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媒体

2024-10-20

电子媒体(通用12篇)

电子媒体 篇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新媒体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并以其传播速度快、广泛的信息量、更为方便的检索引擎以及独立的交互性向传统媒体等发出了挑战。为顺应时代潮流, 传统媒体纷纷推出了电子版刊物。电子报刊主要是以精美的高清晰度图片、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令人眼花缭乱的视频、书刊化的页面安排等新颖独特的面貌, 给大众全新的阅读感受。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更多的人接触到网络, 从这种数字化的技术中得到了便利。这不仅仅是对传统阅读方式的挑战, 更是为了方便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这种改变, 使得传播效果更加显著。从报刊的出版前景来看, 电子报刊将是未来报刊出版发行的主要手段。目前越来越多的媒体重视出版电子报刊, 有的甚至缩减传统纸类报刊的发行量, 而转向以电子报刊为主的传播方式。

在新媒体影响越来越深远的时代中, 无论是借助互联网实现经营模式、发行以及形式上的创新, 还是借助新媒体实现电子报刊品质的提升, 在与新媒体的融合中, 电子报刊最终会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新媒体与电子报刊的特点

新媒体是以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字技术为传输载体的, 互动式、数字式复合媒体, 它主要有主动性、互动性、移动性、个性化四个特征。1976年, 美国CBS (哥伦比亚电视网) 技术研究所所长P·戈尔德马第一次提出了新媒体一词。新媒体是个不断变化的概念, 主要体现在一个“新”字上, 即新理念、新模式、新效应、新价值。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 打破了媒介的限制, 消除了媒体传播介质之间、地域之间, 甚至是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由于数字技术, 新媒体可以面向个人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在新媒体这里, 人们在接收信息的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新媒体使受众有更大的选择, 受众可以随心所欲地阅读信息。而且新媒体的表现形式多样, 它可融图画、文字、音频、视频为一体, 做到及时并且无限制地扩大信息量, 而且可以随时存储内容, 检索起来也非常方便。新媒体“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 与电视、广播相比, 新媒体可以随时发布信息, 有较强的交互性, 通过与新媒体的互动, 发出大众的声音, 从而影响信息的传播。

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和管理, 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新媒体是以文字、声音和图像等形式传播信息的一种数字化的传播媒介, 而且它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以及更加灵活的交互性和移动性, 涵盖了传统媒体所有的功能, 如电子报刊就是新媒体形式的典型代表之一。

面对新媒体的挑战, 传统报纸也在积极地寻找发展的新出路。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石峰在第三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上说:“拓展报纸出版业的行业内涵和外延, 构建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资源聚合平台和传播平台, 发展数字化内容产品, 开拓增值服务业务, 重组运营方式和业务流程, 进而调整报业的经营结构, 扩展报业的受众范围, 延续报业作为主流媒体的地位。”而在经济全球化、产业规模化的影响下, 传媒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当然也包括报业, 电子报刊将以全新的传播形式出现在大众面前, 其传播方式也注定成为新媒体产业的一部分。

电子报刊的发展之路

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在选题上, 网络可以成为电子报刊编辑人员选题的一个重要渠道。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及时性, 大量舆论的汇集使得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在传播的过程中最先引起人们的关注, 并逐渐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因此, 电子报刊的编辑人员可以利用网络来了解大众想要获得什么样的信息。但是网络上的信息庞杂、话题多样, 所以电子报刊在选题上应该明确自己的定位, 追求高品质的内容。另外还要注意信息来源是否准确, 并反复核查, 避免传播不真实的信息, 以免成为谣言传播的推手。

在形式上, 可以根据网络信息的传播方式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如采用微博的形式, 对一个新闻事件, 不仅有发布者的言论信息, 同时也有关注该信息的有关人士给予的回应。这样的信息呈现更加全面, 同时也更加饱满, 而且这种新颖的编排方式更加吸引读者的眼球。

在与读者的互动上, 可以利用这些新媒体获取更多读者的反馈信息。特别是利用微博发布信息速度快、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性强的特点。很多电子报刊注册了官方微博, 这样, 电子报刊可以有效地参与到新媒体的传播中来, 同时又利用微博的互动性强的特点, 加强与读者的互动, 使报刊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从而增强报刊的品牌影响力。例如《央视新闻周刊》注册新浪微博后, 随时随地地分享人们周围的一些事情, 让人们参与其中。编辑通过微博收集读者对于周刊内容的反馈信息, 同时根据广大受众的意愿, 以大众感兴趣的内容为选题而进行采访。《三联生活周刊》的“来信”栏目中, 有大部分读者的反馈来自其官方微博的评论, 《大家看法》则专门开辟了实时微博互动, 及时了解微博粉丝的反馈信息。这些例子表明, 期刊与新媒体已融合得越来越紧密。

灵活的阅读方式。随着以i Pad为代表的移动阅读终端的出现, 国内已有多家电子期刊的客户端登上i Pad。在这个开放的平台上, 全世界的用户都可以利用这个平台选择下载阅读报纸。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移动阅读这种新型方式的诞生。移动阅读使电子报刊的发行量不断增加。首先, 电子报刊的阅读服务商或移动终端提供商共同合作开发潜在的读者。而近些年来, 阅读服务商或移动终端提供商的用户日益增加。其次, 这种移动的阅读方式打破了地域限制。如国外用户想要订阅国内期刊, 邮费就已经超过了所定报刊的定价, 所以国内报刊拓展国外的用户资源受到了限制。而今, 用i Pad移动终端下载电子报刊, 读者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阅读。移动阅读便于携带, 而且读者群较广泛, 为数字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而移动阅读也将成为传统媒体发展的方向, 因此, 这对于报刊的发展便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 报刊除了要保证自身的版本便于阅读和下载外, 更要有新颖的东西来吸引读者。所以, 在发展移动阅读的过程中, 报刊工作人员还需要有创新思维, 仔细研究读者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要求, 使得报刊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新颖的经营手段。新媒体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信息传播方式, 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创新, 如经营模式的创新。移动阅读的方式决定了报刊的盈利模式, 即电子报刊要付费阅读。数字媒体运营商的运营经验告诉我们, 读者只要能方便地进行阅读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他们就愿意为此付费。所以移动互联网不仅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渠道, 而且也为经营模式提供了创新的途径。电子报刊以盈利为目的, 无论是技术还是内容都需要市场的接纳和认可, 使电子报刊成为一个增值的商品。它省去了传统报纸的发行、印刷等环节, 没有了纸张、油墨的消耗品以及大量的人员支出, 使节省下来的成本投入到市场营销环节。电子报刊注重办报理念和内容, 充分发挥数字媒介和网络平台的优势, 开辟能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阅读需求、消费热点的精准经营模式, 实现客户的价值最大化。

在未来的时间里, 移动广告也有可能成为电子报刊的盈利模式。将移动广告与新媒体的特性结合起来, 则移动广告会有更广阔的前景。曾是在线新闻网站MSNBC.com的创始人和编辑, 现任几家本地和超本地化新闻项目的媒体顾问梅里尔·布朗说:“我们处在研发新产品服务社区信息需要的初期阶段。这种努力可能大幅度加快, 因为一拨广告资金已经从传统媒体转向新的地方媒体。”由此看来, 广告资金正渐渐转移到新媒体这个平台。

今天媒体所面对的竞争, 不仅仅是传播渠道的竞争, 更主要的是经营模式创新的竞争。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不仅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传播方式, 也带来了许多创新。假如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经营模式, 那么这种新型的传播方式将无法继续下去。iPad之所以受大众的喜爱, 就在于它采取了新型的经营模式, 并且能把这种模式很好地加以利用。所以互联网不仅提供了传播信息的渠道, 而且也是其经营模式的一种创新。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网络上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 信息容量大, 报刊逐渐与互联网相互融合。这种数字化报刊使受众在阅读报刊信息的同时, 可以查到更为详细的信息, 而且能把这些信息反馈到报刊。报刊的覆盖面变得更为广阔, 而且不同报刊的信息共享机会更为宽泛。电子报刊实现了双向的信息交流, 真正地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与接收者。

在报纸渐渐趋向于数字化的发展中, 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报刊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其存在的价值。而电子报刊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 电子报刊的编辑人员要尽一切能力去提升报刊的专业素质, 牢牢地把握其核心价值, 才是立足于市场的根本。

电子媒体 篇2

湖北省老河口市张集镇武营小学蒋全红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3、理清课文的脉络,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阅读科普作品的能力,以及理解个别句子展开合理的想象。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我们的生活中又走进了一位新朋友。他简直是无所不能,既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无穷的乐趣,又能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给与莫大的帮助与支持。你们知道这位时代的骄子是什么吗?对!就是电子计算机。

2、板书课题: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3、同学们对电子计算机有哪些了解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深入了解它们。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反馈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具体要求:请一个学生或者小组汇报的形式,谈谈自学生字词的收获。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说说应该注意什么?

