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媒体(精选12篇)
现代媒体 篇1
使用现代多媒体 (现代媒体) , 以模拟动画、音乐、语言、文字等全方位的立体教学, 能够将难懂、抽象的知识内容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 降低教学难度, 适合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教学要求[1]。在增加学生知识容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媒体 (模型、粉笔和书等) 。但现代媒体是否完全可以取代传统媒体呢?传统媒体在教学中又有哪些优势?我们的教学如何把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有机结合, 在教学中什么时候用多媒体, 哪些地方不得不用传统媒体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两种媒体教学在创设情境、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中的作用。
多媒体由于其图、文、声并茂、形象直观生动, 可以创设许多生动愉快的教学情境, 使课堂教学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动态的传播, 学生耳闻其声, 目睹其形, 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 “声、图、文, 颜色、光彩、视听”并举, 多渠道多方位,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 提高了教学效率, 这是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由于现代媒体可以跨越教学时间与教学空间的束缚, 能够将一些使用传统媒体无法展现的深奥、抽象知识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 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因而降低了教学难度。在突破教学内容的重点方面, 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均有各自独特的作用, 但现代媒体如果一味追求课堂上教学过程的“奢华”, 讲究声音、录像、动画和投影, 追求知识传授上的“大容量”, 就最终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反而顾此失彼, 使教学内容的重点不突出而降低课堂效率。
二、两种媒体教学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影响。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1]。现代媒体的最大特点是模拟动画、音乐、语言、文字等全方位的立体教学, 它突破了教学时间与教学空间的束缚, 把人的大脑思维、眼的观感和耳的听觉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让学生通过立体思维和记忆吸收知识。但学生眼、耳、脑并用是否就等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实不然。在眼花缭乱的画面背后, 学生们也是在不自觉中被动地接受教师们早已经设计好的某些东西, 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也完全被局限在某一框框内, 学生的思维在课件的影响下也只能跟着老师思路走。因此, 现代多媒体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在本质上仍然是被动的[2]。而传统媒体虽然立体教学效果远不及现代媒体, 但学生上台演示、思考、做笔记等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比现代媒体教学要多。
课堂操作是学生掌握知识、反馈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 多媒体走进课堂后, 课件“统治”课堂, 有些教师把上课要讲的每一个内容甚至是每一句话都写进了课件, 然后用多媒体播放一遍。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 教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 过多的幻灯片的演示, 必然导致学生缺少必要的课堂读书、思考与讨论的时间, 缺少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此外, 由于多媒体的播放速度过快, 学生无法做笔记, 两节课下来学生只能感觉到一晃而过、眼花缭乱的演示, 实际上学生知之甚少。因此, 传统媒体比现代媒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机会更多, 但要积极把握, 否则会使课堂变成一潭死水。
三、两种媒体教学的互动差异。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双向互动的。在传统媒体教学中, 优秀的教师可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等感召学生, 引导学生。教师可用充满情感的话语和体态, 传达自身的情感体验, 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神态动作都能触发与学生互动,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3]。而多媒体教学中“人”与“机”的交流是单向的, 学生看着荧屏上的汉字和图像, 缺乏情感的交流。教师只顾忙着操作机器, 播放事先制作好的课件, 既不能深入学生中间, 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 又缺乏激励的过程, 演示取代了互动。因此, 现代媒体通过师生交流、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方面比传统媒体更困难。
四、两种媒体教学对学生的动态调控。
课堂教学的精妙在于艺术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随时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特定的教学语言、教态、板书和应变能力是调节学生注意力的最好的调节剂。在课堂教学中, 教学对象不同, 教学方法和手段就会不同, 教师必须有高妙的教学机智应对瞬息万变的课堂情况, 将教学重心始终放在对学生的动态调控上。有经验的老师能从学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中接收信息, 然后作出相应的反应, 而学生也可以从老师的面部表情和手势中得到鼓励, 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却必不可少的。如果教师手不离鼠标, 学生眼不离屏幕, 就会隔断这种无声的交流, 师生面对面的热烈融洽的交流气氛就会削弱, 而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实质上也就成为一种借助于高科技的“满堂灌”[4]。因此, 滥用多媒体手段只能阻碍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 从而使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动态调控。而传统媒体利用模型、粉笔和书等与学生有一定程度上的交流, 有利于对学生的动态调控。
五、两种媒体教学对学生注意力和复习的影响。
随着制作课件的软件越来越完善, 素材越来越多, 不少课件背景、装饰图案五彩缤纷, 不少与课堂教学无关的插图、动画、音响充斥其中, 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全在音乐或图片上。结果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注意力, 学生表面看似兴趣盎然, 课堂看似活跃, 实则不然, 学生对应掌握课堂知识的注意往往被对图画、音响的注意所削弱。另外, 由于在幻灯片的制作中, 每张幻灯片的容量有限, 一般都会把图片和文字分开, 播放时学生往往看到图就看不到文字小结, 要求学生做笔记的话就要在图片和文字之间进行切换, 这既不便于学生做笔记, 又不便于学生进行图文结合的记忆。
由于多媒体提供材料的方便性, 不少教师将大量的资料糅合在一个课件中, 过多的资料使学生目不暇接, 有时还没有反应过来就换了一张幻灯片, 一些重要的内容学生还未抄下来就一闪而过, 既没有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很深的印象, 又常常出现学生的笔记不完整的情况, 导致学生课后无法复习, 而传统媒体在这方面要占绝对的优势。
总之, 多媒体教学给教师提供了一种非常先进的教学手段, 但它只是一种辅助的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是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又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完美和补充。反过来, 传统媒体在某些方面也可以弥补现代媒体的不足或缺憾。所以在设计课件时, 教师应该思考如何把这两种媒体完美结合, 并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4]。一些重要的板书应该发挥黑板的作用。教师在设计现代媒体时, 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并着重考虑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 注意与学生的交流, 设计课件内容时应以简洁明了为妙, 每一张幻灯片的内容切忌过多, 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课件, 做到课件为人所用, 使教学媒体真正为教学服务。
摘要:使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 可寓教于乐,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生动愉快的教学情境, 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 降低教学难度, 对促进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 多媒体在教学的应用中还存在一些缺憾, 它不能完全代替传统媒体的作用;传统媒体在教学中也有现代多媒体不可取代的优点。教师要有效发挥这两种媒体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媒体,现代媒体,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线婵娟.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34) :45.
[2]李旭平.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 2000, (08) :53-56.
[3]张荣伟.新课程改革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8, 12.
[4]孙淑莉, 宋登江.浅谈多媒体在高校教学应用中的利与弊[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34) :322-323.
现代媒体 篇2
本课主要内容是利用后期处理软件photoshop处理摄影作品已达到新的艺术效果。可以将摄影与电脑美术结合进行。photoshop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图像处理软件,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对photoshop的界面、工具已经图层等基础知识进行了详细的学习。本课为photoshop软件使用课程的提高阶段,蒙版的使用可以让你创作出千变万化的效果。
【教学目标】:
1、学习突出摄影主题的意义。
2、使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逐渐熟悉Photoshop软件的面板、各种工具和菜单。
3、学习并熟练使用Photoshop软件的图层蒙版功能进行实际的图片处理。
4、学生通过电脑软件自己操作处理摄影作品,体会摄影艺术后期处理的独特魅力,提高艺术修养,培养审美情感。
【教学重点】:
⒈ 使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逐渐熟悉Photoshop软件的面板、各种工具和菜单。⒉ 学习并熟练使用Photoshop软件的图层蒙版功能并进行实际的图片处理。
【教学难点】:
掌握Photoshop软件的图层蒙版功能并进行实际的图片处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摄影图片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
在前面的课程当中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摄影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巧并有很多同学拍摄出了很好的摄影作品,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看来同学们对摄影的基础知识都掌握的不错,充分利用了咱们前面所讲过的关于:构图、色彩、光影、主题等知识。
(此处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以激励其更好的进行下一步学习与创造)最近老师找到了一些比较有韵味的摄影作品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并请同学们说说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
1、这些摄影作品色彩对比强烈。
2、形式感比较强比较有韵味。
3、主题比较突出。
……
(此处学生能够很容易找到这些摄影作品特点所在,老师要及时给予肯定与强调)同学们说的很好这些作品正是运用了强烈的色彩对比来突出作品的主题使人眼前一亮。主题顾名思义就是照片的主题思想,一副好照片必须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在摄影实践中为突出作品主题通常可以利用摄影的:
1、色彩
2、构图
3、光影
4、线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巧妙运用色彩突出摄影作品主题的方法。
你知道这些作品是如何拍摄出来的么?(此一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是啊怎么弄出来的啊?相机有这个功能么? 师:这是一种后期技术,可以在Photoshop中实现。出示课题:《蒙版——让你的摄影作品焕然一新》
二、讲授新课:
(一)实例演示:图层蒙版的使用。
1、在Photoshop中打开要处理的图像。
2、在图层面板的下方点击图层蒙版按钮,弹出菜单选择色相/饱和度(红色框内)
3、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讲饱和度调至-86,发现图像色彩已经发生了变化。(饱和度值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设置)
4、选择工具栏中的画笔工具并将前景色调成黑色。
5、将画笔调至合适大小在要突出的夹子上涂抹。此时夹子原本的颜色被画出。
6、最终完成。
★知识概括:图层蒙版是一项非常有用的技术,它可以遮盖掉图层中你不需要的部分,而不必真正破坏图层的像素。其蒙版色为白色是为遮住图像的部分,黑色为没有遮住图像的部分。
图层蒙版原理示意图
三、学生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欣赏。-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拓展:
尝试使用图层蒙版中的其他选项,如:可选颜色、色彩平衡、照片滤镜等。
课后反思:
本课将摄影艺术与电脑美术作为结合进行教学,促进了知识间的融会贯通。在教学方法上由教师的演示示范到学生的概括总结得出知识要点再到学生的实践中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
课程导入部分稍微有点啰嗦,时间有点长,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直接切入强烈色彩对比对摄影作品主题的突出作用。
借助现代媒体激活哲学课堂 篇3
关键词:现代媒体;哲学教学;实例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2-144-01
马克思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和追求智慧的学科,哲学的任务就在于“定位宇宙,安排人生”。怎样使哲学走进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润泽学生生命?
