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产业

2024-09-05

广电产业(共10篇)

广电产业 篇1

2011年, “十二五”规划启动之年, 三网融合检阅之年, 广播电视改革创新之年, 亦是新媒体腾飞之年。2011年, 无论是广电、通信、互联网领域, 还是政策、运营、技术、产品, 都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和期望。

CCBN2011, 一贯秉承“创新, 融合, 服务”为理念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 如约将于2011年3月23-25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 为了更好地宣传CCBN, 服务于广大参观者、参展者以及广大媒体。CCBN组委会特地于2月21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 邀请广大媒体代表参与, 共同探讨行业发展趋势以及CCBN2011的热点、亮点和创新点。

一CCBN2011热点

1. 主题报告会

3月22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主题报告会, 自然而然成为行业一贯了解行业政策、业务进展、技术产品趋势的最佳窗口。而今年的主题报告会上, 广电总局领导、地方运营商以及企业代表将更多地围绕“十二五”规划、三网融合政策、融合业务进展、网络改造与省网整合、CMMB/网络电视/IPTV等新媒体、以及高清/3D电视的应用趋势等进行研讨。

2. 三网融合、NGB与新媒体

三网融合无疑是今年CCBN的重头戏, 因此, 本届CCBN上融合话题和技术产品将成为主角。

而作为广电进行融合规划的重要部分, 相关NGB技术、标准是行业关注的焦点, 也是CCBN2011关注的焦点之一。NGB传输网络、NGB业务平台、NGB管理系统等技术将成为本届展会的一大看点。敬请关注位于7号馆的NGB展台。

新媒体伴随着三网融合的脚步, 将贯穿于整个盛会, 6号馆和7号馆的数字新媒体展区、运营商展区、CMMB展区以及传输与覆盖展区 (有线、地面、卫星) , 将成为行业了解网络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CMMB等新媒体运营和技术进展的最佳选择。

3. 高清电视与3D电视

近几年, 广播电视高清化、3D化进程日益加速, 成为国内外产业关注的热门技术应用领域, 因此, 高清电视和3D电视技术和产品将再续去年强劲势头, 涵盖国际馆、传输与覆盖展区、视音频制作展区、播控展区、数字电视机顶盒展区、数字视听与家庭网络展区、影视灯光音响展区等展馆。

二CCBN2011亮点

“推进三网融合, 共享广电未来”, CCBN2011展览主题将紧紧把握中国广电发展脉搏, 以“创新、融合、服务”为核心理念, 迎来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家参展企业和机构。覆盖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全部1-10号展馆和室外展场。

1. 民族企业参展热情高涨

CCBN日益成为推动民族广电企业发展的最大平台。民族广电厂商是展会的主体, 占CCBN总参展规模的80%以上。民族品牌参展CCBN2011的规模和数量再次突破, 达到历史最高。

2. 国际厂商参展规模空前

作为中国广电技术交流的对外窗口, 国际化是CCBN的最大目标。知名国际厂商依旧首选CCBN, 很多国际中小厂商首次参展CCBN2011, 总计有来自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厂商参展。

3. 通信厂商大规模登陆CCBN

随着三网融合的日益推进, 国内众多知名通信厂商开始实质进入广电行业, 参展CCBN20011是其重要市场推广体现。

4. 会议研讨更加全面

围绕着行业热点和发展趋势, CCBN2011系列研讨和活动将更加全面、丰富。广播电视技术质量 (金鹿奖) 听评会、电视节目技术质量 (金帆奖) 观摩会将在综合服务楼二层举行;同时, 还有CCBN2011数字电视中国峰会、第八届数字电视技术创新论坛、网络化制播规划与应用研讨会、以及由CCBN组委会和中国广播电视设备工业协会共同举办的首届CCBN科技创新论坛等研讨活动在CCBN展会期间同期举行。

三CCBN2011创新点

1. 创意设计大赛, 打造为标志性品牌

2011年, CCBN组委会将全力打造以“鼓励展览创意, 丰富展会服务”为根本目的的“CCBN2011创意设计大赛”。

2. 秉承服务理念, 坚持创新为本

CCBN坚持以往的专业听众组织、媒体宣传、会务安排一站式服务, 坚持用户回访制度, 坚持基层免费参观展览活动等服务的水平提高。

在宣传方面, CCBN2011将与超过120家媒体以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和广告等方面合作沟通, 这些合作媒体和组委会一起将为CCBN2011成功举办构筑一个完备的宣传平台。

CCBN将不断强化服务理念, 加快创新, 让CCBN成为广电行业的助推器, 推动广电事业发展, 为全行业和谐发展做贡献, 为我国广电未来而努力, 让我们共同期待CCBN2011的圆满成功, 共享这一辉煌盛事!

广电产业 篇2

产业研究 产业规划 园区规划 招商策划服务

出版总署与广电总局合并 促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近日,中央政府披露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方案提出,将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的职责整合,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要职责是,统筹规划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事业产业发展,监督管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机构和业务以及出版物、广播影视节目的内容和质量,负责著作权管理等。

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表示,新闻出版总署与广电总局合并将使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步入一个新台阶。一方面,新闻出版总署与广电总局的职能有较多交叉点,出现多头管理现象,监管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另一方面,新闻出版总署与广电总局分立,将抑制我国跨媒体巨头企业的产生。新闻出版总署与广电总局合并将妥善解决这些弊端,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出版总署与广电总局合并后会加挂国家版权局牌子,这意味着我国文化产业的版权将有更系统、更严格的监管。出版业和广播电视业同属于内容产业,版权对其至关重要。今后出版总署与广电总局合二为一,将有效提高对版权的监管效率,从而为出版业和广播电视业的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我国尚未出现传媒混业发展局面,其根本原因是出版业与广播电视业进行分业而治。而国际上的传媒巨头,多是进行多元化经营,电影、电视、出版、广播等一体化发展的企业比比皆是,例如时代华纳、迪士尼等。出版总署与广电总局合并将为我国传媒企业混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逐渐与国际传媒企业接轨。“两会”之后,出版业与广播电视业之间或掀起一场兼并重组热潮,两个行业之间不断融合。

广电产业 篇3

关键词:内容产业 纵向延伸 横向拓展 多元发展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地方广电媒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正如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的约翰·布兰德所说:“我们正在经历这样一个阶段,一只脚停留在20世纪,另一只脚迈入了21世纪,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地方广电媒体现在就处于这种情况:一方面媒体的节目现状、经营创收还跟20世纪末期差不多,主要靠政府财政拨款+广告+联办协办节目获得收入,同时依赖内容产业的延伸赚取经营收入和各种传媒公司的少量收入来填补。而另一方面,受众和媒介市场早已进入21世纪,新生代受众将视线转移到了互联网、手机、微博等新兴媒体,期待着更为精彩的多媒体平台的体验。当广电媒体的广告经营人员还锁定原有广告客户和尽力拓展新的广告源时,覆盖面更广、影响更大的网络媒体早已抢走了他们一部分稳定的广告资源。地方广电媒体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谋求繁荣发展,必须加大投入,不断研发新节目,拉长加粗产业链条,开拓新的经营创收领域。但是钱从何处来?《南方电视学刊》2011年第4期刊载的上海百研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叔平的文章《转型还是边缘化——中国电视媒体发展模式转型》说:现在有70%的电视媒体正在(或将)陷入广告收入负增长的困境,有70%以上的电视媒体正在(或将)陷入员工平均收入难增长与负增长的困境。未来5~10年,将有10%左右的综合型传媒集团占有50%左右的市场份额,30%的专长型传媒企业占有30%左右的市场份额,60%的“边缘化”传媒企业占有20%左右的市场份额。地方广电媒体大多在“边缘化”之列,所能切到的市场份额蛋糕只有20%左右。而实际情况比吴叔平预测的更为严峻:2012年第一季度,全国所有地方广电媒体的经营创收都不同程度地下滑,只有少数几个内容产业延伸较好的地方广电媒体下滑的幅度小一些。地方广电媒体能不能突出重围,开启广电文化发展繁荣的新征程,笔者联系自身工作实际谈几点感悟。

一、当前地方广电媒体内容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笔者所在的江苏省盐城广播电视台是一家省辖市台,近年来经营创收逐年攀升,2011年实现到账创收1.4亿元。这个数据在全国地级市台中应该不算少,但在本省只占省广电总台收入的六十分之一,与本省先进城市台也相差很多,改革发展遇到了经济实力的掣肘。分析当前地方台内容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思想不够解放,文化创新意识欠强。长期以来,经济后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地方广电媒体,决策层和管理层疲于应付复杂多变的市场状况,疲于迎来送往;平时学习大多“走过场”,到先进地区城市台考察学习也很难学到真谛。由于无暇深入研究媒体经营管理的战略战术,在内容产业延伸和拓展上也就缺乏胆识、方略,仍然以做好节目、吸纳广告和寻找赞助单位联办协办节目作为内容产业的全部或主要模式。这种结构模式,确实曾给地方广电媒体带来过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弱点和局限性也逐步地暴露了出来。一方面,长时间运作一种模式,无论是客户还是观众,都会产生审美疲劳和厌倦心态。尤其是国家广电总局一系列通知、通告、禁令的出台,加强了行业管理,限制了不少打“擦边球”的违规行为。例如,某些医疗保健品、药品、化妆品、母乳代用品广告,以医生、专家、名人、明星、患者、公众人物等做疗效证明的广告都受到遏制。另一方面,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收紧,物价和人力资源费用不断上涨,企业对冠名联办、协办节目的兴趣下降,广告投放越来越理性,很大一部分广告客户的投资兴趣会萎缩甚至消亡,而新的、大的广告客户又会向中央广电媒体和省级广播电视台汇聚,致使地方广电媒体的市场占有份额难以寻求突破。因此,解放思想,调整失衡的广电文化生态,依靠创新大力发展地方广电媒体的内容产业,已是迫在眉睫,十分重要。