(2)再次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结合字典中的解释,理解课文中词语的含义。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角色:本来比喻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课文中把电子计算机比作人,说明计算机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它可以理解为“音信,消息”;在科学研究中,它指的是用符号传送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是接收符号者事先不知道的。

传真:通过有线电或无线电装置把照片、图表、书信、文件等的真迹传送到远方的通讯方式。

信息高速公路:指电脑与电脑连接起来形成的电脑网络。

2、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指名分段朗读,集体纠正读音。

3、课前,同学们都阅读查找了有关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的有关资料。哪个同学愿意举例说一说电脑在生活中的用途呢?(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三、自学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课文。思考:预习中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你能试着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答案吗?(预习中给同学们提出了四个问题:什么是多媒体?多媒体与计算机有什么关系?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多媒体的哪些知识?你对电子计算机越来越“神”是怎样理解的?)

2、学生分小组讨论,试着解决问题。

(1)多媒体指的是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

(2)目前,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电脑设备已经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人们可以使用它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发传真、看vcd、听cd、唱卡拉ok……还可以在家中上网。

3、指导学生分段,归纳段意。

思考: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知识呢?

(课文的2——5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多媒体与计算机的知识。)

追问:课文的一、六自然段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第一自然段简单地向我们介绍了计算机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重要的地位。第六自然段讲的是计算机的技术将会发展的非常迅速,而且会越来越“神”)

4、再次朗读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理清文章的层次。

四、讨论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学习这一段的同学齐读这一段。

2、学生自由谈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3、媒人与多媒体有什么关系?这样比较有什么好处?

4、请学生谈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媒体?

5、“十八般武艺”是指什么?什么叫多媒体设备?

五、讨论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这一段,思考: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与第三自然段有什么相似之处?

2、现在的多媒体电脑有什么功能?请学生举例说明。

3、解释“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内在含义。

六 讨论学习第六自然段。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计算机会“神”到什么情况?发挥自己的想象来描绘一下计算机的未来。

假如妈妈要给你买电脑,你能向妈妈介绍多媒体电脑的特点吗?

板书设计: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天之骄子 重要角色(电脑)

多媒体电脑(越来越神)

文字、语言、声像、图片(多媒体)↗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说课稿

湖北省老河口市张集镇武营小学蒋全红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选读课文,也是一篇科普说明性的文章。本节课内容简要地介绍了从电子机算机的发明到多媒体的运用的基本情况,展示了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和灿烂的前景。

2、本节课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难点是培养学生阅读科普作品的能力,以及理解个别句子展开合理的想象。

3、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1〉知目标:重点掌握理解课文内容及电子机算计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2〉能力目标:通过知识目标的确认与理解,让学生清楚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能力目标的学习,培养学生发挥想象独立思考和主动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说程序

导入:采用启发谈话的形式。谁知道电子计算机有什么作用?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多媒体?用这样的形式导入新课是因为学生对电脑比较熟悉

课文分析

本文共分三部分,之所以分三部分其依据是:第一部分主要交代了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和它在社会中的作用;第二部分具体的介绍了由电子计算机发展到电脑,由电脑发展到具有多媒体的电脑设备的情况;第三部分是讲从电子计算机发展的速度预示未来的计算机将越来越“神”。

三、说教法

古语云:教学相长。学生的学需要老师的教,这就需老师选用恰当的方法。我在讲授本文时主要用以下方法:

1、提问法:由于本文是自读课文,所以提问法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问题设计: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电子计算机的那些知识?多媒体与电子计算机是什么关系?之所以提这两个问题是为了检查学生在读课文时是否认真。

2、讨论法:因为本文作为自读课文,目的就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通过讨论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问题设计:课后思考练习二。

3、朗读法:读书百遍其意自现。本文是自读课文,读课文有助于学生理解,何况本文有些问题答案就在文中。所以用此法。问题设计:是上面提问的两个问题。因此问题不难,只要认真读课文就可以在文中找出答案。

四、说教法

教与学是双边活动,一堂课是否成功,除了看教师的教,重点看学生如何学,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重视课前预习,通过布置预习,设置预习题进行预习。(提前参观多媒体教室,提前收集材料)

2、课堂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通过对个别句子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思考能力。

《电子技术》课程多媒体教学探讨 篇3

多媒体技术 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一、应用多媒体技术于专业课教学的优势

1.多媒体教学加大了课堂容量,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中,信息输入主要通过语言信息(听讲)和文字信息(看书)两种途径,但以此获得的信息量是很有限的和很片面的。电教多媒体一般具有幻灯、投影、摄像、录音、电脑、光盘等多项综合功能,比传统教学媒体要丰富得多,完善得多,而且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又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既包含了半导体器件基础、放大电路基础,又涉及了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放大电路中的反馈、功率放大电路、整流滤波稳压电路等,它是一门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

2.多媒体教学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使电子技术教学更趋实际

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突破宏观、微观限制,形象地展现客观事物,进而优化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使信息成为单向式传递,而且不够直观形象,教学过程中信息的反馈交流机会较少。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与学生处于互动的学习状态,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过程更为生动和深刻,并拓宽了学生的认知、想象、和思维空间,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3.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情景环境,学生体会不到实际应用的乐趣,不能激发学生信心和热情。录像可以突破时空之局限,形象客观地再现具体事物,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给学生提供自由想象和发挥的空间。在教学中我发现正确、适度地使用电教手段远比用一张嘴说来得快捷、生动、感人很多,且学生印象深,又感轻松,课堂效果好。对于一些在书本平面不容易表达清楚的技能动作,教师可在多媒体平台上采用慢动作一步一步地展示给全体学生,学生模仿起来非常容易。并且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让先掌握的学生到展示平台上操作,一方面起到示范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可在学生中适时地纠正其他学生的动作,这种教学方法可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原则,其课堂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4.使用多媒体技术,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首先,引入多媒体技术之后,教师的作用是导,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精炼准确的课堂教学语言;其次,在备课时首先根据教学目标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搜集各种资料制作电教软件,选用多种媒体设计教学过程。所有这一切,不但提高了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而且还提高了实际操作使用多媒体系统的能力;课堂上面对电教媒体输出信息的多样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锻炼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能力。另外,电教课的备课与传统备课相比,复杂程度和难度都要大,虽然电教课上起来轻松愉快,但大量的工作是在备课过程中完成的;搜集资料、阅读、观察、筛选、整理、制作等,最终形成有用的教学材料,在此过程中,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也是难以估量的。

二、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没有得到充分开发

即使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学校开展的多媒体教学,也多是不系统的或浅层次的,大部分侧重于使教学直观、形象、有趣等,多媒体的多方位功能和信息化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开发。

2.不少人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只停留在多媒体硬件的装备上

除了硬件数量的不足以外,更重要的则是教学课件的匮乏以及制作困难。在多媒体教学初步开展起来的学校,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很多教师费尽心机苦战多日,方才磨出一个课件,而在平时教学中敬而远之了。

3.制作技术和教学经验的问题

有很多人有好的制作技术,但没有好的教学经验,反之亦然,可二者在课件制作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很多一线教师有很多教学经验和教学设想,但是在课件制作技术方面却有欠缺,这很遗憾。其实以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熟练掌握一些课件制作技术,并不是特别难的事情。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深入掌握技术本身,这样使得很多好的教学设计并不能很有效的表达。相对而言,年长的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却乏信息技术,年轻的教师喜行于此而难免不合时宜。

三、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对策

1.转变思想观念是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因为多媒体辅助教学既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又是教学改革的推动力量,是一项新的、开拓性的工作,只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才能适应。新技术应用于教学必然要伴之以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只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结合新技术的特点创造新的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才能使现代教学技术充分而有效地应用于教学之中,实现学习的多元化、主体化和社会化。

2.开发和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课件

正确选题十分重要,选题是关键一步,不是各学科的每个单元内容都适用于课件制作,对于那些用常规教法能够较好实现的教学目标,就没有必要浪费人力、物力、用课件辅助教学;切忌仅将板书搬上屏幕,把课件变成单纯的“电子板书”,变“人灌”为“电灌”。课件的创意很重要,课件应能准确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既计课件时应把精力集中花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的突破上,每堂课突破一两个难点足以,不要面面俱到,只要真正能把教师感到难以讲清楚的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讲清楚就可以了。至于用何种工具实现创意,一般的课件不妨试试用PowerPoint(PPT),易学易用,效率极高。在必要的时候插入Flash做的动画或交互页面是一般教师做课件的最佳选择。另外,采取拿来主义。若能直接采用现成的课件对原有课件作少量修改就能为己所用,必将使多媒体教学大为普及。制作具有开放性的绿色课件,这在今后是很重要的,需要大力提倡,这也符合开放共享的信息时代的要求。

3.教师角色的转换是关系到多媒体辅助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项新型的教学活动,是教学领域的一项重大变革。为了适应这一变革,我们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开拓创新能力,不能固守经验经营,必须突破藩篱创新,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熟悉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和环境条件,掌握必要的多媒体操作技能。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到这些活动中,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以教研员的角色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研究和评价,同时不断加强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是当代教育教学模式发展的总体趋向,是课堂教学最优化的标志。

电子媒体 篇4

近年来,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新兴媒体的进步, 如今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工具, 越来越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互联网获取新闻资讯。互联网在传播方面具有高效、迅速、信息量大、可自由选择等优势, 对电视新闻媒体的发展形成了巨大冲击。电视节目需要进行改革创新, 满足人们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趋势。

