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广电中心

2024-10-20

新广电中心(通用12篇)

新广电中心 篇1

新的东莞广播电视中心在2012年落成后, 作为为数不多的国内地级市全高清播出的电视台, 广电中心受到了同行的关注。从系统设计的理念到高清设备的选型, 从节目的采编播到媒资系统的搭建, 广电中心的设计者们无不竭尽全力。我们在保证高清节目能够畅通无阻的前提下, 引入了灵活多用的系统设计, 使新的广电中心设备设施达到了国内先进的水平。在众多的系统当中, 笔者参加了全台媒资光纤网络的搭建, 经历了系统从选型到实施、采购到应用的整个过程。

对于全高清播出平台来说, 数据量的剧增无疑是最大的特点, 节目码流从原来的模拟或者270M标清突然增加到1.45G的高清码流, 这就需要带宽较高的网络。老台使用的是千兆以太网, 要担负台内非编、新闻制作、媒资存储等等的传输任务。记者拍摄带中的内容往往要花很长时间上载, 更不能在线实时审片。如果用这个网络来传输高清的码流, 可能会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 并且, 新台采编播一条线都要是高清的设备, 对网络的要求无疑更加苛刻, 在这种情况下, 媒资系统也就应运而生。媒资系统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要存储海量的数据, 同时还要保证高速的码流在各个系统中传递。根据这些特点, 我们在搭建媒资主干网络的时候考虑的问题主要有三个, 分别是网络的规模、传输的介质和搭建的成本。

首先是网络的规模, 它需要链接的几个节点主要包括新闻制作、节目播出、媒资存储。这些系统都在同一栋大楼当中, 距离最远的大概是300米左右。另外, 网络传输的是高清的码流, 以后可能要扩张到3D数据。也就要求有较大的带宽。所以, 从规模的角度出发, 网络必须要具备在一定距离内带宽高、衰减少的特点。

第二个问题是传输介质的选型。对于网络来说, 光纤和网线都是不错的传输媒介, 各自有其特点。光纤有明显带宽和速度优势, 网线则具有较高的性价比。考虑到我们对速度的要求比较高, 故而选择光纤作为主要的连接方式。网线连接作为非主要设备的连接介质。

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使用单模还是多模光纤。在人们的印象中, 多模光纤由于发光器件和色散的原因, 导致衰减大并且不能长距离传输。从而在高带宽的网络中很少被采用。而单模光纤恰恰解决了多模光纤的这些缺陷, 能够长距离、高带宽的传输数据。但是, 经过我们前期的考察和了解后发现, 多模光纤的发展已经超出了我们预料。特别是在TIA发布了能够以10Gbit/s传输550米的OM4多模光纤标准TIA-492AAAD以后。陆续有很多单位使用了这种技术, 在保证最小传输距离的同时, 以高带宽、低成本的方法组建了光纤网络。另外, 单模光纤虽然带宽和速度都具有优势, 但是其高成本的终端让很多电视台都望而却步。所以说, 多模在局域网内具有很大的价值, 值得我们使用。

解决了第二个问题后, 最后一个问题也就变得简单了, 一般来说, 媒资网络的搭建成本来自于两方面, 一个是网络本身传输介质, 另一个则是终端设备。在传输介质上, 我们采用的是96芯OM4多模光纤, 每米大概380元, 整个网络投标搭建总长是375米。设备方面, 我们计划使用两台思科的核心交换机, 终端则采用千兆的网卡。这样算下来, 整个网络的费用应该说是属于中等水平的, 支出要比使用单模光纤少得多, 既做到高性能又能够低成本。

完成了以上问题之后, 我们设计出了整个网络的布局图, 如图1所示。

图1中网络主要包含7个主要功能区域。涉及了节目的制作、存储和播出。数据量较大、要求较高的收录、编辑制作和内容运营3个大模块, 采用的是多模光纤加网线的双网结构。而实时性不强、带宽要求不是很高的高安全区、录播演播、直播演播及受控大演播4个模块则使用了千兆以太网连接。这种模式不仅在媒资系统当中运用, 播出系统等重要的机房也都采用类似的架构, 可以说是一种成熟和健全的组网方式。

在上面提到的3大模块中, 双网结构各有分工, 当访问素材物理上的逻辑数据时, 走的是网线的路径 (黑色线) , 而上载或者在线审看素材, 需要高码流时, 则使用多模光纤的路径 (蓝色线) 。按照这一思路, 我们可以描绘出网络工作的基本流程。首先, 某一模块当中的终端想使用某一段素材时, 它首先会通过网线找到数据服务器, 获取素材在存储服务器当中的位置, 然后再通过光纤从存储服务器当中实时读取素材。这就是双网结构的应用。整个网络结构的核心设备是两台FC交换机及在线服务器。它们都是以两台互为备份的模式运行, 主要负责所有模块之间的连接, 其自身性能的优略也决定了整个网络的好坏。所以我们在组网时采用的是思科的3750。它的高效和稳定能够保障网络的传输。另外, 对于在线服务器, 也是以T的数量级在运行, 最大程度保证系统的容量。

按照之前规划的网络规模, 新大楼的新闻制作网络最后连接的终端有40台左右的设备 (包括10台高清编辑站和20台标清编辑工作站, 以及5台高码率审片站和若干服务器) 。在网络搭建好后的试运行阶段, 我们曾经做过满负荷的实验, 即让所有终端都同时工作, 以检测系统的性能。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各个通道工作顺畅, 没有出现拥挤的情况。结论跟我们原先的设想基本一致。这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来解释, 按照全负荷的工作状态来算, 高清的压缩传输码流为50兆, 标清是25兆。那么峰值的网络带宽需求为10×50+20×25+5×50=1250兆 (1.25G) 。加上一些存储器所占的带宽, 以及冗余的考虑, 带宽应该不超过2G。而多模光纤带宽可以达到10G。这就是为什么网络使用至今, 编辑人员没有遇到过传输瓶颈的原因。打一个生活中的比喻, 就是建了一条10车道的高速公路, 我们目前使用的只是它的2个车道。所以大家使用起来就比较舒服。但这条“高速路”也并不是没有瓶颈, 问题就在于出入口, 也就是终端。由于考虑到成本和目前台内需求的原因, 我们终端采用的是千兆的网卡。即每个编辑站安装的千兆网卡跟交换机相连。这虽然不影响万兆网络的使用, 但却没能发挥出它全部的优越性能。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讲, 这也给今后的使用留下了可扩展的空间。随着高清工作站的增多, 3D节目往后可能的发展, 使用的带宽只会是增加不会减少, 在需要的时候我们只要更换终端, 就能适应发展的需求, 而不用去动网络的主干线, 这也是这个网络长远考虑的选择。

多模光纤网络运行两年多来, 在速度和带宽上满足了台内高清节目的传输、存储、在线审片等, 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我们新的广电中心提供了安全的技术保障。从中可以看到, 多模光纤由于其技术的发展和终端成本的优势, 正在被越来越多地方使用, 而其效果也证明了这一选择是正确的。展望未来广电媒资网络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电视画面质量要求的提高, 3D电视、4K电视将会逐渐实现。大量的使用多模光纤作为组网的媒介也将成为常态。可以预见, 多模光纤的成本会越来越低, 而带宽和稳定性将越来越高, 是组建台内局域网的优先选择。

摘要:本文结合新广电媒资系统的功能, 探讨了光纤在高清系统中的应用, 并通过实际的使用分析了光纤的发展趋势, 特别是媒资传输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多模光纤,高清,媒资传输,播出平台

新广电中心 篇2

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推进依法治县、建设法治翼城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的重要途径,是落实我县“十二五”规划纲要,实现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为进一步提高我中心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广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结合我中心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法治建设战略总体目标,紧紧围绕“法治翼城”建设,坚持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入开展“六五”法制宣传教育,积极推进依法治县,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的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作用,为我县顺利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构建和谐社会和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2、总体目标

根据“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通过“六五”普法教育,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 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力争成为县“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

3、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法制宣传教育必须贯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原则,加强党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通过普法工作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确保法制宣传教育的正确方向。

--坚持服务大局。法制宣传教育必须始终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保障和促进我县“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为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坚持以人为本。法制宣传教育必须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群众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宣传教育,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服务群众中教育群众。

--坚持求实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适应人民群众接受能力和需求的变化,在认真总结以往普法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创新理念,丰富内容,改进手段,完善机制,切实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2--坚持普治并举。法制宣传教育必须坚持学以致用,坚持法制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大力推进全县广播电视管理、广告经营管理水平。

二、主要任务

1、加强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牢固树立宪法的权威;进一步学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政策、方针和理论,促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培育民主法制观念、爱国意识、国家安全统一意识;进一步在广大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理念,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我县的贯彻实施。

2、加强干部职工法制教育。把培养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与法律素质作为干部职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形成科学、系统的法律基础课程教育体系,建立科学的法律素质评价体系,全面提高学校法制教育的水平。

三、对象和要求

1、加强领导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努力促进全中心领导干部尤其是中层以上干部牢固树立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观念,诚实守信的观念,提高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的能力与水平,切实维护全中心干部职工及老百姓的合法权益。

2、加强广大职工法制宣传教育。结合广播电视工作实际,组织广大职工学习相关的法律原则和各种必要的法律规范,提高法制观念,促进广大职工全面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以身作则,依法管理,爱岗敬业。

四、工作步骤与安排

“六五”普法规划从2011年开始实施,到2015年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制定《翼城县广电中心六五普法规划》;成立中心“六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充实、调整法制宣传队伍;培训骨干,认真做好组织、宣传、发动等工作。

2、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至2014年,每年将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全中心工作要点及干部职工理论学习安排,明确学习任务和学法进度,做到有计划、有重点、有记录,扎实认真地组织实施,务求实效。

3、检查验收阶段:2015年,做好“六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迎接省、市、县组织的对普法工作的总结验收。

五、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1、健全领导体制。成立中心“六五”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办公室负责,以加强对全中心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

2、建立工作责任制。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把普法工作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和建设和谐广电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中心“六五”普法领导小组负责本规划的具体组织实施,每年都要结合工作考核,检查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计划落实情况。

3、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在发挥好培训课主渠道作用的同时,积极开辟法制教育第二课堂,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法制教育。各部门要制订法制宣传教育的相关活动要求,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法制教育活动,可以宣讲、社会实践、报告会、看录像等多种形式进行。

4、进一步提高《经纬剧场》节目质量。在认真总结几年来精办《经纬剧场》节目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千方百计与有关单位合作,丰富节目内容,创新节目形式,提高节目质量,提升编排水平。扩大栏目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5、强化法制宣传教育的经费保障制度。落实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订阅书籍、开展活动、进行宣传等工作,以确保“六五”普法规划的顺利实施。

