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孕产期

2024-07-03

妇女孕产期(共6篇)

妇女孕产期 篇1

孕产期保健知识也可被称为胎教,主要介绍了孕期检查要求、妊娠并发症的处理和监护以及孕期的生理变化等知识[1]。因为孕产期妇女既要承受分娩考验,还要有心理以及身体变化的经历,所以,孕产期保健的工作实施是至关重要的,为宝宝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为探究孕产期保健指导对孕产期妇女的临床价值,本次研究给出以下研究报告。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12月收治孕产期妇女96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年龄20~34岁,平均(26.1±2.8)岁;观察组年龄21~35岁,平均(27.2±2.6)岁。所有患者的怀孕时间都不超过5个月。根据上述所述,对两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数据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指导,孕前可向计划生育夫妇宣传妊娠保健知识;产前叮嘱患者合理饮食,不宜食用过辣以及过凉食物;产后,给予患者健康指导。观察组:给予患者孕产期保健指导,具体如下:(1)做好孕前指导工作:对准备生育的夫妇展开孕产期心理以及生理保健服务工作。医护人员可以广播或者报刊的方式,积极宣传妊娠保健知识,可有效使计划生育夫妇提高参与度。(2)做好产前心理指导:由于孕妇在怀孕期间会出现作呕、胸闷以及出血现象,容易导致患者在产前出现焦虑、不安、抑郁等不良情绪。针对此种现象,医护人员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态度要亲切,并耐心解答患者的疑虑和担忧,消除患者的忧虑心理。此外,医护人员可针对患者的兴趣爱好,与其进行下棋、看书等活动,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并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同时,医护人员可设立保健课程讲座,向患者讲解保健指导有关知识,并向患者传授产孕期注意事项,能有效避免妊娠并发症现象。(3)做好患者产后保健工作:第一,在饮食方面,医护人员要叮嘱患者多吃些高蛋白类食物,比如鸡蛋、牛奶等;第二,在用药方面,医护人员要为患者注射缩宫素,能有效增加子宫收缩作用。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指导前后对孕产期保健知识的掌握状况;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抑郁以及焦虑情绪。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s)进行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技术资料用%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在指导前后对孕产期保健知识掌握状况:指导前期两组对孕期营养保健知识、早孕知识掌握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指导后期,对照组对孕期营养保健知识、早孕知识掌握程度明显低于观察组,经统计分析,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的抑郁以及焦虑情况做出观察比较:观察组的SDS评分(41.2±8.1)分、SAS评分(39.8±8.0)分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分娩对孕妇而言是件大事,由于孕妇在分娩期间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所以了解孕产期保健知识是非常重要的[2]。根据调查,有40.7%人群了解孕期保健以及营养知识;有49.8%人群了解早孕知识;有59.1%人群了解孕期保健知识。根据所存在的问题,对患者传授孕产期保健知识,可推进患者与婴儿的安全,同时也能使患者的保健意识得到提高[3]。因此,对患者加强孕期保健工作的实施尤为重要。孕产期妇女实施孕产期保健指导,可帮助患者了解孕期营养保健知识,以及早孕知识的掌握,消除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提高临床指导价值的依从性[4]。此外,孕产期保健知识的掌握,不但能为宝宝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而且还有助于母子健康。

注:和观察组相比较,*P>0.05;和对照组相比较,△P<0.0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在指导后期,对孕期营养保健知识、早孕知识掌握程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对孕产期妇女进行孕产期保健指导,可有利于患者提高孕产期保健知识的掌握,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孕产期保健指导对孕产期妇女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孕产期妇女9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观察组给予孕产期保健指导。结果:对照组在指导后期对孕期营养保健知识、早孕知识掌握程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的SDS评分、S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孕产期保健教育对孕产期妇女进行临床指导,可有利于患者提高孕产期保健知识的掌握。

关键词:孕产期,保健指导,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吴红果.对孕产期妇女进行孕产期保健指导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28):58-59.

[2]苏兰英.孕产期保健宣教对产褥期妇女饮食及行为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9):255-256.

