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自主创新体系

2024-06-06

产业自主创新体系(通用12篇)

产业自主创新体系 篇1

摘要: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科学评价是发现产业自主创新问题、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前提和依据。文章建立了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可操作的方法, 并以天津市医药制造业为例进行了评价分析。

关键词: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医药制造业

1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

产业自主创新是基于自身水平和能力提升的产业创新, 指的是以市场为导向, 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目标, 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流程创新、管理创新 (含组织创新) 和市场创新的组合创新, 创造出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并不断扩散传播, 实现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等的质的改变和量的提高[1]。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系统的概念, 是产业各个方面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由产业创新资源、产业创新效益和产业创新扩散三个要素构成, 这三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决定了产业自主创新系统的结构、功能, 进而决定了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我们需要将实际系统的结构、功能等用逻辑模型等描述出来, 用对模型的研究来反映对实际系统的研究。产业自主创新系统这三个方面的要素互为因果, 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 产业自主创新过程就是由这三个系统性过程完成的:创新资源作为创新活动的驱动力, 也通过资源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了创新扩散;创新扩散不仅助力创新活动的产生从而产生创新效益, 更是直接通过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加快创新收益的实现;创新效益则通过增加创新资源数量和提升创新资源的结构来完成创新的循环过程。

2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用来评价一个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水平、发现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的多层次、多指标的统计指标集, 是宏观或微观主体制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规划、进行政策研究、进行科学决策所必不可少的评估依据, 因此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产业自主创新指标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

2.1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指标体系中指标的选取、权重的确定等都将影响到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结果。结合本文的研究重点, 最终确定如下设置原则:

(1) 科学性原则。指标的设计必须遵循科技发展的基本理论和科技创新的自身特点, 指标的定义、分类、范围、数据收集、计算方法、权重确定等都要真实、规范、有科学的依据。

(2) 可比性原则。指标体系必须充分考虑到各产业间统计指标的差异, 必须是各个产业共有的指标涵义, 统计口径和范围尽可能保持一致, 并在时间上保持指标的相对稳定性, 以便保证历史资料的可比性。

(3) 系统性和完备性原则。构造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2], 各个指标间既要相互独立, 又必须相互联系, 做到从多角度、多层面完整地体现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同时, 指标体系所包含的信息量必须充分而又没有冗余, 尽可能用最少的指标反映出最多的信息量。

(4) 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原则。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仍处于探索阶段, 同时由于各个行业、特定行业所在区域的不同, 创新所面对的问题也会随之改变, 因此, 指标的设计应立足现状, 考虑资料获取的便利性、可行性和易操作性。

(5) 简明性原则。指标体系是复杂系统的一种简化, 指标的选择应尽量做到用较少的指标反映目标中的关键问题, 且数据易于收集、针对性高、操作性强。

(6) 导向性原则。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在全面性的基础上突出科技创新的导向性作用, 尽可能选择具有足够代表性的综合指标和专业指标, 以便比较准确、简洁地评价科技创新能力, 继而找出所评估地区的产业存在的问题, 寻求可操作的对策。

2.2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研究的目的, 借助产业经济学、产业技术创新理论, 按照系统科学的逻辑, 遵循产业自主创新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本文建立了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分别从产业自主创新资源、产业自主创新效益和产业自主创新扩散三个方面评价天津市和我国各地区的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由三层构成, 第一层为综合评价指数, 第二层为产业自主创新资源、产业自主创新效益和产业自主创新扩散三个模块, 每个模块包含五个三级指标 (基础指标) , 具体指标如图1所示。

(1) 产业自主创新资源能力。

产业自主创新的原动力是产业创新资源的投入, 创新资源不仅驱动创新活动的产生进而转化为创新效益, 而且通过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催生了创新扩散, 这是产业自主创新的基础条件, 反映了产业潜在的创新能力。产业创新资源能力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产业科研经费和科研人员投入强度、产业已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产业拥有的科研机构数量和科研设备投入等。R&D经费投入——产业内所有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在产业总销售收入的比重, 主要衡量产业技术创新的资本投入规模, 体现产业对技术创新的潜在支持程度。

R&D人员投入——产业研发人员占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 衡量的是该产业研究的技术潜力和产业技术创新的基本潜力, 研发人员投入强度越大, 产业技术创新潜在能力也就越高。

发明专利授权——产业从业人员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授权专利是研究项目成果被外界认同的结果, 在获得专利后企业就可以通过专利所有权获得垄断收入或是通过授权使用专利而获得经济收入, 是技术创新资源能力的重要体现。

研发机构数量——某一地区产业内拥有的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科研机构数量, 反映了产业的研发能力的强弱。

科研设备投入——仪器设备费占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的比重, 反映了产业科技创新在创新设备投入上的力度。

(2) 产业自主创新效益能力。

产业创新能力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产业科技产出和市场产出, 创新效益反映其各种要素组合产生的实际成效。产业创新效益来自于双重渠道:创新活动所转化的创新效益和创新扩散由于技术转移所导致的效益, 该要素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最直接、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同时, 创新效益反作用于创新资源, 创新效益的产生不仅促进创新资源数量的增加和集聚, 而且通过促使产业创新资源升级提升创新资源的质量和结构。产业创新效益可以从技术和市场两个方面反映, 具体可体现为产业利润率、新产品产值率、市场占有份额、产业增加值率和产业出口比例等。

产业利润率——利润总额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 是考察产业利润水平的重要指标, 反映了产业的获利能力。

新产品产值率——产业新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 反映一个产业在产品方面的创新情况, 体现技术创新产出能力的高低。新产品产值率越高, 则表明该产业的知识密集程度越高, 产业创新效益越好。

产业市场占有份额——地区产业总产值占全国产业总产值的比重, 是产业科技创新最终成果的体现。

产业增加值率——产业增加值占总产值的比重, 是从总体上反映一个产业投入产出效益的综合指标。高的增加值率来源于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可以作为反映产业知识密集程度的辅助指标。

产业出口比例——出口交货值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反映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从侧面体现产业创新效益的高低。

(3) 产业自主创新扩散能力。

产业创新扩散能力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与产业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是构成产业创新网络、保障产业创新系统性和高效率的桥梁。创新扩散是产业创新系统中的重要的环节, 它不仅通过助力创新活动而转化为创新效益, 更是通过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加速技术直接转化为效益。产业的创新扩散能力主要体现在对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程度、技术转移和技术引进情况、产业技术水平和政府支持力度等方面。

技术改造投入——技术改造经费占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 反映产业新技术、新工艺开发的资金投入力度。

技术转移投入——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占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 反映产业购买国内新工艺、新技术的资金投入力度, 是衡量产业创新扩散水平的重要指标。

产业技术水平——微电子控制设备原价占年末固定资产原价的比重。设备先进程度制约着研究成果的转化, 是技术创新能力的约束条件, 最终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政府支持力度——政府R&D经费投入占R&D经费投入总额的比重, 反映政府的产业政策倾向和经费支持水平。

消化吸收再创新——技术消化吸收经费占技术引进经费比重, 反映对创新资源再利用的程度, 是体现产业创新扩散能力的重要指标。

3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方法

根据建立的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采用的评价方法为综合评价指数法。综合评价指数法是最普遍采用的评价方法, 它利用一种规则将数据无量纲化, 然后区别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 并采用某种方法赋予一定的权数, 加权计算得到综合指数。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 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类相应指标的权数。首先, 建立判别矩阵, 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 由专家给出各层次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赋值, 根据赋值建立相应的判别矩阵, 并计算出每个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对应的特征向量;其次, 对判别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分别计算每个矩阵的一致性比例, 对判别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 判别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后, 将每个矩阵最大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归一化处理, 得到相应指标的权数。

(2) 采用线性加权法计算二级指标。由于评价指标体系的各个指标的数据量纲不同, 需要先将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 经过标准化处理后, 各个指标变为无量纲的正指标数据, 得到了建立综合评价指数的标准数据库。根据前面得到的各个基础指标的权数以及标准数据库, 采用线性加权法计算二级指标。

