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恐怖电影的兴起论文(精选7篇)
泰国恐怖电影的兴起论文 篇1
1 音乐
泰国恐怖片在配乐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声音的独特作用对于一部好的恐怖片是必不可少的。当听泰国古典音乐时,会有一种奇怪的感觉的节奏回旋。泰国的古典音乐主要运用在宗教仪式、传统仪式和节目上,这是因为泰国的古典音乐和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鬼鼓》就是一部关于古典音乐的电影。虽然电影的情节看似守旧,但音乐却是影片中的一大亮点,尤其是在两个管弦乐队音乐争锋的时候,令人非常震惊。此外,泰国古典音乐的独特风格又使整部片子充满神秘色彩,让人感到十分的诡异,这样既可以巧妙地避开剧情上的俗套,又表现出了独有的“泰式恐怖。”
2 恐怖故事的情节设置
泰国是一个佛教大国,所以泰国的恐怖片在故事情节设置上遵循因果报应这一原则,这也使恐怖片的内容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在恐怖电影《鬼影》中,男女主人公因开车撞到白衣人,而后发生一连串的诡异事件。例如,睡觉时总感到被人拉扯、照片里有看不清楚的影子等。最诡异的是东的大学好友接连以恐怖的方式自杀而死。而从车祸开始,东的脖子总是莫名的酸疼,医院也检查不出任何结果,称重的时候发现重了将近一倍的重量等,这些现象都让男主角不寒而栗却又始终找不到原因,这部影片到最后才揭开谜底,原来是东自杀的前女友一直骑在东的脖子上。因此,前面的奇怪的事件虽然终于有了答案,但真相是如此令人毛骨悚然。
近年来,泰国恐怖电影崛起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泰国恐怖片在恐怖的基础上融合了悬念故事,让观众感到恐惧的同时也跟着故事的发展一步一步走到更可怕的真相,震撼后更是令人深思。
3 镜头的运用
镜头的使用技巧是电影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是像一个长镜头或快速剪辑蒙太奇的流动,不同的镜头组合总是给电影带来不同的感觉。在一般的恐怖片中,为了迎合令人恐惧的氛围,通常使用面部特征的恐惧,长距离奔跑镜头或大全景镜头,都会增加主人公的无能为力感及寂寥无助。
4 声效氛围的渲染
声音是恐怖片最重要的手段,恐怖片往往在一个非常安静的环境中突然出现声音效果,以此来刺激观众的神经。同样,在泰国恐怖片中,音效同样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因为在泰国的恐怖电影中多数情节都是较为舒缓的。但同样,也正是因为舒缓的情节、舒缓的音乐,到真正恐怖的地方时,配上诡异的音乐才能够把恐怖的氛围营造到极点,让人为之一惊。此手法在大部分的泰国恐怖电影中都可以体现出来。《吓死鬼》中,在女主跳舞蹈时音乐是古典音乐,再加上女主古怪、诡异的传统舞蹈和面部表情,看的人心理直发毛。
同时,泰国恐怖片的声音和图片的组合也很到位。在《鬼宿舍》中,主人公查利和宿舍同学讲鬼故事,提到一个老人每天晚上在宿舍里走来走去,脚步声随之响起,啪嗒啪嗒地打在观众的心中。使其诡异、紧张。而后,随着鬼脸一下子转身,音乐突然响起。顿时让人感觉心都提到嗓子眼,让观众有如坐过山车般忽上忽下,比恐怖到底更让人觉得紧张、刺激、害怕。
在查理被同学恶作剧吓到从厕所跑回床上后,画面转回刚刚突然开的厕所门,门以一种诡异的速度缓慢关上,刺耳的音乐顿时响起,并配合着木制品年久未修的嘎吱声,同时门将整个画面分割成两部分,门的两边都是一片漆黑。黑暗中有太多的未知,因此黑暗本身能给人带来一种紧张和恐惧,门以缓慢的速度关上,让人生出一种既期待又害怕见到鬼的紧张感。因为我们永远也不知道在门的后面等待我们的是什么。而门的速度越慢,我们就越会变得越紧张,越担心,不知道会在哪一个情节点上,灯光一闪之后出现恐怖的画面。
而在恐怖片中,导演最喜欢的场景莫过于黑暗和狭窄的走廊,也许我们知道在走廊的尽头就是走廊,没有任何其他东西。但是因为走廊不但悠长而且还很黑暗,这样就会给人一种望不到头的感觉,这时候,人们的心里就会发慌,再搭配上导演向上、摇晃的镜头,会给人带来一种压迫感。
近年来,泰国恐怖片之所以一直备受关注,是因为在某种层面上这些电影和人们的一种心灵寄托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泰国信奉小乘佛教,他们更相信因果报应。而泰国恐怖片正是抓住人们的这种心理,去描写、叙述故事。让人看完之后,总会深思自己所做过的事情。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使人心向善。
摘要:恐怖电影作为新一代备受欢迎的电影类型,它的种类也有很多,不同区域的恐怖片表现方式也不同。而泰国的恐怖片多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成,在片尾也多有一些教育意义,令人深思。泰国人一直信奉佛教,这也为泰国人建立了他们的道德准则。泰国恐怖片比较注重悬疑气氛的营造。情节经常是环环相扣,“回旋”突出。
关键词:泰国恐怖电影,艺术形式,表现手法
参考文献
[1]林槟苹.佛与魔的艺术:解读泰国恐怖电影[J].东南传播,2008(8).
[2]何雪波.艺术:解读恐怖电影中的恐怖元素[J].群文天地,2009(5).