[3]吴晓华.围产期保健与产后出血相关性的探讨[J].医学信息,2013,26(4):310-311.

[4]黄莉.对孕产期产妇进行孕产期保健指导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0):94-95.

围产期妇女慎用药 篇2

围产期进入分娩前的准备期,母体子宫是部分开放状态(为分娩做准备),血胎屏障对外界的屏蔽力减轻,胎儿虽已基本发育成熟,但也不能滥用药物。若干药能使胎儿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进而发生惊厥,发生呼吸抑制等现象;若干药会抑制胎儿造血功能,引起严重的黄疸和贫血;若干药会使新生儿产生低血糖;若干药可使胎儿缺氧、窒息,甚至死亡。

现将围产期慎用的药物详述如下:

缩宫药:缩宫素、垂体后叶素等属于“头等禁忌”的药物,因它们小剂量即可引起子宫的阵发性收缩,大剂量可致子宫强直性收缩,稍不留神就会造成流产!

青霉素G:为最常用的天然青霉素类,由肾脏排泄,而新生儿肾脏发育不成熟,故半衰期延长;剂量过大可引起中枢神经刺激症状,如肌肉震颤和惊厥。

氨基甙类抗生素:如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对胎儿、新生儿听神经和肾脏都有很大的毒性,以链霉素最为严重,常导致永久性耳聋(药源性耳聋)。

氯霉素:围产期使用氯霉素,可使新生儿发生“灰婴综合征”。严重者呕吐、拒食、呼吸抑制、体温下降、全身紫绀,最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侥幸成活者在几年内可能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死亡率极高。

四环素类:易通过血胎屏障进入胎儿体内,与钙螯合成复合物蓄积于骨骼和牙齿中。孕妇在围产期使用四环素类,可使婴儿牙齿黄染、牙质发育不全,骨生长延迟和先天性软骨病。新生儿肾脏未成熟,使药物半衰期延长,对骨骼、 牙齿和肝肾都有严重损害,故应禁用。四环素类对孕妇的肝脏有毒性,且随乳汁分泌,从而危害吃奶的婴儿。

磺胺类:如SD、SMZ,能和胆红素竞争蛋白结合部分,使结合型胆红素减少,游离型胆红素增多,从而使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的发病率增多,长效磺胺药物可引起变性血红蛋白血症。

成瘾性镇痛药:近年产妇分娩时常用度冷丁、吗啡和美沙酮等成瘾性镇痛药,用药后迅速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致胎儿呼吸抑制。新生儿对上述药物也成瘾,使出生后几天内烦躁不安,高声哭叫,甚至抽搐而休克。

解热镇痛药:以阿司匹林、扑热息痛为其代表,有确切的解热镇痛疗效。妊娠期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有紫癜、血肿等出血倾向。消炎痛可收缩婴儿动脉导管,导致肺动脉高压,从而增加分娩时婴儿的死亡率。

抗高血压药:妊娠期孕妇血压常升高,即“妊高征”,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利血平和普萘洛尔(心得安)可使胎儿心动过缓。甲基多巴可使胎儿生长缓慢,分娩出的婴儿体重减轻。

抗癫痫药:患癫痫病的孕妇在孕期内更应合理用药,因抗癫痫药极易透过血胎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因胎儿发育远不成熟,尤其是代谢和排泄药物的肝、肾,故药物排泄缓慢,容易蓄积,对胎儿生长发育、中枢神经和血凝机制等产生不良的影响:①中枢抑制和戒断症状。胎儿在子宫内长期接触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安定等药物,产生成瘾依赖性,出生后可出现较长时间的抑制症状,如无自主呼吸、肌肉松弛、体温低和吮奶困难等。②凝血功能障碍。孕妇长期服用抗癫痫药,可干扰胎儿的凝血机制,分娩出的胎儿有出血倾向,大多为颅内、胸膜腔、腹腔和胃肠道等内出血。对这种胎儿应进行特级护理。③牙龈增生。苯妥英钠可使胎儿牙龈增生。

