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环境(共12篇)
现代管理环境 篇1
现代环境护理理论是指在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下的环境护理理论与实践。现代环境护理理论不仅重视自然环境中物理、生物、化学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而且重视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我们以现代环境护理理论为基础, 加强病区环境管理,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以2010年在我院保健科住院的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 年龄60~87岁。入选标准:意识清楚, 并能很好地进行语言交流。排除标准: (1) 患有精神疾病; (2) 拒绝参与调查。
2 方法
2.1 改变患者心理环境
在常规疗养护理服务内容的基础上, 开展手指操、呼吸养生操和太极拳导练、茶文化知识宣讲和各项才艺展示活动。为满足患者的精神需求, 在病区设置娱乐室 (可阅读书报杂志、欣赏音乐、进行棋牌活动等) 、康复训练室 (配备站床、太极云手、健骑机、偏瘫康复器、滑轮吊环训练器、手指肌训练台等) 、针灸推拿室 (根据医嘱单执行) 、茶话室。对于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他人疗养生活的活动进行干预和阻止。另外, 病房添置《文化疗养手册》和《康复保健手册》等书籍, 针对患者的个体状况制订健康处方, 并放置在患者床头。
2.2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鼓励护理人员系统、全面地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和心理学、伦理学、管理学、美学等相关知识, 提升护理人员的内在素养。在工作过程中注重礼仪举止, 使患者感到亲切、可信赖;利用录像、专题讲座、演讲等形式宣传护理队伍中优秀护士和先进典型的事迹, 将在工作中涌现的好人好事、先进事迹采用情景再现的方式制作成视频公布到我院网站上, 提高护理人员的道德修养;针对护理人员学历、年龄、职称、能力, 分科室、分人员、不定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操作技能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护理人员要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娴熟的操作技能创造出良好的诊疗环境, 从而使患者达到生理、心理与外界环境的平衡。
2.3 规范陪护及探视制度
对陪护人员进行统一培训, 讲解健康检查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上岗前主要检查其身心状况是否能胜任陪护人员工作及是否有传染性疾病, 在岗期间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并在上岗证上盖章以示通过;严格执行探视或陪护制度;使用温馨标语提醒探视者按规定时间探视, 以不影响患者休息和医疗护理为原则, 不得超过规定的探视人数和时间等;由医生或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情签发陪护证, 严格控制陪护人员数量, 督促陪护人员遵守病区管理规定, 维持病房的正常秩序;设立病房接待室, 降低对同病房病友的影响。
2.4 加强硬性环境的管理
硬性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环境,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 硬性环境的标准已趋于完善, 目前的问题是如何从细节入手, 使病区的环境清洁、舒适、安全。主要通过护士长加强监管力度继而增加护士的执行力度。制作《病房环境管理监管表》, 患者与护士每人一份, 在执行过的条目上打“√”。环境条目包括:早晚是否开窗通风, 室内温、湿度是否在合适的范围内, 地面是否清洁、干燥, 床旁是否有障碍物, 是否按需更换床单被褥, 床单是否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 床挡是否及时归位, 警示标志是否清楚, 是否进行紫外线灯消毒处理等。每天回收《病房环境管理监管表》存档, 作为月底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一。为了推进病房环境整改, 可邀请本院病区环境管理专家到我科现场指导培训, 介绍管理技巧和经验, 解答实际问题。每月组织护理人员分批参观环境管理模范病房, 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主动参与病区环境管理。
2.5 效果评价
(1) 患者对环境满意度:采用自制《环境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 每周1次。包括病室清洁、病室安静、病室舒适、病室安全、环境维护情况5个维度20个条目, 满意计5分, 基本满意计4分, 基本不满意计3分, 不满意计2分, 很不满意计1分。该量表总Cronbach'sα系数为0.91, 内容效度为0.83, 重测信度为0.87。 (2) 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将2011年 (实施后) 与2010年 (实施前) 老年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3 效果 (见表1、表2)
3.1 实施现代病区环境管理后患者对病区环境的满意度提高
3.2 实施现代病区环境管理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下降
[n (%) , 人]
注:△为连续校正统计量值
4 讨论
4.1 改善病区环境提高了患者对病区环境的满意度
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护理人员应全面履行护理职责, 在临床护理服务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专科特色, 丰富服务内涵, 保障患者安全, 促进患者康复, 体现人文关怀。患者突然从熟悉的家庭、社区环境进入病区环境, 会产生疏离感和孤独感, 护理人员在布置温馨舒适的病区环境的同时, 应促进患者角色行为的转变及其对社会环境的适应。针对保健科老年患者这一特殊群体, 以现代环境护理理论为基础, 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加强对患者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管理。表1结果显示, 患者对病区环境的满意度提高 (P<0.01或P<0.05) 。患者满意度可以从患者的角度来评价医院的服务质量, 是反映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改善病区环境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促进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措施的落实。
4.2 控制环境因素减少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实施现代病区环境管理, 能够减少环境因素对护理风险的影响。表2结果显示, 通过实施现代病区环境管理, 跌倒、坠床、感染等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较之前有所下降 (P<0.05) 。通过实施现代病区环境管理, 改善了病区的硬性环境, 降低了护理风险, 同时, 病区的软性环境也逐渐加强, 从患者自身、护理人员、陪护人员3个方面构建安全的文化氛围, 降低了护理风险发生的间接因素。但其中压疮未得到明显改善 (P>0.05) , 因为压疮的发生不仅受床单等物理条件的影响, 还受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芳丽.环境护理理论在患者入院和出院护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 2007.
现代管理环境 篇2
1.我国环境管理“老三项”制度是指:
2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限期治理制度和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3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工程建设项目;确有经济效益的综合利用项目。
4.“三同时”制度在不同建设阶段的要求是:和同时投产。
5境排污的居民户和家庭。
6.排污费征收程序:排污申报登记;排污申报登记审核;排污申报核定;计算排污费;征收排污费;排污费结缴入库。
8责任书;政府直接与企业签订责任书;把环境效益与城市经济效益挂钩签订责任书。
9.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的考核对象是:城市政府。从实施考核的主体看,可分为两级,即国家级考核和省、自治区考核。
10建设指标和环境管理指标。
11监督管理。
12以限制。
17.限期治理的期限无统一规定,视具体情况而定,但不得超过3年。
19队、环境监察中队。
20、目前我国环境监察任务:环境现场监察;污染源监察;污染防治设施环境监察;建设项目环境监察和限期治理项目现场监察。
简述“三同时”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贯彻“预防为主”方针时的不同表现和作用。简述排污收费制度的基本政策。
简述污染集中控制制度的基本做法。
现代管理环境 篇3
关键词:环境噪声;监测管理;环境信息化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环境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对环境所发生的种种变化及其影响如何度量和评价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环境信息是一个涉及许多领域的综合信息,其内容极为丰富,来源也十分广泛,且各种环境信息之间具有十分强烈的相关性和综合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们处理信息的重要工具。环境信息化可理解为信息技术在环境保护的应用过程,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将包括自然地理、经济社会、环境监测、环境统计、污染源申报登记、污染源分布及源强、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等各方面的环境信息数字化,使环境管理适应于信息经济时代。
1.我国环境噪声污染现状
环境噪声污染主要来源是交通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和生活噪声。在我国城市环境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干扰人们正常生活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据统计,在影响城市环境的各种噪声来源中,社会生活噪声占47%,工业噪声占8%-10%,建筑施工噪声占5%左右,交通噪声占30%。我国重点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在56~58dB(A),处于中等污染水平,约有2/3的城市人口生活在高噪声的环境中。我国重点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总体水平近十年来居高不下,已有3/4以上的城市交通干线两侧噪声平均值超过70dB(A);低于70Bd(A)的城市比例不到20%。全国每年因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导致的经济损失约合人民216亿元,仅北京市每年因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导致的经济损失就达15-20亿元。我国各类功能区噪声超标比较普遍。据全国统计,全国反映噪声污染的来信、来访占环境污染投诉的比例逐年增加,而且一直高居各类环境污染投诉的第一位。