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用现代媒体辅助教学,为哲学课堂教学插上了隐形的翅膀。
一、借助现代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课堂导入环节尤为重要,其成败将影响整堂课的教学。而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正是这一良好开端的关键。“一石激起千层浪”,多媒体导入,让学生眼睛亮起来,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热情,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此,在哲学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借助现代媒体,以其内容的真实感和表现力,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借助现代媒体,创设问题情境,让哲学走进学生心灵
政治学科的鲜明特点与独特魅力就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哲学是一座充满着神奇和智慧的殿堂。哲学离开社会、生活,哲学就会空洞抽象,没有生命力。新课程标准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指出“要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知识如盐,情境如汤。面对高深、抽象、枯燥、难懂的哲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我本着“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为立足点,收集与课本知识点相关的种种素材资料,借助现代媒体在课堂上精心创设种种问题情境,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进入“身临而入境”、“感受而动情”的境界。然后呈现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去探究,体验、思考,感悟哲学。
1、运用现代媒体,创设生活情境,引领学生实现“从生活走向哲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中,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模拟实际生活场景,呈现实际生活实例,给学生创设出情景,能使学生真正进入“身临而入境”“体验而晓理”的情景,感悟哲学。
2、运用现代媒体,设置案例,突破重点、难点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在哲学教学中我借助现代媒体,设置教学案例,把真实的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掌握哲学原理、方法论。
3、运用现代媒体,引入时政热点情境,让学生探索真理,感悟哲学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时事政治等方面的报刊、书籍、图片、录音、录像、影视作品等,都是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资源。”时事政治风云变幻,瞬息万变,借助现代媒体把时事引进课堂,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用哲学的眼睛看世界,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本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三、借助现代媒体,构建生活化课堂的复习模式,提高哲学复习课实效
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多媒体网络技术展示的集成性,超时空支流的共享性优势,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事物、现象、过程全部展现于课堂,让学生耳闻目睹。在哲学复习课中,我利用现代媒体特有的优势,建构“走进生活—感悟生活—回归生活—搭建知识网络”的复习模式,提高复习实效。
如:“哲学生活第二单元复习课”一课的教学实录
1、走进生活(多媒体展示)
热点一:建国以来,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发生了很多变化。问题:我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反映了认识过程的哪些特点?热点二:2010中国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高科技国际博览会在北京举办。问题:谈谈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唯物论依据。
2、感悟生活(多媒体展示)
热点一 建设文化强省,加速安徽崛起。问题:请从唯物论角度,就安徽如何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提出几点建议?热点二 振奋人心的起始符。问题:利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谈谈你对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成功的认识。
3、回归生活
展示以生活化的情境素材为载体的选择题和本单元的易错点,学生讨论回答。
4、师生互动、构建知识网络
多媒体展示展示“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大框架图,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在学生的回答中,不断推进,逐步呈现知识网络,共同构建出第二单元的知识网络图。
哲学课堂教学不应该是单调的、沉闷的,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转变“课堂等于教室,学习资源仅仅限于书本”的观念,借助现代媒体把教学空间拓展到自然界、社会生活领域中,寓学于趣、寓教于乐,彰显政治课的魅力。
现代媒体 篇4
一、媒体的界定
媒体, 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或工具。当某一媒体被用于教学目的时, 作为承载教育信息的工具, 则被称为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有着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之分。传统教学媒体是指在教学中, 在教师口头语言的基础上, 为更丰富地传递信息而采用的一些简单的媒体材料。诸如:书本、图片、画册、黑板、模型、实物、小型展览等。现代教学媒体是指利用现代技术承载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它由两个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一是硬件或现代教学设备, 即用以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多种教学机器;二是软件, 又叫教材, 即录制或承载了教学信息的各种片、带、软盘等, 现代教学媒体是相对于传统教学媒体而言的。
二、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的优缺点
传统教学媒体的优点是延时性和实用性, 缺点是缺乏感观性、且是静止的, 导致只能在视觉上产生直观性, 没有动态生成, 让人感觉比较枯燥。现代教学媒体的优点是感观的多样性、信息的丰富性和图像的运动性, 还能化静为动, 但是缺乏延时性和实用性。
在教学中, 传统教学媒体虽然没有现代教学媒体的图文并茂, 但是有的时候现代教学媒体并不能起到传统教学媒体所起到的作用。加上现代家庭中电视、电脑等家用电器的普及, 教学过程中过量使用现代教学媒体, 会使得学生的眼睛受到一定的伤害。据不完全统计, 在现在小学的课堂里, 只有在低年段的班级才能保证全班学生的良好视力;从中年级开始, 班级中开始出现戴眼镜的学生;到了高年段, 班级里戴眼镜的学生越来越多, 有的竟然超过全班学生的半数!更不用说到了初中或更高年段的课堂上了。
三、合理使用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
1. 发挥传统教学媒体的优势, 让学生动起来。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从动作开始, 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 可以使信息不断地刺激脑细胞, 促使思维活跃, 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 同时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并逐渐向抽象思维发展。根据这一特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学具操作, 使学生动手、动脑和动口紧密地结合起来, 把儿童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地联系起来, 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其意志品质, 又调动了他们的多种感官进行学习, 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圆柱和圆锥”一课时, 我首先让学生把老师提供的几种物体进行分类, 使学生初步感知“圆柱”和“圆锥”, 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点。然后我提问学生:“刚才大家已能正确区分圆柱和圆锥, 那你想不想自己来制作一个圆柱或圆锥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于是我组织学生利用手边的材料自己制作一个圆柱或一个圆锥,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相互交流中进一步探究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使学生认识到:圆柱是由两个同样大小的圆和一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扇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整节课中, 老师的教学只是使用了传统的教学媒体———用于制作圆柱和圆锥的硬纸、书本、黑板等, 没有使用任何现代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 不仅使学生认识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同时也为之后圆柱表面积及圆柱圆锥的体积的教学, 打好了必要的基础。
2. 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 激发探究欲望。
现代教学媒体最明显的的一个优势就是可以化“静”为“动”, 这是传统教学媒体无法做到的。通过现代教学媒体的演示,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一课时, 我们可以创设游乐场游玩游览车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自主选择装有不同车轮的游览车, 使学生感知到:只有坐在车轮是圆形的, 车轴装在车轮中间的那种游览车中才是平稳的, 才能正常前进!随后教师再组织学生探究圆的基本特征和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知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圆的半径或直径决定圆的大小……
