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培训质量(精选12篇)
职业培训质量 篇1
近年来, 培训正在国内大小企业普遍展开, 培训已经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职能。培训的目的也从让员工适应当前的工作需要转变为满足企业生产和员工个人成长两个目标的需要。培训是塑造企业文化的重要工具。只有以企业文化的眼光审视培训, 将它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 才能使企业培训有一个更为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 才能为企业产生更加实在的作用。
一、树立培训是最大福利的新理念
企业的培训工作在20余年的发展改革进程中, 对职工素质的提高, 企业整体工作的不断前进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 山西春雷铜材有限责任公司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入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 市场的竞争, 产品的更新, 装备水平的提高, 管理制度的创新, 科学技术与铜材加工质量的日益提高, 给员工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为使员工素质对新体制下生产、管理、技术等多方面的适应性, 该公司领导把员工的培训工作当做重点来抓, 调整组织机构, 成立了培训中心。总经理提出“培训是给员工最大福利”的先进理念。指出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变革不但涉及组织战略、文化的改变, 原有的工作性质和业务流程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以前的时代里, 培训工作只需要对员工现有的知识、技能进行改进就可以应对工作的需要了, 现在的工作, 不断有新需求、不断有新任务, 这就要求员工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的价值观、新的为人处世之道。
新形势下的培训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紧紧围绕集团公司年度培训计划和安排, 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思路, 坚持改革、发展、创新的原则, 全力为公司的发展服务, 为全体员工的知识技术、技能需求服务, 不断改善和创新培训形式, 调整培训科目、培训内容, 采用借智、引智的培训模式, 稳步提高了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使员工们不仅知识得到丰富、技能得到提高、综合素质得以优化、道德品质得以升华, 而且潜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忠诚感和归属感。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不断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奠定了基础。
二、不断探索培训形式新趋势, 搞好五个相结合
当前, 企业面临经济增长模式、市场竞争等诸多变化的挑战。每个企业都有其特有的适应性挑战需要面对。面对挑战, 公司领导审时度势, 对培训工作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要求在培训形式上创新思路开展工作。
1. 集团公司培训与公司内部培训相结合。
在内容上保证有一定的互补性。根据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 以中层以上领导为主体, 以观念更新为先导, 以提高能力为重点, 以学习业务和更新知识为主要内容, 分层次、分期分批地开展专业培训。对各类专业技术干部和技术工人, 实行了以岗位专业技术技能为重点的针对性培训。在培训形式上, 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采用多种形式交叉结合的模式来组织培训。
2. 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相结合。
培训过程中, 针对员工理论知识水平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的差距, 该公司与山西兵器职工大学联合举办了为期两年的《企业管理》大专班, 参加系统学习, 为公司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企业管理人才。面对激烈的铜材产品市场竞争和产品质量的更高要求, 公司与太原科技大学联合办学, 在公司内部举办了第一期铜材压力加工培训班, 为期7个月, 共开设13门 (熔铸、轧制、热处理等) 课程, 基本包含了公司各工序生产涉及的内容, 学员来自公司各职能处室、各分厂业务骨干和技术骨干共计32人, 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答辩, 顺利完成学业, 并取得优异成绩。公司又相继举办了二期铜材压力加工培训班, 为公司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公司先后输送22名优秀青年赴洛铜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为期半年的铜加工知识培训。为公司技能人才的储备奠定基础。
3.“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
把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送出去, 参加集团公司和其它部门组织的专业班培训。把一些新思路、新理念、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措施带回公司, 并及时传输给大家。对新产品开发、装备更新以及生产过程中突出的技术、质量问题, 外聘专家授课和现场指导, 在课堂研究探讨的同时, 到一线岗位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培训与课题实践相结合。
培训实施过程中, 除采用培训班, 专题讲座等课堂形式外, 对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 以提高他们的技术、技能水平为目标, 安排他们承担、参加公司的科研课题、小改小革、QC小组, 在工作中培养、在实践中提高、在课堂上进一步理论深造, 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
5. 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与组织文化培训相结合。
培训的内容, 除了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 也应包括组织的信念, 价值观和道德观等, 通过灌输组织的文化, 使员工逐步融入组织的文化。当然, 信念、价值观的培训相对于知识技能的培训短期内效果可能不明显, 不可急功近利。组织文化的培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培训过程中, 员工不断了解企业的价值观和使命, 明晰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经营理念, 在工作中自觉地以企业经营理念为指导, 模范地遵守企业的各项制度, 使企业的规章制度内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目前公司凡是新入厂的员工都要接受全方位的岗前培训, 传统的培训主要是针对公司产品结构所需的工艺知识和操作技能开展培训。而现在乃至未来的培训, 公司把员工的素质培训放在了首位, 企业文化建设、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等都成为员工素质培训的主要内容。员工通过培训具备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态度以后, 才可能最大化发挥自身的潜能。
三、不断改进和创新企业培训, 把握好三个原则
企业培训创新是一个无境的课题, 因为经济社会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企业所施行的培训不仅是教育行为, 也是颇具经济意义的举措。坚持“人才优先, 以人为本, 创新机制”的理念, 就会使得企业的培训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就会增强培训投资的效益性和长远性, 使培训真正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机组成部分。培训创新作为企业文化的载体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 学以致用的原则。
员工培训与普通教育不同, 员工培训特别强调针对性、使用性、实践性和实效性。企业文化的发展要求员工培训应该有明确的培训目标, 企业发展需要什么、员工缺什么就培训什么。培训计划的设置应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 并考虑岗位特点、员工年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因素, 系统全面、兼顾长远确定培训内容, 纠正盲目向学历靠拢的倾向。在培训过程中, 文化观念、思想理论的培训要结合企业的现实情况有效地贯穿到培训过程中去。
2. 考核与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培训效果的评价建立在考核的基础上, 考核必须与企业的培训激励相结合, 员工对培训价值观念有较大差别, 在坚持培训文化理念的前提下, 培训激励是不可缺失的关键步骤。员工的学习行为要变成自觉行为, 需要一定的物质激励, 使员工在获得一定学习成果时得到相应的报酬。
3. 实施培训与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员工培训过程与效果的评价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 培训创新建立在培训后的效果评价基础之上, 通过对学员的理论考试、实际操作考核与岗位操作效果, 在评价过程中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针对性地改进和创新培训形式、调整培训内容、优化培训方案, 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培训评价不仅考虑培训效果, 还要注重培训的投资效益, 培训过程中, 一定的教育培训资源转化为员工的能力资本, 这些能力资本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 才是企业培训工作追求的最终目标。
培训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 实现员工素质与企业战略的匹配, 让员工在服务企业, 推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同时, 也能实现个人的发展, 获取个人成就, 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的更新和信息化的要求, 培训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职能。文章以山西春雷铜材有限责任公司为个案论述了树立培训是员工最大福利的新理念, 提出搞好培训的五个结合, 创新企业培训的三个原则, 从而将教育培训资源高效地转化为员工的能力资本。
关键词:福利理念,技能培训,组织文化培训,人力资本,能力资本
参考文献
[1].颜世富.培训与开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林媛媛.企业培训理论与实践.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5
职业培训质量 篇2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成为教育领域非常重要的一环,相对于德、澳、日等职业教育领先的国家,我国的职业教育在服务行业、企业方面差距颇大。就职业教育培训项目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和评估权重提出了全新的观点,首次提出第三方评价机制的设立和政府主管部门的逐步退出理念。
关键词:职业教育;培训项目;质量评价;第三方;多元化
