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额教育

2024-08-21

大班额教育(精选12篇)

大班额教育 篇1

针对一些地方存在的大班额问题, 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召开专题研讨会议, 提出要从五个方面着手, 化解这一困扰城镇义务教育学校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要审慎开展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 解决一些地方过快撤点并校带来的问题。经科学论证和严格程序确定布局调整的地方, 要先建后撤, 平稳过渡。二要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对没有达到国家标准的薄弱学校, 要限期或在规划时间内改造, 包括城镇学校的扩容和配齐实验仪器、图书等各种学习用品。切实落实城镇新建小区或住宅区必须按照人口比例配套教育设施的规定。三要科学配置教师资源, 根据义务教育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确定教师编制, 对于因降低班额而导致的教师编制增加要千方百计地予以解决, 同时避免有编不补。四要落实好各省与教育部签署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 把解决大班额问题作为地方政府发展教育的重要指标, 纳入考核机制。五是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 完善小学、初中入学的招生办法, 适当控制义务教育学校的校均规模。对于超大班额较多的学校, 可以限制其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专家还建议, 国家应重点支持中部地区以及其他大班额现象较为突出地区消除大班额现象。

大班额教育 篇2

[摘 要] 大班额的出现主要源自县域内适龄儿童增多和广大人民群众追求优质教育资摘要:源所引发的供需矛盾两大类。为有效解决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需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观念、走出教育误区并通过政府统筹解决县域内适龄儿童增多所引发的供需矛盾、加大对义务教育的资源投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 县域学校 义务教育 大班额 调查研究 解决对策

当前现状及弊病影响

(一)大班额现状

1、全省情况:根据2012年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内江市小学、初中大班额均位居全省第1和2位。

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情况: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有班级19.51万个,其中56人及以上的大班4.71万个,占全省总班数的24.16%;66人及以上的超大班1.82万个,占全省总班数的9.33%。从城乡来看,大班主要集中在镇区学校,全省镇区学校56人及以上大班2.85万个,占全省大班额总个数的60.5%,66人及以上的超大班1.21万个,占全省超大班额总个数的66.5%。从分市州来看,部分市州大班额现象较为严重内江初中大班额比例超过了50%,内江小学大班额比例超过了30%。

(1)初中班额情况

2、全县情况:2012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县共有班级1222个,其中56人及以上的大班356个,占总班数的29.13%;66人及以上的超大班165个,占总班数的13.50%。2010年全县小学教学班891个,56-65人的超大班额有111个,占小学教学班总数的12.46 %;66人以上的特大班额有79个,占小学教学班总数的8.86%,初中教学班420 个,其中班额在51-60人的教学班有152个,占初中教学班总数的36.19%;61-70人的超大班额有24个,占初中教学班总数的5.71%;71人以上的特大班额有 44 个,占初中教学班总数的10.48 %。

县城中心的两所小学:严陵镇中心校和实验小学,各有学生数为2520 人和2568人,教学班各有 35个和 37个,平均班额为70.67 人,其中66人以上的特大班额为19个和 24个。

县城有两所初中:严陵中学和第一初级中学(简称“一初中”),严陵中学学生数3030人,教学班 45个,班级平均人数 67.33人,其中71人以上的特大班19个;一初中学生数 3541人,教学班 51 个,班级平均人数69.43人,其中71人以上的特大班 24个。

(二)大班额呈现的特征

1.县镇多于农村。“大班额”问题最突出的是县镇学校,其次是农村学校,最后是城市学校。2010-2012年,全县班额在56人以上的教学班有147个,县镇、农村、城市所占比例分别为53.4%、33.7%、12.8%。

2.小学多于初中。“大班额”问题最严重的是,其次是初中和小学。以超大班和特大班为例,小学和初中超大班和特大班的比例分别为25.6%、56%,而高中达到了68.5%。

3.好校多于差校。优良学校和乡镇中心校的“大班额”比普通学校突出。如严陵镇中心校,校园面积仅40亩,却容纳了7600人,平均班额90人以上,最大的达118人!

(三)大班额弊病

班级规模影响到教师的教育关照度、影响到课堂教学管理、也影响到教学效果。班级规模的过度膨胀,造成教学空间拥挤!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引发了安全问题,并使许多学校办学条件不达标。

1.制约新课改理念的推行,降低教育质量,影响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增加教学课堂压力,造成安全隐患,形成重大安全隐患。

3.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四是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增加教学管理成本。

4.班额过大给学校管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避免放学时拥挤伤人事件的发生,各年级还必须分时间段放学。

二、形成原因及问题分析

由于城镇化建设中农村学校建设滞后、学校布局调整不尽合理、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校际间差异较大、招生管理不够规范、教育发展不均衡是“大班额”产生的根本原因。

一是县域内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农村学校的规划建设未与县镇学校发展不同步。多年来教育资金投向农村,资金流向与人口流向背道而驰,从而导致农村教育资源闲置,城镇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二是县域内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历史、地理因素影响较大。学校发展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导致“择校”之风盛行,这是优良学校班额居高不下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是县域内学校布局调整不合理,生源变化超过规划进程。

四是县域内学校办学的市场导向是造成大班额现象的经济原因。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办学校面临校际竞争、达标评估、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办学条件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便向择校学生收取数额不菲的择校费和赞助费,在经济利益的诱导下,大班额问题随之产生。

三、化解策略及未来发展

破解“大班额”难题,是此次探索中最为关注的问题。“大班额”现象和“教育均衡”发展有着必然联系,为此,解决大班额的根本还在于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要在领导班子配备、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改造等方面向薄弱学校倾斜,整体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努力缩小城乡间、区域间、学校间的差距。

(一)加大政府投入,适当超前规划,从政策上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

1.加强城镇学校规划建设,扩大城镇学校容量。县镇要根据本区域内建设发展规划和人口不断增加的新情况,科学制定和调整城镇学校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适度超前新建和扩建必需的中小学校,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确保中小学容量满足当地学龄人口不断增加的需要,有效解决因教育资源不足而产生的大班额问题。

2.科学配置教师资源,优化师资结构。区域内学校要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动态调整教师编制,有计划地增加教师数量,通过配备数量够、质量高、学科配套的教师队伍,解决新增班级的教师需求,有效解决师资不足产生的大班额问题。

3.合理布局校点。要科学规划和合理、审慎调整农村学校布局,保留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确需对学校进行调整的,要先建后撤,平稳过渡。要通过统筹安排农村教育各种项目资金,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努力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增强农村学校吸引力,为农村学生就近入学提供良好条件,以缓减城镇学校压力。

此外,政府应积极鼓励并出台更加有利于社会力量办学的政策,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教育事业,分担“大班额”的压力。政府应加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资金,譬如2012年我县为103万元。

(二)加强薄弱改造,推动均衡发展,从源头上解决大班额问题

采取措施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要在领导班子配备、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改造等方面向薄弱学校倾斜,整体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努力缩小城乡间、区域间、学校间的差距。要千方百计办好每一所学校,努力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让学生在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大体相当的本地学校接受教育,缓解因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家长择校而导致的大班额问题,从源头上遏制择校,有效解决因择校择师产生的大班额问题。

一是提升区域内农村学校的硬件。按照学校建设配备标准建好农村学校,让农村学校拥有坚固够用的房屋,平整标准的运动场,基本的实验设备和艺体设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需要;在经费的划拨上,实现城乡一样,并向农村学校倾斜,为农村学校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

二是教师配备上向农村学校倾斜。根据部分农村学校班额小的实际,打破师生比的限制,实事求是配齐配足教师,特别是艺体、英语、信息技术等缺科教师,落实城区教师到农村工作制度,保证农村学校师资,农村教师的各项待遇与城区教师一致,在评职评优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设立农村教师专项津贴,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让同样付出的农村教师有更高的待遇,确保农村教师的稳定,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提高其师德水平和教学业务水平,缩小城乡师资差距。

三是县镇农村学校形成联动机制。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建立“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互动发展模式,通过互派干部、教师,统一管理,整体考核等措施,实现“资源共享,捆绑发展”,提高农村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通过以上措施,尽快达到城乡教育的均衡,使农村孩子能安心在农村学校上学,减小城区教育资源的矛盾,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

此外,各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坚决贯彻《义务教育法》的精神,努力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禁止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内部禁止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以缓解择校压力。

(三)推进布局调整,更新教育机制,从科学发展上解决大班额问题

合理布局,在进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时,应做好调整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将现实情况和未来变化的趋势结合起来考虑,按照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方便就学的原则实施。对正处于初中适龄人口高峰期的地方,要本着“先建设、后撤并”的原则,实施布局调整,避免出现由于布局调整造成学校班额过大的问题。

(四)规范择校行为,严格学籍管理,从机制上变更教育观念

一是加强招生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区域内学校应首先规范招生秩序,制订严格招生计划,合理确定中小学的生源范围和在校生规模;其次学籍管理加强,认真执行转学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不招收“择校生”,严把转学关口,严格转学的条件和程序。已经达到国家和省定标准班额上限的中小学或班级,原则上不再接收转学学生。

二是把控制“大班额”工作与中小学编制核定和管理工作相结合。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批准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内,调控中小学班额和班级数,科学确定中小学教职工工作量,采取在校学生人数、标准班额、班级数、每班教师定员等指标,区别学校层次和地域分布,计算并分配中小学校编制数额。要根据生源变化和学校布局调整的情况,合理调剂学校之间编制余缺,按规定增加缺编教师。

