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住宅环境(精选10篇)
现代住宅环境 篇1
观山海住宅小区项目坐落于古城山海关区内, 位于山海关区政府正对面, 离山海关著名景点老龙头仅3.5 km远, 紧邻山海关人民的母亲河———石河, 并与区政府拟建的重点景观滨河公园隔路相望。本项目总建筑面积99615 m2, 建筑层数为6+1层。
项目住宅环境设计构思为“自然河畔, 法式影响”。整个设计崇尚自然, 利用自然景观的坡地、植物、水系引入“生态”概念, 并吸纳法国欧式园林风格精髓, 丰富小区的景观元素, 做好高密度树木栽植控制中以小见大的生态居住环境。
1设计构思及特点
(1) 充分利用项目周围的环境景观引入“生态”概念, 做好生态与人文相结合的住宅环境。
(2) 根据开发要求, 结合现代住宅小区景观发展趋势及地域特点, 设计出高质量的生态式住宅小区, 同时注重小区生态环境及城市环境的边界关系。
(3) 总体布局根据地块呈矩形的特点, 应规划设计条件要求, 其退让绿地较多, 采用了围合加行列对称的总平面布置方式, 从而形成一横、一纵、八带的景观布局。这一布局最大限度空出了中心绿化带的空间, 有利于中心景观花园的建设, 满足人与自然的亲近, 同时借用退让出的绿化地, 使观山海住宅区从繁华、喧闹的都市中分离, 形成一个立的生活空间, 营造出舒适、静谧的居住环境。
(4) 交通组织方面, 本项目小区主入口设在南面规划路一侧, 主入口正对小区中心园林景观。小区住户的停车库大部分设在半地下和地下, 出入口通过环形小区道路相接, 使小区车流迅速进入车库, 从而有效地进行了人车分流, 避免汽车驶入小区园林, 为住户提供了安全、宁静的生活、休闲场地。
(5) 整个住宅小区由一横、一纵、八带构成整个景观体系各分区景观设计。1) 一横为正和路20 m L型绿化带, 采用临摹自然坡地景观手法打造该景点。地形在1.0~2.5 m内蜿蜒起伏变化, 植物以高大乔木为主形成组团, 色彩灌木做图案, 形成多层次的立体绿化, 既有景观, 又形成了生态屏障, 减少了来自正和路的交通噪音对住宅区内的影响, 可谓一举两得。2) 一纵为中心轴线景观, 是全园最为浓墨重彩的景观带。其采用以水系为主题, 在“水”上做文章, 将花钵、文化墙、浪漫花架、欧式园亭、海滨马赛克树池、喷泉、雕塑等景观元素以一条自然水系串联, 营造出异国风情与河滨景观相渗透的自然人居环境。3) 八带是地下停车场顶板上形成高出地面的立体空中花园。根据实际情况, 构成该景观带的主要为小灌木、花卉、草地等, 同时设计出一些汀步、休闲平台、坐凳等为居民创造更多形式地交流和休息空间。
2详细景观设计
该小区的绿化系统是由点、线、面统一构成。
(1) 以中心绿地作为面, 其处理手法为将水池、广场、雕塑、花架等人文景观与中心绿地、各种植物组合等自然景观有机结合, 形成具有鲜明风格的中心区绿化并确定整体风格和基调。
(2) 以院落及私家花园之间相互关联部分的绿化视觉为主, 由各院落的绿化点组成绿化线, 使每个院落都有相对独立的公共花园作为绿化点, 使居民身处小区之中, 体会到不同效果的绿化处理及景观, 为居民的户外活动创造出优美舒适的多层次的空间环境。
(3) 小区的景观设计分为开放空间, 过渡空间及相对私密空间三部分, 其源于简约不简单的设计理念, 小区景观和建筑布局相协调。
(4) 以小区中心及主要干道两侧的空间作为景观设计的重要部分, 其是小区对外开放的空间, 也是小区整体形象的重要体现。另一开放空间是小区东面的商业街区, 通过地面铺装的变化设计成动感的时尚广场, 并结合停车的使用功能, 强调商业氛围。小区西面是临河最近的区域, 也是最能体现本小区优势的区域, 因此设置了健康设施、滨河植物群落等。
(5) 小区次级道路及院落之间的空间均为过渡性空间, 是由开放空间进入较私密院落空间的纽带, 其景观设计也是开放空间的延续及过渡, 在处理上主要运用视觉和空间等暗示手法, 并以突出中心区放射性特性为主, 在院落之间的空间, 开辟次一级的小型休息场地以及园林小品, 为居民创造更多的交流、休息空间。
(6) 住宅一楼每户都有私家花园, 是本小区的又一特色, 其景观设计突出亲切感和独立性, 且每个私家花园又据有视觉上的流动性, 避免了院落空间的封闭感和孤独感。
3结语
本住宅小区环境设计以其所处地理位置为主要依托,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园林设计理念, 使居住环境达到“以人为本, 物景相宜”的现代生态居住地。
参考文献
[1]张倩.设计与传承——将山水艺术融入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J].2006, (4) .
小议现代住宅建筑设计 篇2
摘要:新时期下,随着人们经济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对于住宅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现代住宅建筑设计,除了传统的功能与质量的要求,更多了一些人性化、美观化的要求,因此,为了满足人们居住需求,住宅建设要与时俱进,在考虑到居住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建筑材料的节能性和环保性,以满足人们不断提升的“绿色”住宅要求,从而最终建设出更多更好的现代化住宅,本文主要分析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现代;住宅建筑;设计;问题分析;发展方向
前言:
21世纪,现代住宅在建筑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逐渐地从传统的居住模式过渡到多元化的设计当中,为了满足人们居住需求,住宅建设要与时俱进,在考虑到居住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建筑材料的节能性和环保性,以满足人们不断提升的“绿色”住宅要求,从而最终建设出更多更好的现代化住宅。
1、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结构计算的问题
1.1在计算过程中,应当准确分析建筑的各种载荷,并且根据实际状态寻则合适的载荷值,避免出现载荷计算错误。
1.2底矿砌体结构验算问题。只有刚度均匀的结构才能使用底部剪力法,而在有薄弱层存在的混合结构中,塑性变形集中也会对建筑产生影响,需要将底层地震剪力的增大系数扩大1.2到1.5倍。底层框架结构应当使用双保险方法,剪力由抗震墙全部承担,框架只需按照刚度的比例承担一部分剪力。在进行刚度计算的时候,框架不需要这件,而抗震强的弹性刚度则需要减到原来的25%左右,另外,建筑设计还应该考虑地震的倾覆力矩。
1.3由于框架结构中存在填充墙,就使得结构的计算刚度比实际刚度小,而计算周期反而比实际周期大,如此就会导致得出的地震剪力偏小,造成结构的安全性能差。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就需要折减计算周期,但计算周期的折减程度程度也是需要考证的。在设计中,如果是砌体填充墙,周期折减系数一般取值为0.6~0.7,如果填充墙采用砌体和轻质砌体混合时,周期折减系数取值为0.7~0.8,如果填充墙完全采用轻质材料,就取0.9作为周期折减系数。
2、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设计深度的问题
2.1地下室楼梯顶板
目前,在对高层建筑进行施工建设时,往往存在着剪刀型楼梯,即建筑物楼梯间存在着两个楼梯,其中一个位于外侧,另一个位于内侧,上下楼梯时,需要从两个方向进行。同时,通常一个楼梯直接通往地下室,另一个则不。对于不通往地下室的楼梯,其通常没有顶板,即一层地面缺乏楼层板。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对消防分区等要求进行综合考虑的基础上,可以对该位置楼梯间补板进行分隔。
2.2楼梯起始位置
实际建设中的之字型楼梯主要包括三坡和两坡两种。其中,两坡樓梯的上面和下面位置从始至终一直处于一个方向,而三坡楼梯则是不断变化,即相邻两层楼梯具有的起始位置通常处于对角于楼梯间的位置。设计部门在对三坡楼梯进行设计时,往往存在着地下室楼梯不配套于一层平面楼梯口起始位置的问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将一层平面楼梯口具有的起始位置保持不变,并调整地下室楼梯拥有的起始位置。
2.3地下车库连通口
对于主楼地下室相连于地下车库的有关工程项目,通常会出现连通口顶板底高于连通口位置主体结构梁底的标准高度等问题。受连通口内较多的管网影响,在梁上对大量孔洞进行预留的目标难以实现,从而使施工安装连通口内管网的工作受到严重影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要将连通口顶板底高与梁底标高保持一致,并将梁进行上翻,将截面和配筋尺寸保持不变,对梁截面的钢筋和尺寸等进行相应调整。
2.4梁宽度
在结施剪力墙图中,对于剪力墙顶部具有相同方向的梁在宽度方面小于剪力墙厚度,即相同方向上剪力墙的厚度大于衔接部分梁的宽度。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将梁宽度调整至一致于剪力墙的厚度,使主筋保持不变,并将箍筋大小进行相应的改变和调整。
3、建筑材料选择的问题
建筑使用的材料和结构体系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质量,目前我国常用的建筑材料混凝土、钢材和木材等等,在高层建筑中,一般选用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为了保持建筑良好的抗震性,还要减小截面尺寸。在超高层建筑中,一般选用钢管混凝土。
在实际建筑中往往还会出现一些不利于建筑抗震性的问题:(1)平面凹凸状况不规则;(2)平面扭转不规则;(3)高度转换;(4)高层建筑存在薄弱层;(5)高层楼板上的开洞面积过大。
4、施工图的问题
有的设计人员为了省事,设计图的制作过于简单粗糙,漏掉了结构大样和某些部位剖视图等内容;还有些图纸中标注与内容不符,表达不清晰,细致性差,不能详尽的反应整个工程的全貌;有些重要的设计参数、依据,关于抗震的类别、烈度、等级,场地的类别、安全,表述不全面。这些图纸上的确实或者不全面,将直接导致施工过程中的偏差,导致建筑出现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
5、优化建筑设计
现在住宅建筑中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所以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是必须的。对于建筑设计优化理念而言,其主要以现实生活为原则,在结合工程建设的具体操作状况,以控制计划成本为核心来采取一系列的结构优化设计。其重要内容就是利用对建筑基础的结构、屋盖系统的结构方案以及围护系统结构方案等环节,构建出与结构优化设计相关的模型,在结合对各种不同的,能够影响变量参数的相关关键参数进行科学的审核与计算,从而最终确立建筑设计中得到优化结果的方案。其意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能够极大的提高建筑结构经济性,使建筑在结构设计中尽可能的节省原料,在抗震、削减内部和外表装修的基础上,提高了建筑的承受力,从而提高了建筑物的经济效益;(2)利用结构优化设计来从最大限度降低建筑工程的总成本造价、节约土地资源。
6、现代住宅建筑设计发展方向
6.1现代住宅建筑设计提倡绿色发展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告诉上升期,获得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随着不断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关注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建筑行业是一个消耗大量资源的行业,现在住宅建筑设计师更应将绿色设计、绿色建设理念加入到设计中。随着人们环境意识越来越强,人们更渴望生活在无污染无害的生活在“自然”中的住宅中,所以现代住宅建筑师再设计住宅时,应将阳光、河流等自然因素考虑在内,形成人、住宅建筑和自然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新型现代住宅。
6.2现代住宅建筑设计要合理,以人为本
住宅建筑设计师在进行现代住宅建筑设计时不要忘记住宅是为居住者服务的初衷。在设计师进行住宅设计时,要始终坚持设计合理、以人为本的原则,站在居住着的位置设身处地为其考虑。现代住宅设计师应摆脱传统的设计思维,不单单考虑居住、吃饭、休息等基本需求,还应将居住者的业余活动空间考虑在内。实际上,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除了基本的住宅需求外,现在对精神文化活动要求正在不断提高,所以合理对现代住宅布局的合理设计是十分有必要的。
6.3提高现代住宅建筑设计的适应性
现代住宅的适应性就是要求住宅建筑的设计能够将针对家庭需求及家庭成员的改变,从而需要对房屋进行二次设计考虑进去。针对这一要求就需要住宅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对住宅的空间格局进行调整,而住宅的结构则需要采用大开间进深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及方便拆装、经济实惠的隔墙构件。同时综合考虑住宅内布线、插座、开关等位置的在调整,使现代住宅具有普遍的适应性,满足现代居住者的多样化需求。
6.4现代住宅建筑设计的智能化
随着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智能化时代。现代住宅建筑智能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住宅智能化就是指利用计算机、通讯与网络、自控、IC卡技术(即4C技术),通过有效的传输网络,将多元信息服务与管理、物业管理与安防、住宅智能化系统集成,为住宅的服务与管理提供高技术的智能化手段,以期实现快捷高效的超值服务与管理,提供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在进行现代住宅建筑的智能化设计时,要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藝、新设备运用到住宅上。当然,在推进智能化住宅建筑时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可盲目,要量力而行,从而达到现代住宅实用、先进智能的综合效果。
6.5现代住宅建筑设计要与时俱进