国民终身教育中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培训,其影响之大、所占比重之重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彰显无疑。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信息技术发展日益迅猛,知识日益更新,都为职业教育培训创造了发展机遇。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与挑战,虽然我国许多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对教育培训质量的评价模式开展了多方面探索和研究,但职业教育培训项目培养质量评价并没有形成完整评价体系,定量评价较少,定性评价较多,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和改进。因此,科学辨析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培训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一个针对职业教育培训项目的科学有效的质量评价体系,对培训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已成为职业教育培训顺应时代潮流、保持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一、职业教育培训项目质量评价多元化评估体系构建
职业教育培训项目质量评价是对培训项目满足企业(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是对培训项目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以期达到职业教育培训价值增值的过程。因此,评价主体必然是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培训项目要满足企业、社会的要求,同时也要满足企业员工个体发展的需求。职业教育培训项目质量评价包括:培训学员(受训主体)、培训机构(第一方)、送培企业(第二方)、主管部门、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等五个评价主体,即“五主体”多元化评价。
1.主管部门评价
主管部门对培训进行评价是职业教育培训的一项必需环节,这是因为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活动必须要对主管部门负责。主管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是为了通过职业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提升员工从业技能,从而达到企业和行业从业人员整体质量提升,因此主管部门最为关心的就是培训的实施效果是否达到了培训目的。要想知道培训效果如何,就必须要对培训机构的培训活动开展评价,提出建议,并依据评价结果作出决策。目前典型的主管部门评价培训项目有:海关的报关员培训项目、财政的会计系列培训项目、海事的轮船从业培训项目等。
2.参训学员评价
参训学员被归类为第二方,职业培训的主体是参训学员,参训学员的满意度一定程度上能够检验承担培训任务所在机构的培训效果和培训水平。培训过程的每个环节,包括培训师教学水平、培训课程安排、培训环境、培训测试成绩等各要素,都是检验培训活动能否符合学员的需求,是否达到了学员预想水平的根据。参训学员通过培训评价,为参训效果提供最直接的信息,学员本身也从这些信息中发现自己通过参训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及专业业务水平得到哪些提高。
3.培训机构自评
培训机构作为培训项目的实施方被称为第一方,其按照制定好的评价标准,在对参训学员、企业考核性评价之前对自身培训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初步判断参训收获与效果,获取自身在参训过程中的成绩及差距,自评的结果亦可在最终综合评价中占有一定权重。
4.企业评价
委托培训的企业同参训学员一起被归类为第二方,在整体培训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中享有最高权重。企业评价是指参训学员学满入职或者回到委培企业,由参训学员所在企业的领导、同事根据其将培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效果进行客观评定,以此作为最终培训质量评价的参考指标。
5.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价
众所周知,由标准普尔、穆迪、德勤、埃森哲、普华永道等知名评估机构认可并评级的行业企业,在本领域中往往名声鹊起,声誉日隆。同样,高端培训项目仅仅靠学员评价和机构自评是远远不够的,系统化评价一个培训项目从准备到完成再到后期效果,科学的指标评估体系必不可少。同样,委托行业领域顶尖的专业评估机构,站在第三方独立的视角来评价培训整体流程与绩效,是最为客观科学的评价手段。第三方评估也是迅速提高培训机构声誉和知名度的最有效途径。
二、职业教育培训项目质量评价关联系数
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比较,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就职业培训而言,参加培训项目的学员学历水平、知识基础、技能水平可能参差不齐;同一类的培训项目,其培训时间长短也可能不一样;送培单位(企业)投入的培训经费可能差别很大。毫无疑问,这些因素对职业培训项目的质量是有直接影响的。由于这些诸多因素难以控制,增加了职业培训项目质量的评价难度,使得职业培训项目质量的评价更加复杂。大量的企业、培训机构的调查研究表明,借助“关联系数”就可以把可能存在的可变因素对培训质量的影响,完全体现到评价结果中,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实际上,大多数可变的因素对培训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培训效果方面,因此,关联系数的处理就集中在了“培训效果”这个一级指标的各层各个指标上了。培训学员初期的知识基础、技能水平等不一样,经过培训后,他们的发展程度是不一样的,从发展的角度讲,在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进行评价时,应在满意度评价的基础上乘以关联系数(发展系数)。在送培单位、管理部门、培训机构、第三方评估对满意度评价时,在发展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培训班的整体稳定性,需在满意度评价的基础上乘以关联系数(稳定系数)。
三、职业教育培训项目质量评价主体的权重确定及量化评价
评价指标权重又称权数,是一个证明评价指标重要程度和作用的数字。对评价整体而言,同一层次的各指标,其重要程度是不同的。权数能够体现每个指标对评价结果影响的大小以及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占的比重。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五主体”的评价权重必然是有区别的,这样才能更科学、更全面。根据广泛的调查研究,首先利用肯德尔和谐系数进行一致性检验,再对各评价主体的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每个评价主体的权重如下:培训学员评价权重为0.2,送培企业评价权重为0.3,培训机构评价权重为0.1,主管部门评价权重为0.2,第三方评价权重为0.2。结合实际情况,各评价主体的评价指标有所差别,评价主体的各层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是不同的。在进行职业教育培训项目质量量化评价时,首先拟定测评表格,发给五个评价主体的每个成员。按要求,每个成员根据实际情况对培训项目质量进行全面评价。
四、职业教育培训项目质量评价的标准确定
评价标准的设计必须是可测量的,可以实际操作和把握的,既有数量化标准又有可操作化语言表述。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将评价标准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
1.培训准备
在培训准备工作中,为检测培训标准和安排是否能满足培训对象的.需求,我们通常要预先系统地分析评价目标,培训目标的表述必须清晰明了,否则模棱两可的目标表述会影响培训的实施和评价。培训方案中,如何选择培训对象,如何安排培训时间,如何确定培训场地等也是至关要素。我们应该对所有指向培训目标的条件和资源进行综合与系统的评价,并进一步完善和确定培训方案,论证其可行性与实际操作的效用性。
2.培训实施
评价培训质量优劣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就是对整体培训实施过程进行评价,这个评价结果直接影响培训效果。培训的实施过程是涉及多个环节的。第一是师资培训。师资的水平高低、受欢迎程度、综合能力等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参训学员掌握并吸收知识技能的效果,同时还会影响参训学员的学习情绪以及对实施培训的机构主体的好恶及评价。培训师资评价指标应涵盖师资的配备、培训教师综合素质,包括知识、技能、教学能力、师德、教学吸收效果等多方面。第二是培训管理。培训管理是否科学合理,整体环节能否保证实施过程有条不紊,培训计划、培训大纲能否反映行业需求,与受训学员定期沟通反馈是否及时等,均可检验出培训实施机构的管理水平。第三是培训资源。实施培训所需的设施设备、培训教材、培训场地、课外学习资源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培训的质量。第四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实施培训和完成培训目标的重要载体,对培训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因素。因此在实施过程的二级指标中,这些因素都被列入其中。
3.培训效果
培训计划是否满足需求与预期目标,实施过程产生的预期与非预期效果,有关人员对培训结果的优劣判断,参训者的受益程度等,均为体现培训效果的评价指标。其中,参训学员的满意度评价是整个评价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参训学员对培训整体环节的满意程度直接影响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情绪,从而影响培训的最终效果。对于委培单位来说,更注重参训学员在经过专业培训后,理论功底、动手能力、实践技能、新设备新科技的掌握与操作水平等综合能力的提升程度,希望通过学员在培训前后知识、技能及其他能力的变化,了解参训学员通过培训学到了什么,提升了什么。而学员参训后所产生的各方面的提升和变化,以及能否将培训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新能量,则最直观地反映培训的质量。受训学员完成培训回到企业后的跟进调查评价结果,更真实体现了培训的效果和价值,切实反映了培训质量。
五、结束语
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来看,建立健全具有权威性、导向性的质量评价制度,是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将对职业培训数量及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急需加强对职业培训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与制定,并在实践中进行有效积极推进。科学、系统的职业教育培训项目质量评价多元化评估体系的建立,为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质量保证。经过多方研究与论证,我们认为,在未来的职业教育培训过程中,政府和主管部门的职能应该有所转变,从现在的主管逐步过渡到指导与监管,把主体评价权限集中在用人企业(第二方)和专业第三方评估机构上,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科学、客观、高效地推进职业教育培训,保证职业教育培训项目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曹忠义.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04).
[2]唐昕,张庆伟.培训项目质量管理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04).
