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建设单位

2024-10-19

基本建设单位(精选12篇)

基本建设单位 篇1

我国在工程建设领域如今已逐渐转变为以业主为主体的工程招标发包体系,以设计、施工、材料、设备供应为主体的承包体系,以及建设监理单位为主体的技术咨询服务的三元主体。三者之间以经济为纽带,以合同为依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构成了现阶段工程建设监理管理模式。因此,监理、业主、承包方即为监理工作的生态环境,业主如何在这中间权衡好关系,更好的培养监理的责任心,即成为监理管理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1 监理现状

1.1 行业现状

监理市场混乱,破坏了有序竞争。目前监理企业泛滥,良莠不齐,监理市场由过度竞争演变成为不正当竞争,甚至发展成为恶性竞争,造成了市场混乱的局面,严重影响了监理市场的健康发展。当前监理行业的竞争基本上处于标价竞争的阶段,多数业主仍把价格作为衡量取舍监理单位的重点,甚至是谁低价谁监理。

1.2 工作业务

监理的业务职能总体来说还是过于单一的。由于工程质量管理时过分强调监理的作用,造成我国工程建设监理企业业务职能过于单一,大部分工作范围仅限于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理、进度监理、费用监理、合同其它事项管理、安全以及交工验收与缺陷责任期的监理。这大大削弱了监理企业的作用。

1.3 前景收入

我国当前的监理内容大都局限于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督上,工作相对较简单,收费水平普遍低于设计和其它咨询服务行业,也远低于国外监理咨询公司的监理取费。收费低导致监理人员收入过低,以致监理公司难以配置各种专业的高级监理人员,使监理工作质量处于较低的水平上运行。

1.4 监理的分类

我们根据监理的自身责任心和热情度将监理分为三类,分别为红色、白色、灰色监理。红色监理即自觉性和上进心都非常强,遇到不懂就去学,关键技术旁站到位,各方面资料等管理得非常好;白色监理即不论监理单位的制度如何严格,游手好闲,毫无责任感与激情可言;灰色监理比较特殊,其中一些刚开始很负责任,后来因为一些工作环境或其他因素逐渐减退了热情,开始学会了偷懒,另一种是一开始不怎么负责任,但是在工作的过程中责任心越来越强,工作也做得越来越好。事实上,我们在工作中大部分遇到的,都属于灰色监理,灰色监理也是业主培养监理责任心的关键对象。

1.5“灰色”监理的选择

监理本身已经不是简单粗暴的监督管束和机械的上传下达,而是一门系统科学,既要“监”,又要“理”,在运用科学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方法措施的基础上,还要处理好与业主和建设方之间的关系,然而,灰色监理大部分迷失在成为称职监理人才的大道上,有些监理选择责任心的妥协,选择了不闻不问,导致业主变得更辛苦,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及安全的可靠度大幅下降。

2 监理管理误区

在现在的监理管理中,作为业主在管理上会很容易进入几个固定的误区,且长时间的误区管理会造成监理的责任心逐渐下降,我们将这些误区归结为以下四个字:越、疏、硬、责。

2.1“越”

主要指业主对监理干预过多,甚至越过监理直接与施工方沟通,造成双方职能冲突。现在很多的业主单位一方面招进来的都是从施工单位过来的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或者对施工已经颇有见地的业主,他们在施工现场已经有颇多经历,对施工的技术、管理情况等了如指掌,有些工程师的能力早已超越了监理。一方面是初出茅庐的工程人,他们在项目建设中还没有完全找到自己的位置,不知道抓重点,往往会越俎代庖。业主对监理工作干预较多,不通过监理工程师直接给承包商下达指令,就会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和误解。

2.2“疏”

“疏”在汉语词典里有很多种意思,这里取“不细密,忽略”这个意思,“疏”用在这里主要指现场管理中对监理工作不到位的忽略纵容。业主在项目建设之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松懈感,再加上第一个字提到的“越”,以及对现场监理部门监督管理不够,或放任自流,导致监理工作不到位,甚至出现一些违法乱纪行为,造成工程项目建设发生重大质量事故。

2.3“硬”

它在这里主要指一些没什么经验的业主对监理管理制度的生搬乱套,固执地用每一个细小点去应对监理工作,一点一点将监理的工作完全否定。其实在对监理的惩罚制裁的过程中,要把握住关键工序,检查如果没有到位,可以采取相应的制裁,但应该知道,制裁的目的是要求监理工作负责、增加责任心,而不是置人于死地。

2.4“责”

整个工程如果在进展过程中不出问题还罢,一旦出了问题,业主往往会进入一个陷阱之中,那就是将责任全部推到监理身上,认为是监理的不合格造成了现在的重大事故。我们不可否认,监理在施工现场管理中扮演着举重若轻的角色,然而我们也应该清楚认识到,监理在施工现场不是万能的,监理不是现场施工的直接管理者,监理也不是工程安全、质量和进度的“保姆”。

3 主动管理

本文针对前文提到的灰色与红色监理,将培养监理责任心的方法概括为以下四个字:立、杆、监、影。

3.1“立”

作为业主,面对“灰色”监理,首要任务就是要让监理自身的自尊心立起来,工作满足感立起来,自我实现感也立起来。要做到“立”,首先要尊重监理,不能忽视监理的存在,重视他,让他能感觉到被需要。其次,业主要懂得放手。只有放手,才能给监理一个平台,让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搞好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上。作为业主,技术方面要交给监理全权负责,应尽量避免直接对承包方下达指令。业主“主外”,监理“主内”,“内外”配合,相互呼应才能搞好工程建设管理。

3.2“杆”

“杆”指标杆,指一种尺度,“杆”是一种业主对监理的基本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仅是对监理工作水平的要求,也是对监理的知识储备的要求。“杆”是一种对监理的赏罚标准。工作中对于监理的工作要时刻关注,不越权干涉,多帮助而不至于犯大的错误。对于监理的过失和责任没尽到的地方,要按照制度办事;对于监理的大大小小的成绩,要适时鼓励与赞扬。赏罚分明、奖惩有度,在惩罚中要注意需要肯定的成分,不能进入之前提到的“硬”和“责”的错误,在赞扬中要注意需要改进的地方,才能不断鞭策监理把工作做得更好,才能做到能放能收,将监理管理搁置在一种可控的状态下,最终真正逐渐培养起监理的责任心。

3.3“监”

“监”顾名思义,就是监督,监察。这里不是指监理对施工单位的监察应该做到什么标准,而是指业主应对于监理的工作进行监察监督。业主的这一监督监察的工作贯穿监理工作的始终,贯穿整个项目工程的始终。业主必须每日掌握监理的工作情况,适时考察监理对目前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的掌握情况,做到对监理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了然于胸,这个就是为了防止进入“疏”的陷阱,对于可能出现的安全和质量及进度方面的问题要和监理多多交流,抱着尊重、沟通的态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4“影”

“影”指影响、模范。模范在这里指两方面的模范,一方面是监理对监理的榜样力量与模范指导,一方面是业主自身用行动塑造理念,从而影响他人的精神。

(1)监理行业中的互相影响。此时的“影”主要是指在众多监理的工作中评优秀,树榜样,组织其他监理对优秀监理的工作进行学习交流,让监理在这一过程中找到个人荣誉感与职业归属感,也是不断丰富自身经验的过程。

(2)业主自身用行动塑造理念。作为业主,要想培养起监理的责任心,必须得遵循“影”的原则,作为业主要去管理他人,培养他人的责任心,那么自身必须有强大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非常强烈的责任心,这样会促使业主自身一直跑在监理的前边,会促使业主了解更多的技术方面的知识从而更便于与监理及施工单位沟通,也更便于进行好监理管理;只有业主自身的不断进步,逐渐带动影响监理的责任心,使监理在跟业主合作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逐渐认真起来,才能一起做好项目任务。

“立、杆、监、影”这四个原则真正做起来很难做到立竿见影,它是需要一个责任心强的业主经过长期的实践后,才能逐步完善使用,这四个原则相辅相成,互不可缺,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最后一个“影”字,只有把“影”字的含义领悟透彻,自身强大了,前面的三个原则才能一一落实。

4 结束语

监理的责任心培养,对于业主来说,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对监理的管理办法,更是跟随着时代的大背景需要不断地尝试革新。在目前阶段,身为业主要搞好工程,必须抓住监理管理,必须以身作则、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培养监理的责任心,进行主动管理,不断地避免文中所述的“越、疏、硬、责”的四大误区,不断地归纳总结出更多的漏洞与失误,将工作任务与人性关怀相结合,同时将硬管理与软管理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培养监理责任心的目的,使得项目保质保量保安全保工期的完成。

参考文献

[1]郭涛.我国建设监理执业行为及行业委托代理机制的优化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2]林孝宽.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质量的主动管理[J].韶关学院学报,2015.