泰国恐怖电影的兴起论文 篇2
电影简介:
导演: 由拉特·史帕克 / Tiwa Moeithaisong
编剧: 由拉特·史帕克 / Tiwa Moeithaisong
主演: Akaranitimetharat
类型: 恐怖
制片国家/地区: 泰国
语言: 泰语
又名: 监尸器 / Heaven and Hell / 监控录像
评分:豆瓣 6.1
内容简介:
本片的架构和《鬼4虐》一致,由三个独立故事构成,而故事情节对准了双胞胎姐妹、便利店超市以及大厦电梯,这些都是恐怖故事的高发地带……
恐怖鬼片,分别由泰国的两位鬼才导演执导!考验观眾的心臟强度。
人眼与录影器材的接收光谱不同,因此特别容易拍到鬼…
《幽灵人间》一对如影随形的双胞胎姐妹,即将继承爷爷的遗產。依据遗嘱规定,她们俩若想要继承,得陪伴著爷爷的尸体守灵三天。一名年轻的警察,前来调查爷爷的死因,没想到守灵的第一个晚上便发生怪事…
《第11层天堂》熙来攘往的便利超商,却有四个人在收银臺前自杀。每当客人走进那家便利店时,总能感觉到闭路监视器裡,每一秒格的恐怖画面。
下一位受害者是…
《第8层地狱》大厦裡的升降机发生杀人案件,女孩遭人侵犯杀害,惨死在升降机中。受诅咒的冤魂就像轮迴般,在升降机裡週而复始重复上演。整栋大厦的居民都非常害怕。
泰国文化在泰国电影中的体现 篇3
一、影片取材源于本土
艺术源于生活,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电影中不管是故事情节还是画面设计都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所有的电影还会受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都对电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新的时期,泰国的电影艺术家们开始采用新的方式来发展电影事业,受体制影响,这一时期的电影不论是心理习惯还是审美习惯上都与观众的口味极为契合。泰国电影中的社会主义现实感很浓厚,而电影情节也主要取材于民间故事及文学作品。
随着国际一体化趋势的日益推进,泰国文化开始融入新的西方元素,不管是在风格还是视听上,泰国电影都在逐渐发生着改变。通过不同文化的跨界交融,泰国电影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独有模式,这让泰国电影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中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像《熔炉》和《spotlight》 这样牵扯多个角色并深刻挖掘某个领域黑暗面的作品在泰国并不多见,相反,个人在社会大环境下的挣扎是泰国电影经常体现的主题。举例而言,《晚娘》《永恒》都发生在西风东渐的时代(1920-1930)、殖民地化的氛围里、泰国上层贵族或大资本家的家庭中,男女主角一方面享受自由思想带来的爱情与性的愉悦,一方面又逃不出传统伦理的惩罚。
二、融入本土文化与观念
泰国有着非常独特的地域文化,并且社会文化深受宗教影响。由于有过殖民经历,泰国文化更具多元性,发展至今, 也有着很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泰国文化对艺术的影响很深,尤其是泰国电影,其中总是有神秘的泰国文化的烙印。 从泰国电影中,我们能看到原汁原味的泰国民众的生活,也能看到他们的生活理念、信仰和民族特色。现代化元素在电影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但很多传统文化理念依然存在, 都在电影中得到了展现。多元的文化给电影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电影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泰国的同性恋影片可能是国内观众最早接触、印象最为深刻的。在泰国,“同志”是早已存在的现象,荧幕代表作有《暹罗之恋》,强调懵懂的好感和跌跌撞撞的探索是这部影片感人的地方。同类型的还有《曼谷之恋》,从侧面反映了泰国社会存在的巨大阶级差异,表现了艾滋病的蔓延、赏金猎人的生活、被欺骗和欺侮的人生等,虽然是以同性感情为线索,实际上是反映社会现实的优秀作品。
三、极具本土特色的视听语言
泰国电影立足于本土,不管是电影表现形式,还是音乐等元素上都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泰国的电影艺术家们非常热爱民族文化,不管拍摄什么题材的电影,都会或多或少地加入自己的文化元素,力图为人们呈现最美的艺术场景和最具感染力的生活图景。艺术是人们的普遍追求,而泰国电影的追求也代表了这一时期普通民众的内心愿望。
泰国还有一类实验性非常强的影片,大概是由于推广的原因,在国内知名度不高,其中最突出的有《大狗民》《午夜之爱》,如果你常看泰国电影,会发现泰国导演们在光线的运用上有非常强的一致性,泰国电影的画面常常有种薄雾糊在屏幕上的感觉,色彩饱和度低,影片整体呈现一种色彩,比如《鬼宿舍》中的蓝和《晚娘》的黄。色彩稍微丰富一些的画面,也让人产生一种玻璃幕墙下流动的油画颜料的感觉,比如《永恒》和动作片《盗佛线》。然而《大狗民》 和《午夜之爱》是另类,大量边缘锋利的补色应用,刺激观众的视觉,剧情更是无厘头,这在泰国影片里是很难见到的。 泰国似乎没有科幻题材的电影,但《午夜之爱》里却有挥舞着手术刀在实验室里面对女优的科学家。
四、结语
泰国文化对泰国电影的影响很大,电影艺术主要从本土生活元素中取材,通过艺术与现实的结合,更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这一时期泰国电影的商业化气息也更为浓厚, 但通过对生活的叙述、对本土文化的吸收,民众们也愿意接纳这种全新的电影艺术。在泰国文化的影响下,相信泰国电影能够迎来新的发展高峰,能够被推送至文明的前沿,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尽显风采。
参考文献
[1]张彩虹.泰国电影的秘密:类型·明星·异域风情[J].电影新作,2012,(2):39-43.
泰国恐怖电影的兴起论文 篇4
如果第一次听到《天才枪手》这个名字,很容易误以为这是一部关于神枪手的电影,其实不然,虽然同样是“神枪手”,但该片所讲的是在考试中作弊的“神枪手”,这倒是与我国高考这个大事件合拍了,能更好的深入观众的心,这也许是这部电影如此火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虽然不知道《天才枪手》什么时候能在中国大陆上映,但近期电影官方却曝光了中文版预告片。据介绍,该片是由现实中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在泰国造成轰动,是由《恋爱诊疗中》团队来打造的一部影片。
在预告片中,天才高中生小琳专出奇招帮其它学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好处就是收取这些人一些报酬。有一天她接下了超高难度的天价新委托,委托方要求她在国际会考STIC中传答案。
为了慎重起见,小琳决定找另一名记忆力极佳的天才学生班克一起跨时区到悉尼参加考试,然后再将答案传回泰国。一切看似顺利,但他们完美的计划是否真的能够成功?
