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措施

2024-08-26

创业措施(精选12篇)

创业措施 篇1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 (enterprise education) , 从广义上说是培养开创性个性;从狭义上说,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通过各种教育手段, 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需求。从本质上说, 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存、提高能力与进行自我创业的途径。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 实际上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一部分, 是适应知识发展、拓宽学生就业门路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长远大计, 也是高等教育功能的扩展。

二、国内外创业教育的现状

(一) 国外的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被赋予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家都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创业教育与创业支持体系。其中美国既是世界上最早实施创业教育的国家, 又是实施创业教育最成功的国家。截止到2005年初, 美国已有16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创业学课程, 涵盖了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事实上, 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一些不发达国家对其也很重视。肯尼亚在实施创业教育、推动小企业发展方面探索出了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

(二) 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末, 1998年清华大学成立创业研究中心, 开始第一次创业计划大赛, 创业教育如火如荼开展起来。2004年, 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等9所院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 作了许多创业教育方面的有力探索。目前已基本形成以人大、北航、上海交大为代表, 有第一、第二课堂结合, 有单独成立创业管理培训学院或创业教育学院的创业教育模式, 其他一些高校如黑大、西安交大、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等也颇具特色, 但我国的创业教育在探索过程中尚有不足之处。

三、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与存在的问题

(一) 创业教育的意义。

1. 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是国家发展知识经济的“主力军”。高校通过创业教育, 能够激发大学生创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不仅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减轻社会就业压力, 而且能够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 创业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高校要转变教育思想,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必须树立现代教育思想,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与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探索、革新。

3. 创业教育是实现产、学、研结合,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方式。

创业不但能创造就业机会, 而且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 创造出大量的企业和实体。我国每年举办的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的许多优秀作品都被企业抢购, 在给企业带来了巨大利润的同时, 也使大学的科技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促成了新兴工业、新兴行业的出现。开展创业教育有力地促进了产、学、研的结合, 避免了以前高校闭门教学、企业闭门生产的被动局面, 激活了科研技术市场, 充分发挥了高校的人才与企业的资本间的优势, 实现了人才与资本的有机结合, 从而产生了好的创意和科技成果, 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二) 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 缺乏系统的学科体系, 课程设置多流于形式。

主要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 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 教学设施和条件也有待完善。各高校主要通过举办创业竞赛、创业讲座等形式来实现创业教育, 并没有将其融合于高校教育体系之中, 这就导致创业教育的影响仅仅局限于部分大学生, 更多的大学生空有创业激情却内功不足, 最终对创业望而却步。

2. 对于创业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都较少。

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 以及经济管理领域对创业领域的重视不够, 导致我国对于创业相关问题的研究也相对较少, 难以形成对创业有现实意义的指导作用。

3. 创业教育缺乏社会实业界的支持。

由于包括前述问题在内的多种原因, 目前, 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数量并不多, 而且成功的比率很小, 导致实业界对创业教育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 对创业教育的支持自然也就少得可怜。

4. 缺乏有针对性的师资队伍, 教学效果有待改善。

创业教育主讲老师大多来自负责学生就业和思政工作的行政部门, 缺乏实践经验。为了加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 许多高校聘请了一些企业家或创业人士担任客座教师, 这种安排尽管可能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但缺乏组织协调和制度保障, 而且外请的企业家或创业者缺乏教学经验, 教学效果有待改善。

5. 对创业教育重视不足, 缺乏系统性与层次性。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 展现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即面向未来, 把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创新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目的的新的价值取向, 确立人才资本优先的发展战略。

四、高校创业教育的措施与途径

(一) 通过开设必修的创业课程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高校必须转变教育理念, 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并重, 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素质的激发和培养, 在教育内容上进行延伸和拓宽。开设专门的学科课程, 如“创业学”、“科技创新学”等课程, 且应依托教材列入学校的课程, 并编写出相关的教材。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培训服务, 为大学生提供创业项目、创业资金、创业导师等服务, 为大学生提供人才推荐、派遣、人事档案代理等服务。把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与学习、借鉴外国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起来。鼓励和倡导各类大学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 并把创业家和各类社会创业资源引入高校, 密切企业、社会和学校的联系, 使创业型人才培养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 构建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构建系统的创业教学体系要突出课堂理论教学和创业实践紧密结合。在大学期间将创业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学科建设。将创业教育的思想渗透到高校的各方面教育中, 贯穿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过程中。

(三) 完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要树立全面的创业教育观, 投入资金加强创业教育教师培训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 加强创业教育的软硬件建设, 优化创业教育内部环境。一方面加强对创业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 同时鼓励现职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或有计划地选派有潜质的青年教师直接参与创业实践, 另一方面聘请企家、成功的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到创业基地任兼职教师, 扩大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四) 为学生创造模拟操练的机会, 体验创业内容。

创业教育有关内容的体验十分重要, 学生通过这种体验能够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 是创业教育成功开展的前提条件。高校要充分挖掘和开辟校内创业市场, 搭建创业平台开展校内创业实践, 积极建设创业教学基地、创新实验基地、社会实习基地、创业孵化中心等, 作为学生校内创业的实践载体, 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创业教育有关内容的体验。积极参加团中央和国家科技部、国家教育部组织的“挑战杯”, 开展“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 展示学生的创业成果, 科学评价学生的创业能力, 适时推出比较成熟的创业团队和创业项目, 完成学生创业从学校到社会的顺利转化。充分利用企业资源, 多渠道筹办创业投资风险基金, 激励企业家热心支持大学生创业。

总之, 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需要政府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扶助, 需要高校从建立健全的创业教育机制, 培养优秀的创业师资队伍, 提高创业教育效益, 也需要学生和社会不懈地努力进取, 共同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沈智芳, 新文.校创业问题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 2007, (9) .

[2]李柯.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研究[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06, (1) .

[3]贺建民, 郭永强.构建地方院校创业教育新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 2010, (3) .

[4]陈文华, 关小燕.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 2004, (12) .

[5]夏春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高教, 2004, (6) .

创业措施 篇2

二. 创业风险的理解

创业过程就是创业机会、资源、团队之间高度配置适当的动态平衡过程,但随着时空的变迁、 机会模糊、市场不确定性、资本市场风险及外在环境等因素的冲击,这三个要素也会因为相对地位的变化而产生失衡的现象,这种失衡现象称为创业风险[2]。一般有两个角度理解风险,一是强调了风险表现为结果的不确定性,一是强调为损失的不确定性。前者属于广义上的风险,说明未来利润多寡的不确定性。后者属于狭义上的风险,只能表现为损失,没有获利的可能性。风险的核心含义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损失。如果采取适当的防范策略使破坏或损失的概率不会出现 或者说在理性判断的基础上,继而采取及时而有效的防范措施,那么风险可能带来机会。由此进一步延伸的意义,不仅仅是规避了风险,可能还会带来比例不等的收益。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风险越大,回报越高。因此如何判断风险、选择风险、规避风险继而运用风险,在风险中寻求机会创造收益,意义将更加深远而重大。鉴于此, 大学生创业风险是指在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过程中,因创业环境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创业机会的复杂性,创业企业的多样性,大学生创业者及其创业团队的能力不足,以及创业投资者实力有限等因素而导致创业结果的不确定性。

三. 大学生创业的风险分析

对于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风险分析如下:

【1】项目选择太盲目

大学生创业时如果只是凭自己的兴趣和想象来决定投资方向,甚至仅凭一时心血来潮做决定,从而缺乏前期市场调研和论证,那么成功的可能性一定很低。创业需要理智而不是冲动,需要冷静而不是狂热。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对创业要持十分谨慎的态度。如果对创业所需要的各种条件考虑不周,对创业的前景不甚了解,就马上投入资金和人力物力,成立自己的公司或者企业,那么将面临很大的市场风险。因此,对创业的决策要科学,要深思熟虑,盲目决定创业将会埋下风险隐患。

盲目创业是大学生创业的通病。所以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初期一定要将市场调研做扎实,在充分了解市场的基础上进行创业。

【2】缺乏创业技能

眼高手低是很多大学生创业者的通病,往往当创业计划书中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操作时,才发现自己根本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创业者既不了解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也没有在相关企业的工作、实践经历,缺乏创业必备的知识技能,也缺乏必须的能力和经验,却对创业的期望值非常高。这样的创业无异于“纸上谈兵”,所以创业的时候切忌空谈,要脚踏实地一点一点把事情做好。

【3】融资渠道单一

融资渠道是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如果没有广阔的融资渠道,创业计划只能是一纸空谈。资金难筹几乎是每一个大学生创业者都会遇到的难题, 缺乏资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企业创办起来后,就必须 考虑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企业的日常运作。对于初创企业来而当代大学生创业由于自身能力人脉的限制,融资渠道十分有限。所以,创业者应充分了解市场,扩充融资渠道。除了银行贷款、自筹资金、民间借贷等传统方式外,还可以充分利用风险投资、创业基金等融资渠道。