(3) 计算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指数。采用乘法模型将创新资源指标、产业创新效益指标和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扩散指标合成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数。由于乘法评价模型适用于指标间有较强关联性的多指标评价, 而产业自主创新资源、创新扩散和创新效益之间具有极强的联系, 因此乘法评价模型较为适合于构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指数。

4 天津市医药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分析

天津市医药制造业是由传统中药、西药和生物医药组成。目前, 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所提高[3], 天津市在全国是生物技术和现代医药产业引进外资时间最早和数量最多的城市, 外资企业占据高端市场, 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为仿制品。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 天津市以生物技术为产品技术支撑的企业数迅速增加, 目前已有30多家独资或合资生物制药企业, 生物医药产品市场初步形成。

按照上述指标评价方法, 我们可以计算出天津市医药制造业的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各级指标, 用同样的方法我们还可以得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医药制造业的相应指标, 从而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天津市存在的优势和差距, 深入研究原因所在。为了保障数据的科学、准确, 本文采用的基础指标数据全部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公开发布的《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 (2007年) 。

4.1 指标计算结果

(1) 指标权数

经计算, 各级指标的权数如表1所示。

(2) 指标得分

经计算, 各级指标的得分如表2所示。

(3)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指数

经计算, 天津市医药制造业的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指数为78.41, 位居全国第6位。

4.2 评价分析

从以上对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 天津市医药制造业的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强, 位于国内前列, 但各方面能力不均衡, 产业自主创新资源能力很强, 而创新效益能力和创新扩散能力较弱。具体分析如下:

(1) 优势分析

首先, 产业创新资源能力较强。天津市医药产业创新资源能力得分为101.51, 居全国第4位, 说明产业创新资源能力较强。R&D经费投入和R&D人员投入力度很大, 拥有发明专利和科研机构数量较多, 科研设备水平较高, 体现了天津市对医药制造业创新的重视。

其次, 产业创新效益较好, 新产品产值率、产业增加值率和产品出口比例较高。2007年天津市医药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率为15.05%,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位居全国第8位;产业增加值为69.19亿元, 增加值率达到41.59%, 位居全国第8位;出口销售收入达到20.91亿元, 出口比例为9.65%, 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居于全国第10位。

第三, 政府对产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大。生物医药产业被天津市确定为“十一五”发展的重点高新技术产业之一, 政府支持的R&D经费为2 490万元, 人均政府支持R&D经费为0.063万元, 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 位居全国第4位, 说明天津市政府对研发新药给予了很高的重视。

(2) 劣势分析

首先, 产业利润水平较低。天津市医药制造业的利润率仅为8.00%,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主要是由于产品处于低端, 附加值较低, 而高端市场则被外资企业占据。

其次, 市场占有率不高。天津市医药制造业的总产值只占全国的3.31%, 位于第12位。一方面由于原创药较少, 大部分为仿制药, 进入壁垒比较低, 因此国内医药行业市场集中度不高, 市场竞争激烈;另一方面, 由于药品差异性不大, 很少有特色产品, 所以市场很少有对某品牌药品的品牌忠诚度和依赖性, 这样的状况也使企业很难提高市场占有率, 更无法与浙江、江苏、山东等医药制造大省相比。

第三, 技术扩散能力较弱。天津市的技术改造投入力度不大, 技术转移不活跃, 产业技术水平较低, 消化吸收再创新投入不大, 各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与先进省市差距较大。

4.3 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医药制造业是天津市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产业, 不仅拥有大量创新资源, 并且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但面对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 加强新产品研发力度, 提高研发能力, 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独特产品;其次, 通过联合、兼并与重组等各种形式扩大天津市医药企业的规模, 提高市场竞争力;最后, 加大对技术改造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投入力度, 增强技术扩散能力, 从而促进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管顺丰, 徐广文, 祁华清.产业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5.

[2]任彪, 李少颖, 梁婉君.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7, 28 (6) :47-55.

[3]刘祥敏, 陈柳钦.天津医药制造业竞争力分析——兼对津京沪医药制造业竞争力进行比较[J].高科技与产业化, 2003 (6) :27-32.

产业自主创新体系 篇2

一、我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明确指向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我市有如下比较优势:区域位置

和地缘经济价值,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劲,较强的总体实力,较好的产业基础,大型骨干企业和拥有的科研机构、人员、课题,科技创新资源在市场经济中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弘扬“唐山魂”是自主创新的精神支撑。

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应以唐山湾“四点一带”的空间布局和“四个主体功能区”的发展为依托,要充分利用京津以及世界跨国公司的科技资源,加强技术合作,依托大中型企业,围绕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以能源原材料、建材工业、化学工业的改造升级、临港产业和海洋经济为重点的创新体系建设。

二、我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

结合我市所处工业发展阶段及产业结构、资源秉赋、技术支撑、企业管理、中介服务等方面情况,对我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四个方面的构想:

——知识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学科建设,培育优秀人才,发挥自主创新的引领作用;发挥科研院所创新资源优势,以技术创新当好引领自主创新的主力军;以增量投入激活存量资源,加快实验室、技术中心建设。

——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努力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构筑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逐年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和研发机构;重视市场导向作用,协调好研发、生产和市场的关系;利用国内、国外的社会资源,合作开发,互利共赢;建立完整知识产权体系,重视专利工作,保守核心机密;提升企业经营理念,创造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企业文化;建立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给予科技人员公正回报。

——政府宏(来源:好范文 http:///)观调控体系建设:创新宏观调控管理体系;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整合科技资源;构建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平台;加强“产学研结合”和“学研产结合”,形成市场化良性运行机制;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法制环境;培育有利于创新的社会和人文环境。

——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和改进市、县两级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功能;高新区和科技园区要搞好科技企业孵化;技术市场网络要健全技术市场管理机构;技术产权交易中心要建设好技术产权交易平台;科技评估中心要开展好咨询服务、科技评估;农业科研、技术机构要探索好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落实好科技风险投资中心和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作用。

三、加强我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系统工程

(一)大力加强科技园区建设

1、以落实《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为契机,发挥高新技术园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国家级高新区要围绕“二次创业”,着力创新管理体制,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省级高新区要加强动态管理,进一步优化并突出产业特色,逐步实现良性发展,尽快形成人才、技术、资源的聚集优势和竞争优势。

2、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要突出区位特点和示范带动作用。重点在城市郊区、山前平原、滨海平原、低平原、浅山丘陵等自然类型区,分别建立农业综合试验区,支持和发展市、县两级农业科技园区;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加速农业产业化为目标,逐步建成公司制运作、合同制连接农户、主体产业突出的农业科技园区,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3、加强民营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围绕区域特色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建立民营科技企业开发中心,负责组织民营科技园区的人才引进、对外技术经济合作和技术管理人才培训,重点培育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海洋产业等一批民营科技产业。

(二)努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1、通过专题讲座、会员沙龙、成果展示、信息发布、专业培训等活动形式,促进科技成果需求方、提供方、投资方、中介方(经纪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

2、开展技术合作、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中介咨询服务,推动新型的产、学、研联合体的建立。

3、为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投融资业务和中介咨询提供服务。

4、根据科技成果需求方和提供方的要求,推动招投标等工作,促进科技交流与成果转化。

5、通过培训等方式,促进和培育科技成果交易经纪人队伍成长,使科技成果交易经纪人在唐山市新一轮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6、对科技成果转

化过程中的存在问题、难点进行调研,并对现行有关政策进行修订或补充,向政府建言献策。

(三)搞好农业科技创新一揽子工程

1、种子工程。主要以农作物改善品质为主,重点培育高产、优质、专用品种和抗旱节水品种;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提高良种供应能力。

2、节水与旱作农业工程。针对我市农业水资源短缺和浪费、污染等突

出问题,组织好节水灌溉、旱作农业、蓄水补源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攻关,建立以品种节水、农艺节水、工程节水和管理节水的农业节水综合技术标准和试验区。

