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车驾驶人论文(共4篇)
校车驾驶人论文 篇1
我是一位农村青年, 具有3年驾龄。前不久, 我看到邻村幼儿园招聘校车司机的消息, 但我不知道国家对驾驶校车有什么具体要求。请问:取得机动车驾驶资格是否就可以驾驶校车?
读者:刘华生
刘华生读者:
为了加强校车安全管理, 保障乘坐校车学生的人身安全, 国家对校车驾驶人员资格有专门的要求。根据2012年4月5日公布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第23条、第24条分别规定:“校车驾驶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校车驾驶资格。取得校车驾驶资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 取得相应准驾车型驾驶证并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 年龄在25周岁以上、不超过60周岁; (二) 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被记满分记录; (三) 无致人死亡或者重伤的交通事故责任记录; (四) 无饮酒后驾驶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记录, 最近1年内无驾驶客运车辆超员、超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记录; (五) 无犯罪记录; (六) 身心健康, 无传染性疾病, 无癫痫、精神病等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疾病病史, 无酗酒、吸毒行为记录。”、“机动车驾驶人申请取得校车驾驶资格, 应当向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和证明其符合本条例第23条规定条件的材料。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 对符合条件的, 在机动车驾驶证上签注准许驾驶校车;不符合条件的, 书面说明理由。”因此, 符合校车驾驶资格条件的机动车驾驶人如果有意从事校车驾驶职业, 必须向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和证明材料, 取得驾驶校车的行政许可。
校车驾驶人论文 篇2
为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和《潍坊市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进一步明确校车驾驶人交通安全工作责任,规范车辆运营行为,切实维护学生交通安全,特制定本责任书。
1.校车驾驶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 取得相应准驾车型驾驶证并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年龄在25周岁以上、不超过60周岁;
② 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被记满分记录;
③ 无致人死亡或者重伤的交通事故责任记录;
④ 无饮酒后驾驶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记录,最近1年内无驾驶客运车辆超员、超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记录;
⑤ 无犯罪记录;
⑥ 身心健康,无传染性疾病,无癫痫、精神病等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疾病病史,无酗酒、吸毒行为记录。
2.严格按照校车核定人数、规定线路、运行时间接送学生。严禁出现漏接学生、超员或者更改运行线路等情况,在接送学生过程中不得搭乘社会人员。
3.积极主动配合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公安部门、教育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对校车进行监管;积极配合学校加强学生上下学的组织管理,科学调整接送学生上下学时间。
4.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学校组织学生集体外出参加相关教育活动,在制定应急预案和安全防护措施后,可使用校车。除此以外,未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不得利用校车从事一切运营活动。
5.积极配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按时参加车辆定期检测,保证每学期开学前到车管部门进行一次安全技术检验,每月自行进行一次安全技术临检,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营。
6.严格遵守校车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文件规定,积极参加有
关部门组织的交通安全教育和培训活动,认真执行校车的各类安全管理制度,确保车辆安全运行。
7.校车驾驶人应配合校车所有人及时维护和保养车辆。在校车运行过程中,及时发现车辆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并向校车所有人、服务学校和有关部门及时汇报,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整改问题,消除安全隐患。
8.校车驾驶人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严禁出现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超员超速驾驶或驾证不符等违法违规行为。
