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实践

2024-10-16

媒体实践(共12篇)

媒体实践 篇1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来临, 媒体传播界限和角色日渐模糊。诸如手机客户端的盛行, 尤其是开启微信模式后, 交互式信息传播成为主流。媒体工作者越来越难成为新闻现场的第一目击者和传播者, 同时公众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多元化, “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已无法满足公众需求。新媒体“类新闻信息产品”的类别和品种在“众人拾柴”的狂热中被不断放大, 令人目不暇接。在当前媒体环境中, 通讯社传统媒体业务优势日渐式微, 图文、视频稿件内容单一, 影响力浅显, 异地传播价值不断被弱化, 在传播链的最低端苦苦挣扎。

笔者结合中国新闻社云南分社在新媒体业务领域的探索、实践经验, 分析当前新媒体业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以期推动传播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以适应媒介生态的改变, 加快新媒体对外传播效能。

1移动互联时代主流媒体的“变”与“不变”

随着互联网时代进步,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 传媒业态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传统传媒无论传播形式或是内容提供以及信息表达都面临巨大冲击和挑战。在新形势媒体环境下, 要延续媒体价值, 主流媒体需要重新定位“变”与“不变”。

1.1 “不变”是为确保主流媒体的喉舌功能

1) 导向性原则不变, 寓导向于服务中。

2) 坚持建设一支“忠诚于党, 服务于民”的媒体传播队伍宗旨不变。

3) 弘扬真善美鞭笞假丑恶的内容取向不变。

1.2 “变”是为适应媒介生态的变革

1) 采编人员思维模式、工作方式的转变。

2) 以新闻信息为主要生产内容的机构性调整。

3) 服务对象的贴近性 (从媒体角度趋向受众需求) 。

2中新社云南分社新媒体业务的三个维度及取得的经验

云南分社为提升自身媒体价值, 积极启用新平台调整社内组织架构, 分设多领域行业资讯服务平台, 牛刀小试取得一定效果。说明主流媒体需要敢于迎接挑战, 勇于主动创新, 方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一席之地。

2.1新媒体业务的三个维度

中新社云南分社成立于1960年 (前身为中新社云南记者站) , 主要工作是做好云南对外宣传、报道。2015年, 分社在保证发稿任务前提下, 积极启用、探索以微信公众号为主体的传播途径, 不断提升媒体影响力、团队核心竞争力。期间积极调整编务结构, 成立采访中心和编辑中心, 分设诸如新闻资讯类“云南新闻网”、生活服务类“拾云南”及文化创意领域“大藏”公众号三大领域资讯服务平台。其中两大公众号, 在内容及媒体影响力方面取得较好效果。

2013年4月云南新闻网开通。至今已制作发布微信1 000余期, 6 000余条微信文章。2015年起进行改版, 排版根据数据分析受众喜好进行调试, 内容上也进行强化, 提升了信息可读性同时, 粉丝量也不断攀升。相较改版前粉丝量已趋近3倍增长。 更有单篇文章阅读量超过100万记录。栏目平均阅读量也不断上升。

2014年1月拾云南开通。至今共制作发布微信600余期, 2 000余条微信文章, 2015年起内容由原来的小资定位和内容简单编辑, 改为以风趣幽默的形式阐述云南风土民俗、美食器物。改版之前, 全年粉丝量不足500, 改版后注重原创, 内容鲜活, 到2016年3月粉丝量已超过2万。单篇文章已创“80万+”记录。无论粉丝增长量和阅读量都在不断上升。 其中本地相关资讯点击量相对其他条目较高。

文化创意领域“大藏”公众号影响力也日渐递增。

2.2新媒体平台内容生产的产品标准和推广策略

提升内容服务质量, 创造价值是新媒体文章的基本要求。公众号主体的成功不仅依靠优质的作者文笔和内容, 更需要根据媒体与受众的互动探索分析内在规律, 从而改进。

1) 内容为王, 准确分析受众需求。微信号主体的树立需要明确自身定位, 必需坚持以某种风格或者价值观吸引人群。积极了解粉丝互动情况, 做有针对性、高质量的内容, 留住粉丝。同时通过不仅限于内容的各种方式提高粉丝的黏着度。实现领域内不可替代的传播力量。

目前云南新闻网总粉丝量为2万, 男性粉丝比重较大, 云南省内的粉丝占80%, 在昆明本地占省内粉丝50%。据阅读量“1万+”和“10万+”统计, 8条资讯中有5条是时政的新闻, 2条民生的新闻, 按比例分析, 云南新闻网的粉丝62.5% 对时政感兴趣, 25% 对民生感兴趣。剩下的12.5% 就是能吸引人们注意的标题和质量过硬的内容。因此, 云南新闻网重点发力的方向应为时政信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央重拳反腐态势之下, 时政类新闻中涉及腐败案件查处、人事任免、官员落马的新闻成为粉丝关注的重点, 这说明反腐成为新常态, 而新常态的反腐新闻回应了老百姓的关切, 拉近了与老百姓的距离, 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 与反腐相关的新闻将成为云南新闻网平台的阅读亮点。

“拾云南”目前粉丝量2万余人, 云南粉丝占73%, 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关注量居前。根据阅读量“10万+”以上的文章来分析, 云南本地吃住娱的文章点击量较高, 其次是云南各地州一些排行内容较受关注。今后, 拾云南依旧以传播云南衣食住行等生活相关讯息为主, 同时融入文化、民俗、 旅游元素等, 宣传云南特色, 服务本地和外省具有云南情节的用户。

2) 标题新颖, 具备广泛传播性。“一个好的标题是篇新媒体文章成功的一半”。无论阅读量为“1万+”还是“10万+”的文章, 标题至少起到80% 的权重。许多用户在订阅号推送信息条目中只能看到标题, 这短短标题成为了用户是否对该内容进行点击的唯一因素。例如:《习大大, 云南的什么让您如此牵挂?》一文, 以“牵挂”这个情感线索形容总书记的视察工作, 让相对常规的工作行程透出了浓浓人情味, 拉近了国家领导人与普通百姓之间的距离。既吸引人又充满温情, 也符合中央一直以来对新闻媒体的要求, 可以说是一次教科书式的题目。再如, 《云南文山发生“战乱”场面惨烈!》一文, 标题是一条重大“突发新闻”, 实则是文山普者黑万亩荷花盛开, 成千上万的游客在荷花中泛舟打水战的“娱乐新闻”。文章将此情此景描绘成一场“战争”, 有各参战“军团”、各种“武器”、作战攻略等, 妙趣横生。重大事件标题成功吸引人们的注意, 创造高阅读量和转发量。

因此, 文章标题长短并不能决定关注度, 重点是抓住关键词和敏感词, 要仔细斟酌标题用词。

3) 内容风格恰当, 受众趣味“相投”。新媒体文章除标题新颖, 内容过硬之外, 内容风格也有考究。如考古、娱乐活动、赛事等题材, 其中风格自然不同, 所吸引的粉丝群也会不同。根据题材合理把握表达风格, 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4) 话题挖掘, 以热点吸引人们的注意。在信息海洋中, 文章要脱颖而出, 需要对话题进行探索。 如《昆明颜值爆表, 美国大使建议中国迁都昆明》 一文在拾云南平台发出后, 极短时间内被疯狂转载, 在仅有500多名粉丝的基础上却获得了“30万+” 的高点击量, 并成功吸粉近千人, 成为“拾云南” 的破冰之举。拾云南抓住美国驻华大使卢卡斯一句玩笑“建议中国迁都昆明”, 不仅向昆明人转达了大使的赞许, 又以幽默对比的形式将昆明和北京作以比较, 让本地人产生共鸣和自豪感。再如《云南高速路涨价好处这么多, 我都哭了》文章部分以反讽形式描述高速涨价后对云南人生活的影响, 既有趣又尖锐;最后, 以新闻人的角度提出了5个针对性问题, 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5) “跟风”当下, copy热点创新突破。以“80万+”阅读量的文章《一场雪, 云南竟然穿越了千年》为例, 其成功复制《一场雪, 北京就变成了北平》 的成功经验, 并使其更接地气, 以极具美感的雪景图片配以关于历史的些许言语, 创新新闻表现形式, 更符合互联网时代读者对图文欣赏要求。

6) 图文并茂, 增加用户悦读感受。在新媒体时代, 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呈现内容同样显得重要。以拾云南的微信《一条微信告诉你南博会有多热闹!》为例。该条微信以“一条微信让你知道xxxxx”为模版, 配图真实、得当, 通过细节证明南博会现场热闹情况, 发布之后立刻引起参会人员共鸣, 并吸引未参会群众。与图文并茂效果相似, 排版美观得体也能为读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云南新闻网改版之后, 内容通过排版工具进行精心编排之后再呈现给读者, 突出重点、条理清晰, 阅读量也有了明显提升。

7) 群体划分, 引庞大粉丝群共鸣。在新媒体内容的制作中, 针对某一特定人群和利用其庞大基础是较快达到圈粉和利于传播的便捷方式。例如拾云南《云南各大高校的普遍长相, 笑到面瘫!》这条“80万+”的微信就是针对高校学生这一特殊和庞大的群体。该条微信通过图片对云南各大高校学生的形象进行了生动总结, 引起了云南高校学生强烈共鸣, 于是该条微信被学生群体广泛转发的同时也吸引了大批以学生为主的粉丝群体关注。

8) 地域划分, 引发读者家乡荣誉。《云南人, 你为哪样骄傲》《云南各地州打架排行榜》《云南各地州喝酒排行榜》等同系列的内容在拾云南是经久不衰的题材, 无论是盘点和地方的美食美景或是讲述云南不为外界所知的魅力, 均能引发读者的家乡荣誉感和自豪感。这类题材也更容易获得受众的认可。

3新媒体传播内容的“去产能”

3.1传播领域需要供给侧改革

对传播领域来说, 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原则下, 内容更接地气, 提高供给质量, 扩大有效供给, 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 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2新媒体的内容生产如何“去产能”

1) 克服狂热与冲动, 避免盲目扩张。在继续做好中国新闻社云南分社的3个公众号基础上, 在专业和精度上下功夫。

2) 明确自身定位, 强调差异化竞争。中国新闻社云南分社, 突出自身优势, 国际视野, 又要立足云南地域特色, 运用大数据分析, 强化特色服务。

3) 实现内容产品的深加工, 增强用户黏性。 留住原有用户, 吸引新的粉丝, 不断引流, 要引进来, 留得住。

4) 实现跨界整合, 形成优势互补。通过分社内同分社外市场力量结合, 在提升三大公众号影响力同时, 扩展新的相对成熟领域。

5)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分社内培养和分社外引进结合, 不断补充新的力量。既要加强编辑力量的培养, 更要培养新媒体的营销人才。

摘要:随着高新科技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传统主流媒体不仅面临内容、功能等方面挑战, 生存空间也面临巨大压力。因此, 传统主流媒体寻求自身价值延续的核心是“去产能化”。文章结合中国新闻社云南分社新媒体平台新闻业务开展情况, 总结相关经验, 分析当前新媒体业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以期推动传播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以适应媒介生态的改变。

关键词:新媒体,去产能化,移动互联网,业务

参考文献

[1]张艳萍.浅析中国新媒体发展及趋势[J].安徽文学月刊, 2009 (11) :372-373.