[3]张靓.浅谈施工项目质量管理[J].门窗,2015.

基本建设单位 篇2

业主单位对施工方的要求:

1、要求施工方出据单位资质证件,如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企业等级证书,和相关参建人员的配置名单及资格证书,以确认施工方是否具备施工的资格和能力。

2、业主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后应要求施工方及时办理开工手续,并组织队伍进场开工。

3、业主单位有权要求施工方严格按照规划设计的要求及合同的约定进行施工,使质量达到设计的标准,按合同约定的工期竣工。

4、业主单位有权要求施工方接受监理单位的监督,对监理单位提出的整改意见,及时整改或处理。

5、业主单位有权要求施工方如实申报每月进度工程量,规范进度报表格式及确认计算无误,并交监理审查。

6、对施工方提出的无理要求,业主单位有权拒绝接受。

7、业主单位可要求施工方协调好与当地村民的关系,避免产生纠纷,如产生纠纷,施工方应积极参与协调。

8、项目竣工后,要求施方提交完工报表,及竣工的相关资料报审;积极参与竣工验收。

业主单位对监理单位的要求:

1、要求监理单位出据资质证件,参监人员的相关资格证书,以确认监理单位是否具备承监项的资格和能力。

2、监理委托合同签订后,要求监理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监理规划。

3、要求监理单位及时审签施工方报送的开工手续。

4、要求监理单位配合施工方进场开工,现场监理人员应对各项目点进行周期性检查,监督各项目点的施工质量和进度,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提出并要求施工方整改。

5、要求监理人员做好监理的相关记录,并按月向业主方汇报各项目点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情况。

6、要求监理人员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及时审签施工方报送的报告,维护三方的利益。

7、要求监理单位如实审查每月施工方报送的进度报表,并现场核实进度工程量,严把资金投入关。

基本建设单位 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

一、引言

想要提高事业单位基础建设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事业单位基建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注重预算的管理与控制,同时加强对各部门预算工作管理,以此降低基本建设工程的成本支出,从而推动我国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范化发展。

二、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存在问题

1.基建报表完成额度不真实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的预算工作所采用的预算方式都比较传统、单一,比如定期预算法,增量、减量预算法,固定预算法等,没有合理采用新的预算编制方法,导致预算工作出现很多不合理、不准确的现象,进而影响到事业单位基本建设的经济发展。事业单位对财务部门的预算管理不到位,缺乏权威性和纪律性,致使基建报表出现完成额度不真实情况。

2.概预算审查把关不严

在我国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中,投资领域内普遍存在“三超”现象,即建设项目概算超计划、预算超概算和决算超预算,各部门的预算管理不完善,比如行政部门只重视管理费用的预算,业务部门只重视收入指标的预算等。同时,各部门的预算工作还存在概预算把关不严、与实际需求严重脱离的情况,致使人员经费无法准确的核定。

3.基建投资效益比较低

时代在不断的变化,现代经济增长迅速,国家政策和大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在受着影响,致使基建投资出现效益较低情况。例如,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重视进出口贸易,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技术运用到实际生产中,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更好的发展,所以财务活动也会变得更加频繁,所以产生了更多的不定因素影响着财务风险的变化。

三、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应采取的策略

1.强化财务部门管理职能

财务监控是一项责任重大的工作,在事业单位监本建设财务管理的各项财务活动中,对资金的流动进行严格的把关,才能提高财务部门工作的有效性,让资金支出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实践过程中,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强化财务部门的管理职能,将财务监控落实到每个人身上,设置专门的监督人员,对每一项经费的收入和支出进行整理和归纳,不定期的进行抽查和总结,才能使财务风险不断降低。

2.强化资金流管理

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每个人都要不断的提升和完善自我,才能更好的发展,不被时代所淘汰。因此,事业单位想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财务管理风险,就必须不断完善财政管理制度,提高全体员工对财务管理的认识,提升财务风险意识,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决策能力,从而将财务管理细化到每个人身上,让每个员工认清自己身上所担负的责任。尤其是强化资金流管理,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风险防范意识,才能提高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最终达到提高基本建设效益的目的。

3.强化财务预算约束

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各个预算项目细化、明确,再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各部门的功能进行分类,还要按照经济科目进行分类,以此确保预算编制工作的精准度。在编制各业务部门的预算时,首先要确定其收入目标。收入目标制定过程中,必须要对各部门的往年经营状况和技术水平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的基本建设投入情况,对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以不断强化财务预算约束,提高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整体效应。在编制各部门的预算时,要根据部门的职能和承担的任务,来决定其费用的开支。同时,通过定额、定项管理,来减少资金的浪费,提高预算约束作用。

4.强化合同造价审计控制

财务部门应该主动与预算归口部门联合,组建预算编制小组,共同参与预算编制工作,审查下级部门上报的预算方案,并对其提出建议,督促各部门对预算方案进行修正,通过这种方式使编制的预算方案更加合理。在实践过程中,强化合同造价审计控制,规范预算审批制度,让与预算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从而提高预算的权威性,促进事业单位长远发展。

四、结语

市场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实践效应,与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关系,对于促進事业单位长远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协调好各部门的日常工作,才能维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从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达到降低财务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管燕萍,晏连源.浅析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185-186.

[2]王稚燕.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及科目设置的思考[J].商情,2011(9):37.

[3]李晶,姚毓杭.事业单位建设期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2010(7):113-114.

[4] 张连红.新形势如何做好事业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思考[J].经济视野,2014(19):283-283.

作者简介:

浅析水利单位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 篇4

近年来, 水利部门的基本建设项目逐渐增多, 尤其是2009年中央《关于加强水利工作的决定》1号文件的出台后, 水利部组织实施了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等一些水利工程, 投资比较大, 这就需要基层水利单位严格执行基本建设会计制度, 规范基建会计核算, 加强基本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下面就目前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进管理工作做如下探讨。

1 当前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会计核算不规范

1.1.1 建账欠规范

由于基层农村水利建设项目单位基本建设规模小, 未严格执行基本建设会计制度规定设置会计账簿, 直接在单位的事业账簿中统一核算, 且很多项目捆绑在一起, 很难分清每个项目的资金情况, 更谈不上项目的成本核算, 无法控制项目成本, 应按规定设置基建账簿, 合理核算。

1.1.2 设置会计科目的使用不科学

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和待摊投资核算过于粗线条, 明细账核算不严谨, 仅核算至二级科目, 甚至有的小型项目直接在一级科目中核算, 以至于在做项目财务决算报表时, 无法对应或者分摊到相应栏目中, 不能真实反映正确成本, 满足不了报表填制要求。

1.1.3 建设项目成本核算不完备

由于投资的多元化, 水利建设项目资金来源渠道较多, 一般有:国债资金、中央专项基金、省级配套资金、地方财政拨款等地方配套资金。在项目建设过程中, 基层配套资金以投工投劳等其他投资方式, 而不是直接拨付给建设单位的, 有的出资方将资金直接拨付给施工单位, 不与建设单位履行拨款凭证交接手续, 导致建设单位无法获取入账原始凭证, 以至于在账务处理时无据可依, 造成建设项目成本归集缺失。

1.2 资金管理不规范

1.2.1 账户开设随意性大

要规范账户的管理, 加强审批。要设立基本建设资金专用账户, 不能按项目资金渠道、性质, 多头开户, 也不能把建设资金在其他性质的资金账户中核算;同一建设项目在几个银行开设账户核算单位建设资金, 违背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

1.2.2 工程款项支付随意性大

没有按照工程进度支付工程款, 随意预付工程款, 且支付比例过高, 占用了基本建设资金, 造成资金的浪费, 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益。应按照基本建设会计核算单位的要求, 在没有拿到项目开工令之前, 先支付一定的前期工作费用, 但不得预支工程款, 必须在项目开工后根据工程进度, 监理签字确认后支付工程款。

1.2.3 预留质量保证金随意性大

预留质量保证金是为了约束施工单位确保工程质量, 预防工程质量有问题时可向施工单位要回垫付的款项, 是对建设单位的权益保证。按规定, “建设单位必须按工程价款结算总额的5%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 待工程竣工验收一年后再清算”, 而在实际工作中是否预留保证金预留比例多少随意性大。

