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媒体环境

2024-05-14

现代媒体环境(通用11篇)

现代媒体环境 篇1

园林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实践性、时效性很强的专业, 园林专业教学只有紧跟时代发展, 才能培养出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纵观世界园林史, 每一次科技变革、每一次新材料新技术的诞生、每一次新文化思潮的兴起都对园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进入21世纪, 现代媒体的出现和应用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对此, 园林专业教学不能被动地面对这些变化, 而应该主动地去研究、实践现代媒体教学的教学方法, 为培养现代人才服务。同时,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 园林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其教学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将现代媒体应用于专业教学的关键是创造一个优良的教学环境。因此, 对园林专业现代教学媒体环境的创建与应用进行探讨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一、园林专业现代媒体教学环境现状

1. 重视硬环境轻视软环境。

园林专业在我国很多院校仍属于较新的专业。新专业的教学环境建设总是容易让人联想起成排的电脑、清晰的投影仪、功能齐全的多功能展示台等等物理的、硬件的设备, 而对于操作方法、使用心理、教学氛围等人文的、无形的软环境却缺乏感受。任何教学环境都包括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师和学生的物质因素与人文因素, 忽视其中一方, 或者过于偏重一方都不利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盲目的、一次性的、缺乏统筹考虑的现代媒体教学环境建设, 往往重视硬环境轻视软环境。最后的结果就是要么硬件成了“永远的固定资产”, 成了评估展览时的摆设;要么就是教师被动地利用硬件设施、学生被动地学习, 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

2. 与专业课程结合不够。

园林专业有自身的特点, 而目前很多园林专业的媒体教学环境跟本校其他专业的媒体教学环境没有特别大的区别。如设计初步这样的基础课, 虽然也和很多设计类专业一样讲授3大构成内容, 但该课程本身需要将园林设计中的一些实例与构成理论结合起来讲解, 有时还需要教师对作业进行讲解和评析, 这就需要在传统画室里添加视频采集与展示的教学媒体。此外, 园林专业的CAD、3DMAX效果图制作之类的课程对计算机本身的配置要求较高, 同时还要求有视频广播等功能, 把这些课程安排在一般的多媒体机房也是不合适的。还有, 园林建筑设计之类的设计课, 传统教学中无非是图片、视频展示, 但如果教师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学习, 利用SketchUp之类的软件进行演示讲解, 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 教学方法缺少总结和传承。

不可否认的是, 年轻教师在现代媒体教学环境的应用上有自己的优势。但很多年轻教师存在盲目地依赖现代媒体教学环境的问题, 认为用PPT幻灯片就是现代媒体教学, 不但一套电子课件可以不加改善地连用几个学期, 而且也丢失了板书、板图等传统教学技能, 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更有甚者, 会出现遇到停电就无法讲课的情况。而前辈教师由于缺少现代媒体教学经验, 在教学中不能像传统教学过程那样进行教学的传帮带, 无法将一些很好的教学经验与现代媒体相结合。这种意识与技术上的断层也是现代媒体教学环境创建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4. 网络利用率低, 信息共享不足。

园林专业的特点要求教师与学生进行尽可能多的沟通, 使学生得到专业技能指导。但目前很多高校师生比例很不协调, 在实践环节上学生很难在课堂上得到教师的亲自指导。网络本来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随时随地上网学习、互动交流和探讨是网络的优势所在, 但目前的现状是很多学校仓促设置的网络课程或精品课程在内容上缺乏更新维护、功能上缺少互动板块。虽然有些学校引进了模版型的网络课程软件, 很容易上手制作, 但低利用率和专业信息共享不足是制约其发挥作用的最大障碍。

二、园林专业现代媒体教学环境建议创建

1. 根据专业特征建设硬件环境。

园林专业现代媒体教学环境中的硬件环境建设要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建设规划, 切忌盲目追求一次到位。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 园林专业的技术和信息也在不断发展之中, 其现代媒体教学环境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制定建设规划的初期要积极征求各任课教师甚至学生的意见, 根据实际需求和长远发展进行可持续的建设投资, 凸显专业特色, 把每一分钱用到实处;在建设中期根据应用效果与实际需求再加大投入。总之, 园林专业现代媒体教学硬件环境的创建应该是一个持续完善的过程, 而不是一两次投资就可以直接达到的结果。

2. 根据专业动态培养教学团队。

注重现代媒体教学环境中软环境的培养建设, 关键就是打造一支善于应用现代媒体教学的团队。园林专业的新案例、新软件日新月异, 授课教师稍有懈怠就会在新观念新技术上被同事甚至是学生超越。只有培养出关心专业动态、不断与时俱进的教学团队, 专业教学才会显得生机勃勃潜力无限。一方面, 可以通过组织培训, 不断把新技术、新设备、新软件、新理念介绍给授课教师;另一方面, 可以通过教师间的互动, 使他们之间经常进行现代媒体应用方法和心得的探讨与总结。现代化的硬件只有为掌握现代理论的人所用才能发挥最大效应, 这也是整个现代媒体教学环境中最能动最核心的部分。

3. 根据信息技术搭建网络平台。

园林专业教学要积极开发利用网络技术。网络本身就是一种现代媒体平台, 其从被动的点击发展到主动搜索再发展到社区互动, 其实是现代人们使用习惯的变化, 这也为园林专业现代媒体教学环境建设提供了启示。一方面, 教师可以用自己的博客、IM软件发布专业知识、教学内容、课下作业等;另一方面, 学校院系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本学校本专业的互动平台, 使得作业批改、教师评讲、专业讨论更有效率。在新形势下, 园林专业教学要主动变革, 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媒体, 不仅可以拓展其教学环境空间, 还能使本专业成为各学校创建特色专业的亮点。

三、园林专业现代媒体教学环境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信息的及时更新。

利用现代媒体教学的一大优势就是能及时地更新最新的专业信息和技术, 突破教材信息滞后的束缚。所以, 任课教师需要经常更新自己的教学素材, 把最新的知识和案例结合现代媒体教学环境展现出来。任课教师还应注意收集学生的意见反馈, 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媒体教学。比如, 在世博会期间, 任课教师可以将世博场馆及周边景观设计作为专题给学生演示讲解, 也可以在平时课程中联系分析相关知识点。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和丰富的图片、视频、网络资源可以创造传统课堂所不具备的教学效果, 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也激发了学生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专业积极性。

2. 资料库的积累与完善。

现代媒体教学环境对素材的要求不断提高。从整个专业的角度出发, 单靠一门课、单个教师是不足以将与日俱增的专业资料媒体化的。学校应发挥组织优势, 统筹分配目标、任务、格式的收集整理工作, 小则可以在学校专业内部进行共享, 大则可以组织、联系众多相同专业院校进行资源的更新与共享。教师则需要在自己不断积累、总结的过程中发动所教学生进行专业资料的整理归类。这样做不仅可以更快更有效率地对专业资料进行完善, 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共享精神。就好比计算机界提倡的“云计算”, 发挥每个人的潜力, 能够形成非常大的实际效应。若能实现这个目标, 则对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都是很大的贡献。

3. 注重使用度的把握。

任何客观条件都有利有弊, 关键要看使用者对“度”的把握。创建现代媒体教学环境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 现代媒体教学只是众多教学手段中的一种, 并不是让人完全依赖于它。完全依靠现代媒体教学手段, 容易使教师产生备课的惰性、使课堂失去即兴发挥的灵性。有些教师一节课的课件可以做到上百页, 虽然信息量很大, 但往往是学生在下面忙于对文字、图片等信息匆忙地捕捉, 教师在上面忙于机械地翻页不加丝毫发挥, 这些都是背离园林专业教育初衷的。在使用园林专业现代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时, 应充分考虑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根据教学要求和课堂情况灵活运用现代媒体, 过多或过少地使用都将对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邓小平同志在1983年就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创建和应用园林专业的现代媒体教学环境正是努力与现代世界相适应的积极探索。园林专业现代媒体教学应在综合结合专业特征与学校实际的基础上, 为学生创造最大限度发挥才智与潜能的平台, 培养出真正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人才。HK

