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广电

2024-10-11

江苏广电(共8篇)

江苏广电 篇1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高新技术的广泛使用,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新兴媒体席卷而来, 视频行业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融合媒体时代。融合媒体的冲击带来的是对传统广电收看模式的颠覆, 同时也导致了盈利模式的巨大变革。

面对融合媒体带来的冲击, 传统广电行业必须发挥自身优势, 将“优势内容”与“先进技术”充分整合, 实现内容生产者向产品服务提供商转变。因此, 建立一套适用于融合媒体发展的播出分发平台势在必行, 该系统需要实现多来源媒体资源的全面汇聚整合, 快速整备处理并且多渠道多方式发布, 以取得内容利用价值最大化, 传播效果最佳化。

基于上述要求, 江苏广电总台构建了面向融合媒体的新一代播出分发平台, 该平台基于云计算架构实现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多种业态在业务流程上的融合贯通, 满足电视台对新业务快速部署, 敏捷生产的响应能力, 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强化了系统的伸缩弹性。

一平台总体架构

江苏广电总台播出分发平台项目的目标是立足高清、面向全媒体, 建立可扩展的、以云架构为基础的、以流程驱动为主线的、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内容服务平台;率先采用SDVN (软件定义视频网络) 技术, 引入IP矩阵, 建成基于传统基带+IP总控传输分发平台;充分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 建立流程可视化、报警对象化、发布精准化的智能监管平台。系统总体架构如图1 所示。

为顺应媒体融合背景下播出业务的发展, 系统设计创新地采用了统一编单、统一监控、“大备播+ 播出群”的系统架构, 将备播系统、编单系统、监管平台与播出系统剥离, 通过松耦合的接口方式进行交互。这样设计的优点在于将播出系统各功能模块化, 减弱相互的关联度, 任何模块的故障都将在模块内解决, 不会对其他模块造成影响。

该平台包括内容服务平台、智能监管平台、总控IP传输分发平台、全链路电子编单系统、IP化最小备播系统、高标清一体化播出等业务子系统。内容服务平台作为播出分发平台的核心系统, 包括内容汇聚、媒体处理、节目整备和内容分发等功能模块。其中备播管理平台主要为传统节目播出整备服务, 通过接口可以与汇聚分发平台进行业务交互, 使得整个内容服务平台除了具备传统节目的整备能力外, 还具备新媒体的汇聚、处理和分发功能, 并且能保证传统节目整备业务和新媒体业务的独立性。所有频道待播节目的质量控制全部集中在内容服务平台中完成, 所有节目必需在质量控制流程中各环节通过检测和确认后才能发送至硬盘播出系统。

“大备播+ 播出群”的设计理念是将上载、编单、监控、在线包装等基础性公共服务类软件进行聚合, 硬盘播出系统被极大精简, 使其只需具备最核心的播出控制功能, 并且能够通过接口与内容服务平台和编单系统之间进行素材及串联单的交互。简而言之, 以后新建播出系统时无需再对编单、上载、监控、在线包装等项目的基础架构进行重复建设, 减轻了硬盘播出系统负担, 有效地提升了系统的扩展能力。

总控IP传输分发平台通过IP矩阵和IP网关的使用, 实现SDI-SDI、SDI-IP、IP-SDI之间的信号转换。基于IP传输的特点是可在一条传输链路上同时实现双向传输, 并且能够传输传统基带信号、各种压缩视音频信号以及文件数据, 实现从线性工作流转变为非线性工作流, 实现资源的整合和灵活调度。

下文就播出内容服务云平台、智能监管平台、基于IP流播出技术的最小备播单元、总控IP传输分发平台等4 个关键系统的设计和实施进行详细阐述。

二关键系统的实施

1. 播出内容服务云平台

最新研究表明, 广电媒体正朝着更多的传输网络和更丰富的接收显示终端方向演进。传统的面向基带播出系统的内容管理体系架构已无法满足广电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下多业态可持续内容交互要求。因此, 江苏广电总台在本次播出分发平台项目中, 通过规划网络存储架构、构建能力平台、规范接口服务、升级内容管理, 采用虚拟化、云计算、智能化技术整合系统资源, 构建了一套基于云计算架构、面向融合媒体的全新一代播出内容服务云平台。

如图2 所示, 内容服务云平台采用云计算架构理念分层设计, 运用虚拟化技术构建了基础服务层;将工作流引擎、媒体处理中心、能力平台等功能进行整合形成了平台服务层;通过调用平台服务层提供的服务, 节目编单、素材整备管理、节目汇聚分发等模块组成了软件服务层对外服务。

本项目首次将虚拟化技术运用在播出系统中, 从而细化了计算能力的颗粒度, 有效提升了系统计算能力的弹性, 节约了机房空间, 节省了能源消耗, 提升了管理便捷性, 充分发挥了各服务器的工作效率, 其高可用, 高扩展性等特点为以后内容服务平台的能力拓展提供了方便。

从逻辑应用层面看内容服务云平台主要包括备播平台及汇聚分发平台, 各平台子系统在流程驱动引擎的引领下协同工作, 如图3 所示。备播平台主要实现传统电视节目备播素材的采集、文件技审、MD5 校验、迁移以及转码等功能, 完成素材管理、节目代码管理、存储管理、迁移管理、策略管理以及日志管理等工作。汇聚分发平台的主要功能有内容的汇聚、管理、加工、分发, 将网络送播、播出上载、P2/ 蓝光导入、第三方内容平台等来源的素材进行汇集后通过Web Service服务和HTTP服务等接口方式与备播平台进行交互, 并最终送达传统播出系统群进行基带信号播出。与此同时, 汇聚分发平台还可以调用能力平台提供的快编、转码、编目、审核等功能将节目素材转换成符合全媒体分发要求的不同格式, 通过USB摆渡等安全隔离的方式将素材实时分发至集成播控平台, 实现节目素材在IPTV、网络和公有云平台播出满足用户多终端、多业态的收看需要。

2. 智能监管平台

媒体融合发展的业务需求带来了相应技术系统复杂度的成倍提升, 系统运行状态瞬息万变, 对系统的监控和业务的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构建一套高效率、智能化的智能监管系统取代从前的人工定时巡检势在必行。智能监管平台基于大数据分析理念, 将业务、设备、软件服务、信号等各类数据的汇集, 并根据自定义的规则进行分析处理, 实现报警结果能够根据不同的岗位进行多终端、精准化的发布。同时结合业务流程和岗位特点, 建立流程可视化的业务监管系统, 帮助一线值班人员提前发现各种安播隐患, 缓解值班人员安播压力, 将安播保障理念从“人防技防并重”转变为“技防为主, 人防为辅”。智能监管平台主要包括业务流程监控、系统监控、信号监控、运维管理等四个业务模块:

业务流程监控是该智能监管平台的实施重点, 主要通过汇集现有系统的播出串联单数据、素材状态信息、任务执行信息、操作日志等, 进行数据挖掘, 并以节目代码为核心, 以播出串联单为主线, 实现节目备播状态监控、串联单监控, 同时结合岗位值班流程, 实现流程的可视化管理。

系统监控包括设备监控和软件服务监控两个方面, 主要对存储、服务器、矩阵、周边板卡以及数据库服务器等设备以及接口服务、核心软件、工作流引擎以及后台应用等软件服务进行监控报警。

信号监控包括上载信号监控、播前审看信号监控以及末端信号监控, 通过专业的监测板卡检测信号在各环节中的故障, 并进行分析和报警, 提前发现故障隐患, 智能推荐应急处置措施。

运维管理模块能够对整个播出分发平台在某一时间段的迁移速度、技审效率、各频道存储空间占用率、设备使用率等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 当数据超过设定的安全门限范围时, 会进行报警提示, 以通知技术人员快速排查问题, 做到有的放矢, 极大地提高了运维效率。同时还能够对各频道的素材条目、上载量、网传量、播出时长、直播时长等业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为频道提供播出相关的数据支撑。

本智能监管平台采用层次化的系统架构及分布式的工作方式, 各个层次之间相互独立、协同工作, 满足播出系统对监控管理的各类要求。系统架构共分为五个层次:信息采集层、信息汇总层、信息分析层、信息发布层、信息显示层, 通过五个层次之间的松散耦合, 实现对播出系统内各类资源的统一监控监测以及对业务流程的可视化管理, 具体系统框架如图4 所示。

信息采集层是整个播出监控平台的基础, 负责监控设备状态、信号质量、业务流程状态、软件服务状态等, 采集相关资源数据, 提供播出监控平台所需的基础数据。信息汇总层负责收集信息采集层提交的各类采集数据, 进行必要的汇总, 将汇总信息存入数据库。信息分析层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根据自定义的规则进行分析处理, 将常规和报警信息提供给信息发布层。信息发布层负责对常规和报警信息进行统一调度和管理控制, 根据不同岗位各自关心的报警进行精准化的定向发布。信息显示层负责将信息发布层传输过来的各类报警通过大屏展示、PC端、声光报警设备、手机或PAD等移动设备将信息进行集中展示。

3. 基于IP流播出技术的最小备播单元

为适应未来播出分发技术发展的趋势, 进一步提高江苏广电总台播出分发平台的安全性, 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播出服务器、切换台、字幕机等各环节的异构备份, 项目采用了基于IP流技术的ALL IN ONE服务器构建最小播出单元, 其系统架构如图5 所示。

该服务器采用了软件编解码, 支持不同文件格式的素材、码流处理和实时流推送, 可以实现IP流、HD-SDI基带信号以及素材文件的混合切换, 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该服务器还具备图文处理模块, 能够实现字幕图文的叠加, 甚至支持复杂的包装渲染业务。服务器同时支持受播控软件控制以及串联单驻留播出功能, 极大地增强了服务器自身的独立性, 可以说通过一台这样的服务器实现了切换、上下变换、图文、控制、播出等所有业务。其IP流播出的方式, 扩展了播出的分发方式, 能够实现播出直接向新媒体提供信号源, 同时, 通过IP转HD-SDI的转码设备, 它也能够为传统播出提供应急备份信号。

