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景观的创意设计(精选12篇)
现代景观的创意设计 篇1
摘要:现代景观设计是符合人们对生活环境高质量、高要求并且希望生活环境美观的一种表现。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发展。因此应用在现代景观设计之中的相关材料也越来越多。不仅仅是符合美观的要求, 也注入了保护环境的有关概念。所以硬质景观材料的出现, 让现代景观设计的美和保护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
关键词:现代景观,设计,硬质景观,材料
随着社会在不断的进步, 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在物质生活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之后, 人们对于环境的要求就更加的严格。不仅仅希望有着绿色的生存环境, 也希望这环境中有一种美丽存在。因此现代景观设计应时代要求而产生, 并且随着保护环境意识的加强, 人们对于现代设计景观材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于是硬质景观材料的诞生就给这一要求提供了机会。硬质景观材料的应用和作用, 是符合时代现代景观设计对于城市美观设计的要求的。
1 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硬质景观材料的作用
现代景观设计的出现是源于人们在相对富足的生活环境中, 对周围生存环境更高的一种要求。人们不仅仅满足于仅有的衣食住行的满足, 更关注生存环境能够给自己带来美的感受。因此现代景观设计就应时代要求和人们的希望诞生了。但是随着近年来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的加重, 使得人们对于现代景观设计中运用的材料更加的重视。并且能够应用身边的一切物品天加入景观设计中, 会给人带来一定的亲切感和享受。于是硬质景观材料就应要求产生了。硬质景观材料取材于生活中物品, 都是随处可见的物品。或许没有多么昂贵, 但是添加到现代景观设计之中后, 就会将观众带进了景观的意境之中。使得人们对景观的感觉不仅一种艺术, 也是一种生活。这是硬质景观材料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带给人们的感受, 也是人文意识作用。除了人文意识作用外, 硬质景观材料还对现代景观设计起到了重要的组成结构的作用。
现代艺术景观是一种艺术。但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此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加入了硬质景观材质, 是使得现代景观设计更加的有生活的气息。在现在景观设计中, 加入生活中常见的硬质材料, 哪怕是一块石头, 一个碎片, 都会给整个设计带来不一样的感觉。就像赋予了这件作品一个灵魂。是支撑起这个作品长久不衰的点睛之笔。因此硬质景观材料在现代景观设计之中, 起到了承上启下, 承载思想, 支撑整体结构和独特意识的重要作用。
2 硬质景观材料的不同分类
硬质景观的材料可以从构造方面和材质方面进行区分。从构造上看, 涂料、地面铺装、钢筋、保温及防水等都属于构造材料。在这其中的铺装涂料属于外部构造材料, 其余的属于内部材料。从材质方面可分为石材、木材、金属、玻璃以及合成材料等。
3 硬质景观中的材料种类
3.1 石材
在室外的园林设计中, 石材可分为天然和合成2大类。在景观设计中, 花岗岩属于应用范围比较广泛的一类石材。花岗岩属于天然石材, 其在价格上要比地砖稍贵, 色彩种类丰富, 有将军红、贵妃红、山东白麻、鲁灰等几十种颜色。尺寸规格可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制作, 在花岗岩的实际应用中, 施工方可借助不同的色彩、形状和铺砌方式来实现不同的审美效果。花岗岩使用年头可以长达200年, 非常结实耐用。一般来说, 花岗岩多用于广场出入口、景观节点等部位。要特别注意的是, 室外使用花岗岩必须进行烧毛加工, 这样可以增大摩擦力, 防止行人滑倒。此外还有片岩、砂岩等很多种石材被用于景观设计之中。砂岩主要由石英颗粒构成, 其结构稳定, 富含硅、黏土和氧化铁等化学物质。在防潮、抗损、抗风化等方面表现优异。潮湿环境不宜生青苔, 清理方便。因其视觉和触感良好常用在欧式造境之中, 如欧式贴面、花坛等等。作为合成类石材中的主流材料, 砖凭借其低廉的价格, 简单的制作等优势一举占据了景观园林设计的主要位置。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混凝土砖、透水砖、陶瓷砖等。
不同的石材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程度是不同的。尤其是对于景观设计要求的不同, 采用的硬质景观材料就是不同的。由于砖块的烧制的技术在不断的更新, 各种样式和特性的砖块烧制出来之后, 都被广泛的应用在了现代景观设计之中。砖作为石材之中的一种, 由于应用了特殊的制作手法, 更加受到设计师的喜爱, 把它作为硬质景观材料使得设计的现代景观更加的富有生命力和鲜明的特点。同时也给人一种美好但是有贴近生活的感觉。
3.2 金属
金属的发明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重要的标志。现在社会的建设离不开金属。无论是建筑楼群, 架高桥, 铺道路, 修管道, 都是会用到金属的。因此作为时代的标志, 把金属作为硬质景观材料其中的一种, 是很符合时代的特点的。金属的特点是有一定的延展性。可以根据人们的要求和喜好锻造成人和形状, 这样能够给现代景观设计带来了无限的创造空间。同时也保证了硬质景观材料的多样性, 给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金属也是现在社会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材质, 制作工艺已经很成熟了。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用金属, 还可以把金属的其他特性更好的发挥出来, 使得设计创造的可能性更高。
3.3 木材与竹材
硬质景观材料除了人工可以制造的物品之外, 还可以选择自然界生存的物品进行一定的改造, 装饰。经常会用到的材料就是木材和竹材。木材和竹材和自然界最常见, 也是硬质景观材料最常用的自然材料。这种材料的特点体现在了量大, 随处可见。种植方便, 只要环境适合, 土壤符合要求, 都可以种植。并且在使用它为现代景观做硬质景观材料时候, 还可以保护环境, 减少污染。既体现了木材和竹材的经济价值, 也体现了自然价值。同时这两种材质的应用, 也可以减少对整个城市现代景观的造价。保证了在发展城市景观的同时, 利用硬质景观材料, 促进经济发展, 保护环境等, 是一种十分值的推广的硬质景观材料。
结语
现在的城市化建设不仅仅是要靠标志性建筑来获得外界的认可。由于现在对于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 因此在城市中加入现代景观的设计会给城市添色不少。尤其是在现代景观中应用了硬质景观材料, 使得设计的景观中充满了保护环境, 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的概念。所以应用硬质景观材料在现代景观中, 对城市环境保护和美观起到了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娟, 聂欣宇, 李洪.新材料在园林建筑中的使用[J].建材技术与应用, 2011 (04) .
[2]梁学彦, 倪敏东.漫谈新技术与新景观[J].规划师, 2010 (S1) .