澎湃新闻新媒体在电子屏幕上做出深度新闻的策略:澎湃新闻网站的建设和发展, 在我国新闻传播界取得了巨大成就。例如, 澎湃新闻网站首先报道了央视著名财经主持人芮成钢缺席经济信息联播现场的消息, 并将该事件与郭振玺调查事件联系起来, 这则新闻以其时效性在互联网上引发了巨大点击率。电视新闻栏目可以参考借鉴澎湃新闻网站的发展模式, 利用新媒体传播模式保持其优势地位, 同时继承纸质媒体的优良传统, 采取有效的策略, 在电子屏幕上作出有深度的新闻内容。

1. 继承传统纸质媒体深度报道精神

电子媒介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电视新闻节目内容更加娱乐化。电子屏幕能够呈现丰富多样化的内容, 形式更加生动, 但是人们大多进行浅阅读。微博、微信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促使人们更加习惯于碎片化阅读, 电子媒体上提供的新闻内容更加娱乐化。但是新闻传播行业仍需要坚持深度报道的精神, 有效应对新媒体的竞争。新闻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 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事件特点和本质的片段、剖面或细节, 进行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新闻体裁。记者深入新闻现场, 深刻生动描绘新闻事件, 能够满足观众对新闻内容质量的要求。同时, 连续性的深度报道能够吸引观众的持续关注, 提高传播效果, 增加电视节目的影响力。这些深度内容, 或重视对新闻当事人和新闻事实的跟踪以及深层次报道, 或在新闻真实性原则基础上, 加强记者的深入思考和多元解读, 能够使电视新闻栏目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 加强与读者的交流互动

与传统纸质媒体相比, 电子屏幕具有信息量大、高效快捷、内容更新及时的特点, 新闻传播范围更加广泛, 具有极强的交互性, 影响力巨大。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要使电子屏幕作出纸质媒体的深度, 需要充分发挥电子媒体的交互功能, 加强与读者的交流互动。一方面, 电视新闻媒体要加强对新闻内容的处理和整合。电视节目可以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微信, 向观众征集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及时与观众进行沟通, 掌握第一手新闻资讯, 利用互联网传播特点首先在其网站或微博上将其简要内容报道出来, 充分发挥新闻的时效性, 然后在电视节目中进行深入报道, 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和对深度新闻内容的需求;而节目受众同时能够通过互联网浏览更多相关视频新闻内容, 还可以通过网站视频后的链接点击观看其他新闻, 利用搜索功能快速检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便于观众的深入了解;另一方面, 电视新闻单位要加强与读者的双向互动, 促进受众的积极反馈。传统纸质媒体并不能及时获取读者反馈信息, 但是电子媒体利用互联网, 能够随时获取大量反馈, 吸取有效建议, 使读者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并能够在这些观点中截取有价值的信息, 进一步进行深度调查, 引发广泛探讨。电视媒体可以开通现场电话热线或微信、微博互动沟通, 或者利用现代通信技术, 在互联网上与观众交流互动, 并将有价值的观众反馈在新闻栏目中展示出来, 为读者提供畅通的反馈渠道, 鼓励读者做出积极反应, 真正为读者提供他们所需要或想要了解的新闻内容。

3. 合理借鉴和利用财新媒体优势

财新媒体是中文互联网上深度新闻的标杆。财经类新闻的专业性很强, 在电子屏幕上呈现相关内容, 是展现新闻深度的良好体现。电子屏幕要为读者提供深度内容, 不能忽视财经新闻的有效作用。国际著名的财经新闻栏目CNBN财经频道、NBC财经频道等, 强化内容、分析、交易和传播容量, 具有极强的传播影响力;此外, 还可以借鉴我国优秀的财经新闻网站, 例如东方财富网、和讯网等, 这些专业的财经新闻网站自我打造的网络财经新闻栏目, 已经越来越多地吸引更多点击观看。电视新闻节目需要在新媒体时代做出转型, 可以借鉴和参考财新媒体的发展模式, 促进其新媒体新闻的深度发展。

摘要:近年来, 纸质媒体日渐衰落, 澎湃新闻新媒体上线, 综合利用传统媒体的报道模式和采编团队和新媒体技术的交互性, 如何在电子屏幕上呈现出纸质媒体的深度内容成为媒体行业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将新媒体的传播形式和纸质媒体的内容结合起来, 成为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澎湃新闻,新媒体,电子屏幕,纸质媒体

参考文献

[1]雷博涵.传统媒体应用微博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新浪微博中的纸质媒体微博为例[J].新闻世界.2011, (03) :111-112

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的优点 篇5

采用交互式智能电子白板教学,老师可以让不同的学生轮流进行上台操作,老师还可以在答题的过程中,进行指导、讲解,对学生的错误及时进行纠正,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气氛,增强师生互动。例如我们在美术课中,需要学生能够了解浴室的形态及颜色。学生们轻松自如地应用相应工具改变线宽和颜色进行现场作画,同时还可以进行及时修正和比较。、能够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增强教学的计划性。

采用交互式智能白板教学,老师将原来需要板书的内容通过课件的方式展示出来,在使用过程中还能够不断地补充、修改、完善,保存的课件在不同的班级可以重复使用,不但降低了老师的工作强度,还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效率,保证了教学的计划性。

3、能够替代高危险性实验的发生,避免环境污染和事故发生。

采用交互式智能白板教学,对于一些有毒、有刺激性气味、高危险性的试验,老师一种方法可以录像的方式将实验的整个过程通过视频展现给大家,让大家了解、认识;另外一种方式老师可以通过制作相应的 flash 课件,模拟不同化学物质相互反应的现象和结果,加深学生对实验的认识,达到与实际试验过程相同的目的,既避免了环境污染,也降低了学生出现危险事故的概率。例如我们在化学课《磷酸溶液导电》一课中,有很多关于磷酸的试验要做。但是磷酸带有刺激性气味,会造成教室空气污染,危害学生的健康。现在只需在 NHBOARD 的软件上操作整个试验,既没有危险更增加了趣味性和互动性

4、能够全面记录教学过程,便于学生复习和总结。

采用交互式智能白板教学,无论是老师的操作,还是学生答题的操作,都可以通过软件中的录播功能自动存储成视频文件,便于学生查找问题,进行总结和复习。例如我们在地理课上,教师可以找到一幅中国地图,请学生们在智能白板上用笔划出各省的所在地,并将各省会的板块图从图库中拖拽之相应位置。可以回放所有的操作,便于学生的日后复习。

5、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理解力。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都可以运用白板中的勾画、拖放、照相、拉幕、探照灯功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在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读自悟中,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力得到提高。

6、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提高班级的总体成绩。

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受教学时间的影响,只能有几个学生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受到提问和答题。而白板教学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师生的互动,使原来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随意说话等现象大大减少,图形、试题的可复制性也为更多的学生参与答题提供了可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动力和学习自信心,提高了学生个人成绩,带动了整个班级成绩的提升。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种新型的教育媒体不断充实着我们的教学课堂,而电子白板就是其中之一。电子白板的功能在课堂上起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效果吧,下面我们来分析下使用电子白板教学的好处:

第一、使用交互白板技术能即时方便灵活地引入多种类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并可对多媒体材料进行灵活地编辑组织、展示和控制,它使得数字化资源的呈示更灵活,也解决了过去多媒体投影系统环境下,使用课件和幻灯讲稿教学材料结构高度固化的问题。

第二、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实现板书内容即时存储。写画在白板上的任何文字、图形或插入的任何图片都可以被保存至硬盘或移动存储设备供下节课或下学年或在其他班级使用,或与其他教师共享;也可以以电子格式或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供课后温习或作为复习资料。

第三、交互白板技术使得以前色彩单调,教学呈现仅止于手写文字和手绘图形的黑板变得五彩缤纷

第四、交互白板应用使行教学过程中对计算机的操作访问更加方便 电子白板是汇集了尖端电子技术、软件技术等多种高科技手段研发的高新技术产品,它通过应用电磁感应原理,结合计算机和投影机,可以实现无纸化办公及教学.1.基本的批注与绘画功能,在任意电脑界面上实现屏幕标注,笔形可以选择普通笔、排笔和毛笔等,标注笔颜色可以任意设定,标注内容可以随时利用电子橡皮擦除,标注的内容可以随时保存和打印;

2.鼠标功能,电子笔笔尖相当于鼠标左键,笔身按钮相当于鼠标右键.利用电子笔实现鼠标单击、双击、选中、拖动、右键等功能;

浅论电子媒体时代文艺学的转型 篇6

关键词:电子媒体 文艺学 转型

文艺学是在书面媒体兴起并占据传播领域主导地位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随着电子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传统文艺学也同样面临着转型与否的两难选择。如果说书面媒体根据社会身份规定不同的专门化类型的文本的阅读和阐释、建构分化性知识社区的话,电子媒体则引导人们分享相同的信息空间,以此为背景,文艺学由精英化走向平民化,在不同程度上放下自己的高贵身段,关注草根阶层的日常生活。

一、电脑文艺学的含义

如果从字面来理解的话,所谓"电脑文艺"至少可能有六种含义:其一,以电脑为主体,指计算机自动生成的作品;其二,以电脑为手段,指人以电脑为工具而创作或鉴赏的作品;其三,着眼于文艺方式,指专门为文艺而设计、符合文艺特点的计算机程序(即文艺软件);其四,以电脑为对象,指专门为电脑而创作的各种文艺作品,如用以普及电脑知识的情景喜剧、带有艺术性的电脑广告等;其五,以电脑为内容,指以电脑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其六,以电脑为环境,指上了电脑的一切类型的文艺作品。这六种意义上的电脑文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研究课题。在通常情况下,人们所说的电脑文艺是相对于广播文艺、电视文艺等而言的,指以电脑媒体为依托的文艺作品。

