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优势

2024-07-23

合作优势(精选12篇)

合作优势 篇1

合作营销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达到资源的优势互补、增强市场开拓、渗透与竞争能力联合起来共同开发和利用市场机会的行为。合作营销的核心是建设性的伙伴关系。合作营销通过与经销商、供应商甚至竞争者的合作来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本文将对此进行阐述。

一、合作营销的战略价值

1. 有助于扩大资源优势。

资源是指每个企业所拥有的可以用于营销活动的能力和条件。企业间开展合作营销实质上是一种明智的商业实践。这也是理论专家所说的“加权营销优势”, 即一种由于合作而新增的营销优势。

2. 有助于降低营销成本。

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往往会产生负效应, 从而增加企业的营运成本。为了控制成本, 合作会促使成本下降。这是企业利益要求的必然驱使, 且最终有利于消费者相对利益最大化的满足。

3. 有助于扩大规模效应。

多个企业在营销领域的合作会相应地拓展企业总体运营的规模, 显现出强大的规模效应, 这是一般“有形”层面上的认识。笔者在此想强调的是, 多个企业的合作会有效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从而形成“无形”层面上的巨大商业效应。

4. 有助于稳固市场地位。

企业通过营销合作在较长时期内占领价值链条上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不仅能增加对细分市场的适应性, 还有利于巩固和强化市场地位。

5. 有助于推进多角化经营。

多角化战略是新业务成长模式中风险最大的一种类型, 参与合作营销的企业, 由于各自的擅长和优势, 以及无益竞争的减少, 能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为客户提供服务, 并规避风险, 为多角化经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合作营销营造竞争优势

1. 优质服务效应。

日益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企业必须迅捷灵活地适应买方需求的变化并建立模仿障碍。合作营销则是企业响应日益多样化、定制化和变化的客户需求, 赢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企业之间通过对价值链某一环节的独特性活动的加强, 为客户提供更新、更好、超过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

2. 延展和嵌套品牌效应。

合作营销可以实现产品品牌的延展, 也可以实现公司产品品牌与其他公司品牌的嵌套与联合, 从而增进公司的品牌竞争力。公司与上下游厂商进行的合作营销, 是一种纵向整合式的合作, 在消费者的认知领域内建立一个强大的“品牌集合”, 从而实现公司品牌的延展。

3. 巩固价值链成员关系。

公司通过与上下游厂商的合作营销, 彼此协同运作, 维护稳定的关系, 可以降低整个价值链内部的管理成本和信息交换成本, 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巩固合作各方之间的联盟关系。公司依靠对市场信息的成功收集和掌控, 利用这一诱因加强价值链成员之间的合作, 而不是过度竞争, 维护和巩固各方的合作关系。

4. 速度经济效应。

速度经济效应是指企业由于在经营速度上比竞争对手具有更大优势而赢得的一种比较经济利益。速度经济效应依靠加速交易过程而得到的流通成本的节约。合作营销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作, 加快价值链中价值活动的实现过程, 能比竞争对手更快制定管理决策、开发新产品向顾客交货, 适应现在动态环境下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5. 实现跨行业交叉销售。

公司与 (非) 相关行业建立合作促销关系, 可以实现跨行业交叉销售。通过交叉销售可以使客户获得更好地满足需求的打包服务, 从而获得最大化的价值和利益, 也可以为公司带来销售增长。

三、实施合作营销应重视的问题

1. 相似的价值观念。

合作营销理论实现的前提在于参与合作的各方拥有相似甚至是一致的价值观信念, 这样企业间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兼容, 在具体执行中则有利于形成企业间的默契与共识, 减少不必要的沟通成本。

2. 对等的企业形象。

一般来说, 市场的领导品牌不会跟末位品牌联袂, 弱肉强食的市场信奉的是“强强联合”的生存法则。因此, 强势品牌间通过理念的融合和贯穿, 可使两大品牌的优势互相辉映, 相得益彰。

3. 足够的市场潜力。

在考虑合作时, 应充分认知目标市场所具有的承受能力, 然后再考虑提供合适的产品和服务向他们靠近, 并且进一步考虑合适的整合手法, 即所要采用的合作方式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为他们提供更大的利益价值, 否则合作营销的效果可能会被削弱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4. 明确的权利义务。

企业营销成功与否直接依赖于合作关系设计阶段有关权利与义务的界定。要明确界定权利与义务, 合作各方应该重视合作贡献和价值两方面内容在合作营销关系中的具体体现, 前者需要重视企业对合作的依赖程度, 后者则强调企业对合作价值创造的意义。

5. 扎实的协同执行。

如果没有稳定扎实的执行力, 合作营销同样会功亏一篑。执行力的获得需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合作营销组织机构的建设, 二是现代信息协调系统的架构。

总结

21世纪的市场竞争已经不再是单个公司之间的竞争, 而是公司族群之间的竞争, 是有着固定合作关系的营销网之间的竞争。公司必须以合作营销的战略思维, 创造出各种互利双赢的合作营销方案, 以此加强公司与客户、供应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网络的关系, 从而营造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王方华, 奚俊芳.营销渠道[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1

[2]廖灵芝.合作营销的竞争优势研究[M].2007.5

合作优势 篇2

一、联盟商家合作的目标:

1、扩大彼此的品牌效益:利用彼此微信、X展架,酒吧会不定期做一档单一联盟商家的微信宣传,同时会根据商家的活动配合合作商家做好其活动宣传。

2、客源的互动:每家商家的客户通过尚上酒吧为纽带,把彼此合作的商家客源重新融合为合作商家输入新的客户群体。同时只要是联盟商家的客户彼此消费都享受商家的尊贵待遇。

3、酒吧主题派对的宣传:会加入联盟商家的名称,在酒吧的联盟商家摆放宣传。

4、联盟商家提供的奖品:在有派对发奖前或发奖时将会突出由哪个联盟商家提供的,为合作商家宣传。

5、只要是联盟商家并提供长期赞助的,酒吧将会根据商家的适合需求配合商家去做好。同时提供1星期的免费大屏助其宣传。

二、联盟商家的利益:

1、商家的品牌知名度的扩散;

2、商家的客源的来源的多样化,不会出现坐、等、靠的情况;

3、联盟商家的整体品牌的齐心协力的宣传;

自主合作 优势互补 篇3

关键词:小学科学; 自主选择; 实验教学; 分工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089-001

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的兴趣一直非常浓厚,究其原因不外乎如下几点。首先是好奇心驱使,其次是探究激情。在传统的以讲为主的课堂上,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激情,在应试教育的“打击”中正逐渐失去,但如果能够给孩子宽松的环境,他们的这种天性就被激发了出来。基于这一点,在科学实验中,我们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分工与合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取得了有益的效果。