现代景观的创意设计 篇2
关键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湿地景观;应用分析
1引言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大大加快,人们对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具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做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提升现代园林景观的整体效益,对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将湿地景观运用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有效的保护城市园林景观的生物多样性,更加有效的调节城市的气候,提升城市净水排污的能力,从而丰富城市园林景观的内容,提升现代园林景观的整体层次和品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我们应该加大对湿地景观运用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研究和探讨力度,促进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
2湿地景观概述
湿地景观是一种水域景观,有可能是天然或者人工的以及长久和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也或者是湿原和水域地带,亦或者是静止和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和咸水水体,也包括在低潮时低于6m的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等。在世界范围内,共有自然湿地855.8万km2,占陆地面积的6.4%,不足10%的湿地,却为地球上20%的物种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湿地景观也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景观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生物,是自然界中一种较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和保护,对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湿地景观的特征主要包括存在空间数量、时态上以及组成成分和性质都不同的水,生物系统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生产力较为高效,具有综合效益等。
3湿地景观运用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3.1有利于调节城市气候
将湿地景观运用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能够起到很好的调节城市气候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城市湿地景观系统中的水分在经过蒸发以后,形成水蒸汽进入到大气中,然后又通过降水的方式降落到该区域中,能够有效的保证该区域的空气湿度和降水量,从而达到调节城市气候,提升城市环境的质量,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3.2明显改善城市水体污染状况
城市湿地景观还能够明显改善城市水体污染状况,具有净水排污的功能。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大大加快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污水排放量越来越大,在此种情况下,城市水体污染较为严重。将湿地景观运用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能够运用城市湿地系统中多种多样的生物群落,来对城市的水体进行净化,可以明显改善城市水体污染状况。现阶段,我国城市湿地景观分为地表径流湿地和水平低下水流人工湿地两种,在改善城市水体污染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3.3可以有效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湿地景观作为一种生态系统,其中包含各种各样的生物,生态系统较为复杂,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其中包含大量的水生动植物。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湿地景观,将湿地景观和现代园林景观相结合,使其相互协调,能够达到保护城市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目的,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4有利于丰富现代园林的内容
在进行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时,人们往往不重视对湿地景观的设计,及时其中存在一部分水景设计,也并不具备湿地景观系统的作用。在现阶段,由于人们对湿地景观的优点已经有了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湿地景观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大量的城市湿地景观设计案例告诉我们,在进行城市湿地景观设计时,并不能只根据湿地景观的特征进行,还应该建设大量的绿地,应该通过运用大量的水生植物对城市湿地系统进行调节和改善,充分发挥现代园林湿地景观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还有利于丰富现代园林的内容。这就要求在对现代园林湿地景观进行建设时,进行部分旅游业的设计,这样不仅能够发挥湿地景观的作用,还能够充分发挥园林的观赏价值。
4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湿地景观的应用分析
4.1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湿地景观文化设计分析
在进行现代园林湿地景观设计时,不应该仅仅建设一个单纯的湿地生态系统景观,应该在其中融入该区域的文化特色,使现代园林湿地景观富有特色,增加其观赏性。因此,在进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湿地景观文化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应该在其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容。目前,在现代园林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现象是较为普遍的,因此,在进行城市湿地景观的设计时,也应该注重在其中融入传统文化。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作用,还能够使城市湿地景观具有更加鲜明的特点,提升城市湿地景观的品质和内涵。(2)注重“场所精神”的建设。应该从精神上对城市湿地景观进行设计,使城市湿地景观不仅拥有清晰的自然空间,还拥有深厚的内涵。
4.2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分析
植物是湿地景观中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城市湿地景观的设计时,必须对其进行设计,湿地景观中的植物不仅包括岸边的植物,从植物的生活类型来看还包括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种类较为丰富,从植物的生长类型来看,分为水生、沼生和湿生植物三种,其中不仅包括小草、粗大的草本还包括灌木和高大的乔木等。在进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湿地植物景观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内容:(1)合理的选择植物的种类。在选择植物时,应该根据该区域的环境情况,选择适宜生长植物,并且,选择的植物还应该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能够充分的发挥湿地系统的作用。(2)合理的进行植物搭配。做好植物的搭配,能够提升湿地景观的观赏效果和净化效果,具体来说,应该根据水的深度,合理的进行植物的搭配。
4.3现代园林湿地景观分级控制设计分析
在进行现代园林湿地景观的设计时,应该做好植物覆盖率、骨干树种和附属植被的设计,对现代园林湿地景观分级控制设计。
4.3.1湿地景观核心保护区域设计
该区域应该主要对其原有的景观进行保护,应该对该区域存在的原有生物群落进行维护,避免其遭到破坏。
4.3.2退化湿地景观恢复区域设计
该区域最为重要的是对景观进行恢复,主要包括对湿地生态效应和原有的湿地植物景观进行恢复,充分的发挥湿地景观的生态功能。
4.3.3湿地缓冲区域的设计
该区域应该注重对生态景观效应的构建,在该区域栽种特有的植物物种,引进既具有生态性,也具有观赏性的植物。
4.3.4户外休闲区域设计
该区域应该主要栽种乡土植物,促使农作物和湿地景观相互协调,促使湿地景观具有鲜明的特色。
4.3.5建筑和服务区域设计
该区域应该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构建合理的植被空间,在建筑物和服务区域加入一定的绿地区域。
5结束语
湿地景观在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对此,我们应该对湿地景观的重要性进行深入认识,明确湿地景观运用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湿地景观,建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互统一的城市湿地景观,充分发挥城市湿地景观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现代景观的创意设计 篇3
摘 要 随着我国绿化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绿地的需求越来越多。在发展草坪绿地的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如成本高,养护难,特别是在北方地区,缺水的情况下草坪容易死亡,既不符合节约型社会也与绿化美化的初衷不相符。本着创造自然多样的园林景观,探索回归自然的植物形式,例如,野花组合景观种类丰富,管理粗放,观赏期长,野趣盎然,是代替草坪的好的选择。基于此,主要对野花景觀设计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分析,并对野花景观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野花景观;景观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1--02
随着城市绿化和园艺景观的越来越受重视,为使城市景观设计能够更加符合人们的要求,景观设计人员应对设计理念进行完善,以便更好地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现如今,野花景观被广泛的应用于现代景观设计,不仅能够给人带来心旷神怡的感觉,还能够使人产生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当前,野花景观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
1 野花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1 地域相宜原则
在野花景观设计中,只有选择的花卉品种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种植条件相适宜,花卉的生长才能达到最好,野花景观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也才能取得更好地效果。假如在当地野花景观设计中要使用其他地域的花卉,则必须要先对引入的花卉进行试验性种植,只有引入的花卉符合当地的种植条件,才可以对这些花卉品种进行引入,否则野花景观设计不仅达不到效果,还会造成一定的浪费。
1.2 位置相宜原则
在野花景观设计中,花卉的种植位置非常重要,不同品种的花卉的种植必须要充分考虑种植位置的地势、阳光条件等,并要依据不同的种植条件采用适宜的方法进行种植,以便使花卉能够健康的成长,确保野花景观的设计效果能够达到最佳。假如不考虑其习性,采用与习性相悖的方法进行种植,不仅会降低花卉的存活率,还会影响到野花景观的美观度。例如,对于坡地地区的绿化,应种植一些耐旱性好的花卉品种;对于湿地地区的绿化,应种植一些耐水性好的花卉品种;林下或阳光照射条件较差的地区,应种植一些耐阴的花卉品种。在野花景观设计中,依据不同的种植地区,选择适宜的花卉品种进行种植,不仅能够保证花卉的存活率,也能够提高野花景观的美观度。
1.3 色彩相宜原则
在野花景观设计中,不同颜色花卉的配置也是极为重要的部分,影响到野花景观的美观度。野花景观设计中花卉色彩的选择应与种植地区的环境、氛围相符合,以便确保花卉色彩的搭配能够更加合理,保证花卉的色彩能够符合整个野花景观设计的风格。在野花景观设计中,花卉色彩的搭配应以跳跃新鲜的效果为主,这不仅能够提高野花景观的美观度,还能够对人们的视觉感官造成刺激,激发人们的观赏欲望[1]。
2 野花景观的应用
2.1 野花种类的选择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野花景观要想取得更好地效果,种类组合的选择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根据设计、位置、环境的需求,选择不同种类,并进行合理的搭配,野花景观的美观度才能得到有效地提高。一般情况下,野花景观主要选择1~2年生自播能力强或宿根花卉,如波斯菊、硫华菊、矢车菊、松果菊、蜀菊和大花金鸡菊等,这些花色彩比较鲜艳,生命力强,管理方便,不仅让管理者轻松,而且让观赏者感官效果达到最佳。选择品种组合要注意以下几点。
2.1.1 花期的搭配
再设计景观的时候,设计者首先学会想到在景观植物的生长期尽量做到“季季有花”,和花境的理念相似,每个季节都要有花才能更好的突出景观,这就要求设计者对野花花期的掌握,要做到“花落花起”花不断的效果。一些宿根花卉开花较早,如宿根天人菊、金鸡菊;一年生的波斯菊、满天星等。
2.1.2 色彩的搭配
如行人较多的地方可以选择颜色亮丽的、花多的种类混合种植。在野花景观的色彩搭配中,往往会使用结缕叶、矮生百慕大等作为点缀,以便突出花卉的色彩,从而达到提高野花景观感官度的目的。
2.1.3 适用地区的选择
针对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地区选择不同组合。如池塘边宜选择耐湿的种类;干旱少雨的选择耐寒的种类;高速护坡的选择根系强健的种类;林地下选择耐阴的种类;大面积造景的注意选择自播能力强的种类。
2.1.4 种子混合量的掌握
要对所选的种类株高进行筛选,一般要求有高有矮,若混合播种,株高较高的花卉种子量应稍少些,尽量选择株高基本一致的种类,否则较高的植株长起来容易对低矮的植株遮阴,影响低矮植物的生长和开花[2]。
2.1.5 高度选择
野花在种植的过程中要注意高度,若在公园和体育园等人群密集的地方,若野花过高,夏天宜引蚊虫和蛇,一些野花多雨或种子自播退化后能够长到1~1.5 m,若行人在中间穿行,两旁植株密集而高宜给人压抑感,也影响视线;应选择低矮种类或者矮化种。大面积造景或坡面造景,想要给人形成强烈冲击力景观的情况下,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用过多在意高度,但要注意不能过密。
2.2 野花的种植
目前,野花种植的方式主要有人工播种和机械播种。一般情况下,绿化面积较大或公路护坡等地区的绿化种植方法是以机械播种为主,因为这些地区由于受到地势的限制,不适合使用人工播种方式进行种植。在种植花卉之前,种植人员需先准备工具和材料,并将草种、花种、土壤粘结剂、保水剂等材料与水进行混合和搅拌,以便使其能够形成一种均匀的混合液。机械播种方式的工作原理是将搅拌好的混合液倒入相应的机械中,并在高压泵的作用下将混合液喷入地面,确保花种喷洒均匀。同时,在野花生长过程中,杂草的出现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杂草生长密度较小的地区,人们可以用深翻土层的方式进行解决;而对于杂草生长较为旺盛的地区,景观设计人员应进行选择性播种。花卉的种植必须要注意种植地区、种植密度、播种时间等一些要点。
3 结语
野花景观以低廉景观构建的成本,高效的景观效果赢得了很多设计者和种植者的青睐,能够使景观的设计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在设计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待于人们深入的去探索实践,总结出一套更行之有效的方法,让野花组合景观得到更多的推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禧琳.园林花境的植物种植设计初探[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9(6).