“圆的认识”一课内容繁多, 如果没有现代媒体的支持, 只是依赖老师的教, 那么学生势必感到枯燥乏味, 只能机械性地记忆圆的特征, 对圆的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也只能一知半解, 到了实际应用的时候又会产生一些不可思议的错误。而通过现代教学媒体的辅助教学, 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能主动探究圆的特征, 探究出圆的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为正确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打好了基础。
3. 发挥各自优势, 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实际上,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 经常采用的是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的。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媒体的劣势, 同时使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从而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不能像语文知识那样做到图文并茂, 但如果教师使用教学媒体得当, 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的探究欲望。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这部分教学内容时, 首先出示了体积差不多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一个, 让学生猜测哪个形体的体积大;当学生出现争论意见以后, 我顺势引导学生:要知道哪个形体的体积大, 我们必须要掌握什么呢?学生自然认为要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于是, 我组织学生采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进行拼搭操作, 让学生探究自己拼搭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和层数之间的关系。
当学生在自己的拼搭操作和相互交流发现:拼搭成的长方体的长就是每排个数、宽就是每层排数、高就是层数。这时, 我再次引导学生:你知道你一共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吗?用的总个数与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和层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与你拼搭成的长方体的体积又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再次进行相互探讨, 发现:用的小正方体总个数可以用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层数得到, 总个数也就是拼搭成的长方体的体积!因此, 学生自己发现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是: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这节课中, 借助了传统教学媒体———纸质模型、书本等和现代教学媒体的课件, 相互发挥各自的作用, 使得学生的探究欲望大增, 整个活动中, 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如何利用现代媒体学习英语 篇5
江西省赣州赣南师范学院附中 张保林 邮编码341400
我在新学期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拥有MP3、MP4播放器或具有播放音乐功能的手机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了。但是大多数人都利用它们来听音乐,很少有人想到利用它们来学习英语。就发动学生要充分利用它们来学习英语,结果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增,积极性也提高了。我想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也会随之提高。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我利用业余时间从网上下载从初中到高中各册的听力录音,课文录音和生词录音以及相关的听力训练,也把《新概念英语》四册的录音和《李阳疯狂英语》的录音及其英文资料,世界有名的英文歌曲,VOA英语都下载存储在我自己电脑里。把它们都转换成MP3格式分门别类地放在不同的文件夹里。
其次,我叫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我房间来复制他们的想要的英语MP3。我会建议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本复制学期要学的内容,《新概念英语》第二、三册和《李阳疯狂英语》而叫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复制本学期要学的内容,《英语900句》,初中英语教材的听力和《新概念英语》第一、二册。
然后,我教给他们听的方法。叫他们要充分利用MP3、MP4和手机携带方便的优势,在自己有空的时间就拿出来听,比如上下学的路上,午休、课外活动,饭后散步,睡觉前10分钟。可先听老师讲过的内容进行复习,然后预听老师要讲的内容。要有计划地把复习初中各册的内容作为精听材料,把《新概念英语》,《李阳疯狂英语》和VOA新闻当作泛听材料来听。没有听懂的可以重放几遍,直到听懂为止。
如何有效使用现代教学媒体 篇6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深入,现代教学媒体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合理使用教学媒体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使用不当,反而会干扰正常的教学活动。在利用教学媒体时要避免使课程设计陷入"技术本位"的泥潭,使课堂教学脱离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使教学重点发生偏移的错误倾向。此外,要合理使用现代教学媒体还必须注意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心理两方面的问题。
一、从教学目标的角度来看,要确定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点
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点是指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最适合发挥教学媒体的地方。最佳作用点找准了,教学媒体的作用就会事半功倍,否则可能事倍功半,难以完成教学目标规定的学习任务。课堂教学的最佳作用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强化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构成知识体系中最重要和本质的学习内容,应予以突出和强化。方法有:一是利用投影、电影等色彩反差强烈的媒体,将重点内容以文字形式展示给学生,以加深印象;二是利用投影、电视等具有能提供画面的媒体,将反映重点内容的画面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以加深理解。
2、突破、解决教学难点
难点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是由于知识地深度、学生的经验以及认识的模糊性造成的。例如,用计算机模拟物体的动态变化过程,就可以使学生理解"加速度"的概念。
3、创设情境、引发动机
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下完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注意课堂的情绪气氛,创设愉快的情境,消除学生学习的焦虑和紧张情绪,使他们在心情愉快的状态中学习知识,就会提高其学习的兴趣,不断主动地学习、探索。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播放电视录像或投影录音,声画并茂,触景生情,能促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有利于引发其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教师丰富多彩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表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对不同层面的学生予以有针对性的指导,能给每位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这样一定会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4、提供事实、建立经验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 可在短时间内提供可感知的事实材料,帮助学生建立与学习内容有关的经验。
5、显示过程、形成表象
运用教学媒体,将学生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和现象,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帮助学生形成表象。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它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
6、举例验证、建立概念
借助教学媒体,提供鲜明、具体的感知材料,有助于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如讲"自由落体运动",可通过录像或计算机辅助教学。
7、提供示范、正确操作
利用教学媒体,解决由于不易观察或示范不够规范、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使学生掌握规范的操作步骤、方法能正确表达学科的知识内容、反映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具有诊断评价、反馈强化的功能。因此,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制作,需要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作好教学设计、系统结构模型设计、导航策略设计和交互界面设计等工作,并在教学实践中反复使用,不断修改,才能使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符合教学规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8、解释原理、启发思维