1.2.4 建设单位管理费支出随意化

应规范建设单位管理费的管理, 为了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应据实列支管理费, 按总额控制, 不能扩大开支标准, 超预算列支, 不能从别的账户列转支出, 不能以提代支等挤占建设成本。

1.2.5 资金筹措不到位

水利上的基本建设项目, 由于资金来源渠道较多, 中央与地方资金相配套, 不能由于缺少工作主观能动性, 导致地方配套资金迟迟不到位, 而影响整个工程进度, 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1.2.6 工程结余资金处置不当

有些单位工程完工, 资产交付以后, 结余资金迟迟不做处理, 要不就不请示随意处置, 更有甚者直接转事业单位的账上, 作为单位的事业基金处理。

1.3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各建设单位应当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基本规范为依据, 在本系统或上级领导机构的工程内部控制规定基础上, 结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 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 例如: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制度、项目决策控制制度、概预算控制制度、价款支付控制制度、竣工决算控制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等。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工程项目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2 造成上述财务管理问题的原因

2.1 对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认识不足

一是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认识不足。二是会计人员对基本建设单位的财务管理缺乏认识。

2.2 对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制定不严格、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缺失

2.3 和有关单位、部门的沟通不足, 造成会计核算建设成本不完整, 计量支付等制度执行不严格

2.4 财务监督、财务检查缺位

3 完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措施

3.1 单位领导要重视基本建设的财务工作, 而财务人员在项目立项前就应该主支参与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分析, 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在项目过程中对变更调整要规范手续, 避免随意虚增支出。

3.2 严格执行财务制度

要建立适合本单位的财务制度, 按照开支标准, 开支范围, 按预算执行;要及时竣工验收, 编制财务决算, 并进行决算审计, 达到资金使用效果, 发挥经济效益。

3.3 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本系统的财务人员以前对基本建设项目核算较少, 而近几年随着国家投入的增加, 基本建设核算工作量加大, 应加强基建财务的培训。特别要对基本建设项目如何单独设置基建账进行核算, 如何贯彻基本建设会计制度规定, 规范核算程序和核算办法, 正确使用会计科目, 正确归集建设成本, 及时准确地编制财务报告进行培训。

3.4 做好财务管理应加强服务意识

财务人员要加强沟通, 参与到整个项目中, 增强服务意识, 获得真实可靠, 合理合法的记账依据。

3.5 加强财务监督力度

随着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重视, 在基建工作也要把内部控制, 外部监督结合起来, 渗透于各个环节, 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绍香.对基本建设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的探讨[J].交通财会, 2007.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安全责任书 篇5

甲方:山西鑫钰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乙方:山西金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为了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保障安全施工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明确施工双方的财产及人员的安全,保证本工程顺利完成,特制定责任状如下:

一、乙方要严格按照施工现场安全的规定,全面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规定,切实把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适时召开安全施工工作会议,统筹安排工作,及时研究和处理安全施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各级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制定安全施工规划;各施工单位在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认真审阅并签署《现场安全责任状》加强安全管理和督导检查;认真开展专项治理工作;保障安全施工;对各类事故隐患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理;建立和规范安全施工工作管理档案;认真完成安全施工各项工作。

二、乙方建立本单位安全施工监督管理组织,抓好安全施工监督管理网络建设,足额配齐安全施工管理人员,明确责任,加强组织,部门的全面建设,确保安全施工监管网络真正发挥作用,加强安全施工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一)乙方安全管理做到如下要求:

1.严禁招用在逃及犯罪嫌疑人员,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持有身份证或

身份证明信。

2.各单位施工人员统一办理工程现场进出场,严防不法分子混入厂区进行破坏活动。

3.各单位严格管理各自人员,如出现打架斗殴及盗窃现象,将对其单位负责人进行处罚。

4.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及特殊作业者,必须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且具有相应防护措施,严禁无证操作。

(二)乙方施工材料及废料的安全管理方面做到以下几点:

1、施工材料因需要运出现场时,必须有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并送达甲方建设部相应部门核实,由甲方建设部开具出门证明并盖章方可运出。

2、施工过程中废弃材料的处理,要服从甲方建设部统一安排,严禁私自把废品收购人员带入施工现场,造成施工现场混乱防止出现偷盗现象。

三、乙方要认真配合安全施工检查,加强安全意识,对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进行专项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岗位和工作场地应及时整改,消除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

1、乙方各施工单位要指定相应安全责任人,凡是动火动电施工都应有安全责任人监督。

2、甲方建设部根据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各单位的现场安全责任人,进行现场安全检查,如发现违规操作现象,将勒令该单位停工整顿并做相应处罚。

3、乙方各施工单位设专职安全员,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进行检查、巡视、纠正,甲方警卫人员进行协助,共同维护秩序。

四、乙方施工单位认真执行,积极配合甲方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开展的各项治理工作,重点加强对危险性大的岗位的安全施工保障工作;加大对各类隐患的整改工作;通过治理整顿,切实消除隐患,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

五、乙方要严格对伤亡事故的查处工作,事故及时统计上报,调查处理及时准确,发生重、特大事故要立即上报有关主管部门,最迟不得晚于事故发生后3小时,不得迟报、漏报和瞒报。

六、乙方在安全施工工作中,无失职或渎职行为。因监督、检查、管理不善造成重、特大事故的,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七、明确甲、乙双方的安全责任,经甲、乙双方协商,现规定如下:

(一)甲方安全责任:

1、负责监督乙方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如《现场施工安全规定》等安全技术文件。

2、负责监督检查乙方施工现场的各种安全措施,特别是可能造成停电、触电、高处坠落事故的防范措施。

3、甲方应定人、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监督。

(二)乙方安全责任:

1、开工前应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认真学习甲方提供的《现场施工安全责任状》等安全技术文件,经甲方有关人员审核合格后方可进场施工。

2、开工前乙方应与每位现场施工人员签订《安全技术责任书》。

3、施工中乙方应指派专职安全负责人进行现场安全检查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的不规范的行为。

4、乙方应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5、由于乙方原因发生事故时,乙方应承担全部刑事责任和经济责任。

八、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九、本责任状一式二份,甲方一份,乙方一份,本责任书签字之日起生效,于该工程验收合格后失效。

甲方:乙方:

代表签名(公章):代表签名(公章):

年月日年月日

临县金域华府住宅楼

地勘单位人才队伍建设思考 篇6

关键词:地勘单位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地勘行业企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人才的引进、培养与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地勘单位的兴衰成败。因此,地勘单位要想在市场竞争中持久、稳定、健康地发展,必须下大力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地勘单位面临的人才状况

地勘单位的人才队伍大至分为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三大类。近年来,虽然地勘单位一直不断从外部引进各类人才,并加强内部人才的培养,但在人才总量和人才结构等方面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制约了煤田地勘企业的发展。

(一)人才流失严重,总量缺乏

据报道,改革开放30多年间,全国地质院校培养了83万本科以上学历大学生,但留在地质系统工作还不足13%。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在地勘行业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管理模式的不完善加上认识上的误区,导致部分有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跳出了地勘单位或保留劳动关系进行单干,造成了地勘单位人才的大量流失。另外,地勘单位特殊的行业特征,艰苦的工作环境,导致人才引进难,特别是高学历、高层次的人员更是吸引不进来。据调查,我国许多一线地勘单位都不同程度面临经营管理人才、工程技术人才、熟练技工人才三支人才队伍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危机。

(二)人才结构不合理

1、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

总的来看,地勘单位现有人才专业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大多集中在地质矿产、水文及工程地质、工程测绘以及物探、化探等地质类专业,经营人才、管理人才等缺口较大。

2、高级技能人才短缺,年龄断层问题突出

高级人才特别是高级技能操作人才非常短缺。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中级技术骨干数量少,高、中、低各级专业技术力量不是呈现稳健宝塔型或厚积薄发的鸭梨型,而是危险的哑铃型。地勘队伍面临着技术断层,高级技能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窘境。这将严重影响地勘单位各项工作开展。

(三)技术力量薄弱,承担项目能力有限

地勘单位目前普遍感到技术骨干严重不足,经常出现有项目没技术人员而无力承担的局面。由于技术人员匮乏,对已上项目难以抓住有利时机开展工作,或同时开展的项目工作进度缓慢,致使工作效率低下。另外由于单位整体技术实力不强,与国际同行业相比,缺乏掌握行业前沿技术的人才,只能承担一般性地质工作,难出重大成果。

