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妇女

2024-07-15

青年妇女(通用4篇)

青年妇女 篇1

妇女解放是近代思想启蒙的内容之一,《新青年》不仅是近现代思想启蒙的中流砥柱,更引领了妇女解放思想的舆论导向。对《新青年》中的妇女解放思想研究大多集中于自由主义妇女观,即贞操问题的讨论和“易卜生号”的影响,而关于其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研究相对较少。《新青年》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也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早期传播做出突出贡献。细查《新青年》杂志,关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文章并不少,从第7卷到第11卷相关文章就有20多篇,《新青年》宣传了不少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并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分析中国的妇女问题。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章的解读,从《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产生的条件、主要内容以及评价三个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

一、《新青年》转向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条件

妇女解放是《新青年》创刊的目的之一[1],也一直是《新青年》关注的主题之一,并在新文化运动中将妇女解放推向了舆论的高潮。但五四运动后,《新青年》开始转向研究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这种转变源于理论和实践双重条件。

1.理论条件。《新青年》转向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中国人认识马克思是在19世纪末,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后,开始出现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1919年5月,《晨报》发表了陈博贤翻译的日本学者河上肇的文章《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该文影响很大,是当时知识分子认识唯物史观的基本范本。之后,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刊物越来越多,除了《晨报》《新青年》,许多报刊杂志都在讨论马克思主义,如《民报》《向导》《东方杂志》等。不仅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宣传马克思主义,资产阶级如孙中山宣传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者也宣传马克思主义,如刘师培、何震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成为一种社会风潮,人们言必称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广泛传播为《新青年》关注妇女的角度转向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奠定了理论基础,当知识分子选择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问题时,会自觉地用这种理论来分析中国的妇女问题。

自由主义妇女观发展的瓶颈决定了妇女解放需要新的理论。妇女解放作为一个社会问题被提出是在维新运动中,提倡有别于传统的贤妻良母观:有知识、有能力的女子更贤良。很快新文化运动的民主自由思想极大地影响了《新青年》的妇女解放,并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妇女解放的舆论高潮。新的贞操观和婚姻观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脱离家庭的妇女如何生存,劳动妇女如何解放。自由主义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旧社会的妇女问题。

2.实践条件。中国妇女解放的现实需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妇女问题真正作为一个社会问题被提出是在维新运动中,但维新派提倡的妇女解放是为了让妇女更好地为人妻为人母,并不是为了妇女自身的解放。女学的兴起让一批女性知识分子成长起来,她们积极投身于中国的革命事业和妇女解放事业,如秋瑾、唐群英等,女性知识分子自我解放的意识开始觉醒。针对袁世凯上台后在妇女问题中的倒行逆施,正在倡导新文化运动的《新青年》给予了猛烈的批判,并积极倡导新的贞操观和新女性,娜拉成为妇女解放的代名词。许多进步青年离家出走,但离家的妇女却无法独立生存。同时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包括女工)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知识分子开始关注无产阶级妇女,她们的权益不同于精英妇女,新的妇女群体的崛起决定了需要新的妇女解放理论。

二、《新青年》中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1919年2月,李大钊就开始关注劳动妇女,他的《战后之妇人问题》是《新青年》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文章。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新青年》关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文章越来越多。通过对这些文章的解读,笔者将《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分成两个阶段,第7—9卷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宣传阶段,主要宣传苏俄的妇女解放状况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理论;第10—11卷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实践初步结合的阶段,主要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融入中国妇女解放的现实中。

1.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宣传阶段。俄国的十月革命震惊了整个世界,也深深影响了中国。五四运动后,《新青年》转向马克思主义研究。1920年,《新青年》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第8卷1号《新青年》开辟了专栏俄罗斯研究。《新青年》表明了自己明确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同时对妇女的研究也转向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新青年》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宣传,主要从苏俄妇女解放情况介绍、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思想介绍、中国劳动妇女状况研究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对苏俄妇女解放状况的介绍。介绍了苏俄的妇女儿童所受到的保护,以及妇女的婚姻和劳动自由,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妇女的美好生活。第二,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思想的介绍。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妇女观,他们的理论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主要内容。第三,中国劳动妇女状况介绍。苏俄的妇女解放让人羡慕,我们的无产阶级妇女又是怎样的状况。《新青年》开辟过专刊“劳动者号”,调查各地工人(包括女工)状况,讨论女工的状况和待遇。