《天才枪手》的题材取自所有人都必须经历的一个环节——考试,对于会考试的人来说,这都不是事,但是对于不会学、要极力去应付考试的人来说,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所以在考试中传个纸条、做点小抄也就成了大多数学习不好的人的家常便饭,但能像《天才枪手》中主角玩的这么溜、这么有技术含量、这么脑洞大开的,估计也没几个吧,反正小编是服了。
为了拿到高分,奇招百出,橡皮擦上写好答案,然后放进鞋里,再从课桌底下滑到后座传答案;事先做好暗号连接工作,再通过谈钢琴来传答案;为了在国际会考STIC中取得好成绩,实现我们选择大学,而不是大学选择我们的目的,打时间差的主意,先去悉尼参加考试,凭着超强记忆再将答案通过手机传回,只能说主角的脑洞真是太大了。
关于《天才枪手》的评论,这位看过该片的小猪牙评论说:“新颖的视角和老套但不落俗套的题材,男女主互文的两条线都非常精彩。女主自私自利最后强行圣母,男主从正义阳光青少年一步步被生活和自己cheat为暗黑系丧犬。违背原则的时候以为只是放弃一点点以后可以招之即来的东西,其实是在与整个人生的幸福背道而驰。不该做的事情永远不要去做。”
该片一改以往泰国电影的温吞的叙事风格,巧妙的构思,谨慎的细节设计,从作弊的角度给泰国的教育制度甩了一大巴掌。
泰国恐怖电影的兴起论文 篇5
“留白”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一种特有的表现手法,意为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深入,这一表现手法在不同国家的艺术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泰国电影人便是借鉴了“留白”这一手法,并加入了本国的特有的文化元素,使得泰国青春电影形成了具有浓烈本土特色的“留白”的艺术。围绕这一艺术特色,笔者分别从情感与叙事两个角度,分别阐述泰国青春电影的艺术魅力。
一、泰国青春电影中的“留白”
泰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奉佛教为国教的国家,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无不皈依佛教。[1]佛教在泰国已然深入人心,而在泰国青春电影中,“留白”这一艺术表现形式也已经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描述的一般,其已经深深植根于泰国本土的佛教文化之中,更为深入的说,其源于佛教传统思想中的“空”的概念。“空”是佛教哲学的根本概念和核心范畴,也是佛教义理的最高范畴。在佛教的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空”已成为佛教徒从种种束缚、烦恼、痛苦乃至生死中解脱出来的主导观念。“无得亦无至,不断亦不常,不生亦不灭,是说名涅槃。”[2]换言之,唯有在无欲无求、至虚至净的“空”境界中,方能摆脱执着、束缚,从而得到精神上的解脱。“空”是佛教思想的核心,是无法用简单语言所能描述的概念存在,若想要真正领会佛理、体会人生的真谛,首先就是需要理解“空”的概念,这也决定了其在艺术上对于“空”境界的追求。某种程度上,这一佛教上的追求,亦从哲学的角度为泰国青春电影中的“留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泰国青春电影中的“留白”与西方艺术中的“空白”也不尽相同,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在西方艺术中,作者会出于某种需要,而在作品中所留下的相应的空白,这种需要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空间的把握,这些“空白”本身仅仅是为满足画面的和谐抑或是统一。以西方绘画为例,“西洋绘画以透视法为基本的空间意识理论,空白在其中是为了秩序的严整、形式的和谐,是写实过程中的必要选择。”[3]这一概念,表现在西方电影实践中,便是叙事线索的隐藏或断裂、取景的突出或省略、声音的消失、节奏的停顿等现象。值得注意的是,泰国青春电影中的“留白”并不如西方电影中形式上的余留空白一般,而是通过自然客观的情感表达、抒情松散的诗意散文化叙事、空镜头与静止性镜头的运用以及声音和画面的特殊处理等,使得创作者意图得到最大程度的抒发,在这里,“留白”不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其已然成为了作者抒情表意的实际载体。
二、泰国青春电影中的情感留白
纵观世界电影,一个国家若能在影像中找到具有本民族特色、适应本民族文化、符合本民族价值判断的情感表达方式,那其必然能够在各国电影中独树一帜,并在以后的电影生产中得到不断的复制创新,进而推动本国电影的发展,为其带来繁荣。这一点在不少国家的电影实践中已经得到了一再地验证,例如,法国民族浪漫的风情,决定了法国电影中“浪漫式”的情感表达 ;而美国好莱坞电影的“直白式”的情感表达,为其保证了好莱坞类型电影的经久不衰 ;再如韩国电影的“悲情”、印度电影的“浓烈”、英国电影的“严谨自制”等等,都是其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这在提高本国电影辨识度的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该国电影产业的发展。
而对于泰国电影来说,“留白式”的情感表达成为了其民族电影的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 :这是基于佛教“空”性理念上的情感留白。值得一提的是,在以往的泰国电影类型中,无论是类似《素丽瑶泰》的史诗类型片,还是《拳霸》、《冬阴功》等功夫动作片,或者是《鬼妻》等鬼怪恐怖片,这一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都没有得到真正的建立,而直到青春电影兴起,“留白式”的情感表达才得以最终的完成。对于“留白式”的情感表达的理解,首先需要明确,这是建立在佛教“空”性理念的基础之上的。不难发现,在泰国青春电影中,影片环境一直是处于“留白”的状态,泰国社会的动荡变迁在其青春影像中没有留下丝毫的痕迹。正如上文所说,佛教哲学中要求对于“空”的理解,决定了泰国影人在艺术上对于“空”境界的不懈追求。这里的“空”,并不是形式上的“空缺”或是数字上的“零”,而是指“至纯、至净”,当这一层含义遇上青春,两者便无缝对接,甚至是融为一体,将泰国人最为真挚、最为自然的情感状态完整地呈现出来。在《小情人》、《暹罗之恋》、《初恋那件小事》等泰国青春电影中,主人公的情感生活都是游离于现实社会之外的,无论是因为爱情而完成成长蜕变的丑小鸭(《初恋那件小事》中的小水),还是坚持自己所爱的青涩男生(《暹罗之恋》中的栋)等等,物质社会相较于他们来说仅仅是一个生存环境,而对于其情感世界没有丝毫的影响,这也充分体现了泰国佛教虚幻、超俗的色彩。