本规划从2011年开始实施,2013年组织中期考核检查,2015年组织全面考核验收。

翼城县广电中心

广电业新媒体破局 篇3

技术的高歌猛进不断冲击着原有媒体格局和产业格局。2014年是广播电视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加速融合、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在BIRTV“2014科技发展论坛”主题报告会上,广电传媒的新媒体建设成为讨论重点。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总工程师王联在致辞中提到广电业的四点发展方向: 4K是趋势;NGB(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深入推进,全IP化;加大基础宽带网络建设;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技术融合。

媒介变局

最近,中国广告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广告经营额首次突破5000亿元。尽管广电业广告的增长高于GDP增长,但由于整个广告市场增大,占比略有缩小,电视由占比26.4%变为24.94%,广播由占比3.6%变为2.8%,互联网广告占比迅速扩大。

广告投放的变化是媒体格局变迁的直接体现。用户数突破临界点使得新媒体广告得以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将网络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PC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成为主要途径。新媒体的话题设置,影响舆论的能力日渐增强,大量的社会热点和一些社会新闻,通过互联网发酵扩散。传统媒体主流媒体的舆论影响力面临挑战。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

但融合并非一蹴而就。中国国际电台副总编辑任谦认为,目前传统媒体改造升级面临的困境有三方面:第一,宏观方面,前瞻性的理论准备不够,行业缺乏顶层设计。以前行业基本各自为政,如果行业没有前瞻性、理论性规划,是会滞后的;第二,微观上,真正有主动改革精神的媒体有,但不够,大多数媒体满足现状、小富即安、危机意识不强;第三,体制、机制、人才问题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广电媒体仍旧有其优势——公信力和影响力。中央电视台总编辑罗明认为,新媒体大发展对于电视媒体不仅仅是挑战,更是一个极其难得的黄金机遇期。“中央重视、部委支持的大环境已经形成,电视台目前的实力和影响力可以让我们有一定的腾挪空间和时间窗口。”

广电升级

罗明表示,中央电视台新媒体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实现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即坚持以产品建设为根本,以先进技术为支撑,推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建设以视频内容为核心,媒体形态丰富、手段先进、具有强大传播力、竞争力和完备产业链的新型主流媒体。

“这场存量改革,是一系列涉及体制机制、利益调整等深层次问题的深刻变革”。罗明介绍,央视加强新媒体建设,推动台网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具体包括六方面内容:第一,建设跨媒体的一体化采编播运营体系。节目生产过程已经实现新媒体人员派驻,新媒体首发,全媒体采编,多媒体传播互动等各项创新举措。第二,打造影响力巨大的多媒体产品集群。快速转变传统电视传播思维,建立用户产品思维。第三,构建先进统一的技术支撑体系。构建跨媒体统一的数字化管理流程及技术平台是实现台网融合发展的根本支撑。第四,建立跨媒体的多屏传播平台。第五,建立市场化的产品经营模式。第六,建立稳定多元的投融资渠道。

任谦分享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王庚年对媒体融合提出的六点思考:观念融合(平等、开放、共赢),品牌融合(跨区域、跨媒体、跨行业联合经营),平台融合(建设立体、开放、互联的云平台),用户融合(建立统一用户数据库),机构融合,资本融合。

目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已经形成六大业务集群:传统广播;国际台手机电视;平面媒体集群(37种语言的杂志报纸);网络集群(2012年收购China.com,预计打造65种语言的国家级外宣门户网站);译制集群(与对象国关系密切,合作广泛);产业集群(通过国际台全资公司控股上市企业,用此企业作为融资平台和渠道,统一开发推广新媒体)。任谦表示,国际台所有新媒体的融合,都紧贴国家外宣、外贸,跟进服务,未来国际台将努力打造一个开放型平台,建设“中华云”。

任谦还谈到国际台的几点努力方向:第一,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国际台建立了媒体融合领导小组,把国际台的业务进行细化,看哪些可以综合开发;第二,打通上下横向渠道,形成规模,跟同行合作,跟跨行业新媒体公司合作;第三,要以用户为导向,以内容研发作为核心,提供个性化服务;把节目变为产品,把受众变为用户,内容研发的时候要考虑是否有产业价值,拉长产业链;第四,呼吁行业主管部门多给路标,少设路障,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管好导向,对技术手段应扶持。

新媒体破局同样也发生在地方广电。苏州广播电视总台总工程师郭昌雄的发言令在场的广电人士振奋。苏州广电布局移动互联网,依托“无线苏州”APP,建立了利用城市移动互联网APP—CICI城市信息云平台,提供包括资讯、游戏、公交、自行车、路况、天气等多项贴近市民生活的服务。

截至目前,“苏州无线”APP已有150万苏州本地用户,日活跃度达到34.2%,20岁到40岁用户占到整体用户比例的88.22%。郭昌雄表示,在允许做广告的前提下,无线苏州今年将完成600万元营收。郭昌雄这样描述“无线苏州”的发展思路:一是平台共享,以接近无偿或极低的价钱提供包括软件、后台、信息等技术服务;二是模式共享,发展当地城市的APP; 三是愿景共享,上市后每个用户都可以成为股东。

新广电中心 篇4

2.相关建筑和机械布置

与舞台灯光有关舞台机械的台上设备包括前区单点吊机、灯光吊杆、防火幕、大幕机、假台口、调速电动吊杆、侧灯光排架、灯光吊架、重型吊杆、轨道式单点吊机、移动式单点吊机、移动式天桥、台上电气与控制系统等。设置于舞台台口内侧的假台口, 可以将舞台开口由宽36米缩小到宽16米。假台口为双层结构, 以减少不使用假台口时其占用的台口内侧空间。大幕是用来分隔舞台区与观众区的第一道幕, 设置于舞台台口处的大幕机, 具有对开、提升的两种功能, 两种功能均可电动调速, 重复操作反应速度快。大幕机是使用最频繁的舞台机械。设置于主舞台上部的调速电动吊杆, 用于提升布景、各种幕布和吊挂灯具等。吊杆根据演出需要, 可以15台组合同步运行。大厅上空共配置了265道不同长度的灯光吊杆、4套侧灯光排架和16套灯光吊架, 充分满足大厅内的演出照明要求 (见图1) 。观众区上空的18套单点吊机和舞台区的15套轨道式单点吊机、34套移动式单点吊机, 可以在观众区和舞台区提供吊点, 用于悬吊灯具、音箱、显示屏和布景道具等, 可单独运行, 也可编组运行。灯光控制室, 位于一层观众厅后方正中间, 由控制台面2组、电视墙、灯光控制机柜等组成。灯控室配备了UPS不间断电源设备, 保证灯光系统可靠运行。并且配备了内部通话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 面对舞台具有两个大视野的观察窗, 方便灯光师操作。调光立柜室位于舞台上场门一侧5层楼上, 与环形马道同层, 方便电缆与栅顶与各支点间的架设。地面铺设防静电地板, 并有良好的通风降温设备。

3.灯光系统设计原则

z技术先进性:灯光系统设备采用知名品牌, 设备成熟、定型, 但也要考虑投资效益比;

z系统开放性:一方面是技术开放性, 设备符合国际通用标准, 线路端接口、配线符合开放性原则, 未来的扩充、升级容易、方便。另一方面使用对象的纵向开放, 既能满足国际一流演出团体的使用要求, 也能满足国内普通团体的使用要求;

z安全可靠性:控制系统和关键设备要有冗余备份设计。

4.灯光系统设计指标

照度:演出区域平均照度大于1500LX, 观众厅平均照度大于300LX。

5.主要设计特点

以电视演播功能为主, 舞台演出功能为辅。灯具分布为全方位立体分布, 包括纵深方向的正面光、斜侧、正侧光, 上方的顶光、逆光、台面的地排光和预留的流动光, 并可灵活选择或组合光位进行立体的照明和造型。基础光分布主舞台均匀, 无黑区, 既适于大中型会议或电视拍摄的平投光, 又便于演出、排练以及工作照明的选用。

6.灯光控制系统设计特点

控制系统具有可靠性、安全性及可扩展性, 提供的设备符合国际、国内相关技术标准, 控制系统有严格的实时冗余追踪备份, 关键系统采用UPS电源作为保障, 系统可升级为符合ACN协议的标准, 操作系统安全可靠, 系统存储容量充分;系统备有中心控制系统控制, 能监控网络信息、调光柜工作状态、演出信息;组成舞台照明系统舞台区域的所有设备噪声符合多功能演播剧场关于背景噪声的技术要求, 空场时所有设备开启时的噪声及外界环境噪声的干扰不高于NR-30。

二灯光系统设计方案

灯光系统主要由灯光吊挂系统、信号网络控制、电源回路配置、调光及效果灯控制系统、舞台灯具配置、工作灯系统、场灯 (观众灯) 控制系统等组成。

1. 吊挂系统

舞台区和乐池区 (见图3) 共配置了265道不同长度的灯光吊杆、4套侧灯光排架和16套灯光吊架, 充分满足演区的照明要求。观众区上空的18套单点吊机和舞台区的15套轨道式单点吊机、34套移动式单点吊机, 可以在观众区和舞台区提供吊点, 用于悬吊灯光洐架、灯具、布景道具等, 可单独控制运行, 也可编组运行。

舞台正中区吊杆的配置方案不同于以往其他剧场类场所通常采用一道道长杆的配置, 而是采用3米短杆为主多道配置, 这样减少了因舞台上舞美景片或道具阻碍吊杆升降的范围, 使吊杆使用灵活性大大提高。另外纵向上配置了多道1.5米短吊杆, 当舞台大幕降下时整个舞台侧过来就成为一个标准的演播厅使用, 这样1.5米短吊杆结合侧灯排、灯光吊架就可以为演区布光。这是3600平米演播剧场设计多功能的一个亮点。

2. 信号网络控制

信号网络控制系统采用以太网与DMX网络控制相结合的方式, 整个传输系统遵循TCP/IP通讯协议以及USITT DMX512/1990协议;舞台灯光网络传输采用ART-NET协议。在灯控室、调光立柜室、三道面光槽、舞台栅顶、耳光室、跳线房分别设置了8个灯光网络工作站, 组成双环形拓扑网络结构。环网之间通过网络工作站交换机的堆叠, 使环网既可以单独工作, 又互相冗余备份。网络终端接口配置到每个吊杆及需要的灯位点, 在面光槽、眺台、耳光室、观众区中部调光编程位、舞台地面周围、舞台所有吊杆、吊笼均设有网络信号点。另外在面光槽、眺台、耳光室、观众区中部调光编程位、舞台地面周围、舞台所有吊杆、吊笼均设有独立分组的DMX512信号传输系统。这样在所有灯具节点均配有网络和DMX512信号控制, 确保控制信号稳定可靠的传输。