2.我国环境噪声监测技术的问题
我国的环境噪声监测初步形成了监测体系,已具备了环境噪声常规监测的能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环境噪声监测技术和仪器的不成熟,严重不能够适应日益强化的环境噪声管理的需要。存在以下问题:
2.1监测频次低数据代表性差
我国环境噪声监测频次:道路交通噪声每年监测一次,区域环境噪声46个国家城考城市每年监测一次,其他城市每五年监测一次,功能区噪声每季度监测一次。而噪声的污染水平与人们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春季北方风沙大、南方游人多;夏季人们户外活动频繁,昆虫鸣叫;秋季能流、物流量大;冬季北方采暖噪声源增加。四季的噪声污染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仅靠一年一次的测量尚不足以真实反映一个城市本年度的平均噪声水平。但由于仪器设备和人员数量、素质的限制,目前尚难以大幅度地提高监测频次。各城市由于监测时段不统一,噪声城市间环境噪声监测数据可比性差。
2.2监测点位多监测设备落后
噪声信号不同于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等化学物质,其空间分布是不连续的。由于受地形地貌、建筑物等的遮挡,噪声信号发生诸如反射、折射、衍射、吸收等波动现象,而使声能量的分布发生变化,导致空间分布的不连续性。只有采用多点抽样法测量,才能较为真实地反映一个区域的噪声平均污染水平。然而,由于目前使用的监测仪器都是便携式,需要监测人员到现场。如此多的点位,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此繁琐而简单的工作耗费了监测技术人员大量的精力,因而大多数噪声监测只停留在简单的数据获取阶段,而无暇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和评价,导致我国环境噪声监测水平的滞后。
3.环境信息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3.1环境信息系统的应用
随着我国环境信息化快速发展,环境信息系统在我国环境保护管理和决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环境统计工作已进行了近20年,环境统计软件运行多年,己有多个版本。环境监测有数据传输软件,该软件统一了环境质量监测的数据格式,经过了近10年的应用,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但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加工处理还不够。排污申报是开展比较好的工作之一,每次排污申报工作都得到大量数据。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和排污收费管理是各级环保局急需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的工作。环境管理所涉及的大量环境信息,除具有时间性和动态性特点外,还具有空间分布的特点。因此,将地理空间数据与环境监测数据有机结合在一起极为重要。GSI最大特点在于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信息与反映地理位置的图形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可根据用户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到目前为止,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己陆续开展了各种形式和规模的GSI研究与应用,显示了其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应用的巨大优势和潜力。
3.2现代化环境监测技术
我国环境常规和应急监测以人工为主。随着“全国环境信息卫星通讯网络建设”和“环境自动监测网建设”项目的启动,环境监测实现自动化,极大充实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为数据分析、挖掘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科技的发展,决策所需的数据量也不断增长。随着积累的数据越来越多,数据处理的任务就更加繁重。面对堆积如山的数据:要在这样多的数据中寻找隐藏在其中的有用信息无异于大海捞针。数据挖掘技术是为了顺应这种要求而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的。数据挖掘是在深层次上进行数据分析,从数据库中发现前所未知的、隐含的知识。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建立了各种数据库,伴随着数据仓库的建设,21世纪应用数据挖掘技术从这些数据库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将对我国的环境决策提供重要技术支持。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将得到全面发展,将对整个环境保护部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准确地获取自然灾害和环境信息,及时、全面地掌握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发生、发展与演变过程,并作出科学分析和评价起到重要的作用。也将为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结合应用,形成国家完整的连续、动态、快速的环境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体系打下必要的基础。
4.环境噪声监测管理的环境信息化建议
环境信息系统目前正在全国多个城市进行试点工作,分别对交通及各种噪声源等进行噪声在线自动监测。其目的在于对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如温度、湿度、气压等变化)的变化对仪器传感器的影响进行测试,对不同噪声类型的在线监测进行研究,为编写在线自动监测的技术规范和管理办法,及监测方法和标准提供依据。工作正在进行当中。目前正在进行超标录音、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和网络安全性测试等功能的完善。由于噪声是物理污染,有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同,只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布设监测点位,才可以反映真实的情况。点位的增多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前端仪表,降低单个仪器的成本来降低资金投入。尽快编写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这样才能够使在线自动监测系统更好的在全国范围内投入使用。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是目前的发展趋势,可以使信息在空间上得以直观展现,更加直接。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应放在GIS的二次开发工作上,这样我们就可以建立模型库,对未来噪声情况进行预测,并可以对噪声进行模拟。噪声的预测在噪声改善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和城市规划中起了不小的作用。城市环境噪声预测方法,主要可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根据不确定性数学的原理,以实测数据在时间序列上的规律为基础,引用统计分析方法提出的预测方法。通过对噪声随时间变化规律性的研究以及对测点所得的噪声值序列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对噪声在时间上进行短期的预测。另一类是根据噪声产生与传播的物理原理所提出的理论计算预测方法,即噪声在空间上的预测。这类方法受噪声源和传播介质的限制大,需要足够多的监测点位和对所测区域的空间范围内全部噪声源、建筑物和边界进行全面了解,而且参数众多,有较为复杂的表达式,因此前期工作比较繁重。但这类以预测为主、实测验证的方法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和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具有预测、分析、评价、空间查询等功能,是许多国家目前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我国以往研究多以介绍和分析国外预测评价模型为主,对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环境状况、环境标准的预测模型的研究报道比较少。噪声预测工作是我们今后研究的重点。有了噪声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明显减轻,并且数据由抽样式变为全样式,数据量大大增多。目前所获得的数据只能够做简单的处理,有了大量的数据和充裕的时间,我们可以进一步的对数据进行挖掘。
参考文献:
[1]柯瑞荣.试论城市环境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及内涵[J].学会月刊,2013
现代管理环境 篇4
关键词:ISO14000,钢铁行业,环境管理
1 ISO14000产生的背景和形成的基础
人类进入二十世纪以来, 伴随着全球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出现了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 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导致许多地方环境恶化, 生态系统无法恢复。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 西方发达国家相继成立了环境保护的政府机构, 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直接支持环境保护的管理工作, 针对污染源进行治理。相继出台了《人类环境宣言》、《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21世纪议程》等, 无一不体现着人类改善环境、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愿望。1993年6月, 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成立了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 着手制订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 此项标准既能统一国际标准又能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差异, 不对贸易产生壁垒, 是所有有志于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国家、企业都可遵循、应遵循的国际标准。[1]
我国加入WTO后企业是否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则成为企业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环保意识越来越强, 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周边居民对企业的污染问题越来越关注, 在民众的密切关注之下政府对钢铁行业的管束越来越细。在企业内实行体系的系统管理也是势在必行。
2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主要内容
