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与幼儿教育

2024-09-11

蝴蝶效应与幼儿教育(共12篇)

蝴蝶效应与幼儿教育 篇1

1.“蝴蝶效应”的起源与混沌释义

“蝴蝶效应”也可称为“台球效应”, 是60年代初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在进行天气预报计算提出的, 并比喻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 长时间后可能导致遥远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这是因为“蝴蝶效应”是“混沌性系统”对初始条件敏感依赖的形象化术语。也是非线性系统在一定条件出现混沌现象的直接原因。空气系统属于极不稳定的混沌系统, 而蝴蝶扇动翅膀则相当于改变了“初值”, 最终导致空气系统的改变。

混沌是指一种混乱, 杂乱无章的状态。而“蝴蝶效应”也是混沌学理论中的一个概念, 它是指对初始条件敏感性的一种依赖现象:输入端微小的差别却会迅速放大到输出端产生压倒一切的巨大差别。对于混沌的定义, 许多学者都曾从各种角度给出过, 下面将介绍能够深刻表现出混沌系统特点的狄万内混沌。

设为紧致系统, 是的一个拓扑度量。

定义1:如果存在使得对每一点, 和的任意领域和, 满足, 则称对初值敏感依赖, 为敏感常数。

定义2:如果下述条件得到满足: (1) 是拓扑传递的; (2) 的周期点在内处处稠密, 即; (3) 对初值敏感依赖, 则称在狄万内意义下是混沌的。

2.“蝴蝶效应”对幼儿教育工作的启示

幼儿教育并不是稳定或一成不变的, 它由很多因素和环节组成, 如孩子的个性差异, 家长的素质差异及职业地位、老师的教育方式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家长及老师的幼儿教育工作的整个系统, 所以幼儿教育工作是一个混沌系统, 可用混沌理论进行研究与分析, 根据狄万内意义下的混沌定义可看出一个复杂的动力系统, 呈非周期性的无序运动过程, 并且对初值敏感依赖。幼儿教育工作一般由老师、家长、孩子、互动内容、沟通方式构成。其中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蝴蝶效应”中的“翅膀”对整个幼儿教育工作的系统乃至每一个孩子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蝴蝶效应”说明在复杂系统中, 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动, 经过系列的连锁反应, 则会对长期的行为产生预想不到的结果, 一件小事没有处理好却可能对整个工作系统产生预想不到的影响, 一个很小的不好机制, 如果不及时加以正确引导或制止最终将产生巨大危害。拍打翅膀能带动连锁的正面反应, 同时也能带动一系列的负面反应, 一个班级要是有几个优秀的家长能起好的榜样作用, 那么更多的家长也会一起“扇动翅膀”, 幼儿教育工作就能形成积极向上的风气。

3. 充分发挥“蝴蝶效应”在幼儿教育工作的正面作用

目前“蝴蝶效应”无论在气象学、经济学、还是混沌学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也包括学校及家庭对幼儿的教育领域, 如何有效的发挥“蝴蝶效应”的良性作用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在《幼儿园教育》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忽略了一个家长, 就等于放弃了一个孩子的教育”可见家长就相当于“蝴蝶效应”中“扇动翅膀的蝴蝶”一样重要, 家长对幼儿园来说是一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 价值取向、文化程度、经济收入高低等的不同致使家长很难在一定时间内形成教育合力, 并且现在的家长一般都是处于被动的状态, 大多数时候是老师主动对家长进行“指挥”、家长接受的状态。因此, 充分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发挥“蝴蝶效应”的良性作用影响着整个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1 老师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

现在的人们生活工作节奏很快, 家长接送孩子们总是匆匆忙忙, 导致大部分家长根本无法每天都能与老师见面交流, 因此老师要细心观察每个孩子生活学习状态, 根据每个孩子不同阶段的表现来分类, 利用现代化设备与家长进行沟通或把有相同类型困惑的家长一起请到学校来, 利用休息时间老师与这些家长充分交流, 让家长通过谈话能够对自己孩子的近况了解彻底, 使家长感受到老师的真诚, 这样家长才会主动从心底里认同并主动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孩子, 从而引发良性的“蝴蝶效应”, 对孩子未来的教育产生深远积极的作用。

3.2 阶段性开展家长会

定期以班级为单位召开家长会, 学生的家长是一个复杂的混沌系统, 在家长会上不同的家长之间形象交流, 借助于某一特殊成功或失败的家长工作实例来加以反思和讨论, 而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的实例都相当于“扇动翅膀的蝴蝶”, 对于整个互动工作有着深刻影响。

3.3 成立阅读区域

区域内为不同特性和不同年龄段的家长、孩子及老师提供各类书刊, 使老师和家长及孩子都可根据其不同的兴趣爱好选择到适合自己的书刊, 利用阅读区域引导家长及老师学习怎样指导孩子有效的阅读方法,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根据“蝴蝶效应”积少成多就会对家长和老师的幼儿教育观念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

3.4 定期进行专家讲座

对于育儿方面很多家长之间可能存在许多共同困惑, 定期邀请有关专家开设讲座, 实现家长和老师的同步教育, 有效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由专家介绍成功家长及老师的榜样经验。老师及家长应从思想、行为及生活的各个小的方面入手, 时刻意识到“蝴蝶效应”的良性作用及副作用, 充分发挥“蝴蝶效应”在幼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才能使孩子未来的教育工作稳健进行。

参考文献

[1]徐宜秋.教育中的蝴蝶效应[J].江苏教育研究, 2013 (09) .

[2]徐泽西.“蝴蝶效应”与“混沌理论”[J].百科知识, 2009 (19) .

[3]杨菲菲.浅谈蝴蝶效应及对教师的启示[J].科协论坛, 2009 (06) .

蝴蝶效应与幼儿教育 篇2

摘 要:会计人本教育是一种以满足会计人才需求为目的、以会计人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的会计教育。文章力图去探究会计人本教育与会计就业效应的关系,解决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推行会计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从而培养适应会计环境变化的会计专业人才。

关键词:会计人;需求;人本教育;就业效应

一、会计人需求:会计人培养的基本动力

(一)会计人:从事会计及会计相关工作的人的雅号

辞海里没有对“会计人”的释义,自从财政部主办的《财务与会计》杂志把从事会计实务和理论工作的人员统称为“会计人”之后,这一称谓逐渐为社会认同,成为从事会计及会计相关工作的人的雅号。因此,本文所指的“会计人”是特指那些具有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会计行为能力并获得权威机构认同、即将参与会计实践活动、能独立或与他人协作实现会计目标的会计预备从业人员――会计专业学生。

(二)会计人需求:共性和特殊性并存

需求一般被定义为个体缺失或需要某事物的状态。这个定义有两层含义,一是个体缺少某事物的不足之感;二是个体要求得到某事物的求足之心。人的一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不断产生需求、满足需求、再产生新需求的生命过程,正是需求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王开田教授在其《会计行为论》一书中提出了“会计人的需求”这个概念。

基于上述理论,我们认为,会计人除了具有人类需求的共性之外,还应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特殊性:

1.职业技术需求

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要在专业素质方面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即会计人必须拥有一定的会计技术知识、会计行为能力。为了胜任工作,会计人都有一个职业技术不断提高、知识不断更新的需求。由此,会计人需要通过学习和培训具备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的会计综合职业能力,并在具备会计基本素质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因此,会计人的职业技术需求满足程度、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会计人其他需求的满足程度。

2.职业环境需求

职业环境是指工作人员从事某一职业所处的客观环境。职业人是环境的产物,任何一个职业,其整体的职业环境决定了这个职业的从业者整体素质和具体作为,因此,就产生了会计人对一个良好的职业环境的需求。会计人所面临的职业环境,包括会计主体内部环境和存在于会计主体外的外部环境,一般包括企业规模、资本结构、生产设备、办公设备、社会知名度、经济效益、福利待遇、会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管理当局的领导艺术、业务分工和人际关系。因此,会计人一般会首先选择规模大、效益佳、待遇好、人际关系和谐的企业作为自己服务的对象,如果某项不能满足则退而求其次。

3.职业报酬需求

职业报酬是指职业能给予任职者的各项利益,包括经济收入、福利待遇、晋升机会等,职业报酬越高,职业声望越高。会计人具有职业报酬需求是会计人最根本的需求。会计工作是一个谋生手段,在影响会计这项职业吸引力的所有因素中,报酬是最直接相关的一个因素。除了经济利益之外,它还包括会计人的职务、职称的晋升,社会地位、名誉提高的需求以及其他精神奖励等需求。

4.职业成就需求

工作不只是一个谋生手段,也是人生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更能体现社会对个人的人生评价和人格肯定。任何人从事任何一项职业,都会期望一种职业成就感。会计人也不例外,会计人也具有职业成就需求,即会计人在自己服务的单位做出成就的愿望。职业成就感是会计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和表现形式,也是获得尊重、重视和重用的必要条件,同时还体现了会计人的责任感、良心等道德的要求。

