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转播车(共4篇)
卫星转播车 篇1
文丨赵科
卫星数字转播车体系是一项系统综合、全面的技术工程, 包括对车型的有效筛选、科学更新改装、完善优化。还需要对音频广播系统、传输体系进行科学规划设计, 并做好项目实施管控, 促进各分项系统的有效集成。因此应依据项目综合标准科学实施, 统筹考量、一体化运作。在整体项目调试阶段中, 应对转播车体系展开科学调研, 积累丰富经验, 依据电台核心需求方能有效实现数字化的音频传输、创建优质广播、卫星视频传输转播体系, 并丰富远端接收同转播车体系间的多重数据业务开展, 体现双向电话连接等优质功能。
1 卫星数字转播车体系创建科学原则
伴随广播事业的快速发展, 广播媒介拉近了与广大受众的距离, 通过节目的聆听, 大众可快速获取价值化信息, 了解民生、关注社会大事, 还可直接参与到直播节目当中, 与主持人良好互动, 反映现实问题。大众快速沟通、交流、获取信息的广泛需求, 对广播事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一些报道现场突发新闻事件的新闻节目逐步丰富, 并成为广大受众普遍认可的沟通报道形式。为此, 创建机动灵活、优质高效的节目播出体系与技术平台尤为重要。基于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日益深入, 令较多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拔地而起, 增加了广播节目直播方位的不确定性, 加之直播新闻、节目往往具有紧急性、突发性, 倘若采用传统微波调频传输信号方式则无法符合现场节目直播需求。倘若基于电话体系传输音频信号, 则会面临敷设线路操作困难, 整体线路传输信号与通话水平有限等弊端因素。为此, 要想令广大受众真正获取优质清晰的现场直播广播节目, 应有效解决现场传输直播信号的及时、高效、安全、优质问题, 令其可清晰传输到广播电台核心控制调节室。基于这一目标, 我们可引入卫星数字转播车技术体系, 依据其特殊属性与实践工作特征, 应确保车体的性能优良、外观合理。同时车内直播主体区域应优化声学规划, 令其符合电台广播直播需要, 并实现音频信号的优质获取、传输。同时应符合大规模交流会议、文艺汇报演出、转播实践活动与各类大型突发新闻事件的直播需求, 令体系发挥重要职能作用。再者卫星数字转播车体系还应配设安全高效的配电体系与空调设备, 并预留充足空间, 满足未来扩充应用需求。
2卫星数字转播车体系规划
2.1优化车型选择
卫星数字转播车体系的规划设计, 应首先做好车型选择, 秉承科学操作依据, 令汽车体现良好的运行机动属性, 同时应方便采访人员的流动出行以及广播节目的快速播出。汽车整体载重量应符合车内承载各类设备机械的重量以及工作人员活动空间需要。同时车体外观应体现显著形象特征, 令其成为电台宣传的有效媒介。在通行能力层面, 应符合位于偏远地域、交通拥挤路段、路况复杂区域的安全通行需求。为此可选择空间宽阔、封闭的德国奔驰箱式车型作为卫星数字转播车, 综合考量车体尺寸、悬挂系统、整车稳定水平、爬坡性能以及最大弯矩标准, 进而确保其具有较大的马力、能够体现良好的行驶优越性、空间舒适宽敞性, 具有较大的载重量。
2.2卫星数字转播车完善更新整改
为符合广播电台节目直播、转播、报道快速、高效、优质需求, 应对卫星数字转播车进行完善的更新整改, 令车体内部包括驾驶室、发电、配电部位与工作室等区域。同时驾驶室中应设置清晰良好的倒车影像电视系统, 并在车顶部设置操控爆闪灯装置, 并配设报警体系。可位于车体内部搭载3G网络平台、wifi接收装置、无线路由装置, 为广大受众创设高性能语音与网络数据服务, 令接入网络不再受到地域、线路的限制, 满足电台广播与观众互动、接听热线电话的需求。为符合电台节目快速直播技术标准, 应在车体内部做好音频空间布设。可位于工作室四周布设安全隔断、隔音地板与顶棚, 符合电台直播节目工作室操作运行声学需求, 可选择良好的镀锌钢板与隔音填充优质材料, 而后再配设良好毯料。