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妇女

2024-05-13

职业妇女(共4篇)

职业妇女 篇1

近年来, 四川省各级农业部门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项目, 加大对农村妇女农业生产技能培训, 着力提升全省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 有力促进了全省农村妇女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科学种田能力的提升, 为四川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

1 农村妇女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四川是农业大省, 农村劳动力共计3 900多万, 其中女性劳动力1 800多万, 占总数的46%。受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制约, 四川省农村妇女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 据统计, 目前全省尚有60%左右的农村妇女仅具备小学以下文化程度, 女性文盲率为13.6%, 经过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村妇女仅为22%左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步伐的加快, 农村妇女劳动力结构也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是30岁以下、初中文化以上的新生劳动力, 她们是各大城市优先吸纳的劳动力, 一般不再从事农业生产。二是30岁至40岁、初中文化为主体的骨干劳动力。她们一般半工半农, 其中能力较强的一部分, 因为从事农村个体工商或是种养殖业及加工业, 成为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力量之一;生存条件困难的一部分, 季节性就近打工群体, 成为农村挣钱补贴家中生计的主要力量之一。三是40岁至50岁、文化程度偏低的基本劳动力。一般留守在家乡从事农业生产, 这批人成为从事农业生产的基础力量之一, 她们占农村现有的农业劳动力比例在60%以上, 有的地方甚至达到80%。因此只有通过教育培训, 帮助四川广大农村妇女提高素质、增强能力, 才能使她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障粮食安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中处于主动地位, 发挥主体作用, 实现自身价值。

四川省农业厅一直把教育培训作为提升农村妇女素质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 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来推进和落实, 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工程培训等项目, 加大对农村妇女职业技能培训, 年培训女性农民10万人左右, 实用技术培训800万人次左右, 极大地提升了全省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

2 分类施教, 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提高农村妇女职业技能水平, 提升农村妇女综合素质, 必须根据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 遵循农村妇女的实际需求, 突出重点, 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按照农村妇女受教育的层次、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能力, 分领域、有重点地开展培训工作, 培养一大批懂技术、能管理、会经营的女性产业农民, 大力推进四川省现代农业的发展。

农业部门最贴近农村、最了解农民, 在农村妇女职业技能培训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要根据四川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区域经济的发展、主导产业的不同、农时季节的变化, 广泛开展实用技能、经营管理等方面培训;围绕四川省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 重点开展粮食、油菜等专业以及粮油加工专业类培训;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 重点开展茶叶、水果、食用菌、中药材等专业以及对应的农产品加工、营销等培训;围绕农产品加工, 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生产高端产品, 重点开展农村各类服务业的培训;围绕服务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服务、传统手工艺等, 重点开展农村特色非农产业, 如乡村旅游服务员、刺绣、编织等特色产业培训;对有志于农村创业的女性农民开展创业培训, 帮助她们提高创业能力。

针对农村妇女学习的特点, 创新培训方式, 更好服务于她们。一是“送教下乡”, 根据农村妇女照顾家庭的特点, 培训教师走出教室深入村寨, 在家门口对她们进行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 让农村妇女学员学习、生产、生活三不误。二是“教学互动”, 针对多数农村妇女学习“被动”的特点, 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教与学的双向交流, 强调互动性与参与性。三是“现身说法”, 在培训中尤其是农民创业培训, 除强调理论集中学习、实地参观考察外, 还邀请女性创业成功人士现身说法, 增强农村妇女学员的自信心, 激发和坚定她们的创业激情。

在注重提高农村妇女职业技能的同时, 通过阳光工程引导性培训, 加强普法宣传和民主法制教育, 帮助农村妇女学法、用法, 积极开展农村妇女维权, 增强她们的法律意识和民主参与能力, 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