3、农副产品深加工工程。围绕全市畜牧、蔬菜、果品三大龙型经济的发展,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延长农产品生产链条,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以农产品技术开发和质量保证,提高我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4、农业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工程。抓好农业生物技术及制品的开发、农业信息技术应用、转基因植物研究、农业高新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开发,大力加强山区技术开发,把山区的“围山转”提升到富有科技含量的新阶段。

(四)创新不同层次科技人才培养机制

1、大力开发已有人才资源,落实知识、技术等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政策,调动科技人员从事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吸引其向研发一线聚集;用技术创新事业留住人才,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社会环境。

2、加强创新人才的继续教育,重点抓好急需的专业技术骨干、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与企业职工的岗位技能培训。高等院校要根据唐山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技术创新,调整学科结构,为企业技术创新培养急需人才。

3、树立“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人才观念,引人与引智并重,通过项目合作、产品开发等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广泛引进人才和智力。特别是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通过多种途径引进国外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技术,为我市所用。

自主创新,做强产业 篇3

提高创新能力、推出自主品牌、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研发能力,才能够做大做强。

经过改革开放后这20多年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取得了一些令人欣慰的成就,但是与国外的企业相比,我们还存在差距。要缩短差距,最根本的是要提高我们企业的竞争实力。一方面企业要多发展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业务和产品,另一方面,政府也会在政策上帮助、扶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行业企业的发展都需要经过一些周期。我国企业在缩短跟国际企业差距的过程中,会经历这样或者那样的变化,要认真总结经验,肯定发展目标。在引进的同时,消化吸收,最终自主创新,提高自身创造力。

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要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大企业有大企业运作实力,小企业也不是说就没有自己的优势。另外,企业还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企业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人才的竞争。

产业自主创新体系 篇4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先导产业,是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1]。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标准,以下定义中,至少满足两条才可以被称为高技术产业,或者被称作知识密集型产业:高水平的创新活动(包括正在研发);通过中间投入或资本投资,在生产过程中高强度利用已有技术和创新;劳动力的高知识密集型特征[2]。因此,高技术产业作为经济社会中创新最活跃的领域,必须率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新兴产业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1]。

进入“十一五”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改善,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总体呈现向创新效益型和自主发展型转变的良好势头,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但是,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已成为制约产业健康发展的最主要瓶颈[3]。因此,现阶段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创新能力评价是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对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科学评价,有助于不断提升其自主创新能力,有助于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继续做大、加快做强”的产业发展目标。

粗糙集(Rough Set,RS)[4,5]是一种刻画不完整性和不确定性的数学工具,能有效分析和处理不精确、不一致、不完整等各种不完备信息,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从中发现隐含的知识,揭示潜在的规律,从而有效进行知识库的约简和规则的提取,已成功应用于机器学习、决策分析、过程控制、模式识别与数据挖掘等领域[5,6]。有鉴于此,本文首先运用粗糙集遗传约简算法,从潜在技术创新资源、技术创新活动、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和技术创新环境等四个方面,构建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基于联系度的改进TOPSIS法,对高技术产业主要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科学评价,从而为全面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决策依据。

2 粗糙集基本概念[6]

定义1 一个知识表达系统可表示为S=(U,A,f),其中U为对象的非空有限集合,称为论域;A=C∪D,C∩D=∅,C称为条件属性集,D称为决策属性集;undefined是属性a的值域;f:U×A→V是一个信息函数,它为每个对象的每个属性赋予一个信息值,即:∀a∈A,x∈U,f(x,a)∈Va。我们将知识表达系统S称为决策表。

每个属性子集P⊆A决定了一个二元不可区分关系IND(P),即

IND(P)={(x,y)∈U×U|∀a∈A,f(x,a)=f(y,a)}

IND(P)是论域U上的等价关系,且undefined。令P,Q⊆A,P⊆Q,则IND(P)⊆IND(Q)。

定义2 设S=(U,A,V,f)是一个知识表达系统,对于每个子集X⊆U和一个等价关系R⊆A,称子集R_(X)={(x∈U|[x]R⊆X}为X的R下近似集。X的R下近似集也称作X的R正域,记作POSR(X),即POSR(X)=R_(X),是由那些根据知识R判定肯定属于X的U中元素组成的集合。

定义3 设P和Q为定义在上的两个等价关系簇,P⊆C,Q⊆D,Q的R正域定义为undefined。若POSP(Q)=POSP-{a}(Q),则称P中条件属性a为Q不必要的。P中所有Q必要的条件属性形成的集合,称为P的Q核(相对属性核),记作CoreQ(P)。如果决策表中每个条件属性都是必要的,则称条件属性集C是关于D独立的;否则称C是关于D依赖的。若决策表中条件属性集C的子集B关于D独立,且POSB(D)=POSC(D),则称B是的一个D约简(相对约简),所有C的D约简构成的集合记作REDD(C)。

3 实证分析

3.1 初始指标体系及原始数据

我国高技术产业主要行业包括:医药制造业(M)、航空航天器制造业(AS)、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EC)、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CO)、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MM)等。本文以上述5个行业为待评价对象,运用粗糙集遗传约简算法,构建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样本区间设定为2007年,样本数据来源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8)。

根据企业自主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7,8],本文参照国家统计局(2005)从技术创新能力角度提出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遵循指标选取的系统性、科学性、客观性、可比性及可操作性等原则,从潜在技术创新资源、技术创新活动、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和技术创新环境等四个方面,构建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初始指标体系,见表1。

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初始指标原始数据见表2。

3.2 指标约简

以新产品与技术开发指标约简为例。由于粗糙集理论只能对数据库中的离散属性进行处理,而绝大多数现实的数据库兼具离散属性和连续属性,所以,在运用属性约简算法之前,须先将连续属性离散成有限个语义符号[9]。本文借助粗糙集分析软件ROSETTA,采用等频率法对新产品与技术开发指标数据进行离散,得出如表3所示的信息决策表。

数据来源:《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8)。

在启发式属性约简算法中,遗传约简算法突破了以往决策表属性约简大多是串行搜索的局限,利用遗传算法适合复杂优化问题的并行处理的特点,大大提高了决策表属性约简结果的准确性和算法的效率[10]。本文借助粗糙集分析软件ROSETTA,运用遗传约简算法求解最小约简,选定父代初始种群规模为70,交叉概率为0.8,变异概率为0.05,最大进化代数为100,得出4个属性约简集:{B11,B14}、{B11,B12}、{B13,B14}、{B11,B13}。根据专家意见,不妨选取B11、B14作为新产品与技术开发指标。

重复以上步骤,同理可得其它指标的约简结果。经济资源存量指标约简后为A12,人力资源存量指标约简后为A22、A23,科技活动与研发指标约简后为B21、B22,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指标约简后为C11、C22、B23,技术创新环境指标约简后为D11、B21。综合以上结果,即可获得约简后的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3.3 综合评价

熵权法是一种根据指标所提供的信息量确定指标权重的客观赋权法,不需要对数据的分布形态进行任何假定,计算相对简单[11]。由此,本文采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考虑到指标数值变化对指标权重的影响[12],取2003-2007年各年份指标权重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统一的指标权重,计算结果见表4。

文献[13]针对TOPSIS法的不足,根据集对分析思想,提出一种新的有限方案多属性决策方法——基于联系度的改进TOPSIS法,该方法较好的体现了系统分析思想,更符合人们对不确定性问题的辨证思维习惯,且计算简单。有鉴于此,本文运用基于联系度的改进TOPSIS法计算各方案与理想点的相对贴近度,其中,理想点和负理想点由2003-2007年指标数据生成,计算结果为:cM=0.4950,cAS=0.5681,cEC=0.6179,cCO=0.4271,cMM=0.4860。由此可知,我国高技术产业主要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由大至小排序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EC)航空航天器制造业(AS)医药制造业(M)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MM)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CO)。

4 结束语

产业自主创新体系 篇5

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试行)

为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合肥高新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根据省、市相关政策,结合合肥高新区实际,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鼓励发明创造及科技企业创新创业