三是变革教育观念。要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学习”促进教学活动的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努力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友好互助的生生关系”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成长!通过精心布置教学环境”为学生创造健康卫生的教学氛围” 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四)建立督导评估,制订实施方案,从问责机制上解决大班额问题

实行班额控制工作领导责任制,把切实解决好“大班额”问题作为考核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校长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县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推进城镇中小学班额控制工作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措施。

(五)提前规划、主动出击,变被动为主动--面对大班额现状,当前学校必须做好的工作

在“大班额”压力短期无法缓解的情况下,学校应该正视现实,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克服困难,促进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1.探索“大班额”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和组织方式

“大班额”给学校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个别地方已经出现了教育质量下滑的趋势。为了稳定教学质量,一些学校通过加强研究,积极探索“大班额”环境下的新教学策略和组织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对“大班额”环境下如何提高教育质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于提高“大班额”条件的教育质量大有益处。

2.加强学校安全、卫生工作,确保学生的生命健康

3.组织和开展好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大班额下小班化教育的教学心得 篇3

一、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为大班额下的小班化教育创造优越的条件

1.墙壁文化

教室前面正上方写着班训:砺志笃行,勤学善思。勉励学生磨砺自己的意志,坚定自己的信念,勤奋刻苦,善于思考,成为一个自信自强、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中学生。四周墙壁上还有名人画像和名言警句。醒目的地方有一个成果展示台,专供展现学生的风采之用。

2.博客平台

在学校的倡导下,初一下学期我们建立了班级博客。一开始有些学生和家长不支持,有些家长还认为是耽误孩子学习。随着博客内容的逐步完善,点击率的不断攀升,关注度的不断增加,家长也开始关注,并积极参与,没多久,班级博客成为家校、家家、师生、生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3.“授星”活动

班级九十三人,我们分成十二个小组,每小组都有一名能干的组长,这个能干,不是因为学习优秀,而是看综合能力、品德修养,学习成绩只做参考。每学期末都有“授星”活动,比如“学习之星”、“智慧之星”、“合作之星”、“劳动之星”、“发明之星”、“体育之星”、“文艺之星”、“美术之星”、“环保之星”、“朗诵之星”等,学习成绩再也不是唯一评价标准。

二、构建班级制度,为大班额下的小班化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1.制定班级公约

在制定班级公约时,以班级成员为主体,激励每位班级成员参与,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最后通过全班民主表决形成定案。由此,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使他们自觉内化为追求的目标,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实行自主管理。

2.实行积分量化管理

为了进一步强化班风学风建设,培养同学们的班级集体荣誉感,提高班级凝聚力,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平时班级管理采取积分量化管理,在出勤、纪律、卫生、学习、生活、活动等六个方面实行积分制,每月在班会上进行总结,计入期末评比总分之中。

3.成立家长委员会

在大班额的条件下,光靠老师的力量就太微薄了,要赢得家长的大力支持。家长委员会,顾名思义就是由家长代表成立的组织,是增进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每学期学校要至少举行一次全校家长委员会会议,听取学校的工作报告。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至少两次家长委员会讲座活动,也可与家长会合并举行。有了家长的信任和支持,班主任工作也变得轻松了许多。更重要的是,有了家长的配合,学生的学习也不再单纯的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了。每天家长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之中,班级整体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是大班额下的小班化教育的必然结果

1.增强学学的主体意识

大班额最大的教育难题就是不能照顾到每个孩子,而小班化教育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于是,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将学生化整为零,由面到点,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要强调以合作、探究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即小组合作学习。

2.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要真正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需要发挥学习小组合作的功能。在小组发言前,学生先在小组内发言、交流,在有限时间内让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通过这种参与,筛选、过滤出有价值的信息,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让他们学会了倾听,因为要对别人的意见发表看法,先要听懂别人的意思。

3.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首要的问题就是大班额中存在的学生间的个性差异较大的问题。这种差异既然无法消除,不妨把它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利用起来。我们根据学生间的具体差异,科学合理地分组,多留出学生合作的时间,变“精讲精炼”为“精讲多练”或“少讲多练”,让老师从独占课堂的模式中跳出来,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带学生,这样就逐步缩小了学生之间的差距。

4.分层教学,让学生各取所需

大班额条件下存在着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我们根据学情,确定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将较难的问题交给学优生解决,基础性的问题交给学困生,并培养他们树立自信心,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课外作业也实行分类布置,既让学优生吃得饱,又让学困生吃得消。这个分层目标是一个动态目标,会随时进行调整。

在大班额这种特殊的教育条件中,我们努力践行小班化教育的理念,三年来,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了,综合素质提高了,独特的个性形成了,更可贵的是打破了大班额不出成绩的魔咒,2014年笔者所带班级中考中有43名同学升入重点高中,创造了五常教育史上的一个中考奇迹。

大班额教育 篇4

一、大班额现象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环境差, 学生的正常学习难以得到保证

首先, 由于班额过大, 教室内人多空间小, 室内二氧化碳含量严重超标, 导致学生出现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低下等情况。其次, 在大班额班级里, 每个学生所受到的关注有着较大的区别, 一些学生失去了自我展示的机会, 压制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再次, 教师工作量大大增加, 疲于应对每天的常规工作, 缺少自我提升的时间。

(二) 学生人数增加, 给学校安全管理带来了隐患

由于班额大, 学校生均占地面积无法达到正常水平, 教室通道狭窄、前后排座椅之间空间小, 容易发生碰撞, 甚至会出现拥挤堵塞, 存在严重隐患, 学生人数过多增加了学校的安全管理难度。另外, 在开展实验课、体育课等课程时, 很多学校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完成教学任务, 而是如何不出现安全事故。

(三) 农村学校生源的流失, 导致城乡教育差距扩大

当前, 择校之风不仅存在于城市, 同样存在于农村。部分城市学校不仅可以收取借读费等费用, 还可以更多地得到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反观农村学校, 教学环境差、教学设施落后、教师队伍不稳定, 教育质量根本无法得到保证, 致使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差距愈来愈大, 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拉大。

二、大班额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 国家对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

首先, 国务院提出了“两为主”原则, 以流入地政府为主, 负责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 以全日制中小学为主, 接受农民工子女入学。2014年,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又提出要把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流入地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 努力保证他们能在当地就读。

(二) 城市发展与学校建设不同步, 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公共基础设施却没有跟上改革的步伐。一些新区未将学校建设纳入片区建设总规划, 造成了新区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由于新区教育发展缓慢, 大部分家长将孩子送进老城区的一流学校, 老城区学校生源严重饱和, 而有些新区学校生源严重不足。由此可见, 城市发展与学校建设速度必须同步。

(三) 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渴求

随着家长素质的提高, 大部分家长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加之精英教育的观念已经在很多家长心中根深蒂固, 我国多数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面对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巨大差距, 许多农村家长把孩子送到城区学校就读, 城区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名校就读。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 使大班额的出现成为了必然。

三、大班额现象的解决对策

(一) 加大教育投入, 均衡城乡教育资源配置

对发展较缓慢的农村学校或城乡结合部学校, 首先应该增加投入, 改善办学条件, 提升学校声誉, 其次应该搞好优势学校与薄弱学校的结对帮扶工作、农村教师各类待遇的倾斜政策制定工作,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城区学校应该尽可能挖掘更多的闲置资源, 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现有城区小学进行扩建, 逐步增设学位, 以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

(二) 杜绝择校行为, 切实落实班额标准

首先, 应该将标准班额纳入法律的范畴中来, 对于违反规定的相关部门或学校要追究其责任。其次, 学校要按照政策要求, 严把入学关和转学关, 从源头上控制大班额现象。再次, 应该科学引导家长的择校需求, 很多家长在为学生选择学校时很盲从, 一味地追求名校或是升学率较高的学校, 因此, 要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人才观。

(三) 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 提高大班额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 教师应科学地构建课堂学习小组, 帮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意义和方法, 将合作学习优势最大化。其次, 增加学生受关注机会, 但仅靠教师一个人很难顾及到每一个学生, 学校应创办各种活动或社团组织, 让学生找到自我展示和发展的平台, 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家长应该和学生多沟通和交流, 并与学校建立有效的联系, 了解和关注学生在校的实际表现。

大班额现象为我国义务教育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教育部门应该重视大班额问题, 采取相应措施创造相对公平的教育环境, 促进正常班额办学的实现。学校应该按照法律法规办学, 纠正不规范办学行为, 提高教育质量。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大班额现象的消除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只有通过多方努力, 大班额现象才可能得以缓解和消除, 义务教育才能得到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洪建, 仇丽君, 朱殿庆.大班额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育科学论坛, 2012 (8) 72—75.

[2]张国林.城镇学校大班额现象探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36 (2) 228—231.

[3]李琰, 王献玲.“大班额”视角下义务教育公平问题浅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基础教育版) , 2010, 11 (3) 26—28.

