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碎石

2024-10-08

超声碎石(共8篇)

超声碎石 篇1

膀胱结石是较常见的泌尿系结石, 好发于男性, 男女比例约为10:1, 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和年龄差异, 目前主要见于老年男性, 多数见于下尿路梗阻性疾病, 包括前列腺增生症、尿道狭窄、膀胱憩室、异物和神经源性膀胱等, 由于肾或输尿管结石排入膀胱形成的结石也比较常见[1]。绝大多数的膀胱结石需要外科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体外震波碎石、内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由于成人膀胱结石多数存在诱因, 治疗结石的同时需去除诱因, 且体外震波碎石后靠机体自行排出碎石, 因此体外震波碎石不是治疗膀胱结石的首选。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 开放手术取石已不作为膀胱结石的常规治疗方法, 内镜直视下经尿道碎石是目前治疗膀胱结石的主要方法[2]。为探讨大力碎石钳联合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治疗成人膀胱结石的疗效, 该院2010—2012年采用大力碎石钳联合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治疗成人膀胱结石患者48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48例, 男47例, 其中年龄25~35岁2例, 均合并有前尿道单纯性狭窄, 年龄35~45岁10例, 均合并有上尿路结石, 年龄45~72岁35例, 其中27例合并有前列腺增生症, 4例合并有膀胱颈挛缩, 1例为肠带膀胱术后患者, 2例为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 1例合并有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女1例, 60岁, 合并有重度子宫脱垂。所有病例术前均通过B超、KUB、泌尿系螺旋CT平扫、尿路造影及尿道膀胱镜检等检查明确诊断。结石单发者41例, 结石多发者7例, 结石直径约1.0~4.5 cm, 其中直径约1.0~2.0 cm者25例, 直径>2.0 cm者23例。术前常规行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10例尿细菌培养结果阳性者, 术前按药敏结果抗炎3 d。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取截石位。针对合并前尿道单纯性狭窄的患者, 手术开始后以冷刀切开同时电切尿道瘢痕组织的方法先行处理尿道狭窄, 再处理膀胱结石。合并上尿路结石需要手术处理者, 在处理膀胱结石后继续以腔镜治疗上尿路结石。针对合并前列腺增生症、膀胱颈挛缩的患者, 则先处理结石, 再行经尿道电切处理下尿路的梗阻。合并有重度子宫脱垂的患者, 先行处理结石, 在处理完结石后, 由妇科处理子宫脱垂。对于结石直径位于1.0~2.0 cm之间者, 直接采用大力碎石钳联合超声碎石清石的方法处理结石;对于结石直径大于2.0 cm以上者, 则先以1.5 mm气压弹道碎石探杆将结石碎成约等大的碎石2~3块, 再采用大力碎石钳联合超声碎石清石的方法处理结石。用无菌石蜡油将大力碎石钳及尿道充分润滑后, 将大力碎石钳置入膀胱, 膀胱内灌注等渗液约150 m L。镜下见结石后, 将结石逐钳夹碎, 直至将结石咬碎至0.5 cm左右。退出碎石钳, 以液压灌注泵持续灌注, 在电视监视下经尿道将肾镜置入膀胱, 适当充盈膀胱后, 经操作通道插入3.0 mm中空超声碎石探杆将结石碎片进一步粉碎吸出。术毕留置尿管, 合并尿道狭窄者留置F16纯硅胶双腔气囊导尿管2周, 拔尿管后即行尿道扩张1次, 出院后定期尿道扩张, 合并上尿路结石患者若行经皮肾镜治疗术后留置肾造瘘管及尿管5~7 d, 合并前列腺增生症、膀胱颈挛缩的患者术后留置F22纯硅胶三腔气囊导尿管3~5 d, 合并子宫脱垂患者术后留置F16纯硅胶双腔气囊导尿管1周, 其余患者留置F16双腔尿管1~3 d,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48例均一期经尿道将结石清除。碎石清石时间5~30min, 平均15 min。无一例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后复查B超膀胱内均无结石残留, 清石率达100%。随访6~12个月, 有1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术后半年再次出现排尿不畅, 经尿道膀胱镜检明确为前列腺窝瘢痕组织增生, 行经尿道瘢痕组织切除后排尿恢复正常, 其余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及膀胱颈挛缩患者均排尿正常。2例合并尿道狭窄患者无尿道狭窄复发。所有病例均无膀胱结石复发。组间结石清除时间比较P<0.05、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复发率比较P>0.1。

3 讨论

成人膀胱结石常继发于下尿路梗阻性疾病, 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因不需特殊设备, 简单易行, 安全可靠, 曾是治疗膀胱结石的主要手段, 但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 经尿道腔内治疗方法已经取代开放手术成为治疗膀胱结石的主要方法, 也有学者[3,4]尝试其他入路腔内治疗膀胱结石。目前主流的碎石器械有碎石钳、气压弹道、超声、钬激光等。碎石钳应用机械杠杆加压的作用将结石粉碎, 碎石过程结石被固定于钳夹内, 不易逃逸, 具有较高

摘要:目的 探讨大力碎石钳联合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治疗成人膀胱结石的疗效。方法 分析该院2010—2012年以大力碎石钳联合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治疗膀胱结石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膀胱结石碎石清石时间5~30 min, 平均15 min, 成功率100%。近远期均无与手术相关的尿路感染、膀胱大出血、膀胱穿孔、尿道狭窄等并发症。结论 大力碎石钳联合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治疗膀胱结石, 碎石取石效率高, 手术时间短, 并发症少, 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大力碎石钳,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膀胱结石

参考文献

[1]那彦群, 李鸣.泌尿外科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342.

[2]吴阶平.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3]杨林斌, 蒋振华, 俞增福, 等.不同入路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J].中国内镜杂志, 2005, 11 (7) :721~723.