9.校车驾驶人出现违法运营行为的,由监管执法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学校和校车驾驶人各执一份,自签字之日生效。如校车驾驶人有变动,应提前向学校申请备案。学校重新与新校车驾驶人签订《校车交通安全责任书》,在新校车驾驶人未签字前,原校车驾驶人仍应履行本责任书所列各项责任。
朱里街道中心学校学(章)负责 人(签字):
校车驾驶人(签字):
校车驾驶人论文 篇3
人-机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越来越取决于人的可靠性。据统计,20%-90%的系统失效与人有关,其中直接或间接引发事故比例为70%-90%,这其中包括许多重大灾难事故,如印度Bhopal化工厂毒气泄漏、三里岛核电站事故、挑战者航天飞机失事等[1,2]。
从交通安全领域来看,近年来发生多起校车安全事故: 2011年3月,北京门头沟,一辆核载49人,实载81人(其中76名幼儿)的大客车超速行驶,途中发生事故,造成幼儿园院长和一名5岁的幼儿死亡,3名幼儿受伤;2011年7月,陕西西安,一辆7座幼儿园校车为躲避行人翻车,车内乘坐17人,其中15名幼儿,造成4人受伤……。
研究驾驶员的行为差错,对保障行车安全,减少交通事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校车事故的频频发生,社会对校车安全问题的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大多研究都是关于校车硬件方面的改进,对校车问题中的人因可靠性研究很少[3]。本文将以近期发生的甘肃校车安全事故为例,运用CREAM方法对校车安全事故中的人因失误进行追溯性分析,提出提高驾驶员可靠性的对策建议。
1 甘肃特大幼儿园校车事故分析
1.1 事件回顾
2011年11月16日,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一辆向东行驶的大翻斗运煤车,与一辆向西行驶的榆林子镇幼儿园核载9人,实载64人的校车相撞,致使19名幼儿园学生,1名幼儿园老师,1名校车司机,共21人死亡,其余43人受伤[4]。
1.2 基于CREAM法对校车事故进行追溯分析
1.2.1 CREAM追溯分析方法
CREAM方法是由Erik Hollnagel 于1998 年在《Cognitive Reliability and Error Analysis Method》中正式提出的,是经典的第二代人因可靠性分析方法。其核心思想为人的性能并不是孤立的随机行为,而是依赖于完成任务时所处的环境。能进行事故发生根本原因追溯分析和人因失误概率预测分析[5]。
对于已发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可以得出事故的发展流程。在事故发展流程中,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人因失误事件。所以找出某个人因失误事件的根原因是十分重要的,要达到此目的,可以应用后果前因追溯表和和失误模式可能原因表(见表1-表3)进行追溯分析。具体步骤一般为: (1)根据该人因失误事件的外在表现形式,确定其失误模式的类别; (2)根据失误模式可能原因表,并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选定可能的多个前因作为追溯分析的起点;(3)对于每一个前因分支,将其作为后果,找到后果前因追溯表的某一行,并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选定可能的一般前因和具体前因,如果没有合理的前因可选,分析就停止;(4)对于具体前因的分支,将不再继续分析,对于一般前因的分支,返回步骤3,继续进行步骤3、4。如此循环下去,即可得到一系列的后果前因链,每个分支链最后的一项前因都是该人因失误事件的一个可能的根原因。图1给出了追溯分析方法的框架。CREAM追溯分析的程序图如图1[6]。
1.2.2 确定失误模式
CREAM将失误模式分为8类,包括时间(太早、太晚、遗漏)、历程(太长、太短)、力量(太大、太小)、速度(太快、太慢)、方向(错误方向)、距离(太远、太近)、序列(颠倒、重复、错误动作、插入)、目标(错误目标)。
在校车行驶过程中,由于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受生理、心理、精神以及工作特性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行为往往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所以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引发人因失效事件。
通过对甘肃校车安全事故的调查报告[4],从驾驶员人因可靠性方面进行分析,确定该事件中驾驶员存在两个失误模式,一是“速度(太快)”,二是“方向(错误)”。文章主要对“速度(太快)”进行分析, 而“方向(错误)的分析过程省略,本文仅给出分析结果。
1.2.3 确定可能的一般前因
CREAM将不可观察性失误作为引起人因失误事件发生的基本原因,称为“前因”,总共14种类型用“A”到“N”14个字母代表,每组又细分为若干前因,用数字区分,前因类别的名称及其代码归纳为如表1[7]所示。
由表1可总结出失误模式可能的前因见表2。
根据表2所列出的每种失误模式的可能原因,可以得到造成“速度(太快)”失误模式的可能原因有:“A1错过观察”、“B1诊断失败”、“C1不适当的计划”、“D2分心”、“D3绩效波动”、“F1设备失效”、“G1不完善的规程”以及“J1通讯联络失败”。通过对甘肃校车安全事故调查报告[4]的分析:驾驶员在驾车行驶过程中没能及时发现前方行驶的运煤车,导致与之发生碰撞,即“A1错过观察”的表现;而由于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致使车辆严重超载,即“B1诊断失败”;驾驶员杨海军由于家庭经济较为困难,身兼多份工作。受这些生活环境影响,其性格发生一定的变化,具体表现为“D3绩效波动”。所以针对“速度(太快)”失误模式选择A1、B1、D3三类前因作为一般原因,其他几个前因表现不明显。
1.2.4 后果-前因追溯分析