[2]叶金品.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竞争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传媒科技, 2013 (12) :33-34.

[3]熊文蕙.网络与传统媒体的竞争——新世纪媒体的发展现状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1 (6) :23-26.

[4]丁方舟.“理想”与“新媒体”:中国新闻社群的话语建构与权力关系[J].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5 (3) :6-22.

[5]李永清.中国传媒国际话语权建设刍议[D].广州:暨南大学, 2011:1-47.

[6]郭跃强.基于便携终端的移动新媒体竞争战略研究——以中新社为案例[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2011.

媒体实践 篇2

数字媒体技术2班 梁泽琴

一 对数字媒体课程的认识

1.概念:

数字媒体是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主导,以大众传播理论为依据,以现代艺术为指导,将信息传播技术应用到文化、艺术、商业、教育和管理领域的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综合交叉学科,数字媒体技术融合了计算机图形图像,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化艺术、数码音响、媒体交互、二维动画、三维动画、数字视频音频处理等多项技术与创作环节、数字媒体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包括影视、出版、新闻、娱乐、游戏、广告等行业以及电视台、网络公司等单位、其产品内包括动画、网络游戏、手机游戏、数字电影、数字电视、手机电视、数字出版物。

2.数字媒体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

数字媒体技术主要研究与数字媒体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播、管理、安全、输出等相关的理论、方法、技术与系统。其它基于数字传输技术和数字压缩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于数字媒体网络传输的流媒体技术,基于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广泛应用于数字娱乐产业的计算机动画技术,以及基于人机交互、计算机图形和显示等技术且广泛应用于娱乐、广播、展示与教育等领域的虚拟现实技术等也是数字媒体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

1)数字图象处理技术 2)数字音频处理技术 3)计算机图形技术

4)数字媒体信息获取与输出技术 5)数字媒体信息存储技术

6)数字媒体信息处理技术及传播技术 7)数字媒体数据库技术及信息检索与安全技术 8).数字媒体技术主要应用领域:

3.根据数字媒体涉及的具体内容及应用对象,将数字媒体技术分为

1)数字影视 2)数字游戏 3)数字广播 4)数字广告 5)数字出版 6)数字存储

7)计算机图形与动画技术 8)虚拟现实等应用领域

4.如何学习数字媒体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既要有先进的数字技术,又有良好的美学素养和创作思维的复合型人才专业教学特点大都是以技术为主,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在对数字士的必备素质,学生在校期间一定要学好专业基础课程,这将对今后的发展和技术能力有非常大的影响,由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科有综合交叉性的特点,所以专业基础课程相对多些,如C程序设计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动画多媒体技术JAVA语言数据库动画基础等多门课程一般各个学校都会根据自己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特色对专业的研究方向有所侧重,选择性地重点突出一个或几个方面。培养美学素养提高创新能力企业不单从技术的数量程度上评价一个工作者的专业水准,对于美学素养以及艺术创新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在学好技术的同时也要注意提升艺术素养和美学情操,因为数字媒体是创意媒体,以艺术为技术服务的特点也决定了艺术的重要性在学习美术基础素描色彩等课程的同时,应当主动扩充美学方面的知识,多参观一些画展美学方面的讲座,接受美的熏陶。

二·ps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1.概念:

Photoshop是图像处理软件,其优势不在图形创作。图像处理是对已有的位图图像进行编辑、加工、处理以及运用一些特殊效果;常见的图像处理软件有PhotoshopPhoto Painter、Photo ImpactPaint Shop Pro图形创作是按照自己的构思创作。常见的图形创作软件有Illustrator、CorelDrawPainter应用领域:主要应用于平面设计、网页设计、数码暗房、建筑效果图后期处理以及影像创意等。

2.基本操作:

1)新建文件:方法1——文件->新建,方法2——CTRL+N,方法3——按CTRL+双击空白处。包括:预设图像尺寸、宽度、高度、分辨率、颜色模式、背景内容。

2)浏览图片:缩放工具(Z):缩放范围最小1个像素~1600%;ALT+缩放缩小CTRL+Space,并单击临时切换放大ALT+Space,并单击临时切换缩小双击缩放工具或CTRL+ALT+0 实际像素大小(即00%显示比例)CTRL键在导航器中拖拉放大该区域CTRL+“+”放大CTRL+“-”缩小CTRL+0 满画布显示抓手工具(H):双击抓手满画布显示在任何工具下,按SPACE 临时切换到抓手工具

3)前景色和背景色:前景色填充ALT+DEL或ALT+BackSpace 背景色填充CTRL+DEL或CTRL+BackSpace D键恢复默认的前景色(黑)、背景色(白)X键切换前景色、背景色

4)其它辅助操作:CTRL+Z 一步撤消CTRL+ALT+Z 多步撤消CTRL+R 显示隐藏标尺CTRL+’显示隐藏网格在任何工具下,按CTRL 临时切换到移动工具在任何工具下,按CTRL+ALT 临时切换到复制图层、选区第2课创建选区

3.辅助操作

1)标尺:显示隐藏标尺CTRL+R 修改原点鼠标拖曵复原原点双击标尺左上角设定单位双击标尺设置

2)网格显示隐藏网格CTRL+’对齐网格视图->对齐->网格

3)参考线新参考线从标尺中拖出参考线清除参考线按CTRL,拖回标尺移动参考线按CTRL,拖动设置参考线按CTRL,双击显示隐藏参考线按CTRL+;视图->对齐到按CTRL+SHIFT+;

4.技巧

ctrl+z:撤消一步操作

ctrl+shift+z:撤消多步操作。也可以结合历史记录面板。ctrl+“+”:放大视图,ctrl+-:缩小视图。

双击手形工具:满画布显示。双击放大镜工具:实际尺寸显示。alt+单击状态栏:查看文件相关信息。alt+backspace:前景色填充 ctrl+backspace:背景色填充 无选区,shift:正圆、正方

无选区,alt:中心画圆、中心画方

有选区,先按shift,再画选区:增加选区 有选区,先按alt,再画选区:减少选区 有选区,shift+alt:相交选区 ctrl+d:取消选区 ctrl+shift+v:粘贴入

打开文件,在工作区双击。新建文件:ctrl+双击 ctrl+t:调整大小

shift+移动:水平移动

三 对今后的专业发展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

提起数字媒体,人们往往想到媒体行业,其实数字媒体的应用绝不局限于媒体。随着宽带网络的普及,企业在日常业务处理过程中,正面对越来越丰富的网上媒体和内容,包括各种视频、音频、文本、图像如合同、发票、交易记录等,它们即数字媒体。数字媒体使人们可以原来不可能的方式交流、生活、工作,如用于零售业的市场推广、一对一销售;医药行业的诊断图像管理;政府机构的视频监督管理;教育行业的多媒体远程教学;电信行业中无线内容的分发;金融行业的客户服务等。

数字媒体不能被存储在传统的数据库中,它的创建、管理、分发和交易等需要与传统不同的硬件、软件和服务。最近,IBM推出了“数字媒体工厂”,它是一个开放式框架,是包含硬件、软件及服务的全面解决方案。它将帮助企业在每一商业阶段充分利用数字媒体资源,从而创造新的商业机会和获得更大的商业回报。

(1)就业前景 :

数字媒体行业有望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行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国家863计划自2003年以来支持数字媒体技术的研发,已取得重要阶段进展。在上海市对外公布的“2003人才开发”目录中,动画和游戏产业所需的数字媒体人才被列为上海急需的十大软件人才之首。更有权威资料显示:中国目前的数字艺术人才缺口约为15万。

(2)就业方向 :

毕业生可在广播电视、广告制作等信息传媒领域从事多媒体信息的采集、编辑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以及多媒体产品的开发与制作工作。在动漫和游戏公司进行动漫或者游戏的开发与设计,在企事业单位、学校从事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音视频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工作。

媒体实践 篇3

摘要:传统纸媒,特别是专业性的传统纸媒遭遇新媒体的生存挑战,要走出困境,一要强化自身优势,二要顺应形势。新媒体具有的特点有:信息来源广泛,渠道畅通;互动性强,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增加;多媒体性,集各种功能于一身。传统纸媒要与新媒体联手形成新型的传播平台,以达到资源互补、市场共享的双赢。

关键词:传统纸媒;新媒体;优势互补;携手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章编号:1009—783X(2009)04—0496—03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数字信息、网络媒体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态势,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手机报、移动电视、网络平台等等,新型媒介载体以其特有的优势及特性,抢占并挤压了传统纸媒的生存空间。传统纸媒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与挑战。如何生存和发展,是纸媒,特别是像《中国体育报》这样专业性极强的传统纸媒,在面临这种危急形势下所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笔者长期在《中国体育报》从事新闻报道,以新闻实践为依据,对如何应對新媒体的冲击,有很多感性认识,并摸索了一些经验。事实上,这张传统的体育专业报纸正在积极并艰难地寻找着继续生存与发展的出路。

1纸媒体的困境以及新媒体的优势

1.1纸媒体面临的困境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一个相对概念。它泛指利用数字化新兴技术支持下而出现的新型媒体形态,主要包括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等。严格地讲,至今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完整定义。

但新媒体的发展势头和强势却十分突出,在其冲击下,传统纸媒读者份额流失严重,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甚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位学者还预言,至2044年10月,最后一份纸质媒体的订阅者将消失,纸媒将不复存在,所有的从业人员都将失业。而另据一项在北京市某重点中学的调查显示,一个班的学生中竟有1/3的人不再看报。”

