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播技术方案(精选7篇)
转播技术方案 篇1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原来共有两辆转播车即汤姆逊高清转播车和曼高清转播车。其中汤姆逊高清车为法国Hatty的车体,半挂单侧拉,2005年建造,2013年改造为12讯道。曼高清车为国产迪马车体,直挂单侧拉,2010年建造.8讯道。这两辆转播车完成了台里的《跨年演唱会》、《非诚勿扰》、《全能星战》、《最强大脑》综艺节目以及亚运会、大运会、全运会等体育比赛的外场转播工作。
近几年江苏卫视的大型节目,尤其是季播类节目的制作需求,原有转播车及EFP的系统规模已达不到要求,大型节目所需的工位也超出了原来的设计规模。由于缺少一个大型制作系统,制作这类节目时,我们常会感到捉襟见肘。如果大型节目的录制使用不同摄像机的系统级联,会带来色彩还原不一致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新转播车设计为16个基本讯道以上,主要满足卫视大型节目制作需求,兼顾体育赛事直播。如此大规模的车,直挂车由于交通法规所限,已无法完成,故采取拖挂方式。而现在大型节目的双制作区的需求越来越多,如江苏台的《最强大脑》、《为她而战》等栏目,因此该转播系统采用了双制作区的模式,并且采用了三侧拉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增加车内面积,并为第二制作区营造独立的空间。
江苏广电总台这些年来一直坚持创新广电技术,我们在开始筹划项目时,经常会进行研讨.即便是在传统的设备体系框架内,也会思考创新的问题。目前正值国内多家省级台第一代高清车更新换代之际,我们的新转播车是否有新意,有何新设备新技术可以运用,是否可以成为下一代转播车的雏形,是否可以为国内同行提供借鉴之处,都是我们思考的。
一项目进度
2013年8月我们启动了该高清转播车项目,开始征集方案。2013年10月,邀请总局科技委及央视、北京台、上海台专家对业内顶尖的8家视音频集成公司的设计方案评审。经过评审及讨论分析,我们最终确定建设超高清、全媒体、多级联跨界转播平台,以满足江苏广电总台新闻、综艺、体育等各类大型节目的制作需求。
该项目于2014年1月15日招标.车体及视频系统由Sony公司中标,音频系统由安达斯公司中标。招标确定了车体采用半挂三侧拉方式,总长16.5米,设置两个制作区,具备16+4 (超高清)的讯道规模。
2014年3月至10月车体在英国SMITH车厂建造。2014年4月、7月,两次派员赴车厂进行监造。2014年10月中旬,在车厂完成车体测试验收,车体验收分为指标性验收、功能性验收、工艺验收,并对重点项目进行现场测试,而后提出了需要改进完善之处。2014年11月,该转播车体装船运往中国,于2014年底抵达天津港。2015年1月15日,恰值招标一周年之际,在北京开始系统集成。2015年4月11日完成了在北京的系统集成工作,转播车开往南京。该转播车于2015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制成了《为她而战》、《非诚勿扰》、《一站到底》等节目。2015年6月开始制作新节目《蒙面歌王》。
二车体概况
江苏台之前的转播车采用过进口车体和国产产体。进口车体相对工艺先进,使用寿命长,从以往经验来看可满足两代设备的生命周期(15到20年),我们有辆在德国生产的转播车已使用20个年头了,目前仍然在使用它进行节目录制。有鉴于此,我们这辆转播车采用了进口车体。该转播车采用半挂方式、三后轴。牵引车头选用德国MAN TGX 18.400牵引车,半挂厢体底盘选用英国ADCLIFFE全气囊后轴随动转向底盘,半挂厢体改造委托欧洲最大的转播车制造商英国史密斯车辆公司(A Smith Gt Bentley Ltd)承建。该转播车全车总长达16.5米。厢体长度为13.6米。外部总高度4米,宽2.50米,共有三个侧拉厢,也是亚洲第一辆三侧拉转播车,每一侧拉厢宽度为1.08米,全部展开后后最大宽度达5.74米,而且所有厢体下无需其他辅助支撑。侧拉厢展开前(不含车头)的尺寸:L×W×H=13600mm×2500mm×4000mm,侧拉厢展开后(不含车头)的尺寸:L×W×H=13600mm×5740mm×4000mm。车体外观情况如图1~3所示。
该车内共设有六大工位区域,分别是音频区(AUDIO)、第一制作区(PROD1)、慢动作区(SLM)、第二制作区(PROD2)、多功能区(MULTI)、调光区(SHADING)。共有多达31个工位,如图4所示。
该车的墙体结构,最终采用钢骨架铝蒙皮的方案。通过灵活的车内维修通道设计,使得车外仅保留两对设备维修门(音频区及车尾):侧拉厢收起时所有进出门都完全收进车内,车外只保留3处应急进出门;这样在满足设备正常安装、维修及人员进出的同时,车外一体化程度更高,表面更加平整,最大程度降低了雨水进入概率。SMITH车厂位于英国Colchester,我们赴车厂考查监造期间,主要进行了深化车体设计方案,确认主要图纸,并监督车体制造。方案深化涉及车体具体配置清单、电源系统、空调及新风系统、灯光系统、车内布局、音频区声学处理等诸多方面,并对内饰方案进行了详细讨论,优化了设计,经过核对材料样本,多次沟通,确认了最终方案。
该车的内饰设计体现了英国皇家红+后现代风格,如图5~图9所示。
该车配电系统的总功率在满足全车所有设备满负荷运行的条件下预留30%冗余;整车配电系统的所有材料和设备符合中国电气标准;交流部分为三相五线制;采用双路外电输入,一路是工作场所提供的外电接入,另一路是发电机等备用电源的输入,配有双路电输入手动倒换控制;隔离变压器为70kVA,经过隔离变压器将电分为技术用电和空调、照明等动力用电;
全车技术用电通过UPS供电,采用三台Eaton的UPS,每台11kVA,当输入电压为180V~250V时,输出电压为220V±5V,并带有机械旁通,输出电压有单独监控,可支持全部视音频系统设备连续工作20分钟以上。每个设备机架有两相电源同时供电;由于前期进行了对整车设备进行功耗计算及三相配平计算,全车设备安装完成后,基本做到了配电平衡;我们还对所有插座进行了区分,所有机柜机架上的插座取自技术电,而墙壁上的插座取自非技术电。车内有完善的地线系统,包括:电源地、机柜地、设备地、车壳地等,每个机柜后面安装接地铜排以确保设备机壳妥善接地,遵照标准的接地程序.各接地地线线径满足相应要求;所有地线汇总后有统一的对外地线,车体有独立的地线电缆和地钎装置;电源走线槽与信号线走线槽分开。
采用分体式的空调设计,空调系统包括7个完全独立的系统,一方面用于冷却仪器设备,另一方面用于保持操作区域的舒适工作温度。其中音频区为7100W的1个,第一制作区为7100W的2个,第二制作区&多功能区&调光区为14000W的1个和7100W的2个,设备机柜为14000W的1个。其中4台的外机放置于挂车车体的前方,另外3台放置于裙箱内。空调系统采用专业的、符合环保标准的、达到国家二级能效比的三菱电机变频冷暖空调装置.保证设备工作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空调系统采用分区控制模式,对应每个相应区域(音频区、制作区、技术区、设备机柜)设置独立的风道(图10为技术区和第一制作区的风道走向)及温度调节功能。第一制作区和音频区之间设置应急风道(可在音频区空调出现故障时打开)。空调室内机出风格栅可调节出风角度。
以往如果在转播车内放置较大的飞行箱或某些“重量级”的临时设备,经常会耗时耗力,这次在侧拉厢外侧配备了多功能液压升降平台,它平时藏在厢体底部,需要时,可直接将新媒体、多通道录制飞行箱运送至车内。如图11所示。
该车配备了WABCO公司最尖端底盘技术,包括:Smart board (智能板)、EBS (防抱死)、RSS (防侧翻)、ECAS (电控空气悬挂)、IVTM (胎压)检测、轴荷检测、里程统计等,最大保证了车辆行驶安全。配备智能电控液压驱动系统,驱动厢体和支撑腿,相比传统的马达驱动结构,有效抑制机械磨损,使用寿命长;系统运行稳定,阻尼小,噪音小;对于侧拉厢和支撑腿的收放,同时配备了无线遥控+有线控制+手动应急操作多种操作方式,安全可靠。
该转播车配备了定制的史密斯公司智能全车监控系统:该系统能够对全车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具备液压系统控制、液压系统监看、电源状态监看及异常状态报警功能,一共有2块并联的7英寸可触摸控制屏,一块在车后接口板旁,一块在车内,无论在车内车外都能掌握车内系统的状态。我们可以通过该系统随时掌握侧拉厢、支撑腿、平台、操作台、门、活动地板等的位置以及设备电源等的状态。当收起侧拉厢时,如果一些设施未复位.并且阻碍侧拉厢收起的话,监视器将发出报警信号,同时自动切断侧拉厢的收起动作。如果发生传感器故障而无法动作时,也可以旁通传感器进行应急操作。图12~图14为该系统的操作界面。
(未完待续)
摘要:江苏省广播电视台台于2015年建成了亚洲第一辆三侧拉、具有4K超高清系统的转播车。本文对项目背景、进度,该车具体配置,制作区、智能化控制系统等摸块的设计情况进行了详细分绍,对其全媒体融合运用的特性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4K(超高清),三侧拉,双区制作,智能化控制,全媒体融合运用,跨界转播平台
