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语完形填空巧解

2024-10-04

考研英语完形填空巧解(精选11篇)

考研英语完形填空巧解 篇1

一、洗脑

先来学习一下理论吧。

对于语篇理解能力, 完形填空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基于已有图式理解语篇的能力, 也就是图式激活与建构的能力;从语言测试的角度, 完形填空试题主要考查学生词义辨析、固定搭配、语法结构、上下文逻辑关系理解。

“图式就是阅读者已有的相关阅读内容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综合体。有的图式是一项具体的知识, 如月球知识;有的图式是一项技能, 如用手影解释月球。”这丰富了图式概念, 同时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国的书法图画讲究布白, 鉴赏者能够欣赏其布白的特点。一篇文章的优劣也在于它带给读者的意内言外的想象力和艺术张力, 这都隐含了图式的理论。完形填空因留有空白, 给读者带来审美挫折, 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思维判断能力, 我们做完形填空需要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的综合运用。

因此, 专家所说的“基于已有图式理解语篇的能力”实际上就是调动人的认知能力来填补空白, 构建完整语篇的能力。完形填空主要测试信息空缺的情况下能够整体理解文章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测试内容包括词汇辨析、固定结构、语法形式和推理判断。把重点放在语篇整体理解上, 根据特定语境, 运用已有的文化背景及常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基本知识越牢固, 越扎实, 对语篇的句法和语义理解就会越迅速、越准确。

二、运用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风声》, 突觉得这部电影和完形填空神似, 何不以《风声》来解完形填空呢?

我自己上学时就喜欢做完形填空, 觉得那不似枯燥的英语题目, 而是充满神秘和玄机, 似儿子玩的智力拼图;似古罗马人的一张看似空白的羊皮纸, 待慢慢浸入一种不知名的液体, 在黄昏的油灯下慢慢显露出文字;似《风声》中地下党人卧底用的八音码, 滴滴答答的文字传递出虚无缥缈的讯息。我很佩服题目的设计者, 他们是布局的人, 似《风声》里的老枪, 拥有运筹帷幄的功力, 拥有洞察人心的可怕魅力。何不运用《风声》的“伎俩”来巧解完型, 学生是否会像观众一样拥有anxious的心态, 去为自己解疑, 就像地下党人为了共和的事业而倾囊他们的智慧和勇气呢?《风声》版完形填空需要哪些原料呢?

原料一:激活学生原有知识背景。似《风声》里的共产党为国捐躯的决心一样, 需要做题人一样心理:好奇。牛顿好奇与树上掉下的苹果, 从而产生了用途广泛的牛顿第一定律;哥伦布好奇与远方, 所以发现了新大陆。做题人不必止像对待任务一样对待完形填空, 硬着头皮顶着罐子上山, 这样心里反而先有了一种逆反心理, 在这种心理驱使下能做好题目吗?我们应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 完形填空似把一大串按一定顺序穿起来的明珠挥刀剪断, 大珠小珠落玉盘, 我们应该怀有惋惜、急切的心态去找这个顺序, 把明珠穿起来;完形填空似随意扭动打乱顺序的魔方, 我们何不怀有玩的心态, 来练习如何转动它, 来玩转魔方呢?激发学生的好奇, 这就需要教师先有这种心态, 以自己的切身感悟去感染学生, 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 所以教师也要努力丰富自身的知识。

原料二:锻炼学生上下猜词能力。似《风声》里的八音码, 攻破完形填空的秘密武器, 其实就是里面的单词。这里的单词不只要求知识有广度, 还要有深度。这个秘密武器是范围太大了一点, 这就需要学生平日里孜孜不倦地积累。我喜欢上了积累这个词, 积累你的知识, 积累你的感觉, 积累你的热情, 积累你的习惯。学生需要积累的不只是单词的意思, 还有对于单词的感觉。一提到glare一词, 要立刻感觉到有一双眼睛在喷火似的盯着我们;一提到pour, 会有倾盆大雨从头浇到脚的凛冽感觉。慢慢地, 学生会对积累单词有了炖菜的感觉, 在小火里咕嘟咕嘟, 那感觉就熟了, 来了。有了热情不就好办了吗?热情可以燎原啊!热情驱使学生去用正确的方式积累单词, 好习惯就养成了, 有了正确的行驶轨道, 学习英语单词之车就出不了轨了, 这也有助于学生驶上完型填空, 甚至英语学习的康庄大道。

原料三:锻炼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似《风声》里消息的传递方式, 在城隍庙的报栏, 做完形也要找到它的行文思路。通过仔细的诵读、揣摩, 我们要与字里行间琢磨作者的思路, 事件的发展方向, 作者的情感变化, 这个过程也是那么有趣, 这就好像要在被捕的女护士家里找到《孽海花》, 才可以为密码解码;认真揣摩, 就似如果找不到思路, 同行的很多战友就会死去, 他们的生命就在我们的手心里, 哪还敢有半点懈怠, 反复观察字里行间, 寻找蛛丝马迹。若以这种方式去找, 那线索不见得是那么难的。而且出题人也会手下留情, 留下很多破绽, 只需用我们那颗负责的心, 敏感的心去对待就行了。

三、后续

寻找三个原料的过程, 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 前面会有泥泽险滩, 会有妖魔鬼怪, 我们一定要挺住,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劳其心志, 饿其体肤;孙悟空西天取经, 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才取得真经, 学生也一定要经受住磨难, 似《风声》里的共产党, 迎来了祖国的解放, 来迎接风雨过后的彩虹。

摘要:完形填空主要测试信息空缺的情况下能够整体理解文章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测试内容包括词汇辨析、固定结构、语法形式和推理判断。本文通过电影《风声》来解完形填空。

关键词:完形填空,风声

参考文献

[1]朱静.浅谈初中英语完形填空的应试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 2013 (9) .

[2]覃昌豪.浅谈高考英语完形填空应试策略与技巧[J].中学教学参考, 2014 (25) .

考研英语完形填空巧解 篇2

完形填空是高考每年必考题型且难度较大、分值较高,如何快速准确地做好完形填空题是每个考生都很关注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觉得有以下几点需要考生们特别留意:

在复习阶段:首先要熟练地掌握学过的全部语法知识, 牢记习惯用法, 特别是动词短语;注意对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词汇意义的真正理解,要懂得词汇的内含、外延、褒贬及一定的修辞色彩;注意它们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及其辨析;其次要有计划地多做一些完形填空的练习,多阅读一些短文,增强英文阅读能力, 提高理解能力。

在应考阶段:拿到试题后, 不要急于动手去做, 必须从语法、习惯用法,内容和常识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选项;既要理解文章材料所叙述的表层内容信息, 又要理解文章材料中的连贯意义、引申意义等深层意义。那么, 究竟怎样做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呢?

一般来说,做题时应按以下几步进行:

一、抓首尾句,打开通道

由于完形填空短文一般不给标题, 这就使得考生一时把握不了文章的主题和大意。而短文首句及尾句一般不挖空,这就给考生提供了抓住开篇启示和概括总结全文大意的机会。因此,考生必须认真理解短文第一句和结尾句。一般来说,文章的首句往往是观察全文的“窗口”,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和概要,甚至有的文章的第一句话就是主题句, 因此要特别注意理解第一句话, 而掌握了首句往往就为抓住全文大意打开了通道。尾句常常是文章的总结,结论,或点睛之笔,掌握好尾句也有利于掌握全文大意。

二、速读全文,了解大意

快速通读全文,掌握短文大意。借助首、尾句给予的启示, 快速地把短文从头至尾通读一至二遍,要跳过空格, 不陷在一空一格里, 着重从全局了解大意,这是逐空填词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如果一开始就忙于见一个空就填一个空, 将无法从整体上把握全文概要, 造成顾此失彼的错误, 甚至影响做题速度。

三、综合考虑,逐项填空

经过粗读全文,对文章有了整体印象。在这个基础上, 就可以根据主题,结合上下文所提供语境,加上自己的常识和分析,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顺理成章的填空。随着理解的逐步深入,答案会自然地从脑海里涌出来, 与选项里的某项吻合而得到验证。有的答案的确不容易做出, 这时应注意文章的`前后呼应和对比。有的题目好像几个选项都可以,其实正确的答案上下文已有暗示或明示;特别是有的答案暗含在下文,或直接或间接,只要耐心看下去,根据内容即能做出正确答案。在整个做题过程中一定要牢记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每个空白处的含义与前后句的意思联系起来理解,文章最前面的空格提出的问题很有可能要到文章的结尾才能找到答案。