利用教学媒体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例如,在讲解《曹冲称象》所依据的原理时,演示旋转抽动投影片,让学生在观察中受到启发,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
9、设置问题、引起思辨
运用教学媒体,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和提出问题 ,进而引起思辨。例如,演示投影片"宝塔顶上长着树和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宝塔顶上长着树和草。进而引起思辨,宝塔顶上为什么长着树和草?
另外,还有展示事例、开阔视野、欣赏审美、陶冶情操等最佳作用点。在教学设计时,要依据学习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来确定。
二、从学生学习心理的角度来看,要确定现代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时机
1、有意注意与无意的转换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学习中,主要是有意注意在起作用,但长时间集中注意,会引起疲劳和厌烦。无意注意在一定条件下,可在轻松愉快气氛中,起到有意注意所不易起到的调动积极性、加强学习效果的功效。
2、抑制状态向兴奋状态的转化
处于抑制状态下的学生,不可能很好地进行学习活动。教师要运用教学媒体,将这种抑制状态转化为兴奋状态。
3、平静状态向活跃状态地转化
学生由于对教师的教法摸得很透,所以知道某一教师要讲课时的状态,心里就会想:"还是那一套"。然后就产生平静地在教室里等待,这样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教师只有采取学生意想不到的方法,才能打破这种平静的状态。使学生活跃起来。
4、兴奋状态向理性的升华
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只是为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媒体,自然地将兴奋状态升华到新的理性境界。
5、克服畏难心理,增强自信心
教师应从心理方面给学生一种具有新意的刺激,在对新鲜刺激的感知与尝试中,增强自信心,集中注意力,克服畏难心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效的教学媒体会起到这一作用的。
6、滿足合理的表现欲望
满足学生的合理愿望和要求,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如讲完一篇文章后,并不要求他们课后一定要读多少遍,而是要求他们第二天交一盘朗读的录音带。结果,学生在家读了许多遍,直至自己认为满意时才录下来。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机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都要考虑到。如果解决了两者的配合问题,就能使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中发挥强大的作用。
现代媒体 篇7
一、传统新闻与娱乐媒体的结合
李梁容在他的《新闻导学论》中指出, 传媒的主要功能之一为它的娱乐功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传媒的娱乐功能逐步拥有了实际意义。其一, 表现为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快速增长, 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传媒的娱乐功能恰好满足了人们在精神上的需求。其二, 表现为生活节奏的加快给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带来更多的压力, 而传媒的娱乐功能可以起到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作用。正是由于以上两点原因, 使得传媒的娱乐功能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 娱乐媒体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在娱乐媒体逐渐走进人们视野的时候, 传统新闻也没有放松发展的步伐, 如今传统新闻与娱乐传媒的结合已经将传统新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娱乐手段的包装下, 传统新闻已然成为了能够吸引大众眼球的“娱乐信息”。众所周知, 《琼.斯图尔特每日秀》是美国比较出名的喜剧脱口秀节目, 它以幽默和嘲讽的特点向人们传达着“严肃”的政治新闻, 为美国政治新闻节目迎来了大批的观众, 从而提高了美国政治新闻节目的收视率。
二、电视媒体与广告推销的结合
广告推销是广告商付出一定的费用, 通过某种媒介来向大众推销自己产品的一种活动。从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广告推销具有明显的获利性。一方面广告商通过传媒向大众推销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以此来提高自己产品或服务的知名度, 获取更多的受众群体, 扩充更多的售货渠道, 从而提高市场的占有率, 达到获利的目的。另一方面传媒通过给广告商提供推销的媒介, 从广告商那里获取一定的收益, 实现盈利的目的。随着广告推销的日益火爆, 广告商不仅自己获得了巨额的资金收益, 也为传媒带来了同样巨额的效益, 随着这种合作关系的日益成熟, 广告推销也逐渐成为了传媒盈利的主要途径之一。另外, 传媒也成为了广告商和受众群体的重要媒介, 传媒向受众群体介绍产品或服务的性能、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也给受众群体传达了广告商的经销理念和方式, 对广告商和受众群体之间的交流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 广告推销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农、林、牧、副业的全面发展, 为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杂志与现代传媒的结合
杂志是我国四大传统传媒之一, 在上个世纪, 杂志和报纸具有同等的影响力, 但是随着现代传媒技术在传媒市场中占有成分的日益提升, 使得杂志的销售量成直线形下降趋势, 为了让杂志在我国长期顺利地发展下去, 人们不得不重新开始审视杂志的未来发展该是一种怎样的处境。在此, 电子杂志这种新传媒便应运而生。所谓的电子杂志就是将传统杂志以现代传媒方式如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微博、播客等方式相结合, 并融入了声音、视频、图片等元素, 以虚拟的形式来取代实物杂志。电子杂志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的崛起, 必然有其发展的原因。第一, 电子杂志方便携带。用户可以在互联网上将电子杂志下载下来, 存储到PC、平板和手机等便于携带的网络终端上面, 这样用户就不需要带着厚重的杂志了。第二, 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传统的杂志中, 用户必须选择购买整本杂志, 这其中不乏有很多用户不感兴趣的内容。而在电子杂志中, 用户只需要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对于那些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完全可以将其屏蔽掉, 提高了用户的阅读效率。第三, 电子杂志具有更新及时的优点。无论我们地处何时, 身处何方, 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即时的关注最近发生的新闻, 让用户可以及时而又迅速地掌握最新的信息。第四, 电子杂志信息量非常大。在传统的杂志中, 一本杂志只能容纳一定数量的信息内容, 而现在无论有多少的信息量, 只要有价值, 都可以将其录入电子杂志中, 这样, 用户就可以在杂志中阅读到任何内容的信息。由上可知, 电子杂志的这些独到的优势使得其成为现如今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流渠道, 电子杂志未来发展的道路也必将更加的广阔。
由此看来, 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既是一个机遇, 也是一个挑战。面对这一机遇和挑战, 传统媒体必须要认清自我, 放远目标, 将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进行有效的融合, 并在融合的过程中, 互补互助, 扬长避短, 从而使其在未来打下一片广阔的天地。
摘要:在市场激烈竞争的当今社会, 只有将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相融合,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在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 以媒体融合为出发点, 介绍了三种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相融合的现状, 并对它们未来发展趋势展开了美好的愿景。
关键词:媒体融合,传统媒体,现代媒体
参考文献
[1]朱沙;融媒时代传统媒体的数字化生存[J];青年记者;2012年03期
现代媒体 篇8
1 挑战巨大, 优势尚存
网络要真正解决海量传输的瓶颈, 在视听达到与电视相似的水平, 还要经过很长的一段发展过程。虽然, 传统的优势媒体受到了新兴媒体的极大冲击,
稳定的收视群体, 针对他们的喜好, 延伸边缘信息, 拓展节目空间。
2.4 末期:新节目尝试成功, 边缘的离散信息逐渐向核心靠拢, 为品牌升级做好铺垫。
3 在传媒公关过程中, 品牌定位和
整合信息传播结合的几点建议
3.1 品牌升级是品牌变更中风险较
小的一种做法, 可以保留住以前积累的品牌力量和人气, 使品牌的变动使人更易于接受。
3.2 品牌定位必须与其他媒体明显区别, 既要立足于本身的媒体资源, 也要借鉴其他的经验。
3.3在品牌定位准确的基础之上, 要运用一系列的手段将其品牌内涵传递出去。尤其是在品牌发生变但它的优势依然存在。
1.1电视传媒具有网络媒体不可替代的权威性。从媒介发展史来看, 一般情况下传统媒体同新兴媒体的竞争中, 即使处在很不利的地位, 也不会轻易退出社会舞台。从受众接受规律来看, 权威性是人们选择新闻渠道的首要因素。受众选择媒介是由媒介的权威性与受众接收时费力程度之比决定的。电视长期形成的公信力, 正是电视的优势和网络的不足之所在, 对于新生的网络媒体而言, 要挤入传统媒体的市场甚至取代, 也不会是一帆风顺, 一蹴而就的事情, 相反会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决出胜负。电视传媒具有信息供应者的独家优势, 从品牌效应、信息渠道、专业队伍等关键要素对比, 网络媒体在实质内容上尚不能对电视媒体构成威胁。从技术层面而言, 当前网络媒体还不能传输和电视同级别的影像数据, 这直接决定
动的初期, 整合信息传播尤其重要。整合信息传播是一个配套活动, 从logo、宣传片、节目、主持人、活动等等都要集中传递信息。传播出去的信息不仅要与品牌相契合, 信息相互之间也要整合。
3.4 在品牌变动基本稳定之后,
一般已经形成一些特色品牌栏目以及稳定的收视群体, 针对这个群体的需求, 信息可以向外延拓展一下, 拓展节目空间, 尝试新的风格, 为传媒下一步的品牌升级做准备。