《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继承和发展原有妇女观的基础上亦有根本性转变,这种转变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转变。第一,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到妇女受压迫的历史和经济原因。李大钊的《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和陈独秀针的《男系制与遗产制》,均从唯物史的角度出发,指出妇女比男性地位低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今天妇女得以解放也在很大程度上受经济发展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自由主义妇女观都重视妇女的经济解放,但两者对经济的认识是不一样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认为经济具有决定性地位,不管是从男女平等走向不平等,还是从男女不平等走向平等,经济都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自由主义妇女观并不认为经济具有决定性地位,他们更看重父权制的影响,他们认为妇女受压迫的原因是男性的统治,解决的方法就是推翻男性的统治。中国的妇女解放是在近代国家救亡的主题下产生的,妇女解放是男子提出的,他们认为妇女解放是有利于国家独立富强的,男子并不是妇女的敌人。由此而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更符合中国妇女解放的时代主题。第二,对妇女进行阶级划分。首先,关注劳动妇女。《新青年》早期妇女观关注的基本是妇女的教育和婚姻以及参政的权利,这是社会精英妇女的专利。转向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后,关注点转向社会底层的无产阶级妇女和劳动妇女,这是妇女解放对象的改变。李大钊认为有产阶级的妇女和无产阶级的妇女利益是不一致的[2]。其次,主张无产阶级男女的联合。施存统提出“必须一切第四阶级人们都团结起来,实行无妥协的阶级斗争,第四阶级才能解放”[3]。这是非常明确的阶级观,所有无产阶级(无论男女)的利益都是相通的,妇女解放斗争首先应该是阶级斗争。第三,社会主义才能救妇女。施存统提出妇女解放与人类的解放任务是同步的,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人都平等了,妇女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3]。对社会主义才能保证真正的妇女解放源于妇女受压迫的原因分析。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则认为妇女受压迫的根本原因在私有制,因此妇女真正要解放必须进行彻底的社会革命,推翻私有制,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制度。陈独秀也认为不改变社会,妇女就无法真正摆脱奴隶的地位。

2.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实际初步结合时期。1923年6月,《新青年》成为党的机关刊物,纯粹的政治性期刊,关于9卷后的《新青年》存在一些争议。笔者认为9卷后的内容是《新青年》的延续,不能因为思想转变就否定其存在价值。《新青年》这一时期关于妇女解放的文章相对较少,我们可以根据有限的内容结合当时党的相关文件分析这一阶段的妇女解放思想的特点。第一,认识到妇女解放的现实任务。此时的共产党已经认识中国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是国民革命[5]。党成立后一直非常重视妇女解放运动,中共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标志。它明确了当前妇女运动最主要的任务:维护妇女权益和打破封建枷锁的束缚。该任务明确了妇女当前现实任务,并与中国国民革命的反封建性质结合起来。第二,主张妇女的共同利益。在马克思妇女观宣传阶段,《新青年》将有产阶级妇女和无产阶级妇女的利益区分开,主张阶级联合。但认清中国国民革命的性质后,瞿秋白主张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应该联和起来,反对封建社会。妇女(无论有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都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更应该联合起立反抗封建社会。第三,认识到中国妇女的革命性。列宁很早就认识到东方妇女的反抗性,提出她们有更强的革命性[6]。中国妇女作为东方妇女,遭受的痛苦更是多重的,外国列强的欺凌,封建礼教的迫害,资本主义的压榨和父权制的压迫。超强的压迫,决定了她们超强的反抗可能性,也会有更大的革命热情和意识。因此发动中国的妇女运动一直是党的妇女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妇女也在一次又一次参与到国家革命和改革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

三、《新青年》中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评价

今天我们不难发现《新青年》中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过于美化苏俄的妇女解放;第二,没有完全认识生产力是妇女解放的先决条件;第三,将妇女解放与社会解放完全等同起来,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也存在妇女问题。纵然《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并不能否认他对中国妇女解放的重要意义。