二、电子媒体的发展阶段

电子媒体至今业已经历了以模拟媒体和数字媒体为主要依托的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文艺学面临着广播所刻意培育的听觉文化、电视所推波助澜的视听文化的挑战,因此不得不扩展自己的外延,以至于在不少方面和艺术学重叠。在第二阶段,文艺学面临着日新月异、充满魅力的信息科技的挑战,一次次产生弃旧图新、拥抱计算机的冲动,以至于在许多领域与信息科学交叉。数字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口头媒体的对话特性、书面媒体的沉思特性,消除了以模拟电视为代表的电子媒体使观众变得被动的负面影响,在新技术的基础上推动当代文艺学的转型。

三、传统文艺学因电子媒体的发展而产生转型

第一种转型与程序设计有密切关系。程序本质上是文本,它与传统文本的区别不仅在于所使用的是专门的人工语言,而且还可以被执行并产生变化,某些时候甚至仿佛有自己的意志。长于计算的机器将弥补人脑之不足,从而为文学主张的证明、文学作品价值的判别、文学史公案的析疑提供强有力的帮助。以计算机辅助文学研究为契机,文艺学将实现面向计量技术乃至人工智能的转型,从而超越人类情感的束缚、记忆的局限、功利的纠缠。但从整体上说,这种转型带来的更多是失望,因为计算机至今尚未像人们所期待的那样擅长阅读文本、阐释理论、发现人类所未能洞悉的意义模式。当然,这不是说它没有前景。至少在互联网上,可以应用相关技术开发文艺学自动答疑系统,并实现文艺作品智能推荐、文艺活动的智能追踪、文艺档案的智能保存,等等。

第二种转型与网络建设息息相关。当世界范围内计算机彼此连接成为网络之际,文艺学领域又萌生了新的转型冲动。人们讴歌网络文学的自由特性,向往网络写作的强大魅力。这种冲动由于与后现代主义思潮产生共鸣而变得分外强烈。传统文艺学一度青睐的“结构”衰落了,被“网络”——既无层次又无中心、纵横交错的连接所取作品不再不朽,甚至也不再是定型的,而是任何人依其所喜、依其所能而发挥的命题,从网络角度看则是基于包交信息流。与此相适应,文艺学转型要求将注意力页转移到网页,网络文学理所当然地占据了视野心。文艺理论工作者、文艺学教学与研究机构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站,资深学者与新锐稚子一样发帖子、开博客,力求在众声喧哗中发出个人之一鸣。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很自然地呼唤网络文学的诞生。

第三种转型来自旨在探索计算机本身的创造。这种创造同样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研究生作为业余消遣开发游戏“空间大战”(19哈佛大学硕士纳尔逊(T.H.Nelson)提出“超文本理念(1965),都在这一时期。1981年,纳尔逊用本形式写作了有关超文本的《文学机器》,这本书看成对他用毕生精力开发的在线超文本出版系及所进行的超文本文学实验的理论阐释。1991美国雅达利公司实验室劳雷尔(Brenda Laurel)出了《作为剧院的计算机》,首次从理论上阐述了计作为表演空间的意义。1997年,麻省理工学院专里(J.H.Murray)出版《全息面板之上的哈姆雷特挪威伯根大学教师阿塞斯(Espen J.Aaresth)出版博文本:透视各态历经文学》,丰富了这一理念的内涵。将计算机看成表演空间,一方面意味着人可入计算机(在现阶段当然要借助某种程序或诉诸化身),不仅在其中亮相,而且能够施展才华、大显身手;另一方面,意味着作品本身是因人的参与而变化的数码戏剧。无所不包的网络是全球意识的化身,是超越国家和空间的界线的基础设施。只是文学在世界各地传播时所搭乘的“新型马车”,而且是文学赖以展示自身魅力与变化的舞台,甚至是文学自身安身立命的家室。传统文艺学一度看重的“主体”因此式微了,网民既不像笛卡尔那样“我思故我在”,也不像荣格所说的那样更换面具,而是“我变故我在”——流动的自我成为人的本质。也许可以说,文艺学因引入数字助手而产生的转型主要表现为开发计算机辅助文学研究的新手段,因引入数字媒体而产生的转型主要表现为开拓网络文学研究的新领域,因引入数字表演空间而产生的转型主要表现为造就赛博文本研究的新范式。

参考文献:

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教授德拉尼,《计算机与文学评论:从格列姆到控制论文本性》

电子媒体 篇7

一、美术教学运用电子信息媒体应注意“扬其长、取其利”

1.从美术专业角度来说, 电子信息媒体使美术作品的创作方式和传播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电脑画图板、图像处理等软件来指导学生创作美术作品, 可以使学生像玩游戏那样愉快地作画, 既可以创作想象画, 也可以根据偶发联想进行创作, 产生很多用传统颜料、绘画工具材料达不到的效果。特别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美术设计, 不但可以大大节省调色、涂色、划线、书写美术字的时间, 提高效率, 而且可以极大地拓展表现的维度。运用计算机进行美术创作, 还可以融和视觉、听觉等诸多感觉于一身, 使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等相辅相成, 二维与三维空间融会, 静止与运动贯通, 创造出全新的奇妙境界。此外电信媒体改变了以往通过印刷、展览等静止有限的传播方式, 通过电视、传真、互联网等多种途径可以持续动态的传播美术信息。尤其是通过互联网, 在瞬间就可以不停息将作品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因此, 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最大的作品展示空间, 以及与观赏者的互动交流,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能。

2.此外, 电信媒体的运用使美术体验、接受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体验的范围也不断扩大, 速度也迅速提高。我们除了用传统的方式带学生去展览馆观看原作, 欣赏画册之外, 应当充分利用电子资料库进行高效率检索式的欣赏, 或通过网络随时访问世界各地地美术馆。这样既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艺术信息, 也可以进行长时间深入细致的研究, 例如用超级链接来仔细观察、研究一幅画或一座雕像的细节等。通过电信媒体, 面对运用综合手段创作的美术作品, 可以使学生同时获得视觉与听觉、二维与三维、静止与运动等多方面的感觉体验。电信媒体运用于作品欣赏既避开了拥挤的人群, 也不用匆忙, 还可以问任何问题而不必害羞。

3.电信媒体运用于美术教学使美术体验、接受的方式更具有参与性。现代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改编艺术作品的可能性, 使“已经完成、不可更改的艺术作品”的说法成为了过去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的需要在美术作品上进行各种数字化操作, 将作品进行再度创作。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创立自己的美术馆, 在学生自己的美术馆中进行展厅规划、展品布置, 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还可以进行虚拟的艺术品拍卖, 鉴别等, 使生活中所有有关美术现象在课堂里都能得到体验。

4.总体而言, 电信媒体已经改变了我们对学校概念的认识, “网络教学、远程教育”改变了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使教学目标产生了变化。我们要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自学能力以及电子信息检索、获取、处理的能力;我们要合理运用电信媒体让教学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多样, 改变传统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 使个性化教学模式、协作式教学模式、在线自主学习、在线讨论植入课堂, 从而发挥电子信息媒体“因材施教”的优势;我们要合理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改变教师的角色和作用, 使得教师从知识、技能的讲解者、传授者, 变为学生能力构建的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我们要合理利用电信网络技术给学生带来的机遇, 使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以及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发展, 使学生更好地具备传统美术知识与能力, 也具备主动正确接受美术电子信息的能力, 学会选择、创造以及传递、交流美术电子信息的方法, 从美术电子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 创造者, 引领者。

总之, 电子信息媒体对美术教学工作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美术教育工作者正以积极的姿态迎接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充分发挥电信媒体的优势之时, 我们必须对电信媒体的弊端进行辨析与规避。

二、美术教学运用电子信息媒体应注意“避其短、免其害”

1.我们必须避免信息过剩的弊端, 注重学生精选信息的能力培养。

随着信息传递方式越来越迅速和多样, 艺术表现方式、手段和欣赏范围的不断扩展, 艺术已经走出了象牙塔, 标志、广告、卡通以及各种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用品纷纷进入人们的生活, 美术文化已经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相融相合。曾经的美术作品只是少数人士的专利, 而现在无论是大街上的电子屏幕, 还是家中的电视、电脑、手机, 铺天盖地充斥了美术的信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美术走进常人的生活时, 与其他信息一样, 也产生了严重过剩的现象, 甚至造成了大量所谓的“视觉垃圾”。在这种状况下, 不具备较强的精选信息与价值判断能力的学生, 面对大量泥沙俱下的艺术信息, 很容易发生价值判断方面的混乱。我们必须指导被信息洪流携裹着的学生作出正确的选择, 提高学生精选信息以及价值判断的能力, 从而使他们避免产生消极接受信息、思考类型化, 缺乏独立性等问题, 避免被功利、浅薄、低俗甚至恶劣的文化所挟持。