四、上下连贯,合乎逻辑

这是从句子结构来考虑的。例如:一个空白在两个句子之间, 就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上下文的关系,选用并列连词and,but, or, however, therefore,while, for 等连接两个并列句;或用who, which, that, whose, whom, when, where, why 等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连接定语从句,或用 whoever, whatever,what, who, when, where, how,why,if, whether,that 等连接词连接名词性从句,或用when, where, because, unless, though, even if, so that 等从属连词连接各种状语从句。如果我们能根据它们的基本用法和彼此间的区别,填上所选词后使句子的意思和结构都完整,上下连贯,符合行文逻辑,那么,最佳答案也就显而易见。

五、复读全文,调整答案

全部答案选定后,文章完整了,应再从头至尾读一遍。根据复读的语感和对全篇文章的理解,再次将不合题意的答案调整或修改。检查文章是否前后贯通,内容清楚,主题突出。如有些地方意义模糊或矛盾,就应该依据文章中心意思来重新考虑。凡不通之处,必有待推敲的疑点,应从意义、语法、行文逻辑等方面仔细权衡,加以改正。例如:从语法上,检查一下所完成的句子是否主谓一致;时态、语态是否正确;名词、代词的性、格是否一致;动词、名词、形容词与介词或副词等的搭配是否准确无误。对于个别难度较大的空项,可以凭着自己的语感,坚持第一感觉选择的答案。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上述方法,试做以下练习题:

利用上下文巧解高考英语完形题 篇3

在这里,笔者先跟大家分享一下利用上下文巧解高考完形的两大攻略。

巧解攻略一:上下文找呼应,选项中找相似。这是解完形题的一种最常见的方法,这里的“相似”既可以是原词复现,是近义词,也可以是存在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的词。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一眼就能锁定答案的题目,因为其解题思路基本上是先确定答案,然后再通过上下文对其予以印证。

巧解攻略二:逐个带入找破绽。这是解完形题的第二种常用方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不能一眼看出答案的题目,或是四个选项所给词汇令人犹豫不决的题目。在应用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这种方法不像第一种方法那样简单、直观,所以需要把所给选项逐一带入空格处进行排除,而排除的依据就是上下文中的每一个词汇。如果出现了破绽,则可以将该选项排除。

在目前的高考中,完形的每一个空所给选项的词性都是相同的,所以不存在通过词性来排除选项的问题。至于每道题考查的是哪一类词性的题目,这是比较容易判断出来的。下面笔者就结合近几年的北京高考完形真题,从完形常考的四大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出发,跟大家一起用这两大攻略来进行实战演练。

名词题

在高考完形中,对名词的考查一般会占到70%甚至是更高的比重。所以,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完形中的名词题。先来看两道经典的真题。

* She loved the 41 right away and gymnastics became her favorite. (2013年北京卷)

41.A. task B. sport

C. event D. show

从选项来看,本题考查名词。在题干中,首先你应该留意这组单词:love和favorite。它们的语义都与“喜爱”相关,所以并列连词and前后“她”所喜爱的东西应该同属一个类别,由于and后面的名词是gymnastics (体操),所以前面相对应的名词就应该是sport,故此题选B。在这道题中,我们就使用了“上下文找呼应,选项中找相似”这种方法。这道题的一个难点就在于有的同学可能不认识gymnastics这个单词,如果是这样的话,就需要进一步夯实词汇基础,将高考大纲要求掌握的词汇记牢,因为词汇仍然是完形解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 "Mama, when I grow up, I'm going to be one of those!" I said this after seeing the Capital Dancing Company perform when I was three.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my 36 took on a vivid form and acted as something important to start my training. (2012年北京卷)

36.A. hobby B. plan

C. dream D. word

从选项来看,本题考查名词。虽然看似简单,但其实有不少同学都容易将这道题选错。选A的同学可能会这样考虑,因为上文中提到“我”看完演出之后就想要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说明“我”当时已经有了跳舞的爱好(hobby);选B的同学可能会这样解释,由于上文中出现了表示将来打算的结构am going to be,所以自己会选择plan;选D的同学则可能会说,自己选D是因为上文中的said一词。这三个选项都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但却都是错误的。在做完形的过程中上下文都需要参考,可这些同学只做到了瞻前却没有顾后。在这道题中,让我们利用巧解攻略二“逐个带入找破绽”来确定答案。在36空之后的部分中有两个关键词:vivid和start。通过vivid可以把选项D排除,因为“我”的话语并没有“呈现出一种生动的形式”;而通过start则可以把hobby排除,因为所谓爱好应该是一个人已经喜欢并从事了一段时间的事情,而题干中的to start my training表明“我”在舞蹈方面的训练尚未开始,所以不选A。同学们可能会继续在B和C之间徘徊。这时我们再来看题干,会发现其中还有一句when I was three,对于一个三岁的孩子来说,她可能在生活上都还不能完全自理,又怎么可能给自己制定计划呢?但是,三岁的孩子是可以有梦想的,所以此题的答案是C。

从上文的解析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在做高考完形,尤其是在审视上下文的过程中容易主观臆断地对相关信息进行选择性忽略,即把对自己所选答案有利的信息尽收眼底,对不利的信息则熟视无睹。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请一定记住,在完形中,没有一个词是多余的。在选择某个选项时,请务必考虑你所选的这个词能否和上下文中的所有词进行呼应,注意,是所有词!

动词题

在高考完形中,对动词的考查也会占到相当高的比重。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道真题。

* Everyone started to 55 their hands. Suzy Khan gave them a shy smile and the applause was deafening. I knew then Suzy was going to be all right. (2014年北京卷)

55.A. clap B. wave

nlc202309081108

C. raise D. shake

从选项来看,本题考查动词。由于选项中的四个动词都可以和hand搭配,所以无法通过动宾结构来解题。其实,这道题我们也可以用“上下文找呼应,选项中找相似”的方法来得到答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题干中的一个关键词applause,它的含义是“鼓掌;喝彩”,与选项A中的clap (拍手;鼓掌)呼应,所以本题应选A。不过,由于applause这个词有些难度,如果同学们不认识这个呼应词是不是就只能傻眼了呢?当然不是了。我们再来一起分析一下the applause was deafening这句话。Deaf我们在初中就学过,它指的是“聋的”,-en表示使动,-ing可以构成分词形容词,所以deafening的含义是“震耳欲聋的”。当看到be动词时,我们应该把其视为一个等号。举个例子,我们可以将this is an apple表示为“this = an apple”。所以,applause = deafening,即applause是震耳欲聋的。我们看到Suzy Khan还有一个动作是gave them a shy smile,微笑当然不可能令人震耳欲聋,所以只能是我们需要填的55空所表示的动作使人震耳欲聋了。将B、C、D带入题干,挥手、举手和握手都不会让人震耳欲聋,只有拍手可以,所以答案是A。

* Not only was I stronger and more competent than I had thought, but I also 51 a strong interest and a world I hadn't known existed. (2010年北京卷)

51.A. developed B. discovered

C. took D. fostered

从选项来看,本题考查动词。我们可以看到,but also分句中的动词(即51空处)之后跟了两个宾语,一个是interest,一个是world,它们中间是用and连接的,且没有另一个动词出现在and与a world之间,这就说明所填的动词能同时和这两个名词搭配。A项develop意为“发展”,虽然兴趣可以发展,但如果将其与世界搭配的话,带入题干后就变成了“发展了这样一个世界,我以前都不知道它的存在”,语义不通,所以可将A排除;C项的take与a world无法搭配,故可排除;D项foster意为“培养;促进”,若将其与世界搭配的话,则和A项一样存在着矛盾。将B项discover (发现)带入题干,可以发现从语义上来说是讲得通的,所以答案为B。在这道题中,我们也使用了“逐个带入找破绽”的方法。

当然,并不是利用“逐个带入找破绽”的方法就一定可以找到答案,这其中可能还会涉及词汇的辨析,而这种辨析有时则是与感情色彩相关的。比如下面这道真题。

* The shy, quiet freshman achieved success that year. I was 48 in the program as "Student Art Assistant" because of the time and effort I'd put in. (2010年北京卷)