3. 电源回路配置

整个灯光系统共配置了14台调光立柜, 每台96路共1344路电源回路, 每路6kW。选用了HDL-D96PLUS曙光光纤/网络调光柜, 并采用了调光/继电器组合模块单元, 两个独立输出回路合二为一。这样的优点是每个电源插口均可以安装直通电源用灯具如电脑灯, 也可以装传统灯具如聚光灯, 这样也节省了电源电缆。调光与直通模式可以很方便地通过软件切换。所有灯具节点如面光槽、眺台、耳光室、二层观众平台两侧、舞台地面周围、舞台及乐池区所有吊杆、吊笼均配置了电源回路, 并且留有一定的预留以备今后灯具扩展的容量要求。

4. 调光及效果灯控制系统

常规调光台采用2台ETC ION控制台, 2048光路, 主要控制传统调光类灯具, 通过网络连接, 可以互相备份。电脑灯控制台采用2台grandMA2 full-size控制台, 每个控制台可控制8192个通道, 通常情况下做主备份, 可以实现跟踪备份系统, 效果灯较多时也可以2台同时使用。

5. 灯具配置

根据演播剧场设计特点, 舞台的灯位主要由面光、耳光、侧光、顶光、逆光、天幕光、脚光、流动光等区域构成, 如图1所示。

(1) 面光

面光位置由三道面光槽、乐池吊杆区、追光位区组成, 如图2所示, 三道面光槽距离舞台平铺投射位置均约50米左右, 灯具投射点与舞台地面约50°角。主要采用了Clay Paky Alpha Profile 1500切割成像电脑灯, 功率为1500W, 具有6.5°~55°电子线性变焦。并配备了国产750W 5°成像灯作为辅助面光。乐池吊杆配置了国产1200W染色电脑灯作为舞台中后区面光或观众区面光。追光位配置了4台Xenonspot XS-3001追光灯作为补充特效面光, 为3kW氙气追光灯。

(2) 耳光

耳光区由左右两侧耳光室组成, 如图2所示, 两边对称, 每侧上下共3道。配置了1200W染色电脑灯作为舞台侧耳光或者观众区面光使用。

(3) 顶光

顶光区域位于舞台前区正上方吊杆, 采用1200W的染色电脑灯和750W 15°~30°变焦成像灯配合使用。

(4) 侧光

舞台上配置了4组可移动侧灯排和16组灯光吊笼, 可以安装1200W染色电脑灯和2000W电影聚光灯作为侧面光使用。

(5) 逆光

逆光区域位于舞台正上方至中后区域吊杆上, 如图3所示, 分别配置了国产1200W图案电脑灯、1200W染色电脑灯、1500W BEAM光束电脑灯、48颗×3W LED色彩灯, 作为逆光同时对整个舞台进行染色、图案、光束以及气氛等特殊效果处理。

(6) 天幕光

天幕光采用Coemar Super CYC MK2染色电脑灯, 功率为2400W。同时也配备了1250W四联天地排灯, 根据不同的节目类型分别使用。

(7) 脚光、流动光及其他效果设备

配置了300W脚光灯, 视节目类型摆放在台口区域使用。70颗×3W LED色彩灯作为舞台景片等物体的染色光。还配置了2kW影视聚光灯、2kW平凸聚光灯、4眼观众灯、1kW天幕灯、安特利特效烟雾机、流动灯架等灯光器材。以适应各种演出模式的需要。

6. 工作灯系统

工作灯系统由蓝白灯和控制部分组成, 采用SEGT数字智能工作灯控制器。控制器在舞台导演位、灯控室设置了主控面板。主要功能模式有:排练时舞台上基本照明灯, 通常采用大面积的泛光灯;演出时舞台工作区域的蓝光灯, 由导演位按“演出键”后, 所有蓝白工作灯只能呈现低照

场灯控制系统由四按键开关式面板 (位于灯控室和场内) 、场灯硅箱、灯具等组成。采用HDL-BUS智能环境照明控制系统, 全网络化控制。场灯系统可融入舞台灯光的网络控制系统, 灯光控制台也可以对场灯进行控制。场灯控制系统是专业的环境调光设备, 可以长时间地处于工作状态。系统可以根据需求设定成全亮模式、演出模式、会议模式、灯带模式等, 1键开关, 非常方便。开关面板可以设定密码, 防止非工作人员误操作。

三与各专业工种的配合问题

演播剧场灯光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 需要与配电、空调通风、建筑装饰、舞台工艺等工种之间配合与协调, 才能顺利按照预先设计的工程进度推进。

z与土建之间的配合, 解决灯控室、调光立柜室、观众区中间地面各接口等管线的预留铺设, 调光立柜室电源电缆开口位置等;

z与装饰部门的配合, 解决面光槽灯架安装、耳光室灯光安装要求、眺台灯架的安装等;

z与配电部门配合, 解决调光立柜室灯光配电设计、接地的要求等;

z与舞台机械配合, 解决吊杆、吊笼上电源及信号接口等装置的安装, 舞台栅顶、面光槽等电缆线路的铺设与舞台机械设备之间的位置协调问题等。

通过与上述部门之间反复多次的工作协调、沟通、协商, 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得以完成灯光系统精准无误的施工与安装。

四结语

3600平米多功能演播剧场的灯光设计充分考虑了开放性、前瞻性和今后的拓展性。设备符合国际通用标准, 所有线路端接口、配线符合开放性原则, 未来的扩充、升级容易、方便。控制系统和关键设备都有冗余备份设计。所有灯光设备均选用了国外和国内的知名品牌, 部分关键性设备选用了国际一流产品、型号, 设备成熟、稳定。该演播剧场于2011年元月首次使用, 通过几场重大节目的录制和考验, 灯光效果如图4、图5所示, 整个系统稳定、可靠, 展示了良好的灯光效果。

摘要:介绍了安徽广播电视台3600平米多功能演播剧场灯光系统的设计, 对其功能定位、相关建筑和机械布置、设计原则、特点进行了分析, 介绍了灯光系统设计方案, 对吊挂系统、信号系统、灯具选择等进行了详细说明, 并分析了与各专业工种的配合问题。

金水区广电中心自查报告 篇5

祝祥

一、金水区广电中心工作职能

金水区广电中心是国家设立的最基层的群众文化事业单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其机构职能是运 用各种文化艺术手段,对群众进行党的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广电中心在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使我区的文化、旅游、广电、农村电影放映活动的影像资料的采集整理等工作逐步投入运行状态,紧密围绕局重点工作为目标,圆满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工作开展情况

1、我中心一年来,拍摄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与区文化馆、稽查科、社文科等部门紧密配合,例如送戏下乡活动、百姓健康舞、金水都市舞蹈节等活动进行全程录制和拍照,积累了大量图片和视频素材,并进行后期制作报送电视台或新闻媒体。

2、金水区广电中心为贯彻落实金水区区党委、政府加快城市化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全力做好移民村群众和城市农民工看电影工作。为解决群众和城市农民工看电影问题,调控农村电影场次分配420场。金水区广电中心针对金水区村民特点,积极订购科教、戏曲、爱国片目等。根据该计划,合理布点,按照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要求,做到移民村电影放映全覆盖,确保群众都能看到电影。根据人员结构和工期,适时放好电影,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放映场次的逐一落实。截止到2011年11月,金水区共有35个行政村,已放映385场,达到了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的目标任务。

3、在做好文化工作的同时,积极服从组织上的安排完成各项工作,并利用黑板报、图片、视频资料等形式服务中心工作,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广电中心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1、现在的放映员大多五六十岁了,很多人只会摁摁按钮,放放片子,一出差错就不知该咋办。年龄增长、体力渐弱、知识老化,这些问题都使这支队伍很难适应日新月异的新变化。

2、摄像、摄影的业务水平虽可满足当前工作需求,但着手长远向,我们的技术还有待于提高。

四、几点建议:

1、要培养年轻、专业的放映队伍,要加大培训的投入,提高待遇,让年轻人安心、高兴地从事这项工作。

新时期广电媒体党建工作创新探析 篇6

关键词:广电媒体 党建工作 创新

一、新时期广电媒体党建工作的特点

1. 政治性强

广电媒体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属性,政治性很强。毛泽东、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指出广电工作的这一性质。1950年5月8日,毛泽东在会见人民日报社等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的负责人时指出:“报纸、广播都要重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你们还要经常把各方面人士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反映给中央。”邓小平在建国后也曾指出:“出报纸、办广播、出刊物和小册子,而又能做到密切联系实际,紧密结合中心任务,这在贯彻实现领导意图上,就比其他方法更有效、更广泛,作用大得多。”这说明,在建国之后,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就强调了广电媒体重要的政治属性。

著名学者仲富兰对我国新时期广电媒体的功能进行了概括:第一,宣传功能,即利用广播电视这一现代化大众传播媒介,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人民群众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所取得的成就。第二,教育功能,即利用广播电视向受众传播知识,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第三,监督功能,即利用广播电视这种大众传媒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舆论进行监督,以便树立正气,纠正一切不正之风。由此可见,一直以来,广电媒体都具有浓厚的政治属性,在我们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就决定了广电媒体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2.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广电党建工作具有复杂性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推进文化体制改革”。2005年底,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成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纲领性文件。党的十七大则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要求。到2011年10月,随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党中央做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内涵、意义、途径等战略性问题。伴随着上述标志性文件的出台,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广电媒体的各方面体制机制也发生较大变化。

其中,比较显著的一点就是人事管理工作改革力度较大。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广电媒体逐渐形成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模式,其从业人员从全部为国家事业编制人员转变为部分吸纳社会工作人员再到如今的大量招聘编制外社会工作人员。以中央电台为例,截至2011年年底,全台社会招聘人员占全台工作人员比例近20%。非编制内人员身份比较复杂,既有部分党员,也有大量的非党员,而对于其中的党员群体的归属感与非党员群体加入党组织的积极性等都是不能回避的问题,为广电媒体的党建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

3.党建工作的对象日趋年轻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以及广电媒体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模式的深入推进,采编播一线的工作量、工作强度也都大幅度提升,各广电媒体也开始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补充到一线,成为主力军。以中央电台为例,截至2011年,中央电台职工平均年龄为39.6岁,其中35岁以下职工已达全台总人数的40%。年轻人成为广电媒体采编播一线的主力军,为广电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同时也为党建工作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在当前岗位上的年轻人多以80后为主,由于时代变迁和成长环境变化,80后的价值观更加多元,个性也更强,对党的认识和理解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广电媒体的工作具有特殊性,具有政治性强、覆盖面广、信息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成为安全播出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对大量上岗年轻人的党建教育就具有了明显的紧迫性。

