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车管理

2024-05-13

校车管理(共12篇)

校车管理 篇1

近年来, 校车安全事故频发, 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2011年11月16日甘肃正宁县发生的幼儿园校车与运煤车相撞的特大交通事故, 共造成了21人死亡 (其中幼儿19人) , 43人受伤, 再次把校车安全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这次事故也直接促成了校车安全问题纳入法制化轨道, 从事故发生到2011年12月11日《校车安全条例 (草案) 》 (以下简称草案) 公布仅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 从草案公布再到2012年4月5日《校车安全管理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公布仅用了不到四个月时间, 如此高效的立法速度足以证明立法解决国内校车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学生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颁布为校车行驶画出了一条清晰可辨的安全线。

一、对《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解读

国务院制定的专门行政法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已于2012年4月10日由国务院发布实施。《条例》坚持以人为本和从实际出发的基本指导思想, 以确保学生安全、降低交通风险为宗旨, 对校车及其安全管理作了全面的规定, 同时又考虑到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等具体国情, 为地方立法留出了较大空间。总的来说, 该《条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为学校校车安全行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法律依据。为了便于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条例》的内容和精神, 从而在实践中建立健全有效的校车安全管理制度, 让《条例》真正为学生上下学保驾护航, 减少校车事故悲剧的发生, 下面对《条例》的相关内容做一解读。

1. 何为校车

从当前发生的校车事故来看, 多为非法校车或黑车, 这些校车要么无牌无证无保险、要么是改装车或拼装车等, 安全隐患非常大。因此, 从法律上明确界定校车概念, 取缔非法校车, 是确保学生上下学安全的前提。为此, 《条例》总则第2条明确规定:“本条例所称校车, 是指依照本条例取得使用许可, 用于接送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上下学的7座以上的载客汽车。接送小学生的校车应当是按照专用校车国家标准设计和制造的小学生专用校车。”可见, 校车必须取得许可、并且是7座以上的、符合国家标准的、用于接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车辆。为了进一步明确校车标准, 2012年4月12日, 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了《专用校车安全国家标准》, 其中规定:该标准适用于中小学阶段3周岁以上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的群体所乘坐的专用校车, 幼儿校车的最大乘员数不超过45人, 小学生校车和中小学生校车的最大乘员数应不超过56人。该标准将于2012年5月1日起实施, 同时它规定了一定的过渡期, 对于已获得许可或通过认证的产品自标准实施之日起13个月开始执行。因此, 立法上明确校车概念及标准很有必要, 这是一根不能放开的红线。但同时又要立足现实, 在实现校车特种化之前, 规定一个过渡期, 能有效缓解专用校车不足的局面。

2. 校车是否为主要途径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出台了这个《条例》, 体现了国家对孩子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 但是国家重视校车安全, 全力发展校车是否等于学生上下学主要依靠校车?答案是否定的, 这从《条例》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出来。《条例》第3条第1款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学生数量和分布状况等因素, 依法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 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或者在寄宿制学校入学, 减少学生上下学的交通风险。第2款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 发展城市和农村的公共交通, 合理规划、设置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 为需要乘车上下学的学生提供方便。第3款规定:对确实难以保障就近入学, 并且公共交通不能满足学生上下学需要的农村地区,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 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获得校车服务。从该法条的内在逻辑看, 乘坐校车上下学是学生最后的选择, 也就是说, 国家立法的基本精神是:“就近入学和乘坐公交”为原则, “乘坐校车”为补充。之所以作此规定, 我认为国家是从校车事故的源头入手, 孩子集体乘坐校车上下学, 交通风险过于集中, 一旦发生事故, 将会导致大量未成年学生伤亡, 损失太大。从降低交通风险角度考虑, 路途较近, 能徒步上学就徒步上学;稍微远点的能寄宿学校就寄宿学校, 不能寄宿学校的能坐公交就坐公交上学;对于以上要求都难以达到的农村地区学生, 才为之提供校车服务。因此, 保障就近入学, 大力发展公交, 重点支持农村校车服务是立法的总体思路。

3. 谁出钱

谁来出钱购买或租赁校车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资金投入不足是当前校车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为此, 学者们呼吁校车应作为公共服务产品由政府出资。考虑到“保障就近入学, 大力发展公交, 重点支持农村校车服务”这个总体思路, 《条例》在校车资金问题上留了口子, 其中第3条第4款规定:国家建立多渠道筹措校车经费的机制, 并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 按照规定支持使用校车接送学生的服务。支持校车服务所需的财政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支持校车服务的税收优惠办法,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税收管理权限制定。可见, 国家在校车经费保障问题上的基本原则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而在中央和地方财政比例上, 具体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 这既体现了校车的公益性, 又符合我国国情。

4. 谁来管

校车管理涉及教育、公安、交运、质检、安监等多个部门, 现行的管理体制下, 各个部门之间由于互不隶属、但又都有管理权限而形成了多头平行管理局面。这种管理局面容易导致工作机制不健全、责任不明确、互相推诿扯皮, 进而形成管理盲区。因此, 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 建立有效的各部门工作协调机制, 形成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齐抓共管的局面势在必行。为此, 《条例》第4条、第5条对各部门的具体责任划分作了详细规定:“国务院教育、公安、交通运输以及工业和信息化、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 负责校车安全管理的有关工作。国务院教育、公安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负总责, 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并实施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校车服务需求相适应的校车服务方案, 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履行校车安全管理职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公安、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以及本级人民政府的规定, 履行校车安全管理的相关职责。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信息共享机制。”可见, 在中央, 教育、公安、交运、工信、质检、安监等部门在各自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校车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并由教育、公安部门牵头建立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协调机制, 统筹协调校车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在地方, 是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负总责, 教育、公安、交运、安监等部门依本《条例》及本级政府规定履行相关职责。此外, 还明确了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信息共享机制, 为各部门齐抓共管提供便利条件。将校车安全管理工作重心下移, 由县级以上各级政府负总责, 同时要求各部门协同做好工作, 也体现了国家对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

5. 谁提供

根据《条例》第3条,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成为校车经费筹措的基本原则, 因此, 与之相适应, 在校车服务提供上主要有三个主体:学校、第三方、个体经营者。《条例》第9条规定:“学校可以配备校车。依法设立的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企业、城市公共交通企业, 以及根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设立的校车运营单位, 可以提供校车服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 可以制定管理办法, 组织依法取得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许可的个体经营者提供校车服务。”这既与当前的中国实际相适应, 也符合当前校车市场规律。但不管谁提供校车服务, 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校车安全维护, 确保学生安全乘车才是根本所在。因此, 《条例》第10、11、12、13条分别规定了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确保校车安全上路。

6. 谁审查, 谁批准, 谁颁发

校车准入制度的建立要为校车安全行驶把好第一关。为此, 《条例》对校车使用许可作了严格的规定, 其中第14条规定了取得校车许可必须符合五个条件, 从校车标准、驾驶人、运行方案、安全管理制度及保险五个方面明确了校车的准入资格。同时《条例》第15条则对申请校车使用许可的具体程序作了详细规定:“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申请取得校车使用许可, 应当向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和证明其符合本条例第14条规定条件的材料。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 分别送同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征求意见,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回复意见。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回复意见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查意见, 报本级人民政府。本级人民政府决定批准的, 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发给校车标牌, 并在机动车行驶证上签注校车类型和核载人数;不予批准的, 书面说明理由。”它明确了政府各部门在校车使用许可的审查、批准、颁发上的各自职责划分。具体来说, 教育行政部门接收申请, 送同级交管、交运部门审查, 然后交由行政部门根据交管、交运部门审查意见, 提出自己的审查意见, 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政府批准后, 由交管部门颁发校车标牌, 取得校车使用许可。这彰显了教育行政部门在校车使用许可批准上的主导地位。

7. 谁来开

校车开动之后, 全车人员的安全系于司机一人。从当前发生的各类校车安全事故看, 大多数与驾驶人员超载、超速、横穿、逆行等交通违法行为有关。因此, 严把校车驾驶人的资格审查关, 选聘安全意识强、素质高的驾驶人尤为重要。《条例》第23条明确规定了取得校车驾驶资格证的六个条件:“1.取得相应准驾车型驾驶证并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 年龄在25周岁以上、不超过60周岁;2.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被记满分记录;3.无致人死亡或者重伤的交通事故责任记录;4.无饮酒后驾驶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记录, 最近1年内无驾驶客运车辆超员、超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记录;5.无犯罪记录;6.身心健康, 无传染性疾病、无癫痫、精神病等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疾病病史, 无酗酒、吸毒行为记录。”可见, 对驾驶校车的人员坚持的是“高标准、严要求”, 对于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的驾驶人是禁止驾驶校车的, 同时也禁止校车服务提供者聘用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的驾驶人驾驶校车。

8. 谁跟车

乘坐校车都是未成年学生, 他们活泼好动、生活经验缺乏、安全意识淡薄, 因此, 校车开动后, 必须由一个成年人负责全程照管, 以确保学生全程安全。关于随车照管人员的指派问题, 《条例》第38条规定:“配备校车的学校、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指派照管人员随校车全程照管乘车学生。校车服务提供者为学校提供校车服务的, 双方可以约定由学校指派随车照管人员。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定期对随车照管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组织随车照管人员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知识。”可见, 《条例》坚持的基本原则是“谁提供、谁指派;有约定从约定”, 即原则上谁提供校车服务就由谁指派照管人员, 但当校车提供主体为学校以外的第三方或个人时, 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方可以就校车照管人员达成协议, 由学校指派照管人员。由此可见, 在校车照管人员的指派上, 考虑到学校指派的人员对学生的特点更熟悉, 倾向于由学校指派照管人员。另外, 《条例》第39条也对校车照管人员的职责作了具体规定, 除了照管学生外, 还需监督驾驶人。

9. 校车是否有特权

为校车设置一定的优先权是国外通行的做法。在美国, 校车的待遇与警车、消防车、救护车是一样的, 甚至优于消防车和救护车, 美国对儿童和校车的敬畏来自于法律, 这在任何一个州的都能看到相应的法律文本。在日本, 校车在路上行驶时, 可以使用公交专用车道和公交优先车道。为了保障校车通行和停靠安全, 《条例》也同样赋予了校车一定的特权来保护孩子的安全。其中第31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校车行驶线路的道路交通秩序管理。遇交通拥堵的, 交通警察应当指挥疏导运载学生的校车优先通行。校车运载学生, 可以在公共交通专用车道以及其他禁止社会车辆通行但允许公共交通车辆通行的路段行驶。”第32条规定:“校车上下学生, 应当在校车停靠站点停靠;未设校车停靠站点的路段可以在公共交通站台停靠。道路或者交通设施的管理、养护单位应当按照标准设置校车停靠站点预告标识和校车停靠站点标牌, 施划校车停靠站点标线。”第33条规定:“校车在道路上停车上下学生, 应当靠道路右侧停靠, 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 打开停车指示标志。校车在同方向只有一条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停靠时, 后方车辆应当停车等待, 不得超越。校车在同方向有两条以上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停靠时, 校车停靠车道后方和相邻机动车道上的机动车应当停车等待, 其他机动车道上的机动车应当减速通过。校车后方停车等待的机动车不得鸣喇叭或者使用灯光催促校车。”可见, 《条例》分别赋予了校车三项优先权: (1) 校车运载学生时, 交通警察应当指挥疏导校车优先通行; (2) 校车可以在公交专用车道以及其他禁止社会车辆通行但允许公交车辆通行的路段行驶; (3) 校车需在道路上停车上下学生时, 后方车辆应当停车等待、禁止超越等。但值得注意的是, 校车优先通行权是在交通拥堵的情况下享有的, 无交通拥堵无此项优先权;校车停车上下学生时, 后方车辆禁止超越, 也只有在同方向只有单向道的情况下, 同方向有两条道时, 后方车辆可以通过, 但应减速通过。因此, 这种规定更符合实际、更务实。总的来说, 校车优先本质上是儿童优先, 赋予校车优先权实质上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儿童优先的理念, 只有全社会形成这种共识, 校车安全事故率才能降到最低。

1 0. 过渡期怎么办

考虑到我国国情, 以及符合标准的专用校车还不多, 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因此, 《条例》在附则部分对过渡期作了具体的规定。第61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 制定本条例的实施办法。”第62条规定:“本条例施行前已经配备校车的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及其聘用的校车驾驶人应当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90日内, 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申请取得校车使用许可、校车驾驶资格。本条例施行后, 用于接送小学生、幼儿的专用校车不能满足需求的, 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过渡期限内可以使用取得校车标牌的其他载客汽车。”这个过渡期的规定既为地方立法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也为已经配备校车的学校、校车服务提供者、校车驾驶人申请取得校车使用许可、校车驾驶资格留有足够时间, 尽量减少新法规实施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中小学校车安全管理的有效应对

《条例》的颁布为中小学校车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根据《条例》所确定的基本精神, 我们全力办校车不等于全部依靠校车, 在中小学布局合理调整尚未完成及农村地区公交尚未完全覆盖前, 校车接送与就近入学、乘坐公交上学并存的局面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这种情况下, 对于校车接送的中小学来说, 如何有效应对?笔者认为, 校车安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各部门、各领域, 在校车安全管理问题上, 《条例》强调各部门、各领域联合起来, 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那么对于中小学内部管理来说, 也应该有这种打组合拳的意识, 落实在中小学管理的方方面面。