江苏台播出分发平台项目中选用这种架构的服务器作为最小备播, 除了它能够实现上述所有的播出业务外, 更重要的是基于以下几点的考虑:

首先, 传统播出都是主、备播出服务器架构, 系统上已足够安全可靠, 几乎不可能出现主、备服务器同时故障的情况。而可能造成主、备服务器同时出问题, 最大的可能是前期制作编码打包出现问题造成文件格式不兼容。该最小备播服务器采用软解码架构, 稳定性可能低于传统播出服务器, 但是兼容性绝对在其之上, 可以最大程度解决文件格式兼容性的问题。

第二, 其该服务器集成度高, 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异地的安装部署, 且支持IP流的播出, 使得传输更为方便, 满足异地容灾备份的需求。

第三, 无论是云平台还是IP播出, 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该服务器是纯软件架构, 支持IP流的切换和播出, 可移植性强, 无论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都可以便捷部署。

4. 总控IP传输分发平台

为适应媒体融合及4K制播业务发展的需要, 江苏广电总台播出分发平台项目采用了Evertz公司主导的SDVN (软件定义视频网络) 技术, 建立了总控IP传输分发平台。实现了对于以IP形式存在的视音频、TS流、通话、数据等信号, 统一进行选择、控制及分发, 使新闻、演播、制作、收录、播出、传输等多平台高效灵活地互联互通, 解决了传统基带分发平台的带宽和机柜空间等发展的瓶颈。该系统对连接到IP网络中的信号处理设备, 可以灵活、方便地进行资源调度, 此平台在IP架构的硬件设备基础上, 可同时实现对矩阵管理、路由控制、设备和信号监控等功能, 从而真正实现“硬件承载业务”向“软件承载业务”转变。

该项目采用“主SDI矩阵+ 备IP矩阵”的异构方案, 如图6 所示, 既适应了台内现有SDI使用环境, 同时兼顾信号的IP化传输和分发,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保证未来总控传输和分发的全面IP化的顺利过渡。江苏广电总台IP分发传输平台为亚洲首套无压缩IP分发传输系统, 开创了亚洲地区广电IP化探索的先河。项目实施过程中, 为了高效地实现总控系统与新闻演播系统间的信号互通, 在江苏广电总台新闻演播系统配置1 台Evertz 570 IPG桥接网关, 由总控系统的IPX矩阵通过两路10G光纤将12 路封装成IP流格式的HD-SDI信号送至新闻演播系统的570 IPG网关后, 再由该网关对IP流进行解封装并输出12 路HD-SDI信号;与此同时新闻演播系统的6 路HD-SDI信号经570IPG网关板卡封装成1 路IP流信号后, 通过光纤送回总控IPX矩阵。在Evertz SDVN管理系统的控制下, IPX矩阵、570IPG SDI-IP桥接网关等设备之间, 信号的传输均可实现主备无缝自动倒换功能。

三结束语

江苏广电总台全新一代基于云计算技术架构的播出分发平台自2015 年初投入使用以来, 承担着江苏广电总台播出素材整备、对外交互、业务管控等工作, 很好地解决了前期系统支撑能力不足问题, 有效地提高了系统资源使用效率、大大缩短节目整备时间, 为面向全媒体的播出分发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江苏广电总台播出分发平台项目是江苏广电总台在面对媒体融合大趋势下, 运用云计算、大数据、SDVN技术的一次全新尝试, 在系统建设中, 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给网络架构带来的灵活性, 如业务需求变化带来对应的计算能力的增减、调整变得十分容易实现。江苏广电总台播出分发平台项目作为这样一个案例, 希望能够为广电行业内的媒体融合播出分发平台建设提供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1]《电视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 (2015) 》

江苏广电 篇2

作为一名应届大学生,能够来到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工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传媒界里的愣头青,这次总台的新员工培训,让我逐步的开始接触,开始了解,传媒的业态是怎么样的,江苏台的现状如何.首先,简单的说一下在天目湖进行的兵法特训,其实与其说是兵法特训,不如说是一次,不断超越自我的锻炼,很多同学在其中记忆深刻的可能是高空项目,可能是抱团打天下,而我这次确有不同的感受,出于同事们的信任,在集训的一开始我就担任了7队队长,后来在分组项目中又被选为C组领袖,当做俯卧撑做到身体已经到极限的时候,为了队伍,为了荣誉,为了一声呐喊,我坚持住了,在平时或许不算细心的我,也要开始提醒我的队员们不要迟到,开始嘘寒问暖.我明白了:权力越大,责任越大的道理,你手下的兄弟姐妹们越多,你要肩负的也就越多,这更加坚定了,我在台里,作为一个普通员工.踏踏实实工作的决心!2012年是中国电视54周年。54年里,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里,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电视通过不断的改革探索,迅速成长为受众最广、影响力最大、市场份额最高的“第一媒体”。成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的江苏电视台,作为中国电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是完整经历和见证了中国电视五十年来的发展历程。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作为江苏电视事业的代表,江苏广电总台抓住中国电视大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依托江苏强势的经济实力,不断改革创新,舆论宣传能力显著增强,公共服务水平迅速提升,产业经营连续五年保持35%以上的增长速度,2007年突破21亿元,进入全国省级广电第一方阵。

通过相关领导和老师的讲课,我大致了解了总台的发展思路和管理模式,总的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以体制改革夯实发展基础

为进一步推进广播电视体制改革,促进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在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家广电总局的要求和指导下,广电行业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全国逐步开展组建广电集团的改革试点工作。2001年6月,江苏省委发文组建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党委,2001年7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发文同意组建“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和“江苏省广播电视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为事业单位,由原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江苏电视台、江苏有线台、江苏广播电视发射总台和省广电局下属的网络中心、南京电影制片厂、音像出版社、音像发行社、江苏广播电视报、广播电视学校、科学宫等20多个单位组建而成,主要承担舆论引导、新闻宣传等任务。集团公司性质为国有独资公司,出资者为江苏省人民政府。省政府授予集团国有资产投资主体职能,经营总台及其下属单位的国有资产。

总台和集团同时成立,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一个法人代表,总台台长兼任集团总经理,副台长兼任副总经理。实际运作中,根据中国省级主流媒体集团的特点,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台长负责制,总台和集团重大战略决策均由总台党委会集体研究决定,宣传工作主要是台长办公会研定,产业经营主要由总经理办公会研定。

总台和集团的成立,使江苏省级广电较为彻底地实现了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开,并确定了“以事办企,以企壮事,共同发展、良性循环”的格局。根据省委、省政府文件精神,江苏省级广电实行局台分设,明确局台关系,界定局台职能。省广电局主要负责全省广电行业的管理,是政府职能部门,是管理机构。总台(集团)具体承担新闻宣传、产业经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任务,是运作实体。

总台和集团的成立,为江苏省级广电推进新闻宣传和产业经营工作“两分开、两协调”打下了良好基础;为推进省级广电资源整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使得江苏省级广电的管理平台得到优化,夯实了江苏广电总台(集团)的发展基础。

二、以管理创新实现价值回归

长期以来,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新闻宣传是电视媒体的主要功能。同时在区域垄断的管理体制下,电视媒体向来“只生不死”,缺乏生存压力。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提高,因此媒体由单一的宣传功能主体开始向集宣传功能、文化功能和产业功能三种功能于一身的主体转型,必须进行改革创新。江苏广电总台成立之初在全国省级广电中的排名,无论是新闻宣传的影响力还是产业经营的竞争力,都与江苏经济大省、文化大省的地位很不适应。2003年,江苏广电总台的经营总收入仅为6亿元,与当时部分江苏境内市级广电媒体基本相当;江苏卫视在全国省级卫视中的排位为20多位。因此,在由相对单一向多种功能转变的过程中,要实现如何从一个落后的省级广电媒体,发展成为全国一流的省级广电媒体,是当时摆在江苏广电总台面前的主要问题。1.创新管理

从2003年起,江苏广电总台开始在全台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了一系列以内部管理为核心的改革创新举措。

1)制定战略规划。经过对内外部环境和资源条件等诸多方面较为系统地分析和研究,江苏广电总台制定了新闻宣传和产业经营战略发展规划,明确了具体的发展愿景和奋斗目标;提出了发展路径上的四大战略转型;将江苏广电总台的业务划分为核心业务、成长性业务和种子业务三个层面,并对三个战略层面的业务,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有选择、有重点地配置战略资源,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战略措施。

2)调整组织构架。以战略规划为基础,江苏广电总台构建了以事业部制为主的矩阵式组织架构。总部设立八个职能部门,下属各项业务按业态和功能划分九大事业部,并进一步划分为事业性、综合性、产业性和支持服务性四大类事业部,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明确不同的改革重点。科学合理的职责分工和运作流程,推动了总台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转,同时也解放了台领导的生产力,使其能专注于总台的发展和思考。

3)优化管控模式。根据战略转型的要求和各业务层面的战略规划,在新的组织架构下,对各事业部及下属单位实行了新的管控模式。广电新闻中心作为事业性事业部,被界定为任务成本中心,通过严格的目标管理和预算管理来保证主流媒体发挥主流舆论引导作用。综合性事业部、产业性事业部、支持服务性事业部被界定为“模拟利润中心”,其中下属的二级业务部门有的是模拟利润中心,有的是利润中心。“模拟利润中心”独立地对盈亏负责,在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根据业务流程实行分段分权和适度分权。

4)强化基础管理。江苏广电总台在全台范围内推进了“以绩效为导向”的目标责任管理,对所有项目和各类任务都实行目标考核;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并逐渐将其从成本控制手段提升为绩效评价工具和战略执行平台;创新推出点成本考核体系,根据节目的实际收视率和点成本实行浮动预算;将精细化管理贯穿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这一些列管理改革措施,极大的提升了江苏广电总台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

