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洗钱分析

2024-11-08

反洗钱分析(精选12篇)

反洗钱分析 篇1

1 洗钱行为的定义﹑过程及特征

现代洗钱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芝加哥等地犯罪集团为掩盖非法所得, 特为顾客提供投币洗衣服务, 并将非法收入混入洗衣收入中一并向税务部门申报纳税, 税后利润就隐藏为合法收入。目前, 不同的国家、地区以及国际组织均从不同的角度对洗钱进行定义。

(1)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洗钱的定义: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可能将资金从一账户向另一帐户转移, 以掩盖款项的真实来源和受益所有权的关系, 或者利用金融系统提供的资金保管服务存放款项。

(2) 金融特别工作小组 (FATF) 洗钱的定义:凡隐匿或掩饰因犯罪行为所取得的财物的真实性质、来源、地点、流向及转移或协助任何与非法活动有关系的人员归避法律应负责任者, 均属于洗钱行为。

(3) 美国对洗钱的定义:明知一项金融交易涉及的财产属于非法, 但仍然进行或企图进行涉及法定非法活动所得交易。

(4) 中国台湾地区对洗钱的定义:①掩饰或隐匿因自己或他人重大犯罪所得物或财产上利益者;②收受搬运、寄藏或购买他人因重大犯罪所得财物或财产上利益者。

虽然定义各有不同, 但洗钱一般都有以下三个过程:

(1) 放置 (Placement) 阶段。为了切断资金与产生资金的犯罪之间的直接联系, 而将犯罪收益进入清洗的过程。一般是分期分批将非法所得通过购买保险、有权证券、存款、电汇等途径存入银行或者其它金融机构。

(2) 离析 (Laying) 阶段。为使资金踪迹模糊以阻止追踪, 利用银行结算服务、贸易、参与商业性质的活动来离析洗钱犯罪收益。即利用不同账户之间进行频繁的转账、提取现金、投资、汇款, 甚至跨国资金转移来掩盖金钱的真实来源。

(3) 融合 (Integration) 阶段。一旦资金来源不被发现, 洗钱者就将已清洗过的赃款通过化整为零。分期分批转移特定的组织或个账户, 再以合法的身份参与经济活动, 以获得更高的合法收入

从洗钱活动看, 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 目的:使收益合法化。

(2) 组织:严密的组织性、隐蔽性。

(3) 手段:专业性和技术性。

(4) 洗钱活动具为极强的国际性。

2 中国洗钱犯罪的现状、主要形式及危害

(1) 中国洗钱活动日益猖獗。据统计, 2004年中国外逃的经济犯罪涉案金额达700多亿人民币。保守估计, 国有资产每天流失1亿元之多, 这些流失的资产通过各种洗钱方式转移到境外, 进而化成了部分人的合法财产。

(2) 中国洗钱犯罪的形式日益多样化、隐蔽化和专业化。①利用地下钱庄。将黑钱以人民币直接交给地下钱庄, 由其按外汇牌价折成外币在境外支付并转移至指定账户。②成立空壳公司。犯罪分子通过开设现金密集的行业, 如餐馆、赌场、银楼等营业机构作为掩护的“前台”屏幕, 由纳税环节将黑钱洗净成经营所得的合法收入。③以外资形式流入。一些境外犯罪集团或黑社会组织借中国在大量引进外资之际, 利用犯罪赃款进行投资, 再以盈利的形式汇出境外。④借用专业人员。律师、会计师、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等熟悉国内外复杂的金融制度和法律制度, 洗钱者往往利用这些专业人员所提供的“帮助”顺利完成洗钱活动。⑤外币兑换。利用外币兑换无需保留辨别顾客的记录的有利条件, 避开传统的银行动作方式进而达到洗钱的目的。⑥进出口贸易。通过进出口贸易的价差, 高价进口, 低价出口, 把差额留在境外的个人账户上。⑦货币走私。货币走私不会留下任何交易记录, 被查出的风险相对较低, 而一旦成功便可清洗走私货币的不法来源。

(3) 洗钱对中国造成的危害不断凸显。①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健康运行。洗钱行为导致中国财富大量流失, 资金单向外流。而且, 洗钱扭曲了正常的市场关系, 使大量合法资源用于非法活动, 损害了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干扰国家宏观调控。②破坏社会的稳定, 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非法所得转变为合法财产后, 刺激行为人进一步犯罪的欲望, 提高了再犯罪的能力。同样, 当国外的洗钱者向中国输入脏款的同时也输入了一些非法活动, 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③动摇社会信用, 为金融危机埋下祸根。金融机构是洗钱犯罪活动利用的主渠道, 而信誉是支撑金融机构正常运转的根本。一旦金融机构涉嫌洗钱, 社会公众就会对其金融职业操守产生怀疑。洗钱的资金转移脱离了一般商品交易, 而只与洗钱的需求有关, 很可能成为信用危机的导火线。④影响国家形象。洗钱已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 侵蚀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破坏国家声誉。⑤影响中国外汇储备。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情况下, 赃款的流入和外逃都有会对中国金融市场产生多面的影响, 洗钱活动也是导致中国外汇储备不断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就间接加大了央行在货币市场上的对冲操作成本, 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对中国目前的流动性过剩推波助澜。⑥影响了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 阻碍央行货币政策有效实施。央行多次加息都无法取得预期成效, 这其中难逃非法资金通过洗钱活动进而影响货币的供求均衡。

3 中国在反洗钱金融监管中的问题

(1) 金融机构反洗钱的力度和深度不够。银行未能处理好反洗钱义务与业务经营的关系。个别金融机构超范围“揽存”, 存款不问来源、不限金额、交易不看对象, 在利益驱动下对现金存取采取极为宽松的制度。重视存款规模的增长, 忽视对客户交易行为的监管。在现行政绩考核的体制下, 地方政府对外来资金以种种优惠, 对可疑资金的流动不愿主动管制, 并为反洗钱设置障碍。同时, 监管部门处在地方政府的直接领导下, 无法有效地打击洗钱犯罪。

(2) 对反洗钱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洗钱者利用银行进行现金交易、离岸业务、汇率兑换等将非法所得合法化, 银行已成为整个“洗钱链条”中的重要环节。而一些金融机构认为政府将反洗钱交给央行, 基层金融机构只要从事法律允许的具体业务, 与反洗钱无关。尤其是银行监管职能从人民银行分离后, 有些金融机构并末建立相关制度, 根本未真正开展反洗钱工作, 甚至认为反洗钱会造成大量客户流失。

(3) 缺乏专业的反洗钱人才。目前, 我国对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反洗钱培训还未普遍深入。反洗钱“五型” (懂金融、懂法律、懂外语、懂会计、懂计算机) 人才难以到位。金融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甄别可疑交易等能力不足, 且易被犯罪分子利用。

(4) 反洗钱的监管范围过于狭窄。我国目前反洗钱工作重点仍然是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上, 对于证券、彩票等非金融机构的反洗钱监管还未做好充分准备。事实上, 房地产、证券期货、律师、彩票等特定非金融机构也是洗钱“隐患区”。同样, 央行对反洗钱的监管也未落实到外汇储备领域。

(5) 反洗钱协调机制还未真正“协调”。我国已经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牵头, 23个部委参与的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但各部门职能的交叉或缺失, 相互间协作力度, 信息的沟通和共享上都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还未能够做到协调配合。

(6) 反洗钱的信息收集与分析工作存在漏洞。由于银行怕被处罚而大量上报可疑交易, 国内每月可疑交易的总数已达到7万份, 庞大数据没有经过筛选, 反易掩盖真正有价值的可疑报告。银行对客户的深入了解少, 个人存款实名制没有真正落实, 也造成隐患。

(7) 反洗钱手段落后。我国证券、彩票等非金融机构的资金监测游离于反洗钱监管之外, 但又与银行账户交易关系密切, 造成部分银行的资金交易无法得到有效监控和监测。且我国较少有银行能在技术上达到反洗钱与产品开发和流程优化相结合, 很少能采用国际大银行所惯用的智能手段。

4 打好中国反洗钱之战的对策

(1) 充分发挥反洗钱协调机制的积极作用。人行牵头建立了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和金融监管部门反洗钱工作协调机制。各部门应加强政策协调、执法合作、信息共享和交流。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指导全国的反洗钱工作, 金融监管部门反洗钱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银行、证券、保险、外汇等金融监管部门的反洗钱职责, 减少重复监管, 避免盲区。

(2) 加大对反洗钱的资金监测, 强调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 (CAMLMAC) 的作用。

《反洗钱法》规定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设立反洗钱信息中心, 负责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的分析。据《2006年中国反洗钱钱报告》显示, 2006年, 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共接收全国银行类金融机构报道外汇可疑交易422.68万笔, 同比增长112.51%。反洗钱信息监测中心应当不断地进行有效整合, 提升对可疑交易报告的主动识别、分析和调查的能力。

(3) 参与反洗钱的国际合作。我国大量资金到国外而无法追回, 暴露出我国反洗钱国际合作的缺位。2004年, 中国作为创始国之一成立了欧亚反洗钱与反恐融资小组 (EAG) , 2007年6月, 中国成为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的正式成员。但我国在反洗钱的国际合作上还应加强。唯有加强反洗钱的信息共享, 了解国际上洗钱的新手法和反洗钱的最新发展, 才能有效开展反洗钱的国际合作。

(4) 注重人才培养的同时, 提升全民反洗钱意识。要紧盯网络前沿技术, 电子支付、计算机、英语等方面的培训, 为增强打击跨境洗钱的水平, 还要注重培育与国际接轨的反洗钱人才, 实现反洗钱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同时, 国际反洗钱的实践表明, 整个社会反洗钱意识加强, 是有力打击反洗钱活动的重要基础。应充分运用新闻媒体, 普及反洗钱法律知识和控制、预防洗钱的方法, 提升全民的反洗钱意识。

(5) 加强制度建设, 强化金融机构的内控制度。根据《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 金融机构应制定以大额现金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和操作规范为核心的内控制度, 建立客户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 落实“了解你的客户” (KYC) 政策。健全内部各部门相互监督机制和防范洗钱风险责任制, 分工明确, 职责到位, 并还应将防洗钱作为业绩考核指标。

(6)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反洗钱激励机制。要改变我国目前反洗钱成本和收益不对称的现状, 增强金融机构参与反洗钱活动的积极性。对从事反洗钱优秀的金融机构给与市场准入、业务经营、再贷款方面的适当放宽政策, 或进行经济补偿或精神奖励。以分成形式给予协助国激励,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激励机制, 实现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舒畅.洗钱与我国的反洗钱体系[J].商场现代化, 2007, (17) .

[2]孙英隽.开放条件下中国金融业反洗钱机制选择[J].当代经济研究, 2007, (9) .

[3]王祝兴.中国反洗钱对策研究[J].经济师, 2006, (l) .

[4]程小白, 徐鹏.国际反洗钱经验对我国反洗钱工作的启示[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4) .

反洗钱分析 篇2

一、大额交易报告和可以交易报告

我行在总结和分析反洗钱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可疑资金交易重要线索的搜集、监测、分析,对资金交易的频率和流向异常的账户,及时上报可疑交易报告和大额交易报告,并完善分析和报告要素,向上级行提供有力的识别资料。2010年01月至2010年03月期间,我行反洗钱录入上报系统录入笔数共184笔,交易金额6516万元;存款业务84笔,金额2473万元;取款业务100笔,金额4039万元;其中对公存款3笔,金额185万元;对公取款22笔,金额1545万元;个人存款81笔,金额2288万元;个人取款78笔,金额2494万元。对比上季度数字分析情况

三、客户尽职调查情况。根据要求,我社对2004年3月1日至2005年3月31间开立的帐户进行检查,检查个人帐户55户、单位帐户110户,检查提供金融服务交易笔数365笔,其中存款业务135笔,结算业务220笔,其他业务10笔。一是各网点基本能够建立客户身份登记制度,按照“了解客户”制度原则,在客户办理开户时,严格审查客户提供的材料、证明文件和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二是能根据审慎性原则认真开展了解客户活动,对重要客户的经营范围、经营规模、经营特点及资金流向进行分析,对其账户的现金交易以及账户交易及时进行监控。三是能够按规定期限保存客户账户资料和交易记录,建立存款人信息数据档案,保存银行结算账户存款人的信息资料等,客户尽职调查制度得到落实,暂未发现有匿名、假名、证件不符合要求、数留存资料不完整的帐户。

四、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情况。2004年3月1日至2005年3月31间,我社大额交易笔数9489笔,大额交易金额995198万元:存款业务5137笔,金额712108万元,其中存款2987笔,金额593496

万元,取款2150笔,金额118612万元;结算业务4352笔,金额283090万元,其中汇票56笔,金额14586万元,支票4296笔,金额268504万元。

我社基本能按照“一个《规定》、两个《办法》”的要求,加强对大额现金、转帐支付交易的监测,落实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一是建立台帐制度和异常交易报告制度,制定《大额汇兑登记簿》、《对公大额收付登记簿》,加强对大额汇兑收付交易、大额现金收付交易、大额转帐收付交易进行详细登记、分析,防止不法分子利用信用社进行洗钱活动。二是按规定每月报送大额交易、可疑交易报告的相关资料及报表。三是狠抓落实大额现金支付审批制度,对出入我社的大额汇兑、现金、转帐交易实行有效的监测,凡支付金额超出审批权限以上的交易,不论是否存在异常,都能够主动上报。