3 树立典型, 增强培训示范带头作用

近年来, 通过阳光工程等培训, 四川省涌现出了不少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培训、促进产业发展的典型, 比如为了确保地震灾区产业尽快恢复发展, 帮助地震重灾区北川县羌族农村妇女发展羌绣特色产业, 四川省农业厅在曲山镇沙坝村举办羌绣培训班, 全村60余名从事羌绣生产的羌族农村妇女学员参加了培训。按照立足产业、突出重点、通俗易懂和注重实效的原则, 从省内外邀请了在湘绣、羌绣上具有丰富经验的刺绣专家、设计人员和能工巧匠, 从理念、设计、工艺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对学员进行培训, 提高学员的基本技能和艺术水平, 培养了一批懂设计、会操作、有经营意识的羌绣“能人”。又如巴中市南江县兴马乡棕原村庞桂莲学员, 通过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 她既学到了金银花的种植技术, 又学到管理经营知识, 她艰苦创业, 不断扩大种植经营规模, 从2009年开始, 不到2年的时间, 金银花种植规模已发展超过6.67公顷, 2010年已有2公顷的金银花开始产花, 年产量达200多千克, 收入5万元, 预计2011年产花面积还将增加。

4 坚持“三结合”, 注重技能培训实效

一是培训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培训要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尤其是县域经济的发展对农村妇女的专业技能需求, 开展“订单式”培训, 只有与县域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 与农村妇女自身实际相结合, 培训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才能落到实处, 才能受到她们的欢迎。

二是培训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培训必须以就业为前提, 才有更强的针对性, 只有根据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农村经济的发展, 加强农村妇女培训的就业指导, 才能达到职业技能培训最终的目的, 才能拓宽她们的就业途径。

三是培训与创业扶持相结合。为农村妇女创业者开展项目推介、创业指导、政策咨询、跟踪回访等一站式服务, 巩固创业培训的效果, 引领她们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职业妇女 篇2

第五章 妇女社会工作

第一节妇女社会工作概述

一、妇女的特点(重点)

二、妇女的需要(重点)

1、与男子同等的社会发展环境和条件

2、特殊的妇女保护(妇女特有的五期: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更年期)

三、妇女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目标

(一)妇女社会工作的定义:以妇女为对象

(二)妇女社会工作的目标:总体目标是为妇女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与社会环境。具体目标: A.解决现实问题 B.预防新问题

C.推进法律,政策的制定 D.建立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节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针对特殊苦难妇女人口的妇女社会工作内容(重点)

(一)为失业女工提供的服务

A.心理支持 B.社会 C.再就业 D.婚姻家庭方面的支持

(二)为单亲母亲提供的服务

A.寻找资源 B.心理支持 C.协调关系

(三)为家庭暴力中被虐妇女提供的服务 A.危机介入 B.家庭治疗

(四)为进城打工妹提供的服务

A.熟悉城市 B.提供社会 C.维护合法权益 D.提升竞争力

二、针对全体女性人口的妇女社会工作内容 1.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教育 2.文化教育 3.技能培训 4.健康生育 5.婚姻家庭咨询

6.维护合法权益采集者退散

第三节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重点)

一、个案工作在妇女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一)协助妇女求助者理清思路

问题--排序--优先问题--成因--解决方法--需要的帮助

(二)从优势视角帮助求助者寻找资源 A.每一个妇女都有优势 B.不幸事件也可能是成长机遇 C.所有的环境都充满资源

二、小组工作在妇女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一)妇女小组工作的主要类型

发展性小组---进城打工妹成长小组,关爱儿童小组

支持性小组---单亲母亲,受虐妇女,下岗女工,弱智儿童家长小组 预防性小组---准父母小组

(二)妇女小组工作的工作重点

A.帮助成员形成互助体系 B.协助成员了解小组过程 C.努力增强成员的能力 D.协助成员回顾小组过程

三、构建妇女社区的社会支持网络(重点)

(一)什么是社会支持网络

是指在社会网络(以个体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中起支持作用的关系的集合。社会支持包括情感支持和实际支持。

妇女社会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是有需要帮助的妇女们的重要的社会资源,但还需要运用社会支持网络。

(二)构建社区社会支持网络的类型

1、妇女志愿者为本的支持网络

2、妇女自助互助为本的支持网络

职业妇女 篇3

关键词传统观念 现代女性 困境

一、传统妇女的地位

第一,从政治上看。参与政事的都是男子,女性不允许参与政治,甚至不允许走出家门,她们的职责就是照顾家庭和孩子,活动范围仅仅限于家庭。

第二,从经济上看。在我国传统社会中男子是家庭经济的来源,在家里处于顶梁柱的地位,费用的使用情况往往都由丈夫说了算。由于女子不参与社会劳动,没有经济收入,经济上的不独立,也决定了妇女的依附地位。