48.A. introduced B. recognized

C. identified D. considered

从选项来看,本题考查动词。我们可以先用“逐个带入找破绽”的方法来看。A项带入题干后为“被介绍为助教”,B项带入后是“被认可为助教”,C项是“被确定为助教”,D项是“被认为是助教”。虽然这四个选项似乎从语义以及语法的角度来看都可以说得通,但通过上下文语境我们可以看出,“这位腼腆、安静的大一新生(编注:指下文中的‘我’)在那一年取得了成功。我因为之前所付出的时间与努力在这个项目中被 成了‘学生艺术助理’”。所以,48空应该填入一个有褒义色彩的词,使得后一句话可以用来解释前一句话中的“成功”。这样看来的话,答案就比较明显了,B项中的recognize正有“认可”之意。

* As I look back on that day now, it surely 42 any sense of reality. I believe I stayed in a state of pleasant disbelief 43 (until) I was halfway through rehearsals (排练) on my first day. (2012年北京卷)

42.A. lacks B. adds

C. makes D. brings

我们在此仅就42空简单进行一下讨论。有的同学一看到这道题就喜笑颜开,因为他敏锐地捕捉到了sense这个词;由于make sense这个重要短语在高中阶段被反复强调,所以他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C。结果,这位同学就稳稳地掉入了出题人设置的陷阱中。其实,这都是惯性思维惹的祸。在43空的前面有一个单词disbelief (不信任),而42空后面有一个单词reality (真实),正是因为缺少真实才会造成不信任,故正确答案应为A。

大家在做动词题时,首先需要看上下文,然后可利用“上下文找呼应,选项中找相似”或“逐个带入找破绽”的方法来解题,必要时再来看选项的感情色彩是否符合语境。另外,千万不要主观臆断。做完形的方法及技巧虽然都是通用的,但一定要“就题论题”,避免掉入陷阱。

形容词及副词题

虽然对形容词和副词的考查在高考完形中所占的比重不是很大,但同学们在做题时应把握最基本的两个方面:词意和感情色彩。词意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因为出现在完形填空选项中的形容词和副词大都是高中阶段需要学习和掌握的重点词汇。我们重点来看下感情色彩的把握,一起来看一道真题。

Lola is 54 of all her hard work and success. (2013年北京卷)

54.A. proud B. tired

C. ashamed D. confident

从选项来看,本题考查形容词。所给的四个选项有着不同的感情色彩:A和D是褒义词,B是中性词,C则是贬义词。题干中有很明显的提示词hard work和success,很明显,需要填入的词语应是褒义词,且需要和54空后的介词of相搭配,所以可以锁定A和D。从句意来看,Lola对于“她所付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所有成就”应该感到“自豪的”,而不是“有信心的”,因此可以得出答案为A。

除了以上几种词性题,完形中还有介词题,不过介词一般都不会单独考查,基本都是通过考查动词短语或是介词短语及固定搭配的形式来进行的,在这里就不再展开讲了。建议大家在课内外多积累相关短语及搭配,并通过多阅读英语文章的方式来增强语感,以帮助解题。

以上便是笔者关于利用上下文来巧解高考英语完形题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同学们能够针对不同的词性采取不同的解题技巧,并“就题论题”,不要主观臆断。只要你能通过认真揣测上下文中关键信息的方式来理解文章大意,完形将不再是老大难。最后,预祝今年参加高考的同学们一切顺利!

作者简介:

范宇亮,北京新东方学校优能中学部老师,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多次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各种国际活动;主要教授高中英语词汇,擅长词汇记忆技巧;把“让学生自发地爱英语”作为信条,讲课风趣幽默。

考研英语完形填空巧解 篇4

总体说来, 2013年福建高考英语完形填空文知识点分布合理科学, 着重考查了考生在理解上下文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词汇的能力。选项设置以实词为主, 虚词为辅, 突出了对词汇语境化考查的特点, 不仅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还要求考生具有分析判断、辨析取舍及逻辑推理、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下面笔者按点·线·面的结合的方法, 结合2013年福建高考英语完形填空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点、线、面

(一) 点。从空格所在的句子单独考虑。有些答案, 只要孤立地分析其所在句子的结构、语法, 便能找到正确答案。如:

We cannot go into the house, but I can still walk 46 the rooms in memory.

46.A.across B.through C.along D.past

析:我们不能进入房子, 但我仍可在记忆里穿过房子, walk through“穿过, 走过”, through强调“通过空间”。

I could never have enough of being 49 them.

49.A.between B.with C.near D.behind

析:根据词汇的意义和用法辨析及生活常识推断, 当年的我和他们待在一起从不觉得厌烦。have enough of“ (对某人或某事) 感到厌烦”, be with sb“与某人一起”。

To be rooted is“to have an origin”.We need 54 origin.

54.A.one B.its C.that D.every

析:根据空前的“have an origin”可知, 用that (origin) 表特指。

(二) 线。从空格所在的前后几个句子考虑。有些空格的答案, 只有连续看懂几个句子后, 根据上下文语境才能准确作出判断。如:

We have been driving in fog all morning, but the fog is lifting now.The little seaside villages are 36, one by one.“There is my grandmother’s house, ”I say, 37 across the bay to a shabby old house.

36.A.appearing B.moving C.exposing D.expanding

37.A.referring B.travelling C.pointing D.coming

析:根据前一句the fog is lifting now的语境, 雾lifting (散去) , 于是海滨小村庄一个接一个地出现 (appearing) 在视野中。

根据句内及下文的语境, across the bay (越过海湾) , 说明“我”边指着海湾另一边的破旧的老房子边介绍, There is my grandmother’s house。point to (指向) 也是个固定词组。

Lise was one of the mobile children, 39 from house to house in childhood.She longs for a sense of 40, and so we have come to Nova Scotia where my husband and I were born and where our ancestors 41 for 200 years.

39.A.passed B.raised C.moved D.sent

40.A.home B.duty C.reality D.relief

41.A.built B.lived C.remained D.explored

析:根据前一句可知Lise小时候是个流动儿童 (mobile children) , 还有39空后的from house to house可以判断, Lise童年经常从一个家搬到 (moved) 另一个家, 因此推断Lise渴望家 (home) 的感觉。

联系上文we have come to Nova Scotia where my husband and I were born, 我们知道Nova Scotia是“我”和丈夫出生的地方, 也是祖辈们生活 (lived) 过的地方。

We soon 42 by the house and I tell her what it was like here, the memories 43 back, swift as the tide (潮水) .

42.A.catch up B.pull up C.step down D.come down

43.A.falling B.turning C.rushing D.bringing

析:根据开头We have been driving in fog all morning可知, 我们很快把车停在 (pull up) 房子旁。联系43空后的“swift as the tide”可知, 用rushing (涌现) 最合适, 表示“记忆如潮水般快速涌回脑海”。

Suddenly, I long to walk again in the 44 where I was once so gloriously a child.It still 45 a member of the family, but has not been lived in for a while.

44.A.yard B.village C.room D.house

45.A.adapts to B.appeals to C.belongs to D.occurs to

析:根据42空后by the house, 联系下文go into the house, 可推知“我”想再次在“我”儿时感到自豪的房子 (house) 走一走。从45空后a member of the family可知, 房子和家人构成所属关系, 故用belongs to。

Here, my mother 47 in her bedroom window and wrote in her diary.

47.A.lay B.played C.stood D.sat

析:根据空后wrote in her diary及常识可知, 母亲当时是坐在 (sat) 卧室的窗旁写日记。

I can still see the enthusiastic family 48 into and out of the house.

48.A.marching B.looking C.breaking D.pouring

析:根据上下文可知, 此处仍是描写作者的回忆, 即“我仍然能够回想起当时热情的家人进进出出的情景”, pour into and out of表示“涌进涌出”, 引申为“进进出出”, 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拥挤而又热闹的场面。

Lise 50 attentively as I talk and then says, “So this is where I 51 (began) ;where I belong.”

50.A.wonders B.listens C.reacts D.agrees

析:根据后文I talk对应可知Lise在专注地听 (listens) 。

(三) 面。从整个段落、整篇文章考虑。有些答案, 是在“点、线”的基础上, 通过语篇的整体理解、逻辑分析、合理推断方能确定正确答案。如:

I am in Nova Scotia on a pilgrimage (朝圣) with Lise, my granddaughter, seeking roots for her, retracing (追溯) 38 memory for me.