现代媒体环境 篇2

本课主要内容是利用后期处理软件photoshop处理摄影作品已达到新的艺术效果。可以将摄影与电脑美术结合进行。photoshop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图像处理软件,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对photoshop的界面、工具已经图层等基础知识进行了详细的学习。本课为photoshop软件使用课程的提高阶段,蒙版的使用可以让你创作出千变万化的效果。

【教学目标】:

1、学习突出摄影主题的意义。

2、使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逐渐熟悉Photoshop软件的面板、各种工具和菜单。

3、学习并熟练使用Photoshop软件的图层蒙版功能进行实际的图片处理。

4、学生通过电脑软件自己操作处理摄影作品,体会摄影艺术后期处理的独特魅力,提高艺术修养,培养审美情感。

【教学重点】:

⒈ 使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逐渐熟悉Photoshop软件的面板、各种工具和菜单。⒉ 学习并熟练使用Photoshop软件的图层蒙版功能并进行实际的图片处理。

【教学难点】:

掌握Photoshop软件的图层蒙版功能并进行实际的图片处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摄影图片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

在前面的课程当中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摄影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巧并有很多同学拍摄出了很好的摄影作品,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看来同学们对摄影的基础知识都掌握的不错,充分利用了咱们前面所讲过的关于:构图、色彩、光影、主题等知识。

(此处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以激励其更好的进行下一步学习与创造)最近老师找到了一些比较有韵味的摄影作品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并请同学们说说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

1、这些摄影作品色彩对比强烈。

2、形式感比较强比较有韵味。

3、主题比较突出。

……

(此处学生能够很容易找到这些摄影作品特点所在,老师要及时给予肯定与强调)同学们说的很好这些作品正是运用了强烈的色彩对比来突出作品的主题使人眼前一亮。主题顾名思义就是照片的主题思想,一副好照片必须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在摄影实践中为突出作品主题通常可以利用摄影的:

1、色彩

2、构图

3、光影

4、线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巧妙运用色彩突出摄影作品主题的方法。

你知道这些作品是如何拍摄出来的么?(此一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是啊怎么弄出来的啊?相机有这个功能么? 师:这是一种后期技术,可以在Photoshop中实现。出示课题:《蒙版——让你的摄影作品焕然一新》

二、讲授新课:

(一)实例演示:图层蒙版的使用。

1、在Photoshop中打开要处理的图像。

2、在图层面板的下方点击图层蒙版按钮,弹出菜单选择色相/饱和度(红色框内)

3、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讲饱和度调至-86,发现图像色彩已经发生了变化。(饱和度值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设置)

4、选择工具栏中的画笔工具并将前景色调成黑色。

5、将画笔调至合适大小在要突出的夹子上涂抹。此时夹子原本的颜色被画出。

6、最终完成。

★知识概括:图层蒙版是一项非常有用的技术,它可以遮盖掉图层中你不需要的部分,而不必真正破坏图层的像素。其蒙版色为白色是为遮住图像的部分,黑色为没有遮住图像的部分。

图层蒙版原理示意图

三、学生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欣赏。-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拓展:

尝试使用图层蒙版中的其他选项,如:可选颜色、色彩平衡、照片滤镜等。

课后反思:

本课将摄影艺术与电脑美术作为结合进行教学,促进了知识间的融会贯通。在教学方法上由教师的演示示范到学生的概括总结得出知识要点再到学生的实践中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

课程导入部分稍微有点啰嗦,时间有点长,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直接切入强烈色彩对比对摄影作品主题的突出作用。

现代媒体 时尚语文 篇3

关键词:现代媒体;时尚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175-01

随着新事物的不断涌现,许多新名词也当仁不让地有了一席之地。例如“时尚”一词就是当下语文课堂中的一个热词。“时尚”是一种风尚,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思维。许多老师会不自觉地将语文与时尚挂钩,引入时尚元素,寻找时尚话题与语文教学的最佳契合点,这既合乎青少年喜欢新事物的心理,又能体现语文的社会化、生活化。而现代教学媒体可以使声、形、融为一体,为课堂教学创造立体化环境,使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调动大脑左右两半球活动的积极性,拓宽住处传递渠道,提高传递的质和量,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同时又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有助于时尚语文课堂的打造。

一、激趣引智,寓教于乐。

兴趣是学生产生求知欲的动力。作为教师每个人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让学生学习感受兴趣,希望学生能带头一种高涨而积极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媒体的影响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记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重教轻学,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弊端,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导致学生学习被动。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语文教材是用丰富的语言文字和相应的插图来展现课文内容的,语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并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备听、说、读、写及观察思维能力。教学中如果在适当的时候,选放一则故事、一幅幻灯,播放一段录像或一首音乐。以 “声”激趣,以“画”激趣,以“境”激趣,将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反映。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结合课文内容,适时放一放描绘海滩和海岛美景的幻灯及海底世界的录像片。有静有动,有声有形又有色,学生时而当“导游”,时而又当“潜水员”探索海底的秘密,使他们仿佛看到了一望无际的海滩上到处是贝壳,还有大海龟;海岛上绿树成林;大海深处,无数的鱼儿穿梭不停,美丽的珊瑚千姿百态,仿佛听到了海底动物发出的各种声音,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思想高度集中,情绪十分高涨。其教学效果远远超过老师,由此可见,“儿童想要好好学习的愿望,是跟他乐观地感知世界分不开的”。

二、激发情感,情思涌动。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

《翠鸟》是一篇介绍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常识性课文,全文洋溢着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教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大家看录像,录像里的翠鸟色彩明艳动人,歌声清脆婉转,动作轻盈敏捷……同学们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记,多种感观协同活动,很快地翠鸟在大家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就让学生说说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的同学说:“翠鸟很美丽,真可受,我很喜欢它。”有的说:“翠鸟很机灵,我也很喜爱它,真希望也有这么一只翠鸟。”看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了,我又问:“你们喜爱它的哪些方面呢?说说理由。”我用这一问题来促使学生把留在头脑中的翠鸟形象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处理,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为录像中翠鸟形象的回味,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教学使学生易懂难忘,达到“乐中学知”的目的。

三、媒体设境,激发想象。

现代媒体能根据教学需要,以其美的音乐、美的图像、美的文字、美的色彩创造出逼真的效果,再现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通过直观图像思考问题,以达到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目的。

四、扩大时空,美不胜收。

“在现代化教学中,没有美育是不成的。”选入课文中的课文,大多是思想性、艺术性较强的精品,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感受和研讨课文的美。如果单纯靠老师讲解,我相信学生的理解是有些模糊的、抽象的,而借助现代教育媒体则能化抽象为具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教育。

例如,在教学《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时,由于这是一篇文辞简练的通讯报道,仅靠文本,学生的学习会遇到不少障碍,很难有这种情感体验。仅用常规的教学手段,也难以实现情景的再现,激起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一开始,我播放了《为了谁》的音乐,优美的旋律调动了学生的听觉感官,他们久久地沉浸在乐曲声中,较好地实现了通感共鸣的目的,使学生受到了情操的熏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中灾情的危急,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洪水肆虐的情景以及解放军战士们舍命保卫大堤的录像、图片,丰富的音像资料填补了文字描述的不足,化抽象为直观,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

又如《忆江南》一文,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水乡的美,学生没有去过江南水乡,对水乡的美景不能直接感受,只能凭空想象,存在着思维的跨度和理解的难度。此时,教师针对学生这一难点适时出示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到其中的美丽景色中,让书面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活生生的画面,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能瞑目感受其中的美景,有的学生还能拓展思维,将画面以外的景色描述一番,是那么生动而又美丽,从而又激发学生热爱水乡的强烈感情。