二、造成地勘单位人才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大环境造成地质人才短缺

地勘单位所需人才具有较高专业要求,需经高校相关专业进行系统理论知识培养,并经过2-5年实践培养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地质技术人才。这个周期一般需要5-8年时间。上世纪90年代,由于地质勘探行业进入相对萧条期,各高校地质专业纷纷停办或转向,造成了培养链断裂。进入21世纪,虽然地质行业复苏,地质行业对人才需求日旺,但碍于狭隘的就业观,高考考生和家长热衷于报考经管、法律、计算机等热门专业,行业艰苦的地质类专业少有人问津,这无形中造就了地质专业人才供不应求局面。

(二)特殊的行业特征导致人才流失

一是受行业转型期影响,地勘行业社会地位、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在相当长时间内社会认可度很低,造成地质人才纷纷外流和转岗。二是地质工作环境艰苦,作业点多、线长、面广,自然环境恶劣。地质工作人员需要常年流动分散在野外作业,没有稳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无法照顾家庭、培养子女、赡养父母,种种困难使得很多人对地质事业望而生畏。三是社会资金大量涌入地勘市场,动辄以丰厚年薪,吸引优秀人才,造成地勘单位地质人才外流。

(三)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人才培养力度不够

虽然地勘单位越来越重视职工的培训,但是,目前大多数地勘单位的员工培训工作管理粗放,基本还没有规范性、系统性的管理。比如,培训目标设定上,没有真正从行业需求,岗位需求和职工个人需求出发,往往只注重短期利益。在培训人员的选择上,认为单位现在的工作很重要,只要“时间安排得过来”的人参与培训,而真正有能力、有潜力的人却一次又一次失去培训的机会。在培训资金的投入上,或存在种种担忧,而不敢投入,或将培训支出视为一种成本支出而最大限度地缩减。这些短视行为制约了人才的培养,给单位带来潜在的危机。

三、加强地勘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建立多渠道人才培养、引进机制

1、吸收、培养高校毕业生

地勘单位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制定优惠政策,每年主动与各地培养地质类专业的各地院校联系,定量接收一批优秀地质类专业大学毕业生。从主渠道保证地质技术人才后备队伍的补充。

2、订单式培养短缺及急需人才

地勘单位可根据需要与有关地质院校签定院校培养协议,委托地质院校招收本土高中毕业生,学习急需专业,由地勘单位提供学费、生活费,与培养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以缓解地勘单位的用人需求。还可利用地质相关专业的中专办学资源,有计划地培养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野外一线,以保持地质专业人才的结构平衡。

3、大力引进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

在用好现有人才的基础上,把引进项目和“引才引智”结合起来,在引进项目、技术的同时,重点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和重大项目等领域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可以采取以项目为纽带,通过咨询、讲学、聘用、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方式进一步拓宽引进渠道。

(二)完善职工教育培训机制

结合职工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技能培训。培训形式可以多样化,一是“走出去”培训:包括选派职工参加各类长短期的新技术技能培训;选派部分青年职工到高校进行专业技术知识的深造;鼓励职工自主选择专业进行不脱产的继续教育等。二是内部培训:包括常规岗位的岗前培训;新设备新技术应用培训;生产一线“师带徒”式技术技能培训,如在某一项目进行过程中,拥有较高层次和较新专业技术知识的现有人才、返聘的专业技术人才、参加科研课题的高等院校研究人员、租赁人才或项目承包类专业人才对本单位职工尤其是青年职工的专业技术培训或技术技能传授等。通过培训使现有人才在常规技术技能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借助实战演练实现某一区块职工乃至职工整体专业知识技能的快速提升。

(三)创新人才激励机制

在完善考核和分配制度的基础上,地勘单位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积淀的行业精神和新兴企业文化,进行人才激励机制创新。一是晋升激励,地勘单位要将“学而优则仕”的古制分解开,按照地勘单位自身专业性较强的特点,为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晋升开辟行政管理类与技术管理类两条通道,避免将地质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放置在并不适合其发展的岗位上,造成人才错位。二是事业激励,地勘单位结合自身中长期发展战略,让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参与和担纲富有一定挑战性的课题或项目,在加快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知识更新积累进程的同时也满足了人才“干事创业”的精神需要。三是荣誉激励,可以采用内部刊物宣传、经验推广、创先争优、提供培训、提供举办讲座机会等方式,调动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持续创优、不断超越的主动性。四是福利性激励。主要包括部分人才工作隶属关系的解决、住房问题的协调、子女升学帮助与家属就业协调等内容,以解除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后顾之忧。

(四)营造人才发展的文化氛围

地勘单位良好的文化氛围是人才发展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地勘队伍的强大动力。地勘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对以往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进行必要的整合,而且制定出系统的规划,有目标、有步骤地加以推进。营造良好的地勘文化氛围,首先要在单位内部建立能被全体职工普遍接受并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并形成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下,地勘文化的重点内容则是充分体现人的价值,激发每一名职工的潜能,创造一个能够让职工群众充分施展个性的工作和生活空间。要明确广大职工群众在地勘文化创建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文化创建,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形成一个为地勘事业发展齐心协力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袁赣湘.浅析地勘单位留不住人才的误区与纠正对策[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10,(2):58.

[2]许雄治.试论当前地勘单位人才危机问题的解决[J].经济师,2009,(4):219-220.

[3]赵碧,唐世德.树立人才发展观,促进地勘单位人才队伍建设[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10,(1):55-58.

[4]刘祁连.地勘单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甘肃科技,2010,(9):114-116.

[5]赵晓彦.关于山西地勘单位人才建设的思考[J].中国煤炭地质,2010,(3):69-72.

[6]朱旗,高敬礼,刘旭.浅议地勘单位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0,(23):142.□

浅谈事业单位基本建设业务核算 篇7

一、事业单位基本建设业务核算历史及现状

1995年财政部颁布了《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 1998年财政部颁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长期以来, 我国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业务和单位业务进行分开核算, 建立两套账。一套是单位会计账, 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另一套是基建会计账, 则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两套账之间的资金划转通过《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结转自筹基建”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基建拨款”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单位发生的基本建设业务则在单位会计中列支或者在基建会计中进行列支。

2006年以来, 我国财政进行了政府收支分类、国库集中收付,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等一系列改革。基建账和单位账两账分设已不能适应财政和单位的需求, 具体体现在:

1、一个会计主体、两套账, 与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相违背。

在一个会计主体中设置一套基本建设账和一套单位账, 与会计法中“第十六条: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 不得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相违背。既然是一个单位, 就应该将基本建设业务和单位业务进行统一核算, 不应该将其进行分开核算。

2、不能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全貌, 不利于财政部门、单位利用会计信息。

在单位对外及对内报送的会计报表中分两套报送, 一套是单位会计的会计报告, 反映单位基本业务的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另一套是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报送的基建财务报告, 反映基建业务的资金占用情况和基本建设的投资情况。在一个单位中分别执行两种会计制度, 两套财务报告, 单位的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不能统一的反映出来, 不利于单位和财政部门掌握单位财务状况及收支情况的全貌, 在单位中决策领导也无法直接使用两套财务报告信息进行决策, 需要将两套财务报告的数据进行合并。

3、基本建设业务不统一、不规范。

事业单位发生的基本建设业务, 有的事业单位在单位会计账中核算, 有的事业单位在单独设置基本建设会计账中进行核算。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事业单位不断发展, 事业单位购建固定资产业务也越来越多。购建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渠道越来越多, 有财政补助安排的, 有单位自筹的, 有专用基金安排的, 有接收捐赠的, 有用银行信贷资金安排的等等。发生的基本建设支出有的在基本建设会计中进行核算, 有的则在单位会计中进行核算。同时, 基本建设业务, 使用不同的财务制度和标准进行核算, 不利于单位会计的统一核算, 不利于会计信息的归集和使用。

二、实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后基本建设业务的核算

2012年, 财政部先后颁布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执行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后, 单位的基本建设业务和单位基本业务进行合并, 即将基本建设业务也要并入单位账进行合并。合并后, 对单位发生的基本建设业务如何进行核算呢?