1.强化知识产权意识,鼓励发明创造。区内企事业单位获得的知识产权每件按以下标准予以补贴:国内发明专利受理2000元、授权3000元,国外发明专利授权30000元,其中通过PCT体系申请国外专利进入国家阶段先资助10000元(同一专利最多资助两个国家或地区);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授权3000元;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000元;外观专利授权500元;软件著作权授权500元。以上资助每家最高不超过10万元。

2.支持产学研合作,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转让发明专利权给园区企业产业化,给予转让方每件3000元、受让方每件2000元的奖励,每家最高不超过10万元。

3.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高新区创新创业。在孵企业租用省级以上孵化器生产研发用房的,按实际租用面积且最多不超过200 m,第一年按每月10元/ m的标准、第二年按每月5元/ m的标准给予房租补贴。

二、实施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

实施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做大做强科技型企业。对有望实现爆发性增长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以下简称“培育企业”),且科研经费投入、知识产权产出、高企认定等指标符合要求的,给予以下分类支持措施:

4.培育企业当年销售收入实现35%以上增长的,按其收入增长额的1%给予奖励。培育企业培育期内销售收入首次达到1亿元,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以上奖励金额不超过企业税收高新区留成部分。

5.培育企业当年获得国家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支撑计划、重大专项、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国家工信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财政部成果转化资金计划项目和省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省科技厅火炬计划项目,按拨款资金的10%配套资助,以上配套资助每家最高不超过20万元。

6.培育企业主持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奖励30万元;参与制定(排名前三位)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奖励20万元;主持制定行业标准的,奖励10万元;参与制定(排名前三位)行业标准的,奖励5万元。以上奖励每家最高不超过30万元。

7.培育企业投保以下科技保险险种按企业实际支出保费的50%补贴: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研发责任保险、出口信用保险、关键研发设备保险、营业中断保险、高管人员和关键研发人员团体健康保险和意外保险、高管人员团体意外伤害保险和特殊人员团体重大疾病保险、产品责任保险、产品质量保证保险、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职业责任保险、雇主责任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专利保险、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项目投资损失保险、高新技术企业特殊人员团体意外伤害保险和特殊人员团体重大疾病保险。其中,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补贴对象由区环保部门审核确定。以上补贴每家最高不超过10万元。222

8.鼓励培育企业在证券公司指导下进行股份制改造和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系统)挂牌,对改制和挂牌费用按以下标准奖励:企业通过具有主办券商资格的中介机构完成股份制改造,给予30万元奖励;通过主办券商内核,给予30万元奖励;在“新三板”系统挂牌,给予10万元奖励。

三、强化创新人才引进和激励措施

9.留学人员来高新区创办企业,经认定为高新技术项目的,给予5-1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支持,租用省级以上孵化器研发和生产用房的,按实际租用面积且最多不超过200 m,三年内提供最高每月25元/m的房租补贴。

10.海外高层次人才来高新区创业,根据项目需要,在高新区租用1000平方米以内工作场所和100平方米以内住房公寓,三年内免收房租或提供租金补贴,企业所缴纳税收高新区实得部分,自注册之日起前两年全额奖励,以后三年减半奖励。

11.国家“千人计划”及安徽省“百人计划”入选人才创办的企业,经认定后分别奖励创办企业100万元和50万元。要求创业人才是企业的主要股东且占公司股份不低于30%,且奖励资金最高不超过企业实收资本的50%。

12.每年从科技创新产业化专项基金安排3000万元,作为有偿资金滚动使用,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高端人才创办企业,其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四、支持股权投资基金落户

鼓励支持股权投资基金(包括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注册落户高新区,努力形成股权投资基金业的集聚区。在高新区新注册并按程序备案的股权投资基金,注册资本(出资金额)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注册资本(出资金额)不低于人民币500万元的,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13.在高新区“一中心、三基地”租用办公用房,按实际租用面积且最多不超过200 m,房租按最高每月25元/m标准,前两年全额补贴,以后三年减半补贴。

14.股权投资基金自然人有限合伙人自获利起,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高新区实得部分,前两年全额奖励,以后三年减半奖励。股权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自获利起,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高新区实得部分,前两年全额奖励,以后三年减半奖励。

15.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自缴纳第一笔营业税之日起,所缴纳的营业税高新区实得部分,前两年全额奖励,以后三年减半奖励。

16.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高管人员,年薪在人民币12万元以上的,实际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高新区实得部分,前两年全额奖励,以后三年减半奖励。

五、附则

17.本政策支持的企业,工商、税务、统计关系均需在合肥高新区。本政策与其他财政奖补政策不重复享受。

18.属于重大项目的,实行“一事一议”制度。2222

19.本政策由区科技局会同区财政局负责解释。

加快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篇6

首先,工业起稳回升态势更加明朗。今年以来,整个工业增速在逐步回升,到9月份,当月增加值增长了13.9%。

其次,企业的效益状况也开始好转。前8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虽然同比下降10.6%,但是降幅已经比1到5月份缩少了12个百分点。

从工业投资的情况来看,处于保增长水平。今年投资额最低的月份,工业投资也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

从工业整个用电情况来看,增速持续回升。从6月份开始,整个工业用电已经是扭转了下滑的态势,9月份,工业用电量为2273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0.5%),同比增长了8.8%,比上月加快2.4个百分点。

以上是当前工业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其回升态势体现出政策性的依赖度比较突出。

首先从装备制造情况来看,由于惠农政策和汽车政策的扶持,今年以来,汽车的产销增速大幅度增长,生产规模增速达25.9%,利润增长了33.3%。由于汽车的高速增长推动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得快速发展,拉动装备制造业增长8.85个百分点,成为其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而船舶行业设备制造业的增长出现了明显的回落,比上半年减少了8.6%。

电子信息行业在家电下乡的政策以及通信业3G推动的作用下,电子、通信、系统设备、笔记本、平板电视分别增长15%以上。提高最多的是平板电视,增幅提高了24%。这三类产品目前增长达到95%。

当前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

虽然工业经济逐步回升,企稳向好的局面也在局部得到确认,但是整个产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仍然十分严峻。

一方面,我国工业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全球经济虽然有所回暖,但是国际市场起稳回升的步伐仍然是艰难和缓慢的,对我国经济的拉动非常困难。比如说电子制造业。虽然9月份,增幅超过了20.3%,内销有所提升,但是电子制造产品的出口值下降了4.4%。。增速回升的动力仍然不足。

另外,国外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逐步加强。由于金融危机各国都把贸易保护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使得国际贸易保护势头逐渐增强,而且,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更是在不断增强。比如9月初,美国对我国的轮胎启动了保护措施,紧接着印度国家也开始效仿。加上一些发达国家用知识产权进行自我保护,致使中国的产业发展受到很大影响。

第二,内生动力不足。目前,消费增长主要是依赖政策刺激,再加上企业投资能力减弱,虽然我们讲到了整个工业今年上半年投资增速保持在20%,但是主要是来自于政府的投资,企业的投资能力是在下降的,而且投资意愿不强,这种状态目前仍然没有得到改观,造成工业消费和投资持续增长的内需供应不能平衡发展。

第三,推进结构调整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产能过剩问题还很突出。比如钢铁行业,如今产量过剩近2亿吨,全国的主要钢铁市场还在增加,到了9月底,全国钢铁市场库存量是93.1%。新能源领域也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比如太阳能使用的原材料多晶硅就存在建设问题,特别是近期国家对电子制造业出台了一些扶持平板电视的政策,很多企业都在纷纷上马平板电视项目,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的现象仍然严重。

另外,高端技术产品缺乏。比如9月份,钢材进口量为50.7%,虽然目前国内钢材市场已经产能过剩,但是进口量还在大幅增加。因为进口的钢材中80%都是高端产品,这些高端产品我们至今还没有办法批量生产。再比如风电领域,风电设备制造业今年出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随之而来的,也就出现了快速扩张的现象,但都是简单的设备组装。