【4】社会资源贫乏

创业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市场不会因为创业者是学生就网开一面,在单纯的校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 由于长期身处校园,大学生掌握的社会资源非常有限,而企业创建、市场开拓、产品推介等工作都需要调动社会资源,所以在面对社会和市场时,大学生在这方面会感到非常吃力,比有社会经验的人更容易迷失和迷茫。这也是大学生创业的劣势之

一。所以我们平时应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扩大自己人际交往的范围。创业前,可以先到相关行业领域工作一段时间,通过这个平台,为自己日后的创业积累人脉。或者可以借助于父母亲属的人脉为自己搭桥。

【5】管理过于随意

一些大学生创业者虽然技术出类拔萃,但理财、营销、沟通、管理方面的能力普遍不足,无法凝聚人心,造成创业的失败。所以要想创业成功,大学生创业者必须技术、经营两手抓,可从合伙创业、家庭创业或从虚拟店铺开始,锻炼创业能力,也可以聘用职业经理人负责企业的日常运作。

四. 大学生如何规避风险

(1)谨慎选择创业项目,避免盲目跟风从众

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大学生往往并不了解市场的需求,大多是凭自己的兴趣和想象来决定投资方向。目前,大学生选择的创业项目多集中在高科技领域和智力服务领域,如软件开发、网络服务、家教中介、设计工作室等。此外,快餐、零售等连锁加盟店也是大学生青睐的创业项目。这表明大学生在选择创业项目这方面出现了明显的扎堆趋势。

作为一个大学生创业者,选择一个既有市场需求又符合自己特点的创业项目是重中之重。一般来说,大学生创业者既要客观地分析自身的创业条件,更要冷静地分析创业环境,立足于技术项目,尽量选择技术含量高、自主知识产权明确的项目,并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做好产品市场化工作。切忌盲目跟风,一定要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擅长、最有经验、资源最丰富的行业来做。

(2)合理组建创业团队,避免随意搭伙现象

再出色的创业计划也会具有可复制性,但是整个团队是难以复制的,因此那些具有良好合作能力的团队相比那些异想天开的单干者往往会更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团队合作对于创业是否成功至关重要,志同道合的搭档会是你事业成 功的无价之宝[3]。因此,组建创业团队时要考虑专业互补、能力 互补、性格互补,使组建的团队有战斗力,要避免随意搭伙的现象。

(3)积极参与创业竞争,杜绝急功近利心态

创业是一个由小到大、由不成熟到成熟、由弱到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业者要积极参与竞争,逆境中要坚韧,顺境中要冷静。作为一个大学生创业者,不要惧怕同其他创业者竞争,必须做好与风险和困难作斗争的思想准备。创业的过程中还要积极克服急躁情绪,端正心态,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积小胜为大胜的策略。创业者时刻切记,任何浮躁和急功近利的举动,都是有害无益的,甚至会造成前功尽弃的后果。

(4)提升心理素质与抗打击能力

创业者开始创业,需要有一个好心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终能成功。创业是一份极具挑战自信心的工作,只有不断相信自己,才能不断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如果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出现了不自信的心理状况,那创业项目会受到阻碍,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另外,创业者遇到困难需要冷静,不能随意急躁,造成创业机会的浪费。实际上,在创业过程中遇到难题是很正常的现象,创业者应摆正自己对于困难的态度,遇事沉稳冷静。在冷静下来之后,还要善于思考解决困难。还有一点,创业者要能吃苦,不怕吃苦。还要注意摆脱多疑的情绪,多疑是团队的毒药,它容易产生悲观心理,造成团队人心涣散、工作执行力和效率下降。

五、对于创业管理课程的几点感受

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措施与途径 篇3

1.扩展功能链条,促进创业教育与创业活动的联动

现阶段,多数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活动是脱节的,一方面,创业者接受了创业教育之后,发现创业所需的资金、技术、场地等难以根本解决,受到的创业教育在现实中无法施展;另一方面,一些创业者基于热情、资金实力雄厚等原因,跳过了创业教育阶段,直接扎进了创业的大潮,结果弄得焦头烂额。

从各地的实际出发,需要扩展创业教育的功能链条,集成创业教育、创业辅导、天使投资等功能,使受训者通过创业教育的平台,在接受创业教育的同时,和具体的创业活动结合起来,能够发掘出风险投资、产品市场、核心技术等机会。这就要求将促进创业教育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提升创业氛围和创业实践发展,将创业教育作为创业实践的发动机。

2.构建多元主体,强化创业教育机构体系建设

目前,创业教育的实施分散在各个主体之间,职能划分、受众群体、体系建设等比较混乱,不利于形成功能互补、条理明晰的创业教育机构体系。

各地下一步应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调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共同做好创业教育工作,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分工合作、相互协调、共同促进的创业教育机构体系。

3.加大扶持力度,强化创业教育保障体系建设

各地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创业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消除制度性、体制性障碍,进一步强化政府在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责任,将创业教育作为制定、实施和优化创业政策的基本目标。坚持“规划先行、统筹规划、预留空间、逐步实施”的原则,充分吸取国内外经验,形成完整的规划框架,设计好发展路径,建立健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机制。

各级政府部门应发挥起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功能,着重加大对创业教育重点项目的投入,建立多元资金筹措扶持机制,加快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事业单位投入为主体的创业教育多元投入机制。同时建立创业教育经费补贴与培训质量和促进创业效果挂钩机制,设立创业服务窗口,提高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政策设计、体制改革、课程开发、师资开发等不同领域选择专家,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跟踪指导、综合评估。

4.注重内容开发,强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应该体现创业教育的目标追求,即创业精神培育和创业知识、技能培养相统一。各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根据创业教育目标选择和设置课程内容,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强调不同群体创业教育课程的差异性:一是大力传授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培养受训者的创新、创业基本理念。二是加强实践与调研,针对社会经济热点问题,收集创新、创业信息,从中寻找商机。三是加强创业实训锻炼,对那些接受基础性创业教育以后、有创业愿望和行动的受训者开展创业实践指导和实战训练。四是加强创业精神培养,重点提升受训者的辩证思维能力,自信、自主、自立、自强的企业家精神与良好的道德情操。五是激发创业热情,邀请成功的创业人士、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等亲临现场,传授创业经验,组织受训者到企业参观、考察、访问,开阔视野,增长见闻,引发创业兴趣。

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措施思考 篇4

一、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规划面临的困境

目前, 管理企业近200家, 除了极少数拥有一、二级及少数三级资质物业企业的劳动关系管理比较规范以外, 绝大多数物业企业劳动关系管理混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合同不规范

管理行业的微利性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收益不够理想, 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 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就成为这个以服务为主营产品的行业的最立竿见影的手段。而且, 很多物业管理企业是房地产开发商的派生企业, 在集团公司内部处于弱势地位。目前泰安市的大多数物业公司尚处于起步阶段, 内部管理不够规范, 法制观念淡薄, 存在着他人代签、员工不知道合同内容、未享受经济补偿金等问题, 使员工与企业的劳动关系得不到确认, 员工的合法权益也得不到相应的法律保护。甚至有些小的物业企业根本就不签劳动合同。而部分物业管理企业, 企业与员工在建立劳动关系时不签订劳动合同, 而以口头协议为主, 致使双方的责、权、利关系不够明确, 容易发生劳动纠纷。还有部分企业虽然与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 但在形式和内容上, 都存在违反有关劳动法律法规及不公平的问题。

2、劳动时间不合法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 管理公司提供的是服务性产品, 工作时间比较长。部分企业不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随意延长工作时间, 超时加班问题严重, 侵犯了员工的合法权益。

3、工会组建率低, 难以发挥制衡作用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部分物业公司阻挠、抵制工会现象严重。管理公司一方面通过向核心员工提供高工资、高福利的方式, 淡化其加入工会的愿望;另一方面通过招用大量临时工、短期工的方式, 使员工流动频繁而不易被组织到工会中来。而在一些组建工会的物业管理公司中, 工会在相当程度上依附于管理者, 很难发挥制衡作用, 在集体协商中地位偏低, 致使协商机制在相当多的企业流于形式, 难以形成劳动关系的自律机制。

4、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不健全

虽然在一部分物业企业内部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制度, 成立了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但许多员工认为调委会不能真正起到调解作用, 甚至有不少员工不知道本企业已经成立了调委会, 这一组织实际上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 企业领导对这一组织普遍不够重视, 不管不问, 不积极支持调委会开展工作;对企业调委会缺乏指导和业务培训, 调解员自身的业务素质普遍偏低, 不能适应调解工作的需要;而且调委会委员也是企业中员工, 由于害怕被解雇, 而不敢坚持原则维护员工权益。因此, 一些企业的调委会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形同虚设、名存实亡。

这样以来, 不少物业管理企业劳动关系双方主体之间的权利关系处于失衡状态, 使企业内部难以形成适应市场化需求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方法, 致使企业内部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尚未建立或不健全, 从而使员工与企业之间缺乏平等沟通与协调的正常渠道, 使劳动关系日益朝着不利于劳动力供给方的方向发展, 在双方产生矛盾并发生劳动争议后, 往往难以在企业内部协调解决, 导致冲突激化。

参考文献

[1]范锡霞:《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天津职业学院联合学报》, 2010 (1) 。