探析现代出版业的新媒体环境 篇4

1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出版业所面对的挑战

1.1 传统出版流程将被打破

传统出版行业中从作者开始, 到出版社、印刷厂、书库、发行商、零售商的层层递进过程必不可少, 读者作为终端环节, 只有以上各个流程不出现质量问题, 作者与读者之间才能借助印刷体出版物进行思想和感情的顺利交流。从以上流程的逐步发展状况来看, 出版社显然处于核心地位, 但是新媒体的出现却将长久以来传统出版行业已经固有的运作流程和转入壁垒一一破解, 读者和作者有可能借助网络平台而避开出版社, 进行直接对话, 进而形成一种与以往传统出版方式不同的新型出版体系。2012年苹果Ibook S系列产品的升级, 手机终端的电子书制作工具产生, 苹果网络商店中甚至还出现专门销售Ibook S系列专用的电子书课本, 包含Pearson、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Mc Grae Hill在内的美国三大出版社加入了苹果IbookS系列产品的升级中, 这也是传统出版行业与新媒体融合的典范。

除打破传统发行渠道外, 作为美国最大的网络电子商务公司, 直接介入出版内容制作环节的亚马逊, 推出的kindle Direct Publishing计划以及配套逐步完善的数字版书籍的供应, 使得传统书籍的阅读模式被打破, 这意味着传统出版行业市场竞争中逐渐被介入新的对手, 亚马逊可以直接签约和挖掘作者并出售电子版作品的方式, 以及在国内推行“终端+ 内容”的双向销售模式, 完全打通了传统出版流程的各个环节, 尽管知识产权方面新媒体当前在出版环节还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但是却已经对传统出版社和出版流程直接构成了威胁。

传统出版的方式在此种刺激下虽然出现了新的改变, 然而传统核心出版和运营方式尚未出现任何改变的痕迹, 由此可见, 虽然传统出版流程将被打破, 但是传统出版行业在新媒体环境中的改革方向及定位等却依然尚未出现定论。

1.2 传统阅读习惯被破坏引发的印刷文化消解

按照人类长久以来的阅读习惯, 传统出版方式下的印刷模式以及具体物质媒介已经深入人心, 但是信息化时代的来临, 尤其是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而带来的庞大的信息量, 使得人类阅读视野逐渐从传统的杂志、报纸、书本等单一化的信息媒介中转移, 形式各样的信息终端的出现, 一方面对人类阅读方式的改变提供了无限可能, 另一方面, 使得人类在进行信息接收时, 除原有的视觉感官需要外, 又增加了触觉和听觉的感官需要, 此类变化自然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阅读模式选择和信息选择。在新媒体时代, 传统纸质出版用的单一化文字出版物依然被新媒体所沿用, 如电子书。传统纸质书籍中所惯用的注释、章节、体例同样被电子书沿用。相比较传统印刷制版的书籍, 新媒体时代为人类阅读方式所带来的改变, 主要集中在传播介质方式以及信息量等方面。比如使用音频、视频、图像的模式进行信息的传播, 从而对阅读内容和阅读表现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1 年8 月,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对外发布了《新媒体环境下上海市民阅读现状调查报告 (2010-2011) 》, 在被调查的人群中, 61.3% 的人群表示日常生活中在传统阅读方面所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少, 其一方面抱怨在上网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却又认为自己没有时间读书。在调查中基本90%以上的调查者每天都有上网的行为, 43.5% 的受访者每天的上网时间长达3 小时。值得注意的是按照2014 年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结果来看,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在网民的整体规模中占69.3%。手机网民的日渐增多, 使得大众阅读更具有碎片化的特征。碎片化阅读是媒体传播速度日渐加快的正常反应, 此种阅读方式也使得各类深度文化作品的销售和发行出现障碍, 印刷文化的诸多习惯逐渐被破坏, 比如印刷文化的统一性、连续性、深度性逐渐被消解等。

2 新媒体刺激下传统出版业整改思维定位

从《大英百科全书》的印刷版终止可见传统出版社的运营模式和产品构建正在出现新的转变, 在新一轮改革面前, 如何审视自己和面对新媒体环境, 如何与新兴媒体博弈, 将成为现阶段传统出版业所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虽然传统印刷出版行业一度受到电视、广播等新兴媒体的冲击, 但是发展到当前为止出版业仍享有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如此可见, 印刷业仍具有核心价值和优势。在面对新兴媒体的冲击, 印刷出版业一方面需要认清自身在数字出版行业中所具有的地位和劣势, 从而具有针对自身不足进行完善的依据。现阶段传统出版行业所具有的核心优势是内容资源的丰富性和优质性、读者认知度的广泛性和作者资源等, 这是技术型数字出版行业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区别。出版行业长期在出版专业人才和作者的积累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也可辅助其进行内容厚度的把控, 但是相对于在运营和数字技术方面所存在的劣势, 也应该在自身的自我完善过程中, 逐步加以弥补和优化。

传统出版物的营销模式、传播形式、载体, 在新媒体时代都需要进行巨大的转变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但是传统出版行业以外内容来生存的基本事实却不能改变, 即便依靠技术传统出版业也不能简单地出售和制造印刷品, 其需要为读者提供更具有阅读价值和思考引导性的内容, 简而言之, 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依靠的并非是书籍的纸质或者数字版本, 而是书籍的内容和思想以及书籍所承载的文化。因此, 审时度势, 认清自身优劣势, 创造符合自身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优质内容, 并尝试进行选题策划, 重视装帧设计和编辑加工的创新等, 应该作为出版物现阶段进行整改的第一要务。

3 新媒体刺激下传统出版业整改策略

3.1 尝试与新媒体融合, 实施跨媒体出版

传统出版业在新媒体公司的侵蚀及扩张的制约下, 拟依托自身原有优势进行产品及产品运营方式的优化, 则需要其详细梳理新媒体的特征和优势, 比对自身与新媒体融合的可能性和切入点。无论出版产业如何发展, 发展到何种程度, 其归根结底仍然属于内容产业。对于传统出版行业在销售和技术方面所存在的缺陷, 其可立足自身实际需要, 结合或引入新媒体等此方面的经验, 在进行印刷产品发行和出版时, 尝试针对不同阅读终端如电子阅读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开发出对应的数字化电子书籍, 并按照不同消费者阅读习惯的差异, 为其提供不同的内容形式, 以实施跨媒体出版。原有出版内容可以进行多介质、多渠道的延伸和推展, 并不需要拘泥于纸质书籍的出版和发行。比如中文在线和长江文化出版社在2008 年共同出版发行的《非诚勿扰》等。

对于当前, 很多消费者惯性使用上网的方式来搜集信息拓展知识面的习惯, 我国出版社同样可以仿照亚马逊网的多媒体联合模式, 尽可能满足当前碎片化阅读时代各类不同消费者的阅读需求, 需要深度阅读的内容其实同样可以制作成电子书籍, 此类书籍并非没有市场, 而是其纸质印刷版的呈现形式读者携带并不方便, 为实现出版内容和资源的最大化挖掘和拓展, 传统出版社可以借助多渠道和多形式来加大此类书籍销售的比重。

3.2 尝试构建数字出版平台, 提升市场掌控力

传统出版社在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 拟达成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的销售, 就有可能影响到新媒体在阅读市场的占有比例, 传统出版社与新媒体的搏击有可能提升自身的市场占有份额, 也有可能就此丧失自身对整个出版产业链的主控力。构建数字出版终端和平台, 借助控股、并购等方式来获取数字出版平台, 都可以作为传统出版社进行数字出版模式获取的选择渠道。比如美国实体书店巴诺开发的“NOOK”,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对易文网的控股等。无论是使用何种途径, 传统出版社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数字化出版流程, 以形成符合自身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聚传统渠道网络化、产品形态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内容生产数字化特征为一体的新型出版业态。以此为基础, 推动传统出版业内容的数字化加工、传输、存储, 相应装备的研发及阅读技术的升级等。此种研发过程可变相的提升传统出版社的科技含量、装备水平, 内容资源的深度整合能力, 进而有可能提升自身的市场掌控力。