ISO14000系类环境管理标准集是近年来世界环境管理领域的最新经验与实践的总结, 包括环境管理体系 (EMS) 、环境审计 (EA) 、环境标志 (EL) 、生命周期评估 (LGA) 等国际环境管理领域内的许多焦点问题。其目的是指导各类组织 (企业、公司) 取得正确的环境行为。但不包括制定污染物试验方法标准、污染物及污水极限值标准及产品标准等。该标准不仅适用于制造业和加工业, 而且适用于建筑、运输、废弃物管理、维修及咨询等服务业。
ISO14000系列标准是为促进全球环境质量的改善而制定的。它是通过一套环境管理的框架文件来加强组织 (公司、企业) 的环境意识、管理能力和保障措施, 从而达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它目前是组织 (公司、企业) 自愿采用的标准, 是组织 (公司、企业) 的自觉行为。在我国是采取第三方独立认证来验证组织 (公司、企业) 对环境因素的管理是否达到改善环境绩效的目的, 满足相关方要求的同时, 满足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2]
3 钢铁行业内ISO14001推进现状
从全国平均单位面积人口来讲, 钢铁工业的环境负荷不能算大, 但已占中国产业污染排放中的较大份额。由于钢铁企业的厂址大都位于城市和其近郊, 所以区域环境负荷又相对较大。[3]
中国钢铁工业的在技术进步促进工艺结构调整节能降耗的同时,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在管理层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依靠管理促进技术进步, 大幅度降低能耗, 改善环境, 生产技术指标和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到目前为止, 全球已有不计其数的企业通过了认证, 面对这股汹涌的浪潮, 钢铁企业也作出了快速而积极的反应, 如宝钢、武钢等大型钢铁企业在第一时间开始筹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钢铁企业业已全部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宝钢股份在中国钢铁行业第一家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012年, 宝钢股份提出了一套优先管理、分级管控、源头治理、系统应对的环境风险管控理念, 结合环境信息化及环境安全应急体系等的建设及完善, 力求从风险识别量化评价、分级管控落实措施、系统应对、有效监督、持续改进、报告制度等环节形成环保管理的PDCA循环。[4]
3010年, 宝钢股份宝钢旗下子公司南通宝钢于2006年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通过强化环保管理区域责任制, 建立总部厂区域责任制;开展现场综合环境专项整治;构筑公司环境风险防范体系。经过多年的运行改善, 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各单位的管理职责更加清晰明确, 管理构架更加健全, 管理效果逐渐显现。在历年环保行为评级由黑色逐步转变为2012年的绿色, 厂内外环境明显好转, 社会效益显著。
4 ISO14001对钢铁企业的影响
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是目前国际认可的唯一可供企业进行认证的环境管理体系, 防治环境污染和节约资源是该体系的重要思想精髓。企业可以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一方面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一方面增强环保意识, 防治环境污染, 积极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十几年来ISO14000标准的推行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管理实践证明, 环境管理体系对于推动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有较大作用。
(1) 取得绿色通行证, 走向国际贸易
取得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资质是现代化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必备条件。ISO14000环境体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世界各地的工业国家受到社会的环保压力, 不得不探求创新的改善方法, 希望能在环保表现方面不断改进, 以保持本身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5]
从另一角度来看, 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他们在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产品的时候也普遍关注该产品生产全过程是不是环保的。显而易见, 这种由市场推动的环保压力肯定不断增加。所以企业要增大市场份额, 争取消费者, 也要取得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2) 领导重视, 全员环保意识提升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最高管理者要参与制定公司的环境方针、目标、指标、方案, 为体系的推进提供所需的资源。要想体系运行顺畅有效必然要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 除了领导作用全员参与也是体系推进的一项基本原则。领导重视, 宣传到位, 员工必然也会引起重视, 通过体系的推进, 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从“要我环保”转变为“我要环保”, 现场员工从被动推进体系到积极主动推进体系的管理, 进而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3) 法律法规解读, 利用政策得奖励
ISO14000系列标准要求企业将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承诺纳入公司的环境方针, 作为企业的指导思想, 这就将环境守法行为变被动执行为主动遵守。通过每年对环境法律法规清单的更新和合规性评价, 对法律法规进行深入的解读。环境法律、法规日趋严格, 企业实施ISO14001标准则能够及时获取这方面的信息, 并及时修订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有效防止各种违法行为的发生, 以避免可能受到的行政处罚。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环保的重视, 法律法规中对环境保护的奖励力度也不断加大, 在现场环境改善的同时依据规章制度争取政府奖励, 减少企业的环境成本。同时通过深化环境管理, 增加了和地方环境保护部门的沟通, 争取他们的支持, 协调政府职能与企业自主管理的关系。南通宝钢通过围绕节能减排政策做文章, 学习政府节能减排奖励政策, 吃透政策, 与政府多沟通, 争取政府奖励200多万元。
(4) 环境因素识别, 管控有针对性
企业在实施ISO14001标准时, 充分识别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环境因素, 通过制定各种管理文件和操作规程对污染源进行管理, 特别是把清洁生产的思想融合到管理体系中, 进行源头控制, 把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 较好地预防污染和控制污染。
ISO14000系列标准强调从加强环境管理入手, 充分考虑其活动、产品或服务的各个环节所包含的环境因素, 找出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因素, 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 倾向性管理, 控制并降低其环境负面影响。
(5) 目标指标控制, 持续节能降耗
公司主要分水、气、声、渣几个专业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制定合理的管理目标, 在持续改进的宗旨下不断降低企业成本。通过目标方案的制定, 利用工艺改进、废物综合利用、加强节能管理、优化设计、提高材料利用率等途径在生产和经营活动过程中节能降耗, 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将超过实施ISO14000的成本。
目标管理为促使企业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与能源, 保证在最低消耗下完成其生产和活动过程, 为企业降低成本、减少废弃物产生与污染物排放提供了一套系统的管理工具。
(6) 推进体系管理, 管理水平上台阶
实施体系认证有助于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ISO14001标准是一套科学的系统的管理标准, 企业通过实施该标准, 将对自身现有的环境状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针对筛选出的重要环境因素, 建立各类各级文件加以控制, 从而在策划、实施、监控和评审这一动态的循环上升的过程 (PDCA) 中, 不断提高公司的环境管理水平。同时ISO14001标准的运行模式还可以借鉴到企业的其他管理活动, 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ISO140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简介.http://www.6sq.net/arti-cle-47651-1.html
[2]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综述.http://www.51ldzx.co
[3]中国钢铁工业环境保护与节能现状及发展.http://info.glinfo.com/03/0124/00/38874421CFEE0109.html
[4]孙健梅何利萍.应用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关注钢铁行业的环境问题.冶金标准化与质量, 2009年05期.
[5]钢铁企业环境保护制度探讨分析.中国行业研究网http://www.chinairn.com
企业环境管理中环境成本的核算 篇5
企业环境管理中环境成本的核算
一、环境成本的`涵义及其确认 广义的环境成本是从社会的角度,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环境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总和,包括自然资源耗减、生产资源降级,以及为维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资源环境而发生的支出.
作 者:方迎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发展有限公司 刊 名:环渤海经济t望 英文刊名:ECONOMIC OUTLOOK THE BOHAI SEA 年,卷(期):2002 “”(7) 分类号:F2 关键词:浅析环境管理会计 篇6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矛盾日益尖锐,环境因素已成为影响企业战略和经营活动的主要因素,环境管理会计作为一种新的环境管理工具极大程度地满足了企业兼顾环境保护和经济利益的需求。本文将对环境管理会计的概念及其信息类型进行分析。以使环境管理会计更好地应用于企业的环境管理中。
关键词 环境管理会计 理论基础 信息类型
一、引言
环境管理会计在过去的几十年来备受关注,面对日益严峻的生存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为了促进该行动的进行,许多国家的会计界研究人员对绿色会计的理论框架进行了详细的思考和分析研究。环境管理会计是在环境会计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为了满足利益相关者关注企业环境业绩的需要,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符合环境法规的要求,企业需要进行环境管理。
二、环境管理会计(EMA)的定义