深圳:三项措施助“海归”创业 篇5

近200名“海归”昨天从深圳首期留学人员就业与创业培训班毕业,从市财政局在市人事局管理的专项经费中拨款,让留学人员免费接受培训,是深圳帮助留学人员提高就业与创业成功率而出台的三项措施之一,

有关部门最近一项抽样调查显示,来深的留学人员有两个新特点:一是年轻化趋势凸显,二是选择求职就业的比例上升,占了65%,选择创业的占35%。在求职人员中,有25%左右尚未找到合适岗位或处于未确定状态,这类留学人员俗称“海待”。针对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我市采取三条措施,帮助“海待”就业和创业:一是为留学人员开展就业培训与创业培训;二是建立留学人员求职信息库和空缺职位信息库,积极发挥深圳国际人才市场的平台作用;三是借助“高交会”、“金领世界”等平台,积极为留学人员就业广泛拓展渠道。(张苹、何伟才)

创业措施 篇6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种事物传统的发展方式都受到了冲击,终身的职业也早已经不复存在,企业对员工的管理也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被企业的管理者所重视,而主人翁意识里在企业表现出的最重要的核心思想就是每个岗位都是一个股份制公司,员工与老板都是岗位股份制公司的股东,只不过员工投入的不是货币资本,而是人力资本。这种把知识、经验、技能当作自己的资本的员工,关注的首先不是工作之后的工资回报,而是工作之后的知识、经验、技能是否有所增长。就像企业老板一样,老板投资创建了公司,同时也参加公司的工作和劳动,但是,没有几个老板真正关心自己的工资奖金是多少,而是关心自己的投资回报—利润的高低。当员工关注的焦点从工资奖金转移到知识、经验、技能的积累时,员工的心态也就从打工心态转移到了老板心态,只不过他不是企业的老板,而是岗位老板。 当员工能以这种心态投入他的岗位工作时,他的人生才会永不失业,不管是在新的岗位也好创造新的企业也好,才真正的能够获得成功。

二、传统对创业教育存在的认识误区

基于主人翁意识在企业里的重要性,大学生创业不应该是在就业难面前的“无奈之举”,自主创业教育不仅是大学生自主就业的重要途径,更是大学生成材的重要模式。而我们传统的对创业的认识是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的:

1、对开展创业教育的意识是片面的,紧急性和自觉性较差

简单的认为高等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只是简单的为大学生就业开辟了另外一条新的就业渠道。实际上,创业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大学生马上就业,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新时代终身职业的能力、素质,培养其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独立意识。与此同时,接受过创业意识教育的大学毕业生,具备了胜任创业的工作特征和创业条件的人,在解决个人就业问题的同时,更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解决了政府和社会的难题。所以,创业教育迫在眉睫,更需要高等教育自发自觉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2、就业难的专业鼓励创业,好就业的专业不需要创业

现在,大学生的数量日益增多,故一个职位千百个人竞争是司空见惯的事。政府和社会都鼓励大学生把自主创业作为一个解决就业难的突破口,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中明确提出,要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目前,大部分省(区、市)针对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而真正的创业教育是要培养学生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冒险精神,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信、自主的创业精神和独立思考等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

总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这些都是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素质,因此,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就业难专业要开展,任何一个专业,在新时代都需要员工用富有创业的精神去从事一份职业。

3、“三无”毕业生,创业必然失败,鼓励创业是一种误导

一谈到创业, 很多人就认为创业就是自己独立办企业、开公司。无资金、无场地、无经验的“三无”毕业生去办企业、开公司必然失败。但认为创业就是办自己的企业, 至少存在两方面的误区: 一是创业不仅可以是个人开公司, 也可以是团队创业办企业。比尔·盖茨的早期创业也是团队创业。二是在一个单位内部负责一项开创性的工作, 比如负责一个大区, 一个产品的市场开拓也是一种创业。国际上通常把这种创业叫做企业内创业。美国学者吉福德平肖三将企业内创业的人定义为“在大组织中从事创业活动的人”, 也叫做内企业家。对受管理经验、资源、资金等限制的高校在校学生或者刚毕业的学生一开始创业就自己独立办企业是不现实的。经历了内企业家创业后再独立创办自己的企业才是大学生独立创业的最佳选择。

二、健全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对策

1、营造创业教育环境

高校创业教育在我国才刚刚起步, 其环境建设尤其重要。要搞好高校创业教育的环境建设, 一是要在政府、社会和高校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这首先需要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 对创业教育提供一定程度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 为创业教育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为创业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政务外部环境。其次, 要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业, 树立创业光荣的舆论导向, 使勇于改革创新、致力于创业发展的学生得到尊重;使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创业者和尊重纳税人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形成谁创业谁光荣的浓厚氛围。彻底抛弃对大学生创业的种种不科学认识, 为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改革高校教育模式,促进创业意识成形

高校要改革创业教育“第一课堂”的教学方法,变“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为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参与式教学和实践性教学; 加紧课程建设。

第一,通过创业企业实地参观、创业者讲座和企业家论坛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心理品质,增强学生对创业活动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为今后的创业做知识和能力的准备。

第二,通过创业相关课程的教育,提高学生对创业基本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包括创业学、战略和商业机会、创业企业融资、经济法规知识、市场营销知识等,保证创业教育理念的落实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第三,通过创业实训课程和创业情景模拟训练,结合理论学习,提高学生创业的各种技能,如机会识别、融资、商务谈判、激励、团队管理等技能,提高学生的创业的各种能力,如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性能力等方面。

3、创新“第二课堂”的创业实践

建立创业社团和创业指导中心, 进行创业模拟实践, 创业计划书大赛, 把丰富的创业理论应用到多种形式的创业“第二课堂”中去, 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 激发创业热情;投入资金加强创业教育教师培训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引进, 促使创业教育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匠向双师型和多师型教师转变。通过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模拟训练、创业活动实训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尤其是创业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增强学生捕获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创造机会的能力,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更好的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创业人才。

(作者单位: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

薛丽红(1981-),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本科,石家庄工商学院,讲师兼经济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市场营销与人力资源

电信创业计划还需深度支持措施 篇7

近三年来, 中国电信在高层领导“二次转型”的号召下开始了各项改革和优化, 在外部竞争中, 3G网络的快速建设以及3G终端的全面引入直接驱动了“天翼”市场的发展, 此前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曾骄傲地宣称“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

对目前中国电信而言, 随着“攘外”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 “安内”的工作就成为其当前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但在内部管理方面, 由于中国电信的历史遗留原因, 目前面临着员工数量庞大 (全国约50万员工)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不足、基层员工待遇欠佳等问题, 而且随着员工年龄的不断老化, 中国电信的包袱将愈加沉重。在这样的情况下, 如果可以拓宽员工 (特别是基层员工) 的职业生涯道路, 将创业作为员工成长的另一条可选途径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但是对中国电信员工而言, 上述“美好愿望”却存在着太多不确定因素。

首先, 转型意味着不确定。尽管中国电信给出了专家团队培训扶持、启动资金保障等条件, 但在目前国内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等不够完善的今天, 一份稳定的薪水和“五险一金”依然是大多数人的追求。

其次, 选择意味着放弃。鱼与熊掌不可得兼, 当中国电信信的的的员工选择了离岗创业, 就意味着暂时放弃了在中国电信内部部的的成成长道路。尽管中国电信承诺保留创业员工的原有职位, 但离岗三年意味着相当一段时间难以为原有岗位或原有部门创造业绩, 万一创业失败返回原有岗位, 也就意味着从头再来。对于职场人士而言, 有多少个三年可以拿来赌明天?

再者, 创业意味着风险。愿望和现实之间总是存在差距, 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国有企业“温水”环境中的“青蛙”, 是否能够拼杀得过在ICT江湖中打拼多年的其它企业和团队?水土不服风险之外, 中国电信对于创业员工的实质性支持 (例如业务上的倾斜、流程上的优先等) 也显得尤为重要, 仅是专家团队辅导和初始资金支持实际上还是“授人以鱼”而不是“授人以渔”, 只有做到“扶上马”再“送一程”, 才能让创业项目顺利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而这对中国电信的整体项目运作而言就意味着更高的挑战。

大学生创业环境分析及应对措施 篇8

一、当今大学生创业中的有利因素

(一)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政府的支持下,大学生创业的社会认可度逐渐提升,并且受到了社会人士广泛的支持。政府推出的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计划,使大学生创业的起步变得更容易。政策的范围涵盖了教育、金融、培训、服务等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政策有教育部的《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央六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实施2010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人社部的《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等。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这些政策使我国大学生的创业人数较之以往有了明显增长,这对创业氛围的营造,大学生就业水平的提升以及我国创新型经济的发展都有推进作用。

(二)青年群体综合素质高

大学生创业者普遍文化程度高,学习能力强,在经验积累的过程中,更容易走上正确的创业发展方向,创立自己独具一格的产品风格,更易适应市场的变化。在创业的过程中,青年大学生的活跃思维,创造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在高素质高文化水平的基础上将会得到更好的发挥。促使大学生能更快地发现并掌握市场变化。

