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好蛋糕(精选3篇)
分好蛋糕 篇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国人收入大幅增长, 但分配失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富人太富, 政府太大, 权势太强、穷人太多已成为社会现状。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 我国的基尼系数在2000年超过0.4的警戒线水平后, 一直呈持续增长的态势。收入分配差距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财富占有的差距, 有悖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目标。古语云:“不患寡而患不均”, 收入分配问题解决不好, 中国经济就不可能健康、持续增长, 许多社会问题也不能得到很好解决。所以说, 收入分配改革是当前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在这一期, 本刊编辑部邀请把酒临风、夜雨观澜、金玉其中三位专家做客“深度”栏目, 对收入分配改革直抒胸臆, 发表看法。
收入分配改革已到进行时
专栏小编:专家好。时隔一个月我们又见面了, 今天请大家谈谈人们最为关心的收入分配改革。进入2010年, 有关收入分配问题的议论就不绝于耳, 中央高层也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政府在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方面的决心。年初, 胡锦涛总书记在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指出:“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 增加城乡劳动者劳动报酬, 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温家宝总理在《求是》杂志上发表文章说, “当前, 收入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如果收入差距继续扩大, 必将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央的决心了。另外, 媒体也在格外关注此事。新华社发表文章, 直言“中国贫富差距正逼近社会容忍红线”。《人民日报》也接连发表文章, 以《劳动收入占比为何持续下降》、《收入差距为何不断扩大》、《社会财富怎么分:工资共决, 工企双赢》、《收入分配怎么分:壮大中等收入者队伍》等为题, 深入剖析收入分配不公现象。看来收入分配改革成为下半年的重头戏, 对此, 你们是怎样看的?
金玉其中:收入分配问题是眼下的一个热点问题, 围绕收入分配改革的讨论媒体报道很多, 也使大家感觉到, 这个问题已到了该解决的时候了。最近, 全国人大财经委听取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的汇报并分析讨论, 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深化收入分配改革, 抓紧制定出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方案, 提高农民和城市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 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我看, 接下来应该是政府层面的操作了, 这很让国人期待啊。
把酒临风:近年来, 由于贫富差距拉大而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非常突出, 有关研究机构警告我国基尼系数超过国际警戒线。国际上通常认为, 基尼系数0.4是警戒线, 一旦基尼系数超过0.4, 表明财富已过度集中于少数人, 该国社会处于可能发生动乱的危险状态。我国基尼系数已从改革开放初的0.28上升到2007年的0.48, 近两年还在不断上升, 实际已超过了0.5, 这是十分危险的信号。所以, 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必须加快进行。
专栏小编:全国总工会今年4月发布的一个调研报告显示, 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 而资本所有者和政府占有比重却大幅提高。从1997年到2007年, 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 企业盈余占GDP比重从21.23%上升到31.29%, 而在发达国家, 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大多在50%以上。
夜雨观澜:目前中国的趋势是, 财富越来越向少数人集中而工农大众收入偏低。与发达国家小时工资水平比较看, 2010年中国平均工资每小时只有1.98美元, 仅为美国同期每小时工资水平的4%。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的竞争优势, 但另一方面, 也存在劳动力价格低估和扭曲的问题。世界银行报告显示, 美国是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 而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中国的财富集中度已经远远超过了美国, 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
把酒临风:在中国, 普通企业收入不高, 垄断行业却是“风景这边独好”。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中, 证券业平均17.21万元, 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倍, 其他金融业人均8.767万元, 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1倍;航空业人均7.58万元, 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而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国有行业的职工, 不足全国职工总数的8%, 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 却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
