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量分析

2024-09-15

工作量分析(精选12篇)

工作量分析 篇1

关键词:护理工作,依赖性,护理强度,护理工作量

护理工作和护理工作量有时用来描述相同的概念, 而事实上他们有不同的含义。护理工作通常描述的是护士功能性的工作, 例如代表病人实施的行为[1], 而护理工作量是在一段特定时间内需要实施护理活动总量[2]。评估护理工作量是确定足够的护理人力资源水平的先决条件, 是困难和复杂的一项工作内容。护理工作量的内涵外延的界定一直存在很多争议, 许多概念, 如病人依赖性、护理强度、病人危重情况、照护复杂性、疾病严重度都与护理工作量混淆[3,4,5], 现将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1 护理工作

护理工作直接与护理功能相关, 通常以其功能形式被定义。Henderson[6]认为, 护理活动是由护士实施的行为、工作或者活动, 护士的独特功能是支持个人 (无论健康或疾病) 促进健康或健康恢复 (或平静的死亡) 的行为, 在其有必要的能力、意愿和知识的情况下, 使其能无需辅助地尽快获得独立性。美国护士协会 (American Nurses’Association, ANA) [7,8]在2003年重新从功能的角度定义了护理, 即“保护、促进、优化健康和能力, 预防疾病和损伤, 通过诊断和治疗减轻痛苦, 倡导的个人、家庭、社区和总人口的照护。”以护理功能形式描述护理工作以及护士的功能是基于护士工作所处的卫生保健领域和实际环境。随着时代的变迁, 现在护理工作包含非病人特异性的行为, 例如护士教育和病区管理。国际护士协会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 ICN) 认为护理包含了所有年龄段的个人、家庭、团体和社区, 无论他们身处健康或疾病, 护理包括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和遭受疾病、残疾、临终病人的照护, 提倡和促进安全的环境、研究和卫生政策的制定, 住院病人及卫生系统的管理及教育也是关键的护理角色[9]。

2 护理强度

Prescott认为护理强度是提供的护理数量和技能水平的结合, 包括:病人的疾病;病人依赖性;任务复杂性、过程和护理程序;实施护理照护的时间[8]。Fager-strom等[10]认为护理强度是病人的照护需要与可获得的护理人力之间的关系, 基于护士能满足病人照护需要, 护理强度是病房的护理工作负荷。Caplan等[2]认为护理强度则涵盖了病人依赖程度、疾病严重程度、照护复杂程度、护理工作时间等内容, 护理强度由针对病人的直接护理和间接护理活动构成, 详见图1。Mor-ris等[11]定义护理强度为实施护理功能的直接和间接护理的量, 并且影响护理水平的因素。虽然护理活动是多维度的, 但是常被认为是一个线性的构造, 被作为是护理单元的工作量, 护理工作量可以通过以下形式评估:即护理活动的数量、护理的时间、护理活动的范围和复杂程度或者要求的知识组合。为了评估护理照护强度, 病人分类系统被用来连接护理人力和病人的需求、急缓度[11]。综合以上研究者的观点, 护理强度与病人特定的护理工作相关, 不包括非病人相关护理活动。护理强度由直接和间接病人相关护理活动水平决定, 护理强度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量, 同时护理强度由护理依赖性、疾病的严重程度、照护病人的时间和照护病人所需的护理复杂性所影响。

3 护理依赖性

护理依赖性是一种特殊的依赖状态, 任何人都可能面临疾病或者残疾, 因此, 可能是一个临时的、长期或者永久的状态[12], 通常护理人员选择测量工具对病人进行依赖性的评估, 通过评估病人的依赖程度来评估病人所需要的护理工作量是进行护理工作量测量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步骤, 排泄、移动能力、饮食、认知功能是最为常见的依赖性项目调查[13,14,15], 部分量表被开发作为自护能力评估量表, 例如Lorensen自护能力评估量表 (Lorensen’s Self-care Capability Scale) [16], 康复综合评定量表 (The Rehabilitation Complexity Scale) 被用来评估病人高度复杂的康复需求[17]。Jen-kins-Clarke等[18]认为, 工作量基于病人对一定数量护理照护的依赖性, 这些照护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活动。现在通常认为依赖性仅仅反映护理工作量的一个方面。依赖性的评估的金标准是日常生活活动量表, 例如Katz指数[19]和Bathel指数 (Barthel Index) , 这些量表仅仅关注病人的生理需求, 近年来荷兰护理研究者Dijkstra开发研制的护理依赖量表 (Care De-pendency Scale) 在多国展开应用和推广, 主要针对康复机构和护理院, 护理依赖量表更多地关注生理、心理和社会能力[20]。护理依赖性的评估是一项关于社会关系的主观评估, 是针对某种特殊支持的次要的需求 (护理) 来补偿自我照护缺陷。护理依赖性从照护给予者或者照护接受者的角度, 反映了照护接受者应该得到的支持的种类和程度, 双方可能从不同的方式对护理依赖性进行评估, 照护给予者通常会比接受者对需求程度有更高的评分。病人的依赖性、护理工作量和护理质量之间的关系, 国外护理学者称之为DAQ (De-pendency-acuity-quality, DAQ) [21]。Proctor[22]认为病人依赖性在决定护理工作量、护理人力配置和护理质量的主导地位, 对病人进行依赖性评估是最好的估算护理工作量的方法。北美研究者Cambell等[23]基于DRG对病人进行分类, 从而对护士进行人力配置。英国研究者根据ADL评分将病人从最低依赖至最高依赖程度进行分类。DAQ配置公式中一个主要的变量为护士面对面照护病人的时间, 通常认为直接护理时间占总护理工时的35%左右[25], 如占50%以上则认为为高质量的护理[26,27,28]。

4 护理工作量

Caplan等[29]认为护理工作量是指护士工作所需实施的实际量。Arthur等[30]认为护理工作量是护理工作的总量和水平。Prescott等[4,31]认为直接护理是面对病人和/或家庭的护理活动, 间接护理是远离病人实施的护理活动, 但代表某位特定的病人, 直接和间接护理均为可指定病人的护理活动。O’Brien等[32]认为当测定护理工作量时, 最基本的是区分“护理工作”和“非护理工作”, 他们之间的区别即理想的技能组合。加拿大护士协会描述护理工作量和护理照护强度, 用相同的概念, 即所有由护士实施的护理活动[33]。在现阶段, 护理工作等于直接和间接护理, 非护理工作等同于那些护士实施的照护活动但是不是传统认为的护理活动, 但是在近些时间, 已经变的有护理的功能, 比如病房和组织管理活动。国际护士协会认为护理工作量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直接护理相关工作量是工作相关性活动由护士代表病人实施的, 包括药物的管理或者评估血压等;非直接护理项目 (间接护理项目) 由护士不在某个病人上实施但是代表某个病人, 包括为病人打电话、安排转诊;非病人相关护理活动水平, 比如护生教育、参加员工会议、病房管理[9], 如图2。护士工作量水平也直接由非病人相关护理活动影响, 非病人相关的护理活动中包括学生培训、接听电话、员工会议、病房组织工作是很普遍的, 提高这些活动对护士的要求水平会导致增加护士的工作量, 即护理强度和非照护相关护理工作同时影响护理工作量[9], 如图3。评估护理工作量是确定足够的护理人力资源水平的先决条件, 是困难和复杂的一项工作内容。而如何界定护理工作量是科学评估的关键, 现阶段来看, 护理工作量水平由直接护理项目和间接护理项目及非护理相关护理工作量共同影响。

工作量分析 篇2

1、药品抽验总体情况分析:

从表1看出,一方面我市坚持以“快速筛查、靶向抽样、目标检验”为主线,充分发挥药品快检车的技术优势,强化管理,提高抽验科学性,强调假劣药品检出命中率,以较低的成本取得了较大的监督效能。另一方面说明随着gmp和gsp的实施,以及监督检查力度的加大,我市药品市场已逐步规范,药品质量总体有所提高。建议:继续充分发挥药品快检车的技术优势,不断加大药品市场监管力度,既要最大限度的查出假劣药品,又要确保我市药品质量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从表1还可以看出,局与局之间药品抽验命中率存在一些差距,说明各局抽验人员对假劣药品嫌疑锁定的强弱、综合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存在着一定差距。建议:各局建立健全培训机制,针对抽验人员开展集中培训和自我学习相结合,还可安排抽验人员到市药检所实验操作一段时间,提高抽验人员快速识别药品真伪优劣的能力。

2、不合格药品类别分析

从表2看出:

(1)中成药:中成药抽验命中率为45.4%。中成药不合格率高于化学和抗生素药品,原因是中成药的质量相对化学和抗生素药品不稳定,与生产工艺、地域湿度、运输、储存养护有很大关系。其中一部分不合格中成药为中小企业生产,厂房设施陈旧,管理不符合gmp要求,选用中药材原料品质差;另有一部分不合格中成药与运输、储存养护不当有关。

(2)化学药品和抗生素药品:化学药抽验命中率为10.0%,抗生素抽验命中率为5.3%。 该两类药品相对质量稳定可控,尽管不合格率偏低,仍需确保抽验的覆盖面和抽验数量。

(3)中药材及饮片:中药材及饮片抽验命中率为76.5%。 目前,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标准尚不完善,检测项目多为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仅限于鉴别真伪,不能判定其优劣,所以出现以次充好,掺杂掺假。在直接影响中药材及饮片质量的同时,也间接影响了中成药的药品质量。建议:一是严格规范中药材市场和饮片市场的加工管理,从源头上把好药品质量关;二是不断完善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标准,将药品质量置于有效控制之中。

3、不合格药品检验项目分析

从表3看出,不合格药品检验项目中,性状不合格率占全部不合格项的54.1 %,位居所有不合格项的前列;水分不合格率占24.5%,位居第二;重(装)量差异不合格率位居第三;其次是可见异物、崩解时限、灰分等。

一方面,不合格药品检验项目中,其中相当一部分药品质量判断可以从外观性状入手。药品的性状是“对药品的色泽和外表感官的判定”,能直观地反映出药品的质量。而水分和重量差异可以从地域、品种归纳分析入手。因此,通过勤看、勤记、勤比较、勤总结都有可能在这方面成为行家;另一方面,对药品内在的质量问题,需要药品检验技术人员不断开发、完善适应基层的药品快速检验方法,充分利用药品检测车的初筛功能,有的放矢、最大限度的发现质量存在问题的药品。