现代住宅建筑具有较强时代感。住宅是人们生活的必备条件,也是社会保障部门及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固定资产。为了彰显现代住宅建筑的高质量及竞争力,我们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将不断更新换代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运用到现代住宅中。针对现代住宅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迎合现代人们多变的生活居住需求。在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即可提高现代住宅的档次,又可以有效的降低建设成本保护环境。所以,现代住宅建筑设计要与时俱进,最大限度的运用应时的条件,增强住宅的适应性、时代感。
6.6不断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
对于住宅建筑的设计,在技术工艺以及材料的取用上,也要与时俱进,跟上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新的技术、新的材料的使用不但能够提高建筑的质量,同时能够提高建筑物的品质以及竞争力。目前,在一些建筑中,一些新的材料,如低辐射玻璃,夹层塑料成型板等都普遍得到应用,同时,对于住宅内的设施,也采用一些高科技的产品,比如视频对讲机、家庭中央空调、全程联网监控设备、智能化电梯安全防控系统、热水中心系统等,都在一些住宅的设计中得到了应用,给住户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此外,在一些设计当中,为了满足居住者绿色环保的居住要求,很对设计者在设计当中都会应用到中央吸尘系统、同层墙排水系统等。
7、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建筑结构设计而言,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是其主要的设计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也逐渐增加,再加上近几年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比较频繁,人们对于建筑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设计工作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做好建筑设计工作,对于保证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卢亦焱,黄银燊,唐红.房屋加层外框架结构方案的优化设计[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12)
[2]张晶晶.新环境下住宅建筑的节能设计分析[J].科技风,2014(03)
现代住宅环境 篇3
1 交通组织
1.1 交通组织模式
居住区的交通网络,被称为居住区的动脉,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关键所在。居住区交通组织应以“经济、便捷、安全、通而不畅”为原则,避免往返迂回。交通组织模式分为人、车分流和人、车合流两种,要因区、因地、因人制宜,无论人、车分流,还是合流,人、车要分道,路网结构要合理,密度要适当。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进入组团的道路应方便居民出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居住区的路幅不宜太宽,太宽或直线段太长均易使驾车人无形中放松警戒,容易开快车,增加安全隐患。这样的规划设计既能满足交通功能要求,又能改善交通安全环境。
1.2 停车位、停车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小汽车进入家庭的步伐迅速加快,居住区停车问题愈显突出。切实解决好停车问题,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并满足三个方面:1)要有足够的停车位数量;2)要能够便捷地存取车;3)要处理好人、车、绿地的矛盾。
2 居住环境
2.1 环境景观
居住区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灵魂,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民众的关注。环境,决不单指绿化景观,环境的概念几乎涵盖了存在于人类周围的一切,归纳起来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物质环境三个方面。自然环境要强调生态性,社会环境要突出文化性,物质环境要提高功效性,三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居住区环境建设,实质是一个整合的过程,要发挥整合的作用,实现整合效益最大化。居住区环境景观由人、建筑、绿化、水体、道路、庭院、设施、小品等实体要素和环境的历史、文脉、特色等精神文化要素两方面构成。“以人为本”成为当今规划设计的主题,“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根本。“人”的要素是至关重要的,离开了“人”的要素,其他要素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景观作为被观赏的对象,它的价值体现在景观是否满足“人”的审美情趣;景观作为“人”参与其中活动的对象,它的价值体现在场所精神。从人和环境的关系出发来分析,赏心悦目的环境景观可以调节情绪、缓解工作压力、陶冶情操。在视觉效果上能满足审美需求,体现文化内涵。住户不仅满足于视觉的享受,还需要一个适宜的休憩、交流、活动场所,场所是居民交流和参与的载体,而社区是由时间、空间、设施及其活动内容等要素构成的特定行为场所,并被赋予一定的意义。
居住区环境的脆弱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居住区环境的审美性、可适应性、可持续性。优秀的城市住宅外部环境,不仅可以提高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而且也是住宅内部空间的延伸。通过居住区外景观环境的形象塑造,住户拥有了与大自然的沟通空间,人与人交往的场所,赏心悦目的景观环境,恬静平和的居住氛围。
2.2 景观功能
1)在营造景观的物质功能方面时,一定要尊重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自然生态设计的核心思想就是人与自然生态的共生共存、和谐发展。a.自然生态与居住区户外环境都必须保持自身的整体性;b.居住区户外环境与生态环境各要素应达到整体协调。
2)在强调景观物质功能的同时应注重户外环境景观的场所精神,营造一个具有生活情趣的居住氛围。景观空间需要人感知其的存在,它和发生在其中的生活内容在空间的形式、尺度、比例、质感等物理性要素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相关性。一个空间对某些特定的人群来说是有意义的,它是这些人群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意味着某种归属。
2.3 生态小区
衡量生态小区建设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有:1)绿化指标:绿地率(包括景区和水面)须达5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应在28 m2以上。2)地面保水指标:此指标强调建筑基地渗水保水能力,尽量减少混凝土覆盖面积,采用自然排水系统,以利于雨水的渗透、储存、利用,理想保水指标使小区80%的裸露地具有透水性能。3)节水指标:此指标以开辟另类水资源(开源)与省水器具的使用(节流),作为节水的主要方法。4)节能指标:重视节能建筑的设计,通过空调系统、照明、白昼光利用、太阳能利用等途径节约能源。5)二氧化碳与废物减量指标:此指标鼓励应用轻量化的建筑结构,提倡居家简朴的装潢设计、建材的回收利用,以达到节约能源、节省资源、减少废物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的。6)绿色交通指标:采用低污染、适合都市环境、对健康有益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交往活动。
和谐性的生态小区内自然与人共生,人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自然融于小区,小区融于自然;同时,能营造满足人类自身发展需求的环境,富有人情味,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呈现出繁荣、生机和活力。
生态住宅的特点——健康。生态住宅小区又称“健康住宅小区”。生态住宅不只是绿化,而且从规划上看,生态小区的总体布局、单体空间组合、房屋构造、自然能源的利用、节能措施、绿化系统以及生活服务配套的设计,都必须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态环境质量、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让人真正享受到身心愉悦,这才是进了健康文明的家园。
3 发展智能化建设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的目标是:运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以及房产物业管理技术,采用有效系统集成的方法,建立一个沟通社区内部住户与住户、住户与中心、住户与外部社会的多媒体综合信息交互系统,创造一个安全、舒适、便捷、节能、高效的生活环境,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智能化小区。
住宅小区智能化建设采用分散控制、分级集成、分层管理。
住宅小区智能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范围较大,包含功能众多,每一个功能要求,对其成本控制、可靠性、实时性、安全性要求各不相同,每一个功能的监控与服务对象分布在社区中的每家每户及各个公共区域。要通过科技手段,既实现居住区的开放、通透,又做好居住区环境的维护和采取相应的安全防卫措施。因此智能化的建设应采用“分散控制”的方式实现。根据实现功能的不同,分成不同的智能化子系统分别实现,每一个子系统根据监控与服务的对象情况,在系统前端设置对应的监控服务控制器,进行分散控制。
对于实现各种功能智能化子系统的集成设计应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按需设计、分级集成”的主题,根据整个社区规划特点和实际需要,从技术、经济、经营与服务等多角度去全面理解集成的内涵和决定系统集成的内容。通过采取分层次、分子系统由低到高逐级集成的思路,精心设计和规划,提高整个社区的监控管理效率,以达到获得管理数据,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的品质,为社区的使用者与投资者带来经济及社会增值效益的集成目的。
智能小区的管理也不是一个简单管理子功能的集合,应该从整个社区综合管理与服务的角度,整合所有信息资源,协调社区住户、物业管理人员、物业服务人员三者之间的关系。
总之,现代住宅小区既是一种小区规划新理念,又是未来城市追求的远景目标,它将成为可持续城市理想休憩乐园和未来住宅小区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建设是一项宏伟的综合工程,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摘要:针对当前城市居住区生活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居住小区的交通组织模式,研讨居住小区环境景观建设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居住区生态小区——“健康住宅小区”以其生态文明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城市居民的理想生活住区。
关键词:住宅小区,环境景观,生态小区,智能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周俭.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2]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浅谈现代住宅建筑立面设计 篇4
关键词:现代住宅建筑;立面设计
1前言
现代住宅建筑立面设计,即是指恰当地确定建筑门窗、墙柱、阳台、遮阳板、雨篷、檐口、勒脚、花饰等部件的尺寸大小、比例关系以及材料色彩等,使其建筑外立面与内部功能相统一,同时符合城市环境规划的要求。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愈发重视城市形象的展示,而建筑立面的装饰作为城市形象最为直观的体现,其设计则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笔者基于自身工作实践,谈谈现代住宅建筑的立面设计要点,以期能和同行们共勉。
2现代住宅建筑立面的设计原则
2.1所谓现代建筑,设计时则应符合现代主义理论精神,体现建筑的功能,同时展示现代建筑的真实美。当然,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中,不排斥在设计时融入地域文化和历史传统。
2.2应适应建筑结构形式的特点。目前,我国多层住宅建筑结构多采用砖混结构形式,由于其造价低、适宜性广等特点,在现代建筑中应用广泛。而这种结构形式要求建筑整体形式应整齐、规则,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建筑立面设计。
2.3应与实用相结合的原则。现代住宅建筑,面向的消费群体是家庭和个人,强调的是其实用性。因此,在商品住宅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国际化的形势下,我国现代建筑设计时在借鉴国外建筑经验的同时,要秉着经济、实用等基本的建筑属性,结合我国的传统和现代生活的节奏和方式,体现出建筑的实用性。
2.4应符合安全要求。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很多设计师为了突出其设计之新、之美,在建筑外立面上总喜欢设计一些装饰,如构架、出垛子、拉檐口等,但这也往往留下了安全隐患。而所谓住宅建筑,追求的是家的安宁与安稳,无安全可言,何所谓家?