[3]李秀红,刘伦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动力不足的经济学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
创新培训思路提升培训质量 篇3
【关键词】教师培训实践思考
教师培训是教育发展基础与保障,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最核心工作任务。近年来,洪泽县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在省、市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尤其是教师参加省网络培训,几年来其参训率、合格率、优秀率均始终位居淮安市第一。
一、 突出县级骨干培训
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培训涉及的人员广、学科杂、层次多,在抓教师培训工作时,不可能面面俱到。为此,我县提出县级教师培训首先要突出校长、骨干教师培训,因为他们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业务素质怎样,直接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仅2015年,我县就分别举办幼儿园园长及骨干教师赴宝应、昆山等校集中跟岗培训;小学校长及骨干教师赴北师大集中培训;中学校长及骨干教师赴华师大集中培训;小学和初中教学能手、教学新秀赴南通培训等。先后邀请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幼儿园徐英园长、北师大李鹏飞教授来洪对课堂教学进行点评,并作专题讲座。举办全县骨干教师读书沙龙活动等。教师培训不仅吸取了以往“请进来”的好方法,还采用了“走出去”的形式,且频率之高,效果之好从未有过。
二、 创新校级重点培训
如何提高培训针对性、实效性,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多年来,各地基本上采取的是以县级为单位,聘请专家集中讲座,其内容很难贴近一线教师的需求。如何解决培训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同时又能充分发挥全县骨干教师引领作用呢?近年来,我县创新了培训方式,即全县实行“菜单式”培训,每所学校可根据本校实际,每年至少自主举办1个具有自身特色的培训项目,通过进课堂与送培到校的方式,在全面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同时,也提升骨干教师业务水平。从2015年起,我县还对农村校级重点培训项目采取校际整合,分片承办的方式,以扩大规模、增加辐射面。同时,组织送培到校,让更多的教师参与,从中受益。
三、 重视幼教技能培训
由于幼儿教育还没有纳入义务教育,长期以来,政府对幼儿教育投入不足,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对此,从2015年起,我县极其重视幼儿教师技能培训。仅2015年,就举办了历时一年,每班近40名的全县幼儿骨干教师音乐、舞蹈、绘画、课件制作等4项技能培训,整个培训系统性强,训练扎实,有效促进了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推动了幼儿事业的发展。
四、 全力做好网络培训
网络培训是教师培训重要形式之一。为此,我县高度重视,全力做好本项工作,切实做到真培训、真提高。一是健全网络。县局和各学校都相应成立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培训工作网络健全。县级层面,主要运用好培训管理人员QQ群、家长学校行政通和《洪泽县教师研修网》三大平台,及时发布、通报培训信息。各学校教师人事管理系统和教师培训工作系统实行“校级、中层、具体负责人”三级管理,从而确保全县上下培训信息畅通,有效提高培训效率。二是注重过程。实行“网培报名一周清”“每期一评比、一总结”制度,明确“3天学习,7天完成学时,10天完成任务”目标,并将“精华帖”“优秀作业”“每期一评比”结果等及时在《洪泽教师研修网》上公布。
五、 规范教师培训流程
出台了《洪泽县教师培训暂行办法》。该《办法》从组织管理与职责分工、办班流程与任务分解、奖惩制度与绩效考核等3个方面具体而又明确提出培训要求。比如在“办班流程与任务分解”中规定:年初,各学校及局机关相关科室要根据培训部要求,及时上报本年度培训项目。培训项目经县培训领导小组审核后列入县年度培训计划。凡未列入县年度培训计划的,本年度原则上不安排培训。培训方案制定,原则上采取谁申报,谁制定,必要时培训部予以协助。培训方案制定时间须提前2周以上。责任部门拟定培训方案,送培训部初审后,报分管局长审批。批准后,各相关科室按培训方案做好办班各项准备工作。
六、 尽力做好保障工作
职业培训质量 篇4
1 构建合理规范的培训质量评估管理体系, 是有效促进培训质量全面提升的基本保证
培训质量评估是培训管理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依据, 2013年是我培训中心转型的一年, 随着我中心培训规模的扩大, 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合理规范的培训质量评估管理体系就迫在眉睫, 这不仅有助于正确衡量培训项目的开展情况, 协助培训主办单位及承办部门准确定位培训目标的实现情况, 客观衡量参训学员及学员单位在接受培训后的满意率情况, 更有助于我中心合理配置培训资源、优化培训内容, 改善培训教学服务及后勤服务。
我中心培训质量评估管理体系的构建思路是以实施反应评估及学习评估为主线, 以日常督导为核心, 让所有参与项目的人员进行自我评估诊断, 形成动态、有效、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即“三层级”评估管理体系。第一层级为培训师及班主任“自我评估”, 即培训项目所有参加人员进行的自我评估, 培训师对担任的培训项目或课程进行总结评价, 对培训中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掌控, 班主任对培训班的管理及服务进行总结;第二层级为培训部门或项目组“自我诊断”, 即培训实施部门或项目组对所承担的培训项目全过程及质量进行有效的内部监控。通过开展培训教学及后勤服务检查、培训项目质量分析、召开培训项目总结会等实现自我诊断;第三层级为“督导评价”, 一是对培训项目进行的日常督导及学员的反应评估形成的评价结果;二是督导专家组对培训项目进行的督导和评价结果。其中第三层级尤为重要, 且在培训评估中首先应以学员反应评估为主, 因为学员是培训的直接参与者, 在培训中处于主体地位, 亲身感受培训的整个过程, 了解整个培训环节的运行, 对培训的质量最有发言权, 因此坚持以学员评价作为培训的最主要依据。
经过1年的不断探索、磨合、完善和总结, 初步建立起对培训所有流程及环节的质量评估管理体系, 为有效促进培训质量全面提升提供了基本保证。
2 建立实用有效的培训质量评估管理流程, 是有效促进培训质量全面提升的行动保障
培训质量评估是现代教育培训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培训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公司培训管理标准设立完善的评估制度, 建立实用有效的培训质量评估管理流程, 是有效促进培训质量全面提升的行动保障。
根据“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组织构建, 我中心培训管理部承担着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和培训效果评估的各环节质量督导、评价和管理工作, 相当于培训管理的总指挥、总调度及培训质量的总检查机构。培训管理部培训质量监督组负责培训质量评估的资料收集、编制评估方案、统计及汇总、分析及反馈评估结果;每个培训班相当于一个培训项目, 由项目承办部门负责指定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协调各项培训工作, 班主任具体负责班级管理。
评估管理显现于培训项目全过程, 评估管理流程包括:项目前期、项目实施、项目结束、项目整改四个阶段。
2.1 项目前期——做好督查评估准备
培训项目实施前, 评估管理工作主要是收集培训项目相关信息 (包括开班通知、培训手册等) , 确定评估指标并根据培训课程表编制及印制培训项目反应评估表, 形成一级评估方案。
2.2 项目实施——做好项目实施日常督导
(1) 督导检查:进行培训实施现场督查, 填写督导日志,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处理。
(1) 培训现场检查:每日对培训教学实训及后勤服务现场进行随机性检查, 抽查性听课, 抽查培训部门自查情况。
(2) 召开座谈会:不定期召开学员座谈会、班主任座谈会、项目负责人座谈会。
(3) 开展专项检查:每周组织专家组对培训项目进行检查, 诊断。
(4) 开展月度通报:对日常督查情况进行月度通报、对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反馈、对培训事故及时处理、定期进行质量分析诊断。
(2) 自我检查:班主任跟班管理, 每天填写培训班日志, 项目负责人进行培训实施现场巡视检查, 部门对项目进度、项目现场、项目人员工作情况进行检查。
(1) 现场检查:听课检查、对班主任跟班情况检查、对项目进展情况及时掌控。
(2) 教学文件检查:对培训师教案课件进行审核、对培训项目教学计划及课程表进行审核及时上报、培训安排有变更要有记录并及时上报。
(3) 总结工作检查:按评估管理体系要求对班主任及培训师的自我评估表、项目诊断表进行审核检查, 在规定时间及时上报。
2.3 项目结束——完成项目评估及总结
(1) 在培训项目结束前组织学员开展反应评估填写反应评估表 (一级) , 收集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形成反应评估报告。
(2) 培训师对考试项目进行质量分析, 形成培训项目学习评估及改进意见书 (二级) 。
要求在项目结束后五个工作日内上报班主任自我评估表、培训师自我评估表、培训项目自我诊断表、培训项目学习评估及改进意见书 (二级) 、反应评估报告及反馈表。
2.4 项目整改——分析找到措施进行整改
通过督查督办向各部门反馈评估结果、发现的问题及建议, 要求各部门针对问题拿出解决措施和办法, 质量监督组负责跟踪改进情况。
我中心评估管理体系经四个阶段的全周期化管理使培训项目的质量做到可测、可控和有效, 从而达到保证培训质量持续改进并不断提高的目的。
3 严格执行 (完善) 督查督办反馈机制, 是有效促进培训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措施
评估本身不是目的, 而是要通过评估认真分析培训过程, 通过“评估—反馈—改进—跟踪管理”, 有针对性地改进培训管理和服务, 持续全面地提升培训的质量。因此, 把督查督办反馈机制落实到实处, 是有效促进培训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措施。
我中心督查督办的反馈机制有两条途径:一是每个培训项目结束后的反应评估数据分析结果及学员意见建议形成的反馈表报送各相关培训部门及后勤服务部门, 以便及时掌握培训和服务情况, 及时解决和改善工作;二是每月月度例会中通报该月各培训项目评估情况及日常督导和专家检查情况, 把发现的主要问题汇总反馈给各部门, 以便使各部门引起重视, 在今后的培训和服务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提升培训效果和质量。
培训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各培训部门及后勤服务部门后, 重要的是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并不断跟踪, 否则, 就会使整个评估过程流于形式。培训部门通过评估反馈表及意见反馈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如培训内容及课程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培训师的师资水平是否达到要求, 培训教学服务是否管理到位, 以评促改, 及时整改, 不断创新培训内容, 改进培训方法, 提高培训质量和成效;后勤服务部门通过评估反馈表及意见反馈可发现住宿及餐饮服务中的缺陷及需要注意改进的方面, 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为培训教学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各部门把整改措施报质量监督组, 质量监督组负责在下一个培训项目中跟踪整改成效。
总之, 培训质量评估对培训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指导改进和跟踪管理, 其在培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凸显出培训质量评估的意义所在, 只有不断完善和加强培训质量评估管理体系建设, 才能有效促进培训质量的全面提升。
