边的炼油厂和化工罐。事故造成最少578人丧生,另有3500人受伤,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工业灾难。

危险化学试剂 篇7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量不断增加。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2.2万家,生产7700多个危险化学品品种。近年来,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状况虽然持续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重大事故时有发生。如2008年广西河池维尼纶集团“8·26”爆炸事故造成20人死亡;2009年山东临沂金兰物流“9·10”爆炸事故造成18人死亡;2010年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原油罐区输油管道爆炸事故,造成原油大量泄漏并引起火灾,周边海域受到严重污染;2010年“7·28”南京丙烯管道爆燃事故造成22人死亡[1]。

2006-2010年全国共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490起,造成879人死亡(如图1所示),其中较大事故70起,死亡310人;重大事故5起,死亡96人。

本文从我国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的实际出发,对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危险源辨识方法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方法,以便企业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机制提供依据,为危险化学品企业科学地开展安全安全生产奠定基础。

1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

1.1 危险因素分类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从而能够制定合理的危险源辨识方案,达到科学排查危险,防患于未然,保障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需要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物理性危害因素、化学性危害因素、生物性危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和行为性危害因素。

对于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而言,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考虑化学性危害因素是重中之重,常见的化学性危害因素分类见表1。

1.2 危险源辨识的主要方法

在充分考虑了危险源的各方面危险因素后,应根据所确定的评价对象作业性质和危害负载程度,选择一种或结合多种方法对具体对象进行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方法主要有:(1)安全检查表法(SCL法);(2)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法);(3)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法(FMEA法);(4)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5)预先危险分析法(PHA法);(6)故障假设分析法(WI法)[2]。

根据具体评价对象确定危险源辨识方法,如表2所示。

1.2.1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和可能的事故,如图2所示。

1.2.2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基于经验的方法,是由一些有经验并且对工业过程、机械设备和作业情况熟悉的分析人员实现对检查对象共同进行详细分析、充分讨论、列出检查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该方法可用于对物质、设备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有如下几个分析步骤:

(1)建立安全检查表,分析人员从有关渠道(如内部标准、规范、作业指南)选择合适的安全检查表。如果无法获取相关的安全检查表,分析人员必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制定检查表。

(2)分析者依据现场观察、阅读系统文件、与操作人员交谈、以及个人的理解,通过回答安全检查表所列的问题,发现系统的设计和操作等各个方面与标准、规定不符的地方,记下差异。分析差异(危害),提出改正措施建议[3]。

1.2.3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HAZOP分析是系统、详细地对工艺过程和操作进行检查,以确定过程的偏差是否导致不希望的后果。该方法可用于连续或间歇过程,还可以对拟定的操作规程进行分析。HAZOP的基本过程以关键词为引导,找出工作系统中工艺过程或状态的变化(即偏差),然后继续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后果以及可以采取的对策[4]。

HAZOP分析需要准确、管道仪表图(P&ID)、生产流程图(如图3所示)、设计意图及参数、过程描述。

1.3 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5]。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其中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6]。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的表1和表2列出了危险化学品临界量。当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表1、表2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2)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式(1)计算,若满足式(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式中:q1,q2,…,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t;

Q1,Q2,…,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t。

2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危险源辨识实例

2.1 石化企业危险源辨识

为了充分辨识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中的危险源,准确确定风险等级,消除或降低风险,防止事故的发生,某石化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规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有效的危险源辨识评定。

该石化公司根据所确定的评价对象的作业性质和危害复杂程度,选择一种或结合多种方法对具体对象进行危险源辨识。例如,在进行一苯酚装置检查辨识时,首先建立针对一苯酚装置的安全检查表,确定检查项目,如温度、压力、壁厚、所有接缝、安全阀等;其次,危险源辨识小组通过现场观察、阅读相关文件、与操作人员交谈、以及小组讨论等手段,记录各检查项目与标准情况的偏差;分析偏差(危害),提出整改措施并将结果书面告知施工作业单位。表4是该石化公司一苯酚装置部分危险源安全检查表。

2.2 药剂生产企业危险源辨识

某药剂生产企业一生产单元内存放硝化甘油1.5t,硝酸铵10t,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对本单元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此车间构成重大危险源,该生产企业需要对该单元加强安全管理,制定合理的操作规程,同时将本企业情况及时向安监部门备案,为保证该企业安全生产可将部分产品或原料分开、多地、少量存放。

3 结论

在辨别危险源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就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而言,危害因素包括物理性危害因素、化学性危害因素、生物性危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行为性危害因素等几个方面,其中化学性危害因素是危化企业需重视的重点。本文在对危害因素进行了梳理介绍,并重点研究了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查表(SCL)、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等几种危险源辨识方法的应用范围及应用过程,包括:

(1)当评价对象是作业环境、设备设施时使用安全查表法;

(2)当评价对象是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工艺操作时使用工作危害分析法;

(3)当评价对象是关键装置、要害部位,特别是以前常发生事故或其它类似装置、部位发生重大事故时,使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

(4)当评价单元内存在几种危险物质时要参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里的重大危险源辨识公式确定。

这些方法的应用为企业科学排查安全隐患,为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奠定基础。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化工行业投资规模快速增长,社会对危化品的关注日益增长,这就加大了企业安全生产压力。危化品生产企业往往存在着诸多危险源,其中化学性危害因素是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需考虑的重点要素。为了正确辨识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危险源,保障安全运营,本文梳理了危险源的几种分类,包括物理性危害因素、化学性危害因素、生物性危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行为性危害因素等,并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工作危害分析、安全检查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等危险源辨识方法。最后以两个危化公司为样本,介绍了危险源辨识方法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流程,为企业选用正确方法,科学辨识危险源,顺利排查隐患提供依据。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危险源,辨识方法