二、客户身份识别情况

(一)在单位开立结算账户时,严格把关,认真审查六证(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企业代码证、国税、地税、开户许可证)及经办人身份证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并详细询问了解客户有关情况,根据其经营范围开立相对应的科目账户;在为单位客户办理存款、结算等业务,均按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要求其提供有效证明文件和资料,进行核对并登记。

(二)对于开立个人账户,严格按实名制的有关规定审查开户资料,要求客户出示本人(或连同代办人)的有效身份证件进行核对,并登记其身份证件的姓名和号码进行开户操作,对于未能依法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个人账户一概不予办理开户手续。

(三)对现有的账户进行全面清理,按《人民币大额和可凝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规定建立存款人信息资料库,对不符合要求的存款账户(如营业执照过期或被注销的),已通知客户尽快提供新的营业执照或办理销户手续。

(四)提取现金方面,严格执行逐级审批的制度,对明显套现的账户不给予现金支付。我支行坚持每天对每笔超过

5万元(含)的现金收付业务进行查询和实时监控,并要求个人或单位需提前一天预约提现金额;单位结算账户100万元以上的单笔转账交易和个人结算账户20万元以上的大额支付交易和单位结算账户发生与个人结算账户之间(含他代本)单笔20万元以上的大额转账交易都设立了手工登记本.(五)严格监管和控制公款私存现象。我支行成立专项小组专门对有意要套现或公款私存的帐户实施严格监控,狠抓狠管杜绝类似这样的帐户发生,以确保我行结算帐户帐户都能合规性地运 各单位结算账户和个人结算账户的大额现金收支和大额转账收付等现象,经过我支行员工的深入了解和观察,都是属于正常结算业务范围,没有违反反洗钱相关规定。

按照客户等级风险划分分析

公司客户反洗钱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是根据公司的业务性质,按照客户的特点或者账户的属性,并考虑地域、业务、行业、客户要素等因素制定的标准。

高风险等级客户划分标准

(一)被列入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与洗钱及恐怖活动相关的黑名单的;

(二)中国人民银行要求期货公司协助调查或予以关注的;

(三)在日常交易监控中被报送可疑交易的;

(四)媒体披露存在洗钱行为或与其关联的个人或机构存在洗钱行为的;

(五)其他有理由怀疑其交易行为与洗钱或其他犯罪行为有关,需要列入高风险等级的。

(六)其他公司认为存在高风险的客户。

第七条中风险等级客户划分标准

(一)客户在开立账户时,所提供资料不规范、资料不健全,未按要求及时改正的。

(二)在交易过程中多次出现达到风险预警,未及时按照通知要求追加保证金,导致强行平仓的,而后未采取相关措施。

(三)先前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有效性、完整性存在疑点的。

(四)客户交易出现异常行为的。

(五)其他公司认定为中风险等级的客户。

第八条低风险等级客户划分标准

(一)客户在开立账户时,所提供资料规范、健全、准确、有效。

(二)交易过程正常。

(三)能够及时追加保证金

(四)当先前资料出现变更时,能及时报备改正、存档。高中低风险客户各多少等 以数字表明

在本季,我行没有资金收付频率及金额与企业经营规模明显不符的账户;没有资金收付流向与企业经营范围明显不符的账户;没有企业日常收付与企业经营特点明显不符的账户;没有出现存取现金的数额、频率及用途与其正常现金收付明显不符的现象等可疑支付交易。

今后我行将继续把反洗钱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来抓,严格执行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加大反洗钱培

反洗钱分析 篇3

关键词:反洗钱;POS机业务;银行卡

一、POS机业务与反洗钱简介

随着世界各地经济的发展,全球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通信网络技术的进步,“非现金结算”、“网络支付”等词语亦逐渐深入人民的生活当中,特别是典型银行卡业务当中的POS机业务。POS机,point of sales terminal,全称为销售点情报管理系统,具有现金或者易货额度出纳功能。POS机业务具有很多优势,例如POS机的安装成本以及维护成本较低;POS机业务能够更加地接近市场等等。但是在POS机业务给商业银行创造利润和给商户以及消费者带来结算便利的同时,它也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商业银行和收单机构管理不到位、非法套现事件不断发生且集团犯罪趋势明显。

二、商业银行POS机业务概况

(一)POS机业务的运作原理以及关联方的利益分成

POS业务是指由持卡人在商户或者其他机构收银柜台的销售终端机上刷卡消费所启动的银行卡交易,主要参与者包括:持卡人、接受安装POS机的商户、发卡机构、为商户提供账户管理的收单机构以及在发卡机构和收单机构不是同一机构的情况下提供网络信息或者跨行信息转接服务的网络平台企业。具体操作如下:

持卡人通过在商户收银台的POS机终端刷卡消费,向商户支付购物款项,为商户提供账户服务的银行——收单机构通过平台企业向该持卡人的银行——发卡机构发出信息,要求发卡机构从持卡人账户上支取购物款。在这个过程中,收单机构在货款支付给商户之前,从中扣取一个商户费用——通常称为商户扣率,该扣率的一部分作为收单服务费用由收单机构留取,其余部分由收单机构转交给发卡机构,这部分费用成为交换费。此外,发卡机构和收单机构分别支付信息转接服务费用给平台企业,即转接费;发卡人向发卡机构支付年费等。

(二)POS机业务的发展趋势

随着电子商务以及银行卡业务的急剧发展,POS机消费无论在我国还是国外都已经越来越大众化,。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每万人所拥有的POS机是13.7台,在韩国这一数字则跃升至225台,而在美国则高达179台。根据《2014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我国联网POS机具数量在2014年达到1358.12万台。随着社会经济以及互联网发展, POS机移动终端的结算消费方式将会更加普及。

(三)POS机业务发展衍生的不良后果

一个简简单单的POS机在连接着发卡市场和收单市场这两个市场之后还衍生了一堆灰色的产业:租赁POS机机具、代理POS机套现等。在分析这些灰色产业产生的原因时,我们有必要从POS机机具连接的两端进行剖析,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1、发卡市场:由于激烈的竞争和银行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意识浅薄、业绩指标的考核压力等一系列原因,使得银行卡申请成为无门槛准入申请。在经济出现下滑、就业率下降的情形时,由银行卡造成的银行不良资产也随之升高,银行的经营风险也增大了。2、收单市场:目前,我国在收单业务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较突出的有如下几点:缺乏完整的银行卡定价机制;银行之间的无序竞争激烈;地区之间以及行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另外,由于我国银行卡业务起步较晚,因此至今尚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银行卡专业化机构体系。这样就使得违背一柜一机,一机多卡原则、利润空间较大的行业或者地区POS机具重复布放严重、犯罪调查期间信息不对称等现象屡屡出现。同时,随着中国银行卡业务的不断发展,恶意透支、信用卡套现、跨国犯罪的案件也在不断上演,收单市场的风险管理日趋严峻。

三、商业银行POS机可能带来的洗钱风险

(一)反洗钱与POS机业务的关联

从使用POS机刷卡消费整个的交易过程来看,POS机刷卡消费是相当的便捷、快速,并且没有任何的第三方在场。而以往的犯罪案例证明了三个事实:第一,除非商户持本人信用卡在本店的POS机上刷卡,或者同一信用卡长期在固定一台POS机上进行刷卡,否则银行监测系统是很难监察到商户交易的真实性;第二,为应对《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管理办法》,洗钱犯罪者大可以分额度或者在不同地区、不同的商户POS机上进行刷卡套现,何况抵挡不了金钱诱惑的商户大有存在;第三,使用伪卡一次性套现,毕竟站在商户的角度上,目前对于识别银行卡的技术还仅限于肉眼识别,同时商户并不知道消费者是否为真实持卡人。

除了利用银行监测系统的漏洞以及金钱诱惑之外,犯罪者还擅于利用业绩考核、银行从业人员操守出现低地和POS机不定期走访流于形式这些缺点进行集团犯罪。集团内部各司其职——申请成为商户、扮演消费者、成立空壳公司、银行从业人员提供技术或者监测系统参数资料,从而使得整个犯罪过程具有专业化、针对性、识别高难度化的特点。

(二)反洗钱及POS机业务监管的缺失所导致的后果

反洗钱工作的缺失会对各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首先,在经济方面,由于洗钱活动中的资金流向是不遵循向最有效益领域流动的基本经济规律,因此其会破环资源的合理配置,削弱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另外,洗钱活动涉及的金额巨大,经常以数亿计算,因其脱离一般商品劳务交易的资金转移(外逃)例如贪污所得,会使得各国的财富流失。如果任由这种行为蔓延,则会严重危机全球的经济安全;并可以进一步蔓延到其他领域。

对于在POS机业务监管的缺位,同样会造一系列的问题。信用卡账户是银行与持卡人基于信任的基础上而开立的,但是持卡人却联合POS机商户捏造虚假交易以套现资金,既违反了协议也给自己的信用记录带来污点。另外,利用POS机套现的行为是游离于银行监管之外的,不仅违反了国家关于金融业务特许经营的法律规定还背离了中央银行对于现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最后,站在发卡机构的角度上,本来银行设置了高利息以及取现手续费来限制人们的透支行为,但是POS机套现则规避了这一限制,这样势必会使得银行经营出现问题,最终导致其声誉以及诚信遭受危机,进而影响日趋完善的银行金融体系。

nlc202309020104

而利用POS机进行洗钱犯罪则是给风险更大的可乘之机,直接将“炸弹”安装在银行里。当炸弹爆炸时,危机则从银行蔓延到国家、世界;当炸弹没有爆炸时,危机则从外围慢慢入侵到内部。因此,对洗钱犯罪的打压以及对POS机业务的整治具有重大的意义。

四、整治POS机市场与反洗钱工作的措施与建议

(一)加强对商业银行的反洗钱监管。加强工作人员对于反洗钱的意识,将“了解你的客户”原则贯彻于POS机业务的全过程。尽力做到申请前预防风险,使用中控制风险,发现风险后及时补救。

(二)建立反洗钱成本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将反洗钱过程中缴获的非法所得按照一定的比例补偿相关机构的反洗钱成本支出。另外,还可以在建立成本补偿机制的同时建立反洗钱激励机制,通过激励机制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机构对于反洗钱的积极性。

(三)建立商业银行和收单机构间的风险信息共享。商业银行可以在通过收单机构来降低POS机的运营成本的同时对POS机实行专业化管理,而收单机构也可以通过商业银行来扩大市场覆盖率,增加商户留存度。通过这种联盟的方式将二者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最终达到风险信息共享的目的。

(四)提高商业银行控制发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强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严禁银行人员为了业绩指标而疏于银行卡客户的准入资格申请审核。另一方面,提高银行卡的防盗防伪技术,预防不法份子盗刷银行卡或者伪造银行卡套现,减少技术性风险。

(五)提高收单机构控制收单市场风险的能力。与发卡市场相对应,收单市场中的收单机构也应该提高从事收单业务客户经理的风险防范意识,避免重商户发展轻商户入网资料审核。加大对POS机业务的技术投入以解决目前不能监测的POS移机、POS机解码等现象,总之增加犯罪份子的犯罪成本和犯罪难度,使得POS机的收单市场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六)完善金融立法体系和规范各方权利义务。在洗钱的角度上看,现金是洗钱中最常见的方式。在我国,现金使用的频率高而且关于现金方面的立法并不完善,这就给犯罪份子通过购置大量不动产或者开办现金流量大的企业等洗钱方式犯罪得逞提供可乘之机。另外,还必须规范各方的权利义务,进行综合的系统整治。总之,构建起一个联动威慑机制,使得犯罪难度及犯罪成本都加大。

参考文献:

[1]吴朝平高增安.我国POS收单市场洗钱风险与反洗钱对策研究.武汉金融[J],2012-4-24(9)

[2]郭亚文.国外POS机发展动向[J].信息与电脑杂志,2009(04)

[3]刘辰熙.利用POS机非法套现案件的启示[J].学术纵横发展月刊,2012(06)

[4]曹坚.惩治POS机套现犯罪需净化金融市场.上海金融报,2013-6-25(A13)

[5]王晶晶.我国商业银行反洗钱问题研究-从博弈论角度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

[6]朱宝明.我国银行业反洗钱的成本与收益分析—从博弈论的视角[J].金融研究,2004,(4)

反洗钱分析 篇4

关键词:信托业,内控制度,风险为本,了解你的客户

一、引言

当前国际组织和我国反洗钱主管部门力推以风险为本的反洗钱工作方法。科恩•亚历山大(Kern Alexander,2008)认为洗钱活动所带来的金融风险主要有信誉风险、集中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高增安(2007)将金融机构的洗钱风险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他认为,内部风险决定于法律法规和控制体系,集中体现为制度风险;外部风险包括产品/服务风险、客户风险、地理风险。信托公司作为金融机构是反洗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近年来的高速发展阶段也面临着洗钱活动带来的相关风险,这些风险包括制度风险,如信托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未按照我国的反洗钱法履行反洗钱义务相应的法律责任;客户风险,如信托公司因客户身份识别、可疑交易报告、交易记录保存等不健全,所产生的违规行为;产品/服务风险,如信托公司因业务模式、操作行为不当所造成的潜在洗钱风险。基于洗钱活动所带来的不同风险与现阶段信托业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信托业的稳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二、信托业洗钱风险分析