1. 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

当中小学为在校学生提供校车服务时, 学生集体乘车的交通风险凸显出来, 因此, 为了确保学生上下学的乘车安全问题, 必须建立健全中小学的校车安全管理制度, 并在实际中严格贯彻落实。《条例》第10条规定:“配备校车的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 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加强校车的安全维护, 定期对校车驾驶人进行安全教育, 组织校车驾驶人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以及安全防范、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知识, 保障学生乘坐校车安全。”可见, 校车安全管理制度是法律明确要求的。为此, 中小学应该依据《条例》的相关规定,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如, 成立校车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确立第一责任人, 并让班主任、教师、车主、照管人员等相关责任人签订责任状, 将校车安全管理责任细化, 层层落实;制定校车采购制度;制定校车检查和维修制度;制定校车与家长接送制度;制定驾驶员选聘、任用及相应工作职责的规章制度等, 通过各种校车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 使校车安全工作纳入中小学工作的各个环节, 使相关责任人员的行为受到规章制度的约束, 从而起到“有章可循, 有制可依”的作用, 进而为孩子的乘车安全保驾护航。

2.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增强安全意识, 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确保学生乘车安全的关键在人, 而不在车。因此, 加强对教师、学生、家长、驾驶人员、照管人员的交通安全教育非常重要。对于驾驶人员和车主的安全教育, 可以采用定期见面、重点教育的方式, 围绕驾驶人员的职业道德、交通法律法规知识及一些急救知识。对于教师或者照管人员的安全教育可以采用例会形式定期开展, 增强他们的责任心, 中小学校车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相当一部分是人为因素造成, 这与教职工的责任心不强, 安全意识薄弱有很大关系, 加强对他们的安全教育, 使中小学每个教职工都能牢牢绷紧“安全”这根弦, 多一份爱心、多一份细心、多一份责任心, 校车安全事故的发生会降到最低限度。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应常抓不懈。常言道:“千般呵护, 不如自护”。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能力才是根本所在。中小学可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宣传画、挂图、影视或录像资料、安全教育的教材或知识读本, 生动形象地开展安全教育, 也可以开展各种交通安全演习活动, 让学生亲身体验交通规则、学习交通知识, 增强自我防护能力。对于家长来说, 中小学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家校联系手册等多种途径, 向家长宣传交通安全知识, 提高家长对孩子交通安全的重视程度。

3. 建立校车交通事故预防与处理预案

为了切实加强校车安全运行管理, 避免重大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中小学必须建立校车安全事故预防预案。预防预案一般应包括:驾驶前到办公室登记、记录, 检查车况、仔细核对学生人数及姓名, 并配备医药箱等;驾驶途中照管人员制止学生危险行为及校车驾驶人的交通违法、违规行为, 中途故障时应立即停车并将学生转移至安全地带, 再检查排除故障, 事故发生时则按照应急预案规定的程序来处理;驾驶后的汇报、登记, 对车子的检修和保养, 对驾驶人、照管人员及学生定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 掌握日常急救常识。事故发生后, 为了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突发交通事故的能力, 高效、有序地组织事故抢救工作, 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中小学应该建立校车交通事故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包括事故处理领导小组、各相关人员职责分工、事故信息报告流程、应急处理原则和程序等, 以使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4. 做好校车、驾驶人档案管理工作

中小学应该为每辆校车、每个驾驶人建立完备的档案, 保证一车一档、一司机一档。校车档案上记清楚该辆车子的基本情况、维修情况、检测情况, 各种单据、票据, 运行时间、运行路线, 座位安排表等;司机档案则要记清楚司机的个人基本情况、驾驶证、个人的健康状况, 与中小学签订的安全责任书, 接受校车安全教育和培训的记录、校车接受学生往返路线安全记录表等。通过完善的校车及司机档案, 使中小学能随时掌握校车运行状况, 通过对校车的这种动态的监管, 及时发现问题, 并解决问题, 防患于未然。

5. 强化证据意识, 减少诉讼风险

如前所述, 中小学校车安全事故与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一样, 主要适用于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当事故发生后, 一旦起诉至法院, 对于事故的举证责任就在于中小学一方了, 如果中小学缺乏证据意识而导致举证不能将承担败诉的后果。为此, 中小学应在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及强化教职工责任意识的同时, 不断增强教职工的法制观念, 强化证据意识, 适时地收集、保留相关证据。与中小学校车事故有关的证据包括校车安全监控录像、校车及司机档案、交通安全教育的记录、安全责任状、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记录等。值得注意的是, 对这些相关证据的收集, 程序要合法, 即不能通过威逼、利诱、恐吓等手段获取证人证言, 或者通过偷听、偷拍获取视听资料, 或者采用其他非常手段取得证据。对一些重要的证据, 可以采取封存、复制或者公证的方式加以保存。总的来说, 强化教职工证据意识, 使他们在日常的工作中改变工作习惯, 增强法律风险意识, 有意识地收集、保存相关证据材料, 防范诉讼风险。

6. 购买相应保险, 实现赔偿责任社会化

校车安全事故形式上是责任的认定与划分, 实质上是损害赔偿问题。对于以教育为主的非营利性的中小学来说, 财力非常有限, 无力承担巨额的赔偿。因此, 比较务实的办法是充分利用保险手段分散、转移风险。如购买校车的同时应购买交强险、车上人员责任险、第三方责任险等;购买校方责任险;鼓励有条件的家庭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对发生校车伤害事故的学生和家庭给予补偿, 让全社会分担损失, 也为中小学分散了风险。

校车管理 篇2

1、校车在校外期间不能长期停放在露天场地,必须寻找房屋或修理棚停放,特别要注意校车的安全。因管理疏漏造成车辆损坏的,损失由驾驶员个人承担。

2、车辆在校外期间禁止公车私用,车辆管理一律由行政办负责,校长、副校长、行政办有调动车辆的权力(公用),其余处室无权调动车辆。

3、外单位借用车辆必须经校长同意,再由行政办委派,由此产生的经济费用由借用单位负责。

4、单位教职工因特殊情况借用车辆须经校长同意,费用由教师个人承担。

5、未经学校允许,驾驶员不得私自动用校车,否则产生的费用和产生的经济赔偿由驾驶员个人承担,学校一律不承担负责。

6、驾驶员公出时,因违章操作或行驶所受的处罚由驾驶员自己承担。

7、车辆停放校外期间,未公出时产生的洗车费和修理费,学校不给予报销。

8、驾驶员接到学校动用车辆通知时,必须按时到位,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到位的一律按教职工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9、驾驶员对校车有维护、保养的责任,随时保持校车的清洁。

校车:专业化管理之路 篇3

成功的合作案例

河南省商丘市的公交校车始于2005年。当时,商丘市公交公司副总经理李进喜与一个朋友吃饭。朋友是某学校负责人,想买几辆车接送学生,让李进喜提点建议。李进喜当时半开玩笑地说:“你还买啥车啊,租你几辆不就行了?”李进喜此时正负责公交车租赁业务,手下有20多辆车。之后,他们谈了合作方式,都觉得可行,便由公交公司提供车辆,作为校车接送孩子上下学。运营一段时间后,更多学校知道了“公交校车”,陆续与李进喜合作。2011年,商丘市公交公司成立公交七公司,开展“公交校车”业务。为此,公司在2012年购置了100辆专业的校车。专门接送学生。这些专用校车,在停车时,车上会自动亮起“停”字标志牌,提醒行人避让。这些公交校车在商丘受到学校和学生家长的欢迎。100辆全新的校车,每辆车配备实时监控,车尾还有巡视按钮。当地开通了5条公交校车专线,每月每名学生收乘车费约100元。学校表示:公交公司有专业运营团队,比自办校车更可靠。合作至今,校车从未出过事故。公交公司负责人表示:校车这种事儿,等所有政策都出台再办,那就晚了。

公交开办专门校车需要与学校紧密合作,合作本身并不复杂。如果学生家长申请开通“公交校车”,学校可向公交公司提出申请,公交公司考核后,根据人数、路线等向上级提出线路申请,获准后即可开通。2012年,商丘市交通运输局批复了5条“公交校车”线路,清楚地标明了每条线路的里程、拟投入运力、所针对的学校、集中乘车点、班次时间等。如70路车,全程8.6公里。“家长可就近把孩子送到站点,由‘公交校车统一接送。”张维峰说,这些校车只接送孩子,不搭乘其他人员。当然,学校只有先期与公交公司签订协议,学生才能乘坐。现在,与公交公司合作的学校有七八所,涉及到4000多学生。

由于搭载的都是学生,在司机选拔上也很严格。李进喜说,所有校车司机,必须有3年以上驾龄、3年无事故、无被投诉记录、无影响驾驶的疾病,“要求严是必须的,因为,出事了责任还是我们担。”对于这种合作方式,学校表示,这让学校省心不少。每辆校车,学校配备一名带车老师,负责学生上下车点名、家长接送签字以及日常卫生检查。除公交公司的日常培训外,学校也会对司机进行培训。

“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学校负责人表示:若是学校购买校车,一来财政困难,二来需要招聘司机,工资、养护、维修等,压力也很大。“公交公司有自己的团队,在运营上有专业优势。每个月大概100元的乘车费,家长也能接受。”该负责人说。

人大代表:校车交给公交公司更放心

从2012年开始,“加强校车安全管理”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临沂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张淑琴一直主张把校车运营管理交给公交公司负责。

张淑琴曾多次深入实地,就校车安全问题作了多方面调研。她到教育主管部门,了解临沂学生的校车需求。“在临沂义务教育阶段有117万学生,学前三年的孩子是31万,这两个数加起来就将近150万。这些孩子上学并不是都要坐车,因为很多孩子是就近入学的,只有一部分孩子需要坐校车。”张淑琴又到公交公司,了解一手资料。“临沂的公交系统组织了200多名干部进社区,进家庭,了解每个家庭出行方向。家里主妇要干什么,爱上哪里去,孩子上哪所学校,怎么走方便。”通过调研,她产生了开辟学生公交专线的想法。在临沭县交管中心,她进一步感受到了城乡公交一体化给孩子们带来的便利。“临沭县开辟了一个城乡公交的专线,把乡镇和县城连起来,既方便了城乡之间民众,也方便了沿途到城里上学的孩子。”

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张淑琴建议:利用城市已有的公交系统和城乡已有的公交系统,开通学生的专线,让学生坐着公交车去上学。政府给予公交公司一定的补贴,孩子能交上车票钱。这样首先解决了市内和乡镇一部分孩子上学的问题。

广东省广州市新穗巴士行政人力资源总监、广州市人大代表叶雪文认为,校车本身在安全方面就有很高要求,应当由公交公司经营管理。相比学校自办校车,公交公司经营校车更安全、更省钱、更专业。校车管理涉及车辆技术、安全服务和营运调度等专业技术,公交公司有成熟的交通管理经验。由公交公司经营管理校车,车辆购置费用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营运服务费用由地方财政和学校共同承担,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监管,每条公交线路配置一辆校车,定时营运;校车设定严格的保养计划,并存档备查。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汤玉祥,也提出了校车公交化的建议。他认为,目前的校车运营,没有合理的模式。校车管理不力,导致事故频发。校车配置紧张的原因来自多方面,比如一些学校资金困难,无力买车、运营,还有一些地方的公众意识有待加强。最关键的原因是校车的整个产业链没有一种运营模式,校车该由谁出钱买、谁来管、怎么管、谁来运营、谁来保障,一直没有明确。

汤玉祥认为,可利用公交系统运营校车。城市的学校可以使用城市公交,而农村的学校应该用公路客运。具体而言,一类城市应该利用公共交通解决学生上学问题,农村应当通过有资质、有能力的公路客运或单独的第三方运输公司,解决校车运营问题。有人提出,可以通过学校直接向汽车生产企业租赁校车的方法来降低成本,汤玉祥认为这种方式并不可行,理由是租赁并不能降低成本。

专业化管理显成效

校车作为“流动的校舍”,除了高质量要求外,专业化的管理为其系上了“安全带”。校车事故多发的原因,主要是驾驶员违章驾驶和严重超载。要避免类似情况发生,就必须规范运营主体。endprint

浙江省德清县校车的专业化运营管理,被认为很有示范意义。德清县政府把校车运营管理委托给当地客运公司,实施校车“专车专营”。承担运营任务的当地客运公司负责人表示,运营汽车的车况维护、运行路线等管理,需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而且有自己的维护能力的公司来操作。专业客运公司承担校车任务能彻底解决校车安全问题。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教育部门出资采购了129辆新校车。考虑到客运公司具有专业化的运营管理能力,他们把这些车辆交给专业的客运公司。为突出校车特点,他们还配备了工作人员,全程随车照管乘车学生。

在浙江省上虞市,校车由当地交旅学生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负责运营。该公司校车每人每天要接送50名学生,要跑几十公里山路,需3个小时。运行3年多来,没有发生一起校车安全事故。该公司有司机32人,每天总计接送3000名学生。这个司机群体的诞生,源自近年来上虞市在解决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问题的大胆实践——在坚持公交化接送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专业化运营的管理模式。

上虞市多年来一直努力打造学生接送车平安工程。2002年以来,该市先后投入1亿多元,用于开通公交线路、为学校购置自备车。但是,学校自备车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管理不专业、驾驶员队伍不稳定、车辆老化等安全隐患,仍然困扰着学校和家长。从2011年开始,该市创新思路,从统包统揽转变为购买社会服务,通过招标方式,优选当地资质良好的客运企业参与学生接送服务。采取“公交化”和“专营公司”两种模式:符合公交运行条件的线路,选择业务能力强的公交公司承担;路况复杂的,则采取“公司负责、市场运作、部门监管、政府奖励”的市场化模式,由中标企业成立独立核算的专营公司接送学生,基本实现了全市中小学生接送全覆盖。