一、自主选择小组,保证分工合作

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在实验中特别重要,因此分组也非常重要,知道同组成员的特长,小组成员之间才能进行合理的分工。

传统的分组模式均由老师统一分组,并指定组长,这样易造成组与组之间的综合能力存在差异,同样的实验,有的组能够很快完成,并且效果很理想,而有些组却迟迟不能成功。

为了使各组之间的情况相当,可以执行双向选择式的小组分配制度:首先进行集体分配,老师根据学生的座位以及实验室的分组条件确定每组的人数并进行初次分组,选举一名协调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如果在安排组长的过程中发现本组无合适的人员,可以立刻进行调整;再由选定的组长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和其他组进行协商、调整并进行双向选择,促進各组分工的平衡,为每组的实验成功奠定基础,同时也便于学生培养各自的专长。如每组至少要安排一名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便于实验操作任务的进行,一名具有一定表达能力的同学进行记录、交流,当然在分组协调时也要考虑同学之间的相处情况,如有平时意见易发生分歧的同学,尽量不要放在一组,免得实验过程中意见不统一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组员的调整可以进行自由调配,但一定要在双方协商的条件下进行,而且要有充分的理由。

这样自由组合的小组在平时的实验中更易交流,相处也更融洽,实验时分工合作就会更有效。

二、协商分配任务,促进分工合作

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产生吸引力的因素太多,从而使得学生的兴奋点增多,导致他们对于实验的主旨把握不准确,对自己实验中应该做的工作不能够落实,致使实验的效率降低。实验过程中,有时受实验器材缺乏,实验空间拥挤,实验内容复杂等因素的影响,科学实验并不能够由一个人单独完成,而必须由多人参与的小组合作才能完成。如何提高学生实验中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而减少其他因素的干扰就显得尤其重要。

传统模式下,采用的是按人员进行分工的方式,如在四年级下册“研究降落伞”这一实验中,根据班级的学生数和实验室的情况,我们每四名学生分为一组,各小组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工——制作降落伞人员一名、协助制作人员一名、计时人员一名、记录人员一名。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多数小组实验可以进行,但有些小组制作降落伞的人员因动手能力差异,打结时出现问题,影响了降落伞的正常制作,致使实验不能成功。

现在由于有了协商的环节,遇到这样的实验,我们可以在分组时就进行协商,调整分工,可以用推选或自荐的方式确定各任务的执行者,以促进实验的顺利进行。

三、自主选择任务,利于分工合作

分工合作的初期,学生对于实验的各个环节并不太熟悉,对于自己所擅长的任务也不太清楚,只有在不断的实验中进行分析、总结,才能对自己的专长有一定的了解,以后的实验过程中就可以自主选择任务,这样就会提高分工的效率,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多元训练。自主选择包括两种:一种是自己擅长的任务,一种是自己不太擅长的任务。选择自己的特长,可以促进实验的迅速完成,同时还可以对不擅长此种分工的同学进行指导;选择不擅长的任务,可以请本组中的擅长者做小老师,促进自己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四、发挥优势互补,优化分工合作

有些复杂的实验操作,需要完成的工作会比较繁琐,因小组人数的限制,再加上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经常会出现有的成员所分配到的任务并非自己所擅长的,也会经常出现被分配到相同任务的现象。这样的分配形式就会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学生自身的多元发展,也不利于重新分组后新成员的有效配合。因此合理的分工合作,定期的重新分组,对于培养学生胜任各种任务的能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组长轮值制,记录员推磨制,材料员随机制等方法,促进了学生多角色体验。如五年级下册“学习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一实验,在操作中需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相关的滑轮理论知识才能进行。分小组后,按照惯例在商定好实验方案后,对四人小组建议这样进行分工:一人主要负责组装滑轮,一人协助组装滑轮,一人负责测量数据,一人负责记录。因为这个实验需要进行三个步骤,一是定滑轮的安装检测,二是动滑轮的安装检测,三是滑轮组的组装检测。实验中,一般真正进行操作的只有一两位同学,其他同学只是充当了看客。为此,我们安排了三次实验,第一次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平时动手能力相对较强的成员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好第一组数据。第二次交换角色,由第一位操作实验的同学做助手,另选一名同学进行操作,另两位同学进行观察记录。第三次实验选一位没有操作过实验的同学作为本组的代表,在班级进行演示实验,并将三次实验的数据汇总分析后进行交流。这样组内成员都得到了锻炼,实验效果也很理想。

可见,在科学实验中,通过改变教学组织,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决定角色与任务,可以达到有效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精神,真正实现学生从“要我做实验”到“我要做实验”的转变,进一步提升科学实验教学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冯杰著.《科学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案例探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与有效开展 篇4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1. 小组合作学习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 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探索交流进行学习, 能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2.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小组合作学习能密切师生的关系, 让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 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 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另外, 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 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 某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方面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从而使知识与技能得到互补。

3.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增加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感悟。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来学习, 使得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 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

4. 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参与者不仅充分表现自我, 而且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了接受他人、欣赏他人, 取长补短。在评价他人的同时, 也接受他人的评价, 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 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 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一般来说, 较简单的学习内容, 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 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 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 把学生领进“最近发展区”。合作学习的“问题”, 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 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 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 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2. 科学分组, 合理搭配。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 学生之间能力倾向、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诸多方面存在差异, 故合作小组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 合理搭配小组成员, 既让每个成员都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 又能让小组内部和谐一致, 共同提高合作实效性, 以利于学生愉快地进行合作, 培养其学习能力。为此, 教师要对学生的性别、性格、气质特点、兴趣、能力等各方面作全面了解, 然后遵循异质搭配的原则进行分配。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 组内每个成员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 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 如, 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 分工明确, 人人有责。鼓励每个组员要积极参与、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 同时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 及时补充修改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长处, 特别是给那些平时不愿意说话或是不敢说话的同学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 让每个人在活动中做到:会倾听、会表达、会讨论。保证事事有人做, 人人有事做, 杜绝“搭便车”现象, 让每个学生都能承担他个人对小组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3. 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向导和促进者, 在合作学习中起主导作用, 同时, 教师还应该是学生课堂活动的合作者, 应正确地引导学生。为此, 教师应认真观察小组的学习活动情况, 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小组活动, 有意识地促进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

