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事故免疫系统

2024-05-17

生产事故免疫系统(精选3篇)

生产事故免疫系统 篇1

一、前言

化工过程具有工艺流程复杂、相互影响制约因素多、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特点, 由于人为误操作、设备故障、控制系统故障等因素, 国内外化工过程重大事故频繁, 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如果在事故发生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手段, 则可以及早将安全隐患排除, 即使在装置发生危险时也大大增强其应急和转危为安的能力。

二、化工生产事故类型

1. 装置内产生新的易燃物、爆炸物

一般情况下, 化工企业中的生产装置和储存装置是具有一定安全程度的, 但是在生产的过程中, 其他物质因为管理不擅进入到这些装置内, 产生不良的化学反应, 很容易产生不具备可处理性的新型易燃易爆物品, 增加事故风险。比如当浓硫酸是不能和碳素钢发生化学反应的, 但是当出现有水混入的情况时, 浓硫酸被稀释, 变成可以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的稀硫酸, 最终产生氢气这种极易爆炸的物质。

2. 某种新的易燃物在工艺系统集聚

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 新的物质在化学作用下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当一些易燃物质在产生后, 没有及时处理, 集聚在一定的空间系统内, 极易发生爆炸事故。

3. 高温下物质气化分解

在化工企业中, 生产时一些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物质会在高温条件下被分解, 成为气体, 如果这些气体是具有可燃性的, 那么当集聚到一定程度时, 就可能发生爆炸。比如在生产过程中, 使用联苯醚作为介质, 在封闭空间内加热物质, 当温度高于三百九十摄氏度时, 该物质就会分界处氢气和氧气, 如果没有相应的处理和控制措施, 这两种气体在空间内快速集聚, 产生高压, 很容易发生爆炸。

4. 高热物料喷出自燃

在化工生产进行的过程中, 由于操作和控制不合理, 使得一些物质的外部温度过高, 最终高于燃点温度, 这些物质如果由于设备连接不够精密, 设备有所损坏而出现泄漏, 与空气接触后很容易发生自燃。

5. 其他类型事故

化工生产过程中, 事故的种类是多样的, 造成事故的原因也是各种各样, 比如在生产时材料出现泄漏引发事故, 或是在物质进行化学反应时出现热量的激增, 还有很多人为性因素, 比如对于设备的检查和维修不够彻底造成运转失常, 比如操作不规范形成的物质使用不当等等, 都有可能出现重大问题。

三、如何通过信息系统做好事故预防工作

为了能够科学的指导工作人员人员正确地处理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防范人为误操作导致的事故发生, 开发了以化工生产的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结果和典型事故原因分析结果为知识库的事故预防信息系统。

1. APIS

APIS是目前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 事故预防的主流系统, 它是由成产数据的实时收集和分析装置、问题判定软件和预测、决策软件共同构成的, 具有十分强大和多元的功能。APIS能够从每个生产设备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和数据, 然后通过逐层分析, 对设备运行和现场操作中存在的偏差和异常进行识别, 然后对操作人员进行反馈, 通过提出合理的建议指导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危险防范。APIS由于成功运用了人工智能技术, 所以对于异常情况会发出智能的决策, 比如预警和设备的自动中断等等。

2. HAZOP

这是一种先进的分析和评价方法, 它的运作基础是系统工程理论, 主要在定性分析后定量评价中使用, 和APIS不同, HAZOP主要功能是对设备和操作中存在危险的原因进行分析, 帮助工作人员找出问题的解决对策。一般在化工企业生产中, 是将它和APIS结合运用的。

结语

对于化工企业的来说, 安全生产是其稳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只有做好了安全工作, 防止生产事故的发生后, 才有创造经济效益, 扩大利润空间的可能, 所以, 做好生产事故的预防工作对于化工生产管理来所显得至关重要。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是事故预防工作的有效手段, 应当在企业中被大力推广和运用, 并且要不断的进行先进技术的引入和创新, 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摘要:生产事故是我国化工生产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化工企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生产事故也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阻碍, 越来越被重视。市场经济和经济体制改革使得化工生产行业的竞争愈加激烈, 做好生产事故的预防, 成为化工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信息系统在生产事故的预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如何构建生产事故预防信息系统也成为化工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手段, 本文就对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些化工生产事故类型进行了阐述, 并提出了通过信息系统做好事故预防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预防,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夏昕, 刘桂玲.石油化工安全技术与安全健康控制措施[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暨职业安全健康论坛论文集[C].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2004:4.

[2]苏建中.化工工艺和设备安全评价的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暨职业安全健康论坛论文集[C].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2004:5.

[3]孙凯, 谢振华, 张建业.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A].Northeastern University (东北大学) .Proceedings of2010 (Shenyang)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Safety Science andTechnology[C].Northeastern University (东北大学) :, 2010:5.

[4]刘志刚.化工企业火灾事故成因及预防[A].中国消防协会.2012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 (下) [C].中国消防协会:, 2012:4.