二、当今大学生创业环境中的不利因素

(一)环境造成的自身素质缺乏

由于国内长期实施应试教育,学生的个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导致创新意识缺乏,观念也以求稳为主。大学生长期处在校园之中,缺乏社会阅历,容易看法单一,对于市场的敏感度会相对较低,这是大学创业需要克服的首要问题,而高校中创业文化教育和技能教育相互脱节,也是导致这种现状的一个因素之一。

(二)大学生创业政策落实不到位

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法规措施都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增强其创业能力,进而促进创业活动的开展。目前,大学生创业政府支持体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软环境和硬环境。软环境是指政府为其提供的一系列的优惠法规和措施;硬环境是指大学毕业生从风险投资机构所能获得的创业支持。然而,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提供的优惠政策法规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很难落实在大学生创业者身上。国内大学生创业的宣传现在存在着响应范围广,而理解程度不够深的问题。从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的响应来看,实际落实程度远远不够,大学生很难从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中获得有关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优惠,就算了解也不够透彻。从某种方面来讲,高校只是响应着文件政策,而缺乏实际落实。

(三)高校的创业教育不足

国内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使创业教育的开展面临不同程度的困难。我国开展创业教育起步晚,近几年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许多高校在鼓励其毕业生创业的同时,也提供一些必要的创业教育服务。但这些创业教育服务往往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所授内容脱离实际,缺乏创新。另外,高校的创业教师资源远远落后,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正式的创业指导老师,而且课程多数是演讲式的,大学生很难从高谈阔论中得到有帮助的信息。大学生创业教育不是一门普通的课程,仅靠书本和知识的传授,远远达不到效果。创业教育更应该注重精神教育和实践操控。纸上谈兵的创业教育,会让大学生无法应对市场的瞬息万变。

三、有利于当今大学生创业环境改善的措施

(一)政府政策的扶持

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包括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创业保障政策。当前阶段,必须不断建立健全这方面的相关政策,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覆盖式”的创业教育,完善大学生创业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完善商务支持政策,集聚社会资本,形成创业集群效应,在全社会培育创业文化激发创业活力。

政府应该出台一些操作性强且行之有效的扶持政策。创业扶持政策主要包括为创业刚刚起步的大学生提供创业经营场所和免费的创业培训,使创业登记和注册的手续简单化。为在创业初期的大学生提供有期限的税费减免以及贴息贷款等优惠措施,解决大学生融资困难问题。在创业中期,可以为经验不足的大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引导创业方向。在创业后期,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补助,并切实落到实处。地方政府需要积极执行各项政策,使大学生全面且深入地了解创业政策,在创业过程中运用创业政策争取更大的帮助。

加强政策宣传力度,首先要加大对扶持政策的宣传,使得接受创业教育的大学生形成创业意识,营造良好的创业外部环境。其次,普及完善税收政策、贷款流程和审核标准等基础性知识。再次,建立专门的服务机构,提供完善的咨询和培训服务。政府应该建立一个独立的、专门从事大学生创业指导的服务机构,使其服务贯穿于大学生整个创业过程。全国青联和共青团共同创办的创业教育机构,就是典型的例子,其主要目的是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为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创业教育的课程以及交流平台。该服务组织可以将各届大学生的档案信息收集起来,重点关注想要创业和已经创业的学生群体,建立他们相关的电子信息档案,以定时和不定时相结合的方式将其聚集在一起,交流经营管理经验,建立一个专属于创业者的交流平台。

加大政策执行力度,保障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实施。推进服务组织“社会化”发展。为了推进在公共领域中更加高效地完成创业指导服务,政府应设置奖励措施,以奖励方式,鼓舞大学生创业者以及专业人士探索一套指导创业的新策略,进一步完善服务职能以提高服务效率。政府在引导的同时,更要与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形成良好的配合状态,分层落实各类政策,设立起创业服务中心、创业服务站等组织机构。这些机构无论规模大小,都应该拥有一批具有专业素质的服务人员和为咨询提供便利的专门场所,同时,各级服务机构应不定期邀请创业指导专家组,提高政策落实的质量。此外,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可以交流创业意见、交换心得的俱乐部,或是专门从事咨询服务的公司。

(二)教育措施的完善

有利于大学生创业措施中的重点,应当是教育。大学生创业中最薄弱的环节,是大学生严重缺乏经验,然而经验只能靠自己实践摸索来总结。因此,在一切硬性条件达成的前提下,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更应该注重实践。各高校首先要加强创业精神教育,增设创业相关课程,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其次,应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鼓励高校教师参加校内外的相关培训,积累教学经验,也可以聘请校外专家为在校学生开设课程,引入校外资源共同提升师资队伍的创业指导能力。再次,应多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目前在高校中,创业类的学生活动在数量和形式上都不占有优势,高校应更多地通过学生活动、项目立项的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营造创业氛围。在对学生创业项目的培育过程中,应开展分类指导,例如在创业的前期应让大学生熟悉工商、税务等与创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国家的相关扶持政策;在创业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提供一定的场所或资金支持,在实际演练中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在后期,应帮助学生寻找更多的平台和资源来推广创业项目,使其能刚好得完成从学校向社会的过渡。

(三)个人创业意识的提升

政府和高校的种种政策与教育措施归根到底都是外部条件,如果个人缺乏创业意识,再良好的创业环境都无法培育出成功的创业典型。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能体现在创业环境的营造方面。研究表明,创业者的亲人是否拥有创业的经历对其创业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大学生社会交际圈内人员的创业经历对大学生的创业动机能产生直接影响。这些环境对大学生的独立判断力、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可以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高校可以鼓励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增强与家人的沟通,争取家人的支持,同时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也应多接触亲友圈中有创业经历的人,多向其了解真实的创业情况,为今后的创业提供经验积累。作为创业者个人,应培养起从社交圈中获取有益信息的能力,有效利用周边环境增加与外界的接触,通过不断的观察、实践来提升个人的创业素养,未雨绸缪,为个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综合而言,大学生创业需要一个良好的、完善的、健康的、可持续的创业环境,需要政府、高校在创业环境的建设中共同努力,但根本上更需要大学生创业者自身的积极努力,在大学期间不断提升职业技能,不断实践,在实践中完善知识储备,增加经验积累。

摘要:当今社会环境复杂,政治关系略为紧张,市场变化莫测,而近年来兴起的大学生创业这个话题却广受关注,不仅国家,社会人士对此大力推广,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也相当支持。从学生受到的教育到国家的针对性扶持政策,各种因素都可能对大学生创业的过程造成重要的改变。就此话题,对当今大学生创业环境进行分析,指出大学生创业中不可避免的一些问题并相应提出解决方法,让大学生创业在国内拥有更长远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创业环境,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于波,孙官耀.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15).

[2]张锡钦.探索就业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J].药学教育,2012(4).

[3]曲悦.刘颖迪.刘桂荣.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具体方式分析[J].时代金融,2012(23).

创业措施 篇9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措施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1],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实用教育,具有创新性、创造性、实践性等特征。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的发布,彰显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是对高等教育的期盼,也是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大力支持。当下正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好时机,高校和大学生应该抓住这些有利契机。创业是指个人把想法付诸行动的能力。它包括创造性、主动性、创新和冒险意识,以及计划和为了实现目标管理项目的能力。创业能力,包括横向技能和态度以及更多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高校作为推进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关键主导力量,应不断思索改革新措施。

一、当前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1.从学生角度看,缺乏创新创业意识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社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是有限的,很多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困境,而许多大学生宁愿通过读研、出国深造等继续教育的形式来逃避就业压力,也不愿去尝试创业,究其原因,是缺乏创新创业意识。从低到高的传统教育体制———“应试教育”,造成大学生循规蹈矩的性格,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学而优则仕”、“士农工商”阶级观念等思想仍然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就业思维[2]。创业不仅有风险,还要承受各方压力,以及创业门槛高,机会少,成功率低等因素,使创业并不会成为中国大学生在毕业后首要考虑的方向。

2.从高校角度看,重就业轻创业

中国在20世纪末开始触及创新创业教育,于21世纪初期正式启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将人大、北航等9所名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学校,此举标志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正式启动,此后不断往其他高校扩展。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来看,目前各个高校开设的仍然以就业指导课程为主,且多数是作为选修课程在开设,普及率和惠及率较低。从学科地位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呈边缘化特征,绝大多数高校都将创新创业教育当做高等教育非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它包含在技术经济学科或企业管理学科,这使得诸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定位模糊[3]。从高校的帮扶力度来看,多数高校都有就业指导中心,关于大学生创业指导却极少设有专门机构,始终侧重于就业指导,缺少专门的创业指导课程,缺少专业人士指导,缺乏创业资金的支持。从高校管理体制来看,实施学分制,高校学生的出勤情况和课业成绩是考察的重点,以至于大学生创业的同时,因为难以兼顾学业和事业,而面临必须在二者之间做艰难的抉择,创业就有可能面临放弃学业的情况。