对已发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得出事故的发展流程。在一个事故发展流程中,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人因失误事件[8]。再将以上所归纳的前因作为后果进行分析,得到引起该后果的其他前因,即找到后果-前因链。对链表进行归纳整理,得到后果前因追溯表,即表3[9]。
将1.2.3中分析所确定的三类一般前因A1、B1、D3作为后果,在后果—前因链中分别确定其一般前因和具体前因,并选出一般前因作为后果,继续在表中寻找一般前因和具体前因,以此循环分析,最终每个分支的最后一项前因则是导致该事故发生的针对驾驶员的人因失误根本原因[11]。通过对甘肃校车安全事故调查报告[4],具体分析如下:
(1)将A1-错过观察前方行驶的运煤车作为后果进行分析,造成该后果的原因是因为驾驶员没有注意到前方车辆的灯光,从表1可知该原因是D4-不注意,而从表3可知D4为A1的一般前因,故将D4作为后果继续分析。根据调查报告,不注意是因为当天是大雾天气,大雾影响了驾驶员的观察视线,从表1可知该原因是M1-不良的周围环境,而从表3可知M1为D4的一般前因。故将M1作为后果继续分析,其已无一般前因,所以将M1作为一个根原因。
(2)将B1-诊断失败作为后果进行分析,造成该后果的原因是由于驾驶员过分相信自己的驾驶技术,心存侥幸,认为不会出事故, 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肆意超载、超速。根据表3和表1,可以分析出:E3和L2为B1的两个一般前因,而E3已经没有一般前因,所以将E3作为根原因。而L2还有一般前因,将其作为后果继续分析,是因为学校管理方没有对其进行充足的安全意识培训,根据表3和表1,确定K3为另一根原因。
注:表中的E1、E2、E3、K1、K2、K3、K4、K5、M1代表的前因作为后果,没有明确的前因,可直接作为根本原因[10]。
(3)将D3导致绩效波动作为后果进行分析,造成该后果的原因一方面是驾驶员由于家庭困难,身兼数职,并且自身性格变化,造成在行驶过程中超速。另一方面学校管理者对其驾驶技术没有严格考核和培训,而使其在驾驶校车过程中没能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导致事故的发生。根据表3和表1,可以分析出:L1和N1为D3的两个一般前因,继续分析下去,得到两个根原因K3和K5。
相同的方式,对“方向(错误)”的失误模式进行根原因分析此处不再详述。
1.2.5 校车事故根原因追溯分析图
通过前面的“后果-前因追溯分析”,将“速度(太快)”、二是“方向(错误)”两个失误模式的追溯分析过程和结果以图的方式进行表述,见图2和图3。
从图2和图3可以看出,导致该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除了驾驶员技术上(在不良环境中处理突发事件不及时)和自身性格的问题外,还在于相关管理者以及驾驶员本身的安全意识淡薄,管理部门没有对其进行足够的安全教育和监督,当地政府的不作为,这些因素都使了该事件的发生。
1.2.6 提高校车驾驶员人因可靠性的几点建议
通过分析校车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提出今后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方面可改进的建议:
(1)为驾驶员配置更加科学的安全设备
驾驶员驾驶校车时难免会遇到各种不良环境。可在车内放置能改善由于这些不良环境造成的视线不佳的仪器设备;或者对校车的挡风玻璃进行改进优化;也可研制在遭遇不良环境突发情况时能自动感应的设备,提醒驾驶员严格控制车速,减少因超速引发事故的概率。
(2)提高校车驾驶员入职门槛,强调心理素质
目前很多学校校车的驾驶员入职门槛非常低,只要拿到驾照,有一定的驾驶经验便可。也就是说可能仅仅是关注了其技术属性,而没有在意驾驶员的心理素质。从人因学的角度来看,心理问题是导致效率、安全性降低的重要原因。所以建议在学校选拔驾驶员的时候增加心理测试科目,在要求其驾驶技能的同时严格考核其心理素质和处理紧急事件的反应能力。
(3)对驾驶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心理测试和评估
校车的安全性是其首要属性,对驾驶员应该要求随时了解其心理状态和情绪的稳定性。通过设定定期和随机的心理测评,检查其心理是否有波动,如存在问题管理方则进行积极沟通和干预。
(4)合理安排驾驶员的工作任务
管理方在驾驶员数量充裕的情况下,充分结合驾驶员的实际情况,安排校车任务。比如:在了解驾驶员出生信息的情况下,根据PSI生理节律,合理避开其临界期和心理低谷期;了解其家庭生活和生理状况,合理安排任务;坚决杜绝校车司机兼职情况出现,一旦发现坚决开除等等。
(5)提高驾驶员安全和急救等方面的能力
强调驾驶员安全意识,对车辆超载现象严厉打击,加大监管。对校车司机进行专门的培训,包括人员受伤急救、车上学生管理等能力。
2 结论
CREAM追溯分析是对人因失误事件的根原因进行分析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本文运用该方法对某校车安全事故进行详细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1)对今后在校车安全管理中采取相关措施,弥补安全漏洞,减少由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为一般工业系统中人因失误事故的根原因分析提供一定的方法借鉴。有利于发现人所处情景环境的不足之处,在人、技术、组织多方面进行改进,提高人因可靠性和系统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力.人因可靠性分析方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1,11(3):6-16 ZHANG Li.Methods for human reliability analysis[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2001,11(3):6-16