转播技术方案 篇2
大理苍山电视转播台发射机房位于苍山海拔4 092 m的小岑峰峰顶,专用10 k V高压输电线路从大理古城变电站出发,沿苍山小岑峰东坡架设至山顶4092发射机房,全长约12.6 km,是保障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和山顶发射机房工作人员生产生活的唯一供电线路。该线路建成于1978年,海拔3 200 m以上,为90 mm2钢绞裸线双杆大跨距架设;海拔3 200 m以下,为70 mm2铝绞裸线单杆架设,全线均在苍山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由于该线路建设年代久远,设计规格低,电杆低矮,导线、设备金具陈旧老化,受苍山大风、大雪、雷电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存在影响安全播出和引发苍山森林火灾的安全隐患。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该线路存在的隐患问题,必须尽快对全线进行绝缘化改造,但是,由于线路长,工程量大,需投入上千万元资金,再加上原线路走向地质地貌多样复杂,上段大跨距架设,施工难度大,短期内改造难以实施。为此,我台从实际情况出发,本着节简、效能的原则,征求多方意见,多次研究、论证,提出了改造方案,即搭接苍山索道电力专线,从索道上站变电箱至我台4092发射机房,沿人行小路走向入地新敷设一条长约4 km的70 mm2的铝芯绝缘高压电缆。该方案只需投入资金约250万元,投入资金少,工期短,施工难度小。
2 项目可行性技术论证
2.1 项目负荷情况
大理苍山电视转播台4092发射机房总负荷约为40 k W,最大负荷约为60 k W,现安装1台80 k VA的变压器,拟采用苍山索道I回线为项目供电(在索道上站引接出线)。
2.2 苍山索道供电情况简介
工程苍山索道采用双电源供电方式,索道I回由110 k V大理古城变10 k V所部出线间隔供出至上站,全线采用YJV22-3×120电缆供电,线路全长12.2 km;索道II回由10 k V绿玉线Ⅱ回T接供出至中站,采用YJV22-3×120电缆供电,线路全长5.01 km。
索道下站安装2台变压器,共计1 650 k VA,1台1 250 k VA,1台400 k VA;中站安装2台变压器,共计1 800 k VA,1台1 600k VA,1台200 k VA;上站安装1台变压器,125 k VA,三站变装容量合计3 575 k VA。
2.3 供电能力校核
本工程拟采用苍山索道I回线为该项目供电,而索道II回10 k V绿玉线Ⅱ回的供电方式不改变,因此,供电能力的校核只针对索道I回10 k V所部线进行。
2.3.1 大理古城变10 k V所部线间隔设备校核
110 k V大理古城变10 k V所部线间隔设备为:出线间隔采用KYN5-10型开关柜,内装ZN5-10真空断路器,Ie=630 A,Ik=31.5k A;LDJ1-10W1干式电流互感器,变比为400/5 A。为10 k V电压等级供电,按400 A电流考虑,则该间隔可输送容量约为6 928 k VA。
2.3.2 电缆线路校核
索道I回全线采用YJV22-3×120电缆供电,按经济电流密度计算输送容量。经济电流密度取j=2.25 A/mm2(3 000~5 000 h),则:
由该计算可知,无论是出线间隔,还是电缆线路的输送容量,均大于索道总容量。从输送容量看该方案是可行的。
2.4 损耗计算
索道三站变装容量合计3 575 k VA,下站1 650 k VA,中站1 800 k VA,上站125 k VA;再加上苍山电视转播台80 k VA,共计3 655 k VA。
索道I回从110 k V大理古城变—索道下站的电缆长度3 009 m,索道下站—索道中站的电缆长度4 377 m,索道中站—索道上站的电缆长度4 814 m。
2.4.1 下站
下站按全线总容量3 655 k VA计算,以10 k V单回供电为例,采用YJV22-3×120电缆(R=0.017 5,X=0.08),线路长度3 009 m,首端电压10.5 k V,cos¢=0.9,则线路末端电压U2=10.02 k V,电压损失4.5%,有功损耗ΔP=65 k W·h。
2.4.2 中站
中站的按总容量减去下站的容量计算,则容量为2 005 k VA,以10 k V单回供电为例,采用YJV22-3×120电缆(R=0.017 5,X=0.08),线路长度4 377 m,cos¢=0.9,则线路末端电压U2=9.62 k V,电压损失4.0%,有功损耗ΔP=31 k W·h。
2.4.3 上站
上站只计算上站容量和转播台容量,即125+80=205 k VA,以10 k V单回供电为例,采用YJV22-3×120电缆(R=0.017 5,X=0.08),线路长度4 814 m,cos¢=0.9,则线路末端电压U2=9.57 k V,电压损失0.5%,有功损耗ΔP=0.39 k W·h。
2.4.4 苍山电视转播台
苍山电视转播台按80 k VA计算,以10 k V单回供电为例,采用YJV22-3×70电缆(R=0.017 5,X=0.08),线路长度4 000 m,cos¢=0.9,则线路末端电压U2=9.54 k V,电压损失0.28%,有功损耗ΔP=0.09 k W·h。
经过计算可知,索道I回增加苍山电视转播台负荷,几乎不影响索道各站的电能质量。虽然转播台末端电压9.54 k V偏低,电压损失达9.14%>±7%的规范要求,但配电变压器有±5%的调节范围,通过调节变压器的分接开关,可以满足±7%的规范要求。
2.5 索道上站的转接方案
索道上站的10 k V侧现安装了1台带开关的电缆分接箱,厂家为沈阳昊诚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型号为C2SB-12(1AK2),1进2出,苍山电视转播台可直接从该电缆分接箱出线。但是,考虑到直接出线,后端故障会影响索道上站运行,因此,建议在该分接箱旁增加一面出线柜,在柜上安装测控保护和计量装置。如果后端发生故障,只跳开该出线开关,不影响索道运行,并且在柜上安装计量装置,单独计量苍山电视转播台的电量。
3 结束语
转播技术方案 篇3
z以安全播出为首要任务, 确保系统方案安全可靠;
z以节目需求为本, 科学合理调配技术以及设备资源;
z以创新为目标, 敢于采用先进技术;
z系统内核采用高清制作, 4:3保护, 标清播出, 下变换采用切边模式;
z为满足直播的需求, 提前做好技术人员培训, 全力以赴, 保障有力。
二转播方案
1. 节目制作需求
2013筑城广场迎新仪式是贵阳市委市政府今年的重要活动之一, 此次迎新仪式以突出“美丽中国、多彩贵州、爽爽贵阳”为主题, 全力展示一个团结、和谐、幸福、进取的现代化的贵阳形象。重点和亮点在于将晚会的节目以及群众喜爱的文艺形式和文艺作品通过电视与高科技的表现手法完美结合, 打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全新视听感受。
(1) 节目内容
2013年贵阳筑城广场迎新接年活动分为广场联欢和迎新仪式两大部分, 在强化贵阳市迎新活动的城市特色同时, 突出表现庄严的仪式感, 联欢的喜庆感和广泛参与的群艺性。节目表演共分三个区域:广场主舞台, 广场钟楼, 广场的下沉舞台。主舞台进行群众的大型集体歌舞表演, 钟楼负责零点的敲钟仪式, 下沉舞台进行小型的歌舞表演。
(2) 场地情况
筑城广场位于贵阳老城区中心, 总用地面积为87433平方米, 呈半岛依偎在风景秀丽的南明河畔。广场被誉为“城市客厅”, 是贵阳市的重要名片, 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3) 准备工作
在前期准备工作中我们对主办方在转播车供配电、停放位置和安保措施方面均提出了详细的工作要求。对转播区域供配电系统进行了周密的考虑, 并协调供电部门进行改造。根据广场规划及安保的需要, 提前确定转播车工作区域以及光缆电缆走线通道。
2. 转播技术系统
(1) 系统总体介绍
由一台8+2讯道高清转播车 (以下称主车) 和一台6讯道高清转播车 (以下称从车) 进行级联, 另加上5路外来信号组成转播系统。转播最终的PGM信号通过两路光纤通道 (一主一备) 传送回电视台, 并利用微波传送和卫星信号的传送作备份, 图2为电视转播信号链路图。
(2) 视频系统
整个系统采用一级切换, 所有讯道信号送入主车进行切换, 由于通话、TALLY、同步系统均进行级联, 导演可以统一调度, 完全实现在一辆转播车上进行工作的效果。
a.系统构成
z制作系统:1080/50i, 具备标清制作能力;
z切换台:Sony MVS8000G, 2级M/E, 附加M/E级卫星切换面板;
z矩阵:Sony IXS6700, 规模:96×102;
z信号源:14路高清摄像机 (Sony HDC-1580R) , 2路高清微波摄像机, 2套高清字幕工作站V/K信号, 6路高清录放像机, 2路标清录放机, 使用5路外来视频信号;
z应急切换:信号源经视频周边板卡分配后, 分别进入切换台和矩阵输入, 实现信号源完全镜像, 矩阵在系统中作为视频切换台的备份。将矩阵切换面板的键源与切换台面板进行完全镜像的设置, 当切换台出现故障时, 可以由矩阵切换面板完成节目制作;