抗精神失常药:围产期孕妇注射氯丙嗪,而胎儿对它的代谢和排泄极为缓慢,使分娩后新生儿表现出明显的中枢抑制症状(嗜睡、神志不清等),且可引起新生儿视网膜病变。

抗甲状腺药物:硫氧嘧啶、他巴唑等可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导致蓄积中毒,抑制甲状腺功能,使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长大后易患甲亢和甲状腺肿大等。

呋喃类和抗疟药:孕妇使用后,蓄积在胎儿体内,出生时药性发作,导致新生儿溶血和黄疸。

维生素K:围产期大剂量应用,可致新生儿红细胞溶解,高胆红素血症和核黄疸。

综上所述,围产期妇女慎用药! 即使对确实患病的围产妇,也要权衡利弊,尽量使用对其安全系数大的药物。否则,功亏一篑,后悔莫及,将会遗憾终生!

(无锡市人民医院 主任药师 陆基宗)

农村妇女孕产期保健现状及分析 篇3

1.1 调查对象

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 共3年时间,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调查了资溪县7个乡镇在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分娩产妇的孕产期保健情况。调查由产妇分娩所在医疗机构的妇产科医生负责, 调查内容包括孕产妇及家庭的基本情况、孕产史、本次妊娠及产前保健利用情况等。共计调查了1721人。

1.2 方法

采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 所有资料均进行2次输入。数据分析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住院分娩产妇共计1721人, 平均年龄 (25.66±3.74) 岁, 其中年龄最小的17岁, 最大的48岁。产妇中农村妇女占89.5%;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23.3%;已婚者占99.3%。产妇丈夫平均年龄为28.22%, 其中年龄最小的20岁, 最大的53岁;丈夫中农民占82.9%, 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5.4%。

2.2 孕产妇保健利用情况

在调查对象中, 平均检查次数为 (4.54±2.87) 次, 平均初检孕周为 (17.67±9.83) 周。产妇产前检查覆盖率为90.5%。5次以上产前检查率为52.5%, 早孕检查率为45.7%。自然分娩率为81.99%, 剖宫产率为18.01%。低体重儿出生率为6.0%。

2.3 影响产前保健、剖宫产率、低体重儿出生率的多因素分析

分别以产前检查覆盖率、5次以上产前检查率、孕早期检查率为应变量, 产妇及其丈夫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产妇分娩次数、已有子女数、有无孕产妇保健管理手册为自变量, 按0.05水平, 用强迫引入法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影响产前检查覆盖率的因素依次是丈夫文化程度、有无孕产妇保健管理手册;影响5次以上检查率的因素是有无孕产妇保健管理手册;影响早孕检查率的因素亦为有无孕产妇保健管理手册。结果提示随着丈夫文化程度的增高, 产前检查覆盖率提高;有孕产妇保健管理手册的妇女的产前检查覆盖率、5次以上产前检查率、早孕检查率分别是无管理手册的妇女的3.731、4.196、1.464倍。剖宫产率非农村妇女是农村妇女的2.78倍。

3 讨论

3.1 孕产妇保健利用不足

根据卫生部规定的孕产妇保健要求, 甲类农村地区产前检查率要达到90%, 孕早期检查率达到40%, 产前检查次数达到5次[1]。本县未达到这一标准, 除孕早期检查率达到标准外, 平均检查数不到5次, 5次以上检查率仅为52.5%, 产前检查次数低, 初检孕周偏晚。产前检查是降低母婴围产期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早期及定期检查, 对母亲及胎儿监测, 可以及早发现并治疗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 及时纠正胎位异常及发现胎儿发育异常等问题[2~3]。孕产妇保健利用不足, 其主要原因是孕妇文化水平低、卫生保健知识贫乏、自我保健意识差。改变这种状况的根本措施就是要开展健康教育, 普及卫生知识。实践证明, 健康教育是一种投资少, 见效快的重要措施。只有掌握了卫生保健知识的孕产妇才会自觉产生需求, 主动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