4 结语
传媒公关中, 只有将明确的品牌定位与整合统一的信息传播相结合才能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而结合的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在定位明确的前提之了网络的可视性无法与电视相比。电视传媒具有编辑过滤机制, 而网络新闻的这一机制不完善, 甚至缺失, 从内容的权威性方面看, 电视传媒播发新闻都要求在精确性和公开性上受到审查, 而网络信息在传播之前, 很难做到信息的全面审核, 网上发布的新闻以及观点评论具有广泛性, 但是深度不够, 权威性明显不足, 特别是新闻评论性栏目这种专业程度很高的节目, 短时期内, 网络媒体的权威性很难与电视媒体相提并论, 甚至短时期内独立完成也存在很大难度。
1.2当代的电视传播技术优于网络技术
在硬件方面, 网络带宽是限制其发展的主要瓶颈。当前, 网络技术发展神速, 但是从技术层面, 现在的服务器及存储设备根本不可能满足用户的访问需要, 对于那些热衷于收看现场直播的观
下, 信息传播要紧紧围绕定位, 整合信息传播, 强化品牌概念。在媒体竞争白热化的今天, 传媒公关要更多的借鉴市场营销的手段, 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特色。期待中国的媒体能有够好的发展, 打造出更多的品牌。
参考文献
[1]居延安, 《公共关系学》,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年6月。
[2]杨朝阳, 《迈向整合传播时代:广告企划》,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7年7月。
[3]阿尔·里斯、劳拉·里斯, 《公关第一广告第二》, 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年4月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成都610064)
众而言, 如果大量用户利用网络媒体同时集中收看, 势必造成网络的大堵车, 网络会一度处于缓冲状态, 有相当一部分的用户因此很难做到实时收看节目。
网络媒体的视、音频技术还不完善, 虽然可以提供给受众影像和声音信息, 但质量上无法与电视相比, 电视媒体可以为观众实现真正高质量的视听享受, 网络媒体很难做到。电视和网络实质上都是一种信息传播媒介, 它们都承载了大量的各式各样的信息样式, 电视剧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从受众的观看模式而言, 电脑显示屏的观看效果难以与电视的观看效果相抗衡, 除了更好的视觉效果之外, 相比电脑, 电视媒体更适合于家庭或几个人同时收看, 受众更习惯于通过电视来观看电视剧;从受众接受的程度来看, 从网络获取信息远比从电视获取信息所要掌握的技术要复杂的多。另一方面, 电视自身也有告诉发展, 特别是在各种数字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后, 数字电视庞大的数据资料库可以让观众在满足高清晰度的观看音效基础上, 在适宜的时间任意选择节目, 这也增强了电视的竞争力。从而, 网络媒体在影音传输技术方面还远远不能与电视相比, 人们已形成的习惯成为电视的基本受众群。
2调整方向, 积极应对
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形式, 时效性、互动性、广泛性是网络媒体的突出特点。分析认为, 对于国内情况而言, 一段时间内, 网络媒介的异军突起并不会对电视媒体造成实质上的威胁, 面对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 传统优势的电视, 理应调整方向, 积极应对。
2.1加强直播, 增强时效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传统的传播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形势的发展与变化, 在挑战与应战的撞击过程中, 直播这一形式, 开始受到人们的注意。“一睹为快”的现场感和忠实记录现场的真实感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直播除了实现第一时间, 第一观众的传播效果这一基本功能之外, 现代意义的直播却要求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挖掘和延伸。由此, 现代电视直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解决这种报道内容的单一与观众要求的多样之间的矛盾, 而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就是将“现场”这个外延拓展并且精心布置, 丰富其内涵, 不断满足受众的收视要求。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报道使广大观众伴随着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似乎亲临到了现场, 仿佛看到了现场人们的生动形象, 听到了他们的欢声笑语, 感受到了现场的激昂情绪。这一播出效果是网络媒体至少是短期内无法做到的。今天,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传播媒介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电视要想在竞争中得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时效快。直播省去了录制过程, 在动态的行进中运作, 甚至可以同事物的发展变化同步播出, 便电视的时效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为信息的传递与竞争确立了明显的优势, 从传播效果上看, 将信息价值提到了最高点。
2.2利用网络, 扩大影响。
世间万物都是依据其优势而生存的, 而生存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竞争, 二是合作。竞争因资源稀缺而起, 要想赢得竞争就要具备优势;而当自身能力不足以应对竞争时, 合作就产生了, 合作的目的是整合, 即通过资源、能力特别是优势的整合构建可以共享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那电视如何面对网络媒体, 网络媒体又如何获得真正的“灵魂”, 分析认为, 电视媒体要取得发展, 就要利用网络, 扩大影响,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综合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优势, 而是将两者的长处结合起来。
除了时效性, 网络媒体还具有的极强互动性, 与传统媒体相比较, 网络媒体可以使受众成为信息传播的主导者, 而不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 甚至还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回馈给传播者, 而这也是电视媒体需要学习和加强的要素与方面。中国的电视媒体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使之服务于自己。电视栏目可以借助互联网覆盖面广、交互性强、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克服电视转瞬即逝、单向传输的缺点, 实现点对点交流, 给观众提供发表意见、参与讨论、提出建议的平台。
如《开心辞典》借助栏目网站使大量受众积极参与其中, 除了充分展现视频表现力强、音色多彩等电视媒体的特点, 还采用网络选择被测试者方式, 更好地利用了网络优势, 使该栏目互动性增强。作为信息时代的一项主要标志的互联网, 自身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高度的资源共享。人们可以迅速从网上搜索到自己所需的资源, 可以在第一时间知道世界上发生的大事。互联网所具有的高速的通信效果与低廉的价格使它能够迅速发展并产生巨大作用, 而电视媒体完全可以将如此巨大的信息资源加以利用和丰富。电视传媒可以利用网络信息的易存储性、易检索性、易复制性进行多层次的传播。
比如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 中央电视台对绝大部分比赛项目进行现场直播报道的同时进行了网上直播, 让电视节目直接进入互联网, 发挥信息总汇优势, 传送电视节目和数据系统, 使电视节目的信息价值达到最大化。电视媒体能很好地借助网络进行自我宣传。如凤凰卫视开设的凤凰网, 除了将栏目频道的所有内容放置网上, 还将每位主持人的个人资料上传网站, 通过节目介绍、主持人介绍及其他商务性服务与观众建立快速、跨时空性的网络连接, 更好地展示自身电视媒体形象。
比如, 2013年两会期间, 中央电视台利用网络、微博等媒体, 做了大型互动节目“我有问题问总理”, 通过电视媒体与新型媒体的优势互动,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传统的电视传媒模式已经从“单向传播”转换为“双向互动”, 基于此, 电视媒体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与观众建立密切的双向互动关系是传统电视媒体成功转型的关键, 只有与网络媒体有机融合, 电视媒体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确立优势。
摘要:在网络传播迅速扩张的今天, 传统媒体所面对的最大冲击与挑战就是来自于“互联网络”。传统的优势媒体电视有必要借助互联网的优势, 以挽回即将失去的优势。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扩大覆盖面, 实现双向交流传播。
关键词:网络媒体,电视传媒,优势综合
参考文献
[1]佘绍敏:《传播学概论》,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3。
[2]彭兰:《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用好现代媒体打造高效课堂 篇9
可以说, 多媒体教学具有优化教学过程, 获得最佳教学结果的功效,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 多媒体不仅可以冲破时空限制, 促进教学形态的多样化, 而且还可以充分提供感知对象, 扩大直接经验的范围, 同时多媒体也更形象具体、更生动活泼, 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是, 作为一种教学运用的工具, 也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将图、文、声、像有机地组合起来, 发挥不同的功能去传递不同的教学内容, 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新课改对教学要求的反思
目前, 新课程改革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 新课程带着新的理念, 已走进校园, 融入了师生的生活, 并逐步改变着教学的方式。
(一) 新课改高中语文教材的新特点
首先, 新教材中选了很多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有趣、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文章, 不拘一格, 摒弃了以前的名家名篇, 或过于注重政治等一类的文章, 选文富有, 主动使用图书、网络资料, 把课堂由课内延伸至课外, 更有益于构建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 新课改对教学要求所带来的变化。