二是媒体融合竞争,地方广电媒体遭遇内挤外压。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地方广播电视媒体面临着国家级、省级广电媒体和县级广电媒体的上下挤压,同时又遭遇纸质媒体、户外传媒和互联网、手机及各种传媒公司的左右挑战。就盐城广播电视数字电视用户而言,目前,有限电视用户已达到220万户,互动电视达到2.1万户,宽带入户已达到12500户。老百姓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从“十一五”中期的80多套,发展到现在的电视149套标清节目、11套高新节目和广播20个频率节目。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的所有频道频率节目都在盐城落地。户外大型立体或平面广告、大投影屏幕传媒、城际交通广告、车载移动广告、网络传媒、3G手机、公交车站音箱音柱、商场车站银行的移动字幕广告等,都在与广播电视媒体分羹抢食。如果我们仍对咄咄逼人的形势不屑一顾,其结果必然坐失良机,悔恨失着。

三是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仍然滞后,广电软实力不强。深化广电体制机制改革,是培育和运用软实力的根本,而软实力又是增强竞争力的保证。广电软实力就是广电文化的渗透力、影响力,就是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综观不少经济后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广电媒体,虽然管理体制实行集团化、总台化,也实行了绩效挂钩、以稿定酬、干部竞聘、员工双向选择等改革措施,但总体上还存在着诸多弊端——体制上仍摆不脱机关行政化的管理模式,机关行政化、节目生产部门事业化,经营创收公司化“三驾马车”并行;理念上“宣传”和“传播”混淆不清,管理与生产地位不等、计划经济运行模式与市场经济运行模式交叉并存,双轨制矛盾凸现;收益分配上仍然存在着“干多干少、干与不干”差别不大的状况,许多人想方设法往管理职能部门钻,不愿担风险、跑一线。搞活动经营、拓展产业创收业绩缺乏内在动力,相关人员缺乏积极性,尤其是在人才的辨析、重用、引进、培养和流动上,仍然缺乏灵活有效的激励机制。媒体严重缺乏能够策划高招、研发节目、驾驭市场、善于整合、调动资源、扩大经营创收的人才。

nlc202309030940

二、地方广电媒体延伸内容产业的路径方向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已经明确指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该走什么路”、“朝什么样的目标迈进”,这个方向不仅适用于广电文化宣传,也完全适用广电媒体内容产业的延伸和拓展。怎么延伸和拓展?笔者以为:

一要突破固有思维定势,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谋求发展繁荣。经济后发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最大的差距是思想观念的差距,做什么事都习惯依赖、等待、观望。广播电视媒体也不例外,长期养成的坏习惯就是希望政府能加大财政投入,希冀上级广电系统能给予物质支持,企盼某个企业大亨能援助项目。有些地方台也曾搞过三产经营,办过电视购物、媒体促销、广电设备生产等内容产业延伸。但大多办一项亏一项,最终留下不少债务无法偿还,富余人员无法辞退。究其原因,就是过于依赖传统的广告经营和联办协办节目,没有选准选好经营人才。加之过去的改革整合没有彻底解决“政企不分,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的积弊,致使一些决策者“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办这项产业经营怕亏损,办那项产业经营怕陷进去背包袱,长期无作为。现在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已全面启动,要借助学习、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的东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事业单位改革、改制的精神,挖掘潜力,积极兴办企业化经营的广电文化产业,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前进。解放思想,开放思维,才能洞察前进的路径和方向。

二要围绕广电内容,用足用活资源,积极纵向延伸。以往主要依靠“广告加联办协办节目”的路子虽然太窄,但目前还不能舍弃。要考虑网络、户外传媒、手机媒体分食广告蛋糕的实际,进一步狠抓节目研发和节目质量的提升。江苏广电总台的名牌栏目《非诚勿扰》2012年初就实现了广告招商20亿元,这充分说明高质量的电视栏(节)目能够赢得高广告回报。地方广电媒体面对“上下挤压”、“左右挑战”、“内外竞争”的多重挑战,只有拓展内容产业、扩大创收途径,才能夹缝求生,突出重围。笔者认为,地方广电媒体要在坚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拓新的经营创收领域:一是适时搞好活动经营,要服务政府大局抓契机,服务中心工作抓时机,服务文化建设抢先机,服务企业需求抓商机,服务市民生活抓战机,服务同行盟友抓赢机,服务节庆节目抓演机,不失时机地开展各种会展、演艺、演讲、展览、房地产、汽车博览、书法美术展览等能吸引人的活动经营,扩大创收路径。盐城广播电视台去年1.4亿元的创收中,活动经营创收达到0.465亿元,占全部创收的三分之一,可见活动经营的增量潜力不容低估。二是扩展培训体系,利用城市广电媒体的各种优质资源,进行社会培训。如播音主持人培训、音像拍摄制作培训、新闻文艺作品写作技能培训、舞美化妆技巧培训、广告创意制作技能培训、动漫制作技能培训、组建小记者团、老记者团进行媒体素养培训等,均能扯起创收风帆。三是积极拓展多媒体经营渠道。如创办各类网站,与大门户网站联营;发展各种户外传媒、移动传媒、空中传媒、水上传媒、车载传媒等。

三要结合广电行业特点,放宽视野,积极横向拓展。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谋求生存发展空间已被企业界广泛运用。地方广电媒体在双重属性、双重效益、双重规律、双重任务的界域范围内,完全可以放宽视野,积极实行上下左右相互联动,加强媒体之间,跨媒体之间、跨行业之间、跨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例如,盐城广电媒体2011年曾与河南省新乡市媒体同行合作,举办亚洲巨星演唱会;也曾与本市射阳县广电媒体合作,举办海峡两岸巨星演唱会,实现了互利共赢。盐城的盐阜大众报业集团,去年与外地文化传媒公司牵手,联合拍摄28集电视剧《只要你过得比我好》。2012年三四月份在全国多家省级卫视播放,社会反映良好,报业集团也获得不错的收益。由此推想,投资拍电影电视、动画片、戏剧片,与中国书协、美协联合搞书画展,与央视合作搞演艺等,运作得好,定会有理想的回报。我台最近与省书协合作举办的“海峡两岸三地名家书法作品展览”就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要借助有利形势,整合资源,多元发展。有句话叫“东方不亮西方亮”。发展广电内容产业既不能“广种薄收”,也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各地为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文化强县”出台的新政策、新举措如雨后春笋,这都为发展文化产业创造了机遇。地方广电媒体应该珍惜这个机遇,借助有利形势,围绕广电内容,多元发展,不断向广电内容产业的遗漏领域和高端领域拓展,尤其是向能占领科技制高点的广电新设备、新材料、新传媒手段的产业发展。如数字广播、数字舞美、数字电影电视、数字移动多媒体、3D电视内容和技术、巨幕影院技术等等。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发是最强劲的“黑马”,地方广电媒体虽然实力不强,但我们分散在海内外的各类人才并不薄弱。比如2011年底有资料显示,盐城全市有8万多留学生在海外读书,有1万多名留学硕士、博士在海外工作。如果能引进一批高端技术和人才来发展广电产业,那将带来美好的前景。

地方广播电视媒体内容产业的延伸和发展,必须从战略和全局出发,把握发展规律,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要充分发挥广电职工的文化创造积极性,努力构建现代广电文化产业体系,努力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只要我们认清媒体融合时代传播全球化形势下地方广电媒体的处境,抓住机遇敢拼敢上,就一定能够实现地方广电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广播电视台)

(本文编辑:刘园丁)

重庆广电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篇4

文化事业演变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新兴产业是文化作为一种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发展。1988年, 文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这一里程碑式的文件, 正式提出“文化市场”的概念, 明确了文化市场的管理范围、任务、原则和方针, 这标志着我国“文化市场”的地位正式得到承认。2002年,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 明确区分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完善文化政策, 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从此, 文化产业脱离文化事业而完全浮出水面, 文化产业的合法性建构取得实质性突破。广电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从属概念, 必然遵循文化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广电产业的本质是将广播电视各类资源 (包括节目、设备、设施、网络、人力、无形资产等) 进入市场领域, 通过经营获取效益。2009年7月, 国务院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这是继钢铁、汽车、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等十大产业规划之后, 国家新一轮产业规划中的第一个产业振兴规划, 标志着国家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一个战略性产业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 文化产业真正作为一种产业受到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 文化产业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重庆广播电视集团 (总台) (以下简称“集团”) 正是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及传媒产业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 于2004年成立的。在历史性发展机遇的背景下, 梳理和研究重庆广电产业的发展路径, 对更好地投入到全新的跨越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去, 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二、重庆广电产业的发展现状

重庆广播电视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产业公司”) 是由重庆广播电视集团 (总台) 为贯彻“事企分开”, 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将可经营性资产和业务从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进行整合, 于2005年11月成立的产业经营平台, 它代表出资人对集团可经营性资产进行投资和管理, 确保国有资产在市场环境下规范运作并得以增值。集团成立六年来, 集团以机制、体制创新为动力, 以打造“国际知名、中国一流、西部第一”的百亿集团为目标, 按照“新闻立台、文化强台、品牌塑台、人才兴台”的要求, 产业发展运行平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创新观念、明晰发展方向。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积累, 根据广电媒体特点、市场发展规律, 集团已经初步形成了重庆广电特有的发展思路,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在价值取向上坚持“公益为本、经营为用”;二是在发展格局上坚持“一体多元”;三是在竞争策略上坚持“突围、防御、打援”;四是在资源组织上坚持“开放整合、品牌提升”;五是在发展方向上坚持“转型、转制、转向”。“转型”就是从自制自播转向市场化经营, 从自娱自乐转向社会化发展, 从自给自足转向竞争化生存, 从传统媒体向内容提供商转型;“转制”就是突出体制机制创新, 变战略领先为战术优先, 变宏观一线为微观前线, 变集团层面的纵向多头调控为基层责任主体的综合自我调控;“转向”就是从只注重公益性职能转向为公益和经营并重, 从只注重事业发展转向事业和产业并重, 从只注重本体发展转向本体与多元发展并重。

2. 重庆特色的四大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集团坚持“一体多元”的方针, 根据广电媒体特点、市场发展规律和未来发展需要进行生产力布局调整, 盘活并整合各种资源, 形成新的资源和产业优势, 建立完善产业组织构架, 合理进行产业布局。目前, 产业布局已构建形成四大产业体系:一是以网络传输覆盖为重点的主导产业, 即以新技术为牵引、以有线网络为主体、以微波网络为补充。有线网络已完成主城区100万户数字电视整体转换, 在大力推进网络整合的同时, 加速移动电视网络、手持电视网络的覆盖建设。二是以内容生产营销为重点的主体产业, 即以传统内容生产、新媒体内容生产与营销为重点。三是以旅游、房地产和休闲娱乐为重点的关联产业, 即以旅游房地产和娱乐、休闲业为重点。四是以艺术教育培训为重点的衍生产业, 即以教育培训、演艺为重点。

