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完形填空解题技巧(精选12篇)
英语完形填空解题技巧 篇1
英语作为语言学科, 其涉及范围相对较为广泛, 且分数在高考中占据着较大比例。对于高中学生而言, 英语学科的学习难度较大, 尤其像完形填空类型的题目, 是许多学生失分的重灾区。为此, 高中英语教师有必要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有效的解题技巧, 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英语分数。
一、高中英语完形填空的现状
完形填空是高中英语的必考题型之一, 其分值比重相对较大, 通常为20分。根据有关调查可知:作答完形填空题时, 约有80%的学生缺乏解题技巧;10%的学生选择通读全文后解答;10%的学生能够经过反复推敲而确定答案。由此可见, 为学生提供英语完形填空类型题的解题技巧具有必要性。
二、高中英语完形填空的重要性
完形填空类型题在高中英语考试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 完形填空是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考查, 包括对词语、语法、阅读等方面的考查。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阅读量, 才能产生语感, 从而与文章相结合, 选择正确的答案。其次, 高中英语完型填空是英语教师和学生公认的难度较大的类型题之一。一方面, 许多学生在解答时, 对于候选选项不知所措, 缺乏有效的解题技巧。另一方面, 对于教师而言, 其教学无从下手, 难以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高中英语完形填空的解题技巧
(一) 消除学生对英语完形填空的恐惧感
多数学生对高中英语完形填空题目有着恐惧感, 认为该部分的失分率高, 且不易读懂。为此, 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有良好的应试心态, 从而提高学生审题、做题的认真程度。
(二) 快速阅读文章, 初步掌握文章大意
高中英语教师教会学生快速阅读文章, 不仅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和提升, 更是对学生英语阅读量的拓展和延伸。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文章, 能够对文章有初步感知和体验, 基本明确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大意。反复通读全文, 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较之盲目做题, 其效果好得多。因此, 学生在快速阅读文章时, 一定不要看候选选项, 从而使自己能够客观地认识完形填空文章的大意。
(三) 结合上下文内容而选择答案
学生开始做完形填空题时, 有必要结合上下文, 进而逐一选出答案。但是, 有些题目的答案可能在下一题作答之后才会有线索。完形填空空缺处的内容与上下文联系密切, 只要学生善于从文中寻找蛛丝马迹, 必定能够找到问题的答案, 提高做题的正确率。例如:同义词、近义词、关联词语、词语搭配等都可能成为问题的答案。倘若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语义的理解, 那么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 便能够选择出符合逻辑的选项, 从而对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例如:09 年全国 (1) 第39题, With him was his American wife. Fanny and his son ______ .A. LloydB. RobertC. HenleyD.John通过联系上下文, 学生很快便可知道答案为A。再如:In my spare time in the States, I loved to take a walk around the small community where I lived. 2 I met on the way, they always gave me a friendly greet⁃ing accompanied (伴随) with a nice smile as soon as our eyes had 3 . 在此题中, 有两个小题, 第3小题中共有四个选项, 即A. ContactedB. TouchedC.Changed D. Connected学生在作答此题时, 需要结合上下文, 尤其是在第2 小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作答, 故答案为A, 意为: (目光的) 接触。
(四) 多掌握常见的词语搭配和句式
由于高中英语完形填空题目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因而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 主要包括常见的词语搭配和句式等方面。通常完形填空中共有20 道小题, 包括词汇时态、词汇的使用规则、不规则动词、介词搭配等。如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 就能够在完形填空中迅速找到该类型的小题目, 从而迅速作答, 这样既节省了考试时间, 又增强了解题的自信心, 还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文章大意。例如:A person’s feel⁃ing depends, in a sense, according to Dr. Green, ________ the climate.A. onB. inC. to D. Into答案为A, 该题考查的是动词词组。
完形填空中还时常出现有关外国文化、历史风情的知识内容, 这类完形填空题目和学生的生活常识以及文章写作背景有着密切联系, 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五) 了解出题人的意图
完形填空虽然对于绝大多数高中学生而言难度较大, 但是只要学生能够清楚了解出题人的出题意图, 就能大大降低答题难度。高中英语的完形填空题目的出题意图范围并不大, 主要集中在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词汇使用能力、文章整体把握能力、对文章的感悟能力等方面。所以, 学生通读文章, 不难把握出题人的出题意图。通常情况下, 完形填空文章类型多为记叙文, 里面虽然存在着许多生词, 但是不会为学生理解文章大意造成阻碍。由此可见, 了解出题人的出题意图, 有助于对完形填空文章的深入理解, 从而为正确答题搭建了桥梁。
目前, 许多高中学生的英语水平较低, 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未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为此, 高中英语教师有必要加强对英语完形填空类型题解题技巧的讲解, 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 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阅读能力。
英语完形填空解题技巧 篇2
高考英语完形填空解题技巧大全
一、命题趋势
未来高考完型填空题会逐渐摈弃语法分析,朝着深层化和语境化的方面挖掘,因此考生需要借助上下文乃至全文语境的启示,揣摩作者的心情及态度来做题,以及他对各个角色,各个事件的态度。在答题过程中,除了对关联用语的把握外,还要把握语气,动作等的描写。
二、命题特点
1.短文在240—280词之间。一般20个空格,设空平均间距为13个词左右。
2.选材以记叙文为主,夹叙夹议,内容情节深刻,常涉及到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 篇章与语句的结构变化丰富多彩。
3.以实词考察为主,名、动、形容词、副词约占90%。
4.大部分题从全文出发,根据前后语境或行文逻辑做出判断,体现出了“突出语篇”的命题风格。
三、完形填空分类
(一)记叙文型完形填空
记叙文型完形填空可分为记事和记人两种形式。在记事型记叙文的完形填空中,作者在文章的第一句就已经把事件及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交代清楚了。然后对这件事情的发生,发展进行陈述。通过对时间的描述,反映出作者的某种思想,最后得出事件产生的结果。记叙文在高考中占很大的比例。这些记叙文有人物故事、历史故事.、励志故事等。作者入手的角度也是各有千秋,涉及社会、家庭、历史、文化、健康,当今社会科学的最新发展等各方面,作为每年高考的一个主打体裁,命题人在选材上是绞尽了脑汁,但总体来讲它一般会有以下两个特点。
1.情节曲折,信息量大,结尾往往出人意料。近几年高考完形填空往往在情节上有较大的曲折变化,并且结果出人意料,在文章的写作风格上有作者不再是单纯地叙述某个人,某件事而是在叙述中把对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活动的描写也都融入了文章的叙述中,这样也就无疑增加了考生理解的难度。
2.文章内容为中学生所关注和熟悉的话题,有亲切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近几年高考完形填空中有很多是反映人际关系,当今科学发展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等的文章,这些是学生对平时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多的话题,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容易接受,没有陌生感。
(二)夹叙夹议型完形填空
此类文章往往是高考中较难的题目,也是最容易导致失分的一种文章体裁。所选的有关文章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因此耐人寻味。
从近两年的高考完形填空来看,很多的完形填空往往在平淡的叙述中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对于这一点考生不但要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挖掘文章的内涵,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透彻理解文章,做好完形填空。夹叙夹议型的完形填空一般又以下三个特征:
1.先叙述自己的某一个生活经历或见闻,然后真对这一事件发表自己对生活的看法,或揭示生活的真理。
2.作者先提出一种观点或看法。然后围绕这一观点或看法用具体的事例加以说明,有时也可能用几个事例从不同的侧面来说明。
3.提出一种观点或见解,然后用某一事例来阐述这一观点,最后再进一步的总结和升华。对于夹叙夹议类的完形填空,抓住作者要说明的观点或要阐述的生活哲理是做好这一类型题目的关键,而作者叙述所发生的事件或生活经历只是为表达其思想服务的。
四、完形填空解题技巧
1.跳读首尾句进行预测
一般来讲,高考完形填空的首、尾句通常是不设问的。先跳读这两句,便可判断体裁,猜想它要讲什么。若首句交代了when, where, who, what,即四个W,那么就是记叙文,很可能就是一个故事;若首句是提出或解释说明某事物,一般来说是说明文;若首句提出一个论点,那么就是议论文。
首句往往开宗明义,是文章的主题。细读首句可启示全文。而尾句又往往是对文章主题的总结。它们是了解文章大意的窗口,对我们理解全文有启示作用。
2.利用语法分析解题
完形填空虽然以语境填空为主,但也有部分考查语法项目的题目。对于这类题,考生可以利用平时所学的词汇知识,分析单词(组)的使用范围、动词的及物和不及物,并利用句子结构、句式特点等知识全面衡量所有选项排除干扰。
3.利用固定搭配解题