新课改也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带来了变化, 并且远大于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变化, 可以说, 新课改对教师的变化要求更高。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对语文教学带来的变化
新课改要求运用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独特优势, 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事实证明, 适度利用现代多媒体, 可以表现传统教学技术所不能表现的内容, 取得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对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从实际效果来看, 适度运用多媒体教学, 能让学生感受课文意境。当然, 运用多媒体教学语文课, 也要避免一个误区, 那就是认为多媒体教学语文课就变成了“信息技术课”、“材料课”, 因为语文课的主体地位没变,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也没变。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中, 只要信息技术的数量和频率使用适度, 就能够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一改传统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 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 能够将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信息为我所用。以其铺天盖地信息量和知识源促使学生积极的思维, 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接受知识的高效平台。
三、如何运用多媒体来提升语文教学实效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教学要求较以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在现代化教学手段下, 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现代化电教媒体, 如何将语文教学中的电教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合理利用?笔者认为应做到:
(一) 合理选择多媒体教学课件
恰当的课件选择, 其教学功能发挥与教学的需求相一致, 可以使语文教学如虎添翼, 产生积极的教学效应;不恰当的课件选择, 其教学功能发挥与教学的需求不一致, 犹如画蛇添足, 在语文教学中产生消极的教学效应。课件的恰当选择, 是媒体应用获得积极效应的重要前提条件。
(二) 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关系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有着巨大的魅力, 对教师自身的要求也很高, 如果把握不好或方法把握不当, 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特别要提出的是, 尽管教学手段变化了, 但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没有变, 传统教学手段仍然有其不可取代的地方, 切不可全盘否定, 要做好两者的有机结合。
(三) 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新课改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发生了变化,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要处于主导地位, 这也需要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基础上,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作用与学生紧密相结合, 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四) 恰当选择多媒体教学方法
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 要做到恰当选择, 既忌多媒体课件千课一面、一成不变, 也忌搭花架子、盲目吸引眼球, 同时也要避免哗众取宠、走马观花。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切不可滥用多媒体, 否则会适得其反, 甚至破坏了正常的教学常规。
(五) 正确处理课件制作者与使用者的关系
目前语文教学课件比较缺乏, 需求比较旺盛, 教学课件由每一位任课教师设计还有一定的困难, 需要处理好制作者和使用者的关系, 但往往制作课件的计算机教师又对具体语文学科不是很熟悉, 所以也需要使用者先要做好课件的构思, 以便制作者更快捷、更有效地制作好课件。
总之, 适应课改需要, 用活现代媒体, 创设出优美的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打造高效快乐课堂, 应成为我们语文老师永恒的追求。
参考文献
现代媒体 篇10
1、从“新剧”改革的弊端对现代戏剧改革的启发
西方戏剧自从日本引进中国先后经历了多番的改革。梅兰芳、夏月润之后便不再有那拂袖甩须的表情;春柳社的《孽海花》之后“新戏”渐渐的由一个普通指代任意新编的戏转变为一专门名词, 专指某种特别的方法做成的戏。洪深在《从中国的新戏说到话剧》中指出:新剧的意义并不是“一座新房子, 一顶新帽子, 虽然都是新的, 但质地与式样, 或者完全与旧的一样, 这就是‘又一个’的意义了。”接着在当时应运而生了广受欢迎的文明戏。一方面固然因为其戏剧艺术的力量,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迁就了观众的需求。
为了适应大众对戏剧的欣赏, 过去那种纯粹不看剧本故事, 观众只是抱着去欣赏表演者的身段、唱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因为要欣赏这样的剧作, 必须对戏曲的那些程式有一定的修为, 多数人没有进行过学习和研究是不懂得欣赏的。不过到后来由于对程式、唱、念、做、打等的忽略又落入另一个演出散漫、毫无章法, 甚至出现不遵照剧本、演员不对词、临场乱发挥的极端局面。甚至有鱼目混珠的人妄作优伶, 借此出名。中国的现代戏剧要想取得成功改革就得寻求新的路径。
2、中国的现代戏剧与传统戏曲的结合
中国的现代戏剧与传统戏曲的结合, 要取得一个度, 既不能被传统戏剧的程式所束缚, 又能有自由发挥的艺术空间。在表演上即继承传统戏剧, 能够在极其简单的背景下不摆出真山真水, 却也能让观众一目了然在跋山涉水的精湛演技, 同时能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场面及观众席位的调度, 使得整个剧的带入感增强。在这里可以做个大胆的猜想, 把现在的数字媒体技术运用到剧场中来, 突破传统的镜框式舞台, 轻松的展现剧中所需的场景, 并能和演员观众互动, 缩短剧场的演出空间与心理空间。
3、西方对戏剧创新作出的探索
历史上, 戏剧家们为了达到这两个目的进行了不少的尝试, 如:把舞台改成伸出的、弧形的、环形的等等。还有类似于波兰的格洛托夫斯基这样的先行者作出的探试, 后又出现了法国的咖啡戏剧, 美国的百老汇戏剧中把演员和观众混合在一起, 以求缩短演出的空间。在语言上, 人物的情节安排上也力求缩短心理空间。左拉、契科夫、高尔基等先辈都做了各种实验。
为了探索出戏剧更多发展的空间, 布莱希特揉入了德国表现主义和东西方古代戏剧的元素。阿尔多更大胆的把巴厘岛民间戏剧与日本的歌舞伎和西藏喇嘛的宗教仪式揉在一块, 为我们的现代戏剧探索出了实验戏剧这一门类的剧别。而在欧美“爱美剧”的非盈利、纯艺术、大胆实验的行为中, 使实验戏剧萌发出了更多新的枝芽。那么现在为了满足编剧想象力的需要, 我们的剧场、舞美应该做些什么呢?在电影高科技的熏陶下, 大众的期望越发高涨。在各种高科技与电影蒙太奇的思维培养下, 观众的联想进入了头脑风暴的时代。现代戏剧艺术也正适应了这个时代的需求而成长着。
二、现代戏剧中引入新媒体技术的原因
1、影视艺术对观众思维模式的扩展
20世纪80年代实验戏剧的到来, 迎来了现代戏剧的春风。《芸香》、《思凡》、《狗儿爷涅槃》等剧的上演为国人开了眼界, 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功。同时让人们意识到戏剧风格样式的革新与剧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影视艺术的带动下, 人们对过去单纯的以线性时间、有限空间的剧作风格有了新的要求。蒙太奇理论深入人心, 影视的画面剪切与叙事方式为人们熟悉并且喜爱。这是在视觉效果上人们对戏剧欣赏产生的变化, 因而为现代实验戏剧的出现奠定了受众基础。
2、西方现代思潮的介入要求现代戏剧表现方法革新
西方现代思潮的各种演变成为现代戏剧, 尤其成为实验戏剧的创作的主心骨。其作品呈现的方式可谓是集结了所有现代主义的精华, 形成了唯美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指导艺术形式的思想。
就拿唯美主义来说, 以其倡导者法国诗人戈蒂耶 (1811-1872) 的说法:“文艺当脱离政治、道德和社会而自治, 文艺的对象是单纯的美。”他在小说《莫班小姐》 (1835) 中提出“为艺术而艺术”。这个口号后来成为唯美主义的旗帜。例如实验戏剧《芸香》, 作者徐频莉在其创作谈《抓住自己的感觉放大》中提出该作品纯粹的为了“写感觉, 不是现实, 是写意。”这与唯美主义在萌芽阶段的诗人基茨 (1795-1827) 的说法不谋而合。他提出美的表现通过4个阶段:纯感觉、通感、飞跃、创新。他的诗被评为“生命与热情震荡出来的妙音, 过滤出来的甘汁。”该剧的灯光、对白、舞美无一不契合这一条件。
象征主义在《芸香》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整部戏里充满病态性的内容。叶子为了保存并不存在的信件而种满芸香, 舞台上的两束灯光用来暗示人物的活动。为了让观众体验叶子失明的感觉, 大部分舞台背景只有无反光的黑幕, 仅通过开门、冲水、旁白的声音声效体现其通感, 同时又让整部剧作充满了神秘与梦幻的色彩。该剧作正切合了美国象征主义诗人、小说家爱伦坡 (1806-1849) 的“纯艺术, 纯诗歌, 以韵律创造美”的特征。戏中的红黄两束灯光恰到好处地象征两个纠缠的人。
表现主义在该剧中的体现也尤为独特, 起源于德国与法国绘画界的表现主义强调:以人的永恒本性、心灵世界、精神世界为表现对象, 不注重人和事物的外在形态, 表现抽象本质。剧中以灯光代替人, 而又以人的舞蹈表现飘零的信件、扭曲的树木。突破了易卜生以写实为主的自然主义剧作, 也突破传统戏曲中忽略布景, 以人物的程式化动作来指代, 抽象本该具象的事物反而更突显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传递了叶子疯狂地沉浸在自欺里的情绪。
现代思潮融入现代戏剧中, 为其准备了良好的受众群体, 大众呼唤的是能够配合这些带领他们进行天马行空设想的剧本, 和能够配套的剧场阵容, 这就是对现代戏剧的舞台提出了新要求。过去的镜框似的舞台已全然不能满足, 需要的是整个剧场声光电的整合。演员不用走到观众中去亦可使观众感觉人在戏中、话在耳边。正如欧阳予倩在《戏剧改革之理论与实际》中提出“无论有什么好戏, 没有适宜的舞台, 是不能演的”。过去时代莎士比亚、易卜生等的剧作运用传统的舞台模式, 做到了巅峰, 也算是后无来者了。现代戏剧就需要现代化的剧场来表现充满幻想、象征的剧作。