综上所述, 新媒体和传统出版社之间并非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 就阅读内容的传播要求而言, 两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融合, 比如新媒体可提升传统出版社的技术、装备水平以及进行销售渠道的拓展等。可以预见的是电子产品和纸质书籍在未来的发展中并不可替代, 但是两者立足自身现有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不足, 结合市场发展情况进行自我完善, 才能更好的为消费者提供符合其需要的产品即服务。

摘要:便携智能终端、互联网等推动下的新媒体不仅影响着当前经济的发展, 新媒体所体现的优势也逐步改变着国人的阅读习惯、思维习惯、生活方式。面对新媒体来势凶猛的冲击和挑战, 传统出版业只有在充分认清自身优势和劣势的前提下, 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进而积极展开新媒体环境下自我整改和优化的各项工作。

关键词:传统出版业,新媒体,跨媒体出版,数字出版平台

参考文献

[1]匡文波.新媒体环境下, 传统出版业还有未来吗[J].中国传媒科技, 2012 (5) .

[2]郭旭.传统出版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危机与对策[D].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11) .

现代教学媒体与语文课堂 篇5

【关键词】教学媒体 现代化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46-02

这种改变首先体现在教学媒体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上。我们先要清楚两个概念:媒体和教学媒体。所谓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和工具。当媒体用于存储并传递以教学和学习为目的的信息时,就成为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教学与学习提供资源环境和工具。投影、电视电影、多媒体、网络、手机等现代教学媒体的加入,使以黑板、书本、挂图等传统教学媒体为主的课堂,参与教学活动的元素多了,资源环境更丰富,为教学实践提供的选择也更多元化了。

现代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给传统教学带来巨大的冲击与影响,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许多教学内容都无法在原先规定的教学课时内完成,即定的教学任务无法落实。在单一课时或课堂教学中,一些精心设计的整合技术的教学活动难以展开。原因在于我们把传统教学和现代技术做了简单的加法,既限制了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又使得我们无法在更广阔层面上进行全局设计。同时,还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学科内容都适合于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如果强行使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反而适得其反,加重了师生的负担,效果又不明显。

那么如何在课堂中把教学媒体运用得恰到好处呢?关键在人。教师只有对媒体的概念有了正确的理解,才能为课堂选择恰当的媒体。从媒体的概念来看,其核心就是工具,教学媒体就是服务于教学的工具,从而优化教学效果。如果使用者错误的理解和选择,既不能发挥其工具作用,又会给自己带来困扰。

而且教学媒体的使用效果也会因人而异。比如,在“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中,《给女儿的信》借助视听媒体创设情境,有的老师用歌曲《粉红色的回忆》导入新课,轻松活泼的旋律、清新亲切的歌词很容易将学生带入到自己的生活中。而有的老师却以歌曲《牵手》或《最浪漫的事》作为课程的结束,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文章要意的基础上,感悟爱情的平凡与伟大。可见即使同一种媒体使用的方式不同,实现教学目标产生的作用也可能会不同。教学过程是复杂的、动态的,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合理选择媒体,灵活运用媒体,更需要把握媒体的使用时机,控制媒体使用的量和度,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和特性,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合理的运用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同样可以创造出各种趋于现实的学习情境,扩大课堂的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素质。

像在古诗词、古文教学中,使用名家朗读的音频资料,利用媒体的“提供示范,引导练习” 教学作用,优化朗读训练。指导学生先仔细聆听朗诵大家精心创作的语言作品,再边跟读边揣摩声音的高低,语调的轻重缓急,节奏的快慢停顿,之后模仿体会感知通过声音再现出的作品韵味、风格以及感情色彩,最后鼓励学生以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效果非常好。例如《木兰诗》,朗读者在读“安能辨我是雄雌”一句时,语调处理为升调,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模仿兴趣,强烈的戏剧效果也感染了学生,自主朗读的热情极大地爆发出来。示范、引导是诵读过程的开始,而诵读又是学生记忆和理解古诗词和文章的起始,它也为后面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许多实际的困难: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较远,造成学生理解困难;学生不知道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如自然常识、时代背景等。于是,在教学设计时安排使用媒体辅助教学,拓展资源,协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讲解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针对学生不了解西湖,课堂上利用媒体展现西湖的地图,弄清楚作者游览西湖的路线,再用图片介绍西湖十景。学生头脑中有这样一番印象,再去阅读作品,借助语言文字的力量勾画美景,体会作者的心境。最后要求学生课下收集有关西湖的诗歌,阅读积累,加深印象。又比如,学习居里夫人的文章《我的信念》,先安排学生观看电影《居里夫人》,了解作者伟大的一生,感知人物的性格。克服心理上的陌生感,再来读文章内容更容易理解,认识也更为深刻。像小说、戏剧的学习都可以运用媒体的视频资料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距离感与生疏感。

所以说,现代媒体的出现,并不等于传统教学的废弃。各取所长,互为补充才更完美。

现代媒体环境 篇6

在现代媒体不断发展的环境下, 想要获取人们的关注, 就需要不断制作出优质的节目内容, 采用先进的节目模式, 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广播新闻节目的价值和作用。广播新闻节目在播送过程中, 需要全面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节目的编排情况, 做好广播新闻节目的编排工作, 使其能够有序化发展。这对于提高广播新闻节目的整体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还能有效丰富人们的生活。对广播新闻节目进行有序化的编排, 能够有效提升广播新闻节目的关注度, 还能正确引导听众的思想。

二、广播新闻节目编排的相关情况

广播新闻节目是人们收听新闻、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其中新闻节目更是广播媒体中的重要节目形式。因此, 需要充分重视广播新闻节目的编排, 才能真正发挥广播新闻节目的作用和价值。对广播新闻节目的编排工作是广播节目编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对其进行有效的调整, 才能有效促进广播新闻节目朝着有序化的方向发展。[1]广播新闻节目主要是按照观众对于广播新闻节目的收听情况, 针对一些新闻栏目、具体节目以及新闻频道方面的收听效果, 来充分研究一些广播新闻节目的定位情况, 从而将不同类型的广播新闻节目进行排列和组合, 其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时间限制。通过全面、合理地编排广播新闻节目, 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广播新闻节目的传播效果, 从而提升听众的满意度。[2]

三、现代媒体环境下广播新闻节目的有序化编排策略

(一) 现代媒体环境下对广播新闻节目进行有序化编排的意义

现阶段是信息时代, 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也在不断扩展。想要在各种网络媒体飞速发展的环境下, 提升人们对于广播新闻节目的重视度, 就要有良好的广播新闻节目作为保障。同时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广播新闻节目存在较多的同质化内容, 将会极大地影响听众的收听兴趣, 从而不利于提高收听率, 广播新闻节目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有序化编排广播新闻节目, 能够合理划分广播新闻节目, 包括时间和内容的划分。这样能够有效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从而让受众更加积极主动地收听相关的广播新闻节目。考虑到现代媒体环境的发展特点, 广播新闻节目和现代媒体要充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从而促进广播新闻节目传播一些正能量的信息, 引导人们朝着更加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