38.A.shared B.short C.fresh D.treasured

析:文章开头提到“我”驱车 (driving) 来到故乡及后文描述“我”对故乡的种种回忆, 可知“我”来故乡追溯过去珍贵 (treasured) 的记忆。

Lise 50 (listens) attentively as I talk and then says, “So thisis where I 51;where I belong.”She has 52 her roots.To know where I come from is one of the great longings of the human 53.

51.A.began B.grew C.studied D.stayed

52.A.deepened B.recognized C.accepted D.found

53.A.heart B.rights C.interest D.behaviors

析:本文讲述了“我”和孙女到故乡的“寻根觅源”之旅, 且文中多次提到roots, house等字眼, 结合38空前seeking roots for her, 故51空强调Lise意识到这里是她生命开始 (began) 的地方, 她终于找到 (found) 了自己的根。从“我”和孙女驱车 (driving) 来到故乡寻根这事, 说明“知道我来自哪”是human heart (人类内心) 的巨大的渴望之一。

Looking backward, we discover what is unique in us;learn the 55 of“I”.We must all go home again-in reality or memory.

55.A.meaning B.expression C.connection D.background

析:纵览全文可知, “我”通过记叙与孙女一起“寻根觅源”的朝圣经历来证明:知道自己是谁, 知道自己来自哪里, 而后我们才能领悟自己身上独特的东西, 真正理解“I”这个词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meaning) ”, 这也是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考生存在的问题

(一) 只重视点, 做不到点线面的结合, 缺乏词汇辨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 不能做到身临其境, 缺乏对整体文意把握的能力, 只见木不见林。

(三) 做题急躁, 只顾填空, 不管完形, 没能做到“先完意, 后完形”。

三、考生做完形填空题可采用的策略

(一) 通览全文, 把整体。

完形填空的材料虽挖去数个词, 造成信息的中断, 但其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均体现整体性与连贯性原则。从全文看, 大多数题需要逾越句子层次来选择答案, 充分体现了“突出语篇, 强调运用”的命题思想。因此, 考生在做题时要先通览全文、领会大意, 不能停留在局部, 应以整体把握为原则, 答案的选择更多地依赖段落之间、情节之间或更大范围内的逻辑关系来确定。

(二) 研读首尾, 抓主题。

完形填空题首句一般不设题, 这就为我们理解文章的内在联系提供了一个“窗口”, 而尾句往往是文章的总结、结论或点睛之笔, 所以抓住开篇启示作用的首句和总结概括性的尾句是必要的, 正确的做法是:重视短文的开首句、结尾句的启示, 展开合理的联想、推断, 在此基础上整合文意, 抓住文章的主题。

(三) 上下联系, 寻信息。

文章中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紧密相连、浑然一体。因此, 完形填空中经常会出现前面的信息为后面的空白提供暗示, 而后面的信息有可能是前面空白的答案的情况。这时, 考生切不可死盯住空白不放, 而要上下求索, 瞻前顾后, 借助上下文乃至全文的语境启示, 运用逻辑推理, 寻求正确答案。

(四) 紧扣文意, 辨词义。

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考生做完形填空时必须从句子的语境出发, 紧扣文章的中心、上下文的意思, 确定空白处的意思, 选出合乎语境的单词。

(五) 回读检查, 补漏洞。

做完之后, 再用两三分钟的时间将全文联系起来进行回读, 查看所填单词或短语是否跟语境相符, 是否与逻辑相悖。这样, 通过查漏补缺, 使答案万无一失, 提高得分。

摘要:2013年福建高考英语完形填空是一篇记叙文。总体来说, 着重考查了考生在理解上下文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词汇的能力。这不仅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还要求考生具有分析判断、辨析取舍及逻辑推理、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巧解考研英语画图作文 篇5

考研画图作文无非是一场玩腻了的拼图游戏。

作者:杨承松

历年图画作文考题回顾

考研英语图画作文从开始考,再次出现,一发不可收拾,连续考到,以其惯性,今年作文的就不敢排除。

19,母鸡下蛋题,虽然没有明说第一段要描述图画,但描述是不可少的,下来是阐释寓意,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丑恶现象,这里并不是什么承诺了的事情没有实现,而是承诺的事情本来就应该实现,所谓承诺其实是本分。最后是评论,其实是让你解决问题,所以要写三段:图画描述段,寓意阐释段,解决问题段。

20,船多鱼少题,第一段描述图画,第二段推断图画作者的意图,实则也是描述寓意,说明鱼类资源为什么会减少,最后让提出解决措施,用了一个:counter-measures。

爱心是一盏灯在越黑暗的越明亮,第一段就让阐释寓意,指令里面用的词是:symbolic meaning,要求你说出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其实是,为什么可以把爱心暗喻作一盏在黑暗的地方越明亮的灯呢?灯在黑暗的地方越明亮,是相对而言,因为身处黑暗,所以那盏灯就越发明亮;爱心也是,因为身处困境,所以别人给你的爱心,你就越发能够感受到它的力量。第二段是举例段,最后一段让你给出措施,怎么样才能够最好地表达爱心。

美国女孩穿中国服装微笑,先描述美国女孩、中国服装、微笑,再阐述寓意文化交流,最后让你评论,事实上是对文化交流做一下总结展望。

温室花朵题,指令明明白白,第一段描述图画,第二段阐释寓意,第三段给出implications in life。Implications的意思是启发,启示,所谓的启发也就是,我们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我们应该怎么样怎么样。实则也是让你提出解决方案。

终点又是新起点,第一段描述图画,第二段也是阐释寓意,终点为什么是新起点?我们应该怎么样用这样的道理指导我们的生活?第三段是举例说明,就是找出日常生活里面的一个例子,说明人生之路,奋斗永无止境,一个目标实现了,还要设定另一个目标,为之奋斗下去。

20赡养老人,第一段描述,第二段阐释寓意,最后一段提出解决方案。

所以,据我的总结,所谓考研图画作文,无非是五大段落其中三个段落的拼图,这五大段落是:描述图画段、阐释寓意段、解决问题段、发扬展望段和举例段。

下面我来谈谈各个段落的写法:

一、图画描述段

按一般水平,写4句,约50个字。

要不要写这一段取决于指令,20作文就没有让写。如果指令要求要写,为什么要求你写呢? 让你描写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阐释寓意, 所以描述本身不是目的`,目的在于第二段, 对其进行阐发。所以, 与寓意有关的要写, 与寓意无关的不写.

一大禁忌是对图画细节进行过分描述。比如,20的作文题寓意是终点就是起点, 人生奋斗应该永不停息, 而不能停下来喘息。所以在描写时,不应该对两棵树,跑道,小旗帜,背心上的花纹,是短裤还是七分裤给以过多的关注,豆大的汗珠也不要。抓住三点:一、男孩在跑道上跑(run on the track), 二、马上要冲刺(is sprinting/dashing/rushing to the finishing line), 三、冲刺的终点线后方写着终点(ending point),前方写着起点(starting point)。

再比如20美国女孩穿中国服装题,寓意是文化交流不是文化冲突,写出美国女孩, 穿的是中国传统服装(traditional Chinese costumes), 面带微笑就行了(smiling like an angel、wearing a sweet smile)。

描述图画段有四种写法,按四句话办。

写法一 四句话,描述图画(必须在第二段第一句写出中想)

写法二 三句描述图画,一句点出中心思想

写法三 一句点出中心思想,三句写出图画

写法四 第一句: 指出话题,说的是什么事情 第二句: 描写图画 1第三句: 描写图画 2 (如果是一张图,描写两句)第4句: 点明中心思想

常用句:As is shown/…, we can see clearly that…/

The purpose of the pictures/the drawer is to reveal/expose to us a common and serious problem in China/in our social life:

以20作文的第一段为例,我们采用第3种写法,可以写成: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purpose of the pictures is to reveal us a common and serious problem in China: how to educate and cultivate the young. As is depicted in the first picture, the flower blooms in the greenhouse despite the storm outside. However, in the second picture, it fades away under the storm when put outside. Obviously, the flower cannot withstand wind and rain.

