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知识培训

2024-11-03

质量知识培训(精选8篇)

质量知识培训 篇1

法律法规知识讲座是我校暑假培训中的一门课程, 没有教材, 教师必须自主安排教学内容。

我在学校连续多年承担着对新教师进行法律法规知识的岗前培训任务, 这门课程内容广泛, 讲什么, 讲到什么程度, 需要认真取舍, 而且学员对这门课不重视, 以上这些情况, 给教学造成了一系列困难。为了克服这些困难, 提升学员学习教育法律法规的意识, 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我积极动脑, 与时俱进, 从备课、上课等环节入手, 做了大量的工作。根据以往的教育教学实践, 加上自己的一些教学思想, 设计教学内容, 设计教学原则, 在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搜集材料、认真学习、仔细筛选、确定内容

我现在搜集的材料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48种法律法规。面对如此多的法律文本, 光读一遍文本名称也得一二十分钟, 可新教师培训只分给我八个课时, 促使我不得不深入思考和认真取舍:

1. 教师需要什么?

他们想了解什么内容?以己推人, 我明白:教师需要最实用的知识, 必须从实际出发, 以实用为主导。

2. 什么是实用的?

上面列举的都是和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法律文本, 但课时有限, 我必须根据我们地区的学情教情进行筛选, 选择重点内容, 锁定某一些条文进行研读。比如, 新教师中如果没有幼儿教师, 幼儿园法规条例则可以删去;如果没有行政管理人员, 就删去教育行政法律内容。

二、整理材料、研究内容、设计教案、备战课堂

内容确定了, 但如果按正常的授课方式去教学, 课时是根本不够的。我一贯坚持, 无论学时长短, 都要让学员有所收获, 所以, 常规的案例堆砌式、教师讲授式授课方法, 根本行不通。我得考虑如何让学员参与进来, 一起活动、思考, 继而在思想上能把这门课重视起来。于是, 我在设计教案时, 牢牢把握住自己的原则, 并依据这个原则, 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为什么要学教育法律法规?”“学什么教育法律法规?”“怎么学教育法律法规?”在这三个模块中, 以“为什么学”为导引, 解决学员的思想问题, 让学员重视起来。

1. 为什么学教育法律法规?

学什么教育法律法规?这两个模块的内容是备课中举足轻重的部分, 开好了这个头, 就可以驾轻就熟, 四两拨千斤,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用了一个和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案例来说明问题, 这个案例中, 含有多个法律条文的内容, 其大致情节如下:

某地某校六年级的一名学生, 性格较为顽劣, 一日该生带色情书入班, 被教英语的李老师收缴, 并告诉校长, 校长请来家长。在了解情况的过程中, 其父又得知该生偷了他的钱, 于是怒火中烧, 对该生大打出手。该生不满之意积于心中, 一日恰逢李老师上课, 该生故意扰乱周围学生, 被李老师批评。结果该生对李老师进行报复性殴打, 致使老师受伤。处理事件过程中, 李老师与家长之间矛盾升级, 诉至法院, 由法院判决。

这个案例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学生打老师, 它和学员息息相关, 不经意间就可能发生。我们和学生朝夕相处, 教育、管理学生是我们每日必做的工作, 怎样才能做好这一份工作呢?怎样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这个案例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8条、第35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1条,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28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28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6条、第133条等法律条文。原来, 这个看似简单的案例中蕴涵了许许多多的法律法规知识呀!它们与学员教学生活的联系又是何等的密切呀!

2. 怎么学教育法律法规?

上述案例准备好了, 为了出效果, 我借鉴了一些电视栏目的风格, 精心打造课堂语言, 融进文学、评书等元素, 将此案例解构成一篇栩栩如生的文学故事, 我是这样写的:“话说小校园大社会, 我们生活在其中, 什么事都可能遇到, 话说, 某校园六年级一班学生达劲刚, 此生生性顽皮……”先从语言上打破传统授课模式, 力争做到课堂气氛不枯燥、不呆板。

在讲授的过程中, 我还设计了很多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比如, 当讲到李老师发现达劲刚和一群学生围看色情书时, 我停下来提问:“如果碰到这种情况, 你会怎么做?”学员马上进入热烈的讨论状态。又比如, 讲到李老师和家长没有达成和解协议, 李老师的男友气愤不已, 到学校找达劲刚, 想揍他时, 我又停下来问:“这么做行吗?为什么?有什么法律依据吗?”再比如, 讲到校长发现李老师男友的行为之后, 试图制止他、教育他的时候, 我又问:“如何说服他, 需要用什么法律?”

在授课过程中, 我始终将法律条文贯穿在案例中, 打破了一个案例只反映一个法律条文的授课方式。

再说备课。因为只有八个课时, 每个课时我都用了一个吸引人的课题名字。比如第一课时, 我用了“让我爱上你”做课题, 课时内容是案例讲述, 主要目的是打消学员的消极思想, 提高学员对教育法律知识学习的关注程度, 解决学员学习的态度问题, 让学员爱上教育法律法规知识这门课程。

总之, 我按照上述教学思路一节一节走下来, 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质量知识培训 篇2

一、培训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培训使质量检验人员增进对检验岗位职责的理解,强化对公司质量方针目标的认识,加深贯彻建立标准化体系的重要性,规范各个环节的检测验收行为,掌握检验的流程和规则,并加强协作提升质量控制能力。

二、培训时间:

三、培训地点:1F电教室

四、培训负责人:

五、培训对象: 质量部检验人员

六、培训内容:

(一)全面质量管理

1.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和内容 2.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3. 质量控制小组