[2]林迅.试述花卉组合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林业勘察设计,2009(2).
现代景观的创意设计 篇4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早我国的发展还处于一个发展、学习的阶段, 是一项还算年轻的专业, 由于受到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审美品位的苛刻而开始逐渐受到关注, 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作为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硬质景观称得上是整个设计环节中的骨骼, 是支撑起一件优秀设计作品的基础。在现代景观设计中, 怎样科学、合理地运用玻璃、木材、石材和钢材等现代材料, 实现时代感与传统艺术的完美交融, 传承园林艺术的原有底蕴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创新, 这些都是一名现代景观设计者必须要面对的挑战。
2 硬质景观材料的不同分类
硬质景观的材料可以从构造方面和材质方面进行区分。从构造上看, 涂料、地面铺装、钢筋、保温及防水等都属于构造材料。在这其中的铺装涂料属于外部构造材料, 其余的属于内部材料。从材质方面可分为石材、木材、金属、玻璃以及合成材料。
3 硬质景观中的材料种类
3.1 石材
在室外的园林设计中, 石材可分为天然和合成2大类。在景观设计中, 花岗岩属于应用范围比较广泛的一类石材。花岗岩属于天然石材, 其在价格上要比地砖稍贵, 其厚度多在10~50mm之间, 色彩种类丰富, 有将军红、贵妃红、山东白麻、鲁灰等几十种颜色。尺寸规格可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制作, 在花岗岩的实际应用中, 施工方可借助不同的色彩、形状和铺砌方式来实现不同的审美效果。花岗岩使用年头可以长达200年, 非常结实耐用。一般来说, 花岗岩多用于广场出入口、景观节点等部位。要特别注意的是, 室外使用花岗岩必须进行烧毛加工, 这样可以增大摩擦力, 防止行人滑倒。此外还有片岩、砂岩等很多种石材呗用于景观设计之中。砂岩主要有石英颗粒构成, 其结构稳定, 富含硅、黏土和氧化铁等化学物质。在防潮、抗损、抗风化等方面表现优异。潮湿环境不宜生青苔, 清理方便。因其视觉和触感良好常用在欧式造境之中, 如欧式贴面、花坛等等。作为合成类石材中的主流材料, 砖凭借其低廉的价格, 简单的制作等优势一举占据了景观园林设计的主要位置。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混凝土砖、透水砖、陶瓷砖等。其中的透水砖就是一类非常受欢迎的铺装材料, 最早由荷兰人发明, 因为当时荷兰人发现在圈海造地的过程中, 砖和水因无法实现良好接触而出现了地面的下降, 会有被海水冲垮的危险, 所以这样的地砖会威胁到整座城市的安全。为了防止这样的危险发生, 荷兰人便制造了一种独特的小型路面砖, 砖与砖之间留有2mm的间距, 这样无论是海水还是雨水都可以快速地从缝隙间渗走, 这就是后来流行的荷兰砖。
3.2 金属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绝对少不了金属材料的应用。金属材料主要包括槽钢、角钢、扁钢、工字钢等。可以说, 金属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是分不开的, 随着园林设计的发展, 金属材料在施工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现代工艺的进步让金属材料在造型的创新上有着传统金属材料无法比拟的优势。这类材料结实、美观, 具有良好的视觉效应和触摸肌理, 通过运用精美的金属材料, 现代景观设计可以做到与现代人审美的更高契合, 也更符合这个时代的发展需求。
3.3 木材与竹材
在景观设计中, 诸如露台、亲水平台等区域的材料使用都是以木材为主。现代人在追求美感的同时, 也在关注着材料对环境的影响, 这就促进了塑木材料的出现。塑木是将实木与塑料进行结合, 既有着实木的亲和性, 也有着良好的防潮性。在耐酸碱、抗静电、防虫蛀等方面也是性能卓越。塑木是一种可以替代木材的全新材料, 其以植物纤维为主料, 与塑料合成, 同时又具备植物纤维抗伸缩的优点。所以, 利用木屑、废塑料等废弃物生产出来的塑木材料目前正在被装修及建筑等领域广泛使用。竹材是一种与木材不同的材料, 由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竹子生产国, 所以在我国大力推广竹材也是大有发展前景。竹子生长周期短, 种植过程低碳环保, 用此材料作为景观设计的主材可持续性很高, 符合现代人的环保理念。
4 结语
凭借硬质景观来提升一座城市的文化性、辨识性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充满特色的优秀硬质景观设计不仅可以彰显出一座城市个性与特色, 更可以让这座城市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通过对不同材料的研究, 再结合现代先进的施工工艺, 城市硬质景观的设计者可以创造出更加符合这个时代的作品。但是, 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 在材料与工艺的结合, 搭配与感知的融合方面以及对硬质景观材料的发展创新方面, 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究。
摘要:如今的硬质材料在景观设计领域有着更加广泛的应用, 硬质材料的种类样式也发展的越来越丰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居住环境和休闲环境的审美要求也在日益苛刻。这就促使着现代景观设计要不断更新理念, 不断在实践中创新。景观材料的应用和现代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关注、探究硬质景观材料对现代园林景观的影响时, 要突破千篇一律的设计理念, 坚持合理应用硬质景观材料, 为我国诞生更多的优秀现代景观做出贡献。
关键词:现代景观,设计,硬质景观,材料
参考文献
[1] 刘娟, 聂欣宇, 李洪.新材料在园林建筑中的使用[J].建材技术与应用, 2011 (4)
现代居住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论文 篇5
关键词:居住小区环境景观景观设计
0引言
乡土景观在现代设计中的延续 篇6
乡土景观元素来源于乡村生活、来源于自然,朴实无华,但却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别很大。例如北京的四合院、陕北的窑洞和南方的塔楼就是不同地域的乡土景观。我认为从平平淡淡的乡土景观元素入手将它以合理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最大限度的展现乡土景观特色,形成极富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
关键词:乡土景观;历史;文化延续
一、乡土景观在现代设计中面临的问题
乡土景观是可见的人类历史,随着城镇化建设的飞速发展我们不难发现现代设计中乡土文化、乡土生态、乡土风貌等逐渐的消失殆尽,乡土景观如何在现代设计中很好的运用我们必须解决一下几个问题。
1.1 乡土材料的遗忘
乡土的材料适应了当地的地形、气候和土壤。他们造价低廉、可就地取材。比起采用一些昂贵但是不适合当地种植的景观材料乡土材料的既满足了经济利益又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乡土材料主要是一些自然地实体元素如乡土建筑、器物、乡土植被。
乡土材料和环境有很密切的联系,是人们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经过无数适应的经验产物。
1.2 乡土文化的缺失
乡土文化是乡土景观中所蕴含的乡土精神、乡土情结、乡土意境是非物质形态的元素。它是栖居在环境中的人们遵循的自己的独特的风俗和习惯,是人们生活的体验和总结。这里主要指一些独特的方言、着装、舞蹈和节日,还可以是一些暗语、禁忌、秘密。它们都是乡土景观中的精髓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沉淀下来的。在现代设计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使其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直到消失。
1.3 乡土风貌的遗失
乡土风貌是乡土的自然景观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各种因素,乡土的风貌能够唤起人们的乡情是人们回忆乡土让人留恋的自然风景。
二、乡土景观延续的目标和原则
1、古镇不仅仅是生活中功能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以前居民的生活场所。更是特定地域文化发展史、是乡土文化特色的浓缩和结晶。保证乡土景观的真实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乡土景观的价值,尤是其历史价值。由此,对乡土真实性保护应该是对全部历史信息的保护。保护全部历史信息不仅要尊重历史悠久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而且要尊重在后续时代在它身上陆续添加的、改动的部分,使细部历史为今人和后人清晰可读。
2、在这里我们理解“历史”和“现代”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从静态上看“历史”是不包括“现代”的,两者之间有时间作为明显的界限。另一方面从动态上看今天的“现在”在动态中也最终会被添加到历史中,成为其中的一个部分。現在的乡土景观在记录历史生活中的信息的同时也在记录着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信息。在设计中过分的强调历史而盲目的、一味的仿古而忽略了现实生活世界的信息不是真实的记录,这样的方式是对乡土景观真实性的破坏。
因此只有最大限度的保存乡土景观的全部历史信息才能保护景观历史价值。古镇的真实性保护是为了使人们了解、挂念过去,认识、珍惜现在。
3、由于立场和视角的局限性,人们不自觉的放大了设计创作的部分,在相当程度改变了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如果我们能够站在历史的角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设计的弱点,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空间形式更适合当地。
三、在现代设计中景观延续的探索和实践
1、 乡土器物的直接运用
乡土器物主要是指原来为了我们生活服务的的物品,如:工艺品、水缸、猪槽、石墨等并经过简单的加工,不需要过多的处理就可以直接在我们现代设计中有新的意义。一方面运用这些原来具有生活功能的材料进行造景带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标识性。另一方面它可以喝现代化的景观设计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达到某种艺术效果。比如在我们石墙上加入了乡土器物,这些承载着我们历史记忆的器物不应该就这样消失。将他们镶嵌在石墙中成为了丰富石墙的景观元素。比如如今的猪槽不再是放草料的功能而是石墙上种满了鲜花的花盆。当这些乡土器物找到新的功能的时候就找到了延续下去的动力和理由。乡土材料的加工利用