大班额 篇5

新课程的课堂上将一改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主体将被激活,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形成新知识的局面将真正形成,新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但我国小学课堂教学特点之一是“大班额”,既然现实已经这样,我们只能去探索,浅谈如何提高大班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上传: 易蔚珍

更新时间:2012-4-26 0:27:20 浅谈如何提高大班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近几年随着我县经济快速的发展,很多边远山区的农民通过外出打工、做生意等形式已经逐步富裕起来,他们不再满足在农村劳作的生活方式和孩子的入学条件,根据自身家庭的收入情况,分别向城区快速流动,造成县城学校存在严重“大班额”现象。由于班额过大,人数过多,学生中存在多方面的差异性就更大,存在的问题就更多,这就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更大的困难,如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学活动的落实等都难以到位,教学效果就难以保证,弄不好会出现严重的两级分化,低差生人数增多的倾向。要克服这些困难而实施新课改,必须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为此,如何提高大班额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目前我校教师思考和探索的迫切现实问题。下面,我就提高大班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几点浅见。

一、以“充分备课”为前提,提高大班额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大班额教学班,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更大,情况会较之普通班更多,问题会更复杂,学困生人数相对更多,甚至会有相对更严重的两级分化现象。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一定要克服“一刀切”的思想,要更深入地了解和更仔细地分析,如班上有多少学生计算上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有多少学生不会解决问题等等。只有充分掌握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预设出各种各样的课堂教学情况,能达到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效果,什么样的情况该作怎样的处理。比如:我在本学期开学初,考虑到插班生多和部分学困生学习能力差的情况,所以每教学一个新内容,我都放慢节奏,多作一些细化处理,多作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作业规范的引导,让这部分学生慢慢适应过来;同时,又考虑到一些优生可能学不够的情况,于是在练习设计时,专门准备一些综合性强,难度较大的习题,为这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加餐”。这种分层次的教学设计,效果果然不错,差生能学好,优生能学够。只有这种在备课时有如此充分的预设和准备,才可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才可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以“关注差生”为重点,切实提高大班额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提高大班额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中尤其包括较多的中差生的数学发展。简言之,如果中差生的数学学习好了,在数学上能得到发展,那么整个教学班的数学教学有效性就算提高了。因此,在大班额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中差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应成为数学教师关注的重点。这里指出:教师千万要注意,在大班额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能因为学生太多,差生也多,而让某个差生从你的视野中“跑掉”了。那么,在大班额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关注差生”呢? 首先,教师应心中先有“差生”,而后有优生,只有教师心中有“差生”,才会真正“关注差生”。

其次,在中差生的学习有困难时,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心,鼓励和帮助,让差生能增强战胜困难学好数学的信心。

其三,教师要注意发现中差生的学习成功之处,并及时予以肯定和恰当的表扬,让中差生能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其四,教师要尽量关注中差生的每一次数学学习活动,要让中差生感到自己受到重视。要多设计一些适合中差生的数学问题,多给一些机会让中差生回答。

例如:这个学期我班从乡下转来一个叫胡志贤的男生,性格内向,胆小不爱说话,作业潦草不规范,成绩也不太好。转来的第一天,我就注意到了他,亲近他,跟他亲切地说话,把几个比较活泼友善的同学介绍给他。慢慢地,他开始敢说话了;做作业时,我先找了几本优生的作业给他看,然后慢慢引导他把作业写工整,做规范,课堂上有意让他回答一些基础性问题,答不上时投以鼓励的目光。结果,这个同学很快融入了班集体,学习也随之慢慢跟了上来。反之,如果我不去重视他,不去引导和鼓励他,恐怕他将难以好起来吧!另外,教师更多地关注中差生不光是为了中差生的数学学习,而且教师通过注意中差生的学习情况,反馈到更多的课堂教学信息,能更全面,更准确地掌握教学情况,从而作出相应的处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努力提高大班额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未来是一个激烈的国际竞争的社会,需要大量具有合作意识、团体意识和具有分工,协调,合作能力的创造型人才,而这种人才源于今天的学校培养。而今天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及协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应当是一种有效恰当的方式。

大班额教学班,由于学生人数过多,对学生的学习管理,指导,检查等都难以面面俱到。因此,把全体学生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分为若干个细小的单位——学习小组,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当然,学习小组不能只是一个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要使之成为一个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团结合作,互助学习,管理有效的学习小单位。为此,我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组建互补型的学习小组,形成有效的合作学习小团体

学习小组的成员搭配问题,是一个能否提高有效性的关键问题,教师须慎之又慎。首先是小组人数要适当,一般以6-8人为宜。由于我班有85人,所以我按每组10人左右分成了8个学习小组。其次,成员组成要合适。我首先为每个小组挑选了一个学习优秀,有主见而又果断的,能起到小组核心作用的学生当小组长,然后其他成员按优、良、中、差几种不同学习程度,性格上形成互补来进行搭配,结果,这样的搭配成为了学习小组的最佳组合,成为了一个个有效的合作学习小团体。

2.严格小组长学习管理制度,提高小组学习的有效性

由于我挑选的小组长本身是优秀者,所以他们都成为了学习小组的核心,成为了其他同学学习上的模范,同时,还成为了有一定威信的学习管理者。因此,我让小组长充分发挥作用,严格小组长管理制度。我让小组长每天负责督促全组同学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并注意收集小组内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检查同学作业,及时向我汇报情况。同时,我还大胆交给小组长适当的任务,并对小组长的工作予以指导,帮助和支持。由于数学的练习量相对较大,加之学生人数太多,有时我一个人批改作业忙不过来,很累,所以部分作业的批阅,我也选择性地交给小组长或让小组长组织同学互相批阅订正,我只管收集情况就可以了。总之,我在学习小组内实行了这样的办法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了小组长的主观能动作用,结果,这样一个大班额的数学教学,教学效率特别高。

3.建立学习小组竞争激励机制,提高小组学习有效性

我根据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喜出风头的特点,加上小学数学练习便于设计竞赛的特点,大量设计了一些数学竞赛性活动和练习评比活动,让各学习小组进行竞争评比,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团体竞争意识,又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而大大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学习小组内建立“一帮一”,“优带差”的互助学习机制,提高小组学习有效性

由于我在小组成员组成上考虑了优差搭配,这样便于学生的对应性学习帮助和学生间的相互督促学习,从而实现了小组学习的最大有效性。

总之,我们的大班额数学课堂教学,采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并能保证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有效性,那么全班的数学教学有效性就一定能大大提高。

四、以“表扬小组”为激励办法,大大提高大班额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大班额教学班,由于学生过多,而小学生的自制力又差,不少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太大的随意性,这样会让教师无法集中全部学生的注意力,无法将全体学生统一到你所设计的学习活动中去,甚至还会有少部学生反而影响课堂秩序,致使课堂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教学有效性降低。由于我把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已成为常规方式,所以每当在这个时候,我都从正面表扬做得好的学习小组,再加上我能经常性这样激励做得好的学习小组,不但很好地提示了那些做得差的同学,还强化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合作意识,培养了不要因为我个人影响整个学习小组的意识,从而形成一种自我约束的强大力量,达到小组内人人都想做好的效果,从而实现了全班的大集中,大统一,进而大大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就目前我县现状,这种大班额教学可能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如何提高大班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进一步探索,思对策,寻措施,更大地提高大班额的数学教学有效性,全面推进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如何在大班额教学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我的班级有62人,面对新课改,我决不能盲目的追随别人,应当冷静思考,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我首先要考虑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的一件事情。现把我在这学期实践中的几点经验与大家交流如下:

一、首先要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

一个班有这么多的学生,肯定会参次不齐。班风是一个班级特有的风貌,优良的班风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全班同学的思想行为,对巩固和发展班级集体起着重要的作用。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首先从我做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学校里,学生接触最多的,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老师,身为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应该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教师的行为和工作作风将会直接影响班风学风建设,所以在学校里我处处为人师表,以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二、师生关系民主化,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俗话说得好:“亲其师而信其道。”这么大班额的一个班级,我首先尊重、信任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像我班的粱楸、梁鑫高、王宗杰、李旺、吴勇康等同学,他们的数学基础不好,在课堂上就要重视他们,对他们多加鼓励,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及时帮助他们在数学知识上的缺陷,使他们有了对数学的亲切感,才能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在课堂上回答的即使是最简单、最基础的问题,我也不忘及时用热情的赞语或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等来缩短师生之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

三、依据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节课都有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教师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我常常结合课堂内容,充分利用同桌讨论,合作等方法,灵活采用谈话、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俗话说得好:“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一定的教学任务服务的。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易于接受,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四、及时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行为中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以致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么大班额的一个班级,教师如果组织、管理不好,整个班集体将会是一盘散沙,没有一点凝聚力。所以我觉得在课堂中适当地运用评价尤其显得重要。评价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是对学生行为的评价,但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率最高、最直接的无疑是口语评价。小学生具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和智力水平。因此,课堂上我在对学生进行口语评价时,特别注意了用语能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和心理需求,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不讲大道理,并且及时捕捉评价的最佳时机,不失时机地抓住每一位学生的长处,及时给予鼓励,例如在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算法有好几中,当学生汇报多样化算法时,发现有学生的算法与众不同,颇具特色时,我马上表扬他:“你的算法很有特色,你今天是最棒的!”如学生发言独特,我立刻赞扬:“你的发言真精彩,老师还想听!”如发现胆小的学生也举手发言时,我及时鼓励他:“你今天的表现真棒!有进步!明天能更大胆吗?”等。这此简短的话语使学生倍感亲切,并从中体验到了快乐,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任重而道远,至于如何提高大班额数学教学效率 更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和艺术,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多向优秀教师和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和请教,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效率,相信经过努力,定会取得一定的效果