第四,市场竞争的压力仍在增强。这表现在,外资市场的压力以及国外品牌加大对中国品牌的压力。特别是在今年上半年,在我国出现平板电视显示屏紧缺的时期,一些外资企业就开始用低价收购显示屏资源,压制中国企业,使得国内企业由于资源的短缺而大量生产,导致产能过剩。 再比如通信行业这种中间产业,由于上下游企业的价格压力,使得我国国内品牌的中端产品企业现在的销售利润率不足1%。

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目前,我国的产业市场在无序竞争中存在着很大的压力。下面,我想介绍一下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硬道理。

一是,以科技创新强占企业制高点。金融危机以来,各国都把加强自主创新强占新型企业制高点作为企业复苏的要求。国外一些新的技术标准、新的专利的频频出现,给我国的新技术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压力。

“智慧地球”理念的出现和实施,为我国实现技术突破和应用提升带来了一些机遇,但是对我们国家的技术和安全问题同样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是,新技术的推进推动了全球产业链重新分配。未来产业链的分工和强占制高点的问题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思考。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但是,基本上处于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很多产业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未来如何提高我国产业链分工的地位,争取制高点,这是迫切需要我们研究的。

第三,当前我国产业创新能力依然不足。目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技术产品比较少。我国现在出口的商品90%都是贴牌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不到10%。另外,电子产品中许多产品产量虽然已经是世界第一,但是它的核心技术还是需要进口,数控设备的核心技术目前我国仍旧没有掌握,我国每年销售的产品中的20%—24%还需要从国外配制。

第四,我国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对外实力不足。比如,纺织行业中的纺织机械以及高端产品,其70%—75%都要依赖进口。我国虽然是世界制造大国,而且计算机的生产占世界总产量一半以上,但是85%的集成电路芯片还要依赖进口,另外,100%的光纤制造设备都要进口而来。

第五,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差距明显。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同时,企业的技术研发投入强度低下。我们国家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仅3.2%,欧美、日、韩在2002年就已经达到7%,最高的达到10%。研发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到目前为止,我们万人劳动力的研发人员配制只有19人,发达国家已经超过100人以上。

自主创新挺起产业脊梁 篇7

近十年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趋势, 可以用“西进”、“出海”来形容。“西进”是进军沙漠和高原, “出海”是博击狂风与巨浪, 没有可靠高效的钻采技术装备作保障, 谈何容易。中石油长庆油田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超低渗透油气田开发技术系列, 为油田上产5000万吨、建设西部大庆提供了支撑。2007年11月, 中石油宝鸡石油机械公司研制成功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2000米特深井石油钻机, 在全球也属首创。2012年8月, 国内首次投用的8000米钻机, 在塔里木油田顺利开钻。

截至目前, 中石油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了52%以上。中石化在天然气勘探开发方面形成了自主技术系列, 尤其是致密碎屑岩隐蔽气藏精细描述技术、气藏储层改造技术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2年5月9日, 我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在南海荔湾6-1区域首钻成功, 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成为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由浅水迈向深水的重要里程碑。

在炼化工业领域, 依托自主技术装备建设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百万吨PTA等重大工程, 在这十年间由梦想变成了现实。截至“十一五”末, 我国建成投运的1000万吨/年以上炼油企业达到20家, 其中有两家的炼油能力超过2000万吨/年。随着大型塔器、压缩机、换热器、干燥器等核心装备的陆续国产化, 千万吨级炼油装置设备自主化率超过90%, 百万吨级乙烯装置自主化率也达到75%以上。我国不仅实现了炼化核心技术的国内自主, 还有能力走出国门, 到国外去承建大型炼化项目。

近十年是我国新型煤化工蓬勃发展的时期。新世纪之初, 国外大型煤气化技术曾一度在国内占绝对垄断地位。时至今日, 经过业界不懈的自主攻关, 煤气化技术已经实现了从完全靠引进到自主研发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转变。HT-L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和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世界首台商业规模水煤浆水冷壁气化炉在国内诞生, 能替代中小型化肥企业固定床气化炉的100吨/日干煤粉加压气化技术也已经成熟。煤制油、煤制气、煤制乙二醇、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突破了重大关键技术, 从构想走向实践, 并在国家层面建立了五大示范工程。

农用化工领域, 除了氮肥工业实现技术飞跃外, F O C U S磷化工技术也由依赖引进转向出口创汇。贵州瓮福集团形成了由磷肥生产副产物氟硅酸制取无水氟化氢的技术, 成为世界首创, 并很快走出了国门。西部大开发以来, 青海盐湖钾肥、 新疆罗布泊钾肥工程拔地而起, 为中国钾肥工业逐步走向自主建立了不朽功勋, 反浮选—冷结晶技术、固体钾矿溶解转化工艺、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硫酸镁亚型卤水制取硫酸钾工艺等的成功开发, 成为工程建设的关键。同时, 高毒农药被淘汰, 绿色水性农药走向前台。2006年3月, “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 “新农药创制研究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通过科技部验收, 实现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品种零的突破。此后, 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微乳剂、胶囊悬浮剂等多种环保水性剂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化工新材料的异军突起, 吹响了中国石化行业赶超世界一流、打造石化强国的嘹亮号角。近十年间, 新材料技术实现了飞跃。烟台万华快速崛起并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聚氨酯材料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以三爱富、巨化集团、多氟多等为代表的氟化工高科技企业, 实现了绿色制冷剂、氟树脂、氟碳涂料、锂电池材料、氟橡胶等诸多领域的重大突破。稀土发光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储氢材料等高端材料延伸了我国稀土产业链。碳纤维材料和石墨材料崭露头角, 大规模生产和应用已显露出光明前景。我国还自主攻克并掌握了氯碱离子膜核心技术, 实现了自主工业化生产芳纶纤维, 七大通用合成胶种全部国产化。可以说, 正是因为化工新材料科技的日新月异, 近十年我国石化工业才显得如此丰富多彩和充满生机活力。

产业自主创新体系 篇8

从区域层面看, 推进自主创新战略关键在于建设一个要素完备、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也指出:“我国将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是摆脱区域经济发展的旧有模式, 探索新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和资源配置模式的关键着力点, 也是获取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 是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措施。一般而言, 区域创新体系是在一个区域内由政府、企业、大学、研究院所和中介机构之间寻求一系列共同的社会和经济目标而相互作用, 并将创新作为关键驱动力的体系。在区域创新体系中, 政府是制度创新主体, 为技术创新提供财税、金融、知识产权等支持创新的政策, 并直接参与公共产品及共性技术的创新活动;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 直接从事技术创新活动、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 通过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战略提高创新能力;大学和科研机构是知识创新主体, 主要从事基础性科学研究和知识的生产与传播, 培养创新型人才, 参与产学研合作创新;中介服务机构是服务支持主体, 从事开展技术扩散、成果转化、科技评估和管理咨询等活动, 有利于降低创新创业风险、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产业集群是创新空间载体, 发挥集群创新优势, 集聚创新要素, 营造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 优化科技企业创新的“小环境”。

河南省出台了区域性质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规划”, 这对于河南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区域竞争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推动中原崛起和建设创新型河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 (2009—2020年) 》 (以下简称《规划》) 对自主创新的战略意义有清楚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 在看到河南省在自主创新领域所取得成绩的同时, 也清醒地认识到河南省自主创新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 并就此对河南省2009-2020年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总体要求、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都有了详细的部署和规划。在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方面, 《规划》清楚认识并突出强调了政府对自主创新的政策支持作用、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产学研合作以及产业集聚区等自主创新载体建设的重要性。总体上说, 《规划》既符合河南省当前的实际情况, 也考虑了河南省的发展潜力, 是一个定位明确、措施具体、内容丰富的高起点、高水平、高层次的统筹发展的规划方案。在具体实施和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过程中, 需要强调和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 要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的职能分工与互动。国家创新体系重在“前”——前瞻性、基础性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高”——战略性高技术;“大”——大工程、大项目。区域创新体系重在“实”——考虑本地资源优势和针对发展实际的需求;“用”——强调技术推广和应用;“特”——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形成少数特色的产业。在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的互动问题上, 采取“地方为主, 国家支持”的模式, 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 整合地方、中央和周边的科技资源优势。