金玉其中:这种现象说明, 资本在剥削劳动, 垄断行业在挤压竞争行业。中国是制造业大国, 制造行业的员工对开拓国内外市场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 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年来, 广大职工却没有相应提高收入, 与垄断企业相比收入差距甚大。再有就是分配却越来越多地向企业高管倾斜。比如, 央企管理层年薪动辄数十万、数百万甚至上千万, 而大多数员工月工资两三千元, 差距十分悬殊。媒体曾披露, 某钢铁集团企业高管年薪上百万, 而不少工人每月工资仅300元。如此巨大的收入差距不仅严重脱离我国国情和基本收入分配原则, 而且有违社会公平的道义。
专栏小编:改革开放30年国家积累了一定的财富, 因此有能力进行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这个改革将会牵涉到政治、社会体制方面, 目的是拉动消费, 促使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收入分配改革不仅事关企业, 也事关农村。现在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而农民消费严重不足, 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之比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8:1扩大到2007年的3.33:1, 由于大多数农民收入低, 加上缺少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 消费能力被极度压抑, 很不利于我国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运行的平稳和平衡。
金玉其中:消费能力被压抑是因为大部分人的钱包里没钱, 尤其是工人和农民, 近几年来随着物价的上升, 他们的收入实际上是不升反降。按照我国政府2008年确定的贫困线为人均年收入785元, 人均每天仅2元多, 与世界银行推荐的人均每天1.25美元的贫困线差距很悬殊;所以, 中国贫困人口数按照国际标准测算在世界上排名第二。这个现实很残酷, 因此, 国家必须大幅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 必须对分配制度进行大刀阔斧改革。
夜雨观澜:出现这种情况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权力资本的扩大, 企业和普通民众的利益空间被挤压, 财富集中到政府财政上去了。去年金融危机肆虐, 企业举步维艰, 可是全国财政收入仍然达到8万亿,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国富民穷。税收都上缴了中央, 地方政府那就只好卖地维持地方财政。去年, 全国各地卖地钱达到15000亿元, 房价能不上涨吗?国十条出台三个多月了, 这个“百日新政”效果不明显, 房价依然坚挺, 房租也在大幅上涨, 于是倒霉的低收入阶层更加倒霉了。没有人反对政府对市场进行有效的约束与监管, 但这要用法律来约束监管, 而不是用行政手段瞎指挥, 尤其是将公权介入社会财富的分配之中。因此, 收入分配改革要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 要对权利有所约束, 要对高收入的人加大征税, 不然的话, 调整社会财富分配只是表面的、形式上的变化, 触及不到实质问题, 到头来成了走过场。
把酒临风:问题的实质是什么?是因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滞后, 对权力没有形成有效约束, 所以权利才能给一部分人带来利益, 尤其在社会财富分配上, 权利的支配权很大, 受损害的往往是普通民众和国家利益。我且举一个例子说明权利带来的利益吧。你们看, 现在腐败的官员, 动辄贪污受贿几百万甚至上亿元, 据商务部统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逃贪官数量约为4000人, 携走资金约500亿美元, 人均卷走近1亿元人民币。不少官员或通过审批项目和提拔官员大举敛财, 或在各类企业中拥有干股分红, 让拥有官股保护的企业获得暴利的同时, 却使通过正常渠道办事的普通守法企业举步艰难, 使社会的整体运行效率大大降低。这种现象不仅会直接动摇党的根基、国家根基, 也会造成社会的不和谐、不稳定。
夜雨观澜:这种腐败表现在企业, 就是国有资产流失, 使许多有权者占有了国家资产, 攫取暴利, 而使工人失业或收入下降。表现在农村, 就是近几年的土地买卖, 少数人暴富而多数农民被剥夺了赖以生存的根基, 许多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失去今后的生活来源, 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我看到, 一些上访事件、群体事件都是因为民众的利益受到侵害而被迫为之的;再有就是处置不当造成的。从中我发现, 基层领导存在认识上的问题。比如, 前两天的“打错门”事件, 说明一些基层的国家公务人员漠视公民权利、漠视宪法, 竟然不知信访工作是联系党和群众的纽带, 只是听命于上级领导, 名义上是不让上访者给领导“找麻烦”, 实则反映出社会不公平, 唯长官意识是瞻的思想根深蒂固。所以, 贫富分化反映出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平, 根子在体制;我们在改革收入分配体制同时, 更应该着力解决社会深层次的矛盾。
金玉其中:造成财富两极分化的原因很复杂, 具体原因应该具体分析。我赞同在收入分配改革的同时进行政治和社会体制改革, 但不能操之过急;发展与稳定才是重中之重, 这是改革的基础, 没有稳定不可能发展, 只有发展才会稳定。我想, 大家既然看到了贫富分化, 看到了社会存在的问题, 并寄希望于改革之中, 那么收入分配改革一定会沿着大多数人的意愿进行。所以我说, 这个改革势如弦上之箭, 一定能够勇往直前达到目标。
工农大众俱欢颜
专栏小编:谈到收入分配改革, 应该有具体的措施才能操作。有消息说, 国家有关部门正在酝酿设计收入分配改革方案, 计划将在下半年出台。对此, 你们认为这个方案会涉及到哪些方面?企业如何操作?
