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广电

2024-08-30

传统广电(精选7篇)

传统广电 篇1

新兴媒体的裂变式发展, 改变了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传播格局和生存方式, 媒体生态更加复杂, 给新闻宣传、技术应用、媒体经营、业务发展工作带来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 包括广电在内的传统媒体出现了公信传播弱化、社交应用受限、受众用户流失、广告增收乏力、产业布局受困、综合竞争力下降等情况。

在“三网三屏融合”的大背景下, 包括广电在内的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如何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如何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 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实现弯道超车, 从而实现转型发展?

1“媒体融合年”酝酿新变局

如今, 互联网发展形势的变化, 已经到了对传统媒体新媒体业务发展模式进行变革调整的关键时期。2014年被称作中国的“媒体融合年”, 媒体的生态变化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

1.1 国家宏观战略指引

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2014年4月出台的《关于文化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 都在强调推动文化企业的跨媒体、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域的发展。之所以统称为“跨界”, 因为它跨越了我们以前所认为不可逾越的行业边界、地域边界、所有制边界和媒体边界。2014年8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改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 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 强化互联网思维, 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 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 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要一手抓融合, 一手抓管理, 确保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这意味着国内媒体新一轮变局的开始, 国字号媒体将大举进军新媒体领域。

1.2 行业微观战术布局

上半年, 中宣部组织多家中央媒体召开媒体融合发展座谈会, 对媒体融合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一要立足于整合资源。各媒体拥有丰富优质的新闻资源, 设计融合发展项目, 要充分考虑如何整合各种资源, 依靠资源优势占领新媒体市场;二要研究设计传播渠道。必须着眼于扩大媒体覆盖面, 占领新媒体、开拓新市场, 建立与内容资源相匹配的传播渠道, 拓展主流舆论阵地、扩大主流舆论传播, 实现融合发展总目标;三要注重个性化服务。要将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作为融合项目的重要任务和发展方向, 细化信息服务, 生产个性化、定制化新闻产品;四要强化互动功能。产品设计要充分体现互动理念, 提高对用户需求的把握, 在互动中满足用户需求, 增加产品吸引力和用户粘性;五要有商业模式。产品设计要充分考虑市场活力问题, 具备盈利条件的产品才真正具有发展后劲。强调商业模式不是为赚钱而赚钱, 而在于扩大市场份额和传播覆盖, 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2 传统广电向全媒体转型的几个关键点

2.1 体制机制的融合与创新

目前全国各台都存在类似的问题:一名分管台领导带领下成立新媒体中心, 专门培养一批新媒体从业人员, 然后独立开拓业务, 传统媒体部门在一处工作, 新媒体中心在另一处工作, 内部资源暂时无法完全融合与共享, 各种分发传输渠道也尚未完全打通, 赢利模式尚未理出头绪, 广电行业内部边界也还未跨出。广电媒体要想在媒介融合时代发展, 必由之路就是全面革新组织机制, 打造全媒体平台, 形成内容表达多媒介化、组织结构复合化、传播全平台化、传播效果叠加化和产业跨界化的生态圈。

英国BBC的“鸡尾酒媒体”理念和“360度”概念值得借鉴。“鸡尾酒媒体”意思是, 在一个数字世界中, BBC要超越传统的广播电视机构的定位, 使受众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通过任何可上网的设备和可接收的终端来消费BBC的内容。所谓“360度”, 是说BBC的人员无论是在内容策划, 还是在节目制作中, 要同时考虑到广播、电视和网站各个平台的需求, 以及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的需要。BBC新闻中心只有“全媒体从业人员”的概念, BBC所有的记者都是既可以做广播, 又可以做电视, 还可以做新媒体。他们对原有采编人员进行大量的使用新媒体设备的培训和采访报道理念的培训, 使之成为全能型记者、全媒体记者。

2.2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与创新

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加快传统媒体的数字化、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 以及与网络媒体、车载媒体、手机媒体、社交媒体、城市户外等媒体之间的聚合互动和深度融合是当务之急。同时, 广电系统要在完善卫星电视、有线电视、CMMB移动多媒体广播、DTMB地面数字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项目建设的基础上, 依托正在规划的下一代广电网“NGB”来推进三网融合, 加速“国家宽带战略”的逐步实施。

思维理念和管理制度上的互联网化最终要落到实际操作层面, 需要开放式的数字媒体系统支撑, 这对传统广电硬件建设, 包括视音频制作系统、编辑系统、网络传输系统将带来严峻考验。在CCBN2014的主题报告会上, 爱立信副总裁高军良先生就以美国东部城市建立无线城市群为例, 主张广电应当重视建设运营商级的Wi-Fi建设。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景春也同样表示要适应传播体系双向协同的需要, 推进各类传输网络的互联互通和智能全程覆盖, 而有线向无线的复合网络延展的最可靠方式, 可能就是Wi-Fi, 如何利用与众不同的特点建立无线端覆盖, 将是广电未来的重要趋势。

2.3 内容生产方式的融合与创新

尽管传统广电拥有丰富优质的新闻信息资源, 但不细分析目前用户需求, 内容生产方式融合与创新就失去了明确的方向。“户户通”卫星广播电视主要覆盖偏远山区、林区和牧区用户, 广电网络主要为城市家庭用户提供新闻信息和娱乐服务, 中广传播则为手机、手持、车载等移动终端用户提供新闻信息服务。面对智能终端用户, 微博微信提供的是短平快的碎片化观赏阅读需求, 手机报、APP客户端提供的是广度化观赏阅读需求, 针对PC网络用户, 网络视频 (新闻专题、影视剧、纪录片、综艺节目) 、出版物提供的是深度化的观赏阅读需求。

广电应抓住人们不同的体验需求, 进行流程再造和生产关系再排列, 根据传统广电媒体、平面媒体、户外移动媒体、互联网媒体用户的个性化诉求, 打造全媒体内容应用平台, 使内容生产从封闭单一、专用固化、低效低能的方式, 向开放综合、共享灵活、高效绿色的智能化个性化方式转变, 进而实现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探索转变, 实现从新闻内容提供方, 到全方位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角色转变。