参考文献

[1]吴宗之,张圣柱,张悦,等.2006-2010年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7):5-9WU Zong-zhi,ZHANG Sheng-zhu,ZHANG Yue,et al.Statistical analysis of hazardous chemicals accidents oc-curring in China during 2006-2010[J].Journal of Safety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7(7):5-9

[2]Baccarini D,Archerb R.The risk ranking of projects[J].a Method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Management,2001,1(19):139-145

[3]Ward S C.Assessing and Managing Important Risks[J].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1999,17(6):331-336

[4]崔安定,赵远亮.风险投资项目决策的模糊综合评价[J].科学管理研究,2002,1(5):24-26CUI An-ding,ZHAO Yuan-liang.A fuzzy comprehensiveevaluation on venture capital projects policy decision[J].Scientific Management Research,2002,1(5):24-

[5]吴宗之.论重大危险源监控与重大事故隐患治理[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3(9):20-23WU Zong-zhi.Discussion on control of major hazards andof major accident potential[J].China Safety ScienceJournal,2003,13(9):20-23

[6]陈全.事故致因因素和危险源理论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10):67-71CHEN Quan.Analysis on accident causation factors andhazard theory[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2009,19(10):67-71

[7]高士军.对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再认识[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07,23(5):17-18GAO Shi-jun.Re-recognition of hazard soure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J].Petrochemical Safety and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2007,23(5):17-18

[8]多英全,吴宗之,魏利军,等.重大危险源事故风险排序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2(6):19-23DUO Ying-quan,WU Zong-zhi,WEI Li-jun,et al.Studies for the accidental risk ranking of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2(6):19-23

[9]关磊,刘骥,吴宗之,等.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基础数据标准化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1):59-62GUAN Lei,LIU Ji,WU Zong-zhi,et al.Study on stand-ardization of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supervise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bosic data element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4(1):59-62

危险化学试剂 篇8

1 我国在研究危险化学品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 世界各国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都越来越重视, 相应的安全管理技术和管理效果都不断提升。在此环境下, 我国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和相应安全技术也取得较大发展。目前, 已经基本建立了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保障体系, 同时在危险化学品管理技术上较为成熟。由于我国针对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的专业性研究相对缺乏, 同时加上在相应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上较为缺乏, 导致我国危险化学品的关键安全技术相对缺乏。同国际形势相比, 我国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 和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先进国家相比, 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差距, 不能为对外贸易提供良好的保障和支持, 同时对于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加阻碍。

1.1 针对危险化学品缺乏系统性的安全技术研究

目前, 国内机构在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技术开展分析和研究时, 极少能够站在全局层面上开展系统性的分析和研究, 导致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未形成安全技术和安全理论框架。较多相对专业的领域都仅仅从某个部分入手, 无法从整体层面开展研究, 因此无法形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体系。

1.2 国内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理论及安全技术相对落后

同国际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理论和安全技术相比, 我国针对危险化学品管理的基础相对较弱。而对于发生危害的机理、危害识别基础理论、安全技术指标体系和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检测、安全风险评测、危险应急处理以及安全标准建设等方面都依然存在较多问题。由于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的基础相对落后, 导致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发展速度较为缓慢。

1.3 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领域的投入资金不足

危险化学品管理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也一直是事关全局的重大事情。为此, 政府各级相关部门必须要在保证安全的基本原则下, 重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不断提升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水平, 避免重大危险事故的发生。此外, 针对危险化学品开展危险性鉴定或危险化学品类型分类时, 缺乏相应技术法规的支撑, 导致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无法确保, 加上缺乏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领域的资金投入, 导致无法合理、合适地利用资源用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中。

2 我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估技术的不足之处

2.1 未将重大危险源的土地利用规划纳入到城市规划管理系统中

国内各大城市针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土地利用都未纳入到城市规划管理范畴内, 针对危险化学品土地利用的规划和控制几乎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下。如此一来, 就无法对危险化学品的重大危险源开展源头控制, 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土地利用和管理手段无法有效实施。针对危险化学品等重大危险源项目建设时, 在项目选址等规划设计阶段, 各地城乡建设和规划部门及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自身职责, 实施监管和指导。但由于城乡建设和规划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并无对重大危险源管理的行政许可, 无法开展有效监管。但在其他项目建设上, 无法实施行政干预。而城乡建设规划部门又缺乏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专业能力, 无法实施科学审查, 导致重大危险源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等存在安全管理的真空区域, 无法保障社会安全。

2.2 监管重点不突出

我国国内对危险化学品企业所推行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以及化工行业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 其来源多半是来自于欧美国家以及国外高级重大危险源企业的安全管理要求。目前, 我国国内要求所有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企业都必须要编制应急预案并提交相关部门进行备案, 这比欧盟仅仅要求高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必须制定和提交应急预案相比, 要更加严格。着眼于我国国内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处于发展初期, 安全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较差, 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管理水平也较低, 必须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采用合理的管理策略, 在不格外增加企业成本的基础上, 提高危险化学品的有效监管, 通过加大监管力度, 逐步降低或杜绝重大危险事故的发生。