乡土材料主要是指乡土的自然才聊比如植物、砖、石材等,通过造景的手法赋予传统的材料新的意义。乡土的材料具有取料方便,节约经费的优势同时使用不同地区的材料还可以增强景观的个性。通过对材料的处理普通的材料变的不普通。
2、 乡土情景再现
乡土的故事很多是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所以需要进行艺术手段的加工,通过对乡土故事的概括,归纳实现情景的再现。乡土的情景包括很多比如风俗活动,重要的历史事件和遗迹。当我们在特定的情景中将它表现出来的时候就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乡情。这种表达方式让观赏者了解不同地域生活的文化背景引发大家的共鸣。如我们通过小品的方式将以前茶馆的场景通过二次艺术加工后变成了物态的景观,形成了对以往生活状态的记忆。
总结
本文通过对乡土景观在现代设计中的方法进行探索,以及三种设计方法的归类,阐述了对乡土景观如何在现代设计中延续进行思考和探索,使得乡土景观在未来的发展中具备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未来的设计可以给我们一下几个方面的启示:1、乡土景观的延续性是现代设计中乡土景观发展的根和源。2、乡土景观的延续性是建设独特地域文化景观的基础。3、乡土延续性是今天景观创造的原点和原动力。因此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让乡土景观得以延续越来越受到重视。乡土景观的延续不仅创造了地域文化景观,在现代设计中保持地域特色,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中不断的塑造自己。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 ,王志芳,黄国平.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J] 华中建筑,2005(4);123.
[2] 柏贵喜。乡土知识及其利用与保护。人类学与乡土中国[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3] 陈晶,单德启.土著的前卫——大地艺术视野中的乡土聚落[J]。建筑师吴正光
现代城市中植物景观的设计 篇7
植物景观设计就是利用自然界中的植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与其他园林要素有机结合使之既符合生物学特征又具有美学价值从而发挥植物的多种功能,获取最佳综合效益,这与传统的植物景观设计不同,传统的植物配置强调植物的形态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美丽的画面供人们观赏,强调植物景观的视觉效应。而现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所要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科学性、实用性、生物多样性、艺术性。
1 植物景观设计应讲究科学性
植物景观营要师法自然,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使植物造景更具有科学性。植物景观设计既要讲究植物和植物群落的组合搭配,更要考虑植物本身的生理、生态习性以及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做到适地适树。以乡土植物为主,兼容已长期驯化的外来植物;根据地域性自然景观中植物景观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进行植物景观设计。使植物景观中植物的个体和群体均达到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观光型植物景观要遵循地带性植被的生物学规律,应用植物生态互补、互惠共生的生态学原理,科学配置植物结构。乔木(含竹类)与花灌木的比例控制为3∶1,落叶树与常绿树的比例为3∶1,阔叶树与针叶树的比例为8∶1,地被草坪覆盖率达85%以上[1]。例如位于厦门市区中山公园东南方的园林植物园,草坪面积1.5hm2,绿地面积213.6hm2。种植的乔木有中国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日本金松(Sciadoopitys verticilata)、南洋杉(Araucaria cunninghamii)、意大利柱柏(Cupressus sempervirens var.pyramidalis)世界四大观赏树。松杉园后面还有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赠送的“世界爷”———红杉以及智利南洋杉等。
保健型植物景观应以复层立体绿化,突出生态保健功能,兼顾景观。植物结构中大乔木、小乔木、花灌木比例为5∶2∶2,群落植物结构主要为释氧、分泌杀菌素效应强和地带性特色明显的植物。
环保型植物景观以发挥木本植物吸收有害气体、吸滞粉尘、削减噪音等生态环保功能,减轻环境污染为目的,适当考虑景观效果。植物结构控制为乔木(含竹类)与花灌木的比例为10∶1,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比例宜为12∶1,阔叶树与针叶树的比例为12∶1。例如国家主体育场(鸟巢)就充分考虑尽可能采用生物和物理防治,少用或不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如选用乡土树种、增加植物的品种、混交毛白杨与刺槐、适当修剪枝叶,增强病虫害防治能力,效果较好。
2 植物景观设计应注意实用性
植物能够营造优美的环境还能渲染空间气氛,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时首先应明确设计用途,再确定树种选择。例如,在为儿童公园设计植物配置时应选择色彩鲜艳的植物进行自然式布置,符合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在为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景观设计时,中央分隔带中植物的密度和高度应防止眩光影响司机行车安全;而城市滨水区绿地中选用的植物应确保能够过虑调节由陆地生态系统流向水域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3 植物景观设计应培育生物多样性
生物种类丰富的群落会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抵御外界因子影响的能力也会增强,因此在物景观设计的时候,应以景观多样性原则来指导植物景观设计,以合理的植物群落结构加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1 按照自然植被分布特点进行植物配置,体现植物群落的自然演变特征
种植设计应与地形、水系相结合,充分展现当地的地域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特征。例如国家主体育场(鸟巢)从植物选用玉棠春富贵的传统树木搭配方式,选用玉棠春(Magnolia quinauepeta)与富贵的传统树木搭配方式,选用玉兰(Magnolia denudate)、海棠、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迎春(Jassminum nudiflorum)等体现贵宾口的民族性;(2)东侧桃柳间种,西北侧配种竹子,增加中国传统园林的韵味;(3)乡土树种的选用,使室外景观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4)通往体育场的各条主要道路均通过不同的植物配形成不同特征,方便观众辨别位,并增加了道路景观的观赏趣味;(5)不同区域在国槐(Sophora japonica)和毛白杨的基调下,通过配月开花的乔木和灌木增加赛时气氛,南侧为红花区、西侧为黄花区、北侧为白花区、东侧为粉花区,不同的花色和花期,保证了赛时的景观丰富性和可识别性。
3.2 充分体现当地植物品种的丰富性和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特征,营造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和环境空间
根据场地的自然条件,如地形、土壤、水分、光照等状况,以及人文景观特征和管理水平,营造适宜场地特征、具有自然条件指示作用的植物群落类型,避免反自然、反地域、反气候、反季节的植物景观设计。要充分利用植物生长和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注重植物景观随时间、随季节、随年龄逐渐变化的效果,强调人工植物群落能够自然生长和自我演替,反对不顾时间因素的设计[2]。例如在沈阳市根据不同植物的花期、花色和枝态,提出寒冷地区植物配置方案。适于道路绿带的植物配置方案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银杏(Gingkgo biloba)+杨树(Poplar)、光萼溲疏(Deutzia spp.)+紫丁香(Syringa oblate)+小叶黄杨(Buxus microphylla)+砂地柏(Sabina vulgatis)等;适于滨水绿带的植物配置方案为:垂柳(Salix babylonica)+丁香(Syringa oblata)、桃树(Prunus persica)+红瑞木(Cornus alba)+锦带花(Weigela florida)+柳叶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朝鲜金钟(Forsythia viridissima)、连翘(Forsythia suspensa)+月季(Rosa chinensis)等;适于园林绿的植物配置方案为: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山桃(Prunus davidiana)、大花水桠木(H.paniculata var.grandiflora)+茶条槭(Acer ginnala)+紫叶小檗(Berberis thumbergii cv.atropurcatum)+红王子锦带(Weigela florida cv.Red Prince)+光萼溲疏、月季+砂地柏等。适于工矿绿化的植物配置方案为: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天目琼花(Viburnum sargentii)+矮紫杉(Taxus cuspidate‘Nana’)+珍珠梅(Sorbaria kirilowii)、砂地柏等。
3.3 强调植物群落的自然适宜性,力求植物景观在养护管理上的经济性和简便性
尽量避免人工性过强的植物景观设计。要充分重视乔木、灌木、花卉、攀缘植物在植物景观中的运用,利用丰富多彩的植物色彩美化环境,替代目前单一的、无处不在的带状密植灌木丛和简单的大草坪布置。
4 植物景观设计应表现艺术性
4.1 多样与统一,均衡与稳定原则
在园林植物配置中须遵循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的准则。一个设计均衡和稳定的园林景观能给人以安定感,进而得到美感和艺术感受。例如,一条蜿蜒的公园路如果左侧种植高大乔木,右侧种植低矮花灌木,为了达到均衡,就必须增加花灌木的数量,来弥补花灌木在体量上与高大乔木的差距,从而产生稳定感。