二、创新新时期广电媒体党建工作方式

针对广电媒体的属性以及新时期广电工作的特点,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做好广电媒体的党建工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以学习带动党建工作

学习是党建工作的重要驱动力之一。针对广电行业及广电人目前的构成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尤其是思想政治学习在新时期至关重要。在学习内容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主题:一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重要思想的学习;二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关于文化体制的历次重要决议的学习;三是要对新闻工作的相关精神进行学习,比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以及有关领导的历次重要指示、讲话精神。

通过系统的学习培训,在价值观上对党建对象进行引导,使他们能够建立与岗位相适应的政治素质与判断力并在日常工作中得以体现,在选题和节目制作过程中更能体现广电媒体的喉舌作用,更好地传递党和国家的声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2.以活动促进党建工作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是将知识转化为认识的重要途径,并且,认识还会在不断的实践中深化、发展进而带动行为的一系列变化。除以学习带动党建工作之外,还要以活动促进党建工作。在这里,活动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教育型实践活动,一类是实战型实践活动。

教育型实践活动就是通过参观、寻访、考察等亲身参与的形式,了解党的历史,理解广播的发展,让党建对象在时空切换中更深刻地理解、接受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教育。例如,在特殊日子到王皮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旧址的窑洞前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王皮湾窑洞真实的矗立在眼前引发的是强烈的现场感,而庄严的宣誓仪式和入党誓词则升华了主题,带给参与者强烈的情感认同。

实战型实践活动主要是指广电媒体从业者通过采访、报道等形式了解基层、了解社会,从而增强对党的理解和认识。比如,2011年下半年,为响应中宣部等五部委发出的新闻媒体“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要求,中央电台组织了一系列报道活动,其中就包括了“情牵大乌蒙”走基层大型采访活动。活动共组织了40多名记者,兵分三路,深入贵州毕节地区进行走基层采访报道。整个报道活动行程千里,深入社区、企业、乡村、果园、茶厂、少数民族聚居等地,零距离接触基层的百姓,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在采访的同时,记者也深切感受到了在党的领导下毕节改革试验区23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发生的巨大变化,成为了实战型实践活动带动党建工作的一个经典案例。

3.以文化发展党建工作

根据组织行为学中的经典定义,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现象。广义地说,人是社会中的人,具体地说,其实人就是不同组织中的人,因此,组织文化对于组织与个人的建设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著名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研究认为,组织文化对于组织管理来说具有凝聚、导向、约束、激励、辐射和协调等六种功能,可见其重要性。对于广电媒体来说,构建符合广电工作性质与特点的组织文化对于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而做好党建工作则是广电媒体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以党建工作促进组织文化建设方面,可以结合总结会、张贴宣传标语、树先进典型、权威宣讲以及电台、电视台台史陈列、宣讲等方式进行。此外,还要结合年轻人多的特点,发挥互联网、手机、微博等新媒体在党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潜移默化地深入开展党建工作,使得广电媒体的组织文化能够入眼、入脑、入心、入行。同时,在工作中也要防止将组织文化建设片面政治化、口号化、表象化以及僵化。

三、做好新时期广电媒体党建工作的意义

广电媒体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专门将“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列为一个方面,并着重强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

由此可见,做好党建工作对于广电媒体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一是有助于广电媒体在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党的喉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二是有助于广电媒体从业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取向,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全心全意做好新闻宣传工作;三是有助于广电媒体建立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为各项工作的全面推进提供良好的软环境。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办公室)

新广电中心 篇7

安徽广电新中心演播大厅总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 最多能容纳3000名观众, 共有大小69个演播厅、录音棚、直播间、摄影棚等。舞台宽56m, 进深46m, 台上净高27.7m, 固定观众区宽约30m, 深度38.8m。舞台台口最大宽度可达36米, 高度12米, 舞台两侧设有隐蔽式侧向移动座椅, 台口前端设有乐池和升降式翻转座椅, 吊杆达432根之多。可通过多功能机械化舞台大规模升降、平移、旋转与补偿等, 实现整个厅堂由平面大厅转变为厅, 由厅转变成舞台形式各异的演播厅。

作为此类高大复杂空间公用场所, 其消防工程的有效施工和有效利用是目前工程建设的重要命题[1]。为此本演播厅采用大空间智能型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以确保准确、迅速地探测火灾信号并实施灭火。

本工程的消防工程主要包括:消火栓自动喷淋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数控消防水炮系统、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系统。如何将多项消防系统有效实施, 是消防工程的重点和难点。

2 各消防系统施工

2.1 消火栓自动喷淋系统

本系统的施工主要包括:衬塑钢管的螺纹连接、衬塑钢管的沟槽连接、减压阀安装、湿式报警阀、水流指示器安装、消火栓安装、喷头安装。其中湿式报警阀、水流指示器安装先安装水源控制阀、报警阀, 然后再进行报警阀辅助管道的连接。水源控制阀、报警阀与配水干管连接, 应与水流方向一致。

2.2 水喷雾灭火系统

本工程在演播厅舞台处设有水喷雾灭火系统。工艺流程:安装准备→干管安装→雨淋阀安装→系统通水调试→立管安装→支管安装→管道试压→管道冲洗→雨淋阀配件、喷头安装。

2.3 气体灭火系统

本系统根据空间位置不同采用两种不同工艺流程, 如下:

工艺流程1:火灾→人员发现→手动灭火控制→灭火控制盘→延时30秒→灭火气体启动装置→释放阀、容器阀打开→施放灭火剂→灭火。

工艺流程2:火灾→火灾探测器→火灾报警控制器→灭火控制盘→延时30秒→灭火气体启动装置→释放阀、容器阀打开→施放灭火剂→灭火。

安装完成后, 并进行一系列的试验如:强度试验、吹扫、严密性试验、涂漆、模拟喷气试验、切换操作试验。

2.4 数控消防水炮系统

本工程数控消防水炮系统由火灾探测器、火焰定位器、消防水炮、解码器、电磁阀、手动控制盘、计算机及其控制程序组成。其工艺流程为:工艺流程:水炮灭火系统在线监测→火灾探测器报警→确认火灾后→系统控制主机响应→消防炮控制器动作→启动相关消防炮进行火源定位→锁定火源点→启动消防水泵、启动电动阀、喷水灭火→判别火灾被扑灭后→关闭消防水泵、关闭电动阀。

2.5 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系统

其工艺流程为:电气线路安装→元器件、末端装置安装→设备安装调试→控制设备性能测试接线→系统手动调试→系统联动调试。其中, 消防自动报警系统按设备单机调试、报警系统设备调试、火灾报警系统联调顺序进行。

3 系统联动控制

演播厅等高大复杂空间场所采用大空间智能型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以确保准确、迅速地探测火灾信号并实施灭火[2]。大空间智能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由极早期吸气式火灾自动探测报警系统和消防炮及微型自动扫描灭火系统组成。

极早期吸气式火灾自动探测报警系统是通过对保护区域采集的空气样品进行检测, 并将火灾发生时发热、冒烟、燃烧和高温四个阶段的信号传送至消防分控室或消防总控中心, 由消防分控室或消防总控中心控制主机确认火灾后联动或手动、就地控制灭火。该系统可实现对早期火灾与其它烟雾的识别与判断, 灵敏度高, 误报率低。

消防炮及微型自动扫描灭火系统是由双波段图像火灾探测器和消防炮组成, 双波段图像火灾探测器全天候探测保护区域的火情, 消防炮进行全方位灭火。一旦发生火灾, 系统将按自动、手动和现场应急三种联动控制方式可靠灭火, 其中手动和现场应急控制具有优先权。

当双波段图像火灾探测器监测出火灾信号后, 消防分控室或消防总控中心控制主机向消防炮发出灭火指令, 消防炮自动搜索着火点并锁定, 同时联动打开相应的电磁阀, 启动消防炮泵, 喷水灭火。消防分控室或消防总控中心值班人员也可根据火灾报警信号, 手动切换现场画面, 确认火灾, 由键盘操作消防炮, 瞄准着火点, 启动消防炮泵, 打开电磁阀喷水灭火。当现场工作人员发现火灾后, 可直接通过现场控制盘操作消防炮, 对准着火点, 启动消防炮泵, 打开电磁阀喷水灭火。

大空间智能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主机可显示极早期吸气式火灾自动探测器及双波段图像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及图像;显示信号阀、水流指示器、电磁阀、消防炮泵的状态。

为预防接地故障引起的电气火灾, 本工程对场所用电设备设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本工程所有消防用电设备均采用双电源供电, 末端自动切换。为确保供电可靠性, 本工程另外以柴油发电机作为后备电源。消防总控中心和消防分控室设有UPS不间断电源, UPS电源均为双机并联型式, 互为备用。消防用电设备采用专用供电回路, 其配电有明显标志。消防电气设备线路过载保护仅作用于信号, 不切断电源。

4 结语

通过公共大空间综合消防系统施工技术关键点的分析, 可知消防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就需要考虑后期的联动控制效果, 以期达到好的施工组织计划和消防效果。

参考文献

[1]谭彭燕, 范洪营, 陈春, 等.某大型综合楼消防系统设计[J].给水排水, 2012∶176-179.