[4]顾思平, 罗鹏, 何朝辉, 等.经皮膀胱造瘘肾镜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42例报告[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7, 28 (8) :566.

超声碎石 篇2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泌尿系结石; 超声; 疗效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286-01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对于较大结石难以奏效,手术治疗创伤大,术后复发率高,而应用超声波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具有定位准确、操作方便、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等特点,是治疗泌尿系结石损伤最小的方法[1],因此成为目前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主要方法。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超声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28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有泌尿系结石的病史、临床表现,并经腹部超声或X线及尿路造影检查确诊为泌尿系结石患者;(2)肾结石直径≤25 mm或表面积≤300 mm2,输尿管结石直径≤15 mm。排除标准:(1)出血性疾病患者;(2)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3)妊娠患者;(4)结石以下尿路梗阻者;(5)包裹性结石。根据上述标准选择笔者单位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8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其中男183例,女103例;年龄10~67岁,平均(40.3±7.6)岁;肾结石91例,肾结石伴输尿管结石74例,输尿管结石78例,膀胱结石43例;结石直径在5~27 mm之间。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应用惠康ESWL-108A型碎石机治疗,在碎石治疗前均应用B超定位,在B超确认结石光团以后,将结石置于碎石机的焦点上,对结石进行冲击波碎石。根据结石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输尿管和膀胱结石患者取俯卧位,电压13~15 kV,冲击次数2000~2500次;肾结石患者取仰卧位,电压11~12 kV,冲击次数1500~1800次。术后嘱患者多饮水,适当活动,常规给予抗炎、解痉、利尿等治疗,并给予口服结石通片, 每次5片,每日3次,促进粉碎的结石排出。根据治疗效果确定是否再次碎石治疗,2次碎石操作间隔7~10 d。

2 结果

本组286例患者中,1次碎石成功179例,占62.59%,2次成功54例,占18.88%,3次成功34例,占11.89%,无效19例,占6.64%。治愈216例,好转51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93.36%。

3 讨论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之一,女性发生率明显低于男性,可能与性激素有关,因为雌激素可以增加枸橼酸盐排出,减少尿石形成。青壮年是尿石症的高发人群,与活动量大、性激素分泌多等因素有关。本组18~50岁患者166例,占90.71%。泌尿系结石包括草酸钙、磷酸钙、磷酸镁胺、胱氨酸和含钙尿酸结石五种类型,体外冲击波容易击碎的是磷酸钙结石和磷酸镁胺结石,不易击碎是胱氨酸结石,而草酸钙结石和含钙尿酸结石介于两者之间。泌尿系结石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血尿、肾区绞痛,结石梗阻严重者会导致肾盂积水、肾功能障碍。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等,药物治疗对较大的结石难以奏效,而手术治疗创伤大,复发率高。体外冲击波碎石因其定位准确、副作用少、恢复快、费用低、疗效好、患者安全且无痛苦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泌尿系结石的治疗,并发展成为大多数泌尿系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采取降低体外冲击波碎石频率和逐级增能、分步治疗的措施可以明显提高碎石疗效,减轻副作用。冲击波频率的碎石机制与一般的结石破碎和组织损伤机制不同,在结石碎裂过程中,空化气泡在结石的表面崩解并起到削切小碎石的作用,而这些碎石因为体积太小,不能被冲击波产生的结石内部剪切力和张力击碎,冲击波负压阶段的振幅和持续时间决定了空化作用的强弱,高频率冲击波碎石时,脉冲间期空泡的崩解会产生很多新气泡,这些气泡增加累积降低了冲击波的负压,从而减弱了后续冲击波的空化效应。所以在高频率冲击波碎石时,空泡形成越多,碎石效果越差。多个临床试验和Meta分析证实与120次/min的碎石频率相比,60次/min的碎石频率可显著提高碎石效果,减少组织损伤[18-19]。60~80次/min的碎石频率效果优于120次/min,当结石直径>10 mm时尤其明显。防止体外冲击波碎石导致的组织损伤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降低碎石频率。逐级增能是指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时逐渐增加冲击波的强度,使患者在无需麻醉的情况下逐渐适应碎石治疗。这种方法是将总的冲击波数量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步骤,动态增加压力输出。逐级增能的碎石方法不但能提高碎石效果,而且可以减少由于血管收缩引起的肾脏损伤,降低血肿率。与24 kV直接冲击2000次相比,经24 kV冲击波预处理100次以后,再以24 kV冲击波治疗2000次结果无差异,而经18 kV冲击波预处理100次以后,再以24 kV冲击波治疗2000次,则可以明显减少损伤范围。逐级增能起到保护作用的关键是在两个治疗剂量之间插入了一个约3 min的短暂停顿。因此较好的治疗方法是采用轻-中度冲击波压力和尽可能低的频率,同时在初次碎石后给予短暂停顿,增加结石效果和减少肾损伤。

由此可见,采用超声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治疗泌尿系结石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便,临床疗效确切,副作用少,术后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景安勇.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132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2):67-68.