(二)质量检验职能和程序

1. 质量检验的方式与基本类型

2. 质量检验的管理程序

3. 不合格品管理

4. 抽样检验

(三)质量成本的控制

1.质量成本控制概述

2.产品质量成本的构成 3.产品质量成本控制内容

4.产品质量成本控制注意事项及意义

(四)质量检验基础

1.什么是质量检验

2.质量检验的方法

3.质量检验的作用

4.质量检验的步骤

5.质量检验的主要管理制度

6.质量检验的组织工作

(五)常用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

1.游标卡尺的使用方法

2.千分尺的使用方法

3.百分表的使用方法

角度尺的使用方法

5.硬度计的使用方法

创新培训思路提升培训质量 篇3

【关键词】教师培训实践思考

教师培训是教育发展基础与保障,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最核心工作任务。近年来,洪泽县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在省、市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尤其是教师参加省网络培训,几年来其参训率、合格率、优秀率均始终位居淮安市第一。

一、 突出县级骨干培训

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培训涉及的人员广、学科杂、层次多,在抓教师培训工作时,不可能面面俱到。为此,我县提出县级教师培训首先要突出校长、骨干教师培训,因为他们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业务素质怎样,直接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仅2015年,我县就分别举办幼儿园园长及骨干教师赴宝应、昆山等校集中跟岗培训;小学校长及骨干教师赴北师大集中培训;中学校长及骨干教师赴华师大集中培训;小学和初中教学能手、教学新秀赴南通培训等。先后邀请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幼儿园徐英园长、北师大李鹏飞教授来洪对课堂教学进行点评,并作专题讲座。举办全县骨干教师读书沙龙活动等。教师培训不仅吸取了以往“请进来”的好方法,还采用了“走出去”的形式,且频率之高,效果之好从未有过。

二、 创新校级重点培训

如何提高培训针对性、实效性,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多年来,各地基本上采取的是以县级为单位,聘请专家集中讲座,其内容很难贴近一线教师的需求。如何解决培训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同时又能充分发挥全县骨干教师引领作用呢?近年来,我县创新了培训方式,即全县实行“菜单式”培训,每所学校可根据本校实际,每年至少自主举办1个具有自身特色的培训项目,通过进课堂与送培到校的方式,在全面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同时,也提升骨干教师业务水平。从2015年起,我县还对农村校级重点培训项目采取校际整合,分片承办的方式,以扩大规模、增加辐射面。同时,组织送培到校,让更多的教师参与,从中受益。

三、 重视幼教技能培训

由于幼儿教育还没有纳入义务教育,长期以来,政府对幼儿教育投入不足,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对此,从2015年起,我县极其重视幼儿教师技能培训。仅2015年,就举办了历时一年,每班近40名的全县幼儿骨干教师音乐、舞蹈、绘画、课件制作等4项技能培训,整个培训系统性强,训练扎实,有效促进了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推动了幼儿事业的发展。

四、 全力做好网络培训

网络培训是教师培训重要形式之一。为此,我县高度重视,全力做好本项工作,切实做到真培训、真提高。一是健全网络。县局和各学校都相应成立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培训工作网络健全。县级层面,主要运用好培训管理人员QQ群、家长学校行政通和《洪泽县教师研修网》三大平台,及时发布、通报培训信息。各学校教师人事管理系统和教师培训工作系统实行“校级、中层、具体负责人”三级管理,从而确保全县上下培训信息畅通,有效提高培训效率。二是注重过程。实行“网培报名一周清”“每期一评比、一总结”制度,明确“3天学习,7天完成学时,10天完成任务”目标,并将“精华帖”“优秀作业”“每期一评比”结果等及时在《洪泽教师研修网》上公布。

五、 规范教师培训流程

出台了《洪泽县教师培训暂行办法》。该《办法》从组织管理与职责分工、办班流程与任务分解、奖惩制度与绩效考核等3个方面具体而又明确提出培训要求。比如在“办班流程与任务分解”中规定:年初,各学校及局机关相关科室要根据培训部要求,及时上报本年度培训项目。培训项目经县培训领导小组审核后列入县年度培训计划。凡未列入县年度培训计划的,本年度原则上不安排培训。培训方案制定,原则上采取谁申报,谁制定,必要时培训部予以协助。培训方案制定时间须提前2周以上。责任部门拟定培训方案,送培训部初审后,报分管局长审批。批准后,各相关科室按培训方案做好办班各项准备工作。

六、 尽力做好保障工作

质量知识培训 篇4

1 知识型企业员工的特点

1.1 重视精神激励

在知识型员工的职业需求中, 更加关注和重视精神激励, 他们希望工作成果得到企业肯定, 希望通过工作质量证明自身的实力和效率。知识型员工希望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进而创新工作方法, 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因此, 对知识型员工而言, 金钱物质等奖励机制并非处于首要地位, 他们更加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 更加看重企业、社会、同事的评价。

1.2 自我意识较强

相较于一般员工, 知识型员工具有更加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 在取得一定的物质奖励后, 他们会更加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 因此, 在工作过程中, 他们希望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不断地挑战自我, 提升自我。在不断攻克工作难关的过程中, 体会到成就感。此外, 知识型员工在工作中对自身期望值较高, 为了既定目标不懈奋斗和投入, 以期实现自我价值。

1.3 流动性较大

知识型员工具有高超的技能和深厚的知识储备, 因此具备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知识资本。这些知识资本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 帮助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 是企业发展的主要资源。因此, 相较于普通员工, 知识型员工具有更多的自主决策权和选择权。知识型员工更加渴望实现自我价值, 关注职业发展前景, 因此, 对企业的忠诚度较低。他们为了实现自身价值, 往往选择能够为自身带来更大发展空间的企业, 因此, 总体而言, 知识型员工流动性更大。

1.4 强烈的自主创新意识

知识型企业员工在易变的工作系统中运用自身的知识技能从事创造性劳动, 这使得知识型员工更加依赖自身的才能和灵感, 而非外界事物, 他们在工作中更加关注自我控制和引导, 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掌控自己的工作进度和环境, 希望工作时间更有弹性。因此, 知识型员工往往没有明确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措施, 他们的工作场所和环境也相对轻松, 工作手段和内容更富有创新性。