新广电中心 篇8

本工程由东区主楼及西区影艺中心与综合楼组成。总用地面积为163013.25㎡, 总建设面积为376056㎡;其中东区主楼建筑面积184371㎡, 西区建筑面积92247㎡, 地下室建筑面积东区70725㎡, 西区31773㎡, 东区主楼建筑高度226.70m。

其给排水系统运作效果优良主要是由于其具备:经济合理的生活给排水及雨水系统、安全可靠的消防给水系统、有效实用的给排水节能措施、细致到位的给排水安装。

2 生活给排水及雨水系统

2.1 生活给水系统

东区主楼在竖向分四个区。东区地下二层至地上三层为Ⅰ区, 由城市自来水水压直接供水。东区四~十一层为Ⅱ区, 四~七层减压后供水。其用水由设于地下一层生活泵房Ⅱ区无负压给水泵组与十五层水箱联合供给, Ⅱ区无负压给水泵组同时向十五层避难层30m3生活兼转输水箱供水。东区十二层至二十四层为Ⅲ区, 采用泵箱联合供水。在十五层避难层泵房内设一套生活给水泵组及30m3生活兼转输水箱一个, 给Ⅲ区及三十层避难层生活兼转输水箱供水, 十二层至十八层减压后供水。东区二十五层至屋顶层为Ⅳ区。在三十层避难层泵房内设一套生活给水变频调速泵组及20m3生活兼转输水箱一个, 给Ⅳ区及屋顶消防水箱供水, 二十五层至三十九层减压后供水。

2.2 生活热水系统

主热源为太阳能, 辅助热源为空气源热泵及电加热。热水机房设在十层屋顶。演员化妆及淋浴用水采用集中热水供应, 采用干立管机械循环。

2.3 生活污废水系统

本工程污废水合流。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 排入市政污水管。公共卫生间设环形通气管。

2.4 雨水系统

屋面雨水设计重现期为50年并校核。塔楼10层以上露台及屋面采用重力雨水排放系统;裙房10层及以下采用虹吸排水系统。室外地面雨水经雨水口, 由室外雨水管汇集, 排至市政雨水管。

3 消防给水系统

3.1 室外消火栓系统

室外采用生活用水与消防用水合用管道系统。

3.2 室内消火栓系统

本工程各层均设消火栓保护。东区消火栓系统在竖向划分为3个区。Ⅰ区从地下2层至11层, 消火栓供水由设于动力中心消防泵房的消火栓泵组供给, 前期消防用水及稳压均由设于主楼15层2×40m3的消防水箱经两路DN150管道的供给。Ⅱ区从12层至24层, 消火栓供水由设于15层避难层内消火栓泵组直接供给, 前期消防用水由设于30层2×32m3的消防水箱经两路DN150管道供给。Ⅲ区从25层至46层, 该区减压后分成2个小区, 36层以下减压供给, 消火栓供水由设于30层避难层内的消火栓泵组提供, 前期消防用水由设于屋顶的消防水箱经稳压泵加压后供给。

3.3 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本工程除《广播电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5.1条规定的设备部位和机房及建筑面积小于5m2卫生间、电气用房外, 其余部分均设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

本工程自动喷水系统设计:导控室、音控室等设预作用系统保护, 其余均为湿式自动喷淋的灭火系统。

自动喷淋系统东区竖向分为3个大区, 5个小区。东区主楼地下2层至3层为Ⅰa区 (经减压阀减压后供给) , 主楼4层至8层为Ⅰb区, 自喷水泵设在东区地下二层水泵房。主楼9层至20层为Ⅱ区, 自喷水泵设在主楼十五层水泵房。主楼21层至34层为Ⅲa区, 主楼35层至46层为Ⅲb区, 自喷水泵设在东区三十层水泵房。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火灾前期灭火用水及稳压:主楼Ⅰ区及西区系统由设于主楼15层避难层内的两个40m3的消防转输水箱经一路DN150的供喷淋系统火灾前期灭火用水及稳压。Ⅱ区前期消防用水由设于30层消防水箱供给。Ⅲ区前期消防用水由设于屋顶的消防水箱经稳压泵加压后供给。

3.4 开式雨淋系统

在西区多功能演播厅的舞台葡萄架下部、布景存放室、东区和西区大于400平米的演播厅等设雨淋灭火系统。雨淋水泵在东区消防泵房内。系统平时水压由主楼十五层两个40m3的消防 (转输) 水箱维持。

3.5 防护冷却水幕系统

在西区演播中心舞台与观众厅的防火幕处设防护冷却水幕系统;水幕泵设在东区消防泵房内。系统平时水压由主楼十五层两个40m3的消防 (转输) 水箱维持。

3.6 消防水炮系统

演播厅、舞台观众厅、中庭等高度超过13米小于25米的的大空间采用消防水炮系统装置进行保护。消防水炮加压泵设在消防水泵房内。

4 给排水节能措施

本工程给排水节能措施主要有: (1) 尽量利用市政管网供水压力直接供水; (2) Ⅱ区采用无负压变频调速给水泵组供水; (3) 选用节水型卫生洁具及配水件; (4) 坐便器采用容积为6L的冲洗水箱; (5) 公共卫生间采用感应式水嘴和感应式小便器冲洗阀; (6) 各用水部门均采用计量收费; (7) 每一建筑单独设分总表; (8) 根据用水单位分设计量水表; (9) 绿化用水采用微喷滴灌方式浇洒, 并设置单独用水计量装置; (10) 水池、水箱溢流水位均设报警装置, 防止进水管阀门故障时, 水池、水箱长时间溢流排水; (11) 给水系统采用竖向分区方式控制最不利处用水器具处的静水压不超过0.45MPa。入户管水压大于0.35MPa者设减压阀; (12) 生活热水主热源为太阳能。

5 给排水安装

本工程由于给水、排水、消防、空调、电气等管线较多, 施工前熟悉图纸, 了解装修方案, 知悉吊顶方式及高度, 参看有关专业施工图, 核对管道的标高, 处理好各种管线的综合交叉, 及时与设计等有关人员办好变更洽商记录。根据施工图备料, 并在施工前按设计要求检验材料的规格、型号、质量等是否符合要求;了解室内给排水管道与室外管道的连接位置, 管道穿过基础、墙壁和楼板的位置、标高、做法, 配合土建做好预留洞和预埋件等工作。

5.1 管道安装

管道安装本着“先干管、后支管”的原则进行, 管井内有多根立管, 应本着先里后外、先大后小的顺序安装。

5.2 管道冲洗、试压

管道冲洗:冲洗出的水要经过多级沉淀、过滤, 经检测符合城市污水排放标准后排入市政管网。

管道试压:上水时最高点要有排气装置, 高低点各装一块压力表, 上满水后检查管路有无渗漏, 按照设计压力完成加压检查。

灌水及通水试验:污废水排水管及雨水管按《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做闭水及通球试验。

5.3 卫生洁具安装

安装卫生洁具时, 采用预埋支架或用膨胀螺栓进行固定。陶瓷件与支架接触处宜平稳妥贴。用膨胀螺栓固定时, 螺栓加软垫。

5.4 消防设施安装

消防主要设备及组件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并应具有出厂合格证, 消防部门出具的准销证。

5.5 主要设备安装

水泵安装:基础验收合格后, 安装水泵, 吊装采用三脚架或在楼板上设支架, 利用手动葫芦作为起重工具。水泵找正找平后, 向地脚螺栓孔和基础与水泵底座之间的空隙内灌注水泥砂浆, 待水泥砂浆凝固后再拧紧地脚螺栓, 并对水泵的位置和水平进行复查。在水泵二次灌浆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后, 对水泵进行精校, 进行配管安装。

水箱安装:水箱安装前对基础进行验收, 测平。底座内要预埋铁构件, 用槽钢做支座, 支座与底座要衔接紧密。槽钢支座要均匀受力, 水箱安装好后用槽钢做加强支撑。

6 结语

通过对安徽广电新中心这一超大型多功能的给排水系统进行分析, 从而一定程度总结体现了该类项目给排水系统的特点, 为类似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摘要:通过对安徽广电新中心这一超大型多功能建筑的给排水系统进行分析, 可对此类超大型多功能公共建筑积累给排水规划布局经验。建立良好的给排水系统, 是确保建筑能够有效运作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给排水,超大型,多功能

参考文献

[1]邱冠文.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安装及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 2004 (4) :51-52.

广电中心防雷装置的应用 篇9

在广电中心的综合防雷系统设计中, 首先要针对自身情况, 根据雷电防护区域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将广电中心各个物理区域分为不同的防护区域。这个阶段应客观准确, 既不应夸大某些物理区域的保护级别造成整体防雷系统成本的上升, 又不能低估重点区域的保护级别造成潜在威胁。根据现行国内外防雷的标准和规范, 一般雷电防护区域分为LPZ0A, LPZ0B, LPZ1, …, LPZn等多个区域。

一个好的防雷系统, 通常是全面采用接闪分流 (dividing) 、等电位 (bonding) 、屏蔽 (shielding) 、接地 (surrounding) 等综合措施, 也就是所谓DBSE技术进行综合防护。在确定整个广电中心的防雷区域划分后, 利用上述4种基本手段进行综合设计。

2 直击雷的防护

广电中心楼宇通常比较高大, 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是最高的建筑, 顶端还设有各种传输天线, 因此被直击雷击中的可能性高于周边的其他建筑;同时, 广电中心楼宇顶端的各种传输天线和信号馈送机房是信源和信道传输的重要设备, 这些设备一旦瘫痪, 影响巨大。因此, 广电中心的天馈系统防止直击雷的重要性也远超过一般楼宇的防护。

最常见的直击雷防护是采用避雷针系统, 虽然避雷针系统已经很成熟可靠, 但在广电中心的直击雷防护系统的设计和实施中还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是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用滚球法仔细计算接闪器的保护范围, 本着宁大勿小的原则, 一定要囊括所有天馈系统的全部。必要时采用多个接闪器或特殊类型的接闪器组合成具有足够保护范围的避雷针系统。也可以考虑组合使用限流型避雷针、先导型避雷针等通过合理布置形成组合防护能力。在全面保护暴露在外的天馈系统的同时, 尽可能降低侧击雷危害的可能性, 根据建筑物防雷类别, 如二类防雷建筑在45 m以上, 三类防雷建筑在60 m以上需设置防侧击雷措施。还需考虑设置防止地电位反击的措施, 力争将防雷系统的防护范围和性能做到最好。

其次, 在引下线网的设计中, 要充分保证引下线网的引流能力, 引下线网必须有足够的引流截面积且导电性能良好稳定。一般来说, 引下线网可以直接采用楼宇主支撑框架的钢筋结构来作为主体, 实施中需确保接闪器和主钢筋框架之间用具有足够截面积的金属连接带安全可靠的连接固定;引下线网如果设计或施工不良, 避雷针系统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反倒可能引雷。引下线网之所以应该是一个“网”, 是因为引下线本身有电阻和电感, 闪电电流通过时必然会产生电压降。引下线的条数一定要符合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 如果只有一条引下线, 巨大的电流就可使引下线各点的电位瞬间骤然升到几十万伏以上。还要注意地电位反击的问题, 反击的结果使管道也带上高电压, 就会对建筑物内的电器或人产生放电。所以在设计和实施时一定要注意引下线及接地体与进出建筑物所有金属管道的等电位连接。受条件限制而不能实施等电位连接时, 必须满足国家规范要求的安全距离 (具体措施可参照GB50057-3.3.4条) 。不仅要注意楼宇顶端的引下线网的连接, 还要注意对各楼层统一部署等电位连接装置, 将整个大楼内的各种金属进出管道及外墙上的金属构件、金属门窗等与引下线网之间妥善连接好, 实现分布式法拉第笼等电位连接系统;同时, 要检查引下线网的所有节点是否接触良好以及各节点的接触电阻, 如果引下线网断路了, 或者大地的流散电阻过大, 则接闪器更易变为引雷入室。