超声碎石 篇3

关键词:肾结石,超声碎石,彩色多普勒超声,并发症,疗效观察

近年来, 由于人们对肾结石不够重视, 加上工业污染对水质的影响, 使肾结石病例增多, 且肾结石体积也较大。对较大肾脏结石一般首选体外超声碎石术, 体外超声碎石后由于结石的碎裂形状和碎块大小不一, 有棱尖者在移动时可引起肾盂或输尿管划伤, 体积较大者可嵌顿于输尿管狭窄处, 所以碎石术后的追踪随访非常重要, 可明确碎石术的疗效与后期治疗。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女性肾结石患者32例, 行体外超声碎石术后做彩色多普勒超声追踪随访, 发现了许多异常情况,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均为2012年1月—2013年1月因腰痛伴下腹坠痛来我院检查的女性患者, 年龄32岁~68岁, 平均年龄46岁, 32例患者均有附件炎或盆腔炎, 无其他伴发疾病。

1.2 方法

采用美国惠普公司生产的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3.75 MHz, 检查前1 h~2 h让患者饮纯净水500~1 000 m L, 当膀胱适当充盈时, 患者取仰卧位, 暴露腹部, 退裤至耻骨联合下缘, 探头涂上黏合剂, 行冠状扫查, 取侧卧位、右前或左前斜侧卧位、腋后线纵向扫查, 注意观察肾脏外形, 最大长径和宽径, 肾门结构, 肾皮质、髓后及肾盂区。输尿管检查时, 上段输尿管予侧卧位, 腰部行冠状切面扫查, 适当探头加压并嘱患者深吸气, 由肾盂延输尿管往下追踪扫查, 直到髂棘水平;中段输尿管检查时, 让患者取仰卧位, 适当膀胱充盈, 加压探头;下段输尿管与中段相同, 查找输尿管3个狭窄部有否异常。膀胱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 探头置于耻骨联合上方, 对膀胱进行纵、横、斜等多切面连续按顺序扫查, 不遗漏每一角落, 必要时加压, 变动体位。

2 结果

本组32例体外超声碎石术后患者中, 第1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碎石无效3例, 碎石后上输尿管结石嵌顿2例, 下段输尿管结石嵌顿3例, 结石均排出24例, 因肾盂或输尿管结石划伤, 膀胱出现血凝块14例;第2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32例中2例下输尿管肾结石嵌顿, 27例肾结石均排出体外, 膀胱炎3例, 新发现膀胱癌2例。3例无效者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肾结石治愈;2例下输尿管嵌顿者3周后结石排出。

3 病案举例

患者, 女, 48岁, 因腰痛伴下腹坠胀3 d于2012年5月10日来我院妇科检查。入科时体检:表情痛苦, 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 巩膜不黄, 咽部微充血, 颈软, 气管居中, 双肺听诊无干湿啰音, 心音中等, 心率:88次/min, 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 腹平软, 肝脾肋下未触及, 肠鸣音正常, 左肾区叩击痛阳性, 双下肢不肿, 妇科检查未发现异常。做尿检提示:红细胞 (+++) , 白细胞 (+) , 蛋白 (+) , 余项无异常。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左肾结石, 直径1.8 cm, 左肾轻度积水, 右肾无异常, 双侧输尿管及膀胱均未见明显异常。入院诊断:左肾结石。行抗感染镇痛利尿治疗, 2012年5月13日, 患者到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泌尿外科行体外超声碎石术, 术后排血尿1 d, 行抗感染止血治疗。2012年5月17日左腰痛向左下腹放射, 1 h后左下腹痛, 4 h后腰腹痛缓解, 再过2 h排尿中见一不规则黑色石块;2012年5月18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左肾下极结石直径0.9 cm, 左肾门小结石直径0.5 cm。2012年5月19日腰腹痛又发作1次, 但持续时间较短, 约1 h余;2012年5月21日下午患者同以往一样饮白开水500 m L后到广场跳舞, 大约30 min患者诉腰部及左上腹区剧痛, 疼痛向下腹及大腿内侧放射, 撕裂痛, 行走无力, 被同事送入我院门诊。做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 (第一生理狭窄处) 见一结石, 直径0.9 cm, 左肾轻度积水, 输尿管出口喷尿图减弱, 右肾及输尿管无异常, 膀胱内未见结石影像, 可见不规则弱回声, 透声性好, 考虑凝血块;另见膀胱左侧壁一中低回声, 形态不规则, 边界不规整, 内部回声不均匀, 可见半环状回声, 直径1.0 cm, 考虑膀胱肿瘤。行抗感染、止血、镇痛、利尿治疗, 次日早上患者腰痛移至右下腹处, 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结石已移至输尿管第3个生理狭窄。第3天上午患者突然感觉腰腹痛缓解, 下午排出一不规则带刺状结石, 结石排出后第3天, 做膀胱镜提示:膀胱左侧壁肿瘤, 取活检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转潜江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行膀胱癌切除术, 患者治愈出院, 此后每个月来我院门诊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随访半年, 患者肾结石未复发, 膀胱部分切除, 未见肿瘤复发。

4 讨论

肾结石为临床常见疾病, 由于其临床症状与某些妇科疾病相似, 就诊时医生要认真仔细询问病情, 做好体检和其他实验室检查, 防止漏诊和误诊。超声检查对妇科疾病和泌尿系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其损伤小, 副作用少, 广泛应用于临床。泌尿系统疾病的超声检查, 要从肾到膀胱, 直到尿道仔细检查, 要有耐心, 从上至下, 一一排查。肾结石超声图像表现为强回声光团并伴有典型回声, 较小肾结石呈点状强回声, 声影多聚集于肾小盏后部, 伴有肾小盏积水者, 呈典型的无回声区内的点状强回声, 在不伴有积水的患者, 小的肾结石往往容易被肾盂回声掩盖[1]。光滑质硬的草酸结石和大的鹿角形结石呈圆弧状回声, 后部不显示[1];尿酸结石等粗糙质软的肾结石和其他成分的小肾结石可显示全貌。当患者左肾积水时, 肾结石与肾实质之间有条状或带状无回声区, 使肾结石显示更明显[2]。如果结石近端有尿液无回声区, 说明有梗阻存在。在肾中部或肾上极发现强回声团则多为肾结石, 近端有无回声区时, 说明结石嵌顿于肾盏颈部引起肾盏扩张。