摘要:随着集约化大培训体系的构建, 培养造就适应公司发展需要的一流员工队伍是培训中心的职责所在, 不断完善培训质量评估管理体系建设才能有效促进培训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培训质量,评估管理,督查督办
参考文献
质量成本培训讲义 篇5
2、质量成本的定义:质量成本是指将产品保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需的费用。它是企业生产总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质量成本核算为了确保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费用之和。
3、质量成本的分类:
按质量成本的作用分为控制成本和控制失效成本。控制成本,是指与质量变动有关的成本,是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管理和鉴定所支付的费用,这部分费用常随质量的变化而变化。
控制失效成本,是指由于控制不力而造成的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是一种损耗性成本。按质量成本的发生环节分为直接质量成本和间接质量成本。
直接质量成本,包括作业、设备质量成本,其中作业成本是指可控制质量成本和控制失效成本。
间接质量成本,主要是指发生在消费环节的费用,包括用户承担的质量成本、用户不满的质量成本和声誉损失成本等。
4、质量成本的构成:
国家标准GB/T13339-91《质量成本管理导则》规定质量成本包括5个部分: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特殊情况下,还包括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并分别给出了定义。
预防成本:是指用于预防不合格品与故障等所支付的费用。
鉴定成本:是指评定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支付的费用。内部损失成本,也称内部故障成本,是指产品交货前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损失的费用。外部损失成本,又称外部故障成本,是指产品交货后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等所损失的费用。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是指为提供用户要求的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它包括特殊的和附加的质量保证措施、程序、数据、证实试验和评定的费用(如由认可的独立试验机构对特殊的安全性能进行试验的费用)。
5、质量成本的科目设置与核算:
质量成本一般包括三个级别的科目。其中,1级科目为质量成本。2级科目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如有特殊要求还可增设外部质量保证成本。3级科目为质量成本细目。GB/T13339-91《质量成本管理导则》中推荐了21个3级科目。组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删,如下图:
6、质量成本评价指标:
在进行质量成本分析时经常会用到质量成本评价指标。利用质量成本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加强质量成本管理的科学性。质量成本评价指标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类:质量成本结构指标、质量成本相关指标和质量成本目标值。质量成本结构指标:
预防成本率=预防成本/质量成本*100% 鉴定成本率=鉴定成本/质量成本*100% 内部损失成本率=内部损失成本/质量成本*100% 外部损失成本率=外部损失成本/质量成本*100% 外部质量保证成本率=外部质量保证成本/质量成本*100% 质量成本相关指标:
产值质量成本率=质量成本/总产值*100% 总成本质量成本率=质量成本/总成本*100% 销售收入质量成本率=质量成本/销售收入*100% 利润质量成本率=质量成本/销售利润*100% 质量成本目标值:
质量成本目标值=基期(计划期)质量成本(指标)值-报告期质量(成本)指标值
7、质量成本具有以下特点: 质量成本是一种变动成本。它随着质量水平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可以从分析其变化趋势中探求最佳质量水平。
质量成本是一种机会成本(或可能的成本)。它不局限于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而是着重于分析和预测可能或应当发生的经济活动,以便进行决策。
质量成本是一种估计成本。它不能象生产、销售等职能成本那样精确计算,因为它带有某种假定性。它可对某种特定的问题提出各种决策方案,以供领导选择。
8、质量成本最佳构成比例确定:
质量成本内部各部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在质量成本中各应占多大比例才能使质量成本结构最佳是一个多因素的复杂问题。
从质量成本的构成项目的分析看,增加预防成本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不良品率,从而减少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鉴定成本。这样,预防成本如果增加3~5%,质量总成本可能下降30%。但是,预防成本并非越高越好,而是要在质量总成本最佳的前提下,确定一个合适的比例。
增加鉴定成本,加强检验把关,可以降低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的发生。鉴定成本的增减主要应看产品的质量状态。与预防成本一样,鉴定成本也应在质量总成本中占一个“适当的比例”。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都是不可避免的成本。在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可以把质量总成本为最佳时存在的内部和外部损失成本看作是合理的。
著名质量管理学家,如朱兰、哈灵顿、桑德霍姆都对质量成本最佳构成比例作了大量的调查分析,其结论如下表: 适宜质量成本水平的确定: 运行质量成本的构成项目(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之间,以及质量成本与相关技术经济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存在着一定的客观规律性。质量成本可以绘制成下图所示的质量成本特性曲线: 为了分析质量总成本的变化规律,我们不妨把质量总成本曲线最低点附近的一段曲线取出来放大,如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
1区是损失成本最大的区域,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加强预防措施,加强质量检验,提高质量水平。
2区表示在一定组织技术条件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维持或控制现有的质量水平,保持质量总成本处于最佳点附近的区域。
3区是鉴定成本最大的区域,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分析与鉴定费用有关的因素,采取必要的措施,在保证规定质量水平的基础上将鉴定成本费用降下来。质量成本管理
质量成本管理的概念:就是组织对质量成本进行预测、计划、核算、分析、控制和考核等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以寻求适宜的质量成本手段,提高产品质量水平、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
质量成本管理的实施程序:
应对职工进行质量成本管理知识教育;对质量成本管理有关人员,如财务人员,质量管理人员进行质量成本管理业务培训。
建立质量成本管理体系,明确职责,为实施质量成本管理提供组织保证。
结合本部门、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质量成本管理办法,使质量成本管理有章可循。根据质量成本目标制定质量成本计划。
定期对质量成本的各项费用进行核算和分析。定期对质量成本进行考核。
职业培训质量 篇6
完善管理体系,明确办学定位
理顺培训管理职能。按照企业管控体系建设和培训管理体系要求,集团公司成立由主要领导任主任、班子其他成员任副主任、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员工培训管理工作委员会,负责集团公司员工培训重大问题的研究、决策和协调。各专业公司(能化公司)、基层单位成立相应工作机构,组织、协调员工培训管理。
完善分级管理体系。建立集团公司、专业公司(能化公司)、基层单位、区队车间班组四级培训组织,实施集团公司、专业公司(能化公司)、基层单位三级管理,形成集团公司组织协调、专业公司(能化公司)负责实施、基层单位具体落实的员工培训管理体系。
理清培训办学思路。集团公司党校以党建、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为重点,专业公司所属安全技能培训中心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技能人才岗前培养、岗位技能在岗培训和安全技术培训为重点,基层单位安全培训机构和其他办学单位以安全技术、岗位技能培训为主,区队车间班组以现场“手指口述”、必知必会、技术技能、现场操作和业余学习为主。
实现实训资源共享。重点完善国家级、省级实训基地培训功能,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作用;优化整合实训资源,避免资源浪费,采取校企合作办学、协议代培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快建设新产业实训基地建设,服务相关行业的员工培训。
规范培训流程,提高培训质量
做好需求调查,规范培训立项。做好培训需求调查分析,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首要环节。一要做好企业培训需求调查,二要做好员工培训需求调查,三要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四要做好培训立项。
强化过程管理,规范培训实施。培训项目由立项部门牵头组织,培训主管部门予以协调、指导并进行考核监督,确保培训规范实施。一要规范培训计划制订,二要做好培训前准备,三要加强学员管理。
健全考评体系,规范培训评估。健全培训考核制度,完善办学机构、培训项目、师资队伍“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考核体系。一要规范办学机构的考核,二要规范培训项目的考核,三要规范师资队伍的考核。
创新培训手段,提升管理水平
开发应用信息化培训资源。根据企业远程教育网课件征集发布管理办法,利用好集团公司录编室,有计划、有步骤、按产业组织制作远程教育培训课件。鼓励广大专兼职教师积极参与,利用企业远程教育网络平台,为学员提供学习菜单,实现学员个体弹性学习、柔性学习、个性化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开展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探索教学规律,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指导学员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推进以团队学习为特征的学习型组织建设。研究制定实施方案,以部门为单位,组织团队学习。通过系统思考、知识共享、自学机制等,构建善于自我修正、自我超越的学习型组织。
强化基础建设,增强培训实效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多渠道、多形式加强专兼职教师培训,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坚持内部培养、外部选聘,多措并举,建立并动态充实集团公司师资库,实现优秀师资共享,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
强化实训基地建设。集团公司推广多媒体、多功能、系统化、现代化煤矿实训基地建设经验,对照国家级、省级实训基地申报验收标准,加大新产业实训基地建设。基层单位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和现有办学规模,分类、分步建立完善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培训机构。