(二) 广播新闻专题类栏目的编排策略

广播新闻专题是一种由单一主题构成的新闻播报形式, 其需要积极运用多种播报方式, 对一些社会大众关心的社会现象、新闻事件以及一些典型人物和地区、新奇面貌等具有新闻价值的事物进行播送。广播新闻节目在当前社会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市场地位, 在很多生活场所都会出现它的身影。例如, 城市的公交车上。人们在乘坐公交的过程中, 能够收听到一些广播新闻, 从而在乘车的这一段时间内了解到相关的新闻事件。不容忽视的是, 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 尤其是在现代新闻媒体的极大冲击之下, 广播新闻节目的受众并不多, 需要对其新闻专题类栏目进行有序的编排, 才能提升其特色[3]。在对广播新闻专题类节目进行编排时, 主要是通过内容和时间两方面进行。从内容方面来讲, 广播新闻专题类节目的新闻内容需要经过精心筛选。在播送过程中, 要着重选择一些生活化、现象化和典型性的新闻事件进行推送, 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听众的注意力, 从而让人们更加主动地收听广播新闻节目。从时间方面来看, 针对广播新闻专题类栏目, 需要选择恰当的时间段进行播报, 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 这样人们在出行的时候就能收听到相关的新闻事件。[4]

(三) 广播新闻杂志类的节目编排策略

新闻杂志类的节目主要是指按照杂志编辑的方式, 对专题、消息和言论进行有机的组合, 是一种综合性的新闻节目。对传统的消息类节目而言, 这种广播新闻杂志类节目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突破, 并且其进行了深入的拓展。广播新闻杂志类节目具有版块性的特点, 能够有效串联不同题材和主题的内容。同时, 还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能够联结多种形式。在对广播新闻杂志类节目进行编排的过程中, 首先需要有效划分各个版块之间的排列顺序, 针对其主题风格、内容和节奏进行综合考虑, 做好相应的编排, 使其具有一定的逻辑顺序, 并且能够体现出多变的风格和形式。其次, 需要做好版块之间的串联工作。在串联广播新闻杂志类节目版块时, 需要有效选择版块之间的关联点, 并将其进行有效的融合。

四、结语

现代媒体的发展给广播新闻节目的良好传播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 广播新闻节目在正常的播送过程中, 需要对其节目进行全面有效的编排, 使其按照有序的方向发展。对广播新闻节目进行有序化的编排, 能够有效提升广播新闻节目的价值, 提高听众的关注度。现代媒体环境下, 广播新闻节目在进行有序化编排的过程中, 需要采用一定的有效策略。通常情况下都是从广播新闻专题类节目和广播新闻杂志类节目入手进行有效的编排, 这样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摘要:当前数字技术的不断升级, 促进广播媒体的频率和数量呈现出极大的增长态势, 不仅提高了广播频率之间的竞争力, 同时还增加了节目内容的丰富性。广播新闻节目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 对于人们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现代媒体环境下的广播新闻节目, 需要做好有序化的编排工作, 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广播新闻节目的作用和价值, 增加收听率。本文主要是从广播新闻节目编排的相关情况入手, 对于现代媒体环境下广播新闻节目的有序化编排策略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说明。

关键词:现代媒体,环境,广播新闻节目,有序化,编排策略

参考文献

[1]雷杰.试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有序化编排[J].赤子, 2014 (4) :68.

[2]柳依依.地方广播新闻节目全媒体编排提升[J].视听纵横, 2015 (5) :131-132.

[3]傅洪宾.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广播节目的编排策略[J].新闻实践, 2013 (12) :69-70.

对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功能的思考 篇7

一、两种媒体教学在创设情境、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中的作用。

多媒体由于其图、文、声并茂、形象直观生动, 可以创设许多生动愉快的教学情境, 使课堂教学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动态的传播, 学生耳闻其声, 目睹其形, 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 “声、图、文, 颜色、光彩、视听”并举, 多渠道多方位,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 提高了教学效率, 这是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由于现代媒体可以跨越教学时间与教学空间的束缚, 能够将一些使用传统媒体无法展现的深奥、抽象知识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 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因而降低了教学难度。在突破教学内容的重点方面, 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均有各自独特的作用, 但现代媒体如果一味追求课堂上教学过程的“奢华”, 讲究声音、录像、动画和投影, 追求知识传授上的“大容量”, 就最终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反而顾此失彼, 使教学内容的重点不突出而降低课堂效率。

二、两种媒体教学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影响。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1]。现代媒体的最大特点是模拟动画、音乐、语言、文字等全方位的立体教学, 它突破了教学时间与教学空间的束缚, 把人的大脑思维、眼的观感和耳的听觉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让学生通过立体思维和记忆吸收知识。但学生眼、耳、脑并用是否就等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实不然。在眼花缭乱的画面背后, 学生们也是在不自觉中被动地接受教师们早已经设计好的某些东西, 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也完全被局限在某一框框内, 学生的思维在课件的影响下也只能跟着老师思路走。因此, 现代多媒体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在本质上仍然是被动的[2]。而传统媒体虽然立体教学效果远不及现代媒体, 但学生上台演示、思考、做笔记等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比现代媒体教学要多。

课堂操作是学生掌握知识、反馈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 多媒体走进课堂后, 课件“统治”课堂, 有些教师把上课要讲的每一个内容甚至是每一句话都写进了课件, 然后用多媒体播放一遍。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 教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 过多的幻灯片的演示, 必然导致学生缺少必要的课堂读书、思考与讨论的时间, 缺少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此外, 由于多媒体的播放速度过快, 学生无法做笔记, 两节课下来学生只能感觉到一晃而过、眼花缭乱的演示, 实际上学生知之甚少。因此, 传统媒体比现代媒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机会更多, 但要积极把握, 否则会使课堂变成一潭死水。

三、两种媒体教学的互动差异。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双向互动的。在传统媒体教学中, 优秀的教师可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等感召学生, 引导学生。教师可用充满情感的话语和体态, 传达自身的情感体验, 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神态动作都能触发与学生互动,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3]。而多媒体教学中“人”与“机”的交流是单向的, 学生看着荧屏上的汉字和图像, 缺乏情感的交流。教师只顾忙着操作机器, 播放事先制作好的课件, 既不能深入学生中间, 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 又缺乏激励的过程, 演示取代了互动。因此, 现代媒体通过师生交流、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方面比传统媒体更困难。

四、两种媒体教学对学生的动态调控。

课堂教学的精妙在于艺术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随时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特定的教学语言、教态、板书和应变能力是调节学生注意力的最好的调节剂。在课堂教学中, 教学对象不同, 教学方法和手段就会不同, 教师必须有高妙的教学机智应对瞬息万变的课堂情况, 将教学重心始终放在对学生的动态调控上。有经验的老师能从学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中接收信息, 然后作出相应的反应, 而学生也可以从老师的面部表情和手势中得到鼓励, 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却必不可少的。如果教师手不离鼠标, 学生眼不离屏幕, 就会隔断这种无声的交流, 师生面对面的热烈融洽的交流气氛就会削弱, 而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实质上也就成为一种借助于高科技的“满堂灌”[4]。因此, 滥用多媒体手段只能阻碍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 从而使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动态调控。而传统媒体利用模型、粉笔和书等与学生有一定程度上的交流, 有利于对学生的动态调控。

五、两种媒体教学对学生注意力和复习的影响。

随着制作课件的软件越来越完善, 素材越来越多, 不少课件背景、装饰图案五彩缤纷, 不少与课堂教学无关的插图、动画、音响充斥其中, 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全在音乐或图片上。结果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注意力, 学生表面看似兴趣盎然, 课堂看似活跃, 实则不然, 学生对应掌握课堂知识的注意往往被对图画、音响的注意所削弱。另外, 由于在幻灯片的制作中, 每张幻灯片的容量有限, 一般都会把图片和文字分开, 播放时学生往往看到图就看不到文字小结, 要求学生做笔记的话就要在图片和文字之间进行切换, 这既不便于学生做笔记, 又不便于学生进行图文结合的记忆。