2.5应符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不同的地域,其自然气候条件、民族文化等均不同,而反映在建筑方面的建筑材料、建筑风格、建筑设计理念等均有所不同,因此在设计时应遵循当地气候和文化特点等。
2.6应符合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现代住宅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总体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立面设计时色彩的运用、立面形式和尺寸等均应与城市的总体规划形成统一的风格。
2.7应符合生态节能的要求。当前,我国建筑界一直在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设计上也开始追求生态节能,而上建筑立面设计也应与其一致。在设计时,应讲求绿色、生态化,在材料的选择上应选用无污染、无辐射的绿色环保建材,同时合理利用资源,以尽可能地减少能耗。
3现代住宅建筑立面的设计要点
3.1基座
基座是建筑物接触地面的部分。一般的住宅建筑的基座,多以夸张的勒脚表达,外观粗壮、敦实。如果有底层商业设施,则底商就成为住宅的建筑化平台。
3.2单元入口设计
单元入口的形式,根据其在建筑外墙面上的特点,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即平面、凸出、凹入、游离、嵌合五种入口形式。在设计单元入口时,其门体形式应与住宅建筑主体的形式、尺度、色彩、材料等相统一;单元入口的外界面处理方式:一种可选用实体墙面,突出表现材料本身的色彩、肌理、光泽等特性和材料之间的搭配,另一种可设计为透明隔断型的,即采用各种玻璃,使之在视觉上将室内外的景观联系起来。
3.3阳台的设计
按照阳台与建筑物外墙的位置关系,阳台可分为凹阳台、凸阳台、露台、外廊。若按阳台的平面形状分,又可分为矩形阳台、三角形阳台、圆形阳台、流线型阳台、组合型阳台。
一般,在设计阳台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阳台的形态和位置可根据其功能需求而进行设计,当然也可以根据设计意图创造与建筑整体相适宜的平面形态。一般,阳台位置可位于外墙的一面或几面,也可位于建筑的转角位置。(2)阳台的栏杆。作为阳台的围护性构件,阳台栏杆或栏板的外部形态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建筑立面形象,因此在设计时应注意栏杆或栏板的艺术处理、构造做法以及色彩、材料的运用等。(3)目前,现代住宅建筑中阳台的处理开始朝着向精巧、轻盈、通透的方向发展,在设计时广泛运用了铁花栏杆和玻璃栏杆。
3.4窗的设计
窗的设计是立面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建筑外观的美,同时还应考虑到窗的采光、通风等使用功能。因此,在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窗的形式。窗户因其所在的位置可以分为墙面的窗和天窗。墙面上的窗根据其与外墙的相对位置又分为平面窗、凸窗、凹窗。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的现代集合住宅的主要房间,如起居室、主卧室、次卧室等都采用凸窗,而厨房、卫生间等采用平窗。(2)窗台板设计。这是与传统住宅建筑的区别之一。即不在一个平面上设计窗户,而是折线形的多个平面,不仅增加了采光而积,而且外立面有凹凸变化,虚实对比,使住宅外立面活跃且美观。(3)窗框设计。一般,住宅窗框的选材宜选用以塑钢、铝合金或钢材为材料的窗框。在颜色的搭配上,通透性好的清玻,可与各色窗框搭配使用;绿色玻璃、蓝色玻璃,则适宜与中性色窗框相搭配,如配予暖色系窗框,则会在视觉上形成强烈对比,须慎用。
3.5 其他功能构件
在住宅立面上还会出现一些小的功能构件,如空调百页、空调板、遮阳板等。在进行设计时,其应与整个立面风格相协调。但由于这些构件都不属于主体结构, 因而构件的选材、形式等都有着比较大的自由度,这些就需要设计员设计时能结合建筑整体风格,灵活和大胆的设计,使其能最大程度给住宅整体的立面形象增光添彩。
4现代住宅建筑立面设计时应注意的几点
4.1色彩是建筑表达的重要因素,也是在现代设计中最经济的表达手段及语言。在建筑立面设计中,色彩的运用应注意:(1)色彩处理应在和谐统一的基础上赋予一些变化,在用色上可采取大面积基调色为主,局部运用其他色彩形成对比而突出重点。但注意,在大面积选用外墙色彩时,应避免选用大红和鲜黄等明度较高的有机色,也应避免选用过于沉闷、暗淡的普兰和纯黑等色调。(2)基调色的选择应结合气候特征。如,寒冷的北方地区,宜采用中等明度的暖色调和中性色作为基调;炎热的南方地区,应多采用高明度的中性色或偏冷色调作基调。
4.2对于转角、阳台、檐口、屋顶等这些有特征的部件,在设计时应重点突出,对其形式、比例、材料、色彩及细部处理上不仅要满足其使用功能,同时还要满足现代建筑的设计风格,使其起到丰富立面的作用。如对高层建筑的檐口处理,在设计时就不应再采用传统的常规尺寸,而应夸大其尺寸。
5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住宅建筑外立面的设计是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设计时既要考虑到建筑的整体效果,同时还应注意建筑各个立面构成元素的设计精细度,以使所设计出来的住宅立面形象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在设计时,设计员们应遵循符合现代主义精神、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符合建筑结构形式特点、符合当地自然环境和文化特点、实用性、安全性、生态性等原则。同时,应抓住建筑立面中基座、单元入口、窗、阳台等部件的设计要点,正确设计这些部件的尺寸、比例和颜色,使其外观形状和内部空间相协调统一。从而为人们创造出美好和谐的居住环境空间。
参考文献:
[1]陈文海.多层住宅建筑立面设计的原理及发展趋势[J].建材与装饰,2007(7).
[2]赵琼.建筑立面及现代建筑立面设计思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1(10).
现代住宅环境 篇5
关键词: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热环境系统构建,保温隔热性能,指标评价
人是温血动物,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中,需要可接受的适合于生存的温度环境。尽管可以依靠衣服、居室、采暖或制冷设备来进行防御,人体也有着较强的热调节系统功能,适应冷热变换范围相当宽,但感觉舒适的范围却较窄,一般既不感觉冷也不感觉热的环境温度大约为15~25摄氏度。随着房产业进步和居住者观念更新,人们向往温暖舒适的居住环境,青睐集舒适性、健康性、生态性为一体的绿化生态住宅小区。对于生态小区的规范,国家建设部结合我国国情,并参照世界各国的相关做法,编制和颁布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提出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在能源、水、气、声、光、热环境和绿化、废弃物管理与处理,以及绿色建筑材料等九个系统的指标和标准。本文在此仅就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中热环境系统的构建和指标评价作一初探和浅析。
何谓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及其热环境系统
何谓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由于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在国内外尚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因而对其涵义众说纷纭,有着各种不同的见解和认识。为此,笔者经过一番去粗取精和归纳探索,认为: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为规划合理的全方位生态工程,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和人文等方式相互耦合,运用自然基础设施、生态代谢设施、人工设施和人类生态服务体系,使其系统内部进行有序的循环转换,达到高效节能低耗,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以及环境清洁优美、居住舒适健康,且结构合理和功能完善的新型社区。它具有四方面的特点:一是社会大环境的概念;二是能源、资源、生态的综合概念;三是节约、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健康的概念。
热环境作为构成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一大系统,是为满足居住者对热舒适需求服务的。热环境是指影响人体冷热感觉的环境因素,也可以说是对可以接受的气候条件的主观感受。主要包括温度、湿度、气流速度,以及环境辐射(人体与房屋墙壁、地面、屋顶之间的辐射换热)等综合物理因素构成。热舒适是居住者对热环境满意程度的重要指标,这种舒适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对生态小区中热环境系统的理解,《导则》中作出一个简明扼要的名词解释:它是指采用符合节能、环保、卫生、安全原则的住宅供暖、空调技术,使室内热环境达到一定的温、湿度,并能根据气候条件和居住功能的变化进行调节,满足人体健康、舒适要求的室内热环境系统。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中热环境系统的构建
生态小区作为城市的细胞,其热环境质量必然受到城市环境和当地气候条件的制约。我国部分地区如上海、武汉、重庆等长江流域的15个省市自治区均属夏热冬冷的热环境比较恶劣的地区,不仅夏季日长,高温日多,令人闷热难受,而且冬季日照率低,室内无烤火,处处寒气逼人,严重影响到居民正常生活和身体舒适度,同时也必然影响到小区热环境质量状况。
生态小区的热环境系统构建,本着节能原则,先从住宅建筑的设计建造抓起,提高各部位的保温隔热性能,并采用自然调节和人工调节来改善建筑室内的热环境。
1、生态小区住宅建筑的热环境建设
(1)增强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建筑围护结构是构成和分隔室内、室外两个空间及热环境的分界面。若围护结构密闭性差,其保温隔热性能就低,若提高了围护结构的密闭性和保温隔热性能,加强墙体防潮处理,就能改善室内热环境,确保建筑节能。
从节能、环保、卫生、安全角度,太阳能建筑以其独有的围护结构和供热方式,使室内平均辐射温度得以提高。在冬季一天中的某些时间段内甚至会高于室内空气温度。与之相比,完全依靠常规能量采暖的普通建筑,冬季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均低于室内气温;在相同室温下,太阳能建筑中的人显然比常规建筑中能量采暖的人感觉更温暖。即使太阳能建筑未达到室内18℃的气温,也同样能达到人体热舒适度。
(2)提高屋面的热工性能
在建筑中,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固然重要,而屋面的保温能力同样不可忽视。我国南方夏季日照时间长,且太阳辐射强度大,屋顶外的空气综合温度达到60-80℃,顶层室内温度往往也比下一层要高2~4℃,可见屋顶的隔热性能对抵抗夏季室外热波的作用至关重要。
①隔热屋顶。在屋顶构造中设置隔热层,有效阻挡了屋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向室内传导,迫使屋面温度升高,以增大屋面与环境空气的温差,使其有利于屋面,而将吸收的太阳辐射热往空中散发。又称升温隔热。这种屋面白天升温快,夜间降温也快。