为便于驾驶员同工作室人员的有效沟通联系, 可位于前隔断一侧设置便于开启的推拉窗, 并配设启动升降装置。依据操作习惯, 可位于左侧布设放置物品柜以及接听热线电话的相关工作台。为令工作室中主持人可了解车外事件进展状况, 可位于车内装设监控电视, 配设静音发电设备与卫星接收天线、相应散热装置与辅助电缆、电瓶设备等。卫星数字转播车原车车顶部相对轻薄, 因此应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置, 可装设具有一定重量承载能力的轻型车顶, 选用铝制材料作为作业平台系统, 并装设监控装置、升降天线设备、隔绝阳光顶棚以及空调装置、照明装置、卫星天线等设施。实施改装的卫星数字转播车具有较大的重量, 会对整车车辆稳定性造成影响, 为此, 可位于车体底盘装设支撑装置, 并实施直流供电布设。当转播车到达新闻现场, 可操控支撑落下, 进而有效缓解车体轮胎承重压力, 令整体车辆可靠稳定。再者, 可依据车体内部体系、规划布局、修饰色彩、灯光照明进行人性化设计规划, 令其呈现良好的协调色彩、光影效果, 进而令内部工作人员体味到舒适、轻松之感, 进而优化工作环境、提升节目直播效率。
2.3供电、音频系统的科学布设
为确保广播电台现场直播节目持续播出所需的电能, 应位于车体内部布设优质电源体系。可引入外电供输以及车载内部发电机装置发电的双重供电模式, 并配合优质电缆线路, 降低供电传输噪音影响。同时应秉承油耗适宜的原
当前, 我国卫星电视信号线路有近百条之多, 是电视传输覆盖网络的主要组成部分与广大民众获取多方信息的重要渠道, 其传输系统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广电宣传工作的正常运转, 甚至可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及国家安全[1]。基于此, 充分应用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建立起一套功能完善的卫星电视信号监测系统是眼下广电行业不得不高度重视的工作, 这不仅可从表观上有助于提高电视节目信号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更可通过主观评价及更为客观的测量对电视节目的信号质量和播出效果作出真实的反映, 同时还能有效侦测相关干扰信号, 在系统出现故障及信号异常时自动报警, 以更高的自动化水平实现卫星电视信号的监测业务和数据处理[2]。具体来讲, 目前的卫星电视监测系统的业务范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监测:实时监测卫星电视节目信号, 并对雨、雪等不利气候条件对信号造成的衰减效果及程度做出判断; (2) 质量监测:动态监测卫星电视信号相关技术指标, 同时监测播出的质量及播出期间可能出现的故障; (3) 内容监测:可时刻对卫星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和内容进行监测, 并可提供播出记录资料和查询功能; (4) 系统管理:可对系统的运行状况实施网络化的远程管理, 并进行相关参数配置与维护。
本文拟介绍的Trinity Ares-Display卫星电视监测系统为北京博汇科技有限公司针对数字电视传输中各级信源综合监测而推出的新一代广电监测产品。
1系统架构
1.1 Trinity Ares-CI信道码流解扰监测前端
其构架模式采用了嵌入式, 可同时支持TS/QAM/QPSK输入, 并实现了监测、解扰与IP网关的三方功能组合。
1.2 Trinity Ares-Display多画面显示监测报警主机
通过接收来自IP网络的TS流数据, 可将视频和音频分别解码, 并对包含的内容进行监测, 显示方式为多画面大屏, 录制模式通常为码流或转码H.264等格式文件;将前端发送的码流监测数据显示出来, 其综合报警可同时存有多种方式。
QPSK信道码流监测集中监管主机
可对监测前端的参数进行配置, 并让其监测过程得以被控制, 从而可让前端发送的信号及码流数据集中地显示出来。