作为中国唯一一家拥有50年历史的《中国体育报》,从它近年来发行量的变化,可反映出传统纸媒和专业纸媒的生存困境。昔日《中国体育报》因享有得天独厚的体育信息资源,是唯一的体育专业类报纸,所以它的影响力和发行量是首屈一指的,最辉煌时期可高达百万以上,但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开启,数字化的发展,综合类报纸体育专栏及报道量的增加,以及体育类报刊的大量涌现,《中国体育报》的生存空间和市场份额发生了变化,再加上其浓厚的官方背景制约着其内容空间,因而它的生存环境比其他纸媒就更为艰难,其读者群正在或已经被新媒体所分流挤占。

实际上,传统纸媒读者群流失或一些纸媒出现倒闭的残酷现实,不仅在我国,在国外也正在发生。2008年的一则报道称,美国著名的杂志《花花公子》已经倒闭。而令这家杂志倒闭的,正是以《维基百科》为模板的数字媒体,网民利用互联网不花一分钱就可以看到精美考究的图片和丰富的信息内容。

另有数字显示,“中国近年来的网上阅读率在飞速地增长:1999年为3.7%,2003年为18.8%,2005年为27.8%……6年间网上阅读者增加了6.5倍,平均年增长速度为107%”。

从这一系列的数字和调查中不难看出,传统纸媒的读者群正在严重地流失,它的读者份额被新媒体所挤占。

1.2新媒体相对纸媒体的优势

1.2.1新媒体的信息来源广泛,渠道畅通

新媒体的信息来源渠道广泛,很多内容是网民在事发第一现场直接采集或拍摄的“原生态”新闻。像“伦敦爆炸案”,就是一位叫威廉·达顿的人在第一现场拍摄了手机照片,后经博客以图片直播方式进行灾难现场的传播报道。而这种信息传播方式在“5·12”地震后也表现得颇为活跃,汶川抗震救灾现场的一切,也多借助网络和数字化载体的快捷,让外界在第一时间得到了解。在这些信息的传播中,手机、博客、互联网、‘播客’密切配合,都是在‘第一现场,或以‘第一时间’进行的。另外,新媒体传播具有即时性,遇有突发事件还可以实现动态传播。由于传播方式的改变,由传统的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覆盖面广阔。

1.2.2互动性强,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增加

网络传播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于一体,它改变了过去从传者到受众的单向传播过程,使得传播活动实现了双向互动。一方面,传者和受众之间可以进行及时、良好的交流;同时,网络传播使得受众的主动参与性得以实现,受众不仅可以及时作出回馈,如果愿意,还可以从信息的接受者进而成为信息发布者;另外,受众之间的信息交流也成为可能。

在网络传播环境中,在不违法的前提下,任何一个有信息来源的受众都可以在E-mail、论坛或个人主页、博客中发布信息和言论。

1.2.3多媒体性,集各种功能于一身

传统媒体的功能大多是单一的,例如,报纸仅供阅读,广播仅供收听,电视虽声画文并茂,但却不能用来进行信息传输或处理,网络媒体则实现了媒介功能的融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丰富多样的传播功能融于一身,为受众提供全方位、多维的信息服务。网络媒体的多媒体功能不仅仅要显示文本,而且要显示图形、活动图像和声音,它被定义为数据、文本、声音及各种图像在单一、数字化环境中的一体化。

2传统纸媒体的应对策略

2.1竞合与创新

虽然网络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新媒体取而代之传统媒体,就如广播电视的繁荣不意味着报纸的死亡,而是新旧媒体寻求有益的合作,共同发展。“竞合”作为一种新的思潮颠覆了以往那种你死我活的单纯竞争模式,因特网与传统媒介的竞合成为媒介发展大趋势。这种竞合是技术的竞合、体育资源的竞合。“竞合”理念在传媒业的发展,将为传媒业提供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在新媒体对传统纸媒造成的巨大冲击下,纸媒怎样才能走出瓶颈,求得生存与发展,笔者认为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强化自身优势,用“独家”吸引读者。在信息海量、信息同质化严重的新闻环境下,如何才能做到“独家”,则需要报道者进行创新。

而要做到“独家”,笔者认为《中国体育报》倡导的“专、精、深”方式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所谓的“专、精、深”,就是在体育专业技术分析上做到“专”;在编辑工作中做到“精”;在采访过程时做到“深”。这样才能梳理出观点,作出深入的并带有个性化符号的“独家”报道,作出报纸的自主品牌。

而要做到“专”则要求记者必须注意平日的积累和深入的采访。做到对项目、队员、科研过程等了如执掌,方能在遇有事件或纪录时,能从历史背景、人类极限、成绩价值、打造过程等多角度去进行细致“独家”的报道。

这种“独家”讲故事、分析的做法,在奥运报道中《中国体育报》得到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在众媒体高度集中和放大的

北京奥运新闻大战中,《中国体育报》除以菜单式的快节奏提供当天必要的竞赛信息外,重点抓人物故事和成绩幕后的鲜活细节,以立体形式对事件进行解读,收到较好的效果。

事实证明,这种做法不但满足了读者,而且也令《中国体育报》在如此规模的新闻大战中经受住了考验。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在新媒体冲击下“专、精、深”做法对于传统纸媒生存的重要性。

2.2发挥优势,深入策划

要让纸媒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具备更大的吸引力,另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深入策划,以求在信息日益公众化、信息爆炸的今天,让读者看到角度独特的新闻报道来。

为了应对北京奥运新闻大战前所未有的规模与竞争,保护自身的生态环境,《中国体育报》对开赛前与开赛后做了详尽的策划与准备。在此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的策划为例。

开幕式前一周的报道是媒体的困难时间段。一是与奥运相关的内容此前已报道过多次,而与开幕式等相关的热点内容又属绝对保密,不得向外透露;二是此时运动队和运动员已进入高度封闭期,不允许与外界有任何联系,甚至连手机也是禁打的。然而,受众此时对奥运的“接触和诉求”愿望却膨胀到最大化。此时的《中国体育报》不但要和其他媒体竞争,同时还J必须要有独特的个性化报道,以满足读者的“知情”需求。

为此,《中国体育报》策划了8期,每期3个整版的“奥运特刊”。以服务、知识、看点为宗旨,从奥运历史、人物、场馆、气象、交通、规则、赛程、开幕式等诸方面,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策划报道。实际上,在这些报道中,有很多内容是以前报道过的,但只是零星单一形式,没有以主题和专题来进行。但一经加工梳理,并以主题形式出现,不但突出了观点,而且也深化了报道。

而诸如此类的策划也在平日的重点报道中进行尝试。譬如,在2008年底《中国体育报》进行年终盘点时,为了突出这张报纸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打破以往按运动项目进行单一总结的老套。根据“2008”这一中国体育极为特殊的符号,我们在策划中从改革开放30年变化与辉煌,振奋人心的北京奥运会,此起彼伏的各种联赛,以及汶川地震后而得到彰显的体育人的善举和爱心等特点为主线,进行了联赛、爱心、人物、外教及突破等5个主题的策划总结。并配以言论、背景链接等多项板块,从而使这组年终总结报道别具力度和说服力。

试想,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单一项目总结方式,那么无论总结得如何精彩到位,反映的也只能是一条线或一个点,这在网络等新媒体活跃的今天,这样的报道显然力度和厚度都是不够的,会加剧对纸媒生存的威胁。

2.3加强纸媒体报道的深度和力度

虽然,新媒体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画面直观鲜活,在具备可直播、关键瞬间可高清晰镜头回放的电视传播特征外,而且还具备便捷、自由、随意、互动、直观等效果,但网络新闻视速度为第一生命线,再加上受制于其操作方式及信息渠道的多重影响,对事件或赛事的报道往往会出现偏差,甚至出现一些以讹传讹的现象,而这一弊端却是类似《中国体育报》这样的主流传统纸媒所能避免的。经过多年历练,在结构严密的采编系统支持下,采编人员能严肃认真地对待新闻素材及采访资料,提出鲜明的观点,反映专家的声音,作出精辟的分析,形成有深度有力度的新闻报道。

与新媒体相比,传统纸媒的独特性在于“首先,适合做深度报道,同时可提供相关的新闻背景资料;第二,报纸可关注‘冰点’和弱势群体,而它在这方面的报道效果又往往很好;第三,报纸可作为资料保存;第四,报纸可供多人在各灵活方便的时间段进行阅读;第五,报纸可通过栏目的策划和组织,较好地做到新闻资源的重组,让同样的新闻资源得到不同的组合和利用”。

另外,尹明华在他的文章里,对传统纸媒的周期性规律、版面视觉感、权威高端性、内容原创性、制度保护性、阅读年龄段等特别的纸媒符号,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和论述,而这些特殊符号也恰恰是新媒体所缺乏的“资源”,不具备的特性。

而上述的特殊符号和“资源”在《中国体育报》这样传统的专业纸媒上,都可以寻觅到。在同类产品中,1958年创办的《中国体育报》,享有权威、专业、影响力广、公信力强的口碑。其体育报道经验、采编队伍的专业素质在业内也堪称一流,而报纸的观点、评论在行业内不但具有专业性、权威性,而且还起着风向标和旗舰的引导作用。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对一个事件的认识,尽管刊登时间有先后之分,但是刊登在小报、网络上,还是刊登在主流媒体上,读者对它的认可度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因此,在缺少权威和判断的前提下,新闻信息传播的速度和传播的质量并非是正比关系,与新闻的速度相比,新闻的真实性则更为重要。也就是说,权威的主流纸媒更具公信力价值。

3结论

在这种态势下,如果再只是单一地强调纸媒或新媒各自的优势,那么只能是固步自封地限制自身发展,尤其是纸媒会加快走向衰落。

强烈的外部环境告诫我们,新媒体的出现,凸显了传统纸媒的短板,而纸媒的特性符号又是新媒体所不能代替的。所以,新媒体和传统纸媒间并非是博弈或淘汰与被淘汰的关系,而应是并行不悖、相互补充、共同发展、互动双赢的关系。

在此,笔者认为“2008年新媒体传播学年会”的主题口号为双方指明了繁荣双赢的方向——“融合、创新、变革”。对于《中国体育报》这样有影响力和权威性的传统媒体而言,在面对新媒体冲击时,应该做到优势互补,在竞争与融合中携手发展。