3.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

集团2004年组建初期, 总资产是18.7亿元, 其中事业资产10.97亿元, 产业资产7.72亿元, 2009年集团资产总额达到56.6亿元, 其中事业资产25.3亿元, 产业资产27.5亿元, 五年资产总量约增长200%。2009年集团总收入达20.4亿元, 比五年前的8.17亿元增长150%以上, 其中产业收入超过10.1亿元, 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实现了产业收入超过事业收入的格局。

三、重庆广电产业未来发展路径要点

1. 继续推动思想创新、树立新的发展观。

广电产业要发展, 必须持续推动思想创新。思想观念问题不解决, 行动和实践必然举步维艰。《广播影视科技“十一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明确提出:中国广播电视2010年全面实现数字化, 2015年停止模拟广播电视的播出。当前无论是宏观政策导向还是科技进步的推动, 广播电视发展的大趋势主要是数字化、网络化。面临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传统广播电视在媒体生态与竞争格局、产业属性与基本业态、消费方式与用户结构、功能定位与产品样态、资源配置与投资方式、宏观体制与微观机制、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政府调控与管理方式等方面将不可避免地发生一系列变化, 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将是传统广播电视的解构与重构。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我们必须准确的预见未来, 树立新的传媒发展观, 明确发展方向, 实现战略“转型”, 具体而言, 就是要坚定不移的推进技术转型、媒体转型, 大力实施资源整合, 实现媒体和产业的全面扩张。

2. 继续深化体制改革, 创新发展机制。

在确保媒体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 继续深化体制改革, 创新机制、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一是继续推进制播分离、事企分开, 建立责任明确的公益性事业平台和经营性产业平台。逐步把事业本体内可经营性的资源从本体剥离出去, 进入产业发展的体系, 走社会经营、市场化发展的路子, 要研究和制定推进制播分离、事企分开的配套措施, 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二是推进区县的资源整合, 在推进业务整合的前提下, 不断探索资源深度整合的模式, 按照双方自愿、互利互惠的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 进一步整合区县广电资源, 逐步扩大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纽带的实体性联合;三是建立完善的产业管理体制。广电产业公司要严格按照《公司法》建立健全内部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规范的投资经营及管理机制;四是对产业公司所属二级经营平台, 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创造条件推进股份制改造, 培育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实体;五是通过项目制作公司的组建, 搭建经营公司群, 缩短产业链, 减少投资风险。

3. 以实现集团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深入探索建立集团科学的管理机制。

一是引进现代企业制度, 大力推行企业化管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实行全额成本核算, 内部各专业实行现金支付, 构建起有机的内部产业链;二是在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多得的原则, 坚持机会均等的前提下, 以业绩考核为分配依据, 建立与市场接轨的薪酬福利体系;三是随着经营性资源的剥离, 减少管理层次, 提高运行效率, 减少内设机构, 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四是在坚持成本核算、按劳分配、市场目标考核的基础上, 广播频率实行利润提成制, 电视推行频道运营责任制、制片人制;五是建立市场准入制和质量淘汰制、重奖节目创新等一系列制度, 构建起直接面对市场的多元责任主体。

4. 靠品牌经营和职能管控来整合和激活下属各业务单元, 构建多元化产业链。

重庆广电集团是内含多个电视频道和频率, 是个媒体非常多的传媒集团, 探索企业的管理模式, 对于内部管理和资源整合, 通过启动品牌来联结各业务单元, 由一个品牌拉动整个产业链, 有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 也有咨询延伸产品, 由此形成传媒新的经营模式和赢利模式, 积极扩大媒体经营范围和资源开发, 构建多元化的产业价值链。一是做大做精做强传统主业;二是跨媒体的产业链条建构;三是跨行业的产业链条建构, 即从传媒既有核心价值资源出发, 进行跨行业经营。

5. 全面完善四大产业体系。

主导产业方面, 重庆广电要成为“三网融合”的载体, 实现由单一的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到综合信息服务载体的转变, 实现有线、无线网络覆盖和功能的互补。同时, 无线传输大力开发增值业务, 扩大广播、移动电视、手持电视的覆盖范围, 实现由主城到区县的全方位覆盖和新业务的全面开发。

6. 通过政策放宽传媒产业市场准入, 引入社会资本。

传媒业经过产业化初级阶段, 完成原始积累之后, 必须借助资本市场来实现产业升级和规模经营。这是由传媒产业自身特点和资本市场的职能共同决定的。从传媒产业资产性质看, 由于传媒业在信息经济领域, 其资本附加值较高, 但经营性资产净值不大;无形资产或各类专用资产较多, 但可用于银行信贷抵押的资产不多。同时, 传媒产业往往一次性投入较大, 投资回报期较长, 因而存在一定的资金风险, 加之自有资金的不足, 使得传媒产业很难通过借贷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2004年初, 广电总局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规定, 首次对我国广播影视行业的产业化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同时, 也为各类资本进入这个行业进一步消除了政策的障碍。《意见》提出, 允许各类所有制机构作为经营主体进入除新闻宣传之外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该新政策的出台, 将极大地促进传媒企业各项业务健康发展。例如, 电广传媒主要有广告代理、有线网络、节目制作三大主业, 在原有的广告业务龙头优势的基础上, 网络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而民营资本的进入和节目制作的放开, 将为电广传媒业务的拓展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意见》提出, 广播电视可以把经营性资产从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 面向市场成立公司, 与事业部分别管理、分别运营;在确保控股的前提下, 电台和电视台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造, 条件成熟的可以批准上市融资;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的大型广播影视产业集团公司, 作为骨干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在外资准入方面, 广电总局和商务部于2004年10月底联合发布了《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管理规定》, 前所未有地明确了外资可以通过合资、合作成立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公司, 合营企业可以制作除时政新闻和同类专题、专栏节目以外的专题、专栏、综艺、动画片等广播电视节目。促使当前广电传媒上市公司良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项目投资合理、构建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广电传媒产业运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改制上市, 构建一个高效灵活的融资平台, 目前主要包括数字网络新媒体业务上市和广告、节目业务分拆上市。广电传媒上市可以进行资产重估, 真正体现企业价值, 并引入产权多元化, 推动体制的市场化变革。

7. 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 增强传媒人才的聚集能力。

重庆广电产业要发展, 必须培养、聚集一批具有现代媒体管理理念、经营理念和实践能力的精英人才, 打造出一支现代媒体的优秀人才团队。因此, 开发、管理、保护人才, 实施人才战略是重庆广电产业人力资本运营战略的一个重点。首先, 要重视和加大传媒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其次, 积极完善并形成良好的育人、用人、留人体制。

8. 努力争取政府各级部门的支持及各种优惠政策, 加大对广电产业的扶持力度。

鉴于重庆传媒产业正处于发展阶段, 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向重庆市政府争取出台相关政策来扶持传媒产业, 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具体来讲:第一, 重庆广电根据实际情况, 研究制定具体的传媒产业规划、产业项目, 向政府申请产业发展政策扶持, 保证传媒产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第二, 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分类指导, 充分考虑传媒产业的特殊性, 不能将传媒产业简单等同于一般文化产业。第三, 考虑到重庆传媒产业发展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持续增加的现状, 目前扶持传媒产业发展壮大的政策并不太多, 需要在落实目前对新闻单位的若干优惠政策的同时, 进一步调整、完善相关的税收政策和投融资政策, 广开发展传媒产业的筹资渠道。如对于媒体剥离组建的媒体企业, 政府应当在规划建设、土地征用、贷款融资、技术、财税等方面予以扶持。通过一系列措施来鼓励重庆传媒业率先占据市场领先地位, 为传媒产业的做大做强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必要、充足的政策支持。但需要指出, 政策扶持不等同于政策优惠, 必要的政策优惠是目前重庆传媒产业发展壮大的保障条件之一, 但营造一个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更重要。因此, 要充分认识传媒产业的特殊性, 构建一个符合媒体发展一般规律和重庆传媒产业特点的政策体系。通过政策的制定和适时调整, 为重庆传媒产业的资源整合、资本运作、结构调整、跨行业跨地区发展等提供外在的强大推动力和足够的发展空间。

9. 三网融合给重庆广电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开始于1999年, 重庆作为全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市, 2004年基本完成了体制改革, 即政事分开、事企分设、制播分离, 从而把广播、电视、网络等所有媒体和媒介融合为一体。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传统媒体变革带来了新的机遇, 要适应未来技术变革, 传统媒体要扮演好三种角色。第一种角色是要成为市场化、国际化的内容生产供应商。新兴媒体蓬勃发展, 传输容量大, 节目内容必然要大发展。传统媒体以前的自制自播, 由于缺乏市场化、国际化竞争实力, 不能适应市场需要。因此在未来技术发展格局中, 传统媒体要适应竞争就要面向国际市场、面向社会做内容生产供应商。现在重庆广电实施的制播分离就是向这一方向转变的有益实践。新闻和时政节目留在传统媒体内, 娱乐、时尚、科教等节目生产全部进行制播分离, 变成了独立的法人公司, 允许各种市场资本进入, 传统媒体向这类公司购买适应市场需求的节目。第二种角色是要做复合型、跨区域的传播媒介。广电传媒要充分利用电信的固网、移动网和INTER网, 综合性、复合性利用各种技术形成跨区域传输的新兴媒介。例如, 重庆卫视已通过苹果网到达世界的各个角落, 用3G手机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看到重庆卫视实时直播。重庆很多公交车和出租车上也拥有了车载移动电视。第三种角色要成为产业化、经营型的经济实体。既然是企业, 就不能像过去在事业体制下不计成本, 不讲经营, 一定要按照市场规律构建产业链, 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方式, 注重成本核算, 做成一个经济实体。

摘要:文章在简单回顾中国文化及传媒产业政策演变的基础上, 介绍了重庆广电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今后发展路径的选择。

关键词:重庆,广电产业,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杨晓阳.论优化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J].电视研究, 2003 (4)