1.4 Trinity Ares-Server数字电视监管系统服务器
分布式监测网络的管理核心, 通过网络运行图实时掌握所有分前端状态和监测信息, 是媒体文件集中存储转发中心, 也是SMS/CAS/SI等数据的集中分析中心。
1.5 Trinity Ares-POD便携式数字电视监测前端
嵌入式架构, 支持TS/QAM/QPSK单路输入, 完成监测、解扰、IP网关三合一的功能, 配合上位机软件, 可以完
卫星电视监测系统简析
文丨赵波涛
摘要:随着广电事业的发展, 卫星电视监测系统对电视节目的优质播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Trinity Ares数字电视监测系统的结构组成,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关键词:卫星电视监测系统;Trinity Ares;架构;功能
则选取优质车载供电体系, 配设UPS装置、稳压系统, 有效净化电流, 隔绝外界电磁干扰影响, 并实现突发断电时持续供电目标。
卫星数字转播车音频体系应体现良好的整体直播室优质功能, 完成各项现场电台广播直播工作任务, 并做好各类音频信号源的有效控制调节、高效传输分配, 进而科学实现转播车同现场他类音频信号的对接交换, 体现便利、灵活的音频拾音能效与扩声水平, 符合多重音频传输科学需求。基于该类标准要求, 应进行直播数字调音台、发射调频通道、数字卫星传输体系、数字电话、扬声扩音等音频体系的有效规划设计, 令整体体系体现优质层次划分, 符合综合功能需求, 呈现良好的性价比。传输通道在卫星体系基础上, 还可引入全频段可调固态发射机, 配设全向天线。还应利用GPS卫星时钟确保节目转播、直播的准确开始, 杜绝时间误差现象。系统接口布设应体现良好的实用性、便利性, 符合视频、电话、音频转接、电源网络应用综合需求。应配设音频塞孔盘、输入输出接口, 音频数字电缆与视频网络综合电缆, 进而满足综合转播、直播需求。
3 结语
总之, 针对卫星数字转播车技术体系核心优势, 为满足受众对电台广播节目的个性化、丰富化、高效性、互动性需求, 应科学引入卫星数字转播车体系, 做好车型选择、改造更新优化, 配设优质音频体系, 做好接口布设, 才能真正激发体系核心优势, 令其凸显节目转播、直播的可靠、高效、便捷、快速、持续、扩充, 进而实现良好的效益目标, 促进数字卫星转播车相关技术的全面更新与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续文.校园电视台播出系统设训与讨[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3) .
[2]俞田军.泰州电视台电视转播车介绍[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1) .
[3]郭晓波.几种慢动作技术在转播中的应用和比较[J].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 2009 (2) .
SNG卫星转播车发展趋势 篇2
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清电视的蓬勃发展, 高清节目传输的业务量成倍增长, SNG高清卫星转播车的需求量日益增多。但是, 随着城市发展, 城市建筑的规模巨型化, 高层建筑林立。由于静止地球轨道卫星的特殊性, SNG卫星转播车的位置定位需要天线指向静止轨道的卫星, 受到节目制作现场和转播场地的制约, 电视转播车或现场EFP位置距离SNG卫星转播车较远, 给SNG卫星转播车的信号接入带来了很大问题。随着新传输技术的发展, 给SNG卫星转播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 现有传输方式
目前, 多数地区的SNG卫星转播车, 都采用传统的同轴电缆、高清编码器调制、高功放上星传输。例如:上海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配备有3辆SNG卫星转播车, 1号车采用C波段1.8米天线700W高功放, 2号和3号车采用Ku波段, 400W高功放。