办农机合作社的六大优势 篇5

办农机合作社一是在解决农民购不起问题上更具优势。高性能和大中型农机具的使用,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节能减排,更好地发挥农业机械化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上的作用。农机合作社除了通过向金融部门贷款和获得政府农机具购置补贴外,还可以通过合作社的积累和向成员筹集资金等方式,解决购置高性能机具、大中型机具和配套机具的资金短缺的难题,从而可以很好地解决农民购不起农机具的问题。

二是在提高农机具利用率和经济性上更具优势。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可以在很多方面提高农机具的利用率:合作社统筹购置,可以解决重复购置问题,实现机具的配套,有利于提高农机具的利用率;合作社与成员是利益一致的经济共同体,这一特质使农业机械作业市场稳定,有利于提高农机具的利用率;随着农机合作社实力的增强和经营能力的提高,市场信息获取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也会增强(如一些农机合作社开展跨区作业等即是很好的例证),也有利于提高农机具的利用率。

三是在促进农民增收上更具优势。农机合作社还可以从两方面促进农民增收:由于农机合作社为成员提供机械作业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可以把农机作业费用降到最低水平。农机合作社在发展机械作业服务的基础上,还可以逐步扩大贮藏加工、产品销售、生产资料购买等领域的业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四是促进农机具与其他生产要素实现更优配置。农机合作社的互利合作机制有利于协调成员之间的关系,加上经济实力的增强,有利于逐步解决好“有机无路走、机闲无处放、机坏无处修”等问题,更好地发挥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五是在促进职业农民队伍发展上更具优势。一方面,由于合作社是一所技术交流和培训的学校,可以提高职业农民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由于农机合作社实现了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解决了农业生产经营中的社会化服务问题,一部分农民可以专门从事非农产业(在农业机械化之前,很多外出就业的农民在农忙季节要回乡干农活),而从事农业的农民也可以实现专业化分工,这有利于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技能。

合作战略:构筑持续竞争优势 篇6

当下商业环境变得更加动荡化,竞争资源变得更加分散化,企业边界变得更加模糊化,业务发展变得更加跨越。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社交网络、大数据与物联网等技术加速发展,为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方式及价值创造方式提供了新的可能。

在这样的情景下,商业正迈向一个互联、合作与共赢的新时代,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变为企业网络之间的竞争。显然,合作战略变得更加重要,不可忽视。

所谓合作战略,乃是基于合作的竞争战略。在迈克尔·波特所提出的低成本与差异化两种基本的竞争战略基础上,可以认为,企业间的合作将取代单个的企业成为实现这两种基本竞争战略的手段。

那么,企业应该如何重新思考合作战略?合作网络何以重构并成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源?

什么是持续竞争优势

一般来说,竞争优势是指企业可以实施某种价值创造战略,而这种战略不能同时被现实或潜在的竞争者所实施。这意味着:第一,价值创造表明企业的经济利润不为零;第二,这种战略此时不能被竞争者所实施,并不代表这些竞争者此时没有实施它的意愿,也不代表这些竞争者在未来没有实施它的能力。因此,所谓持续竞争优势,就是当且仅当竞争者复制这种战略的努力归于失败,而企业依然可以实施这种价值创造战略。

由此而论,所谓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就是企业对某项可以进行价值创造的战略实施的可持续性。对于这样的“可持续”,需要说明的是:

第一,这里的可持续并非就时间而言。

第二,竞争优势可不可持续的关键在于能够创造价值的战略可不可以被竞争者所复制。如果不能,就是可持续的;如果能,持续即终止。

第三,即使这种战略不能被竞争者所复制,但它有可能被替代,例如出现产业革命。

企业资源与持续竞争优势

既然企业的竞争优势表现在其可以实施某个价值创造战略,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企业何以能够实施这样的战略?换句话说,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何在?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是异质的,而这些资源并非完全可流动,当其所拥有的某一种资源或者资源的组合满足如下四个特征时,该企业有可能获取持续性的竞争优势。这四个特征分别是:有价值、稀缺、难于模仿和可替代性低。

所谓有价值,是指该资源能够利用外部环境中的机会或者规避环境中的威胁从而实施某项价值创造战略,例如低成本或者差异化。稀缺,是指就其可获得性而言,如果某种资源很普通,很容易获得,即使可以用于实施某个价值创造战略,那么其它企业也可以实施这种战略,如此这个市场将很快变成竞争性的市场,经济利润不复存在,竞争优势也随之消失。

如果某资源既是有价值的,同时又是稀缺的,那么它就可以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但如果想让这种优势持续下去,这样的资源还必须不能够被模仿。一般而言,模仿或者复制某种资源有三个壁垒:因果模糊、路径依赖以及社会复杂性。因果模糊是指这种情况,即虽然某个企业建立起了竞争优势,但没有人确切的知道到底是哪种资源或者资源的组合导致了这样的竞争优势。如果是这样,那些企图模仿这种资源的企业也就无从下手。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没有人知道”也包括建立起竞争优势的企业的管理者与员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旦那些建立起竞争优势的企业的管理层或员工确切的知道了导致竞争优势的资源,这样的竞争优势可能很快就不复存在了,因为没有不透风的墙。

即使清楚的知道是哪种资源导致了竞争优势,那些模仿者也能够被拒之门外。路径依赖与社会复杂性就是这样的壁垒。具体而言,路径依赖是指这样的情形,即导致竞争优势的资源或者资源组合的形成依赖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也就是说,这样的资源或者资源组合的形成依赖特定的历史路径,如果没有那样的历史,这样的资源就不可能形成,而时间是不可逆的,因此那些想要模仿或者复制这些资源的企业只能望洋兴叹。

社会复杂性是指导致竞争优势的资源是复杂的社会现象以至于对其系统性的管理与控制已经超出了企业的能力范围,因此,即使清楚的知道是哪些资源导致了竞争优势,那些企图模仿这些资源的企业也无能为力,至少短期是这样的。例如,这些资源包括企业管理层之间比较和谐的关系、企业在供应商与顾客之间建立起的声誉以及企业文化等。

除此之外,它也不能有合适的替代品。所谓替代品,即指其它同样可以实施那个可以带来价值创造的战略的资源。而所谓合适,是指即使有替代品,那么这种替代品必须不受制于稀缺与难于模仿这两个特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市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垄断的,企业建立起的竞争优势才能持续下去。

寻找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源

企业所构建的合作网络是否满足这四个特征,从而有可能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如果是,这样的竞争优势是否可持续?

合作网络是否有价值

网络化为企业间的紧密合作提供了客观条件与基础,构建高效的合作网络以实施价值创造战略越来越成为企业自觉的选择。如果合作网络是一项战略性资源,那么它是如何创造价值的?也就是说,它是如何有助于企业实施价值创造战略的?