二、会计人本教育:会计教育的发展方向

作为满足会计人职业技术需求的主要供给者――高等学校,应该不断关注会计教育的最新发展,用最前沿、最先进的教育模式帮助会计人打好顺利就业的基础。目前,人本教育在教育界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其先进性和优越性得到了教育界的推崇。会计教育也应顺应这种潮流,不断探索会计教育如何实现人本教育。

(一)会计人本教育内涵

人本教育就是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着力使培养对象――会计人的潜能得到开发、能力得到提升、个性得到张扬。这种教育强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师生是教学活动中两个辩证的主体,知识只作为培养有健康人格和体魄的智慧人的载体,以知识为载体发展会计人能力和发掘其潜能,注重因材施教,关注会计人多样性的个性发展,把会计人个性是否发展作为能否进行良性思维运动的前提。因此,会计人本教育是一种以满足行政、事业、企业单位需求为目的,以会计人的实际能力培养为主的会计教育。较之传统的会计教育,会计人本教育更注重在会计教学中各种能力的综合培养,更注重学生潜能的发掘,更能够为会计实际工作服务,更符合行政、事业、企业单位的需要,也更能提高会计教育的效率和效益。

(二)会计传统教育存在的缺陷及应对措施

1.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在传统会计教育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会计课程基本都是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系统讲授来完成,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课堂教学是一种灌输式教育,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重视知识的积累而忽视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这样就严重影响了会计人的思维活力,压抑了会计人的创新精神,不利于会计人能力的培养。因此,会计教育首要是转变教育观念,要树立教师和会计人在教与学方面平等的观念以及满足个性教育的观念,要变“传授知识”为“传授学习方法”,以利于会计人终身学习。

2.重理论学习轻实践训练

在传统会计教育下,教与学基本上都是在课堂完成,学生基本接触不到实际。课程设置中很少安排甚至没有安排实训实习,即使安排了也是在校园的实验室内完成,加上这种实习情景的设置较为单一、考核不像课堂学习一样严格、组织起来也相对不如课堂教学容易,往往造成管理不到位,多数会计人不重视,草草完成交差了事。有的即使完成了一套模拟账务处理,在实务中仍不能灵活运用。因此,会计教育应加强会计人的实践训练,探索更有效的校内模拟实习方式,尽可能地加强与实务界的联系。

3.重专业知识轻课程综合演练

在传统会计教育下,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偏重于会计学的专业课程,而经济学、管理学、市场经济学等拓宽会计人知识面、扩展其基础知识范围和经济视野、帮助其打下扎实理论基础的相关课程却在会计人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内容选择以及教学力度上明显不足,从而导致会计人在踏入社会后思考问

题视角单一、遇到复杂会计问题不知所措、理论研究视野不宽广等。因此,会计人本教育应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知识口径,使其具备较为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市场经济学等方面的基础,培养其解决复杂会计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会计人就业:会计人本教育价值体现

近年来,会计人的就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次性就业率在逐年降低。

(一)会计人就业环境

近几年来,会计人的就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法规的不断完善使会计人面临着重新学习一整套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处理方法;会计资格考试制度的推行使会计人年复一年地为考试生存;电脑网络的发展使会计人要研究不断变革的网络操作环境、不断升级的财务软件、管理软件甚至电子商务;而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也要求会计人不断升级自己的知识体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国际会计准则的风吹草动、国际会计同行的步步逼近都会牵动着每一个会计人的神经。但同时,会计人的报酬却始终不如营销、人力资源等岗位的报酬来得立竿见影。这就致使众多已有一定资历的会计人改行,导致社会上出现了对会计中高级岗位人才“求贤若渴”而刚毕业的会计人就业压力极大的现象。据人才网报道:“工商管理、文秘、电子商务、计算机、会计等这些学校重复开设的专业毕业生竞争激烈,市场需求趋向饱和。”根据广西人才市场统计,会计专业在招聘数量上排第9位,而求职者的数量却排在第4位。可见,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二)会计人就业误区

严峻的就业形势并不意味着会计人没有了生存的空间,相反,往往是会计人自己走进了就业误区,导致会计行业出现如此紧张的就业形势。

误区一:自我期望值过高

不少会计专业的大学生自认为学识渊博,日常会计处理、做学问不费吹灰之力,伸手就可以出成果。因此,他们在择业时极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自然择业困难。

误区二:过多的物质要求

许多会计人过多考虑物质条件,不但要求月薪高,生活好,还讲究住房等林林总总的物质享受,如果用人单位稍不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便潇洒地“移情别恋”。反正会计这一行业是越老越吃香,他们不怕多换几家企业。

误区三:迷恋大型企业

有相当一部分会计人认为,只有到大型企业去干,才能充分发挥出聪明才智,因为大型企业具备了实现人生价值的物质和精神条件,机遇好,福利好,工作稳定,而小企业只有那么几十或几百号人,资金不雄厚,更谈不上什么发展前途了。

误区四:千方百计考证,以期为自己增添竞争砝码

现在会计人要求持证上岗,许多会计人认为技能越多、证书越多越好找工作。于是千方百计考证: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会计从业资格证等这种基础性的证自不必说,很多的会计人更是将注册会计师考试作为增加自己竞争砝码的一项事业来做。由于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难度大,多数加入这一考试大军的会计人经常是一年到头紧绷着神经,今年刚考完又要去准备明年的考试。如今工作不好找,多考一个证就会增加自己的`求职分量是许多会计人的心态。但是,证书只是一种资格的象征,并不是说你将来就一定能胜任这项工作。 误区五:苛求专业对口 求职者寻求对口的工作是件顺理成章的事,但很多会计人却陷入了这种思维定势的误区,非会计类工作不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数量、专业结构需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亟需复合型人才,注重个人的整体素质。在这种形势下,“改嫁”不见得是件坏事。因此,会计人求职应灵活应变,适应这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冷静对待专业“改嫁”,切不可片面强调专业对口而错失良机。

四、会计人本教育与就业效应:两者高度的正相关

两种会计人学历水平的薪资差额和能力之间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其结果也验证了会计人接受教育程度越高,会计人就业效益越好。会计人本教育与会计人的就业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会计人本教育与会计就业存在高度正相关,会计人本教育体系越完善,会计人个人能力越高,会计就业效应越好。

五、改变会计人就业观念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会计人本教育体系

(一)会计人本教育体系构建

满足社会需要应是构建会计人本教育体系的根本出发点。

学习能力和交际能力是会计人最基本的能力要求,应用能力是建立在学习能力及交际能力基础之上,管理与控制能力是建立在应用能力之上,决策能力是对会计人能力的最高要求。

1.学习能力

会计人学习能力包括:(1)获取知识的能力:会计人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努力钻研会计业务,不断提高理论水平,积累实践经验,成为终生学习的实践者。会计人除了需精通会计专业知识以外,还需知晓诸如财务管理学、财政学、金融学、审计学、统计学、市场管理学、目标管理学、预测学等经济管理知识。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资本全球流动,会计人还必须熟悉世界主要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业务惯例。(2)创新能力:一是充分利用货币的时间价值,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将暂时闲置的沉淀资金用活用好,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基础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熟练运用现代计算工具,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研发新的会计信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交际能力

会计人交际能力包括:(1)协调能力:会计人是在一定的组织中以团队的形式展开工作的,这就要求会计人必须善于协调,妥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优化会计工作的内外环境。(2)沟通能力:会计人在职业活动中会涉及各方面、各层次的不同利益的群体,这就要求会计人具有适应各种不同环境的能力、具有从各方面听取或吸收信息的能力、具有准确恰当地运用语言和文字表达的能力。沟通可以澄清许多不必要的误会,消除监督中的敌意,进而改善人们对会计人的刻板印象,树立新型会计人良好形象。

3.应用能力

会计人应用能力包括:(1)实际操作能力:会计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告以及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等都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进行具体会计业务处理时有关会计处理方法的选取、会计估计的变更、会计信息电算化的操作、网络化传输等,都要有相当娴熟的操作能力。(2)职业判断能力:职业判断需要职业经验来支撑。会计人职业经验是会计职业实践的积累和升华,各个单位、各个不同时期以及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会计事项的性质、会计处理方式、方法都不尽相同,这不

仅需要会计人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还需要对实践进行总结提高。(3)应变能力:会计人应具备根据具体情况,适时、适地、适宜地进行会计处理的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情况、新问题、新经济业务不断出现,会计人要在不违反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的前提下处理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包括每笔经济业务所列的会计科目、合理避税等。

4.管理和控制能力

现代会计是由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组成的,由于我国产权制度的不完善,对管理会计的重视不够,管理会计质量仍停留在一个十分低下的水平。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我国经济融入国际市场这个大环境,管理会计质量也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这样会计人的职能将会极大地拓展,从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发展到成本控制、资本预算、营运资本管理、风险控制、业绩考核与评价、战略管理、跨国投资决策、跨国营运资本管理等,这就要求会计人具有较强的综合管理控制能力。随着财务会计处理计算机化,会计人的主要职能将会集中在报表分析与预测、会计的控制与决策上。