(1)受大班额制约,教师难以实施课改。课改主阵地是课堂,课改有效实施者是广大一线教师,课改受益者是千万学生。好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主要靠教师在课堂中去实践,而课堂班额过大,学生在课堂上锻炼和展示自己的人均机会就要减少。这显然与新课改精神相矛盾。

(2)班额过大,影响教师设计作业、批改作业。班额大,学生多,每次设计作业无论是题型还是数量都关系到教师工作负担。如,拓展变化设计多了,教师批改费神;每人多做一题,那么教师批改量就增加不少。所以,大班额教师一般都低要求设计和批改作业,因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3)班额过大,学困生相对增加。教师往往因工作负担重、精力有限,而无暇更多地关注到他们。补缺补差不到位,导致学困生越来越多、越来越差,久而久之使学困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上述三个方面,是目前大班额学校在实施课改进程中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为了在大班额中实施好课改,让大班额学生人人在课改过程中受益即参与教学全过程,合作探究,极力展示自我,让自己的知识和创新意识得到提高,特提出本课题。通过探索实践,促进新课题背景下大班额教学从无模式可循到有模式可循,从旧的教学模式向新的教学模式转变。

“农村中学大班额高效课堂教学研究”是依据素质教育的需求,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为培养多规格、多层次人才打好基础。

一、创建良好的班风、学风

良好的班风学风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保证。特别是在大班额情况下,课堂教学秩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二、组建合作互助的学习小组

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要看学生的发展。在大班额情况下,精心组建合作互助型学习小组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科任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要通过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学生家庭背景、学前教育、智力状况、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学生个性等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搭配分组,安排同桌。这样,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学生在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等方面,特别是在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小组或同桌的作用,形成有效地互补,逐步达到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互相学习的效果,也便于教师有效地开展教学。

三、优化教学教学方法

在大班额情况下,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决定作用。特别是面对低年级段的小学生,由于他们的注意力、意志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教师要善于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具有发展的主动性和教育的可塑性,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等特点,从每一个细节做起,认真研究学生.总之,大班额是教育教学中的一大难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充分发扬自己的长处,及时改进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论、教学策略,不断充实自己,逐步走上一条适应时代要求的发展之路。

2011-11-27 19:12:28

举报 | | 顶端

我不在线哦!王迎春

等级:学员

文章:3

注册:2011年12月8日

第 3 楼 个人展示 | QQ | 邮箱 | 主页 | 发短信 | 加为好友

小组合作学习是实施高效课堂的重要方式,只要各学习小组充分的动起来,那班额的大小就无所谓了。就比方说偌大个中国如果只靠胡锦涛总书记一个人来管理的话是不可能的,但把中国分解成省、市、县、乡、村之后,管理起来就容易多了。那我们的高效课堂教学也应该先从分组下手,学习小组要分的合理,小组长要有组织能力,在小组中形成兵帮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氛围,老师只是起到指导的作用,这样无论班额有多大老师都能轻松应对。

当然,这些说起来容易,真正实施也要面临许多难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面对一个大班额班级,教师只有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在拉动学生内部需要,争取家长外部援助的前提下,靠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靠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我们教师挖掘校本有效教育材料,将它们有机地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全过程之中,我们的语文教学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我们才会受学生欢迎。

(一)大班额中如何实施“三维目标”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在大班额中进行新课程教学还是我校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基础为出发点进行组织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首先通过让学生融入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使学生通过有效合作和探究等学习方法体验、感悟新知,最后使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实现创新。所有这一系列要求无疑是对每一位教师课堂教学的一次次挑战,特别是在面对一个近70名学生的大班额条件下,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必须部署新的教学策略,必须有效的调控好每一个教学的环节,使我们的课堂能够真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使学生在有限的师生双边活动中素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

(1)保证课堂有效的组织指导,使学生学习有明确的目的性。

随着课改理念的进一步贯彻,越来越多的教师们已经知道一堂课不仅仅是让学生们获取知识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能够将知识带入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习富有价值,所以为保证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所发展,教师必须树立面向全体的意识,要时刻关注课堂的整体效应,特别是在70多人的大班额课堂中教师要切实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着想。要使课堂教学真正达到以一带十,或以一带众,教师的课堂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一个问题无论是教师提出的或是学生提出的,当有人发言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全体学生都能认真的倾听,只有当学生真正认真的倾听了,他(她)才有可能开始思考,学生只有通过思考才能产生真正的结果,所以在大班额教学中我们不提倡把小组分得太小,太细,要尽量保证每一个问题学生都有机会听到,从而有时间去思考。学生可以按组去讨论,但一定要保证问题的解决是按一个大的整体去进行,尽量避免小组与小组间问题的不一致。小组合作是讨论问题,研究解决方法,小组间的方法可以说没有权威性,所以只有当各组的方法提审到大班额中进行审议,通过大家认定后才的意识、猜想的意识和创新的意识等,所以合作探究过程是非常有益的,学生可能通过某种形式的合作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合作后失败的结果也会使学生获得许多启示。教师的组织作用在于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于颂扬成功者的睿智,在于帮助失败者寻找根源。所有这一切活动都要使教师去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小组同样要关注教师的指示和目标的定位,这一切过程都要有课堂组织纪律作保证,没有严格的课堂组织纪律要求,过于放任学生去议,去不合时宜的发表感言,没有权威性指导,课堂效果一定不会很好,所以教师的组织指导、课堂纪律的要求必须要落实好。时下有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教育理念,教学组织不够严谨。如:放任让学生提出问题,致使问题多而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得到解决;放任让学生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没有总结那种方法是最有效、最简洁;放任让小组合作,致使合作流于形式等。这些无疑没有体现新课程教育思想,反而阻碍学生有利的发展。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教师对新课程理解的偏差,但最直接的原因是教师没有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教师教学没有目的性所致,所以课堂教学不论在什只有运用价值,当然各组间的合作研究过程也是一种有价值的体现,这中间贯穿了学生合作的意识、推理么情况下教师的组织指导是确保教学环节落实的重要前提。

(2)采用学生合作探究和接受式教育相结合的学习策略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新课程教学所以着力提倡学生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因为这种形式的学习学生获取知识更加真切、实际和有效,学生兴趣也会更高,学生理解、记忆和运用也会更加牢靠。现如今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采用了这一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这无疑能推进课改走向成功,但随着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广泛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出现,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如合作探究次数过频,曾有教师让学生在一节课中合作十次之多,试想这样的合作且不说是不是都在讨论有价值的问题,从形式上说就已经背离了新课程教学的理念,新课程教学是着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有学生合作的意识,但更多的还需要学生去自悟、自我感知、自我思考、自我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靠大家是一方面,但更重的还是要靠自己。所以合作次数不易过频,合作要放在重难点问题上进行,一节课二三次合作也就足够了,所以还是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表现,要重视合作的效应,但更要张扬学生的个性。现如今有些教师可能认为学生接受式学习已成为过去,我认为接受学习是学生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特别在小学阶段学生认知能力、经验等还很欠缺,更多还需要靠接受教育去完成。这种接受可以是直接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归根结底更多地还是要靠接受式教育获取新的认知,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学生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更要重视学生接受式教育学习方式,当然接受式教育一定要在有效的作用下实施方可有效。

(3)注重教学的实效性,避免形式主义。

新课程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我们看到时下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过于追求形式,如:语文课堂上时常听老师这样说:“你想读哪一段就读哪段”、“你想跟谁讨论就跟谁讨论”或数学课堂上听到:“你想做哪一道题就做哪一道题”等太过放任性教学。另外还有让学生过多的表演和不切实际虚拟化的故事等让人听后感觉很不实在。我想学生的感觉也会是这样的。课堂教学虽然不能每节课都让学生走出教室去真正洞查大千世界的真谛,但有限的课堂上师生自然的表露、教师真诚的引领,学生切合实际的联想应该是课堂上真实情况的反映,所以课堂上应多一些真心的交流,多一些富有情趣的实际事例,避免不实的教学情节充斥课堂。

总之,在大班额新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好教学的“放”和“收”,放要放的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收到收得让学生有归宿感,教学中要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接受式学习方式结合起来进行施教;教学中还要注重实际事例的运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发展,得到提高,从而确立教学应有的价值。

2.实现教师行为的四大转变

其一,教师的教学目的从过去研究教材为中心,转变到以研究学生为中心。教师由带着教材走向课堂到带着学生走进课堂,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态度、性格、品行、意志等作为教学研究和备课的主要对象。

其二,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过去的以教师讲解为中心转变到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师创设各种激励机制,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度,在训练的全面性和全体性上狠下功夫,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师生对话学习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学生体会作品中的形象和情境,并实现自己情感上的认同,在重过程学习的多元化评价中,体现学习的价值。

其三,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以知识为目标转变到了以孩子们的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重视研究学习方法来确立学生主本地位,让学生在自悟、探究中去深入学习,使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在学习中求创新,学会终身学习的能力。