如图1所示,有两条路径:第一,企业所构建的合作网络直接有助于企业实施价值创造战略,即直接路径;第二,通过合作网络所提供的学习机会提升内部的吸收能力,进而有助于企业实施价值创造战略,即间接路径。

合作网络是否有稀缺性

如果将网络界定为节点及其之间的联结所形成的组合体,那么以某企业为中心所构建的网络都是异质的,无论是表现在节点,还是在节点之间的联结,因此合作网络是稀缺的甚至是独特的。但从网络本身而言,任何企业都可以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合作网络,网络跟网络之间又是相似甚至相同的——即都是节点及其之间的联结所形成的组合体。问题是,为什么有的企业构建的合作网络能够促进其实施价值创造战略从而建立起竞争优势?

nlc202309040724

因此,所谓合作网络的稀缺性是指网络在促进企业实施价值创造战略方面的作用或功能而言的。也就是说,合作网络并不稀缺——甚至每个企业都可以构建自己的合作网络,可能现实中每个企业也都或多或少的嵌入在合作网络中——但有效的合作网络可能确乎是稀缺的,这里的“有效”是指其在促进企业实施价值创造战略方面的作用或功能而言的。

合作网络是否可被模仿或复制

有效的合作网络确乎可能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这样的竞争优势可持续吗?也就是说,这样的合作网络是不是能够被模仿或者复制?这样的合作网络有没有合适的替代品?对于有效的合作网络能不能被模仿或者复制的问题的探讨,需要回到合作网络对企业实施价值创造战略的作用路径上来。

前面如图1所示,合作网络通过两条路径作用于企业对价值创造战略的实施。就直接路径而言,如图2所示,合作网络对竞争优势的影响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企业所构建的合作网络的绩效,该绩效指网络层面的绩效;二是企业在其所构建并嵌入的网络中所处的位置。因此,有效的合作网络能不能被复制或模仿的问题被分解为两个问题:一是网络绩效能不能被模仿?二是企业所占据的网络位置能不能被模仿?

对于网络绩效能不能被模仿的问题,其实质是如下三个问题:一是网络绩效是什么?如何测度?二是什么因素导致了网络层面的绩效?也就是说,企业间合作网络竞争优势的根源何在?三是企业间合作网络的竞争优势是否可持续?如果是,机制何在?对网络绩效的界定需以合作网络在促进企业实施价值创造战略方面的作用或功能为基础,即以合作网络是否“有效”及其程度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寻找影响网络层面绩效的因素问题。

网络层面的绩效取决于三个因素:构成网络的因素,即节点企业;网络层面的因素;网络所处的环境因素。在这三个因素中,暂时撇开环境这个不可控的因素,构成网络的因素(即构成“整体”之部分)与网络层面的因素(即整体)之间的关系如何呢?当整体形成之后,会对构成它的部分产生影响。例如,决定网络绩效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网络层面的治理机制,该机制对网络绩效的影响是通过对构成网络的节点企业的行为的作用实现的。但如果要追溯该治理机制的形成,我们又不得不回到节点企业的行为。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企业间合作网络的绩效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关系专用性资产;企业间的知识分享路径;互补性的资源和能力;网络的治理机制。这四个因素乍一看均属于网络层面的因素,但对这四个因素本身进行探讨时又不得不追溯构成网络的企业的行为。例如,所谓关系专用性资产是指网络中的节点对网络所做的投资,该投资仅在关系得到维系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一旦关系不复存在,该资产的价值要么化为乌有,要么大大损失,这也就是“专用”的意思。

一般而言,关系专用性资产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生产性企业位置的专用性;二是物质资产的专用性;三是人力资产的专用性。而正是该专用于关系的资产有可能成为高绩效合作网络的基础,从而成为推动企业实施价值创造战略的根源。试想,单纯的市场交易所形成的合作关系为什么不能有助于企业实施价值创造战略?其中一个基本的原因就是没有对其投入关系专用性的资产。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企业为什么愿意冒风险而对特定的关系做专用性的投资?也就是说,资产专用性虽然是网络层面影响网络绩效的因素,但对其形成原因的探讨则需要追溯构成网络的节点企业的行为。例如,资产既然是专用于关系的,那么做出投资决策的企业必须预期该关系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延续?该关系在未来是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还是向着更坏的方向发展?因此,对关系的保障与维持机制成为影响关系专用性投资的关键因素。

例如,有研究发现,日本的整车制造商往往与供应商之间签订长期的供货合同,这样的关系保障机制往往促使供应商做出关系专用性的投资。而美国的整车制造商往往与供应商之间签订较短期的供货合同,其结果是供应商不愿或很少做出关系专用性的投资。相比美国整车制造商的供应商,日本整车制造商的供应商的供货时间往往更短,次品率更低。

第二个影响企业间合作网络绩效的因素是合作伙伴之间的知识分享路径。一般认为,如果合作伙伴之间有比较畅通和有效的知识分享路径,那么该合作网络往往表现出较高的绩效。那么接下来的两个问题是:合作伙伴之间的知识分享路径是什么?什么因素决定了这样的知识分享路径是独特并有效的?

第三个影响企业间合作网络绩效的因素是合作伙伴之间互补性的资源和能力,对“互补性的资源和能力”的强调既是对合作关系与市场关系之间区别的关注,也是对不同合作关系之间区别的关注。

具体而言,如果市场关系的双方之间仅仅存在买卖的交易关系,那么他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度最低,也就是最低水平的互补性资源和能力,因此单纯的市场关系不可能体现出优劣之别。合作伙伴之间的资源和能力在多大程度上具有互补性,也就是在多大程度上他们相互依赖,这样的依赖可以体现在对产品、服务以及技术的共同开发上,而这样的互补性带来的相互依赖可能恰恰是关系网络高绩效的基础。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互补性的资源和能力是什么?什么因素决定了合作伙伴之间资源和能力的互补性水平?

最后一个影响企业间合作网络绩效的因素是治理机制,对专用于关系的投资、建立独特的知识分享路径以及提升资源和能力的互补性水平,所有这些均有赖于联盟网络治理机制的有效性。那么治理机制是什么?什么因素决定了治理机制的模式选择?在现有的治理模式中,治理模式之间有无优劣之别?