根据联合国环境管理会计专家工作小组的定义,环境管理会计是“为满足组织内部进行传统决策和环境决策的需要,而对实物流信息(如材料、水和能源等)、环境成本信息和其他货币信息进行的确认、收集、估计,编制内部报告和利用它进行决策”。这个定义强调了环境管理会计范围内须考虑的实物流信息及货币流信息,以及环境管理会计通常使用的信息分析技术。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关于环境管理会计的定义,环境管理会计是通过开发和应用适当的与环境相关的会计系统和实务来对环境和经济业绩进行管理。虽然它可能包括环境报告和环境审计,但是典型的环境管理会计包括寿命周期成本(LCC)、完全成本会计(FCA)、收益评价以及环境管理战略规划。
Tellus学会关于环境管理会计的定义是,环境管理会计是企业核算物资耗用和环境成本的方法。物资会计是一种通过某种方法跟踪物资流动以体现投入与产出,目的是评价资源有效性以及环境改进机会。环境成本会计是关于怎样将环境成本进行确认并分配到物资流中或公司经营的其他有形方面。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司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对环境管理会计的定义是,EMA仅仅是管理会计的一个更好和更全面的方法,并且聚焦于与废料和其他环境问题有关的成本。其要点包括:1.EMA重点研究公司的内部成本,不包括对社会的成本以及对公司来讲不可计量的成本。2.EMA强调与环境有关成本的会计问题,包括废物管理成本以及废料损失价值。3.EMA不仅包括成本信息,还包括材料和能源的数量、流动以及处置信息。4.EMA信息对很多类型的管理活动和决策是有价值的,但是对于环境管理尤其有用。5.EMA主要用于内部管理和决策需要,但是EMA信息日益被用于外部报告目的以及年度环境报告。
根据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本文认为,环境管理会计是企业或其他组织为了同时提高环境业绩和财务业绩,将环境因素纳入成本管理、投资决策、业绩评价等内部管理活动,而对环境成本与业绩、材料与能源等方面的实物信息和货币信息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会计系统。
三、环境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
1.可持续发展理论
它强调人类应当通过发展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追求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而不是破坏和污染生态环境来追求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从为人类长远利益的角度赋予了环境管理会计迫切发展的理论基础经济。
2.经济的外部性理论
外部不经济内部化的主要办法,就是对企业的排污进行收费甚至罚款,这已经被许多国家的政府所采纳并得到实施。外部性理论要求国家制定相应法规规范企业行为,使其承担社会成本,督促其实行环境管理会计。
3.环境资源价值理论
作为国民财富的一部分,环境资源必然有其价值。此理论要求企业重视周围环境的改善, 将环境资源作为企业的一项资本对待,从而迫切要求环境管理会计对其价值进行核算。
四、环境管理会计的信息类型
1.环境管理会计中的实物信息
环境管理会计尤其强调原材料及其相关成本,这主要是因为:能源、水和材料的使用以及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直接关系到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原材料的购买成本是许多企业的主要成本。很多企业购买原材料、水和能源来支持企业运作,在制造企业中,一些材料直接转移到最终产品中,还有一些原本打算进入最终产品的材料却变成了废弃物。制造过程中同样使用到那些本没有打算进入最终产品,但是是产品生产所必须的能源,水和材料,非制造企业同样也会使用到这些材料来支持企业的运行。环境管理会计中的实物信息主要是指能源、水和材料的流转量,在实物环境管理会计下,企业应该试图追踪所有的材料投入与产出,并确保没有明显地漏记能源、水和材料的数量。能源、水、材料和废弃物的投入与产出分析被称为材料流转平衡,有时也被称为“投入产出平衡”、“物料平衡”、“生态平衡”。所有的材料投入必须变成最终的产出。材料投入包括能源、水或者其他材料。产出包括产品、废弃物或者离开企业的其他材料。通常把废弃物也称为非产品产出,它是指投入了能源和材料单并没有生产出最终产品的部分。此处所提到的投入产出项目不包括设备、房屋、陆地等。如表1所示:
2.环境管理会计中的货币信息
《环境管理会计的国际指南》认为,在环境管理会计中,最重要的货币信息就是环境相关成本信息。尽管不同国家、会计组织乃至企业对环境相关成本的分类各不相同,但好的环境成本分类应以环境业绩、环保经济效益为导向,尽可能与国际惯例保持一致,以此协调各国之间的差异。环境管理会计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对“环境成本”缺乏一个标准的定义。基于不同的利益,它包括各种成本,比如处置成本、投资成本、外部成本等,对于环境活动带来的收益也同样如此,此外,很多成本没有被系统地分配到相应的程序和产品上面,而是合并到了间接成本中。本文参考《环境管理会计国际指南》将环境成本划分为六大类,如表2所示;
包括与不确定性环境问题相关的成本。比如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生产力降低成本,潜在环境负债成本等。
五、环境管理会计的计量方法
一般说来,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均可运用于环境管理会计之中,所不同的是在运用这些方法的同时,需将环境因素考虑在内,或将环境因素重点对待。另一方面,环境管理会计还受到其他学科的影响,故而将其他学科的方法和工具加以转化,利用到环境管理会计之中, 也形成了一些新的管理会计方法。由于环境信息存在货币和实物两种形式,相应的环境管理会计方法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环境成本管理的,包括作业成本法、总成本评价法、产品生命周期分析、全部成本计算等;一类是基于资源管理的,有资源效率会计和投入-产出分析等;另外还有近几年才流行的流量成本会计。
笔者认为,环境管理会计在我国的起步相对较晚,且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当务之急应当在继续丰富理论研究的同时,把环境管理会计引入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最终实现企业环境业绩和经济业绩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钟朝宏,于胜道.环境管理会计概念解析.现代会计.2006(1).
[2] 郭曉梅.环境管理会计研究——将环境因素纳入管理决策中.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3] IFAC. International Guidance Document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ccounting. August 2005.
现代管理环境 篇7
关键词:企业环境管理,驱动因素,环境管理绩效
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人口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特别是环境问题, 是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1]。随着日益恶化的全球环境问题, 围绕环境问题的全球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环境管理正在成为一个热门的学术研究在西方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运作的一个重要分支。我国的环境管理, 除了继续实施强制措施, 应当更多地利用倡导和鼓励的方式以更灵活的方式, 鼓励企业自我推行、实施比环保法规要求更高的环境管理体系[2]。
2 企业环境管理行为的驱动因素研究
2.1 规则因素
更严格的规则约束力是企业主动推进环境管理的原因, 企业主动改善环境管理以提高环保绩效。目前国家现有环保法律法规对企业排污行为的政策约束越来越严格, 企业违法成本越来越大, 而西方国家对企业环境行为的约束更加全面, 处罚力度更大。随着“十二五”生态文明建设被列入国家战略层面, 以及人民群众对更好环境质量的诉求, 环保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将更加完善与细化, 对企业环境行为的监管、约束将进一步严苛, 倒逼企业完成产业升级与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2.2 市场因素
除了来自客户, 投资者和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压力, 市场的作用也使企业积极主动把环境管理融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一些文章研究消费者的喜好, 研究企业通过改善生产经营行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赢得消费者的支持, 研究表明, 高收入消费者愿意支付溢价高的绿色商品, 所以企业可以通过产品差异化赢得市场份额。AROA和Gnagopdahyay的垄断经营理论认为, 高收入消费者愿意购买环保产品, 这使得这些公司愿意积极减少污染产生, 将企业收益积极投入到减少污染的活动中去。文献研究表明, 绿色消费市场的自愿性, 使企业主动减少污染产品生产, 并产生激励, 但不能保证消除整个社会的污染[3]。
2.3 效率驱动因素
除了规则和市场因素, 这些影响企业主动改善环境的外部因素, 成本节约与环境管理相关政策的实施, 鼓励企业提高环境管理的质量, 更是一种真正的内部驱动力。上述所有的研究都通过推进环境管理, 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企业自主推动绿色生产经营所获得的生产效率要高于在规则和市场的框架内强制推行控制污染的成本。
3 企业环境管理的模型与假设提出
3.1 企业环境管理的经济性分析
企业通过环境管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而环境管理是一个企业行为, 它会产生效益也会产生新的成本, 包括参与确立更多的支出、投资、人才培训及信息收集费用投入等成本, 因此, 环境管理在企业的推进过程确实是一个各方利益博弈的过程, 环境管理具有两面性, 企业管理者在作出环境管理的决策时, 要对其成本及效益进行分析和计算, 主要包括污染防治投入成本与环境风险发生后的处置成本、原生产品与绿色产品收益比较、其他管理成本增幅率等几个方面。从企业管理实践角度对环境管理及其产生的效益进行经济分析, 设计管理的模型。
3.2 企业环境管理的理论模型
本文在总结相关文献研究基础上, 将企业共同管理环境与经济分析相结合, 建立理论模型描述了各种驱动因素, 如社会因素, 市场因素, 结合企业的特点, 结构影响所产生的企业环境管理, 反映他们的内在动力如何互动, 共同推动企业环境管理的外部驱动力的组织和其他因素。该模型是以下假设及参数的基础。
4 环境管理的驱动因素对环境绩效的影响
在经济行为的多元回归分析中, 很容易产生联立性问题, 通过产生联立性原因分析, 去除这些相关项的误差, 建立联立性检验模型。比较基于POSSION模型的预测值测定的驱动因素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结果, 通过分析来说明环境管理的驱动因素对环境绩效的影响。
5 结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和建议:解决环境问题需要环境管理实践, 要从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分析外部风险, 在企业管理运行中分析内部成本。通过综合的环境管理战略和目标让企业主动地参与, 让环境管理为企业创造效益, 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周群艳, 周德群.现代企业环境管理行为探析.上海:上海环境科学.1999, 18 (11) :515-516.
[2]杨东宁, 贾峰.企业自愿采用标准化环境管理体系的驱动力:理论框架及实证研究.管理世界, 2005, (2) :85-95, 107.