强化教学案例建设。教学案例可按类别分为道德文化教育、经营管理活动、技术创新实践、技术攻关活动和安全事故等,也可按行业分为煤炭、化工、电铝、机械制造、建筑安装等。编选的案例要具备真实性、典型性、浓缩性、启发性。以教学案例库建设为依托,推行案例教学法,把各种现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课堂中,让学员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建成具有集团公司特色的教学案例库。
严格管理考核,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严格职工教育经费管理。集团公司职工教育经费实行“分级切块”管理,专款专用,按照规定的程序、范围和预算额度开支,严禁挪用和超预算列支。各级人力资源部门、员工培训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对职工教育经费承担管理责任。
严格培训工作考核兑现。按照培训管理考核相关规定,严格培训考核,认真运用培训考核结果,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对办学机构的考核结果,作为培训经费结算、评选先进单位的直接依据;对培训项目的考核结果,作为学员培训费用报销和下年度是否继续立项的依据;对师资队伍的考核结果,作为后续项目是否聘任的直接依据。
实行岗位自学成才奖励。按照集团公司职工学历学位教育管理办法的规定,做好研究生报名备案、学历学位报名录取登记和毕业登记公布等工作。鼓励员工岗位自学成才,对个人全额支付的学费,在员工与用人单位签订服务协议后,按学费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
完善培训考核激励机制。以规范培训立项为切入点,以提高培训质量为目的,以职称评审、技能鉴定、首席技师评选、优秀技术技能人才评选为手段,以技术岗位练兵比武为平台,以各项技术技能津贴的考核兑现为抓手,健全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管理运行机制,增强培训吸引力,调动员工学习主动性,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保障员工培训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职业培训质量 篇7
一、深化项目开发, 突出培训优势
随着大庆油田开发步入到中期阶段, 对油田各种生产工艺措施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做好全员素质提高的基础上, 油田生产的一些关键环节和过程对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了更高的需求。要求在培训项目的开发和设计时, 要针对项目设置的要求, 科学、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围绕着油田生产的需要, 做优核心专业 (工种) 、做强重要岗位、做精关键技术的培训项目, 尤其要体现自主创新, 打造培训品牌。为此, 要认真做好企业和油田培训市场需求调研工作, 合理规划、设计培训项目。重点开辟市场潜力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的、具有行业特色的培训项目, 特别是开发实施企业急需的高层次业务技术培训项目, 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及行业职工对培训的需求。瞄准集团公司创建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大局, 以市场为导向, 以服务企业发展、服务油田职工为出发点, 整合资源, 寻求合作, 巩固提高现有培训项目, 积极开发新的培训项目, 不断拓宽培训渠道, 寻求新的增长点和发展点, 逐步占领、扩大培训市场, 稳步扩大培训规模, 推动培训工作平稳发展。注重学习和借鉴企业的经验, 把培训项目品牌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通过自主创新, 逐步开发、培育出企业急需的高层次业务技术培训项目, 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和油田职工对培训的需求, 打出培训牌子。鼓励我们的教师深入到企业中去, 只有真正的走进企业, 走到工厂, 才能真正了解企业的需要, 闭门造车肯定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要充分发挥现代远程计算机网络在开展教育培训方面的作用, 积极开发远程培训项目, 扩大培训的专业方向和培训对象范围。
近几年, 我们技术培训中心在开发培训项目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通过开展培训需求调研, 开发了一些市场潜力大、针对性强、社会效益明显的培训项目, 特别是高层次和企业急需的高技能培训项目, 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及油田职工对培训的需求, 部分培训项目已经在行业小有名气, 如:采油、钻井、作业、集输、焊接等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具备了成为精品培训项目的条件。
二、创新培训过程, 确保培训质量
培训质量是培训项目的生命线, 没有质量就没有培训品牌。品质成就品牌, 品牌决定价值。品牌的生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需要有优异的内在品质作支撑。几年来, 我们始终把提高培训质量放在第一位, 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促发展, 并围绕着提高质量这个中心环节来做工作、抓落实,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要提高培训质量, 培训工作就要与时俱进, 应与前线紧密结合。要使培训项目体现新、快、多、高、精的特点。确保培训内容达到知识新、理念新、管理新;知识和技能传递快、接受快、转变快、提高快;涉及的岗位功能多、种类多、领域多;培训的层次高、品位高、实效高;培训的管理要精心组织、策划、实施、多出精品。培训的运行过程对学员进行摸底, 根据学员原始质量, 结合培训目的, 合理确定培训内容和鉴定标准, 以求客观体现培训质量。教师要对培训内容进行再创造, 将新技术、新经验, 新思想补充到培训中, 把内容浓缩成精华交给学员。采用互动教学法, 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思维定势, 使学员成为培训的中心, 激发学员参与培训积极性, 释放蕴藏在他们身上的创造力, 让学员感受到培训是一种快乐, 在快乐中感受提高, 在快乐中品味收获。学员在享受培训的乐趣中, 得到理论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推进教学改革, 实现培训跨越
1. 改革培训模式
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技术培训思想, 改革学院式的教学模式, 调整重书本知识、轻实践技能;重学科体系完整、轻岗位需要;重教师课堂灌输、轻学员能力培养等传统教学模式。借鉴现代职业培训思想体系, 加速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建立多层次、开放型的职业技术培训体系, 不断探索适合行业职工培训需要的培训模式。坚持以“能力为本”促进培训方式的创新,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阶段式、模块化的新型培训模式。采用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对策研究等方式, 提高学员的参与度, 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
2. 调整培训内容
培训工作应当根据行业发展需要, 结合企业和油田生产经营管理实际情况, 针对岗位职责要求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职工特点, 把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综合运用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脱产培训与在职学习、境内培训与境外培训相结合等方式, 促进职工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按照完善知识结构, 提高综合素质的要求, 重点加强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 提高工作能力和技能水平。
3. 创新方法和手段
职业培训质量 篇8
一、传统职业培训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
1. 办学理念缺乏独立, 监控体系定位不明确。
目前, 大部分职业培训学校由于缺乏独立的办学理念, 在教学管理上照搬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的管理模式, 或者仍然沿用原有的中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模式, 未能突出职业培训教育的特色。另外, 部分职业培训学校过于突出教学管理及监控的职能, 忽视了其激励和导向作用, 主体定位于只有教学管理人员, 形成高高在上和制度化的教学管理及监控模式。由于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缺乏统一定位, 负责教学监控和评价的部门各自为战, 没有形成整体合理的运行系统。
2. 监控体系缺乏权威性, 培养环节缺乏连续性。
(1) 监控体系缺乏来自社会的第三方评价。国外先进的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通常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价, 以体现其权威性和公正性。而我国现行的职业培训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大多只停留在内部评价上, 忽视了社会、用人单位及行业专家的参与, 从而造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轨。 (2) 各教学培养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连续性。职业培训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中信息的采集、处理及反馈应用是一个强调连续性、时效性、系统性的整体, 任何环节的缺失都会降低整个系统的作用和功能。现行体系中各功能分属不同执行部门, 执行中往往过分注重自身环节, 而忽视了环节之间的衔接与交叉。
3. 监控指标不均衡, 评价体系不完善。
(1) 偏重理论教学指标的监控, 缺乏对实践、实训、实习环节的有效监控。职业培训注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实践、实训、实习环节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对实践、实训、实习环节的有效监控是职业培训学校普遍面临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无法实现完整的过程监控、质量监控标准不统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等方面。 (2) 偏重课堂教学指标的监控, 缺乏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其它因素的有效监控。传统形式上的监控及管理多停留于课堂授课的层面, 而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其它因素则很少涉及, 如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专业课程设置依据、授课教材的选定、课程考核方式的论证等方面, 从而造成了整体监控的不均衡, 导致整个教学过程的脱节。 (3) 偏重校内环节监控, 缺乏对校外环节的有效监控。随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 对于项目教学、顶岗实习等校外完成的教学过程如何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 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重点。
二、基于工学结合背景的职业培训质量监控体系