[2].蔡尚伟, 刘锐.中国文化及传媒产业政策的演变[J].今传媒, 2010 (1)

[3].朱秀凌.两岸三通背景下的漳州传媒产业发展路径初探[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1)

[4].张卫星.整合广电资源“重庆模式”巧破题[J].新闻战线, 2008 (7)

[5].国家广电总局.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 2004

[6].重庆广电集团 (总台) 总裁李晓枫 (总台长) 答记者问.广电传媒, 2009

[7].李放.传媒产业发展的市场与政府角色[J].生产力研究, 2008 (18)

广电产业 篇5

具体来说,则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增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使命感

中共中央在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中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单位包括文化企业“是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其无疑明确了有线网络在建设文化强国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对有线网络在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中作出新贡献的历史重托。

一是要强化“两自”意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其告诉我们,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思想根基。所谓“文化自觉”,是指人们对文化和文化建设在整个国家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理性觉悟,是人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历史使命感;所谓“文化自信”,是指人们对自己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来历、特点、优势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认知,是人们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有线网络作为文化企业主角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必须根植于“两自”意识上,即在不断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基础上,认清使命,明确责任。

二是要强化机遇意识。作为已列入国家发展战略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圈的河北省,文化产业已具备良好的发展环境;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河北省委八届二次全会描绘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强省的新蓝图,及出台的一系列推进文化建设的新政策、新举措,更为河北提供了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但我们还要认识到,河北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还不强。从广电网络行业所处的历史方位来看,还处在体制及机制的转型期,技术和业务的成长期,市场竞争的防御期,尤其是随着三网融合的到来,有线的发展将更迫在眉睫,挑战严峻。因此,广电一定要珍惜机遇,正视挑战,敢于“亮剑”,化危为机,而绝不能瞻前顾后,坐失良机。

三是要强化“担当”意识。宣传文化单位包括文化企业当好文化建设的主角,是题中应有之意,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当好主角,并不是要广电单打独斗,独闯天下,而是要广电克服“事业单位依赖症”,摒弃“等、靠、要”的思想,积极主动地协调行政推动与市场推动的关系,在改革发展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四是要强化争创一流的意识。要增强当好主角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能安于现状,必须对标先进,争创一流。河北广电网络集团成立6年多来,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均取得了长足进步,总资产和年收益增长每年都在20%以上。但是放在全国广电网络大盘上来看,还只是位列第二方阵,与形势的发展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必须克服“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情绪,树立敢于人先、力争上游的思想,以赶超跨越、争创一流的胆识、气魄和举措,力争在2~3年内跨入全国广电网络的第一方阵。

拿出赶超跨越、做大做强的新思路

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决策,结合自身实际,河北广电网络集团提出了以“广电网络为主,相关多元并进,实施梯度发展,做活做大做强”的总体发展战略,研究制定了既着眼赶超、又切实可行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主要包括:

在建网络、扩用户上要有新拓展。建设优质安全的网络是广电网络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2012年河北广电的目标为:首先,继续加大各级干线网扩容改造的力度,完成各市IP城域网建设,加快用户分配网双向化升级改造,县级以上城镇要全面实施双向网改造,逐步实现双向网“乡乡通”,进一步夯实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发展的网络基础;其次,不断扩大用户规模;第三,上半年要全面完成县城以上城镇数字电视整转的扫尾工作,进一步提高城区数字用户的覆盖率和续费率;第四,充分利用政法网覆盖到乡镇和直播卫星加密播出的有利条件,加快农村有线数字电视发展;第五,年底,全省数字电视用户要新增100万户以上,达到600万户,在“十二五”末,力争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000万,进入全国前列。

在扩展增值业务、提高营销服务水平上要有新突破。大力拓展各种增值业务,发展新业态是广电网络在数字电视整转完成后大幅增收、做大做强的关键。目前河北广电网络的新业务在整个创收中所占的比例太小,今年力争有大的突破:大力发展双向交互业务和高清业务,力争全年达到高清用户50万户;大力开展付费节目销售;大力开展互联网业务,年底力争达到30万户;大力开展数据专网业务,注重发展公安、交通、教育、卫生、金融、财税等全省性数据专网业务;促进增值业务的多样化发展。而要拓展增值业务,就必须提高营销和服务水平。即在建立适应市场需要营销体系的基础上,大力实施多样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加强软硬件建设,完善客户服务体系,以服务打造品牌,以品牌创造效益。

在技术创新和运用上要有新成效。广电网络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只有坚持“技术为王”才能推动广电网络持续发展:瞄准国内外广电网络技术研发的最新成果,着眼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加强技术规划,做好新技术的研发和运用,着力做好三网融合中的技术保障;年底之前力争拿出1~2项在全国同行中叫得响的技术创新成果;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大技术对广电网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支撑力度。

在加强企业管理上激发新活力。“管理出人才,管理出效益”,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是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要保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增强规章制度的执行力;突出人员管理,健全以业绩为导向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严格绩效考核,激发全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财务和资产的集中规范管理,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强化审计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全集团公司开展“加强企业质量管理年”活动,以激活管理机制,增强企业活力。

nlc202309040107

在安全传输上要有新贡献。广电网络安全是国家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安全传输则是广电网络行业的生命线,为了保证安全传输,首先必须始终绷紧安全传输这根弦,切实做到严之又严,细之又细,慎之又慎;其次,坚持人防与技防相结合,严格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加强日常检查和维护,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落实安保责任制,确保党的十八大等重要保障期的安全传输播出万无一失。

彰显攻克难点、打造亮点的大作为

广电要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当好主角,必须以“干大事、创大业”的大气魄,在攻坚克难、突破瓶颈上表现大作为,在打造品牌、演绎精彩上彰显大手笔。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角。具体做法包括:

在理顺体制上迈出大步伐。目前,河北广电网络体制改革的任务已基本完成,基本形成了“全省一张网”,但是条块分割、“有系无统”、体制不顺的问题仍然突出,深化体制改革的任务仍然艰巨。2012年的目标是,年底前完成全集团人员身份的转换,理顺人、财、物管理关系,真正形成上下贯通、垂直管理的一体化、规模化、集约化运营的企业集团。同时,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董事会、党委会、监事会、总经理负责制,明确各自职责,建立有效的决策、执行、监督和制衡机制,从体制上保证广电网络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在搞好三网融合试点上要有大建树。去年11月,国务院已将石家庄市列为第二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对此,河北广电决心举全集团公司之力,圆满完成这次试点任务:在集团层面,由一名副总经理具体负责试点工作;根据石家庄单向广播业务网和双向交互业务网的特点和优势,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三网融合模式下的技术系统、业务平台和监管系统;逐步开展高清互动电视业务、视频监控组网业务、集团专线组网业务、互联网宽带业务和数字家庭业务;加强与电信运营商的协同合作,融合发展,实现双赢;及时解决试点过程中的体制、机制、技术和业务拓展等方面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推动试点工作健康顺利开展;为全行业在三网融合方面开展各项准备工作提供经验支持。

在项目建设上要有大成果。实现项目驱动战略,抓紧广电网络产业重点项目的谋划和建设,既能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又能带动与广电网络相关产业的链接式发展。河北的项目规划主要包括:积极谋划实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试点;全省IP网络电视平台、数字电视双向机顶盒的改造与推广;扩容升级BOSS系统;全IP高清播出平台、视频会议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搭建;推进物联网应用试点、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工程、河北广电网络产业中心等一批文化内涵深、科技含量高、先导性强、示范效应大,能够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等重点项目的实施,切实做到强力推进、重点引进、服务跟进,既要开花,更要结果。

在积极筹备上市工作上要有大进展。推进集团公司上市,不仅是加快广电网络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把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企业经营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手段。集团公司于2010年启动了上市筹备工作,并进行了一系列准备工作,2011年9月底又完成了对所属分(子)公司上市摸底审计工作,摸清了集团公司的资产、负债及收益等基本情况,查清了股权结构较分散、财务独立性等方面的问题。目前,集团公司已进入上市前的内部整改阶段,正在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股权配置、资产、人事、财务等方面进行规范性整改,努力在年内达到上市申报条件,力争尽快实现上市。

在推进县级公司发展上要有大变化。河北广电集团公司拥有县级公司134家,虽然县级网络在资产规模及企业效益上的发展很不均衡,但其拥有广阔的农村市场,发展空间很大,对于广电网络来说,要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大力加强县级网络的经营创收能力。为此,在今年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加强对县级公司的管理将成为集团公司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强化各市县网管理办公室的职能和作用,下大力气指导和帮助他们一手抓体制、机制改革,一手抓产业发展和业务拓展,务求县级公司的效益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最终推进整个广电网络产业的大发展。

具备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的真本领

目前,中央和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文化建设的大政方针已定,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思路和重点也已明确。摆在广电面前的任务,就是要发扬“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真抓实干,狠抓落实。而检验有线网络是不是合格的建设文化强省的主角,归根到底要看我们是否具有抓落实的真本领:

一是要建设一个奋发有为的好班子。“主角”里面看“主帅”,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各项决策,关键在于企业的领导班子。河北广电网络领导班子的建设思路为:按照“讲政治、顾大局,干实事、有作为,重团结、守规矩”的要求,加强各级企业领导班子建设,集团公司在班子建设上要当模范、做表率;注重建设学习型班子,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加强班子的团结,充分发挥整体效能;坚持民主集中制,正确处理董事会、党委会、总经理负责制的关系,实施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加强班子的廉政建设,树立风清气正的良好形象。同时,通过抓班子、带队伍,打造一支凝心聚力干事业、上下一心抓落实的干部员工队伍。

二是要培养一个求真务实的好作风。作风是无形的战斗力。河北广电网络在作风建设上主要突出了三个字:一是“实”。深入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和“走基层、摸实情、谋发展”活动,深入一线,脚踏实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今年集团公司领导每人深入一个县级公司,扎扎实实帮助基层解决改革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二是“快”,在摸清下情的基础上,谋划决策要快,解决问题要快,紧张快干,雷厉风行,反对慢慢悠悠、拖泥带水;三是“细”,在指导基层抓落实中,不能粗枝大叶,大而化之,一定要周密细致,环环抓紧,丝丝入扣,这样才能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要形成一种推进落实的好机制。河北广电网络在制定了全年改革发展目标总体任务的基础上,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首先,将落地模式细化分解为39项任务,每一项都明确了分管领导和部门,以及完成任务的标准和时限,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其次,各分(子)公司均应建立健全的工作落实责任制;第三,实施定期检查、督导、问责和奖惩制度,切实做到层层有目标,人人有压力,事事有着落,一项一项抓落实。