以环境绩效评估提升环境管理效果 篇8
环境绩效评估的作用
通过环境绩效评估的开展, 能够比较有效地为国家或地方政府环境政策的制定提供建议, 避免环境政策的失误。就中国本身而言, 目前环境和经济社会政策的一体化尚嫌欠缺, 如何将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政策融入到经济发展政策和社会发展政策中, 是中国在发展中必须面临的问题, 而这方面, 正是环境绩效评估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因此, 开展中国环境绩效评估将能够从多个方面使中国的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受益。
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内容, 但是一直以来有一个思想上的误区, 认为单纯的经济增长就等于发展, 只要经济发展了, 就有足够的物质手段来解决现在与未来的各种政治、社会和环境问题。需要先建立一套新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而环境绩效评估则是建立新型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的重要内容。将环境绩效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之中, 建立科学的环境绩效评估体系, 将环境质量变化和环保工作作为党政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之一, 使环保绩效与干部任用挂钩, 这样, 就能够自上而下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将环保工作变为党政领导干部的主观行动, 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环境保护工作的被动局面。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 “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将生态文明这个概念和理念纳入到政策纲领中, 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工业文明中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的反思, 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生态文明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价值基础, 为构造中国环境友好型社会指明了方向。
环境绩效评估建设方法
环境绩效评估是已经在国际上获得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成效的评估方法, 如OECD对其成员国和部分非成员国开展的环境绩效评估、亚洲开发银行在湄公河次区域开展的环境绩效评估以及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开展的环境绩效评估。尽管所开展的各种评估活动在评估方法的遴选、指标体系的构建、数据基础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 但同样都证明了环境绩效评估是一种污染控制和自然资源管理的有效工具, 在很大程度上可为各国和各地区提高环境政策制定水平和环境政策改进的方向和途径提供有力的依据, 为合理确定环境管理的政策性目标以及为环境决策提供更坚实的分析基础。为此, 尽快开展中国环境绩效评估的系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今后将在系统学习借鉴各国际组织研究实践的基础上, 结合当前节能减排、地区环境安全评估、地区绿色距离和绿色贡献评估、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OECD (自1991年起针对其成员国和部分非成员国开展的环境绩效评估) 中国环境绩效评估研究等先期研究基础工作,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中国环境绩效评估制度, 这对于中国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加快发展模式的变革、实现环保历史性转变、建设生态文明、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绩效评估的过程就是利用适当的指标, 将环境管理的绩效转化为简单易懂的信息的过程。实施环境绩效评估主要包括两个阶段:一是识别环境问题、构建指标体系阶段;二是环境制度缺陷分析阶段, 即根据所构建指标体系, 通过数据收集进行环境现状与既定环境目标的差距分析。我国目前进行的零星的环境绩效评价工作, 大多停留在对若干单项指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考核的阶段, 缺乏综合反映环境绩效水平的指标体系。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把环境绩效从抽象的概念变成直观可操作、可量化、可对比的具体内容的重要桥梁和媒介。通过指标体系的信息说明, 能够帮助决策者了解环境管理效果的相关信息, 判断一定时期内为改善环境、保护生态的努力是否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进而确定今后环境管理的优先顺序, 制定相应的环境政策。因此, 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 制定和实施一套具有科学性、激励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并且符合目前我国管理水平现状的简单易行的环境绩效评价指标, 将能够实现环境绩效的指标化管理, 为环境绩效评估提供定量评价的尺度, 从而科学地评估环境管理的效果, 这对推进我国环境绩效评价的普及和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分析和评价一个国家环境绩效如何, 除了进行定性的描述和分析之外, 更重要的是需要对其进行定量描述和定量分析。当前我国环境政策的低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完善的信息而产生的。信息的缺失无法定位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无法对环境压力进行量化、无法衡量政策方面取得的进步, 决策中不确定性很高, 对于环境优先领域的确定和有限资源的利用, 没有严格的标准作为基础, 已有政策不能充分反映环境的价值。因此, 各级决策者必须以数据为动力、事实为基础来制定政策, 才能使政策更加科学。在科学性、高质量的数据和指标的基础上建立环境绩效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 并据此对环境绩效进行定量综合评价, 对于全面了解和把握一定区域环境状况, 制定高效的环境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能对环保工作优先领域以及环保政策的选择, 环保投资的方向性等提供基于事实数据分析的参考, 从而为各国提高其环境政策设计的水平和确定环保工作的重点方向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制度是管根本的、管长远的, 是资源、环境、发展保持协调前进的根本保障。目前我国开展的环境绩效评估工作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制度保障, 缺乏较具体的、可操作的政策性指导, 各地开展的绩效评估工作完全处于一种初步探索、放任自流的状态, 难以实现绩效评估工作在环境管理部门全面系统地推进;而且由于绩效评估的实施方法互不统一, 难以相互比较和进行经验交流。另一方面, 环境管理部门仍把绩效评估看成是一个短期行为, 没有建立长效机制, 这就导致了运动式的行政管理, 难以取得环境绩效的持续改进, 这极大减弱了环境绩效评估机制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多晶硅生产环境影响与环境管理 篇9
早期的多晶硅生产发展迅速且盲目低水平投资, 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多晶硅产业因此被冠以“高污染、高能耗”的称号。在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以及美国、欧盟双反等多重因素影响下, 多晶硅生产企业经历了停产、破产、重组, 企业家们渐渐意识到“拥硅为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转为“成本为王”。于是, 各生产企业加大了研发创新力度, 在原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的基础上开发了氢化技术, 实现多晶硅生产中副产物四氯化硅、氯化氢的回收再利用, 此种技术即为目前多晶硅生产主流技术—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实现副产物的回收再利用后, 多晶硅生产还是“高污染”行业吗?下面将重点分析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对环境影响的可能性及其环境管理。
1 多晶硅生产环境影响
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是一典型的化工生产过程, 其生产所用原辅材料大多数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性质, 生产过程存在多处高温、高压反应, 核心生产装置存在多处发生安全和环境事故的隐患, 具有对环境产生影响及损害的可能。
1.1 物质危险性