创建工学结合背景下职业培训质量监控体系, 应该充分考虑到工学结合的复杂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自身的系统性和职业 (专业) 领域的特殊性, 围绕着培训项目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突破传统的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的束缚。
1. 师生共参与, 内外相接轨, 逐步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校内教学检查评估体系主要包括定期和不定期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干部及教师相互听课制度、教师评学、学生评教、学校内部进行的各种教学检查、教学观摩、教学评优等。校外系统主要包括毕业生跟踪调查信息、与用人单位间的双向交流和信息反馈、人才市场需求信息和社会调研等。学校应组织专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校外调查, 并形成制度化。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发挥评价导向作用, 如建立包括政府、学校、学生、企业在内的多元化的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价体系, 多渠道科学地收集信息, 形成对高职高专教学质量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检查与评价。
2. 确定教学培训质量目标, 保证质量监控体系的有效性。
职业学校的任何培训项目, 都必须明确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理念, 创造优良的环境和氛围, 提供组织、机构保障, 确定质量目标, 并制定配套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奖励和惩罚制度。要保证教学质量实施组织保障体系运作的有效性: (1) 要保持教学督导机构的独立性, 教学督导机构应独立于教学管理部门之外, 以保证其独立地监督教学管理活动。 (2) 合理安排教学督导人员构成。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 应聘请企业、用人单位代表担任教学督导, 人数不低于1/3的比例。 (3) 落实二级督导体系。二级督导机构由校长直接委任, 二级督导小组的成员, 主要由教学能力较强的专任教师及兼职教师担任。
3. 确保信息反馈系统通畅, 全程监督评价信息质量。
确保信息反馈系统通畅, 将结果反馈给被评者和相关管理者, 要注意可靠性以及信息的通畅。信息反馈是教学质量监控形成闭环的重要保证, 信息的采集应注重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信息反馈系统同样应该保障校内、校外两个系统。信息反馈必须沿着质量监控体系的环节、程序反向传递质量信息, 形成闭环。同时应有专人对反馈的结果进行跟踪, 全程监督评价信息质量, 保证问题的解决落实。
4. 全面分析评价反馈信息, 科学公正处理质量问题。
建立运作有效的信息处理与分析系统。许多职业培训学校对信息的收集可能很全面, 但往往缺乏对收集后信息的处理, 然而信息的处理在整个监控过程中其实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如果信息处理不好, 可能问题会依旧存在。信息的处理应注重全面性、科学性、公正性、合理性, 对于一些重点关注问题要选取合适的样本进行深入分析, 特别是信息处理后的反馈要突出重点, 要有的放矢。
职业培训质量 篇9
1 变单向式灌输为双向性互动培训
安全培训是成人教育。成年学习不同于青少年的学习, 成人具有强烈的“自我概念”, 他愿意而且有能力判断自己的学习需要, 了解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制定学习计划, 目标, 选择学习方法和途径。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容易成为习惯的违章行为拿出来向学员提问, 让学员回答, 然后与学员共同讨论这种违章行为的危害, 最好收集一些典型的事故案例, 以事实案例加深学员对违章行为的认识, 从而纠正违章行为。
2 变单项理论培训为理论实践并重
成人的学习愿望要与社会职责密切联系, 当成人在生活和从事某一职业中, 认识到某一学习活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时, 他就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并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同时成人在学习中往往选择以往经验, 学习新东西, 并加以重新组合、深化、吸收。在开展作业人员培训时, 各企业在抓好理论培训同时, 要加强对实践操作作业培训提问, 组织学员到生产一线进行实际操作的训练。在课堂上, 教师在授课时, 也可采用演示法, 对学生进行培训。如公司事故应急救援、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情况及一些防范措施等内容, 可先由老师讲要点, 然后组织学生上台进行防范措施及模拟事故演示, 这样既可以对员工安全知识掌握程度的了解, 也可以让员工能动手实践, 及时指出不规范的操作方法, 加强操作技能的提高。
3 变传统培训方式为现代化培训
采用现代化培训方式, 可以大大缩短培训时间, 并且对培训效果有十分明显作用, 例如, 幻灯片培训, 视频案例培训, 通过提供色彩鲜明的图片、视频, 能提高学习效率, 大量数据证实, 人们获取知识的90%来自视觉、5%来自听觉, 2.5%来自触觉, 1.5%来自味觉, 可见, 人们通过听觉和视觉获得的信息占其所获得总信息95%。参加安全培训人员, 一般工作忙、压力大, 家庭责任重, 大量事物信息常在大脑皮层形成记忆性兴奋灶, 听课时思想不易集中, 记忆性低, 遗忘速度快。通过采用多媒体视觉直观教育培训方式, 在最大程序上使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寓教与乐, 吸引注意力, 增加培训效果。因此, 各企业安全生产培训人员应高度重视现代化培训工作, 要加大投入, 加大现代化培训硬件、软件建设, 添置电教设备, 实验室、计算机室等培训设施, 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现代化培训业务知识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现代化培训水平。
4 变“封闭式”培训为“开放式”培训
封闭式课堂培训方式, 本人观点认为限制了学员的思想, 最终会导致理论与实际不相符合, 而开放式课堂培训可以弥补以上不足。对于横班级的“岗位安全知识、岗位与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相关事项”等安全培训, 由横班班组长在生产现场示范并讲解。这样, 不仅丰富了学堂培训的内容, 还可以使他们产生浓厚兴趣, 加深对安全知识的记忆。一些作业人员认为自己工作多年, 未发生事故, 易产生麻痹大意思想, 运用典型案例进行培训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备课时可收集有针对性典型事例进行培训, 同时也可组织学员参观现场发生事故安全教育, 到事故地点, 让事故受害者讲述事故教训, 增强学员安全生产意识。
职业培训质量 篇10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也可称劳动卫生学, 是预防专业的主干课程, 也是医学类其他专业预防医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是旨在研究劳动条件对健康的影响, 以及如何改善劳动条件, 创造安全、卫生、满意和高效的作业环境, 提高劳动者的生活质量的一门学科。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验证和巩固课堂所讲授的理论知识, 而且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面对21世纪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医学模式及疾病谱的改变, 医学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 更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1]。因此, 提高《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质量, 除了改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更新改进教学内容以外,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已经成为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1 激发学生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对实验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上实验课时, 一般来说教师都将实验的目的、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或示范。学生无需动脑, 只要按部就班, 就可以得正确的实验结果。像这种“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 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阻碍了创造性人才的成长[2]。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得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 发现并发展自己的潜能, 同时从学习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进而获得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1 开展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教学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教学,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如实验“生产环境空气中粉尘的测定”, 先让学生预习, 然后提问与本次实验有关的理论内容, 什么是生产性粉尘?如何识别、评价和控制?仅仅测定浓度够吗?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如何表示?通过逐步加深的问答与讨论, 既活跃课堂气氛, 又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的解决办法。这对知识的巩固、提高及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有明显效果, 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1.2 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
根据实验课程的性质, 可选择性地采取并利用多媒体教学。如实验“化学物急性中毒现场紧急救援”, 我们无法亲临现场去感受化学物急性中毒现场紧急救援的氛围, 但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 给学生讲述化学物急性中毒现场紧急救援的意义、目前国内外的现状、急性职业中毒特点, 让学生犹如亲临现场, 去了解作为公共卫生工作者, 一旦事故发生, 出发前应做哪些准备以及化学事故现场急救的实施步骤。再如实验“空气中苯系物的气相色谱分析”, 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将气相色谱法的原理形象地说明, 复习相关知识, 用相应的仪器进行示教。