2.我们要注意文字优先与图像优先的问题。信息时代图像在信息记录与传播中的地位已经接近文字, 某些方面已超过文字, 我们已进入了所谓的“读图时代”, 从文字记录到图像传真, 从静态图片到动态影片, 从无声影像到声画合成, 从平面记录到全息储存等, 图像记录和传播的作用不断增大, 图像与文字的地位孰高孰低, 孰优孰劣, 如何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 已经成为一个必须注意的课题。从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演变历史来看, 在文字发明之前的远古时期, 人们是用壁画、岩画等图像方式记录信息, 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凝固性和长久性, 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留存至今, 图像是人类早期信息的媒介。文字诞生后逐渐取代图像成为人类信息的主要载体, 但在教育尚未普及的年代, 只有贵族才能接受学校教育, 多数平民依然不识字或识字很少, 图像以其形象直观性依然是信息的重要载体。例如, 在教堂的彩色玻璃窗上布满了诠释《圣经》的图像;中国古代也有大量传播宗教、宣传道义的壁画。之后, 教育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用文字表达思想, 记录信息, 文字以其简洁、寓意深刻, 富含想象空间等优势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 图像逐渐退缩成了“美术”专业。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在发挥文字与图像的优势功能上, 应当权衡利弊, 尽力发挥图像优势的同时, 决不能忽视了文字的优势, 从而导致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运用、想象与延展能力在美术课上受到损害。

3.学生缺少亲身体验已经成为美术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必须注意到, 伴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 图像对学生眼球的冲击已如洪水泛滥, 与人的其他感觉相比, 视觉感受已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原来必须走出户外才能看见的山水人物、花鸟鱼虫, 现在随着摄影、电影、电视、手机通讯、网络媒体的普及, 足不出户就可一目了然。但我们必须注意到, 学生通过这些不断更新的信息传递设备所看到的, 仅仅是现实世界的“影像”, 所获得的经验只是间接经验, 涉及的仅仅是“看”这一种感受, 原来置身于大自然或现实社会中才能感受到的阳光、风雨、鸟语花香、莺歌燕舞, 林林总总的触觉、气味、声音, 全身的感觉器官都参与其中的全方位感受已荡然无存。此外, 从创作方面来说, 电子美术手段创造的仅是一种虚拟空间, 实现的仅仅是人机间的对话, 无法获得采用各种真实材料, 运用各种美术工具创作作品时所能获得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丰富多彩的体验, 因此美术界许多有识之士已经开始呼吁重视写生采风活动, 而美术教师控制电子信息媒体在美术课堂中运用的比例, 加强美术课上学生利用传统材料进行实践活动的内容, 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要务。

综上所述, 电子信息媒体在为美术课堂教学带来划时代新机遇的同时, 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我们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对美术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取信息技术之长而避其之短, 警惕电信媒体运用的失衡。

参考文献

[1]胡知凡.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熊静敏, 李荐.中国教育创新优秀文选[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谈自媒体时代的电子商务形式 篇8

时代在进步,技术在发展。Web2.0是相对Web1.0的新一类Internet应用的统称,它以SNS、TAG、Blog、RSS、Wiki等社会软件的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关系理论、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Internet新一代应用。SNS社交软件拥有大量的用户群,微信,微博,手机QQ等,我们已由传统媒体时代转入自媒体时代。

1 自媒体时代特点

所谓自媒体,即媒体内容自动生成。用户既是媒体内容的浏览者,也是媒体内容的发布者。自媒体以点对点的形式传播,改变了传统媒体点对多的传播模式。

与传统媒体信息内容需要审核传播相比,自媒体形式内容更加自由,灵活。

自媒体中,用户更重视亲人、朋友、意见领袖的推荐和参考意见,媒体内容一般可以分享和评论,互动性好。支持多种转发功能,可以使信息快速传播。

自媒体内容生成没有时间及地点限制,信息呈现多主题,碎片化特征。自媒体内容形式更加多样化,充分利用移动设备的扫描功能,图像和语音识别功能,定位功能,人与设备以及设备与设备间的感应功能等等。

2网购入口分析

来自艾瑞咨询的数据,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213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5.5%,同时未来依旧会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18年整体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大关。预计2017年,手机用户将超过PC用户,也就是说电子商务将来的主战场将转移到移动设备上。

基于自媒体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淘宝用了10年的时间,才发展了不到1000万个卖家,而基于SNS的微商仅仅用了一年,就有了超过1000万的卖家,微信朋友圈、口袋微店以及拍拍微店等。同时微信等社交软件也纷纷开通移动支付,微信支付、微博支付、支付宝钱包等为微商发展助力。

3自媒体网络营销模式分析

移动互联的发展,使电商营销模式更加精准有效。很多淘宝商家利用时下最火的社交软件之一的微博,对自己的店铺及商品进行营销,依赖的是众多粉丝。微信的点对点营销优势也越发明显,对于微信朋友圈中的微商现象,微信没有明确限制,导致朋友圈中经常被推销商品的信息刷屏。微信的出现是继微博后的另一场营销革命。

而社交软件以及智能手机的基于位置定位功能可以用来找寻朋友,微信的系统插件可以连接手机通讯录、QQ通讯录、QQ邮箱、QQ微博等服务,由此使社交网络扩张更加迅速。企业或个人,还可以使用二维码进行营销,多种形式使基于朋友圈的营销,粉丝经济得以实现。

微信作为自媒体的典型代表,不得不提到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平台可以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免费宣传的平台,使得“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因此,传统企业和新兴行业都纷纷开通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博加“V”认证类似,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开通首先要提交符合认证条件的资料信息,认证开通以后,需要每年交几百块的年费。比企业开发APP客户端的费用要低很多。

微信公众号是典型的自媒体平台,开通以后,可以自主发布媒体内容,并且信息直接推送到用户手机端。只要关注了你的人,都可以收到你推送的信息。而且服务号只要通过事先的关键词、回复消息设置,比起人工服务更为迅捷准确,强大的后台系统功能无可比拟。

4 电子商务形式悄然改变

未来,每个传统零售商和品牌商也都需要电商解决方案。 可以说“无商不电商”。个人或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网站一般有以下几种途径:

1 )自建电商网站

此种方式适用于中大型企业,申请域名,开通网站,独立维护,成本较大。如:唯品会等。

2)在现有电商平台上开店

多数小型商业企业或个人更愿意借助现有的电子商务商务平台开店,如淘宝、京东等。

3)找代运营,用现有电商的资源和自有资源的有机结合实现网上销售

4)电商也在将自己的能力产品化,为传统零售和品牌商提供平台、系统、营销、仓储物流、数据、供应链金融等方面的服务。

5)微商

微商是投入小,简单方便的电子商务形式。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出现了新的形式,更多用户从PC端购物转向移动端,更多流量可能是来源于微博的分享或微信的朋友圈。微商不仅是把网站从电脑搬到移动设备上,而要充分利用自媒体和移动平台的优势,更好地开展电子商务。

商业企业抢占移动入口,开展微商运营,一般采用如下形式:

1)开发企业移动端应用

开发企业移动端应用是一些电商企业采用的普遍做法,例如,唯品会APP,途牛旅游网APP等。

淘宝主要依赖淘宝APP ,天猫APP ,以及支付宝钱包。抢占移动用户。 2014年,阿里在双十一和双十二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移动端的占比分别为42.6% 和45.8 %。阿里在移动电商上,并购入股新浪微博和陌陌两款社交软件,以期在移动流量入口上有收效,但是两者融合并不是很好,还需改进。

2)许多电子商务企业采用创建微信公众号等形式,一些淘宝商家则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手段进行营销。

3)开设微店

小商家或个人可以选择开设微店的软件,在手机上轻松拥有自己的店铺。如,口袋购物的微店软件。用户通过手机号开通微店,可以上架商品,然后通过分享,将店铺信息分享到SNS社交软件,店铺装修和支付等环节轻松搞定。

4)战略合作

京东具有很强的战略前瞻性,与腾讯“联姻”,微信和手Q是京东的两大一级入口,通过购物入口的导流,京东服务号的粉丝数已达到670多万,并且新用户还在不断增长,不管是年轻人的比例还是高收入人群用户,微信购物的入口愈来愈发挥出它的价值。

京东依靠朋友圈的传播力,搞一些抽奖众筹、投票互动、合体红包等微营销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是在APP上的淘宝、天猫是无法比拟的。

5 问题

电子商务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随着技术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商业形式,比如现在的微商,移动购物,不难想象,未来还可能出现智能购物,无人机物流等,期待科技更好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电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效果探讨 篇9

关键词:电子多媒体技术,应用效果,科学技术

目前, 已经有许多学校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笔者所在的学校同样如此, 然而作为一名教师, 发现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因为小学生因年龄尚幼, 知识结构相对简单, 对抽象知识的感知和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去有效解决语文诗歌这个难题呢?笔者认为, 运用电子多媒体技术手段能够很好的解决, 其灵活的运用和良好的效果对学生帮助极大。

我们都知道,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 它以抒情的方式, 高度凝炼, 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 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 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对于充满幻想的小学生来说, 从小爱诗、读诗, 必定能吟咏性情, 陶冶心灵, 丰富想象, 发展思维, 从而为成长打下丰厚的精神底子。诗歌也是艺术, 与音乐美术等一样, 艺术学科对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 在教学过程中, 如何引领小学生真切地感受诗歌语言的高度精炼性和语言容量的深广性, 从而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始终是诗歌教学的难点。幸而, 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 电子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应用, 给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了有力的教学依托。下面我以小学诗歌《山村的早晨》教学中运用电子多媒体的情况来谈其魅力和优势。