3.2 产前保健影响因素

从产前检查的影响因素中发现, 产妇的职业、产妇与丈夫的文化程度, 现有子女数, 有无孕产妇保健管理手册是影响产前检查的主要因素。孕产妇及其丈夫的文化程度影响其卫生保健知识的获得, 影响产前检查的利用程度。所以提高孕产妇及其家属的文化水平, 有助于他们了解更多的保健知识, 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有助于改善现有的卫生服务利用薄弱的局面, 但要迅速改变产前保健状况尚有困难[4], 有待社会各界支持。

3.3 孕产妇保健管理手册记录了孕妇每次产检的内容以及下次产检时间, 增强了孕妇产前检查意识。

建立管理手册是妇女进入孕产妇保健系统的第一步, 分析表明, 产前检查率、孕早期检查率和剖宫产率均与建立管理手册有密切关系, 本文调查的对象均为住院分娩的妇女。因我县地处山区交通尚有不便, 仍有部分在家及私人诊所分娩的妇女, 估计孕产妇保健利用的程度要比本文的结果略低些。

4 建议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探索积极有效的方法, 在农村地区开展宣传教育, 改变群众落后的生育观。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 有针对性地开展妇幼保健知识科普宣传。加强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 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 积极开展孕产妇系统保健, 加强投入。增强基层妇幼保健技术力量, 争取为每位怀孕妇女进行产前检查并建保健手册。

摘要:目的了解农村孕产妇孕期保健利用的现状并加以分析。方法采用问卷方法调查在医院分娩的1721名产妇。结果有无孕产妇保健管理手册是产前检查覆盖率、5次以上产前检查率、早孕检查率和剖宫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还有丈夫文化程度。结论农村孕产妇孕期保健利用不足。产前检查次数偏低、初检孕周偏晚、5次产前检查率低。有无孕产妇保健管理手册是影响孕期保健的主要因素之一。应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

关键词:农村,孕产期保健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1]黄玟, 于晓莉, 王燕.产前检查及其研究现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1, 21 (2) :48~51.

[2]吴擢春, 张文彤, 等.影响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孕妇初检孕周因素[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3, 7 (7) :432~444.

[3]王瑛, 吴擢春, 等.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妇女产次与妊娠结局关系的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 2002, 17 (2) :96~97.

围产期妇女的心理护理 篇4

1临产妇女的心理状态

临床中由于产妇的社会地位、文化程度、个性意志特点的不同, 相应地会有不同的心理表现。

1.1 焦虑心理

相当数量的初产妇从亲友处听到有关分娩的负面信息而怕疼痛、怕出血、怕发生难产、怕胎儿性别不理想、怕胎儿畸形等, 致使临产前后情绪紧张, 处于焦虑状态。

1.2 恐惧心理

害怕陌生的分娩环境, 害怕宫缩痛, 害怕周围产妇痛苦地呻吟或喊叫, 害怕医务人员的面孔, 害怕阴道分娩不成功再行手术, 产程中表现为紧张不安, 拒绝饮食和休息。

1.3 失去信心

宫缩引起的腹痛、腰痛、排便感等, 使产妇难以忍受而感到烦躁不安, 不断呻吟或哭泣, 精神高度紧张而失去自然分娩的信心, 盲目要求部宫产及催产。

1.4 矛盾心理

对即将出生的新生命抱着期待、喜悦的心情, 另一方面对分娩心理恐惧, 担心分娩不顺利, 担心胎儿安危, 而到忧虑和紧张。

1.5 急躁心理

随着规律宫缩的开始, 疼痛加重, 产妇对疼痛的耐受能力下降, 产生急躁情绪, 急于结束分娩,

2孕产妇的不良心理的后果分析

孕发妇的上述不良心下状态, 极易造成难产与并发症的发生, 有如下后果。

2.1 严重的焦虑和恐惧心理, 会造成人体内分泌失调, 引发产妇不协调宫缩, 导致滞产和产后出血过多。

2.2 不良心理状态可影响临床产妇的休息与饮食, 致使消耗过多、过早、使中枢神经受抑制, 导致产妇宫缩无力, 使产程中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甚至死亡, 也易使产妇发生并发症。