4建议

4.1与新媒体牵手,让纸媒冲破瓶颈

笔者认为,在网络等新媒体日益繁荣高速发展的今天,仅靠上述纸媒自身的优势挖掘和强化,增加自身“免疫力”的做法,是被动、局限的解决办法。它只能起到延缓、维持纸媒寿命的作用,维持它现有的发行量,但不能实现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纸媒的生存危机问题,不能达到令纸媒实现自身突破,走出困境的最终目标,更不可能实现跨跃式的发展。

而要使传统纸媒在新媒体的强力冲击下走出困境,除了在“纸媒产品”自身上下工夫外,还必须遵从客观规律顺应形势,与新媒体牵手,走共同繁荣,资源互补的道路。

在这一点上,纸媒和新媒体的特性为二者联手提供了可能的条件和空间。

4.2针对特定人群进行报纸定位

从数字电视及新媒冲击下,传统广播依然“活着”来论证,报纸也会因其自身的特性,而不会像预言家说的那样会彻底地退出历史舞台。纸媒或许会伴随科技的发展,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以满足人们的传统阅读习惯,能在地铁、候机场、公园、阳光下自由便捷地阅读,享受报纸带来的阅读快乐。

而據另一项调查显示,如今40岁以上的人,他们还保留着阅读报纸的传统习惯。在40~45岁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不但喜欢网上阅读,而且对报纸的热衷也不减。如果这一人群的生命周期假设可到80岁,那么他们还将在近40年里,对阅读纸媒有需求。

另外,喜欢网上阅读的年轻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步人中老年行列,也会接受中老年人特有的生活习惯,从而加入到纸质的读者群中。这是一个庞大的读者群体,无论对新媒体还是传统纸媒而言,这一读者群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新媒的冲击下,纸媒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到极限,正因如此,传统纸媒才必须在竞合理念下寻求突破口,扬长避短,牵手新媒使纸媒实现蜕变和飞跃。

参考文献:

[1]王崇理,奥运背景下报纸与网络的竞争与合作[R],第三届体育电视国际论坛,2007-08-24.

[2]张晓波,以静制动死路一条[N],新京报,2008-05-07.

[3]尹明华,纸媒的生命力[J],传媒,2006(12):41-42.

[4]杜俊飞,网络新闻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5]仲志远,网络新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董天策,网络新闻传播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7]秦州,网络新闻编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媒体实践 篇4

1 传统媒体概述

传统媒体是与近几年来所兴起的数字媒体相对应的一个概念。顾名思义,传统媒体是指以传统技术方式为手段的传播媒介,典型的传统媒体包括报刊、广播、电视等。这些传统媒体借助于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元素进行信息传播,但在信息传播中具有时间、空间方面的局限性。随着新兴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传统媒体所面临的挑战与压力日益加剧,传统媒体受众群体以及收入不断地流失,导致其整体呈现出新型传播渗透率低、覆盖面小以及影响力减弱的客观问题。

2 数字媒体概述

通常我们将经过计算机存储、处理、以及传播的信息媒体统称为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数字媒体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可实现人与计算机的交互式连接。受该特点影响,使数字媒体能够更加契合人类观念,与人类交换信息的媒体多样化特征相匹配,可以转变受众在媒体传播中的地位(从传统地被动接受媒体信息转变为主动选择吸收媒体信息),从而使媒体平台更具个性化的双向交流优势。

数字媒体可以根据其作用形式以及属性的不同进行分类,如各种文本、动画、图像、图形、音乐等均属于感觉类数字媒体,语言编码、图像编码、文本编码、电报码、以及条形码等均属于表示类数字媒体,话筒、光笔、摄像机、扬声器等均属于显示类媒体,磁带、光盘、纸张、磁盘等则均属于存储类媒体;双绞线、电磁波、同轴电缆,以及光纤线路等均属于传输类媒体。

在现阶段技术条件支持下,数字媒体技术所取得的发展成效是非常客观的。现阶段我国媒体行业研究人员已经展开了对数字媒体技术以及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产业化发展概念、体系结构、内涵等相关知识点的研究工作,并对国内外在数字媒体产业发展方面的现状与未来趋势做出了全面调研,深度分析了我国当前在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发展方面存在的困境与缺陷,并提出了未来5~10年期间我国数字媒体的发展战略、目标以及方向。

3 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整合策略

数字媒体是对传统媒体的一种有益补充、延伸、与拓展。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是可以并存的。为促进媒体平台的多元化发展,必须在传播内容与传播手段上促进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优势资源的有效互补,以推动媒体行业快速发展并步入崭新阶段中。结合我国媒体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必须将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中的有益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通过优势互补的方式共同为媒体行业的发展、完善奠定基础。为促进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融合,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促进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新媒体业务的快速发展。

电视台、广播电台作为典型传统媒体平台,可通过开办网站或设置独立平台的方式,促进传统媒体平台向新媒体平台发展与进军。通过这项措施的应用,一方面能够使传统媒体平台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构建全新的信息传播平台与沟通渠道,将一部分数字媒体受众纳入传统媒体受众群体中,另一方面能够在统一传媒的“大旗”下实现媒体资源的全面整合与共享,通过电视台、电台与互联网进行有效互动以及积极促进多媒体平台参与经营管理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合理应用广播电视内容资源,以促进媒体传播经济效益目标的最大化实现。

2)促进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的发展与推进。

数字媒体领域中移动多媒体平台广播的主要优势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是可以在数字传输技术的支持下对广播通道进行科学使用,使数字平台投入资金得到有效控制,并且面向终端受众提供质量更为可靠的电视信号;第二,是对成本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在大众消费行为的可接受范围内,有良好的推广价值;第三,是可以搭载的传播终端类型众多,包括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平板电脑、MP3、MP4、手机等,以突破信息传播在时间、空间方面存在的限制;第四,是可以在无线通信网络的支持下面向高端人群开设定制化的数字媒体服务,提供具有一对一的个性化特点的交互式媒体服务。多媒体广播业务作为多种数字媒体向结合的产物,兼具传统媒体的特点与优势,因此可通过传统媒体与数字媒体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发挥媒体传播的性能 优势。

3)促进广播电视内容资源优势的发挥,传统媒体应当加强与通信网络的合作,与数字媒体融合并展开协作式业务,主要覆盖IP电视以及手机电视等业务范围。

IP电视平台下所提供的信息内容较传统电视平台而言更为丰富,且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选择更具专业性、个性化特点的定制类服务,对于争取高端用户而言有非常重要的竞争价值。

4 结束语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数字媒体使得受众对信息的接受与获取突破了时间、空间方面的限制,带给了人们无限的联想与想象。而传统媒体作为极富群众基础的媒体平台之一,如何与数字媒体相融合,适应数字媒体给媒体行业带来的挑战,这一问题已成为当前媒体行业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之一。本文即在对传统媒体与数字媒体相关概念与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重点探讨实现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融合的策略,望能够有助于媒体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升级。

摘要:从信息传播的角度上来说,在口头相传→文字传播→声音传播等信息传播方式的发展与过渡过程中,信息传播媒体的发展与变革均对大众获取信息的途径、方式、以及效率产生了不同程度上的影响,进而对生活状态以及文化形成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但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难以满足受众对信息的个性化需求,加之在信息源头控制方面存在单一性的特点,故还需建议在网络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数字媒体为其发展提供驱动力。文章从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角度入手,分别对两种信息传播媒体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研究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实现整合的相关策略,望能够有助于媒体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关键词:传统媒体,数字媒体,整合

参考文献

[1]石惠敏.虚拟与实体相结合的互动数字媒体发展新貌——以新加坡为例[J].现代传播,2010(7):110-113.

[2]张嘉秋,刘玮.数字媒体艺术在当代服装展示中的表现与发展[J].纺织导报,2013(6):106-108.

[3]宋玲玲.论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对新闻传播的重要影响[J].东方文化周刊,2014(22):32.

数字媒体实践课程设计研究论文 篇5

1.采取项目教学法,根据实际项目题目引导学生以创造性实践尝试的方式设计作品或者编制程序,从而摆脱对书本上案例的依赖对学生创造思维的扼杀。

为增强创造性实践的灵活度,应综合多个实践设计和匹配方法,以应对学生因个人不同实践兴趣而造成的创作理解和实践完成情况。该方法使用时,教师应当用规范的形象的实践师范,使学生切身了解抽象的基础概念和定义,引导学生进入专业的实践教学状态。基于此,之后关于数字媒体技术的介绍和应用,就不会使学生感到畏难乃至回避。

2.鼓励学生以实践操纵软件工具为跳板,了解和追踪自己感兴趣的国内外相关技术最新状况,对专业素养的养成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通过对工具软件的实践操作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人机交互的方式和方法,从而对于数字媒体技术形成一定的个体思维。教师在此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启发学生逆向思考这些工具软件基于何种技术和思维等问题。这种学有所用的实践效果,为减轻学生对于程序语言类课程的抵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这种实践方式的突破和尝试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兴趣,能很快吸引住刚进入专业的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专业学习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3.作为教学成果的佐证,学生提交的实践和设计作品不再只作为阶段性任课教师评分的材料。

这些作品将会如同学生的第二身份证一般,记录学生的成长经历、求职的经历,可参加作品展示、各级专业比赛,也可作为毕业设计创造性实践的依托数据基础。以此学生作品管理方式,将综合型实验环节中学生因不同兴趣而选择的不同实践设计组合整合在一起,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和自主学习实践的能力,又可以统一进行评价。这种结合独立、统一关系的综合型实践设计为学生更深层次地接触和学习各种数字媒体专业技术提供了灵活、良好的平台。

二、实践教学评测设计

当下,高校都在尝试多维考核方式,包含对学生的独立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考察和调研能力等职场所必须的关键能力考核。在考核过程中,通过实践检验学生结合基础知识的对实验环节中数字媒体对象以及技术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以此检验学生的数字媒体思维是否完整为目的,在不限定方式方法情况下,评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下完成对任务需求的研究、解决方案的设计、以及最终实施状况。在此评测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熟练使用的能力和学习效果得以展现。基于现有教学和实验设备建设情况,可尝试依托云系统针对每个学生建造教学和实践环境,以满足学生运用所学技术表达数字媒体思想的能力所需的平台要求。该平台为学生定制专属的操作环境:安装自选软件、设定系统性能、保存相关资料并支持自由存取。