完形填空题中对词汇知识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习惯用法和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两方面。习惯用法是英语中某种固定的结构形态,即所谓的“习语”,不能随意改动。所以,考生平时应掌握好习惯用法。对词义辨析题的考查有加大力度的趋势。要做好这类题,需要有较大的词汇量和词语搭配能力、词语辨析能力,特别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能灵活运用的能力。
4.利用固定句型解题
完形填空也会考到一些固定句型,考生掌握好这些句型,对确定题目的答案很有帮助。
5.利用复现信息解题
语篇复现的信息包括原词复现、同义词和反义词复现、上义词和下义词复现、概括词复现和代词复现等。语篇中有词汇和结构同现的现象,如与语篇话题相关、意义相关的词汇同时出现,结构同现,同义同现,修饰同现,因果同现等。因此,利用上下文寻找解题信息,确定正确答案。
6.利用跳读法解题
完形填空要填的20空中总有一些是相对简单的。对于这类空格考生可以先将其确定下来,之后再逐个去突破其他空。跳过那些不太容易得出答案的题。切忌做题时循规蹈矩地一个顺着一个地去完成。
7.巧用排除法解题
在有些情况下,考生如果不能很有把握地直接得出某一道题的答案,可以把排除法和词汇、语法分析结合起来运用,缩小选择的范围,提高正确率。
8.利用逻辑关系解题
尝试从逻辑关系的高度整体上把握,就会不无惊喜地发现逻辑关系才是征服完形填空的最佳途径。所谓逻辑关系并不缥缈,它就隐藏在句子中、句与句之间以及段落与段落的衔接中。通过逻辑关系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确切、具体的线索,把答案的逻辑意义推测出来,从而在答案中寻找表现了相同逻辑意义的选项。这样做,使得题目的难度大大降低。
9.巧用背景常识解题
解答完形填空题时,有时文章中提供的信息还不够,还需要把读者头脑中储存的一般知识信息结合起来考虑,最后作出符合常识的最佳答案。因此,考生的知识范围越广,则对文章的理解会更容易,整体上知道所选短文在说什么,那么局部上的每一个空填起来也会简单。因此解答完形填空题时,考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有关世界的知识,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对语言的把握不很准确时,可充分利用自己已掌握的文化背景和生活常识,巧妙地加以运用,先找出并理解文章主题和主线,并根据主题猜测细节,注意从重复出现的词语中寻找、体会文章表达的氛围。这样将会大大简化复杂的分析与判断过程,节省宝贵的时间,顺利地沿作者的思路阅读下去。
10.利用对比结构解题
对比结构常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列出来加以比较或对比。高考完形填空题常常利用句子之间的对比关系或者同一个句子的不同部分之间的对比关系设计题目。
11.利用平行结构解题
平行结构指的是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关联,语法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成串排列的语言现象。这些结构的形式整齐匀称,内容联系紧密。
命题者常从平行结构的句式相同或相似这一角度,利用其表现意义的关联或对比这一特点来设空。高考完形填空短文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平行结构,掌握这些结构极为相似的句子可大大提高我们的解题效率。
12.利用暗示和对应解题
完形填空题中虽然也穿插了对语法、短语和单词的辨析、句子结构的考查等,但对文章故事情节发展线索的逻辑考查仍是重点。暗示与上下对应的思维方法,是突破此类完形填空最关键的思维方式。
考生在做题时要有全局观念,进行连贯性思维,做题时要把每个空白处的含义与前后句的意思联系起来理解,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难选之处前后通常多有暗示,这种暗示多为后面暗示前面。
13.根据文章的感情色彩解题
考生在第一遍通读时,应在掌握文章大意,弄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着重寻找反映语境褒贬性的标志性词汇或句子,这些标志性词汇或句子往往对文章的语境褒贬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4.综合利用各种线索解题
完形填空题主要考查短文阅读理解的能力。因此考生必须阅读全文,弄清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准确理解全文。为了答好题,考生必须从字里行间寻找能够利用的线索。如书写和形态变化线索(graphic and morphological clues)、词汇线索(lexical clues)、句法线索(syntactical clues)、社会文化线索(socio-cultural clues),并根据有关的线索进行猜测,作出合理的判断。
六、正确完型填空的解题步骤
细读首句,跳过空格,通读全文,把握大意,结合选项,综合考虑,初定答案,瞻前顾后,先易后难,个个击破,再读全文,反复检查
总之:把握整体,具体分析。
个人建议:
1.学生要扩充词汇量,多积累词汇。
2.固定搭配,语法还需要巩固。有助于学生准确的去理解文章,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3.要掌握完型填空的做题技巧。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题解题技巧 篇3
一、利用短文的首句,合理联想,选择入口
短文的首句一般不设空,并且一般都点明了主要人物、事件及所发生时间。考生一开始就应该紧紧抓住这一重要线索,把自己的思路导入正确的方向,避免理解的误差。
二、通读全文,掌握大意
在做题时,考生一定不要急躁,要放松心情,做几个深呼吸来稳定情绪。因为完形填空题是一种有难度的障碍性阅读理解,所以考生一定不要按照题号顺序逐个地边看短文便贸然选择答案,最好是跳过空白处,快速地将短文通读一遍,领悟其主体大意,尽可能多地捕捉短文所提供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数。
三、逐句细读,慎选答案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再进行细读是十分必要的。这次要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语法结构以及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运用能力,再去仔细逐个判断每个空白处所给的四个选项,运用验证、排除、对比、推理等方法,来看哪个选项符合整体要求,就将其选出。有些该填的词甚至在短文中都能找到,只要你读懂全文,理清线索,照选即可。对于有些动词短语,应特别注意动词的时态、语态和非谓语形式。有时四个选项很相似,令人难以判断,这时应再往下阅读,才知道它可能隐藏在文章的深处,甚至结尾。另外,考生还应注意试题有易有难,应暂时绕开那些少数较难的题,先做最有把握、最熟悉、最拿得准的题目。
四、复读全文,验证答案
借助已补全的空缺,再读全文,这时对文章的理解会更全面,就会排除一些容易产生错误的选项。检验答案时,细心检查所选答案能否使短文上下连贯,前后照应,词句通顺,意义完整。验证答案时,还应注意从语法(如时态、语态、主谓一致等)、惯用法(词组、固定搭配等)、逻辑推理和事情发生的情节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达到准确无误的目的。
最后要强调一点,在较短的时间内较正确地做好完形填空题,必须要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具备坚实的语法基础知识、扎实的词汇量、丰富的阅读实践经验,这样才能真正具有做这种题的能力和实力。
下面提供一篇完形填空,大家不妨结合上述解题技巧一试身手。
A young man was going to join the army and had to take a medical examination. The doctor was sitting at a desk when he came in. He said to the man, “Take your coat and shirt off and __1__ on the chair.
The young man did so. The doctor __2__ at him for a moment without getting up from his chair and then said, “All right. Put your clothes on again.”
“But you haven’t examined me at all!” the young man said in __3__.
“There is no need to do so,” the doctor said with a __4__.
“When I told you to take your coat and shirt off, you heard me all right, so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your __5__. You saw the chair, so your eyes are __6__. You could take your clothes __7__ and sit on the chair, so you must be in good health. And you understood what I told you to __8__ and did it without a __9__, so you must be __10__ enough for the army.”
1. A. sleep B. put C. hold D. sit
2. A. looked B. pointed C. knocked D. laughed
3. A. trouble B. time C. surprise D. front
4. A. pity B. smile C. pleasure D. help
5. A. head B. mind C. ears D. hands
6. A. good B. well C. bright D. had
7. A. in B. on C. out D. off
8. A. do B. make C. get D. guess
9. A. teacher B. question C. mistake D. matter
10. A. old B. healthy C. safe D. happy
分析:
从本文首句可知——人物:A young man;时间:过去;事件:参军前必须进行的体检。
通过第一遍通读全文,我们可以获知文章的主旨:一个年轻人为参军进行体检,医生只让他脱下外套和衬衫、坐在椅子上,然后医生解说这样做所取得的体检目的。
1. 选D。医生说“脱下外套和衬衫”,怎么样“椅子上”,当然只能是sit。
2. 选A。这是四个动词的过去式,都能和at搭配,look at是“看……”,point at是“指着……”,knock at是“敲……”,laugh at是“嘲笑……”。根据上下文的联系可知,“医生看了他一会儿”,所以选用looked。
3. 选C。医生只让这个年轻人“脱下衣服坐在椅子上”,就说“All right.”,此时他的感觉只能是surprise(惊奇)。
4. 选B。医生说“没有必要那样做”,可见当时他是said with a smile ——笑着说。
5. 选C。医生说“you heard me all right”,那么是什么没毛病呢?只能是耳朵,即ears。
6. 选A。医生说“You saw the chair”,“因此你的眼睛是……”,自然是good。
7. 选D。此处考查短语“脱下”,自然是take off 。
8. 选A。
9. 选C。
高考英语完形填空解题策略与技巧 篇4
该题型为两篇短文, 共20个空, 分数为30分。有些考生的听力、基础知识部分做得还比较好, 但是完型填空却只能做对一两题。有的同学甚至对完型填空题产生了恐惧心理, 导致全军覆没。其实只要我们有信心, 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再加上一定的技巧, 完型填空并非不可逾越的鸿沟。