输尿管结石多表现为致密强回声光团, 后方伴声影, 重点探查输尿管3个生理狭窄部, 结石上方一般肾盂积水、输尿管扩张, 当输尿管出口喷尿图减弱或消失时表明输尿管梗阻, 如果结石较小, 显像较困难[2]。输尿管结石典型的超声图像是:在扩张的输尿管管腔无回声带远端显示致密强回声光团, 后方伴声影或“彗星尾征”, 与管壁分界清楚。强回声团多似椭圆形、类圆形或弧形、扁平形或不规则形, 结石嵌顿部位输尿管黏膜回声减低、增厚、毛糙。合并肾周积液声像图表现为肾周条索状无回声区, 部分表现为患侧肾脏体积增大, 或皮质回声增强、增厚。膀胱结石声像图特点:充盈的膀胱腔内见有强回声斑, 原发性结石体积较大, 输尿管落入的结石体积较小, 强回声斑后伴有声影, 可随体位的改变而移动。膀胱肿瘤多呈中低回声, 形态不规则, 边界不规整, 内部回声不均匀, 部分可见斑点或半环状强回声, 肿瘤侵及肌层时, 膀胱壁回声模糊, 连续性被破坏、中断, 出现“零乱不齐或缺损”现象[3], 肿瘤进一步浸润到周围脏器时, 则与周围脏器分界不清。膀胱凝血块呈不规则形弱回声, 扁平且大, 透声性好, 膀胱回声完整清晰, 可随体位变动而变动, 内部没有血流信号。慢性膀胱炎膀胱壁呈广泛性增厚、毛糙, 回声稍增强;腺性膀胱炎多呈不规则增厚,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 显示其内血流信号稀少, 呈星点状, 频谱多普勒分析多为静脉血流信号[4]。本组患者首先表现为腰痛腹坠, 自认为是妇科病, 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为肾结石。行体外超声碎石术后, 经超声检查, 不仅了解到了治疗效果, 也观察到病情变化, 并发现了新的膀胱疾病, 对防治泌尿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4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1157-1163.

[2]夏稻子.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65-382.

[3]吴静.膀胱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6, 5 (5) :292-293.

超声碎石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6例患者, 年龄34~65岁, 其中男104例, 女52例;结石位于左肾85例, 右肾50例, 双侧结石3例, 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18例;有患侧腰部疼痛不适89例, 间断性肉眼血尿与镜下血尿38例, 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36例, 曾接受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61例;结石直径1.4~2.5cm。均经B超、尿路平片、静脉尿路造影或CT确诊。

1.2 方法

全麻下患者取截石位, 患侧输尿管内逆行插入F5输尿管导管。留置双腔气囊尿管, 然后改俯卧位。在B超引导下用17.5G肾穿刺针向肾中盏或上盏穿刺, 边穿刺边逆行向肾盂注水形成肾积水, 见有尿液流出即为穿刺成功。拔出针芯后置入导丝, 在导丝引导下用筋膜扩张器从F8开始, 扩张至F16后用同轴金属扩张器顺导丝逐号扩张至F24, 建立经皮肾取石通道, 肾镜置入肾集合系统内观察结石。将气压弹道频率设定为8~12Hz, 能量设为70%~90%;超声能量设为70%~90%, 超声波脉冲比设为70%~90%。对体积较大、硬度较高的结石, 首先使用气压弹道碎石在短时间内将结石击成较大块碎石, 再联合使用弹道与超声两个系统, 进一步将结石粉碎并清除。依次检查上、中、下肾盏及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无残留结石后, 顺行置入F6双J管, 退镜芯, 置入F16肾造瘘管并退出镜鞘。术后常规输尿管内插入F5双J管, 留置F14肾造瘘管。术后3~4d复查尿路平片, 如结石取净, 4~5d后拔除肾造瘘管。双J管术后1~3个月拔除。

2 结果

156例患者均为I期穿刺碎石、取石, 152例取净, 4例术后复查尿路平片显示残留小结石, 结石取净率为98%。术中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无一例出现大出血、气胸、结肠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50min, 术中出血量<50m L, 术中均未输血, 平均住院天数10d, 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6例患者术后出现持续高热, 经抗感染治疗治愈。

3 讨论

PCNL是将肾镜经皮肤穿入肾盂肾盏内进行体内碎石和取石的一门现代外科技术。它既可以避免开放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的问题, 同时也解决了部分重度肾积水患者输尿管迂曲或结石下方输尿管炎症狭窄导致经尿道输尿管镜难于进镜碎石的难题。

建立良好的皮肾通道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穿刺部位应尽量选择在肾脏外侧经中盏、下盏远离肾门的“无血管区”。原则上要考虑被穿中的肾盏是否能最大限度地观察各个肾盏和更好的处理结石, 以尽可能的提高结石清除率。术中采用B超辅助定位, 可以更好地提高穿刺的准确性, 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在碎石过程中, 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联合超声碎石术, 可使两个高效碎石系统同时碎石, 同时负压吸附装置将吸出的碎石经吸管吸到结石收集器中。这样既可尽量避免传统超声碎石器效能低的缺点, 也可以减少单纯的气压弹道碎石的并发症 (如可致肾损伤出血或穿孔、碎石后清除困难等) , 还能保证术野清晰, 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并提高结石取净率。

术中出血及形成凝血块影响手术视野时, 可以用其止血并同时用负压吸附装置吸出凝血块, 常规术毕可对肾造瘘管夹管2h, 以减少术后出血。因此, 本组中并发症出血基本较少, 术中出血量<50m L。本组1例患者在术后第4天出现血尿现象, 考虑为肾造瘘管固定欠缺、患者无意中拽造瘘管所致, 给予相应的处理后缓解。

6 例患者术后出现持续高热, 经抗感染治疗治愈。无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如肾穿孔、气胸、结肠损伤等发生。