2.3 对化工园区安全发展认识不足

自从我国加入WTO后, 国内经济和国外贸易都逐步增长, 危险化学品企业也越来越多, 各地建设的化工园区增加。为此, 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相关文件, 对化工园区规划建设、危险化学品一体化管理等诸多方面都做以明确要求。综合来看, 现阶段在危险化学品园区规划选址、项目应急处置、风险评估、日常安全管理和紧急救援等方面还欠缺相对完善和成熟的经验、管理技巧、安全技术。针对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 在落实和实施过程中还缺乏较为明显和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标准和指导依据。

3 我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估技术发展趋势

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呈现高速发展的状态, 在此环境下, 对于安全的预防、事故的处理、安全风险的评估等要求都逐渐提高。结合我国国内实际情况来看, 我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风险评估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

3.1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风险评估技术逐渐融入国际先进理念和欧美管理经验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欧美等先进国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方面的管理制度、安全技术、管理经验, 结合我国实际国情, 适当引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先进管理手段和技术, 在此基础之上开拓创新, 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管理制度、安全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更好的为我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评估服务。

3.2 采用信息技术逐步提升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估技术水平

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软件、风险评估软件, 进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估。软件数据库内置我国危险化学品的各类品种, 同时结合我国化工企业生产情况, 开发具有较强操作性、人性化和智能化的管理终端。利用互联网技术, 实现政府集中管理, 企业终端操作。

3.3 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必须要大力开发智能化、简单化的新型安全风险评估软件

结合化工企业实际情况, 将人文科学理念融入到评估软件中。设置具有权威性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估机构, 同时要推进全员人文教育, 从而将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对人的影响降至最低。要确保风险评估客观、准确、可靠, 评估结果更加接近实际水平。另外, 国家政策、相应法律法规、风险评估标准、技术标准等都要及时更新, 及时完善不可靠、不准确的安全评估方法, 对应用软件不断完善, 积极创新, 确保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估技术更好为社会服务。

4 结语

简而言之, 针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估是确保社会安全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技术是确保评估结果可靠性的重要基础。当前, 我国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估方面依然还存在较多不足, 但总体看来, 只要国家制定并颁布针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法律法规、技术规范, 对风险评估技术进一步进行明确, 设置权威性评估机构, 促使化工企业自身加强风险评估, 定能突破局限, 逐步提高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估水平。

摘要:危险的化学品的重大危险源的风险评估不仅是企业进行安全管理重要内容, 也是企业事故的控制和预防体系中的关键的问题, 这样能对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加以保证, 这是使企业的生产得以安全的重要保证, 有重大战略影响。这篇文中分析了我国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产生的主要的来源, 并且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 并提出了相对的应对措施, 为进一步的技术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赵文芳, 武志峰.重大危险源定量风险评估技术研究[J].安全、健康和环境, 2012, 12 (2) :1-5.

[2]ZHAO Yuan-fei, 赵远飞, ZHANG Jian等.我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估技术探析[C].//第六届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论文集.2012:52-56.

[3]戴真.化学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估作用及思考[J].化工生产与技术, 2009, 16 (2) :43-45.

[4]赵勇.焦化企业危险化学品储罐重大危险源评估技术研究[J].科技风, 2012, (19) :54-55.

危险化学试剂 篇9

1.1临界量的确定问题

临界量的确定是重大危险源辨识的基础,是是否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关键判断因素。与《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相比,新修订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在危险品的临界量方面进行了调整。新标准的临界量界定较清晰,使辨识过程中危险品的临界量确定更具操作性和适用性。

但在实践中,由于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新标准只列举9类78种常见危险品的名称,另外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只按类别规定临界量,这样容易造成临界量辨识所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缺失。

另外《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也未把生产动态过程考虑进去,例如同一危险化学品在生产、运输过程的危险性是不同的。如氢气在生产工艺条件下,如高温、高压,比其在常温、常压下爆炸危害要大很多。又如汽油储存过程中,由于装卸设备、周围环境等原因,同等工艺条件的汽油也会出现不同的危害结果。而系统设置相应安全装置后,如可燃气体报警器、自动联锁停车装置、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及安全阀等安全装置后,事故后果往往也不一样。

1.2危险物质实际存量辨识问题

目前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仍然按照单元内危险品种类、数量叠加计算。辨识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GB18218-2009)表1、表2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辨识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辨识单元内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2)辨识单元内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式(1)计算,若满足式(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式中:q,q,…qn为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t)Q1,Q2,…

Qn为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t)。

但是危化品的存在量与其工艺条件、储存介质等息息相关,如同一危险化学品储存在常压或高压下容器中的最大量的确定,是否取充装系数,计算结果会存在差别。

另外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概念中“临时”的时间界定概念不太明确,而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过程中危险化学品的量是随时变化的,这样使得在辨识过程中的危险品的存在量取值不够准确。如油库的汽油的储存量是否包括卸油油罐车内的汽油量等问题。

对生产企业来说,生产过程中产生一些属于危险化学品的中间产品,往往存在数量不多或在已生成其他副产品,因此存在量难已计算,导致危险化学品存在量辨识与实际存在一定偏离。

由于危化品实际量的动态变化,如果按照实际量是否超过临界量辨识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那么会使辨识结果不够精确,不利于企业安全管理和政府部门安全监管的。

1.3危险单元划分问题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关于单元的概念,容易产生混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由于新、改、扩建等情况复杂多变,对“500米”这个距离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也会直接影响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结果。