如果以上所述四个因素确乎是企业间合作网络竞争优势的根源,那么这样的竞争优势可持续吗?企业的资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的关键在于导致竞争优势的资源能否满足如下两个特征:难于模仿与可替代性低。如果企业间合作网络竞争优势的根源来自于上述四个因素,那么该竞争优势可持续的关键则在于上述四个因素是否满足难于模仿与可替代性低这两个特征(见图4)。

nlc202309040724

前面曾提到,合作网络对企业竞争优势的直接作用取决于两个因素:合作网络的绩效与企业在网络中所占据的位置。也就是说,依靠合作网络企业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建立起竞争优势取决于合作网络本身的绩效与该企业在网络中所占据位置的共同作用。

所以,当企业在思考合作网络在促进企业实施价值创造战略方面的作用或功能在多大程度能够被模仿或者复制的问题时,除了考虑合作网络绩效的可复制性问题,还需考虑企业在网络中所占据位置的可复制性问题。

为此,需要回答如下两个问题:首先,如何界定企业所占据的网络位置?什么是有利的网络位置?其次,什么因素决定了企业所占据的网络位置?也就是说,企业所占据的网络位置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被复制或模仿取决于影响企业所占据的网络位置的因素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被模仿以及其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被替代。

如图1所示,除了直接路径,合作网络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另一条路径是基于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该间接路径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被模仿或者复制呢?对该问题的回答取决于对合作网络作用于企业吸收能力机制的探讨。

那么,我们需要依次追寻如下几个问题的答案:企业的吸收能力是什么?什么因素影响或者决定了企业的吸收能力?合作网络如何作用于影响企业吸收能力的那些因素?因此,该间接路径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被模仿或者复制取决于合作网络作用于影响企业吸收能力的那些因素的关键机制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被模仿或者复制。

合作网络是否可替代

作为实施价值创造战略的手段,合作网络是否有替代品呢?一个可能的替代品是企业依靠自身的资源来实施价值创造战略,另一个可能的替代品是企业依靠市场来实施价值创造战略。至此,我们将交易的手段分为三类:企业内部的科层,纯粹的市场以及介于市场与科层之间的企业间合作。基于职权的科层交易制度需要支付高昂的协调与管理成本,而基于价格的市场交易制度则需要支付高昂的交易成本。从纯粹的市场到企业内部的科层,交易者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逐渐加深。如此看来,企业间的合作按照合作企业之间的依赖程度可分为紧密的合作与松散的合作,当合作足够紧密时,这样的合作就成了企业内部的科层;当合作足够松散时,合作就成了纯粹的市场交易。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交易手段以实施价值创造战略并非取决于企业的自由意志,而是环境这只大手无形作用的结果。尊重并按照这样的结果去选择,企业才有可能建立起持续的竞争优势。而在某个特定的时空条件下,那个环境要求下的有效交易手段实际上反映了交易主体在独立与依赖之间所应维持的平衡。当然,这样的平衡点并非交易主体自由意志的结果,但这样的平衡却是交易主体发挥自由意志进行探索的结果。而对这个平衡点的探索则需要追溯至环境的因素——该因素曾因为其不可控而暂时被撇开了——或许在当下的时点,合作网络确乎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并非因为这样的交易手段或机制比起科层或者市场更优越,而仅仅是因为当下的环境的要求和结果,例如全球化、互联网、社会转型以及新技术。

结束语:构筑持续竞争优势

资源从企业内部到企业间的拓展,不仅表现为资源在空间上的拓展,也同时意味着企业管理能力的拓展,即企业间关系及其所蕴含的资源是应该同时能够被管理的。以此为基础可以发现,企业间关系网络成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之根源的可能性。具体而言,企业在构筑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根基时,需要充分思考以下四个层次递进的问题:

第一,如果企业间合作关系网络是企业可以依赖的战略性资源,那么这样的资源是如何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也就是说,这样的资源是如何有助于企业实施价值创造战略的?

第二,如果企业间合作关系网络确乎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那么这样的资源稀缺吗?

第三,如果对前面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这样的资源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被模仿或者复制?

第四,如果企业间合作关系网络是有价值的、稀缺的,同时也是难于模仿的,那么它在多大程度上是能够被替代的?

企业只有依循这四个问题,指导合作战略的设计与实施,才有可能形成强大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任浩: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

张巍: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合作优势 篇7

一、开展合作学习, 实现教学优化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开展合作学习, 能够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状态下进行知识讨论和分析, 有助于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讨论过程中, 学生能主动阐述自己的观点, 认真倾听其他学生的观点, 并针对不同的看法进行分析和探究。随着思维的逐步深入, 深刻理解教材内容, 使他们的学习效率有效提高。要使合作学习取得实效, 教师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

1. 明确分工, 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

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 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针对重难点内容进行合作探究,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通过讨论理清思路,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小组学习活动中, 教师可以把同桌两个分成一组, 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组, 并要求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明确分工, 找到自己负责的合作任务, 通过积极的讨论和交流强化对英语知识的理解, 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能力。在分工明确的合作过程中, 学生能充分发挥合作意识, 为取得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付出自己的努力。在小组学习中, 需要挑选出组长, 负责组织小组学习的内容和进度, 并由组长给组员分派任务, 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各尽其责, 促使合作学习顺利进行。

2.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积极参与合作讨论。

在合作学习中, 小组成员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 积极发言, 说出自己的看法, 并和小组成员针对不同意见进行讨论, 通过深入分析和相互借鉴, 让学生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 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在开展合作学习时, 教师可以根据英语教材中的内容给他们提出学习任务, 让他们在任务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讨论。在合作过程中, 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积极的进行发言, 针对和小组成员不同的意见进行分析、辩论, 通过积极的交流和讨论, 学生从新的角度进行分析知识, 能够拓宽他们的思路, 正确地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 高效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实现高效的合作学习。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开展的合作学习是创新教学方式的一种, 这种教学方式符合教学新理念的要求, 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 使他们通过讨论掌握所学内容, 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面, 让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 在相互借鉴和学习中获得不断的进步。在合作学习中, 需要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作用, 才能促使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团结合作, 在讨论过程中尊重他人, 认真倾听小组成员的发言, 通过思考找出和自己理解不同的地方, 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在合作过程中, 学生处于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关系, 他们能积极地进行讨论, 热心的帮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 通过合作探究活动, 使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能掌握所学内容, 高效地完成合作任务。

二、遵守合作学习的原则, 实现高质量教学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要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促使教学高效进行, 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时, 需要遵循合作学习的原则, 保证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真正理解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 促进他们英语思维的发展, 实现高效的教学效率。