对于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单纯采用体外震波碎石术的疗效并不理想, 其成功率在40%以下[1]。当结石被肉芽组织包裹或息肉堵塞输尿管腔、结石停留时间长、局部可引起输尿管炎性狭窄时, 使用输尿管镜无法看到或接近结石。如用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 容易造成医源性输尿管穿孔或损伤[2]、结石返流肾盂内造成取石困难和 (或) 取石不尽[3], 这时考虑应用PCNL。本组中我们对18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伴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患者采取了PCNL术。联合应用肾镜、输尿管镜, 直接到达狭窄的肾盏颈和上段输尿管治疗结石后碎石清石;如果穿刺点选择适当的话, 还可以探查全程输尿管, 疗效十分满意, 无并发症发生。

总之, PCNL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微创、安全高效、结石清除率高的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Daniel J, Painter, Francis X, et a1.New concept in the treatment of Ureteral calculi[J].Curt Opin urol, 2001 (11) :373.

[2]Kourambas J.Dose a ureteral access sheath facilitate ureteroseopy[J].Juml, 2001, 165 (3) :789~793.

超声碎石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62例胆囊结石患者, 患者年龄22岁~63岁, 平均年龄42岁, 其中多发结石51例, 最大结石长径为5.7 cm~6.3 cm, 所有患者中未发现肝脏3级以上胆管的结石。采用随机分组法, 将患者分为 (A组) 内窥镜组和 (B组) 开放体腔组各31例。2组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

A组患者31例, 年龄22岁~63岁, 平均年龄42岁;其中多发结石26例, 最大结石长径5.8 cm~6.3 cm。

B组患者31例, 年龄22岁~63岁, 平均年龄42岁;其中多发结石25例, 最大结石长径5.7 cm~6.3 cm。

1.2病例入选方法 (1) 在B超等其他检查中发现胆管结石的患者, 经过胆管造影配合CT检查确诊, 其中最大结石长径5.7 cm~6.3 cm, 未发现深度肝脏内结石。 (2) 患者中除个别病例合并三高症候及胆管结石引起的胆管扩张、黄疸型肝炎外无其他并发症。患者均未发生肝脏萎缩病变。 (3) 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没有出现明显异常, 炎性反应不明显。

1.3 A组手术方法 (1) 患者取截石位, 采用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 中置腹腔纤维内窥镜, 人工气腹, 术野内止血准备。 (2) 左上腹置入电切镜, 切除胆囊, 结扎胆囊管, 在胆囊管上方2 cm~3 cm处切开1.0 cm~1.5 cm的小口。 (3) 使用胆管镜进入胆管, 探查结石位置, 使用弹道碎石镜碎石取石。 (4) 右下腹置入T形管, 右上腹置入腹腔引流管, 恢复气腹, 缝合体腔。 (5) 术后根据内窥镜碎石手术专用护理路径和医嘱进行基本护理。

1.4 B组手术方法 (1) 取截石位, 采用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 胆区横向切口10 cm~15 cm, 术野止血准备。 (2) 切除患者胆囊, 结扎胆囊管。探查胆管内结石, 做相应切口取出。 (3) 肝内结石使用胆管镜吸出, 无法吸出者, 可根据肝部手术流程切肝取石。 (4) 放置T形引流管和腹腔引流管。清理术野, 关闭腹腔。

1.5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1) 观察患者的术后腹腔引流管拔管时间、T形管拔管时间、术后镇痛情况、术后发热情况、术后抗炎药物使用天数、拆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 (2) 疗效评价:显效:结石全部取出, 拔管后经过胆管造影检查未见残留结石, 除胆囊切除综合征 (PCS) 外未见其他后遗症。有效:结石全部取出, 拔管后经过胆管造影检查未见明显结石, 除PCS外未见其他后遗症。无效:结石未能全部取出, 或发生除PCS之外的其他后遗症和副反应。

1.6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8%, 明显高于B组患者的74.2% (P<0.05) , 见表1。

2.2术后康复从术后康复相关数据来看, T形管拔管时间、初次拆线时间等2组差异不明显 (P>0.05) , 其他各项A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明显好于B组患者 (P>0.05) 。见表2。

3讨论

顾思平 (2012) [1]董刚 (2013) [2]骆助林 (2012) [3]龚伟强 (2011) [4]均认为开放体腔手术的综合疗效优于微创手术法, 但本文研究提出了与其相左的结果。顾思平 (2012) [1]董刚 (2013) [2]骆助林 (2012) [3]对胆管结石的评价方法是未一次性取净结石认为无效, 龚伟强 (2011) [4]未考察患者术后康复的情况。所以, 本文对术后非PCS后遗症进行了分析, 将患者术后不明原因肝胆区腹痛等影响归结为术后后遗症, 此方法使得开放体腔手术方法的有效率偏低。林建华 (2013) [5]采用了与本文研究方法相似的评价方法。

张普元 (2011) [6]在开放体腔手术中同样借助了胆管镜进行肝内手术, 这一手术方法与本文方法一致, 所以说, 开放体腔组仍然采用了局部的内窥镜取石。如果采用类似谷春伟 (2011) [7]的切开肝脏取石的方法, 会对患者带来更加严重的手术伤害。微创法可以给患者带来更小的伤害, 是其术后康复过程较好的方法。

廖永锋 (2012) [8]认为, 输尿管镜 (硬质弹道碎石镜) 在胆囊微创手术中可以较好的应用, 特别是采用两侧输尿管镜在胆囊微创手术中实现了复杂结石的高有效率手术。

本文总结结论有以下两点:首先, 内窥镜技术已经足够完成大多数弹道结石手术, 如同张普元 (2011) [6]与本文的共识, 在开放体腔手术中依然需要内窥镜的配合才可以更加出色地完成手术。其次, 患者肝区手术损伤是造成开放手术总有效率过低的主要原因。基于弹道碎石镜的内窥镜手术, 可以有效防止肝区手术损伤的发生, 这是内窥镜手术提升总有效率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顾思平, 熊共鹏, 余乐, 等.腹腔镜下研发胆管取石硬镜行保胆取石术的体会[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 2012, 6 (11) :99-101.