其四,教学评价从过去的以学习结果的评价为中心转变到以学习过程的评价为中心,通过自评、学生评、教师评相结合做到评价方式多元化。

3.“三维目标”在教学中得到了合理达成。

“三维目标”就其特点而言,可以说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灵魂,但在达成过程中可有侧重点,它不是要求教师在每一节课中都要把三个维度的目标进行分层达标,这里可以是合成,也可以是某几项目标的达成,不一定面面俱到,所以每一节课就内容而言目标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三维目标”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三位一体”施教,所以就三个维度而言不是孤立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必为达成某一项目标而进行展标,但过程教学中心中必须有标。如语文教学中“美丽的武夷山”一课,本课目标教学一是使学生能切实体会武夷山的美丽,二是要能有感情的去读课本。为完成这二个大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倾注自己的感情,教师通过展现武夷山的险峻和多姿的山峰以及溪水环绕,水面如画的风景把学生带入到仙境一般的山水中去感悟、去体验、去解读武夷山美丽的一面,同时还要让学生带着对武夷山的向望到课文中去品味武夷山多姿喜人的一幅幅画卷。教师通过让学生听、看、讨论、总结,最后升华到让学生在文本中寻找美丽,那就是让学生带上对武夷山的赞美和向望,通过读课文表达出自己对武夷山诱人山水的喜爱之情。如此教学设想必将促成三个维度的目标能顺利达成。再如数学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本课的目标一是能让学生感悟出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二是能积极想办法进行实践和总结。所以在教学中老师通过让学生观察、触摸、思考、讨论、操作、总结归纳等方式进行层层达标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会积极进行验证和推理,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知识的生成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和统一,学生学的不但轻松有趣,而且知识掌握的也很牢固。“三维目标”教学只有老师首先真正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过程方法得到落实,那么知识和技能目标也才能真正水到渠成,所以三个维度的目标前两个目标只有成为前提,后一个目标才能成为条件。课堂教学也才能顺畅,学生的学习才能真正有效。所以确定“三维目标”教学模式是一个理念的问题,但必须具备下列几个前提条件:

(二)教师的教学模式更加合理、有效

随着教师观念的转变,首先教师们在设计开课过程中更注重趣味性,通过讲故事、听音乐、说儿歌、设悬念等不同形势使开课更吸引学生,在过程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当小老师阐述问题,通过合作、辩论、探究、试验等方式充分进行知识的认知,教师在结课中多注重评价学生过程完成的效果,注重为学生设置开放性问题,加深学生思维向深度广度发展。在每节课完成教学之后,通过课后反思写下自身教学过程中的亮点、课堂生成部分和败笔,从而进行有效总结,为后继教学奠定更加合理的教学方式。

浅谈提高大班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

——房景鱼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进一步推广,我们教师们已经知道一堂数学课不仅仅是让学生们获取知识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能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发挥知识的应有价值。所以为保证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所发展,教师必须树立面向全体的意识,要时刻关注课堂的整体效应,特别是在60—70多人的大班额课堂中教师要切实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着想。比如在数学课堂上的一个问题无论是教师提出的或是学生提出的,当有人发言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全体学生都能认真的倾听,所有学生都要参与。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面向全体来施教,让人人参与其中,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就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更大的困难,如果方法不当,教学效果就难以保证,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级分化。下面,我就提高大班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以下几点做法:

1、在大班额教学中我们不能把小组分得太小,太细。

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主要是讨论问题,研究解决方法,但有时小组间的学习方法不具有可操作性,结果也未必正确,所以只有当各组的成果展示到大班额中进行评价,通过大家肯定后才具有可行性。如果我们把小组分得太小,太细,课堂40分钟很难保证每一个问题学生都有机会去听到、去思考,想得到完美统一的结果就更难完成。

2、教师的组织指导、课堂纪律的要求规则要严一点。

文明是建立在规则上的,没有规则不成方圆。虽然我们说课堂要还给学生,要以学生为主,要体谅、理解学生的无知和无能,但在大班额教学中,在原则问题上是一定要严的。因为,任何事情先要有规则,随后才可以自由发挥。如:数学课堂上,导入新课时,放任让学生提出问题,致使问题多而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得到解决;学习新课时,放任让学生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没有总结那种方法是最有效、最简洁;放任让小组合作,随心所欲的学习,致使合作流于形式等。这些无疑没有体现新课程教育思想,反而阻碍学生有利的发展。这说明,整个教学过程都要有严格的课堂组织纪律作保证,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课堂活动要多一点

学生本身就是好动的,课堂调控不好,大班额教学更会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但紧靠严规则要求是不够的,因为学生的能量需要释放,他的心理郁闷需要发泄,所以教师还需要一定的软实力教学法,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应该更多的设计一些有效的学生活动,要让学生的眼、耳、口、手都动起来。只有当学生真正参与了,认真的倾听了,才有可能开始思考,学生只有通过思考才能产生真正的结果,此外,大班额教学时,教学设计要精巧、新颖、恰当,把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主题上来。如导入新课新一点,开场就能提高学生大脑的兴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节课有效地进行提供重要保障。

大班额教学策略之我见 篇6

一、承认差异,分层教学

目前,我国大都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但同时班级内学生的个别差异与统一的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也逐渐突出。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群体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不可能顺应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求和特点,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因材施教,所以我觉得可以把发展水平和学习基础相近的学生归为一类或一层,即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层。在课堂教学中既有面向全体,又有面向不同层次的,既有统一活动,又有区别对待的分层教学,我认为这是在大班额教学状态下最为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正确分层,区别对待

(1)低层学生(C层)。这一层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有障碍,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能认真听讲,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缺少家庭辅导。对于这个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增加他们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发现他们在学习上有困难时,要及时加以指点,帮助他们排除障碍,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有许多同学举手时,应优先让他们发言。上黑板板书时优先考虑他们。

(2)中层学生(B层)。这一层次的学生学习有一定基础,学习兴趣不高,上课大都能注意听讲,能参与教学活动,能完成作业,有一定学习欲望和较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主动性。对于这些学生,首先应加强基础训练;其次要让他们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灵活应用;最后要强调一题多解,一题多练,增加思维能力发展。

(3)高层学生(A层)。这一层次的学生学习基础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能认真完成作业,学习主动自觉,学有余力,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他们的能力较强,可以在学习内容上适度超前,作业量适度多些。另外可以让他们多多担任辅导低层学生的工作,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这三种层次的学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一种动态的平衡。随着学生学习情况的不断变化,这三层的学生可以随时调整、合理流动,将其作为一种外在的刺激,激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

三、分层编组,合作探究

将全班编成若干个异质组,每个小组都由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搭配而成。通过小组有效的合作学习,促进各层学生发展。为了便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研究、交流和讨论,一般每组安排四人,前后两队同桌,座位相邻。针对某一个问题,每个人均可以發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每位学生都会有发言的机会。发言的次序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决定,比较简单的让低层学生先答,或让他们选择会的先答,剩下的或较难的让高层学生回答,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可以让高层的学生当小老师,带领低层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摘取成功的果实。

四、分层教学,面向全体

经与学生平等对话后协商决定,新授课提问一般以接受能力较强的优生和中等生回答为主,学困生要认真倾听别人的想法并与自己的对照,以检查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同时用心体会优生解法的算理;而练习课与复习课则多让学困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优生和中等生加以补充、修正。为了给学生留出更多的自由时间,要求教师授课尽量以大单元教学内容为主,并只作精讲,而对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与同学合作能够弄清楚的问题,就留给学生小组去完成,以加强学生间的合作。

作业也分几个层次,除了课本上的习题外,另设几道稍加难度的附加题由学生自己选择,不做不会挨批评,但做对了就在全班表扬,并可以当小老师为其他同学讲解自己的算法。这样安排既照顾了优生急于表达自己见解的心情,同时也使得学困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生生之间互相体谅,共同进步。

五、认识自我,及时激励

人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需要,小学生这种愿望更为强烈。所以教师应该经常肯定、公布学生的进步。我在班里开展了“自己现在和过去比”“同层次学生之间比”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四班有一位学生李XX,三年级时完全放弃学习,考试只能得30分,升入四年级后我没有一味批评他,我发现他口算还是比较快的,就以这一点为契机,在班里大力表扬他,他也受了鼓舞,对数学产生了兴趣,考试成绩一路从30分到40分到60分,最后他的期末成绩考了70分,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他发了一份奖品,他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越发浓厚了。

学校如何破解“大班额”困境 篇7

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 是指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 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 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班级授课制起源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 是为了普及教育、扩大教育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需要而产生的。一个班究竟由多少学生组成合适呢?即班额大小是多少为合适, 对此, 我国教育部2002年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 (教人[2002]8号) 中规定, 原则上普通中学每班45-50人, 城市小学每班40-45人, 农村小学酌减, 没有条件达到标准的地区最多不超过50人。因此, 凡是超过50人的教学班就是“大班额”。在我国, 特别是中西部地区, “大班额”现象普遍存在, 尤其是师资条件较好的省、县级中学和一些条件较好的乡、镇中学, “大班额”现象相当严重。据调查, 其中最大班额学生竟多达160人。“大班额”现象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是需要迫切解决的教育问题之一。

