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

2024-10-07

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精选4篇)

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 篇1

一、引言

CIS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即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简称, 包括理念识别 (Mind Identity即MI) 、行为识别 (Behariour Identity即BI) 和视觉识别 (Visual Identity即VI) 三个部分。以企业定位或企业经营理念为核心, 对包括企业管理、广告宣传、对外活动等各个方面, 进行组织化、系统化、统一化的综合设计, 力求使企业的各个方面以一种统一的形态展现于社会大众面前, 从而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 特别是建立起企业与众不同的个性形象, 使企业产品与其他同类产品区别开来, 迅速有效地帮助企业创造出品牌效应。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 城市化也随之加快了脚步, 城市的经营与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立足本土, 放眼全球, 墨尔本、香港、杭州……各个城市争相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和城市定位。在这个“城市竞争”的时代, 规划设计城市的CIS战略便应运而生。城市CIS, 全称为“城市形象识别系统”, 是将CIS的一整套理念和方法, 应用于城市发展之中。城市CIS涵盖面非常广, 除了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以外, 还包括听觉识别系统、嗅觉识别系统、环境识别系统、记忆识别系统共七大系统。

作为城市形象识别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视觉识别系统 (VI) 即城市标识系统, 是最外在、最直接、最具有传播力和感染力的部分。它是以城市标识为基础, 通过统一视觉符号的设计来传达城市精神与城市理念, 有效地推广城市的知名度并提升城市形象。城市标识系统分为基本要素系统和应用要素系统两部分。基本要素系统主要包括标志、标准字、标准色、象征图案、宣传口语等。应用系统主要包括:办公事务用品、建筑环境、广告媒体、旗帜、招牌、标识牌等。视觉识别系统 (VI) 在CI系统中最容易被社会大众所接受, 占据主导的地位。

虽然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并不是一座城市, 但作为西安这座旅游城市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就如同城市的名片, 向世人展示着其特有的风采。因此度假区标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为今后城市标识系统的战略实施提供着有用的支持。

二、确立核心标志图形

城市标志的设计和产生, 是实施城市形象识别系统战略的开始, 作为基础与核心, 城市标志将拓展到整个城市形象设计的各个方面, 承载着城市形象七大系统的元素与内涵。城市标识系统的设计规划与实施导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为了使城市标志的象征图形含义、色彩情感等能够真正体现出城市的文化与理念, 前期的调研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大量实地调研来拟定城市的定位与其应有形象的基本概念, 作为城市标识系统的原则依据。

就西安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标识系统而言, 确立其核心标志方案的前提是大量的前期调研, 基本概况如下:

2009年6月25日, 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划》提出, 未来20年内, 西安将以国际大都市为目标, 建设享誉世界的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2010年, 西安全面启动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2009年10月23日, 西安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西安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规划建设实施方案》。2010年3月, 曲江新区管委会派出建设开发团队进驻临潼, 与临潼区政府联手, 开启了“打造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建设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的宏伟叙事。

根据《实施方案》, 临潼度假区位于西安市东北, 临潼区西南, 区域面积24.6平方公里。度假区将按照生态建设与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 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区域城市化发展相结合, 景区文物保护与建设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建设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温泉疗养、商贸会展为一体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成为陕西、西安旅游的国际新品牌。

度假区在空间形态上, 将形成“一山一带三湖五区”的基本格局。

一山:即以临潼骊山景区为依托, 构建山、林、水、城四位一体的大山水生态格局。

一带:即在南部山区规划非开发用地的浅山生态涵养带, 培育良好的生态涵养系统和生态屏障, 更替过熟林带, 培育新生林带, 健全绿地林网, 建设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三湖:即在改造现有水库、水系的基础上, 在骊山西侧新建1600亩水面, 形成以凤凰池、芷阳湖、紫霞湖为核心水系的“三湖”优美景观。