3、剧场舞台对戏剧表现具有关键作用
就像合适的人穿合适的衣服, 戏与舞台也是这样的关系。舞台有多重要?“没有舞台即没有戏剧”熊佛西在他的《论剧》中阐述道, 剧与舞台就像是夫妻的关系, 是互相因果的。传统戏剧不用为了迎合大众与市场而削足适履, 在传统的戏台上演出才是合情合理的。然而, 如果实验剧配上了新科技的戏台便如虎添翼了。熊佛西在《论剧》中提出“以前的观众喜欢用耳朵听, 现在的观众则喜欢用眼睛看”。
实验剧为了更好的传达强烈的情绪总是“剧不惊人死不休”。既然这般, 就应该配合“画不惊人也死不休”的布景。如《芸香》中乘客对死人器官移植的台词, 这对于熟悉了叙事为主的传统戏剧的观众一定是不小的惊奇。
4、新媒体高清技术成为现代戏剧舞台改良的推动者
戏剧界变革的泰斗戈登克雷 (Edward G.Craig) 指出, “世界上最能达意的工具是用眼睛看到的, 不是用耳朵听到的。”这些早在20世纪初就做出的判断现在终于应验了。各大电影剧场充斥的3D全息影院、4D电影, 各电视台开发出高清频道、蓝光影碟, 无一不在娇惯着观众那寻求更大、更清、更细、更近的眼睛。
现代的3D电影有个共同的特点便是, 无论是什么样的情节都会加入追逐的戏份在里面。为的就是在立体电影的技术下为观众的视觉寻求刺激, 为的就是以观众的需要为核心。戏剧也应是如此。正如熊佛西在《论剧》中提到“宁可无戏剧不可无观众”。
戏剧中的视觉效果一直在探索, 正如电影界中有像乔治·卢卡斯 (George Lucas) 先驱一样, 戏剧界也有这样的先驱。马克斯·雷英哈德 (Max-Reinhardt) 、休木 (Sam Hume) 、戈登·克雷 (Edward G.Craig) 等先驱们, 都承认舞台剧场效果的重要性并做了许多有效的改进。
改进的同时应注意戏剧的视觉效果, 应该起到更突出演员表演为宗旨, 切不可喧宾夺主。熊佛西在《论剧》中强调, “真正于戏剧有益的背景、光电、服装等, 正要使观众忘掉或不觉这些东西存在。”在多媒体发展到现在的技术情况下, 掌握这个度应该不是难事。
三、现代戏剧中引入新媒体技术的方法探索
1、拉近观众与舞台的距离
影视技术对于剧本情绪的传达到底有多大的益处?这里可以参照电视剧的例子。广为大众欢迎韩国的“泡沫剧”, 没有特殊的视觉效果却能抓住人心呢, 其成熟的编剧固不用说, 关键是在于其成熟的拍摄团队。其镜头喜欢使用特写, 演员化妆精致, 使得观众能很快看清演员的面部表情, 如同身临其境。试想, 通过电视荧屏尚能让观众感觉到与演员拉近了距离, 就在距观众仅几尺之外的戏台上演出的演员们岂不是更容易。
舞台至少包含有演员、背景、电光及服装三元素, 如果借用现在影视技术就更方便达到利用这三元素与观众拉近距离, 达到戏剧艺术的高清时代。这不正是一直研究的4D影院效果么?作为戏剧孩子的电影电视们正努力发展着自己的各种技术, 为戏剧寻找新的土壤而开疆拓土。
2、新媒体技术对戏剧编剧的要求严格
回过头来向大荧幕学习的戏剧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呢?高科技满足了电影矛盾、冲突、悬念和情节的铺陈, 也照样可以满足戏剧对于过程、差异、对比、变化、渐进、突变的叙述。剧作家千奇百怪的想法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来实现, 观众的视觉需求得到满足, 演出空间和心理空间得以拉近。反过来, 多媒体技术解放了剧作的翅膀, 剧作家敢想前人不敢想, 表导演敢为前人不敢为。这对剧作家的要求更为严格了。要求剧作家们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出色的语言技巧、娴熟的剧场经验, 还要懂得在剧作中对于新媒体的合理使用。毕竟方法技巧只是一味配料, 要怎么把这道菜烹好还得看剧作家的本事。切不可本末倒置, 任由本来是“末”的演员、服装、多媒体变成了主宰剧作的“本”。就像莎士比亚之所以拥有如此经典的剧作, 因为他本身也是戏子出身, 所编即所演。现在的剧作家更要懂得整合所编所演所呈现。
3、视觉、听觉、触觉综合的新媒体高清戏剧
(1) 在视觉上让观众享受现代戏剧的高清时代
舞台实现景别与镜头的推拉摇移。借用影视作品中分景别的手法拉近演员与观众的距离, 出现特写等镜头, 使观众能看清演员的表情, 在一些表演的关键点上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
可在舞台的上方或两侧架上两个大屏幕, 观众一边欣赏中间现场的表演, 两边的屏幕可作为台词或者旁白用。现在这种用法已经很常见。在关键戏份和关键场景时, 摄像机实时地播放演员面部表情, 不仅能让后排较远的观众观察细致, 也可以强调关键情节点。这种方法可让观众不仅仅坐在电视前平面地观看节目, 也可以解决观众坐在剧场中看不清、猜不透的窘境。
当然, 假定性是作为戏剧魅力之所在, 戏剧的魅力在于发挥观众的想象力。但是把想象力都用在了使劲猜想演员的表情上就可惜了。引起观众的联想的应该是对整个剧情的走向, 而不是这些本该就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细节。有时候看一遍现场的戏剧, 回来再在电视前看一遍经过剪辑录影的同样的戏剧, 深感遗憾当时无法观察到演员表演到深处时那唾沫横飞、老泪横流的细微表情。过去用聚光灯来强调的人物表演, 现在也可以用摄影机大屏幕来呈现。
有了胶片技术之后, 人们为了反复观看戏剧, 便也用录影的方式保存演出。其中可以看到像《思凡》、《芸香》、《狗儿爷涅槃》、《桑树坪纪事》等优秀剧作的影像资料, 看录影时的现场感固然没有在剧院看的好, 但其中也多了后期拍摄的景别与镜头运动, 反而比在现场更清晰, 更能体会剧中所要传达的情绪了。
现在也有不少影视作品是运用胶片技术拍摄的戏剧模式的电影, 并也成为成功的影视作品, 如:《狗镇》、《足迹》、《悲惨世界》 (2012年) 、《安娜·卡列琳娜》 (2012年) , 其中《悲惨世界》与《安娜卡列琳娜》在2013年的奥斯卡颁奖礼上分别获得优异成绩。这些影片并没有机械的照搬剧院模式, 而是运用了电影的镜头运动等技术, 使观众看得更清、拉得更近的同时又保存了剧场性的特点。演员还是那几个, 背景还是一元化的, 主力军还是出彩的演员的表演与出彩的对白。
蒙太奇思维在现代戏剧剧作中的运用。蒙太奇不仅是一种影视技术语言的革新, 更是思维语言的革命。自从谢尔盖·艾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之后, 蒙太奇使得过去单纯的线性时间的叙事方式有了质的改变, 拨动得观众的思维顺利地跟着剧本的时空转变。而现如今的戏剧也可看见有这样的趋势, 不是因为戏剧变了, 而是因为戏剧跟着观众变了。观众更喜欢跟着画面的跳跃导致的思维联想。现代戏剧最大的蒙太奇便是幕与幕之间的切换。实验戏剧在幕中也有体现, 并且娴熟地运用得具有喜剧效果。
背景采用互动多媒体或动画虚拟演播厅的幕布。虚拟背景不仅节约成本, 观赏性强。不再花高价去搭建实体材料, 而且数字背景易于保存, 可以反复利用。现今很多舞台都采用这种技术, 中间搭建转台或轨道。
德国万宝龙制表集团在上海旗舰店开幕时的歌剧中就运用到了互动式舞台背景技术。当舞蹈演员挥舞双臂向一个方向指出时, 数字背景的万般星点遂向同一个方向闪烁, 充分体现了歌剧要表现的主题。现今时尚圈的展示秀场多采用这样的技术。2013年的巴宝利 (Burberry) 采用的便是互动新媒体的技术, 完美的诠释了品牌理念的同时带给了观众一场视觉的饕餮盛宴。
当然, 高科技的使用也要遵从戏剧最根本的美学审美——动作。如果过多浮华炫动的场景反而抢了表演的魅力, 会使得演员在台上的动作被弱化了。所以背景最好是静态的, 期间可以加入一些特效和随着演员的动作有些辅助性的动画。因此, 高行健主张的戏剧的剧场性在现代科技下也显得尤为重要, 新的科技更是让剧场性有了新的诠释。
设想把虚拟背景技术运用到《芸香》中乘客饰演变成芸香优美跳舞的那个情景, 演员在台上跳舞, 身上贴满了动作捕捉仪的节点, 后面的屏幕上现场合成已经建好的芸香的三维模型图像, 随着演员的舞动而舞动的动画。由演员饰演的树木也可以用到虚拟角色现场合成。
(2) 在音响效果上运用环绕立体音响技术
虽然戈登·克雷极力主张纯粹以动作为剧本的表现方法而排斥对话, 但即便是连哑剧也是要有基本的音响音效的。事实证明, 音效对于一部戏剧具有强调加强的作用。演员也可展示各种不同的声调而不用担心剧场有无法听到的角落。再不用弄得表演睡眠中的呓语都要使用朗诵诗歌的力气来发声, 也真正加强了剧作的魅力与真实感。
具体的操作可在舞台前置麦克风, 观众也可戴上耳机, 可自由调配音量大小, 甚至耳机还可配置同声翻译, 以便不同国别民族的戏剧供更多的人欣赏。让观众能够清楚感受到演员轻声的呢喃与细微的喘息。
(3) 模拟4D影院技术
当表演时加上周边环境的各种特效和动感座椅、环境特效如:闪电模拟、烟雾模拟、泡泡模拟、振动、喷雾模拟、扫腿、耳风、耳音、刮风等, 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在视觉和身体体验上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效果。比如《芸香》的这场戏便可在剧场中加入淡淡的芸香味。
格洛托夫斯基揭示戏剧这门艺术的本质:戏剧之所以成其为戏剧, 便贵在演员同观众的直接交流。这是追溯到戏剧的源起。然而, 现代科技对于戏剧的益处在于让演员同观众更近一步的交流, 把戏剧、剧场作为一个综合的整体一起交给观众, 把点滴感受全盘传达给观众, 而不是让他们像欣赏电影一样的仅仅作为一个旁观者。
四、现代戏剧运营引入文化创意产业链模式
在剧场中安装新媒体的高科技设施无疑是项可观的开销。要获得资金来保证剧场的开销, 可以引入文化创意产业的运作方式便可流通顺畅, 以便保证有固定并且不断扩大的观众群, 以及优秀娴熟的演员还有艺术品位俱佳的声光电配套设施。
同样作为文化创意行业的现代戏剧可以参考电影或动漫产业的运作方式。以日本动漫产业为例, 经验丰富的公司在投放一部动画电影或者动画连续剧到市场中时, 会先采取出售一部分的小短片作为实验, 如:在推出一部动画电影之前会有漫画或者TV版的动画片, 取得一定的观众群体之后, 再制作成影院动画以力揽票房, 随后也会制作出相应的动画衍生产品, 多是书籍、公仔、文具等。
如果剧场也以相同的模式发展, 在剧院上映之前可以借助微电影这种形式, 先拍一些样片出来, 博得一定的观众群体之后, 再用影像的方式做一些戏剧的视频放在网络上或电视台, 利用各种报刊杂志、娱乐新闻、车体广告宣传。最后在有明确票房预期的情况下投入新媒体技术进入剧场演出。如果反应良好, 可拍同一系列的多部续集。
与戏剧相关的衍生产品作为文化创意产业链的最后环节也可投放到市场。市场经济情况下牟取经济利益并不是俗化艺术的作法。相反, 在广大观众普遍素质不断提高的今天, 票房收入也是检验艺术是否被接受, 是否能够给人们提供精神愉悦的指标。当然, 这也要辩证的来看, 如果仅仅为了票房而去献媚观众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在戏剧创作的过程中, 正是由于新技术能够帮助创意无限可能地去实现, 才能够使得戏剧家们勇敢开拓实验。
五、结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新的时代, “利器”不光是打磨原有的技术手段, 而应该做到学习新技术、创造新手段, 并用到“善其事”中去。现代戏剧有了影视新媒体技术, 动画虚拟演出的舞台呈现方式和新的文化产业链运作的空间, 定会创造出符合观众口味、引领时代步伐的新戏。
在各项技术的支持下, 现代戏剧把剧场的空间距离、心理距离拉得无限近、听得无限清。这样的作品对于观众的影响、戏剧艺术的开拓也许同样可以做到无限的远。这便是现代科技对于戏剧的贡献, 使得在探索戏剧的本质层面挖得更深。
摘要:现今的文化创意产业市场, 电影票房成为焦点。如果现代戏剧回过头来向电影学习其新媒体技术, 会使得这门艺术更为普及。文章就将探索如果现代戏剧引入电影电视新媒体技术, 并且加入到文化创意产业的运营方式当中而做的一系列的设想。
关键词:现代戏剧艺术,电影电视多媒体技术,虚拟动画背景,文化创意产业链
参考文献
[1]高行健.对一种现代戏剧的追求[M].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8.
[2]向培良.戏剧的本质·剧本论[C].向培良.商务印书馆, 1936.
[3]洪深.从中国的新戏说到话剧[J].现代戏剧, 1929, 1 (1) .
[4]欧阳予倩.戏剧改革之理论与实际[J].新青年, 第5卷第4号.