4.2 对比与调和,韵律与节奏原则
高大的建筑前常种植高大乔木或者配置大片色彩鲜艳的花灌木、花卉、草坪来组成大的色块,这样就比较协调;而在单调笔直的公路两则,应采取乔、灌木间隔种植,不同树种有规律地变换种植则显得有韵律。如杭州西湖的白堤上柳树和桃树间隔种植,游人在游赏时就不会感觉单调而是感觉有韵律的变化。
摘要:21世纪是生态和环境时代,当前绿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是有机结合的。现代城市内各类植物景观的建设都从满足居民的心理、生理需要出发,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绿地中植物和地形的得体组合,是当前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人类和自然环境是相互共生的,植物景观设计应着眼于自然生态与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植物景观设计的科学性、文化性、实用性、多样性和艺术性特征进行探讨,阐述现代城市中植物景观设计的理念。
关键词:植物景观设计,科学性,实用性,生物多样性,艺术性
参考文献
[1]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2]刘福智.园景规划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现代居住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 篇8
关键词:居住小区,环境景观,景观设计
0 引言
居住区环境景观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情趣和美化居住区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成功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满足居民对美的需求, 对于提高居住区的人文质量, 改善居民邻里关系和人际交往也有重要意义, 并且还可以使居民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时下的景观设计多数限于规划设计和重平面规划却忽略景物塑造的园林设计。景观设计上也存在着片面追求风格形式、重人工轻自然, 注重景物单体的形态塑造而忽略景物与环境之间的整体形态的塑造与平衡等等问题。
1 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现状分析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的居住环境得到了空前的改善, 然而由于有关居住区环境的景观设计研究滞后[1], 且开发商从商业炒作出发而缺少一定的眼力, 再加上大量非专业以及专业素质不高的设计人员加入到这一行业, 使居住区环境设计出现了诸多弊端, 导致居住区环境塑造走入一些误区。目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存在以下的主要问题:
1.1 风格与环境的协调的忽视。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尊重地域文化背景及居住区周边环境状况。然而, 设计师们看到欧洲几何对称的园林, 开阔的大草坪很壮观, 于是欧陆风、草坪风等风格的住宅小区不断涌现;追求西方皇家园林的豪华气派成为了风气。在我们的居住环境中适当引入国内外居住区环境景观的一些特点, 特别是对外籍人士现在生活、活动频繁的区域, 适当营造欧式居住环境, 对丰富我们的居住区形态, 满足多元的居民审美需求会有所帮助。但是成为“风气”和“时尚”, 就走入了误区。
1.2 环境景观的生态效率的忽视。
自二十世纪80年代至今, 草坪风久盛不衰, 许多居住区的绿地系统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疏林草地, 忽视了乔木、灌木、地被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采用单一的草地, 不但结构单一, 生态效率低下, 而且为大面积草坪的养护管理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一些设计师们往往忽视了居住区景观环境诸要素在各种不同空间的具体要求及相互冲突。没有在各种环境空间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 围绕着提高生态效率来处理好各种要素之间关系。
1.3 功能和空间的多样性的忽视。
设计师往往花很大精力去研究居住区环境的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 过于强调居住区视觉形象营建方面的作用, 却常常忽略了它的功能。设计的出发点往往不是为住户营建亲切舒适的户外活动空间, 而是为了追求强烈、震撼的视觉刺激, 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 不注重从功能要求上合理安排开放和隐蔽空间, 导致出现过于空旷、单调的空间效果, 缺少空间的多样性。
1.4 人性化设计欠缺, 缺乏亲切感。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终极目标是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因此人性化设计在居住区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 目前忽视居住区人性化设计的情况不在少数,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设计者和用户缺乏沟通, 不尊重居住者的需求;居住区的安全性问题考虑不周, 诸如预防火灾、水灾的系统建设, 预防突发事件的绿色通道系统和残疾人无障碍通道建设等;居住环境的健康性设计没有足够重视, 如日照、通风、防尘、消除噪音等问题。
2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要点
2.1 绿化种植景观的设计居住区绿地是人们活动、游憩的重要场所。
植物在绿地景观中犹如建筑材料可作为地面、天花板、墙面等, 其变化极为丰富多彩。植物又不同于建筑材料, 它们富有生命, 会随着季节生长、开花、结果。它们是活的建筑材料, 被称为软质景观。它们与硬质景观的建筑等相互衬托, 相互补充, 相辅相成, 形成生动的居住绿地景观。
(1) 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设置相应的中心公共绿地, 包括居住区公园 (居住区级) 、小游园 (小区级) 和组团绿地 (组团级) , 以及儿童游戏场和其他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 (2) 植物配置。植物以其优美的姿态、鲜明的色彩和旺盛的生命力极大丰富和美化着自然环境, 并有制氧、滤尘、遮阳、挡风、灭菌、防噪声、调节温度和湿度等作用。每一种植物的配置要充分考虑其造型、色彩、落叶期和花期等各种因素, 合理地搭配, 使每个季节都呈现出不同的景色[2]。配置时应根据绿化的功能要求, 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和自然植被分布特点, 选择抗病虫害强、易养护管理的植物;充分发挥植物的各种功能和观赏特点, 合理配置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相结合, 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 达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谐。
2.2 道路景观的设计居住区的道路景观设计中强调将交通空间和生活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通过阻止无关车辆的进入, 并对街道的线形、宽度、铺装和小品等进行精心设计以降低车速, 达到人车共存。以枝状或环状尽端式道路伸入小区内;在空间形态特征上, 枝状或环状尽端式道路设计时结合住宅楼的入口、停车位、廊道做拓扑变形, 扩展出形态各异的院落空间, 同时结合绿化、铺底划分空间, 作为满足多种功能的居住性公共场所, 即作为邻里交往、临时停车及儿童和老人活动场地, 同时道路也起到景观欣赏的路径作用。
居住区的道路系统设计时, 要分级明显、构架清楚、通而不畅、顺而不穿, 分流合理, 考虑便于居民出入以及消防和救护等需要;减少对居民区的影响, 保证居民区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步行路和路侧的植物种植要形成绿荫带, 且景观道路要有生动曲折的布局, 使人经过时受到环境气氛的感染。
2.3 建筑小品景观的设计小品在景观设计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体量不在于大或小, 而在于除要体现本身功能外, 还对环境起点缀作用。根据功能, 可分为五种: (1) 建筑部位艺术化小品, 如室外楼梯、走廊等; (2) 室外工程实施艺术化小品, 如出入口、挡土墙等; (3) 公共设施小品, 如垃圾箱、路灯、指示牌等; (4) 活动设施小品, 如儿童游戏器具、休息亭等。
活动设施, 尤其是儿童游戏器具的场地设置要特别注意, 一是要阳光充足、通风良好, 二是远离主要的交通干道、停车场和地下车库的排风口, 三是地面最好铺设防滑、防撞的橡胶垫, 以保障儿童安全。
雕塑是景观设计的重要表现手法。传统的雕塑多在绿地的中心部位或结合水池、喷泉设置, 成为视觉中心。现在的雕塑无论在造型、材料、色彩, 还是设置位置都比以前有较大的发展。造型既有具象的又有抽象的, 既有真实的又有变形的。位置有些看似十分随意, 如在休闲步道上设置一组妈妈推着婴儿、夫妻手挽手的散步等真人大小的雕塑, 真实地反映生活场景, 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这类雕塑虽只起陪衬作用, 但在造型上是以理性的方式塑造场景与装饰空间, 在功能上烘托气氛与增加情趣。
3 结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同时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从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要求居住区不仅有居住的功能, 同时也是人们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地方。人们不但关注内部的居住空间, 对居住的外部空间环境也越来越重视。如何以全新的生态环境观念, 创造宜人的、富有精神感染力的居住区环境, 并使居住区环境更完美的满足人们的需求, 是建筑师与规划师不容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虎志强.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探讨[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2]陈金顺, 陶勇, 马冬梅.居住区景观设计探索[J].山西建筑.2008.34 (12) :47~49.