五区:规划建设华清池——烽火台景区、温泉疗养教育区、半山养生度假区、国际旅游休闲区、商贸居住区等五个功能区。

根据以上项目的基本形象概念, 便可转变成具体可见的信息符号, 并将其整合提炼, 确定完整并符合度假区定位的标识系统。

度假区的空间形态特征是“一山一带三湖五区”的基本格局, 其标志的整体图形设计也凸显出山形水系, 以骊山延绵起伏为基本造型, 塑立山形, “仁者乐山”, 山代表了宽厚沉稳、坚实可靠、仁义诚信的文化内涵。临潼温泉天下闻名, 这成为了休闲度假区的一大亮点, 景区内开发形成“三湖”景观, 标志的造型酷似波浪, 气势磅礴, 又似山泉水, 晶莹剔透、自然清新, 体现出“智者乐水”, 智慧思想、轻松休闲、灵动活泼的文化内涵。标志整体的带状造型动感、时尚, 体现出规划中景区的“一带”, 建设和培育生态屏障。凤凰图形的现代演绎, 映衬“凤凰池”, 而凤凰涅槃的造型则代表了伟大事物的新生, 散发勃勃生机。每片单体的叶子造型寓意生命和生机, 映衬出环保低碳的健康理念, 体现超前的全球化思想。五片叶子整体构成了曲江新区标志的变形, 体现出与曲江的渊源关系, 同时又表明了“五区”的空间规划格局。标志整体呈现“W”造型, 代表历史文明与现代文明, 二者兼备。两个“V”的造型, 代表“共建双赢”的寓意, 这是历史文化和旅游休闲产业的共赢, 地区经济提升和造福百姓的共赢,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赢, 是曲江和临潼的共赢。

标志整体充满了动感时尚和自然韵律, 在轻松洒脱的标志形式中又蕴含了许多潜在形式和寓意, 使得此标志具有更深远的延展空间。

三、构建统一的标识系统

构建城市标识系统除了核心图形——标志之外, 标准色彩、标语口号、其他应用设计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标准色彩是用来象征城市并应用在标识设计中的制定色彩, 可表现出城市的文化理念, 体现出城市的特征, 标准色在视觉识别体系中具有强烈的识别效应。

在度假村标志的设计上就充分地用色彩表达景区的地理、历史、文化内涵。蓝绿色调代表了山青水秀及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生态环境, 暖色调代表了温泉和文化。在倡导文化先导、旅游先导、生态先行的开发建设原则下, 橙黄和玫红色寓意了在陕西历

产品人性化设计在社会进步中的价值解读

张玉萍 (西华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更新、生活节奏的加快等社会与物质因素, 使产品所传递的人文关怀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喜爱。产品的人性化设计不仅传达物理层次的关怀, 更传达心理层次、社会层次等方面的关怀。

关键词:产品;人性化设计;价值解读

(1) 四川省2009-2012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立项课题, 项目编号:P09240

(2) 西华大学“设计艺术学”重点学科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XZD0908-09-1

引言

跟随时代的脚步,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产品的另类价值所在:它能不能理解我要的东西, 能不能更好地帮助和完成我要做的事, 能不能和我“说话”, 能不能带给我新的震撼……对于这一类的要求, 情感间的交流和信息价值的传达受到极大的关注和重视。这就需要产品的人性化, 产品所传递的人文关怀受到更多的喜爱。

时代在进步, 社会在变化, 产品设计与人之间的“语言”交互越来越密切, 一方面达到价值正确的传递, 超越冷冰冰的机器与人之间隔阂达到交流的目的, 带给使用者安全、舒适的使用环境, 另一方面又通过产品本身的改变来“感动”更多的人群。社会各阶层的人都在关注人性化的具体体现, 越来越多的附加无形价值开始主导社会进步中的产品以及产品系统。作为当代设计师, 要凭借对生活的敏锐感受和观察力来提高人类这种对产品精神性的要求。