②通风隔热屋顶。屋顶最外层是遮阳板,下带通风空气间层,遮阳板拦截了直接照射到屋顶的全部太阳辐射热,并通过遮阳板与空气接触的上下两个表面把所吸收的太阳辐射热转移到空气中随风带走。风速越大,带走的热量就越多,隔热效果也越好。
③蓄水隔热屋顶。水的比热大,1公斤水的温度升高1℃,需从周围环境中吸收1千卡的热量;使1公斤水完成汽化会耗去539千卡热量。因此,蓄水屋面不仅能降低屋面内外表面温度。也为屋面种植、养殖和提高屋面保温隔热性能、净化空气、美化小区环境提供了重要条件。
④种植隔热屋顶。利用屋面攀缘植物或种植,能在遮挡太阳辐射热的同时还吸收热量用于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把照射到屋顶的太阳辐射热转化成植物的生物能量和空气的有益成分,实现太阳辐射热的资源性转化。该屋面温度变化较小。
以上四项屋面的隔热节能措施中,隔热屋顶和通风隔热屋顶都是把照射到屋顶的太阳辐射热转向空中,借大气对流把热空气带走。如果没有外界的风,仅靠局部空气的自然对流,必然会使空气温度升高,造成室外热环境恶化,同时也使流向室内的热量增多。故而此两种措施适用于夏季风大的地区。种植隔热屋顶恰好相反,因屋顶植土不能太厚,植物扎根远不如地面,所以屋顶种植只适于弱风环境和夏季风小的地区。
(3)加强窗户的热工特性
窗户作为建筑围护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位,其热工特性同样令人关注。由于窗的传热系数高,隔热能力差,加上太阳辐射量大,玻璃窗得热量比墙体的单位面积高许多,其能耗占到建筑总能耗的4成。为此,《导则》要求住宅外窗要有良好的气密性,其等级不应低于《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析及检测办法》中规定的气密性Ⅱ级;同时,住宅外窗还应有适度的的保温性能,其等级应符合《建筑外窗保温性能等级分级及其检测办法》的规定,严寒地区不低于Ⅱ级,寒冷地区不低于Ⅲ级,其它地区不低于Ⅳ级;并且,住宅外窗应安装双层玻璃,酌情适用中空玻璃、隔热玻璃和反热玻璃,减少能耗“热散失”,提高隔热、降噪效能,据调查对比,使用此类玻璃的有效节能率较之一般单层玻璃要高出30%。
夏季往往是太阳辐射强,窗户得热最多的时候,应结合建筑构件,适当采取各种遮阳措施。按开窗方位,构件遮阳在东、西向,可采用综合式遮阳;南向可采用水平遮阳。按气候特征,绿化遮阳可采用阔叶乔木,同时满足夏季遮阳和冬季日照要求。
在住宅建筑中,除了围护结构、屋面、窗户外,《导则》还要求对分户隔墙及楼板作保温隔热处理。这样就比较完整地增强了整个建筑的密闭性和保温隔热性能。
2、生态小区室内热环境系统的改善
《导则》中设计出生态小区室内热环境的舒适性标准:冬季供暖的室内温度保持在18℃~22℃之间,夏季空调的室内温度保持在22≤~27℃之间;室内垂直温差要小于4℃;室内的供暖、空调设备噪声不得大于30dB。要达到这些热舒适标准,改善室内环境,主要利用自然调节和人工使用设备调节两种方式。
(1)自然调节
《导则》要求生态小区的住宅采暖、空调及热水供给、集中采暖系统和分户独立式采暖系统的热源均应尽量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和清洁能源。如有废热资源可供使用,宜采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1
①充分享受日照。
日照具有强烈的热效应,在寒冷的气候下给人以温暖,是重要热源补充。同时亦能促进花草树木生长,为人们提供美好的小区环境。因而在小区住宅布局中宜注意朝向,改变单纯按日照间距南北向行列式排列,而依太阳的方位角变化,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充分享受日照。如住宅上下或左右错开布置;条式住宅与点式住宅相结合的布置;南偏东的最佳日照角度的布置。
应该说,南北向住宅中南面整天有日照,很理想,但北面居室却终年不见阳光;而东西向住宅虽然有缺点,西面房间夏天很晒,但冬天可两面收阳,也有好的方面。还有,适当增加东西向住宅不仅能扩大建房面积,还可加大南北向住宅的间距,形成庭院式的室外空间。但在东西向住宅和南北向住宅拼接时,必须考虑两楼接收日照的程度和相互遮挡的关系。东西向住宅虽说遮挡了部分南向居室的午后日照,但庭院内冬季可不受寒风的侵袭,改善了小区小气候。
②自然通风降温。
炎热季节中良好的通风如同寒冷季节中的日照一样重要,生态小区的建筑布局要为自然通风环境提供条件。
过梳法。一般来说,敞开的空间比封闭的空间空气流通好;点式住宅比条式住宅通风效果好。夏季风吹进点式住宅时如同过梳一般,将居室和庭院内的热空气带走。
导流法。把小区的室外空间组织成一个系统,将区内主要道路设计成主通风道,沿通风廊道流向各个住宅组团,然后再从组团内庭院空间分流到住宅。
③种植绿化调温。
据调查,南向房间温度较高且绿化少,宜在建筑南侧种植高大落叶树种,或周边设置种植槽或遮阳构架,配合藤条植物组成垂直绿化体系,依靠植物生命的周期变化来适应气候的变化,以保证冬季最大程度的光利用和夏季极佳的遮阳效果。小区宜增加绿化、植被、水体应用,铺地选择热反射系数较小的草皮砖等材料。据测定,夏季的草坪能降低气温3~5℃,而冬季的草坪却能增温6~6.5℃。
(2)设备调节
当自然调节仍无法满足要求时,室内将依赖空调等设备的调节来达到热舒适。《导则》要求生态小区推广采暖、空调、生活热水三联供的热环境技术;集中采暖系统应实现分室温度调节、实施分户热计量和设置智能计量收费系统;分户系统采用燃气作为热源时,应采取一定措施以防止局部空气污染;利用热泵机组采暖时,应考虑辅助热源,以保证系统运行稳定;采用电采暖系统时,宜利用太阳能作为辅助能源;并考虑集中空调余热的回收利用;还应将户式中央空调的新风进口远离污染源;对于室外机宜隐蔽安装,固定牢靠,并采取遮阳、防雨措施,而不影响冷凝器排风。
当今,随着家用空调的普及,体现出一机两用,达温迅速,调节方便等优点,但也显露出室内人的头部温度过高而脚部寒冷,以及有吹风感等不理想之处。经测试,空调房间在房间辐射温度、垂直温度梯度和气流速度三个方面均不如集中供暖房间的热舒适环境。而集中供暖房间的辐射温度值接近空气温度,有助于温暖感。这也是在相同的空气温度下,集中供暖房间比空调房间更暖和的原因。冬季的室温值并非越高越好,能设置较低的温度却达到相同效果,这对人的热舒适感、节约能源和获得良好室内空气品质均为有益。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中热环境系统的指标评价
生态小区热环境系统的构建结果如何,须进行相应的科学指标评价。
1、选用相对科学的因子比较评价
对环境质量评定时,首先确定的是评价因子。而面对多因子的环境质量指数评价,运用加权求和综合指数不失为一个科学之法。在综合指数计算中,关键将确定权值。经过对模糊综合评判法、层次分析法、专家评分法、主成分分析法等诸多常用的权值确定方法分析比较后,在此决定选用专家评分法。它由评分者对各因子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评估后,直接计算出各因子的相对重要数值,经归一化后得出权值系数。有个经典的试验说明,一般人难以胜任同时进行超过7个不同因子之间重要程度的比较和判断,而最能出色胜任两个因子之间的差异比较。专家评分法正是凭借这可靠而有效的“两两比较法”,每次从n个因子中选择两个进行相对重要程度的比较,并设定:i因子与j因子相比,极其重要记为9,很重要记为7,重要记为5,稍重要记为3,同等重要记为1;稍次要记为1/3;次要记为1/5;很次要记为1/7;极其次要记为1/9,其中间值分别由8、6、4、2、1/2,1/4,1/6,1/8来标度。
融合《导则》要求,根据国家标准《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本文确定生态小区热环境系统的评价因子为五项,(见下表)。
其中各因子权重的确定是通过建立因子比较矩阵来实现的,本文采用和积法求解各比较矩阵的特征向量以及进行一致性检验。是采用专家评分法来对其权重及综合指数进行评判的。
最大特征值:
一致性指标
根据一致性检验法则,当评价因子数为4项时,C.I./0.90<0.1即可认定该评价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在本评价矩阵中,推得其权重系数[0.300,0.300,0.063,0.063,0.274]的一致性可以接受。
2、选用相对合理的评价等级划分
在等级评价中,如何才能更趋合理呢?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 8-1996)》中的“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一级标准为30mg/L,二级标准为150mg/L。而某个项目当时的实测值为40mg/L,其情况远好于二级标准,数据距离一级标准较近,可照常规,该项目是属二级标准的。这样的等级划分无疑不尽合理,这时若采用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价方法,则显得更为全面和客观。
由美国自动控制专家L.A.Zadeh教授在1965年首先提出的模糊集合理论,其定义为:设给定论域U,U上的一个模糊子集A,对于任意元素x∈U,都能确定一个函数μA(x)∈[0,1],用以表示x属于A的程度。μA(x)称为x对A的隶属度函数。
本文采用模糊集合理论来划定生态小区热环境评价体系的等级,每项因子的基础指数为1。对于因子A1和A2,在规定温度范围外,温度每超出范围1度,其指数减0.1;在规定温度范围内,温度每接近中间温度1度,其指数加0.1。对于因子A3和A4,在规定湿度范围外,湿度每超出范围5%,其指数减0.1;在规定湿度范围内,温度每接近中间湿度5%,其指数加0.1。A5的指数采用实际值除以标准值所得的数值(称为“标准相对值”)。
首先,假设一个生态小区的热环境体系,其每项因子恰好达标,所得结果为:
其次,假设一个生态小区的热环境体系,其每项因子做到最好(A5项的最佳值暂以2计),所得结果为:
根据以上两数值,可以构建出热环境评价体系的“分级隶属度”函数表:
3、应用相对合理的指标评价实例
现代中式住宅风格初探 篇6
民居是一种文脉,是民族文化渊源延续的一个方面,中国民居建筑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是世界建筑百花园中一朵奇葩,然而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国外建筑设计思潮的涌入以及中国民居建筑设计近年来缺乏创新和发展,使得中式民居设计的路子越走越窄,甚至出现了断层,市场和建筑设计界热切期待真正适合现代中国人使用的中式民居出现。
建筑专家认为,在民族的文化自信心没有确立之前,本土建筑不仅不会成为主流,而且发展空间也将是狭小的。
建筑需要时间考验,任何一个国家、地方的建筑都会经历首先是本土建筑,慢慢又变成现代建筑,最后在现代建筑身上找到本土文化标识的阶段。这三个阶段似乎正在被中式住宅的演变所验证。
1 中国人20年以来的居住发展大概划分为三个阶段:
1.1 第一个阶段:
完全获得性的居住方式。居住并不是一件可以自由选择的事,住房分配固化了大多数城镇人群的居住方式。
1.2 第二个阶段:
住宅商品化之后,学习性居住阶段。人们找到了越来越多的参照系,比如会找到欧陆风,找到北美、西班牙、地中海式流行的东西。
1.3 第三个阶段:
找到自信的阶段。这种情况发生在近三年左右,这是建立在中国经济近年来飞速发展、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急速提高的基础之上,是基于中国和世界交往的基础之上。
随着国家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实力的增加,对于本民族传统居住文化的自信心也在一片良好反应中逐步找到了自信。特别是最近几年,在地产市场差异化竞争的压力下,一批非常有影响的新中式建筑的诞生,彻底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北京的“观唐”、“紫庐”、新北京四合院“易郡”、上海的“九间堂”、成都的“芙蓉古城”、“清华坊”、南京的“中国人家”、万科的“第五园”、苏州的“寒舍”、杭州的“颐景山庄”、西安的“群贤庄”、安徽的“和庄”、天津的“唐郡”……这些带有明显“中式符号”的项目以星火燎原之势将中式生活变成流行趋势。
自九十年代起,房地产市场日趋完善,居民消费品味也日趋提升,其消费意象从重视户型平面到重视环境(配置),进一步向重视物业管理发展。