一、产生“大班额”的原因

1. 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要

改革开放30余年来, 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国家富强, 人们生活富裕, 作为富裕起来的学生家长, 也乐于对学生教育投入, 迫切希望自己的子女得到更好的教育, 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因此, 一批硬件设施好、办学质量高、师资配置强的学校就成了学生向往的学习场所, 这类学校也相应地成为稀缺教育资源, 造成了这类学校人满为患。于是学校不得不扩大班额, 吸纳更多学生就读, 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2. 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结果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人们把学校人为地划为三六九等, 诸如国家级示范学校、省级重点学校、区县级重点学校等等, 级别越高的学校得到政府的支持越多, 办学条件就越好, 师资配置就越强。相反, 一些本身地处偏僻, 自然条件不足, 交通不便的学校由于得不到政府和社会更多的扶持和资助, 办学条件越来越薄弱, 因此留不住学生, 造成招生困难。于是导致前者班额膨胀, 后者班额萎缩。

3. 学校创收的需要

由于各级政府对学校的财政投入相对不足, 学校要发展, 要改善办学条件, 就必须自己创收。学校创收的唯一手段就是多收学生, 多收择校费、赞助费, 特别是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学校总是想方设法吸引生源, 又要节省师资支出, 办学条件又一时不足以容纳过多生源, 于是就默许“大班额”的存在。

二、“大班额”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影响

1. 对学生的影响

首先, 大班额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由于教室等活动空间都是按50人标准设计, 学生太多, 座位相对狭窄, 活动空间减少, 压抑了学生活动欲望, 课间时刻教学楼的过道上、走廊上也往往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有的学校为了学生安全, 规定学生课间不准追逐、打闹, 还专门派学生监督, 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 身心疲惫, 倍感压抑。其次, “大班额”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由于学校办学条件是按50人标准配置, 学生过多, 教学资源相对不足, 比如实验设备、图书资料、计算机配置、体育活动器材和场地、宿舍床位、食堂就餐场所等, 不能满足“大班额”学校学生的需求。同时由于班级学生多, 学生与老师交流的机会少, 一些生活中、学习上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 学生的思想问题得不到及时排解, 长期在压抑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再次, 班级学生过多, 还影响学生观察教师教具展示、实验演示以及学生动手和课堂被提问的机会, 甚至影响学生观看黑板的效果。

2. 对教师的影响

首先, 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由于班级学生太多, 教师授课感到压抑, 身心疲惫, 不能发挥正常教学水平。有的老师为了让全班能听清讲解, 过度使用小蜜蜂扩音器等扩音设备扩大音量, 影响教师语言表达的亲和力、感染力, 甚至形成噪声污染。其次, 由于学生太多, 增加了作业批改量, 加重教师的负担, 不宜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解决学校“大班额”问题的措施

1. 改革办学条件, 促进学校的均衡发展

“大班额”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家长、学生对名校、名师的盲目追捧。名校的形成在我国有一定的历史原因, 重点学校形成于改革开放初期, 当时由于受“文革”的影响, 教育百废待兴, 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急需的人才, 1978年4月22日, 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为了加速造就人才和带动整个教育的水平, 必须考虑集中力量加强重点大学和重点中小学的建设, 尽快提高它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于是, 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和政策, 集中优势人力和财力, 建成了一批重点大学、重点中学和重点小学, 带动了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 培养了一批杰出的人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精英型办学模式的重点中小学校在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拥向重点中小学, 造成重点中小学“人满为患”, 择校费、捐资助学费也节节攀升, 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公益性, 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健康发展, 甚至危及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于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 当时的国家教委明确取消了义务教育重点学校制度。因此, 我们应调整财政投入方式, 应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经费投入, 改善农村中小学的住宿、教学条件, 加强农村中小学的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人才建设, 改变农村中小学的交通状况和生活条件, 保证做到学校能留住学生、留住教师。大力挖掘农村中小学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 把学校修成当地最漂亮的建筑, 最吸引人的场所, 让学生和家长明白身边的学校就是最好的学校。

2. 促进教师的合理流动

目前, 优秀教师的流动方向一般是:农村中小学→乡镇中小学;乡镇中小学→县市中小学;县市中小学→省级中小学。学生的流动与教师的流动基本一致, 因此, 越往上一级学校, 学生越来越多, “人满为患”, 而越往下一级学校, 学生越来越少, 生源严重不足。于是往上一级学校形成“大班额”, 往下一级学校形成“小班额”。可见学生总是随优秀的教师和优秀的学校而流动。为此, 我们应逆向思维, 促进教师的“逆向”流动来稳定学生。由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面, 以重点中小学为龙头, 联合一批各级地方中小学组成一个联合体, 在联合体内统一人事管理, 统一调配教师队伍, 统一工资福利待遇, 统一教学信息资源, 保障联合体内的学生享受到统一的教学服务和相同的教学资源。教师的待遇也相对统一, 甚至在农村学校工作的教师还可以给予适当的生活补贴, 教师就不会见异思迁, 能安心教学。以教师的合理流动来稳定学生队伍, 学生就没有择校的必要, “大班额”现象就自然减少。

3. 加强财政投入

我国对教育的财政投入虽然逐年有所增长, 但总的情况还是不足。特别是中西部地区, 本身经济不发达, 没有更多的财力投入到教育上, 于是各级学校总是想方设法多招学生, 多收择校费、捐资助学费, 而又没有财力和师资扩大班级数, 形成“大班额”现象就难免。因此在对教育的投入上国家应统一协调和管理, 对中西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作适当的倾斜, 并保证做到专款专用, 大力改善各级学校的办学条件, 促进教育的平衡发展。

4. 改善办学条件, 减少“大班额”现象

存在“大班额”的学校要根据自身的能力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扩建教室, 大力引进教师, 提高师生比例, 使班额回归到合理的水平。特别是当前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逐渐加快的条件下, 城市人口迅速增长, 因此, 要求城市学校办学规模、接收学生的能力也要增长。一方面原有的中小学校要提高办学水平和能力, 能够容纳更多的学生;一方面地方政府要积极协调, 加大教育投入, 合理选址建设新的中小学校, 保证学生能就近入学, 享受到相同的优质教育。

总之, “大班额”产生的原因, 总体上不是教育资源不足, 而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中小学校要走出“大班额”的困境, 首先要进行教育资源分配改革,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打破优势教育资源的集权化、稀缺化和由少数人垄断的局面, 将优质教育资源平均分配, 让全体学生享受到教育的公平性, 促进基础教育水平全面提升。要完全解决学校“大班额”问题, 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通力合作, 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 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研究问题, 发挥基础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益, 把教育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 让全社会享受到先进的、优质的、普遍的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熊武金, 曾晓梅.我国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建设.教学与管理, 2010 (10) .

[2]贺芬.论“大班额”现象对我国中小学教育的不良影响.教学与管理, 2011 (4) .

[3]http://wenku.baidu.com/view/eef7d35077232f60ddcca1a5.html.

大班额教学策略之我见 篇8

1. 承认差异, 分层教学

目前, 我国大都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但同时班级内学生的个别差异与统一的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也逐渐突出。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群体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 不可能顺应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求和特点, 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因材施教, 所以我觉得可以把发展水平和学习基础相近的学生归为一类或一层, 即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层。在课堂教学中既有面向全体, 又有面向不同层次的, 既有统一活动, 又有区别对待的分层教学, 我认为这是在大班额教学状态下最为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

2. 正确分层, 区别对待

(1) 低层学生 (C层) 。这一层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 学习有障碍, 对学习不感兴趣, 上课不能认真听讲, 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缺少家庭辅导。对于这个层次的学生, 教师应增加他们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 发现他们在学习上有困难时, 要及时加以指点, 帮助他们排除障碍,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有许多同学举手时, 应优先让他们发言。上黑板板书时优先考虑他们。

(2) 中层学生 (B层) 。这一层次的学生学习有一定基础, 学习兴趣不高, 上课大都能注意听讲, 能参与教学活动, 能完成作业, 有一定学习欲望和较好的学习习惯, 但是缺乏主动性。对于这些学生, 首先应加强基础训练;其次要让他们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灵活应用;最后要强调一题多解, 一题多练, 增加思维能力发展

(3) 高层学生 (A层) 。这一层次的学生学习基础好, 上课认真听讲,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能认真完成作业, 学习主动自觉, 学有余力, 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他们的能力较强, 可以在学习内容上适度超前, 作业量适度多些。另外可以让他们多多担任辅导低层学生的工作, 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这三种层次的学生不是固定不变的, 它是一种动态的平衡。随着学生学习情况的不断变化, 这三层的学生可以随时调整、合理流动, 将其作为一种外在的刺激, 激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

3. 分层编组, 合作探究

将全班编成若干个异质组, 每个小组都由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搭配而成。通过小组有效的合作学习, 促进各层学生发展。为了便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研究、交流和讨论, 一般每组安排四人, 前后两队同桌, 座位相邻。针对某一个问题, 每个人均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样每位学生都会有发言的机会。发言的次序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决定, 比较简单的让低层学生先答, 或让他们选择会的先答, 剩下的或较难的让高层学生回答, 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可以让高层的学生当小老师, 带领低层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 自己摘取成功的果实。

4. 分层教学, 面向全体

经与学生平等对话后协商决定, 新授课提问一般以接受能力较强的优生和中等生回答为主, 学困生要认真倾听别人的想法并与自己的对照, 以检查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同时用心体会优生解法的算理;而练习课与复习课则多让学困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 优生和中等生加以补充、修正。为了给学生留出更多的自由时间, 要求教师授课尽量以大单元教学内容为主, 并只作精讲, 而对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与同学合作能够弄清楚的问题, 就留给学生小组去完成, 以加强学生间的合作。