2 知识型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性

2.1 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形象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对员工起到良好的导向、激励、约束、凝聚、培养、协调等作用, 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而加强对知识型员工的培训则能够促使企业形成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 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形象, 增强知识型员工的归属感, 激励员工为企业奉献自身知识和技能。通过企业培训, 可以将不同信念、不同风格、不同价值观念的知识型员工, 依据企业发展需求, 凝结成一个和谐奋进的工作集体, 组建学习型工作团队, 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进而增强企业的生产效率。

2.2 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若要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就需要不断发展, 增强自身实力, 而发展离不开对技术的开发、变革、创新, 这显然需要一支优秀的知识型员工工作团队为载体和支撑。进入新世纪, 知识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 企业的管理结构、知识结构、技术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因此, 企业若要增强自身实力, 提高生产效率, 就必须促使员工不断调整自身知识结构。而培训则是完善知识型员工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 通过企业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 还能够帮助员工端正工作态度, 增加企业的人力资本, 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2.3 提高员工成就感

企业加强对知识型员工的培训不仅可以树立企业文化形象, 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还能够有效提高员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经过企业培训, 员工能够完善自身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 增强自信心, 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 从而产生成就感。同时, 也会加强知识型员工对企业的信心, 进而增强对企业的忠诚度, 降低企业知识型人才的流动性。

3 知识型企业员工培训的主要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 知识型企业员工更加关注自身的价值实现、职业前景和创新潜能, 企业若要满足知识型员工的这些内在需求, 就必须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 让知识型员工通过培训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 丰富工作途径, 拓展职业视野, 进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根据多年研究经验, 认为对知识型企业员工的培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加强互动模式

相较于普通员工, 知识型员工拥有更强的自主性, 他们的工作能力越强, 就越渴望具有独立工作的机会和环境, 较为排斥外界的干涉。因此, 他们对单一僵化的灌输式培训模式并不感兴趣, 这种企业培训反而会降低他们的求职热情。因此, 企业应当为知识型员工提供更加宽松自由的培训环境, 按照培训内容和目的, 为知识型员工提供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拓展训练、角色扮演等互动式培训。让知识型员工在宽松的氛围中,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培训中, 增强工作团队的活力和信心。此外, 知识型员工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资源, 往往具有较大的工作量, 工作占据较多时间, 但同时他们又渴望得到学习的机会和时间, 因此, 企业可以综合运用互联网、计算机、多媒体等作为培训媒介, 促使员工将工作与学习紧密结合起来。这种培训模式可以让员工摆脱时间、地点的限制, 并有效降低培训学习成本, 帮助知识型员工实现自我学习和提高, 提高培训效率。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可以更好地调动知识型员工的参与性、互动性, 可以让知识型员工在自由宽松的培训环境中, 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 并在培训中自觉寻求弥补措施, 进而实现自我完善的目的。

3.2 构建双赢体系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员工的知识储备、创新能力和技能手段已经成为企业的宝贵资产。而知识型员工无疑就是这种资产的载体, 因此, 成了各大企业竞相争取的核心资源。同时, 知识型员工受自身特点影响, 更加关注自身价值的实现, 及职业发展前景。在这种需求背景下, 知识型员工的流动性也逐渐增强。因此, 企业若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型员工的潜能和作用, 就必须采取措施增强他们的忠诚度。企业若要留住知识型员工就必须增加他们的满意度, 这就需要企业更加关注知识型员工的个体发展需求, 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 制订科学的培训计划, 帮助知识型员工合理规划他们的职业生涯, 充分发挥他们的自我价值, 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企业的重视和关注, 进而增强他们的满意度和成就感, 以及增强对企业的忠诚度。知识型人才的聚集, 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因此, 对企业而言, 拥有稳定的知识型员工团队, 就可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在这种企业与员工良性循环的工作系统中, 二者均可实现自身目标, 取得双赢发展。

3.3 重视员工个体差异

相对于普通员工, 知识型员工更加渴望获得个体尊重, 具体到实际工作中, 就是希望企业能够多了解他们的需要, 倾听他们的意见。因此, 在企业培训中要充分关注个体差异, 对知识型员工进行需求分析, 避免培训的盲目性, 最大限度地运用培训资源。知识型员工通常具有较高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因此, 企业在选择培训方式、培训师、培训课程时, 都应当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在培训时要从任务需求、组织需求、个体需求等方面综合进行, 培训工作要制订周密的计划, 分步骤逐步进行。只有根据员工个体差异, 充分分析员工需求, 才能确定正确的培训方案, 确定员工与企业发展的契合点, 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3.4 加强员工职业规划

知识型员工具有更加明确的工作目标, 他们在企业中工作, 并非只为了取得物质肯定, 而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 证明自身能力。美国知识管理调查显示, 个体成长是激励知识型员工的首要因素。当然, 不同员工的个体成长的定义也会略有差异。依据知识型员工对专业发展和职业前景的考虑, 通常划分为管理升迁型、技术升迁型、专题研究型等三种事业发展模式。因此, 在对知识型员工进行培训时, 应充分关注他们的职业规划, 根据他们的职业发展需求, 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课程, 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通过这种具有针对性的培训, 让知识型员工可以逐步实现自己的发展愿景。