生产事故免疫系统 篇2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和热工保护拒动事故的措施(现状分析和措施)

关于DCS系统配置的基本要求的措施

根据“DCS系统配置应能满足机组任何工况下的监控要求(包括紧急故障处理),CPU及通信总线负荷率应控制在设计规定的指标之内并留有适当裕度”的要求,并且控制器的负荷率做到尽可能均衡,已完全达到留有适当裕度的要求。

现在主要控制器应采用冗余配置,重要I/O点都用非同一板件的冗余配置。系统电源有可靠的后备手段(采用UPS电源),备用电源的切换时间为3ms可保证控制器不会初始化。系统电源故障在控制室内设有独立于DCS之外的声光报警。

主系统及与主系统连接的所有相关系统DCS、MARK-Ⅴ、MARK-Ⅵ(包括专用装置)的通信负荷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保证在高负荷运行时不出现“瓶颈”现象)之内,其接口设备(板件)稳定可靠。

DCS的系统接地严格遵守技术要求,有良好的单端机柜接地机柜。所有进入DCS系统的控制信号的电缆采用质量合格的屏蔽电缆。

操作员站及少数重要操作按钮的配置应能满足机组各种工况下的操作要求,特别是紧急故障处理的要求。紧急停机停炉按钮配置,采用与DCS分开的单独操作回路。

I/0通道配置满足隔离措施。

目前DCS系统配置能满足机组任何工况下的监控要求(包括紧急故障处理),CPU及通信总线负荷率应控制在设计规定的指标之内并留有适当裕度的要求。

关于DCS故障的紧急处理措施

当部分操作员站故障时,由可用的冗余操作员站继续承担机组监控任务(此时应停止重大操作),同时迅速排除故障,若故障无法排除,则应根据当时运行状况酌情处理。(目前操作员站是冗余配置的)。

当系统中的控制器或相应电源故障时,应采取如下对策。

辅机控制器或相应电源故障时,可切至后备手动方式运行并迅速处理系统故障,若条件不允许则将该辅机退出运行。调节回路控制器或相应电源故障时,将自动切至手动维持运行,同时迅速处理系统故障,根据处理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涉及到机炉保护的控制器故障时应立即更换或修复控制器模件,涉及到机炉保护电源故障时则应采用强送措施,此时应做好防止控制器初始化的措施。若恢复失败则应紧急停机、停炉。

加强对DCS系统的监视检查,特别是发现CPU、网络、电源等故障时,热控人员应及时通知运行人员并迅速做好相应对策。

规范DCS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管理,软件的修改、更新、升级必须履行审批授权及责任人制度。在修改、更新、升级软件前,应对软件进行备份。未经测试确认的各种软件严禁下载到已运行的DCS系统中使用,必须建立有针对性的DCS系统防病毒措失。”

根据DCS系统实际使用状况,制定DCS故障的处理措施,并编入到机组的运行规程,核心思想是保证机组运行的安全。对DCS故障处理把握性不大,或故障已严重威胁机组安全运行的情况下,决不能以侥幸的心理维持运行,应立即停机、停炉处理。在此重点强调了全部操作员站故障和通信总线故障(所有上位机“黑屏”、“死机”或数据不更新)、部分操作员站故障、控制器或相应电源故障等三种情况下的故障对策。

由于DCS是由多种硬件、软件及网络构成的系统,其故障点分布和故障分析都比较复杂。因此,日常检查加强对DCS的运行监视、检查和技术管理。

已建立健全DCS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加强系统升级、组态修改等重要工作中的软件管理),平时充分注意主控制器与冗余控制器控制组态软件的一致性、应用软件和数据的备份、系统防病毒等问题。

热控专业人员在DCS系统的维护管理方面加强同运行人员沟通情况,特别是在机组运行中对工程师站(EWS)的操作,也执行类似于工作票的制度,严防非运行人员(或未经运行人员允许)对机组的安全运行有干预行为。专业人员和运行人员应对DCS运行的异常状态(包括操作员站显示画面微小的颜色、音响及提示的变化等)反应敏捷,并能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采取相应的对策。

关于防止热工保护拒动

定期进行保护定值的核实检查和保护的动作试验(按保护定值的核实检查和保护的动作试验周期规定进行)。

对于由DCS构成的含有相关软逻辑的热工保护系统,在进行机、炉、电联锁与联动试验时,必须将全部软逻辑纳入到相关系统的试验中。汽轮机紧急跳闸系统(ETS)和汽轮机安全监视保护系统(TS1)加强定期巡视检查,所配电源必须可靠,电压波动值不得大于±5%。TSI的CPU及重要跳机保护信号和通道必须冗余配置,输出继电器必须可靠。

汽轮机超速、轴向位移、振动、低油压保护、低真空保护(装置)每季度及每次机组检修后起动前应进行静态试验,以检查跳闸逻辑、报警及停机动作值。所有检测用的传感器必须在规定的有效检验周期内。

若发生热工保护装置(系统、包括一次检测设备)故障,必须开具工作票经总工程师批准后迅速处理。汽包水位和汽轮机超速、轴向位移、振动、低油压等重要保护装置在机组运行中严禁退出;其他保护装置被迫退出运行的,必须在24h恢复,否则应立即停机、停炉处理。”