作业也分几个层次, 除了课本上的习题外, 另设几道稍加难度的附加题由学生自己选择, 不做不会挨批评, 但做对了就在全班表扬, 并可以当小老师为其他同学讲解自己的算法。这样安排既照顾了优生急于表达自己见解的心情, 同时也使得学困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生生之间互相体谅, 共同进步。

5. 认识自我, 及时激励

人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需要, 小学生这种愿望更为强烈。所以教师应该经常肯定、公布学生的进步。我在班里开展了“自己现在和过去比”“同层次学生之间比”等活动,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四班有一位学生李XX, 三年级时完全放弃学习, 考试只能得30分, 升入四年级后我没有一味批评他, 我发现他口算还是比较快的, 就以这一点为契机, 在班里大力表扬他, 他也受了鼓舞, 对数学产生了兴趣, 考试成绩一路从30分到40分到60分, 最后他的期末成绩考了70分, 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他发了一份奖品, 他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越发浓厚了。

大班额之下如何组织学生实验 篇9

(一)小组人数多,成员参与度较低

大班额的特点即为学生人数众多,在实验设备有限的条件下,教师势必会依照实际班级人数来进行小组划分。该种划分看似合理,能够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在组内,能够实现小组学习。但是在实际实验过程中,情况却往往不同。由于设备有限,小组人数却相对过多,因此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有自己的实验工作,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小组成员参与度相对较低的情况。我所教授的九年级学生也存在这种情况。由于班级人数众多,而实验器材以及实验内容是有限的,因此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往往会发现部分学生并没有积极参与到实验之中,而是在一旁观望甚至开始做其他事情,这实际就违背了教师开设实验课的初衷。物理教学并不同于其他科目教学,物理教学不仅需要教授理论知识,还要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以便提升学生的理解,增进学生对于学科的喜爱程度。

(二)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差

本人教授的中学位于农村,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差。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学生往往会产生手忙脚乱的情况,在特殊情况还会依照自身的有限生活经验来处理实验情况。例如,在教师宣布下课时,部分学生的酒精灯还并未熄灭,有学生会忘记教师的嘱托,试图用嘴吹灭酒精灯,这是十分危险的,正确的做法应当是用酒精灯帽直接盖灭酒精灯即可。该类知识学生在课堂之上已经学习过,在开始时也能够填写出正确的答案,但是由于实际操作相对较少,因此不能够很好地将课堂知识和实际情况进行结合,这实际也是学生动手能力差的一种表现。动手能力差还表现在学生面对实验器材时,不能产生良好的认知。由于书本刻画的器材模样和实际可能存在一些差距,因此在面对实际器材时,会感觉到无从下手。

(三)时间把控能力差

学生在进行实际实验操作时,由于认知差距以及对于知识的掌握度还相对较差,因此会导致时间的大量浪费。许多学生的物理实验还刚刚开始,但下课时间已经到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实际操作较少,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学生对于时间的把控能力还相对较差,不能够在进行实验前就将有限的时间进行明确的分工。时间把控能力差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实际试验效果,学生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观测,由于整个实验过程尚未实现,因此学生不能够对实验的整个过程产生良好的认知,对于实践的总结更是相对较差。此外,时间不够也是小组团结协作能力较差导致的,不少小组因为合作对接不恰当直接影响了实验进程。

(四)实验室设备陈旧

由于我所在的学校是农村中学,因此存在实验室设备陈旧的情况。陈旧的设备会对学生的实验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部分实验由于设备水平尚未达到,因此难以操作实现,教师也难以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因此该年级学生尽管已经到了九年级,但是实践操作的物理实验还屈指可数,这主要是由于学校的设备陈旧,缺少新设备,因此难以满足难度较高的实验操作,教师在进行实验安排时也只能够选取较为简单的实验来进行操练。在此种缺少实践的情况之下,学生的实践技能也就难以得到提升。

二、解决措施

(一)明确成员职能

由于大班额之下学生的人数相对较多,因此在进行分组时需要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每个小组需要安排一个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来担任小组组长。教师在进行实验前需要交代组长和学生,要实现实验过程中,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小组中设立一名监察员,监察员的职责就是监察成员的实验参与情况。一旦发现不积极参与小组实验的成员可以报告教师。小组内进行实验操作时也可以进一步划分小组,分两批操作实验器材,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接触到实验器材,能够很好地参与到实验之中。但是在进行内部分组时,一定主要注重时间把握,要确保两队的时间均匀。但是该种情况只适用于简单实验,综合型的实验在一节课内难以多次完成。但从总体来说,明确成员的具体职能对于实验的顺利推行来说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二)提升学生的动手以及时间掌控能力

物理实验操作对于学生动手能力以及时间的掌控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可以适当先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和时间掌控能力。教师可以叮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平时也可以多关注时间,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前先预设一个完成时间,确保自身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利用该种训练来实现时间的有效把控,从而能够在进行实际实验的过程对于自身的实验时间有一个良好的把控,不至于到了下课时还不能够很好地完成实验。物理实验不一定都需要在实验室进行,部分实验在生活中也能够进行操作,因此教师可以多鼓励学生进行日常实验,在日常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收获到知识,也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了,也能够进一步加速物理实验室的实验过程。

(三)要求学生撰写实验笔记

物理实验不应当是一个单独的实验过程,在实验过后学生应当要有所收获,在大班额的情况之下更是如此。要确保大班额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知识,能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到其中,教师应当要要求学生撰写实验笔记。通过实验笔记,教师能够很好地了解学生在实验中充当的角色,能够了解到学生通过实验收获到了什么。学生在撰写实验笔记的过程中也能够很好地对自己的实验过程进行反思,了解到自己在实验中学习到的知识,同时,对于实验的重点操作程序也会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实验笔记对于学生实验的过程来说具有指导总结的作用,同时,实验笔记也能够记录学生的具体实验过程,学生在进行实验复习时也仅需要拿出实验笔记就能够回忆起实验的情境,这实际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辅助记忆。

(四)对已有设备进行有效利用,同时要求学校进行设备更新

设备对于物理实验来说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要对学校已有的实验设备进行有效合理的利用,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要求学校进行相应的设备更新。新的设备对于物理实验的有效进行具有极大的辅助作用,老旧的实验设备往往会对实验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失败的实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当要向学校阐明利害,同时要求学校进行相应的设备更新。在设备更新期间,教师也应当要将已有的设备进行利用,带领学生利用现有设备进行实验操作,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能够谨记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掌握实验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适时的创新,可以将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有效改造来替代相应的物理实验器材。但是还需要注意,在进行器材代替时需要考虑到器材替代的安全性,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器材创新替换。

以上就是我针对大班额之下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见解,尽管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却是本人的实践经验,望能够对各位教师在进行大班额教学时产生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衡耀付.中学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

[2]修春洁.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

大班额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构建 篇10

一、组建学习合作小组策略

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为依据进行分组。人数上以4-6人为宜。同组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帮互学提供了可能,而异组同质又为各合作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环境。构建好学习合作小组后,教师还要指导各个合作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 明确任务职责,如小组合作学习的主持人、发言人、资料员、记录员等。 不同分工可由组内成员轮流担任,实现角色互换。

二、营造合作学习氛围策略

1.制订规则,提供行动规范

无规矩不成方圆,合作小组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为保证其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小组合作规则。规则既要有宏观方面的,如:善于倾听,主动参与,互帮互学,质疑反思,自律自控,服从安排;又要有微观方面的,如讨论问题时,要紧紧围绕中心问题,不东拉西扯;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要有理有据;语言表述要简洁清楚,明白易懂;对组内成员的质疑要耐心解释, 态度友好等。

2.调整座位,创造合作环境

在大班额环境中,学生合作参与程度的高低与座位安排是否合理直接相关。为方便同组成员讨论交流,分享学习材料,共享合作成果,不干扰其它小组,应该使小组内的所有成员紧密的坐在一起。因此,在大班额环境下,对班内学生座位进行适当调整,才能有利于创造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如我所带的班59人,按照之前组建的合作小组为单位,将小组成员的课桌拼组在一起,形成长方形结构,前后两排,每排3人,6人为一个合作小组,最后一组5人,全班就分成了三大组,10个合作学习小组。学生环坐四周,组与组之间留出间隙以便组织活动,这样,属于同一合作小组的学生位置固定,坐的紧凑,有利于共享资源,相互交流。

3.加强指导,培养合作意识

从一般的合作小组迈向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实践表明,许多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究其原因,与小组成员合作意识不强有关。因此,加强合作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合作意识、按照规范开展活动, 便成为提高小组合作质量的关键所在。在小组合作之初,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的规程,要求学生熟记在心,在合作中将规程内化为意识,自觉地支配行动。

4.丰富活动,浓厚合作氛围

语文学习小组合作氛围能不能形成,合作学习的效率能不能提升,最终还得靠各类语文学习活动来促成。 在教学实践中,除课堂上合作学习外,笔者还定期组织开展了小组内的作业互查、作文互批;小组间的课堂辩论、课本剧表演、读书汇报会等活动。同时,把小组活动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开展了 “ 中秋诗文朗诵”、 “黑河湿地考察”、“探访名胜古迹” 等活动。通过丰富的语文活动,发挥各小组的群体智慧,增进组内成员间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让学生 “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三、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策略

评价在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合作学习也不例外。要想使合作学习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将评价机制贯穿于合作学习的全过程。