1. 合作学习的全体参与原则。

在英语课堂上, 教师在开展和合作学习时, 不要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的动态, 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教师的指导和鼓励, 让他们获得情感上的激励, 产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动力, 积极地和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和交流。通过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优秀学生帮助学困生, 使合作学习真正起到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2. 合作学习的趣味性原则。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小学英语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内容时, 既要立足教材, 结合教材的重难点设计合作学习任务, 同时要注重学习任务的趣味性, 使学习内容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引导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把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有效结合到一起。在自主探究环节, 学生在趣味性的学习任务指导下进行思考和分析, 获得深刻的学习感悟和收获。在合作探究阶段, 学生能主动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并在活跃的氛围中展开讨论。在设计合作学习任务时, 教师可以结合竞赛、歌曲、表演等方式进行, 使学生被学习任务所吸引, 积极主动地进行合作学习, 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3. 合作学习的创造性原则。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 教师要把握创新的教学理念, 设计趣味性的合作任务, 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 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性思维, 在合作讨论中逐步深入的理解英语知识, 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能力。例如, 在教学“At the zoo”时, 教师在让学生掌握英语词汇:zoo, panda, monkey, elephant;big;smal之后, 让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对话情境的创编。小组成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设计出各种有关动物的对话情境, 并在对话中进行词汇和句型的巩固。在趣味性的合作过程中, 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探究热情, 在小组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使合作学习高效进行。通过对话情境的创编, 教师还可以让小组学生到讲台上进行表演, 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英语表达能力, 培养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意识, 不断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

合作优势 篇8

一、平等看待每位学生, 不定期更换“小老师”

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表现欲, 此时, 为学生提供“小老师”的角色正好满足了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由于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着客观的差异, 对于教师而言, 这些差异决不能成为偏颇不同学生的理由, 教师应做到平等地、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 并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为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展现机会。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存在太深的障碍, 对于许多问题教师无论讲解多少遍, 部分学生还是听得云里雾里, 这是因为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因此, 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 教师可将让其成为“小老师”, 进一步带动小组成员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小老师”还要不定期更换, 以营造竞争的学习氛围。

二、设置探究性的问题, 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应用于生活的课程, 由此可见, 数学知识的根本学习目的在于运用数学思维、知识去观察、分析并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经验与知识背景设置一些具有探究性与综合性的问题, 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科活动。在解决这些探究性问题时, 教师可将“小老师”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例如,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统计与可能性”时, 教师可以布置这样一个题目:“为了了解我校各年级男女生的身高差异, 请以4~6人为一组设计出抽样采集数据、数据整理归纳以及分析数据的一系列表格及统计方法。”此时, 教师可在班级中的每个学习小组内设置一名“小老师”, 并以“小老师”为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如, 由其中一人负责设计统计表格, 两个人负责抽样采集设计与数据整理设计, 另外两人负责最后的数据统计方法设计, “小老师”则负责解决小组成员在完成课题任务时所遇到的困难。如此一来, 合作学习小组中分工明确, 每个人都参与到学习任务中, 促进了学生之间的进一步学习交流。

三、建立评价激励机制, 鼓励学生共同进步

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肯定, 因此, 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给予学生正面的鼓励与肯定性的支持。

例如, 在教学“小数的意义与性质”时,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而设置不同的分值, 如正确比较不同单位数值之间的大小可得3分, 利用小数性质比较两数之间的大小时可得2分, 利用小数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与改写可得1分等。采用积分制的模式激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一来, 学生上课注意不集中的现象就会逐渐减少。在明确课程学习目的的情况下, 学生会更加投入, 而在发现自身理解或认知出现失误后, 学生也会自觉主动地寻求正确解题的思路。课后, 教师可根据课堂上各小组的积分情况评选出最佳小组, 而在小组中评选得分最高的成为本节课的“小老师”, 教师将帮助本组成员完全消化本节课程内容的责任下放给“小老师”。此时, 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将同时被增强, 班级中、小组中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也能由此形成。此外, 对于进步显著的小组, 教师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精神或物质奖励, 同时, 也可以在定期举行的家长会上予以表扬。

总之,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可以将“小老师”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 为每位学生提供大胆表现、展现自我的平台, 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完全调动起来,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合作优势 篇9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1.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 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进行学习,真正成了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2.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上课时让学生从 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另外,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 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 某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方面学习差的学生,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3.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小组合作学习注重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学习中探索发现和发展。初中生开始有比较强烈的自我和自我发展意识,对与自己直观经验相冲突的现象、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因此,既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 又要安排诸如实地观察与调查,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资料等活动,将学生置于探索者的位置,亲身体验现有知识的创造经历, 进而提高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4.形成正确的评价 ,培养良好品质。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参与者不仅充分表现自我,而且在与他人的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取长补短。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接受他人的评价,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分组的原则和方法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 分组是至关重要的。分组原则是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首先对全班学生学习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同时考虑男女生比例、调查结果等因素进行分组。其次, 定期召开小组长、组织员、协调员、 督察员会议, 既培训交流又收集反馈信息, 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寻求改进的方法。

三、在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1.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要让学生讨论学习 ,就要让他们有东西可议,以事实为据,而不是简单地在一起盲目地乱侃。因此, 教师必须先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如,在教授“杠杆的应用”一节时,先复习了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然后告诉学生 , 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木棒,我就可以撬动地球”。他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接着我要求学生互相讨论, 各抒己见。孔子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他们有了方向,有了目标,对知识的理解自然会加深许多。

2.学生阅读教材 ,并分组讨论。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以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组讨论自学。学生在互相发问的过程中,围绕主题大胆地想、听、说,使学生在学习上从视听为主变成以动手、观察、思考、讨论为主,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潜能;学生能在同一基础上互相提问、讨论、回答,可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积极思维。因为教学的目的不单是要学生学会知识, 还要使他们掌握科学的方法,形成创新能力。

3.各小组互相提问 ,讨论回答问题。学生与学生的思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要让他们全面掌握知识不应只局限于点, 而要普及到面。对较有难度的题,小组可以通过实验、讨论完成,也可由教师引导回答,或者由其他小组帮助完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以利于及时的强化、鼓励,使学生意识到,这完全是自我才能的展示,进而增强学习、探究的信念。

合作优势 篇10

生态环保是时代的需求, 是民意的呼唤。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提出要大力发展“低碳和循环经济”, 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体现了中央政府对生态文明和生态发展规律的高度重视。

为顺应时代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 中国皮革协会将所有“真皮标志”和“真皮标志生态皮革”企业联合在一起, 成立“真皮标志与生态皮革合作联盟”。此举是真皮标志企业2012年4月联合发布“践行环境保护、使用生态皮革、提升民族品牌”倡议的延续, 也是建设皮革行业生态文明、满足消费者生态环保需求的重要途径。

成立合作联盟, 为上下游优秀企业的战略合作与共赢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借助生态皮革的支撑, 真皮标志品牌可更好的凸显其生态价值, 更好的满足生态环保的市场需求;通过真皮标志的拉动, 生态皮革企业可更好的了解市场需求, 为真皮标志品牌提供更高品质的皮革。