(一)内控体系设置潜在的洗钱制度风险

1. 行业发展的周期性造成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与发展速度不匹配。

2. 反洗钱专门部门的设立缺乏合理性、安全性。

主要表现为在建立反洗钱内控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反洗钱宣传培训工作等方面相对滞后。

3. 业务发展模式造成内部控制制度效用发挥不全面。

信托公司异地办事处的发展,阻碍信托公司反洗钱风险防御能力提升。

(二)客户身份识别与分类管理潜在的客户风险

1. 从业者反洗钱风险意识薄弱,客户识别度较低。

信托公司在对员工的内部培训方面主要集中于业务知识的培训,往往忽视反洗钱风险防范知识的培训,以至于最经常与客户接触的业务人员往往不能有力做到“了解你的客户”。非柜面交易模式,使得信托公司对客户信息收集管理程度低。为便于开展业务,信托合同一般由信托公司印制,法人签字盖章,委托人只需填写个人相应的基本信息,不需亲自去信托公司当面签约留存信息。因此导致,一方面,客户信息真实性不足,并缺乏健全机制了解客户信息;另一方面,他人代签现象较多,实际委托人信息真实度低。

2. 反洗钱技能培训不到位,缺乏客户风险分类管理。

在信托公司的日常经营中由于缺乏专业反洗钱技能培训,导致在客户管理方面,欠缺风险意识与对客户风险分类的管理能力。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客户的了解停留于其被动的填写的“客户尽职调查表”,没有全面、真实、动态的掌握本机构客户洗钱风险程度,对洗钱风险进行全面管理提供依据。二是相应的制度体系支持不足,缺乏在客户洗钱风险分类管理方面所必须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分类参数、评估计量和系统控制体系。

(三)业务发展模式潜在的产品/服务风险

1. 创新产品服务模式,所隐藏的洗钱风险较高。

具体表现为,一是电子商务在信托销售作用上的不断凸显,为洗钱风险的发生提供更大空间。电子商务在信托销售中表现为,通过网络电话宣传,异地签约。二是创新产品服务与洗钱风险的产生。如“家族信托基金”高端定制等创新产品的设计,主要服务于资金雄厚的高净值客户,信托公司以较高的收益等服务获取受托行为,而疏于对委托人的尽职调查。期间,往往出现客户“逆向选择”,产生洗钱风险。

2. 代销业务模式发展,造成信托公司洗钱风险增加。

伴随着信托产品在被更多人接受的同时,银行、证券、财富管理公司都开展了大量的信托产品代销业务。一方面,代销机构主要以营利为目的,银行的代销属于中间业务,证券的代销属于创新业务,都属于代销机构的反洗钱风险防范薄弱区域。另一方面,代理公司一般销售的理财产品种类较多,为了客户管理,一般建立使用企业内部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记录统计客户信息。但是这种对客户信息的留存更多的是为了企业发展的商业目的,而忽视了反洗钱风险的防范意识,并不能有效的为企业内部预防洗钱风险提供有力的依据。

三、信托业反洗钱风险防范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反洗钱内部控制体系,防范制度风险

信托公司应建立合理有效的、内容符合信托公司发展特殊性的反洗钱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体系应做到以下基本点:第一,具备专门负责反洗钱工作的机构和人员。专门机构负责制定各项反洗钱制度和规程,组织协调各业务条线和部门共同开展反洗钱工作。根据自身机构、业务规模、风险特点等,配备相应的专、兼职反洗钱工作人员,通过培训和考核,掌握必备的反洗钱业务知识与工作技能。第二,从管理层到一般员工都应对反洗钱内控制度负有相应责任。高层领导对建立反洗钱内控系统和维护其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相关部门、岗位和人员对反洗钱内控制度的有效性承担责任。第三、反洗钱内控制度应当与日常经营管理合理的结合。不凌驾于金融机构的基本活动之上,而是与其经营管理、风险控制和业务流程结合在一起。第四,建立完善的动态内控模式。在日常业务经营中,积极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模式。

(二)加强反洗钱制度培训、宣传工作

1. 加强宣传,提高反洗钱意识。

信托公司由于业务种类较少、模式单一,大部分业务人员都为直接接触客户的主要人员,信托公司对员工反洗钱能力的培训有利于信托公司反洗钱风险内控制度的设立与落实。在对员工反洗钱培训过程中就需要信托公司为员工提供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机构本身在日常经营中所制定使用的规章制度。对异地未设立反洗钱部门的分支机构要定期进行相关的电视电话会议,以便各部门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对洗钱风险有所认知,对公司所采取的反洗钱措施实时了解。

2. 强化技能,提升洗钱风险识别能力。

按照FATF建议和我国反洗钱相关法律法规都要求金融机构应向员工提供适当的反洗钱培训。按照信托公司具体经营状况,应阶段性审查员工数量、代理机构数量,审核业务涉及其他资源状况,实施相应的洗钱风险识别技能培训,确保相关人员反洗钱技能与业务涉及范围匹配。

参考文献

[1]童文俊.信托公司洗钱风险分类与管理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3(4):13-15.

[2]童文俊.金融机构基于洗钱风险的客户分类管理分析[J].上海保险,2009(7):33-37.

商业银行反洗钱的法律与实务分析 篇5

一、反洗钱的内容和现状

(一)洗钱的界定

1988年的《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将洗钱定义为:(1)明知资产来源于毒品,为了隐瞒或掩饰其非法来源,或为了协助任何涉及此种犯罪的人逃避其行为的法律后果而转换或转让该资产;(2)明知资产来源于毒品犯罪,而隐瞒或掩饰该资产的性质、来源、位置、处置、转移、控制关系或所有权的行为。

巴塞尔银行条例则侧重于金融交易,将洗钱描述为: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可能无意间被利用作为犯罪资金转移或存储的中介。犯罪分子及其同伙利用金融系统将资金从一账户向另一账户作支付和转移,以掩盖款项的真实来源和受益所有权关系;或者利用金融系统提供的安全保管服务存放款项,此即常言之洗钱。

美国《洗钱控制法》、《银行保密法》等规定了洗钱犯罪,依据美国相关法律规定:洗钱是指犯罪分子通过银行把非法得来的钱财加以转移、兑换、购买股票或者直接进行投资,从而掩盖其非法来源和非法性质,使该资产合法化的行为。一般的行为表现是:第一、把钱存入海外银行;第二、先把钱存入本国银行,然后尽快以电汇方式把这些金钱转到国外保密银行;第三、从本地及外国证券公司买入股票,然后卖出;第四、把钱带入合法赌场,购买筹码,马上兑换回现金,造成钱是从赌场赢来的假象。

关于洗钱罪的界定,我国学者有多种观点,如:洗钱罪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提供资金账户;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或者金融票据、通过转账结算等方式协助资金转移、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以及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意图使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合法化,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1]我国刑法第191条对洗钱定义为: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的行为。

由此可见,各国由于立法传统、实际情况的不同,在洗钱罪的界定上存在一些差异。首先,对洗钱罪界定的角度有所不同,如有的界定注意该罪与金融等机构的关系;有的界定注重该罪与“上游犯罪”的关系;有的界定则注重该罪的行为方式等。其次,对洗钱罪性质的认定有所不同,如有的着眼于其对社会经济和被害人财产的侵害,把它规定为侵犯财产罪;有的着眼于它对司法的妨害,把它归结为妨害司法罪的一种;有的则着眼于它与为取得黑钱而实施的所谓的“上游犯罪”的密切关系,把它规定在“上游犯罪”的条文之后。[2]笔者认为,就其本质而言,确定洗钱犯罪时,应当考虑的主要因素有:是否具有掩盖财产或财产利益的来源或性质的行为,财产的来源、性质有违法性;次要因素主要有:洗钱行为利用金融等中介机构,洗钱的行为方式,如“清洗”性质的行为或“投资”性质的行为等。

(二)洗钱的形式及其影响

洗钱的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作出不同的分类,比如根据其存续时间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传统的洗钱方式和新的洗钱方式。传统的洗钱方式主要有:货币走私,货币兑换,投资不动产;此外,利用赌场、合法公司、地下钱庄、中介机构等进行洗钱,利用虚假信用证、篡改发票等手法进行洗钱都是传统的洗钱方式。所谓新的洗钱方式,是在科技进步和金融创新的形势下出现的洗钱方式,如通过通信账户进行洗钱,通过互联网信用卡进行洗钱,运用国际互联网银行进行洗钱,利用智能卡进行洗钱等。笔者认为,洗钱的方式也可以根据是否借助金融机构进行划分,那么,与金融机构相关的洗钱方式主要有:将犯罪所得以现金方式存入金融机构,将金融票据兑换成现金再将现金换成银行汇票汇出,通过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进行洗钱,在金融监管不完善的国家进行投资进行洗钱,在银行保密制度较严的国家开立账户存入或提取现金进行洗钱等。此外,新的洗钱方式也表明目前利用金融机构进行洗钱是洗钱的主要方式,而金融机构则包括银行性的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性的金融机构。由此可见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反洗钱的必要性。[!--empirenews.page--] 洗钱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不仅会影响其经济效益,也会影响其社会效益。首先,洗钱会损害金融机构的声誉。银行一旦被卷入洗钱丑闻,会极大的损害其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和声誉,进而影响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及银行的经济效益。其次,洗钱影响金融机构进入国际市场。由于我国尚未有反洗钱立法,所以,我国银行进入国际金融市场会遇到很大的阻碍。再次,洗钱影响国家的金融市场。洗钱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由于脏钱的流入影响异国的利率变动、由于洗钱行为对金融机构的影响而使一国潜在的金融危机的风险加大等。

近几年来,国际洗钱活动呈现出若干趋势:洗钱分子将会更多的利用金融机构和金融从业人员为其洗钱服务;洗钱分子将会更广泛的利用新型的金融工具与金融衍生产品洗钱;洗钱分子将会利用国际金融系统的一体化,把洗钱网络铺设到世界各地;洗钱分子将会加强洗钱手段的复杂化和洗钱技术的现代化等。这些趋势表明,国际洗钱活动将与金融机构发生更密切的联系。

(三)我国反洗钱的现状

1.立法现状。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反洗钱立法。我国反洗钱立法方面的主要内容如下:1997年修订的《刑法》(第191条)规定了洗钱罪的罪状和法定刑,结束了洗钱方面无明确规定的局面;国务院发布施行《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有利于反洗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大额现金支付登记备案规定》和《关于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如《关于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通知》规定,个人储户一次性从储蓄账户提取现金5万元(不含5万元)以上的,储蓄机构柜台人员需要求取款人提供有效身份证件并经储蓄机构负责人审核后支付;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等法律也对异常交易报告制度、客户身份识别等有所规定。

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以刑法为核心、以行政法规为准则、以部门规章为规范的反洗钱法律框架。其中,新刑法是我国反洗钱领域效力最高,与国际规范联系最为密切的部分;行政法规对反洗钱活动也作出了相应规定;而将法律法规范实到实际反洗钱工作中的是有关部门规章。

2.银行的反洗钱实践。我国银行开展反洗钱是由内因和外因等多方面的因素促成的,内因如银行自身发展及应对挑战的需要,由于银行是否建立及建立何种程度的反洗钱机制,不仅影响到银行业务的开展,也影响到银行的经营风险和竞争力和社会形象,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加强银行的反洗钱工作成为银行加强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工作。对此,我国银行有着清醒的认识,纷纷加强本行的反洗钱工作。

中国人民银行。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关于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公告》,《公告》对银行开户单位基本账户设立及现金支付问题、严禁公款私存问题和银行卡的管理等八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同时,一些针对反洗钱活动所需要其他配套措施已经出台:如《纳税申报制度》、《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商业银行法》以及《人民银行法》等,这些都为实施反洗钱作了重要铺垫,提供了支持。2002年1月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第七条规定设立银行应具备的审慎性条件中包括:“

(六)具有有效的反洗钱措施”,这说明中国人民银行将反洗钱工作视为一项重要工作。据悉,目前《反洗钱条例》已修订第三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民银行于2002年7月成立了支付交易监测处和反洗钱工作处,进一步加大了反洗钱工作力度。[!--empirenews.page--] 中国银行。中国银行在国内同业中最早开展反洗钱工作。在1998年就制定了《中国银行海外机构反洗钱基本原则》,要求海外分支机构切实加强反洗钱工作。2001年6月又成立了反洗钱工作委员会,由行长亲自领导,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负责日常工作。该委员会统一负责中国银行的反洗钱工作,依照我国相关法规及监管要求,通过规范业务流程,健全反洗钱内部监管。此外,中国银行还制定了《中国银行反洗钱手册》,该手册表明中行的反洗钱措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了解客户及其业务、可疑交易的识别和处理、内部交易记录和业务凭证的保存以及内控机制的加强和完善,而且,自2001年起,中国银行将反洗钱工作纳入了对分行绩效考核范围。中国银行还于2002年4月在北京召开反洗钱及合规工作会,并召开了反洗钱国际论坛,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沟通,探讨在国际背景下如何应对洗钱活动。

中国工商银行。2002年1月22日,工商银行总行召开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本次会议对工商银行反洗钱工作的组织机构、工作重点、工作要求及措施等进行了研究和部署。总行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由两名行长分别任组长及副组长,小组成员为与反洗钱相关部门的总经理。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具有各自明确的职责,如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就反洗钱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制定有关政策;制定行内反洗钱规则,并监督和检查该规则的执行情况;研究和改进反洗钱措施,提高员工的反洗钱意识;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与国内国际反洗钱组织的合作及交流。