z相关设备:3套摇臂、2套斯坦尼康、2套66倍高清大镜头、7套高清ENG单机 (Sony PDW-700) 、1套飞梭摄像系统。
b.多版本节目制作
此次转播系统共有三套切换系统, 多版本制作以满足现场和电视直播的需求。高清主车切换台PP级主要制作电视直播信号, 满足电视直播要求, M/E级卫星切换面板制作主舞台节目信号并送至下沉舞台主LED大屏幕以满足下沉舞台观众观看主舞台表演节目;高清从车切换台的P/P级PGM制作下沉舞台节目信号, 送至主舞台主LED大屏幕, 满足主舞台观众观看下沉舞台节目。转播共录制了三个版本, 分别为高清无字幕版、标清无字幕版和标清字幕版。高清无字版由P/P级CLEAN信号经系统的第三备路加嵌后进入高清录像机, 标清无字版由P/P级CLEAN信号经系统的第三备路下变换并加嵌后进入标清录像机, 标清字幕版则是系统主路的LINE1 S标清信号进入标清录像机。以上版本的音频信号均采用SDI嵌入的方式以保证声画同步。
c.无线微波摄像机
两套GIGA WAVE外挂式高清微波, 使用Sony PDW700 ENG高清摄像机, 之所以使用这个机型是为了与转播车的Sony 1580R摄像机相配合, 以方便各种摄像机参数的统一调整。这两个微波斯坦尼康机位是全场迎新仪式中非常重要的机位, 也是最为出彩的机位。在文艺表演部分和新年敲钟仪式部分, 都能给出非常贴近的流动镜头。为了保障这两个机位的信号质量, 无论是技术方案的讨论还是现场移动传输测试, 我们都做到精益求精。经过反复测试最终将微波天线架设于舞台一侧的灯光架上, 接收天线均为分集接收, 反复进行不同频率以及不同编码方式和纠错、延时、干扰、嵌入音频的测试, 合理安排接收天线的朝向, 对场地内各个区域进行信号盲区的排查, 确保了信号质量。
d.高楼远景机位
由于广场面积大, 地形复杂, 为了表现广场的气势, 就需要从多角度拍摄广场全景。我们分别在广场正面、侧面1000米外的高楼上架设2台Sony PDW700 ENG高清摄像机。2台摄像机信号通过2套日立指向型点对点微波传输设备将高清信号传送回转播车。
e.飞梭摄像系统
为了突出广场大型群众集体联欢的热烈气氛, 表现整个迎新仪式宏大的场面, 增强视觉冲击力, 我们采用了飞梭摄像系统, 弥补了空间移动取像的问题。由于飞梭只能保持固定路线的拍摄, 最后我们选择了广场上空对角线的拍摄路线, 大场景大角度的移动拍摄给联欢的转播带来很好的画面效果。飞梭摄像系统是由摄像机无线收发系统和无线遥控控制系统组成, 现场的无线设备有不同频段的对讲机, 微波、IFB等, 为了保证飞梭系统的无线遥控控制频段与现场各种无线信号不形成互相干扰, 我们调整了飞梭无线遥控器的频段, 并与其他设备的使用频率保持了安全间隔。飞梭系统使用的是佳能XF305业务级摄像机, 信号传输频率为2GHz。在使用中我们着重处理了佳能摄像机和索尼摄像机色调不统一的问题, 将飞梭信号在技监上与转播车机位进行统一景别的对比, 对摄像机进行色温调整和红蓝通道的参数设置, 经过反复调整后取得令我们满意的画面。
f.外场连线
为了表现市民迎接新年的气氛, 我们还在距离筑城广场5公里的大十字广场设置了3台Sony PDW-700高清ENG摄像机, 负责拍摄市民在大十字广场通过广场大屏观看迎新仪式的画面, 另外在距离筑城广场2公里的住宅小区市民代表家中设置了2台Sony PDW-700高清ENG摄像机, 拍摄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喜迎新年的画面。两路外场连线信号均是通过卫星转播车上的小型切换台切换输出后经卫星转播车传送和有线光纤双备份的方式将信号传回转播车。两路外场连线信号, 两路高楼远景机位信号和一路飞梭信号共5路外来信号到达转播车后分别经过3台VC100帧同步器和2块帧同步板卡接入转播车系统。
g.高、标清信号的上下变换
本次迎新仪式由贵州卫视和贵州2频道同步直播。我们采取高清制作, 标清播出的方式, 下变换方式为切边模式。由于需要兼顾标清播出, 我们在摄像中使用16:9构图, 4:3保护。
(3) 音频系统
整个晚会音频分为6个部分, 分别是:第一现场音频子系统, 第二现场音频子系统, 画外音音频子系统, 现场观效, 2个卫星车外场连线, 转播车音频系统。整台晚会采用二级调音的方式, 分别由三个音频子系统向转播车音频系统提供信号, 转播车音频系统再对三个子系统送来的信号以及现场观效信号和外场连线信号做相应的平衡调控, 最后分成8路信号送给加嵌器分别进入录像机8个声轨录像和现场卫星车直播。信号链路简要总图如图3。
详细信号通路如下:
进入转播车音频系统信号包括5个部分:
z第一现场调音台信号:一对立体声混合信号;
z第二现场调音台信号:一对立体声混合信号;一对立体声音乐信号;一路单声道人声信号;一路单声道混合信号;
z画外音调音台一路单声道混合信号;
z 2台外场卫星车连线经解嵌音频信号;
z观效话筒信号。
转播车音频系统输出信号包括4个部分:
z送第一现场调音台一主一备两路VCR信号;
z送第二现场调音台一主一备两路VCR信号;
z送加嵌器的8路信号分别为:1、2路为两路单声道混合信号;3、4路为一对立体声音乐信号;5、6路为一对立体声观效信号;7、8为两路人声信号。其中, 1、2路单声道信号为电视直播信号;
z导演通话:送第一现场调音台;第二现场调音台。
作为安全考虑, 我们另从现场调音台单独输出一路现场混合信号通过摄像机进入CCU, 经过系统跳线进入转播车音频系统作为备份。一旦转播车音频系统与第一现场调音台和第二现场调音台音频子系统之间的线缆出故障, 我们便可立即切换到这路备份信号, 而不会影响到播出。详细信号流程图如图4。
(4) 通话系统
在直播过程中, 不仅要保证两车级联后, 主车上导播与从车的讯道通话, 更要兼顾讯道外的机位通话和现场导演、灯光、领导指挥席、解说席与导播的不同需求的通话要求。在通话级联上由于主车使用的是4线通话矩阵, 从车使用的是2线通话站的方式, 所以我们通过主车的外接口板将4线通话接入到从车的4线通话外接口板, 再通过4线/2线转换器进入从车通话站, 以保证从车各机位与主车的通话。此外, 配备了20台对讲机, 均可进入转播车系统通话矩阵。根据现场导演、技术保障、游机等不同的通话需求, 合理地使用频道, 满足了讯道外通话需求。通话系统图如图5。
(5) TALLY/UMD系统
此次转播的主车TALLY/UMD系统为红绿黄三色TALLY提示, 根据导演的习惯, 我们将红色指示为PGM/EMG信号, 绿色指示为切换台PVW母线信号, 黄色指示为其他常态信号, 采用动态源名跟随方式。系统应急一键切换时, 可同时倒换TALLY系统。智能TALLY系统通过串口获取Sony6700矩阵、Sony8000G切换台的交叉点信息, 向画面分割器以及其他UMD设备发送TALLY和UMD信号, 从而实现源名跟随以及TALLY跟踪。在实际工作中, 为了满足导播个性化的监看要求, 需调整各讯道监看布局时, 我们可以通过以矩阵自由调度的方式接入画面分割器, 这样就可以很方便地调整矩阵源名输入源的任何一路, 以达到改变监看布局的要求。两车级联要保证主从车摄像师TALLY的一致性, 我们将主车TALLY系统外输出6路TALLY信号, 分别接入从车外接口板进入从车6个摄像机CCU, 保证主车与从车TALLY实现一级级联。
三传输方式与播出安全
我们需要将仪式现场的两组信号传输回台播控中心, 一组《百姓关注》栏目现场连线的单机信号和一组迎新仪式现场转播车的PGM信号。《百姓关注》栏目单机信号我们通过微波方式将信号传回台播控中心, 而转播车PGM信号则分三种方式传输回台, 为了保证安全, 主要是通过两路光纤, 分为一组一备的方式传输回台播控中心, 另外还备份了一路卫星车传输和一路微波传输的方式, 多种备份的传输方式确保了迎新仪式顺利直播。在卫星车传输方面, 使用2台Ku波段卫星上行车, 采用车载室外型400W高功放, 功放内置L波段输入上变频模块, HD/SD视音频信号压缩采用MPEG-2/H.264, 调制采用DVB-S2国际标准, 兼容DVB-S, 编码/调制器采用1:1热备份方式。各路信号均采用卫星传送和光纤传送两种通道互为备份的链路形式, 并且对两种信号的延时和音频嵌入方式等方面均进行了反复测试。
四转播实施、难点及解决方案
1. 摄像机的调整及一致性
摄像机作为整个节目的信号源, 其信号质量和色彩还原的好坏不仅需要灯光和舞美的创作, 更需要转播车人员对摄像机参数进行细致的调整以实现现场效果的真实还原。由于迎新仪式的入场式表演和文艺表演以及新年敲钟仪式、领导致词部分在灯光上差异较大, 加之摄像机位处在各个不同的角度, 因此, 在摄像机色彩一致性上非常难以统一, 在现场表演效果与电视灯光效果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节目中存在灯光骤起骤黑, 燃放焰火后烟雾过于浓烈等问题。为此, 我们与灯光师、导演在节目彩排过程中实时监看调整, 对灯光、烟火的编程进行逐一修改, 并且要求讯道光圈调整人员及时调整光圈与黑电平并根据节目进程制作细致的调整脚本, 以便视频制作和灯光制作能密切配合, 以求精确调整。经过反复沟通, 反复进行调白, 并根据连续几日的彩排录像作对比, 最终在主车摄像机RCP上存储了两档色温值, 5300K和4600K, 分别使用在主舞台广场群体歌舞表演和舞台区单独表演。从车主要针对下层舞台的拍摄, 色温变化不大, 通过白平衡校正后各机位均在5200K~5300K的范围, 最终主舞台和下沉舞台各机位通过摄像机基站RCP配合波监进行白平衡微调, 经过我们在切换台上划像对比后保证了颜色的统一, 做到主从车讯道一致, 并且在ENG单机的选择上我们使用了与讯道摄像机 (Sony HDC-1580R) 相同品牌的Sony PDW-700, 通过多区矩阵进行调整, 力求实现色彩的一致性。此外, 对于每一台摄像机, 我们都使用爱莎星光卡进行后聚焦的校正。