探讨现代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 篇9
1 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
在多种多样的园林设计当中, 我国的园林设计能够很好地和当地的景观交相辉映, 在很多方面都占据着非常大的优势, 而且对其他国家的园林设计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欧美国家的园林设计中强调刚柔并济, 主要突出物的作用, 园林景观是物的陪衬, 布局也受到了其他地区的影响, 讲究对称性, 而且很容易受到给人们一种僵化的视觉感受。在日本的园林设计中, 比较重视的是园林设计的禅意, 宗教色彩相对较为浓重, 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 我国的园林设计风格迥异, 抑或安静庄重, 抑或生动活泼, 能够和整体的景观相互融合, 也能保持园林自身的特色。
2 景观设计过于平面化
在平面图纸的设计上往往给人的感觉都是非常美妙的,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和图纸设计所体现出的效果是非常不同的, 平面图纸设计的美感不能得以非常淋漓尽致的展现, 这也削弱了景观的实际用途, 景观在实际的施工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我国的园林设计中非常重视空间上的变化, 对纵向的观感比较重视, 而且也非常注重人与景物之间的交流, 不同景观的主次关系也有着非常大的差异, 这样能够给人一种更有层次感的视觉感受, 整体性和局部性可以非常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对整体景观的设计进行详细的分析以后, 设计出比较好的几条游览路线, 这些路线的特点就是可以把景观有机的连在一起, 给游客一种非常美好的观光体验, 更加能够体现出园林景观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在现代园林设计中, 设计者应该把握好这个设计思想, 将实际建设和设计图纸相结合, 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园林设计最初的设计意图。
3 景观设计过于孤立
我们所说的孤立园林设计本身没有和实际的环境和自然条件相互配合, 缺少整体性。很多设计人员都会采用弄出一大片平地, 然后按照自己视线中最满意的位置进行建设, 将原本非常好的石块全部掩埋, 把原来的溪流全部想办法弄干, 有的甚至连原来的花草都一个不留, 完全成了人工设计的园林, 和原来的景观完全没有联系, 这样不仅给原来的自然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害, 而且也让人们无法体会到自然界的美, 这和中国园林一直非常推崇的自然观念是相违背的, 古代老庄思想中就有非常著名的“天法道, 道法自然”的思想, 而这样一来, 园林景观就完全失去了自然的神韵, 而且对我国园林设计思想的改进和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只有使自然和人造景观相互联系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我国园林设计的特点, 从而更好地保证我国园林设计能够和自然界的美融为一体。毕竟自然界的美是任何人工方式都无法制造出来的, 大自然才是最好的设计师, 所以要保留自然界的痕迹, 同时还能够体现出设计的独具匠心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我国园林设计的优越性。
园林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 适当配合人工的设计, 因为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是经过很长的时间形成的, 它是符合自然界固有规律的, 在利用这些自然条件的同时还能够节约建设过程中所需要花费的资源, 在设计中还要充分借鉴前人的经验。
3.1 向自然风景学习。
自然界创造的风景, 在宏观方面要了解它的构造, 了解地形和水系的依赖关系, 了解它的形态表现。有一定的熟悉以后, 再进一步纪录自然风景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如果是准备利用开发的自然风景, 还要进一步详细, 要以土地的自然属性来决定它的用途。如果不加调查就武断的决定, 它的利用就会遭到失败。
3.2 要远近结合。
自然地形在必要时可以容纳人为的设施, 其中包括各种人文构景。在时间上要远近结合, 为考虑将来的发展应留有余地。比如在道路景观设计中, 如果设计者没有调查清楚地块的性质, 将要拍卖出去的地块当作永久地块进行系统的高造价设计, 而不是以临时绿化代替, 那么无疑造成了和财力上的浪费。在空间上也要远近结合, 因为任何一个人文构景既用来观赏风景, 又被远处的游人观赏, 这也正是中国园林中所说的“借景”的艺术手法。“得景无拘远近”, “嘉则收之, 俗则屏之”。借景借得巧妙, 就能形成美丽的画面。
4 景观设计内容与思想的苍白
这一点有两层意思:一是设计者本身为建景观而景观, 根本就没有想到能结合文化来做点文章;另一是设计者在设计前了解了很多文化的东西, 在设计说明中也很好的把这些运用进去, 并给了它一个响亮的主题, 但在最终施工结束后, 人们根本不能感受到一点文化的气息, 甚至与设计意图大相径庭。换句话说, 就是不能把实际的设计与设计思想融为一体。我们自己在学习西方园林的过程中把它的本质和精神丢掉了, 只是模仿了一点形式, 没有文化底蕴的设计未免显得单薄没有生命力, 而且也不利于整个城市, 整个的发展。而这一点在中国园林中又被诠释的淋漓尽致。
中国园林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园林体系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不以创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具体园林形象为最终目的。它追求的是表现形外之意, 象外之象, 也就是所谓意境。意境, 实质上是园主所向往的, 从中寄托着情感、观念和哲理的一种理想境界。它通过园主对自然景物的典型概括和提炼, 赋予景象以某种精神情感的寄托, 然后加以引导和深化, 使观赏者 (包括园主本人在内) 在游览观赏这些具体的景象时, 触景生情, 产生共鸣, 激发联想, 对眼前景象进行不断的补充与拓展, 感悟到景象所蕴藏的情感、观念, 甚至直觉体验到某种人生哲理, 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一种超脱与自由, 享受到审美的愉悦。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 不可能像古人一般整日赏花饮酒, 闲情雅致, 也不会产生那么多丰富的情感。但作为社会整体的一员, 必定时刻与周围的一切产生联系。好的设计能洞察人的情感, 体会文化与哲理的审美, 其必将与社会单体产生更多的共鸣。
结束语
中国的园林设计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但是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世界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 所以在这样的大形势下, 我国的园林设计思想一定会吸收很多优秀的思想, 从而能够不断走向成熟。
摘要: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促使了人们对环境美观性的重视, 所以城市的绿化工作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现代园林景观, 现代园林景观当中规划和设计的合理性也直接影响到了城市化的建设质量, 对人们的生活环境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主要分析了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现代景观设计,中国古典园林,作用,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分析.中国建筑出版社, 2001.