[2]董刚.不同术式胆道取石术后胆漏成因的研究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3, 8 (8) :113-115.

[3]骆助林, 田伏洲, 陈理国, 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对比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2, 12 (12) :23-25.

[4]龚伟强.小切口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D].汕头大学, 2011.

[5]林建华, 张国伟, 何自然, 等.特制加长型胆道取石钳在腹腔镜胆总管取石术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 2013, 4 (8) :95-96.

[6]张普元.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取石术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2 (6) :30-31.

[7]谷春伟, 吴浩荣, 张同领, 等.腹腔镜、硬性胆道镜联用保留胆囊取石 (息肉) 术8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3 (5) :59-61.

超声监测经皮肾镜碎石术的意义 篇6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25~65岁,平均41岁。结石最长径2.2~7.6cm,其中左肾结石12例,右肾结石19例;鹿角形结石13例,多发结石11例,孤立结石7例;重度积水7例,中度积水19例,轻度积水5例。

1.2 仪器

采用西门子公司ADARA型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3.5~5.0MHz,附属穿刺引导架;Cook18G肾穿刺针;肾筋膜扩张器,规格为F8、F10、F12、F14、F16、F18;Boston公司生产的F3.5斑马导丝;国产PRL-C型气压弹道碎石机。

1.3 手术方法

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下先行输尿管插管和留置输尿管导管,在超声引导下,将18G穿刺针进入结石周边集合系统内后送入导丝,使用筋膜扩张器,顺导丝扩张,插入镜芯,在持续生理盐水的灌注下运用气压弹道碎石机撞针进行碎石术并将碎石吸出至体外。

1.4 超声监测

1.4.1 术前

注意观察肾结石位置、大小、数目,根据结石部位,大小及进针经过的肾实质厚度,选择离肾结石最近,皮质相对较薄,最好具有积水的区域确定为进针路线。

1.4.2 术中

引导穿刺过程,当针尖进入目标区域有尿液样或非血性液体经穿刺针溢出提示引导穿刺成功。碎石过程中注意观察和提示气压弹道撞针前端位置,肾及肾周的声像图变化,以临床肾镜下反复观察各组肾盏未见明显结石后作为退镜标准。

1.4.3 术后于术后即时、术后4~5天、2周超声复查。

注意观察术后肾脏声像图变化以及肾内有无残留结石,术后2周超声复查若无大块结石残留可拔出肾造瘘管。若残留结石>2cm者可经肾造瘘管通道再次经皮肾镜碎石术处理,<2cm者辅以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

2 结果

2.1 超声实时全程监测26例,5例未能实时全程监测。

其未能实时全程监测5例中,3例因结石位于肾门区,堵塞肾盂输尿管移行部,导致不能通过插入的输尿管导管逆行灌注生理盐水产生人工“肾积水”,无尿液样或非血性液体经穿刺针溢出,从而不能明确穿刺成功与否,另外术中出血明显;2例因超声定位错误改作开放取石术。

2.2 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的不同时期的声像图表现

2.2.1 碎石术前

患侧肾大小形态正常或肾体积稍大,皮髓质结构清晰,肾周未见液性暗区回声;肾内可见1个或多个强回声团块(最长径为2.2~7.6cm;鹿角形结石呈沿肾盏分布的参差不齐的但相互间连续的强回声团块),后伴声影, 集合系统内可见大小不一的形态不规则液性暗区,范围2.6cm×1.0cm~9.3cm×2.5cm。逆行灌注形成人工“肾积水”后,28例集合系统内液性暗区相对以前扩大,3例未见明显变化。根据结石情况确定穿刺点,明确穿刺路线,调整出超声引导线,测量到达目标肾盏的距离,从而估侧进针深度(图1)。

2.2.2 碎石术中

穿刺时可见针尖产生的强回声沿着引导线依次进入皮肤、肾包膜、肾实质、集合系统内(图2)。当针尖进入集合系统内见尿液样或非血性液体从经皮肾通道中溢出时,集合系统内液性暗区相对变小,碎石过程中肾周(以非肾门侧明显)可见宽窄不一的液性暗区(较宽处0.4~2.1cm);因术中出血明显转为开放取石术的3例,全肾肾实质回声弥漫性增强(图3),其余患者于近穿刺部位可见不同范围的肾实质回声稍增强或增强;肾集合系统内可见多处散在分布的强回声,强回声旁可动态显示气压弹道碎石机撞针前端强回声的位置(图4)。

2.2.3 碎石术后

碎石术后即时: 肾周还可见宽窄不一的液性暗区,部分肾实质回声增强,集合系统内可见多处散在强回声,从肾脏至表皮间可见造瘘管的线状强回声带(图5)。碎石术后4~5天或2周复查: 肾周液性暗区21例消失,5例明显减小;6例集合系统内可见强回声斑块,直径0.3~0.9cm,造瘘管没拔出者可见造瘘管回声,拔出后可见线状低回声区。输尿管内可见放置的双“J”管回声。