5.决策能力

会计人决策能力贯穿于会计管理的整个过程,会计人决策能力主要表现为:正确决策程序的体现,决策标准与目标的相关性和评价各种方案的客观性,而科学的决策来自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则来源于对客观实际周密的调查研究。因此,会计人应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对机会和风险的判断能力、资源配置中的筹划能力。

(二)会计人本教育下的教学改革

在会计人本教育中,应根据会计人本教育要求改革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设置。

1.教学模式改革

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应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动因,以问题为基础,进行发现式、探索性的互动学习。

首先,在教学中实施课前认识,部分讲解。比如,在会计人已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之后,让会计人规划自己并作出书面与口头的报告,使会计人了解职业界对会计人能力的要求,培养会计人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在此基础上,可开设《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现代交际礼仪》等课程,让会计人针对自己的问题补充“营养”。当然,这种短课程的开设并无参考教材或范本,在会计人整体减负的趋势下,更为现实的做法是鼓励会计人利用假期做一些企业的调查实践,到一些部门去实习;作为教师,可在授课时多结合一些实际的案例,这样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其次,多利用直观性教学,实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发和应用会计教学系统软件。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把会计各科所学、所涉及到的核算原理和过程、图式、账表以及账户间的勾稽关系等内容,制成电教片、幻灯片、挂图等,这些教具直观性较强,可以延伸学生获取知识的空间和时间。同时,教师也可以开发和应用教学软件进行教学。要检查会计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就要进行测试。可以将考试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理论;一部分是不同的模拟操作或案例。对理论部分的试题可采取笔试的形式,也可采用口头回答的方式,以锻炼会计人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建立会计实训室,使专业实践活动落到实处。为了调动会计人在学习会计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应减少课堂讲授时间;课堂上主要讲授重点、难点、热点以及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模拟操作和社会实践的时间分配大体为1:1。同时,学校应安排社会实践活动,使会计人能在实习的财务环境中去接触、感受和从事会计工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会计课程设置改革

首先,应加大基本素质教育及实践的课时,并强调学生利用节假日进行社会实习,将学习和掌握专业基本理论与方法及技能作为教育的重点。

其次,根据会计结构的新变化和会计新的发展领域,全面设置相关课程,加强会计战略与策略的研究、经营风险与会计风险的研究,加强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在具体操作上,可通过开设专业讲座的形式和职称考试内容的辅导来完成上述内容的学习。

最后,会计教学不仅要妥善运用资讯科技,同时亦需与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及统计分析等领域相结合,使学生具备科技整合的能力,以适应实务界的需求。

六、结 论

会计人本教育与会计就业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会计人本体系越完善,教育水平与市场需求距离就越短,会计人就业效应也就越好。要改变会计人的就业形势,会计人除了努力练好基本功之外,还应合理给自己定位,作好各种准备,及时调整个人心态,抓住机遇,主动出击,将会计人人生的航程驶进新的里程碑。

★ 计算机教学中人本教育

★ 人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工作心得

★ 高职院校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研究论文

★ 借鉴的数学教育实习自我鉴定样文

★ 什么是教育叙事

★ 《什么是教育》读书笔记

★ 浅析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对合作学习的启示教育论文

★ 简历样版

★ 什么是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蝴蝶效应与幼儿教育 篇3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科普教育基地;网站建设

科学普及工作是关系到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和国家持续发展战略性任务,而科普教育基地正是科学技术传播、宣传科学思想的阵地,对科普教育基地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意义深远。当代,互联网已经跻身于当今传媒的主流,而视觉传达在网络传播中地位显著。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满足公众对于网络科普文化的要求,更需要精品的网络科普内容,需要良好的科普信息发布途径。人们在进行资料搜索、科普知识学习时,必然要借助于便捷易用、赏心悦目的网站界面,同时通过网站界面可直观地感受到不同的网站风格和特点,获得更多的科普信息。因此,科普教育网站如何做到“便捷易用、赏心悦目”,便成为新一代设计师们关注的焦点。

科普教育基地是面向社会公众进行科普宣传和教育的重要场所。科普教育基地是指从事科普知识的宣传、为参观者提供学习科学知识的场所,由专门机构认定并授牌的,主要有:

(1)各类科学技术博物馆(包括科技类博物馆、天文馆、水族馆、标本馆和设有自然科学内容的综合博物馆)、科技馆;

(2)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

(3)科学公园(动植物园、科学游乐园类)、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人文景观、古代文明及历史遗迹;

(4)图书馆、文化宫、青少年宫;

(5)开放的实验室、工程(企业)技术中心、现代化工程技术生产线及大型工程技术设施等以科学技术为主题的场所;

(6)综合性场馆、企业中以科普教育为主的专题场点;

(7)专业科技示范基地或科技园区;

(8)需要进行评定的其他科普场馆。

发展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是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科普社会化、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和支持科普教育工作、打造科普平台的有效途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是由中国科协认定的,依托教学、科研、生产和服务等机构,面向社会和公众开放的,具有特定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功能的场馆、设施和场所。

在国内,科普教育网页设计有艺术型和技术型这两个趋向,或者叫做片面追求功能与片面追求审美这两个动机。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科普教育网站建设越来越成为了一门艺术而不仅仅是一项技术。网页的艺术设计,越来越多的得到注重。在当前国内对此领域研究非常少,但网页艺术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一,它包含视听元素与版式设计这两项内容;以主题鲜明、形式与内容相统一、强调整体为设计原则;具备交互性与持续性、多维性、综合性、版式的不可控性、艺术与技术结合的紧密性这五个特点。此时应该明确网页艺术设计与网站主题的关系,尽可能的做到“美”和“功能”同时共同地表达网站主题。因此,很多网站可能片面追求“美”,而有的网站则片面追求功能。

关于网页设计中的新媒体艺术效果问题的理论研究十分贫乏,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网页艺术设计是伴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络的产生而形成的视听设计新理论,是以所处的时代所能获取的技术经验为基础,依照设计的目的和要求自觉地对网页的构成元素进行艺术规划,这必然要成为设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全面发展而发展。表面上看,它不过只是关于网页版式编排的技巧与方法,而从实际上看,它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艺术与技术的高度完美的统一。

关于网页设计中的新媒体艺术效果问题的理论研究,现有的资料比较贫乏,研究也不是十分全面,没有人能够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的角度、从技术和艺术结合的角度去综合论述,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零散研究,亦缺乏系统性。

国内关于网页设计中的新媒体艺术效果的研究不很全面,缺乏理论研究的深度。

在国内,关于网页设计中的艺术效果问题的研究没有什么系统性,也没有人做过全面的研究。这里说的全面不只是说艺术和技术层面都要研究,同时也是在说在做艺术效果的研究的同时,没有把版式、色彩、图片效果、动态效果、影音效果等结合起来考量。通过对网页设计中的审美需求和各种视觉要素构成的文字、图片、颜色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且结合人们在浏览信息时的视觉习惯和日常生活中的审美习惯,探讨网页视觉信息如何更为有效、更为合理的表现与传达,这才是全面和系统的。

将网络上的科普资源和信息进行整合,将这些科普信息传递和发布出去是现在科普机构要做的工作。从技术层面看,互联网络的发布技术有过两次较大的突破,即从信息的静态发布到动态发布,从HTML到XML的两次飞跃[1]。然而目前一些科普网站的信息发布还比较滞后,无论从建设方式和技术实现上都有很多不足。

科普教育网站建设是网络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的网站对信息发布大体分为文字发布和图片发布两种形式,信息传播的途径也主要依赖互联网络。从科普教育网络的发展来看,网页设计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是基于技术的原因受到客观的限制,因为受传输带宽的限制,最早的网页是纯字母和数字的,没有图片和声音更别说是动画了,这只能将占用空间很小的数字和字母来进行传输[2]。由此看来,网页最初就是建立在功能性的基础之上的。只有需要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待网页设计,才能使自己做出的网页受欢迎,才能达到基本的目的。

通过新媒体艺术与技术应用于科普教育的传播,可以降低科普教育宣传的成本,利用新媒体技术促成受众接受科普教育方式的行为能力,可在短期内产生更好的科普教育传播活动。利用新媒体艺术与技术可以使科普教育网站的关注度与知名度迅速提高,且良好的互动性和高亲和力可建立受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树立正确的认知科普教育。[3]科普教育网站通过使用新媒体艺术平台,全方位推出与受众的的互动功能,还可使其推出及时、持续、协调的优质服务。

网络使用的大面积推广,为网络科普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契机。[4]科普网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传播形式,可通过多渠道征集原创性科普作品,建立团队维护网站的信息更新,提高网站的操作性能,强化科普网站使用的舒适性。