各地学校接纳公交校车

前不久,广州市新出台的规定要求,今年9月1日起,公交企业可以提供校车服务。为保障学生安全,广州市要求,接送学生或幼儿的校车,应当是按照专用校车国家标准设计和制造的专用车。学生幼儿及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义务,应当拒绝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车辆接送学生或幼儿,及时举报各种违法行为。据了解,教育部门在受理校车使用许可申请时,应先审验相应的资格证明文件,包括校车运营单位应提供营业执照,实缴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验资报告,以及由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本企业名下拥有50辆在检验有效期内的校车的证明。

在江苏省,校车公交客运化已遍布全省。借助专业运输管理团队,只要添置车辆、延伸公交线路等,就可构建快速、低成本的学生公共交通。校车公交化很快成为苏南地区的共性选择。经过多年发展,苏州公交专线承载量约占接送学生数的三分之二,无锡、常州则各占三分之一左右。张家港组建专司学生接送的市港城公交一分公司,营运线路232条、站点827个,覆盖市区和全市8个乡镇,日接送学生2..3万人次,日行驶近万公里,累计安全行驶一千多万公里,没有发生一起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

2012年11月9日10时,西安市校车运营启动仪式在长安区隆重举行。受长安区政府委托运营的西安公交校车公司,与户县、阎良小车项目一道,作为首发阵容,共同开启了该市的“校车时代”。

从四川内江到江苏常熟,从云南昆明到北京怀柔,很多地方都开通了为学校服务的公交校车。越是中小城市和城乡混合地区越是容易推行这一措施,反倒是大城市难以落实。有专家认为,这是因为大城市是择校的重点地区,学生择校现象严重,居住地非常分散,校车难以规划路线。endprint

浙江省德清县校车的专业化运营管理,被认为很有示范意义。德清县政府把校车运营管理委托给当地客运公司,实施校车“专车专营”。承担运营任务的当地客运公司负责人表示,运营汽车的车况维护、运行路线等管理,需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而且有自己的维护能力的公司来操作。专业客运公司承担校车任务能彻底解决校车安全问题。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教育部门出资采购了129辆新校车。考虑到客运公司具有专业化的运营管理能力,他们把这些车辆交给专业的客运公司。为突出校车特点,他们还配备了工作人员,全程随车照管乘车学生。

在浙江省上虞市,校车由当地交旅学生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负责运营。该公司校车每人每天要接送50名学生,要跑几十公里山路,需3个小时。运行3年多来,没有发生一起校车安全事故。该公司有司机32人,每天总计接送3000名学生。这个司机群体的诞生,源自近年来上虞市在解决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问题的大胆实践——在坚持公交化接送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专业化运营的管理模式。

上虞市多年来一直努力打造学生接送车平安工程。2002年以来,该市先后投入1亿多元,用于开通公交线路、为学校购置自备车。但是,学校自备车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管理不专业、驾驶员队伍不稳定、车辆老化等安全隐患,仍然困扰着学校和家长。从2011年开始,该市创新思路,从统包统揽转变为购买社会服务,通过招标方式,优选当地资质良好的客运企业参与学生接送服务。采取“公交化”和“专营公司”两种模式:符合公交运行条件的线路,选择业务能力强的公交公司承担;路况复杂的,则采取“公司负责、市场运作、部门监管、政府奖励”的市场化模式,由中标企业成立独立核算的专营公司接送学生,基本实现了全市中小学生接送全覆盖。

各地学校接纳公交校车

前不久,广州市新出台的规定要求,今年9月1日起,公交企业可以提供校车服务。为保障学生安全,广州市要求,接送学生或幼儿的校车,应当是按照专用校车国家标准设计和制造的专用车。学生幼儿及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义务,应当拒绝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车辆接送学生或幼儿,及时举报各种违法行为。据了解,教育部门在受理校车使用许可申请时,应先审验相应的资格证明文件,包括校车运营单位应提供营业执照,实缴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验资报告,以及由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本企业名下拥有50辆在检验有效期内的校车的证明。

在江苏省,校车公交客运化已遍布全省。借助专业运输管理团队,只要添置车辆、延伸公交线路等,就可构建快速、低成本的学生公共交通。校车公交化很快成为苏南地区的共性选择。经过多年发展,苏州公交专线承载量约占接送学生数的三分之二,无锡、常州则各占三分之一左右。张家港组建专司学生接送的市港城公交一分公司,营运线路232条、站点827个,覆盖市区和全市8个乡镇,日接送学生2..3万人次,日行驶近万公里,累计安全行驶一千多万公里,没有发生一起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

2012年11月9日10时,西安市校车运营启动仪式在长安区隆重举行。受长安区政府委托运营的西安公交校车公司,与户县、阎良小车项目一道,作为首发阵容,共同开启了该市的“校车时代”。

从四川内江到江苏常熟,从云南昆明到北京怀柔,很多地方都开通了为学校服务的公交校车。越是中小城市和城乡混合地区越是容易推行这一措施,反倒是大城市难以落实。有专家认为,这是因为大城市是择校的重点地区,学生择校现象严重,居住地非常分散,校车难以规划路线。endprint

浙江省德清县校车的专业化运营管理,被认为很有示范意义。德清县政府把校车运营管理委托给当地客运公司,实施校车“专车专营”。承担运营任务的当地客运公司负责人表示,运营汽车的车况维护、运行路线等管理,需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而且有自己的维护能力的公司来操作。专业客运公司承担校车任务能彻底解决校车安全问题。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教育部门出资采购了129辆新校车。考虑到客运公司具有专业化的运营管理能力,他们把这些车辆交给专业的客运公司。为突出校车特点,他们还配备了工作人员,全程随车照管乘车学生。

在浙江省上虞市,校车由当地交旅学生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负责运营。该公司校车每人每天要接送50名学生,要跑几十公里山路,需3个小时。运行3年多来,没有发生一起校车安全事故。该公司有司机32人,每天总计接送3000名学生。这个司机群体的诞生,源自近年来上虞市在解决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问题的大胆实践——在坚持公交化接送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专业化运营的管理模式。

上虞市多年来一直努力打造学生接送车平安工程。2002年以来,该市先后投入1亿多元,用于开通公交线路、为学校购置自备车。但是,学校自备车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管理不专业、驾驶员队伍不稳定、车辆老化等安全隐患,仍然困扰着学校和家长。从2011年开始,该市创新思路,从统包统揽转变为购买社会服务,通过招标方式,优选当地资质良好的客运企业参与学生接送服务。采取“公交化”和“专营公司”两种模式:符合公交运行条件的线路,选择业务能力强的公交公司承担;路况复杂的,则采取“公司负责、市场运作、部门监管、政府奖励”的市场化模式,由中标企业成立独立核算的专营公司接送学生,基本实现了全市中小学生接送全覆盖。

各地学校接纳公交校车

前不久,广州市新出台的规定要求,今年9月1日起,公交企业可以提供校车服务。为保障学生安全,广州市要求,接送学生或幼儿的校车,应当是按照专用校车国家标准设计和制造的专用车。学生幼儿及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义务,应当拒绝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车辆接送学生或幼儿,及时举报各种违法行为。据了解,教育部门在受理校车使用许可申请时,应先审验相应的资格证明文件,包括校车运营单位应提供营业执照,实缴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验资报告,以及由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本企业名下拥有50辆在检验有效期内的校车的证明。

在江苏省,校车公交客运化已遍布全省。借助专业运输管理团队,只要添置车辆、延伸公交线路等,就可构建快速、低成本的学生公共交通。校车公交化很快成为苏南地区的共性选择。经过多年发展,苏州公交专线承载量约占接送学生数的三分之二,无锡、常州则各占三分之一左右。张家港组建专司学生接送的市港城公交一分公司,营运线路232条、站点827个,覆盖市区和全市8个乡镇,日接送学生2..3万人次,日行驶近万公里,累计安全行驶一千多万公里,没有发生一起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

2012年11月9日10时,西安市校车运营启动仪式在长安区隆重举行。受长安区政府委托运营的西安公交校车公司,与户县、阎良小车项目一道,作为首发阵容,共同开启了该市的“校车时代”。

各国校车管理规定一瞥 篇4

奥地利的校车管理由各州负责。以上奥州为例, 对校车的要求包括:校车要有明显标志, 车顶上设桔黄色警灯, 停车时警灯闪烁, 其他车辆不得超车。该州校车以9座面包车为主, 车上的每一个座位都必须配有安全带, 行车时每个孩子必须系安全带, 由驾驶员负责检查, 一个座位一个人, 因此不会出现超载现象。

按上奥州的规定, 校车必须有事故记录装置、电动门窗、电热挡风玻璃、电热外反光镜、气囊、自动防滑装置、防抱死装置、四轮驱动等当前轿车普遍使用的技术设施。奥地利的交通法规定, 每年11月15日到次年4月15日, 包括校车在内的所有车辆必须使用防滑性能较好的冬季轮胎。校车使用的轮胎一般遵行“4×4×4”的规格, 即轮胎磨损后的凹槽不低于4毫米、4个品牌统一的鸵胎、使用年限不超过4年。

瑞士:邮政车提供校车服务

瑞士国土面积的3/4都是山区, 境内上千座山峰层峦叠嶂, 给交通出行带来不便。但是, 瑞士校车同样安全可靠。瑞士儿童上下学接送服务主要由邮政部门的邮政车提供。例如, 在瑞士西北部的格朗松市, 21个小城镇的学校与邮政部门签署学生接送服务合同, 每天有1200多名学生乘坐邮政车上下学。

瑞士要求校车必须配备安全带, 严禁超载, 座椅必须向前, 以防紧急刹车或拐弯造成学生间相互挤压。校车必须装备限速器、线路行驶记录器 (卫星定位系统) 或行驶实时状况记录器,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黑匣子”。

泰国:校车司机女性居多

为缓解拥堵的交通状况, 每学期开学前, 泰国首都曼谷市政府都会向家长发出倡议, 尽可能让孩子乘校车, 同时郑重承诺会保证孩子的安全。

由于有家长反映, 女司机比男司机更细心, 因此泰国规定, 尽可能让女司机驾驶校车。这样一来, 不少原本用私家车接送孩子的家长才放心让孩子乘校车。此外, 泰国的校车都装有安全灯, 在交通拥挤的区域会一直闪黄灯, 此时其他车辆大多会自觉地“避让三分”。

由于泰国校车是根据乘车线路分配的, 因此一辆车上可能既有幼儿园的小朋友, 也有高中生。此时, 老师通常要求大孩子照顾小孩子, 也为彼此提供一个学习相处的机会。

法国:司机上岗要求多

在法国, 校车司机必须通过严格的驾驶考试, 并拥有省一级的校车驾驶执照才能上岗。法国校车司机的工作手册用英法两种文字印刷, 对出车前的检查、收车后在停车场对各种装置情况的检查等都有详细规定。法国的校车司机工会网站把行车安全放在员工训练的首位, 并开辟了“有待改进”网页, 不断更新内容, 促使司机提高服务质量。

英国:登上校车全程负责

2000年, 英国警方在全国大清查中发现了250多辆不符合安全行驶要求的校车, 当时50%的家长宁肯选择自己送孩子到学校, 也不愿孩子搭乘校车。英国随后进行大规模校车改革。2003年, 英国新校车正式投入运行。英国以高造价获得了高质量的校车, 车身颜色也由该国传统的红色, 改为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亮黄色。按照规定, 所有儿童不论有没有上保险, 一登上校车, 安全全部由校车负责。 (黄金鲁克辑)

校车管理制度 篇5

为确保校车的行车安全,切实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特制定如下管理制度。

1、成立学校行车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2、驾驶见的安全行车规定。

(1)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须携带有效驾驶证,行驶证 及有关证件

(2)不疲劳驾车

(3)遵守交通规则,不违章驾车(4)驾驶员工作期间不得饮酒(5)经常学习交通法规。

(6)保持车况良好,经常检查车辆运载情况,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

(7)驾驶炅在校内行驶车速不能超于每小时5 公里

3、违规与事故处理

(1)在下列情形之一的情况下,违反交通规则或发生事 故,由驾驶人负担,井予以记过或免职处分

①无证驾驶。

②未经许可将校车借予他人使用

(2)违反交通规则,其罚款由驾驶人负担

(3)各种车辆如在公务途中遇不可抗拒之车祸发生,应 先急救伤息人员,尽快做好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向附近警察机关报案,并立即与校方联络协助处理。如属小事故,可先行处理后向管理部门报告

(4)意外事故造成车辆损坏,在扣除保险金额后再视实 际情况由驾驶员与学校共同负担

(5)发生交通事故后,如需向受害当事人赔偿损失,经 扣除保险金额后,其差额由驾驶人与学校各负担一半

4、校车例行保养修理规定

(1)车辆例行保并是各级保养的基础,属于预防性的日常性维护作业,以清洁、检查为中心内容,司机应单独完成。要求:附件齐全、螺栓、螺母不松、不缺,保持轮胎气压正常制动可靠、转向灵活,润滑良好、灯光喇叭正常。(2)车辆必须保证在不延误接送学生的情况下,进厂修理(特殊情况例外)。