在不合格药品检验项目中,可见异物的判定存在一些争议。注射剂被检出可见异物不合格的概率在省与省之间,市与市之间均存在差异。其原因主要是该项检验的新方法比原方法的标准有所提高,建议药品抽验人员进一步规范药品抽样行为,药品检验结果判定应当客观明确。由于对“可见异物”或“其它可见异物”存在与否的判定存在主观差异,药品检验所对“可见异物”不合格判定应当经过多人核对,确定明确存有“可见异物”或“其它可见异物”时,才予以判定。

4、不合格药品查处情况分析

从表4看出,一方面,我市重视药品质量罚,对质量不合格药品的查处率达到100%;另一方面,根据《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八十一条和国家局关于违法所得计算的答复,不合格药品查处的罚没款案值数有所下降。说明经过药监部门连续几年的大力整治,我市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守法意识和质量意识正不断提高,在药品购进渠道以及药品储存养护等方面正逐步规范

浅析仪器分析工作 篇3

关键词:仪器;分析;概况;基础;方法

通常而言,仪器分析主要是采用一些较为复杂的仪器或者是设备对测量的物质进行测量,从而获得被测量物质的相关信息,包括化学组成、成分含量或者相关结构等,这种方法应用于很多行业中。

1 仪器分析工作常用方法概况

目前在仪器分析工作中常用的几种方法如下: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

分子光谱法:UV-VIS、IR、F

电化学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位滴定

质谱分析法:MS、NRS

色谱分析法:GC、HPLC

2 仪器分析工作探究

2.1 仪器分析工作中的基本分类

通常而言,在仪器分析工作中,需要独立的方法原理和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如下:

2.1.1 电化学分析 顾名思义这种分析方式主要采用电讯号为基本的计量,例如电导、电解、电位、伏安以及库仑,通过电讯号的计量方式来得出分析结果。

2.1.2 色谱法 这种分析方法采用的是气相色谱或者液相色谱的方式,属于分离类的分析方式,操作较为简便。

2.1.3 光分析法 光分析法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光谱法一种是非光谱法,光谱法主要指的是根据光的吸收情况来通过发射和散射等内容来简历光谱,这种方法较为常见,非光谱法则是不用通过光的波长作为基本研究内容,而是通过电磁辐射等性质的测量来进行基本性质的确定,例如衍射、偏振、折射、反射等。

2.2 原子吸收和发射光谱法

AAS这种测定的方法主要是依据物质本身产生的原子蒸气对于特定谱线的吸收作用。通过这种吸收的作用来定量,从而进行物质分析。

ICP-AES这种测定方法采取的是原子发射光谱的情况,通过对物质内部能级跃迁产生的辐射强度及波长为基本测定内容的方法,是一种光学分析的方式。具体的说ICP-AES主要是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作为原子光源激发的方式来产生发射光谱,通过光谱情况在进行物质组成成分的具体分析,包括物質组成元素化合物以及单体等,在等离子体的高温条件下解离为原子或离子,激发辐射出各种不同特征波长的复合光,经过单色仪分光记录后,得到一系列代表组分中各元素的特征谱线,根据其特征光谱的波长可进行定性分析,根据光谱的强度可进行定量分析。

2.3 其它仪器分析方法

例如热分析方法、放射情况分析方法或者质谱分析方法等。

2.4 仪器分析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2.4.1 微环境表征测定以及微型化的发展 在现代化学的发展分析中,认识自然和不断的宏观到微观的延伸过程中,微型化是一个重要的趋势和发展,其中微环境分析为物质的检测和仪器分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对生物功能的不断了解促进了人们对仪器分析深入到微观世界的发展,例如光学、电子学和工程学都在向着微型化不断进步和完善。例如在微区分析过程中,表面分析可以由电子探针、X射线、激光微探等为基本内容,另外通过脉冲激光原子探针、电子能、次级离子质谱等内容可以对单原子层进行检测,从而对材料和仪器分析、物理学理论、化学研究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对于仪器分析工作中,电极表面的表征过程以及表面修饰的研究为分子的设计和仪器分析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各种联用技术超微点击、分离科学理论以及光谱电化学等的应用为新体系的开发以及反应机理的揭示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2.4.2 灵敏度的不断提高 仪器分析工作的不断发展,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就是灵敏度的提高,这是各种不同的分析测定方法不断发展后的终极目标,目前很多新的技术和科技内容都引入了仪器分析,这都需要更好的推动仪器分析灵敏度的提高才能具有更广阔的适用空间,例如激光技术的引进,激光技术引进之后极大的促进了相关内容的发展,包括激光拉曼光谱、激光质谱、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激光光热光谱、激光共振电离光谱和激光光声光谱的发展,更多分析方法的引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仪器分析的灵敏度和精确度,为原子和分子的多元配合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各种试剂和物质的多效应用研究,并且促进了传统的仪器分析方法,例如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发射光谱、化学及色谱等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分析性能的大幅度提高。

2.4.3 自动化的发展和智能化的普及 随着全社会各个行业中自动化和智能化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为电子工业、微处理器促进了仪器分析的自动化发展,并且逐渐向智能化推进,和其他很多学科和技术一样,在仪器分析的前沿科学中,机器人成为了自动化操作的主要工具,专家系统在人工智能中有效应用,通过对专家系统的设定和优化,实现了设计实验和开发实验分析实验的工作,并且使得工作人员摆脱了繁琐的实验室工作,进入到生态控制的时代,分析化学机器人和现代分析仪器作为“硬件”计量学和各种计算机程序作为“软件”,其对分析化学所带来的影响将会是十分深远的。

2.4.4 提高分析方法的选择性,解决复杂体系 众所周知,目前人类已经得知并且应用的物质和化合物数量已经非常大,并且还在不断的发展中出现新的化合物,这种情况下就对仪器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的分离和测定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其中包括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超临界流体色谱等内容,色谱学是一个重要的分析方法并且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光谱和质谱作为仪器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为其他的一些引入技术奠定了基础,不断的提高选择性,进行传感器的抉择检测、萃取离子交换等都是未来研究工作中的重要发展方向。

3 结语

综上所述,仪器分析工作应用在各个地方,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提高仪器分析工作水平,创新仪器分析工作方法,为仪器分析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袁先友,袁霖,肖新生,廖阳,李尊华,张敏.理工融合的基础仪器分析、现代仪器分析、应用仪器分析三层次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1,03:20-22+104.

[2]李冰,周剑雄,詹秀春.无机多元素现代仪器分析技术[J].地质学报,2011,11:1878-1916.

PET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分析 篇4

近年来,PET-CT机迅速发展,它是在原有能够反映示踪剂体内分布的功能分子影像设备PET的基础上,与能够反映组织解剖结构的影像设备CT结合,同时提供PET图像与CT影像,并进行图像融合的影像设备。PET-CT将在蛋白质、RNA、DNA水平进行分子影像研究的PET和反映人体组织、脏器高分辨率解剖结构的CT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是全新、最先进的功能分子影像设备,是近年来在所有大型医疗设备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医疗影像设备,它代表了当前核医学影像技术水平的最高阶段。由于CT已经非常成熟和普及,因此本文将详细讨论PET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作为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

1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PET的物理原理

自然界中的有机化合物主要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通常称为生命物质,它们几乎可构成所有生物体内的代谢物质。这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都可以用它们的放射性同位素(包括正电子放射性核素)来标记,它们具有同种元素的一切化学性质,当放射性同位素与普通元素相混合时,可以利用它具有放射性的特点来探测标记原子所在的位置和数量,从而研究该物质在运动过程中所显示的性质和运动规律。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技术是一种利用向生物体内部注入正电子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而在体外测量它们的空间分布和时间特性的三维成像无损检测技术,所以从理论上讲,PET技术具有提供任何与生物体生理、生化反应相关信息的可能性。与其他的成像诊断手段相比,PET可以快速、实时研究活生物体(包括人体)的代谢过程等生命活动。

正电子放射性核素通常为富质子的核素,它们衰变时会发射正电子,即原子核的质子释放正电子和中微子并衰变为中子,P→n+β+ν。式中:P为质子,n为中子,β为正电子,ν为中微子。正电子的质量与电子相等,电量与电子的电量相同,只是符号相反。通常正电子β衰变都发生于人工放射性核素中。人工放射性核素的产生:通过回旋加速器将带电粒子如质子、氘核等加速后轰击靶原子核而产生的核反应就能获得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半衰期很短的放射性核素的制备工作完成后,它们可以被用来标记大量的生理物质或药物,成为在保持人体原有的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研究各种生化代谢过程的化学示踪剂。

在PET测量中,已被标记的化学示踪剂(正电子放射性核素)被注射入人体内,这些示踪剂通过血液的流动被运载到器官或病变区域参与人体的生理或代谢过程。例如人体注入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F18后,注入人体的放射性核素发生β衰变产生正电子,正电子在体内移动大约(1~3)mm后与组织中的负电子结合发生湮灭辐射,产生两个具有511 ke V、飞行方向相反的γ光子。这两个光子具有非常重要的性质:产生时间上的同时性及几乎以相反的方向飞出,这使得可以在体外使用两个相对放置的探测器,利用符合一致技术对它们进行探测,现在常用封闭多环型探测器对这些光子进行符合测量。如果在规定的时间窗内(一般为0ns~15ns),探测器探测到两个互成180度(士0.25度)的光子时,即为一个符合事件,湮没点就在发生闪光的两个晶体块之间的连线上,形成LOR(Line Of Reaction)响应线,符合响应线记录在存储器中。由于两个光子在体内的路径不同,到达各自探测器的时间也有一定差别,由此可计算出湮没点在符合响应线上的位置。符合电路系统进行符合测量产生原始数据,通过计算机系统完成数据采集、系统监控、衰减校正、图像重建,最终实现临床上的各种数据扫描操作和诊断的要求。

2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PET的工作过程

PET的基本工作过程如下:

(1)使用加速器生产正电子发射同位素。

(2)用正电子发射体标记有机化合物成为化学示踪剂。

(3)先用体外核素放射源做一次透射CT,记录透射投影数据,这组数据后来要被用于衰减补偿,然后把正电子核素示踪剂注射到观测体内,在体外利用探测器环探测γ光子的衰变地点。

(4)数据处理和图象重建。

(5)结果揭示。

3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PET的工作原理

3.1 探测器工作原理

3.1.1 探测器

探测器是整个正电子发射显像系统中的主要部分,探测器由闪烁晶体和光电倍增管组成。探测器采用块状探测结构(有利于消除散射、提高计数率),许多块结构组成一个环,再由数十个环构成整个封闭多环型探测器。每个块结构由大约36个小晶体组成,晶体之后又带有2对(4个)光电倍增管(PMT)。晶体将高能光子转换为可见光,晶体后的光电倍增管PMT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再被转换成时间脉冲信号,符合线路对每个晶体脉冲信号的时间耦合性进行检验判定,排除其它来源射线的干扰,经运算给出正电子的位置。封闭环形探测器上的每块晶体与对面的一组晶体都有符合关系,形成一组扇形束的符合线,所有扇形束的交集部分决定了PET的径向视野(FOV),凡在此视野内发生的湮灭辐射所产生的两个光子不能“同时”(在同一时间窗内)射到同一晶体条上,这种不要屏蔽型准直器而是依靠两个光子的特殊方向和符合电路来实现准直的方法,被称为“电子准直”。PET采用符合探测技术进行电子准直,大大减少了随机符合事件和本底,并且电子准直器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没有铅屏蔽的影响)和分辨率,只有在规定的时间窗内同时被互为180°的晶体捕获的两个光子才能成为一个符合事件。符合电路确认进入同一时间窗口内的“符合事件”来自一次湮没,这些“符合事件”按各个规定投影面储存,然后计算机采用散射、偶然符合信号校正及光子飞行时间计算等技术,完成图像重建,重建的图像显示了示踪剂在人体内的分布。

3.1.2 符合事件

符合事件又包含三种情况:真符合,即晶体捕获的是一对同时发生的光子;随机符合,即在时间窗或者分辩时间内,不是同一位置的光子被记录;散射符合,即光子在飞行期间还会发生康普顿散射,γ光子与吸收物质的一个作用电子,改变了电子动能的同时使γ光子改变了运动方向,这样就有可能与其他飞行的γ光子同时进入两个相对的探测器,并发生符合探测。提高真符合计数率而不增加随机符合计数率的有效办法,就是采用新型晶体,传统的BGO晶体的符合时间窗是12ns,而GSO与NAI晶体是10ns,LSO晶体是8ns;散射符合可以影响图像质量,严重时可导致图像失真,有效的办法就是采用铅挡块屏蔽的方法:即在PET探测环与环之间内置环形挡块,可以有效地减少相邻层面上散射光子的影响。

3.1.3 扫描方式

块状结构的PET探测器能进行2D或3D采集。2D采集是在环与环之间隔置铅板或钨板,以减少散射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符合仅是发生在相对的探测器的空间中,2D图像重建时只对临近几个环(一般2~3个环)内的计数进行符合计算,其分辨率高,计数率低。3D数据采集则不同,取消了环与环之间的间隔,在所有环内进行符合计算,明显地提高了计数率,但散射严重,图像分辨率也较低,且数据重组时要进行大量的数据运算。两者相比,2D模式散射符合要远远低于3D模式,同时有可能丢失部分符合事件而造成灵敏度低现象;3D模式灵敏度高,在视野中心为最高,但由于散射高,会使图像产生畸变,图像质量有所下降。3D模式下图像的灵敏度要比2D模式高5倍左右,同时散射符合由2D模式的15%~20%增加到3D模式的30%~40%,这主要是由死时间引起的。解决办法之一就是采用高质量的晶体,使符合探测时间缩短以排出大部分的散射符合。

3.1.4 死时间

晶体捕获到人体内的光子后,在晶体内部产生光输出,该输出被光电倍增管(PMT)接收并被放大、数字化处理,这样事件的能量与空间位置信息被记录,然后符合处理事件发生,这整个过程所需时间称为死时间(dead time)。在死时间这段时间内,探测系统将不能收集新的γ光子计数,也就意味着会丢失这部分数据。PET在高速计数时,计数率的丢失主要由系统死时间引起。有两种可行的办法来解决死时间引起的计数率丢失问题,其一采用更短闪烁时间的晶体、更快的处理电路;其二是利用小型高效的光电倍增管及减少每一个符合事件PMT的数目来减小独立探测单元的体积。

3.1.5 闪烁晶体

探测器是整个PET中的主要部分,探测器由闪烁晶体和光电倍增管组成,其中闪烁晶体性能好坏决定探测器的性能好坏,闪烁晶体探测器是系统的核心。理想的晶体材料应具有足够高的密度、余辉时间短、光输出量高、能量分辨率好以及生产成本低等特点。高的密度、高原子序数能有效提高γ射线探测效率;余辉时间短能更好地完善时间匹配,减少随机计数;光输出量高可使每个光电探测器晶体数目增多;好的能量分辨率能减低图像散射,使图像更为清晰。而这些性能就探测器晶体而言又是相互制约的。

早期研制的PET的晶体材料为Na I(碘化钠);80年代初期,BGO(锗酸铋)与GSO(硅酸钆)2种晶体被用作PET探测晶体。从1980年~2000年,BGO是主要的PET晶体材料之一,而Na I与GSO在PET中应用相对较少。1990年,LSO(硅酸镥)晶体的研究引起人们很大关注,LSO晶体短的余辉时间允许窄的符合时间窗(8ns),因而随机计数显著减少,同时其高能量分辨(大约12%FWHM)可降低图像的散射,LSO晶体以其明显优于Na I和BGO的性能得到逐步应用,这种新型探测器材料对PET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表1为几种常用PET探测晶体的性能参数比较。

3.2 数据采集、处理原理

PET的数据采集方式有多种:静态采集,是将探测到的湮没事件按LOR进行计数存放在一个投影数据矩阵里,使它能重建一组静态的断层图像;动态采集,实际是一组相继的静态采集,用来观察放射性药物的运动过程;门控采集,专门用于周期性运动过程,它依靠生理信号(如心电图)同步动态数据的分帧和叠加过程,将多个生物周期相同运动时相的事件累积起来,得到统计误差很小的动态图像;全身扫描采集,则是使探测器相对于病人从头运动到脚,把一段段的静态投影数据拼接起来,形成比PET轴向视野长的完整的全身静态图像,常用于药物的生物分布和癌转移检查;表模式采集,则是将每个湮灭事件的符合线位置、发生时刻和其他信息以数据表的形式逐个记录到存储器中。

PET探测器探测到同一环内正电子湮灭时转换成的一对γ光子所分别命中的环上晶体条的位置,并把这些位置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连同γ光子的能量信号和到达时刻的时间信息一起送到后续的电子前端放大和符合系统中去,此后就把经选出的真实的符合事例所命中的两个探测器晶体条的数据经计算机接口,送到后面的计算机系统去。计算机将探测到的湮没事件按LOR进行计数存放在一个投影数据矩阵(sinogrammatrix)里,是按层保存的,每层的数据都包含了特定角度的信息,即对于每一个特定角度的采样都是这个角度上所有LOR值的线性积分。在每一层投影数据矩阵(sinogrammatrix)中,矩阵的行与列分别代表角度值与放射性采样,通过数学运算和图像重建,从这些投影数据重建出物体内选定层面的图像,重建放射性药物分布的断层图像。

3.3 图像重建原理

图像重建分为二维重建与三维重建。

3.3.1 二维图像重建包括解析法和迭代法。

3.3.1.1 解析法

是以中心切片定理为基础的反投影方法,常用的是滤波反投影法(Filtered Back-Projection,FBP)。在FBP中,将某一角度下的Ramp滤波和低通窗滤波后的投影数据,按其投影方向的反向,向回涂抹于整个空间,从而得到一个二维分布。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易于临床实现,但是抗噪声能力差,在采集数据相对欠采样和热源尺寸较小(如早期小肿瘤)情况下,往往难以得到令人满意的重建图像,并且其定量精度较差。滤波反投影法在投影数据不包含噪声的时候可以准确地重现示踪剂在体内的分布,该算法经常用于噪声较小的图像重建,例如头部图像。

3.3.1.2 迭代法

是属于数值逼近算法,即从断层图像的初始计值出发,通过对图像的估计值进行反复修正,使其逐渐逼近断层图像的真实值。可从一个假设的初始图像出发,采用迭代的方法,将理论投影值同实测投影值进行比较,在某种最优化准则指导下寻找最优解。迭代法求解过程是:a.假定一初始图像;b.计算该图像投影;c.同测量投影值对比;d.计算校正系数并更新初始图像值;e.满足停步规则时,迭代中止,否则以新的重建图像作为初始图像从b步开始。

迭代法最大优点之一是可以根据具体成像条件引入与空间几何有关的或与测量值大小有关的约束和条件因子,如可进行对空间分辨不均匀性的校正,散射衰减校正,物体几何形状约束,平滑性约束等控制迭代的操作,从而获得更加精确的重建图像。在某些场合下,比如在相对欠采样、低计数的核医学成像中可发挥其高分辨的优势。迭代法最大的缺点是计算量大,计算速度慢,较难满足临床实时重建的需求。在PET中常用的迭代法包括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Expectation Maximization,MLEM)和有序子集最大似然法(Ordered Subset Expectation Maximization,OSEM)算法。OSEM是近年来发展完善的快速迭代重建算法,它具有空间分辨好、抗噪能力强、速度快于其它迭代法等优点,已在新型的核医学断层影像设备中广为应用,是目前PET临床中主要的、实用的迭代算法。OSEM算法将投影数据分成n个子集,每次重建时只使用一个子集对投影数据进行校正,重建图像时更新一次,这样所有的子集都对投影数据校正一次,和传统的迭代算法MLEM相比,在近似相同的计算时间和计算量下,重建图像被刷新了n倍,大大加快了图像重建速度,缩短了重建时间。