现代媒体 篇11
关键词现代媒体作文教学兴趣素材评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怎样才能引导小学生走出“作文难,难作文”的怪圈呢?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也为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在作文教学中,我主要作了以下尝试:
一、激发兴趣
教育家赞可夫曾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利用多媒体,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把人、事、物、景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身临其境的实践机会,弥补了学生生活实际和体验方面的缺陷。这样,扫除了“写什么”的难题,自然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听过一位老师执教的作文课《做客》,就是将生活中一次做客的情景拍摄下来,引导学生做配音演员,不仅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更有效地激起了学生们的写作兴趣。老师让学生看着画面给人物配音,学生个个瞪大双眼,兴趣盎然地说着,被叫上台的更是高兴无比,全体学生都格外投入。此时,老师顺势引导学生写下刚才激动的场面以及自己的心情。由于是亲身经历,对过程及结果较清楚,写下来自然不费力。这样玩中说,说中写,写中玩,既完成了作文训练,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发展了思维,更让学生有事可写,有话想说。
二、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传统的作文教学,老师局限于课堂,习惯于教师命题、学生“榨”文。但随着年级的升高,作文量的增加,学生就越发感到材料的贫乏。教师运用多媒体,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将大自然花草鸟兽的奇特风光,异国他乡的民族风情,宇宙间的无穷奥秘展现于屏幕之上。学生们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增长了知识,同时也为他们表达真情实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阅读鉴赏时,遇到需要记忆及积累的材料,教师可创设声音、图像的情境,在屏幕上显现相关语句,反复诵读,加深学生的感悟。
在教学《二泉映月》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双目失明”“卖艺度日”“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等重点语句的品读,一遍又一遍朗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地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学生体会到了这泉声实际上就是阿炳的心声,这一泓清泉仿佛是他的知己,这似水的月光便是他的亲人。在此基础上,学生情动而辞发。长此以往,学生反复诵读,勤于“采集”,习作的素材便会丰富起来。
三、活动开放
语文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加之学科本身的特点,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的开放系统。在活动化教学中,活动手段的开放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1.开展校园文化、艺术、体育活动。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可以活跃校园的精神文化氛围。通过艺术节、文化节、体育节等形式,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的艺术素养。
2.自建班级网页。
我们就专门在学校“翠竹苑论坛”上建立了一个供全班学生课后学习交流的乐园——春笋破土。从此学生们在网络这个平台上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他们可以在此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在平等友好的沟通中增长知识。有的同学上传了自己的读书笔记,在一段段麻辣点评中加深了领悟;有的同学将自己的苦恼发表在心情专栏里,引来了款款温馨的话语,一阵开导之后,烦恼烟消云散;有的同学将旅行的照片晒在动感影集里,让大家一起领略异域风情,共享行万里路的乐趣。孩子们在发帖与回帖的过程中,与同学互动交流,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四、呈现评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语文活动化教学中,由于教师适时、合理地创设了学生喜爱的学习活动,所以学生们能积极参与其间,兴趣盎然,领悟学习的喜悦,获得了成功的满足,从而拓宽了学生视野,充分发展了他们的个性,培养了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全面素质。
在评改作文《我崇拜的人》时,我把先写完的几篇作文展示在屏幕上,品词析句,共同评改。有的同学认为,要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表现人物的特点,所以几个人一组,重点修改这些方面;有的同学认为,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所以他们重点从写事的角度去修改相关语句。几轮讨论过后,每个小组都有了几点修改意见。各组推荐代表发言后,大家群策群力。不一会儿,一篇篇修改后的新作便应运而生了。
现代媒体 篇12
2000年11月18日, 商丘人民广播电台在全省率先开播新闻监督热线直播节目《行风热线》, 以“替百姓说话, 为政府分忧”为宗旨, 至今已播出7000多期, 有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6000多人次走进直播室, 接听群众打来的热线电话10万多个, 解决解答群众反映的问题近10万件。《行风热线》栏目受到中央纪委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和河南省纪委监察厅的高度评价, 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一个广播节目, 为何能播出十多年依然受到各界如潮的好评?笔者认为, 在新时期正是发挥了现代广播媒体的优势, 才使《行风热线》栏目保持了强劲的生命力。
现代广播技术与热线直播互补
当广播传输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合理对接以后, 直播化的播出方式革新了广播传统的节目形态。热线电话的运用将广播的快捷性得以体现, 特别是固定电话、手机的普及, 使广播的传播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在这方面, 报纸及其他平面媒体是滞后的信息传播和不在现场的消极互动, 平面媒体的特性决定了它不可能与读者进行直接的交流沟通;电视虽然具有即时互动的功能, 但如果电视为了热线互动而放弃视觉上的效果, 会显得单调乏味, 热线互动只能是电视媒体的点缀, 却不能成为常态的节目形式。广播传播信号的单一性特征决定了传受双方在热线互动过程中可以通过有声语言畅所欲言地交流对话, 从而使广播媒体的声音特色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在互动过程中, 参与者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使听众听来亲切、自然、轻松, 进而缩短传受双方的心理距离。同时, 广播传播信号只能通过声音传播的单一性特征成就了广播移动性和伴随性的传播功能, 在收听节目的过程中, 只要拥有一部手机, 听众在汽车、旅途、田间甚至办公场所就可以与广播进行灵活自由的热线互动, 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笔者调查发现, 这几年由于广播《行风热线》节目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一些报纸、电视媒体也尝试着开办了类似栏目, 但由于不具备广播本身的特性, 大都中途停办或者勉强支撑。
广播互动性强、参与方便
在电视、报纸、广播三大传统媒体中, 报纸虽然发行量大, 但时效性差, 沟通慢;电视虽然声像同步, 但制作成本大, 动用的技术力量多, 直播沟通随意性差;而广播具有互动性强、参与方便、信息沟通速度快等优势。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很少有群众能放下手中的工作认真阅读报纸、抽出大段时间坐下看电视。特别是城乡车辆的普及和大部分手机都有内置收音机功能, 广播的受众越来越多。另外, 广播是听觉的艺术, 通俗易懂, 易于接受, 不受文化程度、年龄和职业的限制, 可以在驾乘车辆、锻炼身体、做家务时收听。
针对广播这个优势, 《行风热线》在开办之初, 根据听众关注的热点, 有针对性地邀请嘉宾走进直播室, 通过热线电话、手机短信、网络回答听众提问, 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关注和喜爱, 使节目的影响力迅速提升。
《行风热线》系列节目由商丘市100多家职能部门和县市区负责人、各类专家、律师等每天定时走进电台直播室, 通过热线电话、手机短信等互动方式和群众直接交流、解答问题, 充分彰显了现代广播的即时性、互动性、透明性和方便快捷的优势。热线电话通过广播即时的传播, 放大了单一问题的影响力, 使《行风热线》融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于一体, 一人投诉, 万人监督。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 体现了客观公正性, 也增强了政府和媒体的公信力。
受日本地震核电站发生爆炸的影响, 今年3月11日早间的《行风热线》系列节目接到群众电话, 反映部分超市食盐价格飞涨, 部分超市食盐断货。《行风热线》记者联系市盐业局的领导介绍情况, 并现场直播, 回答听众提问。权威消息发出后, 好评如潮, 不少听众反馈说, 听了广播, 才知道是谣传, 不再去超市抢盐了!安奇乐易连锁超市的店长听到广播后, 专门通知各超市食盐专柜营业员给大家做好解释。通过及时播出相关消息, 群众了解了真相, 市场供应逐渐恢复正常。在这起突发群体性事件中, 《行风热线》传递了党和政府的声音, 打消了群众的顾虑, 也使广播媒体方便、快捷等优势得以充分体现。商丘民权有一位盲人叫赵胜利, 是《行风热线》的忠实听众, 他经常以热线电话的方式咨询政策、反映问题, 并把听到的内容讲给附近的群众, 后来, 他还自己购置了扩音设备, 每天准时转播《行风热线》, 让全村的父老乡亲们收听, 把乡亲们想咨询的问题归纳记录下来, 在相关职能部门上线时咨询投诉, 使广播的的互动性、参与方便的优势得到充分拓展。
《行风热线》开办之后, 深受各界称赞。仅仅一档《行风热线》已经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 商丘电台又适时开播了《县 (市、区) 委书记、县 (市、区) 长热线》、《交通热线》、《农技专家热线》等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题热线节目, 使得《行风热线》节目在广度和深度上有了进一步的扩展, 开辟了政府与群众沟通的多个“绿色通道”, 依托广播传媒的优势, 提升了现代广播的影响和深度。
更重要的是, 曾经不被人看好的广播媒体重新找回了自信, 在媒体激烈的竞争中找到了位置。
广播感染力强、具有隐密性, 参与者隐私权得到保护
广播媒体“只闻其声, 不见其人”的先天性缺陷给自身生存与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在信息传播方式多元化中显而易见, 但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转换因果关系的, 广播媒体的这一种缺陷恰恰成就了另一种无法超越的传播优势。
《行风热线》在节目开办之初, 就采取了听众通过热线电话咨询政策反映诉求、嘉宾做客直播室现场回答、广播电台现场直播、解决好后再广播反馈的方式。看似简单的节目播出形式, 一经推出, 便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究其原因, 笔者走访了几位《行风热线》的忠实听众, 他们说, 在与广播进行热线互动的过程中能够畅所欲言地表达观点、吐露心声, 广播不会将其身份与形象暴露给其他听众, 参与者不会因为举报或投诉某个问题而被打击报复。因此, 当普通百姓在生产生活当中遇到一些个人无法解决的难题时往往会想到利用广播并试图通过广播解决问题, 而报纸、电视就不具备这种优势。在新闻监督节目中, 举报人受到打击报复的情况屡见不鲜, 特别是电视、报纸要出现图片和录像, 虽然报道播出了, 但举报人往往受到精神或者身体上的打击, 这就造成了群众更愿意通过电话真实地表达自己诉求的愿望, 这也是《行风热线》播出十多年依然受到群众欢迎的原因之一。
广播媒体和手机短信、网络、报纸完美结合
相较于其他媒体, 广播便于受众随时参与, 在网络出现以前, 广播的这种互动性主要是通过电话实现的, 在多媒体的网络时代, 商丘电台改革创新, 使《行风热线》实现了与电话、网络和手机短信的完美结合。
【现代媒体】推荐阅读:
现代媒体环境05-14
现代数字媒体09-04
现代教学媒体09-07
现代电子媒体技术05-28
现代对媒体信息技术07-08
现代化多媒体技术06-28
现代媒体艺术《摄影构图》教案06-21
浅谈现代教学媒体在作文教学的作用06-09
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论文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