S N G卫星转播车的信号接入, 采用传统的视音频电缆线的方式, 由于现在电视信号多采用高清 (1080i/50, 16︰9的信号方式) , 传统的视频电缆如果长度超过80米, 高清视频技术指标会严重恶化, 甚至会出现信号中断。音频信号的接入采用嵌入式, 已经普遍得到大家所认可。SNG卫星转播车内的小信号分配系统采用视频和音频分配板卡, 对视音频信号进行分配。视音频信号的编码设备采用某公司的AVP2000, 编码方式为H.264。调制设备采用某公司的DM240XR, 调制方式为DVB-S2/8PSK。这样可以在有限的频率带宽内传输更多的数据, 提高视音频信号质量。
3 今后发展趋势
3.1 信号接入
3.1.1 光纤传输
光传输日益深入到我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 是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以光信号形态进行传输的技术。
光在光纤中的传输模式可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多模光纤中光信号通过多个通路传播, 从发射机到接收机的有效距离大约是8千米。可用距离还受发射/接收装置的类型和质量影响, 光源越强、接收机越灵敏, 距离越远。单模光纤的纤芯较细, 使光线能够直接发射到中心, 建议距离较长时采用。另外, 单模信号的距离损失比多模的小, 单模的带宽潜力使其成为高速和长距离数据传输的惟一选择。最近的测试表明, 在一根单模光缆上可将40G以太网的64信道传输长达4, 600千米的距离。
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的区别在于:单模光纤只有单一的传播路径, 带宽为2000MHz/km, 一般用于长距离传输;多模光纤有多种传播路径, 带宽为50MHz~500MHz/km。光纤波长有0.85μm, 1.31μm, 1.55μm等, 0.8 5μm波长区为多模光纤通信方式, 1.55μm波长区为单模光纤通信方式, 1.31μm波长区有多模和单模两种。从光纤的损耗特性来看, 1.31μm处正好是光纤的一个低损耗窗口。这样, 1.31μm波长区就成了光纤通信的一个很理想的工作窗口, 也是现在实用光纤通信系统的主要工作波段。
光纤传输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极大重视, 是因为具有以下无以伦比的优越性:通信容量大、中继距离长、保密性能好、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施工维护。
3.1.2 微波传输
新一代多载波数字全向微波采用编码正交频分复用的多载波调制/解调技术, 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模拟微波和单载波数字微波无法解决的多径反射和同频干扰等问题。
SDH数字微波传输, 经过前级数字基带信号编码、调制, 形成70MHz或140MHz的中频调制信号, 将信号接入微波发送设备, 在接收端把微波信号经过混频、中频解调, 恢复出基带信号。SDH的传输速率中34.368Mb/s和139.264Mb/s是最适合电视图像传输的速率。如直接采用微波摄像机, 可以把室内的现场信号通过卫星进行传输, 而无需铺设临时的信号电缆。
微波传输的特点有: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强、便于加密、设备体积小、耗电少。
3.1.3 4G传输
4 G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是继3G以后的又一次移动通信技术演进, 是集3G与W L A N于一体, 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 它的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