(3)车辆需维修或保养时,应提前报告后勤主任,经主任同意并签名即可.记录公里数,并会同司机一起进厂,否则校方将不承认此款项。

(4)维修丰辆出厂,司机必须仔细检验、确认修理妥当,才可签字提车,否则立即告如厂方再次检查,另安排检修。

5、司机日常工作规定

(1)除经常洗丰辆,保持车厢内外清洁整齐外,也不准将车厢内的垃圾抛弃在停车场上。

(2)司机不得私下允许其他人(包括教职员工)搭乘校车,否则将按学校有关规定惩处。

(3)若司机于工作期间违反交通规则而遭交警处理,司机必须即时呈交案发报告,由后勤处按情况评估相关费用并由个人分担相应部分。6.司机的职责

(1)学校司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及有关交通安全管理的规章规则。(2)司机应爱惜学校车辆,平时要注意车辆的保养,经常检查车辆的主要机件。

(3)司机每天抽适当时间擦洗车辆,以保持丰辆的清洁。(4)出车前要例行检查车辆的水、电、油及其他性能是否正常,发现不正常时,要立即加补或调查。出车回来要检查存油量,发现油量不足,应立即加油,不得将老师载入加油站加油。

(5)司机发现所驾驶的车辆有故障时要立即检修,不会检修的,应立即报告学校后勤处,井提出具体的维修意见,未经批准不允许私自将车辆送修理厂维修。

(6)当车回来时,按指定地点停放车辆,锁好保险锁。(7)对车辆的各种证件的有效性经常检查,整齐证件才出车。

(8)晚间司机要注意休息,逢星期日至星期四23点前必须睡觉(特殊情况除外),不准疲劳驾驶,不准酒后驾车。

(9)司机驾车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开车,不准危险驾车。

(10)司机故意违章或证件不全被罚款的费用不予以报销。违章造成后果由当事人负责。

(11)校内不准按喇叭,车内不准吸烟。(12)司机对师生应热情、礼貌,说话文明。

(13)未出车时,司机应在办公室,随时等候出车。(14)司机要服从学校的安排,不准借故拖延或拒不出车。(15)司机出车执行任务时,遇特殊情况不能按时返回,应立即通知学校,并说明原因。

(16)下班后,应将车辆停放地点保管,不准私自用车。(17)司机未经领导批准,不得把车辆交给他人驾驶或练习驾驶,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18)司机未经领导批准,非专职驾驶员不得驾驶学校任何车辆,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7、驾驶员守则

(1)努力学习专业技术,熟悉掌握车辆的技术性能,精通本职业务,遵守交通法规。

(2)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文明素质,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敬岗爱业。

(3)遵纪守法,服从领导,团结同事,爱护车辆,爱护公共财物。

(4)车辆的牌照、手续等一切证件,必须认真保管,由于丢失所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由当事人自己承担。(5)驾驶员应做到诚实守信,表里如一,凡事应实事求是,如有伪造、报假单据者,一经查出,按原单据数额给予相应的罚款,并接学校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6)严禁酒后开车;严禁私自动车;严禁私自将车交与他人或他人换车驾驶;严禁公车私用;严禁私自改变行车路线。违者按学校制定的目标责任指标考核办法处理。

除贯彻上述规定外,还要做到:驾驶车辆时必须携带驾驶证和行驶证;不准转借、涂改或伪造驾驶证;不准把车辆交给没有驾驶证的人驾驶;不准驾驶与驾驶证驾车型不相符的车辆;未按规定审检不合格的,不准继续驾驶车辆;饮酒后不准驾驶车辆;在患有妨碍安全行车的疾病或过度疲劳时,不准驾驶车辆;车门、车厢没有关好,不准行车;不准穿拖鞋驾驶车辆;不准驾驶车辆时吸烟、饮食、闲谈或者有其他妨碍行车的行为等。

新形势下校车管理实践与探索 篇6

关键词:新形势;校车管理;实践探索

在我国教育不断改革的情况下,学校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安全,特别是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情况下,学生上学出行的安全成为国家关注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对中小学生上学放学的安全而言更为重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校车出现在我国的城乡中,校车的投入使用,为学生上学解决了交通问题,但是,在校车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安全问题,校车承载的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安全不仅仅是学校和家长以及校车机构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大家一起为校车的安全提供充分的保障。

一、我国校车安全管理的现状

在20世紀,校车在我国的发展比较缓慢,人们也没有校车的概念和意识,因而相关的工作人员也不重视校车的责任和价值,因而出现了许多问题。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学的质量,对学生的关注也比较多,再加上社会上又出现了许多校车安全事故,这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时间,校车安全管理问题才被人们重视起来。校车安全事故问题出现后,一方面给家长带来沉痛的打击,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教育中的失误与不足,也让人们在沉痛中进行深入的反思。

目前,国家出台了许多与校车安全管理相关的文件,如:《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第2号修改单、《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等,进一步确保校车形式的安全性,从而减少校车对学生的伤害。在各种文件的推动下,校车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比如,在校车管理方面,《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3条规定:“学校安全管理遵循积极预防、依法管理、社会参与、各负其责的方针。”各学校对校车的管理方面更加重视了,有些省份的公安厅、教育厅等联合发布与校车安全有关的文件,从上述的文件条例来看,社会各界对校车的安全有了广泛的关注,人们也逐渐具备校车安全行驶的意识。

二、我国校车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们对校车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同

在21世纪初,校车安全管理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校车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规范,但在个别的城镇,人们对校车的安全管理认识还不到位,许多人将重点放在了校车的运营单位,自然而然就将责任也推到校车运营机构,认为主管校车车辆的单位有义务负责其安全,在校车通行的过程中,人们也没有保护意识。还有些学校为了不遵守相应的校车管理规定,认为机动车辆的管理与学校的校车没有特大的关系,他们不遵守道路运输规定。此外,社会人士将校车等同于普通车辆,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就缺少了安全责任这一环节,让校车出行安全问题更加严重。

(二)学校缺乏专业的校车安全管理机构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人认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让学校参与到校车管理中,人们刚开始无法快速地接受,如今,虽然社会广泛关注校车安全管理问题,但学校还没有形成校车安全管理系统,或者说学校没有专门的校车安全管理组织,由于校车安全管理涉及面比较广,需要相应的机构专门来负责。如今,在教育成为重点的同时,还应为学校校车的管理组织相应的管理机构,让校车能够健康有序地运行。

三、校车安全管理改革和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要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体制的建设

在管理体制方面,《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针对中小学幼儿园校车的安全管理体制进行了规定,主要要求各级教育、公安、司法行政、建设、交通、文化、卫生、工商、质检、新闻出版等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要依法履行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以及学校安全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职责。并建立了健全的校车安全管理体制。校车安全行驶需要国家各个部门的共同维护与支持,在管理方面也需要依法管理,对校车安全技术管理以及校车的准入管理。

(二)培养一批专业的高素质驾驶队伍

驾驶员是校车安全的核心,因此要对校车驾驶员的准入标准进行管理。尤其是驾驶员的聘用标准,驾驶人员要身体健康,有3年及3年以上的驾驶经历,而且没有任何重大事故出现,也没有违规受罚的现象。在选定人选后,教育部门要定期组织驾驶人员学习、培训,让他们转变观念,把安全驾驶放在首位,除了驾驶工作之外,还可以看书学习,提升个人的素养以及个人的魅力。还要建立驾驶人员的工资标准,除了聘用的基本工资之外,还应建立按劳分配的工资制度,根据车辆的类型和驾驶的距离等给予相应的工资待遇,并给驾驶人员相应的工作保障,以此提高驾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驾驶队伍。

(三)要提高校车安全管理的重视度

为了提高人们对校车安全的重视程度,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比如,通过海报的形式做宣传,主要以图片为主,一方面便于人们理解,减少文字阅读的枯燥;另一方面还有利于提示过往的行人,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学校还可以与新闻媒体合作,在电视媒体中做访谈节目,让人们认识到校车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此外,无论开展活动还是进行宣传期间,都要站在父母的角度来谈校车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因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站在父母角度也更容易让人们接受。

校车安全管理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全面重视起来,并不断地完善校车安全管理制度,最终形成体系化的管理,提高教育整体的行车出行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大伟.碎片化与整体性:校车管理的失范与治理:基于整体性政府治理模式的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4.

[2]邓立军,任常泼,王永刚,等.创新校车管理机制铺就平安上学之路:吉林省乾安县让字镇中心校校车管理方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5.

美国校车服务管理体系及其启示 篇7

美国的校车已经成为一项民众普遍认可的公共服务。校车不仅负责接送学生上下学, 还承担着接送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课外活动的任务。为了保障校车服务的安全与效率, 美国将校车安全技术标准以及道路安全通行规则等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强制实施, 同时由政府投入资金为公立学校中小学生提供免费的校车服务。基于立法与财政的保障, 美国建立起了完善的校车服务管理体系, 这种结构完善、责任明晰的管理体系使得立法与规章得以落实, 政府财政投入得到合理运用, 是美国校车安全运营的组织保障。

一、建立完善的服务管理体系, 保障校车安全

美国政府提供校车服务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即学区自有校车服务和学区购买校车服务。发展到当代, 学区自有校车已经发展成为主流。学区自有校车服务, 即学区使用公共经费购买车辆、委派专人运营校车、提供适当的校车维护并购买必要的设备来维持校车服务项目的顺利开展;而在学区自有校车的情况下, 地方学区的教育委员会与教育局必须承担起建构地方校车服务体系的责任, 其中所涉及的任务包括:组建校车服务团队, 聘任校车司机并组织培训、购买校车并负责日常维护、对乘车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安全教育、设计校车路线及行车时刻表等。

1. 建立校车服务团队

美国地方学区设有专门的部门来管理校车服务。根据学区规模的大小, 校车服务团队的人员也有所不同, 一般包含四种职位:第一, 管理人员:指校车服务的主要领导人, 负责规划、引导和协调学区的校车服务, 其主要职责是确保校车的安全性、高效率和经济节约。第二, 驾驶与照管人员:校车司机应该保证能够在任何天气条件、交通条件、道路条件下安全驾驶校车, 按照预先规定的行驶路线接送学生上下学和参加课外活动;校车照管人员的职责在于与校车司机合作, 为乘坐校车的低龄儿童、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安全的乘车环境, 并且维持校车上的秩序, 以保证司机能够专心驾驶。第三, 服务支持人员:校车调度员负责安排校车时刻表和校车调度;培训人员负责训练初任及在职的校车司机和照管人员, 以确保他们熟悉联邦、州和地方学区的新规定;路线规划专家规划校车路线和校车停靠站;秘书的职责包括安排会议、处理投诉以及为调度员、教练、路线规划专家等人员提供服务。第四, 车辆维护人员:校车维护督查的职责在于总体上监察校车维护工作, 以预防为主, 除了负责校车的维护监察之外, 还可以负责其他的学区所拥有的车辆的维护;校车维护技工在校车维护督查的领导之下, 负责校车及学区其他指定车辆的维护与维修。

2. 聘任司机并组织培训

有了校车, 校车司机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他人, 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 尤其对那些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 校车司机有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除此之外, 校车司机还必须对学生的生命和安全负责。因此, 校车司机是校车服务中最重要的人员。校车司机的招聘、培训、留任、监督等工作在校车项目管理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 聘用的人员及原则。校车司机的主要来源是校内职员和家庭主妇。由于校车司机每天只需要几个小时来驾驶校车, 并且经济状况不断波动, 雇佣符合预期资质的人担任校车司机并非易事。在学校职员中聘任校车司机是一个极佳的选择, 学区能够将职员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与驾驶校车的工作相互结合, 聘用全职人员。另外一个校车司机的来源是家庭主妇, 许多学区发现女性校车司机的工作表现优于男性司机。校车司机的资质由当地行政部门规定, 一般来讲, 学区要求校车司机符合这些规定:身体健康, 性格适合与学生相处, 喜欢学生, 有驾驶经验, 符合基本的年龄规定。各个学区对校车司机资质的要求或有差异, 但是在聘任过程中, 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 候选人首先应该持有相应车型的驾照, 还应该特别考量司机候选人的身体条件;第二, 经过预选的候选人, 应该接受驾驶考试, 来考量他们是否有能力驾驶校车;第三, 对校车司机的驾驶经历进行审查, 而非仅根据司机自身的陈述来作判断;第四, 校车司机需由学区的校车管理人员或其他行政人员推荐;第五, 即使司机的聘任过程已经对他们进行了严格审查, 对于那些录取的校车司机也要经过职前培训才能上任, 工作中还要接受在职培训。

(2) 培训方法及主要内容。校车司机培训包括职前培训与在职培训, 其目的是提高校车运营的安全性与效率。根据各州实施校车服务的具体情况, 对校车司机的在职培训可能由州政府或者地方政府承担。一般来讲, 培训项目分为两部分, 一是理论学习, 二是实际操作。培训中一般包含以下几项基本内容:明确校车服务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明确校车的日常维护在保证校车服务安全与效率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研讨州法规中有关校车服务的规定;研讨地方政府对校车司机的基本要求;研讨与校车服务相关的交通法规;研讨校车事故的防御;研讨校车司机在与学生相处时应注意的原则与技巧;演练校车紧急情况下校车司机应采取的措施[1]。