一、人性化的思想及本质特征

人性化设计并非现在才被人们重视, 早在中国古代, 哲人宣扬的“天人合一”“物我相忘”的思想便反映了对设计人性化的辩证认识。人类的设计和设计物总是体现了一定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伦理道德、历史文化和情感等精神因素, 这是物的“人

史文化背景下, 创新曲江模式, 建立起集文化旅游生态于一体的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

标语口号是对城市理念的提炼概括, 是城市根据自身的文化特征和理念而提出的一种文字宣传语。城市标语口号要求文字简洁、朗朗上口, 能够对城市特征高度概括。准确而响亮的城市标语口号能够提高城市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 以达到使公众在瞬间的视听中了解城市的特点、文化和理念, 并留下对城市难以忘却的印象。

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结合自身文化历史特色制定了一系列的标语口号, 并将进一步应用在广告媒体宣传上。标语包括“中华文明源脉, 世界旅游胜地”“传承周秦汉唐历史文明, 建设山水低碳绿色新城”“典藏华夏文脉, 绽放山水生态”“山林水城四位一体, 文旅商养和谐共融”“融汇山林水城, 构筑和谐盛境”“穿越千年沧桑变, 徜徉山水梦幻城”“山·水·人·文·城”“千年中华源脉, 盛世养生之都”、“荷担秦岭龙脉, 问鼎华夏故都”等。这些标语口号用简明的语言准确而概括的反映出度假区独有的特色, 提升了景区的整体定位和形象。

当城市标识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等被确定后, 就要将这些要素进行应用设计, 开发各个应用项目。各视觉设计要素的组合系统因不同区域、不同特色而产生不同的组合形式, 最基本的是将城市名称的标准字与标志等组成不同的单元, 并严格地固定下来, 以期达到通过同一性、系统化来加强视化”, 造物的“人化”;而人类的一定意识、情感、文化等精神因素, 又需借助于一定物质形式来表达, 作为人类生活方式载体的设计物必然承担了一部分对人类精神的承载和表达功能。设计便是物的“人化”和人的“物化”的统一, 两者相辅相成, 这是人性化的内在含义。

1. 什么是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设计是指在符合人们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上, 强调精神与情感需求的设计。人性化设计综合了产品设计的安全性与社会性, 就是要在设计中注重产品内环境的扩展和深化。人性化设计主导着众多的行业, 且被越来越多的领域提及和实现着, 见图1。

图1“人性化“概念的展开

2. 人性化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1) 功能实现。产品设计的目的就是完成人们的需要, 正是有了这些需要才带来设计的诞生, 完成最基本的需求外, 才能谈得上更高层次的审美。低层需求的完成促使了高层心理要求的萌芽, 它要体现的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物理层次需求, 更重要的是一个文化层次和社会地位以及情感的交流。

(2) 人机要素。产品设计出来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更好的利用, 因而要符合人类各方面的构造, 更需要人机工程学的支持,

觉祈求力的作用, 以配合各种不同的应用项目。

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的标识系统在设计时也充分考虑到基本设计要素的应用, 例如把识别标志贯彻于景区的室内环境之中, 充分体现其形象的统一性。然而景区的外部建筑环境设计是度假区形象在公共场合的视觉再现, 是一种公开化、有特色的群体设计。

选择不同形式媒体的广告对外宣传, 是一种宣传性极强的传播方式, 可在短期内在最广泛的范围中以最快的速度将各种信息传达出去, 是现代企业传达信息的主要手段。度假区从动土之初就大量运用各种媒介, 对这一宏伟的规划方案进行宣传, 对于在不同媒体上的宣传, 标识系统也对其形式做了相应的规定, 以体现出度假区统一、标准、专业、特有的形象