2.3 产中不良心理状态, 可造成产妇产后宫缩恢复不良, 造成产后大出血, 直接危及产妇生命。

3孕产妇心理护理

3.1 做好待产时宣教工作

向产妇形象地讲明分娩的三个过程, 使其认识到分娩时的阵痛属正常生理现象, 了解剖宫产的利与弊, 消除产妇分娩的恐惧心理及错误的感知觉, 使产妇及家属正确对待分娩的阵痛。

3.2 实行家庭式待产

产妇基本上是在家属或亲人的陪伴下待产, 这样有利于稳定情绪, 但家属过度紧张或对医护人员提出不合理要求时, 必然会对产妇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 我们必须同时要做好家属思想工作, 并取得她们的配合, 从而使产妇在整个等产过程中处于最佳身心状态, 加速产程进展。

3.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决定心理护理成功与否的关键, 助产人员仪表端庄, 态度和蔼, 动作轻柔, 消除产妇的陌生感。并主动与产妇沟通, 鼓励其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 针对性给予解释、安慰, 让其了解本科室拥有的技术, 取得产妇的信任。

3.4 第一产程的心理护理

初产妇第一产程较长, 也是难产较易发生的时段, 如注意其心理护理, 使每个产妇密切配合, 可不同程度地减轻其痛苦, 且可加速产程。可鼓励产妇离床下地活动, 以分散注意力, 促进产程。在宫缩时指导产妇随着阵缩做均匀的深呼吸, 指导或帮助按摩下腹部及腰部, 以减轻症状, 避免过多地消耗体力, 宫缩间歇时鼓励产妇少量多次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供给足够的饮水, 以保证分娩时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

3.5 第二产程的心理护理

在第二产程中产妇常有腿部肌肉痉挛、疼痛以及因用力而大汗淋漓, 急躁情绪随之产生, 体力消耗殆尽, 医护人员应在旁更多地关心、支持和鼓励, 肌肉痉挛时给予按摩, 鼓励和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屏气, 以增加腹压促进胎儿下降至娩出。宫缩间歇时, 全身放松, 安静休息, 恢复体力。在心理上给予以安慰, 使其充分放松, 增强分娩信心, 更好地配合宫缩, 运用腹压, 保证胎儿顺利娩出。

3.6 第三产程的心理护理

胎儿娩出后, 发现异常情况或涉及产妇较为敏感的胎儿性别问题等, 可引起情绪激动, 表现为沮丧或兴奋, 这两种情况可直接通过大脑皮层, 影响其对子宫收缩的调节而导致宫缩乏力大出血。所以必须等待胎盘娩出后, 子宫收缩良好病情平稳后再如实相告, 以免产妇因精神刺激而致产后大出血。

3.7 产褥期心理护理

产妇的注意力几乎全部集中到孩子的安全方面, 且分娩后多数产妇已筋疲力尽, 因此, 需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才能恢复疲劳, 减少产后出血, 促进组织修复, 增加体力。而诸多因素的影响会使产妇恢复欠佳, 如分娩不理想、疼痛、婴儿啼哭等均可使产妇心绪不宁, 见到婴儿的正常生理改变 (新生儿黄疸、溢奶) 也可引起情绪焦虑, 泌乳量减少。因此, 要求医护人员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 说话中肯、果断、完整, 做好产褥保健及产后卫生宣教, 使产妇劳逸结合, 精力充沛, 为今后的母乳喂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妇女孕产期 篇5

1 临床资料

收集自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进行检查并分娩的319例妇女, 年龄21~39岁, 平均 (24.7±1.1) 岁, 其中初产妇261例, 经产妇58例;经阴道分娩214例, 剖宫产105例。妊娠合并症:合并高血压37例, 合并糖尿病24例, 合并肾病11例。经B超检查297例胎位正常, 胎儿胎心率正常。妇女均完成妊娠期, 顺利分娩, 度过产褥期均恢复良好, 没有发生心理不良状况和抑郁症。