例如, BBC新闻中心已经不分广播、电视, 也不分互联网, 只设置总编室、用户创造内容部、素材加工部、全球视频资源部、视觉工作室、未来媒体中心等六大部门, 各部门分工协作, 将大量采集回来的新闻素材进行拆分, 视频素材会被声画分离, 以便广播组编辑使用, 声频素材会进行文字整理, 方便网络编辑使用, 将大量的外国的语言素材或者视频素材翻译成英文, 为电视和网络新闻提供可视化帮助, 包括对大量复杂专业的数据图表的动画演示制作等。

移动互联网时代, 是效率的时代。因为整个世界碎片化了, 用户碎片化了, 行业碎片化了, 时间碎片化了, 内容碎片化了, 渠道碎片化了。例如,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旗下的央广视讯公司通过与全国170多家电视台签署了合作协议, 对电视台提供的节目进行碎片化处理, 由点播的人群通过包月或流量的方式分享这些视频盈利, 去年已从电信方面拿回近1亿元的收入。

2.4 传输分发渠道的融合与创新

融合创新广电传输服务体系, 构建广播电视全媒体内容分发平台。有线、无线、卫星等一体化广播电视传输网络, 网络电视台、手持电视、手机电台、城市电视与移动互联网、4G移动通信网络、Wi-Fi技术的全方位融合对接, 可完善广电智能分发、智能服务体系, 使传统广电传输分发渠道从网络孤立、手段单一、传输低效的方式, 向网络互联互通、智能协同、手段多元、智能感知、传输高效的方式转变, 从而实现天地一体、多样传输、无缝覆盖的目标, 最广泛地扩大广播电视的社会影响力。

2.5 终端和服务方式的融合与创新

广电行业可利用各种优惠政策, 鼓励产业研发单位推进广电终端多元化、标准化、智能化运用, 使接收终端和服务由单一形态、独立接收、普通功能, 向多形态、多屏协同、智能化的方式转变, 以适应用户多屏并用、移动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需求和习惯。

DVB+OTT终端模式、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可下载条件接收系统DCAS、下一代广电网NGB终端中间件等技术标准的规模试验和应用示范, 对推动智能电视终端的技术开发与产业化, 快速提升广播电视终端多元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而卫星、有线和无线互联互通、协同覆盖的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应用创新, 对开展跨屏融合业务以及智能家居服务, 提升家庭服务智能化水平也有重大意义。

2014年初, BBC推出了一个名为i Wonder的品牌, 这个横跨三屏的数字内容品牌由原创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组成, 可以运行在智能机、平板和电脑三类终端, 并针对每一个主题, 都配有多个交互指南, 供用户深度互动。BBC官网的宣称是“好让用户以一种新的、交互的方式来访问内容, 从而开发用户对BBC所有内容的深度学习潜能”。

2.6 传统广电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与创新

有媒体预测, 下一个十年是文化产业大发展十年, 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十年。文化产业包含文化产业核心层 (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新媒体、文艺表演、运动休闲、文化场馆、文化社团与文化研究等) 、文化产业外围层 (互联网、旅游、休闲健身、游戏娱乐、文化产品租赁、广告、会展培训等) 、文化产业相关层 (文化产品开发、设施设备生产与销售、其他与文化相关行业等) 三个层面, 广电行业要想获得跨媒体、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域的发展, 必须先依托各种资源、技术、信息、政策、渠道、人才等行业优势, 从文化核心层面的业务入手, 由里向外稳步拓展, 积累经验和资金, 达到强身健体的目标。谁早意识、早研究、早行动, 谁就会有好的市场份额和好业务收成。

广电产业融合创新的案例不胜枚举。前几年热播并家喻户晓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 是国内最为成功的动画产品之一。《喜羊羊与灰太狼》1集的制作成本, 也就3万元, 却拉动国内商业内需超过100亿元人民币产值。该片的成功, 再次印证了文化所提升的产业价值。再如, 亚洲金融风暴后, 韩国正式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救国方针, 先后制定《文化产业前景》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等一系列战略政策。伴随韩剧等文化产品席卷全球, 各国对韩国产品的好感上升, 增加了手机等其他韩国商品的销量, 韩国文化产业上的收益比工业产品超出10倍。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是韩国在转型发展中, 仍能保持高速发展真正的原因。

当下传统广电媒体的转型与突围 篇2

近几年来, 我国传媒产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比重日益上升。从宏观上看, 2005年以来, 我国传媒产业发展迅猛, 呈稳步增长态势。[1]2014年, 国内生产总值 (GDP) 达63.64万亿元, 同比增长7.4%。其中, 2014年全年传媒产业总值达11361.8亿元, 同比增长15.8%, 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传媒产业的发展总体表现出以下几点显著特征:

(一) 互联网成为争夺受众的主战场

信息技术的升级增加了新兴媒体的竞争力, 新兴媒体优良的用户体验培育出大批网络用户, 受众不断由电视向互联网迁移。截至2015年12月, 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 互联网普及率为50.3%。[2]在新兴媒体中, 网络视频增长速度尤为惊人。截至2015年12月, 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04亿, 比2014年年底增加7093万, 用户使用率73.2%。[2]网络视频成为电视内容受众的另一选择, 并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受众。受众注意力的转移必将改变传统广电行业的需求结构, 互联网技术的冲击终将会带来传媒产业新的产业竞争格局。

(二) 传媒产业格局的变化

国家政策大力助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崛起。2014年8月, 中央明确提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意见, 强调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2015年, 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提出“互联网+”战略, 直接将互联网这一概念纳入国家战略层面。

传媒业的行业细分比例的改变也显示出传媒产业格局的变化。2014年, 主要新增点在于手机用户数量及广告经营单位数量, 报纸、期刊、图书及音像、广播等所占比例均降至不及10%, 占比不足1/5。传统媒体趋向衰落, 而移动媒体及新型媒体的发展则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态势。传媒产业格局的变化体现出互联网对传媒产业带来的影响及改变, 以往的产业布局已被打破, 传媒产业亟须重新洗牌。

(三) 传媒产业的资本运营活动逐渐活跃

国际传媒巨头的发家之路无不是通过资本运营兼并或联合等手段扩大自身经营范围及影响力。姑且不论兼并重组对企业的利弊得失, 这往往是企业最快、最高效的发展模式。2014年, 我国传媒业市场并购数量超过200起, 交易规模超过2200亿元, 是2013年并购总金额的2倍多, 前10位涉及金额均超过30亿元。[3]上市公司股投资交易金额达1635亿元, 其中互联网上市公司交易金额为1235亿元。在我国2014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总案例中, 传媒行业发生并购80件, 合计金额达1091.8亿元。占A股上市公司并购金额比例的6.3%, 其中超过10亿金额的并购达18件。传媒产业的行业并购及资本重组, 不仅为企业自身带来了利润上的增长, 同时涉及企业自身未来的经营方向。传媒以产业链的横向、纵向整合为目的的发展模式, 说明我国传媒业自身的良性发展态势以及传媒业在不断市场化。在传媒业未来的发展中, 资本运营活动将会更加活跃。