结论

为现代城市建设导入CI系统能够树立城市特有的良好形象, 打造符合城市战略发展的城市品牌, 它是良好城市形象的缩影, 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标志。从实践的角度来看, 通过城市标识系统以及城市发展理念的确立和推广, 可以起到唤起市民自信心和自豪感德作用。从经济建设的角度看, 通过重塑城市的整体形象, 更加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进而促进城市的经济实力的提升。以城市标识系统的理念指导城市规划与建设, 有助于营造更加和谐的城市空间、构建优美的文化形态以及合理的城市功能。

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 篇2

旅游度假区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以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例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旅游业的快速成长,度假旅游已成为旅游业的重要构成之一,并从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度假旅游毕竟是新生事物,尚处于探索阶段,度假区的开发建设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以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为案例,研究分析了我国旅游度假区和谐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并从政府管理者及经营者的立场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为旅游度假区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借鉴.作 者:路云霞    吴长年    黄戟    赵剑    张汉明    谢放尖  作者单位:路云霞,吴长年,谢放尖(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黄戟,赵剑,张汉明(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期 刊:环境保护  PKUCSSCI  Journal: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年,卷(期):, (24) 分类号:X3 关键词:和谐    可持续发展    旅游度假    对策    太湖   

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 篇3

景观空间格局是指由自然或人为形成的一系列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景观镶嵌体在景观空间中的排列和配置, 它既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表现, 又是包括干扰在内的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相互作用的结果[3]。20世纪80年代, 北美的景观生态学逐渐兴起, 美国哈佛大学的Forman教授提出了“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空间格局模式, 从而奠定了现代景观空间格局研究的基础。1995年Forman教授系统地总结和归纳了景观空间格局的优化方法, 并指出景观空间格局的改变可维持景观功能、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安全[4]。这表明景观生态学研究已发生了从静态空间格局转为动态空间格局的变化。在研究方法上, 目前景观空间格局的研究正走向定量化, 研究更注重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和分析。同时, 以GIS为代表的现代空间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5,6,7], 使景观空间格局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不断得到改进。

空间耗费距离分析又被称为“成本距离分析”或“可达性分析”。完成耗费距离计算的前提是确定物质、能量在不同表面的耗费系数[8,9], 其值的高低代表通过不同表面的难易程度。目前空间耗费距离模型主要用于政治中心的影响范围划分[10]、土地利用优化[11]、空间可达性分析[12]、道路路径选择[13]、物种在栖息地斑块中迁徙的可达性分析[14]、模拟生态功能连通性在空间中的变化等。空间耗费距离能充分体现源像元的空间运动趋势。空间耗费距离的景观生态学意义在于:从格局和过程出发, 赋予常规意义上的景观以一定的过程含义, 通过景观流的空间运行分析来探讨构建科学的生态网络的途径和方法, 从而使生态系统变得更加健康、稳定和安全[15]。

本文选择大连市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作为研究区, 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 明确大连市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景观格局的空间特征。在此基础上, 运用景观流运行原理, 进行景观生态网络构建的实践探索, 以期为大连市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生态规划和土地利用优化布局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大连市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坐落在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的东部, 介于39°05'E、121°59'N, 距大连市区58km。金石滩陆地面积62km2、海域面积58km2, 海岸线长30km。研究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具有海洋性特点, 平均温度10℃、平均降雨量687mm、平均相对湿度64%—72%、平均风速3—6m/s、日照时数2600h、全年无霜期190日, 四季分明,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有“东北小江南”的美誉, 2010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是中国北方理想的海滨旅游度假胜地。

1.2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为了构建景区景观生态网络, 本文收集了1998年、2004年和2009年共3年的遥感影像和土地利用矢量数据 (表1) 。运用ERDAS Imagine软件进行影像纠正、拼接后, 再使用Arc GIS软件建立统一的投影坐标系统, 完成3期影像的空间配置。

本研究根据金石滩土地利用现状, 结合研究区遥感影像特点, 并参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 21010-2007) 标准、城市旅游地景观分类方法[16]、乡村景观分类方法[17,18]将研究区的景观类型划分为8类 (表2) 。