四是要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基本方法是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各级领导要胸有全局,吃透“两头”,把上面的精神与本企业、本部门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分清轻重缓急,排出工作重点,集中精力,务求突破,带动各项工作的落实。同时要重视抓好典型,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把各项工作做得富有成效,奋力开启广电网络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广电产业化的症结与机制创新 篇6

伴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广播电视产业从一个理论界的边缘话题上升到频繁出现在党和国家重要文件中的核心概念, 作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 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影响中国广播电视产业化发展的症结主要是体制和机制。

(一) 体制

广播影视是党和人民的喉舌, 是重要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 国体、政体、国情都要求政府是对广播电视最具影响的力量。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 经济体制深度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变化, 如何既能体现党的意志, 又能与人民心声相结合, 在这种情况下推行的文化体制改革, 难以尽善尽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党政部门出于经济压力的考虑, 推动广播电视机构的改革, 在不触及政治利益, 确保导向、舆论正确的前提下, 尽量放开权力, 但并不意味着权力的缺失。行政力量、权力意志的干预依然存在。事业单位转轨企业的难度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

1. 行政干预

广播电视部门经济改革中的重要主体是主办主管媒体的政府部门。在资产重组中, 为了支持、扶植广播电视传媒集团, 政府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了很多政策方面的优惠, 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政府所使用的行政手段对于集团的国有资本重组有积极意义, 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 媒体联合存在风险

在媒体集团化发展的初期, 政府为了解除对部分经营业绩不佳的媒体单位的补贴负担或是解决这些单位职工的就业问题, 把个别经营不佳的媒体单位交给优势媒体单位管理, 以形成集团之势, 虽然盘活了资产, 但资产良莠不齐。

(2) 经济不发达地区对政府的政策和经济依赖依然很重

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广播电视台仍然以政府拨款作为生存的支柱。其所承担的对当地政府的宣传工作、转播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节目、维护基本技术设施等职能, 是否永远依赖政府?怎样才能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

2. 产权不清

广播电视是属于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 还是新闻传播事业单位?是政府拨款的公共事业单位, 还是产业化运作的商业企业?这反映了国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发展的复杂性和不平衡性。意识形态和产业经营是广播电视产业化过程中的两把抓手。现在推行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模式, 是政府既不能放松意识形态的控制, 又不能不发展广播电视产业的权宜之计。模糊不清的管理模式, 缺乏市场主体, 缺乏媒体整合的市场经济法制基础。由此带来的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的矛盾, 会产生产业化发展与所有者权益保护间的冲突。

(二) 机制

1. 用人机制

长期以来, 广播电视行业在用人方面缺乏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人才是发展广播电视产业的最重要的保障, 人才匮乏是广播电视产业发展过程中遭遇的瓶颈之一。目前, 广播电视缺乏既有创造力又有知识的人才, 缺乏既懂广播电视内容生产又懂产业经营的人才。有创造力才能出好节目, 有品味才能制作出有深度的作品。从宏观上管理广播电视, 又能够经营运作广播电视, 这样的高级管理营销人才就更稀缺了。

用人机制不灵活。广播事业单位除了少数拥有事业单位编制的员工, 相当一部分员工的身份不明确, 没有实行全员聘用制度, 也不能自主择业, 往往是聘用员工干得多, 拿的少, 在编人员干得少, 拿的多。没有激励机制, 做不到多劳多得, 也没有竞争机制, 做不到优胜劣汰。没有打破用人机制, 人员能进不能出。有才能的人进不了广电的门槛, 只能在体制外徘徊。

2. 分配机制

十年前, 全国的广播电视事业还是依靠中央财政的拨款和地方党委政府在财政和政策上的支持, 许多县级台至今还享受着政府全额拨款的待遇, 正式在编的员工工资还参照政府公务员待遇执行, 享受传统体制下的保障, 没有失业和下岗之虞。

其他身份的员工伴随着从旧体制向新体制转型的过程, 享受的体制保护就少多了。十年来, 各级广播电视媒体都有不同形式进台的员工, 如部聘、栏目聘、制片人聘用、临时劳务关系等, 他们大多签订各种形式的契约或合同, 比正式编制员工享受的福利要少。

3. 事业机制

在传统的广播电视业, 采编与经营剥离、事业与产业分开的方式一直没有明晰。公益性广播电视事业由政府主导, 实行事业运行体制。经营性广播电视产业由市场主导, 实行公司化治理, 没有明确分工, 事业板块和企业板块界定不清。

在探索发展的过程中, 应逐渐明确具有公益性质、承担喉舌功能的新闻宣传业务, 包括新闻、对台宣传、重大宣传活动直录播以及党委政府确定开办的其他公益性节目和栏目, 以及各业务部门、频率频道等非独立法人主体, 纳入事业体制管理。事业发展和产业发展应剥离开来, 构建事业产业协同发展的治理机构。

4. 产业机制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 广电媒体步入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转型、从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转型、从计划事业向事业产业型转型、从单一广告经营向多元媒体经营转型的新时期。一方面, 媒体根据战略目标不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一方面又存在新的业务形态与旧的运营方式的矛盾, 传统媒体管理体制在管理思路、管理手段和管理力量等方面与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新业态之间形成矛盾。新产业发展受到旧体制的制约, 产业大摊子受到管理小班子的制约, 高科技发展受到低效能的制约, 媒体内部动力机制缺乏, 计划经济体制沿袭下来的体制弊端和机制障碍, 成为制约传媒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二、机制创新

广播电视产业化发展, 应充分发挥机制建设在事业产业发展中的牵引、激活和支持作用, 立足于宣传与经营不同业务的剥离与制衡, 事业与产业相互衔接和支撑的制度创新, 把权责优化、内容创新、资源整合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根据不同运作单位的属性, 建立不同的干部、人事、分配、财务管理制度, 实行成本化管理。深化新闻机制、经营机制、人事、分配、财务等管理制度的改革, 增强舆论引导力、品牌竞争力、文化创新力和持续发展力。

(一) 调整原有组织结构, 建立科学管理的体制, 事业产业协调发展

广播电视媒体要想成为一流的现代化传媒机构, 必须推进新一轮改革, 将发展公益性事业与经营性产业两手抓, 传统媒体的升级改造与发展新媒体并行推进, 走多媒体综合集成的道路。

调整传统媒体的内部组织架构, 即便内设机构总体数量变动不大, 但职能部门、业务部门和直属部门职能较之前更加清晰, 分工更加明确, 做到管办分离。强化经营管理, 强调责权利, 将事业和产业的属性区分开来, 事业按照事业的管理模式, 产业发展按照经营的模式, 管理和服务不越位, 不错位, 不缺位, 事业产业协调发展, 互相扶持。

(二) 改革人事、分配、考核制度, 建立规范的激励约束机制

完善优化选人用人机制、培训提高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管理监督机制、激励保障机制, 提高员工福利待遇。

江苏广电总台改革的主要任务和具体内容包括:推行全员聘用制度, 建立单位与个人之间以聘用合同管理为基础的平等的人事关系;打破身份管理界限, 建立包括岗位聘用、岗位考核、岗位培训等为内容的岗位管理制度;扩大内部分配自主权, 建立以岗位工资为核心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和完善人才流动机制, 合理配置人才资源, 妥善安置未聘人员。根据需要合理设置岗位, 逐步建立按岗定酬与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相结合, 以岗位工资为主要内容的内部分配办法, 薪随岗变。在国家改革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制度和住房制度的基础上, 制定好保险福利计划、休假医疗计划和带薪培训计划, 逐步缩小乃至取消编制内外人员待遇的区别。

(三) 建立产业发展体系, 培育市场主体

建立科学的产业发展体系, 注重构建产业价值链, 不断扩大产业规模, 实现产业稳定增收。经营业务与宣传业务实现科学剥离, 努力巩固、提升资源整合优势和运作水平, 坚持在内容、产业、技术、人才、机制和体制等方面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产业开发平台、聚合平台、营销系统、融资渠道、新媒体业务、对外合作等方面走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 推进可经营性事业部分转制和企业的改制重组, 打造产业开发平台

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是培育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市场主体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经营性节目制作单位、重点新闻网站、有线网络运营单位转企改制。电台电视台所属电视剧制作机构、有线网络运营单位, 在转企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的过程中, 可以进一步吸收战略投资者, 成为股份制公司, 条件成熟的可以上市。

2. 推进资源整合, 加快发展影视制作和动漫产业, 建设内容产业聚合平台

内容生产是广播影视的核心优势。发挥内容产业优势进行集成创新, 促进传统媒体向多媒体信息业态拓展, 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 建设一批影视制作和动漫产业示范基地, 促进内容制作产业的专业化、社会化和规模化、集约化。加强与民营企业、社会资本的合作, 加强版权保护和市场体系建设, 包括媒资内容产业化, 建立节目共享和节目交易平台。扩大影视制作、发行、播映和后产品开发, 满足不同媒体、不同终端对影视数字内容的需求, 形成影视剧、动画片生产全面繁荣的局面。着力打造具有广泛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国际化动漫形象作品和品牌, 使之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3. 加快发展新媒体业务, 加强新媒体开发, 实现增量发展

加快发展网络广播电视, 建设具有国际影响的网络广播和网络电视。依靠传统广电媒体, 开发网络资源。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 做好手机电视 (CMMB) 的推广、运营和新业务的研发。运用高新技术形成文化创造力, 使新媒体成为广电系统继广告、收视费、票房之后的第四大创收来源。

4. 构建整合营销系统, 保持广告稳步增长

建立多元化、多样化营销系统, 整合营销, 让产品、渠道和客户三者之间流畅对接。加强渠道与客户的贴近性, 服务的专业性, 增强客户对广电媒体的认同感和信任感, 促进客户与媒体的长期合作。以明确的市场目标、明确的价值体系、规范的业绩考核, 促成系统内不同单位间的联动策划, 实现整合营销。如电视和广播之间的联动, 电视与网站之间的联动, 传统电视与公交动视、手机电视、户外大屏之间就大型新闻事件的联动, 都可以达到经营创收的叠加效应。