二、反洗钱涉及的若干法律问题

(一)反洗钱的“上游犯罪”与反洗钱的界定

所谓上游犯罪”是指可以构成洗钱罪的犯罪种类,是刑法领域谈及洗钱罪不可不论的问题,它不仅影响到对洗钱罪的认定,也影响着一国的反洗钱水平。一般认为,我国《刑法》规定洗钱罪的上游犯罪为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三种,而不同的国家对上游犯罪的规定则各有不同,如有的只规定惩处贩毒所得的洗钱行为,有的只惩处某些特定犯罪或超过一定危害性的犯罪的洗钱行为,有的则对所有犯罪的洗钱行为予以征处。笔者认为,我国对洗钱罪的“上游犯罪”的规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仅限于规定的三种犯罪,能否涵盖洗钱罪能涉及的罪刑,除上述犯罪外是否都不会引起洗钱罪;二是我国对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罪的界定存在不同的认识,这对于认定洗钱罪是否会构成障碍;三是如果采用三种上游犯罪的规定,是否所有的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和走私犯罪都能构成洗钱罪;四是目前的规定是否会导致以其他犯罪行为引发的洗钱犯罪的发生,是否会影响到人们对其他洗钱行为的忽视。由于这些问题不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所以不再进一步分析。

(二)洗钱的立法模式与反洗钱实务的选择

本文以“了解你的客户”制度为例进行分析:了解你的客户(know your customer,KYC)是反洗钱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认为,KYC的实践包括其在法律方面的实践和银行实务上的实践。

1.法律方面的实践。对客户身份的识别,因各国国情和立法选择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根据是否建立了身份证制度,采取以身份证为基础的KYC制度,或以交易记录等为基础的KYC制度。根据各国的实践,在建立KYC制度时应考虑的问题主要有:对客户采取身份识别的条件,如何对客户的身份进行识别;对客户身份识别的程序规定,各国立法实践所体现出的立法模式有两类:一类是规定银行进行客户身份识别的各种情形;另一类是规定KYC的总体要求而赋予金融机构较大的裁量权。[!--empirenews.page--] 识别客户身份的法律实践。有效的KYC制度离不开法律依据,从各国的法律法规中可以看出,虽然KYC是各国法律所关注的问题,但是在具体规定中仍然体现出一定的差异,如对KYC作出原则性规定或作出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规定。下面,简要介绍《金融系统反洗钱指导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建立的KYC制度。《准则》对不同的客户建立了不同的核实身份的方法,包括对本地居民客户和跨国居民客户两大类。其中,本地居民客户中又包括个人客户,非面对面开户账户,本地公司客户和其他商业账 户客户,公司、非公司商务活动,本地中介机构等;跨国居民客户包括跨国居民公司客户,跨国介绍的业务、信托/受托人/受益人账户,个人受托人和被指定人。《准则》要求保留的客户身份记录必须达到:能够表明身份证明的性质;是能够组成一份证据或提供如何获得证据、重新获得身份证明的细节信息。可见,在识别客户身份时,应当为其日后形成证据做好准备,因为KYC不仅是银行降低其洗钱风险的基础,也是银行履行法律对其要求的举证责任的基础。

2.银行的KYC实践。以花旗银行的KYC制度为例,其以KYC做为反洗钱的重要政策之一,并表明其将避免与身份不能确定的自然人或法人进行交易。花旗银行的KYC制度大致包括:获得客户的基本背景信息、客户的额外信息、特殊账户的信息、对代理人身份的识别、对已具备的客户信息的运用及建立其他与客户身份识别有关的政策及程序。具体讲,如确定拒绝提供要求的信息或提供的信息有矛盾,且此矛盾经过调查仍未解决的自然人或客户是“身份不能确定的自然人或法人”;建立银行内部对客户身份信息的共享,建立已有客户信息的业务的文件,确保业务中运用的KYC政策和程序保持一致性等。

3.对我国银行KYC制度的几点想法。由于我国尚未有统一的反洗钱法律,而这已经对KYC制度的建立造成了阻碍。因此,对于我国KYC制度,从立法角度应由立法机关与金融机构沟通,首先确立立法的途径,即确定是由法律规定较为细致的KYC制度,还是规定由金融机构有较大自由裁量权的KYC制度。笔者认为,在我国反洗钱尚处起步,金融机构及其客户对反洗钱的认识尚不充分的情况下,采取第一种立法途径较为适当。但是,在确定制度框架时,为加强制度的可行性,立法机构应与金融机构广泛深入的交换意见。从KYC制度的具体内容角度,应借鉴《准则》确定KYC制度的组成。笔者认为,一项完整的KYC制度应当包括:对KYC制度地位的确立,将KYC作为反洗钱的一项重要内容;确立对不同客户的不同身份识别方法;确立客户身份识别的例外规定,如确立不需进行客户身份识别的情形及需要加大客户身份识别力度的情形,前者如通过机构内部的客户身份信息共享而减少重复的客户身份识别,后者则如对中介机构进行的身份识别;应确立识别客户身份与反洗钱其他环节的关系,如明确KYC与交易报告、记录保存等环节之间的联系。另外,不同客户的身份识别还应当充分考虑客户与金融机构具有良好的业务关系及客户的信用评级、客户的所在国是否是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等确定的“黑名单”上的国家或地区等因素。[!--empirenews.page--] 加强KYC宣传,建立金融机构的统一标准。虽然KYC对金融机构并非新概念,但如何开展本行的KYC工作则成为银行注意的问题,而且不同程度的KYC制度对金融机构及其客户在业务及认识上也造成了困惑:银行担心过度的KYC制度的实施会使客户选择其他要求提供较少客户信息的银行的服务,而客户对KYC的认识不足会影响其对银行业务操作的认识。因此,只有加大对客户的相关宣传,如强化对实名制的意义的持久宣传,对洗钱对银行、国家、社会的损害的宣传,对客户身份识别在国外的普遍实行等的宣传等,使客户能够对KYC要求的义务积极履行;通过银行业同业机构或其他有权机构在法律明确规定出台前确立银行业的KYC标准,消除银行顾虑,继而为银行降低洗钱风险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加强KYC研究,探索新业务中的客户识别方法。由于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对客户身份的识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在“自动贸易方式”和“自动支付”方式下,由于快速化、匿名化和无监管交易基础造成的对身份识别、交易报告等带来的挑战,银行只有从技术和对新业务的研究及同业交流中积极寻求有效的身份识别机制,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由此可见,我国的反洗钱立法模式选择需要在总结自身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立法模式,并逐步制定有效且适应国际趋势的反洗钱法律。

三、对商业银行进行反洗钱的建议

1.研究掌握国内外现行的对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基本要求。由于反洗钱工作使金融机构面临着实现经济效益和承担社会责任、满足客户要求与履行义务之间的复杂关系,使得金融机构在进行反洗钱时有一定的困难。为解决这种困难,切实可行的办法有二:其一,按照国内现行法律的要求和金融机构普遍的反洗钱水平,进行反洗钱工作。具体地讲,就是掌握我国刑法对洗钱罪的界定,对洗钱罪中涉及的行为高度重视、严加防范;按照《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关于居民、非居民个人大额外币现钞存取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提高境内居民因私兑换标准的通知》、《信用卡管理办法》、《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等规定,进行反洗钱工作(注:有学者认为我国的反洗钱工作实际上已有一系列制度,如根据中国人民银行1994年发布的《银行账户管理办法》规定的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规定了识别客户身份的不同要求,就是我国的KYC制度。但笔者认为,将上述制度称为有反洗钱意味的工作制度似乎更为合适,因为这些制度制定之初并不是针对反洗钱而设立的,而且从内容上也与其他国家的反洗钱制度有差距,比如,《银行账户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客户身份识别方法是提供要求的各种证明文件,但结合其他银行的做法、了解交易背景、亲自拜访客户等都是识别客户身份的必要、有效方式;而根据各国的立法实践,交易报告制度往往对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规定,有些不同是报告的条件,有些是报告的程序等,与此相比,我国的交易报告制度还是不够完善的。)。其二,掌握国际上对金融机构进行反洗钱的要求和做法。笔者认为这是更为有效的方法。目前具有反洗钱工作优势的国家及金融机构不仅会进一步加强自身反洗钱的能力,也会不断地促进其反洗钱经验的推广。目前尚无反洗钱机制或反洗钱机制相对落后的金融机构,为适应全球重视反洗钱的趋势及增强自身竞争力和商誉的需要,会加大自身反洗钱的力度,而其中成本较低而又较为有效的方式自然是按照国际上普遍的对金融机构反洗钱的要求决定自己的制度。国际上对金融机构反洗钱的要求,如《联合国禁止洗钱法律范本》(1995年4月)规定金融机构应当配合(援助)反洗钱的监管机构,具体义务包括:于业务结束后,在不短于五年的期间内保存交易记录;金融机构的官员或雇员对有理由相信洗钱活动正在、已经或将要进行时向监管当局报告交易人的身份、交易本身及其他情况;遵守监管当局的指示;接收监管当局的检查、询问等;遵守监管当局的指导准则和培训要求。这些规定对于我国金融机构进行反洗钱工作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如制定反洗钱政策时应包括的内容、金融机构在反洗钱工作中应当遵循的要求及应当履行的义务及其他由此衍生出的内容等。[!--empirenews.page--] 2.建立系统化的反洗钱工作机制。如前所述,一套有效的反洗钱机制应当包括:识别客户身份的制度、交易报告制度、可疑交易报告、记录的保存、反洗钱的内部控制机制、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制度。这里主要对可疑交易报告制度进行分析。首先,制度应对可疑交易的线索作出规定。如瑞士联邦金融委员会对具有洗钱迹象的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均作出规定,其中:一般因素,如某项交易超出银行正常范围之外或其正常客户范围之外,并对客户进行某项交易唯独选择该银行不能作出解释;特殊因素又分为现金交易、活期存款账户与存款交易中的特殊因素,前者如临时客户购买大量银行支票,反者如没有指明谁是受益人的付给另一银行的汇票。其次,制度应当对报告的机构加以明确。可疑交易的报告应当包括:对本级行的反洗钱机构的报告,对上级行的反洗钱机构的报告、对监管当局的报告和对司法机关的报告,向哪一级机构报告应取决于可疑行为的性质和发现可疑行为的金融机构的地位。再次,制度应当对报告的处理规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程序。与报告的机构相对应,处理报告的机构分别是本级行的反洗钱机构、上级行的反洗钱机构、监管当局和司法机关;处理的程序应当包括对报告分析的程度和对报告处理的程序,程序涉及的内容应当包括但不限于接收报告的人员,处理报告的时间限制,处理情况的书面记录或报告以及处理的标准和原则等。

浅谈“反洗钱” 篇6

洗钱,是指将毒品犯罪、黑恶势力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等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当下,跨境资金移动较以前而言,变得更容易了。与犯罪收益及恐怖组织有关的资金向金融系统及其他经济活动的流入对正常的经济活动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抑制洗钱活动需要整个国际社会的合作与配合,我国也早在2006年10月31日就正式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所称的“反洗钱”,是指为了预防通过各种方式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等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洗钱活动,依照本法规定采取相关措施的行为。

金融机构负有防止洗钱,杜绝不法资金源头的法律义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第3条中就金融机构等应履行的义务等也进行了明确,并在结合《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2号),《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1号)及《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7]第2号)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就国内金融机构应履行的反洗钱基本义务进行总结,大致分为以下几点:

(1)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其中包括: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内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备。

(2)设立专门的反洗钱岗位,明确专人负责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工作。

(3)建立健全和执行客户身份识别制度。

(4)通过第三方识别客户身份时需满足规定要求。

(5)身份信息核实。

(6)建立客户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

(7)按照规定执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

(8)依法协助、配合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打击洗钱活动。

(9)对依法履行反洗钱义务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应当予以保密;非依法律规定, 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

(10)应当对报告可疑交易、配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可疑交易活动等有关反洗钱工作信息予 以保密,不得违反规定向客户和其他人员提供。

(11)在履行反洗钱义务过程中,发现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以书面形式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和公安机关报告。

(12)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妥善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能够反映每笔交易的数据信息、业务凭证、帐簿等相关资料。

(13)反洗钱培训和宣传。

国内金融机构在履行以上反洗钱基本义务的同时,要进行合理及有效的反洗钱管理工作。在整个反洗钱管理过程中,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风险识别是基础,风险评估是核心,根据风险监测结果实施不同级别的风险控制措施是最终目的。

1、风险识别

根据客户的身份、账户情况、业务等特征与洗钱的关联性,确定客户识别点;根据犯罪趋势、典型案例、常见可疑交易类型及其识别点等,确定资金监测识别点;根据监管机构的风险提示、评估结果、内审发现事项等,确定验证内控机制有效性的识别点。

2、风险评估

将上述风险识别点确定后,通过设计一整套完整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评价结果。

按客户特征,可考虑将其细分为:正常、关注、高风险;对资金监测,确立有效的预警系统;对反洗钱相关内部控制等制度,进行整体评估。

由于风险是随时在变化的,因此风险评估最理想的方法是采用持续且动态的跟踪、监测,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风险控制

根据评估、监测结果,酌情制定并完善管理措施。在反洗钱领域全面推进风险为本的原则,虽难以期盼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管理框架能够完全消除洗钱行为和防范恐怖融资,但是仍须在理论与实践、成本与效益之间寻求平衡,采取合理措施,动态识别和完善反洗钱内控流程中的薄弱环节。