2 围产期心理状况分析

2.1 妊娠期变化

从受孕开始到分娩前期, 妇女在这一过程中需经历9个月的时间, 不仅在体型上有所改变, 心理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妊娠期的情绪、心理状态及健康情况对胎儿的健康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特别是初产妇, 在怀孕初期不仅要克服早孕反应, 还要保证胎儿的健康发育, 妇女容易出现担心、忧虑, 害怕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 甚至发生流产。中期由于胎儿的增大, 妇女的体型发生改变, 乳房胀痛、手脚浮肿、疲劳等症状出现, 使妇女感到焦虑、情绪不稳定, 害怕自己的体型不能恢复, 对同事、亲人, 尤其是丈夫的言行极为敏感。晚期由于疲劳、抽搐症状加重, 临近分娩时对分娩过程缺乏知识, 害怕胎儿处于危险状态, 或有畸形, 使妇女感到紧张、脆弱, 影响了自身及胎儿的健康。

2.2 分娩期变化

随着进入分娩期, 孕妇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焦虑情绪害怕剧烈的宫缩疼痛不能耐受, 对胎儿带来影响, 而且担心发生难产、大出血、婴儿畸形和性别不满意, 对正常分娩带来一定影响, 可能会造成宫缩无力、产程延长的发生。

2.3 产褥期变化

产褥期是围产期的一个重要阶段, 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率为37.14%[1], 产妇有妇女升为母亲, 这一变化对妇女的心理带来很大转变。性别的不满意、与孩子的亲密接触和哺乳问题都为妇女心理带来很大影响, 特别是丈夫、婆婆对孩子的评价和满意程度, 初次哺乳是婴儿吸吮引起的疼痛, 是妇女产生消极、不安的情绪, 从而影响自身的健康, 甚至发生严重的神经衰弱。

3 心理护理

3.1 妊娠期心理护理

妊娠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护理人员应掌握丰富的围产期保健知识, 根据孕妇不同的生活背景、怀孕情况和身体素质进行个体化心理护理和思想交流。用亲切的态度和语言支持、理解孕妇, 向其讲解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情况, 让其感受到胎儿的生长, 并指导进行胎教, 建立良好的母胎感情, 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和性别观, 并认真倾听孕妇的不满和发泄, 消除其心理压力, 对有妊娠合并症的高危人群应进行重点保健, 指导进行自我监护, 并对其进行必要的疏导, 提高产前检查的主动性, 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 树立信心, 降低妊娠合并症对母婴的危害, 确保母婴平安。

3.2 分娩期心理护理

妇女进行分娩时由于紧张、恐惧的心理, 在加上宫缩引起的疼痛使妇女想为止放弃, 护理人员应守护在其身边, 鼓励、支持妇女, 严密观察产程的进展, 保证胎心音和产妇生命体征的正常, 并指导妇女在宫缩的间歇时间进行休息, 保存体力, 进入分娩期时指导患者正确的屏气以增加腹压, 促进胎儿下降和娩出, 及时告诉产妇产程进展情况, 增加分娩信心, 保证产程进展顺利, 娩出后应用赞美的语言告知产妇的勇敢, 描述婴儿的头发、皮肤、身长、相貌等情况[2], 激发妇女的母性。嘱其家属尤其是丈夫多关心、爱护妇女, 有效地减少抑郁情绪的产生。

3.3 产褥期心理护理

产褥期妇女由于分娩过后身体极度虚弱, 应提醒产妇注意卧床休息, 告知其个人卫生、饮食习惯等注意事项, 保证足够营养, 并嘱其家属照顾、关心、安慰妇女, 使产妇感到轻松, 心情平静, 思想放松, 分娩后由于子宫收缩产生疼痛, 应正确指导妇女按摩子宫, 促进子宫良好收缩, 并向妇女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 指导婴儿正确的吸吮母乳, 帮助产妇泌乳, 建立母婴之间的亲密关系;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增强体质, 保证母婴顺利度过产褥期。提高母婴的生活和生命质量。

总之, 我们护理人员应正确认识和分析围产期妇女各时期的心理变化, 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和指导, 调整产妇的心理环境, 提高围产期母体的应激能力, 保证母婴平安, 减少不良反应和产后出血的发生, 使围产期护理工作适合整体化护理的医学模式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周训平, 蒋红梅, 王贤华.围产期产妇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研究现状[J].齐鲁护理杂志 (下半月刊) , 2009, 12:54~56.