4 G系统具有传输速率高、时延短、频谱效率高等特点, 为广播电视借用“现代通信”手段实现高清电视信号的实时无线传输提供了新的手段。TD-LT E是我国主导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已经被国际电信联盟确定为4G国际标准之一, 其采用了如下核心技术:正交频分多路复用, 其基本思想就是将频域划分为多个子载波, 这样可以把高速的数据流分解成N个并行的低速数据流, 在N个子载波上同时进行传输, 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频谱资源。M I MO (多输入多输出) 在4G技术标准中被广泛采用, 有时被称作空间分集, 因为它使用多空间通道传送和接收数据。MIMO允许多个天线同时发送和接收多个空间流, 并能够区分发往或来自不同空间方位的信号, 利用MIMO信道成倍地提高无线信道容量, 在不增加带宽和天线发送功率的情况下, 频谱利用率可以成倍地提高, 并增加无线系统的覆盖范围;此外, MIMO在发送端或接收端采用多天线可以显著克服信道的衰落, 降低误码率, 提高信道的可靠性。
以上3种信号接入方式, 各有自己的优势, SNG卫星转播车应该根据场地、环境、客户需求等各方面的不同需要, 选择最合适的那种。
3.2 编码方式
目前, SNG卫星转播车采用H.264和MPEG-2的信号编码方式, 随着H.265编码的普及, 势必会取代现有的编码方式。H.265又称HEVC, 是新一代视频压缩标准, 主要面向高清数字电视以及视频编解码系统。H.265的传输带宽是H.264编码的一半, 同时支持4K (4096×2160) 和8K (8192×4320) 像素的超高清视频。
3.3 传输方式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 SNG卫星转播车如果不寻求发展, 势必会被新技术所淘汰。未来的SNG卫星转播车, 不单单具有卫星传输的功能, 还可以作为移动的传输机房, 同时配备光纤传输、卫星传输、微波传输、4G和IP传输的功能。
4 结束语
卫星转播经验 篇3
关键词:卫星转播,寻星,电磁波
所谓的卫星转播就是使用卫星系统进行节目的传送, 此类节目主要是实时的, 异地的, 没有通信线路的, 即使有线路有时候也用卫星转播进行备份, 保障节目传输的安全。现在的卫星传输设备主要是卫星车。目前我们使用的是架设在奔驰厢货车的一套传输设备, 有两套传输设备进行备份, 并且设计了两个讯道, 用来进行新闻的传播。卫星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部分组成, 编码器, 上变频器, 高功放。信号经过编码、变频、功率放大然后发射到卫星, 经转发我们就可以接收到了。有了卫星转播大大的拓宽了我们的业务范围, 也让电视节目的内容更吸引观众。目前我们使用的是Ku波段的卫星车, 下面就介绍一下关于Ku波段卫星传播的一些经验。
首先是选车位, 由于卫星传播的位置是不固定的, 因此每次转播前对转播地点的勘察是十分重要的。在市内转播的时候, 高楼比较多, 在选停车地的时候, 使用指南针跟倾角器观察, 确保转播地点与所用卫星之间没有遮挡, 以免影响信号发射。以沈阳 (东经123.38度, 北纬41.80度) 为例, 如果用鑫诺1号卫星进行传送, 经计算鑫诺1号在沈阳的天线仰角为39.96度, 方向为西偏南18.94度, 极化角-14度。确定在这个范围无屋遮挡物就可以了。由于大部分时候都需要连接外来的视音频信号, 在选停车地的时候, 应考虑线路的布置, 避免被碾压。地面要平, 方便液压支腿的升起, 保持车体的稳定。以便更好的完成传送。