由于多媒体提供材料的方便性, 不少教师将大量的资料糅合在一个课件中, 过多的资料使学生目不暇接, 有时还没有反应过来就换了一张幻灯片, 一些重要的内容学生还未抄下来就一闪而过, 既没有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很深的印象, 又常常出现学生的笔记不完整的情况, 导致学生课后无法复习, 而传统媒体在这方面要占绝对的优势。

总之, 多媒体教学给教师提供了一种非常先进的教学手段, 但它只是一种辅助的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是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又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完美和补充。反过来, 传统媒体在某些方面也可以弥补现代媒体的不足或缺憾。所以在设计课件时, 教师应该思考如何把这两种媒体完美结合, 并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4]。一些重要的板书应该发挥黑板的作用。教师在设计现代媒体时, 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并着重考虑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 注意与学生的交流, 设计课件内容时应以简洁明了为妙, 每一张幻灯片的内容切忌过多, 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课件, 做到课件为人所用, 使教学媒体真正为教学服务。

摘要:使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 可寓教于乐,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生动愉快的教学情境, 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 降低教学难度, 对促进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 多媒体在教学的应用中还存在一些缺憾, 它不能完全代替传统媒体的作用;传统媒体在教学中也有现代多媒体不可取代的优点。教师要有效发挥这两种媒体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媒体,现代媒体,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线婵娟.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34) :45.

[2]李旭平.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 2000, (08) :53-56.

[3]张荣伟.新课程改革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8, 12.

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反思 篇8

“钠”这节课是我利用多媒体讲授的一节课, 限于上优质课的条件“必须使用课件”之外, 同时我也考虑到本节是学生认识碱金属的第一课, 如果能在第一节课就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以后的关于碱金属的知识也就迎刃而解了。于是我收集了大量的素材、费尽心思的制作了一个课件, 课件中有视频、图片、音乐、背景、动画, 包括幻灯片之间的切换都制作的有声有色, 整个课件相当美观, 吸引力十足, 当时自以为课堂效果会差不了。但在教学过后我却发现, 效果和我预想的相差太远了。由于过于追求手段的多样性, 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现代教育技术仅成为了“花瓶”, 中看不中用。

这样一堂课下来虽然老师操纵了多媒体, 但老师的精神和意识却被媒体所牵制;学生虽然被媒体所吸引, 但学生的思想却被媒体所束缚。课堂上气氛确实相当活跃, 学生们是你说我赶;课后学生反映也很强烈, 他们都认为课件很好看, 很具有吸引力, 学习形式也很新颖。但学生光顾着好看了, 知识却没掌握住, 甚至在课上有的同学竟然在美妙的音乐中睡熟了。这样的课表面上看很精彩, 殊不知是一节很失败的课。

经过反思, 我发现多媒体手段的利弊充分体现在多媒体手段的使用上, 巧用多媒体: (1) 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 分散教学难点。只要一点击鼠标, 就可以进行大量演示, 通过色彩的对比, 字体的变化, 图像的更迭, 声音的渐变, 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不仅准确展现了变换的过程, 更为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作出了提示。 (2) 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 增强学习成功的可能。漂亮的界面和不断变化的图、文、声、形, 在深深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 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也增加了学习的成功性。 (3) 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4) 利用学科与多媒体资源的有机整合, 避免了多媒体充当投影仪的现象, 避免了多媒体独占课堂的现象。

现代媒体环境 篇9

一、传统新闻与娱乐媒体的结合

李梁容在他的《新闻导学论》中指出, 传媒的主要功能之一为它的娱乐功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传媒的娱乐功能逐步拥有了实际意义。其一, 表现为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快速增长, 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传媒的娱乐功能恰好满足了人们在精神上的需求。其二, 表现为生活节奏的加快给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带来更多的压力, 而传媒的娱乐功能可以起到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作用。正是由于以上两点原因, 使得传媒的娱乐功能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 娱乐媒体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在娱乐媒体逐渐走进人们视野的时候, 传统新闻也没有放松发展的步伐, 如今传统新闻与娱乐传媒的结合已经将传统新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娱乐手段的包装下, 传统新闻已然成为了能够吸引大众眼球的“娱乐信息”。众所周知, 《琼.斯图尔特每日秀》是美国比较出名的喜剧脱口秀节目, 它以幽默和嘲讽的特点向人们传达着“严肃”的政治新闻, 为美国政治新闻节目迎来了大批的观众, 从而提高了美国政治新闻节目的收视率。

二、电视媒体与广告推销的结合

广告推销是广告商付出一定的费用, 通过某种媒介来向大众推销自己产品的一种活动。从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广告推销具有明显的获利性。一方面广告商通过传媒向大众推销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以此来提高自己产品或服务的知名度, 获取更多的受众群体, 扩充更多的售货渠道, 从而提高市场的占有率, 达到获利的目的。另一方面传媒通过给广告商提供推销的媒介, 从广告商那里获取一定的收益, 实现盈利的目的。随着广告推销的日益火爆, 广告商不仅自己获得了巨额的资金收益, 也为传媒带来了同样巨额的效益, 随着这种合作关系的日益成熟, 广告推销也逐渐成为了传媒盈利的主要途径之一。另外, 传媒也成为了广告商和受众群体的重要媒介, 传媒向受众群体介绍产品或服务的性能、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也给受众群体传达了广告商的经销理念和方式, 对广告商和受众群体之间的交流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 广告推销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农、林、牧、副业的全面发展, 为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杂志与现代传媒的结合

杂志是我国四大传统传媒之一, 在上个世纪, 杂志和报纸具有同等的影响力, 但是随着现代传媒技术在传媒市场中占有成分的日益提升, 使得杂志的销售量成直线形下降趋势, 为了让杂志在我国长期顺利地发展下去, 人们不得不重新开始审视杂志的未来发展该是一种怎样的处境。在此, 电子杂志这种新传媒便应运而生。所谓的电子杂志就是将传统杂志以现代传媒方式如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微博、播客等方式相结合, 并融入了声音、视频、图片等元素, 以虚拟的形式来取代实物杂志。电子杂志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的崛起, 必然有其发展的原因。第一, 电子杂志方便携带。用户可以在互联网上将电子杂志下载下来, 存储到PC、平板和手机等便于携带的网络终端上面, 这样用户就不需要带着厚重的杂志了。第二, 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传统的杂志中, 用户必须选择购买整本杂志, 这其中不乏有很多用户不感兴趣的内容。而在电子杂志中, 用户只需要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对于那些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完全可以将其屏蔽掉, 提高了用户的阅读效率。第三, 电子杂志具有更新及时的优点。无论我们地处何时, 身处何方, 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即时的关注最近发生的新闻, 让用户可以及时而又迅速地掌握最新的信息。第四, 电子杂志信息量非常大。在传统的杂志中, 一本杂志只能容纳一定数量的信息内容, 而现在无论有多少的信息量, 只要有价值, 都可以将其录入电子杂志中, 这样, 用户就可以在杂志中阅读到任何内容的信息。由上可知, 电子杂志的这些独到的优势使得其成为现如今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流渠道, 电子杂志未来发展的道路也必将更加的广阔。

由此看来, 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既是一个机遇, 也是一个挑战。面对这一机遇和挑战, 传统媒体必须要认清自我, 放远目标, 将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进行有效的融合, 并在融合的过程中, 互补互助, 扬长避短, 从而使其在未来打下一片广阔的天地。

摘要:在市场激烈竞争的当今社会, 只有将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相融合,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在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 以媒体融合为出发点, 介绍了三种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相融合的现状, 并对它们未来发展趋势展开了美好的愿景。

