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频无线电波

2024-07-10

特高频无线电波(精选3篇)

特高频无线电波 篇1

局部放电是电力变压器绝缘劣化的重要原因, 局部放电的检测和评价一直是变压器绝缘状况监测的重要手段。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 gis封闭式组合电器作为高压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发生在gis中的故障多以绝缘性故障为主。而在gis发生绝缘故障之前, 往往会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局部性放电现象。换句话来说, 如果能够实现对gis局部放电故障的及时检测, 预测后期可能发生的绝缘故障问题, 并针对存在的局部放电故障进行可靠的处理, 这对于提高gis封闭式组合电器综合运行质量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本文试针对以上相关问题做详细分析与说明。

1 实际案例

2013年2月, 在河南某国家电网公司变电站针对110k V gis设备所开展的耐压试验过程当中发现:gis设备母线与外壳之间重复性发生短路问题。现场工作人员通过对短路现象的观察, 初步判定为gis绝缘缺陷。为进一步研究问题所在, 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而采取了特高频检测方法对该故障进行检测与处理。检测过程当中, 应用gis局部放电特高频检测设备中的传感器天线面板与绝缘子法兰位置相连接, 对gis局部放电信号辐射过程中所传递的电磁波进行接收, 并以示波器方式对信号进行观测, 进而完成对gis局部放电故障的合理检测与定位处理。对试验测量数据进行的分析表明, 超高频方法可用于在线检测变压器局部放电, 抗干扰性能好, 测量结果能反映出变压器绝缘的真实状况。

2 gis局部放电故障的检测与定位

2.1 gis局部放电故障的检测方法

选取单相工频无晕变压器作为试验变压器, 以保障变压器自身容量的充足性。试验过程中, gis设备额定运行电压控制为73 k V。具体的试验接线示意图如图1所示。

进而, 以进线为载体, 对各相母线线路进行间隔式的加压处理。具体的操作步骤为: (1) 对空间干扰信号进行检测处理; (2) 对母线线路间隔位置存在的放电问题进行检测, 此过程当中, 首先需要对母线间隔位置的断路器进行分闸处理, 以套管引线的方式对线路间隔三相进行连接, 控制变压器对三相同时给予特定电压, 以传感器对绝缘子外侧信号进行巡查, 完成对检波信号数据的记录; (3) 对母线线路各相存在的放电问题进行检测, 此过程当中, 需要首先将间隔向与A段母线线路连接, 与B段母线线路断开, 对其进行加压。同样以传感器方式对绝缘子外侧信号进行巡查, 观察是否存在局部放电信号; (4) 对放电位置加以确定, 以检波信号强度较高为特定趣味, 选取相对应的绝缘子, 于绝缘子外侧, 使用传感器对射频信号进行检测, 并按照时间差方式对其进行定位处理。

2.2 gis局部放电故障的定位方法

通过对检波信号的综合分析, 可判定gis局部放电故障的所在位置, 这也就完成了对放电源所在位置的确定。进而, 需要将传感器放置于绝缘子与放电源间隔位置。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之上, 对传感器装置所测定得出的射频信号进行观察与分析。具体的数据示意图如图2所示。

结合图2中的相关数据不难发现, 母线盘式绝缘子段是首先接收到射频信号的部位, 与之相对应的时间延迟单位为1ns。同时, 可按照“时间延迟 (ns) *特高频信号传播速度 (m/s) ”的方式, 计算得出gis放电源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差值, 计算数据为0.3m。按照上述方式, 最终可获取gis局部放电下的定位结果。

3 gis局部放电故障的处理

结合应用特高频检测方法下所确定的定位结果, gis设备厂家可直接定位于故障部位, 对此区域内的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直观检查。对此区域内存在的毛刺以及划痕问题进行可靠的打磨处理。同时, 采取丙酮方式, 对此区段内母线线路腔体内部的杂质进行彻底清洗, 进而对手孔进行恢复。在抽出真空状态的前提下, 向其中注入相应的SF6气体。在按照上述方法对gis设备进行处理的前提下, 可排除腔体内部存在的局部放电故障, 以此种方式保障gis设备的安全与稳定运行。

通过对110k V gis设备所开展的耐压试验得出如下结论:

(1) 用超高频方法对故障变压器的局部放电测量能反映变压器的真实绝缘状况。超高频方法在线测量时的抗干扰能力是脉冲电流法所远远不能及的, 超高频方法必将成为变压器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的有力工具。