最后就是接地体了, 接地体通常以地网的形式出现, 这是直击雷防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由于各地的地质条件不同, 会遇到很多问题。接地体工作良好的前提是必须具有极小的接地电阻。接地电阻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接地体本身的金属接地极, 它在冲击电流下既有电阻也有电感, 所以对冲击电流表现为阻抗, 与闪电的强度有关;二是大地本身的电阻, 与电流的分布情况、土壤的成分和闪电的强度有关, 称为流散电阻, 它是与电流的大小相关的非线性电阻;地网的接地电阻主要决定于散流电阻, 与闪电电流的峰值和波形有关。接地是否妥善, 是避雷装置极为关键的问题, 为此在设计和实施中要严格按国家有关规范做好计算和测试工作, 尤其是大地的散流电阻, 应当根据10/350μs直击雷波形做具体的散流电阻测试, 根据测试结果合理设计地网的结构并采取措施降低散流电阻。

广电中心的各个不同功能区, 如微波站、中心机房、演播室与微波天线塔等处可能会根据自身设计的要求, 各自设有信号抗干扰接地装置, 但要注意尽可能将这些分离接地装置作等电位连接, 变为一个整体, 从而使各地电位在闪电入地时一起升高, 避免反击;有特殊情况需要独立地的, 也要采取措施, 平时把防干扰接地与安全接地隔离开来, 当闪电击中避雷装置入地时, 两者能够瞬间接通, 短时间内形成整体等电位。

广电中心的顶部楼层通常是传输机房的区域, 在做好避雷针系统防护直击雷的同时, 这些非常接近LPZ0B区的重要核心机房, 应当做好电源防雷工作, 至少应当设置三级以上的电源防雷装置 (加装多级电源系统SPD) , 以确保直击雷命中避雷针系统时产生的强大电磁脉冲辐射不会对顶部楼层的核心机房设备产生致命危害;天馈信号系统的每一根馈线上还要加装针对天馈信号传输系统设计的天馈SPD, 防护窜入天馈线缆中的感应雷。

3 感应雷的防护

广电中心内有大量高价值精密电子设备, 并且节目制作和播出系统已实现网络化, 各种电源线缆和信号线缆星罗棋布, 密度很大, 因此防护感应雷显得更为重要。

感应雷的防护不仅要将电源防雷和信号线防雷工作做好, 设备外壳等电位连接工作也绝不能忽视。各种专业设备的金属外壳也是静电感应雷的侵入通道, 应当在做好全楼金属管线的等电位连接的同时, 考虑各机房的设备外壳接地, 实现分布式的等电位连接。

采用SPD (电涌保护器, 也叫防雷器、避雷器等) 防范感应雷产生的过电压和过电流脉冲, 是一种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SPD的作用是把窜入电力线、信号线的瞬时过电压、过电流限制在设备或系统所能承受的范围内, 或将强大的雷电流泄流入地, 以保护设备或系统不受损坏;在设计和实施防雷系统的过程中除了要做好中心内部各楼层、各机房的共地等电位外, 更重要的就是根据防雷区域的划分, 在供电系统和信号传输通道中设置多级SPD, 全面保护重要设备。

按工作原理和应用的不同, SPD分为电压开关型、限压型、开关/限压复合型、分流型或扼流型等。不同类型的SPD和被保护设备的连接方式也不同, 有串联的, 也有并联的。SPD还可基本上划分为电源SPD和信号线缆SPD两大类。不管是何种SPD, 用在不同雷电防护区时, 应当明确其保护能力是否适合该防护区的要求。例如安装在LPZ0B分区与LPZ1分区界面处的SPD, 应当能够抵抗10/350μs直击雷波形, 标称放电电流不小于50 kA。 (根据IEC的规范文件, 按照10/350μs波形测试通过的SPD的防护能力要比按照8/20μs波形测试通过的SPD高出20倍) 。

电源防感应雷是感应雷防护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 通常在重要设备的电源供应链路上需要安装相互配合的多级SPD, 逐级减弱窜入的电涌过电压或过电流。一般情况下, 总低压配电室的总配电柜电源输出端应配置三相箱式电源浪涌保护器, 作为第一级防雷保护, 该级SPD标称放电电流应根据当地雷电危害的程度和广电中心的实际情况选用60~100 k A, 并能够满足抵抗10/350μs直击雷波形的要求, 不仅满足感应电涌的防护要求, 还能够应对直击雷的防护;在各楼层总配电箱电源引入端, 配置三相箱式浪涌保护器, 作为第二级防雷保护, 标称放电电流应选用40 kA (8/20μs) 左右, 至少满足抵抗8/20μs感应雷波形的要求;各级设备机房配电箱电源引入端, 配置单相箱式浪涌保护器, 作为第三级防雷保护, 标称放电电流应至少选用20 kA (8/20μs) ;在重要网络机柜或设备端还应采用模块式电源浪涌保护器, 作为第四级防雷保护, 标称放电电流不低于5 kA, 并且这最后一级SPD的电压保护水平, 必须低于要保护的设备耐冲击电压的能力。

各级浪涌保护器的保护电压水平应当与其保护设备的耐冲击电压水平相适应, 以保护信息设备的安全, 可参照GB50057规范的表6.4.4进行设计和实施。

在采用多级电源浪涌保护器时, 牵涉到多级SPD之间的配合, 设计时要严格按照国内或国际相关标准和规范, 采用合适的SPD, 还需要针对设备本身特点和安装环境, 综合考虑多级SPD的参数组合、动作时序安排, 妥善设计和实施。另外, 由于SPD之间的连接线缆具有感抗, 这种分布式的感抗具有使雷电流更多地被分配到前级泄放的倾向, 因此多级SPD的安装距离对整个SPD系统的能量分配会产生影响。设计时除了通过SPD的参数选择来合理安排多级SPD之间的能量分配外, 还可以通过安装位置来确保多级SPD之间对雷电能量的分级泄放, 达到预设的目标。一般来说, 根据地线位置的不同, 两级电源SPD之间的安装距离应当大于5 m (有些情况下甚至需要大于15 m) , 如果安装距离很近, 则需考虑采用专门的退耦器件。

由于广电中心有大量网络设备, 存在大量的低压信号线缆连接, 因此信号连接系统的防雷工作绝不能忽视。很多情况下, 感应雷会通过信号线缆窜入, 同样会引起板卡烧毁、设备损坏。因此, 在交换机网线汇集端、视频线汇集端、通信线缆汇集端、控制信号线缆汇集端同样需要部署信号SPD, 重要设备甚至应当在单一线缆入出口处加装信号SPD;信号SPD按线缆类型和芯数的不同有不同的型号, 应根据信号线缆的类型进行选择。例如电话线缆、视频同轴线缆、以太网线缆有相应的信号SPD, 可直接选用, 而一些特殊的控制线缆应根据信号线芯数来选择SPD;由于信号线缆非常多, 每一根线缆都安装SPD成本会太高, 应针对需保护设备的重要性和本身的抗过压/过流性能来统筹考虑, 以在线缆汇集端例如交换机端、矩阵端部署信号SPD为主要手段, 对核心服务器、核心重点防护设备、核心控制信号传输设备单独增加独立的信号SPD为辅助手段, 达到性价比最好。

4 小结

广电数据中心的研究与实践 篇10

近年来, 各家广电单位和机构都在加快数字化建设的脚步和进程, 并试图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武装自己, 以提高业务生产力和工作效率, 从而增强本单位的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广电机构的信息化建设, 从初期的模拟转数字, 到后期的标清转高清, 从信息孤岛走向面向对象的全台互联, 业务系统的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 信息系统的建设也越来越庞大, 数据中心的雏形初步显现。但在数据中心的运营和维护中, 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如果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不仅不会提高生产力, 反而还会降低生产效率。本文分析了广电数据中心运营中的问题, 并讨论如何采用时下先进的信息技术去解决这些问题。但是, 建设新一代广电数据中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还需要不断地思考, 在实践中摸索前进。

广电数据中心运营中的问题

目前广电业务系统, 诸如:制作、新闻、播出、媒资等, 全面地实现了数字化。但随着数据中心的逐渐形成, 系统建设和运营也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越来越阻碍业务系统的发展, 也困扰着系统运营部门。在运营广电数据中心时, 主要遇到的问题有:

1) 信息系统趋于复杂, 管理日趋繁琐, 要求越来越多的维护人员

广电数据中心的建设主要分为两方面:首先是信息基础平台的软硬件集成, 诸如:服务器的架设, 以太网络的设计实施、以及存储网络及设备的集成;其次是广电业务软件的逻辑实现和流程梳理。数据库子系统, 存储共享子系统, 中间件子系统等不同的信息基础模块, 都有不同的管理方法, 且对专业技术的要求很高, 需要不同的专业技术人才进行管理, 此外上层应用的接口和流程更是十分繁杂, 需要专人梳理和维护。随着数据中心的不断升级改造, 这种矛盾越来越凸显, 系统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很容易出现差错, 不利于安全生产。此外, 随着数据中心的发展, 对管理人员的数量和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系统维护成本也在逐年增高。

2) 数据中心的资源利用不均衡, 资源闲置的问题时有发生

在广电数据中心内, 服务器资源的利用并不十分均匀, 诸如:消息服务器、接口服务器、域控服务器、系统管理服务器等, 它们往往闲置了大量的计算及I/O资源, 但考虑到业务隔离和安全生产, 又需要将它们分隔部署在不同的主机上。此外, 在系统运营中发现, 部分主机的业务运行有明显的忙时和闲时, 诸如:转码服务器、渲染服务器和归档迁移服务器。它们业务特点是:业务分时段集中运行, 当批量任务执行完成后就会进入闲置状态, 每天这样的高并发时间点并不多, 故也会造成计算及I/O资源在个别时段的闲置浪费。

3) 数据中心的软硬件升级频率较快, 业务系统面临着很大风险

不论是“摩尔定律”还是“钟摆效应”, IT设备的更新换代进入了一个高频时代, 业务系统升级扩容时, 往往只能选择最新设备, 然而旧版操作系统可否和新硬件兼容, 旧版业务软件可否和新版操作系统兼容, 这都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这个现实制约着业务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系统固化、缺乏弹性, 是传统数据中心的一大缺陷。

4) 存储双网架构的使用困难重重

信息化建设初期, 由于LAN+SAN的双网架构可以提供无与伦比的高带宽和低延迟性能, 故深受广电单位喜爱, 广泛应用于节目制作和媒资系统中。但随着数据中心内信息系统的增多, 双网架构的集成、设计、实施越来越复杂, 不仅要解决LAN和SAN两套网络的路由问题, 还要解决跨SAN岛的文件系统互访问题。此外, SAN文件系统的扩容也并不是轻而易举且绝对安全的, 近年来SAN文件系统扩容失败导致数据丢失的问题也有发生。因此, LAN+SAN的方案虽然适合局部建设高性能业务系统, 但却不宜在数据中心内实现全台业务的整合。