而近几年来居民收入水平更加提高,生活品质提升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社会中中高收入者的文化品味也日益突现,居民对其住宅及其住区整体物质环境及住区内精神生活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
2 中式住宅的特点
2.1 规划
一是取材于大都市的城市轴线规划。尤以唐宋时期的城市规划较为成熟,道路交通交错布置成网格状,两旁高强大院围合,或以云墙围合,入口设置月亮门。
二是取材于传统民居的前街后河的平行模式规划。江南一带河网纵横,形成许多前街后河的水乡城镇。
小区内部规划布局往往借水景点缀成网,依山之势,傍水之旁,组团的大小分合,房屋的前后错落等等都在规划中被借鉴和采纳,形成典型的“水乡住宅”布置方式。
2.2 住宅设计设计
表现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在传统的复古建筑中加入现代设计元素。这种产品无论是在大的院落规划,建筑布局,还是在小的建筑装饰、庭院植栽等方面均遵循中国传统的格局营造,保留大量的中式建筑元素,是比较容易被识别的中式建筑。
比如:常见的四合院式或三合院式布局、宅前有平台、筒瓦制的曲线屋脊、影壁、山墙头、房角屋边的游廊和平台设计、住宅中庭,富有寓意的庭院植栽:书房前植芭蕉,厅前植海棠,屋后种枣树等。但是,由于传统中式建筑,尤其是四合院的建筑带有明显礼制观念的痕迹,由于家族组织及社会等级的观念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矛盾,因此在室内生活空间设计方面通常还是按照现代的居住模式设计。
另一种形式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风格设计的基础上加入丧失本初的功能性的、具有中式特点的装饰符号,也有人称之为“现代中式”。
这种产品在建筑布局、建筑造型、建造工艺以及功能空间设计均体现了一种现代建筑简约、时尚的风潮,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类似于结构主义的手法在产品细节设计方面融入一些被符号化了的中式元素,是比较难以被直接识别的中式建筑。
比如:在建筑设计方面仅仅保留代表中式建筑符号的色彩——长城灰;或者是在山墙处设计被抽象化的马头墙、人字顶;或是在住宅正面添加被简化的门楼装饰等等。
2.3 园林
中式园林的风格属于典型的自然山水园林,就是把自然景色和人工造园艺术两者巧妙地结合,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其园林的艺术形象是以山体、水系为全园的骨架,模仿自然界的景观特征,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挖湖堆山”法。
在中式园林中可以常见溪流、河塘、假山、置石、亭、廊、榭等等设计元素。
3 中式住宅的四大流派
3.1 四合院派
特点:该派的特点是模仿北方传统的四合院风格。中国的住宅建筑大部分都是内院式住宅,但南北方有差异。南方许多地区的四合院,其四面的房屋多为楼房,而且在庭院的四个拐角处房屋相连,东南西北四面的房屋并不独立存在。
在楼房合围下,南方住宅庭院一般较小,被称为“天井”;而北方的四合院院落宽绰舒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游廊连接,方便起居。
四合院建筑的规划布局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形成以家庭院落为中心、街坊邻里为干线、社区地域为平面的社会网络系统,同时形成一个符合人的心理、保持传统文化和邻里融洽关系的居住环境。
该派项目在其产品的设计中较多地采用街巷式布局、庭院式空间等。如北京易郡的户型包括了一些以院落为空间的平层四合院、独栋三合院、双拼三合院,门窗设计上采用方窗子;观唐的规划也以方方正正的十字轴和环路形成明确的街巷式布局,主街宽、胡同窄、内庭院豁然开朗,使得空间序列连续变化。
庭院的设计和街巷式布局是完全借鉴和运用了我国传统的建筑设计风格,而方格窗子则是典型的中国窗子。
3.2 江南园林派
特点:模仿江南园林景观设计,有江南风格的味道。中式园林崇尚顺应自然,虽为人工造景,却仿若天成,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式园林以山水园林为基本形式,力求自然与人工巧妙、完美地结合,创造出自然舒适、温馨典雅的生活空间。
苏州园林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
3.3 中式符号派
特点:在产品的设计中把传统的中式建筑风格和元素运用进来,加入木雕、石雕、砖雕等传统意义上的经典中式符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式建筑不应是简单的模仿建筑符号,而要突出建筑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好的中式住宅应该是“神”的效仿。
3.4 改良派
特点:在文脉上与中国传统建筑一脉相承,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传统建筑的发展和变化上:既很好地保持了传统建筑的精髓,又有效地融合了现代建筑元素与现代设计元素,改变了传统建筑的功能使用。
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继承,不是简单的模仿、抄袭,而是要深刻的研究其精神内涵,吸取其精华,作到古为今用。
对中国民居建筑设计思想和理论的继承:中国民居设计思想的最大特点就是其鲜明的地域性以及其对区域地脉、人脉、文脉的重视和对人们居住心里的关怀,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历史文化、建筑材料、人们的心理特点及资源等做到因地制宜。
4 总结
总之,新式的中式住宅要按照现代人群的消费思路来做,为消费者服务,体现消费者的个性而非设计者的个性。该派的建筑风格理念兼顾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布局设计的国际化要素,在设计风格上有融合趋势,在设计中参照了其他住宅的手法。民族建筑的探索之路,不可能有模板。
在“繁”与“简”的尺度平衡上不断考量, 并结合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这个要求本身就注定是一个原创的历程。
摘要:中国风格空间意向策划,把握物质环境整体形象,使之具有独特的风貌、和谐的形态和明显的标识.同时,以“人”为中心构筑和谐的生活环境,使居民置身于和谐有序、生机盎然的生活环境之中。
关键词:归属感,认同感
参考文献
[1]中式住宅.广州市唐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编著.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5.
现代住宅环境 篇7
国外对于全装修住宅及其相关产业的研究起步较早, 欧美日等国在其发展历程中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目前发展比较成熟, 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同时, 正是由于他们在住宅产业化的诸多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全装修住宅方面, 也相应地得到了很大提升, 远远领先于我国, 其经验非常值得借鉴和利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加强与完善建筑标准化工作, 建立了较为成熟的行业统一标准体系
建筑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国家, 标准化设计与多样化需求之间形成统一与融合。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等, 在建筑基本法的大框架下, 对应各类结构体系已形成了一整套较为成熟的行业统一标准, 并与住宅部品制造、检验、施工、验收、运维管理等相关标准及法规保持协调同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解决百姓的居住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住宅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如何快速、高效地发展住宅产业、提高住宅建设的工业化水平成为各国面临的一个难题。欧美各国首先认识到基础标准, 特别是模数协调标准对住宅生产工业化的重要意义。瑞典在20世纪40年代就进行了建筑模数协调的研究, 并在20世纪60年代大规模住宅建设时期, 将建筑部品的规格化逐步纳入瑞典工业标准 (SIS) , 以后又由建筑标准协会 (BSI) 开展建筑标准化方面的研究。为了推动住宅建筑工业化和通用体系的发展, 瑞典在1967年制定的《住宅标准法》规定, 只要使用按照瑞典国家标准和建筑标准协会的建筑标准制造的建筑材料和部品建造住宅, 就能获得政府的贷款。其1960年颁布“浴室设备配管”标准、1967年颁布“主体结构平面尺寸”和“楼梯”标准、1968年颁布“公寓式住宅竖向尺寸”及“隔断墙”标准、1969年颁布“窗扇、窗框”标准、1970年颁布“模数协调基本原则”及1971年颁布“厨房水槽”标准等, 囊括了公寓式住宅的模数协调及各部品的规格与尺寸。
丹麦是第一个将模数法制化应用在装配式住宅的国家,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模数协调标准即以丹麦的标准为蓝本编制;丹麦推行建筑工业化的途径实际上是以产品目录设计为标准的体系, 使部件达到标准化然后在此基础上, 实现多元化的需求, 所以丹麦建筑实现了多元化与标准化的和谐统一。
20世纪70年代, 日本专家对瑞典和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进行考察后认为:“SIS作为通用体系的全国统一规则是世界上最完善的”。部品尺寸、连接等标准化、系列化为提高部品的互换性创造了条件, 从而使通用体系得到较快发展。这之后, 日本依托强大的制造业优势, 将住宅构件、部品在工厂制造, 提高生产效率。同时, 不同企业建立了统一的模数标准和标准化的安装装配工法体系, 解决了标准化、大批量生产和多样化需求三者之间的矛盾。图1为日本装配式装修作业部分现场照片。
1.2 推进住宅部品化, 具有丰富的高品质、通用化部品的产品线
优良住宅部品认定, 也称B L认定 (英文B e t t e r Living) , 是一项极具权威的制度, 也是推动日本住宅产业和住宅部品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该审定制度在1974年7月建立, 所认定的住宅部品由建设省以建设大臣的名义颁布。1987年5月以后, 建设省授权住宅部品开发中心进行审定工作。住宅部品认定中心对部品的外观、质量、安全性、耐久性、使用性、易施工安装性、价格等进行综合审查, 公布合格的部品, 并贴“BL部品”标签, 有效时间为五年。经过认定的住宅部品, 政府强制要求在公营住宅中使用。同时也受到市场的认可并被普遍采用。优良住宅部品认定制度建立之后, 逐渐形成住宅部品优胜劣汰的机制。
丹麦以发展“产品目录设计”为中心推动通用体系发展, 将通用部件称为“目录部件”。每个厂家都将自己生产的产品列入产品目录, 由各个厂家的产品目录汇集成“通用体系产品总目录”, 设计人员可以任意选用总目录中的产品进行设计。这些部件都适合于3m的设计网格, 各部分的尺寸是以1m为单位生产, 部件的连接形状 (尺寸和连接方式) 都符合于“模数协调”标准, 因此不同厂家的同类产品具有互换性。同时, 丹麦十分重视“目录”的不断充实完善, 与其他国家相比, 丹麦的“通用体系产品总目录”较为完善。
工业化住宅的部品、制品的成品化率、装配化率以及成本是制造业水平和技术在市场上最直接的反映。一些制造业基础雄厚的国家, 上述各类产品均有与其对应的高标准、高品质丰富的产品线和制造经验, 大到大型结构构件、小到功能五金和收边收口产品, 每类产品均有几种甚至几十种的优质产品和相应的建造工法可供选择。