3.5 实施后续评估

知识型员工通常非常渴望实现自我价值, 因此, 对他们的培训评估要合理客观。这就要求企业要确立完善的培训评估制度。培训的后续评估不能是单一性的, 而应当全方位、多层面的考察评价。可以根据培训结果进行行为、反应、结果、学习等方面的评价。在培训结束后可以立刻收集学习和反应方面的评价信息。而结果和行为层面的信息资料则要进行后续调查, 这是因为学习内容的吸收转化需要一定的时间, 因此, 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要充分调查知识型员工培训后的工作表现, 切忌短时间内仓促评估。同时, 针对知识型员工的评估, 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这种激励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加以实现, 可以是职位晋升, 也可以是薪酬变动, 对知识型员工都能够起到极大的鼓励作用, 因为, 这表明他们在培训中的表现得到了企业的肯定, 他们的工作表现和能力得到了企业的认可。此外, 合理的培训评估, 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员工的职业愿景信息, 帮助企业为员工制订合理的职业规划。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知识资本与人力资本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竞争资本, 因此, 若要促进企业人力资本的不断升值, 就必须为知识型员工提供培训机会, 增强员工的综合素质, 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本文从重视精神激励、自我意识较强、流动性较大、强烈的自主创新意识等方面, 分析了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知识型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性, 即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形象、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员工成就感。进而从加强互动模式、构建双赢体系、重视员工个体差异、加强员工职业规划、实施后续评估等方面, 分析了知识型企业员工培训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知识型,视角,企业培训

参考文献

[1]向征, 曾国平.重庆市国有企业高学历员工满意度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 2004 (02) .

[2]曹细玉.知识型企业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2 (04) .

[3]张望军, 彭剑锋.中国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 2001 (06) .

[4]侯素美.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 (04) .

质量知识培训 篇5

为推动全面质量管理知识普及教育工作更加广泛深入的开展,切实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和综合素质,根据新疆油田公司基础管理工程实施方案总体要求,2012年10月15日至10月19日,生产服务中心按照工程技术研究院人事部门安排,积极参加了由思博戴尔培训中心举办的《2012年全面质量管理知识普及教育培训》。这次的培训由国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CMC)、国家级讲师、中企联特聘质量管理专家马克勤为我们讲解。培训课程安排紧密,授课内容丰富,主要讲解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实施与推进中的5S活动、QC小组活动、精益管理以及六西格玛管理;工具方法中质量工具的概念、统计技术基础、数据收集及分析等重要内容。授课老师具有针对性地做到有的放矢,理论联系实际。并结合国内、国际上先进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进行了深入探讨。经过5天的专业培训,生产服务中心4名参加培训人员认真学习,积极参与组织讨论,并且能够在培训结束后的生产例会中,在中心全体员工范围内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加大了此项活动的宣传教育力度。在11月29日全院组织的《全面质量管管理知识》普及教育培训考试中,4名培训人员顺利地通过了考试,此次培训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了做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生产服务中心从2012年初开始,就开展了全员参与的质量安全管理活动。主要采取的措施有:

1、分级细化院下达的每月安全质量检查到每周一次,并将检查结果及时上

报到院内二级网站;

2、主管领导定期巡检,结合各班组日常工作中的自检自查,不断提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及时整改;

3、在每周生产例会中进行安全、质量、生产情况通报,集思广义,完善整改措施;

4、根据各部门、班组的工作内容区别,完善各项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修订岗位职责,操作规范;

5、加强员工的理论学习,制定冬季培训计划,深化质量管理知识的理解。通过上述各项措施的实施,不断增进了全体员工的质量安全意识。截止到2012年12月上旬,生产服务中在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2012年院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

生产服务中心

培训教学中知识的巩固方法探讨 篇6

关键词:培训知识巩固 方法 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114-01

现代培训教学中,教学方式已从传统口述加板书的传统方式转变为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直观、生动形象,学员更易接受,培训效果更好。在使用多媒体培训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由于多媒体教学是教师是课件授课,面对大量新信息,学员对所学知识尤其是一些重点内容有印象但记不住,或者,注重了多媒体的趣味性而忽略了教师的对重点知识的讲解等,这些现象反映了多媒体教学更多的注重讲述,而忽视了学员的接受度、巩固度及互动性,非常不利于学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培训学员只有得到巩固的知识,才能在今后的工作更好地发挥定向作用。

1 加强课堂教学的记忆效果

所谓知识的巩固是指知识掌握过程中对所学材料的持久记忆,它是通过人类的记忆系统实现的。知识巩固的实质就是记忆。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内容,并不需要学员完全记住,即使需要记住的内容并不是要求学员从同等的牢固程度和精确程度记住它们,因此,教师在讲课前,应根据本堂的课培训大纲要求,明确地确定本单元教学在记忆上的任务,然后按照记忆的管理去组织教学培训工作,以达到最优的记忆效果。

要提高课堂的记忆效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1 适时提出具体的识记任务

向学员提出具体的识记任务,便于学员掌握重点内容,是授课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要求学员知道应识记什么,识记的牢固程度和完善程度是必要的,但提出这种任务要注意适时。不要在一上课就强调记忆的要求,过早的提出记忆任务,会使学员在听课是吧记忆提到首位,从而妨碍它们积极思考和理解主要内容,结果反而不利于识记。

1.2 要充分利用情景记忆去组织教学

情景记忆是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空关系中的某个事件的记忆。如想起自己参加过的一个会议或曾去过的地方,当时的场面和情况历历在目,或者新颖的提出、令人发生兴趣的东西,激动人心的生动形象事件,都不需要付出太多的意志而易被记住,这就给我们一个提示,教师要在教学中使学员在无意识中记住很多的东西,即要充分利用情景记忆去组织教学,从而使教学艺术上升到一种很高境界,达到最好的培训效果。特别在讲授一些单调、抽象、枯燥专业课时,学员不易产生兴趣,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无意识记,比如:我在讲油气在油层的储集方式时,讲一个简单的例子:水充满在海绵里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大家都见过,那么油气储集方式也是一样。这样掌握了储集方式,也引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想进一步了解产生的原因,这节课授课效果特别好,学员充分利用无意识记,掌握了知识。