多晶硅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原料有氢气、三氯氢硅, 中间产品四氯化硅、二氯二氢硅、氯气、氯化氢, 硅芯腐蚀剂氢氟酸、硝酸, “三废”处理氢氧化钠、硫酸等, 这些物质主要分布在多晶硅生产各工序及罐区。
氢气属易燃、易爆气体, 无毒;三氯氢硅蒸汽和液体都能对眼角膜、嘴、鼻表皮及呼吸道产生刺激, 引起喘息甚至肺水肿, 在高浓度时会产生痉挛至死亡, 具有强腐蚀性, 流到皮肤上会引起不可痊愈的溃疡, 遇明火发生燃烧、爆炸;四氯化硅不燃, 在有水的环境下具有强腐蚀性;氯气属剧毒化学品, 能引起人体中毒;无水HCl气体无腐蚀性, 但遇水时生成盐酸或在潮湿空气中生成盐酸雾有腐蚀性, 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氢氟酸具有极强的腐蚀性, 能强烈地腐蚀金属、玻璃和含硅的物体, 吸入其蒸气或皮肤接触会造成灼伤;氢氧化钠、硝酸、硫酸不具有毒性, 是强腐蚀性化学品;
1.2 工艺系统及生产过程危险性
通过对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生产核心设备、装置的分析[1], 可能对环境产生以下影响:
电解水制氢工序。本工序危险物质是氢气, 通过电解纯水制氢。电解过程中可能意外产生火花, 发生燃爆;氢气输送管道、冷却和分离装置由于构件、操作或检修等问题, 引起氢气泄露, 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周围环境空气有一定燃爆可能。
三氯氢硅合成工序。本工序涉及氯化氢气体、三氯氢硅合成气等危险物质。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氯化氢气体输送管道、三氯氢硅合成炉及其与之连接的管路、控制阀、三氯氢硅储罐等。氯化氢气体输送管道由于自身原因或检修失误、误操作等引起阀门、管道发生爆裂, 导致氯化氢气体外溢;三氯氢硅合成炉及其与之连接的三氯氢硅输出管路、控制阀等发生泄漏事故, 外溢一定量的三氯氢硅, 三氯氢硅遇水快速与水反应, 伴随反应生成的氢气也会发生泄漏、燃爆的可能;三氯氢硅储罐在管理、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罐体泄漏, 以上泄漏事故会对环境空气和地表水体产生影响。
氯硅烷分离提纯工序。本工序涉及三氯氢硅、四氯化硅、二氯二氢硅等危险物质, 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在精馏塔及其与之连接的管线、阀门等。精馏塔及其与之连接的管线、阀门发生渗漏、开裂、断裂、爆裂等事故, 引起三氯氢硅精馏液、四氯化硅溢出, 对环境空气产生一定影响, 同时也会产生救援所采用的吸附剂和灭火剂, 处理不当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三氯氢硅氢还原工序。本工序涉及氢气、三氯氢硅、还原气等危险物质。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在还原炉及其与之连接的各种管线。氢气、还原炉的泄露均可能发生燃爆事故, 对装置和环境产生影响。
四氯化硅氢化工序。本工序涉及氢气、四氯化硅、氢化气等危险物质。四氯化硅气体泄露、氢化炉泄漏, 引起三氯氢硅、氯化氢及未反应的四氯化硅和氢气进入环境空气, 产生影响。
尾气干法分离工序。本工序涉及氢气、三氯氢硅、四氯化硅、还原气或合成气或氢化气等危险物质。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是洗涤塔或进气管线、控制阀门等设备发生泄漏, 引起三氯氢硅、氢气和氯化氢气体泄露, 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硅芯制备工序。本工序使用氢氟酸、硝酸等进行酸蚀处理, 生产中有少量氟化氢和氮氧化物气体产生, 对环境产生突发危害;
产品整理工序。本工序主要对产品多晶硅棒进行切割、破碎, 然后用氢氟酸、硝酸进行酸蚀, 酸蚀过程中会产生氟化氢气体和氮氧化合物等有毒有害气体, 利用集气罩将有害气体收集起来集中处理, 可能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1.3 罐区危险性
罐区主要包括三氯氢硅、四氯化硅、氯化氢缓冲罐、氢气储罐等, 罐区可能由于损坏、腐蚀等原因引起危险性物质泄漏, 影响环境空气, 对人员健康产生影响。
1.4 电气设备危险性[2]
电气设备危险主要指由于设备自身故障引起的触电、漏电、短路等事故。其危险性主要涉及供配电、电气设备和电气防护装置等, 具有突然性大、危险性大等特点。
2 多晶硅生产环境管理
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生产实现了闭环生产, H2、Si HCl3、Si Cl4和HC1得到循环利用, 生产核心设备及装置存在环境影响的可能, 实际生产中怎样做好环境管理, 将环境影响的可能性变为零生产事故呢, 这是生产企业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2.1 多晶硅生产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实地调研及所搜集的有关资料[3~4]来看, 多晶硅生产环境管理存在以下问题:我国早期的多晶硅生产技术主要靠引进与自主研发结合, 关键核心技术未能完全掌握, 工艺未能完全实现闭环生产, 大量的副产物四氯化硅、氯化氢未能完全实现回收再利用, 导致副产物四氯化硅、氯化氢出现倾到现象, 对环境造成影响。随着多晶硅行业日渐成熟, 工艺完全实现闭环生产, 技术不断更新完善, 副产物四氯化硅、氯化氢得到有效回收利用, 多晶硅生产环境影响集中体现在突发事件引起的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及无组织排放, 环境管理存在轻视对设备的及时更换及对操作人员的再培训、监测报警系统和信息指挥系统建设滞后、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等[5]。
2.2 多晶硅生产环境管理
在现有多晶硅生产工艺、技术成熟的情况下, 针对目前我国多晶硅生产企业环境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 强化环境管理的重点环节。
2.2.1 加强对操作人员的管理与再培训, 增强责任感
通过对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生产事故的统计与梳理, 发现多晶硅生产企业出现的事故大多是人为因素造成。为减少事故发生频率, 将环境影响降低至最低, 对新入职员工实行“三级安全教育”, 特殊工种人员全面接受安全教育培训, 相关人员经专业部门培训合格, 取得操作证后持证上岗;对老员工因工作需要调离本岗位或工艺技术更新等进行再培训。此外, 管理者能否正确对待环境管理, 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 能否严格按照安全规章作业直接影响事故的发生频率。环境管理的成效很大程度决定于管理者的重视程度[6]。
为增强环境管理责任感[7], 各岗位实行安全环境管理责任制, 落实安全环境工作领导抓、抓领导、抓岗位操作人员。经常性开展安全活动, 总结、评估安全生产情况及危险性隐患, 同时实行员工互助制度, 定期有计划地开展安全训练、事故应急演习等。发生事故时, 严肃处理事故责任人, 以此对员工进行教育。
2.2.2 加大力度排查危险隐患, 提高综合预警能力
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生产流程复杂, 工序多, 应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及生产运行时间排查工艺及设备内外环境危险隐患, 落实各工序及设备监控的责任主体, 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 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控[8]。建立公司动静密封点、生产装置密封点、漏点治理等统计台账。在公司内部营造安全生产环境氛围, 对各工序内涉及的危险源、操作规程及管理标准、措施进行编辑后置于员工易看到的地方, 真正将环境管理运用到生产中, 运用到员工的实际工作中。定期对危险源进行安全环境评价, 按照使用时间长短、腐蚀程度和危害性对储罐、工艺系统及设备分别进行评估, 制定出检修控制计划、应急预案, 预防突发事件, 确保生产安全、环保。
3 结语
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生产已完全实现闭环生产, 工艺技术成熟, 生产过程虽然涉及多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 工艺系统及设备存在环境影响危险性, 但其是可控的, 只要把环境管理纳入日常生产管理中, 是能从根本上杜绝影响安全和环境事故的发生, 从而使多晶硅产业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秀琼, 唐正林.《多晶硅生产技术》—项目化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3:5~7.
[2]邸海荣.浅谈多晶硅生产中的安全问题[J].企业文化.2013 (07) :15~16.
[3]赵秋月, 周学双等.多晶硅产业存在的环保问题及对策建议[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 (06) :101~107.
[4]朱玉玲.多晶硅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探析[J].理论界.2010 (11) :84~86.
[5]周德红.化学工业园区安全规划与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 2010.
[6]李民.浅析风险管理[J].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2003 (02) :28~30.
[7]吕继佳.宁波港化工码头区域环境风险评价及管理[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工程学院, 2006.