泰国青春电影中的情感留白,除了上文提到的情感环境的“留白”,还包括人际“留白”。所谓人际“留白”,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留白”,无论是爱情、友情还是亲情,泰国青春电影都试图在寻找人与人之间适当的距离,从而使得情感得以最为彻底的抒发。在《暹罗之恋》中,栋与缪是一对不被传统理念所接受的同性恋人。在接受了栋母的谈话之后,缪选择了沉默,他为即将升温发酵的爱情腾出了空间,这也实际上拉开了他与栋之间的距离,让栋能够完整地去思考自己的取向。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栋还是坚持了自己所爱(在圣诞夜的两个玩偶中,放弃了小女孩,选择小雪人挂在圣诞树上),而他的那句“我不能和你在一起,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不爱你”道出了他最后的答案。在这一青春影像里,情感没有丝毫的被逼迫,导演也在努力让观众体味青春并不完美的本真意义,所有的选择都是个体本身的意愿,在人际“留白”之中,人为的干扰也被降到了最低,更是充分地还原了个体情感的自主性,这也是佛教平等慈悲理念的完美呈现。对人或物的尊重,需要电影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作“留白”,而反过来讲,一定的人际“留白”也保证了平等慈悲理念的呈现,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在泰国青春电影中,摒弃了物质社会干扰的情感环境的“留白”,加之充分还原情感自主性、降低人为干扰的人际“留白”,成就了泰国青春电影独特的“留白”的情感表达方式,而对这一方式的不懈追求,不仅为青春电影带来成功,其最终也会促进泰国其他类型片种的发展。
三、泰国青春电影的叙事留白
叙事上的“留白”在泰国青春电影中的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从影片整体架构而言的,二是就细节处理而言。首先是影片的整体架构,泰国青春电影在影片的故事情节上并不作太多的讲究,人物的矛盾冲突、情节的跌宕起伏并不是其主要任务,反而是抒情散文化的诗意叙事构成了其在整体叙事结构及氛围上“留白”的特点。而另一方面,在细节处理上,泰国青春电影并不直截了当,或明确地用某一细节来交代起承转合,而是通过间接、暗示等隐晦的叙事手法来完成情节上的过渡,处处体现“留白”的智慧。
以《荷尔蒙》为例,其是由四个不同的故事串联拼接而成的。第一个故事发生在清迈,少年浦和迈从小就是竞争对手,考试的时候争谁先交卷、表演的时候争谁的人气高等等,隔三差五地上演着追打的闹剧。暑假的一天,他俩无意间碰到了幼时的玩伴娜娜,小时候的小胖妞如今已经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于是两人约定谁先拿到娜娜的电话谁就算赢。经过了一番追求,最后两人各拿到了一半的号码。第二个故事是在曼谷,男生佐暗恋女生小茜,他坚信“爱一定要大声说出来”,于是向小茜大胆表白,结果却被冷冷地拒绝了。在小茜生日的晚上,佐独自一人通宵为小茜制作祝贺板报,最后只存照留念,没有留下一丝痕迹。第三个故事发生在旅途。恒和暖是最普通不过的一对情侣,暖要去达廊实习,恒本想在他们恋爱纪念日的前一天给暖一个惊喜,却在旅途的火车上遇到了一个可爱的日本女孩,在荷尔蒙作祟之下与日本女孩一起下了车去参加满月派对。最终恒回心转意,去寻找自己心中真正喜欢的人。第四个故事同样发生在曼谷,追星女孩艾乐对台湾偶像迪迪狂热的迷恋,为了能够听懂偶像在演唱会上说的所有的话,她甚至去报班学习中文。然而中泰双方没有沟通好,迪迪的演唱会未能如约进行,伤心欲绝的艾乐将自己学到的中文用迪迪的曲调唱出来,并做成视频寄到了台湾。艾乐的视频最终感动了迪迪,她也如愿得到了偶像演唱会的门票。
不难看出,四个故事除了都有涉及电影《Remember》外,其他并无实质性的关联,甚至这些故事在叙事上都作了相对弱化的处理,对于人物、情节以及结局都没有作明确的交代,例如恒和暖的最终结局如何、小茜对佐的真正心意是怎样等,影片最后都没有直接说明。而这四个故事却都书写着一个相同的主题 :追。在荷尔蒙的驱使下,放肆去追求幸福似乎是青春的特权,尽管有追出来的温馨,也有追出来的心痛,但这些都是青春最深刻的回忆。在这松散的散文结构中,导演为观众留下了尽情回味青春的空间,从而也构成了泰国青春电影独特的叙事结构上的“留白”。而在细节处理上,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带过,却是隐藏着导演足足的用心。例如在第二个故事中,佐给小茜打电话之前,尽管只有一个满墙便利贴的镜头,其含义却是极其丰富的,试想若导演换成了一组佐想问题的直白镜头,那么青春的朦胧美感便会大打折扣。而在泰国青春电影中,类似这样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细节性镜头并不少见,青春本就是有不可言说的情愫在其中,像这种细节上的“留白”设置也从另一个角度为青春增添了一丝遐想。
四、结语
泰国青春电影的兴起时间并不长,但却能够准确地找到具有泰国特色的情感表达方式以及叙事手法。反观近年来的内地青春电影,无论是打着怀旧旗号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还是深受90后追捧的《小时代》系列,抑或是宣扬放荡青春的《同桌的你》等等,在情感表达上,青春似乎已经沦为人们胡闹的借口,或者说被这现实的社会泼上了过多的颜色。而在叙事上,诗意化的写意叙事本是中国电影的强项,却也被类型电影的闹剧所取代。相比之下,泰国青春电影中独特的“留白”更显艺术魅力,其含蓄的情感、纯化的表达、松散的结构最大限度地展现了青春的本真意义,这一点还是非常值得内地青春电影去借鉴和学习的。
摘要:近年来,泰国青春电影迅速发展,逐渐成为除了动作片、鬼怪片以外的另一值得称道的泰国电影类型。2003年,《小情人》以1亿4千万泰铢的票房成绩一举夺得泰国年度票房冠军,进而拉开了新时期泰国青春电影的帷幕。而2007年的《暹罗之恋》除了取得惊人的商业成功外,同时也包揽了Starpics泰国电影大奖、泰国国家电影大奖“素潘娜宏”奖、星光娱乐奖等多个奖项,在艺术成就上获得了一致的肯定。泰国青春电影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其怀旧的青春记忆以及靓丽的青年偶像明星,更多的是其找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留白的艺术。
泰国恐怖电影的兴起论文 篇6
一、微电影艺术与广告美学的融合
微电影广告是微电影艺术与广告美学的融合, 与传统的电视广告相对比, 其融合在广告美学中体现为以下几个层面:
(一) 视听美
通常而言, 微电影广告能够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多从人物特写、色彩搭配、镜头展示等各个方面进行诠释, 对受众形成一定的代入感。比如在2010年的微电影广告《老男孩》 (《11度青春系列微电影》之一) 中, 人物特写镜头大量使用, 展示了故事主角丰富的面部表情, 既有少年时代对梦想的无畏追求, 又有步入中年后对生活的忧郁压抑。最后, 他们演唱了一首描写青春岁月的歌曲, 穿插着人生百态的镜头, 结束了故事的讲述,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与此相对照, 由于播放时间的限制, 电视广告无法做到绘声绘色的全方位展示, 不能使受众享有充分的视听体验, 那么, 微电影广告给受众造成的“代入感”也就难以企及。