2. 两车同步系统的一致性
使用两车级联的方法来直播迎新仪式, 在同步系统上就要要求从车的同步系统与主车的同步系统一致。我们将主车一路同步信号连接到从车同步系统。然后将从车的同步系统发生器TG700的同步源改成外来同步信号。这样就保证了两车同步信号的一致性。
3. 声画同步问题
在现场主持人出镜部分, 由于有时主持人需要对着微波摄像机出镜, 但如果主持人用调音台的线路话筒播报, 这样就要导致无线微波视频信号比调音台线路音频信号滞后, 导致声画不同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将微波摄像机出镜的话筒改为微波摄像机机头无线话筒, 然后将机头声音信号加嵌成SDI信号送到主车, 车上再解嵌出主持人声音进入调音台, 这样就保证了主持人部分声画同步的问题。
4. 机位设置
(1) 机位设置的原则
z根据迎新仪式的入场式和文艺表演部分不同需求划分区域及功能;
z通过节目的进程科学设置摄像机位, 实现机位的复用, 有效利用资源;
z以节目为本, 对机位的转移、调整做充分准备;
z所有地铺光缆和三同轴缆入线槽桥架。
机位设置如表1。机位布局如图6。
五总结
2013筑城广场迎新仪式是一台节目精彩、体现幸福中国、美丽贵州的大型户外晚会, 同时也是一场成功的电视直播节目。在此次直播过程中我们着重与导演和节目人员加强沟通, 并结合自身技术条件, 克服诸多不利因素, 尽可能将系统与节目配合到最佳的状态, 突出整台晚会的设计思想, 设计出最完美的直播方案。同时各工种人员的密切协作, 前期对现场环境仔细考察, 后期彩排过程中不断改进、微调, 力求完美, 最终圆满完成本次直播任务。
摘要:本文介绍了2013年1月1日贵阳市迎接2013元旦迎新仪式的转播特点, 从转播方案、组织协调、难点和创新以及经验收获等方面进行了说明。
转播技术方案 篇4
现结合2014年1月12日“亚洲新飞人”谢雨均驾车, 在零下四十度极寒气候条件下飞越黑龙江冰面的电视转播, 分析户外冰雪项目的电视转播声音技术方案, 以及超低温环境下的设备防护措施。
一电视转播声音技术方案
此次转播在黑龙江江面进行, 当地气温为零下30℃, 结冰的江面实时温度为零下41.2℃。
现场分为舞台区——负责宣布挑战开始区域及挑战成功后吉尼斯世界纪录颁布区, 观众表演区, 漂移及技术表演区, 起点和加速跑道, 以及飞越着陆地区。
整个区域东西向直线距离约为600米。南北距离为150米。转播车因自重, 以及堤坝没有大型车辆通行道路, 无法就近停靠。只能停靠在距离飞越区域直线距离为500米的江堤上。而为了避开观众人员流动主区域, 又东移动200米。区域狭长, 布局分散, 给话筒拾音造成了非常大困难。
结合以往拾音经验, 这种户外远距离拾音主要需要克服的困难有以下几点:
·由场地及比赛危险性限制, 话筒不能就近摆放, 导致拾取的声功率过小, 声音不清晰或不足满足制作需求;
·场地比较空旷, 较强的声音没有较大的衰减, 经过山体或堤坝、冰面的反射混到其他的话筒中, 导致所有拾取的声音里都会出现串扰;
·场地较大, 声音分布分散。运动效果声或观众效果声较难拾取;
·距离过远, 话筒信号经过远距离传输, 有明显衰减, 信噪比较差;
·运动速度过快, 声音跟随不好, 容易出现音画不同步的问题。
针对以上几点问题, 黑龙江电视台结合以往的制作经验, 在音频系统中, 接入两个通过光纤传输的飞行箱。不仅扩展了接口, 也使得有效的音频传输距离获得200米以上的扩展。此次转播, 分为直播与重播两部分。直播由CCTV-5与黑龙江卫视两个频道播出, 声音需节目声与国际声。重播由其他节目购买方如新浪视频等平台播出。其购买的为国际声。考虑到播出的兼容性。环境声采用单声道录制。借鉴以往的经验, 在如此大的开阔性场地上, 除去非常有规律运动或有声像定位效果明显的活动时采用立体声或环绕声播出外。单声道录制也是比较不错的选择,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镜头切换而声场跟随不佳带来的声场与画面不符合, 或声场转换跳跃等问题。此次系统设计采用模拟音频缆和光纤线路主备通路输入。光纤传输的飞行箱也采用主、备箱信号备份。对于特别远端的位置, 使用一部分机头指向话筒。同时辅以超指向话筒进行补声。单边部分的直播采用两台摄像机, 每台均使用一个单边话筒通道, 一个指向话筒通道作为备份。在舞台区域选取了两路扩声线路信号输入, 此区域的环境声, 由于该区域人员较多, 只在机头放置指向话筒拾音。而观众表演区和漂移及技术表演区则是飞越挑战前的重点表演区域, 其声音效果之丰富是非常值得重视的, 但这个区域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员过多, 如果单独布置话筒容易被人员移动或碰倒。因此, 这一区域的话筒均放置在高约6米的平台上。既避免了接到CCU通路上, 摄像师和导播沟通产生声音干扰, 又避免了人员的碰触及过于嘈杂细碎的声音拾取。当然整个技术方案的重点是“飞越冰河”挑战的起点、300米冲刺跑道、以及落地的一声。这些动作是无法彩排的。而且发生也在10秒内完成。在从起点到落地点约400米的距离上, 共布置8话筒, 其中, 1、2号为单机采访话筒及备份话筒。7号话筒主要拾取汽车出发前的轰油声。8、9、10号话筒负责拾取加速过程中的声音。同时为了塑造连贯声场, 11、12号话筒为全指向话筒。利用距离差塑造车由近及远, 以及从落地点观看的由远及近的效果。由于落地的区域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 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车辆落地的区域布置了4支指向话筒, 指向整个区域。以保证声音能够准确拾取。
2话筒摆位示意图
其他话筒型号及使用目的见表1。
二低温环境下的设备防护措施
在低温防护方面, 常规做法是摄像机加装保温棉罩, 话筒使用防风套件。这些防护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大风低温对设备的损伤。但是在零下40℃的环境下, 其作用微乎其微, 因为即使加装这些防护设施, 设备自体的温度也会在瞬间下降到零下20℃以下。几分钟内也会和户外温度相同。对于一部分自带电池的设备, 如手持无线话筒, 便携式调音台的电池, 均会在暴露在空气中的几分钟内因没电而停止工作。这些对于直播都是非常危险的。
既然设备放置在户外是非常危险的, 那间隔一段时间搬运到室内暖和一下, 是否可以解决问题呢?在0℃左右, 这种方式是可以的。但是在零下40℃的环境。只要设备进入到温度稍高的环境中去, 设备就会出现非常严重的缓霜现象, 即室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在设备表面。严重的会液化在设备内部, 例如镜头的镜片上, 光电转换元件上、话筒振膜附近、甚至是供电元件上。这些液化的水蒸气会对设备使用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甚至是毁灭性的损害。
针对这样的问题, 黑龙江电视台采用重要设备冷、热双备份的保护理念。冷备份, 是已经在户外使用、测试过的设备, 不会直接拿到0℃以上的室内, 而是搭建零下10℃至0℃的简易房间, 让设备逐步升高温度, 这样进入到正常室内的设备基本不会出现缓霜的问题了。热备份是设备直接进入到正常室内。这就需要在设备进入高温度环境前, 进行密封处理, 即将室内的空气隔绝在密封袋以外。这样即使有水蒸气遇冷液化, 也会液化在密封袋以外。待设备与室内温度相同后, 密封袋外的水汽会再次变成水蒸气消失。这样的处理方式, 对于话筒的元器件是非常有效的。
另外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光纤线缆的保护。比如在光纤头处做防雪防污处理, 并在走线路线上做悬挂线缆保护。
在超低温的环境下光纤的外保护橡胶会变得比较脆弱。用力拉扯或是弯折都会造成外皮的损伤, 甚至是内芯的损伤。而此次转播又在开阔的冰面, 经常会有车辆的往来和人员的穿梭。常规的方法会使用橡胶走线槽, 对线材进行保护。但是在江面开阔区域需要的走线槽数量巨大, 距离在1000米以上。同时低温情况下, 橡胶走线槽已经不能承受机动车的重量。因此, 将线材悬挂起来是比较安全可靠的办法。既保护了线材不会被碾压, 又有效阻止了无关人员、车辆进入到转播区域。同时, 也避免了线材长时间接触雪与地面, 干净安全。
三结束语
索尼3D转播车设计方案介绍 篇5