第二, 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营造创新发展环境。政府是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制度创新主体, 除了参与公共产品及共性技术的创新活动, 提供财税、金融、知识产权等支持创新的政策, 更重要的是要为自主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规划》提出了“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要求, 并规划了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具体来讲, 需要进一步强调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性, 积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做到尊重创业者, 保护纳税人, 重商、安商、亲商, 从“全能政府”、“管制政府”向“有限政府”、“服务政府”转变, 营造良好的创新发展环境。

第三, 要充分发挥创新文化对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作用。区域创新体系除了机构实体如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等之外, 还有支撑体系, 创新文化是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由创新文化构成的经济文化是区域创新体系的“软因素”和“软实力”, 它通过创造、激励、渗透、整合、导向与规范等机制对创新活动中宏观影响因素和微观主体产生作用, 影响区域创新体系中各机构实体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有效性, 以及创新知识、技术扩散的途径。《规划》强调“培育创新文化”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塑造和培育区域创新文化, 具体来说要做到:弘扬创业文化, 实现从官本位思维向商本位思维转变;弘扬创新文化, 实现从墨守成规、小富即安向勇于创新、大富思进转变;弘扬合作文化, 实现从利己独赢向合作共赢转变;弘扬信用文化, 实现从重即期利益向重长远效益的转变, 从守财向守信的转变;弘扬开放文化, 倡导开放思维与流动意识, 实现从静态封闭向动态开放转变。

第四, 要进一步强调中介机构的重要性, 扶持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中介机构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扩散、成果转化、科技评估、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决策和管理咨询等服务活动, 在有效降低创新创业风险、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中,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适应于自主创新体系需要的市场体系结构应该是将过去的“政府-市场或企业”的二元市场结构转变为“政府-中介组织 (中间服务体系) -市场或企业”的三元市场结构。在这种市场体系结构下, 以官产学研合作体制改革为突破口, 整体推进创新的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培育一批面向市场, 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主要目的, 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运行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机构。完善包括技术市场、人才市场、信息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等在内的生产要素市场体系, 逐步培育和规范管理各类社会中介组织。一是促进各类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发展, 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形成咨询服务、信息服务、商标和版权代理中心的中介服务机构;三是大力发展人才中介和职业培训机构, 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特别需要明晰和规范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关系, 实现行业协会职能的回归。强化各类中介组织的联动集成作用, 形成有利于创新的市场体系结构, 为技术创新提供集中高效服务, 提高技术创新成功率。

我相信, 按照《规划》的总体部署, 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逐步实现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河南省一定能够实现到2020年基本形成要素完备、配置高效、协调发展、充满活力的自主创新体系的目标, 使河南创新型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区域创新体系是在一个区域内由政府、企业、大学、研究院所之间寻求一系列共同的目标而相互作用, 创新驱动的体系。

政府是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制度创新主体, 更重要的是要为自主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自主创新体系构建的路径选择 篇9

创新能力与发展方式密切相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造成经济结构不合理,缺乏国际竞争力,外贸依存度较大,不利于扩大内需,又造成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必须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实现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因此,转变发展方式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起关键作用。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分析

增长方式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的大问题,我国经济建设长期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和物质消耗来推动经济增长,带有明显的高投入、高增长、低效益的粗放特征。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九五”计划的建议,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根本转变。党的十五大又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一个较长的高经济增长期。从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看,尽管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存在高度共识,但经济增长方式没有转变过来。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对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提出新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将带动基础产业、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领域投资显著增加。但是,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经济运行的潜在矛盾日益凸显出来,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由于我国各方面条件比较好,我国必然成为发达国家或跨国公司的“加工厂”或“生产车间”,这就必然带来投资、工业和出口的快速增长,又带动了消耗高、排放多的投资品生产扩张。发展背后,是对我国形成资源环境的压力。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通过进一步深化认识我国经济发展规律,形成了新时期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提出,经济增长率不应成为衡量经济成就的唯一指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矛盾和新问题,党中央提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言,内涵更加丰富和深刻,它不仅包括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而且包括把单纯追求GDP量的扩张转变到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的质量上来,把见物不见人的陈旧理念转变到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切实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新的发展理念上来。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当前发展的实际出发,将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用“发展”代替“增长”,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代替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发展也由“又快又好发展”改变为“又好又快发展”,体现了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认识的深化。报告也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明确提出要实行“三个转变”,一是转变过去促进经济增长主要由第二产业带动的局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三大产业协同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局面。二是转变过去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的增长模式,稳定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局面。三是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二、自主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大量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没有核心竞争力,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当前,全球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金融危机。虽然我们面临着保增长的繁重任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不变。自主创新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具有关键性作用,自主创新有利于克服资源、环境的制约,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一)自主创新有利于克服资源、环境的制约,构建“两型”社会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4%,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第四大经济体和第三大贸易国,但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它意味着中国要从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中国经济保持20多年高速增长,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增长以牺牲生态环境质量为代价。另外,经济增长付出的能源、资源代价巨大。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为2.26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生产总值的5%左右,但为此投入的各类国内资源和进口资源,却比产出所占比例高得多。2005年,我国消费石油3亿吨、原煤21.4亿吨、粗钢3.5亿吨、水泥10.5亿吨和氧化铝1 561万吨,分别约为世界消费量的7.8%、39.6%、31.8%、47.7%和24.4%。可见,要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应当让自主创新成为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经济生态效益、有效保护环境的基本途径。只有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了,能源资源利用率才能提高,单位GDP对环境的影响才会大幅减少。

(二)自主创新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扩大内需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决定企业及产业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发生了变化,从资源富饶和廉价劳动力作为竞争优势,转变为创新能力、技术和管理作为竞争优势。技术创新可以形成长期竞争优势,而劳动力成本和资源廉价只是短期竞争优势。知识产权已经成为竞争的主要工具。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知名品牌,我们不得不更多地依靠廉价劳动力和比较优势换来微薄的利益,成为低端产品的“世界工厂”。我国出口商品中90%是贴牌产品。纺织服装出口占全球纺织服装贸易总额的24%,但自主品牌不足1%,且没有一个世界名牌。美国《商业周刊》和国际品牌公司2006年公布的全球100个著名品牌中,美国拥有30个,欧洲有38个,亚洲也有11个(其中日本8个,韩国3个),而我国却一个也没有。我国彩电、手机、台式计算机、DVD播放器等产品的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但关键芯片大都依赖进口。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至40%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

由此可见,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通过自主创新,为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有力的支撑,降低外贸依存度,扩大国内需求。

(三)自主创新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多年来,结构调整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产业结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我国农业基础薄弱,“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工业大而不强,制造业规模虽已位居世界第三,但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世界知名品牌,消耗高、污染多的行业和企业所占比重过高;服务业发展滞后,其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中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低十几个百分点,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数量和质量远不能满足需求。与此同时,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方向出现偏差,近年来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的格局不仅没有改变,反而继续强化,进一步加重了资源环境压力。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002年以来一路攀升,由44.8%提高到2006年的48.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5.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02年达到峰值以来一路走低,由41.5%减低到2006年的39.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45.7%降到38.6%。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不仅加大了资源环境的压力,影响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提高,也不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稳定性。可是,传统的着眼生产能力结构调整的思路和方法很难见效,新的思路和途径就是要把自主创新作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通过自主创新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实现工业由大变强,加速发展服务业,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能够带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自主创新体系构建的路径选择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关键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此,要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实行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培育创新型人才,以创新文化激励科技进步和创新,优化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对外开放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投入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在推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从战略上尽快确立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首先,建立内部技术开发机构,促使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要站在国家和自身长远发展的高度,不断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名牌战略。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内部技术研发机构,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自主创新活动,力求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大批高科技成果和专利,进而开发更多的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名牌产品,使自身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其次,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大力开展协作创新。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尽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智力作用、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共同发展、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研发机构,鼓励支持企业主动面向高校和科研院所寻求智力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也要在加强战略高技术研究和基础性科学研究的同时,注重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和生产技术水平上台阶提供技术保障和技术储备。要通过共同研究、技术指导、专利和科研器械共用等途径,优化整合科技资源,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建立技术研发中心,采取联合、投资、参股等多种形式,引导广大科技人员踊跃投身于经济建设主战场,最大限度地释放他们的能量,积极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制,促进科技力量和产业力量相结合,实现双赢共荣。