3.3.2 三维重建

三维重建数据很大,例如,一个具有N个探测环的探测器,3D扫描获得的数据有N个与轴向相垂直的投影数据矩阵(sinogrammatrix),N(N-1)个不垂直的投影数据矩阵(sinogrammatrix),而2D扫描模式仅有2N-1个矩阵数据。对采集到的三维数据,可以直接采用三维重建方法,为了提高运算速度,减少运算量,通常采用重组的方法即PET的准3D重建的方法,将三维数据重组成二维数据,再用二维重建方法得到各断层图像。三维重建的困难在于容积数据采集的不完整性,未能采集到的数据必须由2D重建的断层图像的正弦图数据通过某种算法估计得到,测量得到的投影数据与估算数据一起通过滤波反投影法进行三维重建。

重组算法是一个将3D数据变为2D数据的数学过程。常用的几种重组方法有单层重组(SSRB)、多层重组(MSRB)和傅立叶重组(FORE)。单层重组SSRB是将倾斜的响应线重组到两个探测器环的中间平面上;多层重组MSRB是将倾斜的响应线均匀地重组到两个探测器环之间的各个平面上,将斜投影线均匀地“投影”到所有与该线相交的二维断层平面上;傅立叶重组FORE是在二维频率空间将倾斜响应线重组到距两探测器环中间平面轴向相位移为某一数值的平面上,是在频率空间依据频率-距离关系来进行的。

单层重组(SSRB)忽略了响应线(LOR)与断层平面间的夹角,将其等同于位于两个探测器环中间平面上的响应线,如果将所有的响应线都作此处理,就将一个三维数据组(N*N个正弦直方图)转化为一组二维直方图(2N-1个)。其优点是速度很快,而且可实现在线重组,其缺点是偏离视野中心区域的空间分辨率有所降低。这是因为对于每一条LOR而言,源于该线的何处是未知的,如果硬性假定它位于中间平面上势必引起误差,经过同一个点源的两条LOR可能会被重组到两个不同的平面,所以单层重组后的数据是不一致的。一般情况下,SSRB要进行轴向滤波来去除这种因数据不一致而引起的图像畸变。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PET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重点分析了探测器、闪烁晶体、数据处理、图像重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期为PET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PET,探测器,闪烁晶体,死时间,图像再现,分子影像

参考文献

[1]钱英.PET/CT的最新进展[J].医疗设备信息,2005,20(5):31.

[2]郁伟中.正电子物理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刘庆伟,刘奇.PET/CT肿瘤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陈盛祖.PET/CT的若干技术问题[J].中华核医学杂志,2005,25(2):72-74.

[5]赵军,林祥通.PET/CT临床应用的若干问题[J].中华核医学杂志,2005,25(2):69-71.

[6]孙晓蓉,邢力刚,于金明,等.肺部肿瘤PET/CT同机图像融合精度研究[J].中华核医学杂志,2004(24):302-304.

[7]尚辉.PET/CT的原理及临床应用[J].医疗设备信息,2005,20(11):20.

[8]陈盛祖.关于PET/CT与分子影像学[J].中华核医学杂志,2003,23(增刊):7-8.

[9]党亚萍,陈盛祖.湮没辐射成像相关技术及其临床应用[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6,26(4):521-524.

安全工作分析材料 篇5

暨安全形势分析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自2011年以来,我大队在支队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总队下发的“关于在全省部队开展治三松创五无活动”的有关文件精神,通过在日常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结合大队以往存在的诸类安全隐患,切实有效的防止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下面我将大队第一季度安全管理工作形势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1、在思想方面高度重视。

大队领导班子调整以来,专门组织召开了安全工作会议,成立了以大队长、教导员为组长,、、为成员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把安全工作作为全年的重点工作来抓,坚强组织领导,将安全管理构建在每个层面上。加强灭火战斗安全意识。第一季度属火灾频发季节,大队共出警23起,较往年火灾增多,形势严峻。大队秉着稳中求速,安全第一的原则,真正做到了每战一评,针对在火灾扑救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总结经验,提高官兵的安全意识,确保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2.大队组织官兵原原本本学习新《共同条令》、《安全条例》、《安全工作规定》、《正规化管理规定》等法规文件,确保广大官兵熟知内容、意义和作用,牢记于心、表现于形,不断增强条令和法规意识。建立健全了安全工作管理机制,强化量化考评制度,提高干部工作责任心。增强忧患意识,坚持警钟长鸣,在平时工作中做到干部跟班作业,实行干部负责制,确定谁带班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与干部的切身利益挂钩,真正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严格官兵日常养成,从言行举止、集合站队、队列集会、营院礼节、会场秩序等日常小事抓起,不断培养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对违反部队《安全工作规定》的行为,决不姑息迁就。大队着眼抓根治本、深化教育、提高素质、完善规章、严格制度、从严治警、严明奖惩等多方面入手,提高部队的预防能力。

二、安全上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官兵思想状况上存在的问题

1.干部军事素质不强,业务技术不过硬,组织指挥能力较弱,不敢喊“向我看齐”、“跟我来”;一日生活制度落实上不到位,自我学习热情不高,自己不会又不愿去学,不了解实际情况又装懂,不能认真学习研究部队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要会用制度管人管事干部没有做好表率作用,执行纪律不坚决。

2、官兵存在讲究吃、喝、穿,盲目追求高消费,盲目搞攀比,不顾自己家庭条件和个人收入状况,看到别人买了什么新颖的东西,自己也想买,没有钱就向战友借,向家里

要,心理极不成熟。

3、不少战士厌倦部队生活,害怕艰苦,怕苦怕累,认为部队的条条框框太多,限制了自己的自由,其表现在于训练场上怕摔打,站岗执勤怕风吹日晒,公差勤务嫌脏、怕累等。

4、不少战士知道自己应该享有什么权利,却不知自己该履行什么义务,一些战士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也有一些战士老爱跟规章制度打“擦边球”等士官个人和家庭问题增多。

2)部队安全形势工作上存在的问题

1、在灭火救援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战斗员安全意识差,在火场上战斗员身上携带的安全保护装备不到位,而盲目的深入火场内部,在火场上通信不够畅通,一些具体的战术措施落实不到位。

2、在平时的训练中的安全问题。在训练过程中没有科学训练,在体能训练中量过大,导致身体肌肉拉伤,脚扭伤,更甚是有骨折的情况发生。在技能训练中,保护人员保护不到位,安全意识淡薄,特别是在塔上项目训练中要切实做好各项安全保障措施。

3、在日常管理中的安全问题。日常管理中不能严格按照条例条令执行,日常执勤备战工作中,对车辆器材检查,补充及维护不及时,造成各种不安全因素;外出执行灭火任务和抢险救援工作中,存在不按照现场作业安全纪律进行,安全意识淡薄,影响了部队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1、严格落实条令条例、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部队一日

生活制度,切实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到位。

2、加强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切实把握住战士思想上的波动,询问了解别的同志和及时找本人谈心。加强学习政治文化知识,要求时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加强思想上的控制力和政治上的敏锐力。

3、科学有效地进行灭火战斗,预防事故的发生。火场指挥员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采取各种措施,准确、快速地捕捉火势发展蔓延的信息和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险情的预兆,特别是在掌握表面现象信息的基础上,注意深层次的了解、决定火势走向和趋向的信息。作出准确的判断,制定有效的战术技术措施。

4、严防训练事故。在进行军事、体能和消防业务训练过程中预防事故发生。落实安全防护措施,训练前,应当做好准备活动和器械装备检查工作,对超过使用年限和不能保证安全的器材装备要及时更换。训练中,严密组织,严格遵守操场纪律和训练器械操作规程,严禁官兵带有情绪参加训练和超强度或体罚训练;对购买训练器械装备要严格把关,健全审批手续,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5、严防车辆事故。加强对驾驶员队伍职业道德和安全行车教育,增强驾驶员的责任心和法纪观念,培养良好的驾驶作风,提高安全行车自觉性;要求驾驶员在开车时必须集中精力,不准吸烟,吃东西或闲谈。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服从交通管理。严禁超速行车,强行起车,酒后开车,实习驾驶员不准单独行车以及执行灭火救援任务;经常对车辆检查和维修保养,坚持每周进行车辆检查。在出车前,认真检

地面观测工作方法分析 篇6

关键词 地面观测;经验;气象

中图分类号 P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11-0092-01

地面观测是气象观测工作中最基础的部分,这是一项严谨又细致的工作,也是气象观测当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工作。地面观测是气象观测站的观测人员系统科学的对地球表面的气象状况,以及其变化进行连续的观察和记录,并准确及时的将采集到的天气数据上传,为气象的科学研究、气象分析和天气预报等提供基础参考信息。作为一名地面观测人员,虽然处于平凡的岗位之上,但是在工作中也要抱着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繁琐单调的观测工作,才能避免在气象观测过程出现技术错误。在日常的地面观测工作中得出一些经验,和大家分享,相互促进。

1 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良好的工作态度也是做好地面观测工作的必备条件。地面观测工作是繁琐而枯燥的,一整天都可能有气象变化,忙碌的时候可能吃饭时间都不够;而如果没有气象变化时也不能放松,对观测人员的责任心是一个考验。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把工作中大大小小的事务按时完成,不要堆积工作,否则可能导致有紧急情况时工作无法按时完成,并且工作堆积过多,工作时间过长容易给工作人员带来很多的负面情绪,容易造成工作当中的差错。而细致的工作也需要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这样工作中就不容易出现人为的错误。

2 按时作息

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休息的质量会直接对工作的质量造成影响。地面观测人员有时候可能连续的长时间加班,或者几班倒。这时候抓紧换班或者间歇的休息时间调整身体状况就显得尤为重要。休息不好可能导致思想不能集中,碰到紧急的天气状况或者复杂的天气变化可能出现差错的概率就会增大。而有的工作人员只在上班前休息好,下班后长时间玩乐导致疲劳,如果突然有需要加班或者调班的情况发生,连续加班的中间又过于疲劳,很容易导致漏测或者错测的重大事故。因此,地面观测的工作人员在下班期间的良好休息,对地面观测工作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3 交接班和巡查时对仪器的检查