(2) 为了验证超高频方法抗电晕干扰性能的优越性, 我们实验在一台110 k V油浸式无局部放电变压器高压引线上安装一根长5 m、直径1 mm的裸铜线, 铜线与地面平行, 距地面0.5 m, 同时用超高频方法和脉冲电流法检测该变压器的局部放电量, 加压到局部放电仪显示50n C放电量时, 超高频检测系统显示的结果和未加压时相同, 仅仅是背景噪声的水平。可见, 电晕对超高频方法没有任何影响, 而对脉冲电流法则影响非常大。超高频方法能避开低频的各种干扰和高频的各种通信频带, 且对电晕放电不敏感, 抗干扰能力强。

4 结语

在多种检测gis局部放电故障的方法当中, 最为普遍与常见的检测方法即UHF特高频法。在gis局部放电的过程当中, 所产生的特高频电磁波信号能够为天线传感器所接收, 这也正是检测处理gis局部放电故障的基本原理所在。本文结合gis设备故障实例, 在应用特高频检测方法对gis局部放电故障进行检测与定位的基础之上, 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故障处理措施, 希望能够引起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袁鹏, 李清泉.应用混频技术提取超高频PD信号及仿真[J].高电压技术, 2002, 28 (10) :26—27

[2]王国利.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局部放电特高频检测技术研究[D].西安:西安交通大学, 2003

[3]邱昌容, 王乃庆.电工设备局部放电及其测试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4

特高频无线电波 篇2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GIS, 含HGIS、罐式断路器) 由于其一体化、紧凑型、免维修、受外界干扰少等优点在高压输变电系统中的应用比例越来越高[1], 早期设备已处于寿命中后期, 因生产工艺不良、安装调试不当、运行维护不到位等原因引起的GIS设备停电事故越来越多[2], 尤其是绝缘失效事故呈逐年增多趋势[3,4]。为及时发现GIS内部存在的故障缺陷, 开展局部放电检测是目前维护GIS设备的重要手段[5]。特高频 (UHF) 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检测技术并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6,7,8,9,10,11]。大量实际应用经验表明, 这一技术对应的众多产品性能差异很大[12,13,14], 加之该技术评价标准的空白, 进一步放大了此类技术推广应用的负面效应[15]。

以下基于GTEM室的局部放电特高检测标定平台, 在两种典型的GIS盆式绝缘子外表面结构 (工装) 上, 对4种UHF传感器进行了等效高度测试, 研究了不同传感器、不同工装、不同安装角度下的参数差异。

1 GTEM室及传感器等效高度

为了克服传统的横电磁传输室的可用频率上限低的缺点, 提出了吉赫横电磁传输室 (Gigahertz TEMcell, 缩写为GTEM) [17]。随后将GTEM利用至UHF传感器时域测量领域[18,19], 并实现了对局部放电UHF传感器的标定[20,21]。

基于GTEM室的脉冲时域参考测量标定系统由标准脉冲信号源、GTEM室、单极标准探针、高速数字示波器、测控计算机、测控分析软件及各种线缆附件等构成, 如图1所示, 系统实物如图2所示。

假定通过标定信号源注入脉冲电压V1至GTEM, 假设此信号在GTEM内部产生的电场为E1。参考传感器和被测传感器测量产生的电压输出分别为VMr和VMs。设GTEM室的传递函数为Hcell, 单极标准探针传感器的传递函数为Href, 待测传感器的传递函数为Hsens, 测量系统的传递特性为Hsys, 则参考传感器和待测传感器的测量输出可分别表示为

由 (1) 中的上下两式左右相除, 可得到用参考传感器的传递函数来表示待测传感器传递函数的表达式:

由 (2) 式知, 利用参考传感器的传递函数Href及参考传感器和被测传感器对于注入脉冲信号的电压响应, 即可求得待测传感器的传递函数特性。

设E (t) 为GTEM室内被测天线所在位置处的电场, U (t) 为天线输出的电压信号。天线的作用即是将入射电场转换为电压信号输出, 根据入射电场和输出电压的关系, 即可得到天线的传递函数H (f) :

式中, U (f) 为输出电压U (t) 的FFT变换, E (f) 为入射电场E (t) 的FFT变换;电压的单位为V, 电场单位为V/mm, 所以H (f) 的量纲为mm, 故此也称其为频域等效高度。该参数反映了天线的接收能力, 对于同样的入射电场而言, 天线输出信号的电平越高, 则表示其耦合能力越强, 也即等效高度越大。将传感器在300~1 500 MHz测试频带内各频率点等效高度的累计平均值, 称为平均等效高度He (f) 。