5. 拓宽融资渠道, 实现资本运营

成立数字付费电视频道、电视购物频道, 引入社会资本共同经营, 扩大规模效应。电视剧制作机构实行公司化、股份制, 引进社会资本, 实现资本运营。

6. 建立对外合作机制, 开拓海外市场, 实现规模发展

县级广电与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 篇7

1 县级广电在全国广电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县级广电在全国广电产业发展中占有着重要地位, 发挥着重要作用。2011年, 全国广播电视总收入2717.32亿元, 其中县级广电总收入326.69亿元, 占全国广电总收入的12.02%。全国广播电视实际创收收入2371.18亿元, 其中县级广播电视实际创收收入229.96亿元, 占全国广电实际创收收入的9.7%。全国县级广电资产总额达743.42亿元, 占全国广电系统资产总额的11.87%。虽然如此, 全国县级广电创收收入仍远低于中央级的413.63亿元、省级的1317.95亿元和地市级的409.64亿元, 如图1所示。

(1) 县级广电产业结构构成

县级广电产业结构主要可以划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广告收入;二是网络收入;三是其他创收收入。网络收入是第一大收入来源, 广告收入位居第二, 其他创收收入居第三。2011年, 全国县级广播电视创收收入为229.96亿元, 其中网络收入158.14亿元, 占本级创收总收入的69%, 网络收入中有线电视收视费收入119.57亿元, 占本级创收总收入的52%;县级广电广告收入57.54亿元, 占本级创收总收入的25%, 其他创收收入14.28亿元, 占本级创收总收入的6%, 见图2。

(2) 县级广电网络收入在全国广电网络收入中的地位和作用

县级广电网络收入在全国广电网络收入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2011年, 全国县级网络收入158.14亿元, 占全国广电网络收入的28.05%, 超过地市级广电网络收入的106.36亿元和中央级广电网络收入的20.61亿元, 仅次于省级广电网络收入的278.67亿元, 居第二位。其中, 有线电视收视费收入119.57亿元, 占全国有线电视收视费总收入的32.83%, 超过地市级的62.06亿元和中央级的7.35亿元, 仅次于省级的175.19亿元, 居第二位。

(3) 县级广电广告收入在全国广电广告收入中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县级广告的空间狭小, 县级广电广告收入占全国广电广告收入的比重也较小。2011年全国县级广电广告收入57.54亿元, 占全国广电广告总收入的5.12%。其中广播广告收入3.65亿元, 占本级广告收入的6.34%, 电视广告收入50.87亿元, 占本级广告总收入的88.41%, 其他广告收入3.02亿元, 占本级广告总收入的5.25%。

(4) 县级其他产业收入在全国广电其他收入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1年, 县级广电其他创收收入14.28亿元, 占本级广电总收入的4.37%, 占本级广电创收收入的6%, 占全国广电其他产业收入的2%。县级广电其他创收收入不仅低于地市级的31.61亿元, 更远低于中央级的122.48亿元, 省级的200.96亿元, 产业拓展的力度还有待加强。

2 产业发展对于县级广电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产业发展对于县级广电和县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新闻宣传是使命, 广告经营是生命”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产业发展对于县级广电的重要作用。

(1) 县级广电产业是县级广电的重要经济支柱

2011年, 全国县级广电总收入326.69亿元, 其中创收收入为229.96亿元, 占全部收入的70.39%, 仅网络收入一项就占到全部收入的48.41%。县级广电产业是县级广电的绝对经济支柱, 对县级广电起到重要的经济支撑作用。

(2) 县级广电产业收入极大地弥补了财政资金投入的不足, 并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2009年对全国各省、市、县党委政府、宣传、广电系统的问卷调查 (以下均简称问卷调查) 显示:80.3%的宣传部门84.6%的省市广电行政部门和95.7%的县级广电行政部门认为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可以通过产业发展增加收入, 解决当地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为县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其中以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和中部地区更为明显, 说明县级广电产业发展对弥补财政资金对县级广电投入的不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县级广电财政投入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问卷调查显示:81.5%的省市广电行政部门认为县级财政对县级广播电视台拨款较少, 主要是由县级广播电视台自收自支。一个县级台每年总支出中位数为377.3万元, 而财政拨款总额的中位数仅为122万元, 缺口资金达到255.3万元, 是财政拨款总额的2.09倍, 所有的缺口资金都要由产业收入来弥补。

除传统的网络和广告产业外, 很多县级台还通过专题片制作、文艺演出、户外大屏幕广告制作, 甚至成立股份制房地产企业等方式进行多种经营的产业开发, 从而对产业链上下游各个行业产生拉动作用, 刺激了县域经济的发展。网络整合后, 县级广电产业拓展的重要地位将更加突出。

(3) 县级广电产业发展是公共服务的重要支撑, 员工激励的主要来源, 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宣传推广和信息服务作用

县级广电产业发展是公共服务的重要支撑。问卷调查显示:一个县级台每年财政收入中位数的122万中, 事业建设费用30万元, 节目制播费仅3万元, 其他支出也仅有9万元。而一个县级台每年用于传输覆盖维护费用支出中位数达60万元, 用于节目费用支出中位数达24.6万元, 行政费用支出中位数达49万元, 上缴县财政费用支出中位数达到19.9万元, 其他费用 (如大型活动的经费支出, 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的购置费用, 购置中央电视台或其他上级频道节目或上交卫星、加密费用, 以及其他的一些资本或服务性支出) 达到79万元, 这里面资金缺口是巨大的, 仅节目制播费一项就缺口达21.6万元, 缺口资金为财政拨付资金的7.2倍。如果没有产业发展的支撑, 公共服务质量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甚至整个县级广电都难以为继。

产业收入是广电员工激励的重要来源。财政拨款明细中, 一个县级台人员费用支出中位数达155.2万元而人员经费的中位数为85.0万元, 缺口为70.2万元, 缺口资金占人员费用的45.23%, 也就是说广电员工收入的将近一半要靠产业收入来支付, 产业收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广电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能否吸引和留住人才。

县级广电产业的发展除了经济作用外, 还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制作专题片和广告为县域的形象宣传推广起到重要作用;有线网络的拓展以及农业、商业、招工等公共信息的发布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 有效地刺激和拉动相关行业发展, 为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4) 广电产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显著, 东部发达地区产业发展为公共服务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西部欠发达地区则主要依赖财政拨款

我们以大概率选择东部作为发达地区的代表, 西部作为欠发达地区的代表。问卷调查显示:东部地区县级台的产业收入中位数为679.4万元, 是西部地区23.7万元的28.67倍, 显示出西部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的基础很薄弱。东部地区县级台产业收入占财务支出总额的74.37%, 财政收入仅占财务支出总额的25.63%, 产业收入为各项公共服务的发展提供了主要的支撑。西部地区县级台产业收入占财务支出总额的13.04%, 财政收入占到财务支出总额的86.96%, 显示出西部欠发达地区广电公共服务的发展仍然主要依赖财政拨款, 但是占总支出13.04%的产业收入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数据充分揭示了广电公共服务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发生的原因。

3 县级广电产业发展的新趋向及对广电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 县级广电产业创新步伐加快, 不断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很多县电视台纷纷利用自身优势成立文化传播公司、广电艺术团, 进行户外大屏幕广告运营, 甚至建立影视制作基地、成立合资公司等方式多方位拓展业务收入渠道, 节目销售和设备租赁等新的业务形式也逐步获得开拓。2003年—07年县级广电其他产业收入年均增长在10%以上增长, 07年起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增速才有所回落, 08年以来又开始大幅增长。随着新兴业务的不断拓展, 县级广电产业改变了长期依赖网络和广告的单一化格局, 收入结构得到了完善和发展。

广电增值业务也获得较大发展。问卷调查显示, 已有23.4%的县级广播电视台开办了互动点播频道等增值服务。2011年, 全国县级广电实现三网融合业务收入7.54亿元, 实现广播电视网络互联网收入6.47亿元。

广告结构也得到了较大的优化。问卷调查显示, 县级电视广告收入中, 来源于医疗药品广告的占20%, 县级广播医疗广告收入来源于医疗药品广告的仅占5%, 而且呈逐年缩小的趋势。

这些新趋向使得县级广电产业近年来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广电的基础得到进一步的夯实,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广告违规的现象得到了进一步的抑制, 为县级广电未来的快速、健康发展开辟了道路。

4 县级广电发展的促进政策

如何促进县级广电的规范发展,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是全国广电系统面临的重大而迫切的问题, 鉴于前面分析到的县级广电与产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产业发展对县级广电的重要意义, 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 加大对基层广电的投入力度, 确保县级广电健康、可持续发展

实行有倾斜性的广电投入政策, 加大对基层广电的投入力度, 确保县级广电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是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倾斜, 优先改善贫困地区广电公共服务网络, 缩小城乡差距;二是向西部地区倾斜, 通过中央errestrial Digital Television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 减少地区间投入的差距;三是向基本广播电视公共需求倾斜。在清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区分基本广播电视公共需求与非基本广播电视需求的基础上, 优先保障基层群众享受基本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权利。

(2) 统筹县级广电产业发展与事业发展, 建立产业反哺事业的机制, 提升基层广电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统筹县级广电产业发展与事业发展, 继续从产业收入中拿出一定的比例投入到广电事业发展中来, 弥补财政投入的不足;坚持公共服务优先产业发展的理念, 坚持新闻立台, 设立资助县级广电公共服务类节目的专项资金, 重点支持针对青少年、老年和农村节目的发展, 保证县级广电公共服务类节目的比重保持稳定并不断增长, 在质量上不断提高, 在数量上不断增长。

(3) 允许有一定基础的县级台自办频率频道, 鼓励县级台运用自身优势资源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频率频道是产业拓展最重要的平台和基础。问卷调查显示有88.3%的各级政府宣传部门, 84.3%的省、市广电行政部门、89.6%的县级党委政府和87.8%的县级台建议允许自办整套电视频道, 74.4%的县级台认为公共频道对促进县级广播电视职能转变的作用并不明显。