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是提高反洗钱工作效率的基础性工作。

客户风险等级划分管理是指金融机构按照洗钱风险特征和等级划分标准,将客户划归不同的风险等级,采取相应风险管控措施的洗钱风险控制方法。

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时的风险因素包括:地区风险、客户风险、产品和服务风险。

(1)地区风险是指严重犯罪活动多发地区等客户或其交易对手所属国家或地区性质所隐含的风险因素。

(2)客户风险是指客户身份或客户行为所隐含的风险因素。

(3)产品和服务风险是指金融机构提供的某类产品或服务可能造成更高的洗钱风险或恐怖融资风险。

目前,PBOC已开始推广机构信用代码信息查询系统,今后还将出台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工作指引,进一步规范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工作。

在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中针对洗钱活动等出台了一系列的惩罚措施等,具体相关内容的明文规定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

第一百九十一条[洗钱罪]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

(一)提供资金账户的;

(二)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

(三)通过转帐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

(四)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

(五)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

反洗钱分析 篇7

一、对洗钱与反洗钱的会计观察

(一) 对洗钱及其过程的会计观察

所谓“洗钱”是指为货币资金或财产的来源和性质“不干净”而进行清洗, 通过“清洗”使黑钱、钱庄、犯罪收入合法化。这种清洗是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的交易来完成的, 隐瞒和掩盖了犯罪收入的来源和性质, 达到表面合法化并安然享受不法钱财或利益。

洗钱犯罪的过程是资金流动的过程, 在资金流动过程中, 其资金的来源、去向都会留下相应的痕迹, 会计是反映资金运动的一门科学, 作为真实有效、全面、公允信息的传递者, 它把大量的经济业务通过记录、分类、计算、汇总等过程而转化为一系列的经济信息, 能够正确地、综合地反映核算对象的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为信息的需求者提供数据资料。所以会计可以提供相关的信息、资料揭露洗钱犯罪行为。

(二) 反洗钱及其过程的会计观察

反洗钱, 是指为了预防通过各种方式掩饰、隐瞒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活动。从反洗钱的角度来看, 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信息系统, 它在企业、金融、司法等机构, 主要用于处理洗钱资金价值运动所形成的数据, 进行甄别并产生与此有关的信息, 发挥反映职能的上述数据信息的进一步利用, 又能具有监督、预测、规划和分析评价等控制功能。

二、洗钱与反洗钱的矛盾运动

洗钱是通过各种手段掩盖、隐瞒其资金来源和性质, 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洗钱的过程实际上是隐藏犯罪线索和消灭犯罪证据的过程, 其目的是达到犯罪收入的合法化和循环安全使用。

而反洗钱就是为了预防、监控通过各种方式掩饰、隐瞒各种违法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活动。一般来说, 反洗钱可以分为识别、侦查、处理三个阶段。由此可见, 洗钱和反洗钱是一对矛盾运动。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洗钱犯罪分子趁机利用各国经济金融管理体制中的漏洞,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洗钱活动。与此同时, 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逐步认识到洗钱的危害性, 反洗钱的力度不断加大。洗钱者运用各国政府立法、金融监管存等各个方面存在的差异继续着全球的洗钱活动, 洗钱逐步由发达国家转向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逐步由金融机构向非金融机构渗透, 更加智能化和高科技化。这又进一步激发了各国的反洗钱活动, 许多国家制定了反洗钱法其可操作性强, 对洗钱犯罪行为的界定逐步扩大, 成立了反洗钱专门机构。可见洗钱与反洗钱这一对矛盾运动正在不断激化。开展反洗钱需要明确反洗钱的动力源泉和阻力所在, 这就是要准确把握洗钱与反洗钱的矛盾关系。

三、洗钱与反洗钱的成本和收益问题

(一) 洗钱者的成本和收益问题

洗钱者作为理性人, 其行为目标就是尽可能低成本地洗钱以获得最大的收益。洗钱者的成本主要包括受罚风险成本、手续费支出和“操作成本”三方面。

受罚风险成本:我国刑法第191条规定:“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 有相关行者, 将收到法律惩罚。

洗钱的手续费:洗钱者通过金融机构等载体进行转账等行为来进行洗钱, 需要向金融机构支付手续费。

“操作成本”:为了能顺利洗钱, 洗钱者有时候要拉拢、腐蚀金融机构或者政府机构工作人员, 给他们好处费, 使洗钱的渠道更加通畅。

洗钱者通过洗钱能掩盖黑钱的真实来源, 把来路不正当、不合法的黑钱转变为看似合法的收入, 这就是洗钱者的收益。

(二) 反洗钱的成本和收益问题

影响反洗钱机制及效率的经济因素主要是反洗钱的成本和收益。反洗钱的成本主要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组成, 直接成本即政府为了预防、制止、惩罚洗钱犯罪所需投入的所有费用, 它包括政府制定反洗钱法律法规、成立反洗钱机构和实施反洗钱活动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资源, 各类金融机构或其它组织为遵循国家法律法规、配合监管而提供信息、培训人员、建立新制度等活动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间接成本即因实施反洗钱而丧失的或有收益, 它包括因反洗钱措施不当或过度致使国家丧失的应得到的正当或有收益和因实施反洗钱而丧失的可得的不当的或有收益。

反洗钱的收益是指因实施反洗钱活动而对社会、经济所产生的有利影响, 并由此带来的利益, 它可区分为社会收益和经济收益。反洗钱的收益实际上是一种预期收益, 它等于没有反洗钱活动所造成损失的期望值。从理论上讲, 只要知道没有反洗钱活动所产生的各种损失和各自的概率是多少, 就可以计算出损失的期望值, 即反洗钱的预期期望值, 与反洗钱的成本相比, 反洗钱的收益预测难度要大一些, 它其中的社会效益的衡量比较困难。

四、洗钱与反洗钱的博弈问题

(一) 博弈问题

博弈是研究两个人或多人谋略和决策的问题。每一个参与者要选择的策略必须是针对其他参与者所选择战略的最优反应, 每一个参与者都希望尽可能提高自己的利益所得。由于参与博弈的人是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状态下展开竞争, 因此每一个参与者既要想到自己要怎么做, 又要想到别人应怎么做。常常需要将自己置身于其他参与者的位置去思考问题, 从而猜度其他参与者可能会选择的行动。

(二) 博弈模型的基本假设

1.把国内作为一个封闭的整体环境来考虑, 不考虑国际合作的因素。

2.以一个洗钱者、一个反洗钱者作为各自的代表, 他们的行为都具有代表性。

3.两者都是理性经济人, 他们以追求效用最大化为目标。

4.两者都知道各自的行为动态, 即将模型限定在这一条件下讨论, 以简化分析。

5.洗钱者的最初洗钱规模为G, 反洗钱者检查力度为D。

6.洗钱者的洗钱成本为C1, 则C1=C1 (G, D) +C1 (G) 其中C1 (G, D) 是受罚风险成本, 它与G和D有关, C1 (G) 是洗钱的手续费和操作成本, 它和G有关。假设洗钱者的洗钱收益为R1, 则R1=R1 (G) , 它和G有关。

7.反洗钱者的反洗钱成本为C2, 则C2=C2 (G, D) +C2 (G) 其中C2 (G, D) 是直接成本, 它与G和D有关, C2 (G) 是间接成本, 它和G有关。假设反洗钱者的收益为R2, 则R2=R (D) , 它和D有关。

(三) 博弈双方的收益矩阵

结论:1.当R11-C11>0时, 洗钱者的净收益大于0, 就要进行洗钱;当R11-C11<0时, 洗钱者的净收益小于0, 就不进行洗钱。

2.当R21-C21

五、企业经营者与会计人员关于洗钱与反洗钱的博弈分析

洗钱的资金流动与会计有密切关系, 由于会计人员具有特殊的职业地位和敏感的专业技能, 而且经济业务的合法性、有效性监督本身就是会计人员的一项基本职能。可以说会计人员担负着维护经济正常秩序的责任, 通过对单位经济活动的确认、计量、记录, 发现并报告洗钱问题是会计人员应尽的责任和应具有的本事。

经营者往往具有洗钱动机, 但经营者的洗钱动机能否实现取决于会计人员的态度和行为, 这就形成了经营者与会计人员之间的博弈。

在正常情况下, 会计受雇于经营者, 其洗钱动机远低于经营者, 而经营者往往采用威逼利诱的手段使会计与之合谋。所以, 在提供会计信息时, 会计的态度往往取决于经营者的态度, 二者之间存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经营者只有一个信息集, 两个纯策略:威胁、不威胁;会计人员有两个信息集, 每个信息集上有两个可选择行动, 因而有四个纯战略:不论经营者行动如何, 都选择洗钱;经营者威胁, 会计人员选择洗钱, 经营者不威胁, 会计人员选择反洗钱;经营者选择威胁, 会计选择反洗钱, 经营者选择不威胁, 会计选择洗钱;不论经营者行动如何, 会计都选择反洗钱。如果经营者选择“威胁”, 会计将选择“洗钱”, 如果经营者选择“不威胁”, 会计将选择“反洗钱”。但是, 如果经营者知道会计的理性行为, 则必然选择“威胁”, 所以 (威胁, {洗钱, 反洗钱}) = (威胁, 洗钱) 是该博弈的惟一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

从这个分析中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会计人员并不是洗钱的罪魁祸首;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是有限的;由于会计人员与经营者的地位悬殊, 二者之间的博弈是非平等博弈, 会计人员很可能成为经营者洗钱的帮凶。

六、会计在反洗钱中应如何发挥作用

(一) 反洗钱是会计人员应尽的义务

会计人员应根据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的《反洗钱四十条建议》和其他有关的法规将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大额可疑交易资金的提取、划转及可疑资金运动等情况, 进行分析和判断, 对存在的形式复杂的交易、交易额异乎寻常地大的交易、交易方式非比寻常的交易、没有显著经济动机的交易、没有明显合法目的的交易等可疑交易和情况进行识别并及时报告。对所了解到的可疑交易的背景和目的, 会计有责任要就此向有关政府部门和执法部门提交书面材料, 为调查工作提供帮助。

(二) 重新定义相关会计概念

传统会计学中的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单位, 会计等式要反映会计主体的资产结构和内容, 由于反洗钱会计对象和方法及程序的特殊性,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不再是唯一的会计等式, 必须重新定义会计主体和会计等式的概念, 使其能够涵盖更广义的资金流动范围, 这样才能有效地披露和揭示洗钱犯罪的相关信息, 从而达到反洗钱的目标。传统的财务会计主要是面向不参与企业管理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与企业有关的利害关系集团, 提供与“会计对象要素”为中心的会计信息, 而对金融资金链的信息没有专门的报告体系。反洗钱会计通过对金融活动资金流动进行确认、记录和报告, 能够为政府相关部门使用反洗钱会计信息打击洗钱犯罪活动提供强有力的会计信息。

(三) 建立反洗钱会计信息链

反洗钱会计信息是一个立体的、交叉的信息链。从洗钱的环节来看, 洗钱活动一般由三个阶段构成, 处置、离析和融合三个阶段, 处置阶段是将犯罪收入所得现金处理为其他更便于掌握和看起来不那么可疑的形式进行保管;离析阶段是运用各种手段将犯罪所得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来回划转, 采取各种方法努力把犯罪收入所得披上合法的外衣, 模糊犯罪收入与犯罪活动的各种联系;融合阶段是充分享受犯罪收入的所得, 由各个环节构成了一个资金信息纵向信息链。从洗钱资金所涉及的机构来分析, 在清洗的过程中, 总要涉及到社会经济主体活动中的各个单位, 这种资金流动构成了一种横向信息链。分析和研究反洗钱会计信息链的关系, 以及分析监督的层次和程序等对反洗钱活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四) 建立反洗钱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反洗钱机构要建立严格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预防、现和打击洗钱犯罪活动。反洗钱涉及银行、外汇管理部门、其他金融机构、司法、税务、工商等社会诸多领域, 反洗钱主体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有效的反洗钱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需要反洗钱各管理部门密切配合, 从而取得相应的效果。因此, 加强各行业的合作, 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反洗钱机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成为预防和打击洗钱犯罪的关键, 也是反洗钱会计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

(五) 构建反洗钱的会计程序

1.识别。识别是反洗钱会计的第一个环节, 银行、海关及其它有关机构将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大额可疑交易资金的提取、划转及可疑资金运动等情况报送给政府反洗钱专门机构的金融情报中心, 通过反洗钱会计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对存在的可疑交易和情况进行识别。这个环节, 一般都是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和情况进行, 反洗钱会计在这个环节着重依靠各种监测系统获取可疑情况的信息。

2.调查。调查是反洗钱会计工作的重点。在调查阶段, 反洗钱会计对初步识别的可疑情况, 进行专门的调查。这一阶段, 反洗钱专门机构可运用有关的监督管理部门和立法、司法力量对可疑情况进行调查。反洗钱会计对可疑的资金动向进行严密的监测, 对提取、划转、运送可疑资金的关系人进行追查, 根据已经掌握的情况顺滕摸瓜, 弄清犯罪分子洗钱的事实。

3.记录。将调查阶段所掌握的各种犯罪分子洗钱的各种证据通过一定的方式记录下来, 进行整理分类。

4.报告。这是反洗钱会计程序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此环节, 犯罪分子洗钱的基本事实已经查清, 证据收集工作已经完毕。

参考文献

[1]李德, 张红地.金融运行中的洗钱与反洗钱 (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

[2]周速建, 余胜峰.洗钱与反洗钱的成本收益分析 (J) .浙江金融, 2006.