1.3 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由于学生对实验课程不够重视, 认为理论考试重要, 对实验课的定位依然不清, 即实验课究竟是理论课的附属课程还是培养学生技能的一门独立课程[3]。少部分学生认为今后从事的工作与实验课程关系不大, 无关紧要, 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只是机械地重复实验讲义的步骤, 甚至有的同学根本不动手, 实验结束后抄袭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有的学生只重视实验结果, 而不注意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对观察到的现象及出现的问题不知道如何去分析。针对这些现象, 我们根据学科发展, 编写实验教学大纲。从1999年至今3次重新修订改版自编实验教材《预防医学基础实验讲义》 (上下册) , 2007年经再次修订后更名为《预防医学基本技能训练实验教程》, 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开设的实验课内容, 有一定数量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 如“铅作业人群的健康监护”、“尘肺患者劳动能力鉴定”等。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和要求, 在实验过程中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 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学期末还进行实验考核, 包括:掌握各项实验的设计原理;了解各项实验的实验方法与步骤;熟练掌握有关的实验操作技术;正确采集和记录各项实验结果, 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正确书写实验报告, 从而使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明显提高。
2 严格把好实验报告关
实验报告是反映学生独立工作能力, 应用所学知识和培养认真的学习态度的一种方式, 也为学生写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 实现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并锻炼科学的思维和缜密的思考[4,5,6]。所以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和实验报告, 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教师每次都应认真进行批改, 对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在下次上课时给予分析原因, 指出错误之处。对于抄袭作业等恶劣做法, 一经查出, 应给予严厉批评。这样会大大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
3 加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加强学生的科研意识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必须亲临现场才能对职业危害因素的存在状态、危害程度有深刻的感性认识[7,8], 现场教学历来是比较困难的。尽量为学生创造进入现场的机会, 促进理论联系实际。比如我们可以给一个题目, 让学生每3~5个组成小组, 根据实验室现有条件, 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 独立完成选题、实验设计、开题报告、课题实施、论文答辩等整个科研环节。又如实验“尘肺患者劳动能力鉴定”, 要求学生熟悉劳动能力鉴定相关理论知识和尘肺病的诊断标准, 进行尘肺X线胸片阅读的学习, 动手操作互相测定对方的肺通气功能, 还模拟患者给予学生相应的数据, 最后对被测者的肺功能进行综合的评价。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又能有目的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另外, 我校还开辟第二课堂, 进行课外科研活动。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如开展创新课题, 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到现场进行采样, 动手实验, 从而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感性认识, 并要求每位学生写出调查分析报告, 最后进行课题陈述, 极大地丰富了《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 也培养了学生的初步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
摘要:《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作为预防专业的主干课程, 其实验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 充分调动学生对实验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学生的科研意识, 不断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谦.面向21世纪世界教改发展的新特点[J].外国教育研究, 1998, (3) :1.
[2]林德宏.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3:226.
[3]周沛明.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角色意识[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2, 19 (4) :69-71.
[4]刘越, 周宜君.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初探[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17 (3) :89-92.
[5]肖维威, 马文丽, 朱利娜, 等.生物化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10) :114-115.
[6]张翠香, 罗永会.生物化学实验室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 8 (5) :141.
[7]聂国胜.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实验教学浅谈[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23) :134-135.
职业培训质量 篇11
【关键词】培训质量 质量管理方法 目标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247-01
质量管理的方法被公认为有形产品生产过程管理最有效的方法。在追求实效的企业管理过程中,我们可以把管理的对象看作有型物体,灵活运用质量管理的理念,追求管理目标的质量提升,下面我们要探讨的是培训质量的提高问题。
一、提高企业培训质量的必要性
目前,诸多企业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人员稳定之后,企业面临着员工年龄偏大, 新人员少,新老人员素质差别大;随着老职工退休老经验延续的力量减弱,一些岗位出现操作技术人员短缺;老职工接受新技术慢,换岗后适应新岗位的能力差。企业中同岗位人员知识结构差异加大。如果企业沿用以往统一计划、统一教学、统一考试等一刀切的培训管理方法,将严重影响企业培训质量。目前企业培训管理存在着几个典型的问题:只重培训程序完整,不注重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培训课程的与岗位结合不够紧密,培训效果评价不能真实反映授课质量,
借鉴“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有效改善企业培训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提高企业培训质量的较有效的方法。
质量管理发展到今天,已经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个有效的体系,培训质量也是其中一个环节。没有建立质量体系标准的企业,运用其成熟理念和管理要求同样在提高培训质量方面有所作为。
二、采用质量管理的方法提高培训质量的措施
(一)建立企业培训的程序管理标准
企业中的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服务于企业安全、生产,具有明显的企业生产特性和伴随特点。许多企业培训的系统建设并不完备,培训管理受企业活动影响变动性大,企业培训朝令夕改,缺乏必要的信誉,执行力度减弱,质量无法保证。企业培训要有规范的操作程序,使培训操作过程制度化,这是企业培训全员参与的保证,同时也是对培训要素监督检查的依据。建立企业培训程序要根据企业特点借鉴已经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同类企业的培训管理体系,建立具有企业特点的培训程序或培训操作制度,所有标准和制度要体现企业安全、生产和质量的共同目标,体现企业在运行的培训流程。培训的需求调查、培训项目调查、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培训考评及效果评价等具体内容要连贯和可操作,才能基本保证企业培训的相对独立有效运行。
(二) 成立培训质量管理小组
每一个企业培训程序及内容都会跟随企业生产经营灵活调整,培训体现企业需要与企业需要形成共振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根据分析企业与培训之间联系密切的环节、改进不同步的部分,能够有效地提高培训质量。QC小组的自主性、群众性、民主性和QC活动的科学性与企业培训教研活动的特点很吻合。企业培训机构运用QC小组的活动手段结合企业培训中教研活动的形式能够在不同范围内改进培训存在的问题。
(三) 选择培训运行问题环节的攻关课题
培训质量管理小组成功的关键是QC小组活动课题的选择,选择课题要把握培训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的集中点。找到问题的关键又取决于于培训考评制度是否健全,它是确认问题的依据,是QC小组制定课题的导向。但并不是所有的在考评中不合格的内容都适合做质量管理小组的攻关课题,一般来讲课题选择要能够使培训某一方面的质量有明显的提升,在活动之前和之后要有明显的差异。
三、采用质量管理方法提高培训质量的问题探讨
(一)培训评审与考核制度如何在企业培训中定位
目前培训评审与考核并不是企业考核部门的权力,可能是地区职能部门统一下发的标准。院校办学和企业办学在培训运作上采用的是两种不同的模式,考核标准如果一样,考核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或者是企业条件不具备不能改进或是院校条件不具备达不到要求。例如特种作业培训,具有资质的有院校有企业,院校培训会对教材理论性高度重视,按照系统的教学模式开展培训,企业会对理论相关的实际问题高度重视开展培训。但特种作业培训评审与考核是由地区安全监督部门统一定标统一考核。由此确定的培训中存在问题,往往是仅仅是企业和院校差异决定的,并不能对培训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二) 学员评审在培训评价体系中的问题
学员培训后评审能够反映培训目标值,如同评价产品质量一样,但是人的能力不能表观也不能量化。如何实施培训后对学员的评审,确定培训的质量,这在企业培训中也是比较棘手的问题。通常培训结束对学员所学内容进行考试,以某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来衡量整个培训的内容,用考试的平均成绩表示培训质量。这种评价方法普遍但与企业培训的目标实现不十分符合。企业培训注重员工能力提高和意识的改善,这些都是在培训后与实践结合才能显现出来的。培训效果滞后给企业培训质量评价带来一定的困难。在培训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中这个问题不能忽视,尽量避免选择效果难以评价的题目。
(三) 验证培训效果的培训后抽考方法
培训效果评价是衡量培训质量的依据,选质量小组活动课题是可以回避难以开展评价的项目,但企业培训者要对培训效果评价的方法做认真细致的研究。任何培训的效果要真实可信,要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在特种作业培训效果评价中“培训后抽考”的方法,对企业培训质量提高有一定的意义。培训后抽考是在特种作业资格考试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对职工所学内容的应用水平进行测试,包括安全理念的理解,授课内容与工作结合的情况,实践中的体会以及在岗位安全操作考评等,这种方法与企业岗位考评和安全检查相结合,能够明确培训的方向,使培训成为有目标的培训。同时也能够真实地反映培训的质量,进而明确培训改进的方向。
职业培训质量 篇12
关键词:农民工,职业培训质量,策略