1.3 景观累积耗费距离模型

源在景观过程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 其促进作用同时体现在对生态功能的维持中, 源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空间拓展性。从景观生态功能角度考虑, 一般选择较大面积的林地核心斑块、水域等作为生态源地。为了使景观生态源运行的空间态势得到良好的体现, 结合GIS技术, 通过构建累积阻力模型来实现不同景观类型的各自空间跨越特点表达。耗费距离方程公式为:

式中, Di指从空间某一个景观单元i到源的实地距离;Fi指景观空间中某一景观单元j的阻力值;Ci指景观单元i到源的累积耗费距离值;m、n为基本景观单元总数;Ci为像元i的耗费值 (i=1, 2, 3) ;1为链, 其抗阻为 (C1+C2) /2;2为节点。

在具体应用耗费方程时, 景观空间格局的性质分析通常通过抽象的网格图解法来实现, 运用“节点/链”的像元表示法实现代价表面的呈现 (图1) 。其中, 节点指像元的中心, 每个节点与多条链连接, 链表示一定大小的阻抗, 其大小受到该代价表面上各个像元所代表的耗费值与运动方向的影响[19]。同样, 将源所在的像元赋值为1, 表示其对运动的阻抗最小。因此, 基于“节点/链”的像元表示法, 可实现通过某一代价表面到最近源的累积耗费距离的计算[9], 方程组为:

式中, Ci为像元i的耗费值;Ci+1为沿运动方向上像元 (i+1) 的耗费值;n为像元总数;A为通过某一代价表面到源的累积耗费距离值。式 (2) 适用于当通过某一代价表面沿着像元的垂直或水平方向运动的情况;式 (3) 适用于当通过某一代价表面沿着像元的对角线方向运动的情况[15]。

2 研究区空间耗费距离分析

研究区生态网络的构建需要基于空间耗费距离分析, 具体实现的技术路线见图2。

2.1 创建生态源地

生态源地是物质、能量甚至功能服务的源头或汇集处, 如森林、公园、开敞绿地、湖泊等。从景观生态服务功能值的角度考虑, 生态功能良好的源的首选即为生态服务功能值高的景观类型。因此, 结合研究区景观特点, 选择较大空间规模的林地斑块, 作为生态源地。

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生态源地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南部, 这些源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较高, 对整个区域生态系统存在较大影响力, 能控制和积极促进区域生态功能的稳定性, 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但与此同时, 源地也面临着易遭到人为干扰的困境。近年来, 由于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人口不断增加、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表3) , 林地面积显著减小, 斑块破碎度增加, 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所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尽量维持和增加源地斑块面积, 提高景观生态功能已成为当即所需。

2.2 建立耗费成本表面

不同生态源地之间, 景观流空间运行的实现是需要克服一定的阻力, 本文通过耗费成本值来体现这种阻力的大小。目前, 国内外关于耗费成本值的确定还没有公认的方法, 本研究根据研究区的景观空间格局特征, 依据Costanza等[20]、陈仲新等[21]的研究成果计算出各景观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 进而确定其耗费成本值。研究区林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最高, 耗费成本最小, 将其值设为1;旅游用途建设用地、辅助性旅游用途建设用地、非旅游用途建设用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最低, 耗费成本最大, 将其值设为100, 其他景观类型的耗费成本值范围则分布在1—100之间 (表4) 。

比较1998年、2004年和2009年的耗费成本图 (图4, 见封四) 发现,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下, 耗费成本高的区域面积增加显著, 主要发生在研究区南部和东南部, 覆盖龙山村、满家滩村、陈家村和庙上村, 以上区域也是人口、交通、经济活动、社会活动较为密集发达的地区。