[3]编写组.反洗钱 (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3.

[4]谭曙华.反洗钱的会计视角 (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2006.

[5]王涛, 向宏桥.反洗钱会计论纲 (J) .财会通讯, 2006.

反洗钱行政调查分析与方法初探 篇8

一、反洗钱调查分析工作中的问题

(一) “防御性”数据报告导致大量大额和可疑线索调查后被排除

目前, 金融机构在甄别可疑线索时, 主要依据《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对大额和可疑交易的标准进行判断, 只要相关数据和行为符合大额和可疑交易标准, 就将所谓的大额和可疑数据报送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的这种“防御性”报告, 为人民银行开展反洗钱行政调查带来很大困难。人民银行组织人员对金融机构“防御性”报送的线索开展调查后, 大多被排除, 浪费了人民银行的人力、物力、财力。

(二) 部分金融机构不能将数据与客户行业特点等相关因素结合分析甄别

部分金融机构在报告可疑数据时, 没有将可疑数据与客户所属的行业特点、地域特征、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结合起来, 造成分析片面、失真, 容易误导人民银行调查工作。如在贫困地区的金融机构, 在了解客户原则的情况下对发现的客户资金分散转入集中转出或集中转入分散转出的可疑线索, 应充分考虑其行业特点、地域特征, 分析判断是否是贩毒、黑社会组织犯罪等违法行为, 而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的可能性则相对较小, 若以非法集资或金融诈骗作为可疑数据上报, 则容易误导人民银行的调查工作方向。

(三) 客户身份识别手段单一, 识别难度较大

客户身份识别是反洗钱工作的基础。一是伪造证件识别难度较大, 不能有效了解客户基本信息。目前, 银行机构主要借助公民身份联网核查系统验证证件真伪, 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主要采取人工判别的方式, 从而使不法之徒蒙混过关利用金融机构洗钱。二是难以识别客户身份信息的其他相关方面。诸如自然人客户的职业、经济状况, 单位客户的股东、实际控制人、业务特点、财务状况等信息, 金融机构不容易掌握。而这些信息是金融机构有效识别可疑交易的基础信息, 也是人民银行反洗钱调查想得到的信息。

二、调查分析及方法

行之有效的反洗钱调查, 是反洗钱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手段, 是侦查机关立案侦查的前提和基础, 更是反洗钱工作取得突破进展的重要保证。

(一) 调查分析

1. 根据地域情况分析洗钱可能性。

自人民银行实施大额及可疑线索报告制度后, 金融机构有义务向人民银行报告可疑交易活动线索, 但从目前情况看, 由于金融机构为了防止出现漏报大额和可疑线索而被人民银行处罚, 大多采取“防御性”报送方式, 即通过系统设定相关标准后, 对相关数据进行自动筛选的方式, 大多没有经过人工判断的环节。对于金融机构报送的数据, 应该结合各地区的地域特点进行判断分析。

2. 根据行业特点分析洗钱可能性。

对金融机构报送的可疑数据, 人民银行应充分考虑被报送可疑单位的行业特点、企业性质等因素, 对可疑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和甄别。如钢铁行业, 金融机构按照《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第九条第二款和第十一条相关规定, 对某钢铁公司的交易记录作为大额和可疑交易上报人民银行, 而就钢铁行业而言, 一些大型钢铁公司往往是一个地市甚至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 这种公司一天由于采购矿石、设备等原材料或销售产成品所发生的款项可高达上亿元, 人民银行可对此类可疑数据视为垃圾数据, 放弃下一步的行政调查, 避免浪费人力、物力。

(二) 调查方法

1. 根据涉嫌上游犯罪性质确定调查方法。

《反洗钱法》对七种犯罪给予了明确, 针对不同性质犯罪行为的反洗钱行政调查, 需要在调查时有所把握。如人民银行对贩毒组织开展反洗钱调查时, 由于贩毒集团从事贩毒活动组织严密, 隐蔽性极强, 一般情况下不会与金融机构人员有所关联, 调查人员应侧重加强与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交流。首先可通过询问的方式, 了解掌握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对贩毒组织成立的空壳公司基本情况及其公司会计、出纳人员的相关情况。其次, 直接调阅该公司所有资料及信息。对需要取证的材料, 可现场扫描、复印或翻印。而人民银行对涉嫌金融诈骗案件开展反洗钱调查时, 由于金融诈骗案件多为内外勾结, 开展调查时要充分考虑金融机构内部员工可能涉及案件, 要尽可能缩小金融机构知情范围, 在案件调查时可减少对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询问内容, 直接做好资料、信息的调阅和取证工作。

2. 根据管辖地域确定调查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第四章明确“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省一级派出机构发现可疑交易活动, 需要调查核实的, 可以向金融机构进行调查”。这就明确了反洗钱调查权限授予了省一级以上人民银行。一方面, 地市中支或县支行发现的重点可疑交易线索要逐级向上级行报告, 最终由省级行确定是否开展调查, 对需要开展调查的, 可由省级人民银行派人实地进行调查, 也可授权当地人民银行派人开展实地调查。另一方面, 由于每份可疑交易线索都关联着大量的收付款单位和开户行, 有的收付款单位还跨省份, 对需要调查的, 应向对方省级人民银行请求协助调查。

3. 灵活运用现场调查和书面调查方式。

人民银行还应根据反洗钱调查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调查方式。对需要核实的、信息不多的可疑交易活动, 可直接采用现场调查方式。而对涉及交易主体多、账户数量多且分散于不同金融机构的可疑交易活动, 则应采用书面调查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书面调查中提出具体的调查要求, 通过设计信息量较完备的表格要求金融机构提供相关信息。对交易发生量大或是可疑交易发生地的金融机构采用现场调查, 抽查一段时间的交易进行分析, 调阅原始交易凭证进行验证, 作出初步判断。这样便可确保反洗钱调查质量, 减轻调查工作量。

4. 在保密的基础上运用好调查技巧。

反洗钱调查工作必须在高度保密的前提下进行, 调查工作环节的任何疏漏和泄密不仅直接增加反洗钱工作的难度, 而且威胁着调查人员的人身安全, 必须谨慎对待。首先, 反洗钱调查“知情”范围要小。在反洗钱调查工作中, 人民银行与金融机构反洗钱部门都要指定专人负责具体调查工作, 不要随意更换知情人员, 确保“知情”范围最小化。其次, 反洗钱调查业务范围要大。反洗钱调查工作需要细致, 调查时, 不能放过每一笔业务。开展调查时, 要从调查对象的身份识别入手, 可通过公民身份联网核查系统确认相关人员的基本身份信息, 通过金融机构业务人员了解其公司的经济状况等信息, 再延伸至公司的业务特点、财务状况等信息, 直至公司的每一笔经济往来业务。此外, 应给反洗钱调查人员配备便携式的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辅助设备, 既可提高调查工作效率, 又可增强保密性。

摘要:本文通过对反洗钱行政调查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明确反洗钱行政调查的工作性质, 最后从反洗钱行政调查分析与方法入手, 就如何做好人民银行反洗钱行政调查工作进行初步探析。

边境地区反洗钱工作的分析与思考 篇9

一、反洗钱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一) 从国际反洗钱工作的现状看

随着国际毒品犯罪、跨国有组织犯罪及跨国经济犯罪 (跨国偷税、跨国贿赂、跨国诈骗、跨国走私) 的迅速增加, 跨国洗钱愈演愈烈, 根据金融特别行动工作组的专家估计, 每年有数千亿美元进入洗钱系统。与此同时, 跨国洗钱专业化和行业化的趋势得到了加强.许多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 例如律师、会计师、金融顾问等加入到洗钱行列.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 全球每年非法洗钱的总额相当于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2%至5%。从各国反洗钱的经验看, 无论洗钱方式怎样, 金融机构最易为洗钱分子利用。因此, 各国一般都将反洗钱工作的重点侧重于金融机构, 通过立法的方式确定金融机构反洗钱的职责和义务, 以有效防止犯罪分子利用金融机构洗钱。

(二) 从国内情况看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洗钱犯罪活动也越来越严重, 洗钱犯罪是目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洗钱不仅损害了金融体系的安全和信誉, 而且对于正常的经济秩序、社会风气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据权威分析, 中国最近三年资本外逃达530亿美元。每年通过地下钱庄”洗“出去的黑钱至少高达2000亿元人民币, 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 几乎相当于225亿美元的全年对外贸易顺差。2007年全国处罚350家金融机构 (含保险机构) , 处罚金额达2657万元, 金融部门协助司法等部门查询2052次, 涉及金额3628亿元人民币、6亿美元, 全国通过法院判决的涉毒洗钱案件3起, 其中德宏陇川一起。打击犯罪分子利用银行业洗钱活动成为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监管职能, 目前, 为打击洗钱犯罪, 央行出台了相关的反洗钱法规, 我国的反洗钱大堤初步筑就。

(三) 从德宏州的特殊地理环境看

德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 与缅甸接壤, 边境线长达503.8公里, 有64条通道、39个渡口, 并直接与世界主要毒源地”金三角“毗邻, 长期以来德宏州一直是国外毒品入境的重要通道和集散地, 也是全国受毒品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在德宏州边境地区, 境外毒品多头入境, 对毒品的渗透处于”打不胜打, 防不胜防“。犯罪分子利用德宏州边境贸易和旅游业活跃这一状况, 将其作为跨境贩毒的重要通道。长期以来, 禁毒工作一直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德宏州的禁毒防艾工作, 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对禁毒和防艾工作做了重要批示, 州委、州政府组织开展了为期三年的禁毒和防艾人民战争, 取得阶段性工作成效。但在国际毒潮泛滥和国内毒品消费市场的影响下, 境外新型毒品的生产、加工和向中缅边境地区渗透加剧, 特殊人群参与贩毒屡打不绝, 毒品过境犯罪严重, 禁毒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同时, 近年来, 边境地区的赌博问题也一度呈蔓延之势, 境外赌场明关暗开, 且手段不断翻新, 特别是近年出现了更为隐蔽的网络赌博, 通过国内金融、电信系统完成赌博下注、赌资结算、非法收入转移等行为, 其快捷、隐蔽的特点以及目前金融机构主要实行总部大机记账, 给有关部门及时监测赌博资金流动, 有效打击网络赌博犯罪加大了难度, 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打击洗钱犯罪是切断或限制犯罪集团的资金来源, 削弱或控制犯罪活动的重要手段, 严峻的禁毒、禁赌形势, 给德宏州的反洗钱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赋予了更重的责任。

二、打击钱洗犯罪面临的难点

应该看到:德宏州打击反洗钱犯罪工作情况复杂、任务重、难度大, 现行的工作体制、机制还不完善, 人民银行在履行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职责中, 还会遇到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 协调机制尚未健全, 反洗钱合力不足

洗钱犯罪具有跨行业、跨区域的复杂特点, 这就决定了反洗钱工作仅靠一个单位或部门是很难取实效的, 只有多部门合作才能形成防范和打击洗钱犯罪的整体合力。虽然《反洗钱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规定了各自的职责分工, 但总体看目标不够明确具体, 实际操作难度大, 组织协调机制不够健全, 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人民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公安、法院、安全、税务、海关、工商等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部门间缺乏良好的合作与交流, 信息沟通反馈渠道不畅, 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利用各自的职能优势形成合力。

(二) 反洗钱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还不适应工作需要

目前, 从人民银行内部情况看:地州及以下分支机构中, 虽然明确由会计财务部门负责反洗钱工作, 但由于会计财务部门承担着会计管理、财务管理、支付结算管理等繁杂的日常工作, 对于日益重要的反洗钱工作, 还没有配足专门人员, 反洗钱工作挂靠在会计财务部门, 难以最大限度地整合人力资源, 提高工作效率, 会计财务部门在人少事多情况下, 难免顾此失彼。特别是县级人民银行会计部门主要承担着国库及日常业务等工作, 打击洗钱犯罪总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从各类金融机构情况看:虽然反洗钱相关规定要求“金融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的反洗钱工作机构或者指定内设机构负责反洗钱工作, 并配备必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而各类金融机构由于考虑机构改革、人员精简、经济效益等原因, 反洗钱工作机构及反洗钱工作人员不够明确, 专业人员少, 远不能适应反洗钱工作需要。特别是基层营业网点承担着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的识别和报告工作, 部分反洗钱兼职人员对反洗钱知识知之甚少, 更谈不上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 难以对支付交易进行准确、及时的分析和判断。证券和保险一线临柜员工仍未接受过系统的反洗钱知识培训, 部分员工不掌握可疑交易的标准和监测方法, 直接影响反洗钱信息工作质量。

(三) 宣传力度不够, 认识不到位

由于种种原因, 目前, 对全社会进行反洗钱知识、反洗钱相关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得不够, 社会公众对反洗钱工作了解不多, 也就不能正确理解和支持反洗钱工作, 客观上造成了金融系统孤军作战的不利局面。《反洗钱法》的颁布实施, 明确了人民银行作为国家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律地位, 主观上没有从代表国家组织管理反洗钱工作的高度思考问题, 工作重点大多集中于督促金融机构上报支付交易信息上, 偏重于文件转发和会议强调, 未认真组织开展反洗钱调研工作, 内部管理不到位, 对金融机构的督促、检查和政策传导等工作不能全面履行, 反洗钱工作还未完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对如何深入推动德宏州的反洗钱工作研究不深入, 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安排部署。