(二) 情感美
微电影广告多以真实的故事改编, 采用励志性的主题, 容易引发受众情感的共鸣。比如台湾大众银行 (1992年成立) 从2010年至2012年陆续推出的四部微电影广告——《马校长的合唱团》、《母亲的勇气》、《梦骑士》、《生命树》, 就是由四个真实的故事改编, 以相对统一的风格塑造了坚韧、爱、梦想等主题相关的企业形象。其中《母亲的勇气》讲述的是一位平凡的母亲为了照顾女儿, 历尽艰难, 远赴异国他乡的故事。广告以设问的方式结尾, 问这位母亲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她用五个字回答了这个问题, 同时也揭示了主旨:“坚韧、无私、爱”。微电影广告利用真挚的情感触动了受众的心灵, 同时也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让人们愿意去相信和选择它。电视广告由于受到表现形式的限制, 为了快速地达成商业目的, 在情感上显得直白、生硬, 甚至有虚情假意的宣传, 浮夸的表演反而招致受众的诟病。
(三) 意蕴美
微电影广告不仅需要深刻的主题、别致的题材, 还需要将企业形象与故事情境婉转含蓄地结合在一起, 企业在宣传自身形象的同时, 为受众提供了意蕴深刻的影片, 为广告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教育意义。比如泰国CP食品公司2015年推出的微电影广告, 提出“每一口都有意义”的企业理念。以妈妈对女儿的爱为主题, 讲述了一个叛逆的小女孩与妈妈吵架, 离家出走后生活艰难, 在路边碰见一位阿姨, 为她做了一份蛋炒饭, 片中母亲拿着照片四处寻找女儿时, 告诉这位阿姨, 如果碰见自己的女儿, 请为她做一碗蛋炒饭, 并转告她, 母亲正在急切寻找她。短片中对蛋炒饭的制作过程、食材选择以及出炉后的色泽搭配都有极高的要求, 通过这一情感故事反映出该食品公司推崇“爱的料理”, 在料理中色、香、味俱全的特点。
二、泰国微电影广告的特色分析
泰国的微电影广告能够在广告界独树一帜, 自有其过人之处, 从主题、素材、风格等方面分析, 它有如下几方面的特色:
(一) 平民化
平民化色彩在泰国微电影广告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多用普通民众本色演出, 将平凡生活一一还原, 让受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据海外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 在泰国邀请名人作商业广告的比例还不足百分之五, 多数情况下, 他们用平民、动物、植物等来完成微电影广告的创意。正因为如此, 泰国微电影广告更易将受众带入到情境中, 使之受到细腻情感的感染。如前所举泰国CP食品公司提出的“每一口都有意义”微电影广告 (2015) 中, 女儿和妈妈是生活中最普通的两个角色。它利用每个普通人都会经历的成长, 从咿呀学语、学会喊妈妈到与妈妈吵架后离家出走, 母亲的心急, 女儿的懊悔, 将观众的心灵牵动, 在不知不觉中被广告所打动。
(二) 抒情化
泰国微电影广告擅长于利用人与动物的情感来打动受众, 以小情见大爱, 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 继而营造出触动人灵魂的情境。此类微电影广告以感人的素材为基础, 策划独特的故事情节带动受众的情绪, 使之感同身受, 产生情感的共鸣。比如泰国微电影广告《它咬了她, 却成就了她》 (泰京银行, 2016) , 讲述的是一个怕狗的女孩与一只狗狗之间的故事, 主人去世后, 狗狗悲伤至极, 拒绝饮食, 女孩由起初的惧怕狗狗到后来每天给它送零食, 狗狗重新燃起了生命的热情, 但最终却没能陪伴在女孩身边, 因为一次意外离开了她, 女孩悲痛欲绝, 但也因此成为了一名尽职尽责的宠物医生。由于这则微电影广告选用的演员是普通人, 片中注重剧情的推进和情感的渲染, 因而格外真情动人。
(三) 诙谐化
由于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 泰国历来盛产喜剧电影, 他们惯常以幽默的方式讲述故事, 以自嘲的态度面对挫折。幽默乐观是艰辛生活的磨砺带给泰国人的一种民族风格, 这种风格充分地体现在泰国微电影广告的创意中, 既轻松诙谐又饱含生活哲理, 既有趣味又不失内涵。比如微电影广告《狗狗的报恩》 (泰商银行, 2015) 系列广告中, 狗狗的表演令人忍俊不禁, 夸张手法也运用得恰到好处, 受众在捧腹大笑的同时, 也领会了商业银行的良苦用心, 感恩与信任, 凸显了泰商银行美好的企业形象。泰国微电影广告的诙谐风格值得褒扬, 其精妙之处在于, 幽默的情节带给人们欢乐, 严肃的主题又能令人深省, 在亦庄亦谐中, 达成一种适度的平衡。
三、中国微电影广告的前景展望
与泰国的微电影广告相比照, 中国业内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即叫卖式广告的频繁使用, 以品牌名或广告词为单位反复重读, 刻意地传达广告信息, 吸引受众注意, 影片缺乏表现力, 违背了微电影广告“视听合一”的属性, 广告效果难以保证。例如支付宝十年微电影广告《账单日记》 (2014) 两分钟的广告中, 分别在第26秒、40秒、59秒共七处出现了“支付宝”一词, 这种广告形式受众不但不喜欢, 还可能起到反面作用。泰国的微电影广告很少会出现这种情况, 他们不会直白地表现出广告的目的性, 借助幽默有吸引力的故事映射企业的文化, 得到受众的认可, 从而达到商品宣传的目的。
近年来, 中国对微电影广告这一领域十分关注。微电影广告不仅仅是对品牌的宣传与塑造, 更多的是传递利益之外的正能量。这就要求中国微电影广告的从业者重视微电影艺术在广告中的运用, 提升广告的审美感。中国的微电影广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方面, 就像泰国微电影广告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一样, 中国也可立足本国本土, 把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元素融入到其中, 进行国际化表现, 这样就能创造出有别于他国的优秀微电影广告。另一方面, 中国微电影广告应该摆脱电视广告的弊端, 增强故事的逻辑性以及情感的感染力。只有这样, 中国的微电影广告才能以自己的特色越走越远。