划线是可供同学们参考的模板。用同样的模板去套年的题,写成: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purpose of the drawing is to reveal us a common and serious problem in China: Who should support/take care of/care for the elderly? As is depicted in the cartoon, (一位老人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进行一场足球赛) an old man’s three sons and only daughter are having a football match. 他们都企图将那个足球,也就是他们的老父亲,往别人的球门里踢) They all attempt to kick the football, their miserable father, into others’ goal 同时守好自己的门while keeping their own. 显然,老父亲成了即便是自己的亲生儿女也不愿意接收的废物 Obviously,the aged father has become something even his children are unwilling to accept.

基础薄弱的同学,自己要一些模板,然后在平时多加练习,修改,定型,考试时套用。

二、阐释寓意段的写法

按一般水平,写9句,约100个字。

这一段的主要结构是寓意阐发,而后多是原因分析和后果分析。

第一句为寓意阐发句,肩负着承上启下,点明中心思想的重任,写1句,建议尽力写长写难,因为它会是阅卷人重点关照的地方。

常用词:symbolize(象征……), signify (象征……), epitomize (成为……的缩影), is associated with, is an excellent metaphor for (是……很好的暗喻),还有一个词,metaphorize,如:Children are metaphorized as the flower.

常用句:The set of drawings/This cartoon is really thought-provoking.

This thought-provoking cartoon tells/warns us that …

接下来开始进行因果分析,怎么写,取决于你能够分析出来多少原因,多少结果。如果想到两个原因,一个原因写4句。

第二句:原因一 第三句:扩展 第四句:扩展 第五句:扩展

第六句:原因二 第七句:扩展 第八句:扩展 第九句:扩展

如果想到了两个原因和一个结果,大概进行下面的规划:

第二句:原因一 第三句:扩展 第四句:扩展

第五句:原因二 第六句:扩展 第七句:扩展

第八句:结果 第九句:扩展

总之,灵活掌握就是了。

当然在写原因的时候有大量的套句,如Why …? 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 Perhaps the primary cause is …等等,可以实现连贯与衔接。

综合上面的分析,年作文寓意阐释段可以写成:

Surely enough, ①the flower epitomizes the younger generation in China while the greenhouse is an excellent metaphor for parents’ excessive protection of their children. Admittedly, ②parents love their children by nature, and ③Chinese mothers and fathers are no exceptions. However, ④Chinese parents tend to dote on their children because each family is allowed to have only one child due to birth control. ⑤They pin so much hope on the much-treasured child that ⑥ if he wants the star, they might even climb to pick it. ⑦Selfish and self-centered, the spoilt child depends on his parents for everything. ⑧As a result, once confronted with the harsh reality, he is more likely to yield to hardships and difficulties in life. (117个字)

第一句话用一个复杂句点出寓意。然后分析,为什么会溺爱?第一个原因是天性,写了②③句,用and连起来变成一个并列句。第二个原因当然是第一个原因的深入,因为中国多是独子,写成了④,有一个原因状语从句在里面。第三个原因是父母寄托了很多的希望,写成了⑤⑥,连成了一个结果状语从句。⑦ 句描述结果,有两层意思,一是孩子变得自私和自我为中心,二是依赖性太强,合成了一句。最后一句话是个大收尾,点明了寓意。同学们同时要注意黑体的那些逻辑词的使用。

三、解决问题段

这种段落比较好写,典型的套路就是国家或者政府应该怎么样,社会应该怎么样,我们应该怎么样,然后只有这样,就会怎么样,最终是战胜克服困难,明天会更好。大概写5句,50个字左右。

看一下年世界商业捕鱼简史的一篇14分作文(满分15分)的最后一段,或许给我们很多启发:

把握逻辑,巧解完形填空 篇6

并列逻辑

【标志词】并列逻辑常见的标志词有and、or等。

【特点】标志词前后的内容或情感态度相似。

【解题技巧】首先寻找标志词,确定逻辑类型。其次,对比标志词前后的内容,寻找标志词前/后与空格对应的词语。最后,从选项中寻找可使标志词前后的内容、情感态度保持一致的词语。比如:

The world is full of 46 stamp albums and unfinished models, each standing as a monument to someone's 47 (passing) interest. (2014年新课标I卷)

46. A. well-organized B. colorfully-printed C. newly-collected D. half-filled

【解析】首先寻找标志词,句中有表示并列逻辑的标志词and。其次,由于空格设在and之前,所以要从and之后寻找与之对应的词语。题中与空格相对应的词语应为unfinished (未完成的)。最后比较四个选项,其中与unfinished语义相近的词只有half-filled (装了一半的),故正确答案为D。

上面这个例题考查的是两个名词短语并列时的情况,是并列逻辑最简单的考查形式。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难一点的例子。

Northern Europeans usually do not like having 43 (bodily) contact (接触) even with friends, and certainly not with 44 . (2012年新课标I卷)

44. A. strangers B. relatives C. neighbours D. enemies

【解析】首先寻找标志词,句中有表示并列逻辑的标志词and。由于空格设在and后面,所以要从and前面寻找与之对应的内容。对比and前后的内容,不难发现这是两个with介词短语的并列,其中与空格对应的词语为friends。需要注意的是,and之后的介词短语前多了一个否定词not,所以要想使and前后的情感态度保持一致,就要选择一个和friends语义相反的词语,来构成双重否定。四个选项中与friends语义相反的词有strangers和enemies,但enemies不符合此处的语境,故正确答案为A。

转折逻辑

【标志词】转折逻辑常见的标志词有but、however、although、even though、yet等。

【特点】标志词前后的内容、情感态度正好相反。

【解题技巧】首先,寻找表示转折逻辑的标志词。其次,对比标志词前后的内容,寻找标志词前/后与空格对应的词语。最后,从选项中寻找可使转折标志词前后的内容或情感态度相反的词语。转折逻辑在高考完形填空中经常出现,是命题人偏爱的设题点。比如:

For example, on Christmas morning, children are excited about 43 (playing) with their new toys. But their 44 soon wears off and by January those 45 (same) toys can be found put away in the basement. (2014年新课标I卷)

44. A. confidence B. interest C. anxiety D. sorrow

【解析】首先寻找标志词。不难发现,两个句子中间有转折标志词but。由于空格设在标志词后,所以我们先从but前面的句子中寻找表示情感态度的词。句中提到孩子们对玩具的态度是excited,由此可推断but之后的情感态度应该不是excited。再看but后面的句子,句中提到孩子们的 很快消失了,其中wear off (消失)与but前面的excited所表示的情感态度相反,因此空格处只需找一个与excited语义相近的词即可,四个选项中只有interest与之语义相近,A项的confidence不符合语境,故正确答案为B。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Adolescents enter high school with great 50 but are soon looking forward to 51 . (2014年新课标I卷)

50. A. courage B. calmness C. confusion D. excitement

51. A. graduation B. independence

C. responsibility D. success

【解析】首先寻找标志词,可以发现句中有but,且其前后均有空格,所以需要通读整个句子来确定与空格对应的词语。But前面的句子提到青少年入学很 ,后面又提到这些青少年很快就盼望 ,由此可确定与51空对应的词语是enter。由于but前后的内容和情感态度要相反,而四个选项中与enter语义相反的只有graduation,故51题的正确答案是A。我们再来看50题,虽然but后面没有与之对应的词语,不过由but后面句子的句意(青少年入学没多久就盼望毕业)可以推断出,50题要选择与“盼望毕业”语义相反的词汇,四个选项中只有excitement (兴奋)符合语境,故正确答案为D。

nlc202309051343

条件逻辑

【标志词】条件逻辑的标志词主要有if、when和otherwise。

【特点】标志词if和when可以表示两种条件逻辑:①好条件,好结果;②坏条件,坏结果。而otherwise只能表示一种条件逻辑:好条件,坏结果。

【解题技巧】第一步还是寻找标志词。其次,判断条件/结果的好坏。最后结合语境来确定选项。标志词otherwise在高考中很少出现,在此不再举例。下面我们重点来看if和when的情况。

If she 30 (managed) to live in Rio all by herself, I, too, could learn to be 31 . (2014年天津卷)