成立合作联盟, 促进产业上下游品牌企业间的优势合作, 有助于增强行业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 促进皮革行业品质、品牌、环保的协同发展, 从而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成立合作联盟, 打造绿色生态的皮革产业链条, 引导行业向绿色、低碳、环保方向发展, 加快皮革行业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

目前, 460余家皮革制品企业获得了“真皮标志”使用资格, 为市场提供了大量品质优良、新颖时尚的皮革产品;49家制革企业获得“真皮标志生态皮革”使用资格, 在为下游企业提供环保、时尚和高品质的成品革的同时, 也在环保治理、节能减排等方面有着突出表现。这500多家企业是我国皮革行业的优秀群体, 对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起着积极的表率作用。

合作联盟设立了执行委员会, 由中国皮革协会、真皮标志和生态皮革代表企业、部分科研院校及检测机构等共33家单位组成, 负责总体工作的安排和协调, 从而更好的发挥合作联盟的引领作用, 促进皮革行业的持续发展。

在宣布合作联盟正式成立后, 王世成副会长、工信部消费品司谢立安处长、国家商标局张萍副处长等领导为执行委员会委员颁发证书。

两广地区区域旅游合作优势分析 篇11

关键词:区域旅游;南广高铁;合作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6.014

1研究背景

区域旅游合作是指区域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旅游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将资源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组合,以便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旅游经济活动。十多年来,随着全球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区域之间在经济旅游等方面合作的不断加强,区域旅游合作逐渐成为旅游研究领域的热点,在我国,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旅游合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交通,交通的便捷程度极大的影响了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而铁路运输作为主要的四种交通运输方式之一,一直以来在人们的出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据统计,我国铁路每年完成的旅客周转量占全社会旅客周转量的1/3以上,可见铁路运输在我国交通运输中的地位。在这种大环境大背景下,南广高铁的修建,不仅适应发展趋势,为两广旅游合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也无疑使旅游资源丰富的两广地在交通方面提高一个层次。南广高铁跨桂、粤两省区,始自广西南宁市,经贵港、梧州,广东省云浮、肇庆、佛山至广州,线路全长577.1公里,其中广西境内349.8公里,广东境内227.3公里,全线共设车站23座。为双线电气化国家Ⅰ级铁路,涉及时速250公里,满足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运输的要求。南广高铁的修建,不仅能够连接两广区域内旅游交通线路,完善旅游交通网。同时对于交通相对落后的广西地区来说,它的建设开通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增强两广地区区域旅游合作在交通方面的优势。加之2004年开始的两广十市区域旅游合作会议等政策以及南广高铁沿线丰富的旅游资源等资源优势的支持,势必可以更好地促进沿线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旅游产业的调整,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现状,开发新型的旅游模式以便更好的吸引游客,促进两广地区更好的实现区域旅游项目的合作,提高其在珠三角地区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地位。

2区域旅游合作优势分析

2.1交通优势

两广(广东、广西)之分始于宋朝,自古以来,两广山水相连、人文相通,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发展,加快推进两广经济一体化成为大势所趋。此前,在此外在公路与水路方面,有西江水路、粤桂高速等水路与陆路方面紧密相联,交通十分便利。有利于打造共同的旅游目的地。然而,在铁路方面,此前广西只有一条低标准的黎湛铁路到广东。

2007年11月,“新建南宁至广州铁路项目建议书”正式上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年2月20日获得批复;2008年10月,南广铁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同年12月初步设计获批。一年内,项目完成立项、批复可研、初步设计,运转高效。2009年年初,南广铁路正式开工建设。2014年底正式通车,是一条以客运为主,货运为辅的国际干线,总投资约295.57亿元,南广高铁的建立使得南宁至广州的时间由原来的14个小时缩减为3个小时。南广高铁的始发站,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首府,北接桂林,南接北海,东临贵港、玉林,西靠百色、崇左,是广西旅游中心枢纽。

南广高铁的建立,使得云南、广西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交通线路网更加完善便捷,使南宁成为云南与广东之间的旅客中转站,这对与旅游资源都丰富的三省来说,将大大提高这三省游客之间的往来互通。除此之外,南宁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南广广铁的修建不仅可以带动北部湾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的两广能够得到更多的受益机会。因此南广高铁的建设,将两广地区从水路,公路,铁路等方面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交通网络,大大丰富了两广地区的交通线路。

2.2资源优势

南广高铁的起点在广西南宁市,途径广西的贵港、梧州进入广东境内,经过广东的云浮、肇庆、佛山至终点站广州。沿线既有广西的山水自然风光也有广东的人文历史资源,旅游资源种类多样,差异明显,这为两广进行区域旅游合作成提供了良好的旅游资源基础。两广旅游资源在相同或相似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同一的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都共生在相同的地理空间范围内,但也各有特色。因而使得两广地区区域旅游合作成为可能。

2.2.1南宁市

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常绿,被称为“绿都”,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既有青秀山,大明山等自然景观资源,也有扬美古镇、三月三歌圩文化节等人文旅游资源。其中青秀山作为南宁的5A级风景区,被称为“雨林大观”,景区内既有全国最大的苏铁园,也有充满异国风情的泰国园。而在人文旅游资源方面,扬美古镇内的明清建筑是目前南宁保留得较为完整的建筑之一,目前景区内保存着清末民初的骑楼108间,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此外,南宁北接桂林,交通便利。桂林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南广高铁的修建势必会促进桂林旅游业的发展。

2.2.2梧州市

梧州市位于广东与广西两省的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近年来随着梧州市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视与加强,梧州的旅游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城市绿化,旅游资源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得到了较大的提高。2006年,梧州市接待旅游总人数达365.2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9.20亿元。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有力地带动了旅宿、餐饮、娱乐、商贸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2.2.3肇庆市

肇庆市作为广东首批2文化历史名称,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既有以“星湖”景区为代表的自然旅游资源,也有以包公祠、包公遗迹、白沙龙母庙等为代表的人文旅游资源。且随着肇庆市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分配与规划,目前肇庆市的旅游线路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线路网,便于游客的出行。

2.2.4广州市

广州作为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截至2011年,已公布的国家、省、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共322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3处。

首先,广州奇偶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广州的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的历史事件,如黄花岗起义,广州起义等,因而其历史文化遗迹数量较多,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中山纪念碑等等。其次,作为全国闻名的美食城,广州的美食资源同样是吸引游客的魅力之一。再次,广州作为全国特大城市,其在经济发展方面一直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吸引着大批投资商,会展次数、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商业资源极为丰富,也是广州吸引外来游客的主要资源之一。