1 运用电子多媒体技术直观性, 将抽象变为形象

在教学《山村早晨》时, 要让学生理解“水墨丹青”一词是很难的。现代视听传播研究理论指出:一般人对视觉形象信息的接受记忆率约为百分之七十;对听觉信息的接受记忆率约为百分之二十, 而对文字符号的理解记忆率不到百分之十。诗歌本身的语言是高度凝而又抽象的, 对于小学来说, 本身的语言知识水平状况决定了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知是很有难度的。如果能给高度抽象的诗歌语言辅以形象精美的视觉画面和清新悦耳的乐音, 不难想象, 其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教学《山村的早晨》时, 我首先出示了一幅水墨丹青, 让学生说说画面的内容, 再由内容想到诗歌, 形象地让学生感受到“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让学生轻松理解了“水墨丹青”的意思。

2 巧用电子多媒体技术的先进性, 将不可能化为可能

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 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 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 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学生通过观察, 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 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 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画面生动, 图、声、文配合, 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 使注意力更集中, 因而提高课堂效率。在《山村的早晨》中, 学生要从诗歌中看到一幅雅致的水墨山水画, 感受到涧涧的溪水和啾啾的早起的鸟儿。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课不在于让学生认字组词造句, 而在于对诗歌的美的感知的享受, 这和其他的课文教学是不同的。所以在教学中, 我不断的让学生通过视觉去感知, 感知到了, 再通过读去感悟。让学生再一次体悟“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美的意境。同时突破重难点。

3 利用电子多媒体技术的创造性, 将枯燥转为生动活跃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了新颖的方法, 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提高兴趣。”而多媒体手段应用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首诗歌教学中, 我先展示给学生一幅题为《山村》的水墨山水精美画卷。既而播放出《高山流水》这一中国的流传百世的古铮佳曲。这画、这曲立即深沉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 个个兴致勃勃, 在美的意境中去感受, 体会。

4 巧用电子多媒体技术的多元性, 将片面变为全面

多媒体软件集图、文、声、像、动画等手段于一体, 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自由地飞翔。让学生说说电脑屏幕上徐徐展开的《山村》这幅图的内容, 让他们展开自己的想象, 把画上有和没有的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同时放出轻松愉快的音乐, 让学生边听边看, 边想象。有这幅画作说话的内容作基础, 又创设了情境, 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同时, 激活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5 运用电子多媒体技术的超前性, 将固定思维转为发散思维

对生活经验不多的小朋友来说, “山村的早晨”就是五个汉字。他们难以从这首我们成年人看来是那么优美的诗歌的字里行间感觉出点什么, 如果这一课上完后只是让他们能认字能阅读, 则就完全违背了教学大纲的初衷。教学了, 我用了许多精美的画面, 而且有不少是带动画的。有流动的小溪、袅袅的炊烟、舞蹈的蝴蝶, 无不让他们赏心悦目。再伴随悠扬的音乐, “人在画中游”的感觉油燃而升。当是时, 不失时机地让他们说出每一幅画的情境, 说出自己的所闻所想。积极地调动他们的思维, 展开小朋友们“隐形的翅膀”。这样一来, 本诗歌的每一小节的意境已在他们的胸中呼之欲出了。

多媒体具有“全面性、创造性、超前性”的独特功能, 我们要充分利用其资源, 在平时的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 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特别是在以素质教育为大前提的今天, 我们更应当不拘于传统的教学形式, 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做到“多种感观参与学习”而真正感受到“诗情画意”, 给他们以美的语言、美的音乐、美的画卷, 时时享受着美的熏陶。同时, 更为中华民族未来的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电工电子实训多媒体探讨 篇10

关键词:电工电子实训,多媒体教学,教学质量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所谓的多媒体教学是指以计算机为平台,储存、传输、处理和运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的方法。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其在教学中以其特有的方便、快捷、交互性、多样化的教学信息表达方式倍受青睐,而教学多媒体应用技术也一直是教育技术学所非常关注的领域之一。

1 电工电子实训多媒体应用现状

众所周知,实训教学在工科高等教育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工科教学除了要将工科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传授给学生外,还要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工程训练,将其作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通过这些实际工程项目实践的锻炼,可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工程实践过程中反复训练工程技巧、应用学习过的工业基本原理及专业知识,从而提高工科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也更能符合国家和社会的人才需求。

然而在传统的电工电子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方式依然仅限于板书或是简单课件演示。无论从教学内容、方式、手段上都无法满足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对未知世界所渴求的知识量。许多实践项目做起来容易,但所涉及的内部机械或电磁现象很难观察,这也会严重地影响到实践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对相关课程理论的理解程度。

因此采用多媒体技术,把多种教学媒体组成一个系统,使各种媒体之间扬长避短、互为补充,将实际的实训装置、实训系统及实训现象等形象地都展示在学生面前,提供很强的临场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有必要的。

2 电工电子实训多媒体教学的特性与效果

鉴于电工电子实训教学过程的特殊性,其多媒体教学应该集直观性、动态性、虚拟仿真化、网络化、交互性于一身,现分别就其特性和效果进行探讨。

2.1 直观性

有关数据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很显然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取的信息量是最大的。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以最有效的手段获取知识点,并达到最佳的记忆、理解效果,因此,电工电子实训多媒体教学中直观性非常重要。

对于一些学生陌生或不熟悉的事物,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图片展示,充分利用学生的视觉,可使其在短时间内对这些事物产生直观的感性认识。因此,在电工电子实训多媒体教学中对于“物”应多采用实物图片展示,例如实训常用设备、电工实训中的器材、电子实训中的元器件等。在认知的过程中,使用直观图片展示可使认知过程简化,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

但需要注意,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理论知识点,应以文字简明扼要直接给出,并应避免过于花哨页面设计对学生记忆过程的干扰。

2.2 动态性

对于电工电子实训多媒体教学而言最重要的特性就应该是其动态性。动态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以将实训装置的结构、工作过程及原理、项目的实训现象及原理很好的展示在学生眼前,使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实训装置与设备的工作机理和过程,结合理论知识后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尤其在操作演示方面,电工电子实训多媒体教学的动态性不但可以大幅提高操作的可模仿性和学生的理解程度,更避免了在教学过程中因一师多生而产生的无法让全部同学都能看到教师演示的尴尬状况。

电工电子实训多媒体教学中操作演示的动态性可以以视频实现,但大多数的实训装置动态工作过程及原理还是要通过使用例如FLASH等软件制作动画的方法来实现。这样不但可以将现实世界中的动态加以解读,更可以将微观世界中的电磁、反应过程真实的呈现于学生的眼前,从而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提高教学的质量。

2.3 虚拟仿真化

虚拟仿真是当前实验室教学的手段之一,也是扩充实验室资源、增容实验室设备的新兴方法。它是通过虚拟将现实先进的软、硬件技术高度集成,利用计算机平台实现对这些设备的操作与仿真。电工电子实训的多媒体教学也应借鉴这种手段,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建立相应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在实验室设备协调不开或增容设备资金紧张时仍然可以提供实训的平台。在建设开放实验室方面虚拟仿真化的多媒体教学更有独到之处,不但能减轻实验室设备管理的负担,还有利于学生自学,不用担心因为错误的连接或使用损坏设备,有效的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基于网络化的虚拟仿真多媒体教学更可以让学生在任意有网络的空间进行电工电子实训,对技能进行进一步训练。

2.4 网络化

多媒体教学的网络化使得“教”的受众更加广泛,使“学”的时间、地点及方式更具有可选择性,这种便于自学的网络化电工电子实训多媒体教学对工科大学生而言是非常方便而具有意义的。通过网络进行电工电子实训的理论知识学习可以减短课堂接受的学习过程;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虚拟的设备进行对设备、器材、工具的使用训练;网络化的多媒体教学题库还可以成为课后学生复习、考证的重要资源。基于B/S模式而建立的基于组件式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其客户端可以通过浏览器实现对教学内容的访问。只要客户端可以上网,就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方便地访问电工电子实训多媒体教学平台而不需要安装。

2.5 交互性

教育研究机构研究表明,被动学习与主动参与对于教学对象接受程度是不同的,通过主动参与方式也是通常所说的体验式教学的学习者对于知识的掌握远远强于后者。两种方式最根本的不同就是在于交互环节的区别。

交互是教学活动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也是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一个显著特征。交互的关键是系统是否能够按学习者不同的需求调整交互并提出建议,引导学习者主动参与各种探索活动,进行多层次的思考、判断。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利用这种相互的作用,才能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交互在多媒体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体现在授课时通过教师操作多媒体系统时对学生的实时反应、学习需求、思考进程等进行反馈,另一方面也可以体现在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自行访问交互,如自我检测、教学反馈、意见建议等。基于网络的多媒体交互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有益的补充。目前利用校园网络平台进行教学已然成为我国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点。

3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模式和简单的计算机演示教学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势的发展和更高的教学质量的要求。在对电工电子实训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解能力、学习内容精心策划和制作。对教学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要充分的考虑如何应对。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为电工电子实训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为展示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特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彭莉峻,刘沛津,杨婷.电工电子实验网络化教学平台建设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33):117,133.