以上主要考虑DCS系统所包含的热工保护和独立热工保护的防止拒动措施。

对所涉及到的热工保护(如ETS及部分含有软逻辑的热工保护系统)其配置和技术指标必须满足DCS相应的标准要求(特别强调涉及到保护的信号均应按重要DCS信号来考虑)。

对于由软逻辑构成的热工保护系统,特别强调了在进行机、炉、电联动试验时,必须将全部软逻辑纳入到相关系统的试验中。这是由于DCS系统近些年来的覆盖范围扩大而带来的新问题。特别是后备手操保留较多的系统更应注意整体的DCS软逻辑联动保护试验。

为了防止热工保护拒动,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严格管理。第一是热工保护必须健全,首先应当按规程完善保护系统。

第二是热工保护必须好用,严格符合相关规程的要求,强调静、动态及定值的定期试验。热工保护装置的可靠、实用和定值准确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是热工保护必须用好。也就是说有了保护就必须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决不能随意解除运行中的保护,解除保护就为事故的发生与扩大埋下了隐患,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生产事故免疫系统 篇3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分析方法, 总结我国的安全生产事故规律和事故变化趋势, 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所需样本少、运算简便等优点, 建立基于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数据的灰色预测模型, 对最几年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丰富和发展安全生产事故预测的技术和方法。

1 安全生产事故灰色预测模型的建立

对事故进行预测, 预防事故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及其造成的损失是生产安全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应用较多的定量预测方法有灰色预测法、马尔可夫链预测法、贝叶斯网络预测法、神经网络预测法等几种[5]。其中, 灰色预测法是由我国学者邓聚龙1982年创立的[6], 灰色预测方法认为某一类事故在某一时间段内的数值是在一个与时间有关的灰色量, 通过将原始数据进行处理, 形成一个新的生成数列, 使原始数据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即根据过去及现在已知的信息, 建立一个从过去联系到未来的灰色模型, 从而确定预测对象在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灰色预测方法己广泛应用于事故灾难统计分析等多个领域的预测之中[7~8]。

在安全生产事故统计体系中, 死亡人数能比较客观和准确地反映出安全生产事故的严重性和危害程度, 因此本文根据表1中关于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的统计数据, 应用灰色预测模型进行计算[9]。

首先, 对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进行累加或累减处理。由上表可得到原始数据序列:

对其进行一次累加处理后生成的新序列为:

由此建立数据矩阵B和Y如下:

根据aˆ= (BT B) -1BT Y, 计算得到:a=0.0998;b=158513

将a, b代入, 得死亡人数的灰色预测模型为:

通过计算, 得到2003年至2010年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的预测值列于表2。从结果可以看出, 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在5%以内, 说明本文建立的灰色预测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我国安全生产事故的发展趋势, 即安全生产形势有一定的好转, 由安全生产导致的死亡人数逐年减少。应用本模型预测的2011年和2012年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也列于表2。

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比较图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直观看出预测值和实际值吻合较好。

2 结语

根据模型预测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我国由于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导致人员死亡的人数从2003年的137070人下降到2010年的79552人, 平均逐年递减5.24%, 这说明我国的安全生产的事故发生概率和伤害程度持续降低,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同时也应注意到全国的安全生产事故总量依然很大, 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 因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依然惨重, 安全生产的任务依然艰巨。这就需要我们认真贯彻和落实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 以“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为指导, 坚持以人为本, 进一步减少事故总量, 减少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次数和人员伤亡, 切实把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做好。

(2) 本文应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进行了预测, 预测方法简便, 预测结果的精度较高, 能较准确地反映出事故的变化趋势, 因此灰色预测方法在灾害事故的预测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应用灰色预测模型进行事故灾难的统计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摘要:我国正处在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时期, 安全生产事故频发, 形势严峻。本文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统计数据为基础,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一个灰色预测模型, 并以全国安全生产事故中的死亡人数的预测为例, 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 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较好, 反映了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为分析安全生产事故的规律和事故的预防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安全生产,灰色预测模型

参考文献

[1]吕海燕, 李文彬.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与预测[J].中国个体防护装备, 2004, 3:8~9, 18.

[2]http://www.chinasafety.gov.cn/newpage/Contents/Chan-nel_20262/2012/0131/164338/content_164338.html.

[3]http://cn.ch ina.cn/content/d42672, bb7154, 653_1919.html.

[4]http://news.163.com/10/0428/21/65CTLNPK000146BC.html.

[5]郑小平, 高金吉, 刘梦婷.事故预测理论与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6]邓聚龙.灰预测与灰决策法[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7]江志华.灰色预测模型GM (1, 1) 及其在交通运量预测中的应用[M].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 2004 (28) 2:305~307.

[8]Mingzhi Mao, E.C.Chirwa.Application of grey model GM (1, 1) to vehicle fatality risk estimation[J].Bolton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Social Change, 2006 (73) :588~605.

上一篇:“三农”融资下一篇:设备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