2.3 生成累积耗费成本栅格图

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模块, 通过生态源数据以及耗费成本栅格数据, 计算每个栅格单元到最近生态源的最小累积耗费成本 (图5, 见封四) 。为了了解近年来大连市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生态环境的变化, 为构建研究区景观生态网络奠定基础, 依据累积耗费成本值的大小, 将数据划分为Ⅰ、Ⅱ、Ⅲ、Ⅳ、Ⅴ五个类别 (表5) , 将三个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①1998—2004年、2004—2009年, 最大累积耗费成本值呈上升趋势, 上升比率分别为38.501%和14.297%。②1998—2004年、2004—2009年的Ⅰ、Ⅱ类所包含的栅格比率呈下降趋势, 但Ⅰ、Ⅱ类仍然为研究区栅格数据的主要类型, Ⅲ、Ⅳ、Ⅴ类所包含的栅格比率呈上升趋势。③累积耗费成本值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南部和东南部, 覆盖龙山村、满家滩村、陈家村和庙上村。

3 研究区景观生态网络的构建

在复杂的城市景观中, 景观生态网络作为维持城市生活、生产空间与城市自然、社会属性间平衡与协调的一个重要机制存在[22]。生态网络的构建实质上是从区域生态系统角度出发的一种空间规划形式, 其目的在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生态网络体系, 为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生态网络的构建可很好地解决城市生境破碎化问题, 从而提高生境连接度。生态网络的实现需要与现实空间联系的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两种基本元素 (图6) 。

3.1 生态廊道构建

景观生态学中的廊道是指不同于周围景观基质的线状或带状景观要素[23], 物种的扩散以及物质和能量的流动都依靠廊道而得到实现[24], 廊道还具有增强景观组分之间的联系和防护功能的作用。生态廊道是指在生态环境中呈线性或带状布局的, 能沟通和连接空间分布较分散的生态景观单元的一种景观生态系统。生态廊道从空间结构上看, 主要是指由纵横交错的廊道和生态斑块有机构成的生态网络体系, 它可使生态系统的基本空间格局具有整体性, 系统内部具有高度的关联性。

本文采用累积耗费距离模型, 并借助GIS空间分析中的水文分析方法来实现生态廊道的构建。首先, 选取生态源地的栅格图层, 通过计算获得景观生态功能累积耗费距离表面;其次, 结合研究区的景观特征, 确定景观功能流运行的最低阻力通道, 最终得到生态廊道的空间位置。根据生态廊道在研究区景观组分中的分布及其功能特点, 在大连市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分别构造城区廊道和农业廊道两类廊道。

城区廊道主要集中在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的中心地带, 分布在龙山村、满家滩村和庙上村。市区廊道位于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城市化程度较高、经济社会活动较密集的区域, 此类区域同时存在生态系统较脆弱、生态流运行最易受阻的问题。城区廊道用于连接主城区与生态源。廊道在建设和维护过程中, 首先要保持生态廊道的规模, 必要时建立一定的缓冲带, 保障其功能的稳定;其次, 廊道内部应加强植被绿化;第三, 应尽量避免人为活动对廊道的破坏。农业廊道主要集中在什字街村和陈家村, 将耕地、其他农用地景观斑块和源地相连接, 用于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生态结构的经脉系统由农业廊道与城区廊道构成。

3.2 生态节点选择

生态节点是指分布在生态空间中, 连接相邻生态源, 并对景观流起关键作用的景观组分[25]。生态节点的分布区一般为生态廊道上生态功能最薄弱的地方, 这样有利于增强景观生态系统的连通性, 同时对物种的扩散和流通起到重要的作用。