31. A. grateful B. energetic

C. independent D. practical

【解析】首先寻找标志词,可以发现句首有表示条件逻辑的标志词if。接下来判断if引导的条件和主句表达的结果是好是坏。前面从句提到她在里约靠自己生活,表达的是好的条件;后面主句提到“我”也会学习如何变得 。由标志词if对应的特点和too可推断,主句表达的是好的结果,这里四个选项都可表好的结果,但结合语境可知应该选一个与all by herself语义相近的词汇。四个选项中只有independent (独立的)符合要求,故正确答案为C。

下面再来看一个例子。

For example, when teenagers who don't help their parents with the shopping don't find their favorite drink in the refrigerator, they are forced to 11 their actions. (2014年广东卷)

11. A. defend B. delay

C. repeat D. reconsider

【解析】首先寻找标志词,可以发现句中有表示条件逻辑的标志词when。接下来判断when引导的条件和主句表达的结果是好是坏。When引导的从句说的是那些不帮助父母购物的青少年在冰箱里就找不到自己最喜欢的饮料,是不好的条件;后面的主句说的是他们被迫去 他们的行为。由标志词when对应的特点和forced to可推断,主句要表达不好的结果。结合语境可知,对青少年来说,四个选项中只有reconsider (重新考虑)表示不好的结果,故正确答案为D。

显性逻辑

【特点】四个选项为逻辑词。

【解题技巧】首先看四个选项是否均为逻辑词。然后根据句意判断空格前后的逻辑,比如前后是因果逻辑关系还是由抽象到具体、由总述到举例的逻辑关系。最后从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句子逻辑关系的逻辑词。逻辑词题是高考完形每年必考的题型。比如:

And misunderstandings occur as a result of it. 41 , different societies treat the 42 (distance) between people differently. Northern Europeans usually do not like having 43 (bodily) contact (接触) even with friends, and certainly not with 44 (strangers). (2012年新课标I卷)

41. A. For example B. Thus

C. However D. In short

【解析】四个选项均为逻辑词,可判断本题考查显性逻辑。空格前面的句子说的是“它”的结果是产生误会。空格后面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误会是怎样产生的。因此,本题是很典型的由总述到举例的逻辑关系,四个选项中只有for example表示举例,故正确答案为A。

隐性逻辑

【特点】句中或句与句之间没有明显的逻辑提示词,四个选项非近义词且代入原文翻译会出现两个(或者以上)选项都通顺的情况。

【解题技巧】首先比较四个选项并将其代入原文进行翻译。若确定是上述情况,则需要去上下文寻找与选项相同词性的词来挖掘线索。比如:

According to specialists, our bodies send out more 37 (messages) than we realize. In fact, non-verbal (非言语) communication takes up about 50% of what we really 38 . (2012年新课标I卷)

38. A. hope B. receive C. discover D. mean

【解析】比较四个选项并代入翻译会发现,四个词都不是近义词且只有B、D两项代入原文意思能说得通,因此可确定本题考查的是没有逻辑提示词的隐性逻辑。由于选项都是动词,所以此时我们需要去前后文找动词(或动词短语)。前文中有send out、realize、take up,分析可知与38题有关的是动词短语send out (发出),而四个选项中与之对应的只有receive (接收),故正确答案为B。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道题。

Just sitting in the wheelchair was a 39 experience.I had never considered before how 40 (awkward) it would be to use one. (2013年新课标I卷)

39. A. learning B. working

C. satisfying D. relaxing

【解析】先比较四个选项可发现四个词都不是近义词,然后将其代入原文,不难发现只有A和D项能说得通。此外,句中也没有明显的逻辑提示词。因此可判定本题是对隐性逻辑的考查。由于四个选项都是动词构成的分词短语,相当于形容词,故需要我们从后文找动词和形容词。后文中出现了considered、awkward、use等词,而选项中只有learning能与awkward (笨拙的)、use有关联,即坐轮椅是一个学习的经历,不尝试不知道使用起来会有多笨拙,故正确答案为A。

考研英语完形填空巧解 篇7

什么是“语境体验法”呢?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在解题的时候,绝对不要单纯地作为一个应试者,应该把自己想象成为这个故事的导演或者演员,想象你自己就是故事的主人公,仿佛这件事情就是发生在你自己身上一样,你会是什么感觉?你有什么体会?你身临其境地去想一想这个场景,那么对文章的深层理解和细节欣赏就容易多了。自然而然,解题的过程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那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怎么进行“语境体验法”的指导和应用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首先,学会扮演角色,争取融入氛围。在平时开展完形填空解题训练的过程中,我会要求我的学生把它当作一篇文学作品去欣赏。当作一篇散文或是小说,想象自己就是故事的那个主人公。自己扮演故事的角色,融入故事的环节和氛围。身临其境地理解和体会文章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每一种情绪、每一个表情……以2013福建省高考题为例:(节选)

We cannot go into the house,butI can still walkthroughthe roomsin memory. Here,my mother 47 in herbedroom window and wrote in herdiary. I can still see the enthusiasticfamily 48 into and out of the house.

47. A.layB. played

C. stoodD. sat

48. A. marchingB. looking

C. breakingD. pouring

作者回忆起老房屋的场景:母亲(A躺B玩耍C站立D坐在)窗前写日记。满腔热情的家人们(A大步走,行军B看、调查C闯入、破门而入D涌进)房屋。各个选项之间的干扰性是非常强的。大部分学生无法一下就做出选择。现在,我建议学生把这一幕场景想象成为是电影的一个镜头。每个人都作为主人公来观察和体会当时的场景,融入当时的氛围:母亲写日记,A躺B玩耍C站立似乎都不大可能,所以应该是坐着写。家人们进出房屋,A大步走B调查C闯入、破门而入也都不合情理,挤进挤出pouring最符合场景。通过这样的体会和感受,一些非常具有迷惑性和干扰性的选项就不是那么模棱两可和令人恐惧了。

其次,结合语境,体会细节、利用暗示。Context(语境)的定义是:“某事或某物发生的环境或应该考虑到的环境或背景”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国人类学家B.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来的。完形填空的语境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1.空格前后的单词、词组和句子的细节内容;2.全文的结构和主旨大意;3作者的文化背景、写作思路、态度观点。只有正确理解了语境的完整含义,才能做出准确的选择。所有文章都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而上下文则是营造语境的基础,也是逻辑推理的依据。学生要学会在解题过程中一边阅读,一边体会细节,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猜测、推断、归纳和验证。而这一切活动的前提是:学生把自己完全放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之中,才有可能进行更深层次的细节体验。同时,几乎所有的完形填空的短文中都会设置前后互相暗示的考题。从对历届考题的研究情况来看,这种暗示多为前面埋下伏笔,后文提供暗示的线索。也就是说,前面的某些填空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或是线索不清,或是语境不明,无法填出,但只要我们继续往后看,就会发现在后面的某个地方一定会有暗示。所以,考生在做题时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不要浪费了这些“免费的午餐”,以提高解题的准确率。以2012福建省高考题为例:(节选)

The driver acknowledged my instructions but did not move off.Instead,he looked 49 at me. “Raddar?”he said,using my childhood nickname. I wasastonished at being so 50 addressed.

49. A. anxiouslyB. carelessly

C.disappointedly D. fixedly

50. A. familiarly B. strangely

C.fullyD. coldly

作者在乘坐出租车时偶遇了多年未见的故友,故友49(A焦虑地B粗心地C失望地D紧紧地)看着我。结合当时的语境,我们可以体会到他乡遇故知的那一幕场景,一定是一直紧紧地盯着看,要确认眼前这个人就是自己的老朋友,所以应该是选择D fixedly。接下来,当作者听到对方叫了自己的小名,感到非常奇怪。因为这个称呼是非常(A熟悉的B奇怪的C完整的D冷漠的)。如果我们的学生身临其境,把自己假设为作者,应该不难体会到自己的小名是多么的熟悉。所以,选择Afamiliarly就水到渠成了。这样类似的体验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模拟和强化,慢慢地,我们的学生就会习惯这样的身临其境的体会了。

最后,结合生活常识,注意文化差异。完形填空的设置往往是内容相对完整的一个语篇,但其间交织渗透着各类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常识。如文化、风俗、生活常识以及科学知识等。例如,不同国籍的居民见面的问候方式是握手、点头、拥抱还是亲吻?不同国家居民的出行方式也不尽相同:是汽车、自行车、步行还是划船?甚至也可能是骑马哦!当然,类似的生活常识和文化差异在外面的教科书里面不一定有,这就需要一线教师在每天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学生。指导学生在解题时要把自己假设为同一背景下的人或者事,站在作者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角度来理解和体会文章。那么,许多本来看起来似乎无法理解和接受的情况就不是那么突兀了。尤其是注意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将会大大简化解题过程中复杂的分析与判断过程,从而节省宝贵的时间,顺理成章地选出正确的答案。例如:

After______the British flag atthe Pole,they took a photograph ofthemselves before they started the950-mile journey back.