第一,《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突破了自由主义妇女观的精英理论,将关注的重点放到了社会底层———劳动妇女上。前文提到,李大钊、田汉、李汉俊、施存统等共产党人都认识到了劳动妇女解放与有产阶级妇女解放的区别。在《新青年》的大力宣传下,劳动妇女成为妇女运动的中坚力量。认为到妇女运动的主体就是劳动妇女,并主张知识女性到劳动妇女中去。扩大了妇女解放的范围,改变了妇女解放的主体,这是对精英妇女解放理论的重大突破。

第二,《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有利于妇女阶级意识的形成。阶级的观念不仅发现了无产阶级,更发现了无产阶级妇女。李大钊等区分了无产阶级妇女和有产阶级妇女,这种区分有利于无产阶级妇女认识自己特殊的利益,认识到她们的利益不同于有产阶级的利益。李汉俊等指出了整个无产阶级(无论男女)的利益是一致性。陈独秀等提出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妇女的利益才能保证。这些观点促进了无产阶级妇女阶级意识的产生:无产阶级妇女的利益不同于有产阶级妇女,整个无产阶级(无论男女)的利益是一致的,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才能保证无产阶级妇女的解放。阶级意识的产生为党发动妇女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三,《新青年》的马克思妇女观促成了妇女命运和国家命运的结合。《新青年》转向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先进的中国人经过不断的尝试与实践后,做出的科学选择。近代中国是一个灾难深重的国家,追求国家独立富强是每个先进的中国人的向往。在这种背景下的妇女解放也将国家救亡作为运动主题。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将这两个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将妇女解放置于社会解放的框架中,反映了国家独立富强的需求,也反映了妇女追求平等的需求。将妇女解放与国家命运相结合的观点一直影响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妇女解放历程,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大批进步女青年投身革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妇女的贡献。建国后的大批妇女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浪潮中,妇女更是顶起半边天。

第四,《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中国化。先进的中国人在不断探索妇女解放道路上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反映了中国的现实需求。但他毕竟是舶来品,需要与中国的现实结合才能发挥作用。《新青年》对国民革命的探讨、无产阶级妇女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以及党的妇女政策,都反映了早期的共产党人在努力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融入中国的现实中。《新青年》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上的努力,对党在以后革命和建设中发动妇女运动,争取妇女为革命和建设做贡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要:《新青年》关注最久的话题之一就是妇女解放,并在新文化运动中引领了妇女解放思想的舆论导向。经历了贞操问题和易卜生主义的舆论高潮后,《新青年》转向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主要缘于自由主义妇女观的瓶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工人阶级妇女的崛起。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解读,将《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分解成理论宣传阶段和与中国现实相结合阶段。通过两个阶段的分析,探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对中国妇女解放的影响。

关键词:新青年,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劳动妇女,评价

参考文献

[1]陈独秀.“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青年杂志》创刊词,1915-9-15.

[2]李大钊.“两种阶级(无产阶级妇女和有产阶级妇女)的利害,根本不同:两种阶级的要求,全然相异。”《战后之妇人问题》,《新青年》第6卷2号,1919年2月15日。

[3]施存统.《第四阶级解放呢?全人类解放呢?》,《新青年》第9卷5号,1921-9-1.

[4]施存统.《第四阶级解放呢?全人类解放呢?》,《新青年》第9卷5号,1921-9-1.

[5]瞿秋白在《新青年》11卷2号中提出“中国工人阶级在目前只集中各阶级的革命势力国民革命之一个焦点上,以期消灭当前之大敌——帝国主义与军阀。”

[6]郑超麟,译.“妇女将在东方民族运动中比欧洲、俄国更有伟大的作用啊!为什么?因为东方妇女受压迫、受成见包围,要比男子加万倍;新的历史吹嘘,新的经济关系,以比解放男子更大的力量,更突变的形势,将妇女从旧民习惯中解放出来。”《东方革命之意义与东方大学的职任——托洛斯基“东大”第三周年纪念会上之演说辞》,《新青年》10卷4号,1924-12-20.