如分期建设的建设项目,在建设周期内,根据不同工期的完成情况,其项目范围内未必构成重大危险源,但当建设项目竣工完成后,将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如此造成重大危险源的相关安全设施该在何时动工,建设项目“三同时”如何落实的问题。又如工业园区内,不同企业生产、储存或使用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如果单独进行辨识,往往不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但如果以工业园区为单位往往又构成重大危险源。如此造成政府相关部门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管存在疏漏。

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建议

2.1按事故后果确定物质临界量

在按照危险特性辨识了构成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后,可通过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后果模拟评价模型定量计算出危险化学品泄漏后造成事故的伤害半径,在不同的危险化学品可取一致伤害半径,定义该伤害半径作为临界量分类的分界点。

以二甲醚为例,假设有2个单罐容积为1000m3的二甲醚储罐,二甲醚总容积为2000m3,储存温度为25℃,储存压力1.0MPa。以蒸汽云爆炸(VCE)为计算模型,计算出“死亡半径为48.74m,重伤半径为73.11m,轻伤半径为109.66m,财产损失半径为103.57m。国家相关部门或标准制定方可以给出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爆炸半径和中毒半径的大小,如果计算出的半径不超过法定半径值,那么该二甲醚储罐不构成重大危险源,否则就构成重大危险源。

同一危险化学品,由于工艺参数、安全措施不同,如果仅仅从临界量来辨识计算出事故会有差异。如运用道(Dow)化学危险指数法、蒸汽云爆炸伤害模型计算出的伤害半径是否大于定义的临界量,来辨识其是否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按照事故后果确定的临界量更符合实际情况。

2.2从物质存在的种类和能量确定实际存量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重大危险源备案的有关要求,危险化学品存量按数量最大原则确定。对于存放危险化学品的储罐,危险化学品存量是该危险化学品储罐最大容积所对应的危险化学品数量,即在计算储罐内危险化学品存量时,以满罐计,不考虑装料系数;对于其他容器、设备或仓储间,危险化学品的实际最大存量与设计最大存量中较大者,此时对于容器和设备内危险化学品存量的计算可按设计标准取装料系数进行折算。

针对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半成品、副产物、中间产物等,这些物质如只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不具备储存条件,可不列入辨识物质内。

2.3以敏感点来划分辨识单元的范围

单元划分应灵活,根据具体情况不同来划分。

单元划分可参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所列9类人员密集场所做为敏感点,再根据爆炸和毒物等危险要求划分辨识距离,即在此距离内的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可称为一个单元。

而工业园区的企业,单纯以一个工业园区为整体来进行辨识并不妥。工业园区的企业情况复杂,生产、经营、储存、性质不一,规模有大有小,一些小微企业之间仅距离一堵墙,对于这种情况,可将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均可划分为一个单元。相关政府部门可要求共同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加强相互之间的安全管理,规定其相互间建立安全联动机制。

3结语

结合实践,针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过程中危险化学品临界量、实际存在量及辨识单元的划分进行分析,建议按事故后果确定物质临界量,并建议从物质存在的种类和能量确定实际存量,同时提出以敏感点来划分辨识单元的范围,以期为重大危险源辨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及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控提供一些参考。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从生产、储存、经营、使用等各环节所涉及到的危险化学品数量不断加大,种类也日趋复杂,潜在的危险也随之增加,近年来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层出不穷,在当地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反响,甚至引起全球舆论关注。如2008年8月26日,广西宜州广维集团爆炸事故,造成20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7500余万元。2015年8月12日,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特大爆炸事故,造成165人遇难,8人失踪,引起国际广泛关注。这些事故的发生说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往往不堪设想。因此,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管理事关群众安全,社会利益,政局稳定。国际上针对重大危险源相继出台了相关法规和标准。我国从上世纪80年开始重视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督管理,陆续出台并更新了一系列标准。如2000年出台的《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为适应新的安全生产形势,2009年,颁布《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l8-2009),替代了《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旧标准。近期,国家安监总局出台《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相关新规定、标准颁布后,所涉及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过程,产生了新的问题,如部分危险物质临界量取值问题,辨识单元划分问题,实际量问题等。本文针对近期重大危险源辨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希望能为完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S].国务院令第591号.

[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备案文书的通知[S].安监总厅管三,2012,(44).

[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S].GB18218-2009.

[4]危险货物品名表[S].GB12268-2012.

[5]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S].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十部门公告2015年第5号.

[6]王永强,刘承明,杜洪斌,张发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6).

危险化学试剂 篇10

“安全发展”的重要理念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念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总体趋势。由于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事故总量依然很大,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如2006年吉林石化苯胺二车间T102硝基苯精制塔“11·13”爆炸事故,2008年广西维尼纶集团公司有机车间“8·26”爆炸事故。导致我国重特大工业事故频繁发生和公共安全风险水平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不完善,特别是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系统建设等方面还缺乏系统的指导性技术标准。目前全国已建或在建的安全监控系统普遍存在建设不规范、功能设计限于现场和流程监测而非安全监控以及管理混乱等问题,不仅浪费了建设资金,更影响了系统的正常运转和安全效能的发挥。因此必须构建重大危险源监控标准体系[1]。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系统建设的经验和不足,根据功能安全的设计理念,主要针对储罐区、库区和生产场所三类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范开展研究。