关键词:媒体融合,传统媒体,现代媒体

参考文献

[1]朱沙;融媒时代传统媒体的数字化生存[J];青年记者;2012年03期

借助现代媒体激活课堂教学 篇10

一、注重生活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

课一开始,如何让学生很快进入到学习状态呢?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创设新颖、独特的导人方法,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转轴拨弦两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生活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能收到“课未始,兴已浓”的效果,同时把数学的学习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我运用多媒体制作了“小兔玩陀螺的情景”,这一生活情景的创设把同学们带到了游戏的快乐之中,同时也把同学们带进了“圆锥的认识”中,接着我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现了生活中“圆锥”图片,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到圆锥体就在生活中,圆锥体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情趣与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快乐的学习之中。

二、注重知识的迁移与灵活运用

数学知识逻辑性强,环环相扣,知识衔接密切。教学中,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分析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迁移规律,巧妙地设计有坡度、有层次、有启发性的问题,缩短学生已知与未知的距离,给学生架起新旧知识过渡的桥梁,降低了教学难度。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引入新课后,我问:“谁能说说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这—设计,不仅复习了圆柱的知识,而且在“圓锥的认识”时也起到了一个极好的铺垫作用。在认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时,我说“每组的学生拿起桌上的圆锥,感觉一下和圆柱有哪些不同?围绕这几个问题思考:(1)圆锥有几个面?(2)底面是什么形状的?(3)侧面是什么面?(4)圆锥的尖顶叫什么?”通过这样的设问,学生通过用手摸,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学生很快说出了圆锥与圆柱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为进一步学习圆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的充分开展

顾明远教授曾指出: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一起来学习,而不是简单地把知识教给学生。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我把学生分成了五个小组,每个人课外都制作了圆锥。每个人都备有直尺和三角板。教学“测量圆锥的高”时,我让同学们先分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有的水平的端着直尺,有的竖直的扶着三角板或直尺,有的在读数,有的在记录,不一会儿就测出了圆锥的高,并总结出测量圆锥高的方法。然后让小组代表展示“测量圆锥的高”方法,边说边做,其他同学是边看边评。这样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全班交流,学生不仅归纳总结出了“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2)用—个直尺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3)竖直地量出直尺和三角板或直尺间的距离。而且还提出了“测量圆锥的高”时要注意的问题。更可喜的是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还养成了互助、合作与交流的好习惯。

融媒体环境下广东电视媒体的转型 篇11

当今正处于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从媒体的传播方式上看, 传统媒体有报纸、广播、电视, 新兴媒体有互联网媒体、户外媒体、移动多媒体等等, 各种媒体形态的多样化、多变性、彼此的包容性已成为主要特点, 而这种包容性体现在具体的形式上就是“融媒体”。

一、融媒体的实践及挑战

近日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0年底, 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4%, 同期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的《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称, 2010年中国网络视频的用户人数达到2.84亿, 与此同时, 据广电总局统计, 目前全国有线电视用户共计8700多万户。以上数据意味着, 在发展速度上和发展规模上互联网媒体已大大超过了传媒电视媒体, 此消彼长, 它带来了三大后果:

(一) 传统电视观众的流失。

传统电视线性的节目编排方式和网络视频点播方式不同, 新媒体给受众带来更多的亲和力和自由度, 更少限制和更多自由, 令以往固守“客厅文化”的传统电视观众大量流失, 电视已不再是受众获取视频和信息的唯一来源。

(二) 电视投入大大增长。

电视剧是传统电视频道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兴媒体的加入令本来就竞争激烈的电视剧购销市场情况更加复杂和加剧。

(三) 电视收入增长放缓。观众、

节目和广告是传统电视生存的“三大法宝”, 现在这三个方面均面临新媒体的严峻挑战。要解决这一问题, 唯一的办法就是主动迎接, 主动变革, 主动加入, 主动融合, 通过掌握融合媒体过程的主动权来迎接未来的发展和挑战。

2010年, 国家正式启动三网融合计划, 通过三网融合, 第一要务是让广电介入互联网和电信网。在此基础上, 广电参与未来融媒体竞争要用好的第二大要素就是“三网融合”的“集成+内容+牌照”的模式, 通过电视播控、内容集成平台的建设和互联网电视牌照的限制发放, 让电视媒体成为三网融合事业中实际意义上的内容提供商, 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在未来融媒体事业发展中占据主动。2010年, 国际两大新媒体巨头谷歌和苹果分别推出基于Android平台的google TV以及基于苹果ITUNS内容整合平台的apple TV, 此两大平台的目标用户均直接指向家庭电视机。时不我待, 2010年, 国家广电总局正式颁发了六张互联网电视牌照, 分别授权于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 (简称南方传媒集团) 、上海文广集团、中国网络电视台、杭州华数集团、湖南电广等, 目前, 南方传媒、央视网络、杭州华数和上海文广集团的电视播控和内容集成服务平台已通过官方验收, 正式面向全国开展互联网电视服务。

二、广东电视融媒体发展现状

2011年3月16日, 南方传媒集团正式宣布, 集团斥资建设的互联网电视“互联八方”集成服务平台、“云视听”节目内容服务平台已通过国家广电总局验收, 并和优朋普乐共同组建广东南广影视互动技术有线公司, 全面进军互联网电视业务, 与创维集团合作的互联网电视一体机也于近期正式上市, 现阶段主要提供高清、正版影视点播业务, 未来将重点将其打造成“家庭综合影视娱乐平台”。2011年南方新媒体计划完成经营收入两亿元。

尽管广东电视新媒体业务和融媒体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广东电视新媒体产业和融媒体事业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有所分析、有所作为、有所应对。

三、应对策略:广东传统电视媒体的转型

三网融合给予广东电视人一个新的机遇, 互联网电视重新挪前了广东电视媒体在全国融媒体事业的“政治地位”, 面对新的起点, 新的挑战, 一句话:融媒体环境下广东传统电视媒体需要转型。

(一) 电视人观念的转变。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是一个永恒的命题, 首先, 强化危机感。面对现状, 广东电视人必须做出回应, 主动做出改变, 否则, 将会“被”改变。其次, 加强学习。在埋头做节目的同时, 加强自我培训, 加强融媒体知识学习, 加强市场营销和现代管理知识积累等, 这是全体电视人应有职责和素养。再次, 树立集中资源、资产整合、集约发展的观念。大新媒体和大融媒体的观念须反复强调, 只有整合才有前景, 只有尽快壮大自己才有生存空间, 只有抱团才能取暖。

(二) 电视管理体制的革新。

2010年9月正式组建的广东南方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 (简称南方新媒体) 自组建以来, 领导非常重视, 公司全体上下积极拼搏, 实际产生效果也不错, 但与此同时, 整合的原有各单位新媒体业务的发展却未能完全达到预期效果。包括:资源整合进展缓慢;资产划拨不能及时到位;旧有的新媒体产业较难升级提高;原各单位重复投入的新媒体项目清理剥离困难;追加的资金投入乏力等等, 这些情况都严重影响到产业升级和融媒体事业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

1. 南方传媒集团下属的广东电台、广东电视台和南方电视台均为独立法人单位, 台的利益和集团的利益并不是完全一致, 自然在整合过程中, 集团在出钱出力的同时, 还需取得各下属单位的完全理解和全力支持。

2. 集团和下属单位思想和认识统一了, 但由于身处不同主体, 客观上在资产审计、资产清理、资产划拨和人力资源分配方面均存在较长时间的处理过程和不断出现的困难, 从而大大增加了时间成本。

3. 处理完资产整合问题, 还存在资源契合和配合的问题。对南方传媒集团下属各电视频道来说, 既然新媒体已整合到集团, 其主动配合的动力和积极性在客观上较原有模式多少有所松懈, 从而会实际影响融媒体的效果。