青年妇女 篇2

各县(市)区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金融办、团委、妇联,人民银行各县(市)支行,国有商业银行云南分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云南分行,邮政储蓄银行云南分行,云南省农村信用联社、昆明农村信用联社以及各县(市)区农村信用联社: 为了贯彻落实省政府保增长、促就业的决策部署,建立健全就业和创业发展的帮扶促进体系,营造金融支持就业和创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有效推进青年和妇女就业创业工作,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若干意见‣(云政发„2009‟1号)、•关于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鼓励创业促进就业若干意见有关问题的通知‣(云人社发„2009‟

3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鼓励创业贷免扶补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云政办发„2009‟60号)、•昆明市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承办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操作办法‣(昆劳就„2009‟37号)等文件的相关精神,现结合昆明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把握支持重点 创业是发展之基、富民之本。促进就业创业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大力推进全民创业,是在次贷危机背景下把发展经济、创造就业 1

岗位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机结合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快富民兴市步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通过政策扶持,改善环境,努力构建平等竞争、充满活力的创业机制和全方位的创业服务体系。金融支持青年妇女就业创业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金融机构”)要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管理积极推动创业促就业的通知‣(银发„2008‟238号),扩大扶持范围,把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农村富裕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复转军人、留学回国人员以及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妇女作为支持重点,把有发展潜力、诚实守信、盈利能力强的优良创业项目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加大信贷营销和扶持力度。

二、创新信贷产品,加大支持力度 各金融机构要在巩固和发展传统信贷业务的同时,结合创业主体的不同特点,进一步细分市场,细化业务,不断创新信贷模式,开发新的适合创业的信贷品种。要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系统内政策规定,建立和完善分类信用评级和授信制度,根据创业行业、产业特点,规定贷款额度和合理期限。一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降低信贷准入门槛,简化贷款程序,设定合理的授信和还款方式,实行利率优惠。适度放宽担保条件,创新担保产品和服务方式。主动配合担保公司拓展

业务,合理确定担保基金放大倍数,为创业主体解决融资担保难问题。适度放宽贷款担保、抵押条件,对创业主体开办互保、联保和不动产抵押贷款业务。创新适合民营企业的担保业务品种,推行动产抵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物流监管贷款;推行个体私营业主和民营企业法人个人财产抵押方式,灵活满足创业主体各种信贷需求。二是要根据创业主体的融资需求和现金流特点,采用分期定额、利随本清、附加宽限期等还款方式,降低创业主体的还款压力。创新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对贷款额度在5万元以内的,其还款方式和计结息方式可以由借贷双方商定。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适当扩大贷款规模。对信用记录好、贷款按期归还、贷款使用效益好的小额担保贷款的借款人,金融机构要在资信审查、贷款利率、贷款额度和期限等方面予以适当优惠。

三、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带动和扩大社会就业 中小企业是吸纳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实质上就是支持社会就业。各金融机构要按照中国银监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支持小企业发展的“六项机制”,继续加大中小企业贷款抵(质)押品范围、评级授信方式、审批权限、操作流程的创新,推动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各金融机构要借鉴相关银行先进制度,将审批权限延伸至基层,提高信贷审批效率。要积极推广简式贷款、速贷通、成长之路等信贷品牌,探索利用授信开证、押汇、保理、融资租赁等多种融资手段,创新适合不同发展阶段中小企业特点的融资产品和服务方式,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3

四、凝聚金融支持合力,促进创业 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信贷投向,把支持全民创业纳入信贷工作重点,特别是中甸扶持青年和妇女创业。结合各自业务优势,有选择、有重点地加大青年和妇创业促就业信贷支持力度。

1、加强与财政等部门联动,开展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活动。健全担保基金增资机制,积极引进市外担保机构,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民间出资为主体、社会投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担保机构格局。推动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

2、加强与团委联动,开展青春创业活动。各级共青团组织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协作,把青年待岗人员作为扶持创业的重点,抓好技能培训和项目选择,并主动配合金融机构进一步落实扩大小额贷款使用人群、贷款额度、贷款期限、利率浮动范围的政策要求,更好的发挥小额担保贷款在支持青年创业促就业中的重要作用。