摘要:本文以泰国微电影广告为例, 探讨微电影艺术在广告美学中的应用问题。微电影艺术体现了广告审美中的视听美、情感美及意蕴美, 能够让受众在感动、共鸣中对企业品牌产生一定的认同感。泰国微电影广告以平民化、抒情化、诙谐化为特色, 在广告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 本文从广告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借以观照中国微电影广告的不足之处, 并为其发展提出了改进策略。
关键词:微电影广告,微电影艺术,广告美学,泰国,中国
参考文献
[1]李雅梅;解读泰国广告的民族特色[J];东南亚研究;2009年第2期
[2]申凤雪;情感型广告创意在泰国影视广告中的运用[J];新闻传播;2015年第19期
[3]杨虹;微电影广告及其走向[J];新闻世界;2011年第12期
泰国恐怖电影的兴起论文 篇7
关键词:全球化,民族元素,泰国,恐怖片
近年来, 恐怖电影在全球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票房奇迹, 在世界恐怖电影制作中, 好莱坞一直以其高科技制作的震撼效果独占鳌头, 日韩则以其渲染写意的诡异气氛势头正健, 而泰国恐怖片则以其民族神秘的宗教艺术异军突起, 在亚洲取得了不菲的成绩。随着全球化、标准化浪潮的兴起, 一种新的身份认同危机随着处在中心强势的西方向处在边缘弱势的东方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的运动而出现在民族化的机制中[1], 而电影又是极易受到全球化浪潮波及的媒介形式之一。在近期的一些泰国恐怖片《棺材》、《死神的十字路口》、《恐怖护理站》、《厉鬼将映》、《人肉米粉》中体现出了全球化语境中民族诉求的日益微弱, 泰国恐怖片似乎放弃了对传统艺术的探索。而电影《鬼鼓》则是泰国根植于深厚的宗教艺术底蕴, 挖掘传统艺术文化的典范。
一、《鬼鼓》体现出的传统泰国恐怖片的特色分析
传统的泰国恐怖片叙事风格具有自身的民族特色, 它不同于好莱坞经典恐怖的震撼冲击, 不同于德国表现主义的恐怖诉求, 也不同于日韩恐惧的心理渗入。而是以本国特有民俗文化为土壤, 以其宗教信仰和民族价值观的基本规律作为创作理念, 以传统艺术作为审美取向, 以突出伦理教化“因果报应、几世轮回、人性丑恶”等作为基本功能, 以注重适合大众的审美愉悦作为创作方法, 构成了传统的泰式恐怖片的民族语境的综合特质。
(一) 立体化的人物塑造。
通常, 多数欧美及日韩恐怖片中对人物的刻画并不深刻, 因为恐怖片通常要表达的是气氛的恐怖, 所以人物 (鬼) 通常都被符号化, 作为一种道具来配合画面、音乐、情节, 没有独立的形象, 只是作为符号起到支撑的作用。例如, 在欧美恐怖片中人物通常都是科学怪人、杀人变态、吸血鬼、异型等等;在日本恐怖片中的人物通常是绿脸小孩或者长发白脸女鬼。他国恐怖片中的人物形象都被类型化、抽象化了, 没有思想, 没有性格, 只是作为恐惧的表征呈现给受众。而在《鬼鼓》中, 优雅别致的舞者服饰、妖娆曼妙的灵动秀指、露脐裹胸的婀娜长裙、魂牵梦绕的圣洁女子, 活生生的剥落, 带着血淋淋的痛寄居并等待着无望的救赎……至真至爱、至情至意、至仇至恨, 人物被立体化了。传统泰国恐怖片中的人物塑造笔墨立体浓厚, 有传统的东方艺术特征。
(二) 多维度的叙事视角。
在一般的恐怖片中, 叙事视角大多数情况下都呈现出单一性、局限性。例如, 美国的丧尸异型及杀人狂系列, 日韩的御灵凶灵复仇系列等都是异族恶鬼。而《鬼鼓》则不同, 作为恐怖意象的女主角Tip对于不同的角色来说具有不同的象征含义。对于整个乐团的人来说, 她是凶残的厉鬼, 是守护乐团的灵魂, 是惩治不忠的凶残的执法者, 亦是一种传说一种执着;对于她的父亲, 她是最精致的波曼谷的化身, 是一种理所当然的牺牲, 是他守护乐团的发泄品;对于男主角Ping, 她是楚楚动人, 朝夕相伴, 携手幽林, 戏鼓潭中, 真爱永远;对于观众, 她是灵魂销霰, 执念人间, 生命搁浅, 情爱无限, 因鼓而起, 因鼓而散。Tip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守护乐团的灵魂厉鬼的形象来增加恐怖气氛, 同时也是为父献出生命, 为爱放弃灵魂的叙事主体, 使单一的叙述更立体多维丰满。
(三) 极具本土特色的视听语言。
电影作为一门高度综合的艺术形式, 其文本语言丰富多变, 但主要还是由画面和声音组成。泰国恐怖片最具本土特征的还是画面的色彩及其音乐。
在色彩方面, 色彩不仅是表达各种情愫的符号, 而且受不同的历史背景、礼仪习俗、思维方式和宗教信仰的影响, 因民族和地域的不同而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尤其是泰国的恐怖片深受宗教信仰及传统艺术的影响, 其色彩可以高度诠释其民族文化的身份。《鬼鼓》的色彩的运用可谓既表达了传统宫廷艺术色彩又融合了神秘自然的色调。首先, 在泰国传统恐怖片中以钴绿、青蓝为主, 营造自然与神秘气氛, 这与欧美日韩恐怖片中的阴黑, 灰白完全不同, 极具其热带雨林气候的自然魅力又体现其神秘诉求。其次, 在影片出现传统宫廷舞蹈, 雕刻等艺术形式时, 一定是以朱红、赭黄为主。这两种颜色将宗教文化的韵律、宫廷艺术的华贵、审美和谐的饱和、古色古香的典雅诠释得淋漓尽致。《鬼鼓》成功地将两种色调完美的结合, 冷暖色调干净利落, 对比明快, 在诗情画意的景观中倾述浪漫温馨的绝世爱情, 在美轮美奂的传统艺术中演绎神秘诡异的恐怖诅咒。《鬼鼓》中色彩的运用达到了泰国恐怖片的极致。
在声音方面, 植根于本土创作的泰国恐怖片, 其音乐元素的运用带有相应的民族文化底蕴, 对表现作品中的民族形象, 民族风格及弘扬民族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泰国的音乐基本上可分为宫廷音乐, 民间音乐和佛教音乐。片中的乐团演奏的都是宫廷音乐。鼓手, 舞者, 萦绕余蔓的宫廷音乐, 华丽高贵的舞者服饰, 再现了泰国宫廷艺术;片中贯穿主题的音乐采用的是泰国传统的民间音乐, 泰国传统的民间音乐旋律抒情婉转、轻盈灵秀、如诗如画。《鬼鼓》中碧潭戏鼓和含泪送魂等高潮片段出现的音乐, 既营造了凄楚浪漫的气氛也传递出了民族音乐的精华;佛教音乐在片中也多有体现, 佛教音乐是指佛事活动中所演唱、演奏的音乐总和。[2]在《鬼鼓》的Ping进入乐团的欢迎仪式当中, 就有佛教音乐的表演, 呈现出一种独特民族宗教文化对其本土电影视听语言的追加。《鬼鼓》中的音乐包涵了上述三种, 可谓对泰国音乐的诠释达到了顶峰。
(四) 宗教信仰的演绎。
从根本上说, 泰国文化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 即宗教。这是因为一切艺术、文学、社会制度、风俗习惯都是围绕它的宗教而发展并结合成为一个整体。[3]泰国的古典艺术, 尤其是建筑、雕塑、绘画和早期的文学作品, 实际上都是佛教艺术的体现。泰国的恐怖片是最受佛教影响的类型片。从生命轮回、善恶皆有报的主题表达到影片中社会制度、民族信仰、风俗习惯等细节的表露都体现了佛教在泰国的重要地位。从泰国传统恐怖片《鬼鼓》、《鬼刹》中的各种佛教礼仪祭祀、着装的配饰等物质层面到《鬼妻》、《幽魂娜娜之鬼刹》、《三更之轮回》、《香颂鬼屋》因果轮回剧情的精神层面都体现了这种本土主流思想的反映。