环境会计与环境管理会计研究进展 篇10
自英国2003年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人们经过一系列的宣传和教育,逐步感受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对人类生存的威胁。环境污染和人类健康的代价换取了经济的飞速发展。现在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环境会计在此背景下得到广泛的关注和长足的发展,而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体系中,没有对环境会计进行清晰的规范和界定,只需发生相关业务时,在“管理费用”中记录“绿化费”和“排污费”。
2 环境会计体系的构建
环境会计应为完整的逻辑体系,包括环境财务会计,环境管理会计,环境财务管理和环境审计。国际财务报准则中对环境会计有相应的解释说明。
从宏观经济视角,稀缺原材料,污染物,废弃物在社会生活生产交易中没有体现出真实的成本和价格。自然界污染后果损失的承担者通常不是污染排放者而是普通大众。环境成本包括与环境污染和保护相关的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环境保护成本包括预防污染、处置废弃物(包括固体、液体、气体)、计划、控制、将废弃物转化成无污染物及损失修复等企业、政府和个人发生的全部成本。(Association of German Engineers,2001)而环境管理会计主要关注的是企业发生的环境成本。由企业经营活动产生发生在外部的成本,并没有通过法律规范转变成为企业应承担的成本,并且这些外部成本也缺乏有效的评估确认,或在投资之初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管理,防止其增加其他利益主体的环境成本。在这一情况下,政府需要行使其职能制定环境污染等税收项目以及排放控制法律法规等,可以使排污企业强制承担排污费的经济运行法则,使其污染方面的外部成本,转化为必须承担的内部成本加以控制,需要环境会计的相关计量确认准则加以规范。
环境会计Environmental Accounting(EA)是很宽泛的概念。2005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定义就是,评估和披露与环境相关的财务信息的核算计量披露会计分支。环境管理会计主要对企业环境管理相关的实物和货币信息计量和使用,对其中涉及到外部环境影响成本,需要使用到前面成本会计Full Cost Accounting(FCA)(Bebbington et al.2001,Canadian 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1997)加以核算。有关存货和自然资源的实物和货币信息核算的会计称之为自然资源会计Natural Resource Accounting(NRA),也可称之为可持续发展会计或绿色会计。
企业环境成本包括对污染场所环境管理控制的技术设备和人力物力的支出。发生的与污染场所相关的成本,排泄污染物的控制技术和废弃物的处置需要计入企业的成本核算中加以控制。环境会计信息的列示会对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产生影响:环境管理会计需要评估污染治理控制相关设备的价值,测算可回收的废旧材料的净收益(出售收入扣除运输成本税金等相关支出),以及使用节能或高效机器设备每年节约的现金净流入;环境财务会计计量记录会计主体的环境相关负债。环境会计还需记录环境保护的相关成本和支出。环境保护的计量包括环境保护方面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经济方面的影响虽然没有同意固定的标准,但减少污染和环境保护的支出需要进行相关的记录。(Association of German Engineers,2001)企业环境保护支出包括企业环境保护,阻止,减少,控制和规范过程中不利有害影响的各项支出,也包括处理、处置、清理的公共卫生设施的支出。企业环境保护支出的金额中有些不是直接的与环境保护活动相关联的。德国工程师协会对环境保护的解释包括防范和处理的活动,但是企业内部计算环境相关的成本,环境保护的支出只是一方面的内容,德国工程师协会解释环境保护包括一些预防和处理活动。企业内部进行核算需包括环境保护相关成本,和环境保护相关支出。处理废弃物和排放物的相关成本更高,包括各种净化处理设施的成本和处置费。废弃物的概念是双重的,废弃物是购买的原材料,是需要付出采购成本的,如果不能转化成为有市场价值的产品,就转变为沉没成本。废弃物,其中有原材料,半成品,配件等低值易耗品及其它相关成本,表明生产过程的低效行为。定期进行每年的全部环境成本预算估算是未来进行核算和决策的基础工作,废弃的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成本中,必须全面的计算浪费的资本和劳动力成本。废弃物通常包括固体废弃物,废水液体废弃物,和废气气体废弃物,因此除了产品以外的产出均为废弃物。企业所采购的各种材料工具都是以产品或废弃物的方式离开企业。因此企业的环境成本可以概括为环境保护支出(用管道排放和集成处理等不同方式),材料流成本(非产出的材料,资本和人员的成本)。基于微观企业视角和宏观管理视角,是希望能够最小化环境成本的,不仅是环境管理成本,还有基于成本收益原则的环境管理活动的绩效,管道排放或集成处理等方式是否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材料流成本核算全部材料成本,包括浪费的和排放的产品与原材料,在计算生产过程中浪费的成本计算需要包括相关的资本和人力成本。材料流成本核算会计(MFCA)的实物会计方面提供核算所需要的能源,水,原材料和废弃物所需要的数量金额信息,用以核算成本。一些制造类企业的项目核算通常列示废弃物的成本通常只占总环境成本的1%-10%,而实际这些项目经审计后发现废弃材料的采购成本占环境成本的40%-70%。当计算环境保护投资时,增加材料和产品生产效率。
3 环境管理会计的概念及发展
环境管理会计列示实物和货币两方面信息。实物信息包括使用的数量,能源、水、材料和废弃物的流动和最终使用情况。环境管理会计重点关注实物信息的披露,因为能源、水、原材料的使用和废弃物、排放物的使用一样直接关系到企业组织的环境成本;材料采购成本也是许多企业组织的主要成本动因。环境成本可以被广泛的解释为分辨、收集、分析和使用两种信息:实物信息(包括使用的数量,能源、水、材料和废弃物的流动和最终使用情况)与货币信息(环境相关成本,收益和节余)供企业内部决策人使用的会计分支。
需要有不同种类的报表披露全部环境相关成本及相关的附注信息,需要详尽的记录研发、物流、仓储、生产、包装等所有相关环节的环境(可能会有污染的相关信息):区分不同种类的原材料,辅助工具,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建立独立的核算帐户。根据实践操作统计数据测算出损耗的数量单位,由此可以测算出生产过程中转变成为废水、废气、废料的百分率和具体的数量;生产一系列产品(包括关联产品、半成品、副产品)的过程中在存货管理体系中核算每种原材料的投入使用情况的统计表;存货(包括原材料、低值易耗品、辅助材料、工具、半成品、产成品等)差异应该在会计年度年末区分不同的类型原材料进行结转,包括原材料投入产出价格和数量的详细记录。在详尽的存货系统的记录下,存货数量逐步累积,每个相关的部门都可以从ERP系统中获取相关的数据。还需要估计水电费使用的浪费比例,可回收物资的销售情况,环境相关设施设备的价值、折旧或摊销费用的相关情况。
环境管理会计核算需要在生产基地找到适合的标杆管理工具。标杆管理需要有易于进行比较的工具,易于进行管理工作。非产品产出的其他成本需进行核算,环境管理会计是标杆管理非常有效的工具,也可以用于核算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计算信息。通常生产管理会计集中关注材料损失减少的数量和各种不同情况下产出的信息,然而与材料损失相关的环境管理会计在不必特别关注产品生产过程。同样,环境管理部门只关注环境控制相关成本,所以环境管理会计将国家宏观环境管理系统和企业环境管理责任紧密地结合成为统一的系统,可是同时披露企业管理,生产和环境方面的信息。
目前环境成本披露工作做得还远远不够,还需改变完善现有环境领域的成本核算结构。环境相关的成本核算管理提供了进行环境保护和投资项目评估有效使用的核算工具。因此,企业的管理活动和国家宏观环境活动应该增加环境保护的时间经济投入,更多关注环境保护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AGE.VDI3800 Determination of costs for industri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Berlin[J]:Association of German Engineers, 2001.
[2]Canadian 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CICA)[J].Full cost accounting from an environmental,perspective.Toronto:Canadian 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1997.
[3]Environment Canada(EC).Introductory guide to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Environment and decision- making:An Appropriate accounting.Ottawa:Environment Canada,1997.
[4]Schaltegger,S,Bennett,M,&Burritt,R.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Dordrecht:Springer,2006.
[5]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IASB).Framework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in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International[S].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2004,19-46.
[6]IAASB.International audit practice statement1010:The consideration of environmental matters in the audit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S].New York:International Auditing and Assurance Standards Board,1998.
[7]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ccountants(IFAC).International guidance document: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ccounting[J]. New York: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ccountants,2005.