4. 南方传媒集团与各下属单位独立核算、多层级管理的方式也加大了管理成本和协调成本。

5. 广东各电视台由于独立法人核算的机制, 无法形成真正统一的利益体, 重复投入, 互相竞争。南方传媒集团目前新媒体产业的资金投入无法凭借各下属电视台, 仅能依靠日益萎缩的境外电视广告插播来维持, 上述情况如不加以改变, 很可能会令广东电视多年来融媒体事业发展的先机逐渐丧失, 更为重要的是, 它将会严重影响到包括互联网电视在内的新兴融媒体事业在广东的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 笔者认为, 可能的方式是从管理体制上进行根本革新。当前国内所有电视媒体强省之前的体制改革案例均是由多层级管理转变为扁平化管理, 由原来的协商指导办事方式转变为真正的垂直管理。一方面通过集团的统一调控, 集中运营, 改变传统电视广告的市场无序竞争状况, 实现电视广告应有的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机制改善, 让集团拥有真正的资源和资金调配能力, 集中力量办大事, 办重点发展的事, 实现传统电视和融媒体事业的高效运转;第三方面通过管理模式的改变, 降低管理成本, 实现新媒体运作部门与传统电视频道的无缝链接。

(三) 节目内容制作理念的变革。

最近, 美国时代华纳CEO杰夫西姆蒙撰文称:整个电视业的概念正在消融。它正在从传统的电视柜上开始蒸发, 演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形式。当前电视界甚至有这么一个观点——收视率不是万恶的根源, 网络视频点击量才是。相对于传统电视的主要对手网络视频而言, 互联网电视的推出和充分发挥内容服务商的优势是传统电视制胜之道。

近几个月来, 南方传媒集团推出“云视听”, 上海文广发布“视频云”, 湖南电广试用“云电视”, 江苏南京“全媒体电视”也正式落地, 这些均是广电行业主导的互联网电视, 传统电视媒体正式吹响与新媒体渠道融合的号角。

1.从自主做电视向为观众做电视转变。观众选择点播具体节目而非被动守候频道等待播出, 传统意义上的19:00至21:00不再是电视黄金时间, 点播量高的节目将永远处于黄金时间。

2.传统电视的节目内容制作必须考虑不同传播渠道, 一个电视节目多向提供, 充分利用。2010年,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大获成功, 单单优酷网《非诚勿扰》全年点播量就超过1.1亿次, 传统电视节目与新媒体渠道的结合互动将成为常态。

3.传统电视内容提供商的角色和地位必须加强, 否则将面临网络视频的强力挑战。如果说视频网站仅仅对传统电视节目有所挑战的话, 互联网运营商媒体化这才是真正触及到传统电视内容提供商身份的底线, 传统电视媒体如不自醒, 不主动融合, 不主动发展, 可能的结果就是真正意义的传统电视消融。

(四) 节目销售模式的创新。

近日, 作为“三网融合”首批试点城市之一, 南京有线正式推出集视频、通讯和互联网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媒体电视”。融媒体条件下, 节目制作和销售必须考虑多渠道、全媒体方式。从具体的节目销售方式上看, 首先, 可以利用融媒体方式和新媒体支付方式, 大力发展自身的内容线下产品。其次, 可以利用互联网电视的特点和技术支撑, 实现节目的再销售。再次, 充分利用传统电视内容制作的优势, 对各新媒体渠道进行渗透销售。最后, 还可以直接参与终端产品销售。充分利用传统电视的视听牌照优势, 加大与新媒体终端厂商的合作。将大量节目以内置方式预装在各新媒体产品中, 从而分享融媒体产品销售的成果。

(五) 电视技术手段的升级改造。

传统电视围绕互联网电视进行电视技术的升级改造是技术发展方向, 这种升级改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传统电视频道作为内容提供商为融媒体进行的技术升级;二是电视机构作为牌照拥有方开展互联网电视集成服务平台的技术建设;三是参与包括互联网电视在内的新媒体终端嵌入技术开发。

数字化和高清化是当前各电视媒体技术改造的重点, 高清技术始终贯穿于电视前期采集——编辑制作——播出——互联网电视终端机顶盒——电视机, 这是未来电视发展方向, 也是将观众重新拉回到客厅的有效办法。

互联网电视平台建设是传媒电视媒体参与融媒体事业发展的基础。南方传媒集团今年1月已完成互联网电视播控平台的官方验收, 目前正进一步建设互联网电视节目集成运营和影视VOD点播业务应用及传播平台, 这些技术平台将会是传统电视实现与互联网链接的基础纽带。借助这一互联网电视平台, 便可实现电视频道轮播、高清点播、电视商城、互动娱乐、阅读、互联网、可视电话等, 将受众“看电视”变成“用电视”, 最关键的是观众在“用电视”时, 还可通过2010年5月与中国银联合作建成的电视新媒体商务支付平台, 实现电视购物即时支付。

发展电视融媒体事业仅靠提供好的内容, 建设完善的平台是不够的, 尽可能地参与新媒体终端设备建设有助于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有利于更好地把控住用户。互联网电视牌照给电视媒体这样一个机会, 利用内容提供、牌照限制绑定电视机生产厂商, 直接参与终端产品技术开发, 共同推进互联网电视机的产业发展, 从而共同分享普通用户带来的收益。

(六) 融媒体电视产业发展和资本运作。

只有全面介入融媒体电视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才能确保利益的最大化, 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南方传媒集团总裁张惠建曾提到, 电视产业是一个不断延伸的产业链条, 它连接着电视、娱乐、教育、商贸、服务等诸多行业。在这个链条上, 电视媒体的收入模式也将由单一化朝多元化转变。当前, 南方传媒集团的融媒体电视产业布局已现雏形, 传统电视频道、电视购物频道、南方新媒体、互联网电视及集成服务平台、地铁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电视增值服务等均在进一步建设和发展中, 接下来, 如何进一步整合资源, 弥补产业短板, 融合不同媒体共性点, 密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合作, 打通电视内容生产、分发、销售、用户整个产业链将成为工作重点, 广东电视人必须全力做好内容上游产品, 牢牢抓住包括融媒体渠道建设这一中游环节, 寻找一切机会介入下游有前景的新媒体终端产品生产, 以用户为核心, 以市场为导向, 以产业发展为目的, 从而构建广东电视未来发展的优势和竞争力。

广电行业特别是执有牌照的融媒体项目由于得天独厚的垄断优势和发展潜力一直是投融资重点关注的对象, 但作为投融资主体, 其判断投融资项目价值的依据还有项目执行方的自身资金技术实力、资源控制力、机制、团队和执行力等。2009年笔者时任南方电视新媒体有限公司总经理, 负责南方电视台所有新媒体项目的管理运作, 全程参与了南方台多个融媒体项目的策划、开发、运营、融资谈判。当时, 仅仅几百万的资金投入或一千多万的融资就能令整个团队欢欣雀跃, 资金紧缺成为广东电视融媒体事业的发展瓶颈。目前, 南方电视台的新媒体项目已整合到南方传媒集团下属的南方新媒体公司, 依据集团整体规划和投资上市计划, 预计南方新媒体将有一个更广阔的前景, 尽管这一时间的到来可能稍晚了一点。

结语

人类第一台电视机于1924年出现, 当时人们说:它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当互联网出现时, 更大的潘多拉盒子被打开了, 面对人们已经和正在转移开的视线, 电视人要怎么做?当电视人能低下多年传媒老大高傲的头去迎合新媒体的驾临时, 我们可以说, 未来电视还将以新的形式去占据客厅的中心。

当前广东文化体制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广东电视人应抓住机遇, 加快体制改革, 引入创新机制, 利用经营性媒体事业单位转制成企业的机会, 全面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不断提升自我积累, 提高作为内容提供商的地位, 更好地契合投融资主体的需求, 更好地推动新媒体产业和融媒体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惠建.南方传媒集团新媒体业务的实践与探索, 南方电视学刊, 2006年第四期;

[2].崔保国主编.2010年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上一篇:学校文化需要淬炼下一篇:安全生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