[2]孙瑞山,王鑫.CREAM失误概率预测法在驾驶舱机组判断与决策过程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6):40-45 SUN Rui-shan,WANG Xin.Application of failure proba-bility of CREAM for judgment and decision-making in the cockpit[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6(6):40-45
[3]吴秋琴,张蕾.品牌定位战略[J].企业管理,2008,(6):70-72 WU Qiu-Qin,ZHANG Lei.Brand positioning strategy[J].Enterprise management,2008,(6):70-72
[4]11.16甘肃庆阳正宁县榆林子镇“小博士”幼儿园校车调查[EB/OL],http://www.aqjj120.com,2011-11-17
[5]王遥,沈祖培.CREAM—第二代人因可靠性分析方法[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3):18-19 WANG Yao,SHEN Zu-pei.CREAM—A Sec-ond2Generation human reliability analysis method[J].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05(3):18-19
[6]沈祖培,王遥,高佳.人因失误后果—前因追溯表[J],清华大学学报,2005,45(6):799-801 SHEN Zu-pei,WANG Yao,GAO Jia.Consequent-ante-cedent retrospective table for human errors[J].Tsinghua Univ(Sci&Tech),2005,45(6):799-801
[7]Hollnagel E.Cognitive Reliability and Error Analysis Method[M].Oxford(UK):Elsevier Science Ltd,1998
[8]Hollnagel E.Reliability analysis and operator modeling[J].Reliability Engineering&System Safety,1996,52(3):327-337
[9]Kim I S.Human reliability analysis in the man-machine interface design review[J].Annals of Nuclear Energy,2001,28(11):1069-1081
[10]Fujita Y,Hollnagel E.Failures without errors:quantifi-cation of context in HRA[J].Reliability Engineering&System Safety,2004,83(2):145-151
校车驾驶员年终总结 篇4
古井车队 杨朝江
回顾近两个月的工作,本人能严格要求自己,按照要求,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近两个月的学习与工作,工作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现将近两个月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思想上有了方向,行动上就有了坐标。近两个月,我一直没有放松对自身思想的严格要求。近两个月,及时完成上级规定的理论学习,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运用辩证唯物观点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理论学习,学理论,找差距,定措施,进一步加强对自身思想的锤炼。
二是认真学习业务,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加业务学习和安全学习、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服从交通管理人员指挥,做到文明行车、安全礼让、无违章、无事故。虽然我干的是司机这一行,但我清楚的认识到在现如今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如不时时学习,刻刻充电,就会被社会淘汰。在这方面我从没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
三是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认真执行规章制度,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树立安全第一思想,确保孩子安全。把学生安安全全的送达目的地,就是我最大的愿望。在工作中我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按规定做好车辆的保养,保持车容整洁,车况良好。在车辆的保养上,通过自学和多方请教,我掌握了大量的基础保养知识,对一般技术含量不高的保养,都是自己动手。
近两个月,本人能敬业爱岗、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取得的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吸取经验教训,争取把各项工作完成得更圆满、更彻底。
【校车驾驶人论文】推荐阅读:
学校校车驾驶人资格管理制度10-01
校车驾驶员承诺书07-13
校车驾驶员资格审查表08-14
校车驾驶员合同书10-24
校车驾驶员培训记录表07-01
幼儿园校车安全维护及驾驶员管理制度11-09
宜宾市翠屏区教育局校车驾驶人员管理制度11-25
加强校车安全论文06-23
驾驶员考试系统论文07-09
驾驶员出行行为论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