首先, 设置和运用好“在建工程”、“固定资产”、“非流动资产基金”等账户。设置“在建工程”总分类账, 在“在建工程”下设置“基建工程”和“非基建工程”两个二级账, 再按照工程项目名称设置明细账;设置“固定资产”总分类账, 在固定资产总账下按照固定资产的类别设置二级账, 在按照类别设置的二级账下再按照固定资产的品名规格设置三级账;设置“非流动资产基金”, 在非流动资产基金下设置“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明细分类账。

其次, 发生基建业务时如何进行会计核算

1、发生固定资产改建、扩建或修缮时:

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借记“在建工程”科目, 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同时, 按照固定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 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 按照已计提折旧, 借记“累计折旧”科目, 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 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2、拨付施工单位工程进度款或工程预付款时:

依法向施工单位取得工程发票, 并按照实际支付的工程价款借记“在建工程”, 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同时, 借记“事业支出”等科目, 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3、工程竣工决算及质量保证金、工程应付款的处理。

工程验收后, 按照工程决算价减去已经支付的工程款向施工单位索取发票后, 借记“在建工程”科目, 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同时, 借记“事业支出”, 按照实际支付款项贷记“银行存款”等, 按照计算的工程质量保证金贷记“其他应付款—某公司某项目工程质量保证金”, 按照应付未付工程款贷记“其他应付款———欠某公司某项目工程款”。

待实际支付工程欠款和工程质量保证金时借记“其他应付款—某公司某项目工程质量保证金”及“其他应付款———欠某公司某项目工程款”, 贷记“银行存款”等。

4、工程完工交付使用。

按照建筑工程所发生的实际成本, 借记“固定资产”科目, 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同时, 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 贷记“在建工程”科目。

再次, 按期编制好相关基建业务的财务报告, 及时为基建决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作为会计工作主管部门的财政部门要在内部各处室间进行沟通, 统一会计信息报送口径, 为事业单位两账合并提供支持和保证。同时, 联合审计、税务、建设、国资委、发改及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统一会计信息的报送口径, 避免会计信息报送口径不一致, 重复报送等现象的发生。

三、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设置基本建设业务的辅助账

目前, 我国对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立项, 单独下达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并由财政部门经济建设科室单独安排资金的基本建设业务, 需要单独向财政部门及相关部门进行报送基本建设业务的会计报表。

单位为了满足财政及相关部门对基本建设会计信息的要求, 对此类基本建设业务在事业单位会计中核算后, 还要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设置基本建设业务的辅助账, 对基本建设业务进行辅助核算, 满足财政、发改等部门对基本建设项目的特殊需求。

首先, 将事业单位会计中涉及此类基本建设业务的原始凭证进行复印后, 作为基本建设业务辅助账的原始凭证。并设置“银行存款”, “建筑安装工程投资 (下设建筑工程、安装工程两明细账) ”、“设备投资”、“待摊投资”、“交付使用资产”、“基建拨款 (下设以前年度拨款、本年预算拨款、本年自筹资金拨款等明细账等) ”、“预付工程款”等会计科目。

其次, 收到基本建设拨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根据款项来源贷记“基建拨款———本年预算拨款、自筹资金拨款”等科目。

再次, 支付工程进度款及工程预付款。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借记“预付工程款”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按照实际支付的各项工程间接费用如设计费、监理费、质量检测费等借记“待摊投资”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第四, 工程完工, 办理竣工决算手续。按照工程决算价借记“建筑安装工程投资”, 按照已经支付的工程预付款贷记“预付工程款”, 按照决算时支付的工程款贷记“银行存款”, 按照计算的工程质量保证金贷记“其他应付款”, 按照计算的工程欠款贷记“应付工程款”。同时, 摊销待摊投资, 将资产转入交付使用资产, 借记“交付使用资产”, 贷记“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待摊投资”。

最后, 年终转账时:将“基建拨款”下除“以前年度拨款”明细账以外的明细账余额转入“基建拨款—以前年度拨款”, 借记“基建拨款—本年预算拨款、本年自筹资金拨款等”, 贷记“基建拨款—以前年度拨款”。同时, 将“交付使用资产”的余额转入“基建拨款—以前年度拨款”, 借记“基建拨款—以前年度拨款”, 贷记“交付使用资产”。

摘要:2012年12月19日, 财政部以财会[2012]22号文件发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规定:“事业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在执行本制度的同时, 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

关键词:基本建设业务,核算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M].财政部财会[2012]22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事业单位财务规则[M].第68号 (2012) .

基本建设单位 篇8

一、铁路基本建设资金的筹集是铁路企业筹资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铁路企业在筹集基本建设项目资金之前, 首先需要进行资金需要量预测, 使筹集的资金既能满足铁路建设投资的需要, 又不会出现资金筹集过多而发生闲置的情况, 从而使资金成本最优化。由于筹资方式的多样化, 从而使得铁路基本建设资金存在多种来源渠道, 主要有: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铁路建设基金、其他投资方注入的资金、国内银行借款、铁路建设债券、外资借款、其他经批准用于铁路基本建设的资金等, 划分为权益性资金和债务性资金。

权益性资金有:1.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家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预算内专项资金。2.铁路建设基金:按规定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3.其他投资方注入的建设资金。中央政府和铁道部以外的政府、企业单位、自然人等, 按规范程序向铁路基本建设项目注入的非债务资金。

债务性资金有:1.国内银行借款:按投资计划安排, 从银行借入的专项用于铁路基本建设的资金。2.外资借款:向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国外商业银行借入的用于铁路基本建设的资金。3.铁路建设债券:铁道部按国家规定程序组织发行的、用于国家规定的铁路基本建设项目的建设资金。

二、目前建设单位在使用资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资金的筹集体现了开源, 那么建设资金的投放和运用相应就要体现节流。建设资金的使用者主要是实施铁路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是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机构, 是实现建设目标的直接责任者。建设单位职责提出“负责建设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 严格执行国家和铁道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的有关规定, 加强建设资金使用的管理, 监管建设项目资金流向, 依法接受审计和监督检查。”由此可见, 建设单位在建设资金管理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目前, 由于铁路基本建设工程核算不同于运营核算, 财务人员对相关政策法规掌握欠缺, 运营相关部门对基本建设认识不够, 造成了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 对资金的监管存在种种漏洞和弊端。第一, 建设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虽然存在, 但落实不到位, 甚至无资金预算制度。许多单位未编制资金预算制度, 或仅制定了资金管理办法和内部控制制度, 但在执行过程中, 随意性大, 使用混乱。第二, 对建设资金监控不力, 存在财务风险。目前有些单位管理者对建设资金的重视程度仅仅停留在表面, 在实际中, 由于工程进度等种种原因, 对建设资金流动的各个环节存在监控不力, 甚至有挪用现象。建设单位对建设资金拨付后, 对施工单位运用资金情况缺乏实时监控, 从而使有些施工单位存在利用建设资金进行委托贷款和定期存款等违规活动, 从而招致财务风险。第三, 建设单位管理方法落后。建设单位对相关政策法规掌握不够, 财务人员对基建财务制度缺乏经验。

三、加强资金管理, 更好实现建设任务的措施

建设单位在管理建设资金的过程中, 必须明确建设资金管理的基本任务, 即要贯彻执行国家、铁道部基本建设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依法筹集、存储、拨付和使用建设资金, 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完成建设资金的预算、决算和考核分析工作;实施建设资金各环节的监督, 保证建设资金安全, 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率。建设单位在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下, 为加强建设资金管理, 应着重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方面。 (1) 建设单位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和铁道部《铁路建设管理办法》的规定, 设置独立的会计机构, 配备具有相应业务水平的财务负责人员和会计人员, 建立健全本单位或本项目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办法, 对建设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由于和运营核算有所不同, 财务人员应加强对基本建设财务制度及政策法规的学习和掌握, 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 做好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严格按照批准的概预算内容, 建立会计账套, 对建设项目过程中的征地、物资采购、工程验工计价等各项活动做好及时记录;严格控制资金流向, 发挥会计监督职能。 (2) 单位负责人必须对本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以及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负责。要求每一名工作人员, 逐级负责, 发现问题, 严肃追究责任。建设单位应对货币资金业务建立岗位责任制, 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 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并对货币资金的岗位分工控制和授权批准控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对货币资金业务建立监督检查制度, 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内控制度的薄弱环节, 应当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加以纠正和完善。对建设资金包括工程预付款、工程价款、甲供物资、设备款、征地拆迁工程款、设计勘测费、监理合同 (协议) 价款等的支出实行“一支笔”管理制度, 建立大额资金联签制度, 严格按照既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程序办理业务。财务人员应对合同确定的价款支付方式、有关部门提交的价款支付申请及凭证、审批人的批准意见等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 方可办理付款手续。若出现拟支付的价款金额与合同价款金额不符或与工程实际完成不符等异常情况, 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只有建立了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 才能使工作有章可循。另外, 要想把这些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需要有相应的激励约束考核机制作为保证, 做到奖罚分明。 (3) 建设单位对资金的拨付应建立预算管理制度。建设单位应根据铁路建设项目年度基本建设支出预算、年度投资计划以及工程建设实际需要, 按照“先请领权益性资金, 后请领债务性资金”的原则, 结合实际用款需要, 按月及时向部、局申请领用建设资金, 既要保证工程进度对资金的需要, 又要避免滞留建设资金, 造成浪费。申请领用建设资金应报送月 (季) 度用款计划, 经铁路局、铁道部审核批准。