3、.加强与妇联联动,开展巾帼创业活动。配合市巾帼创业“2165”计划,扶持巾帼创业示范基地和培训基地建设,重点支持妇女开展餐饮、玩具加工、草编工艺等六大创业项目。

4、要组织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加强金融知识、创业项目、个人信用、贷款扶持等方面的培训。对于在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自筹资金不足的,由劳动和社会保障 4

部门所属的小额担保机构提供担保,享受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的各项优惠政策。对于能够提供有效资产抵(质)押,或其家庭和直系亲属中有稳定收入、或有优质客户愿意提供担保的,金融机构要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要给予全额财政贴息。

5、加强政银企合作,开展全民创业集中授信活动。加强与发改、经贸、财政、劳动保障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联合各金融机构、创业主体,召开银企项目促进会,实行集中推介、考察、授信,最大限度满足创业项目资金需求,力争中小企业贷款增幅高于全部贷款增幅。

五、健全创业支持体系,拓宽创业者融资渠道 各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改进小额贷款管理积极推动创业促就业的通知‣及•关于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鼓励创业促进就业若干意见有关问题的通知‣(云人社发„2009‟13号),根据贷款需求和小额担保贷款管理的要求,指定专门部门负责,制定专门的贷款流程、风险控制和贷款考评办法,简化贷款手续。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担保比例发放贷款,充分发挥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的放大作用。进一步加快小额贷款公司的审批、指导和监督工作,加快其组建进程,争取每县都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吸引社会资金支持创业促就业。按照“国助民用、民用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加大财政扶持资金的引导力度,推动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互助资金主要用于发展生产,扶持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民 5

族手工业和服务业等生产项目,为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增加有益补充。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优势和国开行的融资优势,积极探索社区金融小额贷款试点,建立和完善具有民主评议机制、激励机制、风险分担机制、风险管理机制的基层信用体系,实现对青年、妇女以及下岗失业人员、农户等弱势群体的金融支持。

六、完善配套政策,促进创业信贷投放 严格按照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金„2008‟100号),加大对小额担保贷款的贴息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要按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给予全额贴息。贴息资金由中央财政负担25%,省级财政负担50%,市级财政负担25%。对承担社会公益性、低收益业务、或在企业因政策环境变化、一时出现经营风险时仍信守承诺、履行合同、与企业共渡难关的金融机构,要给予适当的业务补偿。对金融机构申报的逾期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资金,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严格执行代位清偿的有关规定,及时核销补偿、拨付到位。

七、构建激励机制,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全市金融支持全民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各金融机构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金融办,负责具体组 6

织实施有关政策措施。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二是广泛开展宣传。组织召开全民创业信贷产品推介新闻发布会,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宣传创业典型,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三是强化工作考核。要将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与其他商业性贷款业务相区别,制定专门的考核办法,单独进行考核,定期进行检查、督察。考核检查结果要报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作为其考评金融机构的依据。各经办金融机构不得将小额担保贷款不良率纳入经办人员的业绩考评体系。市、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要落实相关激励政策,对经办金融机构由财政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其进行综合考核后给予适当奖励。

八、完善联动机制,打造信贷绿色通道 各县区人民政府要依托社区劳动保障平台,进一步做好创业信息储备、创业培训、个人资信完备和加强小额担保贷款的贷后跟踪管理等工作,促进“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区+创业培训”的有机联动。对由信用社区推荐、参加创业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完成创业计划书并经专家论证通过、符合小额担保贷款条件的借款人,要细化管理,积极推进降低反担保门槛,并逐步取消反担保。要进一步细化和严格信用社区标准和认定办法,加强对信用社区的考核管理工作,及时总结信用社区创建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逐步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励奖励机制。

九、打击逃废金融债行为,维护金融经营环境 7

青年妇女 篇3

苗族鼓舞是最具苗族特色的民间艺术,是苗族人民喜闻乐见、参与性强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通过艺术各界专家学者们的不懈努力,湘西苗族鼓舞受到了更为广泛的重视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旅游文化的兴起,苗族鼓舞的价值更为突显,有众多的专家、学者对苗族鼓舞进行了研究,主要是针对苗族鼓舞的现状、价值等方面,而对苗族鼓舞对生理机能影响方面鲜有报道,本文通过苗族鼓舞运动对农村青年妇女身体形态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苗族鼓舞运动对身体形态影响的特点、差异和一些规律性变化,为大众健身和苗族鼓舞运动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一些指导性建议。