在此统一平台的基础上,对学生依靠自主地数字媒体思维,通过其自身掌握的数字媒体技术使用这一环节进行评测。对教师布置的任务,如自主学习、资料收集、以及课堂交流等,都可以通过云系统随时随地进行,激发和提高学生的乐趣和积极性。以尊重学生隐私的前提下,云系统服务器只记录学生使用平台的活跃度和相关功能的利用情况。通过这些统一制式的记录资料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评测。作为学生信息管理的重要平台,云系统也能为管理和规范学生学习实践情况提供统一的评价手段,既起到公平、公开、公正的对内学生管理效果,同时也将数媒专业教学的信息和成果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在学校公众平台上,以供其他专业、院系、学校的对外借鉴和交流活动的开展。

媒体实践 篇6

关键词 市场化运作 实践教学 多媒体专业

一、多媒体专业教育现状

多媒体专业从2003年开始招生以来,一直是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的主干专业,主要培养图形图像、动画、影视编辑等方面的人才,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目前,本专业遇到了发展瓶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出现了脱节现象。为此,我们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并提出了项目化教学的思想,但收效甚微。通过多方调研,我们意识到,在教学中,必须依托产业的发展,做到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学校教育为产业补充实干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前沿动态,才不会出现教育与社会需求割裂的现象,否则,学校培养的人才将永远滞后于产业的发展,教育也就失去了意义。

出现目前境况的原因很多,可以归结为三点:

(一)实践内容方面

实践教学采用的项目多为“模拟项目”,虽然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但是,内容陈旧,学生对实践项目的分析、架构、设计、测试维护等过程与市场实际严重脱节。实践效果很不理想,培养的学生的专业知识明显滞后于企业需求。

(二)教师方面

教师都是由原来的计算机、教育技术专业教师转化而来,理论知识雄厚,却缺乏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且对目前多媒体行业的工作流程、知识结构等缺乏了解,难以给学生高水平、切合实际的指导。

(三)学生方面

积极性不高,在实践教学中停留在应付老师和考试的层面上,而不是积极主动的完成项目作品。

二、解决的策略

为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先前本校提出的项目化教学理论,并将市场化的项目引入到教学中来,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切入口,以工作过程导向教学为基础,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学校和市场中的多媒体专业不再互不相干的独立个体,而应该有机的整合在一起,解决实践教学中市场项目与教学项目难以匹配、教学与市场脱节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应该共同参与到实际工程项目制作中来,在工作过程中共同探讨,解决问题,从而增加教师、学生的一线工作经历,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主要表现为:

(一)校内实践教学项目方面

以市场需求为基础,按照多媒体产品的的制作工艺流程来搜集实际工程项目、指导学生实践项目,同时用市场标准来引导和规范教学,考察学生学习效果。

(二)校外市场化运作方面

实践教学市场化运作,包括指导学生来学习与就业、创业相关的职业心理、社会交际等有关知识,并把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理想、职业能力、职业心理和求职技巧等的学习整合到市场化项目的学习当中,实现专业教学与市场要求的一致性。同时学生实践作品转化为商品,培养学生行业意识和服务意识,学习多媒体动画、广告、影视等的制作能力和影视专业的营销方式,能提升教学效益。

三、具体实施方案

多媒体专业实践教学市场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学方式、项目评价、设备管理、项目来源、具体实践方式等诸多方面,任何一方面都会影响到最终效果。为此,本次改革决定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

(一)工作室方面

将原来封闭式的实验室、机房转变为开放式的工作室。计算机摆放不再以原来的个体为单位,而是在工作室中,以小组为单位,组织结构按照公司进行设置。同时面向市场,制订市场推广计划,招揽业务,这些业务作为学生的实训项目,学生制作,直接面向客户,由客户评价,学生直接获得市场最前沿的知识动态和需求。

(二)合理控制实训项目数量、质量与来源

实训项目发源于市场,数量很难控制,如果市场化项目数量不足,部分学生将会无事可做。同样,实训项目的质量也要得到保证,否则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够全面,经验不足,即使目前能完成工作任务,也难以应付将来工作后的出现的各种技术、知识问题。同时,实践项目由原来的教师指派形式,拓展到学生自己到企业寻找项目、学校与企业合办项目、教师指派项目等多元的实践项目形式,评价形式随之也转变为由市场标准来衡量,

(三)建立健全管理体系

采用工作室后,教学过程比较零散,教师、学生自由度很大,如果没有健全良好的管理体系,再很难产生好的产生良好的效果。所以必须构建完整的管理体系,以确保多媒体专业市场化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

四、收到的成效

本课题的研究实施一年以来,收到了明显的成效。教师采用市场化实践项目,做到了与社会的零距离教学,学生能接收到社会的最新知识、能力和专业信息。同时,在教师、学生、企业互动的项目的制作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有力的提升。实地调查表明,学生毕业后能快速适应动漫、影视产业、传媒公司等用人单位的要求,对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解决目前学生就业和社会用人需求的矛盾起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徐秋枫.构建“工作室制”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2]严璇,唐林伟. “工作室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9,(18).

作者简介:

张成霞(1978-- ),女,山东青州人,讲师,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从事数字媒体专业教学。

媒体实践 篇7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实践创新

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对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 广播电视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趋势, 审时度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这是当代广播电视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

1 媒体融合的认识

广电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是基于对传统广播电视地位作用和优劣势的清醒认识, 是广播电视集团实现传播现代化、增强主流媒体公信力、影响力的必由之路。

1.1 广电媒体的困境

近年来,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 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运用的突飞猛进, 广电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越来越受到来自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网站等新兴媒体的挑战。从媒体发展格局看, 受众规模不断缩小, 市场份额逐渐下降;从舆论生态变化看, 大量热点信息在网上迅速传播, 新兴媒体的舆论影响力越来越大。新形势下, 广电媒体提升自身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力, 已经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1.2 媒体发展的趋势

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 最大的竞争优势是数字化、网络化、多屏化和个性化, 并且在传播形态上具有更强的交互性。“覆盖区域化、用户精准化、功能平台化、内容特色化、使用移动化”是当今传播媒介发展的趋势, 广电媒体要实现传播手段的现代化, 必须在实时、互动、多媒体方面有所突破。

1.3 统筹发展、优势互补

推动广电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现阶段, 广播电视仍然是国内多数广电系统主要的经济支柱和最重要的品牌资源, 因此做精做强做优广播电视节目是根本核心。传统广播电视在体制、内容、渠道、队伍等方面存在优势;而新兴媒体在技术、应用方面存在优势, 融合发展要做到优势互补。

2 媒体融合的实践

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时代, 所有人都被裹挟在信息化数字化浪潮中, 此时传统媒体的创新实践比任何时候都显得迫切。作为一家省会城市台, 杭州文广集团在与新兴媒体融合上做了有益的探索。

2.1 媒体融合方式多样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 杭州文广集团在基于移动互联网媒体平台的拓展上卓有成效, 台网一体化运作方式日渐成熟。2014年, 杭州文广集团大型益智节目《鸡蛋碰石头》推出同名手机游戏, 引发观众强烈关注;FM89杭州之声联合定位APP“咕咚运动+”, 推出“夜跑最杭州”, 一周内参加人数就超过3000人;交通91.8电台凭借品牌影响力, 官方微信用户数超过了60万, 在国内同类城市电台中创造了奇迹;杭州文广集团旗下的杭州电视台、爱杭州、杭州帮等移动客户端日均点击量超过了35万次……

现在, 对于杭州台的广播电视运营者来说, 微博、微信和移动应用, 已经成为信息传播、节目推广、活动营销的常规武器。

2.2 主流声音多媒体传播

杭州文广集团把媒体融合理念运用于重大主题、突发事件的报道中, 采取多媒体展示, 多平台推送, 使新闻报道更为实时互动, 更为丰富多元。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 交通91.8推出了《你的声音直通北京》栏目, 利用官方微信征集民意, 并把听众发来的意见建议传递到代表委员中。在去年杭城“7·5”公交放火案的新闻报道中, 媒体融合充分发力, 通过视频、文字、图片、长微博、信息推送等方式, 抢占新闻“第一落点”, 正确引导了社会舆论, 展现出融媒体在大事件报道中的传播效应。

2.3 媒体互动交流常态化

杭州文广集团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 十分注重用户的体验, 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交流, 专门建立起服务平台。各个频率频道的主要栏目都开通了官方微博、微信, 与用户建立起实时的互动交流机制, 既提升了媒体的服务意识, 同时也丰富了栏目的内容。杭州网的“杭网议事厅”、杭州电视台的“我们圆桌会”通过网上征集话题、网答受众咨询投诉、邀请市民参政议政等互动方式, 成为政府和市民的连心桥梁。“城市通”、“爱杭州”等APP开通, 为杭州市民提供全面的生活资讯和周到的民生服务, 成为老百姓身边的好帮手。

3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考

媒体融合发展是传媒领域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 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综合来看, 广电与新兴媒体融合是一个全新课题, 在发展进程中, 存在着政策机制、内容形式、技术手段、人才素质、资金投入等诸多方面的制约与影响, 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 用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举措予以突破。

3.1 加强政策扶持

媒体融合发展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行政引导。国家已经从战略层面部署了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工作任务。对各级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来说, 加强统筹协调, 结合本地实际, 因地制宜, 认真谋划, 推出切实可行的扶持举措, 引导融合发展深入进行。国家级、省级广播电视媒体应是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的主力军。地方广播电视媒体应量力而行, 在财力、人力和物力允许的基础上, 优化资源、集中力量, 探索建立媒体资源共享平台。

3.2 坚持内容为王

现代传播理念内容是核心。媒体融合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内容为王”, 把内容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 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话语优势。广播电视媒体应始终秉持主流价值观, 传播社会正能量, 在品质上追求专业权威, 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在信息采集、核实、分析、解读等方面的优势;在传播上提升感染力与吸引力, 生产出更多内容积极向上、样式鲜活的节目;在服务上注重分众化与互动化, 加强与用户的互动交流;在形式上探索节目产品的可读与可视, 从单一到多元的升级融合, 满足多终端传播和多种体验的需求, 使传统广电媒体抢占网络空间的制高点, 把握舆论宣传方向。

3.3 加强技术运用

广电媒体要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 重视技术建设, 加强信息技术引进和研发, 不断提高传播技术水平。一方面, 积极发展网络广播电视台, 把优秀节目推送到互联网电视、移动手机、平板电脑等多媒体终端;另一方面, 加快地面数字电视建设, 探索4G等高清电视传输技术, 努力提高公共电视服务。同时, 还要充分利用社交网络平台, 通过建立公众服务号、官方微博等方式, 拓宽互动渠道, 增强广电媒体黏合性, 扩大用户规模, 提升传播效果。