1.3 灵活复述达到长时间记忆效果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这是一种永久性储存。其信息的来源大部分是对短时记忆的内容进行深度加工的结果,因此,在培训教学过程中,让学员复述讲授的主要内容是必要的,受培学员培训往往是为了参加技能鉴定、各类取证,长时记忆会使学员终生受益,为了使学习内容长期地保持在学员的记忆中,并灵活运用知识,不能满足于单纯复述教师所讲词句,应该让学员通过思考进行精细的加工,结合自己实际工作经验,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讲内容,这样才能收到更有效的长期记忆的效果。每节课在总结所学内容时,先由学员总结,然后有老师补充,这样效果最佳。

1.4 使学员理解所学内容并把它系统化

在学员理解所学内容的基础上:一方面要提高学生对材料的加工水平,指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层加工,如对学习材料进行分类、系统化,或者是对材料进行分段、概括段意、编写材料提纲,对材料提出问题等加工方法都可以增进学生对材料的理解,由于学生对材料进行了较深入的意义加工,也能提高保持与回忆的效率,有益于知识的巩固;另一方面,尽可能把所学内容归类并把它系统化。在给技能鉴定学员讲述题库题目时,我就经常用一主线把零散的试题穿起来,给它系统归类,这样,学员理解了有系统的知识,才能长久的保持在记忆中。

1.5 充分利用生动的具体的形象和肢体语言教学

具体的、形象的东西比之言语、抽象的东西更易识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动用生动的形象和肢体语言帮助学员记忆。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它保存着事物的感性特征,具有显著的直观性。例如,我在讲游梁式抽油机时,把培训学员带到现场,现场观摩抽油机结构和工作原理,参观了后,培训学员就能够记住一个个组成部件和工作原理,即是形象记忆。

2 有效组织复习

要使学员获得巩固的知识,复习这个环节尤为重要,许多人认为就是让学员自己看,这是片面的,搞好复习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2.1 重视复习环节

在培训教学中,學员年龄明显高于学历教育学生,学员的理解能力远大于记忆能力,所以,即便是理解的材料,依然会遗忘,必需安排复习,使学生有不断重复学习的机会。复习一定要注意方式,复习并不是过多地布置作业或进行大量的课堂练习,盲目地增加复习量,致使学员负担过重,这种方法得不偿失,而是使学生在新课中复习旧课有更多的计划去应用知识,就会使他们在短期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的目标及任务,安排并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复习学过的知识。

2.2 进行适当的过度学习

对于必须熟记或记不牢就难以进行下一步教学的基础知识,可以进行适当的过度学习。教师在要求学员过度学习时,一定要注意掌握号过度的量,过度并非愈多愈好。倘若超额学习的次数太多,则可能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并可能有报酬递减的效应。因此,真正使知识得以巩固的关键还在于对记忆方法的指导及合理地安排复习。

2.3 复习方式要多样并给以指导

复习不等于机械的重复,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方式,这样,科避免枯燥,可使学习内容与其他有关的知识之间建立新的联系,使掌握的知识更牢固、更灵活,其次,采用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的方法进行复习,这对知识的巩固很重要。

参考文献

[1] 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等.教育心理学[Z].

公众现场急救知识培训探讨 篇7

1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到各省市、基层红十字会都将在最容易受伤害的行业和群体中开展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作为工作的重点, 这些行业和群体包括警察、消防队员、飞机乘务员、导游、救生员、运动员、教练员、机动车驾驶员、列车服务员、宾馆及酒店服务人员、矿工及矿山抢险队员、建筑工人、电力工人、保安、巡防队员、学校体育老师等。不同的行业和群体有其不同的职业特点、职业规律和易发事件, 讲授的课题也应有所侧重、有所取舍, 即“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无论哪种行业或群体, 心肺复苏与创伤“四项技术 (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 ”应该是必讲课题, 因为心肺复苏与“四项技术”是现场急救的基础、核心和灵魂。飞机乘务员、机动车驾驶员和列车服务员则辅以空难、交通事故、心脑血管急症、烧烫伤等课题;体育老师和校医则辅以地震、火灾、宠物咬伤、溺水、踩踏等课题;电工则辅以电击伤、烧烫伤等课题;矿工则辅以矿难、瓦斯爆炸、透水事故等课题;户外运动者则辅以溺水、地震、泥石流、蛇咬伤等课题。

2 化抽象为具体, 化复杂为简单

无论哪个课题, 无论课时长短, 授课的艺术是把抽象的解剖、生理、原理、规律和方法化为听得懂、看得见、用得着的具体方法和技能, 把复杂、宽泛、高深、冗长的理论化为简单的几句话、几个字和几个动作。千万不能把听众讲得晕头转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来显示自己的博学多才和高大精深。为什么有的授者能够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讲得掌声连连、喝彩不断, 把生化武器讲述得栩栩如生、如数家常就是“化抽象为具体, 化复杂为简单”这个道理。

3 为一杯水备一桶水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如果想给学员一杯水, 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员本身平时必须博览群书、上下求索、勤学苦练、善于积累。比如讲人工吹气这一个动作, 就应当做好以下准备:

3.1

呼吸道的构成。

3.2

人工吹气的历史:《圣经》记载先知Elisa口对口人工呼吸救活一名孩子;Exodus《出埃及记》记载了希伯来接生婆Puah向新生儿口中吹气使孩子复苏;东汉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中, 已有对缢死复苏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描述;晋代葛洪所著《肘后方》中, 有将芦管作为口咽通气管进行人工呼吸的描述;明代《醒世恒言》详述了口对口人工呼吸;西方学者1530年发现用风箱对口咽部吹气有效;1954年Elam证明口对口人工呼吸能保证充足的氧供, 三年后美国匹兹堡大学国际复苏研究中心主任Safar教授认为口对口人工通气是迄今为止所有通气方法中最为有效的方法[1]。