二、东方明珠的转型研究

东方明珠由上海电视台发展而来, 1994年在上海证劵交易所首发上市, 是中国第一家文化传媒上市公司。2001年, 上海文广集团成立后, “大总台”“制播分离转企改制”“独立制作人”等一系列改革过程清晰呈现我国广电系统发展改革路径。东方明珠作为上海文广统一的产业和资本平台, 其发展可以被看作是我国广电系统发展的一个缩影。对其转型后发展分析如下:

(一) 加大对内容资源的拥有程度

互联网语境下, 不少学者认为传统以“内容为王”的传媒行业现已变成“技术为王”, 其实不然。随着国家对于版权保护的大力提倡及监管, 传媒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依旧在于内容。随着版权保护措施的加强, 拥有更多内容的媒介集团在吸引受众方面势必拥有更大的竞争力。2015年7月, 国家版权局召开网络音乐保护工作座谈会, QQ音乐、阿里音乐、酷狗音乐等各大网络音乐服务商签署了《网络音乐版权保护自律宣言》。版权保护使受众跟随内容而迁移, 广泛的内容资源吸引了大批受众, 优质的内容资源加强了用户黏性。

自2014年12月重组后, 东方明珠大力扩展自身拥有的内容资源。与其他内容制造商的多重战略合作关系极大地加强了电视内容版权之间的协同效应, 加之大力度购买版权, 东方明珠手中“内容”这一王牌价值分量得到扩充, 而国家政策又给了原创内容以法律保障。广电体系要重视内容资源, 需优质化及精良化, 同时增加内容的版权经营意识和竞争意识。

(二) “渠道+平台”的战略构建

数字化催生了大量的媒介平台, 互联网不仅作为一种媒介, 更是作为一种技术激发能量同时固化为新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从传统的有线电视到现在的手机、网络视频以及机顶盒的发展, 互联网企业开始逐渐抢占广电企业的市场份额, 渠道已不再是传播链条中的稀缺资源。

国家广电总局在2014年多次重申181号文件规范互联网视频市场, (1) 意味着机顶盒等传统电视的附属产品还是智能电视, 如果想接入互联网电视, 只能与牌照方持有者合作。国家广电总局控制IPTV和互联网电视牌照的发放。截至目前, 广电总局共颁发四张IPTV牌照 (2) 与14张内容服务牌照, 均为广电系持有。

国家管控及政策的助力, 加之渠道的优化及完善, 配合内容的强势投入, 东方明珠现注重做平台的运营及搭建, 促进“一云多屏”的形成。互联网技术一直是其短板, 东方明珠前后三次增资风行网, 利用其大数据技术建立云平台。广电系背景的强大内容资源支持, 以及其终端的运营:IPTV、互联网电视、主机游戏及网络视频四大屏终端, 形成“一云多屏”的结构体系。

(三) 完善产业价值链, 营造完整生态系统

上游通过注入尚世影业内容生产引擎, 借助五岸传播的版权资源交易平台, 强化东方明珠对电影、电视剧以及电视节目等传统内容及版权等内容资源的生产、运营及聚合能力。通过云平台的统计分发以及全渠道传送, 不仅包括东方明珠原有的IPTV及互联网电视等在线视频渠道, 东方明珠的渠道体系是集有线数字电视、家庭宽带、互动点播于一体的渠道模式, 同时还能开发更多增值的应用服务创造新的增长空间。另外, 各大业务以云平台为依托发挥协同效应, 解决了集团内部同质竞争问题。东方明珠上下游产业价值链雏形基本成型。

东方明珠的转型, 从管理结构上来说, 更为精简高效。乐视、爱奇艺、搜狐及PPTV等各大网络播放平台, 及湖南卫视等省级卫视大力笼络完善自身版权资源, 或自己开发或全版权引进。从这一趋势来说, 东方明珠强势版权资源的注入目前看来是正确的。

三、转型方向

(一) 经营模式的改变

消费者经济学认为, 随着技术的提高及消费者人均收入的增加, 消费需求的重点将由低级向高级转变。传统广电行业单一地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 但随着消费心理的改变, 广电行业势必要满足受众的其他高级需求。这就要求其经营理念由单纯地提供信息转变为满足受众的信息消费需求。

传媒行业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其产业对于内容的依赖。科技的发展使部分学者认为传统的“内容为王”的时代被科技的重要性所替代。科技的进步确实扩大了信息的传播范围, 提升了信息的传播效率及质量, 但受众接收到的还是信息内容本身。东方明珠对内容资源战略布局的大力投入同样显示出, 未来广电行业需手握内容这一王牌, 除了单纯将内容播出获得收视及广告收入外, 还要注重版权经营。以IP为核心大力发展泛IP全版权运营, 制造出新的利益增长点。

广电体系必须多方拓展收益来源, 制造新的利益增长点。对于传统广电集团来说, 随着受众消费需求的改变以及受众需求的碎片化、个性化, 这些收益必然满足不了集团市场化的发展。

(二) 注重资本运营

资本对于企业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传统广电媒体的转型必须注重资本的发展。自广电行业企业化经营以来, 各广电集团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马太效应明显。企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投入、产出、再投入的动态过程, 需要保持充盈的资金流。传统广电媒体单一地满足受众的娱乐及信息需求, 资本意识差, 依赖国家财政支持, 自身竞争力弱。当下,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 传统媒体的垄断性被大大削弱, 受众被瓜分, 传媒市场竞争格局面临重新洗牌。这就迫使广电媒体集团提高自身竞争力, 不断发展壮大, 加强市场意识, 注重资本运营, 不要把全部的鸡蛋放在原有唯一的篮子里。同时, 注意多元化经营, 巩固其资金链, 并把自身的文化及信息转变为资本, 进而将资本再次投入其发展过程。唯有这样, 广电集团才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做大做强。