现代景观的创意设计 篇10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 西、北面濒临北海, 国土地势低洼, 全国有1/4 的土地低于海平面, 因此曾被称为低地国家。结果在这片土地上形成了高度城市化的、功能性的、绝大部分是线状构筑的景观。
2. 大师作品分析
高伊策 (Adriaan Geuze) 1960 年出生于荷兰的Dordrecht, 1979 ~ 1987 求学于荷兰的Wageningen农业大学, 攻读景观设计并获得硕士学位。1987 年毕业后, 在荷兰的鹿特丹码头与贝克 (P.van Beek) 创办West 8 事务所。
2.1 荷兰风格派 (1917)
1917 年, 一些艺术家和设计师在荷兰创立风格派, 主张净化了的美学, 由橫竖线条和原色红、黄、蓝及黑、白、灰色组织构图。最能体现风格派的建筑是里特维德1924~1925年设计的荷兰支特勒支。
2.2 俄国构成艺术 (1922)
俄国构成主义是现代设计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设计运动之一, 起源于18 世纪20 年代初, 发展也有100 年的历史, 从它的思想深度和探索范围来讲, 都可以与包豪斯和荷兰“风格派”运动相媲美, 并且保持了与西方前卫艺术界的紧密联系, 对其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构成主义核心思想反对为艺术而艺术, 主张艺术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2.3 波普艺术 (20 世纪50 年代初)
20 世纪50 年代初萌发于英国, 50 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是流行艺术 (popular art) 的简称, 又称新写实主义, 因为波普艺术 (Pop Art) 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 (popular) 的缩写。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 它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 力求表现自我, 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2.3.1 波普艺术对高伊策的影响
高伊策认为自己是荷兰的高度写实主义者。他常运用平凡的日常材料, 创造出为大众接受的作品。
2.3.2作品分析
万桥园 (2010)
万桥园是West 8 事务所于2010 年建造于西安世园会, 和其他八个大师作品组成了“大师园”。万桥园在视觉上可以说是给人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红色的拱桥和绿色的植被形成强烈的对比。万桥园可以说是高伊策受到波普艺术影响下的代表作品。
设计理念:桥、小径和竹子。一条单方向的砾石小径只设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 贯穿全园, 小径象征着生命。曲径通幽, 奥如旷如, 万桥园想展现的也是中国人的自然观。就如唐诗中说的:“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设计元素和材料
(1) 桥、竹、小径
五座桥均为混凝土浇筑拱桥, 节约材料和成本。异地工业化制造可以严格控制质量, 简化现场施工中的不确定因素。安装简单迅速, 一般只需要几天。颜色选取的是中国红, 桥上有竹子样式的纹路。
万桥园植物选取的原则:中国传统庭院植物, 且西安本地也有栽培;生长茂密避免游客偏离小径, 或因过于稀薄造成视线穿。竹子无疑是非常合适的选择, 具体的选种也适应了西安当地的情况条件。
园中小径由黑色花岗岩砾石铺成。这种材料排水性能良好, 与周围的环境融合一致。小径宽约80cm, 和7m宽的游客大道形成对比。小径两边砌有略高于地面的暗灰色花岗岩侧石。侧石内侧抹圆角, 植被和土层都略高于小径, 使参观者更容易获得感官尺度上的对比。
作品评价
万桥园很好地契合了世园会的理念和格局, 设计的概念非常简单有力, 用简单常用的材料和植被, 并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品种。重点在于营造空间和视觉的体验而不是简单的平面设计, 非常实用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所选材料常见并有良好性能。细节处理上也有考究, 桥上印有竹子的纹路, 与环境融为一体但又有颜色的对比, 让人置身其中仍能感受其美妙之处。
2.4 大地艺术 (20 世纪60-70 年代)
20 世纪60 至70 年代, 许多极简主义雕塑的纪念性的尺度, 不可避免地引出一个给特定空间或特定场所搞雕塑设计的概念。一些艺术家, 特別是极简雕塑家开始走出画廊和社会, 来到遥远的荒漠和牧场, 创造出一种巨大的超大尺度的雕塑——大地艺术。欧洲大地艺术倾向于小尺度, 运用自然材料强调自然过程的作品。
2.4.1 大地艺术对高伊策的影响
高伊策的一些作品表现出雕塑般的景观和艺术化的地形, 有一些作品表现出非持久和变化的特征。他将景观作为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 设计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自然的过程, 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画景色。景观的形成是一个过程, 时间使得设计更加丰富完善。
2.4.2 作品分析
Schiphol机场绿化项目 (1994)
1994 年, 为了适应阿姆斯特丹斯希普霍尔机场的扩建, West 8 被委托策划一个机场绿化的方案。
设计过程
他们确定桦树最适合在这里生长。于是West8 决定在每个植树季节里都在这里种植125000 株桦树, 持续8 年, 尽可能占据所有的废弃地和空地, 延伸大约2000hm2, 形成一个小生态圈。
作品分析
这个项目体现了高伊策的景观是一个过程, 不可能在一年之内实现的设计理念, 也是他对生态主义的实践。
2.5 生态主义 (20 世纪60-70 年代)
人是自然界的一个因子, 基于这样的理解, 生态主义设计意味着人为的过程与生态过程相协调, 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因此更常规的理解, 狭义的生态设计应当是在现有的知识和技术条件下朝向这一方向的努力。
2.5.1 生态主义对高伊策的影响
高伊策认为技术与生态之间是一种新的共生关系。不要强调“人造”和“ 自然”的界限。景观设计的介入总是在改变着自然, 即使是自由放任也是一种塑造自然的方式, 如果接受这一事实, 我们就能更加自由地设计。高伊策对生态学有自己的理解。他经常提到所谓的“后达尔文主义”。
2.5.2 作品分析
Oosterschelde Weir (1992)
项目位于荷兰南部的赛兰德, 1953 年由于暴风雨造成了近2000 人丧生的损失, 为此, 争睹在海岸边的海面上建立堤坝以消除潮汐的危害。由于工程耗资巨大, 码头建筑工地等无人清理, West 8事务所接受委托来清理这片区域。
设计过程
(1) 材料选择
现将石堆平整建成高地, 再进行艺术性处理。上面覆盖一层附近蚌养殖场废弃的蚌壳。鸟蛤壳和蚌壳形成黑白相间的条带或棋盘方格。
(2) 生态设计
高伊策设计中也包含生态因素, 他和生态学家一期合作建立了一个濒危海鸟养殖基地。
作品评价
使汽车行驶过程中可以看到大海, 养殖场也处理了这些废弃物, 一举两得。棋盘方图案和线状景观都是荷兰特有的地域风格。通过高伊策的设计, 工地变为生机盎然的鸟类栖息地景观和贝壳景观。作品反映了高伊策对荷兰本土景观的尊重;对生态设计的重视。这个工程可以看出他利用废弃材料并赋予生态理念, 使原本脏乱的码头变成了生态养殖基地, 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人工的自然。
3. 借鉴意义
3.1 对本土园林的重视与继承
由于受国外园林的影响, 荷兰园林并没有源于自身的类型。但从高伊策的这些作品可以看出, 荷兰本土的元素如带状景观、棋盘图案等被广泛应用与设计中。在现代景观发展的过程中, 荷兰设计师一直以本土特有的元素在追寻与自然相处的方式。
3.2 对生态性的强调与保证
高伊策前期作品多表现波普艺术、极简主义和倾向于丹麦景观设计师安德松和索伦森的简洁风格居多, 以简单的元素、材料来进行设计, 并强调景观设计是一个过程并不是一次能完成, 需要时间来完善。后期更加入了生态主义理念的设计, 作品通常会改善基地的生态环境, 选用当地长势优良的本土树种作为基调树种, 辅以其他植被, 组成简单但生态良好的系统。
4. 结语
最后引用王向荣教授对高伊策和其事务所的评价来结束本文:“West8 的作品令我更多想到的是地域性, 地方的文化、地方的精神。他们的作品根植于荷兰, 就融合在荷兰的大地之上, 是荷兰精神的一种表达。荷兰设计师很多, 也具有相当的水准, 从别的设计师的作品中多少也能感受到相近的特征。West8 的作品把荷兰的艺术、大地的特征, 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我不知道West8 设计时有没有这么去想, 从West8 出版的作品集里我没有看到相关的描述, 但是我身临其境后有强烈的这种感觉。作品浓厚的艺术气息, 跟荷兰的大地结构特别好地融合在一起, 这给我有益的启发。
摘要:自19世纪下半叶开始, 景观设计受到现代艺术的影响, 从而发展成为现代景观设计。被誉为“第二代景观设计师”之一的高伊策无疑是现代景观设计理论发展下的优秀代表。本文以现代景观设机思潮的发展为脉络对高伊策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分析评价, 将高伊策的作品置身于历史发展和地域背景中, 从这两个角度来了解大师作品, 深刻地认知高伊策的作品精神——共生景观和他作品的过人之处和可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现代景观设计理论,荷兰景观,高伊策,共生景观
参考文献
[1].王向荣, 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郭丽敏, 田鸿喜.俄国构成主义及其对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影响[J].美术大观, 2013年12期
[3].王向荣, 林箐, 王艮.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大师园[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4].张璐, 夏宜平.自然与景观的对话--荷兰现代园林景观发展历程及启示[J].华中建筑, 2010年01期
[5].王向荣, 张晋石.人类和自然共生的舞台--荷兰景观设计师高伊策的设计作品[J].中国园林, 2002年03期
[6].高伊策, 万桥园[J], 中国园林, 2010年06期
现代景观的创意设计 篇11
关键词:水墨画;现代景观设计;融合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142-1
21世纪,在文化经济各方面高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也在逐步加快,城市规模迅速膨胀,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空间结构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变革必然也带来艺术方面的许多变化,在现代艺术语境下,美术创作方式层出不穷,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影像艺术从很多方面影响着人们的审美习惯。传统艺术还有没有生存的空间?答案是肯定的。在这个多元化景观设计时代的中国,有许多前卫的设计师在寻求创新和体现自我个性的同时,开始把目光转移到中国传统文化上,尤其是中国传统水墨画在各方面的融合。景观设计与水墨画作为艺术的两门分支学科,都具有艺术基本的美学原则,包括色彩、构图、尺度等等。差异性固然存在,但是其目的都是对美的追求。如今国内外很多的优秀设计师积极地将中国水墨跨越地域进行跨文化交流,不止停留在纯形式的层面,而是将中国水墨画内部的问题研究转换为更为开放的从水墨“画意”角度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关系研究。