二、全球化语境中泰国恐怖片本土危机的整体特征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麦克卢汉的“地球村”景观, 全球的经济、科技的相互影响与依存, 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而紧跟经济、科技的全球化的是文化的全球化。一方面, 随着西方主流文化和信息资本的无孔不入的渗透, 泰国的传统艺术形态和民族价值观念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同时, 当代资本流动和国际分工消解了原来以民族、地域为中心的结构, 这种全球文化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泰国的本土特征, 使泰国电影的民族文化的纯粹性遭到史无前例的挑战。另一方面, 泰国恐怖片在跟随全球化、标准化的过程中, 似乎迷失了自我, 混淆了文化的互融与互异、趋同与对立。尤其是近期的泰国恐怖片的叙事风格、民族元素、精神关怀等方面都深刻体现了民族文化的浮躁与消逝和及其身份认同的恐慌与缺失。
(一) 传统文化叙事让位于视觉快感的体验
泰国传统的恐怖片注重的是影片的叙事的起承转合, 剧情的完整性、发展性和逻辑性及伦理教化等。但是, 在视觉文化转向的背景下, [4]泰国恐怖片逐渐从情节审美转向视觉奇观盛宴、从文学艺术性转向矫揉造型式、从独立模式转向拼贴杂烩。同时, 在好莱坞恐怖片的同化下, 泰国恐怖片由传统的文化叙事转向视觉快感的消费。虽然视觉快感本质上具有多维度, 多层次性, 可以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解读, 但是近期的泰国恐怖片却走向了单一、模仿的视觉景观, 没有结合本土特征创造出独立的、立体的、多层次的视觉景观和快感范式。
首先, 叙事由“焦点透视”向“散点透视”转化。在泰国传统恐怖片中, 叙述主要以“焦点透视”为主, 通常聚焦于一件事情, 以某个人或某个线索为中心经营一个曲折完整的故事, 注重情节发展的完整性, 将主题、人物、事件锁定在聚焦的框架内, 完备而深刻。例如《鬼妻》中以娜娜为焦点, 直线型展开叙述;《鬼鼓》中以tip的为焦点, 以插叙的方式展开其经历。而当前的泰国恐怖片文本较传统的相比明显以“散点透视”为主, 不太注重情节发展的起承转合, 忽视逻辑性, 仅注重视觉上“影像”的片段性的拼凑而忽视整体上“影戏”的系统性的衔接, 使表达疏离主题, 显得离散。虽然在视觉震撼性和冲击力上有所突破, 但是实质上“散点透视”导致了传统泰式恐怖片走向了主题断裂和错位的误区。
其次, 恐怖情节中心化。近期的泰国恐怖片走向了以恐怖情节为中心的道路, 忽略了传统泰式恐怖中传递的民俗文化、民族价值观、宗教信仰和伦理教化等民族语境的综合特质, 不再对元素进行整体发掘, 造成了本土特征的游离。泰国近期恐怖片放弃了传统泰式的配合故事脉络发展的东方意象的恐怖, 而是一味的追求将一组组血淋淋的活生生的恐怖镜头强组成影片的中心, 疏离了主题脉络。例如《恐怖护理站》《人肉米粉》完全是以各种血腥恐怖的镜头为影片的中心, 缺乏传统泰式恐怖片的底蕴, 表达的只是单一的影像。而《鬼鼓》类的传统的泰式恐怖片在视觉冲击的同时会得到心灵的震撼、抚慰与启迪, 而以恐怖情节为中心的恐怖则脱离主题, 无法唤起这种深层次的共鸣与体验, 削弱了传统泰式恐怖片的厚重感。
(二) 民族元素让位于视觉符号的消费
“图像文化建构具有商业目的。为了达到受众的最多化, 媒介常常采用的做法必然是用图像化的直观形式迎合受众的信息接受的快捷、便利的需求。”[5]泰国导演置身于大众电影工业系统中必然也要面临电影商品化、标准化的评价体系。他们的民族艺术诉求不得不迎合受众欣赏口味以此来获利的商业利润。在这种背景下, 民族文化在影片中的表现日益商业化、谄媚化, 民族元素符号呈现出的孤立化、杂糅化, 民族价值观游移、缺失等都是传统泰式恐怖片本土特征的危机体现。
第一, 恐怖场景设置模式化, 符号拼贴刻板化。传统的泰式恐怖片并没有固定的刻意的场景元素设置安排, 看起来一切水到渠成, 自然妥帖。《鬼鼓》中民族乐器和传统舞蹈道具的设置, 高雅神秘;《鬼妻》中传统泰国乡村场景的再现, 妥帖自如。而近期的泰国恐怖片则采用大量的恐怖片中惯用的场景道具。例如, 日韩恐怖片中惯用的象征迷失自我的狭长的走廊, 象征命运不可控制的阴暗的楼梯转角;欧美恐怖片中象征都市地狱的地下停车场等场景。近两年的泰国恐怖片融合了太多的“国际恐怖符号”作为恐怖卖点, 抛弃了原有的民族神秘感从而显得呆滞刻板, 矫揉造作。
第二, 民族元素杂糅, 诉求模糊。在近期的泰国恐怖片中仍然可以看出民族元素不再是民族文化的表征, 而是一种刻意的包装。例如, 港韩泰三国合作的《棺材》, 影片以泰国的民俗仪式———睡棺材仪式为蓝本, 讲述一连串恐怖怪事。虽然参照的民俗是真实的, 但是在影片整体表述中, 民族特色的凸显只是为了衬托故事的诡异, 是一种大众消费的符号而已。在《人肉米粉》中, 虽然米粉是泰国传统小吃, 但是剧情完全是香港《人肉叉烧包》的泰国版, 价值诉求更是模糊紊乱。第三, 民族观念游移, 价值悬空。近期的泰国恐怖片都很难找到一个价值认同点, 在血腥恐怖下没有内涵, 创作完全处于一种价值观念缺失的状态。近期恐怖片中很少看到以本国特有民俗文化为土壤, 以其宗教信仰和民族价值观的基本规律作为创作理念的作品, 而是呈出现了以血腥膨胀的画面, 故弄玄虚的叙事, 悬空缺失的价值取向为走向的发展趋势。
(三) 社会反思让位于世情的愉悦
在传统的泰式恐怖片中, 不仅使泰国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更充满了大量对家庭伦理、女性地位、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反思。在《鬼鼓》、《鬼妻》中真实反映了家庭在女性生命中的重要地位;《鬼肢解》夸张再现了社会存在的现实矛盾;《鬼影》、《猛鬼套房》深层次探讨的是作为弱势的女性在现代社会中四面楚歌的困境, 女鬼的各种惨遇映射出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和困顿。传统的泰式恐怖片充满了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严厉质问和血泪控诉, 用自己独特的、夸张的镜像语言剥开了现实的真实面目以警醒世人。而近期的泰国恐怖片《人肉米粉》、《死神的十字路口》等则完全变成了人们寻找感官刺激的工具, 人们在故弄玄虚的故事形态中寻找愉悦;在血腥暴力的无主题变奏中寻求兴奋;在荒诞离奇的非理性叙述中追求心跳, 似乎在拼贴戏仿中寻找“国际化”的恐怖。虽然恐怖片的镜像符号是扭曲、夸张、刺激的, 但是不应该仅局限于这种世情愉悦, 应该遵循传统泰式恐怖片的模式, 在曲折离奇的情节和光怪陆奇的片段中潜藏对肉体生命的审视、对精神生命的关怀、对人文伦理的诉求、对民族艺术的追求、对社会文化的反思, 以特有的民族敏感性洞穿多变的社会现象, 探溯本民族的传统与渊源, 以超越仅以世情愉悦为目的的近期泰国恐怖片现状。
三、泰国恐怖片本土特征在全球化语境中的融合与丧失的原因分析
(一) 全球化对民族认同的影响