然后就是寻星了, 将车内各个机柜的电源接通, 打开天线控制器 (ACU) 和频谱仪。在频谱仪上选定所用卫星的信标, 先用ACU的自动寻星系统进行寻星, 找到位置后观察频谱仪, 用ACU的手动调整功能进行微调, 找到信标信号最大的位置, 即可。但是在某些时候, 由于GPS的信号不好, 无法自动寻星, 我们就需要手动寻星, 先计算出卫星的方位角AZ, 仰角EL, 极化角POL。用罗盘确定方位, 先调好仰角, 然后在方位角的附近搜索发现信标后进行微调, 转动极化角, 找到信号最大位置。以在沈阳寻找鑫诺1号卫星为例。打开天线, 首先调整卫星的仰角到39.96度, 由于地理条件的制约, 无法达到理论值。因此必须通过频谱仪显示的信号强度去确定具体的方位。然后将天线调整到西偏南18.94度附近, 反复搜索至出现信标信号为止。观察频谱仪, 先顺时针转动天线, 再逆时针转动, 调整到信号强度最大位置停。然后调整天线的仰角, 先向下调整, 再向上调整, 调整到信号强度最大位置停。然后是极化角, 将极化角调整到-14度位置, 左右调整达到信号强度最大位置处停。到此为止我们就完成了寻星这个步骤。可以开始准备信号传送了。
信号传送, 信号转送之前首先要检查传输通道, 首先我们将频谱仪调整到转发频点, 检查频率的使用情况。主要看看是否有其他载波占用频段。然后根据租用的带宽设定符号率, 确保不超出带宽范围。完成以上步骤我们需要跟卫星测控机房联系, 在将要使用的频点上发一个单载波, 调整极化角, 以便达到上行标准。各种设置完成后, 我们就可以加功率发送调制波进行传送了。功率大小根据卫星接收机接收强度调整。
由于卫星系统发射的信号是电磁波, 因此它会受到一些自然现象的影响, 下面介绍的就是影响比较大的几种自然现象。
日凌, 每年的春分和秋分前后的中午时分, 同步卫星将处在太阳与地球之间的直线上, 卫星天线对准卫星的同时也对准太阳, 太阳产生的强大点电磁波直接投射到天线上。太阳产生的电磁波频谱很宽, 对于地球站来说该电磁波是一个很大的噪声源, 会对其所接收的信号造成严重的干扰, 此种现象即为“日凌现象”。由于无法避免, 最好在安排转播时避开这一时段。
雨衰, 卫星信号在空气中传播, 如有乌云或雨水的阻挡就会形成信号衰减, 这种衰减称为雨衰。雨衰对Ku频段的信号影响较大, 因为Ku频段频率高, 波长短, 穿透能力差。因此在雨天或者云层较厚的天气转播时, 应适当的加大发射功率, 已达到良好的接收效果。
风力, 强大的风力会使发射天线产生强烈的晃动, 造成信号的发射方向产生偏差, 可能造成信号中断, 甚至天线的损坏。所以尽量避免在大风天打开天线, 如果任务紧急, 那也应该选择相对避风的地方进行转播。
雨雪, 由于我们是在北方, 而且天线采用的是全封闭型的, 天线闭合时跟天线仓是严密结合的, 这样虽然在移动过程中能很好的保护车载的设备, 但是带来的问题同样也很棘手。特别是有雪的时候, 车在运行中, 落在天线仓闭合处的雪会融化渗透到接缝处。停车后由于外面的温度低, 接缝处的融雪会冻成冰, 此时如果直接开启天线, 不但天线打不开, 还很有可能憋坏天线的电机, 造成设备损坏。因此这种情况下, 要确定天线是否被冻住, 再展开。如果被冻住, 可以用仓内自带的加热系统融雪, 也可以自备风机吹化冰层。当然最好是有一个防护罩, 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了。
卫星转播车 篇4
本车设计最大的特点是同时将节目录制系统和卫星传输系统、独立供电系统集成在一起的大型卫星转播车。
该卫星转播车项目顺应了电视业务向HD高清信号发展的需求,视频系统设计为6+2讯道高清卫星转播系统,6个讯道为有线(光缆)讯道,2个为数字无线(微波)讯道。因此,此车视频系统信号为高清制作系统,同时也具有标清节目制作功能。
配备卫星传输系统是该车的亮点之一,在户外转播现场,将制作好的音视频PGM信号通过编码、调制处理后到天线传输,将信号传输回电视台,可直播也直录播,极大提高了外场节目现场电子制作的时效性和节目制作的便捷性。
该卫星转播车的另一设计亮点是,具备户外作业独立完成整车供电功能,,可以保证市电意外断电、野外无供电情况下的节目录播或直播。
可见,该卫星转播车具备大型活动、体育赛事、综艺节目等现场录制或传输等功能,可以说是一个移动的电视台,本质就是迅速为搭建电视转播现场提供必要的电力、传输和视音频信号制作环境及必要的各种通信手段。此外,还可以与其他转播车系统进行级联,组建更大规模的电视直播、转播及传输系统。
1 设计亮点
1.1 配备卫星传输系统