在3D转播中, Sony作为活动合作伙伴, 支持参加了多个有影响力的活动, 包括2010年世界杯、难度非常高的高尔夫比赛, 还有一些音乐会、演唱会、歌剧等等。这些形形色色的活动中, 绝大部分的转播都是由转播车完成的。在这些活动中, 转播车为先, 这也是为什么在这里介绍3D转播车系统的意义所在。作为一种新的技术载体, 转播车通常都是先锋。比如标清到高清的时候, 台里基本都是先建转播车, 形成1个制作岛, 然后扩展到全台。经第三方的统计, 目前全球建成的3D转播车有20辆。已经有一本3D转播车资料汇总, 这20辆车的资料都汇集其中。这20辆里, 只有3辆Sony欧洲设计集成的车是专为3D设计的, 其他都是从2D HD车改造而来的。20辆以外, 还有两辆指的是中国的两辆车, 1辆是索尼中国制造的, 将在BIRTV展出的3D车;还有1辆是明年初交付给北京台的3D车。
Sony负责设计和集成的3D转播车中, 有两辆参加了第一次大型赛事3D转播——2010世界杯转播。在其他的3D车中, 大多数用到了Sony的产品, 特别是核心的3D产品。这其中对于Sony来说有一个新的特点, 新的变化:Sony以从未有过的姿态深度参与到3D拍摄、3D录制、3D转播的活动中来。一方面Sony设计产品, 另外一方面Sony深度参与到各个3D活动中去, 以使用者的角度去探索3D转播的特点, 工作流程。以往在标清和高清时期, Sony主要是设计产品, 我们更多的是讨论产品。但在3D阶段, Sony不光研发产品, 也通过研究流程去设计好的产品和系统。Sony 3D转播车, Sony 3D系统就是综合了产品研发和探索工作流程的一个新的结合体, 新的3D解决方案。
经过和使用结合的Sony 3D系统在设计上有自己的特点。Sony系统的一个主要出发点就是要以现有2D HD系统为基础, 在2D的架构、工作流程、播出格式上进行必要的3D设计, 保持技术和设备的自然过渡和衔接。从系统架构上增加3D设备层, 降低3D转播的难度。从工作流程上保持2D的操作习惯, 增加3D制作环节;从播出格式上尽可能考虑2D和3D可以同播, 减少成本。
3D系统的架构就是在2D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3D处理层, 带宽因为要支持左右摄像机信号, 增加到2D HD的两倍。3D拍摄使用双摄像机位, 通过新增加的3D处理层后, 进入到切换台进行信号处理及后续分配。PGM信号也会进入质检部分, 这个部分是今年的新设计, 也是针对实际流程的改进, 也是Sony对流程进入到节目制作环节, 对产品和系统进行优化的一个结果。3D层可以进行模块化设计, 比如设计成单独的飞行箱。这个架构中, 原来2D的设备大部分都可以继续沿用, 将3D设计和原有2D HD结构紧密相连。目前的转播车应该都可以采用这个架构。
图1显示的就是含Sony产品的3D系统架构图。采用1.5GX2的Dual Link方式。很重要的3D层是由3D BOX来实现, 包括3D调整和3D质检。系统配有3D拍摄、3D处理、3D切换、3D监看、3D录制等各种关键部件和核心产品。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在系统从前到后的流程中, 3D设备不仅有视频信号的交换, 设备之间也有元数据交换的流程。这个元数据可以让机器之间互相了解对方, 在制作节目过程中具备部分智能操作。这也体现出Sony在产品上的优化可以反哺系统。在转播流程外, 还可以进行3D后期编辑。目前这个阶段, 不妨考虑在系统中简单增加1个线性编辑面板, 转播车就可以变成一个3D后期编辑的制作岛, 就可以高效利用整系统实现3D全环节流程。可以说Sony 3D系统有实实在在的产品作为支撑, 通过各种活动进行优化。
在3D流程中, 需要提供3D调整和3D质检的流程 (如图2) 。这也是和系统架构紧密相连的。其他环节和2D一致。3D调整将两个2D摄像机组成的3D摄像机讯道拍摄过来的信号进行处理, 进行精细的3D调整, 处理各种3D参数, 以期获得良好的3D效果。简单说这一层好比原来虚拟演播室的虚拟设备对摄像机信号进行再处理。经过了3D层的处理, 再在系统PGM输出端增加QC质量检测环节, 进行实时检测和调整, 才能获得合适的可以现场直播用的3D信号。有不少人看了3D后直说头晕, 那么这个质检部分就是尽量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调整和质检都用图形化界面直观显示和操作。
3D转播系统的结构和流程都做了相应的调整, 从转播车的工位上来说, 新增了3D调整和3D质检工位。3D调整就是对摄像机3D拍摄进行3D支架, 3D摄像机参数的调整, 也就是说摄像机在调光工程师的基础上, 还需要增加摄像机3D效果调整工位。3D质检工位很重要, 其不单是质检, 质检师坐在导播和导演边上, 首先需要对3D效果进行主客观设定, 对3D调整人员提出指导, 然后才是3D质检。他将是3D系统的核心人员, 也可以称呼他是3D图像师或3D技术总监, 但又需要了解3D节目制作知识, 需要和导演密切沟通, 保证好的3D效果。这两种工位可以独立存在, 比如可以作为独立存在的飞行箱系统, 放在车外。其他工位仍然按2D操作, 也提供了2D和3D工作的连续性。
3D拍摄比2D会复杂不少, 也新增了3D环节和流程, 但尽可能减少难度, 这是Sony系统设计的原则之一。相比较其他3D系统, Sony 3D系统将大大减少3D转播活动所需的准备时间。有一个统计, 别的系统准备时间需要218分钟, 同样的准备程度, Sony系统只需要88分钟, 减少了60%的时间。主要就在于Sony系统基于3D BOX的核心设备, 设置和连接时间大大减少。比如3D BOX和摄像机之间进行设备状态的元数据交换, 摄像机的调整可以大部分自动完成, 减少人工设置时间, 也减少整个系统的烦琐程度。
了解了3D架构和流程后, 举一个有现实意义的例子。欧美目前的3D车大部分都是从HD车改造而来, 刚才NHK的转播车也是用HD车进行3D改造的。这些案例的参考意义就是现有2D HD系统都可以通过增加3D模块来实现3D改造。有两种办法, 一种就是欧美车普遍采用的整车改造, 重新布线, 重新定义车内工位。但前提是原来的车和系统都比较大, 比如有空间给专门的3D调整工位, 有矩阵冗余路由给多出来的3D系统。但目前国内的车普遍属于中小型车体和中小型系统。那么可以考虑采取车外放置3D模块的办法。比如3D模块设计成EFP飞行箱的形式, 也可考虑将3D模块做在辅助车中, 总之不占主车内空间, 从而解决了空间的问题。车内系统可以通过跳线等基本方式解决。这个EFP还能单独录制, 可以提高系统使用率。所以说3D离我们其实并不远, 现有HD系统也能改造成3D系统。
还有一个播出格式的话题。2D和3D不是SD和HD的关系, 无法通过上下变换器来实现格式变换。理想状况下, 从播出格式上说, 对同一个转播活动, 我们希望一个系统能即播出3D, 又能播出2D。但目前的3D转播活动90%以上, 2D和3D是分开转播。也就是说同一个转播活动就需要两个转播系统。一个负责2D, 另外一个负责3D。这样成本会增加, 人力会增加。那么有哪些原因导致2D 3D不能顺利同播呢?Sony不仅是从设计的角度, 也通过参加的转播活动, 从制作的角度进行总结:
●低角度的摄像机机位。以足球赛为例, 要想取得好的有冲击力的3D效果, 需要尽可能将摄像机放在球场边替补席边上, 以平视的角度拍摄比赛。2D往往跟球员平行的角度比较少;
●宽的拍摄范围。3D拍的时候不会有特写, 大多数都是中景, 这为3D图像提供了一个所谓的景深, 人的眼睛也可以比较清晰地获得好的3D效果。如果很多特写, 人眼会觉得压抑, 3D效果不明显;
●慢切换。我们做2D的时候可以快速的切换, 但是3D转播的时候要慢切换, 整个切换节奏不一样。如果快切换, 人眼跟不上3D的效果, 容易犯晕。而且3D画面呈现的内容更丰富, 需要慢慢地切换才可以体会3D成像效果。确实也存在比赛节奏和切换速度不相配的问题, 目前也在摸索。3D切换可以提供大的信息量, 足球比赛慢切换的问题还不会太影响比赛内容, 比如说球场上的看球员的越位, 2D的情况下要切换好几个镜头, 但是3D的情况下, 一个3D纵深镜头不需要切换就可以看清楚是否存在球员越位;
● 3D需要单独的评论。目前体育比赛中, 3D评论是和2D分开的。2D和3D的不同图像特点, 不同切换速度导致呈现的画面内容是不一样的, 需要评论员对应不同的画面进行评论;
●控制3D的效果度。就是要控制3D的效果, 要考虑人眼的承受, 减少人晕的可能性, 需要对3D画面进行一些参数设定和调整。比如字幕突出屏幕多少, 3D景深是多少。还要考虑比如这个3D是给电影的还是给电视的;如果最后转换成2D的话, 又有一些调整。在Sony的3D BOX有几个参数专门用百分比的方式设定这个效果度。
从节目制作角度, 我们总结了2D和3D制作的不同, 这些对系统架构有设计的参考意义。去年我们说通常的3D系统设计主流是这种2D/3D可切换系统, 同一时刻, 系统工作在两种状态——要么2D状态, 要么3D状态, 类似SD状态和HD状态。这种系统的好处是设置简单, 流程清楚。节目制作上, 可以避免2D和3D节目制作的不协调。比如2D要快切, 3D要慢切。两种状态可以截然分开。这应该还是系统设计的主流。
去年我们也提到2D/3D同播系统, 核心是2D和3D分开的两个切换台。好比早期的高标清双切换台系统。可以实现同播, 但系统规模和系统造价会攀升会膨胀。同播系统也向下兼容2D/3D可切换系统。那么随着新的产品出现, 比如新的切换台key增加, M/E增加, 同播方案1需要的2个切换台可以用一个切换台实现。配备2个切换台面板即可, 利用不同的M/E和不同的面板制作。同播系统方案2是切换台同时输出2D和3D信号, 其中2D信号利用3D的左 (L) 信号制作和输出, 3D是利用另外一个切换台面板, 直接在3D摄像台的原来状态下直接进行切换。比较同播1方案, 成本会降低, 规模会缩小。