2 相关研究进展与需求分析

虽然在结构上与生产控制同属于计算机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但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预警系统建设的目的和用途是预防和控制重大事故,把对人类和环境存在的潜在危险降至最低,而非对生产工艺和流程的组织和调度,因此在可靠性等设备性能要求以及监测参数和对象、工作方式和功能设计等诸多方面有独特的技术特点。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系统应当是相对独立的、可靠性高的、突出安全功能设计的软硬件系统,其标准研究和编制也应突出安全特色。

以风险控制和可靠性为核心,国际安全监控系统标准化的研究和应用已日趋成熟[2]。多年来,国际组织、发达国家的工业部门以及大企业共同致力于起草或推广相关指令和标准,并努力使其成为国家法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欧洲通过制定称为新方法指令的一系列的标准并进行相关认证来确保生产安全。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类基础要求标准,主要就系统安全和风险评估作出相关规定。B类通用分类标准,主要对控制等各子系统提出技术要求。C类为各类产品安全标准。例如EN954-1根据潜在危险出现的时间或频率,可能受伤的严重程度以及防止危险的可能性等因素将受控系统分为五个危险等级,相应的控制等级分为4级,控制中安全保护部分的安全等级必须大于等于其危险等级。1993年美国制定了《化学过程的安全自动化指南》,1996年制订了ISA S84.01-《过程工业安全仪表系统的设计规范》,将安全完整性等级要求纳入PSM和RMP的内容范畴,并强制执行。这些标准提出了安全性量化判定方法,强调通过提高安全监控系统的独立性确保其高可靠性。国际电工委员会在1998年颁布了IEC 61508《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标准》系列标准,正式提出了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问题。安全相关系统是由安全保护装置、连锁及紧急停车系统等发展而来的。安全相关系统强调自身的可靠性,即安全完整性(Safety Integrity Level)。安全相关系统的设备应具备一定的SIL等级,通过冗余和容错设计保证满足严格的安全失效概率PFS(Probability of Failing Safely)要求,确保系统可用性。该标准已被我国采纳为国标GB/T 20438[3]。尽管我国已有仪表、自动化及石化等相关标准,但基本上仍然是从行业管理甚至企业生产控制的角度来组织过程控制系统建设的,难以满足事故预防的目的。

研究表明,重大危险源监控的标准体系包括设备级的设计、测试和安装使用以及系统级的规划、建设、验收和管理等方面,目前基本是空白。当前最需要解决是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的通用技术规范,侧重于系统设计及建设中的一般性基础问题,是子系统和设备级等其他技术规范的依据和起点。通用技术规范要明确的是安全监控预警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其自身的软硬件架构和功能,并不是对技术细节的描述。在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的标准体系中处于顶层。

3 编制思路

规范必须能够保障系统具备完整和可靠的安全功能,能够与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和相关规范相适应,同时又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先进性。

(1)基于安全的系统设计和功能设置

系统的设计应分析生产系统的安全特性和事故易发性,考虑工艺、仪器设备性能、物料危险特性、事故特殊性、事故连锁反应以及环境影响等问题。系统的功能设置除常规的采集和显示外,还应通过信息的智能分析完成故障诊断和事故预警。

(2)相对独立与子系统整合

安全监控系统应相对独立,现场数据应直接接入到系统控制器中。这一思想已被石化等高危行业所接受,同时独立建设的要求也有利于提高企业安全投入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相对独立并非封闭与孤立,企业已建立的安全资源应在有机整合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利用,如单独建设的气体检测、ESD等可通过异构系统集成和整合作为子系统直接接入。

(3)与应用和研究的现状及发展相适应

盲目提高建设要求,既会增加建设成本和难度,也会挫伤企业对标准接受和应用的积极性。例如SIL认证的安全产品价格昂贵,而且与之相关的设计、分析、验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的研究还不成熟,缺乏应用标准及经验,因此不宜作硬性规定。

(4)与现行的标准和规范相协调

监控相关国标及行业标准等是目前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监控及连锁保护系统应用的技术基础,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系统的建设虽然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但必须与现行标准规范相协调,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这样既可以保护已有的安全投入和设施,也便于对现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更有利于规范小型企业。

(5)面向未来网络化监管

建立国家、省、市和县四级监控网络是《安全生产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提出的安全监管重大举措。网络化监管既是加强重大危险源风险控制的技术手段,也是落实企业和政府两个主体责任的有效途径。企业监控系统应预留网络接口,以接入政府监管网络,实现信息共享。

4 监控参数

根据危险有害因素及事故分析,报警监控参数主要分为:

①工艺参数:温度、压力、液位、流量和阀位等,是最基本的监控参数。②现场的可燃/有毒气体浓度:如果泄漏是由于容器或装置的裂纹和其他失效导致的,目前很难对失效的发展过程进行动态检测,应从环境气氛监测入手,尽早发现问题。③环境参数:温、湿度和风速风向等,既应监测厂房或库房室内环境,也要注意生产装置周边情况。④音视频信号和人员出入情况:包括人员在岗、操作和进出情况,以及对物料或装置的干扰和破坏。对于需要限制出入的场所,可使用门禁或红外设备等。⑤明火和烟气。⑥避雷针、防静电装置的接地电阻以及供电状况。

5 系统架构

仅仅依靠现场简单仪表,以人工巡检的方式从效率、响应速度和长期工作可靠性上都不能满足监控预警的功能需求。因此,规范不应针对现场简单仪表组成的操作工位级安全装置,应鼓励企业选择能够以标准信号传输信息的集中检测仪表,目标是推动PC、DCS和PLC等总线式或工业以太网的数字监控系统的建设。由于系统的结构形式主要由规模、成本、业务需求和企业技术水平所决定,因此我国出现了基于工控机、PLC和FCS等不同结构监控系统并存的局面。规范应兼容目前的各种系统。