1.3 现场施工专业化程度高, 建造工法体系丰富
美国的建筑工业化道路与欧洲各国不同, 经济实力雄厚, 二战时未遭受大面积的破坏, 但其建筑业的发展仍然是按照建筑工业化发展的, 而且水平较高。特别是在现场作业方面, 专业化程度很高。据《美国统计摘要》显示, 1987年在统计的建筑总承包商为15.76万家, 重型工程承包商 (道桥等市政工程) 3.66万家, 而专业承包商则为34.20万家。这些专业承包商的专业分工很细, 为在建筑业实现高效灵活的总分包体制提供了保证。
建筑业与制造业、服务业等的产业融合是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多数建筑工业化较领先的国家, 施工技术极为丰富, 基于不同结构体系建筑一定会有不同的施工建造技术, 但如日本、德国等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国家, 同一种结构体系建筑, 每个大的建设总承包单位、制造企业或者施工单位都会有每家独有的施工建造技术。同时, 不完全拘泥于一定要进行住宅部品异地加工、现场装配的方式, 也会因地制宜地选择机械化程度很高的现场工业化施工安装技术。
1.4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住宅性能保证制度是指对住宅性能认定的住宅质量保险的制度。1977年日本建设省作为一项重大措施提出实行住宅性能保证制度。开发商、建筑商、业主都可以申请对所建设的新建住宅进行登记。执行住宅性能保证制度时, 申请登记者要到住宅所在地的都道府县的事务机关申请住宅登记, 并交纳规定的住宅登记费, 对于经住宅保证机构的检查员现场检查后合格的住宅, 颁发保证书。申请登记者要在自保证之日起10年内, 对登记住宅进行质量保证。根据“确保住宅质量促进法”, 质量保证分为对于有10年义务质量保证责任的“结构耐力上的主要部分和防止雨水浸入的部分”的保证 (长期保证) , 以及对于长期保证之外的设备和装修等的保证 (短期保证) 。对于在交工后3~10年发生的有关长期保证的事故, 须交付“住宅质量保证责任保险费用”。对于修理费用, 由登记业者支付。万一登记业者破产, 也要支付从保证之日起2年的长期保证的保险金。
通过来自第三方的住宅性能认定和保证制度, 极大保护了住宅拥有者的利益, 促进了住宅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2 我国全装修住宅产业化发展现状
我国国情不同于欧美国家, 我国全装修住宅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 实际上是一个摸索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出现。从目前装饰装修行业的现状来讲, 实现住房的全装修面临诸多困难。
2.1 全装修住宅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
标准化在住宅建筑领域的应用, 主要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对实际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重复使用规则的活动, 因此全装修住宅的长足发展一定是以标准化设计技术为前提。为了统一住宅设计、部品等的基础模数, 协调技术规则, 整合技术手段, 需要进行住宅部品标准化设计技术与建筑集成设计技术研究。目前我国在住宅部品设计标准规范、标准设计图集、集成设计规则与方法、集成设计标准等方面的技术内容较为落后, 技术规定不统一的局面也制约了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
因此, 迫切需要研发标准化建筑设计、工厂化制造设计、可视化施工组织设计、全装修设计等标准化集成设计技术体系, 为推进建筑部品标准化设计与建造提供技术准则和依据。
2.2 全装修设计与建筑设计缺乏, 难以协调同步
建筑设计与装修设计脱节, 建筑的标准化、模数化推行不力, 极大限制了装修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的建筑设计与装修设计是独立的两个部门, 在住宅的建筑设计过程中, 建筑师往往只从自身的设计理念出发, 基本上不考虑以后用户装修或是很少深入地分析以后可能进行的二次装修。原因很简单, 其一, 装修是装修设计师的问题, 没有必要越俎代庖;其二, 出于专业原因, 我国的建筑师对装修材料的尺寸、规格知之甚少, 不能提供可供模数协调的空间, 对于现实情况不能做出准确预测, 所以一般只作住宅总体布局上的设计, 不作装修问题上的探讨;装修设计师则是在现有住宅的基础上, 考虑各种装修的可能性, 发挥的空间比较小, 所设计的部件往往大小不一, 重复劳动很多, 造成很多的材料浪费。建筑设计与装饰设计之间缺乏某种连贯性, 各自为政的结果只能给消费者带来经济上的浪费。
2.3 住宅部品质量不高, 集成程度低
长期以来, 装修过程中选用的部品手工劳动的成分较大, 机械化水平低, 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 部门之间相互脱节, 彼此衔接不够, 建材生产部门非常重视发展各类建材以及开发新型建材, 建材的品种不亚于国外, 但忽略了建筑材料的部品部件化、系列化发展。由于尚未形成建筑材料的部品部件化生产与供应, 建造用材还是以基本的原材料生产供应方式, 致使施工现场的手工再加工作业的工作量非常大, 导致施工效率低。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缺乏大量的、系列化开发的部品的支持, 又谈何实现装修的工业化。
2.4 技术开发和推广滞后
由于受廉价劳动力、短期效益以及人们对于全装修产业化认识不足等方面的影响, 我国装修工业化的技术开发和推广工作一直以来都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2.5 开发商不愿推行全装修的原因
1) 降低成本住宅建设一般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主体结构的施工;第二阶段是水、电、气、通信等设施的安装;第三阶段是室内装修装饰。只有全部完成三个阶段, 住宅才具备消费者使用的基本条件, 成为商品进入流通和消费。而毛坯房只完成前两个阶段, 只是生产过程的半成品, 将这种产品提供给消费者是开发商求之不得的, 其原因在于:一是如果按照设计图纸完全施工, 业主进住后, 还要拆、砸、改、运, 业主为此增加了成本而抱怨开发商, 且开发商或物业管理企业又增加了垃圾清运量而费力不讨好;二是产品少一个生产阶段, 则工程进度可以大大加快。而全装修与毛坯房相比, 开发商在施工管理方面的难度要大得多, 其时间和精力投入也更多;三是我国建材市场上的材料施工性能差, 缺乏与住宅设计配套的半成品、成品组合安装施工式材料, 开发商进行全装修的代价相对较大, 但售房价格却没有因此而大幅上升, 开发商兴趣不大。
2) 减少装修质量纠纷工序的减少带来的另一好处是竣工验收时相对全装修成品房要简单, 更重要的是供需双方之间的矛盾也因此而减少。甚至房屋进住后出现质量问题, 特别是界限模糊或难以鉴定的问题, 还可以推脱责任。因装修工程具有表面性、细致性的特点, 购房者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会让开发商感觉质量包修的责任加重、工作量增加, 常会引来许多的装修纠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发商与购房者事先对材料的标准约定不清;二是全装修房缺乏明确、具体的技术标准, 合同内纠纷与合同外纠纷无法用标准界定。目前验收标准执行的仍是建筑的规范, 其中一些旧规范的检测方法还在靠“目测”、“手摸”等进行, 没有量化的标准。而装修工人没有持证上岗, 手工操作难以保证质量, 由此引发装修质量纠纷;三是现行购房合同中的装修标准不明确。大多数样板间是个性化设计, 样板间与实物不符, 很多东西在交房时并没有出现。如在售楼处搭建的样板间的卫生间内可能没有管道, 但收房时管道被包了起来, 卫生间显得小了, 导致入住后发现自己家的装修与样板房不同等。
2.6 全装修住宅后期服务系统不完善
全装修推行以来已有很长时间, 但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尚未确立, 以至于全装修房的质量认定比较模糊, 造成各种住户与开发商之间的纠纷。此外, 没有有效的质量保险制度, 使得住户与开发商间的纠纷及产生的赔偿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无形中造成了住户对于全装修住宅的信心不足。
实现全装修工业化面临的问题很多, 很多问题也不容易解决。由于我国的国情不同于西方各国, 因此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不断创新, 实现全装修住宅的工业化才不是一句空话。
3 推进全装修所面临的技术问题
3.1 住宅建筑设计与装修设计脱节
近年来高强度的地产开发使建筑设计周期缩短。较多的住宅项目中施工图设计与装修设计不是同步进行的。建筑设计单位难以对材料性能、工艺要求、工程做法进行必要的了解, 设计难以深入, 达不到加工、安装、施工的要求。建筑设计图纸需要由装饰装修设计单位进行深化设计, 许多原始的设计信息被曲解、省略, 建筑设计的实现度大打折扣。同时, 装修设计缺乏“成品住宅”的设计理念, 装修设计中的问题未能前置解决, 而是在建筑设计既定的条件下进行, 造成诸多问题的解决只能采用折衷方案。这很容易造成装修设计的随意性较大、住宅功能空间排布不合理、设备设施难以使用等问题。而装修设计应该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就进入设计链条, 与建筑设计相关专业同步协调进行, 这样才能够保证建筑设计理念得以贯穿始终。建筑设计、装修设计的施工图同步完成, 同步提交, 也能够保证设计的完整度和完成度。图2为在不考虑装修设计和考虑装修设计的前提下, 同一建筑设计方案的对比。
3.2 住宅部品规格尺寸繁杂多样
采用模数化、系列化的设计手段能够提高部材、部品的标准化程度, 可以以较少种类的标准化构件和部品进行有机集成, 实现丰富的功能, 同时提高部件和部品的互换性, 这样可以减少装修材料的切割和浪费, 从而提高建造过程中的“绿色度”。
目前市场上住宅部品规格尺寸多, 缺乏互换性, 造成建筑设计难以协调, 部品与建筑、部品与部品之间缺少固定模式的配合。以卫浴产品制造企业为例, 每家企业仅铸铁浴缸的型号可达30多种, 少的也有10多种, 并且每家企业之间的产品规格却几乎不同。另外, 近些年应用于建筑隔墙的轻质条板的生产与应用规模逐年扩大。轻质条板隔墙主要用于民用建筑和一般工业建筑工程中的非承重隔墙, 例如分室隔墙和分户隔墙、走廊隔墙、楼梯间隔墙等。常用的轻质条板隔墙厚度有90, 100, 120, 150和180mm, 除此之外, 还有75, 100, 125, 140和200mm等厚度的条板隔墙。条板隔墙厚度基本无规律可循, 这也是由于其生产设备采用标准不同而不同, 虽然其产品性能必须满足行业标准及国家标准的要求, 但是其规格某种程度上受制于生产设备采用的标准来自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这样的尺寸、规格、形态难以统一的非标准化、非系列化的住宅部品体系下, 进行装修的标准化设计, 甚至达到全装修的要求, 可谓难上加难。
3.3 传统的建筑设计习惯和深度难以兼顾模数化、标准化需求
在仅考虑建筑设计时, 一般在模数协调的原则下采用中心线定位法, 这也是目前建筑设计所采用的主流做法。但由于建筑结构体以及传统湿作业工艺的找平、建筑做法等因素, 往往容易造成室内的净空间尺寸变得无序, 难以满足模数协调要求。另外, 往往也因为建筑结构部件的水平尺寸为非模数尺寸, 获得的内部空间也是非模数空间, 装修部件难以做到标准化和集成化。这样使得住宅的装修在设计、生产, 尤其是施工环节, 不得不以现场切割、剔凿、调整等方式配合无序的室内净空间, 容易造成较大浪费。
全装修住宅设计中, 模数协调的重点应转向建筑结构和内装的协调发展。全装修设计, 主要依靠净空间、净尺寸来约束和限定室内空间中排布和安置的各类产品、部件, 内装设计模数也主要由界面决定。净空间得到保证, 并以此来约束内装产品、部件的标准化生产、设计和建造, 才能达到提高标准化程度、减少材料浪费等产业化目标。而是否在设计中采用双轴线定位法也值得探讨和商榷。但在目前的条件下, 建筑设计环节在考虑全装修设计的基础上, 为室内空间留出相对标准化的空间显得尤为重要。