金玉其中:我觉得方案是从宏观上讲的, 不可能细化到具体操作层次。据媒体透露, 方案可能会涉及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和增加对低收入居民的扶持、提高工资性收入, 以及通过税收手来调节收入分配。有关垄断行业高收入、机关事业单位薪酬改革、离退休人员工资以及低保等方面问题, 也会在方案中得以体现。
把酒临风:至于具体操作, 中央出台一条政策, 下面就能演变出一万个做法, 这也是中国特色吧。打擦边球、曲解政策, 垄断行业和机关事业等有权势的单位会千方百计争取利益, 提高收入的。对于那些竞争性行业, 他们生存都很艰难, 若要提高收入只能期盼减税来涨工资。至于企业的具体操作, 那就看利润空间有多大了, 这个空间是怎么来的?除了减税还有提高工作效率、技术进步, 这些都可以加大利润空间。
夜雨观澜:我看减税是唯一的办法。就说物流业吧, 本来就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整个行业的利润都很低, 拿什么涨工资?国家出台了分配方案, 制定了政策, 但如不减税, 就像开空头支票, 让物流企业空欢喜。我要是物流企业的老板, 我就会说, 钱都让税务部门敛走了, 国家不“放水”, 我怎能“养鱼”?你们《中国储运》做过物流业幸福指数调查, 干物流的人幸福吗?指数高吗?我看, 政策不向物流业倾斜, 物流企业的人就幸福不了。
专栏小编: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说法, 增加企业员工收入, 致使劳动力成本升高, 会使一些外资企业转移或撤资;这样的话, 地方失业率会上升, 税收也会减少。因此, 有人说, 企业增加工资并不是一个好办法。那么, 企业该如何迈过劳动力成本过高这道坎呢?
把酒临风:这种情况几年前出现过。2007年年底时, 广东一带的外资企业就曾掀起过撤离潮, 他们几乎都说劳工成本太高致使企业无法承受。现在, 随着企业转型升级, 广东的一些企业迁往内地, 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地价便宜, 劳动力成本低。再看看我国的制造业, 几乎全球所有的低端产品制造都在中国进行,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劳动力低廉, 现在如果提高工人工资, 可能有些企业会转移、撤资。
金玉其中:工资上涨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负担, 但并不是企业陷入困境的决定性因素, 投资环境、优惠政策、完善的法律等才是决定性因素。现在讲的是供应链、生产全球化, 经营好的企业完全可以消化上涨的劳动力成本;而恰恰因为工资太低招不来工人, 企业才干不下去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有份报告说, 2000年至2006年, 我国居民总收入平均增长速度为11.2%, 工资平均增长速度为11.6%, 但同期财政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9.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5.5%。与此同时, 从2001年至2006年, 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1.5%下滑到40.6%, 营业盈余及固定资产折旧的占比从34.5%上升到44.8%, 生产税净额从14.1%上升到14.6%。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企业利润被侵占了, 说明企业有涨工资的空间。
夜雨观澜:现在中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 而且主要是中小民营企业, 他们早就过了高利润阶段, 进入了微利阶段, 而微利又主要从低劳动成本上榨取, 很多中小物流企业就是这样嘛。要提高工人工资, 企业又能生存, 那就只有提高产品价格了。可是在竞争性领域的产品, 竞争激烈使你不敢提高产品价格, 企业只好硬扛着, 实在扛不动了, 那也就只好“关门大吉”。有位民营物流企业老板对我诉苦说, 给工人涨工资, 涨得多我没钱, 涨得少又被高涨的物价冲销了, 左右都是我挨骂呀。
专栏小编:充沛低廉的劳动力仍是我国的比较优势所在, 我国企业在全球生产链中处于低端, 本来利润就很稀薄, 所以工资上涨给企业造成的压力就显得尤为沉重。比如, 仓储业利润只有3~5%, 运输业只有2~3%。纺织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为3.9%, 而大多数企业利润率连1%都不到, 其结果每六家就有一家亏损。企业盈利能力低, 必然对工资成本上升特别敏感, 解决这个问题从何处着手呢?