5)加强人才培养。江苏广电总台一方面根据拓展业务的需要,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另一方面,以“移大树、育新苗”等多种方式持续加强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从2003年开始,江苏广电总台已经连续五年,每年从北大、清华、南大、浙大、中国传媒大学等全国十大名校引进一百多名以研究生为主的应届毕业生;并面向全国和海外市场高薪引进一批重要领域的成熟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同时积极开展各个层次,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例如江苏广电总台与长江商学院联合举办传媒管理方面的EMBA培训班,选送中高层干部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和北京大学培训,每年定期选派骨干人员赴欧洲、香港培训,聘请专家组织多种在岗培训。2.价值回归

这些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系列管理创新举措,极大的激发了江苏广电总台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大幅释放了内部潜力,充分燃烧了频道、频率等垄断资源的价值,使得江苏广电总台取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并跨入了全国省级广电第一阵营,在全国广电中的地位由落后追赶恢复到了与江苏整体经济文化水平相适应的地位,实现了江苏广电总台的价值回归。

1)新闻宣传引导力持续提升。几年来,江苏广电总台不断加大对新闻宣传的投入,在做好日常新闻宣传的基础上,总台每年推出3—4个大型新闻行动,用“宣传意图+精英思想+大众视角+‘大片’手法”的模式,生动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主旋律,做到了党和政府满意、群众喜欢、市场欢迎,每次新闻行动的收视率平均提高50%以上,形成了省级卫视主旋律报道的“江苏现象”。同时,总台坚持“三贴近”原则,把握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映身边事,关注身边人”的需求,率先在全国创造性地提出并实践了“民生新闻”的理念,推出了以《南京零距离》、《1860新闻眼》等为代表的大型新闻直播栏目,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

2)频道竞争力不断加强。江苏广电总台旗下频道整体收视份额逐年攀升,目前已稳居江苏省和南京市场第一集团;“以新闻为旗帜、以情感为特色”的江苏卫视,在全国省级卫视中的排位已由2003年的二十多位跃升至2011的年全国第一。3)影视产品制作和经营能力不断增强。先后投资摄制了《王昭君》、《卧薪尝胆》、《梅兰芳》、《昆曲六百年》、《哈皮父子》等近百部2000多集大型影视产品,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总台正在投巨资拍摄电影大片《南京!南京!》、长篇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等优秀影视作品。

4)产业经营持续快速增长。2011年,江苏广电总台“双破百”,连续5年保持平均35%以上的增长速度。同时,集团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广告收入占总体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延伸产业、内容产业、电视购物产业等新兴业务所占比重进一步提升。

5)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江苏广电总台连续四年入选“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并且排名不断上升,在入选的广电媒体中仅次于央视、凤凰卫视和湖南卫视,位列第四;总台还先后推出了《南京零距离》、《人间》、《绝对唱响》、《名师高徒》等一系列品牌节目,极大的提升了江苏广电总台的影响力。

三、以战略突破推进率先发展

通过近几年稳步有序的管理创新,江苏广电总台实现了与江苏经济文化地位基本相符的价值回归,并从原来的落后追赶阶段,进入了率先发展阶段。同时,内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得江苏广电总台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和困难。在新的发展阶段,聚焦于内部资源拓展,已经不足于支撑江苏广电总台实现第二次飞跃。必须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由内生式发展向内生外延并举的发展模式转变,进行重大战略突破,特别是要不断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才可能实现江苏广电总台的率先发展。为此,江苏广电总台于2007年对原有战略规划进行优化升级,并推出一系列新的改革创新举措。1.构建率先发展战略体系

江苏广电总台根据内外部环境的新变化,在坚持原有战略愿景的基础上,对全台发展的愿景目标进行细化,确定了新闻宣传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事业、产业经营三大战略板块,并对每一个战略板块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

愿景和目标的变化,对总台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总台在继续推进“四大转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模式的“三大提升”:即提升事业发展要求;提升资源使用能力;提升资本运作水平。在业务上,总台进一步聚焦率先发展的战略重点。不仅提出了事业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同时明确了大型宣传和文化活动工程、资本运作工程、卫视率先全国工程、广播影视名品精品工程等总台层面的十大重点工程,使率先发展的目标进一步细化,重点更加凸显。2.科学布局业务发展战略

为了更好推进战略转型和战略提升,江苏广电总台将对产业经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进行全面布局,占据重要的战略节点,实现产业链的拓展和突破。1)纵向上进行产业链延伸和打通

在纵向上,江苏广电总台将在播出业的基础上,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利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优势,积极推进制作业和播出业的打通和优势互补,并提出了制作业和播出业“双创一流”的目标,同时积极探索传输业的运营。上游内容制作业是行业中市场竞争较为为充分、市场空间最为广阔的领域。江苏广电总台将加大战略性投入,组建市场主体,整合内外两种资源,以打造自有版权的精品力作为重点,全力推进内容业向规模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中游播出平台是广电媒体的垄断资源,总台将继续充分挖掘垄断资源潜力,并利用总台的播出平台优势,拉动内容制作业的发展。下游传输网络是电视行业中垄断程度最高的领域。因此,江苏广电总台在有线干线网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参与全省有线网络整合、加强省市合作等多种方式逐步探索新的传输网络经营模式。2)横向上实行跨产业链融合

在纵向产业链延伸的同时,江苏广电总台将在横向上进行跨产业链融合。

第一,打造多媒体平台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分类管理,明确各自的发展战略和资源配置,在同一业态内追求资源协同效益和竞争力最大化;在此基础上,按市场需求和内容分类,对内部资源进行二次整合,以项目制、公司制等不同的方式,推进不同事业部的资源实现协调共享和多次开发,达到价值最大化

第二,开展家庭购物实现播出业与零售业的融合 家庭购物业务主要以电视为依托,辅助网络、平媒、广播资源,实现无店铺零售,是一个市场空间巨大的新兴市场。集团旗下“好享购”仅启动一年多,已进入了快速的成长期。

第三,推动延伸产业实现媒体资源与外部市场的打通 江苏广电总台大力推进延伸产业的经营,提高媒体资源地与外部市场打通的纵深度,使媒体资源得到充分燃烧,实现价值最大化。目前,延伸产业的种类包括演艺活动、演艺培训、品牌授权、节目合作、技术服务等各种方式,已经成为江苏广电总台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3.进一步优化管理机制

要推进率先发展,不仅要有明确的战略发展规划,还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组织形式来承接战略,使战略规划能够有效“落地”。1)转换管控模式

目前,江苏广电总台在组织架构上开始逐步推动“总台”与“集团”业务的分离,在未来将逐步形成“总台”与“集团”两大业务平台;在管控模式上,将对垄断业务和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采用“运营型”的管控模式;对市场竞争性较强的业务,将采取建立和完善市场主体的思路,构建以董事会为核心的股份制子公司的管控模式。2)完善职能管理

新的发展阶段,江苏广电总台在继续优化原有以事业部制为主的矩阵式组织架构的基础上,针对内容产业和品牌建设的发展需要,增设了精品管理办公室和主持人管理部;针对非垄断业务的发展需要增设了经营管理部等职能部门,不断完善总台的职能管理。此外,进一步突出了职能管理的价值创新工作,例如根据新业务的特点和规律,对原有的目标管理体系进行升级等。

总而言之,改革创新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与环境之间产生良性互动的组织,才能具有真正的竞争力。江苏广电总台一直坚持锐意创新、求真务实,把科学发展作为继续深化管理改革的基本目标,志存高远,锐意创新,乘势而上,敢为人先,全力打造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广电传媒集团,为推动我国传媒行业的整体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而我们,作为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的一员,一名最普通最基层的员工,不要认为自己不重要,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就像孟非说的:每一个员工只要做的比领导要求的好一点,我们的节目,我们的单位,就会更好!

江苏广电总台创新是创优的路径 篇3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

创新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持续增强创新能力,广电媒体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首先,创新是广电媒体在新的传播格局下保持主流地位的必由之路。传播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手机为主的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第一平台,传统媒体受到巨大挑战,呈现“边缘化”趋势。广播电视只有坚持推进新闻报道和节目生产在内容、形式等方面创新,才能有效应对挑战,继续保持主流地位,发挥舆论引领引导作用。

其次,创新是广电媒体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必由之路。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高,变化越来越多,用一成不变的节目内容去满足不断变化的受众需求是难以想象的。广电媒体只有顺应受众需求变化持续推进内容及形式的创新,才能不断为受众所接受,获取生存发展的条件。

第三,创新是广电媒体提升品牌影响力的必由之路。在媒体激烈竞争环境下,要成长壮大、取得优势地位,特别需要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不断增强受众辨识度和认同度。这就要求广电媒体必须坚持推进体制机制、节目内容、技术应用等各方面创新,紧跟世界媒体发展潮流,谋划整体品牌建设,塑造全国一流广电媒体品牌形象。

创新要有基本取向

广播电视节目作为精神文化产品,对创新有着特殊要求。在实践中,江苏台坚持“三个不动摇”:

一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动摇。坚持正确导向是广电媒体重大政治责任,是创新的基本前提。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民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多元思想的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广电媒体在创新中尤其需要保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自觉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

二是坚持高品位高格调不动摇。新闻报道和节目内容的品位格调,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江苏台的形象特征。不同媒体会呈现出自己的人格化形象。要通过创新塑造美好的人格化形象。古训说“做事先做人”。其实很多行业,人做得怎样不太重要,但媒体从业人员不一样,我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会通过新闻报道和节目产生放大效应,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媒体从业人员应该追求作为人的所有优秀美好的品质,要追求完美的人格。比如,要有责任心、要有正义感、要有社会良知、要有爱心、要同情弱者、要尊重科学、要崇尚法治、要追求真善美、要排斥假丑恶、要宽容包容、要真诚友善、要敬业、要理性、要有敬畏之心、要平和谦逊、要进取自信、要公平公正、要有阳光心态??这些优秀品质会不自觉地流露在记者编辑的镜头话筒里,流露在节目生产中,使新闻报道和节目创新始终保持较高的品位格调。