(二)实行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创新

首先要以政府为主导制定自主创新发展战略和规划,构建国家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条件,优化成长环境,促进科技、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和谐发展。其次,确立技术创新投资是战略投资的理念,持续增加国家对基础、公益和战略高技术竞争前沿的创新投入,并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研发和掌握核心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再次,通过科研政策、经济政策、政府采购政策等对自主品牌、本土产品给予有力的支持。第四,调整经济结构,规范竞争秩序,营造和优化有利于自主品牌发育、成长、壮大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机制。第五,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完善激励创新的法规体系,加强技术市场建设,培育科技中介,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自主创新技术的利用和扩散,提高科研投入的效率。第六,建立法规法律加强支持产权保护,推动自主创新政策措施的法律化,切实保护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第七,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扶持风险投资企业、风险投资基金等,建立科技创新企业融资市场运作机制,完善投融资指导、上市融资、产权和股权交易、私募资本市场、中短期借贷市场等,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退出途径,这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三)大力培育创新型人才

新经济增长理论阐述了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没有人力资本的提升,没有人才的大量涌现,科技进步和创新将是一句空话。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科技进步和创新关键是人才,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

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制,形成能够鼓励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机制,实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和环境,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继续加大对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完善教育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国外学有所成的创新型人才回国,用良好的机制、政策、环境吸引人才、聚集人才,为自主创新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四)以创新文化激励科技进步和创新

文化传承和发展对科技进步和创新有着直接的重大影响,要大力倡导营造鼓励创新、脚踏实地、不骄不躁的创新文化氛围,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意识。营造平等开放、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和文化理念,形成自主创新的价值观和发展观,明确自主创新是提升企业、产业和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推动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五)优化自主创新对外开放环境

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一步面向世界开放,是自主创新必需的外部环境,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无论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都要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决不要片面地理解为自我创新、封闭创新。要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获得核心和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一方面,对于比我们先进的核心和关键技术,能引进的可引进,关键是要在高起点上消化吸收再创新,尽可能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围绕核心大力开展技术自主研发,缺乏的配套技术可以利用国外配套技术以加快集成创新。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鼓励我国企业、科研院所及大学主动利用全球科技资源,积极参与和组织重大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借助国际产业转移的机会,多渠道地引进高新技术。鼓励外资与国内相关机构合作设立研发机构,加快形成国际化研发体系。鼓励和引导具有竞争优势的科技型企业“走出去”在国外建立研发机构,充分利用国外智力资源为我服务,从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

摘要:相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加深刻和丰富,同时也是解决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矛盾的现实要求。创新能力与发展方式密切相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起关键作用。构建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实行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培育创新人才,以创新文化激励科技进步和创新,优化自主创新对外开放环境是以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自主创新,经济发展方式,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1]陈孝兵.改革开放30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J].湖北社会科学,2008(8).

[2]顾海兵.近十年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定性与量化研究[J].经济学动态,2006(12).

[3]刘学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12).

[4]程选.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难点[J].生产力研究,2006(2).

[5]张立群.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历程[J].改革,2005(12).

[6]崔相宝.对创新理论的再认识[J].科技管理研究,2005(2).

[7]吴增基.论自主创新的条件[J].社会科学,2004(10).

[8]张景安.实现由技术引进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转变的战略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3(3).

[9]马凯.以“三个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J].当代经济,2007(12).

产业自主创新体系 篇1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创新更是一个企业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任何行业、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取胜, 必须依赖自主创新。自主创新作为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 是中国深入参与全球化竞争后提出的一项本土战略。自主创新强调的是创新的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科技创新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并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科技创新的后续环节, 从而达到创新的实践活动。

汽车产业是国际公认的能够带动整个经济迅速发展、最能代表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少数产业之一, 是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标志, 具有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容量大、工业波及效果强等行业特征。

二、我国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

中国汽车产业经过五十多年的成长, 产、销量排名已分别列为全球第四和第三, 成为世界公认的汽车工业大国, 但由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至今并未成为汽车工业强国。跨国公司为争取更大利益空间, 对技术的控制越来越严, 今后获取先进技术的难度更大, 若不从根本上改观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现实, 中国汽车厂商将面临严重的知识产权问题和生存危机, 具体表现为:

(一) 政策引导与支持不够

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低的主要原因是产业政策引导不力和支持不够的结果。改革开放时期所采取的鼓励合资合作的政策, 早已不适应今天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形势, 但没有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另一方面, 政策上的“扶洋抑己”使本来处于弱势的内资企业的生存环境极为艰难, 如我国现行税制中, 国有汽车企业和内资汽车企业的所得税为33%, 而合资企业只有17%。政府在给予外资税收、土地等“超国民待遇”的同时, 对内资企业的扶持几乎为零。

(二) 产业集中度低, 企业规模小而分散

目前国内汽车产业区域和企业集中度偏低, 地域分布过于分散, 企业数量多, 规模小。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资料表明, 2003年上半年我国81家汽车生产企业各类汽车累计产量为207.66万辆, 这些企业分布在全国的22个省市区, 产业集中度低。

(三) 高层次人才匮乏

高层次人才比较匮乏, 特别是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领军人才尤为紧缺, 制约了企业自主开发、科技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的提升, 影响了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大多数企业缺乏对高层次人才的激励机制, 导致人才大量外流和匮乏。管理人才的制度、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存有严重缺陷。

(四) 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十分薄弱, 严重依赖外国技术

汽车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 尤其是轿车和关键零部件的差距更加突出。导致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研发水平低, 对很多关键技术和重要领域缺乏自主开发能力。开发能力薄弱是制约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

(五) 品牌知名度低

我国自主品牌轿车近几年无论在技术、工艺、质量、市场份额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但本土的汽车制造商同跨国公司的大汽车品牌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是规模、技术含量、知名度差距明显。二是轿车自主品牌少。我国共有载货车、客车和轿车品牌355个, 其中自主品牌占69%国外品牌占31%, 但是在100个轿车品牌中, 自主品牌只有37个。越是高端的产品, 自主品牌越少。

三、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分析

(一) 政府要鼓励促进企业自身加大自主创新投入

辽宁汽车产业的科技投入有很大部分是依靠政府推动的, 而企业研究与开发资金投入比例很低, 科技创新能力薄弱。地方政府应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开发, 提高技术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形成产品开发以企业为投入主体, 产业共性技术由政府、企业、科研院所联合投入的新型科技经费投入机制, 从而促进辽宁汽车产业自主开发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 合作融入策略

由于进行自主创新需要的成本高, 风险大, 科学技术水平高, 单个企业难以负担如此巨大的自主创新投资。因此通过合作不仅可以降低创新投入的成本、降低风险, 更重要的可以实现企业之间的互补来弥补辽宁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薄弱环节。合作可通过国内汽车企业间的合作、汽车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参与国际合作等多种形式来展开。

(三) 鼓励创造和保护好自主品牌

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强调了对企业自主品牌的建立, 鼓励汽车企业增强产品开发、自主开发的意识, 支持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另一方面, 也鼓励企业创造自己的品牌, 这对每—个企业增强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力是非常有利的。政府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提倡企业自主品牌的建立, 并给与自主品牌汽车一定程度上的政策倾斜和税收优惠。

(四) 实施人才培养战略

研发部门是汽车工业的技术核心, 也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高素质复合型的汽车研发人员是提高我国汽车工业技术水平的关键。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研究与开发的人员的投入, 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出台和完善支持自主创新人才的激励 (包括奖励、提拔、重用等) 制度, 以激发自主创新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 实施专利战略

专利战略是由专利权的取得、保护、排除, 专利技术开发, 专利技术的实施, 专利许可证贸易, 专利技术及其市场的控制与反控制, 专利管理等子战略构成。根据辽宁汽车工业的实际情况, 汽车行业可以利用专利战略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 增强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3.