3.4 创新内部管理

探索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内部革新, 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 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以及人才队伍的共享融通, 形成一体化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中央厨房式的全媒体数字采编平台, 实现采编播流程的集约化、数字化, 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 主动调整节目制作内容, 最大程度满足受众的需求。

3.5 重视人才建设

媒体实践 篇8

1 以媒体核心资源做互联网平台

平台是新经济时代最重要的产业组织形式。平台本身并不生产商品, 却可以通过提供一种虚拟或真实的交易场所, 促成双方或多方供求之间的交易, 收取恰当的费用或赚取差价而获得收益。这种被定义为“平台经济”的商业模式正随着苹果公司、谷歌公司等“平台企业”的成功而在全球风行。媒体型视频电商平台, 是“内容+服务”的结合体, 是电视媒体公众传播核心价值与互联网思维商务平台融合创造而成, 其首先要树立媒体的社会公信力, 其次还是“内容为王”, 节目平台化, 聚集社会资源, 同时把观众、网民及其相关参与者都汇集到平台上来。在这个平台上, 电视媒体需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是从节目向平台的转变;二是从观众向用户的转变。

互联网是在互联互通中创造价值并形成新的社会功能, 开放、激活、整合和服务是互联网思维的关键词。电视媒体从节目向互联网平台的转变, 首先是“内容为王”的互联网对接——对原有优势电视栏目, 通过碎片化、微信化的重组, 适应与互联网传播的对接;对创新节目, 以互联网思维“台网额融合”, 注重碎片化、互动性、体验性与客户服务, 通过内容、产品、渠道和资源整合, 建立用户闭环, 变传统电视“观众”为互联网“用户”。如综艺频道推出的首档“台网融合”节目《广西好东西》, 由著名作家东西主持, 讲述广西的好风情好风物, 致力于寻找与传承广西好东西, 用文化塑造品牌推荐广西好特产。节目每天在综艺频道播出以外, 在乐艺视讯手机视频电商上同步播出及碎片化点播, 通过O2O模式与商业联姻, 满足用户“可见即可买”的消费心理, 实现了“广西好东西”名特优产品的网上销售。此外, 医疗保健、教育等“内容+服务”的视频服务类节目也即将陆续推出。

其次, “内容为王”向“服务为王”转变, 通过电视“线上”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边节目内容产品为“线下”服务产品, 如《法治最前线》栏目, 变法治新闻为法治服务, 提供线下律师服务、社会保安服务等民生服务, 使内容成为媒体经营的优势手段。

2 以本土化特色产品实现平台经济

平台模式利于大范围的企业持续创新和产业创新, 平台效应则已经成为新经济增长强有力的引擎, 平台经济尤其是社交网络成为人际交往、生活模式和社会结构变革的重要推动力。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媒体的“领头羊”应当以平台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新热点。

传媒型视频电商平台归根到底还是电商, 电视传媒要实现平台经济, 路在何方?湖北长江垄上传媒集团给了我们成功的启示, 他们依托垄上电视频道, 以“三农”为核心内容, 通过强势内容传播, 提升品牌, 服务用户, 打造出一个农资布局、农产销售、农村信息服务、农村保险等多种业务汇集的传媒农业产业平台。产品决定了平台的存在与生命力。电视媒体只有走核心资源、市场细分与本土化服务之路, 紧扣特色产品, 方在电商领域杀出一线生机。

笔者参与创建的广西电视台快之乐传媒控股的“乐艺视讯手机视频电商网站”, 把高品质绿色农产品作为特色产品, 为此快之乐传媒联合广西农产领域具有生产资源与品牌领先优势的十多家企业发起组建了“广西好东西O2O产业联盟”, 以广西的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名牌产品为基础, “好山好水好东西”为文化理念, 其统一品牌“好东西”所提供的优质特色商品, 是乐艺视讯视频电商的特色产品资源, 也是做实乐艺视讯视频电商的基础工程, 与好东西实体店构成“线上线下的O2O产业模式”, 初步实现了“看乐艺视讯, 体验广西好东西”的商业模式。

传媒在本土化特色产品的整合中体现了资源整合、质量监督、社会公信力等方面的巨大优势。乐艺视讯还将在医疗保健、教育与法治服务等方面开发本土化服务产品。

3 以合资合营促进媒体改制转型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全新高度。台网融合的重点之一就是在互联互通中, 用开放、激活、整合和服务的互联网思维进行重大创新, 实现转型。管理体制的转型成为必然。产业经营涉及经营权和管理权, 传统媒体的事业单位性质无法跨界合作合资合营, 因此, 传统媒体要改制, 至少产业属性较强的一部分要变事业为企业, 才能实现市场主体的对接。

“乐艺视讯手机视频电商”涉及国有与民企的合资机制, 广西电视台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快之乐传媒”, 形成市场经济主体, 与IT服务运营、第三方支付领域的另两家民营公司实现三方合资。“广西好东西O2O产业联盟”, 更是涉及行业法人社团与多体制合资合营, 既有电视媒体担当法人的行业社团体制, 又有广西好东西投资管理公司的合股机制, 还有实体经济中的合营体制, 市场化经营不断倒逼我们改变观念, 采取灵活机制在荣和创新中转型。

媒体型视频电商平台最大特征是依托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以视频表现与服务为传播优势, 这是们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创新研究与实践。然而, 相比电商巨头, 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这些社会资本只是潜在的竞争优势, 要借助传播和运营来实现转换, 将社会资本变现才能形成真正的竞争优势。而互联网的传播与经营却是传统媒体的弱项, 要真正从互联网电商中突围, 仍然需要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谭天.如何把节目打造成平台——兼论电视媒体融合发展中的价值创新.

媒体实践 篇9

一、关于媒体融合

媒体融合是指“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这里明确了媒体融合中的内容与技术的关系:内容建设是技术融合的动力和目的, 技术融合是内容建设的条件和平台。媒体融合的方法主要是推动媒体管理体制融合, 理顺关系, 消除媒体融合的体制障碍;推动广电、电信和互联网技术融合, 在三网合一基础上, 实现传输方式和传播模式的融合, 打造全媒体;推进内容和受众融合, 受众在任何一个接收终端上都可以收看到所有信息并与媒体互动;同时推进媒体经营和管理方式的融合, 使之适应全媒体技术要求, 提高经营和管理水平。可见, 媒体融合主要是通过体制融合推动技术融合, 进而推动内容和受众融合, 推进经营和管理方式融合,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提高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二、媒体融合的实践

媒体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 具有自上而下、条块结合的特征, 也具有从体制到技术、从形式到内容整体推进的要求。但作为地方电视台, 也不能等待, 必须在现有条件下, 积极推进媒体融合。电视节目频道是电视台推进媒体融合的实验区, 媒体融合最终也会落实到电视栏目。《都市阳光》是宁夏广播电视台经济频道打造的一档日播60分钟民生新闻节目, 栏目与新媒体融合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 简单利用新媒体阶段。传统媒体的缺点是单向传播, 即“我播你看”, 受众缺乏选择权, 媒体也难以及时收到受众的反馈意见。而新媒体一开始便具有广泛的参与性, 这也正是传统媒体需要解决的问题。从2009年开始, 《都市阳光》在节目中首次引入了QQ群, 作为和观众联系的重要方式。经过近一年的运作, 《都市阳光》QQ群有观众近千人, 每天可以通过QQ接收到观众的反馈信息近百条。这在当时区内的电视节目中属于新鲜事物, 虽然效果有限, 但让《都市阳光》意识到了新媒体的重要性。

第二, 借助网站扩大信息发布渠道阶段。2010年, 新媒体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 《都市阳光》在总台网站上实现了视频碎片化, 将每条新闻分别上传, 观众可以随时在网站上浏览节目内容。同时与宁夏本土知名网站“网虫”达成合作协议, 在该网站开设一周微话题讨论专区, 并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在节目中播出, 其目的就是借助新媒体扩大信息发布渠道。2010—2011年, 《都市阳光》累计在网虫发布热门话题50多个, 吸引网友讨论跟帖近万条。

第三, 利用微博建立互动阶段。互动性是新媒体的优势, 也是传统媒体追求的目标。但广播电视现有传播技术体系限制了主流媒体的互动性要求, 作为频道栏目, 只能另辟蹊径, 扬长避短。2012年之后, 微博迅速发展, 为更多受众接受, 《都市阳光》及时开通了栏目微博、主持人微博, 并在节目中开设了《图说天下》板块, 通过互动将普通观众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新闻拍摄成图片, 通过微博上传, 栏目经过整理加工, 对观众的消息进行评论, 观众拍摄的照片也能上电视, 引起了网友不小的轰动。《都市阳光》栏目主持人开设的微博主要是加强与观众的互动, 已在宁夏本地已经有了不小的影响力。

第四, 融合升级阶段。2013年, 《都市阳光》微博、微信全新升级改造, 定位更加具有特色, 栏目与新浪、腾讯以及各个政府网站、官方微博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合作。微博主推“帮办、帮问”特色, 旨在架起电视栏目、政府部门、百姓三者之间沟通的桥梁。目前已经和自治区及银川市大部分微博进行了对接, 有问必答、有求必应。观众借助微博咨询问题, 其中许多微博又成为《都市阳光》节目素材源。比如来银打工的宋国强夫妇不慎将女儿宋玉儒价值28万元的人工耳蜗意外丢失, 夫妇心急如焚, 《都市阳光》栏目收到了求助信息后, 迅速调派“这事帮您办”记者第一时间介入跟踪报道并利用微博、微信平台随时播报转发, 转载阅读量超过了30万人次, 一周后, 小玉儒丢失的人工耳蜗终于找到了, 银川寻找耳蜗的故事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都市阳光》微信平台目前已经成为栏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栏目微信订阅人数近万人, 《都市阳光》的微信公众平台设有“今日热点”“都市换客”和“百宝箱”三个服务功能。《都市阳光》还利用微信平台的影响力组织线下活动, 组织公益和休闲娱乐活动, 实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也扩大了频道的影响力。

目前媒体融合的实践有以下特点:一是简单利用新媒体技术, 比如利用QQ和微信加强与受众的联系, 扩大频道和栏目影响;二是与新媒体合作, 比如与新浪、腾讯等网站合作, 扩大传播渠道;三是媒体叠加、并列, 比如电视台设立网站, 把节目上传网站。这些特点说明, 媒体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 实质性的融合还没有触及。