在交接班的时候,地面观测人员务必要对观测仪器设备进行细致的检查。如果交接班时对仪器的工作状态马虎了事,不仅对仪器的损坏责任难以理清,影响同事团结,更严重的是需要观测某个气象时,才发现无法进行观测,对气象变化和紧急事态无法正常应对,并可能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因此,交接时花费一点时间对仪器设备的状况进行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而在值班过程中对设备的巡视也十分重要,在巡查中发现和及早解决问题,保证检测工作的正常进行。即使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可以采取补救措施和向上汇报,使问题尽早解决,以免对突发的气象问题漏测,或者造成观测数据的错误。

4 对观测数据应该复读和比较

在需要人为读取的观测数据中,由于观测员的误读而产生的错误可能会占到工作错误概率的三分之一以上。对于这种非技术因素造成的错误,只要在观测中注意对观测数据复读和对比,就能有效的降低出错概率。在记录观测数据时,要养成多次读取数据的习惯。记录一次数据后按照正常操作再次进行后,复读记录一次数据,并且与首次数据进行对比看是否有较大误差,这样就能保证每次的数据记录正确性。而要做到长期的数据正确就需要检查复读和对比,在每一次数据记录中都采取这样的复读对比手段。

在读取温度数据时,要注意避免视差,在观测过程中需要保持视线和水银柱顶部齐平,并且在高温或者低温状态时要先读小数,避免外界温度的影响。温度是连续变化的数值量,在读取温度数值后可以根据气温当时当日的变化规律,与其他时间的气温数据对比以判断其数值是否正确。地面气温的变化主要是土壤吸收太阳辐射导致的,因此,夏季一般在下午一点以后地面气温达到最高,日出前达到最低,且温度总体变化呈现规律性,冬季则与夏季相反。因此,在对观测数据进行复读和对面之后,能够将人为的错误因素降到最低。

5 操作观测报送仪器时细致认真

观测工作往往是重复而枯燥的,长期重复的工作容易使人产生麻痹思想。在观测气象数据的时候,应该时刻注意气象数据的变化,如果气象数据应该刷新时没有刷新,就可能是仪器错误或其它的情况。而在每次发送观测报告数据后,也应该再次检查数据的发送和上传是否成功。这样的检查不会耗费太多时间,但是能避免测试数据的漏传和测试仪器的宕机等意外的发送。

6 团队协作

单打独斗获得最后胜利是电影里面才有情节,在现代社会工作高度细分的时代,每个人都从事工作的一部分,良好的配合以及团队协作才能将工作成功的完成。地面观测工作人员虽然都是从事的气象数据的观测工作,但如果出现冰雹,沙尘暴,强降雨等恶劣复杂的天气状况时,一个两个观测人员在没有相互配合的状况下可能很难完满的完成一项工作,因此,同事间的密切配合和团队协作也是做好地面观测工作重要的

一点。

7 积极学习新知识

任何工作都需要持续的对工作中的任务和内容进行持续不断的学习,随着观测仪器和观测方法的不断进步和变化,学习新的观测理论和知识也是十分必要的。除了对新理论的学习,对自己没有掌握的、以后可能用到的知识的学习也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复杂少见的恶劣天气状况,例如极度低温冰雪天气,即使所在观测地很少出現这种情况,在平时准备和学习观测相关工具和技巧,例如:湿球、融冰、电线积冰等,对突发情况的从容应对是有相当的积极意义的。

总之,地面观测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为了及时的掌握天气状况,保障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注意地面观测过程中得细节对工作的成败有积极的意义。只有保证良好的工作态度,才能保证地面观测任务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朱虹,陈子云.细节决定地面观测质量[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9,8.

[2]先开华.地面观测中应重视复读和比较[J].四川气象,2003,3.

[3]高娃,张孟英.地面观测经验点滴[J].内蒙古气象,2007,5.

[4]李爱华.日常地面观测应注意的问题[J].陕西气象,2011,4.

工作分析并未过时 篇7

层面对金融英语表达方式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比, 可以帮助学习者领悟金融英语语言结构的特点和规律, 强化语句、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如:This guarantee shall assure the lender and his successor/s of his/their rights and interests Our obligations hereunder shall be binding on us and our successor/s notwithstanding any change in our constitution or status or that of our successor/s.Subject to Article 8 above, the lender may assign to any other person all or any part of his righ and benefits under or arising from this Guarantee, the Loan Agreement and other security documents. (本保函应确保贷款人和其他相应后继者的权益。不论我行或我行相应后继者的组织或结构发生任何变化, 保函项下的义务对我行及我行后继者持续具有约束力。在不违反上述第8条的情况下, 贷款人可以将其在本保函项下或由于本保函、贷款协议及其它担保契约而派生的权利和权益全部或部分地转让给任何他人) 。比较、分析这段话的“遣词造句”可以看出:“hereunder”, “notwithstanding”“subject to”, “assign”等词语和第二句、第三句的结构明显的具有金融函电的表达特征。

四、结语 (Conclusion)

综上所述, 通过我们对复合型外语实用人才的定位原则、培养目标和模式及实施方案的研究, 从而为复合型外语实用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推广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先进的操作方法。复合型外语实用人才的培养对于我们如何改革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以及国际潮流的发展促使我们必须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 在高等教育中找出更富有弹性的多元化外语教育机制与途径, 大面积培养具有勇于创新、在较宽的领域游刃有余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杨洋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我们讨论工作分析过时与否, 首先要弄清楚工作分析的含义。

工作分析, 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来说, “工作分析实质上是全面了解工作并提取有关工作全面信息的基础性管理活动。”它并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或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环节, 而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性管理过程。从狭义来说, 工作分析, 也叫职位分析, 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核心基础职能, 它是一种应用系统方法, 收集、分析、确定组织中职位的定位、目标、工作内容、职责权限等基本因素的技术和方法。”

既然工作分析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那么“工作分析过时论”也就要从两方面看待。

首先, 对于狭义的理解, 即将工作分析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技术和职能, 那么工作分析的一些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有点落后。未来的工作逐渐由“手”工作转变为由“脑”工作, 有些技术确实难以胜任, 比如传统的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工作日志法等, 在效率和效果方面并不让人满意。对于一些高速发展、工作弹性大的企业来说, 传统的方法或许已不那么适用, 但这并不表明, 工作分析已经过时, 而是恰恰说明了工作分析需要改进和创新。未来的工作分析并不会保持一成不变, 而会在工作描述、信息来源、数据收集方法和工作分析单元等方面发生变化。比如有学者建议采用“感知任务分析”技术, 试图在工作中运用“心理地图”去完成工作目标。也有学者提出在工作分析中加入“人际关系”这一因素。这些都表明了, 工作分析需要跟随时代的脚步而进步。

然而, 以上的理解都是基于一个前提——把工作分析等同于

了纯粹的“技术”, 甚至直接等同于“职位说明书”, 这是十分片面的。工作分析从广义来理解, 是一项基础性的管理过程, 它包括了三个层面:组织分析、机构分析、岗位分析。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甚至整个企业来说, 它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一、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战略沟通的桥梁

工作分析对于企业战略的“落地”与组织的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组织战略向下传达的一个通道, 是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充分沟通桥梁。

首先, 通过工作分析, 组织可以明确职位设置的目的, 从而找到如何为组织整体创造价值、如何支持企业的战略目标与部门目标实现的方法。这样一来, 组织战略就能落到实处, 而不是泛泛而谈。

其次, 工作分析可以理顺职位与其流程上下游环节的关系, 从而提高流程效率。同时工作分析可以根据职位的职责来确定或调整组织的授权与权力分配体系。因此可以说, 工作分析可以优化组织结构, 有利于企业的经营运转。

总的来说, 因为通过工作分析详细了解、并从整体上协调各种员工角色的关系, 避免工作重复、劳动重复, 提高个人与部门的工作效率与和谐性, 奠定了组织整体设计与再设计的基础。

二、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逻辑起点与基石

在谈这点之前, 不得不先介绍一下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结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有两条思路。两个方面相互结合, 便形成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哲学基础与理论依据。思路之一是人本价值理论, 指向的是人管里的素质模型, 此处不详加说明。思路之二是指企业的使命、愿景和战略, 它基于对企业的战略和组织、工作系统的深入认识, 决定了企业需要员工形成什么样的核心专长与技能, 才能符合企业战略的需要, 并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从本条思路出发, 具体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内部, 便是职位说明书和职位分析报告。以上便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两大基础。

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就是组织和人的问题, 职位说明与分析、素质模型分别研究了这两个问题, 因此可以说是人管体系的逻辑起点所在。由这两大基础作为基石, 支撑起了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框架, 我们才能继续深入探讨人管内部各模块。否则, 没有了“组织”这一根支架的人管将是残缺不全的, 缺乏了起点与基石, 人管将失去其意义。

三、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间联系的纽带

工作分析以组织中的职位, 以及任职者为研究对象, 它所收集、分析、形成的信息及数据是有效联系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模块的纽带, 因此可以说, 工作分析是对人力资源管理内在各功能模块进行整合的前提。

前文提到人力资源管理的两大基础——职位分析与素质模型。在这两大基础之上的, 便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五大模块。下面分别说明工作分析在每个模块中是怎样作用的。

1. 人力资源规划

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 它为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信息支持。通过工作分析可以得出企业人力资源需求计划, 有利于企业合理安排、统一平衡供求关系, 从而提高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的质量。

2. 人力资源获取与再配置

一方面, 工作分析为企业选拔和任用人才提供了指导, 提供了客观的选择依据, 提高了选择的可信度和工作效率, 降低了人力资源的选择成本和风险。另一方面, 工作分析也为人员的招聘录用提供了准确的标准, 为应聘者提供了真实的、可靠的需求职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和人员的资格要求。

3. 培训开发

工作分析为企业人员的培训开发提供了明确的依据。工作分析对每个岗位的工作要求和任职资格等都作了明确的说明和规定, 企业既可以根据这些规定和要求对新进员工进行上岗前的培训, 让员工尽快进入岗位角色;还可以根据企业原有员工与任职要求间的差距进行培训, 提高企业人员与工作间的匹配程度。据此企业就可以设计适合的培训计划, 包括培训的需要、选择培训方式、衡量培训对工作绩效产生的效果等。

4. 薪酬管理

工作分析有助于实现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工作分析使企业明确工作价值, 为工资的发放提供了可参考的标准, 从而确保了薪酬的内部公平性, 减少了员工间的不公平感。

5. 绩效管理

工作分析为绩效考评提供标准和依据。通过工作分析, 每一个职位从事的工作预计所要达到的标准都有了明确的界定, 这就为绩效考评标准的建立和考评的实施提供了依据, 使员工明确了企业对其工作的要求目标, 从而减少了考评的主观性, 提供了公正性, 也不会导致因考评引起的员工冲突, 以至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总之, 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从整体上来看主要表现出两方面的趋势:一方面是强调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导向, 另一方面是强调人力资源管理各功能模块的系统整合。工作分析恰恰在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中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有了工作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模块才能顺利完成、互相联系与有机结合, 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才能纲举目张、有效运转。

那么, 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对待工作分析过时论呢?