第三,从文化上看。“男尊女卑”的文化建构,形成的是有利于男权发展的文化,大多数涉及到妇女的语言往往都是恶劣的,充满歧视的,像“最毒妇人心”、“水性杨花”、“红颜祸水”等都是对女性的一种侮辱。另外从中国汉字的构造上也可以看出女性的地位,像奸、奴、妓、娼、婢等都容易让人联想到女性,而且这些字都含有贬义。

二、现代女性的困境

首先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方面看。虽然现代女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男女平等的思想深入心中,但几千年封建社会所形成陈旧观念对妇女的发展仍有很深的影响。这些落后的传统思想文化如今虽已不登大雅之堂,可是不等于它已完全消失,仍在支配着人们的意识,左右着女性的言行,对当今妇女的发展产生强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其次从妇女的角色扮演方面看。现代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是:不仅要有一份事业心,还要扮演好传统观念所界定的“好妻子”、“好母亲”、“好儿媳”的角色。也就是说,理想女人是那些能够在家庭、社会、个人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的女性,而这多重要求会使女性们在社会生活中面临“角色冲突”和“人格分裂”的困境。一些事业成功的女性被称为“女强人”,而“女强人”含有异化的女人之意,即人们不再把你当作一个女人,同时你还必须为这种种不公正承担全部责任:是你异化,是你男性化。现实生活中她们既是妻子、母亲,又是现代女性,她们既要忙于工作,又要忙于家务,她们需要面对两个世界,面临两个标准,一是男女一样的男性标准,一是传统的贤妻良母标准,双重标准相互作用,成为当今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当她们试图按男性尺度有所作为时,确认她们的尺度会变成贤妻良母型;当她们想扮演贤妻良母时,又难以成为事业的成功者。许多事实也证明了职业女性的艰难处境:如果她们要求把自己摆在第一位,担心会毁掉自己的家庭;如果把丈夫和孩子放在第一位,又难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这种角色之间的冲突给女性造成了极大的心理焦虑。

第三从妇女的就业方面看。虽然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了工作岗位,却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如就业歧视、同工不同酬等。大多数女性从事的是一些技术含量低的服务性行业,像餐饮业、家政行业。许多女性在找工作过程中往往受到不公平对待,他们认为女性的能力不如男性,在工作中不能像男性那样把精力完全放在工作上。另外在职位的晋升方面女性也受到限制,即使她们表现得比男性优秀,得到提升的机会也不如男性多。

三、解决的困境的措施

要解决当今女性所面临的困境,政治、经济、法律等手段纵然重要,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还不是问题的实质。我们要突破旧的思维模式,树立一种新的价值观,认识到女性的价值,让更多的女性参与到社会事务中来。同时女性也要注意自身素质与能力的提高,以增加社会的认可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解构传统的女性观,重构现代女性观。即要求我们用性别理论的新视角来重新评价和认识两性关系,用性别平等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已被规范化、制度化、定型化了的传统性别角色模式,树立一种全新的性别理念,这至少包含以下内容:1.培养女性的独立思想,以摆脱传统社会中的依附、被动、服从的角色定位;2.提高女性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与能力,争取与男子享有平等的参与社会的政治、社会、文化生活的权利;3.充分地尊重女性,认识到她们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积极作用,给予她们充分发展的空间,并为其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第二,制定相关的政策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针对女性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不公正待遇,如就业歧视、家庭暴力以及教育不平等等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在政策上予以保障,营造大范围的对女性的尊重与保护。对那些侵害女性权益的违法行为予以法律的制裁。

第三,女性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协调好各个角色的工作。这就要求现代女性必须心胸开阔,不断地从社会中吸取养分,做到努力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培养自己的求知欲,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己看待事物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断提高承受社会和工作压力的能力,以一个健康、自信的心态面对各种挑战。

总之,由于受到几千年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对妇女已形成根深蒂固的偏见。虽然新中国建立之后,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具有现代特征的女性开始出现。但在现实生活中妇女仍然处于传统观念、角色扮演和就业等造成的困境中。因而,要解决妇女所面临的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1]中国妇女网 http://www.women.org.cn/allnews/02/1005.html妇女的法律地位分析.