频道和栏目与新媒体融合的实践也暴露出制约媒体融合的瓶颈, 即:媒体管理体制没有理顺, 主要是广电、电信和网络各自为政, 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体制, 助长了恶性竞争, 制约了媒体融合;媒体技术融合步伐滞后, “三网融合”仍然停留于纸上, 决定了电视节目的编采制播和传播技术依然停留在传统技术状态, 深度融合受到制约, 无法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内容和受众也是制约媒体融合的重要因素, 传统媒体内容呆板、单一, 没有真正实现“内容为王”战略, 受众呈现降低趋势, 收视率受到新媒体挑战。

三、媒体深度融合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融合是一个过程, 微博、微信、QQ的嫁接使用只是浅层次的融合, 要做到中央要求的深度融合, 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第一, 要推进传播理念的融合。要树立平民化理念。全媒体时代的传播渠道是多元化的, 由此带来的是受众的分众化、碎片化, 要想争取受众,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向受众靠近, 平视甚至要仰视受众。如果还是以居高临下的视角来做主流媒体, 结局一定是被受众抛弃。现代传播必须从平民化的立场出发, 语气亲民, 寻求易为受众接受的角度。

要树立用户理念。由于受众从被动跃为主动地位, 今天有一个理念需要更新:受众已经变成了用户。一切传播活动应该紧紧围绕用户的需求而运转, 用户的选择决定着媒体的命运。只有上佳的服务才能最终赢得用户的青睐, 特别是上佳的个性化服务。所以说借助新媒体开发APP, 逐步形成《都市阳光》全媒体品牌, 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将是《都市阳光》栏目未来重点探索的内容。

第二, 要推进全媒体运作平台的大融合。首先是体制融合, 要深化广电、网络等媒体管理体制改革, 打破门户壁垒, 实行统一管理;其次是技术融合, 要实行“三网合一”, 推进传统媒体技术互联网化, 为全媒体发展搭建统一的技术平台;再次是内容、渠道和人员融合, 全媒体传播运作并不是媒体占据几种媒介、多几个传播渠道, 简单的多元传播只是延伸了我们的传播手段。真正意义上的全媒体传播是在多元化的基础上的复合化, 把广播、电视、网络媒体中的新闻部分进行合并, 一套人马、一个平台生产出多样态的传播产品。这套人马是全媒体编辑、记者, 这个平台是基于体制和技术融合的全媒体发布通道, 而不是国内传统主流媒体现存的不同机构、不同技术平台和多套人马兵分多路抢占“地盘”。

媒体实践 篇10

一、通过演讲, 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 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写作离不读, 读和写历来都是比翼双飞的。因此在每次上语文课前, 我都要让一两个学生上台演讲。在他们上台演讲前, 我提前布置好话题, 让他们做好准备, 这样他们就会为演讲而收集相关的材料, 阅读一些资料, 然后写演讲稿。写演讲稿实际上就是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提高语文素养。另外, 现在的语文课本的每单元都有口语交际训练, 口语交际与作文是分不开的, 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 不仅可以使口头表达能力提高, 而且也可以让学生的作文水平获得提高, 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我还经常在班级开展演讲比赛活动, 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内容, 作文课时让他在全班学生面前演讲, 让大家听一听, 然后再让全班学生参与评价, 修改,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的兴趣, 也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

实践的源泉是生活。但处在农村的孩子, 一旦进入学校, 就很少能够体验社会的生活, 这就需要教师给他们实践、观察、感受、思考的机会。我曾多次组织学生去伊山春游, 我们学校离山不远, 大概有4里的路程, 因此春游较方便, 当然, 在春游之前我先布置好写作的任务, 让学生带着目的任务去玩, 这样他们才会仔细观察。回来后, 我就要求他们以伊山春游为题写一篇文章, 结果大家很快就写好了, 而且写得很不错, 抒发了真情实感, 连平时写作困难的几个学生也有话说了。因此, 应该多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实践、观察、体会, 把生活引入作文, 把作文引入生活, 这样, 学生的作文就将如他们的生活般丰富多彩, 鲜艳多姿了。

三、通过各种媒体拓宽知识面

我们的学校处在较偏僻的农村, 信息比较闭塞, 要想学生写出好的作文, 光靠课本上学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 应该多利用电视、录音机、多媒体等各种媒体, 让他们在教室里也能知道外面的世界, 了解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例如, 我们可以把学生每日从早到晚在校的时间作一定的安排:早餐半小时可用录音机在班上播放名著名篇的录音;课间活动和午休时间利用教室的多媒体投影播放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经典诗文的朗诵、富有哲理的童话和寓言, 使学生在听中受到文学的熏陶并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学生晚餐的时候, 我们可在食堂餐厅放一台电视机给学生播放小说朗诵、评书选段、一首诗词的精美讲评:一篇散文的欣赏品读等, 让学生在校园内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 拓宽知识面, 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多媒体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篇11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 4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454(2007)11-0058-02

一、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教学迅速地走进校园。以前应用粉笔、黑板、教科书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过去。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把课堂教学带到一个新的时代。它的到来给课堂带来了活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增加了知识量和信息量。数学是一切科学与技术的基础,数学应用正向各个方面延伸。数学在日益发展的高新技术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成为解决实践问题的工具学科。随着多媒体技术进入教育领域,不仅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组织随着发生变化,而且多媒体的交互软件、图形、声音也在教学中发挥主要作用。学校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的人才,一直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更新教材。将多媒体引进教学之中,这些措施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

二、教学实践

自从多媒体教学逐渐进入学校,老师们开始利用PowerPoint、几何画板、超级画板等软件进行教学。同时学校也开始安装硬件设施,校园网开始接通。为了更好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学校安排了节假日课余时间对教师进行技术培训,争取让新型的多媒体教学走进教室,逐步地从过去几个老师应用多媒体教学到现在几乎每个老师都有应用,并在教学上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几年来的多媒体数学教学的实践,从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上都保证了教学的要求,而且学生反映良好。一种“寓教于乐”的理想逐渐变为现实,逐渐地摆脱了传统的面对面的单向式课堂教学,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使教学变得灵活多样。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很大的作用。下面我就从授课环节、答疑环节和课后辅导环节阐述一下。

1. 授课环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要用大量的时间把本节相关的概念、定理、公式、图形等一一搬到黑板上,老师把这些东西搬到黑板上的同时,下面的同学只能等待。一堂课的时间不能很好的利用起来。一些优秀的教师有时会利用这段时间让学生们自己看书,但这样又很难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例如讲到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课时,老师往往一边讲一边在黑板上画圆,很有耐心地把两圆相切、相离、相交位置关系一一都画下来,并展示到黑板上。但讲到图形相互转化的过程时就不能画下来了,只能一边讲一边用准备好的教具进行演示。这样的一节课老师讲得很累,学生学得也很累。利用多媒体教学只用几分钟、十几分钟就完成教学了,多媒体教学不仅节约时间而且比较直观、形象。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候,不是说把简单的东西搬上去就行,它不仅要符合教学要求而且要培养一定的审美观念。

2. 答疑环节

以前的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答疑只能面对面辅导。现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为答疑环节提供了方便,更快速地解决问题。学生给老师发E-mail提出问题,老师也可以通过发邮件解决问题或者制作成课件带到课堂上再讲。

3. 课后辅导环节

为了培养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和动手能力,我们开设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Mathematics的绘画、计算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用了多媒体教学,老师们对课后辅导也不再发愁。把以前那种单调、枯燥的课后辅导变成活泼、有趣的课后讨论课堂。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的疑难问题当作一个讨论热点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把自己各自的解题思路、解题过程直观的展示在屏幕上,然后经过同学讨论,老师点评,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这样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采用多媒体的优势

1. 信息量大

数学教学课堂中定义、公式、例题比其他学科多。以前在教学中经常造成前面讲的公式已经擦掉而在后面的例题中又要用到的矛盾。而现在计算机的应用解决了这一难题,另外计算机多媒体的使用有利于丰富学生的信息量,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准备了丰富的背景材料。

2. 多媒体讲授的全方位效果

利用多媒体授课是耳目一新的感觉,它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变直观化、生动活泼的视觉效果,并配上文字与声音、图像、动画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触觉,使学生认知渠道多元化。可以节约大量时间,提高课堂效果。通过了解事物的形象、声音变化和发展过程去获取信息,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可以减轻负担,一个生动形象的过程通过多媒体表现出来要胜过教师长时间空口无凭反复的讲解,而且还可以插入某些资料,原本要写在黑板上的东西点击一下就可以了,节省了课堂时间,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教师也可以不再苦于时间不够用了。

3. 充分利用时间

电子文档便于老师整理教案,只需在新的学年更新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计划,避免了以前那种重复机械的劳动;另外利用数学教学软件进行课堂教学淘汰了以前用粉笔、尺规作图的历史。教学软件,例如超级画板,可帮助教师绘制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等,而且数学软件做出的图形标准化、直观化、准确化、立体感强。在加上PowerPoint强大的功能,使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观看,便于理解。

四、多媒体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目的明确,讲究实效

多媒体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在选择多媒体材料时一定要从目的出发,确定内容,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讲授数学课时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目的。其次再选用不同的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在数学教学中,避免使用不必要的声音和画面。只要直观、方便地把问题解决了就行。应用各种媒体既要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又要考虑到应用媒体的具体目的。只有这样考虑问题,才能使目的明确,讲究实效这一点落到实处。

2. 应用各种媒体时,注意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以前传统的教学是教师一边讲一边拿着各种模型。例如:棱锥、圆柱等一些空间图形。学生也尽量展开想象寻找他们之间的各种关系。但现在有了多媒体很方便地把图形展示在屏幕上。比较直观,学生也很容易掌握。但久而久之,学生就懒于动手、动脑了。

3. 及时反馈、调控

多媒体教学要求及时反馈,以进行调控。这种反馈是双向的:一是学生对教师的“教”的反馈,这是教师在课堂上及时调整教学的重要依据。一是教师对学生的“学”的反馈,这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或肯定或改进或矫正的依据。同时重视两种方向的反馈,课堂教学过程就充满活力,就会运转自如,课堂教学质量就会不断提高。

4. 师生积极参与活动

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它要求教师从哪些方面参与呢?