巧解完形填空题, 考生必须通篇考虑, 掌握大意, 综合所学词法、句法和常识进行分析判断。为能更好地解答完形填空题, 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完形填空的特点: (1) 只考以下四类词——名词、动词 (包括短语动词) 、形容词和副词。 (2) 首句不设空:有助于考生了解或推测全文的大意。 (3) 同一小题的四个选项都是同一词类, 且为同一语法形式。
做完形填空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对完形填空心存恐惧, 是导致失误的根本原因。有些考生满脑子的畏难思想, 只会使得自己的全部思想游离题外, 根本无法进入思维, 还谈何理解文章的内容呢?所以, 集中思想、树立信心、平心静气、去除杂念才是做好完型填空题的保证。笔者结合教学实践, 介绍几种完形填空题的解题技巧。
首先, 浏览全文, 把握大意
通读全文, 理解大意。重视首句信息, 跳过空格, 浏览全文, 从整体上感知全文, 理解文章大意, 这是解题的基础。浏览全文能获得更多的上下文提供的信息, 并根据文章的内在逻辑意义、贯穿文章始终的主线以及作者行文的走向, 把握文脉, 调整并定位自己的解题思路, 从而做出最终的判断。如在《Compuer》一文中, 作者贯穿文章始终的主线为Computers are important for human beings, 但到了最后, 作者笔锋一转, 提出Are you afraid if computers can really think one day?作者的行文走向是一种担心和忧虑, 所以读者既要善于听话听音, 也要把握准文脉, 及时调整、定位自己的思路, 就会发现上述问题的正确回答应该是Yes, weare afraid.。
其次, 认真理解, 逐一答题
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前提下, 结合各选项的意义和用法, 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先解决那些自己有把握的问题。对少数难题, 暂时跳过, 或许在上文中难以判断的题在下文中就有暗示或者明显的提示, 或许一个在前面不能解答的题在填出了另一空后会令你豁然开朗。做题时要特别注意语意语境, 短语搭配及一些特殊的句型结构和语法知识。
有的短语是由动词+介词, 或动词+副词构成, 这类词组很多, 而且实用性强、结构简练、使用灵活、表达生动。如be caught in, have a gift for, look forward to, keep an eye on, catch one's eye等;有的是使用极广的介词短语, 如with regard to, as a result of, on everyone's lips, at the age of等。如果平时能注意词组、短语的整体记忆, 掌握它们的搭配规律, 在做完型填空时就能得心应手, 减少失误, 提高完型填空的命中率。
例如:1:Amajor French newspaper (21) his brother for him… (2009广东) 。
21.A.found B.misunderstood C.mistook D.judged
解析:mistake A for B (意思是:把……错认为) 是固定搭配, 故答案为C。
2:Nobelarranged in his will to give the largest part of his money to establish the Nobel prize, which would be awarded to people who made great (29) to the causes of peace, literature, andthe sciences. (2009广东)
29.A.additions B.sacrifices C.changes D.contributions
解析:根据与名词the Nobel prizes的搭配, 又结合常识, 应当是 (建立;形成) 诺贝尔奖金。makecontributions to意思是 (对……作出贡献) 是固定搭配, 故28题答案为A, 29题答案为D。
语法知识是指导完型填空的法宝, 词汇是根据语法规则确定各自的位置, 有了语法规则文章才能有条不紊、顺理成章。完型填空题实际上是“形断意不断, 貌离神不离”, 正如藕断而丝连, 语法规则起到“牵动荷花带出藕”的功效。如介词后的代词必然是宾格;物质名词一般不用复数;形容词必须放在不定代词之后;行为动词的否定和疑问句应由助动词do或does构成;情态动词只能与不带to的动词连用等。
如在一次考试试卷中的完型填空题第3小题:I was the happiest boy in the world, 填入的词逻辑根据为happy, 语法根据为最高级, 因为前一个词是the, 后面是in the world短语, 即在一个范围内进行比较, 应用形容词的最高级, 因而推断出该词为happiest;再如该项的第6小题, 挖空处为don't, 因为行为动词的否定式应由助动词构成, 而且主语是I, 因此得出该词为don't。
在做完形填空时要注意背景知识或生活常识。例如:
1:“Dr.Alfred Nobel, who became rich by finding ways to kill morepeople faster than ever before, died yesterday.”Nobelwas (24) to find out not that he had died, but that, whenhis time was up, … (广东高考题)
A.upset B.anxious C.excited D.pleased
解析:根据常识, 看到报道自己死这样的消息, 特别是说自己通过killmore people faster来发财的评论, 应当是 (心烦意乱的) , 不可能是“兴奋的 (excited) ”、“高兴的 (pleased) ”、“渴望的 (anxious) ”。所以答案是:A。
2:Butwe ran so much that, afterwards, we had trouble (北京高考题)
解析:根据常识, 跑步太快时, 人们会 (呼吸很困难) , 所以答案是D。
3:Amajor French newspaper mistook his brother for him and carried an article (22) the death of Alfred Nobel.
22.A.introducing B.announcing C.implying D.advertising.
解析:由常识可知, 报社应该是 (透露;宣布) 消息, 故用announce (give information about) , 所以答案为B。
还要根据上下文提示和词语或词义复现。词汇复现往往会使语篇中的句子相互衔接得更紧密。这也是做完形填空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例如:
1:Tomake sure that he was (26) with love and respect.Nobel arranged in his will togive the largest part of his money to establish the Nobel prizes, … (2009广东) 。
26.A.repaid B.described C.supported D.remembered
解析:由下文中设立诺贝尔奖金可知, 他改变自我形象是为了被别人充满爱与尊敬地 (记住) , 故答案为D.
2:Everycountry has its own culture.Even thougheach country uses doors.Doors many havedifferent functions and purposes which lead to (22) differences. (2010广东) 。
22A.national国家的B.embarrassing尴尬的C.cultural文化的D.amazing惊奇的
解析:从开头总括句“Everycountry has its own culture.”我们可以知道门的使用也有自己的 (文化差异) , 故答案为C。
3:Allthe students around looked at me, I was totally (30) , and my face went red. (2010广东) 。
30.A.embarrassed B.annoyed C.unsatisfied D.excited.
解析:由上下文“my face went red.”及“All the students aroundlooked at me.”可知答案应该是A, 意思是“尴尬的”。
4:Before setting out, I told Barrett this trip would be tiringand rough…This (35) achieved all I’d expected. (天津) 。
解析:短文前面有trip提示, 故35空指的是“旅行”, 故选D。
最后, 通读全文, 理顺文意
高考英语完形填空解题技巧 篇5
一、命题趋势
未来高考完型填空题会逐渐摈弃语法分析,朝着深层化和语境化的方面挖掘,因此考生需要借助上下文乃至全文语境的启示,揣摩作者的心情及态度来做题,以及他对各个角色,各个事件的态度。在答题过程中,除了对关联用语的把握外,还要把握语气,动作等的描写。
二、命题特点
1.短文在240—280词之间。一般20个空格,设空平均间距为13个词左右。
2.选材以记叙文为主,夹叙夹议,内容情节深刻,常涉及到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篇章与语句的结构变化丰富多彩。
3.以实词考察为主,名、动、形容词、副词约占90%。
4.大部分题从全文出发,根据前后语境或行文逻辑做出判断,体现出了“突出语篇”的命题风格。
三、完形填空分类
(一)记叙文型完形填空
记叙文型完形填空可分为记事和记人两种形式。在记事型记叙文的完形填空中,作者在文章的第一句就已经把事件及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交代清楚了。然后对这件事情的发生,发展进行陈述。通过对时间的描述,反映出作者的某种思想,最后得出事件产生的结果。记叙文在高考中占很大的比例。这些记叙文有人物故事、历史故事、励志故事等。作者入手的角度也是各有千秋,涉及社会、家庭、历史、文化、健康,当今社会科学的最新发展等各方面,作为每年高考的一个主打体裁,命题人在选材上是绞尽了脑汁,但总体来讲它一般会有以下两个特点。
1.情节曲折,信息量大,结尾往往出人意料。近几年高考完形填空往往在情节上有较大的曲折变化,并且结果出人意料,在文章的写作风格上有作者不再是单纯地叙述某个人,某件事而是在叙述中把对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活动的描写也都融入了文章的叙述中,这样也就无疑增加了考生理解的难度。
2.文章内容为中学生所关注和熟悉的话题,有亲切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近几年高考完形填空中有很多是反映人际关系,当今科学发展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等的文章,这些是学生对平时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多的话题,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容易接受,没有陌生感。
(二)夹叙夹议型完形填空
此类文章往往是高考中较难的`题目,也是最容易导致失分的一种文章体裁。所选的有关文章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因此耐人寻味。
从近两年的高考完形填空来看,很多的完形填空往往在平淡的叙述中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对于这一点考生不但要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挖掘文章的内涵,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透彻理解文章,做好完形填空。夹叙夹议型的完形填空一般又以下三个特征:
1.先叙述自己的某一个生活经历或见闻,然后真对这一事件发表自己对生活的看法,或揭示生活的真理。
2.作者先提出一种观点或看法。然后围绕这一观点或看法用具体的事例加以说明,有时也可能用几个事例从不同的侧面来说明。
3.提出一种观点或见解,然后用某一事例来阐述这一观点,最后再进一步的总结和升华。对于夹叙夹议类的完形填空,抓住作者要说明的观点或要阐述的生活哲理是做好这一类型题目的关键,而作者叙述所发生的事件或生活经历只是为表达其思想服务的。