工作分析面临着“过时论”的挑战, 主要原因是企业管理正面临着职位弱化的趋势。职位弱化, 即扩大公司工作的职责, 鼓励员工而非用职位说明说的内容去限制他们, 是当今业务发生变化的结果。现如今, 企业越来越需要提高反应速度、灵活性和竞争力, 因此管理人员采取了一些组织办法, 而这些方法反过来又帮助弱化了作为一系列被严格界定和清晰描绘的职责职位的内涵。职位弱化是今天企业发生迅速变化的一个最终结果。由于个人的职位变得越来越宽泛、非专门化, 企业越来越不希望雇员觉得受职位说明书中所列举的一套特定职责的限制, 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也并不代表工作分析就此可以退出舞台了。

事实上, 工作分析不仅没有过时, 而且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 作为基础性管理过程的工作分析, 是一套理解工作本身的最佳方法。它能使组织在管理过程中真正做到有据可依, 规范化、标准化。同时, 工作分析过程是一个向员工传达“什么是规范”这个理念的过程。

其次, 工作分析作为一门技术, 也是需要跟随时代的脚步而改变的, 需要改进与创新。一方面, 要进行战略导向的工作分析, 将工作分析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企业战略相结合, 面向未来发展而进行;另一方面, 要结合计算机网络等新型技术, 将传统型的工作说明书改进成弹性的说明书, 根据企业或职位的要求动态调整。

四、结论

虽然有些传统的工作分析技术或许已不可行, 但工作分析不管是作为一门技术还是作为基础性管理活动, 它在人力资源管理、甚至在整个企业中的地位都是不可撼动的。因此, 我们不能盲目地认为工作分析已然过时, 而是要对其进行改进与创新, 使之适应现代企业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参考文献

[1]付亚和:工作分析 (第二版)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2]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小说鉴赏工作分析 篇8

钱钟书先生曾经说道:“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 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 不问他们的技巧, 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或是社会真相的作品, 而纯粹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东西。爱好故事本来不是一件坏事, 但是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 我们一定要超越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 要超越对于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 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关照的技巧。第一流小说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 第一流的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 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 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读小说要达到高品位, 达到最高境界就像钱钟书说的那样要见到它的“诗”, 它的“诗”就是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核心, 情节是小说的骨架, 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所以我们要鉴赏小说就要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进行鉴赏。

1 小说中人物形象的鉴赏

小说的创造中心就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人物形象塑造讲究的是技巧、方法, 最常见的塑造人物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 环境描写, 正面、侧面描写, 细节描写等。鉴赏人物形象的关键就是鉴赏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比如《故乡》里闰土的形象, 运用的就是肖像描写, 少年的闰土:“十一二岁, 紫色圆脸, 项带银圈, 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 手捏一柄钢叉, 向一匹猹尽力刺去……”;中年的闰土:“身材增加了一倍, 脸色灰黄, 很深的皱纹, 眼睛周围肿得通红, 头戴破毡帽, 身上只有一件极薄的棉衣, 浑身瑟缩着, 手提一个纸包和一只长烟管, 手又粗又笨, 而且开裂, 像是松树皮了”。这两段肖像描写给我们留下老人深刻的印象:少年的闰土活泼、勇敢、英俊, 中年的闰土饱经忧患, 受尽劳累、饥寒交迫、麻木迟钝而又自卑。通过以上对比的描写, 表现出了闰土性格的巨大变化, 揭示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给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生活。再如《项链》里玛蒂尔德的心理描写:“她一向就向往着得人欢心, 被人艳羡, 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 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这一段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表现出了玛蒂尔德一心想要摆脱寒酸、黯淡、平庸的生活, 而置身于上流社会, 成为生活优裕、受人奉承的贵夫人的梦想。通过上面两个例子说明, 要想很好鉴赏人物形象, 就要分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只有认真分析人物塑造的方法, 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2 小说中环境的鉴赏

小说作为一种时空艺术, 环境是其不可或缺的要素, 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 是情节展开的场景。

自然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是交代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渲染作品的气氛和烘托人物心情;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故事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时代背景。如:《荷花淀》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月亮升起来了, 院子里凉爽的很, 干净的很, 白天破好席子的苇眉子潮润润的, 正好编席。”这一段描写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具体自然环境, 再如《药》的开头:“秋天的后半夜, 月亮下去了, 太阳还没出, 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 什么都睡着。”这一段也是自然景物描写, 勾勒出了黎明前最黑暗时刻的阴暗、凄清、恐怖的特征, 渲染了夏瑜就义时沉寂、肃杀的气氛。“太阳也出来了, 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 直到他家中, 后面也照见丁字街头破匾上“古亭口”这四个黯淡的金字。”这一段景物的描写又烘托出了老栓拿到药后的高兴心情, 以及他的愚昧、麻木、落后、不觉悟的思想。《祝福》里的鲁镇祝福的场面、鲁四老爷书房的摆设、是社会环境的描写、为祥林嫂的出现提供了时代活动的背景。《故乡》开端部分对故乡凄凉环境描写, 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落后封闭的农村小镇, 为小说情节的展开创造了一个典型环境, 还向我们展示辛亥革命十余年后中国广大农村依然如故的社会现实, 封建思想、封建秩序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 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没有得到丝毫改善, 闰土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生活社会环境里、这就揭示出了闰土悲惨命运的必然性。

3 小说中的情节鉴赏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 表现主题的。情节是作品中所描写的事件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它由一系列具有矛盾冲突的具体事件组成, 矛盾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就构成了情节。高尔基说, 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 某种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因此, 情节的构成离不开事件、人物和场景。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 表现主题的。鉴赏小说的情节,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分析小说的结构。小说的结构是有情节组成的, 情节大体由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几部分组成。如《项链》:序幕———借项链, 开端———丢项链, 发展———赔项链, 高潮结局———发现假项链; (2) 弄清小说的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中的脉络, 有时还是矛盾冲突的焦点。寻找线索不仅有利于掌握情节, 更有利于抓住小说的矛盾冲突, 便于把握主题。如《药》的情节线索:明线 (华家) :老栓买药———小栓吃药———茶馆谈药———药的效果;暗线 (夏家) :血的献出———血的治病———血的由来———血的代价。明线通过华家的悲剧, 写出了老百姓的愚昧;暗线通过夏家的悲剧, 写出了革命现状的悲哀, 从而深刻的挖掘了小说的主题。

总之, 小说的三要素构成了完整的小说的艺术世界, 小说鉴赏一定要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 这样不仅能读到小说的故事, 还能读到小说的诗。

摘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的三要素构成了完整的小说的艺术世界。人物是小说的核心, 情节是小说的骨架, 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所以我们要鉴赏小说就要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进行鉴赏。

工作量分析 篇9

东营港口配电所电力来源由所在地110k V变电站10k V两条回路提供, 由变电所到岸边计量柜为10km架空母线, 岸边计量柜用作供电公司计量专用。由岸边计量柜到港口配电所为10km高压电缆。港口配电所电力系统配置分为I、II段10k V母线供电。其中I段母线负载为四台门机设备;其中三台装机容量为650k W, 一台装机容量为750k W;II段母线负载为两台门机设备和一台生活变;其中两台门机装机容量分别为650k W, 一台生活变为SCB10-800型800k VA变压器, 此变压器用于港口上生活照明低压系统供电。每台门机均由港口配电所10k V直接供电。每台门机上配有上述容量的变压器, 将10k V变为0.4k V供给整套门机内设备用电。

2 现场测试情况及数据统计

2.1 测试现场基本情况

因II段母线上的两台门机还未安装完毕, 负载只有一台800k VA生活变;仅对I段母线进行了测试, 测试位置 (电流、电压信号取样) 为I段母线进线柜, 负载运行情况为:启动三台门机, 其中两台门机带载运行, 通过抓斗抓货物进行上下提升作业, 一台因没有抓斗空载运行;通过对现场人员的了解此种运行方式以基本接近此港口正常工作时状态。

2.2 测试相关数据及分析

1) 电压、电流、有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测试数据分析:从检测相关数据可以看出一段母线的电流、有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的幅值和频率都变化非常快, 电流最大值为:26.5A, 最小值为:3.1A;有功功率最大值为:0.472MW, 最小值为:-0.239MW;视在功率最大值为:0.510MW, 最小值为:0.038MW;功率因数最大值为:0.925, 最小值为:-0.578;另外从岸边计量柜计量表观测到功率因数的0.75~0.99之间波动; (由于岸边进线柜取不出电压、电流信号故没有测试出此处的相关数据) 。

另从PT柜观测到一段空载时电压为A相:10.53KV B相:10.52KV C相:10.57KV在带三台门机运行时电压为A相:10.27KV B相:10.27KV C相:10.17KV并没有太大的压降, 电压一直比较稳定, 没有多大波动。

2) 电压、电流波形及谐波测试数据:分析:从检测相关数据可以看出总电压谐波畸变率为:6.7%, 其主要成分为5、7次谐波。5次谐波为:3.2%;5次谐波为3.57%。门机设备上使用的变频器设备比较多, 因此可以看出谐波污染情况比较严重。