职业妇女 篇4

发展农村妇女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一) 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会经济的发展总的来说取决于物质资源、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但根本上取决于人力资源的质量, 即劳动者的综合素质。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和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 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妇女占全国农业劳动力的60%以上, 她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但是, 受中国文化传统和历史因素的影响, 农村仍存在着刻板的社会性别观念。这些传统的观念在无形中规范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 农村妇女的人生价值观主要体现在生儿育女和家庭义务上, 她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都没有得到开发, 导致她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潜能没有被挖掘。

职业教育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渠道, 是劳动人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最佳途径, 对促进经济繁荣和改善贫困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 在发展农村女性职业教育的过程中, 要牢牢把握经济特点和发展趋势, 并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 因地制宜, 有的放矢, 不盲目定项目, 培养有知识、懂技术、留得住、用得上的各类型、各层次实用技能人才, 把农村女性人口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源, 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 农村妇女自身发展的需求

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我国农村妇女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 这就造成她们思想落后, 参与社会活动少, 安于现状, 不求进取。而农村妇女文化素质程度又与她们主体意识的觉醒与发展直接相关。文化低的农村妇女, 生活在闭塞的世界里, 对性别歧视习以为常, 意识不到自身解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 文化层次和教育程度的限制, 使得农村女性政治观念淡薄, 参政意识淡漠, 在社会和家庭中处于从属地位,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村妇女自身的发展。

发展农村妇女职业教育要以性别平等观念为核心, 为农村妇女重新认识社会和家庭角色奠定思想基础, 使她们正确认识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位置。农村妇女在接受职业教育的过程中, 掌握了更多农业生产能力, 学习了一定的技术, 这不仅增加了她们对家庭收入的贡献, 而且能利用这些知识参与家庭决策, 提高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随着家庭地位的提高, 农村女性会获得更大的自信, 她们也会积极参与村委会召开的各种会议, 而且能够在会议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更有些女性能够担任领导职务。农村女性积极参与基层政权, 大大提高了农村女性的政治参与度。农村女性职业教育通过专门为女性打造的理念和教育方式, 鼓励她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和突破自我, 帮助她们找回自信, 以获得更多的自我发展机会。

农村妇女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性别歧视的普遍存在

在我国的教育中存在性别歧视由来已久。根据史静寰等学者的研究, 关于职业分工和角色定型, 在幼儿读物插图中, 100%的科学家是男性、100%的工农兵是男性、100%的教师是女性、97%的服务员是女性。同样, 在职业教育中可供女性选择的专业一般都是围绕农业方面和传统的“女性化”课程, 比如说裁缝、婴儿看护、家政等课程。

其原因在于: (1) 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时至今日, 我国农村地区依然存在着一些传统文化观念, 比如说“男主外, 女主内”、“嫁出的女, 泼出去的水”、“女人不能主大事”等等, 农村妇女的性别角色成为她们接受职业教育的障碍。 (2) 公共政策中性别意识的缺失。我国的公共政策在指导和促进女性职业教育的发展方面有着明显的缺失。不仅缺乏支持农村妇女职业教育的专门具体的政策和制度, 而且缺乏具体的职业教育规划, 以及支撑农村妇女职业教育发展的财政政策和农村妇女就业保障政策。

(二) 农村妇女教育水平受限

在全国女性就业者中, 从事第一产业的比重为76.12%, 而且这部分人口规模还在扩大。全国妇联在1990年、2000年分别做了两次关于妇女地位的调查, 发现女性的受教育年限虽然在不断提高, 但是, 农村妇女所受教育水平与男性相比差距仍较大, 58.8%的农村妇女只有小学以下的文化程度, 低文化的比男性高21.9个百分点, 而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又比男性低20.8个百分点, 女性文盲率为13.6%, 比男性高9.6个百分点。一个人的受教育水平影响其接受知识的能力, 而我国农村妇女还不具备吸纳其他行业知识所必须的受教育水平, 这也成为农村妇女群体在接受职业教育方面受阻的重要原因。