四、完形填空解题技巧
1.跳读首尾句进行预测
一般来讲,高考完形填空的首、尾句通常是不设问的。先跳读这两句,便可判断体裁,猜想它要讲什么。若首句交代了when,where,who,what,即四个W,那么就是记叙文,很可能就是一个故事;若首句是提出或解释说明某事物,一般来说是说明文;若首句提出一个论点,那么就是议论文。
首句往往开宗明义,是文章的主题。细读首句可启示全文。而尾句又往往是对文章主题的总结。它们是了解文章大意的窗口,对我们理解全文有启示作用。
2.利用语法分析解题
完形填空虽然以语境填空为主,但也有部分考查语法项目的题目。对于这类题,考生可以利用平时所学的词汇知识,分析单词(组)的使用范围、动词的及物和不及物,并利用句子结构、句式特点等知识全面衡量所有选项排除干扰。
3.利用固定搭配解题
完形填空题中对词汇知识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习惯用法和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两方面。习惯用法是英语中某种固定的结构形态,即所谓的“习语”,不能随意改动。所以,考生平时应掌握好习惯用法。对词义辨析题的考查有加大力度的趋势。要做好这类题,需要有较大的词汇量和词语搭配能力、词语辨析能力,特别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能灵活运用的能力。
4.利用固定句型解题
完形填空也会考到一些固定句型,考生掌握好这些句型,对确定题目的答案很有帮助。
5.利用复现信息解题
语篇复现的信息包括原词复现、同义词和反义词复现、上义词和下义词复现、概括词复现和代词复现等。语篇中有词汇和结构同现的现象,如与语篇话题相关、意义相关的词汇同时出现,结构同现,同义同现,修饰同现,因果同现等。因此,利用上下文寻找解题信息,确定正确答案。
6.利用跳读法解题
完形填空要填的20空中总有一些是相对简单的。对于这类空格考生可以先将其确定下来,之后再逐个去突破其他空。跳过那些不太容易得出答案的题。切忌做题时循规蹈矩地一个顺着一个地去完成。
7.巧用排除法解题
在有些情况下,考生如果不能很有把握地直接得出某一道题的答案,可以把排除法和词汇、语法分析结合起来运用,缩小选择的范围,提高正确率。
8.利用逻辑关系解题
尝试从逻辑关系的高度整体上把握,就会不无惊喜地发现逻辑关系才是征服完形填空的最佳途径。所谓逻辑关系并不缥缈,它就隐藏在句子中、句与句之间以及段落与段落的衔接中。通过逻辑关系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确切、具体的线索,把答案的逻辑意义推测出来,从而在答案中寻找表现了相同逻辑意义的选项。这样做,使得题目的难度大大降低。
9.巧用背景常识解题
解答完形填空题时,有时文章中提供的信息还不够,还需要把读者头脑中储存的一般知识信息结合起来考虑,最后作出符合常识的最佳答案。因此,考生的知识范围越广,则对文章的理解会更容易,整体上知道所选短文在说什么,那么局部上的每一个空填起来也会简单。因此解答完形填空题时,考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有关世界的知识,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对语言的把握不很准确时,可充分利用自己已掌握的文化背景和生活常识,巧妙地加以运用,先找出并理解文章主题和主线,并根据主题猜测细节,注意从重复出现的词语中寻找、体会文章表达的氛围。这样将会大大简化复杂的分析与判断过程,节省宝贵的时间,顺利地沿作者的思路阅读下去。
10.利用对比结构解题
对比结构常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列出来加以比较或对比。高考完形填空题常常利用句子之间的对比关系或者同一个句子的不同部分之间的对比关系设计题目。
11.利用平行结构解题
平行结构指的是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关联,语法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成串排列的语言现象。这些结构的形式整齐匀称,内容联系紧密。
命题者常从平行结构的句式相同或相似这一角度,利用其表现意义的关联或对比这一特点来设空。高考完形填空短文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平行结构,掌握这些结构极为相似的句子可大大提高我们的解题效率。
12.利用暗示和对应解题
完形填空题中虽然也穿插了对语法、短语和单词的辨析、句子结构的考查等,但对文章故事情节发展线索的逻辑考查仍是重点。暗示与上下对应的思维方法,是突破此类完形填空最关键的思维方式。
考生在做题时要有全局观念,进行连贯性思维,做题时要把每个空白处的含义与前后句的意思联系起来理解,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难选之处前后通常多有暗示,这种暗示多为后面暗示前面。
13.根据文章的感情色彩解题
考生在第一遍通读时,应在掌握文章大意,弄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着重寻找反映语境褒贬性的标志性词汇或句子,这些标志性词汇或句子往往对文章的语境褒贬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4.综合利用各种线索解题
完形填空题主要考查短文阅读理解的能力。因此考生必须阅读全文,弄清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准确理解全文。为了答好题,考生必须从字里行间寻找能够利用的线索。如书写和形态变化线索(graphic and morphological clues)、词汇线索(lexical clues)、句法线索(syntactical clues)、社会文化线索(socio-cultural clues),并根据有关的线索进行猜测,作出合理的判断。
五、正确完型填空的解题步骤
细读首句,跳过空格,通读全文,把握大意,结合选项,综合考虑,初定答案,瞻前顾后,先易后难,个个击破,再读全文,反复检查
总之:把握整体,具体分析。
个人建议:
1.学生要扩充词汇量,多积累词汇。
2.固定搭配,语法还需要巩固。有助于学生准确的去理解文章,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3.要掌握完型填空的做题技巧。
高中英语完形填空的解题技巧 篇6
【关键词】完形填空;分析总结;题型特点;解题步骤;解题技法
中国分类号:G633.41
完形填空是英语试卷中,最常见的重要题型,占总分20%,且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难度较大,一直是同学们觉得棘手的题型。尤其是近几年考试加强对考生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完形填空的难度也随之增加。为了能在完形填空题型中拿到高分,近一年来,我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努力。
一、了解完型填空的特点
1.完形填空的长度一般在200个词左右,生词较少,难度不会超过阅读理解水平。
2.一般首句没有空格,后面平均间隔5-10词左右有一空格。
3.完形填空主要考核词汇,主要为动词、形容词和名词,同时还有介词、副词、连词等。
4.完形填空主要考查大家对文章的整体语篇的理解、词汇的掌握和语法结构的运用。
通过了解完形填空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完形填空是以词汇的考核为中心的,但是词汇的考核离不开词义搭配、固定结构搭配、习惯用法和对文章的整体语篇的理解。因此,它是以考查词汇和阅读理解能力为主的综合性测试题。我们要想在考试中要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除了平时要积累词汇、牢记固定短语、熟练运用语法知识、多做题来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外,还要在做题时运用合适的做题方法来帮助自己突破完形填空这个难题。
二、有的放矢,“征服”英语完形填空
中国有一句话“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中国古人都知道强调多读。英语其实也是这样的。考试时间有限,也不可能读上几十遍,但是你必须至少要读三至五遍。读第一遍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些固定搭配,先填上,但是不能就这样完事大吉,第二遍读的时候还得一起带上。读完第一遍,对文章有了大体了解,接下来再读第二遍,这一遍可以用代入法来做,并且兼用排除法,综合分析。不但要照顾到语法上正确,而且还要保证上下文的逻辑意思。读第三遍的时候就比较快了,经过这三遍,短文的骨架就有了。要想达到更高的正确率,最好再读两遍,边读边翻译,注意上下文的逻辑意思。
(一)快速浏览,把握主旨
拿到一篇完形填空,先不要急着去做,先用一两分钟速读全文,总揽全文概要,了解该文讲的是什么,是什么类型的文章,整体时态是什么,然后顺着这个线索,进而了解描述过程,所列数据,人物的关系,事件的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等。阅读中还要注意识别文章中各种词义、句子、段落之间的关系。通过速读,对文章拥有宏观认识,把握语篇的连贯性和逻辑性。盡管文章中有空缺,但在整体阅读时,人会在潜意识中把空缺部分补上,大体上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使之成为一段完整的文字。把握主旨,理清思路,这是做完形填空关键的一步,以便为下一步的阅读填充作好充分的准备。
(二)仔细阅读,各个击破
快速阅读全文后,已经对文章的总体有了大致的了解,接下来就是要认真研读文章。细读文章时,要高度重视文章的首句,完形填空的首句一般不设空,目的是为了降低难度,给大家提供基本的解题线索。英语文章通常在开头就把主旨大意表达出来,所以文章首句往往会提供有分量的信息。因此,在细读时,一定要认真对待首句。然后逐句细读,从上下文的语境中,对所列的各个选项认真考虑,反复推敲,把词义逐一进行比较,从词义理解、连词的连接、文章内容等各方面去确定选项。在逐字逐句细读文章做题时,要充分利用上下文,使选出的选项能使文章语义连贯、语法正确、语言流畅。完形填空的短文一般都具有中心思想和上下文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每个选项都受到整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和逻辑框架的制约,所以遇到词汇辨析时,不能孤立地区别每个单词的个体含义,而应将其置于上下文中,从语义、语法、固定搭配等多个角度加以比较然后做出正确选择。
(三)通读全文,理顺关系
做完一篇完形填空后,很多同学认为已经完事大吉了,事实上还有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复查。复查时不能仅仅流于形式,而要复查整篇文章,只有这样才能感悟出所选答案和全文是否匹配、上下文是否自相矛盾、语篇衔接是否顺畅。一个完整的语篇,一篇内容充实、结构合理、行文流畅的短文所依赖的不只是词汇和语法,更多的是篇章技巧。完形填空毕竟不同于单项选择,作为一个意思连贯,结构完整的语篇,其中篇章技巧的使用是完形填空解题中至关重要的手段。作者借助于篇章技巧成文,大家在复查整篇文章时同样要借助篇章技巧。
三、掌握解题技法,使做题如虎添翼
(一)固定搭配法
一般情况下,一篇文章中,有很多填空处都是常见的知识点,根本不需要做过多的分析导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二)逐个排除法
在一个空的选择中,一般都是四个答案等待选择,在很多同学的眼里都有两到三个似是而非的答案,即使全文都读懂了,但是同样很难选择出正确答案。这时就需要用到我们的逐个排除法了,名个击破,逐一否定,缩小选择范围,增大概率。当然,当我们最后确定了选项之后,还得将所选答案放入原句进行检验,验证是否准确无误。
(三)逻辑判断法
还有一部分题,它所给出的答案从语法角度考虑都是对的,这时就要判断是否和前后句有连接关系。如果单单从语意上考虑,就会出现前后矛盾,不合常规的现象了,这时就要根据前后句的句意以及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去思考该选择哪一个答案,对语法无误的几个选项通过逻辑进行判断,选出最完善的答案