总之,科普教育网站与新媒体形式与内容更好的统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又反作用于内容,但是在当前的科普教育网站中,新媒体效果的形式往往大于內容。在将来的发展中,要做到形式与内容更好的统一,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新媒体效果在整个网站风格的形成中所起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彦浩.ASP网建技术源代码公开[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2]赛奎春.ASP信息系统开发实例精选[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沈大林.网页制作案例教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蝴蝶效应与幼儿教育 篇4

一、“微博”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网络时代特别是WEB2.0时代一种开放式互联网社交服务, “微博” (“twitter”, 即微型博客, 中文翻译为“推他”) 自2006年诞生以来, 就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并迅速被世界范围内的网络用户所应用。“微博”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其中善于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人是“微博”用户的主力军。“微博”, 能够满足青年人个性发展的需要。伴随青年人的成长, 其成人感和独立性要求逐渐增强。他们强烈希望按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并且希望他人能够尊重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而且有许多名人也纷纷加入“微博”行列, 成为大众接触名人的一个全新的途径, 更加拉近了名人与大众的距离。而这些在现实环境中很难实现, 尤其是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和话语权不对称的情况下, 青年人总是感觉自己像被动的参与者, 在其中只能任由权威信息发布者摆布。与此相反, “微博”作为全新的网络服务, 却为青年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思想和活力的平台, 在那里, 他们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引路人, 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并且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对他人的影响力。

“微博”能够满足青年人智力发展特性的需要。青年人不愿局限于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 更不愿全盘接受权威的指导意见, 有求新、求变的特征, 非常乐意接受并传播新鲜事物。目前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仍以传统说教、僵硬管理为主, 服务意识、互动意识落后, 因科技的高速发展和年龄智力特点的影响, 既不能及时掌握最新的网络技术, 也不懂得利用先进的网络工具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形成了一条“代沟”。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导致相当一部分青年人萌发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抵抗心理, 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此时, “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社区, 更多地被视为一种反传统的平台而得到年轻人的认可。

二、“微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青年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 青年人在任何国度都承载着国家未来发展美好前景的希望。特别是在我国的意识形态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意识形态存在明显对立的情况下, 我们对青年人更寄予了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生力军的厚望。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各种社会事件在互联网上沸沸扬扬, 甚至左右了青年人的价值观和政治观。当“微博”走进青年人的生活, 并成为影响其思想和行为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 因为青年人容易接受新事物, 易受各种思潮和新奇观念的影响, 也由于“微博”对青年人有极强的渗透力和吸引力, 所以,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遭遇到“微博”的挑战。对此, 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更要搞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

1.“微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预见性构成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要有预见性, 只有这样才能在开展具体工作中明确特定的教育对象、内容和方法等。但是, 从QQ、“博客”再到“微博”, 信息传播的限制空间逐渐被打开, 各种合法或不合法、健康或不健康的信息得以快捷方便地进入网民的视野, 社会难以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青年人在“微博”彰显自我的同时, 更有可能不加辨别地接受错误思想, 而被引向歧途。尤其是在“微博”中一旦某个“跟随”者众多的用户产生不良动机, 并通过其影响力左右其“跟随”者的观念和言行时, 很容易在社会上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正如陈维祥先生所说:“如果你有足够多的跟随者, 传播病毒的能力就会发生突变。”这不仅仅是一种可能性, 在一定条件下已然成为现实。特别是目前的名人“微博”, 他们拥有广大的“跟随者”, 他们的思想或者做法能够影响许许多多的大众, 这些大众疯狂地追随名人, 而名人素质或者动机参差不齐, “微博”口水战时有发生, 严重影响正常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此必须高度重视。

2.“微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统方法构成挑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育、树立典型、感染教育等方法进行, 这些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可控性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有意识地选择合适的材料对教育对象集中地、持续地、高强度地传播含有特定内容的信息, 以促进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发生转变。然而, “微博”的出现, 将使信息的传播逐步脱离政府、学校、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家长等权威的控制。网络信息的内容与教育者所灌输的信息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现象将非常普遍, 这必然会引起年轻人思想上的疑惑、混乱乃至背叛。在这个“偶像”泛滥的时代, “偶像”的某种言论或者行为往往能引导或者左右许多青年人的价值观并向更加恶劣的方向发展。加上网络社区的虚拟化, 使监管部门很难监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然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再局限于传统模式必将严重落伍。如何利用“微博”等网络服务, 探索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3. 青年人追捧“微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构成挑战。

传统的教育过程中, 教育者处于一种信息优势的地位。如果说在“门户网站”时代和“博客”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比较容易树立威信、得到受教育者的认可从而可以利用这些网络信息平台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的话, 那么“微博”的出现, 将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这种信息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丧失。青年人可通过“微博”所提供的社区方便地接触到各色信息, 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却要面临信息劣势的境地, 不知道受教育对象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更不知道如何开展教育才有效。此时,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尴尬是, 其教授的东西年轻人也许早就知道, 而年轻人嘴里蹦出的新名词和新鲜事自己却可能闻所未闻。因此, 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适应形势的发展, 是“微博”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的挑战。

三、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通过采取各种合理有效的方法帮助广大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解决其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 提高其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坚定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防止敌对势力的渗透, 自觉抵制各种剥削阶级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增强其事业心、责任感, 帮助其树立艰苦创业精神, 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起到弘扬正气、激发精神的作用, 营造出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

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打破以往条块分割、各行其是的局面;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即时展开工作, 提高效率;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极大丰富其内容, 改善教育方法;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降低教育工作的成本。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合理利用“名人效应”, 将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更加快捷、高效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贵在与时俱进。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弃“微博”这个新型信息交流的载体, “微博”世界的各种不良思想观念就会占领广大青年人的头脑。只有充分利用这个功能强大的“微博”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有效行使其职责, 并且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 因而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完全必要的。

四、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如果说利用“微博”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必要的, 那么如何利用好网络上出现的各种新事物, 特别是在这个全民“微博”时代, 来探索形成我们关于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对广大青年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则是摆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1. 各级权威部门应正确认识和利用“微博”来建立并逐步扩大在“微博”中的影响力。

各级思想政治教育权威部门如大学、部队、政府等应该充分认识到并且端正对“微博”的态度, 不必要也不能封杀, 只能善加引导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介入到“微博”世界之中, 成为其中的提供信息者, 树立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 有效抑制不良观念对青年用户头脑的侵蚀, 引领青年人发展方向的一支强大力量。为此各级思想政治教育权威部门应立即着手进行广泛的网络调研, 了解青年人的思想动态及需求, 建立自己的“微博”阵地, 占领最新网络传播的制高点, 增强其吸引力, 保持其对青年人思想、行为的引导地位, 努力使自身成为个人网络时代的旗手, 成为“微博”中的意见领袖。

2.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微博”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

任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理论上都是有效的, 但具体操作起来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很大关系。因为同一种教育方法为不同的教育者所采用, 可能会有不同的教育效果, 所以在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博”体系之后, 必须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各级教育权威部门不但要成立专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构, 还要在具有深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功底的人群中培训一大批专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使他们成为具备心理学知识、能利用“微博”与受教育者进行平等交流的新一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确保有足够多的过硬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成为“微博”世界中具有号召力的领军人物, 通过其与青年人开展良性互动, 及时发现问题, 防微杜渐, 对“微博”中青年人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疏导, 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起到引导潮流的功效。

3. 利用“微博”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水平。

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与管理相结合, 把管理育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这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要利用“微博”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就必须同时利用“微博”做好管理工作。在管理中, 各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权威部门在建立“微博”后, 要注意“微博”与自身管理体系结合。

4. 利用“名人效应”来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青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最终形成, 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作为网络时代最主要的参与者, 他们是“微博”时代的主力军。他们崇拜“明星”, 想尽方法接近“明星”, 效仿“明星”。我们可以利用明星广泛加入“微博”的契机, 通过法律、道德、大众舆论正确引导“明星”的行为, 目前已有不少明显做得非常好, 成为了广大网友心目中真正的“明星”, 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展开。近日, 《人民日报》撰文《公众人物如何用好话语权》对当前的名人话语作出的批评, 对网络中特别是“名人微博”中的行为作出了评价, 指出“高端”人物要注意不要“乱说”, 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影响, 公众性决定公众人物话语责任。以此为契机, 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利用“名人效应”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微博”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其强大的功能和影响满足了青年人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需求, 因而很快风靡全球。如何有效利用“微博”的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同时避免其可能带来的消极后果, 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成挑战。实践表明, 运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可以站在发展的潮头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域,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必须注意到大众名人在“微博”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名人效应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W].http://research.cnnic.cn/html/1279173730d2350.html, 2010.7.15.

[2]宋元林.培育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网络文化探讨[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8 (12) :31-37.

[3]关洁.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0 (5) :39-40.