三是坚持满足受众需求不动摇。不管哪种类型节目,首先考虑要有受众,没有受众,所承载的内容、所要传播的价值再正确也不会有广泛社会影响,不会有很好的传播效果。去年以来,江苏广电总台按照中宣部和总局统一部署,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共2000多人次参与,播出相关报道逾千条,相关新闻报道和节目的收听率收视率都有不同程度提升。今年上半年,江苏卫视推出12集纪实片《花样年华》,通过5个90后城市女孩在云南西双版纳布朗族山寨5个不同家庭12天的生活经历,展现她们在体验艰苦生活过程中完成自我蜕变,纠正性格缺陷,树立积极健康人生观的历程。中宣部《新闻阅评》认为,“‘花样年华’是一部教育性和娱乐性相统一的比较成功的探索之作。”江苏广播连续多年组织“听众服务季”活动,通过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深入了解群众收听需求。“政风热线”节目把主管部门领导请进直播室,帮助听众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较好地发挥了引导作用。

创新要拓宽视野

创新要有开放的心态、开阔的视野、全球的眼光。江苏台将密切关注世界节目发展动态、关注新媒体发展趋势、关注中央台和全国同行创新做法,有效提高创新效果。

一是密切关注世界广播电视节目发展动态。世界一流广电媒体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创新经验,虽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不同,但在节目形式、样式,包括怎么呈现、表现、包装等方面都有共通之处。关注世界广播电视节目发展动态,有助于把握创新规律,提高创新效果。江苏台将在现有研发创新机制的基础上,谋划在全球节目研发水平较高的英国等地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吸引世界一流节目策划、创意人才,学习借鉴世界一流传媒机构成功做法,结合国情和江苏台实际,使新闻等各类节目都能与世界一流水平同步,形成江苏广电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密切关注新媒体发展趋势。新媒体传播的内容和方式很多是由用户创造的,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主流受众在观看习惯、接受心理及欣赏口味等方面的变化趋势。传统电视只有关注新媒体学习借鉴新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才能在新的媒体格局下保持活力,才能更好地为受众接受。江苏台在节目创新中将多方汲取新媒体传播元素,借助现代传播技术创新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争取更多受众。同时,积极拓展网络广播电视台、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等业务,推进由传统媒体为主向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转型。

三是密切关注中央台和全国同行创新做法。江苏广电总台十分重视向中央臺和全国同行学习,借鉴消化吸收有益的创新元素,立足本台实际,更好地推进节目创新。

创新要有制度支撑

媒体是一项常做常新的工作,创新需要常态化。常态化创新必须通过若干制度安排来支撑。江苏台在创新制度安排上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一是保证创新系统推进的制度安排。建立总台、频道频率、栏目三级研发创新体系。设立创新研发基金,支持重点创新项目。对于取得明显成果的创新项目,每半年和全年给予表彰奖励。

二是激发员工创新热情的制度安排。善待骨干员工,尊重褒奖骨干员工,多方为骨干员工的创新行为提供发挥才智、实现价值的机会和平台,让创新人才获得正向激励,获得良好回报。组织节目创意大赛、员工技能竞赛等活动,多方激发员工创新热情。

三是营造创新环境的制度安排。善于创新的优秀人才大都有想法、有个性,要创造一个宽容包容的环境。《非诚勿扰》制片人之前因为节目不达标下岗,我们就送他去国外学习,后来就研发出了《非诚勿扰》,最近又研发出《一站到底》。我们目前对新节目有一个“百日保护期”,“保护期”内考核会相对宽容,让新节目有改进提升空间。

创新是一项需要不断深化,不断提升的长期工作。江苏台将按照总局要求,在省局的指导下,不断加大创新力度、提高创新效果,推进事业产业又好又快向前发展。

江苏广电 篇4

江苏广电总台 (集团) 将品牌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在品牌核心理念、品牌整体架构、品牌形象策略、品牌传播策略和品牌管控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连续7年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2010年品牌价值达到73.38亿元, 仅次于央视和凤凰卫视, 居于省级广电首位。

一、品牌核心理念:价值定位, 引领“幸福”

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 品牌核心理念是一个品牌的DNA, 是一个品牌最具辨识度和差异性的标识。江苏广电总台 (集团) 在2005年就提出“以人为本, 与您同在”的品牌核心理念。随着近年来的快速发展, 江苏广电总台 (集团) 进入了省级广电第一阵营前列。行业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 让江苏广电总台 (集团) 深刻认识到, 领先的主流媒体品牌一定要有价值引领, 江苏广电总台 (集团) 在品牌上区别于其他广电媒体最重要的一点, 就在于自己所传递的价值主张, 能否影响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和情感世界。

为此, 2009年江苏广电总台 (集团) 启动品牌升级战略, 将“幸福”确立为品牌核心理念, 将引领“幸福”作为自己的价值主张, 传递给受众积极、阳光、向上的精神体验和情感体验。之所以选择“幸福”, 是因为追求幸福是人生的基本要义, 既与主流意识形态相一致, 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 容易与受众形成情感共鸣。通过这一品牌升级战略, 江苏广电总台 (集团) 在省级广电媒体中率先实现了“价值定位”, 品牌辨识度更加鲜明, 品牌传播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获得政府管理部门、普通受众、专家学者和媒体的多方肯定。

二、品牌整体架构:四个层级, 强强战略

品牌架构相当于一个品牌系统的“骨架”。清晰的品牌架构能够支撑起各个品牌的健康发展, 混乱的品牌架构则会导致各个品牌之间的“内耗”, 令品牌大厦摇摇欲坠乃至倒塌。

江苏广电总台 (集团) 作为一个综合性媒体集团, 包含电视、广播、报刊、影视内容、新媒体、居家购物、影城等众多业态。江苏广电总台 (集团) 的母品牌之下拥有众多子品牌, 子品牌之下又拥有新的子品牌。这种复杂的品牌结构为江苏广电总台 (集团) 的整体品牌架构带来了挑战。

为此, 江苏广电总台 (集团) 根据自身品牌结构的特点, 首先构建起清晰的品牌层级, 从上到下包含集团品牌、媒体品牌/公司品牌、内容品牌和要素品牌四个层级, 确立了不同品牌在江苏广电总台 (集团) 整体品牌架构中的位置。 (见表1)

在品牌层级确立之后, 江苏广电总台 (集团) 进一步明晰母品牌和子品牌之间的关系, 确立了“强母品牌、强子品牌”的品牌战略。

首先, 明确江苏广电总台 (集团) 的母品牌, 旗下的江苏卫视、幸福蓝海等全国性子品牌和地面频道、广播频率、好享购物等区域性子品牌, 都要以打造成强势的领先品牌为目标, 母子品牌都进行强势传播;其次, 强化江苏广电总台 (集团) 的母品牌核心理念和品牌特色与旗下子品牌之间的关联。在江苏广电总台 (集团) 进行“幸福”品牌升级的同时, 江苏卫视的品牌定位也升级为“幸福中国”, 蓝海集团升级为“幸福蓝海集团”, 江苏城市频道提出“守望幸福生活”的品牌口号等。在内容品牌层面上, 也打下江苏广电总台 (集团) 的“幸福”烙印, 推出了一系列幸福主题的影视产品、栏 (节) 目等, 如《老大的幸福》等电视剧, 《非诚勿扰》、《幸福晚点名》等栏 (节) 目, “中国幸福指数调查”、“幸福江苏”等大型活动。

在“强母品牌, 强子品牌”战略下, 江苏广电总台 (集团) 根据市场范围和产业特性, 将媒体品牌/公司品牌划分出两大品牌集群:

一是全国性品牌集群, 包括卫视频道品牌集群 (江苏卫视、优漫卡通、江苏国际、江苏卫视高清) 、幸福蓝海集团等。目标是成为一流的全国性领导品牌。

全国性品牌集群承载了江苏广电总台 (集团) 品牌拓展全国市场的核心任务。江苏广电总台 (集团) 采取“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品牌突破战略, 抓住江苏卫视品牌和精品影视大片品牌这两个突破口, 通过二者在全国市场上的率先突破来带动江苏广电总台 (集团) 整体品牌在全国市场的影响力扩张。江苏广电总台 (集团) 将江苏卫视作为“幸福”品牌的主力传播载体, 通过“集全台之力打造卫视”, 将江苏卫视打造成了全国领先的省级卫视;江苏广电总台 (集团) 以幸福蓝海集团为主体, 通过“集全台之力打造大片”, 推出了一系列在全国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影视大片。江苏卫视和影视大片这两张“全国名片”强有力地拉升了江苏广电总台 (集团) 品牌的全国影响力。

二是区域性品牌集群, 包括地面频道品牌群、广播频率品牌群、报刊品牌群、好享购物、新媒体等子品牌。目标是成为一流的区域性领先品牌。

区域性品牌集群承载了江苏广电总台 (集团) 品牌巩固和拓展省内市场的核心任务。目前, 地面频道集群稳居省内电视市场第一集团军、广播频率集群稳居省内广播市场第一集团军、《东方文化周刊》稳居江苏第一期刊, 好享购物也正在朝江苏第一居家购物品牌的目标奋进。区域性子品牌集群接下来将进一步强化在省内的品牌优势地位, 除了跟省内对比外, 还要跟省外的优秀地面频道、广播频率等进行对比, 确保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同行前列。此外, 好享购物、新媒体等具有全国扩张潜力的区域性品牌, 在条件成熟后将考虑拓展全国市场, 进入全国性子品牌集群中。

三、品牌形象策略:以统为主, 统分结合

品牌的视觉形象, 将直接影响受众对品牌的直观印象和偏好度, 是品牌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江苏广电总台 (集团) 2004年在全国省级广电媒体中第一个引入了整体CI设计, 对自身的品牌视觉形象进行了塑造。