为此,应综合考虑各种硬件结构的共性和优点,抽象出基本的系统组成和架构[4]。首先,DCS、FCS等采取分层控制的思想,系统由工程师、操作员和现场控制站等几层组成,将控制分散至各现场控制站,控制站完成现场信号检测及对相应回路的控制。应用系统情况复杂,但差异主要在中间层,因此,在规范中将系统结构突出现场和监控中心两级,对中间层不做具体规定。其次,数字通信总线既提高了系统的开放性和可靠性,也方便了现场布线,符合过程工业自动化“MBP-IS”(曼彻斯特编码一总线供电和本质安全传输技术)的技术思想,可在现场监控器和监控计算机间增加传输接口。

一般的,系统由监控计算机、传输接口、现场监控制器、探测器、隔离变送机构、执行机构、电源、线缆、避雷与防静电装置等设备以及软件组成,但并非每一部分都是必不可少,如采用带有信息处理功能的嵌入式现场监控制器的小型应用系统中可以不配置监控计算机。监控中心还可能包括投影、服务器、网络和储存设备等。其组成如图1所示。规范不应限制采用何种总线结构或硬件类型,例如对于中小型应用,系统架构既可以采用传统的基于工控机和485总线,或者PLC和现场总线,也可以采用基于嵌入式技术的集成方式。

监控计算机或现场监控器可能是工控机或嵌入式PC也可能是PLC,前者主要用来完成监测信号的显示、统计、储存、报警、分析与预警、输出以及人机对话、与系统及网络管理等,后者除了接受与传送来自传感器、远程I/O或者传输接口的信号外,还可能具有超限判别、运算等逻辑分析能力,并控制执行机构。传输接口主要实现现场和监控中心间的数据交换,包括多路复用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等,也可以集成在控制器中或由软件完成。在远距离、移动监测、布线困难或需要设置冗余传输线路等情况时,也可以采用WLAN等无线传输技术。

6 功能设计与软件实现

系统功能设计按照“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数据挖掘”的信息处理思想,结合“探测器-处理器-执行机构”的体系架构特点,再加上人机界面、系统管理和可靠性保障等,如图2所示。

数据采集包括开关量、模拟量,采集频率可调,支持巡检。监控信息显示可视化,包括列表和图形等。报警信息应显示在专门的区域或窗口内,并指示最新、最高级或其他设定条件的未经确认的报警。数据储存应包括参数、报警及处置、视频、故障及排除以及相关系统信息等,并附带时间信息,系统宜具有事故追忆功能,包括事故组态、储存和事故分析。

数据分析主要指对装置及系统运行、报警种类和分布、故障和事故原因以及处置情况等的处理和分析。故障诊断与事故预警功能应能在线智能分析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和安全等级等,指导有关人员正确迅速地排除设备故障及重大事故隐患,同时有效识别误报警信号,确保可靠稳定运行。实际使用的智能分析技术很多,应用优势和领域不同,在通用规范中不必限制或指定。如根据HAZOP方法开发专家系统等。现场应设手动报警装置,系统应支持图形、声光以及短信等多报警方式,实现图文与图像报警联动。

系统的控制对象主要是所属的安全监控设备或装置以及带有安全功能的执行机构等。对于不属于系统但相关联的其它系统或设备以及不为系统独有的子系统或设备的控制权必须明确,不得互相干扰或影响,应保证紧急停车等独立的子系统可靠地发挥各自的安全功能。另外应同时设计手动控制机构,并通过切换确保控制权的唯一性和有效性。

软件开发应选择通用、开放、可靠、成熟、界面友好、易维护和操作的主流产品,规范不应限制采用何种开发平台和语言,如即可以采用组态软件,也可以使用高级语言自行开发。应优先采用多任务操作系统,可视化操作,方便信息获取和设置,如重要信息直接出现在最顶层,不能被遮挡或通过多次链接进入。界面的主体部分应显示系统或监控单元的模拟图,以及信息列表或曲线图。系统总体设计如图3所示,图中顶部菜单按全部展开的状态显示。

系统应在标明各类生产和监控设备的相对位置的背景图上显示实时参数与运行状态等。点击设备、传感器或报警点等,可以提示相关信息或弹出选择菜单。列表显示的内容包括模拟量及累计值、开关量、报警与故障信息、系统日志和操作记录等。除了地点、名称和监控对象或区域外,模拟量显示内容主要包括监测值、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及相关信息、报警级别及限值以及传感器工作状态等,模拟量累计值应包括监测累计量值和累计时间段等。开关量应包括当前状态起始时刻、状态、开停次数、报警及报警解除的时间和状态等以及传感器工作状态。故障及报警历史记录还应包括报警原因及类型、处置措施、接警人和时间、报警解除人和时间等。图形显示部分主要是模拟量曲线、开