校车司机培训内容中还有一项教育性内容的特别培训, 即在校车中如何与学生相处的技巧。校车司机不同于其他车辆的司机, 他们的服务对象是中小学生, 因此在校车司机的培训中, 除了强调安全性和规范性外, 一些学区还特别强调提升司机与学生相处的技能, 并给予司机必要的提示, 例如某学区的“校车司机手册”中包含以下规定: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时, 要采用激励的语气, 而不是审问的语气, 要说“请这样做”, 而非“别那样做”;提出那些易于学生遵守的建议;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对你的命令作出反应;在要求学生时, 要有充分的理由, 如果有可能, 最好向学生解释要求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如果你能理解这其中的原因, 学生也能够理解;要公平, 惩罚并不会导致学生反抗你的教导, 而是不公平会导致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表扬和鼓励学生正确的做法;在与学生互动时, 不要用压迫性的方式与他们相处;幽默十分重要;不要殴打学生, 殴打表面上看起来是最简单的方式, 但实际上不会对解决问题有任何帮助, 反倒会激化矛盾;不要以个人喜好来评量学生行为, 即使是学生的不良行为;记住———讲道理是唯一能让你不停使用并且效果越来越好的锐利的武器———不要对学生唠叨、吓唬学生和多管闲事;寻找学生的优点———每个学生都有;不要总是盯着学生的一点小错误不放, 有时有意忽略这些小错误是更加明智的做法;不在无意中表现出不端品行, 你的行为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耐心听取学生的建议甚至抱怨;保持工作热忱;树立良好的榜样;掌握领导艺术:充分运用你的经验和教育背景, 预测学生的行为, 知道他们下一步要做什么;吸取他人在管理学生方面的失败的教训, 掌控局面;不要公开批评或揶揄学生, 这将导致新的纪律混乱[2]。这些具有操作性的提示在实践中的作用远远大于枯燥无味的理论培训, 也能够使校车司机更快掌握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3. 校车的购买与维护

(1) 校车购买过程的自主性与科学性。各个学区在购买校车时根据本地区的具体需求来决定购买的数量与车型。这个过程中, 通常分析以下因素:未来5~10年中所需乘坐校车的学生数量;现在及将来的人口密度;道路条件, 包括道路宽度、路面状况、弯道、道路陡峭程度、校车停靠站的数量;道路整修或其他因素导致的重新规划校车路线;燃料问题;车辆限乘人数;安全性与舒适性;成本及耗油量;车辆维护的难易程度与成本;售后服务等。

(2) 校车维护过程全面、详细。校车日常维护的目的在于保障校车运营的高效性与安全性。校车维护不仅局限于在校车出现故障时的维修, 还包括在校车出现故障之前的维护。在校车维护方面, 校车服务总负责人、校车司机、车辆维护技工都负有责任。在日常维护中, 通常提供维护报告、记录表, 进行定期检查。由校车司机提供的日常行驶报告记录任何车辆的异常状况和驾驶中的问题, 或者道路上发生的事故, 并从中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车辆记录表用于跟踪车辆所需更换的零部件, 记录车辆清理和加油情况。在规模较大的校车服务体系中, 可以使用计算机来记录和分析这些报告和记录表。一些学区的校车维护记录在网上公开, 以供大众监督。日常维护能够大大降低校车的运营成本。

4. 路线规划与安全教育

线路规划中坚持方便学生与降低校车成本的原则。在开始校车服务之前, 学区与路线设计的专业人员合作, 为本学区制定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校车行驶路线。在设计路线时, 一方面要考虑学生乘坐校车的便利性, 车辆停靠点与学生家的距离不能太远, 而具体的距离各个学区的规定不同;另一方面, 也要考虑到校车运营成本, 高效合理的校车行驶路线不仅能够节约学生上下学所需花费的时间, 也能够降低校车的运营成本。此外, 学区还与学校合作, 对学生进行乘车安全教育, 同时加强与社区居民和学生家长的沟通, 并提升公众对校车安全的重视程度。

二、学区自有方式能够有力保障校车服务质量

在美国所采取的两种提供校车服务方式中, 政府承担的责任有所不同, 采取学区自有校车服务的地方, 学区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任务, 而购买校车服务的学区只需实施合同管理和进行质量监督。在美国, 目前大约有70%的校车是学区的公共财产, 而只有30%属于私营公司[1]。虽然市场作为校车服务的补充必不可少, 但学区自有校车已然成为主流。学区自有校车比例大幅提升的原因十分复杂, 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教育委员会和学校教育工作者意识到校车服务与教育教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同时, 相较于向市场购买校车服务, 学区自有的方式更能够保障高品质的服务。

1. 安全性高

由于学区自有校车服务更看重安全因素, 其次才是经济因素。作为公共机构, 学区可以更好地保证服务的质量, 甚至提供超越州法令基本要求的更加优质的服务, 学区能够更加有力地监督和提升校车服务的质量, 这不仅体现在学区能够更加直接地管理校车服务人员, 还能够保证校车日常维护的质量。而校车服务公司出于盈利等方面的考虑, 并不会在提升质量上作出更多额外的努力。此外, 由于校车服务人员受雇于学区, 而非公司, 因此他们会对学区提出的要求更具有责任感, 落实得也更好。

2. 灵活性强

首先学校能够更加便利地控制校车的使用, 使之与教育教学过程相结合。学校管理层通过与学区的沟通, 能够更加灵活地依情况更改校车的运行路线和时刻表, 也可以使校车服务于学校的课外活动, 而不必局限于接送学生上下学。第二, 在学区自行管理的前提下, 能够更加灵敏地根据乘车学生人数的变化来调整校车的数量、路线等, 以提高运行效率和节约成本。第三, 校车服务人员能够更加便利地与家长和社区居民进行沟通, 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 并对校车服务作出改善[2]。

3. 服务稳定

学区自有校车可以提高校车服务的稳定性, 只要学区有需要, 校车服务就可继续, 而不受私营校车服务公司倒闭、违约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4. 低成本

从长期看来, 学区自有校车的成本要低于购买校车服务的成本。

根据某些州的实践经验, 购买车辆和设备所需的高额经费可以通过分期付款、发行短期债券等方式来解决[3]一般来讲, 在农村地区, 校车服务公司并未将他们的市场投入在这些地方, 或者市场的竞争非常之小, 那么由学区自行提供校车服务会更经济。而在那些人口密集的地方校车服务公司很多, 竞争激烈, 且有规模较大的校车服务公司提供优质的服务, 那么在这些地方选择购买校车公司、企业提供的服务也不失为一种合理选择[2]。

三、对我国的启示

2011年12月11日,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了《校车安全条例 (草案征求意见稿) 》, 这是继2007年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7258-2004) 第2号修改稿和2010年国家标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之后, 我国校车安全进程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校车安全条例 (草案征求意见稿) 》规定了“国家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 支持农村地区为居住分散的学生提供校车服务。支持校车服务所需的财政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4]这是促进我国校车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决策。

将校车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不论采取何种方式为学生提供校车服务, 政府的资助是我国校车服务发展的先决条件, 尽管我国已经初步制定了有关校车的法律法规, 但是在地方学校, 尤其是农村学校缺乏资金的情况下, 难以保证实际投入运营的校车是安全合格的, 也难以保障校车司机等相关人员的基本素养。而针对我国目前状况, 在教育经费依然短缺的情况之下, 要在短期之内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免费的校车服务, 难度非常之大。我国校车服务的发展必然要分阶段逐步推行, 在国家资助对象上, 应该首先以农村地区为重点, 在农村地区实施免费校车服务, 并鼓励中西部农村地区首先建立完善的校车服务体系。

校车安全条例和技术标准远远不足以弥补我国目前校车服务中的巨大漏洞。事故频繁发生, 其原因在于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要为学生提供安全高效的校车服务, 必须首先建立起完善的校车服务保障体系, 以法律规范作为基准, 完善组织保障, 政府牵头建立一支校车服务团队, 从购买校车、维护校车、聘用司机及其他服务人员、规划路线、日常安全教育等方面做起, 对每个步骤严格审查和把关, 从源头上保障校车安全。诚然, 目前我国规范的校车事业刚刚起步, 要在短时间内在政府部门下设机构内组织一支专门的校车服务团队存在一定困难, 《校车安全条例 (草案征求意见稿) 》也提出我国校车发展需要过渡期, 在过渡期间, 应该鼓励民间力量参与, 政府部门主要做好质量把关, 但由民间力量参与校车服务绝非长久之计, 将校车纳入政府公车体系, 才能够保障校车事业的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Drake T L, Roe W H.School Business Management:Supporting Instructional Effectiveness.Boston:Allyn and Bacon, 1994.

[2]Casey L M.School Business Adiministration.New York:The Center for Applied Research in Education, Inc., 1967.

[3]Jordan K F, Mckeown M P, Salmon R G, et al.Schoo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Biverly Hills:Sage Publications, 1985.

我国农村校车经营管理模式探索 篇8

自2006年起,教育部开始对农村中小学进行大规模布局调整,主要是撤并生源减少的农村中小学,把学生集中在县乡中心学校,目的是让教育资源集中利用,让更多的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是一项善政。然而,在乡村学校撤并的改革雷厉风行,相应的配套措施却还没有及时跟进,尤其在学生的交通出行成了最大的问题。随后我国相应出台了校车的国家标准,但是这些措施都没有很好的落实下去,让农村校车事故的悲剧相继上演。2011年,我国出现很多起比较严重农村校车事故,比较典型的一例是:11月16日,甘肃正宁县某幼儿园荷载9人实乘64人的校车,途中与一辆大翻斗相撞,21人遇难,18人重伤。面对这频频发生的农村校车事故,如何探索我国农村校车的经营管理模式,充分保障农村校车安全,已成为一个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大问题。

1 我国农村校车存在的问题

1.1 黑校车、超载车比较严重

校车超载,是影响校车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2011年几起校车惨剧,都与超载紧密相连,特别是甘肃正宁县“11·16”校车事故超载7倍,这主要原因是农村学生对校车需求较大。由于教育部撤乡并镇带来学区及学校布局调整,学校学生生源的覆盖面积扩大,导致路途偏远的农村学生必须乘车;同时,由于学校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学校与学校之间为抢夺生源,均提出主动接送学生上学。但是学校为了控制成本,均租用社会车辆,同时社会车辆为了增加其竞争力,采用薄利多销的运营政策,因此超载就成为一种“常态”。

1.2 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处罚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用于规范校车管理的法律法规,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没有专门涉及校车管理具体事宜[1]。同时现行立法及其实施条例在很多方面对校车违规处理不详细,而且处罚力度偏轻,对违法行为和违法学校不足以起到震慑作用。

1.3 校车责任主体不清楚

对于校车管理,本应该是由全社会各个部门的责任,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不是这样的。由于校车是属于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一种交通运输服务,还是属于政府部门提供的一种公共运输服务,或者是属于带有盈利性质的经营行为,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弄清楚,因此在校车监管职责上,学校、公安、教育、交通、安监各部门就存在划分不清,在运营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各个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

1.4 政府部门投入过少

在农村学校,校车在很多地区是硬性需求,但学校并无专项经费支出,无力支付正常的校车运营费用,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为了压低开支,节约成本,学校就采用租用社会车辆,或者在购买校车、聘用驾驶员等环节就存在勉强上马的情况,这样就为校车的运营埋下安全隐患。相比很多发达国家,我们的教育投入比例尚有不小差距,2008年我国人均教育经费为160美元,不到2006年世界人均教育经费400美元的一半,不到经济合作组织国家人均1800美元的十分之一。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04年世界平均为4.7%,我国2009年仅为3.59%。

2 我国农村校车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目前我国的校车运营主要有学校自营、政府购车学校经营、营利性组织经营三种经营模式,其中学校自营和营利性组织经营占的比例相对较大。

2.1 学校自营

学校自营校车们就是学校自行购买校车并运营管理。这样经营管理模式的优点在于拥有很好的自主经营权,能够灵活使用校车。但是这样的经营管理模式存在很大的缺点,由于农村学校的办学规模比较小,而且经济实力不雄厚,购买的车辆大多都不符合国家安全技术标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在聘用驾驶员方面也存在无证驾车,或者驾驶员素质和资质不符的情况。

2.2 政府购车学校经营

此种经营管理模式就是政府为学校购买相应的校车,由学校来自主经营管理。这种模式的有点就是能够很好解决学校由于财政预算不够,或者经济实力较差的学校的校车支付费用,同时在购车方面也满足国家安全技术标准。同样这样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增加当地政府的财政压力,政府只出资购买校车没有参与经营管理,对运营中所存在的安全问题还是一无所知。

2.3 营利性组织经营

营利性组织经营是一种完全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这种经营管理模式在农村学校是普遍存在的,其主要特点是靠私人缔结合约租车上学,比如邻近学生结伴包车、共摊费用。这种经营管理虽然能够很好的解决学校对于校车的支出费用。但是该经营管理缺乏有效监管,车辆超载、“黑校车”非法营运现象严重,导致交通安全隐患大,孩子安全得不到保障,同时在出现行驶上的安全事故以后责任划分不清,相互推卸责任。

因此很有必要探索一种适应我国农村校车发展需要的经营管理模式,转变目前的被动局面,建立农村客运服务和安全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保证孩子出行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我国农村校车经营管理模式研究

针对我国农村校车所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我国现有农村校车经营管理模式所存在的缺点,我们现在很有必要探索农村校车新型经营管理模式,既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又能保证学生出行安全。由于校车的利润率较低,责任较大,如果完全交给自由竞争的市场,恐怕不会有企业愿意办校车,同时校车的管理又不止牵涉到一个单位,而是全社会的责任,因此在经营管理模式上政府应当主导作用[2],具体的措施如下:

3.1 政府应起到主体、协调、监管等职责

校车是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一种交通运输服务,还是属于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或者是一种经营性质的行为,这个问题到目前还不清楚。因此,政府首先需要将校车的管理纳入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的行列,切实做好孩子出行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其次,由于校车的管理不止涉及到一个部门的责任,因此政府在这个时候应该起到协调学校、教育部门、交通、公安和安监部门,保证各个部门协调配合保证校车运营安全。最后,政府部门应该鼓励企业和学校主动办校车,政府,在这过程中可以不干预购买和运营管理等事务,但是必须起到监督管理的责任,并可以统筹安排工作的作用,保证校车的运营管理的顺利进行。

3.2 政府应对校车制度进行立法

由于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对校车制度不完善,基本上都没有专门涉及校车管理的具体事宜,针对2011年几起重大校车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世界上校车管理经验比较丰富的美国和日本可以看出,在校车运营和管理上,他们都具有相当完善的法律法规来保证校车的安全。因此我国政府部门应该加快对校车制度的立法,完善现有法律所存在的不足,突破行政手段中局限性,从校车的生成、销售和购买、运营等各个环节都有法可依,切实从根本上校车安全隐患[3]。由于农村交通安全意识较差,而且教官部门监督管理的力度稍微弱点,因此不遵守规则,驾驶员无证驾驶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加大对校车运营过程中的法律制度,加大惩罚力度,保证校车的顺利运营。

3.3 政府应加大投入

由于学校在校车购买和运营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费用,而且我国各地校车运营经费主要来自学生家长及其单位、学校等渠道,因此这些资金来源不能保证校车正常运营的安全。因此在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加大财政投入,积极推动校车工程的实施,为普及校车提供资源。这个投入不仅可以体现从校车购买过程中,还体现在校车的运营费用中所产生的各种费用。比如美国联邦政府不负责为中小学校车提供经费但通过各种立法和规定对校车的生产和运营提供免税和州财政补贴等优惠措施,各州政府一般都为公立学校中小学生提供免费的校车服务[4]。

3.4 政府应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校车标准

美国是国际上校车标准最完善的国家,所见的校车有着统一标准:必须专为学生制造;车身必须喷涂为全美统一的黄色;在车身的前后用大字标识“校车”;安装“停止”标志信号杆,与闪烁红色车灯配合使用以警示其他车辆,而且校车的安全系数素有“客车的设施、卡车的骨架”之称[5]。校车安全关系千家万户家长的心,关系祖国的未来前途的发展,也关系我国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校车标准体系,结合我们实际国民情况,加快制定我国校车标准,从校车的材料选择,生产工艺,销售、以及运营过程中都制定相应的标准,同时政府应此过程中加大监管力度,保证校车的安全性。其次还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来保证校车的安全,比如增加校车卫星定位装置、校车限速装置等先进技术来保证校车的安全。

4 结束语

校车安全水平,从某种程度上展现的是一个国家对孩子生命的态度。我们应该极力消除校车安全隐患,改变现有经营管理模式,探索一种适合当代中国国情的校车经营管理模式,给孩子安全的校车,让家长放心,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交通环境。

摘要:通过分析我国现有农村校车以及其经营管理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探索我国新型农村校车经营管理模式,对我国校车工作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关键词:事故,农村,校车,经营管理

参考文献

[1]袁潜韬.对规范校车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从美国校车管理中得到的启示.公安学刊,2007(6).

[2]雷万鹏,徐璐.农村校车发展中的政府责任.中国教育学刊,2011(01).

[3]段会冬.对校车制立法必要性的思考.基础教育研究,2010(11).

[4]耿益群,张洁,秦学智,王保华.国外校车运营和管理状况及特点管窥.教育科学研究,2010(9).

基于物联网的校车安全管理系统 篇9

校车是接送学生往返的工具, 由于校车事故频频发生, 校车安全问题受到普遍关注。现有的校车的相关系统还不完善。为了实现对校车更好的监控安全管理, 本系统采用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实时的安全监控管理。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技术”, 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技术;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通过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 按约定的协议,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叫做物联网技术, 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2.总体系统功能设计

校车安全管理系统包括三个主要部分, 校车车载子系统, 校方监控子系统, 安全监控子系统, 如图1 所示, 具体实现流程图2所示。

本系统是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校车安全管理系统, 引入视频监控, GPS技术, 报警系统等, 把移动的校车和校方紧密联系起来, 实现校车和各部分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校方可以根据校车采集提供的信息查看校车的运行状态和车内情况。安全监控可以监控校车的安全信息, 方便管理。

3.各子系统主要功能

3.1 校车车载子系统:

校车车载子系统主要包括GPS接受设备, 视频监控设备, 报警装置和无线通信装置。车载子系统是校车安全管理的最基础的部分, 既传输原始的数据, 又接受管理平台的控制管理信息。其功能结构如图2 所示。

车载子系统关键技术:

(1) GPS定位

GPS系统采用UART串口方式、M2M协议和VRP算法技术来实现。GPS采用AN1409 ATK-NEO-6M GPS模块, 进行定位。通过ARM STM32 单片机的异步串口与GPS模块RX、TX串口引脚连接, 实现对校车车载GPS终端目标的位置跟踪。通过液晶显示屏显示GPS信息, 包括经度, 纬度, 速度, UTC时间等。同时通过USMART工具, 设置GPS模块的刷新速率和时钟脉冲的配置。

(2) 报警系统

报警系统主要是利用烟雾报警MQ-2 模块和陀螺仪MPU6050M模块来实现。烟雾警报器能够检测到液化气, 天然气, 城市煤气等, 实现警报功能。未检测到烟雾时, 输出高电平, 当检测到烟雾浓度大于预定警报浓度时, MQ-2 烟雾模块端口输出低电平, ARM STM32 就会发出警报, 提醒司机注意事故的发生。

陀螺仪 (MPU6050) 是用高速回转体的动量矩敏感壳体相对惯性空间绕正交于自转轴的一个或二个轴的角运动检测装置。通过P1 排针与单片机的IIC串口连接, 利用自带的数字运算处理器 (DMP) 硬件加速引擎, 通过主IIC接口, 向应用端输出姿态解算后的数据, 然后ARM STM32 读取数据后, 判断校车是否发生碰撞或翻车, 从而实现报警。

(3) 图像采集

利用摄像头ov7670 模块, 采集车内信息, 经过ARM STM32 单片机在液晶屏上显示, 为司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角。摄像头通过SCCB接口与ARM STM32 单片机相连, 将拍摄的画面保存到内部SD卡内, 以便校方对突发事件现场还原。

(4) 数据传输

数据传输主要是利用ATK-SIM900A模块来实现, ATK-SIM900A模块采用TCP/IP协议, 进行GPRS数据通信。将ARM STM32 的UART接口与ATK-SIM900A模块连接。当校方发送请求, 单片机响应, 将采集的定位信息通过GPRS模块发送到校方。

3.2 校方监控子系统:

校方管理平台主要是完成对校车的日常管理和校车运行数据实时上传的功能。校方通过终端向校车发出请求, 校车利用GPRS网络数据传输返回车辆的状态信息 (地理位置、车速、车内温度和视频监控等) 。如图3 所示。

校方监控平台主要功能: (1) 车辆定位跟踪:校方接收车辆通过GPRS数据传输, 将车辆的GPS发来的地理位置信息, 跟踪校车, 确保校方在正常的时间段内按照指定的路线行驶, 校方可实现实时监控的特点。 (2) 视频监控:校方将保存在SD卡内的视频提取出来, 以便于校方定期检查。 (3) 系统维护:校方管理员录入基本信息, 进行数据统计, 分析功能等。 (4) 数据通信:视频监控和GPS的传输都是通过数据来传输, 遵循数据通信协议完成传输。

3.3. 安全监控子系统:

安全监控子系统属于校方所管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对校车的安全监控, 结接收的信息更好的管理校车的安全。

4.实验成果图

本系统的最终实验成成果图如图4 所示。

图为显示屏是用来显示校车内的信息, 通过摄像头将数据通过数据传输协传送到校方, 以便于校方的实时监控管理。烟雾警报器用来提醒警报。GPS定位运行时将采集的数据信息通过单片机处理之后, 传送给校方。当校车出现翻车等碰撞时, 陀螺仪用来危险警报。

5.结语

校车关系到千千万万的家庭, 利用物联网相关技术可以实现对相应功能的操作, 来达充分考虑到系统未来的扩充性, 打造出一套适合校车运行的调度安全管理系统。本系统采用优化的数据通信协议和GPS传输格式实现车辆的路径检测与记录, 结合传感网技术与云计算为校车提供安全、便捷的车辆管理服务, 提高车辆和道路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实现对校车更好的安全管理, 整体提高校车的安全水平, 充分发挥物联网“无私”的特点, 提供可靠的保障。当然由于物联网时技术性很强的技术, 现在还没有比较统一的标准, 运用于真正的校车系统时, 可能会有一定的障碍。由于校车时庞大的系统工程, 投入成本和实施难度较大。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以后应该可以很好的解决问题并运用于校车中。

参考文献

[1]金建设, 杨斌, 于小海, 王博靖, 张洪桢, 王鑫等.基于传感网与云计算的校车安全监控系统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4.22 (6)

[2]曾庆勇.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校车安全管理系统.[J]计算机系统与应用.2012年第28卷第8期

[3]王鸿, 蒋文保.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长途客车安全管理系统.[J]物联网技术应用

[4]包勇强, 陈时升.车用电子战警报器用扬声器设计.[J]公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2期

[5]王建, 朱致富, 田大新, 王汉武.基于车联网的校车实时监控系统.[J]第七届中国智能交通会优秀论文集

[6]刘光明, 蒋松云.基于RFID/物联网的校车安全监控系统的架构.[J]大众科技2014年8月

[7]刘磊, 刘梅, 王磊, 王天冉.基于jsp校车安全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管理观察2014年6月上旬出版

[8]张不扬, 王德平, 宗长富.车辆侧翻预警研究现状与关键技术.[J]设计.计算.研究

[9]何文娜.大数据时代基于物联网的云计算的地质信息化研究.[J]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6月

校车管理 篇10

一、我国现行中小学校车运营管理模式的缺陷与问题

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统一的校车运营管理体制,各地为了解决学生远距离上学的问题,积极探索了多样化的中小学校车运营管理模式,主要有几种类型:一是学校自营,即学校购买或租赁校车,自己经营的模式;二是学校委托企业或个体经营,这里又可以分为有政府补贴的委托经营与无政府补贴的委托经营两种;三是家长委托企业或个体经营等模式。总体看来,现行校车运营管理模式存在两个主要的缺陷与问题。

1. 在完全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下,校车运营管理不规范,校车安全无保障

市场通过价格、竞争与选择机制来调节相关主体的行为,是现代社会进行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在校车运营管理实践中,学校或家长自主选择校车服务提供者,双方就校车服务的价格、质量等进行协商,达成合意后签订校车服务合同。这本质上是学校或家长向校车服务提供者购买校车服务。随着校车需求的高涨,校车市场也呈现繁荣景象,但繁荣的背后暴露了“市场失灵”带来的运营不规范、安全无保障等问题。

市场主体以追求最大利益为目标。校车服务提供者会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在政府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为了提高自身的利润,做出机会主义行为和败德行为,如超载、“黑校车”等不顾学生安全的非法营运行为,使校车安全隐患增大,学生安全得不到保障。

此外,在完全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下,由于校车购买与运行的成本较高,安全责任大,收益又比较低,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正规的企业往往缺乏进入校车市场的积极性。如,2004年成立的北京市阳光彩虹教育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在最初迅速发展之后,因无力自行购买符合标准的校车,已于2008年停止校车服务[1]。正规校车服务企业的退出,使得校车市场,特别是农村的校车市场,充斥着个体运营的“黑校车”,家长迫于无奈只能自行接送孩子,或冒险租赁违规校车,形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2. 校车运营管理过程中,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角色模糊、责任缺失

在学校委托经营等校车运营管理模式中,政府的角色定位不清,相关责任缺失。

第一,政府对校车投入不足,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财政责任。调查显示,北京市中小学校车的经费来源“大部分是学校和家长共同负担(占33.3%),其次是学校单独出钱(占28.1%),第三是家长单独承担(占14%),政府出资在其中只占12.3%”[2]。校车无疑加大了学校与家长,特别是农村地区学校与家长的经济负担。政府没有给学校、学生或校车服务提供者提供适当的补贴,间接导致校车质量不达标、运营不规范、超载等现象层出不穷。

第二,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鉴于校车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我国陆续出台了《条例》《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等法规、规章。但是与校车服务比较先进的国家相比,我国校车立法无论是在法律位阶、数量还是体系完备上,仍然严重落后。例如,美国已有500多部法律以及众多的规章被各州记录在册,用来管理校车产业的方方面面。

第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监管责任缺失。大量“黑校车”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质检与安检部门对校车的监督检查责任不到位,让大量不达标的车辆随意进入校车市场。此外,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于校车的日常运营、公共交通、校车司机等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和管理,导致校车超载等非法营运现象屡次出现。

二、校车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应纳入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市场与政府是配置资源的两种主要方式,一项产品或服务是由市场还是政府机制来生产或运营,关键要看它是一种私人物品,还是公共物品。长期以来,政府和社会都将校车看作一种“私人物品”,因此也就通过完全的市场化机制来运营,政府只需承担监管责任,而不用承担给付责任。但是,随着校车需求的高涨,校车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其正外部性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而校车安全事故又让人们认识到,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无法保障校车安全运行,政府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校车的属性已从私人物品转向为公共物品,保障校车安全运行不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国家的事情。