江苏广电总台 (集团) 的品牌视觉形象采取的是以统一模式为主、兼顾独立模式的“混合模式”:核心业务板块 (包括电视、广播、影视娱乐、报刊、新媒体等) 都采用与母品牌一致的LOGO, 同时根据子品牌特点, 在维护统一形象的前提下支持个性演绎;对于业务独立性较强的子品牌, 可以采取与母品牌互不关联的独立LOGO。这样既确保了母子品牌的统一形象, 又体现了子品牌的个性特点。以电视板块为例, 江苏卫视、江苏城市、江苏综艺、江苏影视等频道都采取的是母品牌LOGO, 而在视觉呈现上又都进行了个性化表达, 如在颜色上江苏卫视采用的是红色, 江苏城市是蓝色, 江苏综艺是橙色, 江苏影视是紫色。优漫卡通卫星频道和数字付费频道由于业务独立性较强, 采用了独立的LOGO。但不管频道如何个性演绎, 在视觉表现上都必须打上江苏广电总台 (集团) 形象的烙印, 如各频道宣传片最后落板都会出现“江苏广电总台 (集团) ”或“JSBC”。再如居家购物业务, 在成立初期采用的是跟母品牌一致的LOGO, 以增强顾客的认知度和信任感。随着业务逐步发展, 品牌知名度建立后, 为了更好地拓展市场和公司化运营, 就采用了独立的LOGO。

四、品牌传播策略:分层传播, 交叉覆盖

品牌传播是将一个品牌有效地传递给目标顾客群体, 是建立品牌知名度、形成品牌偏好度和忠诚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品牌传播包含三大要点:一是传播对象, 二是传播媒介, 三是传播手段。江苏广电总台 (集团) 针对品牌层级上的不同品牌, 根据其目标受众群体的差异性, 采取了分层的差异化传播。 (见表2)

虽然强调分层传播, 但各个层级品牌在目标受众和传播媒介上都会存在重叠和交叉, 因此, 在分层传播的同时也会有协同传播、交叉覆盖。如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 属于内容品牌层面, 对集团品牌又有巨大的提升作用, 因此在目标受众上除了针对普通受众外, 也注重对政府管理部门、行业内的传播, 在传播媒介上打通高端传播渠道和大众化传播渠道, 在传播手段上强化内容品牌与集团品牌的关联度和紧密度。

五、品牌管控体系:三层管控, 跨层协作

一个品牌体系要健康发展, 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控体系。江苏广电总台 (集团) 在集团层面、事业部层面和业务单元层面分别设立品牌管理部门, 建立起三层管控体系, 确保品牌战略的切实执行。

以电视板块为例。集团层面的品牌管理职能设置在总台规划发展部, 电视传媒中心的品牌管理职能设置在电传中心总编 (综合) 办公室, 频道层面的品牌管理职能根据频道实际情况, 设置在频道总编室或推广部门。各个层级的品牌管理部门实际上兼具品牌管理和公共关系两重职能。 (见表3)

江苏广电 篇5

近几年江苏卫视的大型节目,尤其是季播类节目的制作需求,原有转播车及EFP的系统规模已达不到要求,大型节目所需的工位也超出了原来的设计规模。由于缺少一个大型制作系统,制作这类节目时,我们常会感到捉襟见肘。如果大型节目的录制使用不同摄像机的系统级联,会带来色彩还原不一致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新转播车设计为16个基本讯道以上,主要满足卫视大型节目制作需求,兼顾体育赛事直播。如此大规模的车,直挂车由于交通法规所限,已无法完成,故采取拖挂方式。而现在大型节目的双制作区的需求越来越多,如江苏台的《最强大脑》、《为她而战》等栏目,因此该转播系统采用了双制作区的模式,并且采用了三侧拉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增加车内面积,并为第二制作区营造独立的空间。

江苏广电总台这些年来一直坚持创新广电技术,我们在开始筹划项目时,经常会进行研讨.即便是在传统的设备体系框架内,也会思考创新的问题。目前正值国内多家省级台第一代高清车更新换代之际,我们的新转播车是否有新意,有何新设备新技术可以运用,是否可以成为下一代转播车的雏形,是否可以为国内同行提供借鉴之处,都是我们思考的。

一项目进度

2013年8月我们启动了该高清转播车项目,开始征集方案。2013年10月,邀请总局科技委及央视、北京台、上海台专家对业内顶尖的8家视音频集成公司的设计方案评审。经过评审及讨论分析,我们最终确定建设超高清、全媒体、多级联跨界转播平台,以满足江苏广电总台新闻、综艺、体育等各类大型节目的制作需求。

该项目于2014年1月15日招标.车体及视频系统由Sony公司中标,音频系统由安达斯公司中标。招标确定了车体采用半挂三侧拉方式,总长16.5米,设置两个制作区,具备16+4 (超高清)的讯道规模。

2014年3月至10月车体在英国SMITH车厂建造。2014年4月、7月,两次派员赴车厂进行监造。2014年10月中旬,在车厂完成车体测试验收,车体验收分为指标性验收、功能性验收、工艺验收,并对重点项目进行现场测试,而后提出了需要改进完善之处。2014年11月,该转播车体装船运往中国,于2014年底抵达天津港。2015年1月15日,恰值招标一周年之际,在北京开始系统集成。2015年4月11日完成了在北京的系统集成工作,转播车开往南京。该转播车于2015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制成了《为她而战》、《非诚勿扰》、《一站到底》等节目。2015年6月开始制作新节目《蒙面歌王》。

二车体概况

江苏台之前的转播车采用过进口车体和国产产体。进口车体相对工艺先进,使用寿命长,从以往经验来看可满足两代设备的生命周期(15到20年),我们有辆在德国生产的转播车已使用20个年头了,目前仍然在使用它进行节目录制。有鉴于此,我们这辆转播车采用了进口车体。该转播车采用半挂方式、三后轴。牵引车头选用德国MAN TGX 18.400牵引车,半挂厢体底盘选用英国ADCLIFFE全气囊后轴随动转向底盘,半挂厢体改造委托欧洲最大的转播车制造商英国史密斯车辆公司(A Smith Gt Bentley Ltd)承建。该转播车全车总长达16.5米。厢体长度为13.6米。外部总高度4米,宽2.50米,共有三个侧拉厢,也是亚洲第一辆三侧拉转播车,每一侧拉厢宽度为1.08米,全部展开后后最大宽度达5.74米,而且所有厢体下无需其他辅助支撑。侧拉厢展开前(不含车头)的尺寸:L×W×H=13600mm×2500mm×4000mm,侧拉厢展开后(不含车头)的尺寸:L×W×H=13600mm×5740mm×4000mm。车体外观情况如图1~3所示。

该车内共设有六大工位区域,分别是音频区(AUDIO)、第一制作区(PROD1)、慢动作区(SLM)、第二制作区(PROD2)、多功能区(MULTI)、调光区(SHADING)。共有多达31个工位,如图4所示。

该车的墙体结构,最终采用钢骨架铝蒙皮的方案。通过灵活的车内维修通道设计,使得车外仅保留两对设备维修门(音频区及车尾):侧拉厢收起时所有进出门都完全收进车内,车外只保留3处应急进出门;这样在满足设备正常安装、维修及人员进出的同时,车外一体化程度更高,表面更加平整,最大程度降低了雨水进入概率。SMITH车厂位于英国Colchester,我们赴车厂考查监造期间,主要进行了深化车体设计方案,确认主要图纸,并监督车体制造。方案深化涉及车体具体配置清单、电源系统、空调及新风系统、灯光系统、车内布局、音频区声学处理等诸多方面,并对内饰方案进行了详细讨论,优化了设计,经过核对材料样本,多次沟通,确认了最终方案。

该车的内饰设计体现了英国皇家红+后现代风格,如图5~图9所示。

该车配电系统的总功率在满足全车所有设备满负荷运行的条件下预留30%冗余;整车配电系统的所有材料和设备符合中国电气标准;交流部分为三相五线制;采用双路外电输入,一路是工作场所提供的外电接入,另一路是发电机等备用电源的输入,配有双路电输入手动倒换控制;隔离变压器为70kVA,经过隔离变压器将电分为技术用电和空调、照明等动力用电;

全车技术用电通过UPS供电,采用三台Eaton的UPS,每台11kVA,当输入电压为180V~250V时,输出电压为220V±5V,并带有机械旁通,输出电压有单独监控,可支持全部视音频系统设备连续工作20分钟以上。每个设备机架有两相电源同时供电;由于前期进行了对整车设备进行功耗计算及三相配平计算,全车设备安装完成后,基本做到了配电平衡;我们还对所有插座进行了区分,所有机柜机架上的插座取自技术电,而墙壁上的插座取自非技术电。车内有完善的地线系统,包括:电源地、机柜地、设备地、车壳地等,每个机柜后面安装接地铜排以确保设备机壳妥善接地,遵照标准的接地程序.各接地地线线径满足相应要求;所有地线汇总后有统一的对外地线,车体有独立的地线电缆和地钎装置;电源走线槽与信号线走线槽分开。

采用分体式的空调设计,空调系统包括7个完全独立的系统,一方面用于冷却仪器设备,另一方面用于保持操作区域的舒适工作温度。其中音频区为7100W的1个,第一制作区为7100W的2个,第二制作区&多功能区&调光区为14000W的1个和7100W的2个,设备机柜为14000W的1个。其中4台的外机放置于挂车车体的前方,另外3台放置于裙箱内。空调系统采用专业的、符合环保标准的、达到国家二级能效比的三菱电机变频冷暖空调装置.保证设备工作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空调系统采用分区控制模式,对应每个相应区域(音频区、制作区、技术区、设备机柜)设置独立的风道(图10为技术区和第一制作区的风道走向)及温度调节功能。第一制作区和音频区之间设置应急风道(可在音频区空调出现故障时打开)。空调室内机出风格栅可调节出风角度。