(三) 人才的多元化

搭建自身技术型人才体系。不可否认, 手机、电脑、人工智能等技术已悄无声息地融入大众生活, 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技术的进步全面改善了大众接收信息的方式, 提高了用户体验。原有的信息需要经由单位或是机构才能传播, 如报社或电视台。而电子信息技术使每一位受众身为信息接收者的同时还可以是信息传播者, 极大地扩展了信息传播渠道。然而信息接收方式及来源都极大地依赖信息技术, 因此, 传统广电媒体要增加信息抵达受众的方式, 就必须搭建自身的技术型人才体系, 开发适合自身发展的渠道手段及内容平台, 如搭建云平台及大数据分析系统。这与传统广电媒体的发展路径截然不同, 要求传统的广电媒体不能单一地招收编辑、记者等与“内容”相关的员工, 更要注重纳入技术型人才。

四、结语

2014年8月, 习总书记明确提出“加强传统传媒和新兴媒体融合, 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此后,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 明确提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从国家层面上看, 传统传媒产业面临着巨大的“互联网+”契机, 转型已势在必行。

新兴媒体的繁荣发展直接导致传统媒体用户流失, 倒逼传统媒体转型。跨界融合、平台再造、商业模式创新及构造自身生态环境等手段是传统媒体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互联网、移动终端及社交媒体将成为发展主旋律。

传统广电 篇3

1 广电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融合的原因分析

相对于传统的广电媒体而言,网络新媒体具有成本低、制作过程简易、门槛较低、具有交互性和纵深性、传播范围广、不受空间限制等优势。此外,用户能通过网络新媒体自主搜索相关信息,并能针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特观点或建议,从而参与到网络活动中。

而与网络新媒体相比,传统的广电媒体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它也是当前互联网内容的主要供应者,因此,传统的广电媒体与网络新媒体的融合,能通过各种网络渠道,将其丰富的内容资源通过相关的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等渠道传播出去,从而让用户接触到更多的内容资源。所以,两者的融合,能取长补短,更有利于媒体的进步与发展。

2 广电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融合的路径探讨

2.1 体制与机制的创新

两种媒体的融合发展,需要对媒体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目前,我国传统的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种媒体的融合进程。因此,相关部门应当结合两种媒体之间存在的共性及特殊性,按照企业发展的需要,对新企业的人员、信息渠道、传播渠道、传播方式以及受众获取信息的相关途径重新制定。在加强两种媒体密切合作的同时,也要保持双方的个性。

2.2 两种媒体产业的融合

传统广电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其产业形式具备各自独特的优势,两者融合的前提就是产业的有机结合。在日渐成熟的媒体市场中,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必须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提高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媒体界的新秀。两种不同形式的媒体,通过产业的融合,可多途径呈现新闻资讯,为广大市民带来更多的体验。

2.3 两种媒体文化的融合

文化融合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合作的过程中提升对媒体信息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关键,是开拓更宽广市场的基础,是决定企业长久发展的前提。传统媒体的发展时间比较长,积累的信息资源比较丰富,而新媒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资源方面相对比较匮乏,因此,两者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建立健康的新媒体市场。为大众带来更多的优秀资源和有营养的信息,增加网络消费产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价值,加强文化对媒体市场的支撑作用。新媒体可以借助传统媒体丰富的文化积累,丰富自身内涵,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增强职业道德建设;传统媒体可以利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传播自身的企业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广电媒体的内涵;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是一种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是建立健全媒体市场的中坚力量。

2.4 两种媒体技术的融合

传统广电媒体技术主要依靠某种机械装置,定期向大众发布信息或者提供教育娱乐的活动,比如电视、报刊、广播等,传送的媒体信息包括音频、视频和图形图像。传统媒体技术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在新媒体崛起的时代,传统媒体技术受到严峻的挑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媒体的改革,新媒体技术建立在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传统广电媒体只有积极与新媒体技术融合,才能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将广电媒体技术更好地传承下去。新媒体可以将视频、图像以及声音集中于一体,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示信息的内容,利用手机、移动电视和网络吸引大量的观众,为企业带来大额的经济利益。传统媒体通过与新媒体的合作,可以实现信息采集、编辑、发布、营销和提供增值服务等带来的附加利润,新媒体的终端技术可以为传统媒体承载和传播更多的内容。

2.5 两种媒体资金的融合

资金是媒体壮大自身力量的基础,是媒体企业上市、融资、并购和组建大型传媒集团的关键。传统媒体拥有专业的采编团队和丰富的媒体经验,但是,近年来失去不少广告收入,这些优势都被日新月异的新媒体行业占据。因此,两种媒体资金的融合,既有利于传统媒体寻找新的生存方式,更有利于两者扩大集团的规模,增强企业自身的实力,同时增强我国传媒行业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3 结语

传统广电 篇4

所谓手机电视 (Mobile TV) , 就是利用具有操作系统和流媒体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进行内容传输, 在手机上实时观看电视节目。与通过下载观看的手机视频相比, 手机电视最大的特点是实时性, 用户对节目的接受和观看跟传统电视一样, 基本是同步的。2004年4月, 中国联通在全国范围内推出“视讯新干线”移动流媒体业务, 与国内12家电视台达成了合作协议, 为视讯新干线提供内容, 其中包括央视频道、凤凰卫视等多套节目。同年12月天津联通开通掌上电视, 利用CDMA移动网络, 在手机上成功了实现流畅清晰的视、音频传输效果, 受众能轻松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津卫视和其他省市上星20套电视节目。从此, 手机电视显露出广阔的前景。自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相继推出手机电视业务后, 手机电视业务离人们的距离越来越近。如今, 移动运营商们不仅把手机电视业务视为移动数据业务新的增长点, 而且将其视为3G网络的主打业务。从全球的情况来看, 各国的主要移动运营商都积极致力于发展手机电视业务。目前, 手机电视业务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利用蜂窝移动网络实现, 如美国的Sprint、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公司已经利用这种方式推出了手机电视业务;二是利用卫星广播的方式, 韩国的运营商采用这种方式;三是在手机中安装数字电视的接收模块, 直接接收数字电视信号。