夜雨观澜: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减税。企业都活不下去了, 还给员工加薪, 岂不是水中捞月, 自己骗自己?金融危机至今余波未平, 许多企业仍在渡难关, 然而国家税收收入依然坚挺, 税收收入的增速位居各项数据的第一, 跑过了GDP, 更跑过了城镇居民收入。这会让政府感到欣慰, 而作为纳税人的企业则是感到困惑心寒。在《福布斯》杂志推出的“2009年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排行榜”上, 中国从2008年的全球第五跃居第二。现在有人讲, 玩产业太累, 玩资本市场, 去炒房来钱快, 税负还低。实业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 如果做实业的动力下降, 中国持续高增长的经济态势将不复存在。
金玉其中:说到企业与税收, 我想, 税收制度需要改革了。有统计数据显示, 从现行税收制度来讲, 中国内地企业纳税占到总利润的70%以上。具体到税率, 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 企业所得税税率是25%, 比周边一些国家都高。我国目前施行的税收体系以流转税为主体, 而不是所得税。流转税在我国税制结构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占到税收总收入的70%以上。流转税的特点是, 无论企业赚钱与否, 只要有交易和服务发生, 国家就要收税。这正是中国税制非常不合理的地方, 就算企业亏本, 只要有交易, 政府就要从中抽税。目前, 不少国家税收收入组成恰恰与我国相反, 选择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体系, 将近70%税收来源是所得税, 只有30%是流转税等。
专栏小编:说到底, 这次收入分配改革的核心是解决公平问题。主要调整国家、企业、居民三者的关系, 居民收入占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要扩大, 同时适当压缩企业和国家的收入。从政府来说是“少收多拨”, 就是说国家让税收以及更多的财政通过转移支付, 最终分配到居民个人的头上。现在最难的在于企业这部分, 比如说, 利润里怎么让企业多分些钱给职工?
夜雨观澜:我想, 政府减税后的这部分钱, 应明令用于涨工资, 而且必须有制度监督。作为监督人的工会, 应该起到作用。对于工会, 我看很难替工人说话, 它要么代表现企业利益, 要么是“老好人”, 企业的老板给工会主席发副职的工资, 他能起到监督作用吗?因此工会体制也应改革了。工会的职责是代表工人利益, 为工人说话, 要做到这一点可以组成行业工会, 企业的工会人员都是行业工会派来的, 他们不拿企业的钱, 自己说话也硬气, 这样的话, 企业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也就不会流于形式了。
把酒临风:收入分配改革是一项艰难的改革, 因为涉及面太广, 必然会有阻力存在, 而最大的阻力在于富人, 在于高收入群体, 还有垄断企业和一部分企业主。阻力非常复杂, 它涉及全民和所有经济体。比如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想法就不同, 国税和地税也有矛盾, 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的胃口也不一样, 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态度也不一致, 垄断部门和非垄断部门的立场也不一样。但是无论如何, 让工农大众分享30多年来的改革发展成果, 是政府应尽的职责, 要有“劫富济贫”的勇气, 下狠手打杀利益集团, 把“蛋糕”分给中低收入的工农大众。
金玉其中:涨工资绝不是一涨了之那么简单, 而是应该把核心放在努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上面。通过税收等手段增减来调节和缩小社会贫富差别, 减少社会阶层矛盾, 改变我国在初次分配中把过多的资源分给强势群体和大企业的做法;并在二次分配中加大向工农大众的倾斜, 促进社会阶层向“橄榄形”发展, 使中产阶级成为社会的多数人, 成为社会的主流。
专栏小编:有专家说, 中国已经具备了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条件, 如果年均工资增长15%以上, 五年左右就可以翻一番。这很令我们向往啊。大幅度增加劳动者收入, 分好“蛋糕”共享发展成果是人心所向, 我们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今天“深度”栏目的谈话就到这里, 谢谢专家的参与, 我们下期再见。
分好蛋糕 篇2
政府应加大宏观调控破解分配不公难题
收入分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解决好分配不公问题,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任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存在的分配不公现象,比如,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比如,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比如垄断行为收入畸高。再比如,一些不合理收入没有得到有效规范。还比如,违反分配政策的现象大量存在。
对于当前存在的分配不公现象,社会十分关注,究其原因:
一是有社会历史的原因。比如,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就是导致城乡之间分配不公的重要原因。二是有体制改革不到位的原因。目前我国还处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有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体制机制还没建立起来,而有些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规则仍然存在,体制的不健全必然造成分配的不公平。三是有相关政策不完善的原因。分配问题并不单单是经济领域的问题,也受到很多方面政策的制约。四是有分配制度改革滞后的原因。此外,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公平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公平的诉求日益强烈,因而对分配不公的感受更加强烈。
综合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有效调节收入过高。一要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加快垄断行业改革步伐,进一步打破垄断,放款准入领域,引入竞争。二要加大税收的调节作用。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降低工薪阶层的税收负担。三要积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和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鼓励先富起来的人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四要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应堵住国企改制、土地出让、矿产开发等领域的漏洞,深入治理商业贿赂。严厉打击走私贩私、偷税漏税、内幕交易、操纵股市、制假售假、骗贷骗汇等经济犯罪活动,切断违法违规收入渠道。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一要加快推进城镇化。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十分重要的就是推动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二要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应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工商管理等政策,降低创业门槛,减少创业成本和风险,为更多社会成员提供创业的机会和平台。三要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把低知识水平、低技能的劳动者提升到高技能的劳动岗位上,从而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四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要规范和发展房地产市场、股票、债券、期货、黄金、外汇、保险市场,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投资理财渠道。