以往如果在转播车内放置较大的飞行箱或某些“重量级”的临时设备,经常会耗时耗力,这次在侧拉厢外侧配备了多功能液压升降平台,它平时藏在厢体底部,需要时,可直接将新媒体、多通道录制飞行箱运送至车内。如图11所示。

该车配备了WABCO公司最尖端底盘技术,包括:Smart board (智能板)、EBS (防抱死)、RSS (防侧翻)、ECAS (电控空气悬挂)、IVTM (胎压)检测、轴荷检测、里程统计等,最大保证了车辆行驶安全。配备智能电控液压驱动系统,驱动厢体和支撑腿,相比传统的马达驱动结构,有效抑制机械磨损,使用寿命长;系统运行稳定,阻尼小,噪音小;对于侧拉厢和支撑腿的收放,同时配备了无线遥控+有线控制+手动应急操作多种操作方式,安全可靠。

该转播车配备了定制的史密斯公司智能全车监控系统:该系统能够对全车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具备液压系统控制、液压系统监看、电源状态监看及异常状态报警功能,一共有2块并联的7英寸可触摸控制屏,一块在车后接口板旁,一块在车内,无论在车内车外都能掌握车内系统的状态。我们可以通过该系统随时掌握侧拉厢、支撑腿、平台、操作台、门、活动地板等的位置以及设备电源等的状态。当收起侧拉厢时,如果一些设施未复位.并且阻碍侧拉厢收起的话,监视器将发出报警信号,同时自动切断侧拉厢的收起动作。如果发生传感器故障而无法动作时,也可以旁通传感器进行应急操作。图12~图14为该系统的操作界面。

(未完待续)

摘要:江苏省广播电视台台于2015年建成了亚洲第一辆三侧拉、具有4K超高清系统的转播车。本文对项目背景、进度,该车具体配置,制作区、智能化控制系统等摸块的设计情况进行了详细分绍,对其全媒体融合运用的特性进行了展望。

江苏广电 篇6

江苏广电总台台长卜宇, 江苏广电总台党委委员顾建国, 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总裁井手司治, 索尼专业系统集团节目制作事业部部长桐山宏志, 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创新业务开发本部总监吴永全, 华东、华中及华西区销售总监杨天元, 综合企划部总监国以钧, 以及双方其他领导一道出席了此次交接仪式。

井手司治总裁在发言中表示, 此前索尼和江苏广电总台合作, 利用这辆转播车上的索尼4K制作系统, 完成了国内首次大型综艺晚会——江苏广电总台2015年跨年晚会的现场制播。现在, 江苏台4K电视转播车的正式交付, 标志着中国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正式步入了4K超高清新时代。他期待着与更多国内合作伙伴和行业同仁协手, 共同促进4K超高清体验在广播电视领域的繁荣和发展。

卜宇台长从井手司治总裁手中接过转播车钥匙后表示, 4K超高清电视转播车的建设, 顺应了传播移动化、视频化、互动化的趋势, 体现了媒体融合发展的理念, 这是江苏广电总台在融合进程中的重要举措。近年来, 江苏广电总台围绕“打造全国一流新型主流媒体”的目标, 大力推进“新媒体融合发展工程”;4K超高清转播平台的搭建完成和投入使用, 将有效改变节目制播方式、提高对大型节目的制作和多媒体实时分发的能力, 是江苏广电迈向媒体融合时代的又一坚实脚步。

4K超高清电视转播车拥有多项中国广电行业里程碑式的“第一”元素 :

1. 国内前所未有的4K超高清设计案例及工作平台。

2. 尝试了传统广电制作与文件化录制、新媒体发布等元素的跨界融合。

3.国内乃至亚洲第一辆三侧拉厢体结构的超大型转播车。

4K与高清制作能力

作为广播电视行业新技术革新的引领者, 索尼公司凭借在4K乃至超高清技术上的视野、经验与案例, 为江苏广电总台4K超高清电视转播车精心打造了整套系统设备解决方案。包括在国内拥有极高赞誉的PMW-F55 4K摄像机与HDC-2580系统摄像机 ;旗舰级4K与高清制作切换台MVS-7000X ;以及以PVM-X300 4K监视器为代表的全车的OLED/LCD监看解决方案。

同一时间, 该车可完成不低于4+2讯道的4K节目, 以及不低于20讯道的高清节目内容, 制作与播出环境相互独立, 互不干扰。而高清上变换以及各种4K特殊下变换应用如Cut-Out、Stitch以及等功能, 同样实现了整车高清状态和4K状态的资源共享与互相依托。

三侧拉车体构造

江苏广电总台4K超高清电视转播车采用了独特的三侧拉车体结构设计, 扩大了内部空间, 营造独立的第二制作区域。这是亚洲首辆采用此车体结构的超大型转播车。

转播车车体由久负盛名的英国ASGB (史密斯) 公司生产, 其在全球广电行业拥有400多辆各类转播车的案例, 优秀的三侧拉及超大侧拉的成熟工艺与水冷空调等一系列独家先进技术是其最大特色。

江苏广电 篇7

关键词:江苏广电,麒麟科创园,梦幻岛,乐园式体验商业

项目名称:江苏广电麒麟科创园3-3地块项目概念性方案设计

项目地址:南京市麒麟科创园

设计团队:刘弥张励平苏立洲李萍 王玥孔茹

投标结果:中标

参与投标:亚瑞建筑阿特金斯 & 长江都市奥雅纳全日新莱茵德格 法国AS南京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五合国际

“每个人儿时的内心都有座梦幻岛, 并渴望到梦想的岛上去经历一段充满魔力的奇幻之旅;每个人成年后的内心都有座梦幻岛, 那是对儿时梦想的延续和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梦幻岛上充满着奇幻与冒险, 它是对刻板与乏味的挑战者;

梦幻岛上充满着自由与开放, 它是挑战教化与保守的斗士;

梦幻岛上充满着生态与自然, 它是对返璞归真的原生夙愿;

梦幻岛上充满着互助与分享, 它是冷漠与隔阂的破冰之舰!

让我们共同还原这座众人梦幻之岛, 一窥其中究竟 ......

1. 城市背景研究

世界东方, 六朝古都, 紫金、青龙、牛首三山汇聚之地, 麒麟核心绿带之滨, 即将显现一座梦幻之岛。岛长350米, 宽约200米, 岛域面积42677平方米, 容积率2.2。

梦幻之岛周边有着十分便利的汽运交通、城轨交通、铁路交通, 乃至未来的水路交通, 特别是未来地铁8号线沧波门站仅与项目一路之隔;景观资源也不容小觑, 东侧紧邻500米宽、约2公里长的麒麟中央生态公园, 为连接青龙山与紫金山的生态廊道;南侧紧靠明朝运粮运石的古运河——运粮河;北侧为明外郭历史遗址公园带, 历史文脉价值高。

2. 设计理念

2.1设计愿景

1) 构建一处陪伴孩子们成长的梦幻岛, 让这座岛成为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记忆, 并成为树立孩子们正确的人生观与行为习惯的成长摇篮。

2) 打造一处符合大人们内心的梦幻岛, 既能够增进他们与孩子们的感情, 又能唤醒藏在大人心中装着的那个孩子。

3) 营建一处符合广电总台特色的梦幻岛, 既能依托总台资源开展创新而丰富的体验项目, 又成为总台的前端宣传平台, 形成互为成长的良好局面。

4) 塑造一处符合南京历史文脉及科创园“科技、生态、宜居”定位的梦幻岛, 为麒麟乃至南京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

5) 创建一处具有别具一格的梦幻岛, 并成为一种独特模式, 为未来全国拓展做示范。

2.2设计目标

1) 构筑梦幻岛的商业灵魂, 建设一座充满奇幻冒险、互助分享的亲子主题的乐园式商业旗舰。

2) 把自由开放、自然生态的理念融入商业空间, 让商业与自然结合, 给人们全方位拥抱自然的可能。

3) 以激发内心童趣为出发点, 以体验带动价值为目的, 创造一处深切的人性关怀商业空间。

4) 空间设计、运营设计二位一体, 同时勾勒出梦幻岛的硬件与软件环境。

3. 设计策略

3.1还原梦幻岛

我们将“乐园式体验商业的新模式”的研究成果植入到方案当中, 还原了一处奇幻的梦幻之岛。

梦幻岛外围, 西侧有“车驹码头”, 来往探险者的理想进驻点;东、南、北侧草坪飞舞, 道路蜿蜒, 创意小品星罗棋布, 一派节日盛况。梦幻岛地面世界由“三大主题世界”构成主要风貌;一条“丛林峡谷”在其间贯穿而过, 峡谷密林丛生;两侧“吊桥”飞架, 联系着各个主题世界;主题世界之间是“探险驿站”, 主题世界探险归来的人们在此休憩、聊天;天空“云酒店”轻盈的环绕漂浮于三大主题世界之上。梦幻岛地下城的“创意集市”“美食仓库”灯火通明, 不间断地为地面世界供应着必须品;在地下城之下, 还有处“秘密车厩”, 泊满了各式往来于梦幻岛与外部世界的车辆。

3.2空间模式研究

我们将传统商业的环廊模式与乐园模式进行结合, 创造出了全新的“乐园式体验商业的新模式”。

将目的性人流为主的主题体验板块置于等称布置于用地远端, 主题板块之间联系随机人流为导向的零售、餐饮等商业业态, 垂直交通置于主题板块与零售板块之间, 居中留出中心秀场, 如此布局, 内部秀场气氛热闹, 零售、餐饮等业态对主题板块的服务高效, 且受主题板块的人流辐射力强, 所有区域相互关系紧密, 商业价值能够达到最大化。

3.3形体生成

受容积率、覆盖率和限高的限制, 空间余量并不富裕, 因此, 本项目采取减法策略, 形体生成逻辑如下:

1) 搜寻边界。将用地四周建筑退让线空出来, 再将西侧必要的停车、地下车库出入口等留出来并保留必要的退让距离后, 搜寻出建筑可建设的最大平面。

2) 拉伸高度。将搜寻的边界拉伸到24米高度范围, 得到建筑最大可建容积。

3) 退让广场。由于沿柳营南路为项目最主要的干道, 且南北道路与柳营南路交汇口具有大量的人流来向, 因此将用地的东南、东北角作为项目的商业主广场, 以接纳疏导人流, 体量将这两处进行了合理退让。

4) 峡谷成型。为了不让来往人流从建筑旁边滑过, 更好地将人流导入商业体, 方案打通南北广场之间的建筑通路, 用峡谷形的弧形内街创造了一条室外的商业内部空间, 人们穿行其间, 能更容易地与各商户产生对话关系。

5) 中心秀场植入。在由于商业内街长约300米, 超过了人行走的休息极限, 且为了从内核创造出反向的商业价值激活点, 因此在商业体量中心植入了一处圆形的中心秀场, 增加了商业的内部向心力和活力。

6) 东侧主入口掏挖。由于南北广场相距较远, 动线较长, 东侧沿街界面也因此较长, 且东侧面对中央公园为主要朝向, 方案将东侧中段一二层高度体量进行了掏挖, 直接接入中心秀场, 且设置为东侧主要出入口, 既增加了商业内部空间与中央公园的对话关系, 也极大地缩减了空间动线, 且与南北广场共同形成了均衡合理的出入口关系。

7) 高度控制。由于北部为明外郭土城头遗址公园, 建筑高度整体由南至北逐级递减, 以退让的姿态体现与明外郭的和谐对话关系;南部为运粮河, 东部为500米的中央公园, 景观资源俱佳且空间开阔, 建筑将主要高度沿这两个方向尽量用足。

3.4交通组织

1) 机动车交通

为保证未来商业车流不影响商业人流且不对城市主干交通造成过大影响, 方案将主要的机动车出入口全部设置于西侧田园路上。西侧南北通长留出用地作为地面停车及机动车、非机动车的地下车库出入口。未来旅游大巴也在基地西侧地面临时停放。

2) 人行交通

人行交通沿基地东、南、北向组织进入商业, 与机动车交通不交叉。

3) 轨道交通

考虑未来8号线紧邻基地北侧设置沧波门站, 因此方案考虑在北侧负一层与沧波门站留有预留通道, 无缝对接。如果未来8号线为地上站, 则考虑与商业三层西环廊空中对接, 人流导入导出便捷。

3.5功能分区

梦幻岛建筑地面总体分为商业及酒店两大分区。由于楼层数与商业价值成反比趋势, 而在外部景观资源优质的情况下, 酒店楼层数与酒店价值成正比趋势, 因此方案将商业置于建筑一至三层, 酒店置于商业之上, 为四至五层。

1) 地面商业共分为“三大主题世界”板块及配套商业板块:

以冰雪世界与水世界为主题的“冰河世纪”对景观有较高要求, 设置于基地东侧的二、三层;以IMAX影城、科技展览、互动体验、电玩、KTV等科技探索项目为主题的“奇幻秘境”, 由于有大量大跨挑高空间, 设置于层数较低的基地北侧一至三层;

以少儿室内拓展训练、职业体验、亲子培训、卡通、教育为主题的“别小瞧孩子”, 设置于基地南侧一至三层, 同时与其他两个主题世界形成了金三角布局;

配合三大主题世界, 穿插配套的零售、文化、美食等功能设置于三大主题世界板块之间及商业价值最高的基地东侧一层。

2) 亲子主题酒店设置于基地外部景观资源最佳的东侧及南侧四、五层, 并在南侧一层留有独立的门厅入口。

3) 负一层设置创意集市及文化美食, 共享其间的峡谷景观;西侧设置设备用房及非机动车停车库;南侧设置酒店机动车停车库及酒店配套设施。

4) 负二层设置地下机动车停放, 以满足商业的需求。

4. 商业动线

商业动线仍遵循单一动线的要求, 主要出入口位于基地东、南、北侧, 为人流来向的主要方向;人流引入后, 水平动线采取内环动线外部串联三大主题板块的方式架构, 简单高效;主要的垂直动线均附设于主内环与主题世界板块附近, 垂直联系效率高;电影院等具有特殊使用时间的板块有独立出入的垂直交通与外部直接相连;负二层停车后, 在一定距离内有直接的自动扶梯能够直接上到地面主内环附近, 使用便捷且方便易寻。

5. 造型设计

方案将着力打造为一处充满了奇幻冒险, 新奇体验的梦幻之岛, 以打开并刷新前来的人们所有的六感体验。让建筑空间本身就是一座大乐园。前来游玩体验的人们在梦幻之岛内穿越丛林, 行走峡谷, 爬上山峰, 遁入地下, 甚至钻进云端。

造型设计上, 我们同时将南京这座“山水城林”的城市印记内化到这座梦幻之岛上。

“山”:东侧面对广袤中央公园, 如同平地造山一般, 以梯田和丘陵的建筑姿态加以面对, 层层叠叠, 景象丰富。具体操作手法为“剪纸挤压”, 理性却又浪漫。

“水”:山水总是一对好伴侣, 相伴而生, 整个建筑造型风格及建筑内街创造的流畅的峡谷景观, 如水冲刷而过, 暗合着流水的动感与洒脱。“城”:三大主题世界构成了梦想岛的三大城邦, 造型统一中有变化。

“林”:下沉峡谷景观夹持出的内街空间, 绿化景观丰富多变, 给人们一种丛林探秘之感。

6. 材料表达

我们认为本案应当是一座“轻盈的、非建筑化的、未来感的、生态的”梦幻之岛。整岛遵循室外素雅梦幻, 室内绚烂多彩的原则。室外颜色上以白色为主, 总台企业红色点缀其间, 并与室外及屋顶绿化交相呼应。建筑的界面应当是友好的, 朦胧的, 有空间感的。因此, 在建筑外部材料的选择上, 我们采用了“十字拉网板”作为外部表皮, 规整的玻璃幕墙与金属幕墙作为内部维护, 两层表皮之间的空间可辅植绿化;室内因从空间、颜色造型上勾起孩子和大人们的童真梦想与猎奇心理, 多彩金属板, LED屏, 多媒体手段, 灯光控制等将丰富呈现于间;屋面材料上, 植草屋面与室外木地板作为主要材料, 增加人们使用的亲切度和温暖感;地面铺装采用透水彩色地坪, 造型能力强, 颜色多样且透水性好。

建筑外墙拉网板交汇点上设置多彩灯珠, 电脑整体控制, 夜间整个拉网板将形成一幅美妙的灯光长卷, 霓虹幻彩, 成为中央公园重要的景观背景。

7. 景观设计

景观从“南京的历史文脉”“建筑的设计语言”“孩子的成长心理”等三方面作为研究方向, 与建筑一起共同创造一座梦幻之岛。并将梦幻岛上“奇幻之旅”作为本次设计的灵感来源。在梦幻岛东侧有座秘密花园, 花园里停泊着孩子们梦中的“飞行魔毯”, 孩子们坐在魔毯上欢声笑语、嬉闹成群, 魔毯带着大家飞过“山”“水”“城”“林”, 找寻奇妙的梦幻岛, 魔毯连成一片片, 如波浪起伏, 盘踞于梦幻岛畔。

建筑景观一体化设计使梦幻岛的奇幻之旅也具有“三大主题”, 与建筑空间模式中的三大主题世界“冰河世纪”“奇幻秘境”“别小瞧孩子”情境相呼应。

a . “水的世界”

在项目中有南北两个开放广场, 主要以水元素为特色, 地面铺装如潺潺流水冲刷而过, 暗合流水的动感与洒脱, 同时设置了一系列的水景小品, 形象生动。

b. “丛林探险”

穿过“水的世界”来到“丛林探险”, 在蜿蜒的丛林小道中穿行, 步随景异、天马行空, 景象繁生。

c. “巨人花园”

从一层拾阶而上, 带着孩子的好奇与幻想, 来到北区三楼的屋顶, 这里是一座“巨人花园”, 传说巨人的花园只有用孩子的欢笑才能换来四季的美景。进入花园巨形蛋出现眼帘, 寻找下巨形蛋的母鸡, 穿过竖琴花园、金币涌泉、瞭望塔台, 甚至可以攀爬而上, 到巨形蛋上面去一眺远景!