从系统架构上同播系统可以实现, 但正如之前节目制作不同所提到的, 在具体的节目制作上, 需要考虑2D和3D节目制作的不同特点设置系统。国外的经验是在拳击, 台球, 飞镖比赛, 这些都是场地小的活动, 摄像机可以轻易靠近选手, 切换速度可慢可块, 2D 3D区别不大, 甚至用一个切换台和一个切换台面板实现同播:2D取自3D PGM的L信号, 3D使用3D原始的L/R信号。但足球比赛等大场面, 还是2D/3D可切换的系统可行。但首先我们可以考虑在系统架构上实现前瞻设计, 可以考虑同播方案2的设计。这种设计可以根据不同的节目, 进行可切换或同播的设置。
3D制作成本比2D制作要高, 国外的观点是如果3D的价格比2D只高15%~20%, 那么3D制作就会成为主流。现在设计和制作3D的一个热点就是怎么降低3D转播的成本。我们现在也在探索这种降低3D转播成本的方法。主要有四种方法:第一种是基于3D BOX的创新。我们原来是一个摄像机需要对应一个3D调整师, 现在通过元数据的联动, 我们可以尝试一个3D调整师进行多个讯道的控制, 特别是不常用讯道的控制。第二种是2D/3D同播, 以上已经介绍过。理想状态下, 一个活动只需要一辆转播车负责2D和3D的转播, 而不是两辆车的设备和人员。第三种是设备的创新, 就是我们在2D的镜头上面趴着一个3D的镜头, 这是在NBA转播当中使用的方式。只需要一个操作员, 一个机位实现了2D和3D两种方式的拍摄, 节省了人员和占用的空间。第四种就是2D信号的3D转换。转播中有很多特殊的摄像机, 比如说一些大镜头, 摇臂, 电兔子等, 如果选用3D摄像机非常贵, 且使用率其实不高, 但又要其补充故事的完整性, 就可以用2D转成3D的方法进入系统, 节省成本。
接下来看两个案例, 首先是欧美主流的3D转播车。图5是Sony给英国Telegenic公司设计的一辆3D转播车, 也是由旧车改造的, 但是做完改造之后, 它马上新做了三辆基本一样的3D车, 也就是说, 这个公司目前有四辆基本同样的3D车, 保证整系统设备和操作的可互换性。车体是拖挂车, 空间非常大, 全线采用Sony的系统, 但其作为租赁公司, 系统设计很灵活, 可以接入多品牌3D设备。配备12个3D讯道, 4个2D转3D讯道, 5.1音频系统。音频和高清系统一样。可以同时输出2D和3D的节目。但现在3D转播活动非常多, 本来可以实现2D和3D的同播, 但它现在只用于3D转播。如图5, 它有专门的3D调整区。目前中国国内只有一辆车的空间跟它类似, 能有独立的3D调整工位, 应该就是中央电视台的A车。另外还有一个具有实际参考意义的是空间不太大的3D车。Sony中国马上要完成一辆Demo 3D车 (如图6) , 整车长12米, 在8月份的BIRTV上我们会展示。有专门的3D层, 3D调整区和慢动作区共用。2D和3D可以同播, 4个3D讯道, 2个3D转2D讯道, 2个3D的一体机讯道, 可以直接进入切换。还配备了3D编辑功能, 这个车就形成了一个全环节的3D系统。
同时我们也很荣幸和北京电视台合作, 将在2012年初交付中国第一辆用户采购的3D转播车。其包含5个3D讯道, 2个3D转2D的讯道, 安装了后期编辑系统。
大型体育赛事3D转播解决方案 篇6
0 引言
开始制作3D电视已有一年, 从最初的尝试, 到独立制作。一步步走来, 我们也将目光从常规节目转向了大型赛事的3D转播上。上海网球ATP大师赛是上海顶级国际体育赛事之一。SMG承办这项赛事的电视转播已有多年, 经验丰富。SMG魔D工作室便以准直播的制作要求对此赛事进行了3D转播录制。本次3D转播内容在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第二届3D影视作品评选中获得了体育类优秀奖。
1 前期准备
3D发展, 依托于高清电视的发展。全国各个台对3D制作的投入不尽相同。要制作3D节目, 甚至于制作大型体育赛事, 究竟是重起炉灶, 全部重建, 还是借助于已有高清基础, 延伸扩展是很多人考虑的问题。面对无法预知前景的未来, 避免风险投资, 我想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后者。正因如此项目实施之前, 细致的想想我们究竟有哪些, 能做哪些对我们合理的制定整个转播方案, 优化细节多有益处。
一场完整的体育赛事直播, 现场机位、慢动作回放、赛事包装、声音效果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既然如此, 那么在3D转播中同样也需要包含这些元素。如何尽可能的使这些元素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更好地体现3D感官效果是我们接下来需要重点探讨的内容。
2 现场机位设定
2.1 摄像机种类与摄制景别
3D支架摄像机系统和3D一体机是目前3D电视节目制作时使用的两种主要拍摄手段。
在大型体育赛事转播中, 由于需要的镜头语言比较丰富。这两种拍摄系统也需要配合使用。摄像机画面的视差关系设置按照-2%到+3%, 特殊画面特殊处理。参考了传统2D网球的制作方法, 结合现有条件, 我们在现场设定了6台摄像机, 其中2台垂直支架、2台水平支架、2台3D一体机 (图1) 。
两台垂直支架采用23倍镜头以对角线方式置于垂直方向后侧。无球阶段以球员半身近景为主, 抓局部。持球对抗阶段镜头跟球, 抓球的运行线路及落点。为慢动作回放提供素材。1台水平支架置于垂直方向居中高处, 为拍摄主机位。另1台水平支架置于球场对角线后方高处, 为全景Beauty Shot。2台3D一体机分别置于球场一侧的球网两边, 拍摄时以球员全景为主。主抓球员动作, 镜头跟随球员。垂直支架的设置, 考虑有所取舍。如果仅考虑拍摄对面球员的镜头, 考虑球场的长度, 可以也适合使用水平支架。但因为有时这台机器也会对中近端的球员和球。所以, 使用水平支架的话在近端就会对视差造成过多的影像。
2.2 支架机的应用
系统中所用的3D支架系统是大家已经非常熟悉的ET PULSAR加SONY MPE200的解决方案, 配套摄像机也使用SONY P1。这样小型的摄像机可以降低3D支架的成本, 也使得系统调试起来比较方便。此套系统可对摄像机间距、汇聚夹角、旋转误差等参数进行远程实时调整, ET支架的稳定性也较好。配合MPE200就算支架通讯突然丢失, 也可通过对画面数字处理, 调整3D效果, 确保观看安全性。这对于节目直播至关重要。首先, 对摄像机的光轴误差进行校准。每个镜头在光轴的物理变化上, 多少都会出现一些偏离。这种偏离, 不具备统一性, 所以没有办法保证两个镜头的光轴偏移是相同的。利用MPE200的修正功能, 可以补偿镜头的光轴偏移, 使两个3D镜头形成一样的轨迹。这样就能保证在拍摄时运用推、拉画面。
2.3 一体机的应用
对于3D一体机, 其使用方式和目前摄像师操作习惯的冲突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由于现在的3D一体机设计大多基于ENG单机应用, 因此在赛事转播中, 作为EFP座机进行拍摄时还是会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汇聚面调节、寻像器观看方式、TALLY、反送、通话等。为TD300加装光缆适配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Miranda Copper Head 3400将多路视频线单传视频信号, 改成了用复合光缆传输多种信号。前端背包可使用V型插口 (视使用摄像机型号而定) 支架外挂在TD300之后, 由后级基站供电。将视、音频、通讯、控制等信号调制在光缆中互传, 也解决了摄像机供电, 很好的将一台ENG外录单机改造成了一台EFP座机。前端摄像机将左、右眼信号传回后级基站进入转播车系统。后级转播车将反送、4线通话、GPI TALLY、232控制协议传送至前端。针对TD300, 我们选用有GPI接入口的7寸监视器, 显示红绿TALLY。有HDMI输入接口, TD300HDMI输出可带字符作为本机寻像器使用。转播车送来的反送信号也可接入监视器HD-SDI接口使用。这样摄像师可以自由在监视器选择监看本机拍摄信号还是返送信号。HDMI也可选择黑白左右视差图观看。如果摄像师需要同时看到返送和本机画面, 也很简单。使用万向臂, 在摄像机上架设一台5寸高清监视器, 并用SONY DXF-C50WA作为本机寻像器, TALLY提示和返送信号需要之前的高清监视器来实现。这样导播在做一些特殊的叠化镜头时才能与摄像更好的配合。
对于摄像机的遥控同样利用光缆传送232控制信号, 可实现光圈控制、色温校准等基础操作。但是双眼汇聚面调整无法在RCP上操作, 目前TD300使用第三方设备可以实现远程控制汇聚面, 但必须加装另外一套设备才能实现。4线通话的接入大大提高了通话质量, 加上TALLY、反送等辅助信息。整个制作过程也将更具效率。这套系统的应用大大优化了我们的制作流程, 使得的3D一体机可以改造成适合EFP系统使用的模式。这样的设备同样适用于任何一款ENG单机, 即使不用做摄像机使用, 而作为光端机传输信号也具有极高的可靠性。我们有时亦用它作为大屏幕操空台的信号传输系统使用, 信号传送、通话、返送一次全部解决。