建设单位应制定《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对组织工程实施的施工单位资金的拨付, 每月应根据工程进度及物资到货情况填报《建设资金用款计划》表, 经建设单位工程管理部门、概预算合同管理部门、物资部门、征地拆迁部门、财务部门会签后, 按照70%的进度款, 采取月预支, 季度清算的拨款管理办法;对建设单位直接实施的工程概算内的款项, 如工程物资款、征地拆迁款、需由建设支付设计费等, 必须填报《直拨款会签单》, 经工程管理部门、概预算合同管理部门、物资部门、征地拆迁部门、财务部门会签后, 方可办理款项支付;对建设单位管理费的管理, 应根据部下达的建管费计划编制年度、季度、月份预算, 每笔费用应在预算内掌握。所有款项的支付都必须执行“一支笔”管理制度。第一, 在建设资金流动中的监控。 (1) 铁路建设资金必须在铁道资金结算中心开设账户, 按建设项目实行分账核算和管理。铁路建设单位在当地资金结算中心分别开设铁路建设基金专户和其他建设资金账户。铁道结算中心应建立建设单位支付资金台账, 严格按其使用计划办理支付业务, 在受理建设单位支付业务时, 除按程序核对支付凭证的内容外, 还必须核对支付对象、支付数额是否符合合同结算单位及使用计划范围, 遇有异常情况, 在办理支付之前向付款的建设单位了解具体原因, 并及时向其上级报告, 得到上级同意后方可办理支付手续。对不符合上述程序的资金支付要求, 必须予以拒绝并做好记录, 定期向建设单位、铁道结算中心的上级部门报告违规支付单位名单、次数及支付数额。作为建设单位, 应严格配合资金铁道结算中心的工作程序, 实现铁道部、铁路局等部门对建设资金拨付的实时监控。 (2) 禁止用建设资金兴办经济实体;禁止用建设资金搞委托贷款和定期存款;禁止用建设资金对外投资和拆借;禁止用建设资金进行捐赠、赞助。这是对建设单位乃至建设资金经流各个环节的要求, 在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建设单位内部各个层次的人员, 从单位负责人, 到各个部门负责人, 再到每一位职工, 必须明确建设资金的重要性, 禁止以任何方式和理由挪用建设资金, 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要防范于未然。 (3) 严格执行大额资金联签制度, 规范审批程序, 完善拨付手续。第二, 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进行资金管理和监督。在甲方供应物资模式下, 施工单位承担了建设项目的人工成本。近年来, 由于建设部门对施工单位资质管理欠缺, 加上施工单位内部管理混乱, 使得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建设资金使用的监管成为建设资金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 这项工作必须做到从严细致。 (1) 对施工单位监督控制的内容、要求、期限应纳入招投标文件和承包合同, 对参加投标的单位除具备必要的技术资质外还应具有足够的经济实力, 并提供履约保证金或银行保函, 财务部门应组织对相关内容进行审核。施工单位及现场指挥部应有独立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会计人员必须具有会计证, 要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办法。 (2) 对施工单位银行账户的开立、资金的流向、农民工工资的发放等进行监管。建设单位应与有关银行协商, 签订资金监管协议, 委托其对施工单位的资金流向进行实时监控。施工单位必须在当地单独开设银行账户, 实行专款专用, 严格按预算内容使用资金, 严禁拆借、挪用、转移工程建设资金, 确保资金安全。每月必须将项目部及分支机构银行对账单复印件传真至建设单位财务, 并随时接受建设单位对资金使用及流向的动态检查。

基本建设单位 篇9

国有建设单位在会计核算中主要依据财会字[1995]45号《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财基字(1998)4号《关于印发〈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若干规定〉的通知》。目前,在基本建设单位会计管理及核算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完善。比如,新进会计人员没有进行岗前培训、会计人员不了解项目建设前期手续的办理程序、会计人员没有深入现场参与工程项目的建设、会计人员对基建会计制度的理解及相关建设知识学习不够、项目建设不按规定的程序办理、财政配套资金不到位、项目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这些基本建设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极大地阻碍了基本建设单位会计核算功能的发挥。

二、当前国有基本建设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国有基本建设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新进会计人员没有进行岗前培训。

部分基建单位新进会计人员时,人事部门没有组织相关人员对该部分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也没有发放工作手册及管理制度,在不了解建设单位的企业文化、单位性质、组织机构、职能分工、经营范围、主营业务的情况下被动的处理日常业务,对建设单位的信息不知晓,只能靠员工在工作中自己摸索和总结。

(二)会计人员不了解项目建设前期手续的办理程序。

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的前期手续办理中,主要是由项目前期部负责,会计人员很少参与,能接触到的仅限于经办人借支款项用于办理相关手续及前期费用的报销,对项目前期的内容及办理程序知知甚少。

(三)会计人员没有深入现场参与工程项目的建设。

建设单位的会计人员没有参与现场项目建设,对项目建设的地点、规模、内容、程序、进度不了解,只限于工程进度款及相关费用的结算与拨付。

(四)会计人员对基建会计制度的理解及相关建设知识学习不够。

会计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对同一性质的成本费用在不同的会计科目或同一科目的不同明细科目进行核算;或以前已经支付的成本费用,在办理结算时又重复记账;部分项目在没有办理立项之前,发生勘察等前期费用,先计入“待立项项目”中进行核算,等到该手续办理完毕时,没有将之前发生的费用从“待立项项目”中转出,导致少计项目投资等。会计人员对建设相关的招投标、审计、建设等知识学习不够,遇到与此相关的知识时不能及时的处理问题。

(五)项目建设不按规定的程序办理,项目建设不合法、不合规。

1、部分基建项目前期手续已经办理完毕,由于建设资金未到位,工程建设没有启动。立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的概算以及与施工单位签订的合同都是几年前的。由于物价上涨,导致施工成本超合同预算,不得不签订补充协议;工程项目超概算,不得不向发改委申请办理调整概算。

2、为了完成目标部分项目开工及竣工时间要求很紧,而土地的使用需向国土资源部报批,有了土地的批准手续才能办理土地征用。在资金到位或未完全到位、许多前期手续尚未办理情况下就开始项目建设。由于时间紧任务急,施工队伍、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必须加班连续运转,大人力物力财力加大投入,造成项目建设成本增加,不利于项目投资控制,工程质量也存在安全隐患。还存在部分零星工程已经实施完毕,还没有签订合同以及边施工、边审预算、边签合同的情况。

3、部分项目已经建成还有施工许可证等前期手续没有办理的情况。由于没有施工许可证,不能办理项目竣工验收及移交,即使已经交给业主单位使用,但由此产生的后果还由建设单位承担,这种先上车后补票的现象,给建设单位的管理带来极大困难。

4、在没有政府相关部门出具的基建投资计划就支付款项、付款把关不严,预付款及首付款没有附合同、实际收款单位和签订合同单位不一致,也没有签订合同单位的授权委托书、开具发票的单位和签订合同单位不一致、没有定期和项目实施单位核对账目、项目已经竣工,没有办理竣工结算及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没有和业主单位办理移交手续。

(六)财政配套资金不到位。

市政工程项目建设需财政资金配套,很多地方财政由于资金困难,没有多余的资金进行项目建设只能拨付在建项目的部分建设资金,对交付使用的项目建设资金没有解决,建设单位只能向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融资或发行企业债券来解决资金困难,但是向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融资必须向其提供相关财务资料,这样势必会将企业的信息对外披露,发行企业债券对企业财务指标有要求,发行规模由国务院确定,从报资料到资金到位耗时很长。因此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没有开工的项目缓建,正在建设的项目停建,严重影响项目进度,建设成本提高,不利于项目投资管理。部分建成项目已完工交付使用数年还有工程款没有付完的现象,这样会导致施工单位的资金链断裂部分极端施工单位组织民工围堵建设单位,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单位的信誉及声誉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七)项目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沟通。

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没有定期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开会,各部门之间对项目建设的信息不对称,财务信息严重滞后。

三、改善国有基本建设单位会计核算的对策措施

对于当前国有基本建设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一)对新进会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人事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人员对新进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如行政办公室负责介绍建设单位企业文化、单位性质、组织机构、职能分工、经营范围、主营业务;项目前期部负责介绍项目建设前期需要办理的内容及程序;工程管理部门负责介绍工程招投标程序,合同订立的程序、财政评审要求、中期工程进度及竣工结算的资料审核程序及要求;市政建设部门负责介绍工程建设施工程序、内容及要求;财务部门负责介绍工程款办理程序及相关资料的要求。或者设置宣传栏、制作工作手册、管理制度,宣传企业文化、介绍单位性质、组织机构、职能分工、经营范围、主营业务,这样增进新进员工对建设单位及项目建设程序了解,便于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二)会计人员应当了解并参与项目建设前期手续的办理。