现代企业环境分析研究 篇11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正确把握企业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产生的影响对于企业拓展营销市场、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企业的经营策略才能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避免环境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使企业在激烈的环境变化中得以生存与发展。
在今天这样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企业就必须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对自身的营销策略做出相应的调整。一般企业的市场环境具有客观性、差异性、多变性、相关性等特点。
一、影响企业经营的环境因素
1、人口變动对企业产生的影晌
人口这一因素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和归宿,但同时也是影响企业经营情况的社会环境中的一个因素。现代社会人口变动态势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总量的变化,二是年龄结构,三是地理分布,四是家庭的组成,五是人口的性别。
2技术创新对企业的影晌
(1)新科技的发展为新兴产业提供了有利的经营机会,新科技一旦应用到那些生产领域,就一定会带来传统产业的变更,落后产业被淘汰从而新兴产业的就会出现。特别是在一些电脑及软件开发行业发展十分迅速,这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2)营销组合必定会因为新技术的应用而发生变化,从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方面,也呈现了多样化的现象。
(3)新科技的运用在营销手段上表现得更加突出。
3经济发展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1)消费者收人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国民收入的状况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状况,人均国民可支配收入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容量以及购买力的一个重要尺度。随着中国经济技术的发展,国民的收入得到了快速提升。
(2)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些必定会引起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恩格尔系数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在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构成中来看,食品的支出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而教育等方面的支出则呈现出大幅度上升趋势。
4文化的变迁对企业的影晌
(1)风俗习惯发生了转移,一个地区的文化风俗礼节,生活习惯等都与企业的策略产生密切相关的影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素养的人的喜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2)消费者价值取向的多元化,随着社会经济以及文化风俗的多样化,一个人的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生活态度以及行为的心理基础。对一产品而言,具有不一样的价值观的人会产生不同的购买意向。
(3)居民的社会审美观的变化,居民的社会审美观具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家庭、受教育程度、以及社会阶层、相关群体等的因素,会对消费者的社会审美观产生重大的影响。企业营销人员必须十分重视消费者社会审美观的改变,并将市场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消费者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
二、当今企业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观念落后不能适应环境变化
很多企业只仍将成本管理的目的手段仅仅局限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等方面,忽略了对相关范围以及其他企业的成本治理的方面。现代成本管理的观念是在一定的投入下,获取最大的报酬。在聘用员工方面,他们只重视在使用廉价的劳动力方面,而不注重对员工素质的提高。从现在我们成本管理的视角来分析企业成本管理,我们很容易发现,生产成本降低是有度以及有条件的,现在的一些企业降低成本会造成产品质量的下降,因而这样的成本管理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加以改进。
2生产方式跟不上环境变化的步伐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经历过无数的变革,促进了企业生产方式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改善。传统的生产方式必须随新技术高效率的设备而升级。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前那种专业分工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经济需求,生产方式已经在制约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内部管理措施不能及时应对环境变化
许多企业的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是不充分的,他们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一些高层的管理者只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来管理企业,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一些企业尽管建立了内控制度,但许多搞的都是形式主义,制度很多都是完全照搬其他企业,这些都没有与本企业实际相结合。并且在实际中,一部分企业虽建建了一些相关的考评制度,但是在“关系”和“面子”面前,制度往往成为一张废纸,大大降低了职工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4企业文化不能适应环境变化
成功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建立的前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企业文化和价值渗透到了企业的管理以及经营中,是企业的经营支柱。企业的文化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形成的,海尔的企业管理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及时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企业文化的战略性调整。那些对企业文化重视不够的企业会出现员工精神涣散的现象,这给企业带来无形的压力。
三、企业面对环境变化应采取的解决对策
1适应外界经济环境,调整成本战略
由于现代经济技术不断发生着很大的变化,现代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科学进行着不断地创新,这些都使成本管理的范围得以扩展。从一般的角度上来看,企业的成本治理仅仅局限于公司及其内部的生产运营环节,对于企业的销售与供应环节考虑的常常不是许多,对于公司其外部的价值链考虑就更少。因此要将成本治理的问题整个大市场环境下做进一步思考。另外可以通过对整个产业价值链的理解方面上来进行成本管理。所以,当代企业成本管理不只是包括对于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的成本进行管理,还应当包括对研发和计划成本进行更深入的治理。
2企业应配合政府树立绿色营销观念
我们应树立绿色营销的新理念,把环境保护意识放在生产环节中去,实现企业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的局面。绿色产品的开发不仅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国际竞争获得竞争优势,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务必在建立绿色经营这一理念的基础上,并永远贯彻绿色经营的标准。一是注重对绿色包装的使用,二是特别注意研发绿色产品,三是制定合理的价格,四选择绿色的分销渠道。
3扩大内部控制力度
强化对领导干部的培训工作,增强他们内部控制的知识。要求领导首先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抓好内部控制的工作。其次,应该提高领导和员工素质,对员工进行技能知识方面的培训。最后,在学习的期间,各位企业领导要做好带头示范的积极榜样作用,使内部控制制度得到广大职工的认同。
四、结论
现代管理环境 篇12
关键词:环境信息系统,环境管理,应用
在信息化大爆炸的今天, 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最为重要的一种战略资源。随着环境信息系统 (简称EIS) 的不断完善, 其功能也在不断提升, 并在环境的预测、监测、、管理、规划、评价等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管理技术的加入, 不仅提升了对环境的归整效率, 更提升了环境管理的水平与质量。
1 环境信息系统概述
环境管理系统是在计算机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上, 实现了信息的有效整合, 完善了环境信息的采集、储存、加工及利用工作, 是实现环境管理的极为重要的服务系统。环境信息系统由环境管理模块、基础数据库与辅助决策支持模块三部分内容构成。其中的基础数据库又分为属性数据库与空间数据库, 并在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当该模块被运行时, 整个系统将会加速运行, 提升信息处理的效率。环境信息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自然环境信息、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信息、污染源信息与环境质量信息。这些信息涵盖自然、人文等诸多信息, 人工处理起来较为困难。要想提升对环境信息的处理速率, 必须了解与掌握环境信息系统的运行方式。
2 环境信息管理与监测系统
环境信息管理与检测系统是环境信息系统的主体与核心, 并对环境信息系统额高效运行具有非常的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认识能力的提升, 深刻的认识到环境污染与破坏是阻碍挡墙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环境信息系统在环境监测与管理工作中国发挥着重要作用, 能够实现对环境的长期监测。环境监测工作最重要额特点就是长期持续性, 该系统正好具有连续监测的特点, 并能够针对污染源与污染范围实现高精度监测, 为国家与社会治理环境问题提供良好的依据。环境信息系统中的信息管理与监测功能不仅能够实现对污染源与污染范围的监测, 而且还延伸到对土壤、水质、大气以及固体废弃物等各方面的环境情况监测。随着监测范围的不断拓宽, 也为环境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在环境信息管理与监测系统投入使用后, 能够对监测超标的污染物与污染源进行自动报警, 使人们能及时明确污染治理对象与治理范围。
3 环境治理评价体系
环境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大范围的污染监测, 并实现不同污染的针对性管理与控制。但是该系统缺乏相应的精准模拟计算, 没有精准的数据为支撑, 环境管理缺乏精准的数据分析功能, 无法确立科学的应对方案。因此, 应构建环境治理评价体系, 并通过该体系模拟环境真实情况, 对环境治理效果作出科学的评价, 使环境管理工作做到有理有据。随着环境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 环境信息系统对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其跟上管理要求, 并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控制好经济活动的范围, 使人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状态。环境管理是一项极其繁杂的工程项目, 工程实现的功能将极其广泛, 涉及到环境工作的规划、意识、控制以及环保监测与监督等等。所以, 必须推广环境信息系统, 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共同进步。
4 在环境信息系统下实现环境管理功能
4.1 数据子系统
GIS, 即地理信息系统, 其主要包括控件库与属性库两部分内容。基础数据库可以为环境管理的各方面提供共享数据, 是其他各类数据的基础。环境管理是一项繁杂的工程, 要想实现该系统的功能, 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实现环境管理时, 将数据属性与图像属性技术融入环境信息系统的操作程序中, 实现数据的高效转化, 并通过图形化的模式展现出来, 提高环境管理的顺畅与效率, 之后将整合后的数据储存到数据库中, 为后续的环境治理与环境治理评价工作提供数据参考。系统中的数据库又分为环境背景数据、污染源数据库、环境质量数据库。在数据传入时会根据数据来与数据类型, 将环境数据划归入不同的数据库中, 并对数据库中传入的信息进行计划、管理、决策、规划的机动化处理, 形成相应的图形数据, 便于人们的环境污染分析、环境污染治理与评价工作的有效展开。
4.2 分析子系统
分析子系统的分析依据是系统实现模拟综合功能的程度, 观察子系统发挥作用力的大小。子系统的分析需要用到地形数学模型, 这一模型是极其庞大的系统, 涵盖非常广泛的组建模型, 如回归分析模型、拓扑分析模型等, 这些复杂的模型构成了环境管理的基础。在这些模型融入环境管理系统后, 逐渐与系统中的污染源模型、污染扩散模型、影响评价模型等密切结合, 使组建出的子系统更加健全与稳定, 提升了环境信息系统的运行能力, 推动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水平与质量。
4.3 输出子系统
输出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到的信号信息转换成具体可用的数据资料, 对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子系统输出的数据一般为水质污染、大气环境、土壤质量等方面的变化数据图形。在子系统输入图形数据资料时, 还会依据图形信息的类型进行区分。例如, 在用到城市环境质量现状图时, 该图形数据能够有帮助环境管理工作人员提高管理水平等。
5 结语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实际的环境管理工作中, 是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体现。环境信息系统的运用, 实现对实际环境的长期监督, 并将收集到的分散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 并实现数据的自动化处理, 发挥系统强大的功能, 提升环境管理的水平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彪, 王小兵, 白云飞.环境信息系统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 2013, 12 (06) :57-58.
【现代管理环境】推荐阅读:
现代管理环境下08-18
现代媒体环境05-14
现代居室环境08-13
现代住宅环境12-12
现代环境设计07-30
现代环境下对策11-16
现代办公环境的建设论文09-23
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09-09
现代住区水环境设计论文07-01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