[2]刘久凯.论多媒体技术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3,(04):97,129.

[3]雷敏,郭民利.基于多媒体课件的仿真实验在电工电子实验中的作用[J].长沙大学学报,2013,(05):127-128.

[4]周素茵,曾松伟,章云.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01):103-104,112.

[5]张明兰,张志伟.电子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17):92-93.

新媒体语境下的电子出版市场格局 篇11

关键词:新媒体;出版市场;电子出版;媒介环境

一、新媒体语境对出版模式的延展

1. 新媒体概念界定及呈现特征

电子传媒处于飞速发展状态之中,依托于其所构建的新媒体,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固定化的成熟概念。从美国《连线》杂志“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的界定到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等界定模式,新媒体的概念界定都存在如下特征:

第一,新媒体的基础支撑是具有一定范式的,即计算机、电子信息等。第二,新媒体的传播特点集中体现在互动性与时效性,能够及时反馈结果,并作出实时调整。第三,新媒体同传统媒体所包含的内容在广度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某种意义上讲,报刊、图书、户外、电视等任何一种传统媒体形式,都可以衍生出配套的新媒体概念,也就是说新媒体几乎包含所有传统媒体所包含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形式扩展。第四,新媒体的典型范例,包括数字文本信息、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视频、触摸媒体等,都是在传统媒体所固有的内容上进行形式上的转化,也就是说,新媒体的“新”,体现在传播载体的形式,而并非传播内容。

2.新媒体介入出版领域的意义

新媒体的大范围出现,波及程度最深的就是传统平面媒介,而以纸媒体为主导力量的出版物是新媒体深度波及和影响的主要对象。

中国电子出版物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就有了发展的雏形,但由于当时技术落后,电子出版物并没有成为出版领域的一股力量。近年来,出版信息化、电子出版、网络出版等概念伴随着新媒体的兴起而广泛存在于出版市场领域,与传统出版物形成一种互动局面,并占据自身独有的市场。从受众群体、销售渠道以及阅读模式这几方面分析,新媒体为电子出版物提供了一个广泛而庞大的消费前景。

总体来说,新媒体对传统出版领域的介入意义最终体现为对出版模式的延展以及不断促使出版市场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二、电子出版物特征分析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迎合了人们在现代信息社会的多种休闲娱乐需求,能够同加快的生活节奏步伐相适应,因此新媒体的需求和普及程度将在一个相当长久的时期内大幅度增加。在此基础上,媒体的格局会发生质的改变。

单就出版行业来说,传统意义上的平面出版物一统天下的局面已被改变,电子出版物则与平面出版物共同构建出版行业的新格局。对于电子出版物来说,消费者的目的性和选择的主动性更强,并可以及时对电子出版物的内容资源进行评价和回馈,为了得到一个良性的生产—消费互动,电子出版物的内容会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这样就导致了新媒体市场的个性化。由此产生的电子出版物主要具备如下特征:

1. 电子出版物同传统平面出版物进行强强联合

作为新生事物的电子出版物,如果能够和主流平面出版物进行强强联合,将会有更大的空间发挥自身优势。例如,传统出版物在自身具备内容优势的前提下,同时配套电子出版物,就衍生出了手机阅读、网络阅读等多种形式。在这种多样化的信息内容获取渠道背景下,媒介资源不仅得到了大幅度普及,电子出版物自身也会成为出版企业的新赢利点。这即是新老媒体在出版市场上联合营造的新型合作范式。①

2. 电子出版物的受众范围年龄层呈现出年轻化状态

主要依靠电子出版物进行资源获取的受众群体大部分集中在青年消费层。由于工作、学习的繁忙以及快速的生活节奏,青年人对信息的掌握途径就呈现出三个鲜明特点:第一是及时性,能够随时随地得到最新的媒体资讯,手机及网上阅读就刚好满足了这一要求。第二是不受空间的限制,这需要数字技术的支撑和网络覆盖面的足够广阔,以新媒体为依托的电子出版物资源在这一方面比传统平面实体出版物占据先天优势。第三是海量性和共享性的资源内容,一种可以携带无穷大信息量的媒介出版载体被迫切需要,与此同时,这一载体还需要在同一平台上将资源共享给不同种类的受众人群,因此,依托于新媒体技术的电子出版物应运而生。

三、电子出版物的发展环境

电子出版物在出版市场的格局占领将经历一个从自由竞争到逐步规范的过程。由于电子出版物依托的是新媒体技术,因此它具有一些传统平面媒体不具备的优势,它所面向的市场是一个全球化的开放市场,也会受到国际化的经济环境及文化环境影响。

1. 经济环境

从经济角度来说,不论是经济萧条还是金融危机,都会对新媒体产业造成直接的破坏力,电子出版物也包含于其中。首当其冲的表现是资金链的断裂,一旦资金链出现断裂,对新媒体的技术投资及传播渠道投资就会出现短缺,传播内容就无法跟上受众时效性的需求。

经济问题为新媒体所带来的第二个影响是相关媒介机构的裁员,从业人数需求紧缩,造成就业压力,加剧竞争。

2. 文化环境

从文化环境的角度来看,后现代思潮不断兴起,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朝向多元化、碎片化、便捷化发展。从本质上来看,新媒体技术背景下电子出版物的各种特性的确符合这一趋势,但与此同时带来的很有可能是电子出版媒介资源质量的下降,随意性的资源拼贴。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媒介资源缺乏的现状,反而会造成更大的媒介资源浪费。

结论

电子出版物是新媒体语境下出版市场所诞生的新的出版类型,同传统平面媒体相比较,电子出版物从媒介载体到出版内容,再到市场营销模式以及受众范围,都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变化。在国际化市场背景的影响下,电子出版物市场的规模将呈现出扩大化趋势,并同传统出版媒介联合,在更为广阔的空间中获取丰厚的投资回报。

(李怀科,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总编辑)

注释:

电子媒体 篇12

在《电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规定》中, 电子出版物被定义为“以数字代码方式, 将有知识性、思想性内容的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固定物理形态的磁、光、电等介质上, 通过电子阅读、显示、播放设备读取使用的大众传播媒体”。而音像电子出版物则是指内容为音频、视频的电子出版物。国内主要从事音像电子出版的是各类型音像电子出版社。新媒体的不断冲击使出版社面临空前的压力, 传统的业务形态逐渐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运作模式, 需要谋求转型发展。

相较于传统的图书出版, 音像电子出版更加数字化, 但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兴起, 对音像电子出版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媒体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从经济、技术、渠道、销售等各方面改变了音像电子出版业生存的空间, 使其处于两头夹击、踟蹰不前之困境 (1)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2005年前后我国音像电子出版业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 年录音、录像制品种类达到了16313种和18648种, 发行量分别达到1.89亿盒 (张) 和3亿盒 (张) , 发行总金额达36亿元。随后行业发展便逐年下滑, 2014年录音、录像制品种类分别下降到9505种和5850种, 与之前差距明显。纵观我国目前音像电子出版产业的发展, 仍然没有跟上市场快速的步伐, 对新兴技术的反应不够灵敏, 充分拥抱互联网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之路依旧存在诸多问题。

1. 市场规模不增反减

从图1可以看出, 近年来我国音像制品市场规模逐步缩水, 这与国家经济水平的稳步提升显然是不符的。经济的发展会刺激文化娱乐消费, 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与音像电子出版市场的现有规模存在较大的矛盾。如何有效地激发创作活力并扩大生产, 是转型过程中要面对的重大问题。

2. 盗版等侵权现象严重

互联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免费。在新媒体环境中, 消费者已经习惯于免费获取影音资源, 网络盗版等侵权现象屡见不鲜。侵权现象的泛滥使音像制品创作者的生活难以为继, 极大地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

3. 原创精品内容较少

相应地, 没有了创作的活力和积极性, 音像电子出版业呈现出原创精品内容较少的问题。目前, 国内较为火爆的电视综艺节目多数是从国外引进版权, 在国内进行复制生产。缺少了原创内容, 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就丧失了基本的竞争能力。

4. 产品价值匹配不精准

商业的发展离不开价值的创造与匹配。究竟什么样的人喜欢什么样的作品, 创作者需要去了解并融入到创作当中。不同区域、不同年龄层段的消费者, 其消费能力与欣赏品位都有所区别。如何将合适的产品与相应的消费人群进行精准匹配, 是行业在发展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目前关于音像电子出版行业的研究主要讨论了其面临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以及出版物如何开展发行销售, 出版社怎样改制等等。有研究者从消费者需求出发, 强调音像电子出版要通过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 来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 向订单式、专业化转型, 实现“柔性生产” (2) 。有的研究者则从全媒体出版的角度, 探讨出售实体出版物、付费点播、应用付费等多样化的盈利方式 (3) 。在新媒体环境下, 面对发展中的诸多问题, 音像电子出版需要综合利用互联网现有的基础设施, 转变思维, 积极转型。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诸多机遇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以数字出版为代表的整个出版行业都发生了巨变, 音像电子出版受到严重冲击的同时, 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的媒介环境充满了无尽的想象, 也为行业前景带来了诸多的可能性。