项目前期部应将前期手续的办理的内容和程序印发给会计人员,分管项目财务人员尽可能参与前期手续的办理,随时了解前期手续的办理情况:哪些手续已经办理,已办理的是否已经支付费用,已支付的费用是否已经开具发票计入费用还是在经办人的备用金中未核销,对未及时核销的备用金及时清理。及时和经办人沟通尚未办理手续的情况,督促其尽快办理,确保在项目开工时所有前期手续均办理完毕,保证项目建设的合法性、合规性。

(三)会计人员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到现场参与工程项目的建设。

会计人员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到项目现场查看,了解项目建设规模、程序、内容、进度,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会计人员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学习与建设相关的知识。

会计人员不仅要干好日常工作,还要在业余时间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理解并熟练掌握《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及其补充规定,还要学习招投标、审计、建设等相关的知识。经常和同行业的财务部门交流学习,对棘手的问题共同探讨,取其之长补已之短。

(五)项目建设按规定的程序办理,确保项目合法性、合规性。

1、项目的建设要先办理好前期手续,从项目建议书——选址意见书——规划红线图——勘测定界——建设用地报批——可行性研究的报批-——设计、地勘招投标——初步设计报批——地质灾害评估、压履矿产资源评估、环境评估、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办理——施工图编制——施工、监理招标——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证的办理——申请开工审批——监理单位出具开工令,只有办理完以上手续后方可开工。

2、资金的筹集与支付必须以政府相关部门出具的基建投资计划为依据,如果没有合规合法的计划,会计人员应督促有关部门争取计划下达,在没有正式计划下达之前,不能支付工程款项;预付款及首次付款必须附合同,审查付款是否符合合同约定,同时财务部门留存一份备查,以便付款时监督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用审查收款单位是否和签订合同的单位相符,如不符,是否有签订合同单位的授权委托书;审查开具的发票单位是否和签订合同的单位相符。如果不符合上述条件之一的,不能付款。应分项目定期和项目实施单位核对账目。工程周期较长的可以分期按进度计量,督促实施单位及时办理,项目竣工后,及时办理竣工结算,及时移交,以便完整反映整个项目的投资。项目建设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及时办理工程审计及财务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审计完成后及时移交给业主单位管理。

(六)督促财政资金配套到位。

只有财政资金的配套到位,项目建设才能正常运行,建设单位资金才能专款专用,项目建设才能按期保质保量的完成。

(七)项目相关部门之间要切实加强沟通。

由项目负责人组织与项目有关的人员定期开会,由每个负责部门相关人员汇报项目完成情况,形成会议纪要。财务部及合同管理部建立合同台账,便于了解项目的实施及付款情况,并于每月报送给现场代表和项目负责人,便于项目管理及资金的安排。

参考文献

[1]曹丽萍.浅谈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项目会计核算[J].现代商业.2010(27)[1]曹丽萍.浅谈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项目会计核算[J].现代商业.2010(27)

[2]王艳云.关于国有建设单位会计核算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1(6)[2]王艳云.关于国有建设单位会计核算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1(6)

基本建设单位 篇10

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耗费了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关系到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在人民心中的形象。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势在必行,并且在进行基本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关系,避免影响党和国家在人民心中的形象。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基本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不健全、税款拖欠严重和基本建设管理人员缺乏。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不执行政府规定流程,项目招标、投标、评标、开标和中标过程不完整,甚至整个过程缺失,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不注重细节,合同存在明显漏洞。在工程报价过程中,一些单位负责人故意提高工程报价,与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相互勾结,从中谋取私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不能履行应尽的监督责任,导致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漏洞,工程质量不过关。工程施工审查过程中,流于形式,导致工程审查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上述各种现象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不健全。

(二)税款拖欠严重

税指国家向企业或集体、个人征收的货币或实物,自古以来税都是国家经济的命脉,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机关,税款无法及时上缴现象不应该出现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项目中,税款无法及时上缴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和资金运转。现在我国采取工程税款一次性付清的方式,对于国家行政事业单位项目的承担者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有些项目承担者打着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的旗号不及时上缴税款,造成偷税漏税现象的发生。

(三)基本建设管理人员缺乏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很少自己承担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的直接管理工作,除去负责基本建设的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其他行政事业单位本职工作与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无关,以至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很少出现可以担任基本建设管理的人才。基本建设管理人员的缺失给工程施工单位有空可钻,故意提高工程价格,造成国家经济损失。工程施工人员与监理单位勾结,施工质量不合格,施工工程中用料不足或者不用好料,造成工程质量不过关。

二、财政监督对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的影响

在我国,财务监督制度建立的初衷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进行控制,限制代表政府的行政事业单位的权利。但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在其他方面的权利和财务监督部门也息息相关,造成财务监督机制不能够完全发挥它在监管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方面的效力。当然财务监督机制的存在使得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更加合理、更加健全。

基本建设中财务监督的责任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时管理好资金,限制行政事业单位对财政支出的绝对权利。在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的过程中,财务监督机制发挥了很大的效力,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的监督管理,避免了许多没有意义的财政支出,减少了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过程的资金浪费和损失。

加强财务监督力度,有利于建立健康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支出效益评价体系,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效益。通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有益于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以后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支出找出依据。加强财务监督力度,推广财务支出评价体系有利于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的相互交流,避免一种经济损失或者经济浪费现象在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反复发生。

三、加强财政监督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项目规范流程实施力度

我国财政监督机制应该加强项目管理,规范项目流程,使行政事业单位项目从招标到投标、评标、开标和中标过程完整,使项目进行过程中监理部门承担起其应有的监理责任,剔除项目审查过程存在的弊端。财政监督机制应该十分重视项目合同的签署,细化合同条款,不放过合同的各个细节,使项目承担者无漏洞可钻,按照合同按部就班地完成合同的条款。

(二)加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支出审查力度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财务支出效益不高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财政监督机制应该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支出的审查力度。加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支出的审查力度可以让那些喜欢利用手中权利谋取私利的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显出原型,有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支出效益,也有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素质,选拔刚正不阿、勤于职守的行政事业人员。

(三)确立财政监督机制的权威

在我国,不同的行政事业单位代表政府履行着政府的不同职责,因而在各个行政事业单位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现象,财务监督部门作为监管政府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的部门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造成财务监督部门在和其他行政事业部门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敢放开手脚。基于这种现象,政府应该树立财政监督机制在财务监督方面的绝对权威,选拔不畏强权的人员承担财务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孟红旭.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财政监督[J].财政监督, 2007, (9) .

加强基层单位机关建设浅析 篇11

一、牢固树立五种意识、着力提高六个能力,铸造坚强班子领导核心

班子是一个单位的核心,领导是一个单位的领头雁。领导班子的一舉一动会产生强大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因此,单位领导班子要有打铁首先自身硬的决心,带头参加单位各项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身先士卒参与到具体工作中。每个领导自觉做到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些、做多一点、做好一点。在工作学习中,做到逐步强化自身的主动意识、担当意识、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等“五个意识”,注意把一线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促使职工群众在履职守则上上下互动、整体连动,在落实工作的执行力上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工作中,作为基层单位领导干部,要结合实际着力提高理论思辨能力,做到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着力提高知识转化能力,做到在工作实践中总结、积累经验,潜心摸索工作规律,使自己的思维方式不断趋向科学化,切实提高工作水准;着力提高组织运筹能力,做到准确领会上级意图,着眼业务实际,找准切入点,选准“突破口”,拿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着力提高善断敢为能力,做到主、客观相一致,效果与动机相统一,意图与要求相符,大胆与细心并存;着力提高纠纷调解能力,做到宜“刚”则刚,宜“柔”则柔,在符合法律、政策的前提下刚柔相济;着力提高身心承受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勇于冲破名缰利索的束缚,要心胸开阔,自觉养成豁达、乐观、开朗的性格,力避脆弱、多疑、自卑、消极的心理。

二、建立完善四种机制,激发集体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

良好的机制建设是思想解放、破旧立新、凝聚心力的关键。

(一)建立完善教育培训机制。知识就是力量。人才是第一资源。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只有把握问题导向、坚持查找短板,不断促使干部职工自我充电加压,单位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作为单位管理者,应积极采取人才和技术“走出去、请进来”战略模式,争取一切可用的政策资源条件,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在职学习和培训活动,探索尝试各业务领域轮训机制,积极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的“传帮带”。