基于累积耗费距离表面, 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 首先进行各源地之间最小累积耗费距离路径和最大累积耗费距离路径栅格表面图的提取;其次, 在栅格计算的基础上完成最大和最小累积耗费距离路径栅格表面交集的提取;第三, 结合研究区景观特征, 确定景观生态节点的空间位置。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景观格局体系中共建有生态节点12个, 根据生态节点所在位置不同分为两类。研究区生态节点主要分布在旅游用途建设用地、辅助性旅游用途建设用地、非旅游用途建设用地和耕地景观中。其中, Ⅰ类节点8个:龙山村2个, 分别位于辅助性旅游用途建设用地和非旅游用途建设用地景观中;满家滩村5个, 分别位于旅游用途建设用地、辅助性旅游用途建设用地和非旅游用途建设用地景观中;庙上村1个, 位于旅游用途建设用地景观中。此类节点主要用于构建城区生态功能维护的次级源地, 易受到人为干扰和破坏, 应加强建设以及保护。Ⅱ类节点4个:什字街村、陈家村各2个, 均位于耕地景观中, 此类节点较易发生景观类型的变化, 应尽可能地减少人为活动的干扰。

3.3 生态网络构建方案

通过对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的构建与选择, 利用生态廊道实现各个生态源地之间的紧密连接, 构成点、线、面相互交织、有机结合的生态网络体系, 可最终确定大连市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生态网络的具体方案 (图6) 。基于大连市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现状, 利用空间耗费距离模型构建生态网络的主要优点为:可实现生态网络在空间上的具体构建;尊重现状, 基于空间耗费距离的原则在区域现状的基础上建设生态网络, 其建设成本低、见效快。缺点在于:受研究区现状的制约, 生态节点分布不均;生态阻力大的地方得不到修复, 部分地区存在生态连接度不高的情况。因此, 有待进一步对构建的生态网络进行评价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生态网络规划实质上是从区域生态系统角度出发的一种空间规划形式, 其目的在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生态网络体系, 为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生态网络的构建可很好地解决城市生境破碎化问题, 从而提高生境连接度。生态网络的实现需要与现实空间联系的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两种基本元素。主要是:①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 结合研究区景观特点, 选择有较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大规模、具有良好连续性的林地斑块作为生态源地。生态源地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和西南部, 为区域人口和整个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生存支持, 对整个区域生态系统存在较大影响力, 能控制和积极促进区域生态功能的稳定性, 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同时, 源地也面临着易遭到人为干扰的困境, 所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尽量维持和增加源地斑块面积, 提高景观生态功能迫在眉睫。②将景观空间理论与空间耗费距离模型相结合, 完成研究区城区廊道与农业廊道的构建, 实现各景观类型与源地的有机连接。③选择在生态源地与生态廊道的关键区域进行生态节点的构建, 建设对增强景观生态系统的连通性以及物种的扩散与流通起到重要的作用。④通过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的构建与选择, 利用生态廊道实现各个生态源地之间的紧密连接, 构成点、线、面相互交织、有机结合的生态网络体系, 最终确定大连市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生态网络的具体方案。

在构建研究区生态网络的过程中发现, 基于大连市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现状, 利用空间耗费距离模型构建生态网络的缺点在于:受研究区现状的制约, 生态节点分布不均;生态阻力大的地方得不到修复, 部分地区生态连接度不高, 因此有待进一步对构建的生态网络进行评价分析。

摘要:以多时序土地利用、遥感数据为基础, 以大连市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例, 利用RS与GIS技术, 获得1998年、2004年、2009年研究区景观格局分布图。在此基础上, 运用空间耗费距离模型构建研究区生态网络。以加强研究区生态网络空间联系为目的, 结合各景观组分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与空间作用, 确定包括生态源地、生态廊道、生态节点等在内的生态网络构建方案, 完善生态功能。

国家旅游度假区申报程序 篇4

1、申报阶段

申报阶段的工作主要是项目准备和自检。

凡申报国家旅游度假区,应在海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知名度。申报上年接待游客数量,以大众休闲娱乐为主的旅游度假区,包括海滨度假、草原、温泉、康体运动、医疗保健等类型的,不得少于20万人次;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主体的度假区,包括山地、内湖、森林等类型,不得少于1万人次。