农民工职业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农民工、培训机构和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农民工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日渐凸显, 因此, 国家从宏观的政策层面颁布了许多有关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政策, 农民工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培训意愿和需求等方面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然而, 处于中观层面的为农民工提供培训服务的民办培训机构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 培训机构如何提高农民工的培训质量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困境
通过笔者对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文献调研, 重庆市、西安市等多个实证研究表明农民工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是不争的事实。根据重庆市调查结果, 认为培训课程量充足的占到整体分布的一半, 而在数量充足的前提下, 认为培训课程效果较好的占14.2%, 认为效果不够好的占36.4%, 培训课程与自我需求不衔接的占15%。在西安市接受过职业教育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中, 很满意的有9.1%, 比较满意有40.6%, 认为一般的有20.6%, 不满意的有29.7%。这些事实的背后, 政府、企业、培训机构还是农民工本身都有其自身的责任。但是针对这些困惑, 我们更应当从培训机构去探究深层次的原因。
二、农民工职业培训质量不高的原因
(一) 培训机构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与行业标准。当前培训机构数量众多, 但良莠不齐。许多培训机构只注重招生数量, 而忽视培训质量;有的教学达不到学时要求, 偷工减料, 不能保证农民工的学习时间;有些培训机构只看重暂时利益, 不重视长远发展, “一锤子买卖”现象严重;有些培训机构既没有标准化教材、课件, 又没有正规教师, 更没有符合教学要求的实验设备。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 主要原因在于培训机构缺乏相应的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培训教师没有明确、具体的从业资格标准, 劳动部门与教育部门的审批范围界限不清, 民政部门、教育部门对培训机构的相关规定不一致等, 导致许多培训机构有机可乘, 对自身要求不高。
(二) 师资力量严重缺乏, 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 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2.69亿人, 比上年增加633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6亿人, 比上年增加274万人。目前, 我国农民工中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仅占30%。可见农民工职业培训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培训机构迅猛发展的同时, 十分缺乏既有丰富培训经验、了解培训需求, 又具专业度高、研发能力强的教师。许多培训机构的培训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 临时聘请, 一般不具有职业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开发、教育管理学等职业教育知识基础, 管理人员更是专业性不强, 甚至没有专业, 主要承担招生、教学组织、后勤服务等管理工作, 缺乏对市场运作和商业策略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因此, 当前培训机构教师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是导致培训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三) 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不符合农民工职业需求和特点。在培训实践中, 培训内容方面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训内容层次低, 内容单一。当前, 许多培训机构往往把就业当成是农民工培训的首要任务, 采取的是一种应急性的培训政策。教学内容简单, 属于入门或初级层次, 很少体现生产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而且只关注某个职业的专业知识, 忽视能够长远影响农民工职业发展的一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方面的知识的传授;二是培训内容缺乏职业针对性。多数职业培训机构没有开发出专门适用于农民工培训的体现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传授的课程内容强调学科知识的逻辑性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而不是按照岗位需求、工作任务和所需的职业能力来编排。导致所教知识与现实中的职业工作很少能建立起联系, 培训内容与就业脱节。
此外, 职业教育培训中以传统的讲授、演示和模仿等方法为主, 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比较单调 (如黑板加粉笔) 。许多培训机构只注重理论传授而轻视实践学习和动手操作。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教师始终处于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学论中所倡导的教师应是“学习顾问”的意识和能力无从体现, 农民工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学习效果不理想。
三、提高农民工职业培训质量的策略
(一) 树立整体化培训理念。这种整体化表现为一要全面满足农民工相关利益者的多方需求。即职业培训机构必须满足农民工个人、企业需求和劳动力市场对职业教育培训的内容、形式以及费用等方面不断变化的需求;二要满足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其提供综合性的服务, 而不是简单一次性的课程, 与农民工建立长期的学习伙伴关系;三要满足农民工全面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培训的目的是促进职业活动能力的发展, 不但包括专业认知和技能方面的学习, 还包括专业以外的如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学习。因此, 促进新生代农民工个性发展、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发展, 以达到对职业的成熟认知和实践是当前培训机构的主要目标。
(二) 快速响应市场和满足农民工的要求。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 培训机构必须基于一定的战略高度, 快速预测和响应不断变化的教育培训市场需求。培训机构作为培训市场的组成部分, 在运营的过程中, 要树立市场化的理念, 明确自身成败的关键在于提供的培训服务能否适销对路。这就需要培训机构既要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 又要深谙受训者的培训需求。因为就农民工这个群体而言, 老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在认知特点、培训意愿、自我发展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为他们提供符合各自要求的培训内容并加以有效管理是提高培训质量非常重要的策略。
(三)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培训机构的关键资源。培训机构既要有自己的专职教师, 又要充分利用高校的师资, 还可以聘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这样才能满足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新时期的培训教师应是具有较高职业能力的知识化的教师, 他们应能在灵活多变的工作环境中独立解决不断出现的新的问题, 这就要求每个教师都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成为学习化的培训师, 能够始终保持自己对培训机构和培训人员的价值。因此, 教师应利用和创造各种机会获取、保持和发展职业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培训机构的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也不能忽视。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人员是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者, 其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代表了培训机构的形象。因此, 教育培训机构管理人员, 应要按照教育教学规律、按照教育培训的性质和特点从事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增强服务意识, 不能因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不高而采取轻视的态度, 要做到以人为本。
(四) 运用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灵活的技术解决方案。培训机构要想提高农民工的培训质量, 必须借助教育思想、组织管理和教育技术手段的创新, 为不同智力条件、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农民工提供适宜的教育培训。教学方式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农民工为中心, 培训机构要能充分理解农民工, 让农民工能有机会参与设计学习过程, 同时采取正面课堂教学、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工学整合式学习等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等体现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使农民工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较高的学习欲望, 最终实现自我管理式学习, 取得满意的培训效果。
(五) 调整职业教育内容, 开发适合农民工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和教材。课程和教材作为农民工职业培训的重要载体, 在农民工职业培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打破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中学科系统化课程体系已成为当前培训机构的共识。因此, 开发出适合农民工特点, 能够体现生产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工作系统化的课程和教材十分必要和迫切。这就需要培训机构在内部和外部开展广泛的协作, 将不同职业和技术领域、各种层次的劳动力市场调查、工作分析、职业标准分析、课程模式、教材开发、媒体制作等加以结合, 进行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 充分发挥课程和教材在农民工职业培训中的作用。
提升农民工培训质量是当前摆在面前的重要任务, 民办培训机构要想在农民工培训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必须在体制创新和组织人员建设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 发挥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李娟娟.西安市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