5) 分级存储系统的隔代兼容问题开始凸显

在广电数据中心中, 通常使用归档系统进行视音频资料的长期存储。传统数据中心采用数据流磁带库作为近线存储的主要设备。目前主流的磁带机是LTO5类型的, 其已经无法读取LTO2规格的磁带了。随着下一代LTO6磁带机的出现, 新带机无法读取老磁带的问题将更加突出。部分信息化建设较早的单位存在较多的LTO3及LTO2磁带, 届时老款磁带机一旦损坏, 那么老介质中的数据也将无法读取。

传统数据中心所存在问题还有很多, 那么遇到问题后, 如何去化解呢?新一代广电数据中心该如何建设呢?这将是下面要讨论的问题。

新一代广电数据中心的建设要点

为了保证广电业务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消除系统瓶颈, 提升管理水平, 需要设计全新一代的广电数据中心。其和传统数据中心相比, 具有IT资源自由调度, 业务系统灵活扩展, 网络融合高速通信, 以及存储统一管理和节能减排等特点。在具体实践中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建设动态数据中心

前文中提到, 传统数据中心面临管理复杂, 资源利用不充分, 系统固化缺乏弹性等问题。那么新一代广电数据中心的建设思想一定是动态灵活。

在当前的历史时期下, “云计算”已经成为信息技术中最为引人关注的焦点。然而, 关于云计算到底是什么, 却是百家争鸣众说纷纭。这里我们不想给云计算下定义, 而是想借助云计算的思想去解决广电数据中心的问题。云计算的思想是:像用水用电一样的使用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和存储资源。资源调用完全灵活且按需分配。为了实现资源的池化、以及灵活调度, 需要借助虚拟化技术。虚拟化工具 (Hypervisor) 将硬件资源切分为成若干个区域, 通过在小区域内运行虚拟机 (参见图1) 来实现不同业务在同一硬件平台上的整合。

采用虚拟化技术后, 业务与计算平台得以分离, 业务可以运行在指定的虚拟机上, 虚拟机可以运行在指定的服务器上, 这就实现了业务的灵活规划和弹性部署。同时, 计算资源的颗粒度较传统数据中心更小, 在一台服务器上可以同时运行多个应用, 既实现了业务隔离又提升了服务器及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使得业务系统的运行更加高效, 系统建设也简单了很多。

同时, 虚拟化技术可以解决软件与硬件的版本兼容性问题。虚拟化工具可以铺设在最新的服务器硬件平台上, 在其上可以运行旧版的操作系统和业务软件。当业务系统需要升级到新硬件上时, 可以将旧硬件上的虚拟机, 在铺设完虚拟化工具的新服务器硬件上启动并运行, 无须进行业务软件的移植和升级, 这使得业务系统的升级更加安全可靠, 风险更低。

此外, 利用虚拟化技术的动态迁移, 高可用以及负载均衡等高级特性, 可以改善数据中心的生态环境, 使得资源的使用更具灵活性。同时虚拟化工具为不同的基础模块 (如:数据库、中间件、文件共享) 提供了统一的系统管理方法, 减轻管理员的运维负担, 减少了运维人员的数量, 大大降低了数据中心的管理成本。

动态迁移功能可以在不间断业务的情况下, 实现业务在不同服务器上的转移, 基本没有计划内停机。虚拟化动态迁移功能为建设动态数据中心提供了很好的工具。如图2所示。

同时, 采用虚拟化的高可用特性后, 当宿主服务器宕机后, 高可用功图2操作系统动态迁移示意图能可以将已宕机服务器上的虚拟机自动在其他负载较低的服务器上启动, 实现业务的自动恢复。较强的系统自愈能力, 也是动态数据中心的一大特性。如图3所示。

使用虚拟化技术, 可以整合非板卡类应用, 如:轻量级数据库、中间件服务, 视音频转码、技审服务, 策略服务, 全文检索服务, 编目检索, 新闻稿件, 简单音视频剪辑等。而对于高清非编、有卡播出、GPU渲染, 以及收录采集等需要专业板卡支持的应用, 仍然采用物理机进行部署。因此新一代的广电数据中心不会是完全虚拟化的格局, 而是一个虚实结合的信息系统。

综上, 在传统系统架构中融入云计算思想和虚拟化技术, 动态数据中心架构将初步形成, 在该架构中虚拟化服务器主要完成大量无卡应用的整合, 实现计算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 对于无法进入虚拟化环境的有卡应用, 可以使用物理服务器集群和图形工作站集群承载, 形成对虚拟化环境的补充。如图4所示。

网络融合与高速通讯

传统广电数据中心的建设适逢千兆以太网普及的年代, 单位内已经建立起了一套成熟的通讯网络, 部分单位还构建了汇聚层甚至核心层的多层网络架构。但为了实现高清制播, 业务系统仍然要采用LAN+SAN的双网结构。双网架构固然性能优异, 但日常运维却十分复杂, 前文也曾提到过。

新一代广电数据中心的建设正处于以太网络全面提速的历史时期, 随着10Gb以太网标准的全面成熟和统一, 万兆网络正在得到快速普及。由于万兆以太网的速度提升明显, 且延时控制较好, 故无需组建LAN+SAN的双网结构, 而采用LAN的单网结构即可满足业务要求。双网变单网, 形成业务通讯、存储访问以及安全控制的融合网络将是新一代广电数据中心的又一建设要点。

1) 建设高速互联的网络基础架构

为了适应广电数据中心在今后5~10年的发展, 主干及分支网络的设计应具备一定的领先性。新一代广电数据中心的总体架构按照网络分层结构进行设计。如图5所示。

接入层内部的轻I/O主机依然采用性价比出色的千兆电缆作为接入方案, 对于迁移服务器等对网络I/O使用较多的主机, 可尝试采用10G-Base-T的万兆电缆作为接入方图4动态势据中心拓扑图案。对于接入层到汇聚层, 汇聚层到核心层, 则需要选择万兆光缆的高速通信方案。考虑到全台数据业务都需要纳入骨干网络进行交换, 则核心层交换机应尽量支持40GE的高速互联通道, 保障高清视频文件在不同业务系统间的高速迁移。上行链路的设计可采用ECMP等价路由技术实现网络流量的全负载均衡, ECMP即为到达同一个目的IP或者目的网段存在多条Cost值相等的不同路由路径, 当设备支持等价路由时, 发往该目的IP或者目的网段的三层转发流量就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分担, 实现网络的负载均衡, 并在其中某些路径出现故障时, 由其它路径代替完成转发处理, 实现路由冗余备份功能。

2) 多协议的融合, 多业务的融合

广电数据中心是一个综合网络, 其涵盖了不同业务的通讯, 如:控制信令、消息传递、设备管理、存储访问、数据迁移等。在新一代数据中心中, 双网变单网, 业务逻辑与存储访问进行了融合, 其全部在骨干网内进行交换, 其对网络整体吞吐能力提出了苛刻要求。在这张大网中将运行TCP/UDP, iSCSI, RDMA, FTP, http等多种协议。为了使业务网络高效运转, 需要针对不同的业务及访问协议, 进行严格的IP地址规划, 避免相互间的干扰。

如图5所示, 双网融合为单网后, 中心存储体将架设在核心层和汇聚层。为了不影响其他业务的正常通讯, 对于IP存储主机通道的接入网口应在以太交换机上划分VLAN, 以隔离广播。同时, 在主机访问存储时, 最好采用独立的以太网通道, 避免和其他元数据通讯共用同一网口, 以避免大流量文件访问时, 增加网络端口延迟, 造成数据库及WEB通讯的卡滞。

新型存储与统一存储

传统数据中心中采用数据流磁带作为大规模数据存储的高性价比解决方案, 但正如前文所述, 数据流磁带的隔代支持不好, 新设备无法读取旧磁带的问题已经开始显现。那么在新一代广电数据中心的建设中, 如何去化解此问题呢。

随着存储技术发展, 一种新型存储开始流行, 被称为可移动盘的存储技术 (RDX) 。RDX的外观和尺寸和传统数据流磁带相近。内部采用低转速硬盘作为存储介质。RDX存储体可以实现RDX介质的离线保管, 这就意味着RDX存储体内可以不断补充新的RDX介质。RDX磁盘匣采用耐磨性设计, 具有防震功能, 为数据和安全处理提供最大的保护。其向前与向后的兼容性允许用户按照需求升级至更高的容量, 这意味着今后推出更高容量的RDX磁盘匣也同样能够在现有的RDX系统中操作和使用。如图6所示。

RDX存储体的接口采用iSCSI, 迁移服务器可以通过iSCSI initiator连接到RDX设备, 像使用数据流磁带机一样使用RDX存储体。因此, RDX和归档系统的对接也无需改变。

除了RDX可移动存储技术外, 统一存储以及融合存储的出现也在冲击着传统磁带归档存储系统。除了在同一存储体上融合iSCSI, NAS和FCoE等多种文件访问协议外, 部分存储厂家开始集成面向对象的存储技术。这种面向对象的存储技术, 一方面具有NAS的文件共享机制, 另一方面也兼顾了SAN的高效块级访问机制, 同时它具有超大的统一命名空间十分适宜进行海量数据的存储。随着存储技术的发展, 硬盘容量越做越大, 性价比越来越好, 部分面向对象的存储体还集成了数据流动功能和磁盘睡眠功能, 长期归档的冷数据会流动到低转速可睡眠的磁盘上, 每GB的存储成本大大降低, 数据长期存储的管理成本也大大下降。

在新一代广电数据中心中采用新型存储或统一存储, 不仅可以解决数据流磁带隔代兼容的问题, 同时, 由于没有机械部件的移动及磁带卷带等操作, 存储迁移的效率以及设备的使用寿命都将优于传统数据流磁带库。

结束语

新广电中心 篇11

关键词:新媒体 互动移动 数字化 微博

一、新媒体传播规律

(一)什么是新媒体

在新媒体发展的过程中,至少出现过三种理解新媒体的主要倾向。第一种,从时间纬度进行理解新媒体。新媒体永远是个相对的概念,是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二)媒体发展的三个阶段

媒体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精英媒体、大众媒体和个人媒体。这三个阶段分别代表着传播发展的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

(三)微博将是未来几年最给力新媒体

由于微博的即时性、交互性、开放性以及低成本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可以让每个人发挥新媒体的特点,实现创造与传播、关注与交友、尊重与满足等人类的基础需求和精神需求。一个消息通过微博可能被迅速无限放大,达到最快速最广泛的传播,微博是人人可以参与的社会化、低成本的新媒体,微博也将是未来几年最给力新媒体。