3.3

施救者将自己吸气后所呼出的气体, 吹入被救者口中而进入其肺部, 此种气体含氧约18%, 含二氧化碳约16%, 能基本达到被救者对氧气的最低需求。

3.4

唾液会不会传染艾滋病、乙肝等传染病。

3.5

判断呼吸的时限。

3.6

吹气时为什么不需要深吸一口气。

3.7

吹一口气需要多长时间。

3.8

两次吹气之间相隔多长时间。

3.9

人工吹气时施救者的两只手应该放在什么位置。

3.1 0

人工吹气时施救者的目光应该聚焦的部位。

3.1 1

人工吹气有效的标准是什么。

3.1 2

人工吹气无效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3.1 3

为什么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并不推荐非医务人员必须实施人工吹气。

3.1 4

经典案例:1967年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名电工在电线杆上为触电的工友实施人工呼吸;2007年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朋友在加州一高尔夫球场为晕倒的老布什人工呼吸。

4 花生米的故事

我常常用“花生米的故事”来形容每一节课, 当吃一把花生时, 如果第一粒花生就是变质的花生, 那么其他的花生无论怎么香脆, 嘴里的滋味都很难受。如果所有前面的花生都很好, 但最后一粒花生是变质的, 即便前面的花生如何美味, 最后的滋味仍是苦涩的。由此延伸到每一节课, 必须有一个好的开头和结尾, 一个好的开头和结尾, 可以是一个案例、一段故事、一则新闻、一段名言、一首短诗、一则笑话等, 但必须与主题相关, 对主题起到引出、渲染、强调、抛砖引玉、画龙点睛或锦上添花的作用。当然, 花生吃到尽兴处, 更不能突然吃到一粒变质的花生, 每一节课, 还需要有一个或若干个精彩的高潮, 需要课前潜心研究、精心策划、用心揣摩、周密安排, 检验有没有高潮及高潮的质量, 唯一的标准就是学员有没有掌声以及掌声的热烈程度。

5 淡化理论、突出操作

就整个现场急救的内容而言, 它是一门实践科学, 技能和操作重于理论。就所有易受伤害行业和群体而言, 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相对较低, 均为成人, 甚至中老年人, 且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来接受培训, 因此, 我们就应在课程设置上要重实践轻理论、多操作少讲述, 在有限的课时内把最有用最有效的技能和方法传授给学员。

6 随机应变, 灵活机动

尽管为备课下足了功夫、准备有课件, 但在上课时, 也不能一成不变, 固执地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到底, 要密切关注学员的目光、表情、姿势和动作, 从他们身上捕捉、获取对讲课内容反应的信息, 一旦有人困了、打瞌睡、玩手机、抽烟 (因为非正规学历教育, 在基层较普遍) , 不停地变换坐姿, 讲授者就要随机应变, 或减少对某些内容的讲述, 或变换话题、或增加案例、或讲则笑话、或插入操作演示、或走进学员中间互动, 或讲些美容的小技巧、减肥的小窍门或长寿的小秘诀等。灵活机动、随时调整是把握教学现场、调节教学气氛的有效措施。

7 心灵的窗户

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授课时, 授者也应该充分、得体、科学甚至优雅地利用好自己心灵的窗户, 目光应当是谦逊的、自信的、友善的、亲和的、不卑不亢的, 授者常见的错误是仅仅盯住中间或前排的学员, 那么其他学员就会有受冷落的感觉, 应当把目光均匀地、公平地、分配给前排、中间、后排和两侧的每一位学员, 切记不能总盯住某一个学员或某几个学员, 更不能总盯住年轻、靓丽的异性学员。笔者认识一位口碑很好的资深讲师, 他做过上万场的急救知识演讲, 讲课时慷慨激昂、口若悬河, 但他从始到终没有正视过学员一眼, 目光或逡巡或游离或半梦半醒或频繁瞬目。

8 通俗化语言代替专业术语

我们面对的学员, 有大学生、硕士、博士、公务员和政府官员等高学历群体, 还有工人、农民、服务员、保安、巡防队员等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 后者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相对较弱, 且他们都是非医学专业人士。授课时我们一定不能使用过多的医学专业术语, 应该用浅显易懂、形象生动的通俗化、大众化语言。经过长期摸索, 笔者将打开呼吸道、急性呼吸道梗阻海氏急救法、心肺复苏术、创伤四项技术总结为“鼻孔朝天”;“二指禅”;“压打吹”;“包好、塞好、缠好、捆好、送好”, 具体含义为:

8.1 鼻孔朝天

打开成人呼吸道的标准是患者的下颌角与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垂直, 文化程度较低的学员可能会听不懂记不住, 但只要记住使患者的鼻孔朝天即可。

8.2 二指禅

其含义是为急性呼吸道梗阻患者实施海氏急救法时, 腹部冲击的部位在患者脐上两横指的地方。

8.3 压打吹

“压”指的是心脏按压;“打”指的是打开呼吸道 (也称开放气道) ;“吹”指的是人工吹气, “压打吹”是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对非医务人员推荐的心肺复苏的核心。

8.4 包好、塞好、缠好、捆好、送好

“包好”指的是利用三角巾将全身各个部位的伤口止血和包扎;“塞好”指的是填塞止血;“缠好”指的是如何利用绷带对伤口进行止血和包扎, 包括环形法、回反包扎法、“8”字包扎法、螺旋包扎法、螺旋反折包扎法等;“捆好”指的是骨折的现场固定;“送好”指的是妥善、合理、高效地转运患者。

9 处处留心拘小节

讲一节课不是难事, 难的是把每一节课讲成精品。为此目的, 就要处处留心, 不可不拘小节。

9.1 查看场地

作为主讲老师, 最好提前一天或当天提前一段时间到授课地点查看现场, 因为很多教学现场并非正规的教室。看讲台的大小是否放得下心肺复苏模拟人等教具, 看后排的学员是否看得清幻灯片上小的字体, 看讲台上方的横幅标语是否遮挡幻灯片, 看窗帘是否需要拉开、何时拉开等。