1 研究对象

在吉首德夯旅游公司民族文艺表演队苗族鼓舞队中抽取农村女妇女队员30名(n=30)作为实验组,训练年限在3个月以上。再随机抽取该地区30名(n=30)农村妇女作为对照组(除日常生活外,无其它运动方式),年龄均在22-25岁之间。

2 研究方法

2.1 测试法

采用坐高身高计、体重计、皮直、皮脂厚度计等仪器对所测试对象进行身高、坐高、体重、皮脂厚度、胸围、腰围、臀围、上臂围等指标的测试,为了保证测指标的准确性,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测试过程中均由相同人员使用同样仪器进行测试。

2.2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别计算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形态的数据均数和标准差,进行相应组间的t检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苗族鼓舞运动对农村青年妇女体重、BMI、体脂率的影响

表1数据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体脂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身高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体重、体重指数指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但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变化(P>0.05)。人的身高主要与长骨有关。在儿童少年时期,长骨的骨骺与骨干之间存在着骺软骨,骺软骨不断增生,不断骨化,骨的长度就不断增加,使身高增长。而实验对象均22-25岁之间,处于这一阶段的女生的骺软骨大都已经骨化,经过苗族鼓舞训练数据显示身高都没明显变化。而体重、BMI、体脂率指标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说明苗族鼓舞运动对减体重均有一定作用,苗族鼓舞运动属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时,其生理机能为运动中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儿茶酚胺和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加及胰岛素分泌减少等反应,并且这种有氧运动可明显增加脂蛋白脂酶的活性,蛋白脂酶的活性增加促进运动中和运动后体内脂肪分解,机体更多的摄取和利用游离脂肪酸,体脂减少可以增强对脂肪的消耗,减少体内脂肪的含量。

3.2 苗族鼓舞运动对农村青年妇女身体围度的影响

表2数据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腰围和臀围指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上臂围、胸围指标虽有所下降,但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苗族鼓舞是以上肢练习为主,同时配合全身运动的有氧运动项目,运动时能增加脂肪的分解,促进游离脂肪酸的氧化供能,使腰部、臀部的脂肪氧化增加,从而相应使围度减小。尽管苗族鼓舞是以上肢练习为主的运动,运动时上肢的脂肪消耗增加,但由于上肢运动强度较大,可以使肌纤维蛋白的合成速度加快,特别是上肢快肌纤维的生理横断面加大,肌肉重量增加;故使上臂围度与对照组相比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3.3 苗族鼓舞运动对农村青年妇女皮褶的影响

表3数据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有显著差异(P<0.05)、肩胛下皮褶厚度经统计学处理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而大腿部皮褶厚度、腹部皮褶厚度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但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据资料显示,影响体脂增减的基本要素是热能摄入量与消耗量。成年人,热能摄入量等于消耗量时,则体脂基本保持不变,即热能平衡。当热能摄入量大于消耗量时则体内脂肪增加,即热能正平衡。而热能摄入量小于消耗量时,则体脂减轻,即热能负平衡。说明实验组在经过苗族鼓舞运动后,热能摄入量小于消耗量,导致脂肪的分解和利用增加,体脂、皮褶厚度明显的减少。苗族鼓舞是以上肢练习为主,同时配合全身运动的有氧运动项目,运动时上肢部位的动作非常多,局部脂肪燃烧相对较多,所以导致肱三头肌、肩胛下皮脂厚度相对较少,而大腿、腹部等尽管不是主要运动部位,在运动时脂肪氧化也会增加,皮脂厚度与对照组相比也有下降,但效果不明显。