二、广电媒体必须与新媒体结合才能焕发新的活力

新媒体羡慕传统媒体说“你们有品牌、有权威性、有新闻采访权、有信息发布权”,传统媒体却经不住新媒体的诱惑说“你们有机制、有用户、有收入”,所以我们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各个互联网公司,甚至包括电信运营商都在业务中不断消化媒体属性,而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却纷纷转型,都想借用互联网技术使自己焕发出新的活力。媒体开始走向融合,这种趋势势不可挡。

电台具有丰富的内容资源,广播节目直接性、及时性的互动方式很容易跟手机发生联系。一批知名主持人拥有稳定的听众群体和规模数量的客户群体。资讯、娱乐、音乐都是电台的优势。

三、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初步尝试

在信息网络化传播时代,抓住网民,刻不容缓。那么,如何能用更加多元化的形式在网络上展现广播节目,让更多的网民接触广播、养成收听广播的习惯,正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打破广播以时间为轴的形态,打包组合、形成专题

在保持目前网络广播节目线性播放模式的基础上,将全台资源、节目分主题、分特色、分类型进行打包组合,形成特色专题产品。如全运会专题、蓝调音乐主题、冷笑话集锦、“老罗语录”特辑等等。这样能让网民更加方便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加以选择。

(二)在受众匹配的基础上,增强与多种网站的合作

根据新生代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2008年经常浏览的网站前十名为:新浪、搜狐、腾讯、百度、新浪新闻、网易163、QQ游戏、谷歌、淘宝、搜狐新闻等,而广播听众经常浏览的网站与其基本相同。

在分析广播节目与网站受众匹配度的基础上,可以将相似内容、相似形式、相似受众的节目与受众喜欢的网站捆绑,如在体育网站插入体育频率的专题节目,在开心网推广适合白领群体收听的音乐节目等,以降低找寻受众的成本,提高受众接触率。而这种捆绑又分为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结合。在内容方面,可采取在新闻、专题后面配以音频点击的方法推广广播新闻及节目;在形式方面,可采用悬浮窗口、固定播放条、弹出播放器、专门板块、分享等多种方式与网站进行融合。

(三)拓展网络广播的载体形式,关注网络播放器的发展

在线广播是目前网络广播所采用的最主要的形式,但需要长时间打开页面且不能断网,也是其现存的问题。而现在市面上的多种网络音乐、视频播放器则为网络广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即像音乐产品一样,可将广播产品内嵌于网络播放器当中,并且也可按专题等方式将其分类便于受众挑选。这样做既免去了受众专门寻找节目的烦恼,又方便使用、易于切换。

广播与网络的完全结合,可能仍受到政策或现实情况的限制,而且这种与网络相伴的广播节目适宜采用怎样的形式等也需要进一步讨论。但毋庸置疑的是,在这个资讯时代,人们越来越习惯于被铺天盖地的信息包围。而人们在上网时,耳朵仍处于空闲状态。将沉睡的耳朵叫醒,让网民习惯广播的声音,必将是广播与互联网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融合的结果。新媒体发展速度一定会超过传统媒体,但是新媒体一定不会取代传统媒体,同时,新媒体发展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是一个机会。如果说传统广播在新媒体的第一个十年,即“有线互联”的黄金十年已然输掉了比赛,3G带来的“无线互联”时代则给传统广播提供了一个全新机会,大家又可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奔跑。这次,成为“无线互联的服务提供商”是新广播的一个华丽转身,而机会并不总那么多,并且,机会永远垂青那些有准备之人。

广电中心UPS机组设置方式浅谈 篇12

在当前广电行业数字化、产业化转型的关键时期, 广电行业新的技术模式和业务模式对于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样也对一切业务和应用的基础——电源以及环境系统建设提出了更多要求和新的挑战。目前, 我国大多数广播电台、电视台或广电中心均按一级负荷供电, 即采用两路10kV市电供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T16-92的要求, 对其中特别重要的负荷 (主控系统、播出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 配置了UPS机组。

UPS是不间断电源设备 (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 的英文简称, 是能够提供持续、稳定、不间断的电源供应的重要外部设备, 是一种电子电源系统, 其基本功能是当城市用电电源发生故障时, 不间断地为用户设备提供符合规定的交流电源。UPS电源按其工作方式可分为后备式和在线式两大类, 后备式UPS电源在市电正常供电时, 市电通过交流旁路通道再经转换开关直接向负载提供电源, 机内的逆变器处于停止工作状态;当市电供电中断或低于170V时, 蓄电池对UPS的逆变器供电, 并向负载提供稳压、稳频的交流电源。在线式UPS电源在市电正常供电时, UPS首先将市电交流电源经整流变成直流电源, 然后进行脉宽调制、滤波, 再将直流电经逆变器重新转换成正弦波交流电源向负载供电。即它平时是由交流电经整流后又以逆变器方式向负载提供交流电源。一旦市电中断, 立即改由蓄电池提供的直流电经逆变器向负载提供正弦波交流电源。因此, 对UPS电源而言, 在正常情况下, 无论有无市电, 都是由UPS电源的逆变器对负载供电, 这样就避免了所有由市电电网电压波动及干扰而带来的影响。此外, UPS可以实现对负载的稳频、稳压供电, 而且在由市电供电转换到蓄电池供电时, 其转换时间为零。真正给用户提供优质的稳压、稳频的纯净正弦波电源, 从而提供符合网络系统需要的电源保护。鉴于上述功能, 在线式UPS电源在广播电台、电视台的重要设备和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 随着广电事业的快速发展, 为了适应频道增加、节目增加的新需求, 各省、市、自治区纷纷投巨资新建、改扩建广电中心或新闻中心。新中心小的近万平米, 大的几十万平米。不论规模大小, 都装设了不同容量的UPS机组, 其设置方式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从实践看, 两种设置方式各有利弊, 到底哪一种更符合实际需要, 更有利于保证广播电台、电视台节目制作、播出、传输的安全呢?下面拟通过对集中设置与分散设置利弊的比较分析, 来讨论和回答这一问题。

一集中式

首先, 我们先分析集中式。顾名思义, 所谓集中式就是全中心设置一个总的UPS室, 安装一台或几台大容量的UPS机组, 担负所有需UPS供电的设备负荷, 如果设备之间距离较远, 还需要单独铺设电线。

1.优点

其优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可靠性高

UPS作为基础供电设备, 最重要的是可靠性。一般而言, 功率大些的UPS的MTBF (平均无故障时间) 要远远高于小功率UPS的MTBF, 通常, 中、小型UPS的MTBF已经做到5~14万小时, 对大型UPS而言, 它的MTBF可达24万小时以上。所以从可靠性方面应考虑应选择功率大一些的UPS, 而集中式机组设置方式, UPS机型相对较大、功率高。从可靠性方面说明集中式机组设置方式比分散式更具优势。

大量的UPS运行实践也表明:所选用的UPS单机的额定输出功率越大, 它的可靠性也越高 (MTBF值越大) ;尤其是当采用“1+1”或“N+1”式冗余并机系统时, 其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MTBF) 是单机UPS机组的6倍左右。另外, 集中设置大容量的UPS机组, 可使UPS电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同时也能更加合理的设置冗余备份, 并有利于提高蓄电池的利用率。

(2) 能源损耗低

集中式机组设置方式高性能的UPS在负载20%时, 其效率已超过90%, 不会有更大的能源损耗。即大容量的UPS即使轻载, 能源损耗也不会因此加大。

(3) 节约投资资本

从性价比考虑, USP单机的额定输出功率越大, 每KVA的平均价格也越低, 如一台200KVA UPS的价格比两台100KVA UPS的价格要便宜大约20%。因此, 采用集中式机组设置方式选购大容量UPS机组可节省一次投资。

(4) 节约建设资源, 便于管理

集中式机组设置方式集中设置UPS机房, 可节省占地面积, 减少土建费用, 便于今后运行时的集中监控、维护及管理。

2. 缺点

而集中式的缺点则是:

(1) 对布线要求高, 成本高

由于集中式机组设置方式采用集中设置UPS, 如果机组距离负荷较远, 使得配电电缆较长, 布线复杂, 造价成本高。

(2) 系统故障可控性差

由于集中式机组设置方式大多采用大容量的UPS, 其所带负荷较多, 一旦机组出现故障, 影响面较大。

二分散式

现在再来看分散式。所谓分散式, 就是根据设备的需要分别配备适合的UPS机组, 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配备方式。譬如在网络机房、主控制室及直播机房等处分别配备所需容

1.优点

分散式优点在于:

(1) 布线简单, 成本低

由于分散式机组设置方式的UPS机组靠近负荷, 配电电缆短, 布线相对简单, 造价成本低。

(2) 系统故障可控性好

由于分散式机组设置方式的各个系统分别设置UPS机组, 因此无论哪一组UPS出现故障, 都不会影响到其他系统, 可有效地控制故障范围, 便于维护。

2. 缺点

同时, 分散式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1) 电源利用率低

分散式机组设置方式的UPS电源采用分散配置, 造成UPS电源的利用率不高。这样, 投入和产出就往往不能达到一个最优的比例, 同时也不利于系统的扩容。

(2) 可靠性低

无论是从设计还是应用来看, 分散式机组设置方式分散的小容量的UPS系统的可靠性相对较低, 出现问题的概率也相对较大。

(3) 不便于管理

分散式机组设置方式的各套UPS系统完全独立, 资源相互之间完全不能进行调配和支援, 造成管理不便。

另外, 分散小容量UPS系统的可维护性较差, 维护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分散式机组设置方式采用电源的分散配置, 不利于前后级的配电系统的设计, 浪费空间, 给安装、维护、管理UPS及电池等各项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机房电源及环境系统是一切具体技术和业务应用的基础, 需要相对独立和统一的规划和建设。基于上述分析与比较, 综合目前广电行业的电源、环境建设以及经济、技术和安全等方面的因素看, UPS集中式设置比分散式设置的优势更为明显, 特别是分散式设置容易影响供电系统长期、稳定、正常地运行, 这一点对于保证广播电台、电视台节目制作、播出、传输的安全来讲, 应该说是一个比较明显的隐患。

因此, 笔者认为, 为确保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传输的安全, 对于一般中、小规模的广电中心 (面积小于5万平米) 而言, 采用集中式UPS较合理, 而对于大规模或超大规模的广电中心而言, 则建议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

伴随着广电行业的迅猛发展, 我们相信, UPS供电系统也将会用更高质量的电源、更高可靠性的机组设置方式和解决方案为广播电台、电视台提供强有力的电源保障。

摘要:UPS在广播电台、电视台的重要设备和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设置方式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 本文分析了这两种设置方式的优缺点。

上一篇:水力发电机组下一篇:环境会计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