除了沿线丰富的旅游资源之外,广州毗邻香港、澳门,南广高铁的修建,可以吸引大量港澳台以及海外游客进入广西地区,使得两广地区旅游合作得到进一步发展。

2.3政策支持

泛珠三角地区旅游合作以“大珠三角”为核心,想做奇偶为省份辐射,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2003年。在大珠三角这个环形为核心向周边省区扩展,2003年“大珠三角”这一概念正式出炉。而广西作为广东的毗邻省份,在这一合作框架的推动之下,收益良多。2004年两广签订了两广旅游合作有关的协议,形成了“两广六市无障碍旅游区”,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两广旅游合作的障碍,同时也为两广旅游合作提供了新契机,这一旅游合作城市目前已经由原来的6个扩张到现在的20个。如今,随着南广高铁的开通,这一旅游合作形式势必会为两广旅游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此外,广西作为国家重大战略的交汇地,旅游业的发展享受多重优惠政策。“十二五”时期,广西的旅游收入超过要超过全省GDP的13%以上,为此,广西出台了多项政策来发展旅游业,如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等,这些政策的实施,对于发展两广旅游合作来说,无疑是利好的消息。

3两广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对策

3.1构建旅游合作体系

区域旅游合作的首要即是建立合理的合作体系。良好的沟通渠道,合理的协调机制是区域旅游合作的首要条件。这中无障碍体系的建立,不仅能为两广区域旅游合作提供良好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平台,同时也能够提供专业的意见策略。例如长三角地区就成立了长三角旅游城市合作组织,并开通了长三角旅游网,这些专门针对地区的旅游合作组织,为区域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3.2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特色区域旅游

广西的山水风光和广东的人文风光构成了一个较为合理的旅游资源互补圈,而南广高铁的开通更是将这种资源的获益效益提升了一个层次。可以根据两广的资源特点找准正确的定位,为两广区域旅游合作树立鲜明特色的形象。因此要根据这一区域的具体旅游资源条件,打造剧透岭南特色的旅游城市圈,为两广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树立独树一帜的形象。

3.3开发特色旅游线路

虽然南广高铁沿线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必须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之上,与周围的旅游线路合理连接,构成交通便利的旅游圈,根据实际情况及客源市场的构成,合理设计线路,满足市场需求,可以根据两广的地理区位优势打造两广地区与东南亚之间的特色旅游线路,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

3.4创新合作模式

从旅游业本身的综合性出发,区域旅游一体化依赖于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因此,可以构建珠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各利益相关者参与的竞合模式,政府之间要建立紧密的联系,加强旅游合作的投入,充分发挥两广之间的地理及文化优势,建立合理的合作模式,还可设立综合性的跨行业和区域的协调组织参与。

4结束语

合作优势 篇12

1. 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能力,是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利用分级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一层次的学生在一起学习,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提高学生英语的知识水平。在分级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模式,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之间学习有一定的比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课前要充分预习,在课堂上才能成为主角,提高英语知识的应用能力,分级教学结合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 有利于推进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企业对大学生英语能力要求的结果,也是社会发展要求的结果。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的基础课,承担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提高,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企业对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不断发生变化,促使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分级教学结合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起到提高学生英语知识应用能力的标准,符合现代企业对大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因此,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推行合作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发展。

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现状分析

1. 入学分级情况。

新生入学以后,进行一次综合测试,包括听力与口语。根据测试成绩,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主要分基础班、普通班、快班。在英语分班过程中,不考虑学生系。班级原则,就是根据学生成绩进行分班,快班一般情况学生英语基础好,对英语知识有一定的应用能力。普通班学生英语有一定基础,但知识应用能力不行。基础班就是基础薄弱,需要加强基础知识学习。

2. 进行科学管理。

制度形成,要科学进行管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基础进行授课,课堂效果很好。没学期都进行测试,实行滚动制,快班成绩差的上普通班,普通班成绩差上基础班,进行一定滚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激发学习能量。

三、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1. 科学进行分组。

在分级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教学模式,在每个班级要科学进行分组,分组具体人数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班级的人数进行定,但一般情况一个组学生最好别超过8人,一个班级最好别超过6组,这样有助于教师进行科学的指导,有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

2. 搞好角色定位。

在合作学习应用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安排合适的角色,这是合作学习能有效开展的基本保障。合作学习有效实施的根本保证是通过分组,对组内的成员进行角色定位,充当一些角色,然后根据角色要求进行对话和交流。这种角色的定位也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实际,根据对话的内容和角色需要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教师应当发挥引导作用,根据课程主题指导学生利用书本所提供的信息,自由创作对话,并进行相关角色扮演,完成相关的对话及表演。这种形式灵活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针对三个层次学生的差异性,在内容选择、人员编组上突出针对性,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合作学习是一个团队协作,组内成员一定要分工明确,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角色,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承担一定任务,不能让组内同学有没有任务的,这样不利于组内所有同学英语水平提高。

3. 强化过程监管。

合作学习一项长期积累的学习经验,在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科学的进行合作学习安排,合作学习典型案例就是合作不力,组内没有有效的进行合作学习。合作不力导致产生虚假的合作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常常阻碍或干涉其他组员的学习,不能有效地沟通和协调,经常误导对方和相互干扰,整体力量远不如个人的表现出色。强化过程监管是非常重要的,加强合作关系,组内分工明确,教学形式多样化,合作内容丰富,教学环节要齐全,提升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提高英语知识应用能力水平。

4. 抓好合作反馈。

教师要加强宏观指导,对互批情况及时进行检查、讲评,对于一些共性问题可以采取综合展示的形式,对全班学生进行讲评,增强学生的印象。在分组任务完成情况下,教师要认真进行点评,科学的分析每组的优势,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助于学生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摘要:每所大学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分级教学模式也是这几年很多高校开办的教学模式,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提高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合作学习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种方法,利用团队优势,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英语活力,合作教学与分级教学结合应用,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提高英语知识应用能力。本论文主要从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推行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意义、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现状分析、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的应用对策三方面进行阐述发挥合作学习优势促进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希望为研究大学英语合作学习与分级教学的专家与学者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合作学习,分级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丹.校本性大学英语合作学习模式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

[2]姚平平,甘泉.网络与课堂混合模式下高职高专英语听力合作学习实证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08).

[3]张志军.浅谈合作学习模式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J].中学生英语.2016(28).

[4]洪流,贺正芳.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2016(06).

上一篇:对新型课堂的思考下一篇:施工安全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