显然, 由于手机用户普及率高且自身具有携带方便等特性, 手机电视业务显示出了比普通电视更为广泛的影响力。近几年来,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发展新兴媒体, 精心组织并联合多方面力量建立了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体系, 在关键技术研发、标准体系建立、产业化推进、覆盖网络建设、业务开发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圆满完成了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服务的任务, 得到了社会各界和中外人士的一致好评。为更好地推行CMMB技术, 让更多的用户早日使用上这一技术。中国移动和中广传播进行了全面合作, 中国两大自主创新的技术TD-SCDMA和CMMB进行了深度合作, 形成了现在的“CMMB手机电视”, 之前的手机类的非CMMB电视产品, 称为“手机视频”。CMMB是通过卫星和无线的数字广播网络向7寸以下的屏幕电脑, 比如说手机、移动终端和小屏幕的电脑等提供的服务。它是具有我国自主的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 建设全球最大的移动多媒体的广播电视网络, 致力于为亿万中国人随时随地提供无所不在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信息服务。2010年中国有500多个发射点, 已经完成了全国300多个城市的基本覆盖, 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覆盖网络。CMMB业务大致分为:广播电视频道类的业务、政府的应急广播的业务、数字内容的业务等三类。广播电视频道类的业务应用于央视和部分省市电视频道的播出;政府的应急广播的业务已经被列为国家应急广播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由于手机可以随身携带, 当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 可以为各级政府能够作为一个非常好的应急信息的传递通道。同时, 应急广播信息既有文字, 也可以有声音、图像, 它是比较完整的多媒体的应急广播;数字内容的业务则可以播发城市交通的路况信息、随时收到股市的信息, 包括汇市、黄金、期货等, 是一个比较综合的财经信息传递平台。

看电视,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 还是离不开电视机, 即使地铁、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 在人们看来似乎也只是把电视机由房间挪到了车上。实际上, 过去很多普通手机也能通过上网的办法来收看电视节目, 但是需要按照流量来收费, 昂贵的价格让很多人接受不了。而今具有CMMB功能的手机电视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接受信号, 不受带宽限制, 收费更便宜, 内容更丰富。随着用户增多, CMMB未来推出的节目不仅仅是目前所看到的几套电视节目直播, 一条新的多媒体产业链正在迅速形成。手机新媒体的迅猛发展, 以至于有的媒体人直接称呼它为“第五媒体”。所谓“第五媒体”, 是传播学者们对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这几种传播媒体后, 手机新媒体出现的称谓。手机新媒体包括手机报、手机电视等业务。虽然人们对这个“第五媒体”名称还有较多争论, 但一致认为, 手机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媒介, 它发展的迅猛之势正令人目不暇接。笔者认为, 当前手机电视的角色应该是作为广播电视触角的新平台和延伸, 手机电视和传统广播电视之间存在着融合、共存、合作与挑战的关系。

2 手机电视与传统广电媒体在竞争中融合、在融合中共生

我们要研究传统广电媒体和手机电视的共融和发展, 首先要看到这两种媒体的自身优缺点, 从中找出它们相互融合发展的途径。作为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优势在于:拥有庞大的制作团队、丰富的制作经验、成功的市场运营模式、固定的收视听受众人群;其劣势在于:受以家庭为单位的收看模式影响较大、不同时间段对收视率影响较大、地方台频道覆盖率成为发展和生存的瓶颈。而手机电视优势在于:手机随身携带, 即时信息无论是点对点, 还是点对面都可以在动态中传播, 更加突出了信息的时效性, 受众可以随时随地收看自己喜欢的节目;其劣势在于:受众人群还有待进一步培养和发展、适合手机电视收看的节目少、智能手机相关技术还有待提高、收费标准能否为广大用户接受。另外, 内容上手机用户首要选择的电视节目类型是新闻、电影、娱乐和音乐, 用户的提及率均在60%以上, 其次用户还希望能够通过手机看电视剧、天气预报、综合节目和体育等节目类型。

适合传统广播电视节目与手机电视收看的节目的差别表现为:大众消费者向分众消费者的转换, 大众化需求向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转换。受手机屏幕、电池容量、收视时间、收视适应度的影响, 使得手机电视不可能照搬传统电视内容。内容是灵魂, 没有内容, 手机电视就谈不上发展, 因此手机的发展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内容为王”的经营策略上来。在新闻资讯方面, 手机电视需要搭建自己的内容创作团队进行手机电视节目的创作。手机电视节目应向短小、精炼、信息量大、个性需求强方面发展。目前由于手机电视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 手机电视业务也仅仅是提供一些传统电视的直播电视节目和点播节目, 没有摆脱电视的传统内容形式, 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提供的内容产生了同质化。现实中, 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没有考虑对手机电视适用的节目, 就市场上存在的节目内容类型与数量来看, 内容提供商没有按照手机这个媒介的特色提供相应的内容产品, 也就是说还没找到合适的内容进行传播, 这是手机媒体成长的一个关键问题。如果手机电视内容局限于娱乐类短片, 甚至生活资讯服务较少, 商务应用和互动性节目基本上没有开展, 那么没有目标消费群愿意买单的丰富的内容, 手机电视发展的道路将会很坎坷。这里就需要广播电视媒体转变思路, 将手机电视作为扩大覆盖率和提高收视率的途径, 利用专业的制作团队、丰富的制作经验, 提供适合手机电视的节目, 特别是在精品栏目和电视剧上下工夫, 以关注热门文化为基础, 针对不同的人群力求节目形态创作的分众化。