4 结论与建议

(1)苗族鼓舞运动能降低青年农村妇女的体脂百分比,皮褶厚度下降,肱三头肌、肩胛下部的皮褶下降更为明显。

(2)苗族鼓舞运动能使青年农村妇女腰围、臀围明显减小,使三围的比例更为合理,身材线条流畅,身体形态得到明显改善。

(3)苗族鼓舞运动对农村女性来说是趣味性较强的项目,健身条件简单、健身方法科学、健身效果明显,建议大力推广。

摘要:为了了解苗族鼓舞运动对农村青年妇女身体形态的影响,本研究随机抽取农村女年青苗族鼓舞队员30名为实验组,再随机抽取30名农村青年妇女为对照组,年龄均在20-25岁之间。分别对两组进行身体形态指标的测试。结果显示:苗族鼓舞运动能降低青年农村妇女的体脂百分比,皮褶厚度下降,腰围、臀围明显减小,使三围的比例更为合理,身体形态得到明显改善。

关键词:苗族鼓舞,农村妇女,身体形态

参考文献

[1]熊晓辉.湘西苗族鼓舞及文化特征[J].湖南农机,2007(3).

[2]罗婉红.湘西苗族鼓舞的历史考察与分类特征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08(12):4-6.

[3]翟德平,邱春.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妇女体态与心血管系统的影响[J].山东体育科技,1999(2):3-40.

青年妇女 篇4

关键词:子宫切除,中青年妇女,生存质量,影响因素

我国内地妇科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2011年仅宫颈癌病人新增20万, 且患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1]。已经对妇女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妇科癌症的诊断和治疗不但给病人自身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 也给家庭带来巨大压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青年妇女子宫全切术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子宫全切术是妇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 是根治子宫恶性肿瘤、子宫肌瘤、产后大出血、子宫肌腺瘤等疾病的重要手段[2]。但由于手术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或卵巢切除及放疗引起的卵巢功能去势等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内分泌功能, 病人易产生焦虑和抑郁, 从而影响预后和生活质量[3]。通过对2009年11月—2011年11月在本院妇科行子宫全切除术的199例病人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调查, 探讨影响中青年妇女子宫切除后生活质量的有关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抽取2009年11月—2011年11月在本院妇科行子宫全切除术的病人共199例进行调查, 年龄23岁~60岁, 其中宫颈癌169例, 子宫肌瘤30例。纳入标准:同时符合以下条件者纳入研究对象: (1) 所有病例均接受了经腹子宫全切除术, 保留两侧附件, 且为首次手术病人; (2) 年龄23岁~60岁; (3) 所有病人意识清楚, 沟通良好, 自愿接受问卷调查; (4) 无认知障碍。排除标准:有明显生理缺陷或者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脑卒中、冠心病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其他疾病。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一对一访谈式调查方法,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根据问卷逐项询问病人, 问卷由调查员根据病人的回答逐项填写完成。生活质量调查表参考“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研制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QLQC30”[4]。设计调查表有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社会功能、性生活质量四个维度, 共有43个条目, 分为很不满意、不满意、有时候满意、满意、很满意5个等级, 分别赋值1分~5分。计算各条目生活质量得分, 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单项得分越高, 说明相应的功能越佳, 不良症状越轻或根本没有存在生活质量的改变。

1.2.2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建立数据库,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多组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全子宫切除术已经成为治疗某些妇科疾病的主要方式, 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研究表明, 子宫全切术对性功能无任何负面影响, 而且对改善性生活质量有帮助[5]。这主要与疾病的解除、术后不再担心发生痛经及从对意外受孕的忧虑中解放出来、心理负担减轻和医务人员有效的心理干预有关[6]。本组研究表明, 病人年龄、职业、学历、术后时间及所患疾病对子宫全切术后病人的性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术后时间和年龄。术后时间与术后性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性生活满意度随着术后时间延长逐渐提高。小于40岁病人的性生活得分均高于51岁~60岁, 年龄对行子宫全切术的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存在影响。手术使年轻病人生活质量有较大改善, 尤其在生理功能方面, 可能与其术前存在更严重的病态心理、较低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围绝经妇女激素水平改变有关[7]。