(1)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教材承载着大量的信息,要让学生很好的了解并掌握信息就必须对教材、学生两头都要有深入地了解。只有这样才知道用什么媒体最合适,以及怎样用这种媒体。

(2)准备好恰当的媒体。在深入了解教材、学生的基础上,教师事先要准备好适合教学内容的媒体。

(3)课堂上认真观察学生的反映并做出正确的判断,迅速采取调整措施。这一点是增加课堂信息量,增加密度,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在多媒体教学中,减轻了教师的脑力和体力劳动。

5. 教师要有较强的责任心

教师一定要精心备课、反复矫正、精益求精。

6. 教师要熟练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为了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在教学中的优势,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掌握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五、结束语

我们的目的是探索面向21世纪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由于数学自身的抽象性、严密性和逻辑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针对课堂教学和课程实践特点,处理好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生情况的关系,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启安,刘志镜.多媒体软件设计技术[M]. 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2]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课题组.探索有中国特色是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模式[J]. 教学与研究.2005,(2):36—41.

全媒体采编技术平台趋势与实践 篇12

大众报业集团传统的采编技术平台于1999年开始试点使用,截至2010年,已10年有余,也初具规模。目前共有采编用户约1200个,涉及集团各主要媒体。极大的提高了集团采编业务信息化水平,促进了集团采编业务的灵活重构。

回首10年应用,收获颇丰,但也有不足,归纳如下:

不足之一:各媒体之间没有统一的系统标准

目前集团内采编技术平台各媒体之间没有统一的系统标准,还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平台系统,稿件信息无法很好的进行交互,也无法很好的进行共享协作。这种状况造成:

1)各媒体各自为战,不能很好的互通有无;

2) 新闻信息资源得不到更有效的深度开发与利用;

3) 各媒体的舆论导向无法实时了解。

不足之二:各子系统间不能很好的交互

同一媒体内部的各子系统之间也不能很好的交互。举例有四:

例一:新闻采编系统与网络组版系统虽然可以交互,但不能确保两个系统之间数据的一致性,从而造成各种基于出版数据的业务无法正常开展,或者需要大量人力做些重复性的工作。

例二:网络组版系统无法与历史资料库交互,从而导致历史资料无法正常进入历史资料库,因此查阅非常不便,更无从谈及深度开发与利用。

例三:正式见报出版数据无法与后期的考评系统以及大众新闻评奖系统交互,从而导致这些数据需要大量人工重复的工作,而且效率不高。

例四:正式见报出版数据无法与网站发布系统交互,从而导致网站需要安排专人每天值夜班处理这些数据。

不足之三:不能适应新媒体发展需要

当前,新媒体已伴随着新兴传媒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涌现,一方面新媒体在开创着自己的媒体市场,另一方面也在蚕食着传统媒体的市场蛋糕。发展新媒体也是集团的一项工作重点。而目前集团现有的采编技术平台还不能满足新媒体的发展需要,比如多媒体数据格式的采集、编辑以及发布等均很不完善。

不足之四:业务平台不够开放

新闻行业的激烈竞争,对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越来越要求报道内容要实时采集、实时发送、实时编辑、实时把关、实时发布等。由于集团子媒体越来越多,办公区域也不断增加,因此对不同区域媒体内容的统一审核把关也变得越来越困难。为了满足新闻报道的实时要求和跨地域发展的要求,可以采用各类无线网络以及多种智能终端及应用的解决方案。但现有的新闻采编技术平台却无法与这些系统进行集成整合。

发展趋势

我们曾在2009年1 1月-2010年6月对国内部分采编技术平台的供应商进行了考察和跟踪,他们大都根据当前媒体发展的新形势开发出了相关产品。

方正电子公司提出了“畅想数字报业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全媒体内容管理平台以及经营管理平台。这两个平台均基于数据库实现。全媒体内容管理平台基于全媒体内容数据库,经营管理平台基于统一客户数据库。同时使用EIP统一信息门户将基于数据库的应用进行集成,形成整合一体的报业信息门户。在全媒体内容管理平台之上,构建支持纸质报纸、数字报刊、手机报刊、电子杂志、网站、手持阅读器、户外屏幕以及个性化定制的应用系统。根据全媒体业务流程,制定“多渠道采集、多媒体编辑、多通道发布”的策略。

华光照排公司根据报业的实际应用需求,提出了“全媒体复合出版解决方案”。根据当前全媒体发展趋势,提出了以“全媒体基础数据平台”为中心的完整解决方案。该套解决方案主要以满足Unicode等国际标准为基础,逐步扩展,满足报业应用需求。

紫光新华公司基于IBM和Autonomy最新技术与产品,推出了报业“全媒体资源库整合平台”的整套解决方案。新闻产品的生产,可以面向多个出口,覆盖报纸采编、手机报及互联网终端。同时提供决策分析支持,包括:新闻搜索、热点发现、新闻追踪、同城报纸比对、媒体版面及独家性分析等。

TRS公司在其最新的内容协作平台中提供了大规模集群部署、云计算模式融合以及全媒体一体化管理等新的亮点。其全媒体技术可分别对内容资源和子网站的业务进行整合,并且能够实现统一的内容采集、加工、存储、发布、营销、再利用,从而帮助用户实现资源整合,实现内容资产的一次生产、多渠道发布、多次利用。

美科互动公司的“移动采编系统”则是针对媒体行业开发的一套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系统。Web管理平台集成实现了记者用手机随时随地发稿、稿件到达提醒、稿件编辑处理、稿件发布等功能。而伴随着3G通信技术的商用化,移动互联网的逐步应用更使得移动采编系统的应用如虎添翼。

综合上述来看,国内采编技术平台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重点发展支持全媒体的业务平台;

2)重视出版安全的管理与监控,

3)重视发展基于3G移动互联网的应用;

4)重视报业经营管理的深耕细作;

5)重视对报业集团各类资源的深度整合。

实践尝试

大众报业集团在全媒体采编技术平台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而又稳妥的实践尝试。为备战奥运会报道,于2007年底开始筹划建设稿件共享平台。在规划设计时就考虑的全媒体报道的需要,对各类媒体报道形式予以支持。稿件共享平台建设完成后于2008年8月奥运会报道中首次投入使用,取得良好效果。为备战2009年10月在山东省召开的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于2009年8月在稿件共享平台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完善,建设成全媒体稿件共享平台(如图1所示),并于十一运会火炬传递活动时就开始投入使用。在此次报道中,该平台共开通了14个部门单位的337个账户。共上传了1731篇组稿,合计4102篇稿件。

当然,这些尝试还是初步的。在尝试中既体会到技术平台带来的实效,也发现了不少新的问题:

问题之一:稿件投送效率比以往大大提高,但跟新华社相比,则慢了许多。比如2009年10月28日全运会闭幕式报道中,我们是在20:29:54接收到新华社第1篇现场图片稿件,即开幕式开始约半小时。而我们共享平台中是在23:03:15才接收到集团记者投送的第1篇现场图片稿件,大约晚2个半小时还多。类似的情况在整个报道过程中普遍存在。

问题之二:由于集团各媒体的采编系统标准不统一,该平台无法与部分媒体的采编系统集成。目前能够将平台中稿件与采编系统统一使用的只有大众日报、农村大众报、齐鲁晚报、生活日报、青年记者(新闻研究所)、城色、大众网等媒体,而其他媒体则无法使用这一便捷功能。

这些问题的发现,为下一步的建设发展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建设设想

全媒体采编技术平台建设应该以现有传统采编技术平台为基础,采用逐步扩展并有效集成的方法进行。其中需要考虑的几个核心技术问题大体如下:

问题之一:设计统一的新闻信息处理标准

由于没有采用统一的新闻信息数据标准,导致了各应用系统之间以及各个媒体之间的数据信息难以交互,也阻碍了报业集团信息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开发利用。

目前由新华社牵头,国内部分新闻单位和科研机构联合研制的中文新闻信息置标语言(CNML)和中文新闻信息分类与代码这两个标准已由国家于2006年颁布实施。在全媒体采编技术平台建设过程中,可以遵循标准的规范并选取标准子集,设计一套满足实际需求的统一新闻信息处理标准来解决目前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之二:开发基于3G移动互联网的新闻信息处理系统

目前在重大事件报道过程中,稿件采集后的回传时效性较低,且还主要停留在传统的文字、图片等媒体形式。大众报业集团在2008年的奥运报道与2009年的全国十一运会报道过程中,使用了全媒体稿件平台,使稿件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整合与共享。但该平台还仅限于在有线网络环境中的应用,因此时效性虽有提高但还不太理想。

目前国内3G通信网络已经开始商用,其无线网络传输速率比传统的2G通信网络的传输速率有了质的飞跃。同时各类移动通信终端(集成文本处理功能、照相功能、摄像功能的3G手机)、信息处理终端产品(上网本、平板电脑、mini笔记本)等具有多功能的移动便携设备层出不穷。因此外部环境已经基本具备。

在内部需求强烈,外部网络环境允许,技术发展比较成熟的今天,开发基于3G移动互联网的新闻信息处理系统以成为可能。

问题之三:构建分布式跨地域统一全媒体处理系统

随着集团事业的不断发展,成员单位不断增加,办公地点也不集中,分布在不同的城市以及同一城市的不同地区。特别是子报在异地创办地方版时,现有系统更显得无法满足需要。因此在采编技术平台上,需要一个可以跨越地域限制的统一平台,同时可以支持当前最新的全媒体报道手段。因此借助统一网络平台建设一个分布式跨地域统一全媒体处理系统非常必要。

问题之四:创建统一的数字出版管理系统

数字出版已逐渐由热点概念逐步转向产业化发展。从硬件厂商到移动网络供应商,再到网络文学网站,再到出版、报业等文化内容制造商,都紧紧盯着这块肥肉。大洋彼岸的亚马逊公司开发的Kindle手持阅读器与出版商合作开创了数字出版的新盈利模式。苹果公司也紧跟其后,于2010年初发布了其手持平板电脑,引起业界的轩然大波。在国内,业界闻名的OCR厂商汉王也在大张旗鼓、铺天盖地的推广其电子书阅读器,并跟众多内容提供商:出版社、报社等合作推进数字出版产业。中国移动作为国内无线移动网络的强势供应商,将其浙江省分公司,做为数字出版的试点,也意欲加入数字出版市场的竞争,为数字出版的数据传输提供网络。国内知名的盛大网络旗下的起点中文网,作为国内一家互联网企业,更是在创造着国内网络文学领域里新的赢利模式。国内国外的数字出版在经历了几年的沉寂之后已经开始热闹起来。因此作为内容提供商的报业集团,在数字出版领域也可以有一席之地。

上一篇:成本控制和管理下一篇:公司董事的勤勉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