[2]、傅家骥.技术创新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3]、柳卸林.技术创新经济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3

[4]、杨林村, 杨擎:集成创新的知识产权管理.中国软科学, 2002年第12期。

[5]、安同良.企业技术能力发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26-48, 148-188

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实证分析 篇11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自主创新 R&D投入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自主创新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成为各国企业在知识经济大潮中生存的必然选择。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的60%~80%是科技进步推动的,其中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已达30%~40%。我国的高技术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实现了技术水平的跨越式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大中型企业实证分析,来探讨企业R&D投入、技术引进、科技活动人员与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关系。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因素方面做过深入研究。总的来说存在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在高技术企业技术引进没有对企业创新能力有显著影响,但是R&D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张倩肖(2007)研究发现,技术引进、购买国内技术等R&D溢出没有对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作用。周雄(2010)指出技术引进已不能起到推动出口貿易增长的作用,在中部地区,技术引进抑制出口贸易。

第二种观点认为,技术引进、自主R&D投入等因素对自主创新都具有积极作用。万晓宁(2009)利用协整检验和Grange因果关系检验法发现,技术引进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Jacques Mairesse和Pierre Mohnen(2004)对企业的R&D投入、预期创新、平均创新水平进行分析表明,企业R&D投入与企业所有可测的创新产出之间存在正相关。

第三种观点认为,技术引进对自主创新存在双重效应。张小蒂等(2008)通过研究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内资企业技术引进存在着显著的双重效应,即内资企业技术引进费用与其新产品销售收入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其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三、实证

本文使用有效发明专利数Y1作为被解释变量,L表示科技活动人员,K1表示R&D内部支出费用,K2表示技术引进支出费用,t表示时间。数据来源:《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构建模型:Yi=f(L,K1,K2),i=1

本文采用了对数模型进行回归。对(1)式进行对数处理后,建立如下具体模型:lnY1t=C1+€%Z1*lnLt+€%Z2*lnK1t+€%Z3*lnK2t+€%et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2=0.98,T检验和F检验通过,R&D活动人员变动1%,引起有效发明专利变动0.938%,R&D内部支出费用变动1%,引起有效发明专利变动0.947%。说明R&D活动人员与R&D内部支出费用对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具有积极作用。

四、结果分析

模型(1)计量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R&D投入有助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而技术引进对其促进作用则不明显。本文认为主要原因是有几下几点:

第一,高技术产业在技术引进过程,缺少高水平科技活动人员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第二,因为技术引进的过程中,陷入依赖国外技术的被动局面,没有激发企业的自主创新的动力,背离了技术引进的初衷。

因此对高新技术产业来说,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重视科技人才和自主R&D的投入。

参考文献:

[1]KangJ.Theknowledgeadvantage:Tracingandtestingtheimpactofknowledgecharacteristicsandrelationshiptiesonprojectperformance[D].UMIAAT3081178Ph.D.desertation,2003.

[2]张倩肖,冯根福.三种R&D溢出与本地企业技术创新--基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经验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11):64-72.

[3]周雄.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J].北方经济,2010(19):77-79.

[4]万晓宁.中国技术引进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关系的实证研究[J].价值工程,2009(08):60-63.

[5]JacquesMairesse,PierreMohnen.TheImportanceofR&DforInnovation:AReassessmentUsingFrenchSurveyData[J].TheJournalofTechnologyTransfer,2004(03):183-197.

产业自主创新体系 篇12

关键词:十二五,自主创新,产业转型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新世纪, 新时期我国企业发展面临一个转型期, 如何在这一时期加快转型, 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国家重要会议多次把自主创新作为战略核心, 宣扬以自主创新的经营理念加快产业的优化升级, 增强企业竞争力, 同时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 也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 是确保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自主创新的概念以及重要意义

所谓“自主创新”就是创新主体要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但这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 不吸收他人意见, 而是自己主导自己, 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 发展状况来采取合理的技术策略来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自主创新包含三个方面:首先是原始创新, 其次是吸收技术再创新, 再次是集成创新;原始创新是开拓性的科学发现, 技术发明, 是最根本的创新, 然而吸收技术再创新, 是在总结和吸收前人经验技术的基础上, 对自身的技术或管理进行再创造的创新, 集成创新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管理方法等对创新要素进行选择、集成和优化, 展现出优势互补的动态创新过程, 集成创新讲究灵活性特点, 无论是哪种创新都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方法, 能加快产业的转型。

二、自主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影响

首先, 自主创新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根本动力, 从生产要素的流动规律来看, 当创新技术涉入某一产业时, 必将引起生产要素向该产业流动, 这个产业在这一创新技术的支持下, 降低了成本, 提高了质量和劳动生产率, 反之, 某一产业若没有创新技术的支持, 则会导致生产要素从这一产业流出, 该产业也会因为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逐渐走向落后, 拥有创新的产业将逐渐取代落后的企业, 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自主创新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 他将从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新生产要素、新的生产机构等方面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其次, 自主创新能够带动就业, 优化贸易结构来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自主创新技术的作用下, 产业可以朝着多方向发展, 并更具专业化, 生产的专业化必将使操作分工更加精细化, 随着就业结构的不断精细化, 也会带动产业结构的变化, 在创新技术的支撑下, 可以提高产品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 创造出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克服国际间的贸易壁垒, 从而优化本产业的贸易结构, 贸易结构又能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市场需求是自主创新技术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市场的需求程度决定了创新技术的进步程度, 而且自主创新对投资结构具有导向作用, 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再次,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与形式来看, 自主创新已经成为十分必要的发展方式,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发展, 但是经济的发展是以环境的污染和牺牲为代价, 主要呈现出多投入, 高能耗, 高成本, 低技术含量的特征, 这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很不利的影响, 实践证明以资源的高能耗利用, 环境的严重污染为代价的粗放经济经营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 只有依靠自主创新技术, 而且自主创新在促进经济飞速发展方面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 要想实现自主创新就要走出一条新兴工业化道路, 也就是以科学技术为支撑, 走出一条经济效益高, 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的工业化道路。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 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只有掌握了创新技术才能促进经济的稳步增长, 自主创新具有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 必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建设, 这就要求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强力支持和努力。

三、怎样推进自主创新

企业是生产的主体, 所以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 市场为导向, 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创新的积极主动性, 形成巨大的创新系统, 提高自身竞争力, 那么企业怎样才能成为创新的主体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 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让自主创新成为一种理念扎实落入企业职工的心中, 让创新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因此, 企业有必要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自主创新计划, 增大先进技术研究费用的投入, 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 依靠人才, 促进自主技术创新, 在借鉴他人技术或管理理念的基础上, 研究出具有自身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实行创新人才激励制度, 加大财力投入, 对有先进创新思想的人才给予高度重视, 对于先进人才的创新发明及时给予奖励, 做到“赏时不逾”这样才能积极有效地激励人才主动发挥聪明才智, 为企业的飞速发展建言献策, 形成一个争先恐后的创新团队。

其次, 自主创新是一个长时期, 长战线的系统工程建设, 他不仅需要企业作为生产力的力量, 更需要政府的有力支持, 所以, 国家应该加大对“自主创新意识”的高度重视, 在全民范围内形成一种自主创新意识, 鼓励教育机构从孩童时代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 并逐渐形成能力, 加大对自主创新工程建设的财政投入, 制定一系列奖励创新发明的政策法规及时奖励创新型人才。

四、总结

十二五时期, 自主创新成为时代的主题, 是加快产业转型的有效途径, 企业中有在自主创新理念的指导下, 利用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才能降低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 提高劳动生产率,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国家建设节省资源, 为人们的健康生存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所以, 企业必须重视自主创新, 加快产业转型, 国家必须加大投入, 积极重视自主创新建设, 加快产业转型, 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苏东水.管理心理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1]苏东水.管理心理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2]王则柯.激励机制[M].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0[2]王则柯.激励机制[M].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0

[3]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3]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上一篇:工业化经济增长下一篇:DEH系统简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