3 讨论

3.1 经皮肾通道的建立

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设备的进步,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已经成为治疗肾结石的重要方法之一,准确建立经皮肾通道是经皮肾镜手术成功的关键[2]。 理想的工作通道应当是与肾脏距离最短,尽可能达到各组肾盏,最大限度地处理结石[3]。一般选择12肋下或11肋间腋后线到肩胛线之间最接近结石处作为穿刺点,从肾脏外侧缘偏后位置进入肾实质,经肾中盏的后组进入肾盏,应该避免直接穿刺肾盂。没有经过肾实质的通道容易发生灌注液外渗、肾脏移位及瘘道导致手术失败。 目前临床建立经皮肾通道常选用引导方法有X线和超声 传统的经皮肾镜碎石术多是在X线定位下完成[4]。X线定位的优点在于能直观地显示导丝,扩张器及造瘘管的全貌,但由于其对操作者存在放射线损害,而且基本上是盲穿,增加了操作的风险,降低了理想肾盏的穿刺成功率[5]。超声不仅能提供穿刺肾脏的内部结构,结石与局部肾盏的关系、肾脏皮质的厚度,穿刺路线通过的结构等资料,而且有穿刺架固定,穿刺过程中不易发生穿刺路线的偏移[6]。

3.2经皮肾镜碎石术中不同声像图表现产生原因分析

3.2.1肾周出现液性暗区

由于穿刺及扩张导致经皮肾通道经过的组织损伤出血后积聚而成。(2)由于输尿管导管逆行灌注造成人工“肾积水”后肾内压力增大灌注液从经皮肾通道外渗至肾周形成。(3)由于在碎石过程中,气压弹道碎石机撞针前端为到达各组肾盏上下左右偏移导致肾包膜裂口增大血液或灌注液容易外渗。(4)如果肾周积液太多则要考虑是否穿刺针是直接传入肾盂造成灌注液外渗或者是出血太多,应该调整穿刺线路或根据情况改变手术方式。

3.2.2 近穿刺部位肾实质回声增强或全肾实质弥漫性增强

(1)与肾周出现的液性暗区的后方回声增强有关。(2)穿刺或碎石造成肾内血管损伤出血后造成不同程度的肾实质的受损的表现,尤其因术中出血太多改作切开取石的3例表现为全肾肾实质弥漫性增强同时合并肾周大量液性暗区,较宽处均>1.7cm。

3.2.3 集合系统内出现的散在强回声

(1)是由于建立经皮肾通道后肾与外界相通,再加上气压弹道碎石机撞针前端反复振动及进出导致肾内部分气体形成可能。(2)是由于碎石过程对肾内结构的损伤造成。

3.3 5例改开放取石术的主要原因

3例由于结石位于肾盂输尿管移行部,导致肾中~重度积水。结石堵塞逆行灌注通道,灌注液通过缓慢而细小,另外,进针后原肾内中~重度积水外渗导致人工“肾积水”效果不理想。改开放取石术的原因是: (1)无尿液样或非血性液体经穿刺针溢出从而不能明确穿刺成功;(2)中~重度积水后,肾盂皱褶多不能清晰辨认肾盂输尿管移行部或容易损伤肾门区大血管导致出血; 2例由于集合系统内散在强回声给超声确定结石以及穿刺针针尖和气压弹道碎石机撞针前端位置增加难度,再加上超声的容积伪像容易造成定位错误,致使肾镜不能进入到肾盂内。当时超声提示针尖位于理想位置,但实际位于肾实质中。

3.4 体会

(1)当肾实质弥漫性增强合并肾周大量积液(宽>1.5cm),是否提示临床考虑改作其他方式碎石,有待进行更多的病例证实。(2)进针前,逆行灌注时集合系统内液性分离暗区的扩大是证实输尿管到肾盂通畅的表现,也是造成肾盂内压升高保证手术成功的因素之一。(3)运用”十”字交叉法观察穿刺针及气压弹道碎石机前端,有力于克服超声的容积伪像,以便准确定位。

3.5 超声对经皮肾镜碎石术的监测意义

3.5.1 术前

超声能反映肾实质厚度,结石的位置、大小、数目,以及合并肾积水程度,确定穿刺点和穿刺路线;根据穿刺引导线,可大致提供进针深度。

3.5.2 术中

超声的引导穿刺过程中可实时监测穿刺针针尖到达位置,可即时调整和明确穿刺效果;在碎石过程中能实时监测气压弹道碎石机撞针的前端位置,可为临床在碎石术中撞针到达各肾盏位置提供引导;同时还可提供肾脏及肾周的情况,为临床碎石及了解患者病情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3.5.3 术后

术后还可以监测肾脏内是否有较大结石残留及肾脏恢复情况,为临床选择后续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总之超声对经皮肾镜碎石术进行全程监测是一种微创,经济,实用,安全,准确,能降低手术风险值得推广的简单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李逊.经皮肾镜术.临床泌尿外科杂志,1996,11:365

[2]曾国华,李逊,吴开俊,等.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3,24(10):671

[3]Goel A,Aron M,Gupta NP,et al.Relook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a simple technique to re-enter the pelvicalyceal system.Urol Int,2003,71:143

[4]刘鸿玉,王淑玲,蒋雪梅,等.介入性超声在经皮肾镜术前造瘘中的临床应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4,20(10):793

[5]Yang RM,Morgan T,Bellman GC.Radiation protecting during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a newurologic surgery radiation shield.J Endou-rol,2002,16:727

超声碎石 篇7

1.1 一般资料

肾结石296例均系2003年5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及外院行B超检查确诊为肾结石并在我院治疗的患者。其中,男230例、女66例年龄18~78岁,平均36岁。双肾结石78例,单侧肾结石218例。结石大小5.0mm×4.0mm~23mm×20mm,平均15mm×8.0mm。