3.社会角度看,创业的社会价值不凸显

社会发展变幻莫测,高校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化,而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高校改革的重中之重。据统计,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40—50个企业,发展中国家为20—30个,而我国仅有11.66个。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人才济济,各类资源丰富,但企业数量和国家实力明显不相符,在创业方面还有巨大的可提升空间。当前面临就业困难的窘境,现在甚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需要创业来拉动,通过创业能挖掘更多的商机,创造更多的社会物质财富,提供更多的岗位和就业机会。但是,创业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就业率的提升,创新创业更能带来巨大的社会价值。然而,如今创业带来的社会价值并未凸显,反而因为创业的成功与否,导致很多诟病,如有些人说创业是投机主义,损害社会公平公正;有些人说创业只是为了获得财富而对已有模式的照搬照用;有些人认为创业是建立在钻法律空子走的边缘化创业之路的基础上,并不为社会认可等。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联系,彼此促进,彼此激励,教育为社会提供人才,社会为受教育者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与环境,两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大学生低创业率,低创业成功率带来负面社会影响对社会稳定发展来说是不利的。

二、高校在推进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新措施

1.培养学生创业意识

《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校要想把创新创业教育做好,就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结合市场机遇。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为社会服务,创新创业教育更是能为社会做贡献。高校首要任务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开拓创新精神,大一就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意愿,为有创业意向的同学,提供绿色通道,专门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并且纳入学分管理当中,让没有创业意向的通过了解关于创业的相关信息后,能够激发出其创业意向。

2.改革教学模式

在教学方式上,应借鉴欧美国家的小班教学模式,鼓励课堂探讨和互动,课堂中注重逆向思维、多角度思维方式等的引导,并就创业相关实际案例问题来探讨解决方案,头脑风暴中激发更多的思维火花,逐步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让创业的学生不仅存在创业意识,还知道怎么把意识转化为实践,如项目如何展开、怎么组建创业团队、团队的管理、资金的筹集等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创业率,降低创业失败率。

3.改革考核机制

运用“大数据”技术,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尤其是针对创业学生,为其自主学习创新创业课程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的同时,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核机制。高校可以结合学校自身的类型特点和学校所在当地的区域经济特征,从而确立适合的出发点,重点要放在创新创业教育观念的普及和相关社会资源的挖掘[4];高校也可以设置合理的创业学分,建立起创新创业学分与学业学分转换制度;高校应当允许并且支持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同学根据实际创业需要,调换专业,进行系统而专业的学习;就创业与学业无法兼顾的情况,高校可以设立弹性学制,放宽修业期限,允许他们休学创新创业,并给予保留学籍;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高校能完全实现文化熏陶加专业学习加社会实践的功能。

4.向有经验积累的高校寻求合作

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其中不乏一些做得相对较好的高校,例如清华大学,作为领头羊自1998年就率先响应号召,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第一所将大学生创业计划的竞赛引入亚洲的高校,清华大学在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上有着优于其他高校的经验积累优势;多年来,清华也培养了众多创新创业人才和成功的创业家。据教育部数据,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高校,近90%的高校积极并正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85%的高校都建立了创业基地或创业孵化基地。其他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建设与落实尚有缺位现象。对于清华样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一定积累和经验的高校,要发挥领先优势,开展相关创新创业教育经验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系统提供支撑[4]。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弱势高校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如开展创业人才交流、创业模式相互学习、创业理念共享等,利用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程度层次不一的现状,以优带优,以优创优。

5.开展校企合作模式

开展校企合作模式既是企业力量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5],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归根到底毕竟是理论知识学习多于社会实践操作,先天有缺陷,后天发展动力不足,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外企业的资金,技术,团队管理等优势,展开校企合作模式,将学生直接带入企业去切切实实的参与其中,与社会企业的合作不但有利于创业项目的开展,也可以学到最有用的实际管理办法,避免走不必要的误区和弯路。学校要重视和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维系,积极与企业、单位等部门合作,发挥自己科研优势,与他们一同克服技术难题,开展产品研发,互利互惠,努力实现校企双赢,长期合作[6]。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目前国内已经有优米网等创业指导网站,这类网站集合了大批优秀的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等,还有很多创业指导课程,以及好的创业机遇,创业者们可就真实案例阐述个人观点,可以为创业难题提供最实际的解答。因此,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既可以利用传统企业进行实战训练,也可以借助互联网企业,多方合作,打造属于高校自身的特色创业模式和品牌。

6.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20世纪40年代,哈佛大学就率先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1953年德鲁克在纽约大学开设“创新与革新”课程。1968年百森商学院在本科生教育阶段开设了第一个创业学主修专业[7]。1971年南加州大学开设了第一个MBA创业学专业,标志着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提高到一个新阶段[8]。与此同时,亚洲的日本,欧洲的德国、法国等也陆续引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开始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先地位。国外发达创新创业教育的显著成效与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成熟的教育模式密不可分,发达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并将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细分,涵盖家族企业、新技术创新创业、妇女创业、大型机构创新创业等,注重通过模仿使学生获得创新创业的感性体验。这些成功的教育经验值得中国借鉴,中国应据此建立符合本国高校实际现状的创新创业模式。

三、高校继续推进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和要求,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高效推进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重大意义就在于,有利于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有利于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作为发展中国,人口众多,当前的工作中心仍然是搞好经济建设,但是要处理好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防止只重发展速度,一味只求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忽略经济的发展质量,不考虑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教育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教育发展状况为一定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所制约,但教育反过来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高等教育的体制只有适应经济发展要求才能起到推动作用。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能够为社会提供一定的现代化建设人才,进而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贡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和深化也有利于开展科学研究,创造科技成果。

3.有利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是指包括对教师队伍、教育资源、教学方式、升学制度、录取方式等有关教育的多方面全方位进行的符合时代潮流发展的改革。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道路崎岖而深远,需要不断地做工作。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已历经几十年并仍然再继续,高校的创业创业教育改革正是契合时代背景的正确选择,解决高等教育质量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题。推进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使学生各展所长,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从而能够更好地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4.有利于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目前的就业率低、创业率低、创业失败率高的现状,使大学生通过接受正规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后,能够结合自身特点挖掘个人潜力,创业的机会更多和成功率就会更高,又有利于获得更高质量的工作,创业带动就业的提高。事实证明,经受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往往能更好更快地投入工作并高效完成,因此,高校推进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四、总结

中国需要更多的企业家、更多的创新和更多的优质成长型中小企业,这能刺激年轻人的创业心态,这就是为什么创新创业教育是必要的。创新创业教育在促进更具创业精神的态度和行为方面起重要作用,现在被广泛认可。高校推进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某个大学生或者某个高校的“英雄主义”,而是这个时代对所有有梦想、有创业理念的大学生们的期许,因此并不鼓励大学生一个人孤军奋战,而是鼓励更多的大学生以团队形式参与到创业当中,加强跨学科跨领域的创业合作,充分发挥个人专业所长,以点带线,以线形成面。当下正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大好时机,借着十八大的春风,创新创业教育有国家的支持,高校的响应,大学学子们的热情,这个春天必然春机盎然。高校应该利用多种新举措继续推进和深化创业创业教育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吴泽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及其启示[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7,(5):18-22.

[2]张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机制、路径、模式[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0):28-32.

[3]曹胜利,雷家.中国高校需要怎样的创新创业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0-01-13(50).

[4]张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辨析与战略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23):45-46.

[5]王长恒.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构建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2):124-126.

[6]舒铁,余文华,周凌宇,许剑颖.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9):144-146.

[7]刘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1,(5):64-67.

创业措施 篇1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腾飞,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细胞,对于促进就业、带动国民生活的改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伴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全民创业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趋势兴起,2008年武汉市政府提出“全民创业”。虽然不断得到中央至各地政府的优惠支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存在着融资难、难融资的困境,因此,研究全民创业融资模式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Bygrave研究发现,在美国只有大约千分之一的新创企业能顺利在创立期筹集到风险资本。王伟毅等人认为环境是影响创业的重要因素,研究创业应当首先从环境的不确定性方向着手。傅璇通过研究提出,互联网创业企业盈利模式的可操作性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风险投资的决策速度。从当前的文献来看,专门研究全民创业的融资模式的寥寥无几,期望本文可以为全民创业活动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时,能够为推进武汉地区全民创业的实践提供一些借鉴, 最终实现地区经济甚至国家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二、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我国全民创业融资困境的再思考

(一)关于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由Briglam和Weston联合提出。该理论主要以动态视角去分析企业创业阶段的公司金融状况及其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相关联系以及存在何种变化规律。 Beger与Udell对该理论进行了修正改进,他们在比较分析创业企业金融状况特征时,更多地利用“信息因素”这个特征。 具体来说,任何企业在初始阶段,财务数据、业务记录都不完整,企业对外的信息是不可能透明的,这样企业只能依靠自身的内部融资,几乎完全无法获得外部融资;到了成长发育阶段,企业有了一定程度发展,伴随着企业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抵押资产,企业的信息透明程度也就有所提高,此时,企业的融资方向逐渐由内部向外部转换;最后企业经过成长期,发展比较成熟稳定后,其相关的信息披露机制等已经建设得较为完善,此时的企业慢慢具备在市场进行融资的资质。总的来说,企业的金融成长周期理论指出,企业融资来源是伴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变化的,企业发展上坡期, 由于信息披露、企业规模等不断优化上升,其融资渠道是逐步由内向外的;但是,企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后,外部融资势必会受到阻碍,此时企业的融资渠道又会由外转向内部。 该理论合理地分析了,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着不同的融资渠道选择,为企业做出适时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导向。