3.4 缺乏标准化程度高、质量可靠的住宅部品及工法体系
目前装修部品只有少数内装产品 (地板、吊顶、墙地砖产品等) 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和现场装配, 内装产品的种类不够丰富、功能相对单一, 缺乏适应性和扩展性, 无法充分满足成品住宅需求。面对目前住宅产业化发展的需求, 又缺乏质量可靠、耐久性较高的内装部品资源及相应的安装工法体系, 使得广大建筑设计者无法在建筑设计阶段实现装配式内装修设计的同步, 更谈不上内装修建造的考虑。
近年来, 市场上出现了一些装配式装修技术、工法及部品体系, 主要包括轻质隔墙、架空采暖地面、贴面墙、集成式排水接口等。这种采用工业生产的产品进行现场装配施工的装修工法和部品体系, 也是住宅产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其连接装配的可靠度、耐久性和后期维护的难易度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 (见图3) 。目前建筑行业尤其是装修行业的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全装修住宅设计有责任在设计中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 并且在积极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前提下促使住宅装修逐步减少湿作业。
4 全装修住宅是实现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 我国已经开始对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 以及相应的标准化设计等相关工作开展了研究。但由于住宅产业化发展水平的制约, 住宅产业化相关的标准化设计技术、模数协调技术的应用和实践, 至今也主要局限在房屋建筑的结构构件及配件的预制与安装方面。
近年来, 我国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对住宅产业化的相关研究和攻关逐步增强, 主要集中在绿色建筑、预制装配混凝土结构体系的集成设计技术以及保障性住房的标准化套型研究等方面, 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实践和推广意义。但由于产业化住宅体系涉及的行业和产业链较广泛, 建筑结构体系种类也较多, 目前的研究成果都是基于专项技术体系和有限的地域开展, 缺乏技术体系间的系统性和关联性, 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住宅产业化整体发展。产业化不等同于结构体系产业化, 客观来看, 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全面大规模推进建筑产业化的条件和能力。并且目前存在简单地把工业化、产业化理解为PC技术的误区, 在发展住宅产业化时路径过于单一。
另外, 近年来大中城市建设的保障房项目中, 以PC为代表的住宅产业化新技术得到大力推进。在这些项目中, 已经实现了楼梯、阳台空调板、楼板、隔墙板、外墙板等结构构件的装配式建造, 但是对于装修产业化设计建造方面却少有提及。全装修住宅作为住宅建设活动的重要环节, 关系到住宅环境及居住品质, 与老百姓切身感受的关系更为直接。而我国每年由于“二次装修”和部分拆改带来的建筑垃圾排放、能耗水耗非常大, 从建筑全生命期的角度看, 在建筑结构主体使用年限内, 住宅装修随着耐用年限、家庭结构、审美因素、居住者的更迭以及新技术的出现, 可能面临多次的拆改和翻新, 可以预见, 目前可见的“二次装修”浪费将成倍出现。如今, 全装修住宅对于住宅产业化的重要影响和推动作用, 已有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开发企业、消费者、政府领导还是业界专家, 都已经意识到装修进一步产业化已迫在眉睫。
5 结语
在建筑主体结构及构件标准化、实现产业化的同时, 能够协调发展全装修住宅, 并使其产业化, 使“住宅”向“成品住宅”方向发展尤为重要。而缺少这一环, 住宅产业化, 甚至建筑产业现代化就无从谈起。反之, 只有全装修住宅得到大力发展, 减少“毛坯房”这种半成品对市场的供应, 住宅产业化才能最终成为一个闭合、完整的体系, 才能改变目前片面的以建筑结构主体新技术推进住宅产业化的尴尬局面。而推进全装修住宅的建设, 也有利于建筑业、制造业、信息业的融合, 形成现代服务业新模式和创新盈利模式。
现代住宅环境 篇8
在全球日益关注环境的大潮中, 住宅不仅意味着房子也包括住房所处的内外环境, 还涉及建材生产过程。住宅建设的发展不仅要考虑人的需要, 还要在环保方面, 把保证空气清洁度、噪声衰减、建筑节能、环境绿化等都考虑在内。不仅实现每个家庭有一套住房, 还要是一套健康的、宜居的绿色生态住房。现代住宅的新趋势就是“绿色建筑”, 它是可持续发展在建筑行业的实践结果。
绿色建筑:绿色并非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或者是屋顶花园, 而是指对建筑对环境无害, 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并且在不破坏环境生态平衡条件下的一种建筑。还可以称之为“生态建筑”, “节能环保建筑”。
它的设计理念就是节约能源, 节约资源, 以求达到回归自然, 珍惜并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资源。
2 现代自然风格住宅设计概述
在现代自然风格住宅设计中, 要把建筑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貌、当地的季风气候、日照时间的长短、运用高科技智能化设施、减少资源的消耗。我们的设计人员在学习国外一些先进科技和设计方法的时候, 只在表面下功夫, 而没有真正意义上去结合实际。
下面我们以黄河流域的北方城市举例说明, 在某城市的开发区的六个小区36栋住宅楼, 建筑风格是模仿西方的田园风格, 营造了欧式风情小区。住宅楼的下面三层是商业区。
设计喷泉和人工湖本来为了调节局部小气候, 增加空气的湿度, 种植植被是为了防风沙和减少噪音, 运用玻璃幕墙可以让室内更明亮。但是, 在北方特别是西北严重缺水, 南水北调就是为了解决北方缺水的问题。在小区内设计喷泉和人工湖没必要, 而北方本来就雨季时间较短, 晴朗的天气居多, 日照时间比较长, 采用玻璃幕墙不仅容易造成光污染, 还增加造价。还由于太阳照射角度不同, 建筑物之间的间距也应在12米以上, 以保证首层也能享受光照。从上面的例子, 我们也可以看出, 上述小区没有很好的和当地自然环境结合。下面我们再就这几方面在造价上对比一下:
通过上述对比可以发现, 高造价不代表真的实用, 还要结合地方实际, 从消费者自己需要的角度考虑。设计出高性价比的住宅楼。
然而, 最近十年中国的建筑业, 特别是住宅建筑, 欧式风情泛滥, 一味的只是去追求外表和外国的建筑, 特别是欧式建筑相似, 而没有从根本上考虑中国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水文条件, 造成很多开发的楼盘要么成为了形象工程, 要么就成了烂尾楼而搁置, 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大量可用耕地。特别是我国现在正在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在农村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很重要的一部, 我们的设计人员和建筑开发单位, 以及地方政府一定要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而宜提出合理可行利民, 同时对自然内环境减少损害的方案。
3 现代自然风格的现代住宅设计原则
住宅设计与自然风格的和谐统一并不是一个新的理论和概念。在东方, 尤其是中国古老的哲学体系里一直强调要尊重自然, 与自然和谐统一。很多古建筑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例如, 在北方, 北京的紫禁城也就是故宫, 它是明清古都, 拥有600多年的历史。它的大体格调是红漆的墙体和金黄琉璃瓦的屋顶, 背靠燕山山脉, 傍依渤海湾, 运输便利。放眼望去和北方的天气相辉映, 显得高贵庄重。而在南方, 苏州的苏中园林也是住宅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代表作, 与南方那小桥、流水、烟雨蒙蒙的天气相互衬托显得小巧玲珑。
对于现代自然风格的住宅设计, 我们应给考虑一下因素。
首先, 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貌。例如, 2000年前的四川成都都江堰就是充分利用地貌和周围自然环境达到统一, 两千多年来一直承担着蓄洪、灌溉的功能。
其次, 做到节约能源和资源。我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国家, 对石油的需求正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长。我国的可耕地资源也在急剧下降。现代风格的住宅设计要多多利用自然资源太阳能, 根据自然通风原理设置通风系统, 使建筑能够利用我国夏季的东南季风。至于建筑设计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 力求使用可再生资源, 节约水资源。
最后, 现代自然风格的现代住宅设计, 肯定要满足现代化的需求, 加快智能化进程、优化建筑建筑结构以及应用新技术新材料。
现代化的住宅其居住功能没有太大变化, 还是应具备起居、饮食、厨卫、就寝、粗藏、工作学习等基本功能。当前, 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发展使在家里办公的可行性得到实现。因此, 以后的住宅设计有必要扩大书房面积。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人们的社会应酬增加, 必然会使家庭各类服饰增多, 在设计中就应该考虑增大衣物、鞋类的储藏空间, 主卧室设置独立的更衣间。另外, 在家里邀三五知己共聚叙旧也是一种惬意的生活方式, 但由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 有必要在家里设置一个家庭厅 (第二起居室) 。这样的设计思维和理念应引起设计师和开发商的重视。
住宅设计除了有住宅面积的不同标准外, 还应有住宅类型的不同。如“两代居”、“老年宅”、“残疾人住宅”等服务于不同职业阶层和不同人口构成的住宅户型。在住宅设计结构上, 砖混结构住宅不能满足用户提出的可变性和适应性的要求, 应用大跨度预应力楼板结构体系的住宅就能适应这种要求, 从而可以让住户自己参与进来, 对自己的住宅进行二次设计。这种住宅是未来的发展潮流, 个性化的户型将成为主导户型。若住宅不给住户预留更多自由隔断、拆移和扩大面积的发展平台和通道, 那么设计再好也会过时。
4 结束语
现代化的住宅设计和现代自然风格相结合已经是一种必然趋势。因为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逐步减少和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资源的设计和住宅设计的智能化、网络化势在必行。低碳建筑并非与生俱来来的, 是建筑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被提起的, 是可持续发展在建筑行业上的体现。当人口逐渐增加, 土地逐渐减少, 建筑设计师就不得不考虑探寻新的建筑形式来适应人类社会变化带来的居住变化。作为一名合格的建筑设计人员必须把住宅设计和现代自然风格和社会变化结合起来去考虑。
参考文献
[1]杨晓冬, 等.克服绿色建筑外部性的对策建议[J].低温建筑技术, 2008 (5) 145-146.