1.2 治疗方法

碎石机为COMPACTS JDPN-VB型冲击波碎石机,超声定位采用Chison 600B线阵超声显像诊断仪,探头为手动外置式。先给患者做B超检查,了解肾脏位置、大小、集合系统、详细观察结石的位置、数量、形态、性质以及患者最佳探测部位,并在该皮肤部位做好标志。3.5MHz线阵探头固定于碎石机水囊架旁,并在水囊和探头上涂上耦合剂,调整B超探头伸缩架及探头方向,将结石移到B超屏显示图像的中线上,B超探头伸缩架显示刻度就是探头表面到第二焦点的实际距离,定为L1,超声图像上测出皮肤至结石的距离,定位L2,使结石影像位于图像中线上,直至L1=L2,即结石处于第二焦点处,定位完毕,固定病人体位,然后进行碎石治疗。治疗时患者取侧卧位,工作电压12~18k V,频率30次/min,冲击次数依结石大小及质地选择800~1800次,术中超声检测碎石全程。

1.3 评价标准

术后4周及1年随访,嘱患者碎石后尽量收集尿液中的碎石,术后常规口服抗生素及中药排石汤,并定期复查超声。经过1~3次碎石,复震间隔时间为1~2周。尿中有碎石排出或X线、超声复查结石形态明显改变为有效;X线、超声复查结石<4.0mm或消失为治愈;未见结石排出和X线、超声复查结石形态无变化为无效。

2 结果

结石排净230例,治愈率77.7%;术后1个月有结石残留46例为15.5%,结石直径均<7.0mm,总有效率为93.2%;碎石无效20例,为6.7%。术中未曾出现大出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是尿路结石治疗史上的一场革命,目前已被公认为治疗泌尿系结石的首选方法。体外冲击波碎石时,通过B超进行定位,可提供任何切面的适时超声图像。无论结石大小或密度高低,均可在声像图上以强回声伴声影显像,调整患者体位同时调整探头伸缩架,使B超探头中心线与反射体中心线相交点,处于反射体第二焦点与结石点相重合处,从而完成结石定位。超声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有以下优点:(1)超声引导定位,无X线对人体伤害。(2)超声定位可清楚分辨肾结构及结石与肾结构的关系,具有定位准确、工作通道建立方法安全简便的特点;(3)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本组碎石无效20例,占6.7%。无效的原因有:(1)患者过于肥胖,结石到体表的距离过长,冲击波能量衰减过大,不足以击碎结石。(2)结石过于坚硬,如果选择电压过高、冲击次数太多,在粉碎结石的同时对人体器官的细胞损害也较大。因此,如果肾结石被冲击次数达2千次仍未击碎时,应改用其他方法治疗。(3)结石位于肾上极,探头伸缩无法使反射体第二焦点与结石点完全重合。总之,超声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肾结石定位准确、安全、无辐射、可重复操作、创伤小,容易被广大医生及患者接受,易于推广。

参考文献

[1]吴阶平.泌尿外科[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47~550.

[2]梅红兵,周惜才,郭小林,等.肾鹿角形结石的3种治疗方法比较[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4,19(8):460~462.

[3]经浩,张禄荪.体外冲击波碎石[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3~23.

[4]汤炳杰,汤永锋,袁玲熙,等.ESWL治疗肾结石的临床分析[J].广州医药,2007,38(3):39~40.

超声碎石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病例为我院2014年8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100例拟行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或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治疗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2组,每组50例,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其中研究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11岁~69岁,平均年龄(38.12±9.22)岁;肾结石2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27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13岁~70岁,平均年龄(37.85±8.79)岁;肾结石2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25例。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心功能不全、不耐受手术、尿路畸形等。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主要包括①术前舒适护理:在术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全面的了解,向患者做好自我介绍,向患者介绍手术的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手术目的、手术对器官和功能的影响等。同时询问患者的担忧和疑虑并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和压力,让患者以一种舒适放松的心态来准备手术。②术中舒适护理:保证手术室的各种仪器都处于正常备用状态,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均设置在较为舒适的水平,护理人员要通俗地向患者介绍相关仪器设备的用途以及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在手术过程中要对患者安慰和鼓励,同时注意及时对患者的隐私部位进行遮挡,避免患者出现焦虑和担忧。术中需要密切对患者的体温进行监测,若发现体温过低,及时对环境温度进行调节,避免产生不良后果。在手术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果发现异常,则应当及时通知手术医师。③术后舒适护理:术后及时擦净患者身上的消毒液和血迹,将被单盖好,避免患者着凉,并注意将引流管、输液管、导尿管等放置妥当,避免松动脱出。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的血压和心率波动情况,同时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满意度评定采用评分标准进行评估,分为三个等级:满意:评分80~100分在之间,基本满意:评分在70~89分之间,不满意:评分低于70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心率波动情况研究组的血压、心率正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尿路结石是近年来泌尿系统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伴随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传统开放性手术的比例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患者选取创伤小、出血量小、并发症少的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和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2]。由于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和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多次变换体位和进行大量的灌洗,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从而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的剧烈变化,表现为心率和血压的波动等,严重影响了手术的效果并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3]。

舒适护理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更加注重人性化,能够使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得到愉快的体验[4],在手术过程中能减少患者不良情绪的产生,减少心率和血压的波动,有利于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同时通过舒适护理,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关系得到加强,有效改善护患关系,提升了医院的护理质量[5]。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00%(P<0.05)。表明在舒适护理中,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舒适护理中护理人员更加注重患者的体验和舒适度,以患者为中心。研究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正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围术期给予患者舒适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等情绪,稳定血压和心率,有利于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应用在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护理中能够有效稳定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4年8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拟行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或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波动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正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00%(P<0.01)。结论 舒适护理应用在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的护理中,能有效稳定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尿路结石,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舒适护理

参考文献

[1]余春柳,曾俞霖,刘茂芳.舒适护理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4,25(8):320-321.

[2]严晓菁.全程护理干预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术中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2014,15(12):49.

[3]陈蓉,侯丽,范桂虹,等.舒适护理模式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8(4):102.

[4]王怀颖,于兵.品管圈活动对经皮肾镜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术后护理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5,36(11):2417.

上一篇:综合量规下一篇:机务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