2 UHF传感器响应特性测评

2.1 典型安装结构

GIS局部放电UHF传感器的安装结构 (工装) 分为外置式和内置式两种:内置式工装就是在GIS腔壁上开孔, 将UHF传感器安装于孔内;外置式工装就是将UHF传感器放置在GIS盆式绝缘子外表面。内置式工装的检测灵敏度高于外置式工装, 但是内置式传感器的引入必将改变GIS结构, 使得制造和改造成本大幅增加, 目前主要采用外置式工装进行检测[22]。外置式工装又分为裸盆子式 (开放式) 工装和带有浇注口 (屏蔽式) 工装。开放式工装是把UHF传感器直接安装于盆式绝缘子法兰处, 法兰外没有金属屏蔽圈;屏蔽式工装是在盆式绝缘子法兰处设置有外金属屏蔽圈以消除可能存在的不可靠因素 (紫外线、螺栓紧固力及螺母嵌件尖角) [23], 并在屏蔽圈上开有安装UHF传感器的浇注口。

2.2 不同UHF外置传感器

对3个厂商的5支UHF外置传感器进行检测, 其中PDS-620W型号传感器2支, GWA型号传感器2支, SPM-2/GPD型号传感器1支, 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

测试结果表明:利用GTEM室可以进行UHF传感器的标定测评。对于同一厂商生产的传感器, 等效高度曲线一致性有两种表现:如图5 (a) 两支PDS-620W型传感器一致性较好, 且平均等效高度值也较大;如图5 (b) 两支GWA型传感器一致性表现尚可, 但是平均等效高度较差。对于不同厂商的传感器, 等效高度曲线有较大差异, 且平均等效高度值差异也很大, 如图5 (c) 三厂商传感器平均等效高度最大相差超过4倍。

2.3 不同工装UHF外置传感器

以4支来自不同厂商生产的传感器为测试对象, 在图4所示两种典型的外置工装下测得的等效高度曲线如图3所示。

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的工装对传感器信号接收性能有显著影响, 传感器在开放式工装上的信号接收性能显著优于在屏蔽式工装上的。开放式工装可形成有效的电磁泄漏窗口;对于带有浇注口的屏蔽式工装, 因电磁泄漏口很小而使信号受到不同程度的衰减, 传感器不能有效接收到相应频段的信号, 因此其等效高度比开放式显著降低。从传感器的平均等效高度测试结果看出, UHF传感器在开放式和屏蔽式两种工装下的平均等效高度最大相差超过百倍。

2.4 不同安装角度UHF外置传感器

在实际的测试中, 由于条件的限制使得传感器并不能比较理想地被安装于各种工装上。以4个来自不同厂商生产的传感器为测试对象, 工装为开放式工装, 分别测试传感器在0°、90°、180°角度下的等效高度曲线, 结果如图4所示。

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的安装角度对传感器检测性能有影响。0°和180°下传感器等效高度曲线基本一致, 而在90°下等效高度曲线明显下降, 这一结论印证了UHF传感器具有方向性的说法[22]。4传感器的平均等效高度如表1所示, 可以看出, 在0°和180°下传感器平均等效高度约为90°下的2~5倍。

3 结束语

基于GTEM的局部放电特高检测标定平台可以对UHF外置传感器进行等效高度参数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

1) 不同的传感器等效高度曲线具有较大差异, 测试的5支传感器平均等效高度最大相差超过4倍;

2) 开放式的工装更有利于传感器接收信号, 在两种典型工装上测试的4支传感器平均等效高度最大相差超过百倍;

3) 在进行传感器安装时, 不同的安装角度对传感器的接收性能也有较大影响, 在0°和180°下测试的4支传感器平均等效高度较90°下最高超过4倍。

利用基于GTEM室的局部放电特高检测标定平台, 可对云网在运的UHF局部放电监测系统用的外置UHF传感器开展性能评价, 可对拟装及拟购的UHF局部放电监测系统或仪器开展性能评价, 以确保在运系统的有效性和拟装及拟购系统或仪器的可用性。