县级产业拓展的空间十分巨大。中国县级台固定资产的中位数为625.5万元, 负债总额的中位数为195万元, 流动资金总额的中位数为88.5万元, 固定资产总额分别为负债额和流动资金总额的3.21倍和7.07倍, 说明县级台的资金使用效率和产业拓展程度还很低, 产业发展的潜力十分巨大, 应鼓励县级台运用自身优势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特别是在新媒体领域, 应该放松准入条款, 允许县级台进入新媒体领域占领制高点。

(4) 制定网络整合后维护县级广电发展的收入保障政策

全国有线网络整合不断加速。截止2011年底, 全国已有26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完成或基本完成有线网络整合。其中,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陕西、吉林、广西、海南、宁夏、江苏、贵州、四川、云南、新疆、黑龙江等15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完成或基本完成省、市 (地) 、县三级的有线网络整合。网络收入占到县级广电总收入的50%左右, 占到县级广电产业收入的60%以上, 对于县级广电的发展至关重要, 网络整合后应制定维护县级广电发展的收入保障政策, 保证县级广电网络收入能够反哺公共服务的发展。

(5) 继续制定相关制度措施规范县级广电广告发展

县级广电的广告结构得到优化, 违规现象得到抑制, 更加需要相关完善的制度措施规范县级广电广告产业的发展。问卷调查发现, 89.9%的宣传部门和83.4%的省市广电行政部门认为应该出台政策规范县级广告播出管理。因此, 应通过相关的制度措施引导县级台提高广告质量, 实现广告收入水平的提高。

摘要:县级广电部门是全国广电系统的最基本组成单位,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论述了县级广电的基本构成和其收入在我国广电系统收入中的比重及重要意义, 提出了几点促进县级广电产业发展的策略。

我县农村广电产业发展路在何方 篇8

2006年我县20个乡镇全面实现“县乡光纤联网”后, 农村广播电视骨干传输网有了较大的发展, 截止2008年底, 全县光纤骨干线路长度达974km, 农村光缆通村359个, 通村率达到92.56%, 有线电视入户3.9万户, 但全县农村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却十分缓慢, 全县还有约3万余农户未入网, 入户率仅为55%。广播电视产业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朝阳产业面临的困惑

一是投资主体多元化, 建网质量较差。我县农网兴建时, 因各级政府财力紧张和县乡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变动频繁等原因, 造成网络投资主体多元化, 经营主体多元化, 管理层次多元化。有的乡镇迫于资金压力采取了“公司+农户”、“职工联合承包”、“出让经营权”等多种模式发展网络, 但无论是哪一种模式, 都置行业技术要求不顾, 网络建设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对器材进行质量鉴定, 没有严格按网络技术标准操作, 普遍存在网络质量较差的问题。

二是网络管理和经营混乱。我县农网兴建时, 部分乡镇网络由乡镇投资, 乡镇站经营管理;部分乡镇网络虽由乡镇投资但因农网投资大、见效慢或因管理不善出现亏损而由乡镇违规承包给个人管理;甚至有乡镇干脆完全由个人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 乡镇和站连财务账都没有。村级分配网的情况也大体类似, 只不过有一些还得益于当时的村村通工程, 由国家补助了一些设备器材。这种状况造成了一些投资人或承包人错误地认为:是谁投资或经营的, 网络的产权就是谁的;这一片的网络的经营和管理由他说了算, 别的人和单位无权干涉。这种状况也造成了近年来我县农网经营混乱, 管理难以到位。

三是专业人才欠缺, 服务功能较低。目前, 乡镇广播电站熟悉广播电视安装、维护的技术人员, 有的因年龄偏大而提前退居“二线”, 有的是退伍军人安置到乡镇电视站工作, 他们的理论基础不扎实, 他们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培训, 专业服务水平更低。这种状况造成农网的维护能力欠佳, 运行中故障率高。

农村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缓慢的根源

1. 观念滞后是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缓慢的思想根源

一是对广播电视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认识不够。当前, 我县正举全县之力, 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建设, 农民缺技术成了发展产业最为关键的制约因素, 而广播电视信息涵量大, 群众收看的积极性较高, 因此广播电视将成为最有效的“科技推广平台”。但大部分乡镇对此认识不足, 科技推广仅局限搞培训班、开现场会等形式, 不仅成本高, 而且效果不明显。二是对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认识不够。当前我国农村正面临着一次深刻的变革, 随着乡镇机构改革与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推进, 农村社会已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集中力量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成了党在农村工作中的主要任务。要完成这一使命, 就必须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党政喉舌、群众喉舌”的功能, 将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到农村中去, 将基层的社情民意反馈给党委, 努力构建一个文明和谐、安定团结的发展环境。但大多数乡镇认为, 发展广播电视仅仅是为了满足农民消遣、娱乐的需要, 对广播电视深远的社会效益认识不够, 因而在发展上思考不够, 创新不够, 力度不够。

2. 驱动不力是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缓慢的机制问题

体制决定机制, “县乡共管, 以乡为主”最大的弊端就是行业主管部门对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一是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随着信息产业集团化发展的推进, 各乡镇网络技术标准、产品规格不统一的隐患将成为改造升级的“瓶颈”, 到时又要来一次“大换血”, 群众将不堪重负。二是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作为新兴产业, 广播电视的发展同样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为何在发展上举步维艰呢?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作为管理主体的乡镇, 不是以发展来抢占先机, 而是仅凭行政手段来促进发展, 主体没有积极性, 从业人员就更无积极性。三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部分广播电视发展得好的乡镇, 富裕人员又较多, 内部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 干好干坏一个样, 干与不干一个样, 特别是有些乡镇借保稳定保运转无节制的向广电站拆借资金, 却很少投入, 一定程度削弱了广播电视的发展活力, 造成有的同志带着情绪工作, 安于现状, 不求发展。

加快农村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对策

1.加强县到乡村广播电视光缆网络的建设

把发展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壮大农村有线电视用户, 将会有着广阔的前景, 运作得当, 不仅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而且将成为我县广播电视事业又一个具有突破性的可持续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从抓基础设施建设入手。要加强县到乡村广电光缆网络建设, 尽快将乡村“小网络”、“小前端”连起来, 形成县乡村联网的大网络运行, 是壮大农网的基础和必由之路, 这就需要解决大笔的资金投入问题, 靠财政投入办广播电视已成为历史。笔者可以宏观、乐观的分析, 光缆网络设计寿命20年, 如果实施乡镇大联网, 通过由县广电局对各乡村投入光缆, 乡村负责杆路、架设等费用, 用前10年的收视费还贷和开销, 还可赚10年的钱。二是从抓工程建设入手。现今由于乡镇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少、管理跟不上, 通过抓住县局拥有的技术资源优势向乡镇提供技术服务契机, 合作发展网络是一种积极而有益的体制改革探索, 在培育乡镇站的同时也为实施县乡村广播电视光缆大联网后保证了用户资源, 保证以网络为纽带联接县乡广电工作, 视网络为生命迅速形成和占领农村市场。

2.提高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的覆盖率

要紧紧依靠乡镇党委、政府, 切实扩大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率, 提高有线电视收视费收缴比例, 提高广播电视网络覆盖率, 要重视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全力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全县农村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工程绝大部分已经完成。个别任务较重、施工难度较大, 资金需求较多的乡, 要千方百计克服困难, 加快进度, 确保按期完成任务。二是大力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用户。从全县65%多的有线电视入户率看, 全县农村电视用户具有和大发展潜力, 各乡镇要进一步增加用户, 提高入户率。三是提高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要积极推进有线广播电视共缆传输技术, 提倡调频喇叭入村、入户, 提高广播喇叭入户率、通响率, 这是提高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满足农民群众多样化需求的一条途径。

3. 要做好网络管理服务工作, 保障网络优质安全运行

广电产业的八个无奈与三个假如 篇9

广电产业发展到今天, 面临着八个无奈。

无奈之一——数字电视的平移整体转换。平移整转在很多地方变成送盒子、关模拟、逼看数字、强行涨价。于是各地纷纷跑马圈、急剧扩张, 数字电视就这样强行进入了千家万户——广电运营商们无可奈何地“被接受”、“被推动”;广大的老百姓无可奈何地“被整转”、“被使用 (机顶盒) ”;设备制造商无可奈何地“被制造”、“被生产”。

无奈之二——数字电视CA不给力。广电参照国外CA制定了《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规范》 (注意这不是标准, 是规范) 。同时广电有线本身就是一个点对面的单向广播式网络, 对于数字CA真还不知如何给力。这造就了机顶盒特有的行业属性——姓“广”不姓“家” (家电) , 直接导致产品附加值降低。机顶盒卖给运营商, 运营商再免费赠送给用户, 如此绕弯的商业模式, 让机顶盒制造商陷入既薄利又无法多销、资金周转不灵的困境。广电再次无可奈何地制定了可下载的终端无卡CA规范, 力图用以解决安全问题, 但这只能是又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无奈。

无奈之三——舆论宣传失策。为了推动数字电视的发展, 使用户尽快接受这与时俱进的高科技, 一些运营商不切实际言过其实的宣传, 到头来适得其反。用户拿到机顶盒后大呼上当, 所称的优势功能大都实现不了, 唯一深刻的就是涨价。舆论宣传的失策反而成就了电信在IPTV上的突飞猛进。

无奈之四——中间件的取舍难定。CA已经让广电骑虎难下, 再来个难以统一的中间件, 这不是自找烦恼吗?有的认为数字电视中间件标准没有确定是导致目前机顶盒混乱的主因, 还有的认为是中间件给数字电视增值业务提供了一个理想平台。

无奈之五——IPTV、网络电视、智能电视、平板电脑的失控。电信的IPTV用一台IP机顶盒或网络电视机就能开展多项交互式服务, 转眼已成燎原之势。广电总局紧急叫停。政策上的支持引发广电对IPTV的封杀, 这一无奈之举, 震动很大, 一个新兴产业的兴衰缘何不是取决于市场, 却由监管说了算?值得产业各界深思。

无奈之六——互联网。互联网属通信范畴, 工信部就成了互联网的主管。广电系过分高看自身的地位和作用, 过分地打压两网在手的电信系, 未能步入“合进”的坦途。

无奈之七——NGB的出笼。按照最初规划, NGB是一个专用的没有出口的城域网。笔者支持的观点是:广电发展专网NGB, 不符合三网融合需求, 是典型的重复建设, 必须放弃专网思路, 转向开放的互联网公网结构才有前途。