近20万亿元财政蛋糕如何分好? 篇3
柴米油盐酱醋茶——你我小家有过日子的“小账本”,国家也有关乎国计民生的“大账本”。财政预算看起来专业难懂,但一收一支都体现了政府的政策意图,与你我的生活息息相关。
打开2016年“国家账本”,让我们运用“加减乘除”运算法,一起去了解2016年政府预算的钱往哪里花?是否花在“刀刃上”?作为13亿家庭成员中的一分子,你不能不知、不可不察。
赤字增加5600亿元2016年要过紧日子
中国财政赤字规模2015年为16200亿元,2016年增至21800亿元,增加了5600亿元。同时,财政赤字率也从2015年的2.4%上升至3%。
赤字,简单说就是支出大于收入的部分。赤字占GDP的比重叫做赤字率,2016年中国赤字率3%虽创新高,但风险仍可控。
“赤字规模和赤字率的上升,表明财政政策的积极程度在上升。”全国政协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说,积极财政政策发挥效应的表现,就是支出规模的扩大。
2016年,中国四本预算中最大的账本——大头为税收的“一般公共预算”预计收入157200亿元,增速低至3%。加上调入资金1715亿元,全年可安排的收入总量为158915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0715亿元,与2015年同口径相比增长6.7%。
“一边是收入增速进一步放缓,一边是支出规模继续攀升,支出压力的加大再次警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花钱效果。”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
据悉,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加上另外三本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中国全口径的财政收入预计20万亿元左右。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秀林认为,各级政府过“紧日子”一方面需要开源节流,一方面要在发展中解决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难题,将财政收入的增长建立在经济水平发展的增量基础上,既不能一只眼睛向上看,遇到困难就指望上级政府拨款、给钱,也不能一只眼睛向下看,一味挖掘企业税收潜力,竭泽而渔。
减税降费5000多亿元 盘活中国经济“大棋局”
经济下行压力大,需要更好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2016年,减税降费的力度继续加大,企业将深受其益。
“十二五”收官之年,一系列的减税降费举措为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和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了宽松的环境,全年支持“双创”共减免税3000亿元以上。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十三五”开局之年,政府将推出更大力度减税降费举措,预计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5000多亿元:
——2016年5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范围扩至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和生活服务业等领域;
——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范围将从小微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和个人;
——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育林基金征收标准降为零、停征价格调节基金;
——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的免征范围,将从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的缴纳义务人扩至不超过10万元的缴纳义务人。
全国政协委员、辽宁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建民说,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政策释放出积极的政策信号,会令民营企业备受鼓舞,特别是给处于发展困境的企业吃了颗“定心丸”。如将适用于小微企业的减费政策扩至所有企业,企业新增不动产纳入抵扣等。希望能继续完善政策,让企业轻装上阵,激发增长新活力。
撬动社会资本“四两拨千斤”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贯穿全年,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寻找新动能,从传统要素驱动转向创新要素驱动,都离不开财政政策的支持。
记者梳理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草案报告发现,2016年一系列硬举措进一步放大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撬动作用: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税收优惠政策;
——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如建设一批“双创”示范基地、支持分享经济等;
——清理处置“僵尸企业”,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
——启动一批“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5000亿元。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以市场化方式筹集专项建设基金;
——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用好1800亿元引导基金,依法严格履行合同,充分激发社会资本参与热情;
——继续开展运用PPP模式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公共租赁住房试点。
……
李秀林代表表示,财政收入增速下降,但“僵尸企业”改造、去产能导致的人员分流、经济结构调整等措施都需要大量财政资金保障。在这样的矛盾中,各级政府应开源节流,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这要求我们在财政资金使用的立项上一定要精准,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增支不减力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20万亿元左右规模的国家大账本,最终将化为每个百姓实实在在的利益。
如何分好20万亿财政“大蛋糕”?
“财政收入增长虽放缓,但该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番话让人备受鼓舞。
人大代表审查支出预算,最关键是看重点支出的预算安排是否适当,这关系到政府2016年是否能为百姓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是否有更多“雪中送炭”的钱投向贫困山村的教育、国家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创新梦、社保医保网络是否覆盖到国家的每一个角落……
——2016年1月1日起,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将继续增长6.5%左右;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由每人年380元提高到420元;
——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增加201亿元,增长43.4%,增幅的大力度打响了全面脱贫攻坚战;
——民有所居,2016年计划棚户区改造开工600万套,农村危房改造314万户。
……