(二)全民创业融资现状及困境为了缓解我国就业市场的巨大劳动力供给压力,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随着创业活动的开展,对地区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加明显,国家和政府也逐渐地加大了对创业团队的支持和扶植力度。武汉市为相应国家号召,陆续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来支持鼓励发展创业活动,如“百人计划”、“黄鹤英才计划”等,不但从宏观层面为武汉市的人才进行创业活动奠定良好的硬性基础,还从微观层面构划创业相关的服务体系和简化申请运行流程。目前主要的资金渠道有政府资金支持、民间借贷、信用担保以及银行借贷等,虽然各种渠道、各种金融机构都在顺应国家政策,尽力帮助创业者解决资金融通问题,提高对企业的信贷额度投放,但是大多数的城市的创业企业资金瓶颈困境仍然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此外,大多数的金融信贷机构进行贷款手续冗杂,甚至还有互相推诿、拖延时间的恶劣现象,致使了急需资金的创业企业,尤其是需要大量现金流的企业无法尽快获得企业运转资金。

三、全民创业融资影响因素剖析———以武汉为例

(一)政府层面政府作为创业浪潮的发起人,也是沟通创业者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纽带,对全民创业的资金融通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总体来说,政府在创业融资过程中发挥提供优惠政策以及创业服务两个重要作用。(1)政策优惠。政府部门对那些处于创业期的个人和企业,都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财税减免支持,享受政策人员的范围从下岗、失业人员,覆盖到应届高校毕业生,而且减免税种的范围也很宽泛,这些措施不但有助于帮助创业者了解创业有关的税收政策,激发其进行自主创业的激情,还能够更好地减轻企业负担,最大化发挥税收的经济职能。其次,政府能够出资建立一个担保基金,委托相关的担保公司进行小额担保。然后由商业银行对进行了担保的并符合特定条件的创业单位或个人发放贷款资金。但是小额担保贷款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由于程序繁杂、额度小,银行对发放小额贷款缺乏积极性,其次创业者在初期贷款难度比较大,所以也就抑制了其贷款需求。再者,政府补贴。对创业者实施资金补贴或者是免除一部分的行政性费用,对于缓解其融资压力有很明显的作用。武汉市对应届毕业生提供2000元的创业补贴。虽然这种补贴总量不大,但是对于激励创业者热情,缓解其融资负担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创业服务。政府除了直接提供资金上的硬件支持外,还能够提供教育这种软实力的服务。开设培训班,对具有一定创业能力且有创业意愿的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方法、技能、法律以及税收等专业领域知识。据不完全统计, 从1998-2006年,已经有250万左右的人群参加过这种形式的创业培训,其中大约一半人群成功实现了创业。此外,政府应适当放宽创业者办事的准入条件,开通“一窗式”的绿色通道,提高服务的水平和效率,也促进创业的发展。

(二)金融层面金融机构作为提供创业者资金的最终责任人,对于实现全民创业、减轻就业难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金融层面上的影响因素对于解决创业融资困难有极重要的意义。(1)正规的融资市场系统。商业银行、信用社、创业板、主板等一同构成了我国正规的多层次融资市场系统,但是真正适合全民创业的企业融资渠道比较少,虽然具备多层次的正规金融市场体系,但是其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功能单一,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国全民创业的进程。只有功能分层现有的金融体系,才能满足更多创业者的资金需求,将创业落实到实处。(2)社会的信用制度。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对于企业进行创业、开展融资具有重要的影响,创业者难以获得融资,一方面出于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另一方面也源于整个社会的信用度不高。信用的缺失不仅体现在企业与银行之间,甚至在企业之间也不足为奇。由于信用缺失的严重恶化,企业脱债不断上升,导致银行的不良贷款加剧,如此,随着银行房贷积极性的下降,选择惜贷是银行的最明智的策略,这样也就制约了创业企业的融资。只有,不断加强社会的信用体系, 提高诚实守信的意识,才能使全民创业获得稳定的信贷融资,从而改善目前创业融资难的尴尬局面。

(三)创业者层面创业者作为整个活动中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导者,自身是整个创业活动成败的决定性元素。受局限于自身的不足,也会对融资活动产生一定的阻碍效果。信用缺失虽然存在于整个社会中,但是更多地反映于创业者自身。不但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存在做假账、偷漏税、随意改报表等现象,甚至创业者个人信用额度也不足,导致了商业银行对创业企业的贷款发放越来越谨慎,加剧了创业融资之路坎坷。融资取决于企业的可抵押资产数量、规模以及公司的资产结构。银行出于资产安全因素的考虑,会优先把资金贷给资产机构优良、可抵押资产数量多的创业企业,所以那些类似科技型的企业,固定资产较少,很难受到融资机构的垂青。企业是否具有明朗的发展前景是能否获得融资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个盈利能力强、赋有创造力的企业,更能向投资者释放积极的信号, 以此来巩固自身的融资平台,保证足够使企业得以健康发展所需的资金流。

四、全民创业融资创新模式研究

(一)以政府为主导的基金模式政府作为连接全民创业和金融机构借贷的重要枢纽,对创业活动的成败具有深刻的影响作用,同时政府当局直接作用于创业的大环境、创业者的热情和社会各界对创业舆论、支持。创业者寻求政府指导和给予资金支持,是一种重要的融资渠道。政府方面对创业者进行资金融通的帮助,不仅可以解决其资金问题,还能产生明显的引导、示范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往某一方向投入,示范改善武汉的创业环境,促进武汉地区全民创业进程。以政府为主导的全民创业基金模式具体可以划分为四小类:(1)政府直接投资。政府把类如股权、债券以及政府补助等形式的投资直接投给创业者;政府奖励投资。政府给符合特定条件、达到某些要求的明间创业者发放补贴资金,但是这些投资是以奖励的形式发放的。(3) 政府间接引导。政府通过基金渠道,把投资以利息、补偿等形式注入到跟全民创业相关的金融机构中去。(4) 政府基金示范。政府通过基金建设,吸引社会资本来投资和建设。 这四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如政府奖励的形式要比政府直接投资具有更高的效率,奖励模式可以刺激创业者们不断提高自我企业。同时,政府的资金池并不能帮助所有的全民创业者,因此采用引导的方式很重要,吸引社会资本来进行循环,才是解决融资问题的长远之计。所以相比较而言, 奖励和示范的融资方式能够达到更佳的效果,不但可以补偿各类金融机构付出的利益,保持并提升其继续改善全民创业融资服务业务的积极性,还能示范更多的资金流来支持全民创业战略。因此,武汉以及各政府有必要提高全民创业政府基金的投入量,并慎重选择相应的投入模式,帮助创业者缓解融资难的难题。

(二)以网络为媒介的融资模式以网络为媒介的融资方式是利用电子商务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合作关系,共同搭建一个网络融资平台,为需求资金的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服务。这种新的融资媒介,将传统商业银行经营的信贷业务与互联网融合为一体,丰富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为更好地解决企业创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新思路。网络融资起步晚,且运营时期不长,但是其在促进全民创业的重要效果已经慢慢显现出来,也正在发挥着更大的作用。究其特点和优势分析,不难发现网络融资模式受到偏爱的原因:(1)通过网络融资平台,能减少资金融通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缩减了委托的代理成本;(2)网络程序可以降低创业者因为各种繁琐手续而导致的融资成本和搜寻合作对象的成本;(3)网络融资突破了时空限制,使得金融机构在更广的跨地区内,融通更多的存量资金。武汉地域已经有成功运用网络融资的事例。如在新洲区,成安医药公司就是在利用网络融资,成功从工商银行获得了110万元物流贸易贷款。然而,由于缺乏对网络融资这种新的融资渠道的宣传和普及教育,网络融资在武汉还没有得到非常广泛的认可和接受,再者,由于网络融资平台的稀缺,这一新模式尚未在武汉地区流行起来。网络融资作为新型融资渠道, 不仅可以从信贷业务推广到股权投资,还需要从中小企业推向单个群体。网络融资的运营形式有网银、会员支付、公益性融资网络平台等方式,这些方式共同为全民创业战略搭建了网络融资平台,构建了完善的网络融资体系,最终为武汉或者全国的创业者提供有效的融资保障。

(三)以中小企业为平台的融资模式以中小企业为平台的集合融资模式是一种重要的解决全民创业融资问题的渠道。使用这种方式,能够消除中小企业之间由于规模差异而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和规模歧视,推进企业的融资活动,促进全民创业战略的早日实现。这种全民创业的集合融资具体来看,有三种形式:把很多中小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统一进行担保,并向银行进行贷款的集合贷款方式;将诸多中小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以统一的名义来发行以股权、知识产权等权利为标的的其它集合信托方式;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或是票据。武汉早在2011年就发行了第一批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华烁科技、湖北元通汽车销售等四家企业从100家有意向的中小企业中脱颖而出,他们担任首批集合票据的联合发行方,委托中信银行在武汉的分行为主承销商,以5.5%的票面利率融资3.8亿元。由此可见全民创业中的集合融资形式正不断对促进武汉地区创业融资进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之,全民创业集合融资模式需要政府发挥更多的“推介人”作用,才能使更多的创业企业从中受益。