3 解决方案分析

通常情况下港口门机供电方式为由一台容量较大的变压器将10k V变为0.4k V, 变压器安装在港口配电所内, 再由低压电缆供电统一向各台门机供电。而东营港口设计为每台门机上都安装有一台变压器, 港口配电所向每台门机送10k V高压, 由各台门机上的变压器降压后向本台门机供电。此种方式因在每台门机变压器选择上都预留有余量, 因每台门机都留有余量, 并且所有门机也不会同时工作, 但每台门机变压器都是要长期供电的, 这样就造成了总的供电裕量很大, 无功消耗也很大。

由于门机工作在不同的工作方式下, 有时需要提升, 有时需要释放, 有时需要旋转移动, 这就造成了负载变化非常频繁, 相应的无功, 有功, 电流, 功率因数有快速的较大的变化, 所以在系统的补偿反应速度上必须满足要求。

门机设备使用的变频器比较多, 产生谐波比较严重, 在做补偿设备时要求进行谐波的重点考虑。尽量能吸收部分谐波, 并避免系统的谐振和自身谐波的放大。

3.1 解决方案

对于本系统的实际工况和配电情况, 在10k V侧作改造是不适用的, 在如此快的负载变化过程中, 比较经济的10k V补偿装置是无法到达的。

此外从岸边计量柜到港口配电所的电力输送为10k M高压电缆完成, 高压电缆充电功率比较大, 对10k V线路已经做了很大的补偿。电网空载电压比较高, 电压比较稳定, 如果在10k V侧做无功补偿将会大大抬高系统电压, 特别是负荷较低的情况下, 对整个系统上所有设备的绝缘是一个破坏, 特别是电缆。 (根据实际现在了解, 系统的保护措施是比较弱的。)

根据实测情况, 系统中门机大多时间在中低功率容量运行。从每个月的实际用电量和此次测试的运行电流最大值 (26.5A) 来看, 门机变压器的装机容量显然有大量剩余, 负载率非常低。变压器所要消耗的无功功率非常之大。为了达到最好解决方案, 建议在每台门机变压器低压侧做无功补偿改造。

3.2 具体方案要求

1) 在门机的低压变压器侧作无功补偿改造, 根据现场情况提出具体的改造方案, 补偿设备要经过特殊设计安装在门机上。

2) 考虑到谐波的因素, 补偿装置必须可以抑制3次以上谐波。

3) 系统使用低压模块式混合型快速去谐补偿装置, 基本的低压变压器的空载无功损耗由一般的投切补偿完成, 负载快速变化部分由快速晶闸管投切完成。

4) 结构方案可以参考选用某品牌的LM系列低压模块式无功功率去谐补偿装置, 完成本项目的改造。

3.3 采用方案设备配置说明

1) 型号说明

2) LM系列低压模块式无功功率去谐补偿装置简介

LM系列低压模块式无功功率去谐补偿装置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 冶金, 煤矿、石油化工、轻工、建材、铁道、公路交通、军工、造船、建筑等低压供配电系统中, 要求动态无功补偿且同时需要抑制谐波的工况场合。

LM系列低压模块式无功功率去谐补偿装置引用先进核心PFC技术和核心元器件, 并且采用优异的控制系统, 设计成各种具有去谐功能、不同补偿容量的模块单元, 用户可根据电网、工矿定制组合成所需要的去谐补偿容量。

LM系列低压模块式无功功率去谐补偿装置包括:LMFC、LMFC (E) 、LMTSC、LMTSC (M) 系列, LM各系列装置在统一的设计平台上, 采用模块式结构, 规范设计, 设计理念先进, 结构合理。各系列具有统一的控制方案、技术规格, 安装尺寸, 通用性能强。

3) LM系列低压模块式无功功率去谐补偿装置技术特点

装置在统一的设计平台上, 采用补偿支路模块式结构。模块组合拼装, 扩展自如, 可按照用户需要组合出各种补偿容量和投切方案。

各系列去谐补偿模块标准化设计, 易于安装, 通用性强。

在单母线分段接线的配电系统中, 两组补偿装置分别工作在的两段母线上, 两组补偿装置可实现耦合控制。

可记录每个支路投切次数和工作时间。可以显示故障支路, 并且在不影响系统运行下屏蔽故障支路。

实时监测显示进线侧V、I、P、Q、COSΦ及THD-V、THD-I和高达19次电网谐波分量。

装置可以符合各类低压配电柜尺寸, 可与各类型柜体并柜安装。

结构紧凑, 单柜容量较传统的固定式安装增加近一倍。

装置使用安全, 检修方便, 散热合理, 寿命长。

4 取得成效

历经两个月的技术改造, 2013年12月16日东营港口配电所及港口门机等设备上的低压模块式无功功率去谐补偿装置安装完毕。经过1、2月份设备运行和电量电费情况分析, 确定东营港口用电设备功率因数偏低、谐波污染严重情况, 已治理完毕。

工作量分析 篇10

"归一分析法"[1]就是将病床使用率和周转次数综合起来, 建立床位工作效率指数模型。以便帮助我们更准确、更直观地分析医院床位的工作效率, 及时地发现床位运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某院统计室2006年医疗统计报表。运用"归一分析法"对2006年的床位工作效率进行分析。

效率模型计算公式:

根据床位效率指数模型可知:当实际数与标准数相等且使用率为100%时, 则床位运转情况达到管理所要求的最佳状态。这种最佳状态下的床位效率指数必为"1", 故以"1"作为标准来判断床位工作效率情况。

当效率指数﹤1时, 床位低效率运行

当效率指数﹦1时, 床位等效率运行

当效率指数﹥1时, 床位高效率运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根据某院2006年1-12月份的床位工作情况资料, 分析医院12个月的工作效率 (见表1)

注:期内床位月标准周转次数用2003、2004、2005三年的各月的周转次数求平均值得出

注:各科室期内床位月标准周转次数用2003、2004、2005三年的各科室周转次数求平均值得出。

由表1可见, 2006年12个月中仅有11月份的病床效率指数>1, 处于高效率运行状态, 其余各月份都处于低效率运行状态。其中二月、五月床位工作效率较低, 多是因为传统的春节、五一在此月, 病人出院回家过节的缘故, 使病床工作效率受到一定影响。我院有二个精神病科, 这两个科室的病人住院时间较长, 影响了病床的使用效率。

2.2 根据我院2006年各科室的床位工作情况, 分析我院2006年全年度各科室的床位工作效率 (表2)

由表2看出, 经"归一法"分析后, 对科室床位工作效率的分析, 就可以将床位周转次数和床位使用率综合起来, 避免了只注重床位使用率而忽略了周转次数的弊端, 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我院2006年各临床科室的床位工作效率了。其中工作效率高的科室有:神经内科、中医肿瘤科。其余的几个科室都是低效率运行的科室。这样一来各科室就可以根据床位效率的高低找出自身的原因。如:效率最低的小儿科, 是受科室的设置床位较多, 而病人的收容较低的影响, 造成了床位工作效率低。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看出, 2006年我院床位的工作效率离完全高效率运行还有一定差距。据此我们向医院提出了全面调配卫生资源的建议。对最后三位低效率运行科室的床位适度减少, 或加大管理力度, 加强人才培养, 增加收容量, 以提高床位的运行效率。

归一法是分析调控医院病床工作效率的好方法, 通过分析对医院病床的设置和调整有了科学的依据, 并对医院管理提出合理的建议, 既可避免在管理工作中只追求病床的使用率而忽视了周转次数, 从而对我们全面地调配卫生资源, 科学的管理医院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摘要:目的分析某院2006年床位工作效率, 发现床位运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应用“归一分析法”, 计算床位效率指数, 判断床位工作效率运行情况。结果可判断出2006年12月中医院病床工作效率间存在着差异, 第四季度床位工作效率为高效率运行。结论应用“归一分析法”能准确、更直观地分析医院床位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归一分析法,床位工作效率指数,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

参考文献

工作量分析 篇11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分析

在多年的高职《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我明显感觉到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技能的培养存在严重脱节。特别是学生到一些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化工厂实习期间,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操作技能的熟练度、顶岗实习能力之间的矛盾便凸显出来。如何加强《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适应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应用性、技能型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一、正确定位认识人才培养目标,是把握和实施高职教育理念的前提

目前“能力本位”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界的共识。高职教育的课程应使学生能够获得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程序性知识、职业技能和相关的职业体验,以就业为导向,以促进职业能力的形成为根本目的。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才会产生积极有效的行动结果。

二、积极实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简单地说,即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以培养实际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为目标,实施和谐教学。其教学内容指向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它强调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来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因此加强与有关行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适当加长实验实习的实践学时,对于促进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加强习题教学,是训练学生思维、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的根本方法

演算习题,是对化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加深,是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是提升学生创新技能的一种重要途径。

如标准生成焓的的求算:

例题:已知H2(g)+S(s)→H2S(g);ΔrHmθ=-20.15KJ·mol-1.

2H2O(g)→2H2(g)+O2(g);ΔrHmθ=483.66KJ·mol-1,H2O(l)的标准摩尔气化热为45.01KJ·mol-1.

试求:(1)ΔfHmθ(H2S,g)(2)不许查表计算H2S(g)+O2(g)→H2O(l)+S↓的ΔrHmθ.