9.2 授者姿势

一般来讲多数主办方为授课老师准备的是坐着讲课, 麦克风是台式麦克风。笔者的体会是, 最好站着讲课, 因为站姿可以充分地把周身的情感、激情调动、释放出来, 首先授者自己感动了、陶醉了、忘我了, 才能吸引听者、感染听者、陶醉听者, 就像坐着唱歌不如站着唱歌一样。站着讲课就要最好佩戴胸式麦克风, 把两只手腾出来, 才能更好地演示各种操作, 才能更好地利用肢体语言。

9.4 衣着

衣着的基本原则是得体、干净、整齐、大方、端庄, 也要根据不同的受众选择不同的着装。女性教师在教授心肺复苏实践课时, 尽量不要穿裙子和低领上装, 避免心脏按压时“春光乍泄”;女性教师化妆不要过于娇艳、衣服过于性感;全身衣服颜色最好不超过三种颜色;避免着装上的“死亡搭配”, 如“牛仔裤加正装皮鞋”、黑色西装加白色袜子、西装搭配运动鞋;要小心裤子前面的拉链没有拉好而“文明窗口大开”。如果是一天的课, 下午最好换一套和上午不一样的服装, 以免给学员造成视觉上的疲劳。

9.5 表情

授课期间, 大部分时间应当是传统的表情, 严肃、端庄、正统, 除此之外, 应当根据情景的需要、案例的需要、学员的状况等适时适当地流露出带情感色彩的表情, 包括感动、激动、无奈、愤怒、痛苦、悲伤、遗憾、愉悦、幽默、滑稽、天真、睿智等, 这些表情最好在平时对着镜子多演练几遍, 看这些表情会不会太过分、太庸俗、太做作、太没有美感甚至吓到学员。

9.6 其他

还有一些其他细节, 如上实践课时距离学员较近, 就不要吃异味很重的食物如生大葱、生大蒜, 不要喝酒, 小心牙缝里夹有辣椒皮或青菜叶, 本人的习惯是上课前尽量不吃韭菜等易塞牙缝的青菜, 最好身上装一面小镜子, 课前照一照。还要注意避免讲到兴致上而满嘴白沫、甚至唾沫星飞到第一排学员的茶杯里。

1 0 精选案例

现场急救的主要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急性呼吸道梗阻、创伤“四项技术”、常见急症、意外伤害、突发事件和灾难事故等, 讲解这些内容时、若能辅佐一些典型案例, 将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的选择可以参考以下原则:

1 0.1 时效性

教师讲课前一天晚上或者当天早上, 最好浏览一下国内外新闻, 看世界各地有没有与教学相关的事件发生, 如地震、海啸、泥石流、火灾、溺水、矿难、恐怖事件、交通意外等, 因为是刚刚发生的事件, 既是新闻, 又是案例, 更能引起学员的兴趣和关注。

1 0.2 名人效应

如我国著名相声艺术家马先生发病及抢救经过, 凤凰卫视中文台著名主播刘小姐遭遇车祸抢救过程, 著名体操运动员桑小姐受伤与抢救经过;著名功夫明星李先生骨折的现场急救等, 因为发生在名人身上, 其事件更有趣味性。

1 0.3 政治家逸闻趣事

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小布什在白宫发表的与现场急救相关的演说;朝鲜前领导人金日成心脏病发作及抢救过程;美国前总统林肯遇刺的现场急救。

1 0.4 国际影响较大的事件

如美国9.11事件;我国汶川大地震;日本福岛大地震与核泄漏;挪威首府政府大楼爆炸与枪击事件;我国甬温线7.23特大动车追尾事件等。

1 0.5 本人或身边人的亲身经历

如本人在列车上为难产妇接生并为新生儿人工呼吸的经历;本人的上司在家为刚出生的小狗人工呼吸的经历, 因为是亲身经历或身边人的亲身经历, 讲述起来更形象生动, 更具说服力。

1 0.6 幽默或诙谐色彩

如一名儿童的手指完全离断, 掉在地上又恰好被邻居家的狗叼跑应该如何处理;心脏按压的位置是两侧乳头连线的中点, 但对于乳房下垂至腹部的八九十岁的老太太如何定位。

1 0.7 长短适中

案例的选择要长短适中, 不能太长, 太长则会喧宾夺主, 冲淡主题, 也不能太多, 太多则成了案例的堆砌。笔者曾经听过一位著名的急救专家的讲课, 他讲一次煤矿透水事故的救援经历, 花了近半个小时, 本人认为不妥, 太长了。

1 0.8 有利于社会和谐

尽量少涉及影响社会稳定的政治事件, 偶有涉及也不宜过多评论。不要涉及名人的隐私, 不要有侵权的嫌疑。

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率及急救知识的掌握现状不容乐观, 急救知识培训需求量大, 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普遍缺乏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 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2]。作为公众现场急救知识普及与培训的参与者和践行者, 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庄庆平.人工呼吸古今谈[N].健康报, 2007-12-03 (3) .

构建培训文化提高培训质量 篇8

一、树立培训是最大福利的新理念

企业的培训工作在20余年的发展改革进程中, 对职工素质的提高, 企业整体工作的不断前进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 山西春雷铜材有限责任公司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入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 市场的竞争, 产品的更新, 装备水平的提高, 管理制度的创新, 科学技术与铜材加工质量的日益提高, 给员工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为使员工素质对新体制下生产、管理、技术等多方面的适应性, 该公司领导把员工的培训工作当做重点来抓, 调整组织机构, 成立了培训中心。总经理提出“培训是给员工最大福利”的先进理念。指出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变革不但涉及组织战略、文化的改变, 原有的工作性质和业务流程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以前的时代里, 培训工作只需要对员工现有的知识、技能进行改进就可以应对工作的需要了, 现在的工作, 不断有新需求、不断有新任务, 这就要求员工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的价值观、新的为人处世之道。