还有一些选题,单从几个方面入手还不够,有时要从语态、时态、语序、语意、肯定和否定等诸要素,进行全面考虑,准确判断。如选择名词时,应联系文章主题及空格前后重复出现的词,注意它的数和性;选择动词时,不但要注意其所表示的意义及其惯用语法,而且要注意所给动词的时态、语态;选择连词时,要注意分析文章中前后句和上下文的逻辑关系;选择形容词、副词时,应注意词义区别及比较等级;选择代词时,应注意它的性、数、格是否准确;选择介词时,就要注意其固定搭配。
高中英语完形填空题解题技巧 篇7
一、利用“首句信息”解题
因为完形文章通常不长, 这样短的文章往往使得读文章显得“开门见山”, 即文章的首句或首段就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所有, 因为这个首句或首段恰恰就是整篇文章的总述句, 是对整篇文章的概括和总结。所以, 要训练学生通过重点读首句或首段, 把握文章的主题 (focus) 和文章的导向性 (或者作者态度的倾向性) , 从而在整体上把握一篇完形文章。
二、运用“语法知识”解题
在完形填空中, 也有部分考查语法项目的试题。对于这类题, 要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的语法结构、句式特点, 分析空缺处该是什么成份, 应采取什么方法来解题。如选用动词, 就得考虑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非谓语的形式、及物、不及物、延续性质、非延续性质、主谓搭配、动介搭配、动副搭配以及与其他词类构成的固定搭配等等。
三、运用“习惯用语, 固定搭配或词语辨析”解题
完形填空题中对词汇知识的考查, 主要体现在习惯用法和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两方面。习惯用法是英语中某种固定的结构形态, 即所谓的“习语”, 不能随意改动。在众多习语中, 介词扮演着最活跃的角色, 其次是副词。所以, 要求学生平时应掌握好习惯用法。这种情况命题方式常见的有两种:一种将固定搭配中的某个词删去, 二是在原来的搭配结构中插入较长的文字结构, 造成搭配关系的松散现象。对词义辨析题的考查有加大力度的趋势。要做好这类题, 必须掌握好较大的词汇量和词语搭配能力、词语辨析能力, 特别是在特定的语境中灵活运用的能力。
四、运用“句际间的逻辑关系”解题
完形填空中有些空格的四个选项从词汇搭配, 语法和单句的角度考虑均行得通, 但文章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词、句、段三者存在着内在逻辑关系, 此时, 需要在上下文中寻找有关的提示, 对文章的情节进行逻辑分析, 抓住关键语言信息的词语, 理顺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确定合理的答案。
如表示结构层次的句际间标志语有: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finally等;表示逻辑关系的句际间标志语, 有thus, therefore, so等;表示改变话题的句际间标志语有by the way等;表示递进关系的句际间标志语有besides, what’s more, further等;表示时间关系的句际间标志语有before, so far, yet, meanwhile, later等等, 在做完形填空时, 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语篇标志语, 就可以迅速理清文章的脉络, 弄清上下文的关系。
五、运用“上下文语境”解题
做完形填空题前, 要告知学生通过分析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根据上下文的同义词、环境、对比、因果、转折及用途等线索和现象与结论, 前后顺序, 后面对前面的进一步解释以及前对后的提示等关系, 猜出缺失的单词, 或猜出文中影响理解的生词的含义等等。通过上下文来选择答案, 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测试内容包括篇章结构和推理判断能力, 这些答案的选择, 起关键作用的是上下文的关系。
六、运用“比较判断法”解题
有时, 在一个段落中, 前面的空只凭借一个句子的内容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 但是在后面的句子结构中也出现同样的语言结构, 这种语言现象是我们要找的比较信息部分。了解比较信息部分的结构, 能帮助我们找到前面对应结构中等立存在的答案。
七、运用“排除干扰项, 去伪存真法”解题
解答完形填空题需要学生进行认真的阅读、理解、推理和判断, 需要对四个选项进行仔细的辨别、分析、从而去伪存真。有时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对某个题目的正确选项的含义、用法不甚明白, 但发现其他选项有显而易见的错误。这时, 我们可以尝试着用排除法。所谓排除法就是将干扰项逐项检查、验证, 发现错误的选项立即剔除。随着选择范围的缩小, 选中正确选项的几率逐渐增大。
八、运用“文化背景和生活常识”解题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努力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增进对于外国文化, 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的了解”。完形填空命题的基本形式是独立的语篇, 它以自身的内容提供完整的语篇信息, 但其中有时渗透着相关如文化科学、历史地理、风俗民情等方面的知识。高中生已经掌握了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生活常识, 具备了一定的判断能力。考生在做题时, 若能积极地调动自己的文化背景和生活常识知识巧妙地加以运用, 特别是注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将会大大简化复杂的分析与判断过程, 节省宝贵的时间, 顺利地按作者的思路阅读下去。
九、运用“避免思维定势法”解题
浅谈初中英语完形填空的解题技巧 篇8
一、关注文章的首句, 抓住启示全文的重点句子
要想正确地解答完形填空, 就必须推断出文章的体裁和大意, 把握文章所讲述的事物、事件等多方面的详细信息, 所以必须理解并把握好全文。而一篇文章的开始, 也就是首句, 是全文的窗口, 一般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 我们必须要加以关注, 从而有利于我们确立正确的思维导向, 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一篇文章的首句可以交待文章的写作背景, 可以体现文章的体裁, 便于读者调整阅读策略和解题思维, 也可以提供一种暗示或者隐含部分信息, 便于读者理解下文, 从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必须要求学生抓住文章的首句进行反复阅读, 深切地体味它的具体含义, 并且拓展延伸其中可能隐含的言外之意, 以起到抓住题眼、贯通全文的作用。
二、快速阅读文章, 了解全文大意
在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有很多学生在做完形填空题目时, 遇到一个空格就选择一个空格, 他们认为如果这个空格填不上, 那么下面的阅读就无法进行下去, 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做不能很好地理解全文的含义, 从而导致做出的答案有失偏颇。所以, 只有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 了解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才能更加准确地去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填空。这就需要学生跳过空格, 快速地阅读文章, 在了解了全文大意之后, 再进行填空。当然, 在快速阅读过程中, 学生必须在读的同时, 快速理解文章的大意, 找出文章反映的主旨, 还要标记文章的重点语句, 特别是对文章整体大意的理解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单词或者语句, 同时也要标记自己理解比较吃力的部分。在快速阅读文章的同时, 做到以上几点, 就可以找出比较容易的题目的答案, 从而使自己所获得的文章信息更加完整, 也有利于进一步去解答其他问题。
三、对要填写的空格进行大胆的尝试
在解答完形填空的题目时, 在保证符合文章的整体意境和遵循一定的语法规格要求并且符合英语地域文化特点的条件下, 可以根据备选答案对空格部分进行大胆的尝试。当然, 这种尝试必须保证文章上下文的语义通顺。
在进行尝试的过程中, 我们不能读几句, 就做一空, 那样只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顾此失彼。我们必须要充分利用文章的首句以及一些关键性的词语所提供的信息, 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做到上下呼应, 找到既符合逻辑又符合语境的最佳答案。另外, 我们还要注意never, seldom, nor等一些否定副词, 它们一般表达与文章内容相反的意思。这就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法结构和词汇意义, 并且能够结合文章的含义, 准确理解词语在文中的真正含义。在这个基础上, 学生对备选的四个答案进行分析和比较, 可以很顺利地得出最终的正确答案。再有, 在解答完形填空这类题目时, 可以采用排除法来进行解答。当遇到一些比较困难的题目!时, 可以先越过它, 先对其他比较容易的题目进行解答, 当其他题目的答案都确定之后, 在反过来仔细研究这一比较困难的题目。由于其他的题目都有了正确的选项, 所以这时学生一般都能够比较好地理解全文。在此基础上, 针对四个备选答案, 学生可以先把与文章无关的用于干扰学生思维的选项去掉, 然后针对似是而非的选项进行仔细的推敲, 排除掉不合逻辑或者语义的选项, 最后得到最合适的答案。
四、再一次阅读全文, 对所填空格进行检验和修改
当完形填空所有空格的答案都选定之后, 我们要回过头来, 把所有选定的答案带入原文, 然后进行一次详细的阅读, 看所选的答案是不是体现原文的语句意义, 看所选定的词语是不是与文章的语言表现风格相一致, 看文章前后是不是连贯, 看文章的结构是不是完整。通过对以上内容的把握来验证自己所选答案的正确性。如果所选答案符合以上规则或者要求, 则表明我们所选的答案是正确的。如果通过详细阅读发现确定的答案, 在上下文的逻辑上存在着矛盾或者含混不清等情况, 我们就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推敲。此时, 我们需要采取反复阅读重点语句的方式来分析和确认, 直至找到最符合题目的标准答案。
另外, 在完形填空类题目的解答过程中, 我们要非常注重英语语感的作用。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受, 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言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 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 又指导语言实践。人们在语言运用中有时感到看起来顺眼, 听起来顺耳, 说起来顺口, 但是又搞不清楚原因所在, 这实际上就是语感在起作用。不同的学生由于语言感觉能力和实践量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因此有些人能从别人的语音、语调、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等准确把握别人要表达的超出文字本身的含义。所以, 在教学中, 我们教师必须要注重对学生语感的培养。作为学生, 也应该充分认识到语感的重要性, 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注意积累和训练。优化的语感可以使学生在做完形填空类题目时, 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从而找出最标准的答案。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题的解题技巧 篇9