3 慢动作系统
慢动作回放, 丰富了节目的内容, 使得整个赛事更具观赏性。基于不同的3D制作系统, 慢动作也可以由不同的接入方式。由于我们整个系统使用的是DUAL-LINK制作方式, 因此选用K2 SUMMIT服务器作为慢动作播放服务器使用会很方便。需要开通K2的3D制作功能。将4通道K2设置为3录一放, 对镜头进行适当编辑, 存入播放列表, 便可对现场赛事进行实时回放。
系统中没有大倍率镜头, 在没有足够空间的前提下使用长焦拍摄, 无法保证被拍主体的圆度, 纸片效果会很明显。但如果为了使内容更加丰满, 简单作法可以选用2D的大倍率镜头进行2D转3D, 编入慢动作列表中, 这样的镜头3D说服力不强。
虽然做不到3D超级慢动作的实时回放, 但要在赛事集锦加入超高速摄像机的画面内容已经能够做到。利用SONY FS700、F55或RED EPIC这样的小型摄像机, 带有超高速功能。安装到3D支架上也很方便。超高速录制有8秒或以上的预录。可以根据精彩程度进行录制, 然后回放传回转播车慢动作服务器。这个过程需要时间, 所以没有办法进行实时回放, 但可以作为精彩回顾编入集锦列表。
4 赛事包装
数据统计、字幕包装是赛事转播的点睛之笔。按目前的情况, 专门为3D转播制作独立的包装内容还不太可能。我们只能利用2D的内容, 在3D节目中寻求实现。虽然无法做到字幕在本身内容上的层次分明, 但是整幅的出屏效果, 为节目增加亮点还是容易做到的。
针对于不同的系统, 我们可能有多种方法来实现。我们的系统使用SONY6000切换台, 利用2级绑定实现3D DUAL-LINK制作。这样在这里反而使得操作很简单就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具体实施方法:将两级的KEY都选同一个2D字幕信号, 利用键的特技, 改变X轴上的位移。我们大多选择出屏效果, 所以左眼级的键向右位移;右眼级的键向左位移。位移的数量级由你想要的出屏效果而定 (图2) 。
但是如果使用的是SONY7000这样的切换台, 本身就有3D版本软件, 自身已经在输入母线上指定了左右眼。这样就无法简单的利用键的特技来得到想要的效果。必须在输入切换台之前就将字幕进行左右眼视差调整。可以利用AXON H3D100或者SONY MPE200这样的设备实现。但请留意, 这种设备需要2套, 因为KEY和FILL都需要做同样的处理。
5 声音效果
体育赛事转播的声音效果注重现场感, 5.1环绕声自然是首选。带上3D眼镜, 体验置身现场的观感体验无疑是令人心情激动的。在声音制作上, 2D转播和3D转播的制作方式是一样的。模拟好声场的空间位置的定位.使得电视观众能形成一种虚拟的声场定位。这个也是音频工程师今后进行拾音设计和制定混音方案的基准点。环境气氛声是5.1环绕声非常重要的环绕效果成分, 它直接影响到整个5.1环绕声的效果。环绕声声场的建立必须拥有饱满、清晰、多层次的环境气氛声, 所以音频工程师必须十分重视对这个层次的声音的拾取。环境气氛声含有十分丰富的元素, 各种元素与层次的气氛声构成了网球比赛特有的声场, 它主要包括稳定的背景噪声、此起彼伏的观众和啦啦队的喊叫声及公共广播喇叭声等。通过这些声音可以向电视观众成功地传达逼真的现场信息, 告诉他处于即将开赛的体育场里以及比赛的精彩程度等。为了提高网球比赛电视转播的感染力, 拾取网球场地内的各种运动声响必不可少的。网球特征声, 也就是运动效果声。包括球比赛的运动员运动声响效果, 如网球撞击球拍、地面、底线挡板的声音, 这个声音随双方运动员接球发球而不断移动的。球员的呐喊声, 鞋面磨擦地面的声音, 这个声音会随球员的移动而移动, 也可利用此声音制作出“运动”的效果。网球特征声的拾取, 为环绕声提供了一个更具特色的网球运动展示机会, 这在单声道技术时期是绝对做不到的。有了摄像机和场地安放的话筒, 音频主管就可以在网球比赛中, 根据网球运动项目的特点, 把运动员跑动、叫喊声、喘息声、球拍击球及落地声, 甚至球的运动轨迹等。在环绕声场中出色地再现给电视观众。如果3D转播是套用2D转播的声音制作, 那么有些细节就需要注意。由于声音的控制权不在自己手中, 画面与声音的配合就要尤其当心。配合好声音, 提供该提供的画面内容才能更好的还原比赛的精彩。比如, 2D的转播画面切了裁判近景, 声音也给了裁判的无线话筒。而此时3D转播的画面如果是运动员的话就会造成声、话不配套。所以如果是套拍, 在你身边接入2D的PGM画面作为参考有时十分好用。
6 结束语
制作方法多种多样, 只要能找到适用的, 就能引入3D制作。走到今天, 大家的经验也已经越来越丰富, 这种种因素必将推动我们的制作技术越来越成熟。只有好的内容加上精良的制作才能使观众有更好的观感体验。3D电视的未来只有得到每一位观众的肯定, 才能有更好的明天。
本论文得到了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课题《3D电视内容制作体系和节目制播应用示范》 (课题编号:12dz1500401) 的资助。
摘要:本文以ATP上海网球大师赛3D转播为例, 对以准直播的制作要求转播一场大型体育赛事的3D转播解决方案做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大型体育赛事3D转播,支架机,一体机,光缆适配器,3D慢动作
参考文献
奥运电视转播技术架构 篇7
关键词:电视转播,技术架构,高清转播车
1 引言
奥运会电视转播以全球收视率最高、电视转播机构收益最高与最能体现电视转播技术和艺术水准的3项“之最”被无可争议地成为传播奥林匹克精神的最有效途径。自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首次通过广场大屏幕向柏林市民实现了奥运历史上第一次电视实况转播以来,奥运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大增加,如何有效、稳定地转播奥运会现场实况是每届奥运会组织者必须面临的严峻挑战。由于观众对转播质量的要求极高,继而催生了奥林匹克转播公司。北京奥林匹克转播有限公司(简称BOB)就是由北京第29届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主转播机构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第29届奥运会主转播机构,负责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为全世界广播电视媒体提供客观公正的奥运会广播电视公共信号,建设、运营国际广播中心和其他场馆的转播设施并提供与报道相关的其他服务[1]。
2 电视转播技术架构
2.1 电视信号的集中与分配
奥运转播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BOB是北京奥运会的主转播商。BOB的责任是在平等和统一的原则上制作并发布涵盖所有奥运会比赛内容的广播及电视信号。这些广播及电视信号作为一种商业服务提供给已经向国际奥委会(IOC)及北京奥组委(BOCOG)购买转播权的来自全世界的持权转播商(RHB),用于他们向自己所属的国家及地区进行播出。BOB所制作的国际直播信号包括摄像机信号、音频信号以及在各个场馆所产生的字幕信息等,同时也包含开闭幕式等的各种非竞赛事件。这些国际信号将从各个场馆传输到国际广播中心(IBC),在那里广播和电视的持权转播商会根据他们自己的需求对图像和声音进行编辑包装,再通过卫星和光纤等形式传送到他们自己的国家进行播出。IBC是比较重要的奥运非比赛场馆,也是最早全面运作的场馆,其主要功能是奥运转播信号的集中和分配,所有来自各个场馆(通过信号集中网络)的多边和单边视音频信号,都将被集中到信号集中中心,在那里,所有信号都会被监控和控制,加工处理后再通过分配中心分配到各个持权转播商。所有场馆的国际电视信号将会以连续数字视音频包裹信号的形式用于分配,有高清和标清2种格式,被转播商送出的信号离开IBC后被送到传输中心,这些信号在传输中心主要有2类传输路径:一类是被送往各个转播商自己的国家,另一类则是从IBC到各个场馆的回传信号,供持权转播商在现场的工作人员观看。在奥运期间,IBC也是整个广播电视转播的总部。2008年8月,BOB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广播电视转播机构,有超过5 000个来自全世界的临时雇员,使用59辆转播车、7辆音频车、861台直播摄像机、275台EVS系统,制作约5 000 h的电视公共信号,使全世界超过40亿的观众能够通过电视收看到北京奥运会的盛况。
2.2 转播技术架构
奥运会电视转播工程浩大,它由各个比赛项目的转播所组成,每个比赛项目的转播非常复杂,所以BOB在每个比赛场馆都会建立一个电视转播综合区(broadcast compound),BOB的一部分技术和制作设备就搭建在电视转播综合区。许多电视转播综合区要承担多个相邻场馆的制作任务,像浙江广电集团转播车所处的五棵松电视转播综合区负责篮球和棒球2个大项的电视制作,综合区里共有3辆高清转播车和1辆5.1环绕声数字音频车,还有2辆大型工程辅助车。持权转播商的制作和技术设备同样也会搭建在电视转播综合区,越是重要的场馆,越是精彩的比赛往往就能吸引更多的持权转播商,电视转播综合区里的持权转播商工作间也就越多。电视转播综合区就好比是每个比赛场馆的电视转播运行的总部。电视转播综合区一般都是紧邻比赛场地,每个综合区都会有BOB电视转播管理团队的办公室和所有用于国际公共信号制作的必须的技术设备,比如转播车(OB VANS),技术运营中心(TOC)等。电力系统一般也位于电视转播综合区里面,其中包括转播用的技术电和供照明、空调等使用的民用电,以及相当庞大的发电机组用于应急倒换。电视转播综合区内还配有大量仓库以便储藏各种转播所需的技术设备。同时BOB给每个比赛项目都安排了一个电视转播场馆管理团队,以保证各个场馆电视转播的有序进行。