(二)建立完善工作责任机制。一是建立工作任务分解机制。按照任务、目标、时限、牵头领导和具体负责人“五个明确”,坚持对单位年度重点工作、季度重点工作、每月工作进行分解细化,明确把每项任务和责任都落实到具体科室、岗位、人员,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机制,做到了单位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二是建立完善工作责任追究机制。采取“线、点、项”模式,使每个领导都按分工负责一条工作线,抓好一个联系点,包好一个大项目,并按照目标落实情况兑现奖惩,同时对贯彻不力、工作不实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三)建立完善“四位一体”廉政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个人、单位、家庭、社会在倡廉、助廉、促廉中的不同作用,形成“工作8小时内有单位管、8小时外有家庭、社会管,集体活动靠组织、个人活动靠纪律”的良好工作格局。具体来讲,在加强单位各重点岗位廉政风险点防控的同时,可以通过定期召开职工警示教育大会、职工家属座谈会、发放廉政信函等方式,及时有效的为单位干部职工“把廉脉”、“念廉经”、“敲廉钟”,使单位廉政建设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四)建立完善职工关怀激励机制。一是按规定全面落实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坚持定期召开职工大会,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和建议;加强干群沟通,及时了解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协调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及时化解潜在矛盾危机。二是建立实施轮岗机制,根据工作发展和职工专业特长,适时调整干部职工工作岗位,使职工的工作能力和特长得到更好的发挥。三是在工资增长、职称评定等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明确专人负责,把政策和个人情况摸准、吃透,按时申报评定,决不耽搁。四是遇有职工生育、婚丧嫁娶,局领导及工会组织要适时到家中关怀慰问,使职工群众每时每刻都能体会到来自单位的人性化关怀。

三、巩固强化三个抓手,确保机关建设和谐稳定

(一)抓理论学习促使干部职工思想认识到位。坚持抓好基层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搞好理论学习。将理论学习作为每个干部职工成长的方式、进步的根基。真正引导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生存需要、一种事业根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既应向工作实践学,又应向先进单位和个人学,在本职工作中做到“上知精神、下解实情、左右知先进,胸中有全局”。始终保持与时俱进。通过集中学、分组学、党员自学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完成规定学习任务,使党员干部在“学”中增强党性、在“思”中磨练党性,切实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抓制度建设促使机关规范化落实到位。应坚持从“机关规范化”建设入手,不断研究制定完善党建、党风廉政、行政管理、财务管理、人事劳动、项目管理等各大类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职工素质,巩固基础工作。同时,通过落实廉政承诺制度,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通过落实述廉制度,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检查;通过落实领导干部个人收入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将自己暴露于阳光之下。

基本建设单位 篇12

因为事业单位具有自身特有的属性和特征, 所以, 它和商业企业的在财务管理方面也有着根本上的不同。商业企业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更多利润。正因为财务管理的目的不同, 伴随着财务管理的工作内容也跟着不同。然而, 财务管理的原理和程序都是一脉相承的, 事业单位应该向企业多学学有关财务管理的程序。

二、对基本建设财务工作的理解

所谓的基本建设财务, 就是指基本建设领域各个部门对基本建设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结算与偿还等方面的财务活动及其反应财务的关系, 具有临时性、核算金额数量大等特点, 核算对象主要是单项工程。

三、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财务工作的不足分析

(一) 支付和审批程序的随意性较强

第一, 由于没有较为完善的制度对超合同部分手续的约束处理, 造成了合同无法补充;在工程价款结算时, 往往会出现一些混乱的现象, 例如, 不遵照合同的相关规定来执行, 没有签订工程承包, 没有招标文件。第二, 某些单位在没有得到上级部门的批准就建设项目进行更改, 对初始设计也进行更改, 而且会计核算和工程施工的真实情况也不相吻合。第三, 支付手续没有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签字确认, 只有施工方的签字, 从而使得支付手续失去意义。

(二) 会计核算和施工进度没有一一对应

根据当前建设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来看, 很多财务人员没有明确的职业岗位, 所以, 由于财务人员参与过多的业务管理, 通常容易把基本建设会计制度和企业里的企业业务的会计制度等同起来。此外, 大多数的财务管理人员都只是致力于单一的会计核算业务, 没有深入到工程进行的管理工作中去进行了解, 因此, 工程的拨款往往是处于被动的状态。

(三) 工程价款结算凭证与相关的规定相悖

首先, 单位往往会因为对合同的意识不够强烈, 从而导致在工程承包合同中, 没有工商部门的签章, 所以, 得不到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使合同失去了法律意义, 从而就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其次, 支付工程预付款应该要有有效的预收工程款收据, 还要制定工程进度表, 还应包括工程承包合同的支付款。再次, 制定工程进度表时, 不能简单的敷衍, 而是根据相关的程序, 得到相关部门和负责人的审批审核, 而且还要在实际中认真执行。这样, 才能真正的反映出施工工程量和施工的进度。

(四) 在使用工程款时的腐败行为

建设项目有相应的基本建设专用资金, 这个资金按道理只能用在项目建设上, 但在实际操作中, 都没有相关的规定要求对项目的支出费用、开支渠道以书面的形式列出来。甚至有些单位为了牟利, 开具假发票, 乱设置组织机构以便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还有些单位把自己吃喝玩乐的费用都计入建设项目的建管费, 更有些单位, 谎报材料的造价和数量, 从而得到了大量的资金。

四、为了提高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财务工作效率, 提出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一) 加强对会计人员和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训

首先, 要增强会计、财务人员的财经法规意识, 以各种形式, 如知识竞赛, 宣传活动, 组织培训活动, 让工作人员时刻都保持高度的财经法规意识, 在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其次, 为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 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 给工作人员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 不管是采用学历教育的方法还是短缺培训的方法, 只要是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都要组织进行。其三, 在培训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外, 还要要求工作人员在项目概算、工程预算、基本建设会计制度等等各个方面知识的了解, 从而基本建设财务工作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二) 加大财务监管力度, 保证资金使用的规范化

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 必须要严格按照财务的规章制度来执行, 做到有法可依, 依法执行的工作态度。对于大额的资金支付时, 在提供合同的同时还要提供相关监管部门的签章以及各级领导的审批签字, 对于进度款的支付要求得到预决算人员、监管人员、施工管理人员等等相关的人员签字以及相关的职能部门的签章。其他的费用支出则按照正常的程序办理。从而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 给企业节约出部分资金。对项目实施要实行全程监督。事前, 事中, 事后的监管都要面面俱到。对监管建设的资金使用情况的合理性, 监督建设的程序的规范性, 监督的合法性都要严厉排查, 从而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使得资金实现效益最大化。

(三) 走规范的支付程序, 按比例进行支付

对于预付工程款的要求。预付比例要求占合同总金额的90%以上, 对比较重大的工程项目, 可以按照年度工程的计划, 实行逐年预付的方式。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计价规范》的工程的规定, 在合同中, 对于实体性和非实体性的消耗部分要分别约定预付款的比例。在支付工程款的时候, 必须提供齐全的支付凭证。例如, 工程质量等相关的各种证明以及工程造价结算审计书等, 否则将终止支付行为。支付的程序要规范合法, 应该得到有关部门和人员的审批签字, 共同审核, 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工程款的结算。

(四) 对基本建设建立完善的内控控制制度并实施

根据《会计法》里的相关规定, 单位在基本建设项目中, 必须在工程立项的同时对内部的财务制定一定的管理制度, 如财务审批制度、财务保管制度、预付工程款管理制度等等与基本建设项目有关的一系列制度。在日常的财务管理过程中, 建设的领导者必要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能, 明确分工, 责权利分明。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有较强的工作责任感, 事业使命感, 要以身作则, 从自己做起, 严格遵守财经管理制度和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五, 结束语

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为了使国家下发的资金能够的到有效的利用, 事业单位通过财务管理工作对单位内部的资金使用进行有效的管理、监督和控制是必要的。目前, 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国家和相关部门从政策和执行等多方面着手, 共同努力, 达到加强资金管理, 保证政府的钱花到了实处, 真正有效的用在了百姓身上。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任重道远, 还需要我们应用现在高科技知识和管理理念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只要各个事业单位都认认真真把工作落实到位, 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我国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财务工作质量将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蒋晓宁.《浅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中国科技财富, 2010年10月.

上一篇:建筑安装工程风险评价下一篇:公民隐私权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