关量状态图和柱状图,规范应对坐标、图示和显示信息的位置、形式等给出统一的要求。

7 其他

为了客观评估和限定安全监控预警系统在设计和建设中可能存在的质量缺陷,应对系统效能提出定量的技术指标,包括数据传输、执行速度和可靠性等方面。

如模拟量输入和输出的处理误差不应大于1%。各类安全监控信号的误码率均不应大于10-8。执行速度主要是指最大巡检周期和控制执行时间,一般后者不应大于前者,异地执行时后者不应大于前者的两倍,需要更高响应速度的场合,可以根据监控需要提出更高要求。系统应进行工作稳定性试验,通电试验时间不小于7d。测试期间,系统性能应符合标准以及各自企业产品标准的规定。另外对数据储存时间,双机切换时间,备用电源的工作时间和系统余量等也应给出要求。

8 结论

提高自动化水平,实施安全监控,强化安全标准化是有效遏制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频发的有效途径[5]。《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08]26号)要求加强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的建设,为此应首先完成安全监控预警通用技术规范的编制。本文提出了规范编制思路,明确了工艺参数、可燃/有毒气体浓度等应监测的安全信息。根据功能安全的技术思想,将硬件结构划分为现场、中间和监控中心三个层次,提高了规范的兼容性和可操作性,并要求将紧急停车作为子系统纳入整体建设,通过集成实现安全信息的融合与共享。按照“采集-传输-处理-挖掘”的信息处理思想,系统的功能设计包括数据采集、图形化显示、查询统计、报警与预警分析、安全控制和输出等,并对软件实现的格式和内容给出详细的技术规定,还对数据传输、执行速度和可靠性等方面给出了定量的技术指标。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相关规范的推广将极大地推进企业安全监控系统的建设及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关磊,刘骥,吴宗之.重大危险源监控的技术体系初探[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6,(2):42~44,47

[2]Gohle,William,CONTROL SYSTEMS SAFETY EVAL-UATION AND RELIABILITY[M],Research Triangle Park,N.C.:ISA,1998

[3]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GB/T20438-2006)[S],2006

[4]夏德海,现场总线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电气时代,2006,(8):16~19

2 遭遇危险化学品泄露怎么办 篇11

作为突发事件,人们往往无法预测泄漏所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化学品种类。而化学品种类繁多,不同化学品泄漏给人体造成的损害特点有很大不同。如氯气、氨气属于刺激性气体,泄漏可以导致接触者发生流泪、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硫化氢、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属于窒息性化学品,泄漏可以导致受害者发生头晕、头痛、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等急性缺氧症状。

化学品泄漏通常导致急性中毒,由于其诊断治疗专业性很强,接触化学品后产生任何不适,都要由专业医生来进行处理,不可以依据自身感觉自作主张。

遇突发化学品泄漏,普通群众应当迅速离开泄漏现场,目的在于中止有害化学品侵入机体。通常的方式是先撤往侧风向,离开污染中心区域后撒往上风向地带。

科学救助中毒患者

遇突发化学品泄漏事件,须注意科学救助中毒患者。对他人施救,首先需保护好自己。比较稳妥的方式是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具进行施救。遇紧急情况,无法获得防护用具时,也要采取起码的防护手段,如在刺激性气体弥漫的环境,需要以湿毛巾掩住口鼻,减少伤害;进入窒息性气体存在的环境,需要腰系安全绳,并有其他人员在场,以防万一。

路遇化学品运输车辆要注意

随着公路交通的日益发达及私家车的普及,人们驾车或乘车途中与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相遇的机会越来越多。一般情况下,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上会有相应的标识,标示所载化学品的特性(见图示),提醒路人注意。如果看到这样的车辆,应与其保持距离。如果化学品运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化学品散落等情况,则应尽快离开现场;如果发生气体泄漏,应向侧风向、上风向或高处撤离。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一旦发生化学品泄漏,周围区域的群众切记不可围观。在不知化学品损害特征时要牢记,对于任何有害物质,“距离”保障安全。

与化工厂为邻,需学会观察有无泄漏迹象

由于某些历史遗留问题,一些化工厂储油罐、储气罐等设施与居民区的安全距离不够。如果发生化学品泄漏,附近的居民很容易受到伤害。因此,与危险化学品工厂为邻的居民,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发现有以下化学品泄露迹象时要控制火源,不使用打火机、煤气灶等,同时想办法尽快向上风向、侧风向及高处撤离。

·闻到空气中有异常气味:

·有咳嗽、咽痛等呼吸道不适症状;

·空气比平常污浊;

危险化学试剂 篇12

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一般都设有化学实验室,根据化学实验的需要,往往要储存和使用各类危险化学品。由于具有危险特性,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如何加强高校化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是高校管理层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1 高校化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特点分析

1.1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根据危险特性,常用危险化学品可分为8类:一是爆炸品;二是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三是易燃液体;四是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五是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六是有毒品;七是放射性物品;八是腐蚀品[1]。

1.2 高校化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特点

高校化学实验室中的危险化学品主要有2类,一类是易制毒易腐蚀化学药品,另一类是剧毒化学药品。高校化学实验室中易制毒易腐蚀化学药品使用量很大,但危险性相对低于剧毒化学药品。剧毒化学品需求不多,但危险性相对高于易制毒易腐蚀化学药品。所以这2类危险化学药品的管理是有区别的。化学实验室常用的易制毒易腐蚀化学药品主要有盐酸、硫酸、苯、丙酮等,剧毒化学药品主要有硫酸汞、二硝基苯酚、水银、氰化钾等。

2 高校化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一般高校都设有各种科目的化学实验室,虽然每个化学实验室的实验任务不尽相同,但都涉及到了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都在进行各种化学实验,经常性地接触各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有腐蚀性的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屡有发生[2]。目前,各高校在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方面做得远远不够,比如安全教育懈怠、师生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实验室安全设施落后、安全监管不到位等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化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就成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西方发达国家在高校有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研究与培训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十分突出,而我国在这方面工作开展得却远远不够。