[4]陈维祥.推他, 你有多少追随者[W].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mroll/20090630/02146415918.shtml.

蝴蝶效应与幼儿教育 篇5

1、感受故事中角色情感的变化,大胆的对角色动作、表情、语气进行探究,并在故事表演中进行尝试表演。

2、体验表演游戏的乐趣。教育幼儿应向蝴蝶学习和伙伴相亲相爱的精神

二、游戏准备:

1、领域活动:了解蝴蝶的生活环境;音乐活动:表情歌。

2、亲子活动:观看动画片、图片中,人物运用动作表现情绪的画面;带幼儿观察生活中小蝴蝶的动作。

三、游戏过程:

第一次游戏:

1、以这一阶段收集的动作资料引入,和幼儿共同商讨游戏中该怎样运用动作进行表演。

2、幼儿分小组表演,让幼儿根据兴趣协商分配角色。

3、教师鼓励幼儿运用合适的动作、表情、声调表演,并大胆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

4、游戏评价。引导幼儿围绕表演中运用的动作是否合适展开评价。

第二次游戏:

1、以幼儿“傲慢”和“请求”的表演引入,引发幼儿对表情的关注,鼓励幼儿大胆表演。

2、幼儿分小组表演,教师鼓励:

(1)幼儿恰当地用表情、动作、声音表现角色。

(2)体现“越来越”的表情渐进性。

3、游戏评价。围绕是否根据角色特征,用合适的表情表现角色展开评价。

心理效应的教育作用 篇6

关键词:皮格马利翁效应破窗效应理论多米诺骨牌效应

学校安排,笔者做商务英语班的班主任。这是一个由服装跟单班与高级班组成的合班。

开学之初,笔者通过阅读学生填写的资料,细心观察学生开学以来的各方面表现,以及与本班部分科任教师的交谈沟通,初步了解学生的情况是:高级班的学生主要是广州本地生,他们性格开朗活泼、但自律性较差;服装跟单班的学生主要是外地生,他们性格安静、踏实,且自律性较强。总体看,本班大部分学生思想单纯,有好奇心、上进心,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能听从老师的教导。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大部分学生文化知识基础差,欠勤奋、怕吃苦、有畏难情绪;少数学生的学习态度很不明确,导致课堂纪律较差,上课有讲话、睡觉、玩手机、打扑克牌等现象,有时严重干扰教师讲课、同学听课;缺乏有威信的班干人选。

经过一个学期的管理教育,存在的部分问题有所改善,主要表现为:第一,学习态度有所好转,有二分之一的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开始很努力地弥补所缺漏的初中英语知识;第二,遵守校规校纪的意识逐渐加强,如仪容仪表规范了;第三,广州生与外地生的关系日益和谐,师生间的互爱氛围日益浓厚。

四个多月的时间,本班学生能有这样的变化,让笔者感觉到自己对他们所付出的爱心、细心、耐心是值得的。回顾这难忘的四个多月,笔者发现,适当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以下是笔者在开展班主任管理教育工作中运用心理效应解决问题的一些体会:

一、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给学生一种积极的期望,可以促进学生的进步

传说,古希腊神话里有一位塞浦路斯国王叫皮格马利翁,他非常喜欢雕塑,并爱上了其中一个少女像。他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接受。这种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阿芙狄罗忒(tè),就给了雕像以生命。最后,他们结成了夫妻。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爾和贾可布森根据这个传说做了个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小学,郑重其事地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智能测验。然后把一份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说这些名单上的学生被鉴定为“高智商的人”,在将来具有“与众不同”的发展潜力,并再三嘱咐教师对此“保密”。其实,这份学生名单是随意拟定的,根本没有依据智能测验的结果。但八个月后再次进行智能测验时出现了奇迹:凡被列入此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借用上述古希腊神话中主人公的名字,将这个实验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

虽然这只是一个神话传说,但它实际上是教师对学生未来造就的可能性,怀着暗含期待的一种深沉的情感寄望。其实,这种寄望包含了关心、爱护、信赖、理解和尊重。

因此,针对本班大部分学生文化知识基础差,欠勤奋、怕吃苦、有畏难情绪的存在问题,结合英语专业教师对他们进行的基础知识摸底考查的成绩,笔者对他们提出了期待的标准和学习目标:第一,周二至周五早上8:15前回到课室读英语10分钟,学两句英语日常用语(按座位号顺序由每个学生轮着来教全班同学);第二,一定要按时完成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强调英语的读书、听力也是一种作业;第三,要求自己每天记忆5个新单词;第四,坚持写日记,写一句话都可以;第五,坚持每天7:00前起床,做做运动,读读英语。

根据这些期待目标,笔者细心地观察学生们的表现,对于做得好的学生加以关注、鼓励、奖励,比如对8:15前回到课室读英语的同学,就在每月一次的操行评分中加分,每天加1分,按一个月有4周算,就可加16分。操行分对学生参与每学期的奖学金评选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必须达到优秀才有资格参评。同时对学过的英语日常用语展竞赛活动,物质奖励优秀者。还根据他们的进步程度进行更多的个别辅导,逐渐给他们设定更高一些的标准和学习目标,有些学生就以更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更加自信、自强、努力、勤奋。有二分之一的学生基本达到了老师所期望的进步目标,学习态度有所好转。

二、运用“破窗效应理论”,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可以促进学生的自律

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根据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在1969年所做的一个实验而提出“破窗效应理论”。他们认为:如果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被人打坏了,又没有人及时去维修,可能有其他人受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时间长了,这些破窗户因无人维修而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环境下,犯罪就会出现、发展。“破窗效应理论”揭示了一个道理:任何一种存在的不良现象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必然导致这种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

笔者认为,在班级管理中,如果班上出现的违纪现象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就可能会出现更多的违纪现象,整个班就不能维持正常的学习状态。要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必须小题大做地处理影响深远的“小过错”。明智之举是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玻璃的窗户”。

开学之初,学校就对新生进行了学前教育,让他们详细了解和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只有小邓、小曾、小黄三位学生坚持染发及留长发,这严重违反了学校仪容仪表的规定。虽然笔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还把家长请来学校配合做教育工作,但效果不明显。笔者想,如果不能处理好这三位学生在仪容仪表上的存在问题,就会出现“破窗效应”, 其他男生也会效仿,所以,一定要处理好这一问题。最后,笔者利用新生军训时整理仪容仪表的机会,在学生科领导及军训教官的配合之下才解决了这个问题。从此,本班男生染发及留长发的现象暂时没有了。利用军训这个机会,笔者还通过教官对一些自控力较弱的学生进行体能训练,强化其自我约束力。逐渐地,学生遵守校规校纪的意识增强了。

三、运用“多米诺骨牌效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思想,可以促进学生的成长

多米诺骨牌是一种用木或骨或塑料制成的长方形骨牌。玩时将骨牌按一定间距排列成行,轻轻碰倒第一枚骨牌,其余的骨牌就会产生连锁反应,依次倒下。在一个存在内部联系的体系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导致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这种连锁反应称为“多米诺骨牌效应”。

苏联领导人捷尔任斯基曾说过:“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好学生”。 运用“多米诺骨牌效应”,我决定用“爱”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互相体谅,团结互爱。

由于广州生与外地生在性格上及自律上的极大差异,所以他们之间产生矛盾是很正常的。开学不到两个星期,两地学生都向笔者投诉对方的缺点。每一次,在倾听完他们的诉说后,笔者都分别站在双方的立场来分析他们的感受,然后,他们激愤的情绪开始慢慢平息下

来。虽然双方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上还有许多的不认同,但指责对方的声音渐渐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谅解对方的不足,从而班上的和谐之声日益增多了。

许多学生不喜欢老师跟家长联系沟通,主要是怕老师告状。班会课上,笔者明确地告诉学生,老师与家长联系沟通:是如实反映学生在校的好表现,让家长放心;是委婉反映学生的不足之处,让家长督促、协助孩子纠正,从而让学生慢慢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严格也是爱的一种表现。师生间的互爱氛围日益浓厚。

虽然本班学生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但是与入学时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笔者认为:班主任管理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协调师生关系,而师生关系则受到不同心理效应的影响。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认识一些“心理效应”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趋利避害地发挥它们的应有作用,这对班主任平时的管理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以后,笔者还将要在这方面进行更多的有益探索,解决班上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刘儒德等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