1.整体评价,强调合作

合作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也是小组合作实现学习目标的基本途径,因此,评价要注重整体,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而不是以个体为单位。评价的重心应该是小组成员的整体提高和共同进步,而不是单个人的进步。评价时可暂不考虑组内差异, 这样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激发小组成员互相取长补短,实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共赢目标。

2.定期评价与非定期评价相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之后,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即时的、全面恰当的评价必不可少,但有时学生为了得到教师的好评,可能虚报“战绩”。 因此,教师要适时改即时的、定期的评价为延迟的、非定期的评价,引导学生更多地从合作、交流过程及其结果中感受学习的价值,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的成果。

3.多元评价,多方参与

大班额之下如何组织学生实验 篇11

摘要:大班额对于教师的管理来说存在诸多挑战,教师不能够依照小班教学来教授大班额学生。尽管考虑到了大班额的实际情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出现问题,该种情况在九年级物理实验教学中也体现地极为明显,以下就九年级物理在大班额情况之下开设实验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班额 物理实验 解决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一)小组人数多,成员参与度较低

大班额的特点即为学生人数众多,在实验设备有限的条件下,教师势必会依照实际班级人数来进行小组划分。该种划分看似合理,能够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在组内,能够实现小组学习。但是在实际实验过程中,情况却往往不同。由于设备有限,小组人数却相对过多,因此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有自己的实验工作,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小组成员参与度相对较低的情况。我所教授的九年级学生也存在这种情况。由于班级人数众多,而实验器材以及实验内容是有限的,因此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往往会发现部分学生并没有积极参与到实验之中,而是在一旁观望甚至开始做其他事情,这实际就违背了教师开设实验课的初衷。物理教学并不同于其他科目教学,物理教学不仅需要教授理论知识,还要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以便提升学生的理解,增进学生对于学科的喜爱程度。

(二)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差

本人教授的中学位于农村,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差。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学生往往会产生手忙脚乱的情况,在特殊情况还会依照自身的有限生活经验来处理实验情况。例如,在教师宣布下课时,部分学生的酒精灯还并未熄灭,有学生会忘记教师的嘱托,试图用嘴吹灭酒精灯,这是十分危险的,正确的做法应当是用酒精灯帽直接盖灭酒精灯即可。该类知识学生在课堂之上已经学习过,在开始时也能够填写出正确的答案,但是由于实际操作相对较少,因此不能够很好地将课堂知识和实际情况进行结合,这实际也是学生动手能力差的一种表现。动手能力差还表现在学生面对实验器材时,不能产生良好的认知。由于书本刻画的器材模样和实际可能存在一些差距,因此在面对实际器材时,会感觉到无从下手。

(三)时间把控能力差

学生在进行实际实验操作时,由于认知差距以及对于知识的掌握度还相对较差,因此会导致时间的大量浪费。许多学生的物理实验还刚刚开始,但下课时间已经到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实际操作较少,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学生对于时间的把控能力还相对较差,不能够在进行实验前就将有限的时间进行明确的分工。时间把控能力差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实际试验效果,学生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观测,由于整个实验过程尚未实现,因此学生不能够对实验的整个过程产生良好的认知,对于实践的总结更是相对较差。此外,时间不够也是小组团结协作能力较差导致的,不少小组因为合作对接不恰当直接影响了实验进程。

(四)实验室设备陈旧

由于我所在的学校是农村中学,因此存在实验室设备陈旧的情况。陈旧的设备会对学生的实验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部分实验由于设备水平尚未达到,因此难以操作实现,教师也难以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因此该年级学生尽管已经到了九年级,但是实践操作的物理实验还屈指可数,这主要是由于学校的设备陈旧,缺少新设备,因此难以满足难度较高的实验操作,教师在进行实验安排时也只能够选取较为简单的实验来进行操练。在此种缺少实践的情况之下,学生的实践技能也就难以得到提升。

二、解决措施

(一)明确成员职能

由于大班额之下学生的人数相对较多,因此在进行分组时需要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每个小组需要安排一个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来担任小组组长。教师在进行实验前需要交代组长和学生,要实现实验过程中,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小组中设立一名监察员,监察员的职责就是监察成员的实验参与情况。一旦发现不积极参与小组实验的成员可以报告教师。小组内进行实验操作时也可以进一步划分小组,分两批操作实验器材,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接触到实验器材,能够很好地参与到实验之中。但是在进行内部分组时,一定主要注重时间把握,要确保两队的时间均匀。但是该种情况只适用于简单实验,综合型的实验在一节课内难以多次完成。但从总体来说,明确成员的具体职能对于实验的顺利推行来说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二)提升学生的动手以及时间掌控能力

物理实验操作对于学生动手能力以及时间的掌控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可以适当先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和时间掌控能力。教师可以叮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平时也可以多关注时间,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前先预设一个完成时间,确保自身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利用该种训练来实现时间的有效把控,从而能够在进行实际实验的过程对于自身的实验时间有一个良好的把控,不至于到了下课时还不能够很好地完成实验。物理实验不一定都需要在实验室进行,部分实验在生活中也能够进行操作,因此教师可以多鼓励学生进行日常实验,在日常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收获到知识,也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了,也能够进一步加速物理实验室的实验过程。

(三)要求学生撰写实验笔记

物理实验不应当是一个单独的实验过程,在实验过后学生应当要有所收获,在大班额的情况之下更是如此。要确保大班额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知识,能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到其中,教师应当要要求学生撰写实验笔记。通过实验笔记,教师能够很好地了解学生在实验中充当的角色,能够了解到学生通过实验收获到了什么。学生在撰写实验笔记的过程中也能够很好地对自己的实验过程进行反思,了解到自己在实验中学习到的知识,同时,对于实验的重点操作程序也会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实验笔记对于学生实验的过程来说具有指导总结的作用,同时,实验笔记也能够记录学生的具体实验过程,学生在进行实验复习时也仅需要拿出实验笔记就能够回忆起实验的情境,这实际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辅助记忆。

(四)对已有设备进行有效利用,同时要求学校进行设备更新

设备对于物理实验来说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要对学校已有的实验设备进行有效合理的利用,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要求学校进行相应的设备更新。新的设备对于物理实验的有效进行具有极大的辅助作用,老旧的实验设备往往会对实验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失败的实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当要向学校阐明利害,同时要求学校进行相应的设备更新。在设备更新期间,教师也应当要将已有的设备进行利用,带领学生利用现有设备进行实验操作,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能够谨记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掌握实验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适时的创新,可以将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有效改造来替代相应的物理实验器材。但是还需要注意,在进行器材代替时需要考虑到器材替代的安全性,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器材创新替换。

以上就是我针对大班额之下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见解,尽管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却是本人的实践经验,望能够对各位教师在进行大班额教学时产生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衡耀付.中学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

[2]修春洁.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

小学英语大班额教学的对策 篇12

1. 以兴趣为支点, 让学生动起来

例如, 在学习新课之前, 我让学生进行英语歌曲联唱, 用富于感染力的音乐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同时用图片、多媒体课件、肢体语言等进行直观教学, 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因课堂结构单一造成的“闷课”现象。尤其在教学新单词时开展游戏活动十分管用, 如:Touch, Bingo, Hangman, Guessing game, High voice and low voice。游戏过程中学生兴趣高涨, 我对学生在游戏中的出色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 分享他们在游戏中获得的乐趣。在大班额英语教学中, 教师如果能把握好兴趣这个支点, 就能通过课堂教学这根杠杆成功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创设生动、活泼的英语课堂气氛

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引起的, 当学生喜欢学, 要求学, 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就会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从而使整个英语教学活动活跃起来。那么学生的这种学习动机从何而来呢?这就要靠教师的教学艺术, 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未达, 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 然后教师用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组织学习活动去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 在教学第4册第1单元第5课“How many do you have?”时, 我先让学生按one、two、three……的顺序边数数边做手势, 反复练习。待学生掌握了数字英语时, 再让学生根据老师所做的手势说出所表示数字的英语单词。最后老师任意说数, 让学生做手势。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3. 以变换座位为手段, 创设互助的英语学习环境

大班额教学, 教师要面对五六十个学生, 他们的学习基础、性格特征各不相同, 教师的注意力往往没有意识地集中在学习好的学生身上。为此, 我在适当照顾学生身高的条件下, 把全班学生按学习基础、性格特征互相间隔地排座位, 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帮助。在教学过程中, 我随时根据学生之间互助的情况调换个别同学的位置, 以求每个学生始终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过上一个周期 (半个学期左右) 我又重新分组, 调整学生的座位, 以利于全体学生共同提高。

4. 课外多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机会

小学英语教学仅靠单一的课堂教学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 尤其是大班化教学教师更应该在课外给学生创造学习机会, 把英语课外活动当作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 把校园生活当作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把社会当作是“课堂后教学”。为此在教学实践中, 我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促进课堂教学, 用校园人文环境营造英语氛围。在我的建议下, 我校校名用英汉双用名, 而且每一个教室、办公室、食堂、餐厅都挂上了英汉双用名称。我还让学生自己把学会的单词做成标签贴在相应的实物上, 如在学习《小学英语》第4册第1单元第3课“Is this your pencil?”时, 我让学生把做好的black, chalk, chair, pencil, marker, glue等单词标签贴在相应的实物上。

上一篇:强化会计内控管理下一篇:改革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