3 未来手机电视发展的导向要求

由于信息时代受众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所决定, 可以预见未来手机电视节目中, 除新闻资讯节目外, 来自社会公众自拍自导的爆料性、娱乐性片源将会越来越多, 互动节目也将占播出比例越来越大。鉴于手机电视将成为重要的文化宣传阵地, 各级宣传广电部门要树立融合开放竞争合作的理念, 积极通过通信网络提供广播电视内容服务, 扩大手机电视节目覆盖范围。要做大做强央视国际、新华社、中央广播电台、国际广播电台等国家级手机电视阵地, 注重培育地方手机电视龙头, 以健康的内容、一流的技术、主流的声音来抢占新兴媒体阵地, 形成手机电视正面舆论强势。同时, 要多渠道、多方式地宣传手机电视业务, 尽最大可能提高用户对手机电视业务的认知度, 最大程度地扩大手机电视业务的潜在用户规模。那么如何加强手机电视节目的舆论引导作用, 打造“内容为王”呢?一是要保证内容的正确性。手机电视应避免色情节目、特别是杜绝一些别有用心者恶意制造的政治谣言或利用群体性事件兴风作浪的敏感信息, 是健康发展手机电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宣传、广电部门要把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监控摆在最重要的地位, 主动加强对内容的监管, 确保手机电视的正确舆论导向。二是要保证内容的丰富性。手机电视业务发展最终还是要落到“内容为王”的经营策略上来。没有目标消费群愿意买单的丰富的内容, 手机电视是寸步难行的。要充分开发传统电视内容产品的价值, 同时要根据用户需要“度身定做”制定用户喜爱的节目。三是要保证内容的互动性。手机电视受众的个性化必须带来内容需求个性化, 突出内容的个性化、娱乐性、适用性和品牌性。除体育娱乐类内容外, 还应生产受众点播的个性化内容。手机电视提供的新闻也应该是可以互动的, 用户在收看新闻的同时可以通过网络对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 订制不同种类的新闻。电信运营商应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手机电视品牌节目, 一方面可以加速推广其手机电视业务, 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电信运营商的品牌知名度。四是要保证内容产业性。要最大限度地放开市场准入, 统一体制性环境和政策性环境, 主导内容生产和终端消费市场的整合, 引导手机电视内容产业链条向上端和下端的不断延伸。要发挥广电企业是传统内容提供商的优势, 积极整合广电自有的版权节目内容资源的同时, 制订合理的分成模式, 充分把电视制片商、电影制片商、MTV制片商吸引到合作阵营之中。最大程度地调动SP的积极性, 鼓励他们开发手机电视业务内容, 真正使“内容产业”和“创意产业”良性互动, 促进手机电视内容制作的繁荣和产业的兴旺。

4 结语

传统广电 篇5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广电行业,改造

新媒体资源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电视、MP4、PDA等设备为终端进行传播,是基于通信、数字、计算机等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播渠道可以为无线通信网、卫星、互联网和数字广播。相比传统媒体传播内容更为灵活、快速且短小,将其应用于传统广电行业的内容改造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一、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是以无线通信网、卫星、互联网和数字广播进行资源传播,以电脑、手机、电视、MP4、PDA为终端,以通信、数字、计算机等技术为基础的数据资源传播媒体。其技术最为重要的特点就是模糊了地域、媒介、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界限,信息的传播在这种技术下显得更为便捷和有效。

具体来讲,新媒体的特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可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新媒体可以为一些特殊受众定制内容,使内容更加精细化,不同的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喜好选择观看自己喜欢的媒体资源内容。其次,内容具有更强的及时性。这点在新闻信息传播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像报纸报道新闻就需要很多时间进行印刷和排版,但新媒体却可以在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将信息传输给用户。最后,信息传播的花费较少。现在的网络技术已经非常发达,借助数字技术可以以很低的成本将文字、音频信息传播给用户。

二、传统广电行业新媒体资源开发进行改造的必要性

目前,由于新媒体资源传播自身具有的优势,已经对传统的广电行业形成了巨大冲击。传统广电行业必须及时应对,以新媒体对其进行改造就是一个可行的突破口。

(一)广电行业的影响力能够从新媒体中得到延伸和重塑

传统广播电视行业运营团队整体素质较高、思维灵活且有着丰富的节目内容,可以通过新媒体渠道扩大其节目的播放渠道,更及时地将节目送到民众面前,将更多观众吸引过来。这样,新媒体就成了传统广电行业的一个新平台,帮助广电行业的影响力得到延伸和重塑。

(二)广电行业具有由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的要求

就在不远的将来,媒体间的竞争就将不会再是单纯的对节目吸引力及节目质量的竞争,而是进入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以及传播平台的综合竞争。新媒体技术的出现,让媒体资源的共享日渐频繁,媒体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逐渐趋于明显。广电行业现在已经可以通过手机APP和网络平台等使自己的节目视频或音频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观众的覆盖范围显著拓宽,能占有更大的传播平台,就将拥有更多的观众或听众。

(三)广电行业在新媒体中可以找到新的盈利点

有线电视及广播这种传统的广电节目播出形式由于节目传播渠道已不再能满足现代用户的要求,其盈利能力也大打折扣,盈利途径也变得狭隘。新媒体由于其受众覆盖范围更广而用户体验更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已经赢得了广大民众的信赖。因此,运用到更加专业的传统广电行业,如果能把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盈利方式,必将能弥补传统盈利方式利润的缺失,成为新的盈利点。

三、基于新媒体资源开发的传统广电行业内容改造建议

(一)搭建高质量的网络传媒平台

当下民众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通过网络媒体平台播放广电企业的节目必将拥有更多的受众。所以,广电行业以新媒体为核心的改造必须以搭建网络媒体平台为重点。要让自己的节目无论是利用专用软件抑或是网页搜索都能被找到,分类整理好节目内容,按照日期排列,让观众能够轻松地找到自己喜欢的节目。直播节目要使观众即使在网络条件一般的情况下也能流畅观看,运用自己专业的传媒队伍在观众心中树立良好的网络品牌形象。

(二)搭建高质量的数字广播平台

数字平台是对传统广电行业的升级,在终端和接受方式上由于网络技术的融入而与传统方式有所不同。听众能从数字广播平台中实现对节目的双向互动,因而媒体必须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创新,在广播平台中赋予新媒体的特性。像CMMB和DAB就是我国目前典型的数字广播平台,其中DAB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就已经得到了地方性的广泛使用。仿照这种模式,传统媒体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搭建起高质量的数字广播平台。

(三)开发高质量的以手机和平板为终端的专用APP

2013年,我国将TD-LTE运营牌照发给了移动、联通、电信三大通信巨头,标志着我国移动网络正式进入了4G时代。我国移动网络技术、电子商务技术已经在视频服务等方面实现了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成为我国互联网行业的核心关注点。手机广播、新闻、影视等手机媒体不断涌现并且形成了激烈的市场竞争,适用于各类手机和平板电脑的APP成了软件行业商家的聚焦点。广电行业在这个大背景下一定要有自己的APP抢占市场份额,对业内资源深度挖掘并整合,满足民众在移动网络适用过程中的媒体资源需求,建立强大的传媒品牌。

四、结语

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广电行业形成了一定的挑战,但同时也造就了一次绝佳的发展契机。利用好新媒体,将为传统广电行业带来更加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更坚实的品牌形象,拓宽其受众。本文就传统广电行业基于新媒体的改造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和传统媒体行业的工作者一起进行探索,找出更完善的方法将新媒体运用到改造当下传统广电行业内容中。

参考文献

[1]郭小丹,朱爱华,等.传统广电行业内容资源应用于新媒体的改造方案[J].电视工程,2011(03):5-8+19.