研究显示, 约57%的妇科恶性肿瘤病人渴望在疾病诊断时得到咨询帮助, 与之相反的是, 此种需求在大部分病人住院期间并未得到很好的满足, 而这些妇女生理常识在妇科医务人员看来往往是最基本的而忽略了向病人交代的必要性。但正是这些女性生理常识方面的认知错误观念, 对病人术后的性生活质量产生了重要的负面影响, 掌握一定的女性生理常识则往往有助于子宫全切术后生存质量的提高[8]。

职业仅与社会领域得分有关, 工人和行政干部得分高于农民, 自由职业得分高于工人。文化程度与生理和社会领域得分有关, 高中及中专病人心理领域得分高于初中, 学历越高社会领域得分相对越高。医保病人生理和社会领域的得分高于自费病人。子宫肌瘤病人在四个领域的得分均高于宫颈癌病人。术后时间与生理、心理和性生活领域均有关, 术后时间越长, 生理、心理和性生活领域的得分相对越高。因此, 受教育程度、社会经济状况、从事的职业、原发疾病等对病人子宫全切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产生一定影响。

近年来, 已有较多研究证明手术方式选择对病人的术后恢复也有一定影响, 研究结果发现, 腹腔镜辅助下或单纯阴式子宫切除术较开腹子宫全切术对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的改善较大, 可能归功于前两种手术途径避免了腹部巨大的手术疤痕, 同时疼痛等不适程度较轻, 达到病人较易接受的舒适程度[7]。手术医生的技能也对病人子宫全切术后生活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4 小结

随着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变, 临床上在注重病人治疗效果的同时, 也致力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9]。生命质量是个人的主观感觉, 是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 个体对其目标期望及所关心事情相关生活状况的体验, 它是评价临床疗效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能够更全面地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10]。影响子宫全切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手术造成病人生育能力丧失, 膀胱或肠道刺激症状, 使她们紧张焦虑、食欲不振、郁闷、压抑、无价值感等负性心理, 这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术后短期内主要是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 减少生理刺激因素, 提供独立的空间, 运用沟通技巧, 让病人坦诚说出心理困扰。针对病人及配偶的担心等问题, 给予科学的解释, 做好咨询宣教工作。病人配偶对该术式的认识和对病人情感上的关怀对提升病人性生活质量有帮助, 将家属同时纳入教育对象, 利用家庭支持系统来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 鼓励他们给病人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做好术前、术后健康宣教, 配合简单的生理解剖图, 说明子宫、卵巢的生理解剖知识, 使病人及家属在术前就转变某些错误的观念[8]。子宫切除手术对许多妇女来说是一种独特的创伤性经历, 所以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病人, 针对病人的不同心理生理状态, 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 提高病人及其配偶的生活质量, 促进子宫全切术后病人全面康复。

参考文献

[1]王培红, 姚林, 吴五矛.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 24 (2) :74-75.

[2]郎景和.妇科泌尿学与盆底重建外科:过去、现在与将来 (之二) [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5, 40 (3) :145-147.

[3]赵艳, 田丽, 秦保玲, 等.影响宫颈癌病人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J].当代护士, 2011 (6) :118-120.

[4]王建平, 陈仲庚, 林文娟, 等.中国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测定——EORTCQLQC30在中国的试用[J].心理学报, 2000, 32:438-442.

[5]Rhodes JC, Kjerulff KH, Langenberg PW, et al.Hysterectomy and sexual functioning[J].JAMA, 1999, 282:1934-1941.

[6]Maas CP, Weijenborg PT, Kuile MM.The effectof hysterectomyon sexualfunctioning[J].Annu Rev Sex Res, 2003, 14:83-113.

[7]徐丽珍, 张松英.子宫全切术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 2006, 33 (5) :355-357.

[8]李菊芳, 刘瑞云, 李国栋.中青年妇女子宫全切术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肿瘤研究与临床, 2013, 25 (11) :769-771.

[9]方莉萍, 鞠裴.护理干预对老年消化道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 2011, 13 (12) :2174-2175.

【青年妇女】推荐阅读:

职业妇女05-13

甘肃妇女05-14

妇女教育05-15

妇女疾病06-21

黑人妇女06-30

中年妇女07-04

妇女现状08-06

唐代妇女08-29

妇女儿童09-13

妇女观08-09

上一篇:教师重视下一篇:教学目标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