无奈之八——数字电视传输媒介之内耗。电信传输的媒介只有两种 (有线、移动) , 目前是移动在抢占固话的用户。广电传输的媒介多达4种, 卫星、CMMB (手机) 、无线 (移动) 、有线, 实际上的“内忧外患”远比电信系热闹得多, 已搅得广电系乱了方寸, 不知所措。“村村通”催生了山寨锅的泛滥;CMMB, 即使总局与企业战略合作, 但产业链中最重要的用户群却寥寥无几, 根本维持不了整个CMMB产业链的良性运转;失策的“台网分离”, 使无钱电视以低价位争夺有线用户。广电的4种媒介一定要有主有次, 有轻有重, 有缓有急, 有为有不为。笔者认为重点当属有线, 有线为主。

广电, 是先天的树型网, 点对面的单向宽带同轴线传输。笔者在这里就斗胆的作一假如。

邬贺铨院士建议:“将三网融合与数字化、双向化改造一气呵成, 这样既节省了投资, 又使用户获得更大的价值。同时三网融合可以在欠发达地区先行, 广电和电信的互补空间大, 能及时避免重复建设。”

广电产业 篇10

关键词:媒体改革方向,产业化,公司化,资本化

伴随着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高歌猛进和市场化转型,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也摸着石头“且改且行”。网络化、数字化、市场化,加上纷繁复杂的制度改革,传媒业正走在又一个深刻历史变革的十字路口。而针对传统文化单位要不要改、怎么改的问题,其实顶层设计已经明确。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2015年8月,作为国企改革纲领性文件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指导意见》)正式印发,在中央精神的指导下,各地的国企改革实施方案陆续出台,揭开了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大幕。

一、产业化改革,重构广电业市场坐标

过去,文化单位因其特殊的社会属性,基本与市场行为无关,这一点广电业尤为突出。市场经济以来,文化单位的产业属性才被重视,开始了改制工作。党的十六大做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把文化单位分为两类: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营性文化产业,前者归为政府主导,后者归为市场主导,按“事产分离”思路,事业的归事业,产业的归产业,事业序列中保留公益性文化单位,经营性的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真正走上市场化道路,实现传媒产业化。

具体操作上,以“事产分离”为总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将宣传性质之外的广电节目进行产业化改革,从而进行市场化运营。在产业管理上去行政化,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接轨市场经济,搭建制度化、科学化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从而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规范化的传媒企业。

但是,这一阶段的文化体制改革主要还是观念更新和形式变化的过程,是不彻底的改革,突出表现在没有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没有建立企业法人治理制度。可以说,这一轮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放文化企业的生产力。目前,全国广电系统,除上海等少数地方改革较彻底外,其它地方的广电系统仍未将事业与产业充分剥离,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改革上依然滞后,这严重阻碍了广电产业的转型升级,制约了我国广电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根据《指导意见》,本轮国企改革将国企分为公益类与商业类两类,实行分类改革,特别是对商业类,更加明晰改革的目标是进一步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现代企业制度。

二、公司化管理,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对于改革,有件事颇具参考。2013年底,广州恒大足球队代表中国首夺亚冠,《人民日报》对此的点评耐人寻味:“改革任务很重,足球却验证了一个道理:在不差钱的中国,只要用钱的主体是企业,钱用对地方,还是可以出成绩的,相信市场,相信企业,相信职业化,土豪主导比政府主导强。”这段评论中,关键词是“相信市场,相信企业……土豪主导比政府主导强”。

当前,广电媒体名义上已逐渐去行政化与事业管理,建立了各种名称的广播影视集团与文化传媒公司。这些企业自收自支,不再吃财政饭,一定程度上公司化、市场化了,相较过去,这是大的进步。然而,只要稍做分析,就会发现这些集团与公司十分别扭,突出表现有几点:1.公司法人治理体系失位;2.股权结构单一,社会化、资本化程度低;3.行政级别“情结”重,管理上依然沿袭行政与事业管理;4.出资人角色模糊、功能缺失,名义上国有文化企业出资人是“国家”,但谁来代表国家行使“出资人”的职责?

企业该如何治理?依法治企是根本出路。

法治,是市场化时代最大的特征。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依法治国”为治国理政最基本的方式和最鲜明的特征。大到国家、社会,小到单位、公司,去“人治化”是大势所趋,“规则”意识将成社会文明标志和最高行为准则。《指导意见》也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企”是国企改革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未来,作为市场主体的传媒企业,也必须按照市场的游戏规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实行市场化科学管理。

讨论公司化管理,有必要理清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之间的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股东会决定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关,负责行使公司经营决策权和管理权。监事会是代表股东对公司行使监督职能,是监督机构。经理是公司的执行机关由董事会产生。作为董事会的辅助机关,经理从属于董事会,听从于董事会的指挥和监督。对此,《指导意见》也指出,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是建立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使董事会的决策、监事会的监督、经理层的经营管理、党组织的政治引导等各行其责。

针对国有独资企业的特殊性,《公司法》第七章特别规定:国有独资公司不设股东会,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行使股东会职权,委派董事会成员。对照前述《公司法》关于现代企业制度“权力、决策、执行、监督”的制度设计,不难发现广电企业在治理体系上与法律规定相去甚远。由于广电系统的特殊性,当下广电部门领导层并非由国资部门委派,而由宣传部门委派,注重的是宣传管理,而国资部门的职责是代表国家管理国有资产,侧重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增值。按照前述事产分离的改革原则,笔者认为,分离后属事业管理的可以延续以往的管理模式,而属于产业范畴的企业则应按企业管理。企业管理层的产生与委派首先考核的是经营业绩,应当建立明确的量化考核与奖惩制度,同时,企业管理层不应再有行政级别,也不套用行政级别,管理层除在体制内产生,更应面向社会招募,而管理层的薪酬定价也应市场化,只有这样,才能在现有体制下,最大化发挥企业管理层的能动性。

在宣传管理部门(或国资委)———董事会———经理———监事会的模式下,董事会成员由上级产生,难以市场化,只有经理层制度是最有可能也最有必要接轨现代企业治理要求的。但由于传媒行业长期置行政事业内管理,导致严重缺乏懂市场与经营的文化企业家。引入职业经理人,对国有文化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意义重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应当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通过职业经理人,对国有传媒企业按照企业规律进行管理,淡化、取消企业管理层的行政级别,同时实现企业经理层的市场化产生机制。针对这一点,《指导意见》也指出,不同企业可以实行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等用人制度,实现经理人队伍的市场化产生和管理机制。

总而言之,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国家层面也早已明确方向,关于现代企业制度,我国的现行法律已做了明确设计。企业管理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除前述关于企业管理层的架构外,在企业内部管理上,特别是人事与财务管理,转型后的传媒企业也应当建立起公司化的运作制度,以实现高效运转。特别是进入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和计划融入资本市场的公司,必须建立严格的公司治理体制、规范的财务管理、透明的信披制度,这些都要求引入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机构参与管理,为体制改革、公司设立、资本运作等提供专业服务。这一点,目前很多广电企业做得还不到位。

三、资本化运作,撬动资本杠杆,融入资本市场

如果有足够长的杠杆,三岁孩子可以撬动地球,物理学上这个命题是成立的,指的是利用一根杠杆和一个支点,就能用很小的力量抬起很重的物体。资本杠杆,可比作花很少的原始资金完成数倍、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买卖。通过杠杆低成本募集到了大量资金,对公司发展意义重大。

市场经济中,资本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早在2010年国家文化体制改革时,国家多部委就联合发文要求加大金融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市场化改革,资本化运作,上市融资,兼并重组,国内传媒业已开启资本市场时代。近年来,广电行业最大手笔的资本运作当属上海文广。2014年,上海文广再度大规模改革,事业和产业彻底分离,旗下两家上市公司百事通和东方明珠合并,并吸收其它资产,从而诞生一个千亿级市值的商业传媒旗舰。充分借力资本市场,为SMG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除SMG,还有早已登陆资本市场的中视传媒、电广传媒、华数传媒、广电网络等,目前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的国有控股文化企业已有数十家,还有众多文化企业正在排队等待上市。

政策与资本的共同引导下,广电传媒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目前,传媒广电业最大的优势是平台优势,最缺的是资本。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用好社会资本是摆在面前的课题。而无论是筑巢引凤还是借船出海,加大与国内外资本、传媒和互联网巨头的合作,加快战略转型,是今后传媒发展的战略方向。放眼全国,媒介联合社会资本的案例并不少见。2014年,民营上市公司乐视网与重庆广电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重庆广电出牌照、乐视网出资金和平台,实现互补与共赢。未来,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将加快同传统媒体融合速度,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将快速提升。这一过程中,不进则退,优胜劣汰。

当前,国有广电企业的所有制成份,除上市公司是国有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其它还多为国有独资公司,股权过于单一,不利于公司的走市场化管理和资本运作之路。十八届三中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被列入发展的重要议题,虽然,目前在国家层面混合所有制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已释放出清晰的改革信号。此后出台的《指导意见》对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做了详细规划,重点包括: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非国有资本和国有资本相互渗透融合、推进员工持股等。未来,市场化后的传媒产业,在资本市场中也将迎来“混合”的机遇,不仅是国有和民营资本的联姻混合,还可以通过管理层持股和员工持股,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释放企业的发展活力。

当务之急,广电业应当整合最优质的资产,加快股份制改造,搭建自己的融资平台。但对于大多还处于改革转型阶段的国有广电传媒,上市融资还只是美好的愿景。即便通过改革转为公司或股份公司,大多与上市企业的要求相去甚远,一朝一夕也无法一蹴而就。对于还不具备在主板、创业板上市条件的文化企业,争取挂牌新三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是切实可行的方向。目前,新三板全国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的重要一极,主要是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服务。新三板准入门槛低,只要公司股权清晰、经营规范、制度健全、主业明晰、信披规范的股份公司均可以经主办券商推荐申请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和主板市场一样,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也将给企业带来诸如资金扶持、便利融资、财富增值、股份转让等好处。2014年以来,新三板挂牌条件放宽,迅速扩容,国有传媒业不应错过这场资本盛宴。

参考文献

[1].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 .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 .2015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

上一篇:防爆网络设备下一篇:经验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