传统广电 篇6

网络电视台应该如何定位?笔者认为, 网络电视台是传统广播电视台向融合媒体转型升级的代名词, 是广播电视台互联网化的市场运营机制的代名词。而广播电视台母体的互联网化、市场化运营机制、以及解决好母体与市场化机制之间的矛盾是网络电视台成败的关键因素。

1. 如何推动广播电视台的互联网化

首先, 需要思维与模式的互联网化。将互联网意识、思维渗透到广播电视台管理、运营的方方面面, 特别是节目策划、采编、制播、发布和广告运营环节, 突破节目、收视、广告“一根筋”模式的思维定式, 在“点对面”的“观众”传播模式上叠加“点对点”“互动”“用户”的互联网传播运营模式。另外, 节目形态也需要互联网化, 在现有节目的策划、制作、播出环节融入互联网社交互动手段, 让节目更好看, 提升收视率。

深层次的互联网化则需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要有做大平台的规划和远景目标, 但谨记平台是长起来的, 不是做出来的, 机制、流程变革也要水到渠成。在操作上从小处入手, 选择点发力, 而不是面发力。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确立发力方向和目标, 比如移动互联网、手机APP;

要有产品思维和意识, 研发、选择适合市场定位的、有良好用户体验的产品, 并能主导快速部署与迭代;

要选择好的入口, 借力引流, 迅速将听众、观众转化为用户;

要植入粘性业务, 保持用户活跃度;

要转化商业模式, 如广告、活动、电商、游戏。

2. 案例分析——深广电都市频道“摇一摇”项目

CUTV要做全国城市台电视伴随客户端APP业务, 选择深圳台做样板工程, 深圳广电10个电视频道、4个广播频率, 计划选择一个频道点发力, 最终合作对象确定为都市频道, CUTV用8个月时间自主研发了“摇一摇”产品, 经过精心的策划和周密部署, 于6月16日上线, 在一时间栏目试推, 目前下载用户12万, 每天摇一摇时间并发用户超过3万, 提升栏目收视率20%。目前, 提升活跃度和消耗积分业务已经在快速跟进, 并即将升级功能包括支付、团购、游戏和无线城市。未来, 该项目有望向全国复制, 共享APP云平台和商业模式。

总结这个项目的经验, 影响项目的成败关键因素包括:

台内政策的大力支持, 频道的通力合作, 频道的强大收视和影响力;

产品的优良用户体验和功能快速迭代;

商业模式创新和强大的市场化运营团队 (渗透到频道挖掘资源能力, 持续提升用户活跃度能力, 活动策划能力, 团购电商经营能力, 游戏运营能力) 。

在网台联动中, 台内目前的体制机制、考核方式、人才结构无法支撑产品研发和市场化运营, 必须通过市场化的公司机制解决——网络电视台责无旁贷;网络台是频道伴随产业的外包运营主体, 频道主导, 公司服务;必须进行合理的利益分配, 一旦网台脱节, 伴随产业也将不复存在。

3. 推动广播电视台向信息综合运营商转型

未来广播电视台的业态, 市场定位将由信息综合运营商来把控, 传播模式将变为广播+互联网, 受众+用户的新模式, 内容形态也转变为线性+点播, 产业形态也会发生一定变化。

对于转型期, 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提升版权意识, 推动联合维权, 看管好自己版权内容;

建立新型的内容-渠道关系。传统内容与渠道关系将使广电永远成为线性运营商;

千方百计借助内容与入口优势拓展移动终端和OTT电视业务;

大力推动母体互联网化。

4. 大力拓展互联网电视 (OTT TV) 业务

电视台要大力拓展互联网电视 (OTT TV) 业务, 电视台要高度关注、重视互联网电视的发展, OTT TV将改变电视台的传播形态、内容消费形态和产业模式, 未来的有线电视、IPTV都是互联网电视。

电视台和OTT电视具有双向促进作用, 内容, 特别是本地化内容;入口、粘性;增值业务推广运营, 区域化或本地化运营是电视台对OTT电视的价值。而渠道价值;多屏互动平台;作为内容多形态生产与呈现, 观众向用户转化, 与用户互动的融合媒体平台;伴随产业延伸平台则是OTT电视对电视台的价值。

如何发展OTT电视业务, 我们考虑有这几个方面:

与全国OTT电视运营平台结成战略合作关系, 在主页面开放入口;

联合打造电视台的OTT电视平台;

将摇一摇等频道伴随业务整合到OTT平台, 多屏业务打通, 拓展游戏、电商业务。

二深广电的融合媒体规划与进展

深圳广电集团新媒体化战略如图1。

深广电是由传统媒体向融合媒体转型的标志项目, 调研论证长达5年之久, 涉及机制、流程、技术等多方面变革。深圳广电融合新闻中心项目总投资1.8亿, 设备投资1.1亿, 总面积有3500平米, 将于2014年8月启用。

融合新闻中心的设计目标在于, 首先, 让传统新闻节目更好看, 海量新闻素材的汇聚使节目内容更加的丰富, 社交媒体手段的嵌入使节目与受众的互动性大大加强, 虚拟演播室和在线包装系统的整体升级使节目包装的效果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新颖的开放演播室和环境空间设计带来全新的实景演播室效果。第二, 新闻的多渠道、多终端发布在一个平台上实现有机融合。深圳广电推出的移动互联网APP延伸直播港澳台、军情系列品牌, 由一个团队在一个平台上实现面向多渠道终端的新闻策划、采集、生产、发布、评价闭环流程。籍此项目推动业务流程、组织架构、技术保障、考核机制的变革, 进而实现集团向融合媒体的转型升级。第三, 开办全天直播新闻频道, 新闻生产的实效性、产能、平台共享能力得到巨大提升。

融合新闻生产流程如图2。

在系统设计中, 有三大改进, 分别是:在生产网中嵌入新媒体工具和发布手段;在线包装系统与内容生产实现融合;办公、生产实现合二为一。解决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生产、发布上两张皮问题;在线包装的成果无法实现全流程共享, 在线包装难以标准化;浪费办公空间、效率低下的问题。新增了新闻指挥系统 (NRP) 、全媒体汇聚平台 (实现多通道收录、3G/4G回传、集中上下载、互联网线索采集、舆情分析等) 、全媒体发布平台 (第一期将实现微博、微信、APP的协同发布) 、专家数据库系统 (包含专家评级、播后反馈数据分析等) 、媒体数据中心 (实现制播系统的通用硬件和专业软件的分离, 采用云技术、虚拟化、集群化技术等) 、传播效果评估系统等六大新系统。