首先,本车与一般大型转播车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具有DSNG (数字卫星新闻采集)功能,通过卫星传输,可将现场的音视频信号进行传输,同时对信号进行监看,实现节目的直播或录播,大大提高了节目的时效性和节目制作的便捷性。
此外,卫星设备的安装固定,也成为本车设计的难点之一,在优化设计的前提下,将卫星天线锅盖安装到车顶后部(开槽下沉安装),车顶后部下沉空间的四周保留了与车外箱体边框一致的边框,外观一致,保证天线设备的固定结实,同时严格做好排水处理等工艺。
1.2 独立完成整车供电
该卫星转播车整车电源方案采用市电三相四线输入,整个供电系统分为主供电系统(AC)和辅助供电系统(DC),及发电机供电、稳压、UPS应急供电系统组成。考虑了康巴藏区高原气候的特点,配置了20kW的供电系统保证全车供电,即一套柴油发电机:可保证节目制作过程中市电意外断电迅速切换,或是在无法提供稳定的电力保障情况进行节目制作。
1.3 配备智能监控系统
该卫星转播车设计有一套音视频核心设备的监控系统,监控系统软件监控偏重与分析故障的原因,该监控软件是以笔记本电脑为工作站,通过以太网连接交换机获得不同的监控数据信息。
监控系统能智能化的监测设备和信号,并且能控制设备的相关参数,保证了节目的便捷、安全、优质转播。
2 车体结构及设备布局的设计简介
整车车体采用比较成熟的直挂边单侧拉结构,车身长度控制在12m以内。总体布局主要分为三个工作区,三个区采用一字排开布局,从车头到到车尾分别是:技术区、导演区、录音区。还有下仓储物区等辅助区域。
下面简介导演区及技术区的布局设计:
2.1 导演区
导演区和录音区采用了单边侧拉结构,有效的增加了导演区的工作区空间。在侧拉厢的对侧墙面是6块47寸液晶监视器墙,导演工作台面可前后移动来调节工作人员观看监视墙的距离,导演区与调音区为开放式设计。在导演工作台的后方,设计有储物式沙发,可放置摄像机及摄像机配件。
2.2 技术区
技术区设计了两个非标准单独制冷机柜,将发热量大的设备集中安装在独立空调送风制冷的机柜,通过封闭的玻璃门将机柜密封,并且与其它机柜处于同一平面,力求美观。
3 各系统主要设备选型及业务流程简介
3.1 视频系统
此卫星转播车视频系统包括视频信号源设备(如摄像机、录像机、外来信号、字幕机等)、切换台、矩阵系统、同步系统、视频周边处理板卡及应用设备系统(含TALLY系统、帧同步机、同步机、技术监测等)等主要部分。
视频系统主要构成:制作系统使用高清信号制作处理,PGM输出信号可以下变换标清信号,适应多种信号输出需求及卫星传输、直播的需要。在信号切换及调度设备中,采用了切换台与矩阵将信号源主备的方式,采用了一套2级M/E的切换台及可扩展的32×32高清矩阵。
视频信号处理的一般流程是:
视频信号源→信号分配→切换台和矩阵→信号分配→2选1切换器→音频加嵌器→PGM信号分配。
上图中视频信号源主要构成有:高清摄像机CAM信号,字幕机工作站V/K信号,蓝光盘录像机VTR信号,慢动作录像机EVS信号,VGA信号,外来EXT信号。由BB黑场同步信号统一锁相。
由于HD/SD高清/标清信号以及模拟信号需要相互转换,通过上下混合处理变换器处理,如调整图像宽高比,各类信号都可以与视频系统匹配适应。
矩阵用于视频系统中高清信号的输入调度,实现慢动作硬盘录像机、录像机的高清和标清节目的录制,导演区、技术区和音频区的监看等功能。
当切换台出现故障时,通过2×1倒换器到矩阵,由矩阵选切面板完成节目制作。
当卫星转播车视频参与更大规模的节目录制时,可以与其他转播车系统进行级联,所有讯道信号进入主车切换,通话,TALLY,同步系统等均进行级联,由导演统一调度。
3.2 音频系统
该卫星转播车音频系统包括音频信号源、数字调音台处理等部分。经过数字调音台处理后的音频信号,进入加嵌器,嵌入到视频信号成为2路音频信息的视频信号,为HDSDI播出信号,再通过处理分配实现最终的PGM播出信号。
音频信号源主要有话筒信号和线路信号;可以通过综合电缆中的接口盒进入系统。音频信号源还包括CD数字信号,DVD数字信号,电话耦合器信号,通话系统中信号等。
此外,视频信号源的音频输出部分也不能忽略:摄像机机头话筒信号,录像机信号等。