江苏广电 篇8

2009年初, 电视技术部开始全面规划质量效率年活动的内容, 通过认真研究总台新建广电城技术系统的工作特性、工艺流程以及服务体系, 制度出台措施, 进一步提高演播室视频、音频、图文制作及灯光造型的艺术效果, 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 提升网络化制播环境下的节目制作效率和技术质量, 提升节目播出效果;跟踪节目创新对技术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为总台内容制作业提供更好的支持。

江苏广电总台所倡导的“质量效率年”活动是前几年“技术服务质量月”活动的提升和延续, 是持续高速发展对技术队伍提出的新要求, 总台多媒体产业的立体运营对内容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提出了新的目标, 同时技术的发展也要求我们要从技术系统、技术管理、业务流程等多个方面不断升级, 特别是全台制播一体化网络的建设也对安全、质量和效率等多个层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 “质量效率年”活动是技术体系全面升级的过程, 将会给技术体系长期科学有序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意义特别重大。

要搞好“质量效率年”活动, 思想重视、精心准备、科学计划是保证实效的基础。电视技术部根据总台的要求和部署, 及时召开会议, 传达活动精神, 明确活动意义, 围绕总台新闻宣传、事业建设、产业经营等热点问题, 围绕总台阶段性的重点工作, 围绕总台战略发展的目标, 结合广电城技术体系的建设和日常节目制作播出, 迅速在多层次、多角度地制定完成“质量效率年”活动计划, 明确活动的内容、形式、进度安排、目标要求以及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活动涉及事业建设、技术服务、内部管理、技术培训、制度流程等方面。由电视技术部负责人进行全面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质量效率年”活动结合电视技术部的工作特点如何贯彻落实, 需要我们对业务规律、技术系统进行认真研究, 要从系统的角度对效率和质量进行全面分析, 电视技术部利用质量效率年活动契机, 完善质量系统, 建立质量生命周期控制理念, 在确保系统安全的基础上, 实现系统设计、安装、调试、运行全周期质量控制。同时建立电视各类业务链路的质量控制体系, 实现从拍摄、制作、录制、配音、传输、技审、播出和发布的全程质量控制。结合各类制度、规范、流程和岗位责任的执行, 达到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

一个企业或单位的效率是指对于有限资源的最佳分配方法, 对个人来说效率就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 对系统而言效率就是在固定资源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的产量。效率的提升主要体现人和系统两个层面的努力而实现。电视技术部通过此次活动, 主要是提升电视业务工作效率和常态工作效率, 包括节目制作节目录制 (直播) 、广告、电视剧、新闻等单项业务等多个方面。

如果说, 提供安全优质的制播技术保障是电视台技术部门的核心任务和终极目标, 技术创新和技术升级永远是电视台技术部门的工作重点, 2009年, 江苏广电总台借广电城建设的契机, 以总局《数字化网络化白皮书》为指导, 建立建设完成了全台网系统, 以面向服务为设计理念, 根据数字化、网络化以及媒体融合发展的特点, 创造性地提出“大新闻、大媒资、大播出、制作群、演播群”的发展思路, 在行业内率先对以主干平台和ESB+EMB双总线为核心的全台网技术架构进行了实践, 并联合多个厂家共同制定了开放的互联互通接口规范, 实现了全台网多个异构业务板块之间安全、高效的互联互通。系统在整个设计、安装、调试和运行过程中, 对安全、质量、效率提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思考, 在全台网设计及实施过程中, 充分考虑到质量控制对节目优质制播的重要作用, 积极探索质量控制与制播效率的平衡点, 认真研究各个主要业务流程的质量控制关键点模型, 通过节目代码管理、自动技审、节目软审以及播出监控等技术手段, 初步建立了信号监控与文件监控相结合、人工监控与自动监控相结合、技审环节与工作流程相结合的全台网技术质量控制体系。

全台网系统实施以总台战略和业务为核心, 在确保频道节目制作和播出的同时, 兼顾内容产业和新媒体业务的发展。项目实施中, 强化服务意识, 既主动征求节目部门用户的需求, 又要善于以专业的视角归纳、总结、分析用户的需求, 进而超越用户的需求, 通过对已有业务流程的分析、优化和完善, 合理引进先进技术、先进工艺流程、先进媒体产业观念和先进的管理手段。系统按照全新网络化的体系架构和应用特点, 进行技术系统、生产流程乃至跨媒体业务的优化整合, 通过大规模、集约化的网络模式提供低成本的节目制作能力, 通过专业分工的流水线大生产模式提高节目制播效率, 通过建立全媒体内容生产发布系统实现产业链的拓展和延伸, 适应数字化、网络化和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趋势, 满足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条件下广播电视生产力极大提高, 以及传统媒体整体变革和产业升级的要求。

先进的网络化系统面临着管理、培训、应用和安全等多方面的压力, 电视技术部结合“质量效率年”活动, 不断总结和分析新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质量和效率问题, 采取各种措施加以完善和优化, 主动征求节目部门意见, 完成了新闻网络、卫视制作网络、广告网络、播出系统和媒资网络的优化工作, 网络化的优势逐步显现, 质量和效率显著提升。例如, 面向总台新闻中心的新闻制播系统采用“大新闻”设计理念, 以“融合新闻”以及全媒体新闻生产为目标, 以新闻文稿为主线, 以AVID i NEWS N R C S新闻工作室系统为核心, 根据新闻中心节目形态和业务整合需要, 建立新的新闻采编流程, 从采集、粗编、精编、配音、审片到播出都在网络中完成,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制播一体化, 为新闻中心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集成化统一技术平台。

2009年建设完成的后期制作网、音频制作网、广告串编网三个子系统采用“制作群”设计理念, 多个制作系统既可以独立运行, 又可以协同工作, 承担以卫视频道为主的多个频道专题类节目后期制作、电视剧开刀、网络配音、广告串编等业务, 并与其他板块互联互通, 打通了全台网络化制播流程, 后期制作网与音频网之间通过AAF文件交互方式进行共享制作, 实现了异构条件下制作网与音频网紧耦合的后期音频合成网络制作, 极大地提高了节目制作的效率。

数字内容管理板块采用“大媒资”设计理念, 建立内容产业链的基础平台, 推进全台内容资源的统一调配、集中管理、合理流通、一体化运作, 实现资源集约化、效益最大化, 同时创新媒资服务理念, 在面向全台节目资料集中管理的同时, 通过个人资料柜、主题资料库、创意墙、交易节目管理、新媒体业务支撑等模块, 努力为全台更大范围的节目生产、节目创新、业务整合、业务创新提供支撑。

节目采集交换板块以收录约传单为线索, 收录服务器为核心, 完成台内外光纤、卫星、有线电视机顶盒、演播室、录像机、互联网等多种路由信号的定时自动和人工手动收录, 提供数据化文件分发给全台网各业务板块使用, 系统具有30路并发收录能力, 除了常规功能外, 还包括新闻快速收录“绿色通道”、“主题式”收录服务、全省新闻稿件通联管理等创新功能。

电视技术部采用“大播出”的设计理念, 规划建设的播出系统, 由总控系统、硬盘播出系统和播出内容管理系统组成, 目前承担12个传统公共频道、6个数字付费频道的安全播出任务, 播出内容管理系统通过标准的We b S e r v i c e接口与全台网主干平台及其他业务板块进行互联互通,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化送播, 采用了分级存储概念实现了对播出内容的科学管理, 采用了分级设计思想确保了系统的可用性, 将新媒体播出也纳入播出板块业务范畴, 各种媒体制作完成的节目都通过统一的接口进入播出板块进行分发。通过对广电城的演播系统、播出系统以及各系统之间的跨系统的技术指标测试, 结果显示各项技术指标优异。

年初开始, 按照总局的指示, 江苏卫视频道着手实现高标清同播, 电视技术部在明确目标和原则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现有技术系统条件, 立足于在可控的成本范围内实现高水平的高标清同播改造升级。首先, 对现有的新闻制播环节、媒资环节、后期制作环节、演播环节、播出环节以及信号传输环节的业务规律、生产流程、工作效率和技术体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对高清节目在网络化环境中的制作、播出、存储和传输的规律进行了全面分析, 发现由于高清节目的码流大, 对存储、传输、播出各系统环节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这些均可以通过适当的技术手段来解决, 真正困难的是高清节目的后期制作, 国内现有的非编系统不能实现对高清码流的复杂制作, 所以高清节目的编辑都是通过对代理码流的编辑来实现的, 为此我们创新性地提出了如下思路:由标清网络中的标清码流作为高清编辑的代理码流, 将标清的工程文件发到高清网络中, 自动生成高清节目的思路, 如此一来, 高标清网络在编辑、配音、广告、送播等环节全部融为一体, 既提高了效率、保证了质量, 又大大减少了节目制作人员的工作量。实施中, 我们和多家公司密切合作、联合研发, 实现了上述想法, 同时还实现了演播室节目至制作环节的网络化传输, 用较低的成本实现了制作、媒资和播出的高标清互联互通。江苏广电总台在高清制播阶段又一次创新思路、大胆实践, 实现了高标清节目在素材采集、节目制作、资料存储、播出分发等各环节的同网络化运行, 既符合了总局的要求, 又创新了技术, 为国内同行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全新模式。

规范化的制度和工作流程的建设是现代企业的高效安全运行的必备条件, 由于新系统、新技术的投入使用, 原来的工作制度和流程已经不能适应工作需要, 电视技术部对新环境、新系统、新技术、新的节目制作形态下的流程和制度逐个研究, 反复修订。在追求安全、效率、质量理念下, 编写了主干平台操作系列流程;综合制作网、新闻制播网和播出分发网制播、送播操作、应急处理系列流程;增加内容管理分类, 编写了媒资网络上载入库、审核系列流程;编写了网络质量控制、网络测试流程, 并提炼出体现业务节点和链路质量控制的全台网广告业务、媒资网络业务等流程, 主体是业务流向, 区别于操作工作流程。优化调整了综合管理和保障类流程, 加入时间控制点, 在规定时间完成规定工作。针对近期高标清同播任务, 梳理出适合现阶段实际的相关流程。工作流程中薄弱环节、重点环节得到优化。在高清系统规划建设的同时, 积极开展针对高清制作、播出环节各岗位的工作流程编制、优化和工作人员培训。新的制度和流程的贯彻执行, 促使技术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安全播出。

员工的素质和业务能力是提高质量效益的关键因素, 电视技术部围绕本职工作, 抓好部门内技术培训, 围绕岗位技能、节目制作、运行维护等开展针对性、实用性, 互帮互学式培训学习。电视技术部组织跨系统、跨平台为重点的培训, 以及围绕高标清同播开展了高清制作播出技术方案和相关策略、高清拍摄和制作、在线包装等新技术培训, 每周开办《技术大讲堂》系列讲座, 受到员工普遍欢迎, 共完成了数十场次, 年度员工培训人均达66小时。同时大力开展对节目人员的业务培训, 强调针对性、实用性, 加强交流, 使新的系统和流程尽快发挥更大效益。对高清知识和设备、P2卡设备等新技术进行集中培训, 在全面提高节目制作人员技术技能方面收到显著效果, 通过员工业务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各类节目的制作水平和制作效率明显提高, 屏幕效果大大美化。

上一篇:金属Ni掺杂下一篇:当前的宏观经济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