笔者通过对2011年昆明市中考完形填空试题的评析和解析可粗略归纳出一些完形填空题的解题技巧。
一、充分利用首句信息
完形填空所采用的短文一般不给标题,文章的首句通常是个完整的句子,不设空,常常包含对解题有用的信息,是我们探索短文全貌的窗口,由此可判断文章的大意乃至主题。首句可以给学生透视以下内容:
1. 文章体裁。
不同体裁的文章往往有不同特点,我们可以通过首句对文章体裁进行推测,这将有利于我们更好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全文。
2. 全文主旨。
把握文章的主旨,有助于摸清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全文。
3. 下文内容。
分析首句有利于顺着作者思路预测下文内容,因为只有合乎逻辑的分析和预测,才能做好完形填空题。
4. 作者的态度。
完形填空的语篇中常常渗透作者对叙述的人或事件的态度,而作者的态度有助于我们决定应该选择哪个选项。
2011年昆明中考完形填空短文主旨大意:在目前大城市车辆拥堵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拼车”不仅节约钱,减轻大城市交通压力,还可以到处旅游。考生利用首句的提示作用,利用它为解题找到一个突破口,并据此展开思维,争取开局顺利。
二、多角度逻辑思维
语篇是完形填空的信息载体,是解题的依据,阅读理解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完形填空的解题过程是一个阅读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其实是在跟文中的作者交流信息。为了能准确、快速理解文章内容,我们必须把握作者的思路,使自己的思维模式与作者的思维模式相吻合。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们始终进行着联想、推测等基本的思维活动。学生在做完形填空时要不断从各个角度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并不断地验证推理的正确性,修正其非正确性,以达到理解全文,解决问题的目的。2011年昆明市中考完形填空题目中第51、55、58题正是在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把握了作者的思路后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从上下文中寻找线索
文章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而上下文则是营造语境的基础,也是逻辑推理的依据。通过全文,理顺大意,根据上下文找出信息词,是做好完形填空的关键。近几年,中考试题中的完形填空在命题设计上的趋向是朝着深层次化及语境化方面挖掘,逐渐摒弃单纯的语言分析考查,而越来越侧重逻辑推理判断。就空格设置而言,体现了以实词为主,虚词为辅的特点,而且三个选项几乎不暴露明显的语法错误,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隐含信息大都无法光凭字面上或单从个别句子甚至若干句子的表面理解获知。这就大大加强了干扰项的迷惑性,从而提高了试题的难度值。因此,只有借助上下文乃至全文语境的启示或限定才能准确作出判断,同时学生要注意反复校正,前面的题有可能要把整个文章读完才能得出答案,所以在空格上所选择的词必须符合语义适用和语法正确两条原则,只考虑某一侧面都可能导致错误。
四、利用语法分析解题
完形填空题除了要求考生具备能根据短文所给线索,捕捉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判断、逻辑推理的能力,还要求考生能熟练运用所学词汇、语法、习惯用语及交际用语等语言知识进行填词。因此了解语言知识在题目中的设题形式显得至关重要。那么在利用语法分析解题时,我们要对语法做出正确的判定:
1. 要注意出现频率较高的词类题,依次为动词、介词、代词、连词、形容词、副词。
选择各类词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名词的选择,应联系文章主题及空格前后出现的有关词,注意其性和数的一致。
(2)动词的选用,要注意词义和惯用搭配,还要区分近义词之间的用法差异及所给词的形式。
(3)选择介词,应注意其惯用法,特别是与动词或其他词组成的固定搭配。
(4)选择代词,要注意性、数、格是否准确。
(5)选择连词,要注意分析前后句或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6)选择形容词和副词,要注意词义的区别,用于比较时,还要注意词形变化。
2. 要注意句法题,搞清句子的种类、类型、省略和倒装。
(1)句子的种类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一般以考查疑问句、感叹句的词序为多见,其次是祈使句的零时态等。
(2)句子的类型有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和并列复合句。中考考查要点是在复合句里的状语从句、宾语从句和直接/间接引语。
3. 在语法适用方面,可以用择优法和排除法。
(1)择优法是把各选项代入短文中,选出在词义上符合要求,且在语法上又没有语病的答案。
(2)排除法是在代入选项时如发现选项单词意义不对,或词与词搭配不妥,或存在语法错误,或与上下文有矛盾,则迅速排除不合适的选项,剩下的就是正确答案。
五、利用文化背景和生活常识解题
完形填空命题的基本形式是独立语篇,它以自身的语篇内容提供完整的语篇信息,其间无不交织、渗透着各类相关的常识与知识,从文化、科学常识,到地理、历史知识,从风俗民情到民族习惯等等,无所不包。中学生已经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和生活常识,具备了一定的价值判断能力。学生做题时,若能积极调动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生活常识巧妙地加以运用,特别是注意中西文化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将会大大简化复杂的分析与判断过程,节省宝贵的时间,顺理成章地选出正确的答案。
六、注意习惯用法和词语间的区别
完形填空中对词汇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习惯用法和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两个方面。习惯用法是英语中某种固定的结构形态,即所谓“习语”,不能随意变动。而在众多的习语中,介词往往扮演最活跃的角色,其次是副词。所以,诸如习惯用法中,用它来分析破解完形填空,或许算得上是一件秘密武器。学生在做题时,应先解决有习惯用法和词语搭配等的固定型选项,使部分句子畅通,这样会有利于整篇题目中难题的解答。2011年昆明市中考试题完形填空第56题就考查了spend,cost和pay这三个词的辨析。
七、摆脱定势,逆向思维
学生如果学习方法不当,对某些知识点进行过分强调,就会产生思维定势。如过度强调make sb.do sth.这一结构,当看到make sb.时就会不假思索地用不带to的不定式do sth结构做宾语补足语。其实make sb.后面也可以跟不定式短语的。如:The father made a paper tiger to please his son.在这个句子中to please his son不是宾语补足语,而是目的状语。不过现在中考在完形填空中考语法点的题已逐步减少了。
英语完形填空解题技巧 篇10
在具体的做题过程中,学生做完形填空题最忌拿到试题就开始边读边填空。从表面上看似乎做题速度很快,但实际上由于对全文的大意心中无数,往往做了后面,忘了前面,很可能漏洞百出,欲速则不达。因此,这种做题方法是不可取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做相关的练习,形成扎实的语言功底及较强的语感。另外,教师要有意识地在命题特征和应试策略上进行循序渐进的科学指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案例研究,形成高效实用的教学方法和应试策略,从而使学生在面对各种体裁的完形填空时能够灵活地运用相关技巧进行整体理解和准确填空。
一、高考完形填空题的命题特征
1. 文章体裁灵活多变中暗含潜在规律
(1) 2009年和2010年大部分省市的完形填空题都是以记叙文为主的文章。但与此同时潜在的规律贯穿其中,那就是紧扣一个话题,夹叙夹议,首尾呼应。在记叙的同时,说理、议论穿插其中,既考查学生对整体语篇的理解和补充,又是对推理和判断能力的应用过程。体裁的灵活还表现在2007年山东考题是一篇议论文。文章有一定的深度。词汇辨析和语境的理解都需要层层剖析,才能逐步挖掘作者要表达的内涵。
(2)题目设计新颖而且难度处理平衡有序。在这一方面山东卷的考题就有一定的代表性,即每个小题中的四个选项,设计缜密,互相干扰性强。考生在初步考虑时往往很难轻易地进行第一步排除和辨析,部分选项涉及大纲内的高级词汇,许多考生无法熟练地复现和理解。
(3)综合性强,上下文的联系跨度较大。考题的这一特点使部分学生无法自始至终地去进行综合考虑和信息归纳。设计严谨的结构和深刻的立意以及隐蔽在各个段落的灵活信息词汇使学生不得不反复浏览全文去捕捉做题信息。“上文答案下文有”或“下文答案上文有”的规律贯穿全文。
(4)整体结构完整而流畅。有些干扰项在做题中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在处理文章的细节时,它们又因各种不足和局限被排除在外。如果考生忽略了文中关键信息,如时间、地点、人际关系、起因等各种类型的信息就会有所偏题、分析失误甚至会沿着自己的思路和理解去完成故事内容的补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感觉自己做得很好,很顺利,实际结果是他们经常错一串。通过实际调查来看,这不仅仅是学生的苦恼也是教师的困惑所在。因此,完成答题后,答案的还原、信息回扣和大意的三对照也是答案最后落实的好办法。
2. 语言丰富而词汇量大
(1)从整体来看,完形填空的第一句往往不设空,而且通常是主题句。我们可以从中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关键信息。各省市的完形填空第一句或长或短都语言精辟而灵活多变。
(2)词汇相对往年增多,大多数完形填空原文词数约在300词左右,其中山东省的完形填空有些复合句长到跨度3至4行。这无形中使学生的阅读时间和速度都受到了挑战。
(3)突出语篇理解,句式复杂不一。有些空的信息来源贯穿全文,使考生跳读和反复回扣的技能使用得到了检验。有些复合句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从句或语法项目,还有的复合句甚至占据了整个自然段。因此,一句话中设置两个或三个空现在已很常见。
针对以上三个特点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强化学生对长难句的分析能力。最常用的办法就是首先标出谓语动词,划出从句就很容易判断出主句。其次,分析从句的含义,从而在层层递进的分析原句结构中降低句子的难度,使句意越来越清晰。
二、各省市试卷难度相对平衡
2007年以来的选文相对稳定。在新课标《考试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观念下,宁夏、海南、广东等省市的考题选材灵活而新颖,但难度上趋向平稳。与此同时,题目灵活导致考生的区分度也很大。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完形填空当作教学的重点进行强化和训练。
三、完形填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明确而有一定的高度
通过对高考完形填空的题材、体裁及难度分析之后,我们不难看出历年的改革和创新对考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具体表现在:
1. 快速阅读全文,提炼阅读提纲的能力