(一)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化学反应焓变和标准摩尔生成焓知识的理解转换和应用。为此,可首先引导学生思考ΔrHmθ和ΔfHmθ的物理意义。

1.ΔrHmθ指的是化学反应在标准状态下(温度为T,压强为Pθ的状态)的焓变,可由生成物的标准生成焓之和与反应物的标准生成焓之和的差求得。

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mA+nB→pC+qD

ΔrHθ298.15=∑viΔfHmθ(生成物)-∑viΔfHmθ(反应物)

2.ΔfHmθ指的是在恒温及标准状态下,由稳定的纯态单质生成1mol某物质时的焓变(即恒压反应热),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通常使用的标准生成焓数据是在298.15K时测定的。

3.ΔrHmθ可由物质的标准生成焓数据求得,也可由键焓估算,也可以根据盖斯定律(Hess’s Law)来计算。

(二)求算

1.根據ΔfHmθ的定义,可知H2(g)+S(s)→H2S(g);ΔrHmθ=-20.15KJ·mol-1,此反应的焓变即为H2S(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即ΔfHmθ(H2S,g)=-20.15KJ·mol-1。

2.不查表求算化学反应2H2S(g)+O2(g)→2H2O(l)+2S↓的焓变。

用标准生成焓数据求算:

(1)由2H2O(g)→2H2(g)+O2(g);ΔrHmθ=483.66KJ·mol-1知,

2H2(g)+O2(g)→2H2O(g);ΔrHmθ=-483.66KJ·mol-1,

所以ΔfHmθ(H2O,g)=-483.66/2=-241.83KJ·mol-1

(2)由H2O(l)→H2O(g);ΔrHmθ=45.01KJ·mol-1

ΔrHmθ=ΔfHmθ(H2O,g)ΔfHmθ(H2O,l)=45.01KJ·mol-1可求得ΔfHmθ(H2O,l),

ΔfHmθ(H2O,l)=ΔfHmθ(H2O,g)-ΔrHmθ=-241.83

-45.01=-286.84KJ·mol-1

(3)化学反应2H2S(g)+O2(g)→2H2O(l)+2S↓的ΔrHmθ为:

ΔrHmθ=2×ΔfHmθ(H2O,l)+2×0×2-ΔfHmθ(H2S,g)-2×0=2×(-286.84)-2×(-20.15)=-533.38KJ·mol-1

3.应用盖斯定律求算:

(1)H2(g)+S(s)→H2S(g);ΔrHmθ=-20.15KJ·mol-1

(2)2H2O(g)→2H2(g)+O2(g);ΔrHmθ=483.66KJ·mol-1

(3)H2O(l)→H2O(g);ΔrHmθ=45.01KJ·mol-1

由(3)×2+(2)+(1)×2可得反应(4):2H2O(l)+2S↓→2H2S(g)+O2(g)

反应(4)的ΔrHmθ=45.01×2+483.66+2×(-20.15)=533.38KJ·mol-1

所以2H2S(g)+O2(g)→2H2O(l)+2S↓的焓变为:

ΔrHmθ=-ΔrHmθ(4)=-533.38KJ·mol-1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方法,理解稳定单质的概念。

四、以操作技能为核心,加强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根本落脚点

实验课是学生培养自己具备应用型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知识的习得,只有与实践有机结合,才会物化为学生本身的技能。实验教学中,要把握实验的关键技能培养点,开设连续性,理清层次性,才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

如《光电天平的应用》实验教学,应首先确立实验任务,即通过学习、实验,严格掌握“量”的概念,准确完成称量任务。对此,可设计引导学生对比掌握托盘天平、电子天平、光电天平的称量准确度比较及其应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实验原理、如何进行零点调节、称量方法(直接称量/差减法称量)、数据读取方法、数据分析等]进行实验。确定实验实训时间后(如4个课时),在学生反复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称量考核。然后在学生熟练掌握称量练习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标准溶液的配置、溶液浓度的标定、酸碱滴定等实验。在完成实验的基础上,积极与行业企业联系实训合作,使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车间,实现工学结合,从而促进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提高。

总之,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任务载体,让学生从思想认识、理论学习、实验技能、实习实训等方面有所融合提升,必将促进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形成。

工作分析的常用方法 篇12

工作分析的内容包含三个部分:对工作内容及岗位需求的分析;对岗位、部门和组织结构的分析;对工作主体员工的分析。对工作内容的分析是指对产品实现全过程及重要的辅助过程的分析,包括工作步骤、工作流程、工作规则、工作环境、工作设备、辅助手段等相关内容的分析;对岗位、部门和组织结构的分析包括对岗位名称、岗位内容、部门名称、部门职能、工作量及相互关系等内容的分析;对工作主体员工的分析,包括对员工年龄、性别、爱好、经验、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分析,通过分析有助于把握和了解员工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和职业倾向。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特点将其安排到最适合他的工作岗位上,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

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在具体分析过程中,需要应用多种科学方法。

一、职位分析问卷法(PAQ)

PAQ是一种结构严谨的工作分析问卷,是目前最普遍和流行的人员导向职务分析系统。职位分析问卷包含194个项目,其中187项被用来分析完成工作过程中员工活动的特征(工作元素),另外7项涉及薪酬问题。所有的项目被划分为信息输入、思考过程、工作产出、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其他特征6个类别,PAQ给出每一个项目的定义和相应的等级代码。(1)信息输入。员工在工作中从何处得到信息,如何得到、如何获得文字和视觉信息;(2)思考过程。工作中如何推理、决策、规划,信息如何处理解决问题的推理难度;(3)工作产出。工作需要哪些体力活动,需要哪些工具与仪器设备使用;(4)人际关系:工作中与哪些有关人员有关系,如何指导他人或与公众、顾客接触;(5)工作环境。工作中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是什么,是否在高温环境或与内部其他人员冲突的环境下工作;(6)其他特征。与工作相关的其他活动、条件或特征是什么,工作时间安排、报酬方法等。

职位分析问卷给出了6个评分标准,在应用这种方法时,职位分析人员要依据6个计分标准对每个工作要素进行衡量,给出评分。这6个计分标准是:信息使用程度、工作所需时间、对各个部门以及各部门内各个单元的适用性、对工作的重要程度、发生的可能性,以及特殊计分。使用PAQ时,用6个评估因素对所需要分析的职务一一进行核查。核查每项因素时,都应对照这一因素细分的各项要求,按照PAQ给出的计分标准,确定职务在职务要素上的得分。对所有工作项的问卷,PAQ能用5个尺度去衡量。这5个基本尺度是:具有决策、沟通能力;执行技术性工作的能力;身体灵活性与体力活动;操作设备与器具的能力;处理资料的能力及相关的条件。根据这5个基本尺度,就可以得出工作的数量性剖面的分数,职位与职位之间可相互比较和划分工作簇的等级,也就是说,PAQ可以使你用这5个尺度对每一项工作测量出一个量化的分数。

职位分析问卷同时考虑了员工与职位两个变量因素,并将各种职位所需要的基础技能与基础行为以标准化的方式罗列出来,从而为人事调查、薪酬标准制定等提供依据。但是,由于问卷没有对职位的特定工作进行描述,因此,职位行为的共同性就使得任务间的差异较模糊,所以不能描述实际工作中特定的、具体的任务活动。

二、关键事件法

关键事件法是由上级主管者记录员工平时工作中的关键事件:一种是做的特别好的,一种是做的不好的。在预定的时间,通常是半年或一年之后,利用积累的纪录,由主管者与被测评者讨论相关事件,为测评提供依据。它包含了三个重点:第一,观察;第二,书面记录员工所做的事情;第三,有关工作成败的关键性的事实。其主要原则是认定员工与职务有关的行为,并选择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来评定其结果。它首先从领导、员工或其他熟悉职务的人那里收集一系列职务行为的事件,然后,描述“特别好”或“特别坏”的职务绩效。这种方法考虑了职务的动态特点和静态特点。对每一事件的描述内容包括:(1)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背景;(2)员工的特别有效或多余的行为;(3)关键行为的后果;(4)员工自己能否支配或控制上述后果。在大量收集这些关键以后,可以对他们做出分类,并总结出职务的关键特征和行为要求。关键事件法既能获得有关职务的静态信息,也可以了解职务的动态特点。

关键事件法的主要优点是研究的焦点集中在职务行为上,因为行为是可观察的、可测量的。同时,通过这种职务分析可以确定行为的任何可能的利益和作用。它为主管向下属人员解释绩效评价结果提供了一些确切的事实证据。

三、任务清单分析系统(TIA)

TIA是在高度结构化的调查问卷下,包括背景信息和任务清单两部分,任职者填写并评价各工作项,评价维度有:相对时间花费、执行频率、重要程度、困难程度等。任务清单的产生来自于两个方面:(1)部门目标一职能一工作一任务;(2)观察或工作日志。任务清单分析系统的优点是:信息可靠性较高,适合用于确定相关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关系和劳动强度等方面的信息;所需费用较少;难度较小,容易为任职者接受。缺点是对“任务”的定义难以把握,即难以明确什么样的活动或内容被称之为“任务”,结果导致“任务”的粗细程度不一,有些任务描述只代表一件非常简单的活动,有的任务描述却包含丰富的活动;使用范围较小,只适用于工作循环周期较短,工作内容比较稳定,变化较小的工作;任职者在填写时,容易受到当时工作的影响,通常会遗漏其它时间进行的且比较重要的工作任务。

四、管理职位描述问卷法

管理职位描述问卷法是利用工作清单专门针对管理职位分析而设计的一种工作分析方法。它是一种管理职位描述问卷方法,这种问卷法是对管理者的工作进行定量化测试的方法,它涉及管理者所关心的问题、所承担的责任、所受的限制以及管理者的工作所具备的各种特征。

它所分析的内容包括与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密切相关的200余项工作因素。这200多项可以精简为13个基本工作因素:(1)产品、市场和财务计划。指的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计划以实现业务的长期增长和公司稳定发展的目标。(2)其他组织单位和员工之间的相互协调。指的是管理人员对自己没有直接控制权的员工个人和团队活动的协调。(3)内部事务控制。指的是检查与控制公司的财务、人力以及其他资源。(4)产品和服务责任。指控制产品和服务的技术,以保证生产的及时性,并保证生产质量。(5)公众和顾客关系。指通过与人们直接接触的办法来维护和树立公司在用户和公众中的良好形象。(6)高级咨询。指发挥技术水平解决企业中出现的特殊问题。(7)行为主动性。指在几乎没有直接监督的情况下开展工作活动。(8)财务计划的批准。指批准企业大额的财务资金。(9)职能服务。指提供诸如寻找是适合为上级保持纪录这样的事实的雇员服务。(10)监督。指通过与下属员工面对面的交流来计划、组织和控制这些人。(11)复杂性及压力。指在很大压力下保持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要求的任务。(12)高级财务职责。指制订对公司绩效构成直接影响的大规模的财务投资决策和其他财务决策。(13)广泛的人力资源职责。指公司中人力资源管理和影响员工的其他政策具有重大责任的活动。

上一篇:超声介入下一篇:高速铁路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