1. 政策支持提供有利保障

2014年8月, 《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审议通过, 从顶层设计上指明了传统媒体的转型方向。新媒体环境下, 音像电子出版业应以互联网思维方式, 与新媒体优势互补, 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新型主流媒体的建构上升为国家战略, 有效地支持了音像电子出版业的转型升级。

“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将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传统行业结合, 促进产业发展, 带动新兴消费。同时, 我国不断加大数字版权保护的力度, 有效控制了盗版音像制品的传播。而“剑网”、“净网”行动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 使得互联网上的出版内容更加规范, 版权所属更加清晰。《电子出版物出版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的颁布, 进一步保证了电子出版的健康发展。

针对我国当前音像电子出版原创内容不足的问题, 国家鼓励并支持重点原创出版物。国家重点音像电子出版规划、国家重点出版基金、动漫专项资金等对原创优秀作品提供大力支持。

国家的一系列措施为音像电子出版业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 使相关从业人员获得了能够施展拳脚的舞台。

2. 新兴商业模式带来良好契机

我国整体经济正处于平稳上升时期, 音像电子出版潜在的市场规模和需求也逐年递增, 数字音乐与影视消费发展迅速, 成为了较为前沿的经济增长点。

电子商务已改变了传统经营活动的模式, 带来了一个崭新的金融销售网络 (4) 。其凭借高效率、开放性和全球性、低成本、资源共享、互动性等优点, 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 (5) 。电子商务进入规模发展阶段, 为音像电子出版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众筹模式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 为各个领域的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 音像电子出版也是受益匪浅。据零壹研究院数据显示, 截至2015年底我国互联网众筹平台已至少有365家, 产品众筹累计筹款金额达到30.7亿元, 累计支持人次约为1367万。而在所有众筹项目中, 影视与音乐是较为热门的种类。合理利用众筹模式, 不仅可以解决音像电子出版生产资金问题, 还能够充分了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以需求带动生产, 将生产与需求精准匹配, 挖掘其中的商业价值。

3. 技术进步颠覆传统业态

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 各种新的技术手段层出不穷。在大数据环境下, 数据成为了产业驱动力, 传统的出版业务流程发生了改变。数据的挖掘与分析技术直接影响到出版业的选题策划、内容创作直至市场营销, 出版企业的运营管理流程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6) 。同时,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为音像电子出版业创造了全新的技术环境, 音像制品的创作、存储、传播环境都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

3D影像、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音像制品的呈现方式更加丰富, 消费者感受到的声音和影像更加逼真, 甚至可以参与互动。这些技术的进步为音像电子出版的转型和发展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音像电子出版业转型路径

长期以来, 我国音像电子出版一直努力寻求发展转型, 包括政策支持、加大投资、技术引进等, 这些措施都产生了一些积极的效果。然而, 在新媒体环境下, 更多的是需要立足互联网思维, 积极寻求跨界融合发展之路。平台、内容与渠道应是音像电子出版业转型的发展重点, 综合利用大数据、电子商务、众筹出版等有效手段会使产业发展更加精准、高效。

1. 打造聚合云平台, 创新商业模式

我国音像电子出版业具有丰富的文化娱乐资源,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 塑造了一批优秀的品牌, 也生产了许多高品质的产品。因此在新媒体愈发普及的趋势下, 与电子商务相互融合发展, 打造全媒体聚合云平台, 将有利于音像电子出版业整合现有的市场资源, 刺激产业新发展。

音像电子出版聚合云平台的建立, 一是可以发挥互联网海量内存的优势, 在原有的数据库基础上建立更为庞大的云存储系统。二是可以借助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 助推音像电子出版产品的销售, 拉动产业经济价值。三是通过开放式的协作, 为各类型的原创作品的流通提供机遇, 营建网络音像电子社区。四是接纳多种融资方式, 吸引多方资金投入, 特别是注重众筹模式的培育, 全面推进“互联网+音像电子出版”模式发展。

2. 以数据为支撑, 优化内容与服务

传统的音像电子出版活动较为简单, 一般依据过往的工作经验进行推动。但是消费者是否会购买产品完全基于自身需求, 而传统出版条件下出版社无法充分掌握这些信息。因此, 制作者的业务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出版项目的成败。

在大数据时代, “用户需求导向”要成为音像电子出版业务流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通过获取消费者全方位、立体化的海量信息来对内容的生产进行数据驱动。在整个内容生产过程中, 数据分析是各阶段工作开展的首要环节。通过数据分析, 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挖掘数据背后的潜在价值, 用以指导出版产品选题的策划、内容的制作以及后期的包装、营销。

数据的收集不仅应在出版活动之前, 还应借助产业化平台的力量贯穿生产与使用过程。数据的有效利用能给消费者恰当地推送他们所需要的出版物, 一方面可以刺激他们的消费, 另一方面也使出版机构做到有的放矢, 降低服务成本。在互联网上, 通过对用户行为大数据的全面分析, 出版机构可以掌握用户的行为趋势和偏好。根据分析结果, 产品可以推送到真正需要它们的用户手中。不同的用户会有不同的需求, 对于同一个产品也会有不同的体验。在互联网上, 所有用户的交互行为都可以被保存并作分析。用这些数据指导产品的优化, 能让产品更加人性化, 甚至可以做到针对每一个用户“私人订制”。

3. 跨界践行媒介融合, 建立多元渠道网络

现代消费者对音像制品的使用习惯和消费方式发生了转变。各类接触终端的普及、更加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方式要求出版单位拓宽数据收集渠道、数据处理渠道以及产品营销渠道。平台的建设为数据的收集提供了基础, 数据的分析结果对于拓宽各类渠道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在以互联网作为连接的环境中, 丰富的数据即是丰富的资源。通过挖掘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不同形式的数据之间的关联, 可以形成立体的资源体系, 整合优化来自不同渠道的内容可以使资源更加丰富。数据相关性的发掘可以打通不同介质之间的隔阂。这样, 不同介质的资源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进一步优化, 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

音像制品不仅可以用来娱乐消遣,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传承知识。现今的许多新知识都是跨学科、多角度的, 传统的出版模式逐渐完成不了一些复杂的选题策划任务。大数据时代会有海量的资源作为参考, 使音像电子出版业的知识性服务更加全面。通过整合不同渠道、不同行业的内容, 出版单位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

四、结论与建议

从传统的出版方式到网络出版, 再到如今新媒体环境下的云平台出版, 我国音像电子出版业存在许多问题, 也面临着众多发展机遇。在“互联网+”时代, 行业必须紧跟技术趋势和受众习惯, 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产品采取不同的策略, 实施错峰布局 (7) 。在此基础上立足平台、内容与渠道, 重视数据资源, 加强经营管理。

第一, 转向互联网思维。以往的“拿来主义”奉行将新的事物或者新的技术引进来, 对已有的结构和系统进行小修小改。但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产生了对市场、用户、产品、价值链乃至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即互联网思维 (8) 。面对新媒体环境, 应当以更加开放的心态, 置身技术发展带来的巨大变革中, 依托已有资源, 加强产业技术的融合, 提升核心竞争力。

第二, 激发创作活力。互联网技术的普及, 不仅带来了内容和形式的变化, 也使得创作主体发生了转移。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受众概念, 社会上的一般消费者也能够自行创作作品并分享。而这类“草根”式的作品, 极大地弥补了传统音像电子出版的不足。从政策、经济、法规、技术等方面鼓励全民创作, 为“草根”作品出版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将有助于激发我国音像电子出版市场的活力, 满足不同需求的群体。

第三, 加强技术研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激发了新的流通渠道, 电商运营模式也为我国音像电子出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通过对新技术的研发和引进, 建立完善的技术体系, 很可能会使音像电子出版产生颠覆性的变革。

第四, 建设新媒体人才队伍。向“互联网+音像电子出版”模式的转型, 离不开新媒体人才的支撑。应加大对业内人员的技能和思维方式的培养, 鼓励跨界人才的引进, 组建创新型团队, 进一步促进产业创新发展。

摘要:音像电子出版物作为大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而新媒体的崛起使传统音像电子出版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亟需转型。“互联网+”时代给音像电子出版业带来了诸多发展机遇。本文探究了立足于聚合云平台, 优化内容与服务, 建立多元渠道, 综合利用大数据、电子商务、众筹出版等手段的新媒体转型路径, 并给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音像电子出版,新媒体,转型路径

注释

1 王岳, 周秋利.迈向数字时代的电子音像出版:坚守与期待[J].出版发行研究, 2013 (3) :64-67.

2 詹琼.教育音像电子出版社的改制和转型[J].出版参考:业内资讯版, 2010 (19) :11-11.

3 潘文年, 何培瑶.新媒体环境下电子音像出版社全媒体出版策略分析--以开发出版“戴光强健康新概念”为例[J].中国出版, 2015 (7) :40-44.

4 常悦.中国政府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经济职能分析[D].中国优秀硕博论文库, 2005.

5 范玉贞, 卓德保.我国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 2010, 29 (8) :40-44.

6 祝兴平.大数据分析技术及其在数字出版中的应用[J].出版发行研究, 2014 (4) :13-16.

7 郭璐, 李雅筝.国内新闻出版上市公司新媒体业务转型现状透视[J].科技与出版, 2015, 11:012.

上一篇:水泥性质检测下一篇:大都市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