首先,考生要想提高快速阅读的质量,就需要特别关注首段首句和每一段的第一句话。这往往是一个故事的背景或一篇文章的中心。其次,要通过关键词或关键句抓住文章的脉络,掌握文章的线索,以便了解作者的思路,择义解题。文章往往是以一定的时间顺序或以地点变迁为线索的。若以时间为序,要注意动词的时态、语态、人称变化等方面;如果以地点变迁为线索,则应注意在不同地点出现的人物和情节。
此外,考生平时要注意语感的培养。经验告诉我们,具有良好语感的学生不仅阅读速度快、理解透彻,而且有时还可以弥补某些语法知识的欠缺。语感是在不断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大量的阅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读得越多,语感越强,对选词填空就越有把握。
2. 较强的语篇整体处理能力
既然是一篇文章,它就是一个整体。整体理解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整篇结构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理解文章中的具体情节;理解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束过程。
3. 综合运用语法知识和固定句式的应用能力
句法结构牵涉到方方面面,最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基本句型;句子的时态和语态;词的搭配关系;主谓一致关系;比较等级;关系词的用法;非谓语动词的用法;口语句式。
4. 语言知识点的辨析和拓展能力
词语用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词的多义和多用;同义词、近义词的分辨;形态变化;词语的习惯用法和适用场合;词序。具体可以表现为:考生要留心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各种连结或修饰关系,掌握词语的习惯搭配,尤其要注意所选择的词在具体情景中的确切含义,注意识别近义词、同义词以及一些发音或拼写近似的词。
四、应试策略三步曲
1. 意思通顺贴切
确定一个答案是否正确的第一个标准就是要看它是否符合意思表达上的需要。这有以下三种情况:放在原句中能否使该句意思通顺;是否符合上下文;与全文整体意思是否协调一致。
2. 结构正确完整
一定的内容要用一定的形式来表达,两者必须协调一致。因此,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具有正确的结构,符合各种句法要求,要以此处理备选答案,排除不符合要求或有句法错误的答案。
3. 符合习惯表达
每一种语言都有它独特的惯用表达方式。所以,符合了上面两条标准的答案也不一定就是正确答案,最后还要看一看它是否符合英语的习惯表达法和固定搭配。
五、教学建议
通过以上对高考英语完形填空题命题趋势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考生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一定要重视加大英语文章阅读量,同时要注意在弄懂文章逻辑、含义的前提下,培养分析文章结构、赏析文章写作手法等方面的能力。另外,还要掌握以下解题小窍门:做题时,切忌受思维定势的干扰,从而影响对文章的分析;不要因为某道难题而停留太久的时间,一直往下做,也许后面就会出现线索;不要断章取义,要注意文章前后的连贯性,增强对固定搭配的敏感性,多和自己掌握的固定搭配联系。
参考文献
[1]胡洁元, 《浅谈高中英语完型填空干扰项的特点》,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8年第3期
[2]武尊民, 《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英语完形填空解题技巧 篇11
利用上下文信息,选择或填写正确的词是完形填空解题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做四选一的完形填空时,我们有时会发现每一个选项从语法角度来讲都可以说得通,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细读上下文,正确答案会在上下文中得到提示。试看以下例题:
【例1】What do I remember about my childhood? There were good things and bad things. We used to live ____, and my parents always got up early in the morning to feed the cows and sheep.
A. in a townB. on a farmC. on a busy streetD. in a city
【解析】本段主要讲作者回忆儿童时代所居住的地方。从四个选项来看都是可能的,语法上都说得通。但通过下文my parents always got up early in the morning to feed the cows and sheep提示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生活在农村,故正确答案选B。
【例2】I was making a trip from Paris to London. At a small town near London, I stopped to do some s__1__. As I was going into a very crowded shop, I saw a few young people talking about something they had just b__2__.
【解析】本段主要讲作者在伦敦的一个小镇的经历。在第一空格处,由下文a very crowded shop这个词组可以推断应填shopping,这样也就很容易判断第二空格处应填bought了。
【例3】I always remember waking up to the smell of the breakfast my mother was cooking. What a wonderful smell! I used to ____, wash quickly and run downstairs. My breakfast would be waiting for me on the table.
A. leave the bedB. lie in bedC. jump out of bedD. get up
【解析】本段讲每天早上妈妈煮的早餐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使得躺在床上的我立即起床。根据题干,A、C、D项均和床有关联,但是根据上下文情景的提示,此处除表示“起床”之外,还要表达作者迫不及待的心情。因此只能选C。
【例4】This is a special class. The students come from different c__l__. Some come from America, others from Germany, France, Japan. Their parents are w__2__ in Shanghai.
【解析】这是一个特殊的班级,学生们来自于不同的地方。根据下文提到的America, Germany, France, Japan可以判断第一空格处填countries,由此也可推断出学生的父母亲们目前在上海工作。第二空格处由于谓语动词是be动词,所以这里的时态为进行时,表示目前的状态。故应填现在分词working。
2.根据词汇的辨析和词组的搭配来解题
在选项中设置四个词性一致、意义相近的词是完形填空命题时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做此类题目时,必须要在特定的语境中选择最佳,或者也可以推敲一些固定的词组搭配来进行选择。在做首字母完形填空时,尤其应注意空格所缺单词的词性及词组搭配。
【例1】On the train, Tom was looking __l__ for his ticket because the conductor was coming __2__ to his ticket.
1. A. outB. forwardC. anywhereD. everywhere
2. A. downB. upC. inD. on
【解析】第一空格处指Tom在火车上到处找车票,因此选D。everywhere为最佳答案,anywhere常用于否定句和疑问句中。第二空格处意为列车员上前查票,走到某人面前come up to sb.为固定词组搭配,因此选B。
【例2】After going a diet, a woman f__l__ really good about herself—especially she was a__2__ to fit into a pair of jeans. “Look, look!” she shouted while running downstairs to show her husband.
【解析】本段落主要讲一位女士经过减肥后可以穿得上一条牛仔裤,并要演示给她丈夫看的情景。第一空格处表达主人公的感觉很好,因此填felt;第二空格处表达她能够穿上牛仔裤了,be able to为固定搭配,故应填able。
【例3】A Japanese manager once said he himself and his workers would all stand while they were having meetings. Do you ____ what he means?
A. thinkB. guessC. knowD. understand
【解析】本段讲述了一个日本经理和他的员工在开会时将都站着。本题问的是“你知道他说话的含义吗?”从四个选项看,A和B放入句中意思不通,而C和D两个答案很接近。D选项强调理解他的意思,从上文句子看当然很好理解这句话讲述了什么事,但是其中的含义就不知道了。因此选项C才是最合适的。
【例4】In March 1982, there was a t__1__ drought in Australia. The summer rain didn’t fall, and the grass didn’t grow. The farmers had to sell all their sheep. Many sheep d__2__ of hungry.
【解析】从下句The summer…推断这是一场严重的干旱,故第一空格填terrible。根据上文提及的严重干旱可以知道由此导致很多羊死于饥饿,die of是固定词组,故第二空格填died。
3.利用逻辑关系解题
利用逻辑关系是完形填空命题设计过程中使用较多的方法之一。解这类题时需要学生多注意周围生活常识、行文的脉络及句子之间的转承关系。
【例1】The English language has now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because it is widely used by mo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____ you want to do business with foreigners, you have to learn English, for most of them speak and write English.
A. AsB. IfC. SoD. Since
【解析】本段主要讲述英语在世界上被广泛地运用,后面一句是举例说明:假如你想跟外国人做生意,你就必须学英文,因为他们大多数人讲英文、写英文。两个句子是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论据部分用了假设的条件关系。因此,在理清句子之间的脉络之后,很容易确定应选B。
【例2】Western country music describes life. It talks about love, jobs, home and money. It talks about friends and enemies, farms and crops. People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like western country music b____ everyone knows something about these ideas.