现代住宅室内设计问题探讨 篇9
引言
室内设计可以弥补居住环境的单调、房屋的粗糙和缺乏视觉上的审美,通过色彩的搭配、布局的规划,给人们创造一个舒适的、清新的居住环境。通过对室内的装饰,可以减少房间内的灰尘污染,通过各种花草植物来净化室内空气,提升居住环境的健康度,同时还提高居室的欣赏力。通过室内装修,将粗糙的房屋改造成光洁、亮丽的居住环境,便于人们对房屋的维护和清洁。新时期要求室内设计工作人员具备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案,针对人们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喜好,设计出不同居室装饰方案,以便满足人们对室内设计的需求。
室内装饰设计所涉及到的基本要素
1. 色彩要素。室内色彩的设计不仅影响到人们视觉上的审美。而且还影响到人的情绪、心理。居住环境是人们的一个放松的场所,因此,尽量选择业主喜爱的,且具有审美力的色彩进行搭配,室内的色彩设计要求人们遵循一般规律,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审美的变化也会产生不同。
2. 空间要素。将房间布局合理化是人们进行室内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者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规划出合理而又具有审美力的空间布局。
3. 光影要素。室内增添光影更具有欣赏性,给人们带来丰富多彩的体验。特别是将顶光和柔和的散色光布局到房间里,给房间添加了亲近自然和温馨的气息。
4. 整体形象要素。设计者要结合室内整体空间对房屋进行装饰,灵活运用各种装饰材料的质地特征来达到千变万化和不同风格的室内艺术效果,而且还要体现出不同地方的历史文化、居住者的性格特征和文化素养。
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
1. 居住者家庭成员要求有私人空间。现代人们更追求私人空间,居住者在房屋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给家庭的每个成员配备一个独立的空间。
2. 不同单元在装饰风格上存在巨大差异。既然要求独立空间,那么人们就希望在自己的空间里装饰着自己喜欢的风格,体现自己的个性和追求。
3. 增加隐式装饰。对于房价的飞涨,年轻一代在进行房屋装饰时,更多的是追求隐形设计,将较小的空间通过隐式设计来实现最大利用效果,这样不仅节约成本,提高了居住环境,而且解决了一家人的储物问题。
4. 空间的多功能化。房间的多功能化设计主要是为了一家人的互不干扰,每个人都能做独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例如家庭成员对电视内容选择性不同,每个人都渴望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来收看自己喜欢的电视内容,互不干扰。
5. 易清洁、易擦洗。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观念也越来越强,很多家庭都是在周末或下班后才进行家务,这就要求室内装饰要利于清洁工作的进行,既节约时间,又节约人力资源。
新时期室内设计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把情感融入到居室设计中。设计的感染力与设计师的情感、情趣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设计师的饱满的工作热情可以激发其创作欲望。设计师要具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敏感的心灵,发掘日常生活中别人不易察觉的美,具备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一颗仁爱的心,充分挖掘自身特有的艺术设计感,只有具备这样的工作态度和情怀才能设计出有生命力、有灵魂的作品。
2. 注重图案在设计中的运用。新时期室内设计有着各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派别,人与人之间的审美情趣、文化底蕴和个性也不尽相同,因此,设计师应当业主的需要,设计出不同的图案来满足业主的审美观、表达其性格特征,突出房屋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增强房间空间布局的主次、层次和色彩等元素,设计师可以通过隔断、吊链、屏风、墙壁添加色彩和图案来装饰,划分室内空间既有利于采光、通风,同时通过隔扇图案的漏、镂空,从而丰富空间层次,给人一种视角上的关联和延伸,添加了审美情趣。
3. 巧妙地运用色彩。色彩是构成室内设计的和谐美的一个重要元素。不同色彩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能充分表达人的思想和性格,因此,设计师要把这些元素充分地运用到居室装饰设计中来,在选择色彩装饰时,要考虑的首要因素就是业主的爱好与气质,先在整体房间内设计一个主色调,既冷暖色调的选择,进而再选择与之相协调的色彩进行搭配。
4. 营造居室艺术气息。要使居室呈现出艺术气息,首先,充分利用不同材料质地来塑造室内艺术气息。通过材料的形态、光泽度、自然色彩等物理属性来构造室内艺术气息。其次,充分利用装饰元素以丰富空间意境。将各种装饰元素通过有序地展开、排列,达到整个室内环境预想的设计效果标准和艺术情境。最后,将自然元素融入到居室装饰。设计师可以利用纳景、借景、景别等园林造景艺术方式把多彩多样的外景引入室内设计,将大自然的魅力充分展现在居室中,营造大自然的情境,尽情享受自然的艺术气息。
5. 绿化居室环境。所谓绿化装饰,是指在缺少或没有阳光的地方运用植物园艺,是在受到室内面积、空间布局、房间结构及其它陈设物等复杂条件限制内所做的一种具有生命力的装饰。结合这些特征,绿化居室环境可以选择喜阴的而且具有一定欣赏性的植物,这样不论从生态上、形态上还是从色彩上都能满足其要求。
6. 在设计中注重使用无声语言来传达文化内涵。新时期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是遵从传统,但又不失时代感,在设计意境上体现时代的进步和地域风格。设计师要明确居室装饰主题,充分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使居室环境达到声、光、色的最佳结合效果,创造出理想的居室环境。
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居住环境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室内装饰设计不仅要满足其基本功能,而且还要体现出时代气息、艺术气息。让人们在居室内享受到大自然的清新气息和高雅的艺术气息。
浅析现代住宅建筑设计 篇10
一、当代建筑设计理念
1. 明确住宅建筑主题
设计主题作为建筑设计的方向, 在建筑设计前, 必须根据不同的居住群体、地理环境、品质定位、环境因素, 在满足受众群体要求的同时, 不断展现设计特点以及理念, 从而在众多设计中, 拥有鲜明的设计特点。在这个过程中, 由于住宅建筑的服务群体是人类;因此, 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同时, 必须以人为本, 方便人群使用。在特有的主题思路中, 通过结合设计思路, 努力寻找主题元素、特点, 从平面、总体、立面、管线、设备、景观中, 进行综合分析, 避免片面因素对建筑设计造成的影响。
为了适应建筑设计综合技术规范, 在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监控以及节水节能系统的同时, 保障现代建筑设计先进性以及建造成本。在现代建筑与艺术向结合的过程中居住环境作为人类活动频繁的空间, 它体现在景观设计、单体以及群体中。为了保障景观、文化、建筑、艺术完美结合, 在确保建筑设计文化品质、韵律的同时, 用特有的符号以及艺术主题装饰建筑, 在赋有韵律, 整齐的过程中, 让建筑设计呈现出均衡的变化特性。
2. 打造建筑外观
在当代建筑设计中, 建筑群体一般以群体的形式展现, 在保障建筑生命力的同时, 从建筑整体布局出发;让周围环境、外观设计充分协调, 不断融入周边空间, 避免由于忽略周边环境, 只有立面效果。在小区住宅设计中, 通过协调小区主题以及色彩搭配, 在满足建筑采光、通风要求的同时, 让建筑设计相得益彰, 确保建筑设计立面、平面变化。
从建筑设计单体效果来看, 必须注重和谐, 在色彩、造型、自然环境互相贯穿的过程中, 进一步挖掘建筑主题符号, 展现建筑色彩、造型以及材质特点;在色彩打磨中, 不断打造住宅建筑设计风格。目前, 随着物质文明快速发展, 建筑设计、文化因素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因此, 在实际设计中必须不断挖掘文化、历史、民俗习惯, 在丰富建筑设计内涵的同时地, 增强建筑文化层次。
3. 优化建筑设计实用、合理功能
保障住宅建筑设计空间质量, 在生活环境中, 不仅包括美学尺度, 还包括生活体系、居住环境以及社会服务;因此, 必须从细节中不断打造良好的住宅建筑。
(1) 优化平面方案
在当代住宅建筑设计中, 客厅作为建筑设计的重要部分, 必须提高平面系数, 尽量节省交通走道以及面积, 满足会客、学习、家庭休闲以及进餐功能;在充分保留开间、进深空间的同时, 保障不同成员的需求。在厨房设计中, 根据空间操作流程, 在结合热水、上下水以及天然气综合管线的过程中, 掌握阀布以及表布置, 对防暴、防火做好及时防护。在卫生间设计中, 随着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对卫生间设计要求越来越高, 热水、给排水系统都在卫生间中, 装修要求较高;因此, 在卫生间设计中, 必须结合空间尺度, 为浴缸以及日后改造留有充足的余地。
(2) 保障平面方案质量功能
在住宅建筑采光设计中, 不同的住宅区应该满足日照的不同需求, 在保障平面间距的同时, 杜绝无直接采光户型。在严寒或者比较寒冷的北方地区, 尽量避免楼房间视线干扰以及光污染现象。
在通风设计中, 一般采用自然通风的户型, 对于不能直接通风的户型, 根据侧向通风要求, 从根本上杜绝局部死角对建筑通风造成的不良影响。在卫生间设计中, 根据自然通风原理, 结合设计规范, 进行通风道设计。
(3) 强化平面方案设备特征
在住宅建筑平面方案配套中, 配套设施一般包括供电、采暖、电视。排水、电话、门禁以及网络等相关设施。在弱电智能系统中, 必须结合我国住宅建筑休息、居住、通讯、交通管理、文化以及公共服务, 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特点同时, 确保物业管理自动化、应急防水自动化、水电抄表自动化、路灯电梯管理自动化, 从根本上那个保障居民生活质量。
二、建筑设计工程实例
在某高度为90 m的建筑大夏中, 地下层为设备用房以及停车场, 地下一楼为厨房、餐厅, 大楼一层为招待所大堂。第六层为相关设备转换层, 六层以上为双塔式主楼, 七到十四楼为会议室以及招待所客房, 十五层以上为住宅, 由于占地面积有限, 该大厦将娱乐、旅行、商业、居住集于一体。
1. 建筑环境齐全
在这座大厦总平面设计中, 通过共享性、私密性关系, 在合理规划居民非生活区的同时, 根据环境、建筑关系, 设置超市、商场、招待所、游泳池、影院、住宅等相关区域。人流、车流的垂直交通流线以及水平流线作为总平面设计的关键因素。在大厦设计中, 为了招揽更多的顾客, 将人流出口设置在建筑物东侧、南侧;住宅以及商场仓库设置在北面;地下车库位于西北角以及东北角上, 在泾渭分明的设计中, 让车流、人流各行其道。
根据房地产发展情况, 优美的外部环境、舒适的内部空间的房地产开发促销的主要手段, 由于建筑容积率对环境设计造成的影响;休闲空间和绿化逐渐成为建筑设计的重点内容。随着商场业主、购房者、旅客越来越关注环境建设, 该工程根据道路路口和“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将绿化景观逐渐发展成为空间序列的“窗口” (如图1) 。
2. 突出建筑形象, 展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根据国外建筑设计原则, 该工程将风味小吃、影院引入住宅大楼, 例如菲律宾的EV、SM以及GOTESCO商业城等。大厦在力求设计简洁的同时, 没有太多装饰, 展现高层建筑优势;在满足商业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 让居住环境温馨朴实, 避免建筑设计限于形式, 造成华而不实的感受。因此, 在色彩设计中, 大厦使用彩色饰面涂料, 充分展现国际设计理念, 用深棕、浅棕、藏青、木瓜四种涂料, 展现建筑体型。
整栋建筑物大多采用白色刚塑窗, 塑钢窗在建筑使用中, 导热系数较低, 在隔墙材料选用中, 能有效减省结构造价以及投资;和多孔砖墙相比, 只有100 mm的厚度大大节约了结构面积, 让使用面积更加充足。为了给城市良好的景观环境, 该工程利用假阳台、室外机的形式, 避免上下层互相干扰。
三、结语
在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 建筑逐渐由数量型向质量数量并举转变, 增强住宅建筑安全、适用、耐久、经济、环境性能逐渐成为当今人类精神、物质文明发展的共同目标。因此, 在建筑设计中, 必须根据建筑物实际情况, 充分利用建筑主题、使用功能, 对建筑物外观、内部进行整体性设计。
参考文献
[1]严剑斌.浅析现代住宅建筑设计的探讨[J].四川建材, 2009 (1) .
[2]王雯.浅析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的问题与发展趋势[J].建材与装饰, 2012 (30) .
【现代住宅环境】推荐阅读:
现代城市住宅10-27
现代住宅小区06-12
现代住宅区11-26
现代住宅设计论文06-19
现代苏式住宅10-01
现代与未来住宅发展11-05
现代住宅建筑节能设计11-16
现代住宅园林景观设计05-09
现代住宅设计新趋势05-29
现代住宅建筑给水排水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