1. 校车已成为一种公共需求,应纳入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中小学生对校车的需求都在不断攀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择校现象的增多,城市学生上下学的交通半径不断扩大。在城市公共交通环境得不到彻底改善的情况下,校车就成为城市中小学生上下学的最佳方式。而农村学生对校车的需求与我国“撤点并校”政策息息相关。有调查显示,“布局调整前,学生家校距离平均为1.60公里,布局调整后,家校距离提高到4.05公里。布局调整前后家校距离增加了2.50公里,增幅达到150%”[3]。可见,实施“撤点并校”之后,我国部分农村学生实际上无法就近入学,对校车的需求也就逐渐凸现出来。特别是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其就近入学的法定权利受到“撤点并校”政策的损害,政府不应该让其再单独承担政策变化的成本和代价。因此,校车已然成为一种公共需求,必须通过公共机制来满足:政府应该将校车纳入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之中,通过直接的财政拨款、间接的政策倾斜等手段支持校车的发展;政府的角色不仅是校车运行的监管者,更是校车服务的供给者。

2. 校车具有强烈的正外部性,政府有责任推动校车的发展

经济学家N.格里高利·曼昆认为“当一个人从事一种影响旁观者福利,而对这种影响既不付报酬又得不到报酬的活动时,就产生了外部性(Externality)”[4]。如果这种影响是有利的,就称为“正外部性”。校车的正外部性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校车有利于学校开展教育工作,提高学生成绩。美国校车委员会(American School Bus Council)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校车不仅是到达学校的一种安全便捷的方式,更是一种让孩子们待在教室、改善教育系统的重要手段。[5]”

第二,校车安全运行能更好地保障学生的交通安全,同时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状况。根据美国交通研究董事会提供的一份报告,学生乘坐由成年父母或同学驾驶的私家车到学校,发生伤亡交通事故的概率是乘坐校车到学校方式的3至5倍;未成年人驾驶私家车到学校,发生伤亡交通事故的概率可能超过乘坐校车到学校方式的20倍;学生步行到学校则更加危险[6]。北京市在2010年出台的治理交通拥堵的方案中,专门提出了将发展校车服务体系作为缓解高峰期交通拥堵的一项重要措施。

第三,完善的校车服务能带来良好的生态效益。据相关报告显示,“每辆校车能够抵消约36辆小车,也就是少了36辆车拥堵交通、污染空气;2010年,校车已经帮助美国节约了23亿加仑的汽油”[7]。正外部性的存在是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之一,政府有责任进行干预,对有正外部性的校车给予补贴。基于校车服务所带来的教育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政府有责任推动校车的发展。

三、校车服务合同外包:校车运营管理模式的合理选择

政府将校车纳入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但不意味着校车服务应由政府直接提供。新公共管理运动主张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服务民营化。即政府应该致力于商业化运作,让市场成为资源的有效分配者,构建有效的协调机制、理性的决策过程,并能够鼓励灵活性和进取心[8]。我们应借鉴公共服务民营化的理念和工具,在政府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利用市场机制提高政府效率,促进校车服务的有效供给,探索“政府责任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校车服务运营模式。

“合同外包”就是政府责任与市场运作紧密结合的一种有效工具,它是指“引入私人承包商来提供公共服务。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能保留资金提供者的身份,但不再是服务的生产者和直接提供者”[9]。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 E C D)的一项调查显示,“合同外包”广泛应用于在各个国家公共部门的各类项目中,如澳大利亚人事部、教育部的项目,冰岛政府对残疾儿童的保护项目等[10]。从英、美等国校车发展历程来看,校车服务合同外包是一种普遍而成熟的做法。美国纽约州教育委员会为获得校车服务,每年必须与校车服务私人承包商签订5 400多份合同。首先由教育委员会规定路线,招标拍卖经营权,然后与校车公司签订合同,学区和学校只负责监督安全和制定《校车运行规则》[11]。相对于其他校车运营管理模式,校车服务合同外包有利于加强政府在保障校车服务方面的责任,提高校车的安全性,同时也有利于发挥校车服务承包商的专业优势,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满足学生的多样需求。

近年来,我国各地涌现出各种校车运营管理模式,其中地方政府与校车服务企业的合作尤为引人注目。然而,“从权力转向合同并不意味着政府部门的终结。恰恰相反,它意味着需要建立一种制度和管理能力去迎接我们面临的许多新的挑战”[12]。为此,必须提高政府对校车服务合同的管理能力。

1. 明确校车经费投入与成本分担机制

在校车服务合同外包中,政府出资向校车服务提供者购买校车服务,学生是受益人。经费投入不足是校车运营面临的重要问题,没有充足的经费,很难实现校车的安全运行。

第一,各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政府与学生家长的成本分担比例。相关调查报告显示,1990年至2000年,美国中小学校校车每年的运行成本总量基本上都在100亿美元以上[13]。美国的校车经费全部由政府负担,学生免费乘坐校车。但这并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如果在全国范围内为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儿童购买校车,政府需要投入3 000亿元的预算,且一年的运行、维护费用为1 500亿元,总共需要4 500亿元的投入”[14]。如果完全由政府财政负担,校车经费投入就会约占2010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30%(2010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为14 670.07亿元)。因此,一方面,“用者付费”有利于提高学生监督校车服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为了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在明确政府是经费投入首要主体的前提下,作为受益者的学生也应分担部分成本。各地区应对校车成本进行测算,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成本分担的具体比例。此外,基于弱势补偿原则,与城市地区或发达地区相比,农村地区或欠发达地区的学生所承担的成本应该少一点。

第二,细化中央与地方在经费投入方面的责任。在美国,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是校车经费的主要承担者。《条例》规定,“支持校车服务所需的财政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在此基础上,还应区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对于前者,其承担的经费投入可以适当多一点;而对于后者,则可以适当低一点,主要由中央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来承担责任。此外,《条例》没有明确省、市、县的责任分担。校车经费投入责任应以省级政府为主,建立校车经费投入的省级政府统筹机制。

2. 做好校车服务合同外包的前期准备工作

校车服务合同外包的实质是公私合作的商业运作,其推行依赖于一种良好的制度环境,防止政府的寻租行为与企业的败德行为。

第一,政府内部应设立校车服务的专门管理机构,负责校车需求的调查与预测、校车服务合同的起草与签订、对校车服务提供者的监管等。例如,美国纽约州设置了学生交通办公室(The Office of Pupil Transportation)来专门处理学生上下学交通的一切事宜,同时还建立了包含行政官员、司机、校车服务企业、生产企业等在内的各类委员会,如美国校车委员会。我国校车专门管理机构也应吸收各个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如学生家长、中小学校、校车服务企业与校车生产企业等。

第二,建立校车服务企业的公平竞争环境,防止合同承包过程中的腐败与寻租行为。“哪里有竞争,哪里就会有好的绩效。竞争能促进生产者增加成本意识,提供优质服务。改革成效的取得,关键不在于私营还是公营,而在于竞争还是垄断”[15]。在甄选校车服务企业的过程中,必须提升家长、学校以及校车服务企业的参与程度与监督力度,实现校车服务招、投标过程的公开、公平和透明,防止腐败和垄断现象的出现。

第三,在开展校车服务合同外包之前,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做好校车需求与成本的调查与预测,制定校车发展规划,增强与校车服务企业进行合同谈判的能力。

3. 校车服务提供者的激励与监管机制

“好的合同管理在于建立和维持一种积极有效的工作关系,这种关系可以保证在合同运作中为公众做个好交易”[16]。政府与校车服务承包商是一种合作关系,要通过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与监管机制,激励校车服务合同承包商提供优质的校车服务。

首先,政府应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明确的绩效标准,在校车服务合同中,对校车服务的内容、质量、标准和责任等进行明确、详细的说明。

其次,在监督管理过程中,政府具有双重角色,既是合同相对方,又是政府职能部门,其监管责任是双重的,既可以根据合同条款来控制校车服务承包商的工作,也可以根据法律、法规等对承包商进行监督管理。再次,制定政府与校车服务承包商“效益共享”的原则,如果承包商实现“低成本与高质量”的双重目标,政府就进行奖励,从而激励承包商降低校车服务成本,而不损害服务质量。同时,政府应完善惩罚措施,如果学校或学生对校车服务不满意,甚至发生校车交通安全事故,政府有权以合同相对方的角色,撤销校车服务合同,并追究承包商的合同责任。

最后,学生是校车服务合同外包的最终受益人,政府应建立“校车服务质量实时监测平台”,定时进行学生、学校的校车服务满意度调查,作为奖惩承包商的依据。

4. 明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分担

在校车服务合同外包模式下,除了校车经费投入责任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还需承担对校车车辆、校车服务企业、校车司机、公共交通路线等的监督管理责任。《条例》第四条规定,“教育、公安、交通运输以及工业和信息化、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负责校车安全管理的有关工作”。由此初步形成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彼此分工、协同配合的校车安全管理体制。但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各自的责任分担还不够具体和明晰。首先,质检安检部门必须保证校车生产企业所生产的车辆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如《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防止不合格车辆流入校车市场。其次,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大对“黑校车”“超载”等非法营运现象的查处力度,保障校车交通路线的安全、畅通,负责培训专门的校车司机。此外,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校车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最后,质检安检、公安交通管理、工商、教育行政部门等要对校车服务企业的资质进行审查、核查,制定相应的准入门槛。

5. 完善校车安全事故责任分担机制,建立校车保险制度

校车已成为一种刚性需求,但校车安全事故往往导致校车服务企业和学校因噎废食,暂时停止校车运营。这主要是因为校车安全事故责任重大,而分担机制又不明确。在校车服务合同外包模式下,校车安全事故责任分担更为复杂,涉及政府、学校、家长、校车服务承包商、肇事者等。

首先,根据《侵权责任法》等法律的规定,如果发生校车安全事故,校车服务承包商存在过错的,应首先由校车服务承包商承担赔偿责任,这与公交车安全事故的责任承担是一样的。

其次,正如《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政府、学校、家长与校车服务承包商之间,应该签订“校车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各自的安全管理责任。如果是因为学校或家长的原因而导致校车安全事故的,学校或家长应承担责任。

最后,应完善校车保险制度。为了降低校车服务企业等的风险,可由政府通过财政统筹方式为校车与中小学生缴纳保险,增强社会各主体抵抗风险的能力。

关于校车管理工作的经验交流 篇11

校车安全管理和学生安全乘车,事关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现已成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保障学生的乘车安全,全面启动校车管理、整治工作,以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打造校车安全的坚实堡垒,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下面就我从事校车安全管理的主要做法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一、健全组织、完善制度。落实学生乘车安全责任。

生命无价,平安是福。为保证学生的乘车安全,我校重点部署了校车安全工作,成立了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小组、安全巡查小组、车主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等组织,层层落实责任,从校长到主管领导,到普通教师,都知道每方面工作自己应该做啥,应负什么责任,发现情况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如何层层汇报等等。在校车安全上,我们讲究“时空”观,即在时间上,空间上都要考虑周全,不留死角,力争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本校的相关制度,并将各项制度信息上墙公开,增强了制度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用制度保障了学生的“安全出行”。在每学年初都与乘车学生、乘车学生家长和校车车主三方签订《安全乘车协议书》,与校车车主签订《承运合同》,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学生上下学期间的安全责任。每学期还不定期组织召开乘车学生家长会、学生会和校车车主会议,并及时向所有乘车学生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收集家长所填回执,并组织乘车学生家长会,广泛听取家长意见,细致分析家长反馈的问题,为家长排忧解难。还不定期组织乘车学生召开安全工作大会,收集并核对乘车学生信息,班主任老师带领学生多次练习乘车程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乘车习惯。学校还积极与车主、驾驶员沟通,召开车主会,强调校车安全运营,做到“四定”,人性化地管理乘车学生:并经常性地向车主和驾驶员反馈学生家长意见,多次的协调促成了我校校车良性运营的局面。

二、深入排查。建好接送学生车辆档案。

为了强化校车的日常管理,多次召开领导班子会专题会议,学习、借鉴柳河县校车管理经验,建立了一车一档制度,先后多次组织开展了接送学生车辆排查摸底工作,通过排查,详细掌握了全镇接送学生车辆的现状,全面地掌握了校车所有人员的相关信息,并按要求填写了《东辽县接送学生车辆审批表》、《接送学生车辆司乘人员信息登记表》等,并通过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批之后,建立了接送学生车辆档案,明确了学校、车主、家长三方的责任;同时分别把各接送学生车辆车主和驾驶员的基本信息报送到了东辽县教育局校车管理办公室、东辽县交警支队和东辽县公安局备案,为有效地管理接送学生车辆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教育。增强学生的乘车安全意识。

我校始终将学生上下学乘车安全教育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经常组织通过队会课、宣传专栏、手抄报和黑,~41t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经常性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学生自觉抵制乘坐超员、超速、“三无”车辆上下学的安全意识,并且学校还将乘车安全教育纳入到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内容之中,使学生在乘车的过程中,同时也受到文明礼让、遵时守信、爱护公物、团结友爱、遵守公德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学校还实行了学生乘车自治管理。每个候车点有一至二名负责同学,负责候车时的管理工作。每个班次至少有一名小车长,负责行车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并且要求车主和司乘人员每天落实乘车前一分钟安全教育,学校还为晚乘车学生划分了固定的集合点,学生按照乘车路线站好路队,同时每天有1名值日领导和1名教师在候车点值班,清点乘车学生人数,维持秩序,不管工作多忙,不论严寒酷暑,每天放学时,值班领导和教师都来一起组织乘车学生站好路队,一切妥当之后协同各线路司乘人员组织学生离校。