新形势下的培训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紧紧围绕集团公司年度培训计划和安排, 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思路, 坚持改革、发展、创新的原则, 全力为公司的发展服务, 为全体员工的知识技术、技能需求服务, 不断改善和创新培训形式, 调整培训科目、培训内容, 采用借智、引智的培训模式, 稳步提高了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使员工们不仅知识得到丰富、技能得到提高、综合素质得以优化、道德品质得以升华, 而且潜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忠诚感和归属感。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不断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奠定了基础。

二、不断探索培训形式新趋势, 搞好五个相结合

当前, 企业面临经济增长模式、市场竞争等诸多变化的挑战。每个企业都有其特有的适应性挑战需要面对。面对挑战, 公司领导审时度势, 对培训工作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要求在培训形式上创新思路开展工作。

1. 集团公司培训与公司内部培训相结合。

在内容上保证有一定的互补性。根据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 以中层以上领导为主体, 以观念更新为先导, 以提高能力为重点, 以学习业务和更新知识为主要内容, 分层次、分期分批地开展专业培训。对各类专业技术干部和技术工人, 实行了以岗位专业技术技能为重点的针对性培训。在培训形式上, 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采用多种形式交叉结合的模式来组织培训。

2. 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相结合。

培训过程中, 针对员工理论知识水平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的差距, 该公司与山西兵器职工大学联合举办了为期两年的《企业管理》大专班, 参加系统学习, 为公司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企业管理人才。面对激烈的铜材产品市场竞争和产品质量的更高要求, 公司与太原科技大学联合办学, 在公司内部举办了第一期铜材压力加工培训班, 为期7个月, 共开设13门 (熔铸、轧制、热处理等) 课程, 基本包含了公司各工序生产涉及的内容, 学员来自公司各职能处室、各分厂业务骨干和技术骨干共计32人, 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答辩, 顺利完成学业, 并取得优异成绩。公司又相继举办了二期铜材压力加工培训班, 为公司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公司先后输送22名优秀青年赴洛铜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为期半年的铜加工知识培训。为公司技能人才的储备奠定基础。

3.“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

把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送出去, 参加集团公司和其它部门组织的专业班培训。把一些新思路、新理念、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措施带回公司, 并及时传输给大家。对新产品开发、装备更新以及生产过程中突出的技术、质量问题, 外聘专家授课和现场指导, 在课堂研究探讨的同时, 到一线岗位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培训与课题实践相结合。

培训实施过程中, 除采用培训班, 专题讲座等课堂形式外, 对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 以提高他们的技术、技能水平为目标, 安排他们承担、参加公司的科研课题、小改小革、QC小组, 在工作中培养、在实践中提高、在课堂上进一步理论深造, 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

5. 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与组织文化培训相结合。

培训的内容, 除了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 也应包括组织的信念, 价值观和道德观等, 通过灌输组织的文化, 使员工逐步融入组织的文化。当然, 信念、价值观的培训相对于知识技能的培训短期内效果可能不明显, 不可急功近利。组织文化的培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培训过程中, 员工不断了解企业的价值观和使命, 明晰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经营理念, 在工作中自觉地以企业经营理念为指导, 模范地遵守企业的各项制度, 使企业的规章制度内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目前公司凡是新入厂的员工都要接受全方位的岗前培训, 传统的培训主要是针对公司产品结构所需的工艺知识和操作技能开展培训。而现在乃至未来的培训, 公司把员工的素质培训放在了首位, 企业文化建设、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等都成为员工素质培训的主要内容。员工通过培训具备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态度以后, 才可能最大化发挥自身的潜能。

三、不断改进和创新企业培训, 把握好三个原则

企业培训创新是一个无境的课题, 因为经济社会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企业所施行的培训不仅是教育行为, 也是颇具经济意义的举措。坚持“人才优先, 以人为本, 创新机制”的理念, 就会使得企业的培训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就会增强培训投资的效益性和长远性, 使培训真正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机组成部分。培训创新作为企业文化的载体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 学以致用的原则。

员工培训与普通教育不同, 员工培训特别强调针对性、使用性、实践性和实效性。企业文化的发展要求员工培训应该有明确的培训目标, 企业发展需要什么、员工缺什么就培训什么。培训计划的设置应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 并考虑岗位特点、员工年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因素, 系统全面、兼顾长远确定培训内容, 纠正盲目向学历靠拢的倾向。在培训过程中, 文化观念、思想理论的培训要结合企业的现实情况有效地贯穿到培训过程中去。

2. 考核与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培训效果的评价建立在考核的基础上, 考核必须与企业的培训激励相结合, 员工对培训价值观念有较大差别, 在坚持培训文化理念的前提下, 培训激励是不可缺失的关键步骤。员工的学习行为要变成自觉行为, 需要一定的物质激励, 使员工在获得一定学习成果时得到相应的报酬。

3. 实施培训与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员工培训过程与效果的评价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 培训创新建立在培训后的效果评价基础之上, 通过对学员的理论考试、实际操作考核与岗位操作效果, 在评价过程中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针对性地改进和创新培训形式、调整培训内容、优化培训方案, 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培训评价不仅考虑培训效果, 还要注重培训的投资效益, 培训过程中, 一定的教育培训资源转化为员工的能力资本, 这些能力资本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 才是企业培训工作追求的最终目标。

培训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 实现员工素质与企业战略的匹配, 让员工在服务企业, 推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同时, 也能实现个人的发展, 获取个人成就, 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的更新和信息化的要求, 培训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职能。文章以山西春雷铜材有限责任公司为个案论述了树立培训是员工最大福利的新理念, 提出搞好培训的五个结合, 创新企业培训的三个原则, 从而将教育培训资源高效地转化为员工的能力资本。

关键词:福利理念,技能培训,组织文化培训,人力资本,能力资本

参考文献

[1].颜世富.培训与开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上一篇:竞争比较下一篇:转变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