五、三位一体:全民创业融资机制的配套措施设计

(一)政府层面(1)政策扶持。由于企业创业的发展阶段,创业者对资金的需求会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从政府层面来讲,必须要制定具有差异化的扶持策略,尽可能给予有效的资金援助,满足各类创业对象的融资需求,推动他们能够成功自主创业并获得长足发展。在企业创业初期,企业不具备完善的处理外部风险的体制,所以政府可以考虑采取如投资补贴、就业补助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不但为创业人员创造一定的创业环境,还要因地制宜,强化统一协调性,发挥政策的协同效应,使得各项政策得以配合,发挥出最大的促进作用。(2)强化监管。强化政府的监管,具体可以从两方面来看:第一,对小额贷款担保进行强化监管。首先必须完善小额贷款担保制度。对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加强制度方面的约束力。严格推进严审贷款的资格工作,固定周期对贷款工作进行复核审查,保证信息沟通的畅通。整个贷款涉及的部门都必须密切协调,进行联合监管。政府应当建立一个专项小额担保贷款的数据库,定情对申请人情况的各项情况进行随即抽查,如果出现一些不良情况,则必须由相关机构对贷款进行催收、并给与相应的处罚、曝光。第二,对政府引导基金进行监管。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风险预警机制,对设立的基金进行审慎的盘查和监督,实现政府资金安全增值。以市场化运作为主。注重基金管理团队的管理业绩评测,避免可能会出现的管理风险。建立健全一个合理的基金股权退出机制,在维持引导基金最大化的使用效益,还能真正有利于创业投资的持续发展。(3) 优化拓展融资渠道。融资渠道单一是制约我国发展全民创业的瓶颈,所以政府必须带头拓展优化目前的融资渠道,建立一个多层次、宽范围的创业融资网。建立一个综合互助性担保、政策性担保和商业性担保三者为一体的基础体系。以此来完善我国的融资担保体系,弥补我国数目多但能力弱的不足。 充分利用民间借贷市场。一方面,通过提高对市场准入监管和风险监管的力度,来不断强化对民间借贷市场的监管工作;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快立法进度,完善民间融资法律法规,保证民间金融机构能够有法可依地开展经济活动。 大力发挥创业板市场的作用。创业板市场具备较完善的进入退出机制,同时也有更为灵活和充裕的资金池,所以中小企业进行上市融资,不但可以拓宽自身融资的渠道、解决融资困境,还能反过来促进我国创业板股市的发展。

(二)金融层面(1)优化银行功能层次。由于我国目前的银行体系在结构和功能分层上不成熟,加剧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因此,构建一个多层次、功能丰富的现代银行体系,对于解决目前全民创业融资困难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首先,创造一个更为宽松的市场环境,发放银行准入牌照。只有更多的民间资本流入银行市场,才能使银行之间的竞争加强,进一步才可能降低其市场垄断程度。其次, 金融产品的创新。银行必须学习其他企业,针对企业不同的需求,创造具有差异化的金融品,保证更加契合广范围的创业者对于资金的结构需要,真正帮助环节融资难的困境。最后,加强对银行的监管。由于银行机构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如服务、产品等,因此必须使用差异化的监管方式,才能更有针对性,最终提高监管的效率。(2)完善社会征信体系。一方面,严肃对待失信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我国近年颁布了基本的经济法律,对社会征信体系的建设产生了明显的作用,但其约束力存在局限,失信行为屡见不止。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商法体系的建设,推进相关社会信用法律法规的制定工作,严肃对待失信行为,加大处罚企业、个人失信的行为,减少市场参与者之间信息不对称, 构造一个良好的信用、法律环境。另一方面,加强教育宣传,培养诚信意识。道德规范的范围要大于法律的界限,所以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还应该借助于道德规范的约束作用,虽然道德的培养过程很漫长,但是其作用不可小觑。政府对信用服务机构的监管是保证社会信用服务体系成功建设、顺利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3)再融资体系的多元化。再融资是企业上市后获得资金,维持创业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工作,我国公司在上市后,存在较多的再融资弊端,所以实现再融资体系的多元化,关系到上市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其一,推进债券市场的发展。债券市场不仅可以提供更为丰富的投资产品,还能明显改善证券市场的资金配给。所以,推进债券市场的发展是多元化再融资体系的首选方式。其二,提高利用资金的效率。企业不能为了融资而盲目融资,而是应当要分析融资的必要性、使用方向等,此外,监管部门也要严查企业再融资的申请和监控,最终提高对资金的使用率率,避免资源浪费。

(三)创业者层面(1)从思想上对内控进行加强。管理者作为企业的灵魂,其素质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要避免事后补救现象的发生,必须通过理论学习来强化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使其对市场的认识保持与时俱进。(2)完善治理结构。科学、现代的治理结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获得更多融资所必不可少的硬件要求。企业可以向治理结构完善的企业取经,在借鉴大型企业先进治理结构的同时,不断完善自身的现代企业制度。(3)营造企业文化。正确的价值观念、良好的自律、自觉性是发挥企业员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的良好路径。培养员工的良好素质、营造诚信的企业文化能够有效地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第四,加强财务管理。明确企业财务管理是提高创业企业财务透明程度、发挥成本优势的基础,所以企业内部应当使财务制度规范化,建立以诚信为本的商业信誉,保证自身的优质资信状况。

六、结语

全民创业正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推动国家经济进一步腾飞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忽视目前存在的融资难瓶颈。本文以武汉为样本分析了瓶颈存在的原因,并从政府、金融以及企业者自身三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可以为环节武汉地区的全民创业融资难题提供一个借鉴,为提高地区经济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就业问题改善做出贡献。由于研究水平的局限和样本选取的制约,本文分析原因和给出建议还不够全面、宽泛。这也将是今后进一步研究本课题,需要继续加强的部分。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提倡的全民创业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愈加明显。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对全民创业给予了大量的扶持和推动,并把其纳入到政府工作报告中去。但是在全民创业开展地如火如荼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融资困难的尴尬局面。因此,分析瓶颈出现的根本原因,优化当前融资创新模式,制定何种方案继续发挥全民创业对经济发展的不可替代作用具有深远意义。

创业措施 篇11

【关键词】农民;创业;小额贷款

2012年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战略性、全局性工作”。为了解决农民创业的资金匮乏问题,中央和各地方政府纷纷推出农民创业小额贷款措施,但农民创业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奇怪现象:一方面,农民要发家致富,贷款需求强烈,但很难贷到款;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大量资金贷不出去。由此产生“两难”。

为此,本文以黑龙江省2009年确定的十五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调查对象,通过发放预设问题的调查问卷,采Likert五点量表形式,分析农民申请创业小额贷款的意愿,最后提出完善小额贷款制度,鼓励农民创业的对策建议。

1.黑龙江省农民申请创业小额贷款意愿的调查结论

1.1经济因素为影响申请创业小额贷款意愿的主要原因

大部分的贷款农民表示,影响他们申请创业小额贷款的原因,大多是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以及希望补贴个人生活开支。对于不申请创业小额贷款的农民,其原因大多是家庭经济可以负担用或是自己可以负担生活开支费用,并发现有经济能力中上的家庭大多数仍未申请创业小额贷款。

1.2农民普遍满意创业小额贷款申请制度

农民对于创业小额贷款的申请制度的满意程度的总平均分数为3.11 分,属于中上程度,表示对于目前实施的创业小额贷款申请制度,普遍持满意的态度。依据问卷资料的统计结果显示,农民对于政府依照创业小额贷款申请资格,补贴农民创业及一年的缓缴期间的贷款利息,普遍不满意贷款利息的补贴期间。创业小额贷款申贷的资格和金额限制,无法全面照顾农民,虽然政府近年来逐渐放宽申请资格,然而农民对于创业小额贷款的申请资格的分类标准、书籍费的申贷金额以及贷款项目仍感到不满意。

1.3创业小额贷款保证机制仍不够完善

虽然农民对于对保手续普遍感到满意,但多数农民仍希望对保手续可以再简化并且增加银行办理据点,方便偏远地区的农民进行对保。目前我国实施的保证制度是采取对保方式,由农民本人及保证人,其担任资格大都由亲戚、朋友担任,对于申贷农民的品性、金融信用等因素未作为审核的标准,此种做法容易造成日后逾期问题的增加。可以成立一个保证机构,如美国的农村发展援助基金会,担任承贷机构与贷款农民间的居中协调角色,让农民每月缴交保证金,可以降低银行的风险与政府的财政负担。