2.1 实验过程中危险化学品的使用现状

高校化学实验室储存和使用的危险化学品,都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腐蚀性等危险特性,而且数量大、种类多。如果管理不善,就会隐藏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容易引发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化学品事故。

近几年来,高校化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使用面临着一些新的形势。许多高校扩招,在实验室进行科研试验的人数逐年增长,危险化学品的使用数量也明显增加;许多高校不注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有些师生安全意识淡薄,存在严重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部分学生在实验前不掌握实验内容和要求,不熟悉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在实验过程中不完全按实验规程操作,从而导致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

此外,有些学校在实验安全防护设施方面,舍不得投入。实验室不配备通风设备、消防设备、防护服等防护设备,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化学品事故时有发生。

2.2 实验后化学废弃物的处理现状

现在,有很多高校化学实验室在实验后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废物随意丢弃,废液不经处理直接排入下水道,废气直接排入大气,造成了土壤、水体、大气的污染。化学实验室中排出的废液虽然和工业废液相比在数量上是很少的,但是,由于其种类多,加上组成经常变化,其集中排放对环境的危害性却很大。可见高校化学实验室废弃物的排放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污染源。

由于化学品的特殊危害性,必须对工艺过程废弃物进行严格控制和处理[3]。但是,高校在这方面的投资却很少,几乎没有任何处理设施和设备。大量化学废弃物的无处理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2.3 危险化学品储存的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储存管理,国家先后颁布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等一系列法规和标准。

近些年来,随着材料、化工等相关领域学科的发展,许多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危险化学品的使用数量及种类呈递增趋势。因此,如何做好危险化学品的储存管理,就成了一个各高校亟须解决的问题。

国家对危险化学品储存的要求很多。一般要达到以下基本条件: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门的危险化学品仓库中;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必须配备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其库房及场所应设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必须配备可靠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储存的危险化学品应有明显的标志;根据危险化学品性能分区、分类、分库储存,各类危险品不得与禁忌物料混合储存;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筑物、区域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目前,很多高校不设专门的危险化学品仓库,有的高校即使有专设仓库也不设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不配备安全防护用品,不分区、分类储存。

3 高校化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对策分析

1)强化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安全教育是确保高校化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由于危险化学品种类较多、理化性质不同,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储存和使用的基本常识。为此,各高校应组织危险化学品管理的交流培训活动,或以聘请危险化学品管理专业人士到学校做讲座等形式,对学校师生等进行危险化学品安全教育培训,除讲授安全理论外,还应结合危险化学品的事故案例,培养学生安全操作和应急救助能力。

此外,高校还可以利用广播、报刊、宣传栏等进行安全教育,发放安全常识宣传单,组织安全知识竞赛、安全主题演讲等多种形式,强化安全教育,营造校园安全氛围。通过广泛、深入、扎实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从而形成“全员安全”的校园安全大环境。

2)健全管理体制,规范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是高校化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基础。应建立校、院两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学校应成立专门的校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全校的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各学院也成立相应的分支机构,实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层层负责制,健全管理体系,真正做到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制可循,有例可鉴。

规范的实验室运行机制是高等学校化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根本保证。实验人员应严格恪守实验室规章制度,遵守实验操作规程,遵循产品工艺流程。各级实验负责人要明确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定岗定人,做到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同时,学校安全生产委员会应建立全校危险化学品档案,掌握全校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数量及使用情况,完善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理的应急预案,杜绝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

3)完善硬件设施,加强防护措施。完善的硬件设施和安全设施是确保安全的前提条件。高校要根据实验室当前状况,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完善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实验室的安全设施和除污设备。各个实验室都要配备防火、防潮、防毒设施,如灭火器、干燥箱、通风橱等,改善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条件,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创造一个安全有序的实验环境。

严密的防护措施是确保安全的重要条件。实验室所有人员都应掌握各种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发生火灾时的应急措施、实验室紧急出口等。有机化学实验室接触有毒试剂较多,故应配备口罩、橡皮手套、防护眼镜或防护面具等防护设施,还应准备一些急救用药品,如被强酸灼伤时急用的2%小苏打水、被氨水烧伤时用的2%醋酸。

4)加大监管力度,落实安全责任。在目前高校的安全管理中,安全教育缺乏、安全意识淡薄是高校发生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要使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能得到严格落实,使发现的安全隐患能得到及时治理,都需要加大监管力度,落实安全责任制。学校要定期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监督检查工作,发现安全问题要限期整改,严格落实;并以定期召开校园安全隐患治理工作会等多种形式,克服安全生产与己无关的思想,增强全员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责任感[4]。

签订安全责任书是落实安全责任制的一种重要手段。学校应与学院及学生层层签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责任书,各级负责人要坚决贯彻执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落实到每一位师生员工,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和使用中肩负的重大责任。

4 结论

高校化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好此项工作,就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体制,规范运行机制,强化安全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建设,加大监管力度,落实安全责任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危险化学品造成的安全隐患,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技术监督局.GB 13690—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2.

[2]刘海成,李奉翠.化学实验室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4,4(9):28.

[3]向江红,宋楚华.有毒化学品销毁设施的环境保护[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3,25(1):5.

上一篇:髌下脂肪垫损伤下一篇: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