(四) 银行账户审批不够规范, 现金管理意识淡薄

个别金融机构由于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 为了拉客户、拉存款, 随意放松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的开户条件, 不严格按照《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和中缅边境地区人民币开户的有关要求, 在审查开户单位或个人提供的各种证明材料时, 未严格履行“客户资料真实性审查”的责任。特别是对缅甸居民在中方银行开立的个人结算账户, 没有硬性要求提供有效的翻译证件, 对本应限制使用的一些账户放松了监控, 任凭开户单位或个人随意使用, 为不法分子利用银行账户进行犯罪开了绿灯。目前, 我们的反洗钱工作重点就是监控大额现金的存取情况, 但从近年来全州开展的反洗钱专项检查来看, 个别金融机构仍存在大额现金支取业务审批不严、漏审、越权审批等问题, 大额现金报备还存在着漏登、漏报等问题。就其原因是个别金融机构对现金管理工作不重视, 为争客户、拉存款故意放松现金管理, 现金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既不进行柜台的监管审批, 也不开展外查工作, 没有及时对个别企事业单位存在着超限额支取现金、化整为零逃避大额现金监管等违规用现问题进行制止和处罚, 而是听之任之, 不能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现金管理的作用, 使现金管理工作严重脱节, 从而导致反洗钱部门很难及时、准确把握大额现金的使用、流向等情况, 很难实施对大额现金支取业务的有效监管, 使不法分子利用现金结算进行非法经营、洗钱犯罪有了可乘之机。

三、有效打击洗钱犯罪的建议

金融机构作为洗钱犯罪的主要场所, 特别是银行业是洗钱犯罪的首要渠道, 加强银行业的反洗钱工作迫在眉睫。因此, 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认真研究反洗钱工作的特点, 不断健全反洗钱工作组织和制度, 着力完善以预防为主的反洗钱监管体系, 提高反洗钱工作的有效性, 加大打击洗钱犯罪工作力度, 提升德宏州打击洗钱犯罪工作的水平。

(一) 加大宣传力度, 提升全社会对反洗钱工作的认知度

扎实抓好反洗钱“一法四规”宣传贯彻, 在全州范围内深入开展《反洗钱法》及配套规章宣传培训, 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及全社会反洗钱意识, 使社会公众了解反洗钱工作, 正确理解和支持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和主动性, 增强基层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 努力改变金融系统在反洗钱工作中孤军作战的不利局面。提升人民银行作为国家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律地位, 从代表国家组织管理反洗钱工作的高度思考问题, 认真组织开展反洗钱调研工作, 加强内部管理, 增强工作的系统性和前瞻性, 全面履行对金融机构的督促、检查和政策传导等工作, 将反洗钱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二) 完善协调机制, 明确职责定位和工作权限

认真履行《反洗钱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规定, 完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 明确工作目标, 健全组织协调机制, 形成人民银行与金融机构、公安、检察院、法院、安全和工商等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 整合社会力量, 保持良好的合作与交流, 畅通信息和反馈渠道, 主动寻求法律支持。以专项行动为重点, 继续加大对大案要案的协查破获力度, 认真总结首例涉毒洗钱案在德宏陇川成功宣判经验, 进一步加强与司法部门的协调配合, 继续挖掘新的线索, 争取扩大战果。

(三) 明确检查重点, 从严查处违法行为

继续开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反洗钱现场检查, 逐步加强对证券和保险业金融机构的现场检查。将重点检查放在有违规记录或涉案记录和非现场监管指标风险较高金融机构, 着力提高反洗钱工作在预防和打击洗钱犯罪方面的有效性, 力戒形式主义, 努力提高工作实效。检查内容, 一方面要关注金融机构履行客户身份识别、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义务的情况, 特别是金融机构办理网上金融业务、电话金融业务、银行卡业务过程中履行反洗钱义务的情况。另一方面要对执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现金管理规定和边境地区人民币开户情况进行检查。检查金融机构在审查开户单位或个人提供的各种证明材料时, 是否严格履行“客户资料真实性审查”的责任;对缅甸居民在中方开立的个人结算账户, 是否坚持实名制并提供有效的翻译证件。要针对反洗钱工作重点监控大额现金的存取情况, 检查金融机构办理大额现金支取业务审批是否严格, 有无漏审、越权审批和报备漏登、漏报等问题。依法开展反洗钱行政调查, 逐步提升可疑信息分析工作水平, 增强主动发现可疑线索的能力。同时, 在开展检查时, 必须依据法规程序进行, 建立健全反洗钱非现场监管工作目标和数据分析指标, 发现金融机构在反洗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应及时进行风险提示。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应坚持原则、不隐瞒、不回避、不推语、不姑息、不上交矛盾, 严格依法处理;对检查不力, 有意回避问题, 贻误工作的部门和人员, 要追究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四) 强化内控管理, 提高反洗钱队伍素质

反洗钱分析 篇10

关键词:综合评价,反洗钱,洗钱风险等级,客户尽职调查

一、引言

来自避税天堂的客户比一直深居内地的客户具有更大的洗钱风险, 频繁办理一次性业务的客户比其他客户具有更大的洗钱风险, 如果对所有的客户都采取一致的客户尽职调查措施, 必然会导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同时会引起客户对金融机构的不满。为此, 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 (Financial Action Task Froce, 简称FATF:全球最大反洗钱组织, 其制定的“40+9条建议”是世界各国、各国际组织反洗钱和反恐融资工作的指导原则, 其官方网站公布的研究报告对反洗钱理论研究、实际工作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其“40+9条建议”中提出了“基于风险的客户尽职调查”的反洗钱思想, 指出:对高风险的研究对象 (包括客户、商业关系和交易) , 金融机构应该执行加强的客户尽职调查。在特定情况下, 金融机构可以采取简化的客户尽职调查措施。

2007年颁布并实施的《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指出金融机构应进行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分类。部分学者指出:为了体现突出重点原则, 分析时需要在研究犯罪类型的基础上, 对相同类型的不同案例进行可疑程度排名, 使那些可疑程度较高的案例得到优先分析。这正体现了“基于风险的监测”的思想。

马经主编的《金融机构反洗钱实用手册》将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分类的参考因素大致分为:地域因素、行业因素、客户因素、业务因素、其他因素, 并在将每一类因素进行进一步细分的基础上, 对每一个细分后的指标赋予一个数值, 将这些细分的指标数值简单相加得到综合的评分结果, 以该综合评分结果的数值大小来评价客户所具有的洗钱风险大小, 指出可依据最终的得分值将客户划分为正常类客户、关注类客户、可疑类客户和禁止类客户, 对不同类型的客户采取不同类型的客户尽职调查。其实这一观点正是“基于风险的客户尽职调查”的体现, 也是综合评价思想在反洗钱监测分析领域的一个简单应用。

但金无足赤, 任何理论都有其不足之处, 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分类管理的不足之处在于:首先, 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分类管理只考虑了定性指标, 而对定量指标的计算显然显得捉襟见肘, 这就必然导致客户短期内现金交易总量、外币交易总量等定量指标的影响无法很好地在最终的合成指标中得到体现, 进而影响到最终评价的效果;其次, 将各原始指标赋予一个数值后简单相加, 虽可以以对洗钱活动影响较大的指标赋予较大初始值的方式来体现各指标对洗钱活动的反应程度, 但这种方法总是有点主观, 其说服力有待进一步商榷。

本文在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分类管理以及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将综合评价的思想在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分类领域的应用问题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以期能够为提高当前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分类的准确性贡献力量。

二、综合评价在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分类中的具体应用

所谓多指标综合评价 (简称为综合评价) , 就是将研究对象分为若干方面, 分别构建不同的指标, 对这些指标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 然后选择数学模型将这些指标合为一个综合指标, 按照最终产生的这个综合评价值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判断的的一种方法。它比单指标评价方法更合理、更全面、更有效。而所谓的客户洗钱风险综合评价, 就是用综合评价的方法, 对我们要研究客户所具有的洗钱风险做一个预先的估计, 以便为日后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洗钱风险较大的客户身上。其基本步骤大致可分为:第一步, 构建客户洗钱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第二步, 确定客户洗钱风险评价指标的转换方法;第三步, 确定客户洗钱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第四步, 选择数学模型, 加权合成指标, 求得客户洗钱风险综合评价值。

(一) 客户洗钱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兼顾全面性、科学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和指标间尽可能不相关 (或相关性尽可能小) 的原则。参照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分类管理所构建的指标体系, 本文构建客户洗钱风险等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所列。

(二) 确定客户洗钱风险评价指标的转换方法

1. 指标类型一致化

鉴于表1中有定性指标I25和I48, 本文将采取的办法为:定性指标的答案为“是”, 则取值为1, 定性指标的答案为“否”, 则取值为0, 以将定性指标转化为定量指标。又由于I12, I21和I35为居中指标, 而其他指标均为正向指标, 可以用式 (1) 将I12, I21和I35转化为正向指标。

其中M为指标x的一个允许上限, m为指标x的一个允许下限。x分别代表I12, I21和I35。具体M和m的确定建议结合各地区、各行业的实际情况确定。

2. 指标无量纲化处理

由于各指标单位不同, 必然会影响到最终的综合评价结果, 为此, 建议在综合评价之前, 采用Z-Score标准化法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三) 确定客户洗钱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

在客户洗钱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 各个指标对所起的作用有大有小, 其地位有重有轻, 因此需要以权重的形式把各指标所起的作用凸显出来。权重是衡量各指标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相对重要程度的一个尺度, 一般以相对数形势表示。为计算方便起见, 权重之和一般为10或100。权重的确定方法较多, 在具体的反洗钱监测分析工作中, 建议采用层次分析法, 其基本思想是:首先建立有序的递阶指标体系, 然后对同一上一层次因素所对应的下一层次中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再对判断矩阵进行数学处理求得特征向量及进行一致性检验, 最后将该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 就可以获得各个指标的权重。

(四) 选择数学模型, 加权合成指标, 求得客户洗钱风险综合评价值

多指标综合评价, 其最终要将多个指标合成为一个综合指标。为科学分析起见, 可采用线性加权综合法来对指标进行合成, 其公式为:

其中, I表示客户洗钱风险的综合评价值, wi是评价指标Ii的权重, wij是评价指标Iij的权重。

在求得I的具体数值后, 便可将客户按照I的大小进行洗钱风险大小的排序, 进而将其划分为正常类客户、关注类客户、可疑类客户与禁止类客户, 还可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将客户进行再进一步的细分。

三、进一步提高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分类准确性的建议

本文结合当前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分类管理所存在的一些不足, 将综合评价思想在反洗钱监测分析领域的应用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将FATF提出的“基于风险的客户尽职调查”的反洗钱监测分析思想与我国当前的反洗钱工作实际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并就如何将综合评价应用于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分类管理作了详细的理论阐述。在实际的反洗钱工作中, 提高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分类管理, 在文中方法的基础上, 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完善和改造相关系统, 为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分类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撑

实际工作中, 数据质量太差是阻碍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分类的最大障碍。为此, 一方面, 建议完善和改造金融机构相关业务操作系统, 另一方面, 建议加强对金融机构一线员工的培训和考核, 以使其在相关系统录入原始数据时尽量勤勉尽责, 以尽快实现提升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分类所需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为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分类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撑的目的。

(二) 对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分类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不断地完善

目前已有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分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只是在总结已出现洗钱活动金融异常特征的基础上构建出来的, 而随着洗钱活动的不断发展, 其必然会表现出新的金融异常特征, 故已有指标体系必然会被实际反洗钱工作的需要所淘汰。为此, 有必要对各种洗钱活动的微观和宏观金融异常特征进行研究, 以更新已有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分类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进而使所得的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分类综合评价指标更能反映客户实际所具有的洗钱风险。

(三) 加强国内外各职能部门间的信息互通

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分类管理的综合评价涉及的领域较多, 为此, 一方面, 我国反洗钱职能部门有必要与国外对应部门及时沟通, 以获取最新的数据和资料;另一方面,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及各地分支机构有必要在反洗钱部级联席会议制度的协调下及时与银监、海关、税务、公安、法院、检察院、财政等国内职能部门及时交流信息, 获得第一手资料, 并在可行的条件下将这些信息及时传达至各商业银行对应部门。这样, 才能保证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分类管理综合评价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参考文献

[1]FATF.The Forty Recommendations[Z].2003.

[2]高增安.基于交易的可疑洗钱行为模式与反洗钱对策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07.

[3]杨胜刚, 王鹏.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反洗钱系统设计[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5 (11) .