度假区经济效益良好,住宿设施年平均出租率不低于50%,各类休闲娱乐康体项目盈利状况良好。

申报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单位须按本程序的要求准备相应材料,向省级旅游管理部门正式申报,申报材料须包括如下内容:

旅游度假区设立的有关文件。

旅游度假区设立申请书及批准报告。

国家旅游度假区原则上从省级旅游度假区中评选。凡申报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单位,须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或者旅游管理部门评定,地域界限明确,符合度假旅游要求,能够为国内外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度假、休闲、娱乐等综合附服务的旅游服务区域。

旅游度假区规划文件。

由省级旅游管理部门主持评审通过的旅游度假区规划。包括规划文本和批准文件。

规划要求特色鲜明,建设项目符合现代度假休闲的需求,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且符合国家有关自然资源、历史文化遗产等保护规定,环境质量较好。

旅游度假区规划实施过程中,因调整旅游度假区总体布局、建设规模、用地性质和功能分区、重大建设项目等修改了原规划方案的,须有员审批单位的批文。

C、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文件。

旅游度假区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准文件;

基础设施建设概况和已批准的项目建设情况;

经营设施建设概况和已批准的项目建设情况;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审批文件;

其他依法应当提交的有关文件、资料。

D、旅游度假区管理制度文件。

旅游度假区具有健全的管理机构,管理人员配备合理;旅游质量、旅游安全、旅游统计等各项管理制度完备有效。

旅游度假区的高级管理人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达100%。

各项培训制度完善有效,度假区内上岗人员培训合格率达100%。

度假区内设有受理投诉的人员和专门投诉电话、馨香。投诉处理及时、妥善,有完整的纪录档案。

省级旅游局根据旅游度假区国家标准对申报单位进行初审,初审合格后向国家旅游局正式行文申报。申报文件应附初审结果以及前列度假区上报的所有文件。

2、验收阶段

验收阶段的工作由国家旅游局组织进行。

接到省级旅游局的申报文件后,国家旅游局组织有关人员,成立验收小组,制定验收计划,明确验收时间以及验收组名单和分工。

验收工作分为文件审查和现场验收两个阶段。

文件审查

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A、省级旅游局提交的申请验收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报告。

B、省级旅游局的初审结果,要求按照标准评定分数。

C、申报单位提交的申请报告以及项目介绍。

上述文件须在提请验收时报国家旅游局,一式两份,如果上报文件不符合要求,则须重新办理,文件审查合格后,验收组将附实地进行现场验收。

现场验收

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A、验收组组长召集首次会议。

会议主要内容为:

召集有关验收工作人员。所有参与验收的国家旅游局和省级旅游局、项目单位的人员按规程签到,列明身份。

验收组组长讲话。申明验收检查的目的、范围、依据、程序和验收组的行为规范。

申请单位介绍情况。

省级旅游局介绍初审情况。

验收组长宣布验收组分工,确定省级旅游局的配合人员。

B、现场检查。

主要工作分为三方面的内容:

资料审查。主要对照标准要求,查阅相应文件、数据和纪录。

现场检查小组。对照标准进行实地检查。

抽样调查小组。以问卷形式征求游客对度假区的意见,问卷由国家旅游局统一印制,现场组织调查。有效回收问卷不得少于50份。

遇有重大问题,由验收组集体研究决定。

C、末次会议。

验收组通报验收情况并与有关方面交换意见,会议由验收组长主持,主要内容为:

有关人员签到。

验收组长通报验收情况,并出具文字材料。

就进一步做好旅游度假区工作交换意见。

D、批准颁布。

验收组工作结束后,国家旅游局将对验收组的报告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即可正式通过“国家旅游度假区”评审验收,正式对外公布。

全国共有12家:

海南 三亚亚龙湾AAAA级国家旅游度假区

辽宁 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

上海 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

江苏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

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

浙江 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

福建 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

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

山东 青岛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

广东 广州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

广西 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

上一篇:我国医院临床营养学下一篇: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