妇女孕产期 篇6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将2007年6月—2008年6月来我院妇产科就诊的孕产妇425例作为实验组, 2006年5月—2007年5月来我院妇产科就诊的孕产妇398例作为对照组, 两组孕产妇在孕周、年龄等一般情况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P>0.05) 。对实验组开展产前、产中及产后的预防保健健康教育, 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处理。

1.2 围产期预防保健方法

1.2.1 心理指导:

分娩作为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 它的顺利进行与孕产妇的心理状态很有关系。现代护理研究结论显示, 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日益重要, 而对于分娩期的孕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尤其重要。因为分娩期孕产妇的护理不仅关系到孕产妇的情绪变化和分娩信心, 同时还直接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因此, 护士在产前对待孕产妇的态度要亲切, 向孕产妇仔细讲解分娩的注意事项和有关知识, 让孕产妇对分娩的整个产程有一定的了解, 对即将分娩造成的疼痛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保持情绪和心态的稳定。对重男轻女的家庭, 要对家属和孕产妇认真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 让孕产妇们从思想上放下包袱, 轻松地进入分娩状态。在分娩过程中, 子宫收缩会给孕产妇造成巨大的疼痛和不适, 对她们紧张的心理要给予安慰和指导, 增加孕产妇的安全感。助产人员要陪伴在孕产妇身边, 指导孕产妇正确用力, 消除她们的孤独和恐惧感, 让孕产妇对分娩时刻保持信心。有研究表明, 对孕产妇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其对疼痛的耐受性会明显提高, 缩短平均总产程, 降低难产的发生率。所以, 重视心理辅导可以减少难产发生率, 使孕产妇安全顺利地渡过分娩期。

1.2.2 产前指导:

首先对实验组孕产妇采取多种形式的产前健康教育, 如集中讲课、赠送书面资料以及看录像等, 对每位就诊的孕产妇从孕期保健到自我监护、异常情况识别、临产先兆和母乳喂养等几个方面进行宣教。其中包括: (1) 指导孕产妇最好是左侧卧位, 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善子宫和胎盘的血液循环, 降低子宫增大对下腔静脉造成的压迫; (2) 孕产妇应该做好自我监护:这包括胎儿和母体两方面的内容。母体的自我监护主要是为了及早发现妊娠并发症及传染病;对于胎儿主要是根据胎心音计数和胎动计数进行监测, 避免死胎和其他事件的发生; (3) 指导孕产妇正确合理地用药以及避免过度劳累等。

1.2.3 产中指导:

助产人员要陪伴在孕产妇身边, 指导孕产妇正确用力, 消除她们的孤独感和恐惧感, 让孕产妇对分娩时刻保持信心。决定分娩的3个要素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力。当孕产妇的宫口开全以后, 指导孕产妇宫缩时要学会运用腹压加速产程的进展, 当宫缩间歇期时要让全身肌肉放松, 好好休息。伴随着宫缩力度的加大, 孕产妇要屏气用力;当胎头剥露越来越大的时候, 改屏气为哈气, 慢慢娩出胎头, 尽量减少会阴部位的损伤。

1.2.4 产后指导:

孕产妇分娩以后, 女性生殖器官不能立即恢复正常, 子宫的宫腔内也有较大的创面, 宫口有些松弛, 阴道黏膜造成部分擦伤, 会阴部位也有可能有侧切的伤口, 因此孕产妇应该注意保持外阴清洁, 使用无菌会阴垫, 绝对禁止性交和盆浴。产后指导母乳喂养是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母乳中含有较多的优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及乳糖, 有利于婴儿大脑的发育, 也利于消化和吸收, 具有增强新生儿免疫力的作用, 此外还有利于促进母儿感情。早期吸吮是成功母乳喂养的关键。当新生儿离开母体, 断脐后, 护士为其擦干全身, 将其抱进母亲怀中, 开始哺乳, 以刺激孕产妇乳汁的产生。哺乳不是越多越好, 而是要按需哺乳;同时还应注意正确的含接姿势, 要保证婴儿能够完全含入乳头和大部分的乳晕, 让婴儿自己用两颊和舌头挤压乳晕下面的乳窦。考虑到新生儿的生理解剖特点, 神经对肠道蠕动的调节功能较差, 而且哺乳时不同程度地吸入空气, 均容易引起溢乳, 所以在哺乳新生儿时一般采取倾斜式卧位, 将新生儿的上半身抬高10~15 cm左右。做好这两方面还应注意指导孕产妇做好新生儿的护理。新生儿的肌肤较薄、较嫩, 容易擦伤和感染, 要时刻保持新生儿颈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的清洁。有些新生儿体内因红细胞破坏产生大量的胆红素, 而他们的肝脏系统发育还不完全, 短期内不能完全排出胆红素, 会造成皮肤和黏膜变黄。孕产妇应该注意对新生儿黄疸的观察, 及早发现异状;同时还应该了解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一般病理性黄疸出现得比较早, 而且不易消退并且逐渐加深;生理性黄疸一般持续4到10天就能够自行消退。此外还应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 用于预防结核病和乙型肝炎的发生。卡介苗接种为0.1 ml (人·次) , 通常是于上臂三角肌皮内注射, 注射后一般局部红肿浸润、化脓形成溃疡, 用1%龙胆紫涂抹以防感染, 8~12周结痂。乙肝疫苗是0.5 ml/ (人·次) , 接种方法是0、1、6月, 接种部位与卡介苗相同, 也是于上臂三角肌皮内注射, 注射后局部红肿、疼痛和低热, 一般不需处理。

2 结果

健康教育前后, 实验组相比对照组孕产妇产前认识提高, 母婴患病率减少, 母乳喂养率提高, 两组在这三方面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结论

围产期预防保健的目的是降低婴儿及母亲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工作环境不同, 来自家庭经济、工作压力、婆媳关系、对新生儿性别的期盼、分娩后经济、社交能力以及孕产妇自身性格内在的和外在的表现等因素均可导致孕产妇负性情绪的产生, 因此加强对孕产妇优生优育、自我监护等知识的培训,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孕期心理压力, 对提高围产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据2005年陈赤[1]对367名孕20周初产妇调查显示, 有84.8%的孕产妇希望进行孕期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对孕产妇的心理指导以及进行产前、产中及产后的健康教育, 实验组孕产妇产前认识有所提高[2,3,4], 母婴患病率降低, 依从性提高[5,6], 母乳喂养率提高。可见, 围产期实施健康教育对提高孕产妇和全社会的预防保健意识, 降低孕产妇和婴儿的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是围产期妇幼保健工作中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围产期,健康教育,预防保健

参考文献

[1]陈赤.孕妇的知识、态度、行为及对孕妇学校意愿的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6, 23 (21) :3307-3309.

[2]陈小荷, 闵娟, 刘秀谊.大型综合性医院孕产妇健康教育策略探讨及其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 2008, 24 (4) :291-292.

[3]沈玉香, 蒋锦辉, 许勤.开设产前护理门诊对提高孕产妇孕产期健康认知行为依从性的研究[J].护理研究, 2008, 22 (2) :334-336.

[4]蔡敏, 蔡郁, 郭盛菊.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择期剖宫产术的效果评价[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 24 (12) :6-8.

[5]张艳.产科健康教育的必要性[J].中国伤残医学, 2007, 5 (3) :93.

上一篇:质量持续改进工具下一篇:后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