[4]严立新.反洗钱基础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我国反洗钱问题的探讨 篇11

摘 要 本文主要对我国反洗钱的现状、洗钱罪的特征及危害,国际反洗钱与中国的差异等进行介绍,引出我国反洗钱工作出现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基层网点反洗钱问题的难点。最后给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反洗钱 金融监管 商业银行

一、我国反洗钱的现状

2009年,人民银行对1082起重点可疑交易线索实施反洗钱调查3149次。经过人民银行调查,不能排除洗钱嫌疑并向侦察机关报案的线索约占调查线索总数的39.6%,其余60.4%的线索被排除嫌疑或继续关注。2009年,人民银行向侦查机关报案654起,涉及金额3711.7亿元。其中,中国反洗钱检测分析中心对外移送线索156份,涉及金额约2460亿元,约占报案线索总数的23.9%。从报案线索涉嫌犯罪类型看,涉嫌洗钱犯罪报案线索最多,约占总数36.7%;其次是涉嫌地下钱庄和贪污贿赂报案线索,分别约占总数的10.6%和9.5%(中国反洗钱报告,2009)。

二、洗钱罪的特征及危害

洗钱(money laundry)是指将犯罪所得及其收益通过交易、转移、转换等各种方式加以合法化,以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总体看来,洗钱罪的特征主要有:(一)复杂性。洗钱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资金转移的隐蔽性。洗钱的手段众多,金融行业,地产,旅游,博彩,投资等行业都可能成为洗钱途径。(二)社会监督不足。洗钱罪没有可识别的直接受害者,难以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三)专业性。洗钱要涉及到国内外复杂的金融和法律制度。(四)国际性。不同国家在洗钱的管制和制裁上存在差异,使得跨境洗钱活动日益猖獗。(五)密集性。犯罪收益大部分为现金,资金密集度高。

洗钱罪的主要危害:

(一)严重侵害了国家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洗钱行为使大量不法黑钱进入金融经济,甚至政治领域,破坏了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二)破坏社会公共管理秩序。洗钱犯罪往往是有组织犯罪活动(如贩毒,买卖军火,走私, 贿赂等)的延续,对犯罪起着一定推波助澜的作用。(三)洗钱犯罪妨害了司法活动的正常进行。洗钱罪的特定目的是要掩盖、隐藏并最终改变犯罪所得的性质,为司法机关的追查取证和审判工作设置了障碍。

三、国际反洗钱与中国比较

西方国家政府近年的一个趋势就是强化监管和处罚力度。主要表现为:(一)监管制度丰富全面。如国际组织对各国反洗钱立法做出新要求: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FT) 的“四十项建议”是反洗钱领域的基本准则。FAFT在“四十项建议”的基础上,又针对打击恐怖融资提出了八项特别建议。另有《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等。(二)普遍扩大了反洗钱定义范围。如《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洗钱犯罪的规定是:诸如转换或者转移犯罪所得,处置转移犯罪所得的所有权,以及获取、占有、使用犯罪所得,均属洗钱犯罪。(三)在法律主体上,扩大反洗钱义务主体对象。如今的洗钱行为可以跨越银行、证券和保险等诸多金融领域的,各国在立法上,拓宽了反洗钱义务主体适用范围。(四)严格反洗钱执法。各国根据反洗钱立法,加大了打击处罚力度。(五) 国际间的法律协作明显加强。

相对来说,我国反洗钱法律体系完整度欠缺,反洗钱工作中仍有许多漏洞和金融监管不力的问题,使得犯罪分子有机可乘。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和先进做法,构建完善与国际趋同的全面反洗钱法律体系。

四、商业银行基层网点反洗钱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制度不健全

员工对“洗钱”的危害性和反洗钱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反洗钱工作的审慎性不足。

(二)放松对客户的认真审查

现实工作中由于竞争激烈,一些基层网点注重业务经营,放松对客户的认真审查。

(三)机构内部信息交流不畅

银行经营活动各个环节的信息化程度有限,反洗钱工作中的识别、报告等活动的开展效率大打折扣,产生反洗钱工作的信息“瓶颈”。

五、加强反洗钱的对策措施

(一)进一步加快反洗钱立法进程

一方面要扩大洗钱罪的上游犯罪范围。我国现行刑法将洗钱罪的上游犯罪限定为七类犯罪,这一限定,不仅不利于对其他犯罪活动的打击,也不利于对洗钱犯罪的打击。

(二)努力提高金融机构反洗钱水平

金融机构是我国履行反洗钱义务的重要机构。要想更好地打击洗钱犯罪,就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硬件水平,建立“金融机构反洗钱自律评估制度”,加强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反洗钱监管,建立反洗钱专项基金等。

(三)建立健全多方联动的反洗钱协调机制

反洗钱工作是一个综合化、系统化的工程,任何一个单位都无法独立对洗钱犯罪实现长期有效的打击和整治。提高打击洗钱犯罪的效率,要建立侦查机关与金融机构、税务、 工商、 审计、海关、 缉毒 、纪检等相关部门的整体联动的协调机制。

(四)加强反洗钱国际司法协助与合作

参考文献

[1]2009中国反洗钱报告.

[2]杨仁荣.反洗钱国际比较及中国的选择.浙江金融.2004(4).

反洗钱分析 篇12

当今社会面临着一个日益严重的犯罪活动———洗钱活动。洗钱行为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一些手段将非法收入合法化, 目的是逃避法律的制裁。洗钱行为目前已经严重威胁到全社会的安全, 也势必会影响到全球经济的发展。增强对洗钱犯罪活动的治理是目前金融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的一项工作。

金融数据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 但是当前的反洗钱技术却表现的十分落后, 尤其是我国对金融犯罪的治理仍然主要是人为干预。根据当前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 可以了解到利用RBF神经网络对数据进行持续性计算, 提高反洗钱的智能化水平, 帮助提高反洗钱手机情况和过程分析的技术水平。基于RBF神经网络提出的反洗钱行为监测的计算机模型, 进而提供了新的办法来处理可疑交易和大额数据。

2 国内外洗钱交易监控研究发展趋势

在20世纪30年代随着洗钱行为的出现, 欧洲国家开始对反洗钱进行描述性探讨, 但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反洗钱研究。尤其是9.11事件之后, 国外金融领域有关反洗钱的理论研究更加深入。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FAIS系统和澳大利亚的TRAQ系统。西方国家的反洗钱系统已经经历了三代, 有基于客户行为模式识别可疑交易监控系统、欺诈扫描仪、基于智能代理技术整合神经网络等各项技术的分布式反洗钱系统。

我国的现行反洗钱交易数据报告也基本采用可疑和大额交易报告制度和了解客户制度这两种模式。在中国反洗钱这个课题起步很晚, 但是反洗钱这个问题非常复杂, 涉及的范围广泛, 所以我国一直在探索反洗钱问题。国内对于洗钱犯罪的防范主要是建立法律法规和交易数据监控。反洗钱监测工作的落后严重制制约了我国反洗钱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 洗钱的起源和定义

洗钱一词最初来源于是美国。一个犯罪团伙, 开了一个洗衣店, 通过把洗衣的合法所得和犯罪的非法所得一同向税务机关申报, 从而将非法所得合法化。法律上洗钱是指犯罪非法所得, 包括通过恐怖组织、破坏金融秩序、诈骗以及贪污等的所得, 通过一系列方式, 使这些其合法化。金融上犯罪分子通过媒介, 将犯罪活动资金通一系列金融操作等进行漂洗, 来掩盖违法性质的行为。洗钱犯罪活动的与日俱增, 现在洗钱行为中有非法资金合法化, 同样也有合法资金非法化。洗钱行为的分类如图1所示。

4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反洗钱交易行为识别研究

4.1 基于RBF反洗钱交易行为识别

洗钱行为从本质上讲是模式识别和分类的问题, 具有良好非线性学习能力的人工神经网络能够处理复杂的模式, 并且还能进行记忆、推测等功能, 人工网络的实时性非常强, 无需建立数学模型, 可以这么说神经网络是特别适合可疑交易行为识别的。

根据对洗钱行为的分析能够发现, 其具有多变性, 需要采取的技术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来适应其不断发生的变化, 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分析中的误报率, RBF神经网络恰好具有这些特性, 其不仅解决了非线性问题, 还能使得训练样本保存到神经元当中, 通过简单计算来解决网络输出加权值。

RBF洗钱行为识别是通过对洗钱案例数据的训练学校和训练学习以往经验, 利用神经网络内部的连接权值表示理应学习的洗钱辨别知识, 目的是做到对未知样本进行分类。RBF洗钱行为识别联想记忆、相似归纳和模式匹配三种强大的能力。利用本身的神经元不断的对训练数据学习, 从而实现复杂的非线性映射, 建立出不同的模型对资金流动进行揭示, 分析并制定出最有利的反洗钱方案, 帮助相关部门提高反洗钱的情报收集智能化水平。

4.2 研究RBF神经网络结构

RBF神经网络克服了RB神经网络的两个主要缺点, 隐节点无法确定和训练时间普遍较长的问题。RBF神经网络描述如下:

式 (1) 和式 (2) 中, x→φi (x) 是输入层, 其主要是实现了非线性的映射, φi (x) →yj是输出层, 其主要是实现了线性的映射, wj表示的权值, 主要为隐含层权值与输出层权值, ‖·‖表示欧氏范式。

式 (3) 中, ci表示隐节点中心中的第i个, σi表示参数, 这个参数是控制Gaussian函数衰减快慢的, m表示隐含层中节点的个数。RBF神经网络结构如图2所示。

5 建立基于RBF的反洗钱行为监控模型

通过交易数据信息与客户信息的调查和分析, 从两个维度来判断金融交易行为正常与否。已知i, j∈{银行账号集合}, i≠j。将在t时刻账号i与j之间的资金流动数量假定为Qji (t) >0, 将在t时刻账号i存款数量假定为Di (t) 。

其中i∈{i0, i1, …, in}=I, I表示在t-t0内发生交易的账号集合, j∈{j0, j1, …, jn}=J, J表示在t-t0时间内所有交易的账号集合。

训练集由一组数据库记录构成, 一个训练样本数据即可表示为

式 (4) 中v1, v2, …, vp表示要输入的反洗钱属性参数。S表示分类标签属性值。

可知基于BRF反洗钱交易监测模型示意图如图3所示。

6 实现基于RBF的反洗钱行为监控模型

反洗钱行为鉴别中需要对可疑交易数据和大额交易数据进行识别。把提供的可疑的银行交易数据和洗钱案例数据归纳到训练样本中, 之后系统在进行参数学习时利用训练样本, 通过调用训练好的RBF神经网络来判断经过预处理的金融交易数据是否合理, 通过一系列判断来确定这个交易确实为洗钱交易, 便可以将该案例增加到可疑交易案例数据库当中, 系统之后能够对其进行参数学习。该模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

6.1 属性参数预处理

反洗钱部门在对洗钱交易行为进行鉴别的时候, 需要利用一些其他知识, 例如反洗钱知识, 对某些跟洗钱无关的属性进行过滤, 从而保证洗钱行为监测的高效。这些金融交易数据有时候系统不能直接鉴别, 还需经过反洗钱部门的处理, 将其转换成能够反应出洗钱特征的有关属性的集合。通常只有值型数据才是RBF神经网络能够处理的数据, 因此第一步要做的是将反洗钱属性参数处理为定性的属性参数, 按程度统一分类的输入, 然后将定性属性参数予以量化。

6.2 学习过程

6.2.1 APC-III聚类算法

通常采用K-means来确定RBF的隐含层, 但这种方法具有很多缺点, 但APC-III聚类算法能够避免这些问题, 其只需对样本集只学习一次, 可以说其有很高的学习速率, 其聚类半径为:

式 (5) 中, p是样本个数, α为常数, 最后的聚类数由R0的大小决定。APC-III聚类算法的详细描述如下:

输入:训练样本

输出:聚类中心ci (i=1, 2)

变量:表示聚类数;ni表示第i个聚类中心拥有的样本数目;ci表示第i个聚类中心;dij表示xj到第i个聚类中心的距离。

(1) 初始化:, c1=x1, n1=1;/*对训练集中的每个样本*/

(2) For (j=2;j≤p;i++) /*对每个聚类*/

(3) For (i=1;i≤L;i++)

{计算dji};

(4) if (dji≤R0) /*把数据xj加到第i个聚类中心范围*/

(5) *建立新聚类*/

6.2.2 确定宽度参数

当RBF的中心向量ci确定, Gaussian函数的宽度为:

式 (6) 中, di是第i个中心向量与其他中心向量见的最大距离, m为选取的中心向量个数。

6.2.3 递推最小二乘算法

由于之前梯度下降算法在收敛速度方面表现出减慢, 在寻求解决隐含层与输出层之间连接值的问题的时候, 其实是一个线性优化问题, 所以在本文中采用RLS算法。

设在第k步时, 输出向量为:

第k步中第j个节点的估计输出为:

若实际输出为yj (k) , 则有误差

权值更新为

式 (11) 中, μ (k) 为误差方差阵, λ (k) (0<λ (k) <1) 表示遗忘因子, 其作用是慢慢的渐减弱当前计算值所受到历史样本对的影响。本文章采用的方法是动态地去调整遗忘因子λ (k)

式 (11) 中, τ0是根据经验进行设定的初始平滑因子。

7 总结

本文中提出基于RBF的反洗钱交易行为的监测模型, 这个模型不仅做到了提升了确定洗钱行为的准确率, 而且提高了洗钱交易行为的识别率, 在不断变化的交易中真正做到能够适应其变化。本文提出的基于APC-II和RLS的RBF神经网络的反洗钱行为交易监测模型, 有较低的误检率和更高的检测率, 为洗钱交易分析和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摘要:针对目前洗钱交易行为的较低检测率的问题, 通过对Radial Basis Function (简称RBF) 神经网络技术的研究, 提出基于APC-II和RLS的面向反洗钱的RBF神经网络模型, 并通过分析与研究加以实现。RBF神经网络有较低的误检率和更高的检测率。

关键词:洗钱交易,神经网络,APC-III,RLS

参考文献

[1]晏银香.从反洗钱监管实践透析可疑交易行为核实查证的难点[J].武汉金融, 2012, (03) .

上一篇:诊断要求下一篇:原因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