(三) 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

我国幅员辽阔, 区域之间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等都存在各自的特点。从大范围看, 可以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从小范围看, 可以分为省、市、县、乡、村等。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 1997年, 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 以中部为1, 则东部、中部、西部的比例为1.45∶1∶1.04;以农村居民收入论, 以东部为1, 则东部、中部、西部的比例为1∶0.75∶0.63。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和城乡收入的差距, 导致农村女性教育资源在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构成不均衡。仅以城乡差异为例, 1987年全国6岁和6岁以上的女性人口中, 城市每万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人数为1417人, 农村为816人, 城市高出农村1.74倍。

发展农村妇女职业教育面临政策选择

教育中的许多不公平的问题, 都可以归因到政策问题上, 即由政策的缺失和不健全所造成。因此, 农村妇女职业教育发展从政策上应首先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 如何把性别意识纳入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对妇女职业教育发展有重大的意义。我国教育中的性别不公平、女性教育意识缺失由来已久, 在农村地区更加明显。作为一种思想意识, 性别公正意识在全社会的树立和深入人心, 仅仅依靠社会自身运行的惯性来得以进步显然是不够的, 政府在政策层面的保障非常必要。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 要看到作为社会成员中的男女两性成员生理上的差异, 因此能有意识地预见政策运行带给女性的可能性影响, 并在决策中体现出保护女性性别利益的措施和对策, 有效地消除对女性不利的因素, 促进两性长远和谐地发展。发展农村妇女职业教育, 首先必须运用公共政策“有形的手”来保障教育的公平性, 以促进农村妇女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 如何融通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

农村妇女要掌握一定的实用性科学技术, 必须以一定的文化知识为基础, 因为文化层次高的人对技术将会有更高的领悟力和探索力。因自身素质的原因, 我国农村妇女在接受职业教育方面受到很多的限制。但是, 目前农村基础教育的体制与结构仍然不合理, 影响着农村女性教育质量的提高。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管理还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束缚, 仍在升学体制下, 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育学制以及教育计划统一制定, 同时, 在基础教育结构中职业教育几乎没有一席之地。在目前中国经济水平尚不发达, 教育结构本身存在缺陷的情况下, 这种教育体制只能在减少教育者数量的条件下维持教育的运行。而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无疑会作出牺牲。因此, 在农村教育体制改革中, 面临着如何协调农村普通教育, 尤其是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

(三) 如何实现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

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 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国土辽阔, 区域经济发展历来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一般来说,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对职业教育的拉动力就越大;反之, 职业教育的发展动力就会不足。因此, 我国农村妇女职业教育在区域和城乡间发展不平衡也是客观存在的。比如, 在东部发达地区, 农村妇女职业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发展水平就高于西部地区, 而城镇妇女职业教育也要比农村妇女职业教育完善。为了缩小农村妇女教育在区域之间的差距, 各个区域应该相互开放, 充分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流, 开展区域间的相互支持与合作, 扩大区域女性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对农村妇女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 我们需要投放更多的关注和努力, 因为这是完善农村职业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 必须充分认识当前农村妇女职业教育的现状, 分析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找到问题的关键, 从政策方面入手, 以期农村妇女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袁玥.区域经济特征与区域职教发展模式[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版) , 2001, (1) .

[2]张献召.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的思考[J].教育论坛, 2006, (5) .

[3]朱楚竹, 蒋正华.中国女性人口[A].面对21世纪的选择——当代妇女研究最新理论概览[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3.

[4]彭友化.论区域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怀化学院学报, 2008, (10) .

[5]靳道亮.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困境及其对策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 2007, (6) .

[6]周庆行.农村女性教育体系的缺失与政策选择之困境[J].职业圈, 2007, (11) .

[7]钱民辉.女性教育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7, (4) .

【职业妇女】推荐阅读:

青年妇女07-15

甘肃妇女05-14

妇女教育05-15

妇女疾病06-21

黑人妇女06-30

中年妇女07-04

妇女现状08-06

唐代妇女08-29

妇女儿童09-13

妇女观08-09

上一篇:内部控制法规下一篇:多角度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