音频信号处理的一般流程是:
音频信号源→A/D转换和信号分配→调音台→信号分配→2选1切换器→PGM音频加嵌器→D/A转换和信号分配
各类音频信号通过模拟转数字,和信号分配后分别进入主、备路数字调音台,经过调音台对信号的处理合成和特效渲染,送给二选一切换器,切换器保证总是有一路PGM信号输出,送给加嵌器进行音频加嵌完成播出。
此外,音频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还有监听部分,分别是音响区监听,导演区监听和技术区监听。音频系统中的电话藕合器可用于电话连线等电视新闻制作活动。
3.3 卫星系统
此卫星转播车的卫星系统上行通道按照主备通道设计,由上行系统和下行系统组成,主要设备为车载天线、高功率放大器、编码调制器等核心设备和频谱分析仪、测试转发器等。
由于该卫星转播车深入藏区录制节目,康巴藏区地处高原,采用1.8米大尺寸口径Ku波段的天线,和400W大功率的功率放大器,保证设备适用于这种高原的严酷的特殊的工作环境,所以天线和功率放大器的适配显得特别关键,这样才能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
上行系统中的编码调制器配备“2选1”切换控制器,可对编码调制器输出的中频信号进行自动或手动切换。
高功率放大器同样按照主、备高功放设计,也是“2选1”控制切换器控制。
当编码调制器和高功率放大器出现故障时,“2选1”倒换开关可自动切换,始终保证输出信号不中断。
卫星传输上行链路的一般流程是:
信源节目PGM信号→编码→调制→上变频→功率放大→发射。
根据HD高清/SD标清不同编码方式,编码调制器都能分别处理,编码调制器输出的L-BAND信号进入倒换开关,中频信号输出到上变频单元,将L-BAND信号上变频到某个指定的Ku波段(13.75~14.5GHz)输出射频信号,进入高功率放大器(行波管),将低功率射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以使整个卫星传输实现工作。
4 节目录制概况
目前,该卫星转播车已经成为了译制中心(康巴卫视)外场大型活动转播节目录制及传输的有力生产工具,完成着各类节目的制作及传输任务。该车投入运行后,主要参与如下任务:
2012年国家广电总局慰问国家电网甘孜州新甘石电网工程建设者专场演出
2012年四川省甘孜州“爱国、守法、感恩”大型藏区群众优秀文艺选拔活动
2012年康巴卫视原生态歌手大赛(云南迪庆州香格里拉)
在这些节目录制过程中,卫星传输系统的迅速稳定工作,得到了的充分认可。车载发电机能够灵活自由地在不便取电的情况下正常工作,给整个卫星转播车的供电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12年四川省“512”防灾救灾综合实战演练卫星传输新闻素材,现场没有任何外界电力提供,该卫星转播车独立供电保障,完成了对节目的制作及卫星传送任务。
2012年国家广电总局慰问国家电网甘孜州新甘石电网工程建设者专场演出,该车灵活调配信号的适应了节目形态多样化的现场制作需求。
在这些大大小小的转播活动中,深入康巴高原藏区,天气多变、道路曲折,屡次的高原行军没有耽误节目的录制,这些都是对该卫星转播车性能和品质的重要考验。
5 结语
电视节目制作发展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广播电视的技术手段也是不断进步的,如何将技术的发展与节目的艺术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是电视发展的长期课题。
此卫星转播车当然也存在一些的不足之处,比如监控软件的UI (用户界面)显得不够友好,发电机的油箱和冷却水补给操作不便。
今后,我们会总结经验,在以后的工程项目设计中继承优秀、规避不足,更好地适应节目制作多样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周春来.广播电视自动监控技术.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