奥运转播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一套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每个持权转播商都为信号内容和通路支付了费用,那么这些信号内容和通路就实实在在地成为了商品,BOB作为卖方,就有责任保证这些商品的优质,而场馆管理团队,就是保证商品质量的核心。电视转播场馆管理团队的职责是为所有BOB场馆的制作和技术人员协调工作,它要负责协调所有的场馆事务和统一满足持权转播商的需求。该团队由场馆转播经理(BVM)、制作经理(producer)、场馆技术经理(VTM)、TOC主管(TOC supervisor)、评论员系统经理(commentary manager)和后勤经理(logistics manager)等关键岗位组成,在比赛期间,还要检查所有转播场馆的活动,BVM还要每天向BOB运营中心汇报工作。在电视转播综合区的工作人员来自世界各地,平时的工作语言以英语为主,熟悉专业技术英语词汇和具备一定的英语交流能力也是对转播技术人员的基本要求。
3 转播信号制作规范与新技术应用
奥运电视转播的一切技术服务都必须符合奥运会特定比赛项目电视转播的基本规范与要求。来自全世界的60余套顶级高清转播系统参与各个比赛场馆的公共电视信号制作之前,BOB都要对这些转播车逐一进行严格的系统测试并要求获得通过。每个比赛场馆的转播活动涉及视频、音频、传输、通信、电力、灯光等众多子系统,同时还有一个规模巨大的IBC来汇总和分配所有的比赛信号,所以奥运会电视转播的每一步工作都要遵循详尽明确的操作规范。本届奥运会浙江广电集团参加制作计划会议的篮球项目制作手册上明确表述了在技术层面上整个转播系统的架构以及具体连接、信号标识和路由等,甚至在制作层面上(比如各个机位的镜头运用、慢动作的操作应用、字幕的内容以及上下时间等)都有规范可循。对于奥运会这种高要求、高水平的复杂电视转播,制定科学的操作规范是保证转播安全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也只有这样,来自世界各地的制作人员才能在同样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的设备上制作出技术指标统一、风格一致的高水准电视信号。
3.1 视频信号制作采用高清标准
在公共电视信号方面,2008年北京奥运会所有90个公共信号全部采用高清制作,标志着奥运电视历史上第一次以高清晰度技术制作全部节目,使全世界观众享受到了一场体育转播的视觉盛宴。BOB从全世界租用了55辆高清转播车及4个高清飞行箱系统,数字高清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目前转播车发展变化最显著的特点。所有短距离无线摄像机和长距离无线传输系统全部采用高清格式,在许多场馆内部大量应用光纤传输系统来保证高清信号传输。
3.2 音频信号制作采用5.1环绕声标准
北京奥运会的电视转播在全面采用高清晰度电视技术的同时,国际电视信号公用信号中的音频公用信号也采用5.1环绕声技术进行制作和传输。利用同样的声音元素实时制作并行音频信号,每个BOB制作的公共信号都包含电视立体声音频、电视5.1环绕声音频及独立的广播声音频。北京奥运会除转播车上固有的音频系统外,还租用了7辆音频车及16个音频飞行箱系统。
3.3 视音频信号储存采用视频服务器系统
BOB建立了一个可以存储1 500 h高清素材的视频服务器系统,用来存储至少3天内比赛信号的高清格式和所有赛事的低分辨力素材,持权转播商可以预订并利用这项服务。值得关注的是HDTV采用数字信号传输,它与当前模拟信号传输的传统电视系统不同,具备了比普遍使用的清晰度标准还要更加清晰的效果。HDTV分辨力最高可达1 920×1 080,帧率高达60 f/s,是目前所有模拟电视画面清晰度的3倍[2]。
3.4 采用大量特殊技术和特殊转播设备
北京奥运会在田径、游泳、帆船等项目的转播中采用了虚拟图形技术,使电视观众在观看转播时能直观地了解名次、成绩、记录等信息。同时这次奥运会转播还在公路自行车、山地自行车、马拉松、竞走、马术和铁人三项等项目中引进了全高清三维地图,使电视表达的元素更为丰富。GPS(全球定位系统)设备则被安装在参加帆船、皮划艇和激流回旋的船只上,用于在转播中指示这些船只所处的位置。在一些长距离竞速的项目中,如马拉松、公路自行车等,也会在一些运动员的服装中安装GPS发信机,当然,这些设备的安装必须不会对运动员比赛产生影响,并获得相应的竞赛委员会的许可。
在马拉松、自行车、竞走等城市道路竞技项目的转播中,BOB专门改造了2辆装有陀螺稳定仪摄像机的马拉松车,配合4辆摩托车载摄像机,4台直升机共同完成了这类高难度的转播。其中,此次转播所用的高清无线传输系统是最新设计的,并首次用于如此重要的国际赛事。另外,北京奥运会全部采用高清转播,所有特殊位置的摄像机也全部是高清产品,如水上项目中安装在船上的摄像机、水中浮标上的摄像机、田径的跳高杆上摄像机、终点摄像机、游泳的水下轨道摄像机、棒球的垒上摄像机、射箭的靶上摄像机等,而且配合其中一些摄像机所用的无线设备也完全是高清标准。在体育转播中,高速摄像机及重放系统具有极其强烈的画面表现力。在这次奥运会转播中,在游泳、跳水、沙排、田径等项目转播时都使用了一种超高速摄像机。这种摄像机在照度足够的情况下能够提供1 000 f/s(帧/秒)的记录速度,画面清晰而震撼。在奥林匹克公园和顺义水上运动中心,还安装了大量的索道式摄像机(俗称飞猫),在玲珑塔安装有轨道高度超过100 m的垂直轨道摄像机。
4 高清转播车定位与转播经验
在奥运转播的准备和进行中,对于许多具体工作都是由专业的公司来完成的,如比赛时记时记分系统由瑞士OMEGA公司提供,特种转播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是英国的CAMERA CORPS公司来完成的,字幕制作和慢动作制作也由在转播车附近专门搭建的工作室来完成,甚至架设各种线缆和制作焊接各种线缆头都是由不同的专业团队来承担的。今后高水平的电视转播分工会越来越细,制作会越来越专业化,现代电视转播越来越成为一个专业化的系统工程。笔者深刻感受到电视转播车的定位从以往的静态面向车载设备的移动视音频采集系统慢慢演变成为动态面向转播项目的具有EFP操作功能的移动转播系统核心平台,高水平的大型转播需要为其定制转播系统,这就要求转播车系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的节目制作需求。同时,要有强大的信号集中、分配和交互的功能以应对大量的不同类型的转播所需信号,这也给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灵活性是把双刃剑,改变转播车系统设置和连接时稍有不慎,在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往往会产生新问题,这就要求转播车技术人员对车上的设备和系统了如指掌,并充分理解需要跟外界交互的各种信号流向和功能,从转播系统层面上去把握整个转播技术结构。对此应具有明确的评估,并从操作层面上制定应急方案,具有大局观的系统工程师是大型电视转播的技术核心,是电视转播系统的设计者和有力保障者。
另外,奥运转播时制作团队和技术团队都是临近比赛前几天才进驻场馆的,而且很多团队都来自国外,许多团体彼此之间从来没有合作过,怎么能做到在短短的几天之内磨合好并制作出一流的电视信号,其关键在于转播中操作规范化、制作专业化以及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这些都是成功的重要基石。这次奥运转播经历也为今后电视车的设计和使用以及技术团队的建设和人员的培养提供了许多有意义的启发。
5 小结
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电视工作者而言是一次难得的赛场实战锻炼机遇,它极大地提高了电视转播团队转播大型国际国内体育赛事的技术水平。奥运转播实际上是电视转播的登峰造极,它代表了电视转播的最高水平[3]。北京奥运会采用高清晰新技术、新手段进行电视转播,使全世界电视观众欣赏到精美的画面,体验到奥运会现场力量、速度与竞技艺术的美感。同时也为中国电视转播团队积累了丰富的高水平转播经验。
参考文献
[1]卢群.奥运电视转播发展历程及技术发展现状(上)[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8(3):46.
[2]陈萍.奥运会视频转播技术[J].现代电信科技,2007(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