[2]中正和平的网上文章《几种心理效应对教育教学的启示》,20104

蝴蝶效应与幼儿教育 篇7

1.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改革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应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 以社会岗位要求为依据。一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置和调整专业, 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在设置新专业时, 要通过社会调研和认真的企业走访, 了解社会上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现状和发展趋势, 准确把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 对专业的或增或撤、对招生规模的或大或小都要顺应区域经济的发展实际。二是教学模式应以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为基础, 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突出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 加大实验、实践教学的比重, 强化学生的职业技术本领, 就业上岗后即能尽快顶岗工作。根据区域经济的行业、企业岗位群对人才的要求,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探索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 校内教学时间由原来的三年改为现在的两年, 参加生产实践一年。教学时间缩短后, 学校要力求学生“知识扎实”, 生产实践要使学生的“技术过硬”, 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职业素质培养融为一体, 确保教学质量。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 经济结构已开始发生变化, 第三产业的商业、金融、旅游、房地产、社区卫生服务及其它服务行业迅速发展, 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私营和股份制企业的用人需求超过了社会总需求的一半。商业服务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员等是近期及未来社会需求的主要职业。加强和提高第三产业职业技术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应积极设置与第三产业联系紧密的专业, 培养商业、金融、供用电技术、社区卫生服务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同时将大批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年轻人充实到第三产业, 还可以促进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以浙江省衢州市为例。衢州的高等职业教育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 根据先进制造业导向目录, 针对信息化与工业化加快融合、服务业在工业发展中的参与度越来越高的趋势, 调整专业设置, 主动为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环保节能、电子信息、氟化新材料、绿色食品等新兴或高新技术产业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使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具备了就业基础, 地方企业也能从学校的专业设置上了解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培养情况, 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力的支撑和动力。

高职教育要把满足社会需求作为学校发展的动力, 把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每年有数千名毕业生, 近几年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都在90%以上。虽然在2009年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但是该校仍争取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 这都与该校科学的定位和正确的教学思想有关。只要高职教育落脚在区域经济发展上, 与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互动, 就能给办学以活力。

2. 定单式培养推动高职教学模式改革

经济转型既是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发展最具典型意义的特征之一, 也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只有提升人力资源的素质, 才能保证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据对浙江省500家制造业企业抽样问卷调查, 大、中、小型企业认为人才缺乏是企业自主创新主要困难的分别占47.2%、46.5%和26.7%。低层次的要素资源结构只能支撑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附加值产品的增长, 却难以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 而且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尤其是浙江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和格局, 更决定了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适应性需求。

高职教育应为企业进行定单式的人才培养。定单式培养就是高职院校肩负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责任, 以职业“定单”为主要依据, 组织人力物力实施社会调查, 按企业用人需要培养人才, 实行“产销衔接”。这种衔接包括人才规格要求、教学计划、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实习实训、教学评价、毕业生录用, 甚至还包括职业文化衔接等。定单式培养多种多样, 有的是实行半工半读、工学交替, 有的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向学校提供人才所需求规格, 由学校进行培养和培训, 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 企业根据自身要求, 择优录用。定单式培养可把教学与企业紧密结合起来, 学校按企业模式办, 企业按学校模式办, 让学生学到实际知识和技能。衢州的一家机械制造企业, 就与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举办了相关机械制造专业的定向培养班。通过高职院校对企业的科研服务和人才培训, 可换取企业、行业、地方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也是高职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正在全面推进“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切实抓好顶岗实习工作, 已建成和在建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达到500家, 确保了每位学生能按计划完成实习内容, 掌握了相应的职业技能。“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一是可促进学校按照职业岗位 (群) 或技术领域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来设置专业、制定教学计划, 培养企业需要的适用人才;二是可针对企业所需的技术进行开发, 增强教师的创新研发能力;三是可在为企业的服务中提升学校的社会地位, 赢得更多的支持;四是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

3. 发挥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优势, 开展社会培训

应发挥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优势, 为企业开展应用型技术服务和在职人员培训。以现在较为普遍的数控技术应用为例, 许多小型企业、民营企业没有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编制, 也缺乏先进的数控设备的操作人员和二次开发能力, 不善于设备的维护维修。这些应用性问题, 没有高深的科学理论要研究, 但对企业来说是大问题, 高职院校应在这方面发挥实验、实训基地的作用。一是利用实验、实训基地承接企业产品零件的加工任务, 直接为企业生产服务。通过承接对外加工, 既能培养学生“真刀真枪”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能实现增收的目的。二是利用实验、实训基地为企业培养在岗的工人、技术人员, 提高他们对新技术的了解程度。三是利用实验、实训基地, 发挥教师的力量为企业开发或进行新产品试制, 帮助企业进行技术革新试验, 同时也可提高教师教学工作的针对性。高职院校在工业立市的社会环境中, 只要找准产学研合作的结合点, 形成实质上的区域经济与教育的互动, 必定大有可为。

4. 发挥高职院校科技力量的社会服务功能

蝴蝶效应与幼儿教育 篇8

一、情感效应对数学教学的意义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 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 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 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 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 会产生惊讶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 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作用。我根据从教多年的实践生活, 认为要想让学生拥有主动地学习数学的欲望, 就必要注意数学教学中情感效应。所谓情感效应, 是指通过教师自己的个人魅力, 使学生首先喜欢上教师这个人, 对教师有一种喜爱和依赖, 从而也喜欢教师的教学。这里有一个说服力的例子:日本宝物公司曾经推出的丽卡娃娃玩具, 在日本玩具销售中取得了长久不衰的销售业绩, 后来根据专家的分析, 才知道他们销售的秘诀是:用温馨的服务和孩子之间建立了长期的、稳固的情感基础, 使孩子长时间保持对丽卡娃娃的兴趣, 主打的是情感牌。从一些小小例子就可以了解其中的奥秘:在公司推出丽卡娃娃的同时, 还创造性地开发了丽卡娃娃的“爸爸”“妈妈”和“朋友”, 更加具有创新意识的是公司还同时发售丽卡娃娃的替换衣服, 使每一个丽卡娃娃都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而拥有一个和谐、幸福、美满的家庭, 不仅是孩子们的愿望, 也是所有父母的愿望, 因此, 不仅赢得了孩子的喜爱, 还迎合了广大父母的情感取向。而且更具创新性的是, 每一个拥有丽卡娃娃的孩子, 还可以通过“丽卡娃娃专线电话”“丽卡娃娃之友俱乐部”, 随时可以通过电话, 互相谈论丽卡娃娃的情况, 就是这创造性的举措, 融合了最具人文色彩的和情感色彩的小小举措, 就走进了孩子的心, 使他们需要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因而对丽卡娃娃表示出强烈的欢迎、接纳、信任的态度, 甚至是依赖性。从以上例证中, 我们可以看出, 创新的思想和情感的完美结合, 创造了极具戏剧性的销成就。我们的数学教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如果广大数学教师能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一定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也能够想出具有创新性的点子, 使学生喜爱上教师以及教师所任教的学科, 甚至会产生依赖性, 那么, 我们的数学教学就会变得十分简单, 成为学生的最爱, 可想而知, 学习的效果, 肯定很好。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和谐、生动的教育情境, 使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一种互相信赖、互相依靠的情感, 充分发挥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教育效应, 使学生愿意主动地、积极地、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无数事实证明, 没有情感效应的数学教学肯定是失败的, 是学生所不喜欢的教育。作为数学教师, 我们教学最大的收获就是学生能够在愉悦地心境当中, 带着一种享受心理, 愉快的学习数学, 并成为他们主动去学的学科, 这就是教师最开心的梦想。

二、创新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新时代新的教育体制, 要求广大教师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 充分领会新教育理念的指导精神, 认真贯彻新教育理念的方针策略, 这是时代进步的要求, 是新的教育形式提出的新要求, 也是每个数学教师所必须具有的基本教学指导思想。新教育理念强调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创新能力就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 它不但是针对于学生而提出的基本素质之一, 而且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之一。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就必须自己首先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假如教师都不能够满足创新教育的要求, 那么再谈学生的创新教育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首先, 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 不要停滞不前, 而要不断地努力学习前沿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 经常和有经验的教师进行学术交流, 互通有无, 共同提高, 借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其次, 敢于尝试把一些原来没有应用过的方式方法, 或者新奇的想法, 在教学中进行尝试, 不断地总结得失, 并不断改进和提高, 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使学生感到数学的魅力和兴趣, 进一步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墨守成规是教师进步的最大障碍, 所以教师要想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不要坚持自己多年形成的经验, 一成不变, 不思变迁, 而要不断地革新教育方式和教学模式, 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 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方向, 只有这样, 才会永远走在教育的最前列, 而不被时代所抛弃。

当今的教育方向就是要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之才, 通过前边所述丽卡娃娃的例子, 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 仅仅是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小点子, 就创造了商业的传奇, 足以说明创新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了。但是就这一小小的想法, 却能够折射出宝物公司主创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所以, 在数学教学中,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显得就非常迫切, 是我们数学教师必须要履行的教育义务,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俗话说:“教无定法, 学亦无定法。”很多教师为了推进创新教育, 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例如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了很多因素, 有的利用游戏的形式;有的利用比赛的形式;有的利用表演的形式, 教学形式多样化, 多元化, 使数学课堂变得多姿多彩, 妙趣横生。数学课堂不再是简单的教师的讲课之所, 而是师生共同用活泼的形式, 探讨研究数学问题, 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 快乐地汲取着数学知识的甘泉, 遨游在数学知识的天空里, 品味着学习数学的快乐滋味。这就是创新教育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 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蝴蝶效应与幼儿教育 篇9