民族认同是一种集体认同, 在现存所有形式的集体认同中, 它或许是最为根本和最有包容性[6]。而民族认同的建构, 既涉及到对本民族文化的挖掘、拓展和重构, 也涉及了外来文化观念的渗入, 融合, 所以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前, 世界各国的社会文化、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正在不断融合, 在这种全球化的碰撞和交流中, 西方发达国家以其绝对的优势将其意识形态、文化产品和价值观念“润物细无声”地灌输给发展中国家。电影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载体, 直接反映出了本土的生活习惯, 价值观念, 宗教文化的变化。泰国电影从1998年开始迅速崛起, 在短时间内, 以其特有的本土特征不仅在东南亚占有一席之地, 而且远销欧美。传统的泰式恐怖片一直深入挖掘民族历史, 追溯传统文化, 将其特有的文化景观融入到影片中, 既塑造了迥异于好莱坞以及日韩恐怖片的“他者”, 又做到了民族认同的统一, 可谓是本土化生存策略的典范。但是, 在全球化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融合下, 民族认同的重构直接体现在泰国电影中。所以, 近期恐怖片体现出的元素杂糅、风格化拼贴的效果及主题思想的暧昧模糊都是全球化语境中民族认同危机的体现。
(二) 文化霸权对民族文化的冲击
20世纪中后期, 西方开始由赤裸裸的铁血统治称霸世界转向用隐性的模式来实行文化霸权以控制世界。当前, 西方国家用其高度发达大众传媒把含有自己主流价值观的文化产品输出到第三世界国家, 使其主流文化、意识形态在第三世界蔓延流行起来, 这样就使得弱势国家的受众逐渐疏离自己的本土文化, 臣服于文化霸权的统治下。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 泰国恐怖片一直以其浓厚的本土文化著称, 尤其是泰国的恐怖片, 从本土化取材到传统文化、习俗、艺术等特有的文化景观的制作, 都展现了其民族特色。虽然全球文化的融合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但是西方凭借其发达的生产力及领先的高科技使得这种交流完全不能在同一层面上展开, 西方文化在世界文化占据着主导地位, 东方文化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碰撞。虽然在传统泰式恐怖片中体现出了反殖民、反中心、反垄断、反支配意识, 但是在严酷的民族文化生存环境中, 泰国作为一个相对弱势的发展中国家, 西方臆造的文化殖民陷阱渐渐吞噬了其特有的民族文化景观, 民族文化慢慢演变成一种刻意的包装模式, 用本土的风俗、艺术包装成符合大众口味的影片, 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精髓在文化霸权中消逝。
(三) 消费主义对传统文化的威胁
消费主义价值观是以标榜消费者的身份及地位即以追求和崇尚炫耀性消费为目的, 它并不注重消费品自身的属性, 追求的是这种消费品作为符号的象征意义。在西方文化极度扩张的影响下, 消费主义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有影响力的意识形态, 它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的同时, 也渗透到了政治、经济、文化、伦理、民俗及艺术等各个层面。
西方与东方之间存在的权力关系, 支配关系, 霸权关系, 落到影像叙事的平台上必然会屈从于其背后强大的意识形态力量。[7]美国用大众媒介缔造了一系列神话般的美国价值观念, 生活态度, 享乐方式, 它以自然而合法的身份出现, 使得我们对这些毫无防范的认可、接受, 即“神话的人物是让历史意图披上自然而合理的外衣, 并让偶然事件以永恒的面目出现”。[8]西方文化的灌输淡化了传统民族精神, 将传统艺术、文化遗产与消费主义价值观整合、重组, 使消费群体“重新民族化”。当前泰国恐怖片中民族符号, 思想内涵的异化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一种虚伪的自我认同和自我满足, 同时也造就了全球化语境中的商业民族文化输出的新途径。目前的泰式恐怖片中, 民族元素作为一种符号, 只是在很浅显的层面上作为一种自欺欺人的景观, 而不是深层次的精神活动。传统的文化艺术、价值观念等原本所具有的震撼性及其韵味性在光怪陆离的消费社会的视野中被消解了。
四、结语
传统的泰国恐怖片的民族语境的综合特质是以其独有的神秘热带雨林气氛为依托、以本国特有民俗文化为土壤, 以其宗教信仰和民族价值观的基本规律作为创作理念, 突出伦理教化的社会功能。但是泰国的电影产业基础薄弱, 体系不够完善成熟, 又出现片面的追求商业利益的趋势, 所以在全球化语境中, 传统泰国恐怖片的特质渐渐丧失。当前的泰国恐怖片以民族价值观念的悬空、民族思想内涵的缺失及民族元素的异化作为商业输出的新途径, 体现了民族文化的浮躁与消逝及身份认同的恐慌与缺失。泰国恐怖片中本土特征的崛起、消解及异化的微妙过程对于全球化语境中世界各民族电影的发展都具有警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宁.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文化批判[A].冲突·和谐:全球化与亚洲影视——第二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 2003:28.
[2]祁志祥.佛教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259.
[3][泰]披耶阿努曼拉查东.泰国传统文化与民俗[M].马宁, 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1987.
[4]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J].学术研究, 2004 (4) .
[5]陈龙, 陈一.论公众媒介接受中的图像文化素养[EB/OL].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academic_xsjd_view.jsp?id=5393.
[6]戴晓东.全球化视野下的民族认同[J].欧洲研究, 2006 (3) .
[7]吴炜华.后东方时代的中国影像与视觉消费[J].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5) .
【泰国恐怖电影的兴起论文】推荐阅读:
泰国纯爱电影09-04
泰国家庭文化论文09-18
泰国节庆文化研究论文11-25
泰国游作文,泰国旅游的作文10-20
泰国大学的排名05-20
泰国餐饮的发展情况07-22
泰国的民主困境与出路06-26
我的暑期泰国游周记09-20
泰国华侨崇圣大学的简介09-30
泰国投资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