参考文献

特高频无线电波 篇3

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IS)具有运行安全可靠、结构紧凑、安装方便等优点。过去,人们普遍认为GIS属于无需检修或检修周期长的设备,但从近年运行情况来看,内部绝缘故障成为影响GIS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1,2]。由于设备内部缺陷引起的GIS设备局部放电(Partial Discharge, PD)是绝缘故障先兆的表现形式,因此对GIS进行状态监测,随时掌握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可及时发现设备的隐患。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及权威机构普遍认为特高频(Ultra High Frequency-UHF)在线监测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监测范围大、灵敏度高等优点,是当今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应用最主流的方法[3~6]。特高频在线监测传感器(UHF传感器)在GIS间隔上安装测点的配置方案是开展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的关键内容,关系到选型采购及故障定位。UHF传感器的布置既要保证能够有效监测整个GIS间隔的局部放电信号,又要兼顾安装配置的经济成本。

本文针对特高频法监测局部放电信号的特点及具体传感器性能,在GIS模型及实体间隔内模拟局部放电,并分析具体型号UHF传感器在各类情况下的实验样本数据,提出利于进行故障定位的传感器布置策略。通过该方法制定的布置策略经现场实际应用,体现出效能与成本的平衡。

2GIS 局部放电监测的特高频检测

2.1 特高频法监测特点

GIS设备由于某种缺陷引起的局部电场畸变造成局部放电信号脉冲上升沿非常陡峭,频率成分可高达1.5 GHz,而UHF传感器选择特高频段的电磁波作为检测信号能够有效地避开各种现场干扰,提高信噪比,测试灵敏度高[7]。

目前对局部放电源的故障定位及类型识别仍然处于研究阶段,现有的特高频法监测系统根据分形分析和神经网络等技术,可识别少部分现场干扰信号和放电信号类型,例如位于900~1100 MHz的手机GSM信号,针对放电不对称及频次较高的尖端放电类型识别率较高。该领域的难点在于干扰信号的多样性,例如手动切换刀闸产生的脉冲干扰难以与实际的放电类型区分。同时,气隙放电、沿面放电和悬浮物放电等多种放电类型的量化特征界限不够清晰,且现场实际放电过程中存在多类型并发放电,给故障定位和类型识别带来较大的难度。

外置式UHF检测法接受并分析GIS内局部放电时发出的电磁波信号,从而判断缺陷类型或进行故障定位。其特点在于:(1)传感器接受300 MHz以上的电磁波信号,有效避开了电力系统中主要的电磁干扰信号,具有良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8];(2)根据检测信号波形与图谱特征,可进行放电类型的判断;(3)利用电磁波在GIS内部传播具有衰减的特点,根据传感器之间的时间差进行PD源的定位;(4)相对于其他如超声波等检测法更适用于自动在线监测单元的应用。

2.2 特高频法监测传感器布置原则

特高频局部放电监测系统由UHF传感器、中央处理装置和分析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该系统工作原理为安装在GIS盆式绝缘子法兰上的UHF传感器采集GIS内部的局部放电电磁波信号,经高通滤波、放大与检波电路并对信号进行分析后,再经电光转换成光信号,通过光纤输往控制室的分析信号装置[9]。此方法安装灵活,可靠性高,不影响GIS设备正常运行,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传感器的安装测点位置是否合适,对检测GIS局部放电信号是否有效至为关键。

通常一组GIS设备由多种类型GIS间隔组成,各类型间隔的结构、尺寸、盆式绝缘子法兰数量与位置均不一样,因此UHF传感器监测点数量与位置也不一样。为了保证监测合理,本文UHF传感器测点布置原则为:(1)有效监测局部放电信号;(2)安装在关键的设备附近(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等);(3)配置经济。经过多次实验室GIS腔体模型试验及对国内GIS厂家各种不同的实体间隔上进行大量试验的总结,提出一种GIS局部放电监测的特定型号UHF传感器位置布置策略。

3 测点布置实体试验及策略制定

3.1 试验方法

具体型号的UHF传感器布置策略的确定,需首先经过实验大厅GIS模型的性能测试和数据统计,之后与GIS设备厂家合作进行GIS间隔实体检测试验,即通过在各类型的GIS间隔模拟产生局部放电信号,并统计UHF传感器在各盆式绝缘子法兰处的局部放电检测样本数据后得出具体布置策略。