一、中职教育免费的理论依据

(一)中职教育是混合产品

公共产品是指效用扩展于他人的成本为零, 无法排除他人参与共享的商品。 (1) “私人产品是一旦被某个人消费, 其他人就不可能再消费和从中获得效用的物品和服务。” (2) “混合产品是指不完全具有纯公共产品或纯私人产品性质, 又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具有这两种物品性质的物品和服务。” (3) 中职教育水平的提高,会增加社会福利,形成对社会的正外部性。中职教育是混合产品,当受教育者规模没有达到均衡点之前,中职教育不具有竞争性;当受教育者规模超过均衡点,其就具有竞争性。

(二)中职教育具有正外部性

外部性指的是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所强加的成本或效益。 (4) 中职教育在技术上可以实现排他, 但其会产生正外部效应,是具有正外部性的混合产品。中职教育的正外部性具有不可分割性和非排他性。中职教育的正外部性表现为人才培养功能和国民经济促进功能。中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中职教育能够改变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带来的社会福利效应,全体国民都可以免费地获得。

(三)部分具有的公共产品属性和正外部性是中职教育免费的依据

中职教育是具有正外部性的混合产品,可以通过收费等方式实现排他。由于中职教育具有正外部性,政府财政必须给中职教育补贴。不同的时期,中职教育具有的公共产品属性和正外部性强度不同。计划经济主导的时期,中等技能型人才作为国家人才,由国家计划分配,收益归属国家,个人收益不明显,中职教育实行免费。

二、中职教育的福利效应

(一)增强中职教育的吸引力

中职教育实施免费,能够增强中职教育的吸引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在国民心目中占具着主导地位。中职教育培养中等技能型人才,毕业后从事技能型工作。从获得的收益和发展前景看,中职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不被国民看好。并且,随着受过高等教育人才供给的充足,中职学生在劳动力市场的地位进一步弱化。“学生就业困难、就业后的收益率不高和毕业生深造空间狭小,导致中等职业教育面临一些困境。中职教育免费通过降低入学的经济约束条件,提高个人收益率,增强中职教育的吸引力。”

(二)增大中职教育财政供给

中职教育实行免费,政府需要加大对中职教育的财政供给。中职教育收取学费,其实质是中职教育的成本由学生、家长和政府分担。受中职教育个人收益率和就业后所从事职业的社会地位的影响,中职教育吸引力不强,中职教育招生困难,学生规模难以达到社会的需求。中职教育实行成本分担,学生和家长分担教育成本的总量受规模的限制,难以回收。中职教育实行免费,其本质是政府分担了学生和家长承担的教育成本,中职教育财政供给必然会增大,这样有利于中职教育的发展。

(三)增大中等技能型人才的供给

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国民素中,中职教育具有将中国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具有改善劳动力结构的功能。中职教育的发展有助于扩大中职学生的招生规模,有助于中等技能型人才培训的开展,有助于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结构调整的培训。中职教育一旦免费,就可很好地鼓励人们积极接受中职教育,改变目前职业教育不入流,优质生源不足的问题。中职教育免费破解了市场经济的失灵,建立和维护了良好社会经济运行秩序。免费使中职教育规模扩大,增强了中等技能型人才的供给。

(四)增大中职教育的社会效益

实行中职教育免费为科学技术教育服务体系均等化的实现提供了重要途径。它有利于提高我国职业教育水平,有利于提高我国劳动者素质,改善我国劳动力结构上存在的问题,也有利于增加不利人群的收入,保障国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充分调动不利人群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摘要:中职教育免费已经成为国策, 部分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和正外部性是中职教育免费的理论依据。增大中职教育财政供给, 增强中职教育的吸引力, 增大中等技能型人才的供给, 增大中职教育的社会效益是中职教育免费的福利效应。

关键词:中职教育免费,理论依据,福利效应

注释

1 [美]保罗·萨缪尔森, 威廉·诺德豪斯 (萧琛, 等译) .宏观经济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48.

2 毛程连.中高级公共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94.

3 毛程连.中高级公共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115.

蝴蝶效应与幼儿教育 篇10

一、重庆市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呈良性和非协调性互动共存

2003年以来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03年的2 250.56亿元增长至2005年的3 070.49亿元, 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1.8%;重庆市经济增长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 教育事业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根据2004—2006年重庆市统计年鉴分析, 高中教育阶段增加了9.1万人, 增长了14.25%, 高等教育阶段增加了10.26万人, 增长了40.19%。重庆市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表现在, 一方面, 在校学生规模扩大带动了教育消费结构和消费总量的提升, 仅学生教育消费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就占全市GDP总额的14.21%[1];另一方面, 为未来几年重庆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能力, 重庆市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总体上呈良性互动。

但重庆是一个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并存的直辖市, 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新型直辖市格局形成了重庆独特的经济特征。虽然近年来随着重庆市教育取得较快发展, 都市经济外圈人口受教育覆盖率和平均受教育年限大幅度提升, 但劳动力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低。根据黄薇对不同教育程度劳动力对经济增长计量模型, 重庆市不同教育程度劳动力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度仅为7.3%左右, 不仅远低于中部地区41.5%的水平, 而且也低于西部地区11.9%的水平[2]。重庆市教育转化为劳动生率的程度不高, 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主要是通过财政性教育投资和城乡家庭及学生教育消费所产生, 经济增长的软实力不足, 是典型的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方式。重庆市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呈现出良性互动关系的同时, 也呈现非协调性互动。

二、重庆市教育与经济增长非协调性互动的主要原因

人力资本奠基人西奥多·W.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中》中认为, 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内容, 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重庆市教育转化为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

1. 教育投资结构需求空间较大, 人力资本教育投资总量不足。

从教育投资的城乡结构和体系结构分析来看, 教育投资总量仍需较大的增长空间。2005年, 财政性教育投入82.68亿元 (含中央与地方) , 占当年重庆市国民生产总值的2.69%, 至2002年来, 财政性教育投资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 但在中国的四个直辖市中, 北京市财政性教育经费298.35亿元, 上海228.59亿元, 重庆82.68亿元, 天津78.16亿元 (以上含中央与地方财政) [3], 重庆位居第三。从人口总量来看, 重庆市人口总数是北京的1.8倍, 是上海的1.5倍, 是天津的2.7倍。重庆市人均教育经费远远低于北京、上海, 而且也只接近于天津的1/3的水平。

2. 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且“圈层梯度明显”, 整体教育水平提高缓慢。

近年来, 虽然重庆市人力资本存量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小学及以前文化程度人口比例减少, 高中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比例增加, 但在现有受教育水平中, 接受较高文化程度人口大部分集中于重庆发达的经济内圈, 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圈中受高等教育的比重十分小, 而且比重较大的是仅受过小学教育的人群, 具有高等和中等文化程度人口比例低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人口受教育年限低, 整体文化素质不高, 教育水平提高的速度十分缓慢, 与重庆经济增长进程明显不适应。

3. 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较弱, 人才聚集的能力不强规模效应不足。

人才聚集与产业聚集现象是相互催生、相互驱动的经济关系, 没有一定的人才聚集规模也就没有产业聚集效应。重庆市优秀教育资源及人才资源主要集中于都市经济圈的九个区内, 但经济内圈的人力资本投资在中国也仅处于中等水平。一方面, 经济发展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短缺。另一方面, 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能力还比较薄弱, 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型骨干企业相对较少,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学生创业园区规模不大, 吸纳人才的能力又有限。以初等教育水平为主的人力资源结构难以支撑经济增长需求, 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扩张。

4. 科技成果与经济发展结合度不强,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高。

根据有关资料, 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中75%以上都靠科技进步来实现, 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已达80%。重庆市科技成果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 但科技成果与经济发展的结合度不够紧密, 产业化难。另外, 企业吸收能力不强, 相当多的科技成果找不到转化和实施单位, 转化率偏低, 本地产业化率尚不足10%。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产业处2007年2月发布的数据中, 除港澳台之外的32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高校科技企业收入总额排名中, 重庆市以30 579.10万元仅位列第十九位。

三、实现重庆市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协调互动的对策与建议

重庆市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协调互动, 一方面既要摒弃“有增长无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 另一方面又要避免纯粹的消费驱动增长模式, 把教育消费驱动模式和人力资本优化模式结合起来, 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通过经济的平稳高速增长拉动教育发展, 实现教育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拓宽投融资渠道, 平衡经济增长与教育投资协调增长。