一、水墨画的空间表现形式对现代景观有重要启发
(一)利用透视法表现画面空间感
中国传统山水画采用的是不受空间及视线限制的“散点透视法”,散点透视法与西方的焦点透视法不同,在画面结构处理上会更自由,其运用对立统一的规律,体现宾与主、远与近、虚与实、疏与密、聚与散、开与合、黑与白、大与小的关系,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设计空间和设计思路。水墨画并不强调非常逼真写实地将自然景观完整地呈现出来,而只需表达作者的胸中逸气,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向往之情。这给我们在设计时带来的启示是,科学与艺术有所区别,从艺术中适当撷取一些科学规律,意在加强艺术的表现效果。
传统中国画在观察、认识、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并在活动中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到事物中去,而不是作局外观,或局限在某个固定点上。它渗透着人们的社会意识,从而使绘画具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即使山水、花鸟等纯自然的客观物象,在观察、认识和表现中,也自觉地与人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相联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其形象的塑造以能传达出物象的神态情韵和画家的主观情感为要旨。
(二)利用色彩的透视表现审美意蕴
人的视觉是按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来反映物体的远近距离的。虽然中国水墨画只有黑白灰三个层次,但是也有其规律。色彩也有透视变化规律,如近的暖,远的冷,近的鲜明,远的模糊。山水画空间的处理,就是运用色彩的冷暖明暗对比来互相衬托实现。虽然色彩在中国水墨画中要求不是很高,但是其作用仍不可忽视,必须精心构思,认真处理。比如用淡墨加淡色渲染连绵起伏的中景远山,表现无限深远的空间感,创造宁静幽美的境界。
色彩本身也有味觉和嗅觉。色彩搭配适宜的食物往往能激发我们的食欲,一些餐厅用黄色和橙色来装饰,目的就是能让顾客通过色彩来刺激食欲。香水的颜色也是如此,香水一般采用浅紫色、浅黄色、浅绿色,因为这些颜色是最具有芳香感的,比较符合女性的审美需求。这种现象也称为“色彩联觉”。此外,设计色彩用于装饰画时,往往侧重于自然色彩的形式美和程式化这一层面。它不受物体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等自然色彩的束缚,讲究色彩的象征、概括、归纳和借用,具有简练、单纯、含蓄、夸张的特点。
二、水墨景观的发展前景
笔墨作为一种交流感情和志趣的语言体系,它是东方民族群体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天道和人道的体察、感悟与效法的大文化背景上派生出来的一种表现语言系列。中国画的笔墨深深地植根于它的历史文化大背景和它所面对的现实生活土壤之中,这是它的优势。它力求通过用笔和用墨的不同变化,去表现尽可能多的内容;通过笔墨的搭配去表现大自然的酣畅、磅礴、淡远、幽深等不同的艺术效果。中国艺术家从古至今都把笔墨的运用作为终身的研究目标,在中国现代景观设计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由此可见,中国的景观设计要以本民族的审美心理为支点,通过笔墨水韵的表现手法,可为本土现代景观设计注入一股激流,让它真正立足民族,走向世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水墨画代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承载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积淀,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并且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融会贯通,创造属于中国当代本土化的景观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1]鲍世行编.钱学森论山水城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刘子建.东方理想主义·当代美术中的水墨景观[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
[3]杨中贵,陈文志.水墨画视野中的现代景观设计[J].工业设计,2012,(03).
作者简介:
现代景观的创意设计 篇12
现代环境观景观设计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导向, 其主要倡导的是用更平实的态度和更长远的眼光为每一个城市建设一种和谐的现代环境景观。即城市的设计与规划要遵从自然, 尊重人类, 尊重地方特色、人文精神。现代环境景观设计是一门艺术, 更是一门科学,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也是历史悠久造园发展的必然结果。
2 古典园林
2.1 思想理念
古典园林受美学思想意识的影响, 与其它艺术形式一样, 属于美学意义的一种载体。虽然古典园林的构成是由自然景观与人工造园艺术的巧妙结合, 但中国的古典园林设计其美学思想主要还是受到了道家的思想影响, 主要的体现的是“天人合一”、“法师自然”的艺术境界。
2.2 功能布局
古典园林中建筑设计有两方面的作用, 它既可以满足人们生活享受, 又可以实现观赏风景的愿望。中国自然式园林, 其建筑一方面要可行、可观、可居、可游, 一方面起着点景、隔景的作用, 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 以小见大, 又使园林显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
2.3 造园手法
古典园林的素材主要有山、水、石、植物与建筑。通过这些元素的综合, 创造出“步移景异”的艺术效果。在景点设计方面, 注重借与框、漏与藏、实与虚的布局, 可以让人的视觉和整个景观联系在一起, 使眼中的景观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
3 现代园林
3.1 思想理念
现代园林设计主要强调的是理性与实践的作用, 其设计思想主要是从维理学角度出发。现代园林追求的是一种几何构造的关系, 是西方园林设计思想的主要依据。
3.2 功能布局
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主要是受到西方维理思想意识的影响, 其运用几何构造关系, 将水体、建筑、花坛、草坪等进行布局, 这种方式都是从整体效果出发的, 追求的是对称布局。
3.3 造园手法
现代园林的整体布局要在符合建筑设计的基础上, 以建筑为标准, 确定主轴线。运用雕塑、建筑、植物及人工喷泉为主要造园要素, 表达的手法理性而且直白。
4 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融合
4.1 融合的必要性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已逐渐被人们所遗弃, 更加可惜的是很多经典的设计手法只有很少的设计师能够掌握。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的精髓是为我们更好的实现现代园林设计的理论基础, 在现代环境景观设计中, 将古典园林融合到现代园林是我国设计者传承和延续古典园林的历史责任。
4.2 古典园林的指导作用
在现代环境景观设计中, 由于西方造园理论的冲击, 很多设计者设计出来的图纸上看到的往往都是一些几何构造的曲线, 在视觉上的冲击力极强。但是, 忽略了设计的尺度感, 容易产生关系混乱的感觉, 最终仅仅成为画框的作品。中国古典园林里有很多手法和表达方式是值得借鉴的。
4.3 现代园林的包容性
从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的内容和形式比较来看, 现代园林设计是在提供传统的艺术审美的前提下, 还肩负着对现代社会功能性需要和对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在现代环境景观设计中保留、利用古典园林, 从而传承古典园林文化, 诠释新景观设计美学。现代园林要将不同形式、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景观要素综合在一起, 产生形式上的冲突, 摆脱传统的束缚, 从单一的设计艺术形式走向多个风格派系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 要融会贯通, 古今结合、洋为中用, 不断地探索科学严谨的新型设计理念, 在遵从古典园林造景方法的前提下, 合理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 取其长处, 融中国文化思想与西方现代观念, 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
5 结语
近些年, 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对园林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 但是现代园林在观念、体制、专业、设计理念、园林实践等等诸多方面还相对滞后, 无法满足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我国现代环境景观设计注重的是现代园林的功能性与社会需要, 忽视了对古典园林文化内涵的传承, 由此我们应尽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理论, 根据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 结合现代园林的功能性, 才能建造出更加合理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房庆方, 宋劲松, 马向明.营造开放空间提高城市品质[J].城市规划, 1998 (22)
【现代景观的创意设计】推荐阅读:
现代公路景观设计06-17
现代住区景观设计12-09
现代住宅园林景观设计05-09
后现代景观设计09-05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09-15
古典园林现代景观设计11-14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研究论文01-12
现代水景观设计艺术研究论文08-29
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进展08-14
实景感悟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与实践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