2. A. growingB. putting

C. plantingD. laying

根据常识,南极地区冰雪覆盖,须费好大的劲将旗插进极地,plant在这里的意思是“安插”、“插牢”,故答案为plant。

Every morning she would give himbreakfast in bed and bring him thepaper to 30.

A. check B. read

C. keep D. sign

外国人早上有读报的习惯,题中的paper指的是报纸,这是理解本文细节的关键,有了这些文化背景知识,可迅速推断出正确答案为B。

当然,完形填空是一项含有多种技巧的思维过程,常见的解题步骤还包括:(1)浏览全文,掌握主旨;(2)瞻前顾后,试选答案;(3)复核全文,弥补疏漏。这些方法和技巧相信我们的一线教师已经不遗余力地对我们的学生进行过精心指导了。如果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加强“语境体验法”的辅导和练习,我相信,它一定可以成为完形填空的解题“利器”!

摘要:完形填空能力的高低就是高考英语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许多方法和技巧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已经大量地实践,了。除此以外,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到身临其境的“语境体验法”对于学生提高解题正确率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巧解填空题 篇8

例1 已知三棱锥A-BCD.平面α满足条件:到A, B, C, D的距离相等.记满足条件的平面α的个数为p.平面α将三棱锥A-BCD分成的两部分体积之比为, 则p+m+n的所有可能取值为_______.

满足条件的平面α分两种情况:

情况1:平面α两边1个点和3个点有4个平面.如图1, E、F、G分别是线段AB、AC、AD的中点, 体积之比为

情况2:平面α两边2个点和2个点有3个平面如图E、F、G、H分别是线段AB、AC、CD、BD的中点.令点A到平面BCD距离为h, 则点E到平面BCD距离为, 令三角形BCD的面积为S, 则三角形HGD的面积为, 三角形BCH的面积为.因为点A、C到平面EFGH的距离相等所以VA-EFGH=VC-EFGH, 因为, 所以VA-HGD=VE-BCH, 所以平面EFGH两边的几何体的体积相等, 所以.则p+m+n的所有可能取值为9或15.此题是填空题可以将三棱锥A-BCD特殊为正四面体, 平面EFGH三棱锥A-BCD一分为二, 所以.

此题的两小问都是难点, 但相对来讲求两部分体积之比的值比求满足条件的平面α的个数还要难, 求平面α的个数要分类讨论.求两部分体积之比的值直接求, 要分割几何体, 还要通过等量计算, 才能得结果, 但只要把一般的几何体特殊为正四面体不要分割, 不要计算, 很快得到答案, 而且正确率高.

例2 在等比数列{an}中, a1=4, 公比为q, 前n项和为Sn, 若数列{Sn+2}也是等比数列, 则q等于________.

解法1:当q=1, Sn=na1=4n, Sn+2=4n+2不是等比数列.

当q≠1, , {Sn+2}是等比数列, (Sn+2) 2= (Sn-1+2) (Sn+1+2) .

展开Sn2+4Sn=Sn-1Sn+1+2Sn-1+2Sn+1.

解法2:数列{Sn+2}也是等比数列, 前三项当然是等比数列, 我们先求q的值使它可以满足前三项是等比数列, 然后再检验整个数列都是等比数列.S1=a1=4, S2=a1+a2=4+4q, S3=a1+a2+a3=4+4q+4q2, (S2+2) 2= (S1+2) (S3+2) , (6+4q) 2=6 (6+4q+4q2) , 8q (q-3) =0, q=3.经检验q=3符合题意.

这两种解法的优劣一目了然, 解法1首先要知道对公比为1与公比不为1讨论, 这当然是等比数列求和的基本要求, 也是基本方法, 但在实际做题目时学生经常忘了讨论, 然后要有很强的计算功底, 计算过程复杂, 万一错一点将前功尽弃, 所以我经常对学生说“计算也是一种能力, 有的同学认为只要有思路就行, 遇到复杂繁琐的计算就不算, 这是错误的, 你们能把一道复杂繁琐的计算题计算下来, 你们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感觉, 从而对学习就会产生兴趣, 这是很重要的”.解法2一开始就避开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从而不要对公比进行讨论, 后面的计算也是比较简单的.对于检验, 因为是填空题, 又因为只有一解, 所以无须检验, 但是要知道应该有检验这一步的, 这样解题才具有完整性, 平时讲题后归纳解题步骤, 也就有这个意思.

把握情感主线,巧解完型填空 篇9

从历届高考试题中不难看出,完形填空选材以记叙文为主,夹叙夹议,内容情节深刻,常涉及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篇章与语句的结构变化丰富多彩。其所选的文章语言紧凑、内容严紧,对于每一个空格都具有限制和约束作用。因此,考生绝对不可脱离文章背景信息,依靠“感觉”或所谓“语感”进行无根据的猜测。做好完型填空的基本方法只能是:通过已知信息破解未知信息。

而完型填空一直以来都是学生怕做且容易失分的题型,它严格要求学生首先能根据文章的内在逻辑意义、贯穿文章始终的主线及作者行文的走向,把握文脉,调整并定位自己的解题思路,从而作出最终的判断。在多年的课堂教学和测试分析中,我们发现在夹叙夹议的文体中,多多少少有一些线索词汇,如果将之发现并串连起来,定能帮助考生推断出故事或作者情感历程的变化。

例如2008年的湖南高考卷中的完型填空就选用了一篇“Egg Drop Challenge”的小文章。从最开始的“smile at each other”“work on the project together”我们可以感受到两位小伙伴的亲密无间,但之后的“stupid”一言直接导致“our friendship was challenged”,从而可以判断出第43空的答案为“fight”(或是quarrel也不错)。在两位小伙伴吵架之后,我们可以感受到两人之间的暗暗较劲,从而能理解第52空中的“my heart raced”。故事发展到最后“a tie”的结果给了两人“一笑泯恩仇”的机会,所以才能在最后一空中找准“Her glare softened”的感觉。那么在对这样一篇语言地道、情节跌宕的小故事的通篇把握上,考生必须细心地发现、搜集一系列线索词或信号词,以此揣测故事发展的脉络,跟上两位小伙伴由亲—疏—亲的情感关系变化,从而在答案的选择上做到“有理有据”。

再例如,在下面一篇完型填空(摘自英美杂志)中有这样一段较为模糊的段落:

...What they didn’t know was that Marc had started to walk over to Tommy’s house with a faint idea of48in Lyons’attic for a few days.But as he walked along, all the49landscape of hisneighborhood50him of the things he and his family had;thegreen fence he and his mother had painted;the trees he and hissister used to51while playing hide-and-seek;the park52heand his father often took walks together.How much would these53without his family, who made him special in the first place?Marc didn’t take the54to answer that question, he hurried back to his house, 55if there were any boxes the right size to hold his record collection.

48.A.hiding B.staying C.sleeping D.living

49.A.beautiful B.familiar C.splendid D.modern

50.A.recalled B.remembered C.warned D.reminded

51.A.plant B.water C.climb D.hide

52.A.which B.where C.that D.what

53.A.cost B.value C.mean D.measure

54.A.time B.courage C.strength D.patience

55.A.looking B.wondering C.asking D.expecting

从上文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得知的信息为:The Bonds即将搬往芝加哥,而他们的儿子和女儿对这一重大家庭决策反应不一。女儿Rachel觉得“surprising but exciting, breathlessly started asking when they’d moving,然而儿子Marc的回答正好相反:“I can’t leave my friends and looked shocked.”当我们通过上下文中的线索的归总和梳理,就不难设身处地地想象出搬家那一天little Marc的举动:当他准备离家出走远离这一不愿接受的变故时,身边熟悉的一切都在提醒着他:正是家庭和家人的陪伴才让这花草树木皆有了回忆,而一旦最关键的东西不存在了,How much would these mean without his family, who made them special in the first place?当问题的症结解决之后,最后两空的选择就自然而然地浮出水面了。值得提出的是,那些在未能把握little Marc的感情起伏理解上出现偏颇的学生,在文章最后三分之二的板块中会完全迷失方向,因为在干扰项上并无语法排除只有语境语义甄选。

综上所述,完型填空是高考英语试题中对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要求较高的一道题型,要想做好完型填空,学生必须结合多种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长期的训练,如细读首句、通解全文、结合上下语境、灵活甄选答案等。笔者仅结合教学实践和教学体会,从如何根据线索词汇理顺出一条情感主线,并在此基础上紧跟作者思路,对词义的感情色彩进行分析甄别,找到最适合的选项这一种方法上进行浅析和尝试。教师如能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长期将以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必将有助于提高学生解答完型填空题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在高考英语测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6-7.