在某一段220 k V的模拟故障GIS出线间隔上进行相关试验,分别在A、B、C三相不同位置人为设置模拟缺陷,并逐相加压产生局部放电信号;通过分析监测到的放电幅值及频次,评估各相UHF传感器测点的局部放电检测效果后得出具体策略。模拟故障GIS的放电监测试验回路如图2所示(图中单位为mm),在图中箭头指示位置设置金属螺母作为放电源,螺母和管壁形成针-板电极。

3.2 试验结果

3.2.1 A 相检测结果

各位置UHF传感器检测局部放电电磁波信号图谱如图3所示。在A相盆式绝缘子法兰分别布置了1#、2#与3#UHF传感器,人为制造局部放电源(PD)为出线套管下端位置PD1,以脉冲电流法检测到PD1所产生的信号大小为10 p C的基础进行测量。

由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对于PD源位置在间隔出线末端处时,只有靠近PD源距离在3.45 m以内的1#UHF传感器检测到明显的PD信号,而2#传感器虽然也检测到微弱的PD信号,但在图谱特征显示上并不明显,经过断路器之后的3#传感器则未检测到PD信号。

3.2.2 B 相检测结果

在B相盆式绝缘子法兰分别布置了1#、2#、3#与4#UHF传感器,人为制造PD源为断路器下端位置PD2。以脉冲电流法检测到PD1所产生的信号大小为10 p C的基础进行测量。各位置UHF传感器检测局部放电电磁波信号图谱如图4所示。

由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对于PD源位置在断路器下端时,只有靠近PD源的2#与3#UHF传感器检测到明显的PD信号,其中2#传感器距离PD源最近,检测到PD信号最大,而4#传感器虽然从直线上看,与PD源的距离也在3.45 m以内,但是该局部放电电磁波信号从传播路径上需要经过多个直角转弯,衰减较大,因此,局部放电信号还未传至4#传感器就已衰减完。而2#传感器虽然也检测到微弱的PD信号,但是从图谱特征上看不明显,经过断路器之后的3#传感器则没有检测到PD信号。1#传感器与PD源之间直线距离超过覆盖范围,并且存在一个转弯直角,难以监测到发生在断路器下端的微量局部放电信号。

3.2.3 C 相检测结果

在C相盆式绝缘子法兰分别布置了1#、2#、3#UHF传感器,而4#传感器布置在B相母线法兰。人为制造PD源为1M母线C相导杆位置PD3。以脉冲电流法检测到PD1所产生的信号大小为10 p C的基础进行测量。各位置UHF传感器检测局部放电电磁波信号图谱如图5所示。

由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对于PD源位置在该间隔1M母线C相导杆处时,布置在该母线侧B相法兰上的4# UHF传感器检测到明显的PD信号,放电频度小于20个每秒,而3#传感器虽然也检测到微弱的PD信号,但是从图谱特征上看不明显,另外,布置在母线B相法兰的4#传感器不仅能检测发生在该间隔同母线的PD信号,还可以检测到相邻间隔同母线处发生的PD信号,即4#位置监测点的传感器不需要每个间隔都布置,可以相隔一个间隔布置一个,减少了UHF传感器的数量而不影响检测效果。

3.3 结果分析及策略制定

该型设备结构的具体布置策略要求:(1)以平均每相每只UHF传感器的有效检测覆盖率(有效检测距离)应该不大于3.45 m作为配置和理性的合适标准,进行核对;(2)以GIS的局部衰减特性作为依据,对某些传播衰减较大的部分如CT部,刀闸的导体变形部和直角转弯部等部位的有效检测距离作适当的缩短,以此提高监测的可靠性;(3)共箱式结构的母线具有小范围内的相间信号互相传导特点,需要时在离母线最近的盘式绝缘子上,仅在中间位置相安装1只传感器来监测3相母线。

外部的空间干扰往往会影响局部放电检测的准确性[10,11],为了避开具有固定中心频率的外部干扰信号,在试验过程中对所监测的GIS间隔上的绝缘子法兰包裹屏蔽带,隔离外界干扰,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存在明显背景干扰的现场。

以某220 k V GIS出线间隔举例说明(如图6所示,单位为mm),该结构为3相分体单管式,共需要10个监测点以保证对该间隔的全覆盖。第一组测点(3相)布置在出线侧避雷器上端处。该测点可监测出线侧至出线套管以内区域。第二组测点(3相)布置在断路器上端处。由于断路器是GIS间隔的关键部件,且故障概率较高,须设置其最近的绝缘子法兰处为一个测点。第三组测点布置在1 M母线上侧靠近CT侧法兰处。虽然该区域内平均距离不大,但因存在CT、刀闸、直角转弯、T型转弯部件,导致电磁波衰减增加,故该范围内布置一组监测点。根据配置经济的原则,在2 M母线侧B相法兰布置一个监测点,以监测该处的3相母线状态。