教育投资结构中, 地方政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重庆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 虽然经济取得长足的发展, 但基础力量仍然十分薄弱。要实现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教育的追赶和超越, 在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作为平衡增长的基础和保障的同时, 仍需大力拓宽投融资渠道, 把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作为财政性教育经济的重要补充。2005年重庆市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5.04亿元, 教育投资结构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通过鼓励金融机构介入, 建立人力资源投资回报基金等多种方式, 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教育, 实现经济增长与教育投入平衡增长。以教育投入增长拉动人力资本提升, 以人力资本提升促进经济增长, 以经济增长促进教育发展, 从而稳固实现重庆市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2.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 提升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源保障能力。

重庆是一个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的直辖市, 农村人口占城市人口的2/3, 经济社会运行具有鲜明的二元结构特征, 农业主要以手工工具和家庭经营为主的传统农业, 生产规模小而成本高, 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增长。目前重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最为缺乏的几大资源中, 最重点的就是人力资源的匮乏。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坚持统筹教育发展, 提升重庆市人力资本含量, 既是重庆市实现整体发展的一大目标, 又是促进重庆市经济增长重要动力。而统筹城乡教育发展, 最首要的是要协调城乡资源配置, 建立与农村经济结构相适应的农村教育结构, 使农村各级各类教育数量及比例能够适应农村经济增长对农村劳动力素质的要求, 这既是重庆教育发展实现突破的关键, 又是重庆市经济增长的重要人力资源保障。

3. 构筑人才聚集的载体, 发挥人才聚集的规模效应。

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聚集的支持。人才聚集规模效应产生的前提是构筑人才聚集载体。促进重庆市经济增长, 必须发挥产业规划的导向作用, 除以两个大学科技园区建设为重点外, 还要建设一批以高新技术工程技术为主的工业园区。通过构筑良好的人才聚集环境, 形成“专业人才特区”, 利用人才聚集产生更大的知识外溢, 发挥人才聚集的规模效应, 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从而达到带动和辐射的作用。

4. 促进高校与企业界的双向互动,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最重要的是按市场机制来组织科研活动, 最根本的途径是促进高校与企业界的双向互动。一方面, 高校利用人力和科技优势, 直接介入企业的“研发”中心建设, 在实践中掌握市场运转模式, 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寻找基地。另一方面, 通过高校与企业界的双向互动形成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从而带动高校与企业界知识、信息、技术的交流, 共同以市场提供的信息为基础, 推动知识产业创新, 达到产、学、研的市场化模式, 摧生研发型科研成果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使教育、科技、经济充满活力, 持续健康和协调发展。

摘要: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内生互动性, 但二者间并不总是呈良性和协调性互动。重庆市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整体上呈良性的同时, 也呈现非协调性互动的一面。把重庆市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 要以培植教育与经济可持续互动的潜力为中心, 通过加大教育投资结构, 提升增长经济的人力资源保障能力, 发挥人才聚集的规模效应, 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为途径, 促进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和协调性互动。

关键词:教育发展,经济增长,良性互动,非协调互动

参考文献

[1]王崇举, 陈新力, 刘幼昕.重庆市学生教育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J].数据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3, (5) .

[2]李忠强.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不平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个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 2005, (S1) .

蝴蝶效应与幼儿教育 篇11

关键字:幼儿教育期望效应发展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一生发展最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大脑发育速度最快,最容易被开发,也最容易被忽视,被压抑。这个阶段与幼儿接触最多的人除了父母,最重要的就是教师了,教师与父母互相协作完成对幼儿最初阶段的教育。因此,教师这个“外在”的协作者的做法就显得极其重要了,而且还要充分发挥期望效应,就更是难上加难了。所以,幼儿教师应该针对幼儿这一特殊人群异于其他阶段孩子的特点,在幼儿的生活中努力扮演好亦师亦友的角色,不光要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给予幼儿一定的教育和指导,而且还要以朋友的心态去融入幼儿的生活中,探究其所需心理和情绪变化,以便更好地辅助教学和管理,使幼儿在这个人生的特殊阶段充分发挥潜能、开发智力,为以后的各项学习奠定一个牢固的基础。那么,在平时工作中,幼儿教师怎样发挥期望效应的积极作用才能更为有效地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呢?首先,在讨论之前,我们应明确什么是期望效应?期望效应,是指一个人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和对期望对象能力大小的感知,在一定时间里预期出能够达到某种目标或满足某种期待和向往。之后,我们就着重讨论幼儿教师如何发挥这种作用来促进幼儿更为有效的学习?

第一,多奖少罚,多用正强化,少用负强化和惩罚

心理学家认为:人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后,人性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赏识。这里的“得到赏识”我们可以理解为获得夸奖,得到肯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激励条件下,其自身潜力的发挥会是平常的2到3倍。教育的艺术本质其实不在于能够传授多少知识,使被传授人获得多少技能,而在于正确的唤醒和恰当的激励。正确的表扬和奖励会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减少其紧张心理。因此,教师应该对幼儿取得的任何进步给予热烈的、诚心诚意的赞扬和奖赏,让他们明白真正值得表扬的是什么,而不是简单的、千篇一律的给做对做好事情的孩子贴上“好孩子”标签;也不是不给予评价或者给予惩罚,这样做更会挫伤孩子的上进心,给其心理留下阴影,以后做同样的事情的时候也会畏首畏尾,顾虑太多,长期下去,必然会大大降低孩子的自信心,对他们以后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幼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或者与孩子游戏当中,应该尽量注意自己对孩子的评价,多用正强化,少用负强化或者惩罚,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是孩子呢,教师应该以一个引导者或者朋友的姿态,在孩子们犯错之后及时提出来并且加以耐心细致的纠正,并不是直接告诉他们正确的做法,而是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慢慢的指引他们往正确的方向上发展。每一个教师都要学会善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特别是对发展慢的孩子给予特殊的关怀和鼓励,让孩子们懂得并且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让每一位孩子在教师的赏识和夸奖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面对困难,不退缩,不害怕,时刻告诉自己“我能行”。

第二,创设成功环境,体验成功快乐

有人说,成功就像彼岸花,需要不懈的努力与坚强的意志作为支撑才能靠近它,欣赏它,最后撷取它,那种成功之后的美妙感觉真的是人生最幸福的回忆了。幼儿时期是人的各种潜能发展的关键阶段,想让幼儿在这个时期认同自己,感受自己的实力,教师就必须给予幼儿充分的信任,帮助幼儿通过亲身实践经历产生对自己能力的正确认识和评价。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在成长过程中正确认识自己,肯定自己,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幼儿教师作为桥梁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引和帮助了。

在平时的学习和游戏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针对不同能力的孩子让他们做一些易完成的事情,使每个孩子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从而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比如。就折纸游戏来说,针对不同的孩子,教师可以分配不同的任务,对能力好的孩子可以直接给一个成品让他自己去摸索;对于能力一般的孩子,应该从简单易折的开始教起,甚至可以将折好的东西再次展开让他们按着折痕自己折成成品。

蝴蝶效应与幼儿教育 篇12

在安徽工业大学, 创新能力开发班是学生心目中的“明星”。为什么有那么多学生追捧?该校创新教育学院院长冷护基随口向记者说出了一串数字:创新能力开发班学生14年来申请专利1650项、获专利授权1458项, 学生的创意、设想达100万余条。

早在1995年, 学校就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探索研究, 开设创新与人文素质教育课程“。2001年, 我们决定创办创新能力试点班, 后改名创新能力开发班, 就是为了把分散在各院系、有创新潜力的学生, 集中到一起进行针对性培养, 并以此为突破口推进学校创新素质教育。”校长李家新说。

让安徽工业大学万万没想到的是, 这种“无心插柳”的教育实验引发了“蝴蝶效应”, 既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又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学校登上2015年中国大陆高校创新创业百强榜;学生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奖数由2010年的27项增加到2014年的123项, 省级比赛中获奖数由2010年的73项增加到2014年的412项。

为引发更大的创新教育“蝴蝶效应”, 学校尝试提供适合“蝴蝶”生存的空间和条件。学校以第一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第二课堂开展各类学科竞赛、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项目和专利申请为路径, 通过校内实验室、工程实践平台和校外产学研基地为依托, 以创新能力试点班为引领示范, 建立以体制机制建设为保障的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为了帮助创新教育清除“拦路石”, 安徽工业大学注重完善跨学科知识结构, 出台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的双学位制、选课制和弹性学制, 鼓励学生主修、辅修创新教育课程或投身创业实践;通过资金扶持、完善激励政策等措施, 建立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和园区挂职锻炼制度;要求教师系统改进教学方法, 探索实施“导入、自学、笔记、讲授、讨论、练习”课堂教学六步法,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开发学生创造潜力。

如今, 学生参与各类创新教育实践活动规模不断扩大, 进入校内实践基地人数快速增加, 由过去每年不足200人次增加到目前每年约9000人次;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科技训练计划的人数逐年增多, 由2009年的18%增加到2014年的80%。

“创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我们将强化育人特色, 积极开拓校内外资源, 改革评价机制, 坚持将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安徽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刘新跃说。

上一篇:现代电控系统下一篇:预防策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