[2]庞兴华.从完型填空练习谈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中小学教材教学:中学, 2000, (7) :26-27.

[3]邢俊霞.巧解高考英语完型填空题.考试 (教研版) , 2008, (6) :10.

考研英语完形填空巧解 篇10

公式υundefined反映了物体的运动速度υ与运动时间t和通过的路程 s之间的关系。在理解时, 不仅要从定义上认识它, 还需从更广的角度来认识。从比例的角度认识和理解公式, 可以更灵活地对其加以应用。首先弄清其中某两个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即是成正比还是成反比。从数学的角度来说, 如果两个因数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则这两个因数成正比, 如果两个因数的积是一个定值, 则这两个因数成反比。因此, 在分析两个量是成正比还是成反比时, 必须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即看这两个量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还是这两个量的积是一个定值来认识。我们说路程 s与速度 υ成正比, 是在假定时间 t不变, 即路程与速度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的条件下而言的。同理, 我们说速度 υ与时间 t成反比, 或速度 υ与时间t的倒数成正比, 是在假定路程 s不变, 即速度 υ与时间t的积是一个定值的条件下而言的;我们说路程 s与时间 t成正比, 是在假定速度 υ不变, 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的条件下而言的。因此我们得到了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即路程与速度相应成正比 (时间一定) ;路程与时间相应成正比 (速度一定) ;速度与时间相应成反比 (路程一定) , 或速度与时间的倒数相应成正比。

在具体应用时, 为了更进一步明确所求的量与其他量的变化关系, 可以将公式进行变形, 应用数学解字母系数方程的方法, 将研究的对象作为未知数对公式变形, 得到要研究对象的数学表达式, 从形式上看, 研究对象与表达式的分子中的每一个因数都是相应成正比关系, 与分母中的每一个因数都是相应成反比关系。如要分析时间t与路程 s和速度 υ的变化关系, 可将公式 υundefined变形为 tundefined, 从形式上可以更进一步明确研究对象——时间, 与表达式的分子——路程相应成正比, 与表达式的分母——速度相应成反比, 或与表达式的分母——速度的倒数相应成正比。从而可得到时间与路程和速度的倒数的积成正比。如果知道了两个物体运动的路程关系和速度关系, 就可以到到它们所用的时间关系了。

例1 甲、乙两 车所走的路程之比是3∶2, 所用的速度之比是3∶4。则两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______。

分析:由υundefined可得:tundefined, 从而可得出研究对象——时间与表达式的分子——路程和表达式的分母——速度的倒数的积成正比。因此可得undefined, 即甲、乙两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2∶1。

例2 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是3∶1, 比热容之比是4∶3, 吸收的热量之比是2∶1, 则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是______。

分析:求两个物体升高的温度 (研究对象) 之比, 可由公式Q吸=cm△t, 变形得到升高的温度的表达式undefined。由此可得升高的温度 (研究对象) 与吸收的热量 (表达式的分子) 是相应成正比, 与比热容和质量 (表达式的分母中的每一个量) 都是相应成反比。应用例1得到的结论可以直接得到undefined, 即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是1∶2。

需要注意的是, 在正确理解公式中两个量的比例关系时, 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析这两个量的相应关系。同时, 也不能简单地由某一个量的变化关系来判定另一个量的变化, 必须同时考虑影响这个量变化的所有因素, 然后将它们综合起来, 才能确定这个量随着其他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为了使同学们熟练地掌握这一方法, 特提供如下习题供

同学们练习:

1.甲、乙两车功率之比是2∶3, 机车牵引力之比是5∶4,

运动时间之比是3∶4。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______。

2.甲、乙两个金属球的质量之比是3∶5, 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之比是5∶1。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______。

3.功率相同的甲、乙两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 在相同的时间内, 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 ( ) 。

A.甲、乙两车的牵引力之比是1∶2;

B.甲、乙两车做功之比是1∶2;

C.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是1∶2;

D.甲、乙两车做功之比是2∶1。

4.电路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undefined倍, 电阻变为原来的undefined倍, 则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是原来的 ( ) 。

A.2倍; B.3倍;undefined倍;undefined倍。

巧解“介词填空”题 篇11

一、 一看前。即看空格前面的动词或形容词能与哪个介词在一起搭配使用。例如:

1. The boys felt sad as they lost___________the girls in the talk show.

A. byB. inC. toD. on(2004年安徽省)

析: 题中的动词 lose 常与介词 to 搭配,表示“输给……”,故正确答案为C。

2. Nobody can stop me___________working hard at English.

A. forB. onC. fromD. in(2004年益阳市)

析: 題中的动词 stop 常与介词 from 构成短语 stop... from doing sth,意为“阻止……做某事”。故正确答案为C。

3. Hangzhou is famous___________producing silk in China.

A. fromB. atC. inD. for(2005年南京市)

析: be famous for 是一个固定短语,意为“以……而闻名”,故正确答案为D。

4. —I think drinking milk is good___________our health.

—Yes. I agree___________you.

A. for, withB. to, to

C. with, toD. at, with(2005年福州市)

析: be good for 意为“对……有益”; agree with 意为“同意某人的意见”,故正确答案为A。

二、 二看后。即看空格后面的词语常与哪些介词能构成介词短语,或者看空格后的名词是表示地点、时间还是方式等,然后确定使用哪个介词。例如:

5. the help of the Internet, we can learn what other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are doing.

A. ByB. Through

C. WithD. For(2005年杭州市)

析: with the help of 是个常用的介词短语,意为“在……的帮助下”,故正确答案为C。

6. Lian Zhan, the Chairman of the KMT, enjoyed the scenery of the Huangpu River___________the night of May 1st.

A. atB. in

C. onD. over(2005年黑龙江省)

析: 在英语中,表示在特定的某一天或某一天的上午/下午/晚上用介词 on,故正确答案为C。

三、 三看意思和结构。也就是说,既看题干句子的结构和搭配,又考虑题干句子的意思。有些试题,如果单从搭配角度考虑,可能会有多个答案,这时就要看用哪个选项最符合句子的意思。例如:

7. The boy sitting___________Tina was so tall that she couldn’t see the film clearly.

A. behindB. in front of

C. besideD. next to(2005年安徽省)

析: 如果从词语搭配的角度来看,四个选项都可选用。但本题的意思是“Tina不能清楚地看电影是因为坐在她前面的男孩个子高”,故只有B为正确答案。

8. Yueyang is___________the north of Hunan.

A. atB. onC. toD. in(2005年岳阳市)

析: 如果从词语搭配的角度看,B、C、D三个选项都能与名词短语 the north of Hunan 搭配。但根据地理常识和句意,岳阳属于湖南省,并位于湖南省的北部,空白处只能填 in,故正确答案为D。

[试题精练]

1. It’s not always necessary to look up the words___________the dictionary while reading. Sometimes we need to guess.

A. onB. inC. atD. from(2005年河北省)

2. The farmers are getting ready___________the next year.

A. inB. toC. forD. at(2004年南通市)

3. The boy___________a white jacket is waiting at the bus stop.

A. onB. inC. ofD. for(2005年南通市)

4. They have been in this city___________three years ago.

A. forB. aboutC. sinceD. from(2005年长沙市)

5. Ren Changxia, a policewoman, was always very busy. She had little time to spend___________her family.

A. aboutB. onC. withD. in(2005年河南省)

上一篇:阻塞性黄疸下一篇:DES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