4 应用案例

2013年,带电检测发现某110 k V变电站一组3相分箱式GIS设备中一出线间隔B相存在局部放电信号。对其安装局部放电在线监测单元进行持续监测,UHF传感器布置如图7所示。

该出线间隔结构特点是:距离长,直角与T型转弯多。为保证监测效果,根据具体布置要求,分别在每相布置4个测点。其中B相回路中1#、2#、3#与4#测点UHF传感器运行中检测信号如图8所示。

分析安装在B相位置的UHF传感器局部放电检测图谱可知,信号幅值可达150 p C;4只监测点检测最大信号为2#位置,随着信号在GIS内部传播时的衰减,至1#及3#位置传感器时仅检测到较小信号,并且频次密度大为降低;而传播经至断路器后的4#位置传感器则未检测到该PD信号,说明该信号在GIS内部传播较远距离后已经完全衰减。综合分析各测点图谱,初步定位PD源在1#位置或出线气室渗透进来;因此,使用便携式UHF传感器对最靠近出线气室法兰处(5#位置)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图9所示。

5#位置与2#位置检测结果相比,2#位置信号幅值大。同时,在判断信号图谱大小的基础上,又以信号波形时间差比较判定PD源的位置,计算1#、2#、3#或1#、2#、5#传感器同时检测时间差,对比计算结果为2#位置UHF传感器检测信号波形最快,即PD源距离2#位置最近。综合分析结果判定信号源处于2#位置附近的隔离开关范围内;同时,离线复测结果分析与监测结果吻合。

该站在线局部放电监测单元的UHF传感器根据布置策略进行了合理的分配,并通过某出线间隔B相监测案例验证其有效性、实用性。

5 结论

通过对GIS监测系统特高频传感器测点监测效果进行分析与验证, 得出效能与成本平衡的测点布置策略,并总结以下经验:

(1)测试所用型号的UHF传感器覆盖率直线距离最好不超过3.45 m布置。由于GIS的局部衰减特性,一些传播衰减较大的部分如CT部,刀闸的导体变形部和转弯直角部等部位的有效检测距离作适当的缩短;但是,如果当现场运用时差法进行定位测量困难时,可适当缩短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使脉冲时差增大,以便于观测。

(2)本文所述是基于GIS某处的局部放电信号10 p C为基础的;换言之,如果采用更大的信号作基础研究试验,其监测范围会更大。所以,以较小的10 p C信号量做试验更为有效合理。

(3)鉴于国内大量早期设计制造的GIS无法安装内置传感器,而灵敏度高、抗干扰性能好的外置传感器还有待深入研究。随着UHF传感器的性能不断提高,其监测测点布置也应随具体情况的变化而改变。

参考文献

[1]孙鹏玮.浅谈GIS设备局部放电在线监测[C]//2009年全国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西安,2009:835-837.

[2]唐炬,廖华,张晓星,等.一种用于GIS局部放电信号在线监测的数据融合管理系统[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7,27(11):63-66.

[3]钱勇,黄成军,江秀臣,等.基于超高频法的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研究现状及展望[J].电网技术,2005,29(1):40-43.

[4]肖燕,郁惟镛.GIS中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电网技术,2005,31(1):41-49.

[5]杜林,颜梁钦,甘德,等.超高频扫描比较式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2,32(6):120-124.

[6]徐敏骅,吴晓春,陆振华.GIS局部放电检测与定位技术的现场应用[J].华东电力,2009,37(7):1086-1089.

[7]肖登明,李旭光,秦松林.特高压输变电系统中GIS气体放电特性[J].高电压技术,2007,33(6):6-9.

[8]覃剑,王昌长,邵伟民.特高频在电力设备局部放电在线监测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1997(6):33-36.

[9]Chen M,Urano K,Jinno Y.On-line Partial Discharge Measurement of Directly-buried Power Cable in China[C]//ICMEP-ACEID2003.Chongqing,2003.

[10]邓雨荣,孙志锐,张炜,等.电力变压器的局部放电典型模型试验[J].电力建设,2012,33(9):20-24.

上一篇:同桌合作下一篇:机械工程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