1.4农民普遍不满意目前创业小额贷款偿还制度

农民对于创业小额贷款的申请制度的满意程度的总平均分数为2.97 分,属于中下程度,表示对于目前实施的创业小额贷款偿还制度,普遍持较不满意的态度。目前我国对于逾期还款的农民,采取惩罚的方式只有将逾期农民列为金融债信不良往来户,并没有如同日本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途径,让农民可以明了创业小额贷款的各项措施与偿还方式,让农民对于未来生涯规划能做更谨慎的评估。

目前我国创业小额贷款政策产生的呆帐问题责由银行承担风险并不合理。尤其近年来申请创业小额贷款的农民人数大幅提高,申贷金额与每年支付的利息费用对政府预算来说,都是莫大的负担,对于经年累月的利息与呆帐确实对政府财政产生重大的影响。当前重要任务的一是在政府与银行间寻求平衡点及可解决的方法,其可成立一个专责机构统一负责,如日本成立日本农民支持机构、英国成立农民贷款公司,希望在合情合理的条件下解决逾期贷款问题。

2.完善农民创业小额贷款制度的对策建议

2.1坚持农民创业小额贷款的市场化运作

要允许小额信贷机构根据成本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小额贷款利率水平,使其利息收入能够覆盖其运营成本和呆帐损失。在我国,目前实行利率管制的情况下,小额贷款应该执行一般农户贷款利率。鉴于贫困农户对小额贷款利率承受能力较弱,政府或者其它小额信贷组织可以通过贴息等方法减轻承贷农户的利息负担。二是政府要改变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推动小额贷款的方法,应当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措施,运用利益机制激励小额信贷机构按照政府扶贫政策既定目标发放和管理小额贷款,使小额信贷机构在按照政府政策既定目标和要求发放和收回小额贷款后能够获得相应的收益。三是小额信贷机构必须权利和责任相对称,在规定的贷款对象和范围内,小额信贷机构必须拥有贷款发放的决定权,同时承担贷款的管理和回收的责任。政府及其它部门应通过研究制定小额信贷的政策和利益机制来引导小额贷款的投向及使用,不能干预小额贷款的发放。

2.2增设创业小额贷款还款保证机制

当借贷人无法偿还贷款时,其保证人是放款单位要回所贷金额的保证,政府应该根据经济支持的理念,提出支持性的小额贷款财政方案,提供金融机构还款保证,在适度的范围内作为农民创业的义务保证人,促进金融机构借贷给农民的信心,以协助农民在经济窘困下仍能获得创业小额贷款。

2.3政府应设有评估检查的机制

农民创业小额贷款补助的实施运作涉及劳动、社保、民政、金融等多单位,而各单位彼此之间的沟通协调状况,对妇女创业小额贷款的实施效率与效益有极大的影响。所以,主管机关必须设有评估检查的机制,邀请相关的办理单位齐聚一堂说明办理现状与所遇困境,了解并讨论实施运作过程中可改善之处,若有需要其它单位配合的事项,则彼此进行沟通协调,为协助农民经济自立的目标而努力。

2.4降低门槛提高小额担保贷款额度

降低贷款门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降低担保门槛;二是降低程序门槛。从国外实践看,成功小额信贷机构都放弃了抵押担保等传统担保方式,多是采取联保方式,在降低程序门槛上,成功小额信贷也显得卓有成效,贷款程序简捷、高效,要改变目前小额担保贷款的担保门槛较高;普遍存在层层审批,手续比较复杂,审批期较长(一般在一个月左右)的问题等。此外,小额贷款的额度可以适当提高,并根据项目的质量进行浮动。

2.5还款方式宜考虑采取“依收入水平”偿还的方式

目前规定的还款方式无法反映所得农民的创业收入水平,每期的还款金额均依照贷款人的贷款金额依年金方式计算,这样对初次创业而收入较低的农民而言是一大负担,如果可以仿效英国采用收入水平高低来计算该年度之还款金额,农民在创业后的年收入达到应付贷款的标准开始,才需开始偿还贷款,且偿还的比例依其年收入水平而异,直到偿清贷款为止。让农民在有能力的情况下,来进行偿还手续,不仅可以兼顾借贷双方的利益,也可以避免呆帐的发生。 [科]

【参考文献】

[1]杜晓山,刘文璞.小额信贷原理及运作.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创业措施 篇12

自2009年10月30日首批创业板公司集中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截至2010年11月12日, 共有141家创业板上市交易。创业板GEM (growth enterprise market) 在英文中取宝石的意思, 可见在众多投资者心中, 创业板是“觅宝”的场所。“高风险带来高收益”, 我国创业板市场作为创新股票市场, 是一个投资风险更高的市场。因此, 就创业板一年以来的表现, 再次从制度角度加以创新, 进而防范该市场的流动性风险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创业板一年风雨路

我国推出创业板市场的目的, 是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方便的融资渠道, 同时为风险资本营造一个正常的退出机制。与主板上市企业不同, 创业板市场以成长型的创新企业为服务对象。截止到2010年11月12日, 130家创业板上市企业已经上市企业共筹集资金947.62亿元, 平均每家企业投资7.29亿元。创业板的推出也极大激发了投资者的热情, 截至今年10月22日, 已经有1569万户投资者开立创业板账户。其中, 有24%的账户参与了创业板二级市场交易。一年来, 创业板指数顺利推出, 交易结算系统运转顺畅, 平稳运行, 创业板的功能不断完善, 作用正在逐步显现。

然而创业板也并不是“神话”, 创业板开板前乃至开板之初投资者都对其抱以厚望, 但2010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报显示, 创业板的业绩增长并不尽如人意, 落后于主板、中小板差。而根据一份最新调查显示, 在过去一年中, 近七成投资者在投资创业板上赔了钱。

三、创业板面临的流动性风险

《2009年度股票市场绩效报告》中指出, 创业板过高的流动性指标值得关注, 创业板投资者面临的流动性风险不可小觑。

1. 流动性

O’Hara指出, 证券市场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流动性和价格发现;Handa和Schwartz也曾认为投资者想从证券市场得到的有三点:流动性、流动性、流动性。因此, 流动性已被认为是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效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市场流动性的提高, 不仅有助于活跃市场, 吸引投资者, 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稳定市场价格、保证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转并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和经济增长。

2. 创业板流动性风险成因

作为创业板市场, 其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一方面取决于其自身的运行特点, 另一方面也受到其所在国或地区的证券交易制度等因素的影响。

第一, 因为创业板公司规模比较小, 发行的股数少, 且公司经营不稳定。从理论上讲, 股本较小的企业, 价格波动一般较大, 经营好股价上涨较快, 经营不好股价快速下跌。创业板股票面临股价大幅波动的风险, 变现难度也较大, 如果想要及时兑现, 则需要价格让利的幅度更大。这就容易导致投资者交易成本明显提升, 进而影响到整体的投资收益。

第二, 较低的上市门槛所带来的流动性风险。由于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往往是规模较小的且不很成熟的新兴企业, 主营业务大都属于新兴行业并处于初创阶段, 缺乏盈利业绩, 因此创业板上市门槛较低, 这就导致上市公司的质量缺少保证。也使上市企业破产与倒闭的可能性大大高于主板市场。在海外创业板市场上, 公司退市是一种十分普遍和正常的市场行为, 其退市率明显高于主板市场。

第三, 无风险对冲机制将造成市场流动性的大幅波动。由于我国股市长期以来可交易的产品基本上以现货为主, 不允许做空, 也没有相应的股票衍生产品, 这使得投资者难以通过对冲交易和套利交易来降低风险、增加收益, 在客观上限制了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流动性起到了限制作用。

四、创业板防范市场流动性风险的制度创新方向

1. 加强政府监管,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及其监管

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及过硬的监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基于信息的市场操纵, 从而减小由市场操纵带来的证券价格的波动。创业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高度的不确定性、高度的成长性和高度的信息不对称性。证券监管机构要加强创业板市场的监管, 针对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的特点.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信息披露制度并加大监管力度, 为创业板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2. 降低上市的门槛, 设立严格监管的制度

相比我国主板和中小板市场, 创业板市场的上市标准较为宽松。为活跃创业板市场, 保证市场在健康有序的环境下运行, 一方面要设立较低的准入标准, 使得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可以在创业板进行融资发展, 另一方面要设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和退市制度, 充分实现上市公司的优胜劣汰。

3. 设立风险对冲机制, 建立多元化投资品种的创业板市场

长期以来, 我国证券市场是一个单边市场, 风险对冲机制的缺乏, 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股市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对称性的进一步改善需要引入风险对冲机制, 投资者规避风险的需求期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建立。创业板市场, 除了上市公司股票的现货交易外, 还应相继推出期货交易、行业指数、地区指数、企业组合指数等众多新产品,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创业板市场的交易量, 还对稳定整个创业板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O’Hara M.Oldfield G.The, “Microeconomics of Market Making”, Jounr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1986, 21:pp.361-376

[2]Handa.P., R.A.Schwartz.How best to supply liquidity to a securities market, The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Winner1996, 22:pp.44-51

[3]孙云辉刘传哲:我国股指期货市场流动性风险分析[J].价格月刊, 2007 (9) :51-53

上一篇:节电管理下一篇:劈裂式灌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