【解析】我们中国人对于西方乡村音乐还是有所了解的,它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如爱情,事业,家庭,朋友,农场,庄稼等,人们对乡村音乐耳濡目染。本段的最后一句因与前文存在因果关系,因此填because。
【例3】Sadly, it is very difficult for pandas to live in the world. Here are some of the ____ that pandas may have in the future. If hunters catch a panda, they will kill it for its fur. If farmers cut down trees and forests, pandas will have no place to live in.
A. examples B. questions C. mattersD. problems
【解析】根据下文hunters will kill pandas和pandas will have no place to live in可以判断,这都是在说熊猫在将来可能面临的问题。B项questions只是表达一般的疑问。故D项最为恰当。
【例4】A month later, Mary hadn’t heard from Peter or received any money, s____ she phoned him.
【解析】根据上文Mary hadn’t heard from Peter和下文she phoned him可以判断两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因此填so。
4.利用语法和句型解题
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语法知识和识别句型的能力。由于学生对这类选项把握较大,因此这类题型的数量越来越少。
【例1】The earth is our home. We must take care of it. Life today is easier than it was ____ years ago, but it has brought some new problems.
A. hundredB. hundreds ofC. hundred ofD. hundreds
【解析】此句主要考查数词的用法。表示具体的几百时,应是具体数字或基数词+hundred;表示成百上千时,则是hundreds of。故答案为B。
【例2】Every day, standing at my information desk, I have to answer a lot of questions of the travelers coming from all o____ the world.
【解析】all over the world是一个最为常见的固定搭配。故答案为over。
【例3】Grandma Yang lives alone in our neighborhood. Her husband has been dead for eight years. Her only son lives and works in Britain. He asked his mother to go to Britain so that he can look ____ her. But Grandma Yang won’t go.
A. for B. around C. after D. care
【解析】look for意为寻找; look around意为向四周看; look after意为照顾。根据上文He asked his mother to go to Britain这一提示我们可以知道,儿子是为了照顾妈妈,所以选C。
【例4】April Fools’ Day is on April 1st. People can play j____ on others on this special day. If you succeed, you usually laugh and say, “April Fool!”
【解析】根据文章意思,在4月1日愚人节这天,人们经常相互开玩笑。从语法角度看,play jokes on sb.是固定词组。所以答案是jokes。
【例5】Around the world, people have different ideas about what good manners are.
When you go to restaurants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it’s important to know the right and wrong things to do. For example, in China it’s OK to __1__ a lot of noise in a restaurant. In fact, if a restaurant isn’t noisy and __2__, you may think there’s something wrong with it. However, in many western countries, restaurants are quiet places. If a table is too loud, other people who are eating there might even __3__ to the owner of the restaurant.
Paying the bill is also different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In China, one person usually pays for __4__. In western countries, one person pays if he or she is entertaining clients(宴请宾客), but __5__ friends eat together, they usually share the cost. This is called “going Dutch(均摊费用)”. Also, when westerners pay the bill, they usually leave some money for the waiter. This is called “leaving a tip”. Leaving a tip is thought to be polite. In the US, it’s __6__ to leave tips of 10%, 15%, or 20% of the bill, which is decided by how good the service is. Good waiters can make a lot of money!
The way people eat food is different in the world, but you can __7__ the same kinds of food in many countries. Chinese and Italian food, for example, is popular all over the world.
1. A. cause B. keep C. hear D. make
2. A. lively B. friendly C. lucky D. polite
3. A. shout B. explain C. complain D. peak
4. A. everybody B. nobody C. somebody D. none
5. A. until B. when C. unless D. since
6. A. terrible B. common C. serious D. unusual
7. A. invent B. discover C. prefer D. find
【解析】1.D在不同国家有不同风俗习惯,根据我国特有的风俗习惯在餐厅都是吵吵闹闹的。make a noise是固定搭配。2.A事实上,如果在中国的餐厅不热闹反而不正常。lively也是表达活跃的气氛,而B、C、D三项意思都不对。3.C根据上文论据in many western countries, restaurants are quiet places和下文论点If a table is too loud(如果餐厅太吵闹),可以推断出客人甚至可以向店主投诉。4.A中国的风俗习惯在付费方面与西方人也不一样,中国人常常一个人付所有人的钱。5.B这里讲述西方人在什么情况下一个人付所有人的钱,在什么情况下,他们是AA制。这里句子之间存在状语从句关系。因此选B。6.B强调西方人付小费是比较常见的风俗习惯。unusual表达特殊的习惯。7.D虽然吃饭的风俗习惯不同,但是在不同国家却能找到相同的食物。
【例6】People often think Dimetrodon(异齿龙) is a dinosaur(恐龙), but it was in fact n__1__ a dinosaur at all. It was one of the reptiles(爬行动物) on Earth during the l__2__ Permian(二叠纪) period.
It was a large reptile. It lived in swampy(沼泽的) areas and had a very funny f__3__ —a large sail(脊鳍) on its back. Dimetrodon was a__4__ to warm up in the morning and cool off q__5__ during the day with the help of its sail.
It’s easy to distinguish(区分) a Dimetrodon f__6__ a dinosaur. Dimetrodon’s legs were on the side of its body while dinosaurs had their legs under their bodies.
It probably ran very fast a__7__ it was very heavy.
英语完形填空解题技巧 篇12
1. 注重课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篇感知能力
文本是完形填空所依托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学生首先应该感知的内容。对此,笔者以为,注重课文阅读教学,一方面,能让学生在阅读理解感悟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增强对语篇的整体理解感悟,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英语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知识点的梳理和记忆,便于他们在学习中灵活运用。
注重课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语篇感知能力对提高完形填空的接准确性有着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1)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他们对整个语篇进行理解感知的过程,体现了学习发展的一致性;(2)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素材和文化背景知识;(3)能培养学生的发展创新能力,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运用猜测等方法预测文本内容的发展走势。
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 7B Unit 1“Dream Homes”的“Reading:A Homes around the world”教学中,笔者就通过运用课文阅读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1)要求学生运用默读的方式,在五分钟之内概括出文本的大意;(2)布置学生思考: (1) Which home do you like best?Why?
(2) What’s the character of the each home? (3) What is your dreamhome? (3)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完成上述思考题目,以培养他们的语篇理解感悟能力;(4)笔者根据文章重点,按照上述阅读学习思路,设计一道完形填空题目,要求体现文章内容,注重生词的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而且有助于他们学活英语课文。
2. 关注细节叙述,掌握猜词的技能
完形填空是在学生通读全文和了解大意的前提下设计的一种题型。该题型的主要特点就是在一些语句中通过运用调控的方式来完成答题。因此,关注文章的细节叙述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文章细节往往就是命题者的命题依据,也是学生容易忽视的地方。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注意以下的训练方法:(1)抓住文章的核心句,尤其是文章的首句和尾句,为解题明确好主体方向;(2)关注文章的生词,应该通过阅读上下文和构词的方式来猜测其中内涵;(3)特别注重否定词的出现,如never, nor, dis-等词,往往表示相反的意思;(4)运用跳跃的方式完成题目,即在阅读填空受阻的情况下,可采用跳跃的方式完成下一步,并通过前后对比来进行试填理解。
例如,在一篇完形填空中:“It took Peter quite a while to find a place for his car and in the end he had to (1) it in a smal street, some way from the dentist’s(牙医).As he got out, he looked at his watch.”我们根据下文的car, got out可猜测,Peter是驾驶小汽车的,所以在(1)处应该填上drive。学生关注这些细节,不仅能培养细心的习惯,而且能培养对语言的敏锐感知能力。
3. 根据语意大胆试填,提高准确性
完形填空需要学生在充分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填空,以使其合乎语言表达规范和忠实文本语意的要求。因此,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试填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在害怕出错的前提下往往举棋不定,难以下笔,这样不仅会浪费答题时间,而且会使学生产生一种畏难的考试心理,不利于对完形填空的解答。
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语意大胆试填不仅能培养学生果断的意志,而且能让学生在填空的过程中更专注于文本的研读和理解,从而提高完形填空解答的准确性。大胆试填主要体现在:(1)根据文意选择最佳的词语进行填空;(2)填词完毕可再读文章,是否符合语感和表达规范;(3)关注作者的写作意图,注重一些情感方面的用词,使之与原文保持一致。
总之,在新课程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文本内容的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认知基础出发,通过讲解运用、反复训练、反思归纳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正确语言学习思维和语感,以此来提高完形填空的准确率。
摘要:“完形填空”是一项传统的语言考查项目, 该题型突出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语言知识、技能运用等多方面的内容, 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语言掌握和运用技能水平。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英语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的前提下, 注重运用文本资源优势, 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阅读解题经验, 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填空任务。教师关注英语完形填空解题技巧的培养, 不仅是上述教学目标的根本要求, 更能为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完形填空,解题技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7.
[2]夏颖.初中英语完形填空题选答步骤和方法[J].考试周刊, 2007, (46) .
[3]陈荣梅.完形填空题的训练策略及应试技巧[J].考试周刊, 2008, (1) .
【英语完形填空解题技巧】推荐阅读:
英语完形填空解题步骤及技巧08-12
英语完形填空解题策略06-12
英语完形填空的技巧06-18
高考完形填空解题技巧09-11
英语四级完形填空高分的技巧01-11
做好高考英语完形填空的14种技巧 (人教版高三英语下册教学论文)11-30
高考英语完形填空09-05
英语完形填空四步法07-04
高中英语完形填空10-25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