同时, 系统还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云服务时代电视台的技术系统, 是立足混合云架构的服务系统;具有面向业务、专业服务、弹性、安全、经济等新特点。在台内, 构建企业媒体数据中心, 为全台提供统一的媒体私有云服务;由系统建设, 向技术服务和业务服务转变;在台外, 采购部分第三方的公有云服务, 包括虚拟私有云服务 (Iaa S) 和公有云应用服务 (Saa S) , 作为电视台私有云服务的补充和延伸。

三城市台发展新媒体的联合探索

城市台当下面临着收视、广告双下滑, 收视行为碎片化的危机。有线网从市台剥离, 整合进入省网, 使得城市台的收入减少, 有线渠道主导权丧失, 甚至出现反向收费。IPTV渠道也由省台与省电信运营商垄断, 城市台无缘IPTV。

城市台在一连串的危机中探索出了一条新出路, 城市台联合成立新媒体运营公司——CUTV。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 (WWW.CUTV.COM) 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批准的以新兴信息网络为节目传播载体的新形态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注册资本1.79亿元, 2013年10月被授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在政策上国家给予CUTV一定的优势。

城市电视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上已汇聚了电视直播流118路、广播127路、2000条视频和30万小时媒资, 搭建了台际传输、存储的高低码率云平台, 网站联合建设、运营共性技术开发, 如APP等。

城市台的OTT电视平台业务以新技术搭建城市电视台新渠道, 提供多样的移动互联网业务, 诸如摇一摇广播电视客户端业务等为主。

城市台具备本地内容、本地服务、本地渠道等互联网电视运营所必不可少的优势。在政策上, 城市台已联合获得“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牌照”。另外, 城市台正在建构自己的新媒体业务布局, 比如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城市台OTT TV业务平台, 致力于打造属于城市台的未来融合渠道平台!

传统广电 篇7

1 通过互联网思维再造传统广电媒资服务用户新模式

首先要做的就是再造传统广电媒资服务用户模式,这一再造内容的实现要求传统广电媒资充分地运用互联网思维中的用户思维,将“把握用户心理、满足用户需要”作为服务用户的新模式。传统广电媒资应该放下身价,真正地走到群众当中,对当前人民群众的正真兴趣进行跟踪和服务,做好可以掌控主流人群,并黏住新兴媒体的消费人群,进而促进传统广电媒资的更好发展。传统广电媒资具有较高的传播公信力、社会影响力及舆论引导能力,属于主流媒体,但随着新兴媒体的高速发展,传统广电媒资迎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传统广电媒资应该对服务用户的模式进行一定的改变和再造,并及时跟进服务,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更好地控制媒体的主流消费人群[1]。

2 通过互联网思维再造传统广电媒资的信息挖掘业务

在以互联网思维再造传统广电媒资应用新模式的过程中,应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传统广电媒资信息挖掘业务的再造。媒体信息的挖掘业务主要是通过对配套数据深度挖掘及情报分析系统的增加,并以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作为基本手段,对特定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鉴定、评价及分析等一系列的加工和完善,进而形成一种崭新的、增值的信息产品,实现为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大中型企业等特殊用户提供特殊信息的目的,对传统广电媒资的信息挖掘业务进行再造可以满足政府了解相关民情,把握事态发展动向以及企业了解行业行情,并及时调整市场配置等需要,为不同的组织提供针对性的信息服务,这样的传统广电媒资信息挖掘业务新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传统广电媒资发展和与各种新媒体竞争的需要,有效实现传统广电媒资应用新模式的再造。

3 通过互联网思维再造传统广电媒资的内容分发业务

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和应用的条件下,应该对传统广电媒资的内容分发业务进行创新和再造。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传统广电媒资想要得到进一步发展就需要对其内容分发业务的模式进行一定的改变和创新。首先,应对媒体内容库进行一定的丰富,进而吸引更多的媒体渠道商,同时要为各媒体内容商提供灵活和便捷的内容发布方式。互联网思维影响下传统广电媒资内容分发业务再造后应该形成一种媒体内容多渠道发布的体系,为媒体的内容提供多种形式以及覆盖面相对较广的方案。其次,同时媒体内容分发业务也要有一个统一的集成分发平台,达到提高媒体内容分发便捷性以及时效性的目的,通过传统广电媒资内容分发业务的创新可以有效地实现以互联网思维再造传统广电媒资应用新模式的目的[2]。

4 通过互联网思维再造传统广电媒资的信息交换平台

在以互联网思维再造传统广电媒资应用新模式的大背景下,要求传统广电媒资可以充分的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信息交换平台的再造。将“面向市场、面向创新、面向发展”作为业务的主要指导思想,并运用“互联互通”以及“开放性”的设计理念,建立媒资共享平台,并对传统广电媒资的管理系统功能应用进行一个突破。传统广电媒资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应将业务模式改变为连接节目内容制作方、媒体发布群岛、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以及用户的多功能信息资源平台,这一平台不仅仅可以对各种媒体的内容进行一个有效的整合。

5 结语

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对传统广电媒资应用新模式进行再造是非常必要的,其对传统广电媒资的更好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传统广电媒资应该对平台思维、用户思维、跨界思维及社会化思维等进行充分的运用,实现其进一步发展,为传统广电媒资应用新模式的实现提供有利的保证和坚实的基础,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提高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广电媒资的综合竞争能力。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大数据、与计算和三网融合的不断深入,传统广电媒资系统在运行管理、业务经营及技术支撑等诸多的方面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提升空间。互联网思维在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进行融合和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思维可以有效地达到促进媒体间融合深度以及再造传统广电媒资应用新模式的目的,使传统广电媒资进入异常创新大突破和转型的过程中,为广电媒资的创新以及与新媒体和互联网的更好融合提供基础和保证。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传统广电媒资,应用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安凭,石磊.以互联网思维再造传统广电媒资应用新模式[J].现代电视技术,2015(15).

上一篇:网络互操作下一篇:民间舞蹈文化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