四、做好交接。保证学生的在校安全。

为保证学生的安全,我校对接送学生车辆施行了早晚交接制度。安排了专人——王振东和王贵轩两位老师在每天早晨与接送学生车辆车主进行交接,交接时间准确、交接手续完善,交接人数清楚:每天晚上乘坐二趟车的学生由学校安排7间教室由专任教师看护,看护教师负责做好晚交接工作,并且负责辅导学生在候车期间完成家庭作业,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在候车期间能完成家庭作业,又保证了其候车期间的人身安全。在交接工作上我校领导非常重视,每年都投入了大量资金,目的就在于保证学生的安全,因为学生的安全大于一切。

五、强化监管。有效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东辽县接送学生车辆管理办公室联合县交警、运管等部门多次对我校接送学生车辆的安全运营情况进行了不定期的抽查,我校也积极配合东辽县接送学生车辆管理办公室对我校的接送学生车辆进行不定期的专项安全检查,严格查处超员、超速、超载和存在其他安全隐患的接送学生车辆,坚决杜绝用农用车辆、无证、无牌、无保险的“三无”车辆接送学生上下学的现象。通过开展检查活动,进一步规范了我校接送学生车辆的安全运营秩序,确保了学生上下学的乘车安全。

六、创造一切便利条件。打造绿色通道。让学生满意。老师满意,车主满意,家长满意。

至我校校车营运以来,学校领导煞费苦心,尽可能的为学生和车主创造便利条件:校车刚开始运营时,学校考虑到早晨坐一趟车的学生到校时间早,早饭吃不好,有的甚至吃不上,校领导研究决定后,给学生配备了早餐,只收取学生的成本费,既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又让学生享受到了家的温暖,把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中去。为了化解同线路上车主之间竞争生源的矛盾,校领导多次找车主协商,动用一切社会关系,三番五次地找车主谈心,分析当前形势,讲清利害冲突,最终六家车主达成协议,三家主动退出校车行列,实现了线路上的整合,为校车的规范化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道路隐患一直是我校关注的重点,每学期开学前我校领导都要亲自到各条线路上实地查看,做好记录,然后协调村上进行维修,村里有困难的,校领导亲自去找镇里领导协商,想方设法给校车提供最安全的保障,力求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安全,达到每一位家长的满意,满足每一位车主的心愿!

校车管理 篇12

一、日本校车制度的法律依据及经费来源

(一)校车制度导入的背景及法律依据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基于对战争的反省,在占领军的主导下制定了以“国民主权”、“尊重人权”以及“和平主义”为基本原理的新宪法,并且根据宪法的基本理念制定了《教育基本法》等一整套保障教育公平的法律体系。[2]

1954年,日本政府颁布实施了《偏僻地区教育振兴法》,该法案明确规定:“根据教育机会均等原则和偏僻地区教育特殊性,应明确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在振兴偏僻地区教育中所必须采取的各项措施,以期提高偏僻地区教育水准。”(第一条)同时该法案第三条非常明确地列举了具体的五项措施:

(1)配备教材、教具、为教师的进修以及教育内容的充实采取具体措施。

(2)提供教师宿舍,提高教师福利。

(3)提供音乐教育、体育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必要设施。

(4)为偏僻地区教师学生的健康采取必要的措施。

(5)为了方便偏远地区儿童上学采取必要的措施。

上述这些项目的费用,除教材、教具、教师宿舍根据其他法律由国家负担补助之外,其余各项国家补助其费用的1/2。(第六条)

(二)校车配备的条件及经费来源

为了方便儿童上下学,日本实施了就近入学的原则,对学生上学的距离做了规定,小学生不超过4公里,中学生不超过6公里。由于以下原因,学生上小学距离超过规定距离的情况下,根据《偏僻地区教育振兴法》及其《施行令》,对于满足一定购车条件的偏远地区,政府将给予1/2的购车经费补助。具体条件如下:

(1)偏远地区;(2)由于人口稀少、生源稀少而导致的撤点并校地区;(3)因人口稀少导致公交停运的地区;(4)因市町村合并导致的撤点并校地区。

上述规定就是政府为学生提供校车等相应的交通工具以及购入经费的法律依据。《施行令》第二条规定,《偏僻地区教育振兴法》第三条第五项以及第六条规定的补助经费是指为儿童上学提供方便购买车船所需费用。

校车(船)的经费除了购置费以外,还有日常的运营管理费用。上述的法律解决了车船的购置费,而运营管理费用是通过《地方交付税法》(1954年)获得政府的资助和返还。

日本实施的是财政分权制度,为平衡不同地区财政收入的差距,日本主要通过地方交付税制度、地方让与税制度和国库支付金制度来调节和平衡各地的财政收入,而地方交付税制度又是日本财政平衡制度的核心。[3]地方交付税是中央政府在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烟税、酒税和消费税五种国家税收的基础上,按照《交付税法》规定的公式,返还给地方政府的税额(第二条)。地方交付税主要是对根据地方政府基本财政需求超出基本财政收入的部分进行的差额拨款。对于基本财政需求本法规定了固定的项目,如医疗卫生、道路、桥梁、义务教育等。校车的经营管理费用的预算包括在义务教育的项目之内,因此,校车的维修、运营、司机等的费用均可通过“义务教育”项目获得返还和资助。

二、日本校车的运营方式

日本的校车可以分为专用校车与非专用校车两种类型。专用校车指的是专门用来接送学生上下学的专用交通工具;非专用校车是学生和其他一般乘客共同利用的公交、电车、船只等其他交通工具。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的不同,校车的运营方式也不尽相同。其中,全国有82%的地区采取了专用校车的运营方式。目前,日本大约有4,741辆专用校车,使用人数约为13万人,每年的经费高达29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3亿元)。由于专用校车可以自由安排发车时间及行车路线,本着效率最大化的原则,全国有50.4%的学校采取了专用校车的运营模式。另有55.1%的地区采取了公交巴士及其他交通工具共用的方式,使用人数约为5万人,政府每年给予的经费补助约为55亿日元。与专用校车相反,由于公交巴士及其他交通工具的时间、路线不能仅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安排,因此很难实现共同使用,所以这类非专用校车的共用率仅为26.5%。此外,全国约有37.5%的地区对以上两种运营方式进行了综合使用。

日本校车的运营管理方式可以整理出以下五种方式,其中前四种为专用校车。

1.直营型

直营型校车是指由各地区直接运营管理的专用校车,这类校车通常只在学生上下学时段内使用。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不同,有些地区也会在空闲时间段把校车用作公交或社会福利等其他用途。运营费用由政府承担,学生可以免费乘车。

2.委托型

委托型校车主要是指各地方政府委托给民营企业运营的专用校车。委托形式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只向民营企业委托校车的运行业务,另一种是委托包括校车在内的全业务管理。运营费用一般由政府承担,不需要学生缴费。

3.运营支援型

运营支援型校车是指由政府支援,以家长委员会、地方团体为主体来运营管理的专用校车。这类校车通常都是由民营企业委托给各地的民间团体来进行运营管理,当地政府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多数情况下,乘坐运营支援型校车的学生需要缴付一定费用。

4.独营型

独营型校车通常是指以PTA、地方团体为管理主体,独立经营管理的专用校车。由于这类校车没有政府的经费补助,因此学生乘车需要缴纳相应费用。

5.公交等活用型

在日本,公交巴士、社区巴士、福利巴士等交通工具都可活用为接送学生上下学的校车。但与专用校车不同,这类活用型校车是学生与其他乘客一起乘坐的。

具体来说,政府直营的公交巴士,受政府委托运营的公交巴士以及民营企业运营的公交巴士等多种交通工具,都可活用为校车接送学生上下学。学生只需交付一定的交通费,但大部分地区的学生基本上都能部分或全额地获得政府补助。

由于各地实际情况不同,政府对学生交通的补助也不太一样,下面以笔者曾经居住过的新泻县上越市为例进行说明。

根据2010年开始实行的《上越市远途学生交通补助纲要》第二条规定:政府将对上学距离超过3公里的小学生及距离超过5公里的中学生给予一定数额的交通补助。纲要规定,学生必须通过学校向政府申请交通补助。申请购买月票的费用时,需提交月票复印件。对于领取公交补助的学生,政府可以直接发放月票代替现金补助。交通补助的具体标准如下表所示:[3]

纲要对于交通工具的选择也做出了明确规定:只有在无法骑车上下学的情况下,才可以乘坐私家车;只有在自行车、私家车都不能乘坐的情况下,才可以乘坐公交车。此外,每月上学天数按21天计算,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虽然国家规定小学生上学距离超过4公里、中学生超过6公里的情况下必须提供校车或交通补助,但是考虑到当地的地理、气候和安全状况等,对低于这一标准的学生仍然给予不住校的地方或者使用专用校车的也有。比如位于日本东北部寒冷多雪的青森市,为保证学生的安全对于离学校2公里的小学生、3公里的中学生也给予交通补助。

三、日本校车制度的发展方向及启示

1.多方合作,融入综合性交通体系

撤点并校是日本导入校车制度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在市町村合并的过程中,各地区原有的交通体系被全部重新规划,在减少地方公共团体的综合成本的同时,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政府服务,可谓是一举两得。

但值得注意的是,校车制度的导入,并不是由文部省单方做出的决定,而是与交通、道路等部门协作完成的。在校车制度正式实施后,各部门仍保持紧密的协作关系,共同探讨安全管理、运营方式等问题,从而大幅度降低了运营成本,完善了校车制度。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仍要把校车问题放在综合交通体系中考虑,只有各部门协同一致,才能确保校车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专用校车作为日本校车的主要运营方式,具有可自由决定运行时间及路线的优势。然而,由于路线覆盖范围广,多校共用等原因,导致校车运行时间延长,加重了学生的路途疲劳程度。公交巴士的活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专用校车的运行压力。目前,日本活用公交巴士的地区约占全国的30%。地方各部门共同协调公交巴士的发车时间与学校的上下学时间,将校车制度导入各地区的公交体系中,就可以较好地处理时间冲突这一问题。大力扶持和发展公共交通,是有效解决校车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日本的地方铁路也比较发达,而且有专为学生设计的车厢,由于乘客特别少,乘车比较方便,中学生可以把自行车轻易地带上车。公共汽车、列车等公共交通手段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上下学的交通问题。

2.运营方式多样,培养“地区支持”的意识

日本校车运营方式多样、灵活。各地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搭配,既节约了社会资源,又减少了财政支出。该方式对我国尤其具有借鉴意义,我国各地经济、教育水平发展差异较大,各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各自的校车运营方式,以满足政府、学校及学生的多种需求,并可在日本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寻更符合我国国情的运营方式,使校车制度真正融入我国的教育安全体系之中。

日本为确保学生的安全、放心,不仅落实校车制度,还设法调动起各地政府的积极性,培养“地区支持”的意识,采取志愿者接送学生上下学等措施。2010年,日本某幼儿园曾发生过一起因教师疏忽而导致的校车事故。当校车到达学校时,教师没有清点人数,误以为所有孩子都已经下车。等到教师发现人数不对时,被关在车里的孩子已闷在车内不幸身亡。针对这一事件,日本政府明确规定,每辆校车要配有两位随行教师,教师不仅要认真核对学生人数,还要负责学生上下车及途中的安全。

那么,如何培养“地区支持”的意识呢?日本的经验是,关键在于不要把校车定位为“学生专用交通工具”,而是将其作为各地的公共交通工具来考虑。在此意义上,社区巴士、公交巴士的活用校车,也可以理解为是当地居民所共同拥有的。此外,根据地区贡献政策,将民营企业的班车活用为校车也是十分值得提倡的。

3.以学生的安全、放心为主

日本校车制度的最基本原则,就是优先考虑学生,保障学生的安全。在此方面,日本政府进行了大量富有创新性及实用性的尝试及改革,获得了民众的普遍欢迎与支持。例如,日本的校车以其可爱的卡通造型闻名世界。一方面,卡通造型可以引起儿童的兴趣,备受学生欢迎;另一方面,卡通造型行驶在街上十分醒目,其他汽车会主动避让,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再如,为了避免学生横穿马路时遇到危险,设定运行线路时,不惜绕个大弯设置停车地点。这么做虽然会增加运营成本,但却能有效保障学生的安全。

同时,在加大对校车运营的监管力度下,还采取了包括各类应急措施在内的安全保护措施。例如,在上下学途中设置安全候车站点,制定了详细的灾难、车祸应对措施等。由于这些问题涉及到警察厅、国土交通省等多个部门,因此需要多部门协作探讨,共同完成。

总体而言,日本校车制度是建立在保障教育公平和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形成的一整套法律制度,其经费主要根据义务教育以及财税法律给予保障和支持。国家在给予充分的经费保障的同时,对各地校车的经营管理又给予了很大的自由空间,保障了因地制宜,避免了一刀切的政策,这一点对于今后我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修改和完善有很大启示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文部科学省.国内校车利用情况调查报告(国内におけるスクールバス活用状况等调査报告)文部科学省体育青少年局.2008.本文引用的有关日本小车的数据,除特殊标注外,均来自此调查报告,下文不再一一标注。

[2]牛志奎.日本义务教育公平的保障机制[J].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8,327~341

上一篇:教师如何与家长交流下一篇: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